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6776U -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6776U
TWM516776U TW104215650U TW104215650U TWM516776U TW M516776 U TWM516776 U TW M516776U TW 104215650 U TW104215650 U TW 104215650U TW 104215650 U TW104215650 U TW 104215650U TW M516776 U TWM516776 U TW M5167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iode
wir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5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惠蘭
Original Assignee
曹惠蘭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曹惠蘭 filed Critical 曹惠蘭
Priority to TW104215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677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6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6776U/zh
Priority to US15/210,786 priority patent/US9865646B2/en
Priority to DE202016104122.8U priority patent/DE202016104122U1/de
Priority to DE102016113908.4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113908A1/de
Priority to CN201620818908.8U priority patent/CN206076285U/zh
Priority to CN201610616639.1A priority patent/CN106558646B/zh
Priority to US15/819,543 priority patent/US10262563B2/en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近年來,已發展出重量輕且抗震動的可撓顯示器,其製成材料係如塑膠。由於此種可撓顯示器可摺疊或捲起,其可攜帶性係最大化。同時,此種可撓顯示器可應用於多種領域,例如電子看板、櫥窗廣告、展覽會場的布告欄等。
習知的一種可撓顯示器包含一顯示元件,其係形成於一可撓基板之上。其中,可撓顯示器中可使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顯示元件,包含一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一液晶顯示裝置,與一電泳顯示(EPD)裝置等等。這些種類的顯示裝置通常包含薄膜電晶體。因此,為了形成一可撓顯示器,該可撓基板經歷數個薄膜製程以形成薄膜電晶體。然由於該可撓基板一般厚度係相當薄,大約數十個微米,很難在該可撓基板上分開實行數個薄膜製程。目前有 一種方法,其中一可撓基板係首先形成於一玻璃基板之上,一顯示元件係形成於該可撓基板上,其係黏著於該玻璃基板,並接著將該可撓基板與該玻璃基板彼此分開,該方法係用以實行薄膜製程。由塑膠材料製成的一可撓基板通常具有與該玻璃基板不相同的熱膨脹係數(CTE)。若該可撓基板與該玻璃基板之間的黏著力很微弱,則該可撓性基板可自該玻璃基板剝離並且分開,或是在高溫製程期間會有部分移除且彎曲,這對可撓顯示器的製程中將造成一致命的缺陷。此外,目前單層或雙層透明可撓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因受限於線路設計,目前仍僅限於使用單色(雙導電端子)LED,無法使用全彩LED以提供全彩顯示,故LED顯示器的應用仍無法普及化。
有鑑於此,一種製程方便且可克服上述缺點的全彩可撓顯示器乃業界殷切期盼的。故本新型乃藉由在透明可撓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設計,搭配單色LED或全彩LED背面導電端子位置的變化,使得單色LED或全彩LED可應用於透明可撓基板,不僅可解決LED顯示器之複雜線路問題,提供一高密度排列的全彩LED顯示器。此外,本新型乃利用橋接技術使交錯之線路可藉由絕緣層加以隔離,故僅需單層基板,可大幅節省製程及材料成本。
本新型之一目的是揭露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 顯示器,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3M行第一可撓導線、N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j)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形成,且M、N、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 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可發出紅光、綠光、藍光及其混合而成的光線。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複數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三個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畫素內。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四個各自獨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導電端子,且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一導電墊的第一延伸部,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二導電墊的第二延伸部,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四導電墊的第四延伸部,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第三導電墊的第三延伸部,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一導電墊而與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二導電墊與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四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四導電墊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三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三導電墊與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二),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一),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及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的左、右兩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下方。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二),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左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和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右側。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二),更包括一介電層夾於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的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交會處。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一種如上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二),該介電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3P行第一可撓導線、Q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P×Q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由第(r)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二子畫素,由第(r+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三子畫素,由第(r+2)行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其中P、Q、 r、s均為自然數,1r3P-2,1sQ;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等第一發光 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或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或第三子畫素內。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 五延伸部,該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以及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另一種 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三),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2A行第一可撓導線、2B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上,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二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三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四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其中A、B、d、e均為自然數,1d2A-1,1e2B-1;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四子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 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 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黃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黃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白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畫素內。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 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五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 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十一、第十二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一導電墊的第十一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二導電墊的第十二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一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十一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二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二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本新型的另一特徵是揭露如上所述的又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實施例四),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100、100’、200、300‧‧‧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10、210、310‧‧‧透明可撓基板
