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893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893U
TWM472893U TW102220695U TW102220695U TWM472893U TW M472893 U TWM472893 U TW M472893U TW 102220695 U TW102220695 U TW 102220695U TW 102220695 U TW102220695 U TW 102220695U TW M472893 U TWM472893 U TW M4728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line
wires
area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u-Chen Jiang
Tie-Fie Xiao
de-fa Wu
Li Luo
Original Assignee
Ray Star System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 Star System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Ray Star System Solution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M472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893U/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創作係有關於觸控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具導線圖案配置的觸控面板。
在現今各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中,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筆記型電腦(notebook)及平板電腦(tablet PC)等可攜式電子產品皆已廣泛的使用觸控面板(touch panel)作為其資料輸入的界面工具。此外,由於目前電子產品的設計皆以輕、薄為方向,因此在產品的設計上會希望能省略如鍵盤、滑鼠等傳統輸入裝置,尤其在講求人性化設計的平板電腦需求的帶動下,觸控式面板已經一躍成為關鍵的零組件之一。
一般來說,觸控面板包含有連接觸控電極與外部的處理器的信號導線,其用以傳遞觸控電極與處理器之間的電信號。隨著觸控面板的尺寸增大,信號導線的走線路徑將變長,而信號導線的走線變長相對的也就需要增加信號導線的寬度來確保信號導線的傳遞效果。然而,信號導線的寬度增加,將佔用觸控面板周邊區域更多的面積,如此將不能滿足窄邊框觸控面板的產品需求。因此如何設計讓信號導線不會佔用額外的空間,並且還能維持信號導線的傳遞效果,一直是該技術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
本創作針對觸控面板中走線相對較長的導線來改良設計,讓導線的線寬隨著走線路徑而進行線寬變化,藉以有效地進行走線佈局,降低導線佔用觸控面板的線路區的空間而縮小觸控面板的邊框大小。
本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基板,界定有一觸控區和一對應觸控區的線路區,線路區內還具有一集線區;一感測電極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觸控區;以及複數彼此電性絕緣的導線,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線路區,各導線的一端位於集線區內,另一端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其中,至少一導線包含兩種以上的線寬。
本創作之觸控面板中的導線的線寬會隨著走線佈局而有所變化,更具體來講,在整體走線較為密集的部分,導線的線寬相對設計較小,藉以讓原本因導線的走線較密集而佔用較大線路區的空間得以有效地減小;另一方面,在走線較為分散的部分,導線的線寬則相對可設計較大,以降低前述因線寬較小所增加的線阻,維持導線的傳遞效果。如此一來,本創作之觸控面板的線路區的面積得以有效縮減,進而達成觸控面板窄邊框的設計。
1‧‧‧觸控面板
2‧‧‧觸控面板
10‧‧‧基板
20‧‧‧觸控區
30‧‧‧線路區
32‧‧‧接腳位
34,34’,34”‧‧‧導線
341~345‧‧‧導線
36‧‧‧集線區
40‧‧‧感測電極層
41‧‧‧第一電極軸
41a‧‧‧第一導電單元
41b‧‧‧連接部
42‧‧‧第二電極軸
42a‧‧‧第二導電單元
42b‧‧‧橋接部
43‧‧‧絕緣塊
A‧‧‧區域
A1~A4‧‧‧區域
第1圖繪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中區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3圖繪示本創作觸控面板之導線的另一種實施態樣的局部示意圖。
第4圖繪示本創作觸控面板之導線的另一種實施態樣的局部示意圖。
第5圖繪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為使熟習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創作,下文特列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
