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4960U -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4960U
TWM494960U TW103209617U TW103209617U TWM494960U TW M494960 U TWM494960 U TW M494960U TW 103209617 U TW103209617 U TW 103209617U TW 103209617 U TW103209617 U TW 103209617U TW M494960 U TWM494960 U TW M4949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layer
conductor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Chun Wang
chong-wei Li
Ching-Fu Hsu
Chen-Ho Hsu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9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4960U/zh
Priority to CN201410364650.4A priority patent/CN104731423A/zh
Publication of TWM494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4960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元件基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導體網格層的元件基板。
一般而言,電容式觸控面板大致上可包括外貼式(added-on type)與整合式(in/on-cell type)兩種。外貼式的電容式觸控面板通常是先將觸控構件先製作於一基板上以形成一觸控面板,再將此觸控面板貼附於顯示器的外表面上,因此,外貼式觸控面板會具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常見的一種整合式觸控面板,是將觸控構件直接製作於顯示器的元件基板上,因此十分有利於顯示器的薄形化與輕量化。
整合式觸控面板的製作過程中,通常會以透明導電材料,如銦錫氧化物(ITO)作為觸控電極的材料。如此一來,可以提供良好的視覺效果,使用者不易觀察到觸控電極的存在。然而,銦錫氧化物伴隨著阻抗值較大的缺點,因此有可能造成觸控面板的觸控靈敏度不高的情形。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元件基板,其包括由導體網格層所構成的導體構件,因此可提供良好的導電率。
本新型創作的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體構件。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導體構件設置於第二側上,且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一導體網格層構成。
本新型創作的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體構件。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導體構件設置於第二側上,其中導體構件由多條導體線所構成,且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08~500微米。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顯示面板包括一元件基板、一對向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體構件。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導體構件設置於第二側上,且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一導體網格層構成。對向基板與元件基板對向設置。顯示介質層設置於元件基板以及對向基板之間。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顯示面板包括一元件基板、一對向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體構件。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導體構件設置於第二側上,其中導體構件由多條導體線所構成,且各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08~20微米。對向基板與元件基板對向設置。顯示介質層設置 於元件基板以及對向基板之間。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元件基板的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導體網格層所構成。此導體網格層可藉由低溫度製程所形成。此外,導體網格層可提供良好的導電率以使元件基板具有好的觸控反應速度。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10a、10b、10c、10d‧‧‧觸控顯示面板
20、20a、20b‧‧‧顯示面板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元件基板
102‧‧‧第一基板
104‧‧‧顯示區
106‧‧‧周邊區
102a‧‧‧第一側
102b‧‧‧第二側
110‧‧‧彩色濾光層
112、114、116‧‧‧彩色濾光圖案
120‧‧‧導體構件
121‧‧‧導體網格層
121a‧‧‧第一導體網格子層
121b‧‧‧第二導體網格子層
121c‧‧‧導體線
122‧‧‧第一電極結構
122a‧‧‧第一連接部
122b‧‧‧第一電極部
124‧‧‧第二電極結構
124a‧‧‧第二連接部
124b‧‧‧第二電極部
126‧‧‧絕緣圖案
128‧‧‧擬置圖案
130‧‧‧黑矩陣層
140、140a、140b‧‧‧絕緣層
150‧‧‧共用電極層
160‧‧‧周邊走線
170‧‧‧絕緣層
180‧‧‧絕緣層
200‧‧‧對向基板
202‧‧‧第二基板
210‧‧‧電極
210a‧‧‧第一電極
210b‧‧‧第二電極
210c‧‧‧第三電極
210d‧‧‧第四電極
300‧‧‧顯示介質層
302‧‧‧液晶分子
410‧‧‧第一偏光片
420‧‧‧第二偏光片
500‧‧‧裝飾結構
902‧‧‧透光區
904‧‧‧周邊區
906‧‧‧飾邊層
908‧‧‧裝飾層
908A‧‧‧第一裝飾層
908B‧‧‧第二裝飾層
908C‧‧‧底裝飾層
910‧‧‧緩衝層
912‧‧‧遮光層
914‧‧‧外框層
A-A’、B-B’‧‧‧剖線
CG‧‧‧覆蓋板
C1‧‧‧第一連接部
C2‧‧‧第二連接部
d1、d2、d3、d4、d5‧‧‧方向
E、Eh、Ef‧‧‧電場
EP‧‧‧電極對
E1‧‧‧第一電極部
E2‧‧‧第二電極部
H‧‧‧開口
M、N、O、P、Q、R‧‧‧區域
S‧‧‧透明覆蓋板
V1‧‧‧第一電位
V2‧‧‧第一電位
W1、W2‧‧‧寬度
圖1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B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C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E繪示了本新型創作之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之周邊結構的示意圖。
圖2A為本實施例之導體構件的上視示意圖。
圖2B為圖2A之區域M的放大示意圖。
圖2C繪示沿圖2A中剖線A-A’以及圖2B中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
圖2D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元件基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2E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元件基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2F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元件基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區域N的放大示意圖。
圖3C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區域O的放大示意圖。
圖5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5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實施例的導體構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7A與圖7B為圖6的區域P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圖8的實施例的區域R的放大示意圖。
圖10為圖5的實施例的區域P的放大示意圖。
圖1A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觸控顯示面板10包括一元件基板100、一對向基板200以及一顯示介質層300,其中對向基板200與元件基板100對向設置,且顯示介質層300位於元件基板100與對向基板200之間。
元件基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02、一彩色濾光層110、一導體構件120、一黑矩陣層130、一絕緣層140以及一共用電極層150。第一基板102可以是彩色濾光基板,其具有一第一側102a以及與第一側102a相對的一第二側102b,其中第二側102b是靠近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之一側。導體構件120位於第二側102b與一覆蓋板CG之間,其中覆蓋板CG與導體構件120之間可利用一黏膠層(未繪示)進行貼合。彩色濾光層110設置於第一側102a上。彩色濾光層110包括多個第一彩色濾光圖案112、多個第二彩色濾光圖案114以及多個第三彩色濾光圖案116。在此,僅分別繪示一個第一彩色濾光圖案112、一個第二彩色濾光圖案114以及一個第三彩色濾光圖案116為例說明。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選擇不於觸控顯示面板10中設置彩色濾光層110。