110A、210A、310A‧‧‧上表面
120A、120B、120C;220A、220B、220C;320A、320B‧‧‧第一可撓導線
120A1‧‧‧第二延伸部
120B1‧‧‧第三延伸部
120C1‧‧‧第四延伸部
125、125’、225、325‧‧‧絕緣層
125A、225A、325A‧‧‧第一絕緣層
125B、225B、325B‧‧‧第二絕緣層
126‧‧‧介電層
126A‧‧‧第一介電層
126B‧‧‧第二介電層
130、230、330A、330B‧‧‧第二可撓導線
131‧‧‧第一延伸部
140A、240A、340A‧‧‧第一扇形電路
140B、240B、340B‧‧‧第二扇形電路
145A‧‧‧第一導電墊
145B‧‧‧第二導電墊
145C‧‧‧第三導電墊
145D‧‧‧第四導電墊
150、250、350‧‧‧畫素
150A、250A、350A‧‧‧第一子畫素
150B、250B、350B‧‧‧第二子畫素
150C、250C、350C‧‧‧第三子畫素
350D‧‧‧第四子畫素
155、255、355‧‧‧導電膠
160‧‧‧發光二極體封裝體
160A‧‧‧第一導電端子
160B‧‧‧第二導電端子
160C‧‧‧第三導電端子
160D‧‧‧第四導電端子
180、280、380‧‧‧可撓印刷電路板
190、290、390‧‧‧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
220A1、320A1‧‧‧第六延伸部
220B2、320B2‧‧‧第八延伸部
220C1、320A2‧‧‧第十延伸部
230A1、330A1‧‧‧第五延伸部
230A2、330A2‧‧‧第七延伸部
230A3、330B1‧‧‧第九延伸部
245R1、345R1‧‧‧第五導電墊
245R2、345R2‧‧‧第六導電墊
245G1、345G1‧‧‧第七導電墊
245G2、345G2‧‧‧第八導電墊
245B1、345B1‧‧‧第九導電墊
245B2、345B2‧‧‧第十導電墊
260A、360A‧‧‧第一發光二極體
260A1‧‧‧第五導電端子
260A2‧‧‧第六導電端子
260B、360B‧‧‧第二發光二極體
260B1‧‧‧第七導電端子
260B2‧‧‧第八導電端子
260C、360C‧‧‧第三發光二極體
260C1‧‧‧第九導電端子
260C2‧‧‧第十導電端子
320B2‧‧‧第十一延伸部
330B2‧‧‧第十二延伸部
345Y1‧‧‧第十一導電墊
345Y2‧‧‧第十二導電墊
360D‧‧‧第四發光二極體
360D1‧‧‧第十一導電端子
360D2‧‧‧第十二導電端子
第1A~1C圖是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第1A’~1C’圖是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二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第2A~2C圖是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三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第3A~3C圖是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四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俯視圖及剖面圖。
實施例一:
首先,請參照第1A圖,其顯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的俯視圖。如第1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上形成有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A、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B及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C,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N列第二可撓導線130,其中該等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150,且M、N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透過第一扇形電路140A連接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進而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第二可撓導線130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140B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第二可撓導線130,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及第二可撓導線130的材料是由奈米碳管所構成。
接著,請參照第1B圖及第1C圖,其顯示的是其中一個畫素150的放大圖。如第1B圖所示,畫素150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A所定址,且畫素150內設置有一可分別發出紅光、藍光、綠光或其混合光線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此外,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交會處均包括一絕緣層125夾於其間,且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其中,為了避免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B、120C在跨線時因絕緣層125的高度差造成斷線,絕緣層125可由雙層絕緣層(未繪示)構成,在此不再贅述。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125可全面覆蓋(未繪示)於第二可撓導線130上。
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其內包括有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未繪 示),本實施例的上述這些發光二極體單元,為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此外,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非出光的背面更有第一導電端子160A、第二導電端子160B、第三導電端子160C、第四導電端子160D。此外,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內所選用的發光二極體單元,除紅光、綠光、藍光發光二極體單元外,本領域熟悉此技藝者,當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其排列順序及排列方式可視需要任意調整。
如第1B~1C圖所示,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一導電端子160A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的第一延伸部131延伸出來的第一導電墊145A電性接觸而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二導電端子160B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的第二延伸部120A1延伸出來的第二導電墊145B電性接觸而與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三導電端子160C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的第三延伸部120B1延伸出來的第三導電墊145C電性接觸而與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四導電端子 160D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的第四延伸部120C1延伸出來的第四導電墊145D電性接觸而與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電性連接。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1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在此不再贅述。
據此,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一,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全彩LED封裝體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實施例二:
首先,請參照第1A’圖,其顯示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二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的俯視圖。如第1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1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上形成有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A、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B及M行第一可撓導線120C,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N列第二可 撓導線130,其中該等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150,且M、N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透過第一扇形電路140A連接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進而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第二可撓導線130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140B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1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1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及第二可撓導線130,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及第二可撓導線130的材料是由奈米碳管所構成。
