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982U - 再煮鍋 - Google Patents

再煮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982U
TWM497982U TW103222347U TW103222347U TWM497982U TW M497982 U TWM497982 U TW M497982U TW 103222347 U TW103222347 U TW 103222347U TW 103222347 U TW103222347 U TW 103222347U TW M497982 U TWM497982 U TW M4979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t
inner pot
heat storage
storage plate
conductive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2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Xiang Zhan
Original Assignee
Shin Lai Internat Industry Ltd Compan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Lai Internat Industry Ltd Company filed Critical Shin Lai Internat Industry Ltd Company
Priority to TW103222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982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982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Description

再煮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再煮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利用傳導蓄熱板進行二次加熱的再煮鍋。
近年來,節能減碳的議題備受注目,在各國政府主導下,節約能源及能源再利用等理念漸漸成為各國企業與各國國民努力的方向。在烹調用具方面,近年來,各國電器大廠陸續推出悶燒鍋、續熱鍋等節能產品,使民眾在烹煮食物時,利用鍋具內的熱能再循環,使鍋具的容置空間可持續維持在高溫狀態,以利燉煮鍋具內的食物,以達成節約能源的目的。然而,常見的續熱鍋之內鍋因底面的傳導蓄熱板與外部加熱源的形狀不一致,使外部加熱源所提供的熱能無法完全地傳遞至傳導蓄熱板,而造成能源浪費的問題。此外,常見的續熱鍋亦因內鍋與外鍋彼此間的設置方式的不良,使其往往導致隔熱效果不彰的問題。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便是在提供一種成本低廉、節能且便於使用的再煮鍋,以解決價格昂貴及能源浪費的問題。
根據本創作之一目的,提出一種再煮鍋,其包含內鍋、傳導蓄熱板、內蓋及外鍋。內鍋具有內鍋鍋口及內鍋鍋壁,且內鍋鍋壁在接近內鍋鍋口處往內鍋鍋口方向圓徑逐漸地增大以形成外擴部。傳導蓄熱板固設於內鍋之外部的底面,且與內鍋具有實質上地接觸;傳導蓄熱板之形狀對應於外部加熱器之加熱源的形狀,以接收並蓄存外部加熱器提供的熱能,且將熱能傳遞至內鍋。內蓋可移除地設置在內鍋內且位於外擴部上,以使內鍋之內部成為封閉空間。外鍋具有外鍋鍋口,內鍋設置於入外鍋時,內鍋之外擴部承靠於外鍋鍋口。其中,當傳導蓄熱板被外部加熱器加熱一預定時間後,藉由將內鍋設置於外鍋,以使傳導蓄熱板內部蓄存熱能傳導至外鍋及內鍋,以對內鍋進行二次加熱。
較佳者,再煮鍋可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焊墊片,各焊墊片部分地覆蓋在傳導蓄熱板,且焊接在內鍋上,以將傳導蓄熱板固定在內鍋上。