黑矩陣層130設置於第一側102a上且具有多個開口,其中彩色濾光層110的多個彩色濾光圖案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口中。絕緣層140覆蓋彩色濾光層110以及黑矩陣層130,絕緣層140可以是一個平坦化層,另外實際設計上也可以省略絕緣層140的設 置(未繪示)。共用電極層150設置於絕緣層140上,亦可以設置於彩色濾光層110上,且共用電極層150覆蓋彩色濾光層110。導體構件120設置於第二側102b上,其中導體構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由導體網格層121(繪示於圖2B中)構成。導體構件120例如是觸控元件層,因此元件基板100上可同時具有觸控功能。
進一步來說,隨著觸控面板的尺寸越大,為了得到結晶性更佳且導電率更高的銦錫氧化物薄膜,將需要以更高溫的製程來製作觸控電極。不過,高溫的製作過程極可能會導致元件基板上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進而影響顯示器的顯示品質。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導體構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由導體網格層121(繪示於圖2B中)構成,其中導體網格層121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由於金屬材料可以低溫度鍍膜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完成導體網格層121的製作後,不易使彩色濾光層110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此外,導體網格層121更可提供觸控顯示面板10具有高感應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速度。上述金屬材料例如是金、銀、銅、鋁、鉬或上述材料任意組合所堆疊而成的堆疊材料層(如鉬/鋁/鉬堆疊材料層)。
對向基板200例如是一畫素陣列基板,其可包括一第二基板202以及設置於第二基板202上的一畫素陣列層(未繪示)。畫素陣列層包括多個陣列排列的畫素結構,該些畫素結構中例如包括多個電晶體陣列,其中圖1A更示意地繪示出數個畫素結構中的 數個電極210,其例如是畫素結構中的畫素電極。關於畫素結構的構件及設計為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所熟知,於此不多加描述。在一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的彩色濾光層110也可以選擇性地設置於第二基板202上,以形成COA(color filter on array)畫素結構。
顯示介質層300例如是液晶顯示介質層、電濕潤顯示介質層、電泳顯示介質層、電致發光顯示介質層或其他適當的顯示介質層。換言之,本新型創作不限定顯示介質層的種類。本實施例的顯示介質層300為液晶分子層,而觸控顯示面板10為觸控液晶顯示面板。
具體而言,對向基板200上的電極210具有一第一電位V1,而元件基板100上的共用電極層150具有一第二電位V2,其中第一電位V1不同於第二電位V2,因此電極210與共用電極層150之間會形成一垂直電場E,且此電場E可驅動液晶分子302以進行畫面的顯示。本實施例之液晶分子302的驅動模式例如是扭轉向列式(Twisted Nematic,TN)驅動模式。在其他實施例中,液晶分子302的驅動模式也可以是垂直排列式(Vertical Alignment,VA)驅動模式。另外,如顯示介質層300為液晶顯示介質層,其相對兩側可以設置有配向層(未繪示),以作為液晶顯示介質層配向之用,由於配向層為習知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件,於此不多贅述。
當觸控顯示面板10運作之時,共用電極層150可作為導 體構件120與電極210之間的電磁屏蔽層(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layer)。換言之,當導體構件120執行觸控功能時,共用電極層150可以減少導體構件120受到電極210訊號干擾的機率。若共用電極150具有直流電訊號時,其可直接作為電磁屏蔽層。若共用電極150具有交流電訊號時,可將顯示與觸控功能透過分時多工的方式來驅動。舉例而言,當觸控顯示面板10執行觸控功能時,共用電極層150不施加交流電訊號。當觸控顯示面板10執行顯示功能時,導體構件120不執行觸控功能。
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0的液晶分子302的驅動模式也可以是共平面轉換式(In-Plane Switching,IPS),如圖1B所示。其中,對向基板200上設置有一第一電極210a以及一第二電極210b,第一電極210a以及第二電極210b分別提供一第一電位V1以及一第二電位V2,其中第一電位V1不同於第二電位V2。據此,第一電極210a與第二電極210b之間可形成一水平電場Eh。此水平電場Eh可用以驅動液晶分子302。
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0的液晶分子302的驅動模式也可以是邊際場切換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如圖1C所示。其中,對向基板200上設置有一第三電極210c以及一第四電極210d,第三電極210c以及第四電極210d分別提供一第一電位V1以及一第二電位V2,其中第一電位V1不同於第二電位V2。據此,第三電極210c以及第四電極210d之間可形成一邊緣 電場Ef。此邊緣電場Ef可用以驅動液晶分子302。
在圖1B以及圖1C的實施例中,黑矩陣層130例如為導體。因此黑矩陣層130可進一步作為導體構件120與電極210之間的電磁屏蔽層。絕緣層140可以是一個平坦化層,另外實際設計上也可以省略絕緣層140的設置(未繪示)。再者,如顯示介質層300為液晶顯示介質層,其相對兩側可以設置有配向層(未繪示),以作為液晶顯示介質層配向之用,由於配向層為習知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構件,於此不多贅述。
圖1D為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D,觸控顯示面板10a和圖1A的觸控顯示面板10相似,其不同之處說明如下。觸控顯示面板10a的顯示介質層300可以是電致發光顯示介質層,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介質層。顯示介質層300包括多個發光材料圖案300a。可藉由顯示介質層300的材料設計,以使觸控顯示面板10a實現彩色顯示的功能。舉例而言,顯示介質層300的發光材料圖案300a可以是由紅色、藍色、綠色、其他顏色或上述顏色的任意組合的電致發光材料所構成。元件基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2以及導體構件120。第一基板102具有一第一側102a以及與第一側102a相對的一第二側102b,其中第二側102b是靠近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之一側。第一基板102例如是觸控顯示面板10a的封裝蓋板,其可用以保護內部的元件。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0a不設置彩色濾光 層。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0a也可藉由彩色濾光層搭配白光的顯示介質層300的設計來實現彩色顯示的功能。
對向基板200包括一第二基板202、至少一電源線PL以及多個發光單元,每一個發光單元包括第一電極210c以及第二電極210d。第一電極210c透過絕緣層140a的開口與電源線PL電性連接。發光材料圖案300a形成在第一電極210c上且位於絕緣層140b的開口中。第二電極210d至少形成在發光材料圖案300a上,以構成一個發光單元。
在上述圖1A至圖1D的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2例如是顯示器的元件基板,且圖1A至圖1D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可以更包括覆蓋板CG,其可以設置於第一基板102遠離對向基板200的一側。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基板102可為彩色濾光基板、畫素陣列基板、有機發光顯示器之封裝蓋板或其他顯示器中所使用之基板。覆蓋板CG可以是透明覆蓋板,其係具有85%以上的透光度,透明覆蓋板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之覆蓋板,透明覆蓋板的厚度可介於0.2~2mm。透明覆蓋板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也可以選擇在透明覆蓋板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 (Anti-Smudge Coating)。
