TWM520664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0664U
TWM520664U TW104217555U TW104217555U TWM520664U TW M520664 U TWM520664 U TW M520664U TW 104217555 U TW104217555 U TW 104217555U TW 104217555 U TW104217555 U TW 104217555U TW M520664 U TWM520664 U TW M5206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lectronic device
pivoting member
pivoting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7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俊賢
陳文傑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7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0664U/zh
Publication of TWM520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0664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日益發達,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notebook,NB)、平板電腦(tablet PC)與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等電子產品已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電子裝置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便利性與實用性讓這些電子裝置更為普及,其可依據使用者需求而用於不同用途。
以平板電腦為例,多數電子裝置將所需組件(如顯示面板、觸控面板、電路板、中央處理器、記憶體等電子零件)整合於同一機體,以便於使用者手持操作。此類電子裝置可搭配具有支撐功能的保護套使用,或者電子裝置本身亦可搭配有支撐架。所述支撐功能係指將具有單一機體的電子裝置以支撐件支撐而立於平面(例如桌面)上,以產生有別於手持的使用方式。其中,所述支撐架通常係經由鉸鏈結構(hinge structure)樞設於電子裝置的機體上,以便於收合或者移出機體作為支撐。然而,常見的鉸鏈結構通常包括連接機體與支撐件的上下連接片以及樞接上下連接片的樞轉軸,使支撐件藉此相對於機體旋轉,故鉸鏈結構的設置將使電子裝置的整體厚度與製作成本增加。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適於以單一樞接件達成使支撐件提供支撐與調整使用角度的功能,並有利於電子裝置的薄型化發展。
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樞接件以及一支撐件。樞接件樞設於主體上,並具有一第一凸起部與一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彼此相隔一間距,並分別位在主體的外側與內側。支撐件配置於樞接件上,並位在主體的外側,以藉由樞接件樞設於主體,而支撐件與樞接件適於沿著樞接件的一延伸方向相對於主體旋轉。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透過樞接件將支撐件樞設於主體上,而所述樞接件具有彼此相隔一間距且分別位在主體的外側與內側的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如此,支撐件與樞接件適於沿著樞接件的延伸方向相對於主體旋轉,而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可用於避免樞接件在延伸方向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相較於習知的鉸鏈結構,本新型創作透過具有特殊結構的樞接件達成旋轉目的,可有效降低電子裝置的整體厚度與製作成本。據此,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適於以單一樞接件達成使支撐件提供支撐與調整使用角度的功能,並有利於電子裝置的薄型化發展。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主體110、樞接件120以及支撐件130。樞接件120樞設於主體110上,而支撐件130配置於樞接件120上,並位在主體110的外側,以藉由樞接件120樞設於主體110。如此,支撐件130與樞接件120適於沿著樞接件120的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更進一步地說,電子裝置100例如是平板電腦(tablet PC)或其他適用電子裝置,其中主體110例如是機體與機殼的組成,而支撐件130可用於支撐主體110,並透過樞接件12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以調整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角度。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4是圖1的樞接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樞接件120配置於主體110的側壁112,且樞接件120的相對兩端分別位於主體110的外側與內側。更進一步地說,樞接件120例如是插銷(pin)或其他適用的桿狀物,而主體110的側壁112具有通道112a。樞接件120穿過通道112a,且樞接件120的尺寸大致上與通道112a的尺寸相等。如此,受到通道112a的限制,樞接件120適於沿著樞接件120的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或者沿著樞接件120的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主體110具有位在側壁112外側的容置槽114。樞接件120從主體110的內側延伸至容置槽114,而支撐件130配置於樞接件120上,使支撐件130配置於容置槽114內並位在主體110的外側。較佳地,容置槽114的尺寸大致上等於支撐件130的尺寸,使容置於容置槽114內的支撐件130與主體110的側壁112切齊,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制。藉此,由於支撐件130固定在樞接件120上凸出於主體110外側的部分,且樞接件120適於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或移動,故支撐件130亦適於藉由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或移動,藉以調整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角度。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採用樞接件120與支撐件130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支撐件130支撐主體110並透過使支撐件130與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而調整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角度,故支撐件130與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可能會導致支撐件130與樞接件120產生非預期的影響,例如是從主體110上脫落,或者在使用者操作電子裝置100時產生晃動。因此,本實施例更在樞接件120上設置特殊結構來限制樞接件120的移動範圍。