較佳者,傳導蓄熱板可具有複數個鏤空部,複數個鏤空部分別顯露出內鍋之底面,各焊墊片覆蓋於各鏤空部之間的傳導蓄熱板。
較佳者,焊墊片可具有以ㄇ字型形狀突起的突起部及從突起部之兩端向外延伸的兩個連接部,突起部覆蓋於各鏤空部之間之傳導蓄熱板,連接部焊接在內鍋上。
較佳者,在突起部的內表面可具有凸塊,在相鄰的複數個鏤空部之間的傳導蓄熱板可具有凹槽,凹槽之形狀及位置對應凸塊之形狀及位置,藉由凸塊嵌入於凹槽,以將各焊墊片定位於傳導蓄熱板上。
較佳者,部分的連接部可位於傳導蓄熱板與內鍋之底面之間。
較佳者,在外鍋鍋壁與內鍋鍋壁之間可具有間隔空間,外鍋利用熱對流方式傳導熱能至內鍋。
較佳者,在外鍋之外鍋鍋壁的內表面與外表面之間可具有隔熱層。
較佳者,在外鍋之外鍋鍋壁的外表面可設有扣鎖部,在外擴部可設有固定片,藉由扣鎖部扣住固定片,以使內鍋可拆卸地固定於外鍋。
較佳者,再煮鍋可進一步包含外蓋,其可移除地設置在內鍋鍋口上,且外蓋是位於內蓋之外側。
承上所述,依本創作之再煮鍋,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1) 此再煮鍋可直接以外部加熱器對傳導蓄熱板進行加熱,並將傳遞熱能至內鍋的同時,可一併蓄存部分熱能,以同時達成導熱與蓄熱的功效。
(2) 此再煮鍋之傳導蓄熱板的形狀與外部加熱器的形狀一致,因而以外部加熱器對傳導蓄熱板進行加熱時,可減少外部加熱器之熱能不必要的浪費。
本創作將藉由下列較佳實施例及其配合之圖式,作進一步之詳細說明。需注意的是,以下各實施例的揭示,是為便於解釋本案技術特徵,並非用以限制其可實施之態樣。
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4圖,其分別為本創作之再煮鍋的立體分解圖、再煮鍋之傳導蓄熱板固設在內鍋之底面的示意圖、再煮鍋之內鍋與相對應之外部加熱器的示意圖及再煮鍋的剖面圖。如圖所示,再煮鍋1包含內鍋2、傳導蓄熱板3、內蓋5及外鍋6。內鍋2具有一內鍋鍋口21及一內鍋鍋壁22,且內鍋鍋壁22在接近內鍋鍋口21處往內鍋鍋口22方向圓徑逐漸地增大以形成外擴部23。傳導蓄熱板3固設於內鍋2之外部的底面,且與內鍋2具有實質上地接觸;傳導蓄熱板3之形狀對應於外部加熱器4之加熱源41的形狀而設置,以適當地接收並蓄存外部加熱器4提供的熱能,且將熱能傳遞至內鍋2。內蓋5可移除地設置在內鍋2內且位於外擴部23上,以使內鍋2之內部成為封閉空間。外鍋6具有外鍋鍋口61,在內鍋2設置於入外鍋6時,內鍋2之外擴部23是承靠於外鍋鍋口61。其中,當傳導蓄熱板3被外部加熱器4加熱一預定時間後,藉由將內鍋2設置於外鍋6,以使傳導蓄熱板3內部蓄存熱能傳導至外鍋6及內鍋2,以對內鍋2進行二次加熱。
進一步來說,內鍋鍋口21的圓徑是較內鍋2之底面的圓徑大,外鍋鍋口61的圓徑是相較於內鍋2之外擴部23以外的部分的圓徑大,而外鍋鍋口61的圓徑是較內鍋鍋口21的圓徑小。因此,內鍋2設置於入外鍋6時,內鍋2之外擴部23是承靠在外鍋鍋口61,且較佳地,傳導蓄熱板3可與外鍋6之底部的內表面間隔一間隙,即,傳導蓄熱板3未接觸外鍋6之底部的內表面,因此,外鍋鍋口61可支撐整個內鍋2的重量。創作於本創作的另一種實施態樣中,在內鍋2之外擴部23承靠在外鍋鍋口61的同時,傳導蓄熱板3亦可直接地接觸外鍋6之底部的內表面,故應不可以本實施的態樣作為侷限。此外,傳導蓄熱板3可具有複數個鏤空部31,且各個鏤空部31是分別顯露出內鍋2的底面,即傳導蓄熱板3並未完全覆蓋內鍋2的底面。
以下將就傳導蓄熱板3固定於內鍋2的固定方式作進一步描述。其中,再煮鍋1可包含複數個焊墊片7,且各個焊墊片7的一部分是覆蓋在傳導蓄熱板3上,而另一部分是焊接在內鍋2上,用以將傳導蓄熱板3固定在內鍋2上。舉例來說,焊墊片7可具有以ㄇ字型形狀突起的突起部71及從突起部71之兩端向外延伸的兩個連接部72,其中突起部71可覆蓋於各鏤空部31之間之傳導蓄熱板3上,而焊墊片7兩端的連接部72分別焊接在不同鏤空部31的內鍋2的底面上。順帶一提的是,用以設置焊墊片7的各鏤空部31之間之傳導蓄熱板3的部分,其厚度可相較於其他部分的厚度來的薄,且較佳地,其厚度差異可對應於焊墊片7的厚度而設置,因此,當焊墊片7將傳導蓄熱板3固定在內鍋2上時,可使置於溝槽內的突起部71是與傳導蓄熱板3位在同一平面,以增加傳導蓄熱板3與諸如電磁爐之加熱器4之加熱源41接觸的面積。