另外,也可在透明覆蓋板周圍設置一裝飾層,裝飾層可以是黑色油墨或光阻,也可以選擇彩色的裝飾層。請參考圖1E。圖1E繪示了本新型創作之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之周邊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E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10a具有一透光區902(亦可稱為顯示區)以及一周邊區904設置於透光區902之至少一側。在透光區902內可設置前述各實施例之觸控元件,在此不再贅述。觸控顯示面板10a包括一透明覆蓋板S、一飾邊層906、一裝飾層908、一緩衝層910、一遮光層912以及一外框層914。透明覆蓋板S的透光度在85%以上均在此範疇內,透明覆蓋板S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例如顯示器)之覆蓋板,透明覆蓋板S的厚度可介於0.2-2mm。透明覆蓋板S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或3D形狀的強化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也可以選擇在透明覆蓋板S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飾邊層906設置於周邊區904靠近透光區902的邊緣,且飾邊層906可以包含油墨材料或是光阻材料。裝飾層908可選擇性地為一複合層,例如包括一第一裝飾層908A與一第二裝飾層908B由下而上依序堆疊於基板S上。本實施例之第二裝飾層908B之圖形範圍大於第一裝飾層908A之圖形範圍,因此第二裝飾層 908B包覆了第一裝飾層908A之側邊。此外,裝飾層908更包括一底裝飾層908C設於第一裝飾層908A之下側,其中底裝飾層908C之圖形範圍係大於第一裝飾層908A與第二裝飾層908B之圖形範圍,且底裝飾層908C於接近透光區902之內側邊係較第一裝飾層908A和第二裝飾層908B之內側邊更接近透光區902。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選擇性省略掉第二裝飾層908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裝飾層908A、第二裝飾層908B與底裝飾層908C皆由同色系之彩色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其中二層同顏色,剩餘的一層是另一種顏色,另外,裝飾層908也可以使用單層光阻。緩衝層910係設置於裝飾層908之上,全面覆蓋基板S之表面且包覆了裝飾層908。緩衝層910較佳由透明絕緣材料所構成,其材料舉例為氧化矽、氮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鈮、油墨材料及光阻材料之至少其中一者,且緩衝層910的堆疊結構可以依光學需求而為單層或多層之堆疊結構,例如為上述材料之其中兩者以上之多層堆疊。遮光層912可以是油墨材料或是光阻材料,且其覆蓋至少部分緩衝層910與裝飾層908,並且緩衝層912係位於遮光層910與裝飾層908之間。外框層914設於周邊區904之外側,外框層914係部分覆蓋遮光層912、緩衝層910以及裝飾層908,其中外框層914可為複合層,包括第一外框層914A與第二外框層914B,兩者之材料較佳不相同,或是分別為不同色系之材料層。遮光層912與第二外框層914B可具有深色系或暗色 系顏色,可以遮蔽後方的電子元件,而裝飾層908與第一外框層914A可具有淺色系顏色以使觸控顯示面板10a具有較明亮的外觀,但不以此為限。再者,遮光層912的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高於裝飾層908的光學密度值,較佳地,裝飾層908的光學密度值可小於2.5。上述裝飾層的堆疊方式與層數不限於本實施例圖示所揭示的架構,可視設計需求而有不同的堆疊架構。
以下將針對導體構件120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2A為本實施例之導體構件120的上視示意圖,圖2B為圖2A之區域M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A與圖2B,第一基板102具有一顯示區104以及一周邊區106。導體構件120設置於顯示區104中。導體構件120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第一電極結構122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電極結構122包括多個第一連接部122a以及多個第一電極部122b,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一電極部122b由其中一個第一連接部122a連接。因此這些第一連接部122a與這些第一電極部122b交替串接成其中一條第一電極結構122。第二電極結構124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電極結構124包括多個第二連接部124a以及多個第二電極部124b,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二電極部124b由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124a連接。因此這些第二連接部124a與這些第二電極部124b交替串接成其中一條第二電極結構124。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電極部122b以及這些第二電極部124b由導體網格層121 所構成。須說明的是,圖2B中的虛線所畫分出的各區域僅示意地畫出第一電極部122b以及第二電極部124b的分佈位置,並非用以限定第一電極部122b以及第二電極部124b的實際佈局形狀。於此,第一電極結構122可以是驅動電極,以接收一驅動訊號;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是感測接收電極,藉由偵測驅動電極與感測接收電極之間的互電容變化與否,供一與感測接收電極連接的外部控制器(未繪示)進行觸控與否的偵測。
具體而言,導體網格層121包括多條導體線121c,其中導體線121c的線寬介於0.08~500微米。在其他實施例,各導體線121c的線寬為0.08~20微米,較佳為0.1~10微米,更佳為0.5~10微米。如此一來,可進一步減少使用者觀察到導體構件120的機率,以提升視覺效果。導體線121c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且上述金屬材料例如是金、銀、銅、鋁、鉬或上述材料任意組合所堆疊而成的堆疊材料層,例如由鉬-鋁-鉬三層的堆疊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導體網格層121的網格形狀例如是邊緣彎曲的六邊型,其是由六條導體線121c所構成,其中各導體線121c的形狀為彎曲型。但本新型創作不限定導體網格層121的網格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各導體線121c的形狀可為直線型,以使導體網格層121的網格形狀為邊緣平直的六邊型。此外,導體網格層121的網格形狀也可以是任意多邊形或是其他不規則形狀。如此一來,在觸控顯示面板顯示時可以避免產生莫瑞效應(Moire effect)以具有較 佳的顯示品質。
圖2C繪示沿圖2A中剖線A-A’以及圖2B中的剖線B-B’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A、圖2B以及圖2C,第一連接部122a例如是直接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其中第一連接部122a不屬於導體網格層121的一部分。元件基板100更包括多個絕緣圖案126,每一個絕緣圖案126覆蓋其中一個第一連接部122a的部分區域。具體而言,絕緣圖案126會暴露出第一連接部122a的兩端。第二電極結構124的一部分設置於絕緣圖案126上。與第一連接部122a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部122b會覆蓋第一連接部122a的兩端而與其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都是由導體網格層121所構成。此外,元件基板100更包括多個擬置圖案128,設置於相鄰的第一電極部122b與第二電極部124b之間,以填補第一電極部122b與第二電極部124b之間的空隙,藉此改善視覺效果。擬置圖案128可以由導體網格層121的一部分所構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元件基板100更包括多個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的周邊走線160,且周邊走線160設置於周邊區106中。周邊走線160與導體網格層121屬於同一膜層。換言之,周邊走線160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因此其可以與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同時製作,如圖2C所示。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22a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導電材料,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周邊走線160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因此其可以與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同時製作而屬於同一膜層,且不與第一連接部122a同時製作,其結構與圖2C所示的實施例相同。
在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100a中,當第一連接部122a為金屬材料時,周邊走線160也可以選擇與第一連接部122a同時製作,如圖2D。
圖2E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元件基板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其上視示意圖與圖2A以及圖2B相似。請同時參照圖2A、圖2B以及圖2E,在元件基板100b中,導體網格層121例如是直接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換言之,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直接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每一個絕緣圖案126覆蓋其中一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的一部分,且每一個第一連接部122a設置於對應的絕緣圖案126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且周邊走線160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周邊走線160與導體網格層121屬於同一膜層。換言之,周邊走線160例如是與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同時製作而屬於同一膜層,如圖2E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 122a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導電材料,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周邊走線160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因此其可以與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電極部124b以及第二連接部124a同時製作而屬於同一膜層,且不與第一連接部122a同時製作,其結構與圖2E所示的實施例相同。
