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5706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5706U
TWM515706U TW104215780U TW104215780U TWM515706U TW M515706 U TWM515706 U TW M515706U TW 104215780 U TW104215780 U TW 104215780U TW 104215780 U TW104215780 U TW 104215780U TW M515706 U TWM515706 U TW M51570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cover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ing
outer casing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容志強
苟亞娟
游萬益
陳億昌
黃茂榮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5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5706U/zh
Publication of TWM515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5706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方便製造和安裝之電連接器。
2008年年底,USB協會發佈了3.0版本之USB標準,該種USB 3.0連接器係於習知USB 2.0連接器之基礎上增加設置了兩對差分信號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以用於提高原有USB連接器之傳輸速率。該種USB 3.0連接器之訊號傳輸速率可達到5G每秒,並且可同時插接USB 2.0及USB 3.0對接連接器。惟,隨著電子產業之發展,即使USB 3.0連接器之傳輸速率也逐漸不能滿足消費者之需求,從而,於2014年,USB協會發佈了Type C版本之USB標準,USB Type C相較先前USB 3.0連接器傳輸速度得以進一步提升,然,其結構相較USB 3.0連接器也更加複雜,且安裝較為麻煩。
有鑒於此,有必要對習知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方便製造和安裝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內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內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焊接部;中央接地單元,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旁側之鎖扣臂;外殼,自前向後安裝至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上,並且環繞設置於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圍;對接組件,具有絕緣罩和固定於絕緣罩上下側的內接地片,所述絕緣罩於外殼前端向後安裝於外殼內,並且形成有***述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的對接空間,所述內接地片形成有突伸入對接空間的內抵接彈片和向外突伸的外抵接彈片,所述外抵接彈片和所述外殼相抵持。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別呈一排鑲埋固定於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向後延伸,第二焊接部垂直於第一焊接部方向延伸並位於第一焊接部前側。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橫向成一排設置,所述第二焊接部於前後方向上排列有兩排,並且前後兩排第二焊接部交錯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絕緣罩前端向外突設有突緣,所述突緣的後端面向後抵持所述外殼的前端緣。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具有與所述對接組件相配合之前側部,所述前側部兩側分別形成有楔形塊,所述絕緣罩內側形成有與所述楔形塊相扣持之扣持槽。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設有相互配合定位之定位塊和凹槽,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朝向第一本體方向突伸之定位柱,所述中央接地片上設有與所述定位柱相配合之定位孔;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射出成型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上、並將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固定在一起之絕緣塊。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絕緣罩包括相互扣合設置的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所述內接地片包括固定於第一絕緣罩上的第一內接地片和固定於第二絕緣罩上的第二內接地片,所述對接空間形成於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之間,所述內抵接彈片位於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前方。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第一內接地片和第二內接地片分別鑲埋固定於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上,所述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上分別形成有複數上下貫穿、並與第一接觸部或第二接觸部相對應之長槽。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單元還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向下彎折延伸之接地腳,所述外殼具有位於前側之環形部、自環形部向後延伸之遮罩部和自遮罩部向下延伸之焊腳,所述接地腳和焊腳沿橫向相鄰設置。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單元還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兩側分別向外延伸之彈臂,所述彈臂與外殼之內壁面相抵接。
本創作藉由將對接組件與端子組件分開設置,並且以外殼為基準時,使端子組件自外殼後側向前裝入,對接組件自外殼前端向後安裝入,藉此可使得端子組件中之第一端子之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端子之第二焊接部可沿不同方向延伸設置,或者向下彎折延伸時即使超出外殼之環形部也可方便安裝。又,將第一、第二端子和第一、第二本體,內接地片和絕緣罩分別先組成組件,然後再進行相互組裝,該種製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結構設計較為簡單,對應之模具設計也較為簡單且容易製造。
100、100’‧‧‧電連接器
900‧‧‧電路板
901‧‧‧收容孔
1‧‧‧端子組件
4‧‧‧第一端子組件
41‧‧‧第一端子
410‧‧‧第一固定部
411‧‧‧第一接觸部
412‧‧‧第一焊接部
42‧‧‧第一本體
5‧‧‧第二端子組件
51‧‧‧第二端子
510‧‧‧第二固定部
511‧‧‧第二接觸部
512‧‧‧第二焊接部
52‧‧‧第二本體
421‧‧‧主體部
4211‧‧‧第一讓位槽
4212‧‧‧凹陷部