接著,請參照第1B’圖及第1C’圖,其顯示的是其中一個畫素150的放大圖。如第1B’圖所示,畫素150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所定址,且畫素150內設 置有一可分別發出紅光、藍光、綠光或其混合光線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此外,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均被一絕緣層125’覆蓋,使得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可跨接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130上,且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
特別說明的是,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之最大差異,在於實施例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並非位在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下方,而是位在第一可撓導線120C右側。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125’是一雙層結構,包括一第一絕緣層125A及一位在第一絕緣層125A上的第二絕緣層125B,且第二絕緣層125B的垂直投影面積小於第一絕緣層125A。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125’也可為一單層結構(未繪示)。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125’也可如實施例一僅形成於第一可撓導線120A、120C、120B與第二可撓導線130交會處(未繪示),在此不再贅述。
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其內包括有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未繪示),本實施例的上述這些發光二極體單元,為可分別發出紅光、綠光以及藍光的發光二極體晶片。此外,每一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非出光的背面更有第一導電端子 160A、第二導電端子160B、第三導電端子160C、第四導電端子160D。此外,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內所選用的發光二極體單元,除紅光、綠光、藍光發光二極體單元外,本領域熟悉此技藝者,當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其排列順序及排列方式可視需要任意調整。
如第1B’~1C’圖所示,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一導電端子160A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的第一延伸部131延伸出來的第一導電墊145A電性接觸而與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130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二導電端子160B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的第二延伸部120A1延伸出來的第二導電墊145B電性接觸而與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A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四導電端子160D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的第四延伸部120C1延伸出來的第四導電墊145D電性接觸而與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C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封裝體160的第三導電端子160C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155與自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120B的第三延伸部120B1延伸出來的第三導電墊145C電性接觸而與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 線120B電性連接。第一可撓導線120B的延伸部120B1與第一可撓導線120C交會處更包括一夾於其間的介電126,此介電層126在本實施例為一包括第一介電層126A及第二介電層126B的雙層結構,且第二介電層126B的垂直投影面積小於第一介電層126A的垂直投影面積。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此介電層126也可為一單層結構。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1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在此不再贅述。
據此,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二,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全彩LED封裝體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實施例三:
首先,請參照第2A圖,其顯示根據本新型的實施例三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200的俯視圖。如第2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2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2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1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210的上表面210A上形成有P行第一可撓導線220A、P行第一可撓導線220B、P行第一可撓導線220C,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Q列第二可撓導線230,分別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此外,該等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230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P×Q個畫素250,且P、Q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透過第一扇形電路240A連接至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2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2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而第二可撓導線230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240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2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2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及第二可撓導線230,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及第二可撓導線230的材料是由奈米碳管所構成。
接著,請參照第2B圖及第2C圖,其顯示的是 其中一個畫素250的放大圖。如第2B圖所示,每一個畫素250均包括:一個第一子畫素250A,由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A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定址形成;一個第二子畫素250B,由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B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定址形成;及一個第三子畫素250C,由第(r+2)行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C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定址形成。
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230均被一絕緣層225覆蓋,使得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可跨接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230上,且r、s均為自然數,1r3P-2,1sQ。每一該等第二可絕緣層225是一雙層結構,包括一第一絕緣層225A及一位在第一絕緣層225A上的第二絕緣層225B,且第二絕緣層225B的垂直投影面積小於第一絕緣層225A。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225也可為一單層結構(未繪示)。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225也可如實施例一僅形成於第一可撓導線220A、220B、220C與第二可撓導線230交會處(未繪示),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250A內,且每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五導電端子260A1及一 第六導電端子260A2;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且每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七導電端子260B1及一第八導電端子260B2;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250C內,且每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九導電端子260C1及一第十導電端子260C2。