在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100c中,當第一連接部122a為金屬材料時,周邊走線160也可以選擇與第一連接部122a同時製作,如圖2F所示。
圖3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的上視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區域N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3A以及圖3B,在本實施例中,導體構件120整體由導體網格121(繪示於圖3B中)所構成。導體構件120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124,於此,第一電極結構122可以是驅動電極,以接收一驅動訊號;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是感測接收電極,藉由偵測驅動電極與感測接收電極之間的互電容變化與否,供一與感測接收電極連接的外部控制器(未繪示)進行觸控與否的偵測。第一電極結構122包括一第一連接部122a以及多個第一電極部122b,其中第一連接部122a沿一第三方向d3延伸,這些第一電極部122b彼此分離且與122a第一連接部連接。第二電極結構124包括一第二連接部124a以及多個第二電極部124b,其中第二連接部124a沿第三方向d3延伸,這些第二電極部124b彼此分離 且與第二連接部124a連接。一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中的多個第一電極部122b與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多個第二電極部124b沿第三方向d3交替排列。在本實施例中,一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中的多個第一電極部122b與三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多個第二電極部124b沿第三方向d3交替排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體構件120也可以不由導體網格層121所構成,如圖3C所示。換言之,導體構件120可由多條導體線121c所構成,其中第一連接部122a、第一電極部122b、第二連接部122b以及第二電極部124b例如是各自由一條導體線121c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導體線121c的線寬介於0.08~500微米,在其他實施例,各導體線121c的線寬為0.08~20微米,較佳為0.1~10微米,更佳為0.5~10微米。
請再參照圖3A以及圖3B,元件基板100d更包括多個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的周邊走線160。周邊走線160連接至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其中一者。周邊走線160、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可同時製作而屬於同一膜層。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導體構件120整體由導體網格層121構成,其中導體網格層121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由於金屬材料可以低溫度鍍膜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完成導體網格層121的製作後,不易使彩色濾光層110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此外,導體網格層121更可提供顯示面板有高感應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速度。
圖4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元件基板的上視示意圖。圖4B為圖4A的區域O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4A以及圖4B,在本實施例中,導體構件120整體由導體網格層121所構成。導體構件120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第一電極結構122的寬度W1沿一第四方向d4逐漸減少。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寬度W2沿第四方向d4逐漸增加。其中一個第一電極結構122對應地與其中一個第二電極結構124形成一電極對EP,且電極對EP的寬度總和沿第四方向d4維持一致,電極對EP沿第五方向d5排列。
在本實施例中,元件基板100e更包括多個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的周邊走線160,周邊走線160連接至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其中一者。周邊走線160、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可同時製作而屬於同一膜層。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導體構件120整體由導體網格層121構成,其中導體網格層121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由於金屬材料可以低溫度鍍膜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完成導體網格層121的製作後,不易使彩色濾光層110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此外,導體網格層121更可提供觸控顯示面板10具有高感應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速度。
圖5A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A,觸控顯示面板10b包括一覆蓋板CG、一 顯示面板20、一導體構件120以及一顯示面板20。導體構件120設置於覆蓋板CG與顯示面板20之間,其中導體構件120可以製作在顯示面板20上。導體構件120包括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導電構件120例如是觸控元件,其中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其中一者例如是感測接收電極而另一者例如是驅動電極,驅動電極可以接收一驅動訊號,藉由偵測驅動電極與感測接收電極之間的互電容變化與否,供一與感測接收電極連接的外部控制器(未繪示)進行觸控與否的偵測。不過,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並不限定以上述方式進行觸控感測。舉例而言,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獨立地進行觸控感測操作。如此一來,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各自兼具感測接收電極與驅動電極的功能以發出感測訊號以及接收驅動訊號。在此,本文中所謂的電極結構都可以依照上述方式進行觸控感測操作而實現互容式觸控感測或是自容式觸控感測。另外,導電構件120的結構僅為舉例說明,有關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第二電極結構124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並不限定導電構件120的種類。在圖5A中,導體構件120可以形成在顯示面板20的彩色濾光基板(未繪示)或主動元件陣列基板(未繪示)上。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20可以依照顯示介質種類的不同而包括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 display)、電濕潤顯示面板(electrowetting display panel,EWD panel)、電泳顯示面板(electrophoresis display panel)、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或場發射顯示面板(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等等。本新型創作並不限定顯示面板20的種類。