4213‧‧‧缺口
5211‧‧‧第二讓位槽
5222‧‧‧定位柱
5212‧‧‧安裝部
5213‧‧‧凸塊
422‧‧‧前側部
4221‧‧‧楔形塊
4222‧‧‧定位塊
4223‧‧‧凹槽
6、6’‧‧‧中央接地單元
61、61’‧‧‧中央接地片
611‧‧‧定位孔
612‧‧‧開口
62‧‧‧鎖扣臂
63‧‧‧接地腳
64’‧‧‧彈臂
7‧‧‧絕緣塊
2‧‧‧對接組件
21‧‧‧絕緣罩
211‧‧‧突緣
212‧‧‧扣持槽
20‧‧‧對接空間
23‧‧‧第一絕緣罩
24‧‧‧第二絕緣罩
25‧‧‧配合部
251‧‧‧穿孔
26‧‧‧收容部
261‧‧‧突起
262‧‧‧長槽
263‧‧‧開口
264‧‧‧扣合塊
265‧‧‧扣合槽
266‧‧‧端子收容槽
22‧‧‧內接地片
27‧‧‧第一內接地片
28‧‧‧第二內接地片
221‧‧‧內抵接彈片
222‧‧‧外抵接彈片
3、3’‧‧‧外殼
31‧‧‧環形部
311‧‧‧彈片
312‧‧‧缺口
32‧‧‧遮罩部
33‧‧‧焊腳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與一電路板相配合之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與電路板分開時之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部分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部分分解圖。
第五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另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分解圖。
請參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之一較佳實施例,所述電連接器100為USB Type C連接器,用以焊接至一電路板900上,並且包括端子組件1、環繞設置於端子組件外圍的外殼3、自外殼3前端向後安裝於外殼3內側的對接組件2。
其中,請參閱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端子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疊加的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位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的中央接地單元6以及固定連接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的絕緣塊7。當然,也可不設置所述絕緣塊7,僅藉由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之間設置相互扣持之其他扣持結構,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圖示),也可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於一起。
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具有複數第一端子41和固定於所述第一端子41周圍的第一本體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42內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體42的第一接觸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42的第一焊接部412。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鑲埋固定於所述第一本體42中,所述第一接觸部411成一排突設於第一本體42前方,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經第一固定部410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後再沿水平方向向後延伸而成,以便於採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電路板900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橫向成一排設置。
所述第二端子組件5具有複數第二端子51和固定於所述第二端子51周圍的第二本體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52內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二本體52的第二接觸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52的第二焊接部512。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鑲埋固定於所述第二本體52中,所述第二接觸部511成一排突設於第二本體52前方,第二焊接部512垂直於第一焊接部412方向自第二本體52後側下方延伸出,並位於第一焊接部412前側。所述第二焊接部512於前後方向上排列有兩排,並且前後兩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錯設置。
所述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分別具有位於後側的主體部421和與主體部421相連接並且位於前側的前側部422。所述前側部422於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於主體部421,並且於所述前側部422之左右兩側分別向外突設形成有楔形塊4221。所述第一本體42之前側部422和第二本體52之前側部422的相對面前端還分別設有供所述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塊4222和凹槽4223。
所述第一本體42之主體部421上形成有上下貫穿、以供模具(未圖示)定位第一端子41之第一讓位槽4211;於第一讓位槽4211兩側還分別形成有一自背離第二本體52之外表面凹陷之凹陷部4212。所述第二本體52之主體部421朝向第一本體42的一側也凹陷形成有第二讓位槽5211,同時還突設有用以定位中央接地單元6的定位柱5222。所述定位柱5222間隔設置有一對,該對定位柱5222之形狀不同,以防止中央接地單元6安裝錯誤;於本實施例中,其中一定位柱5222為圓型,另一定位柱5222為矩型。另,於第二端子51之第二焊接部512位置處,所述第二本體52之主體部421背離第一本體42之下側表面還凹陷形成有用以安裝電路板900之安裝部5212,於安裝部5212前方向下突設有一對沿橫向間隔分佈之凸塊5213。
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之間的中央接地片61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兩側的鎖扣臂62。所述中央接地片61設有與所述定位柱5222相配合之一對定位孔611以及位於定位孔611之間的長條形開口612。所述第一讓位槽4211和第二讓位槽5211於開口612處上下連通。於本實施例中,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還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61向下彎折延伸之接地腳63,以***固定至電路板900上。所述接地腳63與鎖扣臂62前後對應設置。所述第一本體42之主體部421和第二本體52之主體部421之後端兩側分別形成有缺口4213,所述接地腳63自所述缺口4213處向後延伸後向下垂直延伸而成。