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為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為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為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惟,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且其排列的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以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也可使用覆晶式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覆晶式紅光晶片、覆晶式綠光晶片及覆晶式藍光晶片加以取代,且其排列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如第2C圖所示,第一發光二極體260A的第五導電端子260A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的第五延伸部 230A1延伸出來的第五導電墊245R1電性接觸而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電性連接,其第六導電端子260A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A的第六延伸部220A1延伸出來的第六導電墊245R2電性接觸而與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A電性連接;第二發光二極體260B的第七導電端子260B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的第七延伸部230A2延伸出來的第七導電墊245G1電性接觸而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電性連接,其第八導電端子260B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B的第八延伸部220B1延伸出來的第八導電墊245G2電性接觸而與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B電性連接;第三發光二極體260C的第九導電端子260C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的第九延伸部230A3延伸出來的第九導電墊245B1電性接觸而與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230A電性連接,其第十導電端子260C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255與自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C的第十延伸部220C1延伸出來的245B2導電墊245B2電性接觸而與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220C2電性連接。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2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 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
據此,根據本新型實施例三,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分別代表三原色(R、G、B)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發光二極體晶片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子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實施例四:
首先,請參照第3A圖,其顯示根據本新型的實施例四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300的俯視圖。如第3A圖所示,此發光二極體顯示器300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310,其材質可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本實施例的第一透明可撓基板310係由可撓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所構成。
透明可撓基板310的上表面310A上形成有A行第一可撓導線320A、A行第一可撓導線320B,彼此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以及B列第二可撓導線330A、B列第二可撓導線330B,分別平行地依序穿插排列。此外,該等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及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350,且A、B均為自然數。
此外,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透過第一扇 形電路340A連接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380,進而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3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則透過第二扇形電路340B連接到可撓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380,並與位在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390上的驅動電路(未繪示)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及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其材料可選自金線、銀線、銀漿線、銅線、奈米碳管、奈米銀、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其中之一或其組合。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及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的材料是由奈米碳管所構成。
接著,請參照第3B圖及第3C圖,其顯示的是其中一個畫素350的放大圖。如第3B圖所示,每一個畫素350均包括:一個第一子畫素350A,由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定址形成;一個第二子畫素350B,由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定址形成;一個第三子畫素350C,由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定址形成;及一個第四子畫素350D,由第(d+1)行的第 一可撓導線320B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定址形成。
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均被一絕緣層325覆蓋,使得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可跨接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上,其中d、e均為自然數,且1d2A-1,1e2A-1。每一該等第二可絕緣層325是一雙層結構,包括一第一絕緣層325A及一位在第一絕緣層325A上的第二絕緣層325B,且第二絕緣層325B的垂直投影面積小於第一絕緣層325A。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325也可為一單層結構(未繪示)。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325也可如實施例一僅形成於第一可撓導線320A、320B與第二可撓導線330A、330B交會處(未繪示),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350A內,且每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五導電端子360A1及一第六導電端子360A2;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且每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七導電端子360B1及一第八導電端子360B2;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350C內,且每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 九導電端子360C1及一第十導電端子360C2;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360C,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350C內,且每一個第四發光二極體360C非出光面的背面,均包括一第十一導電端子360D1及一第十二導電端子360D2。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為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為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為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上述的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為黃光或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惟,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可視需要選擇其他可見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且其排列的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此外,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以及第三發光二極體360D也可使用覆晶式發光二極體晶片例如覆晶式紅光晶片、覆晶式綠光晶片、覆晶式藍光晶片及覆晶式黃光晶片加以取代,且其排列順序可視需要加以調整,在此不再贅述。