具體而言,請參考圖3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樞接件120具有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彼此相隔一間距,其中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位在側壁112的相對兩側,以分別位在主體110的外側與內側。更進一步地說,為了組裝需求,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的其中一者,較佳地是第一凸起部122,係與作為樞接件120的插銷一體成型製作,而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的另一者,例如是第二凸起部124,係在樞接件120組裝至通道112a後才形成於樞接件120上。
換言之,為使樞接件120可通過通道112a,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的其中一者須在組裝後才形成於樞接件120上。藉此,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卡扣件140,例如是C型扣,而樞接件120具有凹陷部126。卡扣件140在樞接件120經由通道112a穿入主體110內側後套設於凹陷部126,以構成第二凸起部124。其中,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的尺寸大於通道112a的尺寸(所述尺寸例如是直徑),以有效限制樞接件120的移動範圍。藉此,樞接件120在延伸方向D1上的移動被限制在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之間,可避免樞接件120在支撐件13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時於延伸方向D1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之間的間距的寬度W1大於側壁112的厚度T1,且凹陷部126的寬度W2大於卡扣件140的寬度W3,使支撐件130與樞接件120適於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如此,當樞接件120適於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時,樞接件120可移動至第一凸起部122抵靠側壁112外側,亦可移動至第二凸起部124抵靠側壁112內側,其中構成第二凸起部124的卡扣件140還可在凹陷部126內移動,但本新型創作不以此為限制。換言之,雖然本實施例配置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限制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但所述限制係指限制樞接件120的移動範圍,並非指樞接件120無法在延伸方向D1上移動。藉此,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的移動範圍被限制在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之間,而可避免樞接件120在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時在延伸方向D1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而脫落。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允許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移動在於,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還配置有定位機制,以在調整使用角度後定位,使電子裝置100在穩定狀態下進行操作,而在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之前,需先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移動而解除定位機制,方能使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而調整使用角度。另外,電子裝置100更配置有復位件150,以帶動移動或旋轉後的樞接件120復位。
具體來說,請參考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復位件150,配置於主體110內,並連接至樞接件120,以帶動樞接件120復位,並使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詳細而言,所述復位件150包括螺旋彈簧,而樞接件120具有凹孔128。作為復位件150的螺旋彈簧套設於樞接件120上,且作為復位件150的螺旋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主體110(例如是主體110內的凸起處)與凹孔128。如此,作為復位件150的螺旋彈簧的軸心平行於延伸方向D1。在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移動而拉伸復位件150之後,復位件150可透過其與凹孔128的結合處帶動樞接件120復位。類似地,在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而拉伸復位件150之後,復位件150亦透過其與凹孔128的結合處帶動樞接件120復位。較佳地,所述復位係指復位件150帶動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如此,復位件150的設置有助於在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或移動後復位。