圖5B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B,觸控顯示面板10c包括一覆蓋板CG、一導體構件120以及一顯示面板20a。顯示面板20a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因此觸控顯示面板10c可以更包括一第一偏光片410以及一第二偏光片420。具體而言,導體構件120設置於顯示面板20a上且為覆蓋板CG所覆蓋保護。可視設計需求於覆蓋板CG上設置一裝飾結構500。第一偏光片410與第二偏光片420設置於顯示面板20a的相對兩側。具體而言,顯示面板20a包括一第一基板102以及一第二基板202,其中第一基板102例如是彩色濾光基板,而第二基板202例如是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基板102為主動元件陣列基板,而第二基板202為彩色濾光基板。或者,第二基板202也可以是彩色濾光層設置於主動元件陣列基板上的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基板。導體構件120可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而形成一觸控面板。顯示介質層300位於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覆蓋板CG設置於第一基板102相對遠離第二基板202的一側。第一偏光片410設置於覆蓋板CG與第一基板102之間。第二偏光片420設置於第二基板202相對遠離第一基板102的一側,其中第二基板202位於顯示介質層300與第二偏光片420之間。覆蓋板CG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之覆蓋板,覆蓋板CG的厚度可介於0.2~2mm。覆蓋板CG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覆蓋板CG係具有85%以上的透光度。另外,也可以選擇在透明覆蓋板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10c包括裝飾結構500,其設置於周邊區中以遮蔽不欲被使用者所觀看到的光線或是構件(例如周邊走線)。此外,裝飾結構500也可以設計成具有特定的圖樣,以提供觸控顯示面板10c具有良好的外觀。關於裝飾結構500的相關內容,可參考圖1E所示的周邊結構,但不限於此。
以另一角度而言,第一基板102與導體構件120例如是構成一元件基板100f。第一基板102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102a以及一第二側102b,其中第一側102a為第一基板102相對靠近第二基板202的一側,第二側102b為第一基板102相對遠離第二基板202的一側,且第二側102b例如是朝向使用者之一側。在本實 施例中,顯示介質層300例如是液晶分子層(如圖1A至圖1C的實施例所示),而且元件基板100f包括彩色濾光層而為一彩色濾光基板。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介質層300例如是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介質層(如圖1D的實施例所示),而且元件基板100f也可以不包括彩色濾光層而為一封裝蓋板。
根據本實施例,導體構件120設置於第一基板102的第二側102b上,其中導體構件120例如是觸控元件。據此,觸控顯示面板10c可視為一表嵌式觸控顯示面板(on cell touch display panel)。圖6為圖5B的實施例的導體構件120的俯視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5B以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導體網格層121包括一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一第二導體網格子網121b,其中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與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由一絕緣層170分隔,絕緣層170的材質可為高分子材料例如樹脂。然而,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170亦可為其他適當材料。且絕緣層170的厚度介於0.1微米~20微米,較佳為1微米~10微米。導體構件120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122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124。第一電極結構122沿著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電極結構124沿著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電極結構122整體由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所構成,第二電極結構124整體由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上述金屬材料 例如是金、銀、銅、鋁、鉬或上述材料任意組合所堆疊而成的堆疊材料層(如鉬/鋁/鉬堆疊層)。由於金屬材料可以低溫度鍍膜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完成導體網格層的製作後,不易使彩色濾光層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此外,導體網格層更可提供觸控顯示面板10b具有高感應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速度。
圖7A為圖6的區域Q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及圖7A,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例如是由多條導體線121c所構成,其中各導體線121c的線寬介於0.08~500微米。在其他實施例,各導體線121c的線寬為0.08~20微米,較佳為0.1~10微米,更佳為0.5~10微米。此外,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各自具有多個開口H,且這些開口H的面積不完全一致。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與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可由金屬奈米線(metal nanowires)所製成,例如是銀奈米線,如圖7A所示。換言之,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可以具有不規則的形狀。此外,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以及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也可以是金屬網格(metal mesh),如圖7B所示。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體構件120也可以具有規則形狀,例如是邊緣平直的正多邊形或是邊緣為曲線的多邊形,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如此一來,在觸控顯示面板10c顯示時可以避免產生莫瑞效應(Moire effect)以使觸控顯示面板10c具有較佳的顯示品質。
請同時參照圖5B與圖6,元件基板100f包括絕緣層170,其中絕緣層170全面覆蓋第一電極結構122,且第二電極結構124設置於絕緣層170上。由於第一電極結構122和第二電極結構124之間設置有絕緣層170,因此兩者分別設置於不同層別,故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重疊之處可以不需設置連接架橋。第一電極結構122的第一電極部E1與第一連接部C1可以同時製作而為連續膜層,第二電極結構124的第二電極部E2與第二連接部C2可以同時製作而為連續膜層。
此外,可形成一絕緣層180覆蓋第二電極結構124以保護第二電極結構124。第二電極結構124位於絕緣層170與絕緣層180之間。於此,第一電極結構122可以是驅動電極,以接收一驅動訊號;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是感測接收電極,藉由偵測驅動電極與感測接收電極之間的互電容變化與否,供一與感測接收電極連接的外部控制器(未繪示)進行觸控與否的偵測。絕緣層180的材質可為高分子材料或樹脂或其組合的有機絕緣材質。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絕緣層180亦可為其他適當材料,例如氧化矽(SiO2 )、氮化矽(SiNx )或兩者組成的複合層等無機絕緣材質。且若絕緣層180為有機絕緣材質的厚度介於0.5微米~20微米,較佳為1微米~10微米。又若絕緣層180為無機絕緣材質的厚度介於10奈米~100奈米。絕緣層180厚度可以小於或等於絕緣層170的厚度。
請參照圖5B,就製程的角度而言,可先將第一基板102以及第二基板202對立組合,其中第一基板102上可先形成一黑矩陣層以及一彩色濾光層,第二基板202上可先形成一主動元件陣列層(未繪示)。將液晶分子注入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之間後,可選擇性地薄化第一基板102以及第二基板202。接著,於第一基板102的第二側102b上形成第一電極結構122,其中第一電極部E1以及第一連接部C1整體皆由第一導體網格子層121a形成而可一起製作且屬於同一膜層。形成絕緣層170以全面覆蓋所有的第一電極結構122,其中絕緣層170可使用低溫絕緣材料並以低溫製程來形成,因此不易影響彩色濾光層的色度值。再來,於絕緣層170上形成第二電極結構124,其中第二電極部E2以及第二連接部C2整體皆由第二導體網格子層121b形成而可一起製作且屬於同一膜層。最後,可形成一絕緣層180以全面覆蓋所有的第二電極結構124,其中絕緣層180的材料例如是二氧化矽(SiO2 )或是前述的有機材質。
圖8為本新型創作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5以及圖8,圖8的觸控顯示面板10d與圖5的觸控顯示面板10c的結構相似,其不同之處說明如下。在觸控顯示面板10d中,導體構件120位於顯示面板20b的第一基板102的內側。換言之,導體構件120位於基板102的第一側102a。據此,觸控顯示面板10d可視為一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in cell touch display panel)。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2上可選擇性地設置彩色濾光層(未繪示)。絕緣層140覆蓋彩色濾光層。第一電極結構122設置於彩色濾光層上,絕緣層170全面覆蓋第一電極結構122,第二電極結構124設置於絕緣層170上。另外,元件基板100g可更包括一絕緣層180以全面覆蓋第二電極結構124。於此,第二電極結構124可以是驅動電極,以接收一驅動訊號;第一電極結構122可以是感測接收電極,藉由偵測驅動電極與感測接收電極之間的互電容變化與否,供一與感測接收電極連接的外部控制器(未繪示)進行觸控與否的偵測。