然而,本創作並不侷限於電磁爐等無火式的加熱器4,亦可使用於瓦斯爐等爐火式加熱器4。此外,焊接在內鍋2上的連接部72可進一步的往焊墊片7之一側延伸,即,當正視於焊墊片7時,其亦為一ㄇ字型形狀的片體,因此,可使延伸部分的連接部72位於傳導蓄熱板3與內鍋2之底面之間,以增加連接部72焊接在內鍋2之底面的面積及焊接時的穩定性,從而更穩固地將傳導蓄熱板3固定在內鍋2之底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突起部71的內表面可具有凸塊73,在相鄰的各個鏤空部31之間的傳導蓄熱板3可具有凹槽32,其中凹槽32之形狀及位置對應凸塊73之形狀及位置,藉由在凸塊73嵌入於凹槽32時,以將各焊墊片7定位於傳導蓄熱板3上。也就是說,藉由將焊墊片7之突起部71的凸塊73嵌入傳導蓄熱板3的凹槽32,使焊墊片7可準確地焊接在內鍋2之底面上。
如第3圖所示,傳導蓄熱板3的形狀可對應於外部加熱器4之加熱源41的形狀,因而當外部加熱器4之加熱源41提供的熱能至傳導蓄熱板3時,傳導蓄熱板3可接收由加熱源41所提供之大部分的熱能,以降低由於加熱源41與傳導蓄熱板3之形狀不一致,而導致熱能散失的問題。此外,傳導蓄熱板3可使用諸如鑄鐵等導熱性穩且儲熱性佳的材料所製造,因此,藉由加熱器4之加熱源41提供熱能至傳導蓄熱板3時,傳導蓄熱板3可穩定地將一部分的熱能傳導至內鍋2,並與此同時儲存剩餘部分的熱能。當內鍋2設置於外鍋6時,以使傳導蓄熱板3內部蓄存的熱能傳導至外鍋6及內鍋2,以對內鍋2進行二次加熱。
如第4圖所示,就二次加熱的部分,進一步來說,當內鍋2設置於外鍋6時,由於傳導蓄熱板3直接接觸於內鍋,所以將一部分的熱能直接傳導至內鍋2;另外,由於外鍋鍋壁63與該內鍋鍋壁22之間具有一間隔空間,故傳導蓄熱板3未與內鍋2接觸的部分所發散的另一部分的熱能會在間隔空間中進行熱對流,以對內鍋進行加熱或使內鍋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溫度。藉此,可有效的利用傳導蓄熱板3所蓄積的熱能,來對內鍋作二次加熱.此外,再煮鍋1可進一步包含可移除地設置在內鍋鍋口21上的外蓋8,即外蓋8是位於內蓋5之外側,用以進一步防止再煮鍋1內的熱能散失。值得一提的是,外鍋鍋壁63及外蓋8的內表面與外表面之間可具有隔熱層,藉由隔熱層的設置可進一步阻隔外鍋6內的熱能因外鍋6本體或外蓋8本體的熱傳導而散失至外部,使熱能可在外鍋6及內鍋2的容置空間中持續的循環或對流,而不易散失。
此外,外鍋6之外鍋鍋壁63的外表面可設有扣鎖部62,在外擴部23的外表面可設有固定片24;其中扣鎖部62與固定片24的形狀對應,並當扣鎖部62與固定片24的位置對應時,藉由扣鎖部62扣住固定片24,以使內鍋2可拆卸地固定於外鍋6。其中,扣鎖部62與固定片24的配置與扣合方式,其為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於此便不再加以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當扣鎖部62扣住固定片24時,內鍋2與外鍋6彼此間的接觸面可更緊密的接合,以防止熱能從內鍋2與外鍋6之間的接縫散失。
另外,再煮鍋1可進一步包含握持部9,握持部9是設置在外擴部23的外表面上。詳細來說,握持部9之兩側分別具有連接部,兩個連接部分別固設在外擴部23之相對的位置之外表面上,於此同時,握持部9可以兩個連接部為中心轉動。更進一步,當扣鎖部62未扣住固定片24時,使用者可提取握持部9以移動內鍋2。然而,當扣鎖部62扣住固定片24時,使用者可提取握持部9以移動再煮鍋1。此外,握持部9之兩端可向外蓋8方向延伸,因此當握持部9之兩側呈現與內鍋鍋壁22平行時,握持部9之兩端可頂卡住外蓋8,以防止外蓋移動,且可更緊密的封閉再煮鍋1內的容置空間。