另外,請參考圖3至圖6,其中圖5與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操作示意圖,且省略繪示支撐件130,以清楚表示樞接件120位於主體110外側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2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122a,主體110具有第二固定部116。更進一步地說,主體110具有對應於第一凸起部122的凹部118。所述第一凸起部122呈現圓環形,而所述凹部118呈現圓形。另外,所述第一固定部122a例如是凹點,位在第一凸起部122的邊緣,而所述第二固定部116例如是凸點,位在凹部118的邊緣。如此,在樞接件120與支撐件13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之後,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並位於凹部118內,且第一固定部 122a的其中一者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
更進一步地說,當電子裝置100於未調整使用角度時,復位件150帶動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且第一固定部 122a的其中一者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使主體110與支撐件130的相對位置於固定狀態,如圖5所示。當電子裝置100於調整使用角度時,須先將樞接件120連同支撐件13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往外移動至第二凸起部124抵靠主體110,使第一固定部 122a移離第二固定部116,而允許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此時,第二凸起部124的設置有助於避免樞接件120在延伸方向D1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接著,在樞接件120連同支撐件13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旋轉至第一固定部 122a的另一者對應於第二固定部116(如圖5繪示的狀態逆時鐘旋轉至圖6繪示的狀態)之後,復位件150帶動樞接件120連同支撐件13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往內移動至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且第一固定部 122a的另一者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使主體110與支撐件130的相對位置於固定狀態。
類似地,當電子裝置100於調整使用角度至初始狀態(例如圖5所示)時,先將樞接件120連同支撐件13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往外移動至第二凸起部124抵靠主體110且第一固定部 122a移離第二固定部116。之後,復位件150可帶動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反向旋轉至起始的第一固定部 122a對應於第二固定部116,且帶動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往內移動至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使起始的第一固定部 122a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亦即,在圖6所示之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往外移動而使第一固定部 122a移離第二固定部116之後,復位件150可帶動樞接件120沿著延伸方向D1相對於主體110反向旋轉並往內移動至圖5所述狀態,使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且第一固定部 122a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
基於上述,在本實施例中,樞接件120在延伸方向D1上的移動範圍限制在第一凸起部122與第二凸起部124之間,以允許第一固定部 122a透過樞接件120相對於主體110移動而移離第二固定部116,而經移動後的樞接件120可藉由復位件150復位至第一凸起部122抵靠本體110。再者,經旋轉後的樞接件120可藉由第一固定部122a嵌合第二固定部116而定位,以固定電子裝置100的使用角度,且經旋轉後的樞接件120可在第一固定部 122a移離第二固定部116後藉由使用者施加外力而旋轉至另一使用角度,或者藉由復位件150的帶動而旋轉至前一第一固定部122a嵌合第二固定部116。
另外,雖然本實施例以作為第一固定部 122a的多個凹點搭配作為第二固定部116的一個凸點作為定位機制,但所述第一固定部 122a亦可為多個凸點,而所述第二固定部116為一個凹點,亦可作為定位機制。類似地,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2可具有一或多個第一固定部122a,主體110可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116,而在樞接件120與支撐件130相對於主體110旋轉之後,第一凸起部122抵靠主體110,且第一固定部122a嵌合於第二固定部116的其中一者。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 122a可為一或多個凹點,而所述第二固定部116可為多個凸點。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 122a可為一或多個凸點,而所述第二固定部116可為多個凹點,同樣可達定位機制。藉此,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制第一固定部122a與第二固定部116的種類、數量與位置,其可依據需求(例如預定可調整的使用角度為何)調整。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透過樞接件將支撐件樞設於主體上,而所述樞接件具有彼此相隔一間距且分別位在主體的外側與內側的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如此,支撐件與樞接件適於沿著樞接件的延伸方向相對於主體旋轉或移動,而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可用於避免樞接件在延伸方向上產生非預期的移動。相較於習知的鉸鏈結構,本新型創作透過具有特殊結構的樞接件達成旋轉目的,可有效降低電子裝置的整體厚度與製作成本。另外,電子裝置還設有定位機制,以在樞接件相對於主體旋轉而調整使用角度後固定支撐件與主體的相對位置。據此,本新型創作的電子裝置適於以單一樞接件達成使支撐件提供支撐與調整使用角度的功能,並有利於電子裝置的薄型化發展。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12‧‧‧側壁
112a‧‧‧通道
114‧‧‧容置槽
116‧‧‧第二固定部
118‧‧‧凹部
120‧‧‧樞接件
122‧‧‧第一凸起部
122a‧‧‧第一固定部
124‧‧‧第二凸起部
126‧‧‧凹陷部
128‧‧‧凹孔
130‧‧‧支撐件
140‧‧‧卡扣件
150‧‧‧復位件
D1‧‧‧延伸方向
W1、W2、W3‧‧‧寬度