請參照圖8,就製程的角度而言,可選擇性地先於第一基板102上形成如圖1A至圖1C所示的一黑矩陣層130以及一彩色濾光層110後,再形成如圖1A至圖1C所示的一絕緣層140。接著,選擇性地薄化第一基板102後,於絕緣層140上形成第一電極結構122。接著,形成一絕緣層170以全面覆蓋第一電極結構122後,於絕緣層170上形成第二電極結構124。然後,可形成一絕緣層180以全面覆蓋所有的第二電極結構124。絕緣層170以及絕緣層180的材質以及厚度可參考前述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導體構件120整體由導體網格層構成,其中導體網格層的材料例如是金屬材料。上述金屬材料例如是金、銀、銅、鋁、鉬或上述材料任意組合所堆疊而成的堆疊材料層(如鉬/鋁/鉬堆疊層)。由於金屬材料可以低溫度鍍膜的方式形 成,因此在完成導體網格層的製作後,不易使彩色濾光層110的彩色濾光圖案的色度值產生偏移。此外,導體網格層更可提供觸控顯示面板10c具有高感應能力以及快速的反應速度。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例如是由金屬材料堆疊層所構成。圖9為圖8的實施例的區域R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8和圖9,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分別包括一第一層L1、一第二層L2以及一第三層L3,其中第一層L1的材料為鉬鈮合金(molybdenum-niobium alloy),第二層L2的材料為鋁鈮合金(aluminum-neodymium alloy),第三層L3的材料為鉬鈮合金(molybdenum-niobium alloy)。此外,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更可包括一第四層L4,第四層L4的材料為金屬氧化物,例如為氧化鉬(MoOx )。第四層L4覆蓋第一層L1。由於金屬材料具有反射光線的性質,因此可能會讓使用者在觀看觸控顯示面板10c時,看到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存在而影響視覺效果。據此,本新型創作藉由第四層L4的金屬氧化物層的設置,可以降低使用者觀看到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可能性,進而改善視覺效果。
此外,圖5B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具有類似設計。圖10為圖5B的實施例的區域P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B和圖10,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分別包括一第一層L1、一 第二層L2以及一第三層L3,其中第一層L1的材料為鉬鈮合金(molybdenum-niobium alloy),第二層L2的材料為鋁鈮合金(aluminum-neodymium alloy),第三層L3的材料為鉬鈮合金(molybdenum-niobium alloy)。此外,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更可包括一第四層L4,第四層L4的材料為金屬氧化物,例如為氧化鉬(MoOx )。第四層L4覆蓋第三層L3。由於金屬材料具有反射光線的性質,因此可能會讓使用者在觀看觸控顯示面板10b時,看到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存在而影響視覺效果。據此,本新型創作藉由第四層L4的金屬氧化物層的設置,可以降低使用者觀看到第一電極結構122與第二電極結構124的可能性,進而改善視覺效果。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元件基板的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導體網格層所構成。導體網格層可藉由低溫度製程所形成,因此當先製作完彩色濾光層再製作導體構件時,不易影響到元件基板上的彩色濾光層的色度值。再者,當導體網格層例如是由導電性良好的金屬材料製成時,可進一步使元件基板具有好的觸控反應速度。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顯示面板
100‧‧‧元件基板
102‧‧‧第一基板
102a‧‧‧第一側
102b‧‧‧第二側
110‧‧‧彩色濾光層
112、114、116‧‧‧彩色濾光圖案
120‧‧‧導體構件
130‧‧‧黑矩陣層
140‧‧‧絕緣層
150‧‧‧共用電極層
200‧‧‧對向基板
202‧‧‧第二基板
210‧‧‧電極
300‧‧‧顯示介質層
302‧‧‧液晶分子
CG‧‧‧覆蓋板
E‧‧‧電場
V1‧‧‧第一電位
V2‧‧‧第二電位

Claims (52)

  1. 一種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以及一導體構件,設置於該第一側上,且該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一導體網格層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件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一電極結構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多個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一電極部,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一電極部與其中一個第一連接部連接;多個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二電極結構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且包括多個第二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電極部,其中任兩個相鄰的第二電極部與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連接,且至少該些第一電極部與該些第二電極部由該導體網格層構成;以及多個絕緣圖案,其中該些第一連接部與該些第二連接部交錯設置且該些絕緣圖案設置於該些第一連接部與該些第二連接部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絕緣圖案位於該基板與該些第二連接部之間,該些第一連接部、該些第一電極部以及該些第二電極部整體由該導體網格層構成且屬於同一膜層,該些第二連接部與該些第二電極部屬於不同膜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 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其中該些第一電極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電極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且該些周邊走線與該些第一電極部、該些第一連接部以及該些第二電極部屬於同一膜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第二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第二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其中該些第二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且該些周邊走線與該些第二連接部屬於同一膜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絕緣圖案位於該基板與該些第二連接部之間,該些第一電極部、該些第二電極部以及該些第二連接部整體由該導體網格層構成且屬於同一膜層,該些第一連接部與該些第一電極部屬於不同膜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其中該些第一電極部、該些第二電極部以及該些第二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且該些周邊走線與該些第一電極部、該些第二電極部以及該些第二連接部屬於同一膜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第一 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些第一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其中該些第一連接部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且該些周邊走線與該些第一連接部屬於同一膜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網格層包括一第一導體網格子層與一第二導體網格子層,該第一導體網格子層與該第二導體網格子層由一第一絕緣層分隔且該導體構件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且分別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各該第一電極結構由該第一導體網格子層所構成;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且分別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各該第二電極結構由該第二導體網格子層所構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導體網格子層與該第二導體網格子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導體網格子層與該第二導體網格子層各自具有多個開口,且該些開口的面積不完全一致。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樹脂或其組合,該第一絕緣層厚度介 於1微米~10微米。