綜上所述,由於外部加熱器4之加熱源41的形狀與傳導蓄熱板3的形狀對應,因而在對傳導蓄熱板3進行加熱時,傳導蓄熱板3可直接地接收加熱源41所提供的熱能,而可減少熱能不必要的消散及浪費。且當傳導蓄熱板3將熱傳導至內鍋2的同時,可蓄存一部分的熱能,並在內鍋2置於外鍋時,將傳導蓄熱板3蓄存之熱能的一部分穩定地傳遞至內鍋2,剩餘的熱能在內鍋2與外鍋之間的容置空間中熱對流,以維持再煮鍋1內的溫度。故,本創作之傳導蓄熱板3可同時兼顧導熱及蓄熱之功效。此外,藉由內蓋5與外蓋8的雙重阻隔及握持部9對外蓋8的頂卡固定可防止再煮鍋1內的熱能從內鍋鍋口消散。且,藉由外鍋6的隔熱層及外鍋6與內鍋2之間的扣鎖,可進一步防止再煮鍋1內的熱能從外鍋鍋壁63及外鍋6與內鍋2之間的間隙消散。據此,本創作之再煮鍋1可具有減少外部能源的浪費、降低製造之成本及減低再煮鍋1內熱能消散之可能性等優異性。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再煮鍋
2‧‧‧內鍋
3‧‧‧傳導蓄熱板
4‧‧‧外部加熱器
5‧‧‧內蓋
6‧‧‧外鍋
7‧‧‧焊墊片
8‧‧‧外蓋
9‧‧‧握持部
21‧‧‧內鍋鍋口
22‧‧‧內鍋鍋壁
23‧‧‧外擴部
24‧‧‧固定片
31‧‧‧鏤空部
32‧‧‧凹槽
41‧‧‧加熱源
61‧‧‧外鍋鍋口
62‧‧‧扣鎖部
63‧‧‧外鍋鍋壁
71‧‧‧突起部
72‧‧‧連接部
73‧‧‧凸塊
第1圖 是為本創作之再煮鍋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 是為本創作之再煮鍋之傳導蓄熱板固設在內鍋之底面的示意圖。
第3圖 是為本創作之再煮鍋之內鍋與相對應之外部加熱器的示意圖。
第4圖 是為本創作之再煮鍋的剖面圖。
1‧‧‧再煮鍋
2‧‧‧內鍋
3‧‧‧傳導蓄熱板
5‧‧‧內蓋
6‧‧‧外鍋
7‧‧‧焊墊片
8‧‧‧外蓋
9‧‧‧握持部
21‧‧‧內鍋鍋口
22‧‧‧內鍋鍋壁
23‧‧‧外擴部
24‧‧‧固定片
31‧‧‧鏤空部
32‧‧‧凹槽
61‧‧‧外鍋鍋口
62‧‧‧扣鎖部
63‧‧‧外鍋鍋壁
71‧‧‧突起部
72‧‧‧連接部
73‧‧‧凸塊

Claims (10)

  1. 一種再煮鍋,其包含: 一內鍋,係具有一內鍋鍋口及一內鍋鍋壁,且該內鍋鍋壁在接近該內鍋鍋口處往該內鍋鍋口方向圓徑逐漸地增大以形成一外擴部; 一傳導蓄熱板,係固設於該內鍋之外部的一底面,且與該內鍋具有實質上地接觸,該傳導蓄熱板之形狀對應於一外部加熱器之一加熱源的形狀,以接收並蓄存該外部加熱器提供的熱能,且將熱能傳遞至該內鍋; 一內蓋,係可移除地設置在該內鍋內且位於該外擴部上,以使該內鍋之內部成為封閉空間;以及 一外鍋,該外鍋具有一外鍋鍋口,該內鍋設置於入該外鍋時,該內鍋之該外擴部係承靠於該外鍋鍋口; 其中,當該傳導蓄熱板被該外部加熱器加熱一預定時間後,藉由將該內鍋設置於該外鍋,以使該傳導蓄熱板內部蓄存熱能傳導至該外鍋及該內鍋,以對該內鍋進行二次加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該再煮鍋進一步包含複數個焊墊片,各該焊墊片係部分地覆蓋在該傳導蓄熱板,且焊接在該內鍋上,以將該傳導蓄熱板固定在該內鍋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該傳導蓄熱板具有複數個鏤空部,該複數個鏤空部分別顯露出該內鍋之該底面,各該焊墊片係覆蓋於各該鏤空部之間的該傳導蓄熱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該焊墊片具有以ㄇ字型形狀突起的一突起部及從該突起部之兩端向外延伸的兩個連接部,該突起部係覆蓋於各該鏤空部之間之該傳導蓄熱板,該連接部係焊接在該內鍋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在該突起部的一內表面具有一凸塊,在相鄰的該複數個鏤空部之間的該傳導蓄熱板具有一凹槽,該凹槽之形狀及位置對應該凸塊之形狀及位置,藉由該凸塊嵌入於該凹槽,以將各該焊墊片定位於該傳導蓄熱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部分的該連接部係位於該傳導蓄熱板與該內鍋之底面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在該外鍋鍋壁與該內鍋鍋壁之間具有一間隔空間,該外鍋係利用熱對流方式傳導熱能至該內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在該外鍋之一外鍋鍋壁的一內表面與一外表面之間具有一隔熱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在該外鍋之一外鍋鍋壁的一外表面設有一扣鎖部,在該外擴部設有一固定片,藉由該扣鎖部扣住該固定片,以使該內鍋可拆卸地固定於該外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再煮鍋,其中該再煮鍋進一步包含一外蓋,係可移除地設置在該內鍋鍋口上,且該外蓋係位於該內蓋之外側。