T1‧‧‧厚度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4是圖1的樞接件的示意圖。 圖5與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操作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主體
112‧‧‧側壁
112a‧‧‧通道
114‧‧‧容置槽
118‧‧‧凹部
120‧‧‧樞接件
122‧‧‧第一凸起部
124‧‧‧第二凸起部
126‧‧‧凹陷部
128‧‧‧凹孔
130‧‧‧支撐件
140‧‧‧卡扣件
150‧‧‧復位件
D1‧‧‧延伸方向
W1、W2、W3‧‧‧寬度
T1‧‧‧厚度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主體; 一樞接件,樞設於該主體上,並具有一第一凸起部與一第二凸起部,該第一凸起部與該第二凸起部彼此相隔一間距,並分別位在該主體的外側與內側;以及 一支撐件,配置於該樞接件上,並位在該主體的外側,以藉由該樞接件樞設於該主體,而該支撐件與該樞接件適於沿著該樞接件的一延伸方向相對於該主體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樞接件配置於該主體的一側壁,而該第一凸起部與該第二凸起部位在該側壁的相對兩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間距的寬度大於該側壁的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主體具有位在該側壁外側的一容置槽,該樞接件從該主體的內側延伸至該容置槽,使該支撐件配置於該容置槽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復位件,配置於該主體內,並連接至該樞接件,以帶動該樞接件復位,並使該第一凸起部抵靠該主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復位件包括一螺旋彈簧,而該樞接件具有一凹孔,該螺旋彈簧套設於該樞接件上,且該螺旋彈簧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該主體與該凹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起部具有多個第一固定部,該主體具有至少一第二固定部,在該樞接件與該支撐件相對於該主體旋轉之後,該第一凸起部抵靠該主體,且該些第一固定部的其中一者嵌合於該第二固定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凸起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該主體具有多個第二固定部,在該樞接件與該支撐件相對於該主體旋轉之後,該第一凸起部抵靠該主體,且該第一固定部嵌合於該些第二固定部的其中一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卡扣件,其中該樞接件具有一凹陷部,而該卡扣件套設於該凹陷部,以構成該第二凸起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凹陷部的寬度大於該卡扣件的寬度。
TW104217555U 2015-11-03 2015-11-03 電子裝置 TWM520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555U TWM520664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7555U TWM520664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0664U true TWM520664U (zh) 2016-04-21

Family

ID=5636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7555U TWM520664U (zh) 2015-11-03 2015-11-03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0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495B (zh) * 2016-09-01 2017-10-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2495B (zh) * 2016-09-01 2017-10-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70269637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8936229B2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7015366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7161066A (ja) 電子機器のヒンジアセンブリ
US20180239401A1 (en) Multi-axis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US83397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pivoting range
US9051951B2 (en) Threaded post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structure having the same
TWM576776U (zh) 雙軸樞扭器與電子裝置
GB2423842A (en) Hinge for the screen of a notebook personal computer to transform into a tablet PC by rotating and pivoting in perpendicular axes
US10392843B2 (en) Hinge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W201937263A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201328496A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TW201618648A (zh) 電子裝置
TWM454569U (zh) 平板電腦
TWM499808U (zh) 電子裝置保護殼
TWM520582U (zh) 轉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TWI620051B (zh) 支撐腳架與攜帶型電子裝置
TW201524324A (zh) 電子裝置
US9459655B2 (en) Laptop
TWM520664U (zh) 電子裝置
US7207086B2 (en) Rota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same
TW201437790A (zh) 攝像頭旋轉結構
TW201721332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62201B (zh) 樞軸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