為了方便說明,本創作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創作,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在文中所描述對於圖形中相對元件之上下關係,在本領域之人皆應能理解其係指物件之相對位 置而言,因此皆可以翻轉而呈現相同之構件,此皆應同屬本說明書所揭露之範圍,在此容先敘明。
第1圖繪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包含有一基板10、一感測電極層40及複數彼此電性絕緣的導線34。其中,基板10被界定有一觸控區20和一對應觸控區20的線路區30,並且線路區30內還具有一集線區36。在實際設計上,線路區30可例如是設計對應位於觸控區20的至少一側邊,本說明書的實施例皆是以線路區30設計圍繞於觸控區20的四個側邊來做舉例說明。一般而言,觸控區20即為觸控面板1的可視區,而線路區30則為不透光的遮掩區。
感測電極層40是設置於基板10上,並且位於觸控區20內。導線34是設置於基板10上,並且位於線路區30,其中各導線34的一端進一步位於集線區36內,而另一端則電性連接於感測電極層40。此外,本實施例的至少一導線34是包含兩種以上的線寬,藉以在設計上可以因應整體導線34的走線佈局來調整。
如第1圖所示之走線佈局態樣,整體導線34的走線較為分散的區域是在導線34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40之一端的附近,而較為密集的區域則是在導線34位於集線區36之一端的附近,對此,本實施例設計導線34在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40之一端的線寬大於位於集線區40內之一端的線寬。如此一來,讓導線34佈局在集線區36附近所佔用的空間得以因導線34線寬變小而減少,有效地縮減線路區30的面積大小,另外利用導線34佈局在感測電極層40附近的較大線寬來避免因導線34在集線區36附近的線寬變小或因走線長度長而導致線阻增加的問題,維持整體導線34的傳遞效果。
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採用透明的絕緣材料,例如可選自玻璃、壓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 透明材料,並且更可以是上述透明材料再經過強化製程所製成。此外,基板10可為硬質材料或可撓性的材料。基板10可包含兩平面表面、兩曲面表面,或一平面一曲面之設計,例如可為2.5D形狀,或3D形狀。對此,基板10的選擇並非為本創作所限制。
再者,本實施例的感測電極層40包含有複數條沿一第一方向(例如為Y軸)平行排列的第一電極軸41、複數條沿一第二方向(例如為X軸)平行排列第二電極軸42及複數個絕緣塊43,位於各第一電極軸41與各第二電極軸42的交叉部位。較佳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垂直。更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軸41包含有複數個第一導電單元41a及連接部41b,第二電極軸42包含有複數個第二導電單元42a及橋接部42b,其中第一電極軸41的連接部41b與第二電極軸42的橋接部42b形成交叉以構成前述的交叉部分。絕緣塊43則是設置於連接部41b及橋接部42b之間,讓第一電極軸41與第二電極軸42在架構上形成電性絕緣。本實施例的第一導電單元41a與第二導電單元42a大致呈菱形,但當然可根據具體要求而設計,不以本實施例中的菱形為限。
此外,第一電極軸41及第二電極軸42的至少一端分別進一步包含一接腳位32,用來對應電性連接導線34,讓每一第一電極軸41及第二電極軸42通過接腳位32、導線34來與外部的一處理器(圖未示)進行信號傳遞。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軸41及第二電極軸42是以僅一端包含接腳位32來舉例說明,由第1圖所繪製之方位來看,接腳位32是設在第一電極軸41的下端及第二電極軸42的左側端。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省略接腳位32的設計,讓第一電極軸41及第二電極軸42分別由第一導電單元41a及第二導電單元42a直接與導線34進行搭接來達成電性連接,在此並無加以限制。
第一電極軸41和第二電極軸42的材料可包含各種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鎘錫(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 AZO)、氧化銦鋅錫(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鋅(zinc oxide)、氧化鎘(cadmium oxide)、氧化鉿(hafnium oxide,HfO)、氧化銦鎵鋅(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nGaZnO)、氧化銦鎵鋅鎂(indium gallium zinc magnesium oxide,InGaZnMgO)、氧化銦鎵鎂(indium gallium magnesium oxide,InGaMgO)、氧化銦鎵鋁(indium gallium aluminum oxide,InGaAlO)、石墨烯(Graphene)、奈米銀線(Ag nanowire)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CNT)等,但並不限於此。附帶說明的是,由於第二電極軸42中的橋接部42b是屬於架橋結構,為了提高架橋結構的可靠度,橋接部42b採用金屬材質或其組合,例如銅、銀或鉬鋁鉬。