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第二絕緣層,覆蓋該第二電極結構,其中該第二電極結構位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二絕緣層的材料包括一有機絕緣材料或一無機絕緣材料,該第二絕緣層厚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絕緣層的厚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有機絕緣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無機絕緣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或兩者組成的複合層。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件整體由該導體網格層構成,且該導體構件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一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一電極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該些第一電極部彼此分離且與該第一連接部連接;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二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電極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該些第二電極部彼此分離且與該第二連接部連接,其中,各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電極部與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二電極部沿著該第一方向交替排列。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該些周邊走線、該些第一電極結構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結構屬於同一膜層。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件整體由該導體網格層構成並且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一電極結構的寬度沿著一第一方向逐漸減少;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基板上,各該第二電極結構的寬度沿著該第一方向逐漸增加,該些第一電極結構的其中一者與對應的該些第二電極結構的其中一者形成一電極對以使該些第一電極結構和該些第二電極結構形成多個電極對,該些電極對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且各該電極對的寬度總和沿著該第一方向維持一致。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該些周邊走線、該些第一電極結構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結構屬於同一膜層。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二側與該第一側的一者係朝向使用者之一側,且該基板為一彩色濾光基板、一畫素陣列基板或一封裝蓋板。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 件位於該基板與一覆蓋板之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彩色濾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第一側上,且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導體構件與該基板之間。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第二側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黑矩陣層,設置於該基板上,該黑矩陣層具有多個開口,且該彩色濾光層的多個彩色濾光圖案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口中,其中該黑矩陣層為導體。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共用電極層,該共用電極層覆蓋該彩色濾光層。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網格層包括多條導體線,各該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1~10微米。
  33. 一種元件基板,包括:一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以及一導體構件,設置於該第二側上,其中該導體構件由多條導體線所構成,且各該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08~20微米。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各該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1~10微米。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的一者係朝向使用者之一側,且該基板為一彩色濾光基板、一畫素陣列基板或一封裝蓋板。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件位於該基板及一覆蓋板之間。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彩色濾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第一側上,且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導體構件與該基板之間。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彩色濾光層位於該第二側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黑矩陣層,設置於該基板上,該黑矩陣層具有多個開口,且該彩色濾光層的多個彩色濾光圖案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口中,其中該黑矩陣層為導體。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一共用電極層,該共用電極層覆蓋該彩色濾光層。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元件基板,其中該導體構件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結構,各該第一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一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一電極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該 些第一電極部彼此分離且與該第一連接部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以及各該第一電極部分別由一條該導體線構成;以及多個第二電極結構,各該第二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連接部以及多個第二電極部,其中該第二連接部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些第二電極部彼此分離且與該第二連接部連接,該第二連接部以及各該第二電極部分別由一條該導體線構成,其中各該第一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一電極部與對應的至少一個第二電極結構的該些第二電極部沿著該第一方向交替排列。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的元件基板,更包括多條周邊走線,各該周邊走線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結構或該第二電極結構,該些周邊走線、該些第一電極結構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結構屬於同一膜層。
  44.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一元件基板,其包括:一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以及一導體構件,設置於該第一側上,且該導體構件的至少一部分由一導體網格層構成;一對向基板,與該元件基板對向設置;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元件基板以及該對向基板之間。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的一者係朝向使用者之一側,且該基板為一彩色濾光基板、一畫素陣列基板或一封裝蓋板。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覆蓋板,其中該導體構件位於該基板與該覆蓋板之間。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彩色濾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顯示介質層位於該彩色濾光層與該對向基板之間。