TW103222347U 2014-12-17 2014-12-17 再煮鍋 TWM497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347U TWM497982U (zh) 2014-12-17 2014-12-17 再煮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2347U TWM497982U (zh) 2014-12-17 2014-12-17 再煮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982U true TWM497982U (zh) 2015-04-01

Family

ID=5343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2347U TWM497982U (zh) 2014-12-17 2014-12-17 再煮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7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7821A (zh) * 2019-01-02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7821A (zh) * 2019-01-02 2019-03-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1204B1 (ko) 이중가열 조리기구
KR20100120017A (ko) 조리기기
JP2007260323A (ja) 電気炊飯器
JP2012519560A (ja) 省エネ型の保温調理器具
CN211408584U (zh)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电饭锅
TWM497982U (zh) 再煮鍋
KR101321590B1 (ko) 스코치 발생을 억제하는 유도가열 튀김기
TWM624378U (zh) 電鍋之結構
TWM559142U (zh) 高安全性之隔熱防燙鍋具
JP6815114B2 (ja) 誘導加熱用調理容器
TWI499397B (zh) 節能鍋
JP6197167B2 (ja) 電気炊飯器
JP2010063579A (ja) ホットプレート
CN208769554U (zh) 一种节能发热体结构以及应用其的陶瓷电炖锅
KR20130047252A (ko) 가스레인지 에너지 절약 및 안전장치.
CN208435236U (zh) 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
KR101668028B1 (ko) 인덕션 렌지용 용기
JP7281828B2 (ja) 調理器
CN208192817U (zh) 一种改善加热效果的电烹饪锅具
KR20110001524U (ko) 이중벽 구조 조리 기구
JPH0747058Y2 (ja) 電化調理用鍋
TWM519468U (zh) 電鍋加熱裝置
JP2017529949A (ja) 熱変換器を備えるハンドル
JPS5911478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3619362U (zh) 用于电炊具的电热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