絕緣塊43可為無機材料,例如氮化矽(silicon nitride)、氧化矽(silicon oxide)與氮氧化矽(silicon oxynitride),有機材料,例如,丙烯酸類樹脂(acrylic resin)、聚醯亞胺(Polyimide)或其它適合之材料。
導線34在實際設計上會因為感測電極層40的解析度設計、集線區36的位置、迴避靜電干擾等考量而有不同的走線佈局,並且導線34之間也就會有不同的走線長度。其中,為節省製程步驟,在設計上,導線34、橋接部42b及接腳位32可採用相同材料,如金屬材料(銅、鋁、鉬鋁鉬等)、透明導電材料(氧化銦錫等)或前述材料之組合,並藉由同一製程步驟來形成。當然,本創作不限於此,上述導線34、橋接部42b及接腳位32亦可以採用不相同材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更可包括一保護層(圖未示),用來覆蓋前述感測電極層40及導線34等元件,避免因接觸空氣或受外界應力作用而被破壞。保護層可採用透明絕緣材料,如二氧化矽、光阻等。保護層可以是對應觸控面板1的面積大小而採用完整的平面膜層之設計,但需裸露出位於集線區36的導線34,以便後續將導線34與外部處理器進行電性連接。
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的基板1更可進一步包含一遮蔽層(圖未示),並且直接藉由遮蔽層的佈設區域來定義出前述的線路區30。在此 觸控面板1架構下,感測電極層40是位於觸控區20而設置於基板10上,而導線34則是位於線路區30而設置於遮蔽層上。
為了對導線34的線寬設計做更詳細的說明,請再一併參考第2圖,繪示第1圖中區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本實施例設計的各條導線34是採用階梯式變化來呈現導線34線寬變化的態樣,從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40之一端開始至位於集線區36之一端為止,導線34的線寬是分階段設計愈來愈小。
本實施例所舉例的各階段是根據第二電極軸42的排列間隔來區分,由於第1圖的區域A中對應有四條第二電極軸42之排列,因此具有四個階段,而本實施例是進一步將區域A依階段來分為四個區域(A1、A2、A3及A4),當導線34每進入一個區域(A1、A2、A3或A4),也就是每經過一條第二電極軸42,線寬即變化一次,例如:區域A中最長的導線345是佈局於四個區域(A1、A2、A3及A4),因此該最長的導線345在區域A中至少具有四種線寬,其餘導線34以此類推。如此一來,讓最後在靠近集線區36附近且走線較為密集的區域的導線34線寬得以大幅減小,進而有效縮減該區域的面積。
由第2圖更可看出,本實施例在每個區域(A1、A2、A3或A4)中的不同導線34更是例如設計為相同的線寬,對此在整體線寬設計規劃上較為方便,不需針對每條導線34來特製。具體來看,由區域A1至區域A4依序看下來,已經在區域A1中與第二電極軸42電性連接的導線341,其在下一區域A2就不會佔用任何面積,因而可將區域A2的整體面積平均分配給其他剩餘的導線342~345,以此類推,本實施例對於線寬的規劃方式讓導線342~345的線寬得以愈來愈寬,整體所佔的面積卻又不會超出原先制定的線路區30的大小,因此不需擴大線路區30來容納整體導線34的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任一導線34所包含的不同線寬是根據導線34的走線佈局來調整,並非要有一定的變化規則,以第2圖所示的階梯 狀導線34態樣來看,每一階段的線寬及長度並非為本實施例所限制,並且也並非要根據第二電極軸42的排列間隔來區分不同階段。當然,基於電阻的計算公式:電阻(R)=電阻係數(ρ)×長度(L)/截面積(A),在線寬規劃上的前提是,同一導線34中,幾段相對較大的線寬(截面積較大)在設計上要能彌補線寬因設計相對較小(截面積較小)所導致的線阻增加的部分,以及同時也要能彌補因走線長度較長所可能導致線阻增加的部分,藉以維持導線34傳遞信號的傳遞效果。
承上所述,對於導線34中的最大線寬而言,當一條導線34的線阻已經調配得夠低,即使後續階段再增加導線34的線寬,對於線阻的降低也有限的話,那麼該條導線34的最大線寬即可以被定義出來,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導線34的最大線寬可以設計為小於或等於一固定值。
下文將針對本創作之觸控面板的不同實施樣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創作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本創作之導線34的線寬變化設計,並不限於上述第2圖所繪示。第3圖與第4圖分別繪示本創作觸控面板之導線的另兩種不同實施態樣的局部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同樣是採用階梯式變化來呈現導線34’線寬變化的態樣,與第2圖之實施例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階梯式是以第2圖中的每條導線34的長軸為中心進行鏡射而成之導線34’態樣。另外,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例是採用連續平滑變化來呈現導線34”線寬變化的態樣。
請參考第5圖,其繪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第1圖所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的所有第二電極軸42是分兩組以由不同端(如第5圖所繪製之方位的左右兩側端)來電性連接導線34,本實施例是例如採間隔方式來分配。換言之,本實施例有部分的接腳位32是設置在第二電極軸42的左 側端,而有部分的接腳位32是設置在第二電極軸42的右側端。如此一來,在導線34的走線佈局上可以更為分散、靈活,進一步縮減線路區30的面積。