  48.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一元件基板,其包括:一基板,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以及一導體構件,設置於該第一側上,且該導體構件由多條導體線構成,且各該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08~20微米;一對向基板,與該元件基板對向設置;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元件基板以及該對向基板之間。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的一者係朝向使用者之一側,且該基板為一彩色濾光基板、一畫素陣列基板或一封裝蓋板。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覆蓋板,其中該導體構件位於該基板與該覆蓋板之間。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一彩色濾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顯示介質層位於該彩色濾光層與該對向基板之間。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觸控顯示面板,其中各該導體線的線寬介於0.1~10微米。
TW103209617U 2013-12-20 2014-05-30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TWM494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617U TWM494960U (zh) 2013-12-20 2014-05-30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201410364650.4A CN104731423A (zh) 2013-12-20 2014-07-29 元件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4158 2013-12-20
TW103209617U TWM494960U (zh) 2013-12-20 2014-05-30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4960U true TWM494960U (zh) 2015-02-01

Family

ID=53017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617U TWM494960U (zh) 2013-12-20 2014-05-30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1423A (zh)
TW (1) TWM49496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735B (zh) * 2015-06-08 2017-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測試方法
US9710120B2 (en) 2015-04-22 2017-07-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itute Sensing apparatus
TWI595389B (zh) * 2015-05-08 2017-08-1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彩色濾光片基板
TWI607364B (zh) * 2016-09-22 2017-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US9946406B2 (en) 2015-04-22 2018-04-1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film with touch func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913B (zh) * 2015-06-29 2018-05-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互电容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612075B2 (ja) * 2015-07-23 2019-11-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入力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153483B (zh) 2017-05-09 2019-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WO2019065967A1 (ja) * 2017-09-29 2020-09-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指紋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1739926B (zh) * 2020-08-17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4568B2 (en) * 2008-11-15 2016-01-26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sensor
US9904088B2 (en) * 2011-01-19 2018-02-27 Lg Innotek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105990B (zh) * 2013-01-25 2016-08-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层电容触摸传感器及触控终端
CN103440065B (zh) * 2013-07-31 2016-07-0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元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0120B2 (en) 2015-04-22 2017-07-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itute Sensing apparatus
US9946406B2 (en) 2015-04-22 2018-04-1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ptical film with touch function
TWI595389B (zh) * 2015-05-08 2017-08-11 業成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彩色濾光片基板
TWI576735B (zh) * 2015-06-08 2017-04-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測試方法
TWI607364B (zh) * 2016-09-22 2017-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驅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423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4960U (zh)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JP7154323B2 (ja) 表示装置
KR101625176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용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351415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891764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KR20100095400A (ko) 용량성 터치 패널
KR20110135196A (ko)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30017745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TW201324003A (zh) 觸控顯示面板
US11402943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887904B (zh) 集成触摸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003768A (zh) 具有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US9292140B2 (en) Touch panel
TW201411448A (zh) 觸控面板
CN204178344U (zh) 以导电线连接感应电极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
KR20140131772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549780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0224039A1 (zh) 触控面板
KR102678327B1 (ko) 터치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4390204U (zh) 输入装置
TW201610773A (zh) 觸控面板
JP2016133535A (ja)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入力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131610A (ko) 터치 패널
KR20150000184A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용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547399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