此外,如第3C圖所示,第一發光二極體360A的第五導電端子360A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的第五延伸部 330A1延伸出來的第五導電墊345R1電性接觸而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電性連接,其第六導電端子360A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的第六延伸部320A1延伸出來的第六導電墊345R2電性接觸而與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電性連接;第二發光二極體360B的第七導電端子360B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的第七延伸部330A2延伸出來的第七導電墊345G1電性接觸而與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A電性連接,其第八導電端子360B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的第八延伸部320B1延伸出來的第八導電墊345G2電性接觸而與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電性連接;第三發光二極體360C的第九導電端子360C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3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的第九延伸部330B1延伸出來的第九導電墊345B1電性接觸而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電性連接,其第十導電端子360C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的第十延伸部320A2延伸出來的第十導電墊345B2電性接觸而與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A電性連接;第四發光二極體360D的第十一導電端子360D1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350度的導電膠355 與自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的第十一延伸部330B2延伸出來的第十一導電墊345Y1電性接觸而與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330B電性連接,其第十二導電端子360D2同樣可藉由固化溫度低於攝氏250度的導電膠355與自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的第十二延伸部320B2延伸出來的第十二導電墊345Y2電性接觸而與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320B電性連接。在根據本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導電膠355可與異方向性導電膠(ACF)搭配使用,或者以異方向性導電膠(ACF)取代。
據此,根據本新型實施例四,便可在可撓透明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的設計,將分別代表四原色(R、G、B、Y或R、G、B、W)的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發光二極體晶片固定於可撓透明基板的每一個子畫素內,便利地提供一高密度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綜上所述,本新型所提出之各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藉由在透明可撓基板上利用可撓線路設計,搭配全彩發光二極體或單色發光二極體背面導電端子位置的變化,使得全彩發光二極體或單色發光二極體均可應用於透明可撓基板,不僅解決全彩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複雜線路問題,且藉由單層透明可撓基板,提供一製程簡便且高密度排列的全彩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 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更動與組合上述各種實施例。
100‧‧‧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110‧‧‧透明可撓基板
110A‧‧‧上表面
120A、120B、120C‧‧‧第一可撓導線
130‧‧‧第二可撓導線
140A‧‧‧第一扇形電路
140B‧‧‧第二扇形電路
150‧‧‧畫素
160‧‧‧發光二極體封裝體
180‧‧‧可撓印刷電路板
190‧‧‧驅動IC單元及控制電路單元模組

Claims (36)

  1.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3M行第一可撓導線、N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M×N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是由第(i)行、第(i+1)行、第(i+2)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j)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形成,且M、N、i、j均為自然數,1i3M-2,1jN;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 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可發出紅光、綠光、藍光及其混合而成的光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複數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三個發光二極體單元,且可各自發出紅光、綠光或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畫素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每一該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均包括四個各自獨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導電端子,且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一導電墊的第一延伸部,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二導電墊的第二延伸部,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四導電墊的第四延伸部,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第三導電墊的第三延伸部,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一導電墊而與該第(j)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二導電墊與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四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四導電墊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該第三導電端子藉由連接至該第三導電墊與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及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的左、右兩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下方。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第(i)行的第一可撓導線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 裝體的左側,而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和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則是位在該發光二極體封裝體的右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更包括一介電層夾於該第(i+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的該第三延伸部與該第(i+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交會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介電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1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3P行第一可撓導線、Q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P×Q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由第(r)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二子畫素,由第(r+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及一第三子畫素,由第(r+2)行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s)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其中,P、Q、r、s均為自然數,1r3P-2,1sQ;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 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 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或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或第三子畫素內。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五延伸部,該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 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以及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s)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r+2)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25.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包括: 一透明可撓基板,其具有一相對的上、下表面;2A行第一可撓導線、2B列第二可撓導線,形成於該可撓基板的該上表面上,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彼此交錯排列並界定出A×B個畫素,每一該等畫素包括:一第一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二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三子畫素,由第(d)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一第四子畫素,由第(d+1)行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第(e+1)列該等第二可撓導線定址而成;其中,A、B、d、e均為自然數,1d2A-1,1e2B-1;一絕緣層,形成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交會處並且夾於每一該等第一可撓導線與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之間,或者覆蓋於每一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上;複數個第一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一子畫素內;複數個第二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二子畫素內; 複數個第三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三子畫素內;複數個第四發光二極體,分別固定於每一該等第四子畫素內;一第一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一可撓導線;一第二扇形電路,連接該等第二可撓導線;以及一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一扇形電路及該第二扇形電路。