所述絕緣塊7射出成型於第一本體42、第二本體52和中央接地單元6上,並鑲埋於第一讓位槽4211、第二讓位槽5211和開口612中,從而將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穩固固定於一起。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所述外殼3自前側向後安裝至端子組件1外圍,並具有位於前側且呈橢圓型環狀設計之環形部31、自環形部31向後延伸之遮罩部32和自遮罩部32向下延伸之焊腳33。所述環形部31環繞於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外圍,所述遮罩部32遮蓋於第一本體42後側頂部。所述中央接地單元6之接地腳63和外殼3之焊腳33沿橫向相鄰設置,所述電路板900上設置有一同時***述接地腳63和焊腳33之收容孔901。另,所述環形部31之頂部後側設有一對向前延伸之彈片311,所述彈片311與第一本體42上之凹陷部4212相配合,以防止外殼3相較第一本體42向前移動而脫落;又,所述環形部31之底部後端設有一對向後開放設置之缺口312,所述第二本體52上之凸塊5213收容於該缺口312中,並且向後限制外殼3之安裝位置。
所述對接組件2於外殼3前端向後安裝於外殼3內,並具有絕緣罩21和固定於絕緣罩21上下側的內接地片22。所述絕緣罩21前端向外突設有突緣211,所述突緣211之後端面向後抵持所述外殼3之前端緣。所述絕緣罩21後端套設於第一本體42和第二本體52之前側部422外圍,並於後端內側形成有與所述楔形塊4221相扣持之扣持槽212。所述絕緣罩21前側形成有***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的對接空間20。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六圖所示,具體地,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絕緣罩2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扣合設置的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所述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之結構設置相同,並分別設有位於後側以與端子組件1之前側部422相配合之配合部25、連接於配合部25前側之收容部26。所述扣持槽212形成於配合部25後側。所述對接空間20形成於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之收容部26之間。所述收容部26相鄰配合部25之後端位置處朝向對接空間20內突設有複數沿橫向間隔設置之突起261,於突起261前方形成有複數上下貫穿收容部26之長槽262、於長槽262前方間隔設置有上下貫穿收容部26之開口263、於前方兩側分別設有供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相互扣合定位之扣合塊264和扣合槽265。所述長槽262沿前後方向延伸,所述突起261與長槽262沿橫向錯開設置,具體地,所述突起261位於相鄰長槽262之間;並且,於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相互扣合後,所述第一絕緣罩23和第二絕緣罩24上之突起261上下抵持,從而使得組合後之絕緣罩21後端形成複數位於相鄰突起261之間之端子收容槽266,所述端子收容槽266與長槽262前後對應。
所述內接地片22均鑲埋固定於絕緣罩21上,並包括鑲埋固定於第一絕緣罩23上的第一內接地片27和鑲埋固定於第二絕緣罩24上的第二內接地片28。每一所述內接地片22形成有突伸入對接空間20的內抵接彈片221和向外突伸的外抵接彈片222。所述內抵接彈片221在內接地片22前端反向彎折形成,並且自開口263處向對接空間20內突伸,從而位於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前方。所述外抵接彈片222在配合部25之中間位置向外突伸,並且和所述外殼3相抵持。所述絕緣罩21之配合部25上設有上下貫穿之穿孔251,所述外抵接彈片222位於穿孔251處。
本創作電連接器100於製造和安裝時:首先,成型出所述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其次,將中央接地單元6藉由定位孔611和第二本體52上之定位柱5222相配合而定位至第二端子組件5上;然後,將第一端子組件4和第二端子組件5藉由定位塊4222和凹槽4223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再於其上注塑形成將第一端子組件4、第二端子組件5和中央接地單元6固定於一起之絕緣塊7,從而形成所述端子組件1;另,將所述外殼3自前向後安裝至端子組件1外圍,並藉由外殼3上之彈片311和缺口312與端子組件1上之凹陷部4212和凸塊5213分別配合限位;又,將成型且安裝好之前述對接組件2自外殼3前端向後安裝至外殼3內,使得對接組件2之絕緣罩21上之扣持槽212與端子組件1兩側之楔形塊4221相扣持定位。
上述對接組件2於安裝過程中,所述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分別穿入相鄰突起261之間之端子收容槽266內,使得對接組件2向後移動過程中,相鄰第一接觸部411或相鄰第二接觸部511不會被碰觸而相互接觸短路,並且於安裝完成後,第一接觸部411和第二接觸部511後端間隔設置於絕緣罩21上收容部26後端之突起261之間,前側則與收容部26之長槽262上下對應。
綜上可知,本創作電連接器100藉由將對接組件2與端子組件1分開設置,並且以外殼3為基準時,使端子組件1自外殼3後側向前裝入,而前端外側形成有突緣211之對接組件2自外殼3前端向後安裝入外殼3,藉此可使得端子組件1中之第一端子41之第一焊接部412和第二端子51之第二焊接部512沿不同方向延伸,或者向下彎折延伸時即使超出外殼3之環形部31也可方便安裝。又,將第一、第二端子41、51和第一、第二本體42、52,第一、第二內接地片27、28和第一、第二絕緣罩23、24分別先組成組件,然後再進行相互組裝,該種製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結構設計較為簡單,對應之模具設計也較為簡單且容易製造。
請參閱第七圖,作為本創作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所述電連接器100’中之中央接地單元6’後端未延伸設置所述接地腳63,而係於中央接地片61’之兩側分別向外延伸設置有彈臂64’,並且使所述彈臂64’與外殼3’之內壁面相抵接而進行接地設置。該實施例中所述電連接器100’之其他結構與上述電連接器100結構相同,故也具有製造和安裝方便之有益效果。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端子組件
4‧‧‧第一端子組件
5‧‧‧第二端子組件
6‧‧‧中央接地單元
7‧‧‧絕緣塊
3‧‧‧外殼
31‧‧‧環形部
32‧‧‧遮罩部
33‧‧‧焊腳
2‧‧‧對接組件
20‧‧‧對接空間
21‧‧‧絕緣罩
22‧‧‧內接地片
262‧‧‧長槽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一端子和固定於所述第一端子周圍的第一本體,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內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接觸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體的第一焊接部;
    第二端子組件,具有複數第二端子和固定於所述第二端子周圍的第二本體,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於第二本體內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接觸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體的第二焊接部;
    中央接地單元,具有固定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之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旁側之鎖扣臂;
    外殼,自前向後安裝至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上,並環繞設置於第一端子組件和第二端子組件外圍;