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透明可撓基板之材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酸甲酯(PMMA)、聚醯亞胺(PI)、聚碳酸酯(PC)、玻璃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第二可撓導線之材料包括金線、銀線、銀漿、銅線、奈米碳管、聚二氧乙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奈米銀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是紅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紅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是綠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綠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是藍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藍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黃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黃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是白光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或覆晶式白光發光二極體晶片。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發光二極體是藉由一可在溫度低於攝氏250度被固化的導電膠及/或一種異方向性膠(ACF)分別被固定在每一該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畫素內。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該絕緣層是由一單層絕緣材料或多層的絕緣材料所構成。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至3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五、第六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五導電墊的第五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 具有一連接一第六導電墊的第六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五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五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一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六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六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七、第八導電端子,且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七導電墊的第七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八導電墊的第八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七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七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八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八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九、第十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九導電墊的第九延伸部,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導電墊的第十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九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九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三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均包括二個各自獨立的第十 一、第十二導電端子,且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一導電墊的第十一延伸部,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具有一連接一第十二導電墊的第十二延伸部,且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一導電端子藉由與該第十一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e+1)列的第二可撓導線電性連接,每一該等第四發光二極體的該第十二導電端子則藉由與該第十二導電墊接觸而與該第(d+1)行的第一可撓導線電性連接。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中該驅動電路包括至少一驅動IC。
TW104215650U 2015-09-30 2015-09-30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M516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650U TWM51677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US15/210,786 US9865646B2 (en) 2015-09-30 2016-07-14 Flexible LED display
DE202016104122.8U DE202016104122U1 (de) 2015-09-30 2016-07-27 Eine flexible LED-Anzeige
DE102016113908.4A DE102016113908A1 (de) 2015-09-30 2016-07-28 Eine flexible LED-Anzeige
CN201620818908.8U CN206076285U (zh) 2015-09-30 2016-07-29 一种可挠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201610616639.1A CN106558646B (zh) 2015-09-30 2016-07-29 一种可挠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US15/819,543 US10262563B2 (en) 2015-09-30 2017-11-21 LED displa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650U TWM51677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6776U true TWM516776U (zh) 2016-02-01

Family

ID=55810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5650U TWM516776U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67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943B (zh) * 2015-09-30 2017-06-01 正昌新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3092B (zh) * 2016-04-25 2018-05-01 正昌新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943B (zh) * 2015-09-30 2017-06-01 正昌新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3092B (zh) * 2016-04-25 2018-05-01 正昌新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5646B2 (en) Flexible LED display
US10714001B2 (en) Micro-light-emitting-diode displays
CN108573997B (zh) 显示装置
US10262563B2 (en) LED display
EP3114899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2981952B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22005224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s coupled to a wiring board with conductive adhesive
US202003281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5745607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设备
CN110178446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KR102435798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201735345A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具有該面板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N111354867A (zh) 用于显示器的封装结构
TWM520726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101688165B1 (ko) 반도체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46017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M516776U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623092B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TWI581226B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190121422A (ko) 표시 장치
US110696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ducing a border edge of the non-display areas
KR2019000460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TWI585943B (zh) 一種可撓的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KR20200049393A (ko) 스트레쳐블 표시 장치
KR20160084538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