    對接組件,具有絕緣罩和固定於絕緣罩上下側的內接地片,所述絕緣罩於外殼前端向後安裝於外殼內,並且形成有***述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的對接空間,所述內接地片形成有突伸入對接空間的內抵接彈片和向外突伸的外抵接彈片,所述外抵接彈片和所述外殼相抵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別呈一排鑲埋固定於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向後延伸,第二焊接部垂直於第一焊接部方向延伸並位於第一焊接部前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橫向成一排設置,所述第二焊接部於前後方向上排列有兩排,並且前後兩排第二焊接部交錯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罩前端向外突設有突緣,所述突緣的後端面向後抵持所述外殼的前端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具有與所述對接組件相配合之前側部,所述前側部兩側分別形成有楔形塊,所述絕緣罩內側形成有與所述楔形塊相扣持之扣持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設有相互配合定位之定位塊和凹槽,所述第二本體還具有朝向第一本體方向突伸之定位柱,所述中央接地片上設有與所述定位柱相配合之定位孔;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射出成型於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上、並將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固定在一起之絕緣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罩包括相互扣合設置的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所述內接地片包括固定於第一絕緣罩上的第一內接地片和固定於第二絕緣罩上的第二內接地片,所述對接空間形成於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之間,所述內抵接彈片位於第一接觸部和第二接觸部前方。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內接地片和第二內接地片分別鑲埋固定於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上,所述第一絕緣罩和第二絕緣罩上分別形成有複數上下貫穿、並與第一接觸部或第二接觸部相對應之長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單元還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向下彎折延伸之接地腳,所述外殼具有位於前側之環形部、自環形部向後延伸之遮罩部和自遮罩部向下延伸之焊腳,所述接地腳和焊腳沿橫向相鄰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單元還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兩側分別向外延伸之彈臂,所述彈臂與外殼之內壁面相抵接。
TW104215780U 2015-10-02 2015-10-02 電連接器 TWM515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780U TWM515706U (zh) 2015-10-02 2015-10-02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5780U TWM515706U (zh) 2015-10-02 2015-10-02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5706U true TWM515706U (zh) 2016-01-11

Family

ID=5563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5780U TWM515706U (zh) 2015-10-02 2015-10-02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5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9622B (zh) * 2016-05-05 2016-11-2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9622B (zh) * 2016-05-05 2016-11-21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341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備方法
US9812827B2 (en) Connector having tongue portion with peripheral support unitarily formed with metallic shell
US9590347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US98476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tructure
US93063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ner shell in two pieces
TWI631780B (zh) 電連接器
US921476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metallic inner shell between a metallic outer shell and an insulative housing
TWI573351B (zh)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 cable connector having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6006486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mechanism
TWM568511U (zh) 電連接器
TWM514136U (zh) 插座連接器
TWM498401U (zh) 電連接器
TW201719984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備方法
TWM500383U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線纜連接器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TWM527626U (zh) 電連接器
TWM496866U (zh) 電連接器
US102769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arwardly extending metallic outer shell around mounting legs thereof
CN109301570B (zh) 电连接器
TWI545854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50207269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metallic retaining plate
TWM515706U (zh) 電連接器
TWM514134U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電氣設備
TWM498400U (zh) 電連接器
TWI573342B (zh)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