當然,在實際設計上,除了可如本實施例將所有第二電極軸42分為兩組來電性連接導線34之外,在另一實施例中,更可進一步將所有第一電極軸41也分為兩組以由不同端(如第5圖所繪製之方位的上、下兩端)來電性連接導線34。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的觸控面板,導線的線寬會隨著走線佈局而有所變化,更具體來講,在整體走線較為密集的部分,導線的線寬相對設計較小,藉以讓原本因導線的走線較密集而佔用較大線路區的空間得以有效地減小;另一方面,在走線較為分散的部分,導線的線寬則相對可設計較大,以降低前述因線寬較小所增加的線阻,維持導線的傳遞效果。如此一來,本創作之觸控面板的線路區的面積得以有效縮減,進而達成觸控面板窄邊框的設計。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創作之涵蓋範圍。
1‧‧‧觸控面板
10‧‧‧基板
20‧‧‧觸控區
30‧‧‧線路區
32‧‧‧接腳位
34‧‧‧導線
36‧‧‧集線區
40‧‧‧感測電極層
41‧‧‧第一電極軸
41a‧‧‧第一導電單元
41b‧‧‧連接部
42‧‧‧第二電極軸
42a‧‧‧第二導電單元
42b‧‧‧橋接部
43‧‧‧絕緣塊
A‧‧‧區域

Claims (11)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基板,界定有一觸控區和一對應該觸控區的線路區,該線路區內還具有一集線區;一感測電極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觸控區;以及複數彼此電性絕緣的導線,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線路區,各該導線的一端位於該集線區內,另一端電性連接該感測電極層,其中,至少一導線包含兩種以上的線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包含兩種以上線寬的該導線在電性連接該感測電極層之一端的線寬大於位於該集線區內之一端的線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包含兩種以上線寬的該導線是以階梯式變化來呈現線寬變化的態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包含兩種以上線寬的該導線是以連續平滑變化來呈現線寬變化的態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線具有不同的走線長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導線的最大線寬小於或等於一固定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線採用金屬材料、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材料之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基板進一步包含一遮蔽層,該遮蔽層的佈設區域定義出該線路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導線進一步設置於該遮蔽層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感測電極層包含有複數沿一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一電極軸與複數沿一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電極軸,以及複數個絕緣塊,位於各該第一電極軸與各該第二電極軸的交叉部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軸及該些第二電極軸的至少一端分別包含一接腳位,用來對應電性連接該些導線。
TW102220695U 2013-05-09 2013-11-06 觸控面板 TWM4728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1222.3A CN104142748A (zh) 2013-05-09 2013-05-09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893U true TWM472893U (zh) 2014-02-21

Family

ID=505523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0299A TW201443732A (zh) 2013-05-09 2013-11-06 觸控面板
TW102220695U TWM472893U (zh) 2013-05-09 2013-11-06 觸控面板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0299A TW201443732A (zh) 2013-05-09 2013-11-06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2748A (zh)
TW (2) TW2014437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1222B2 (en) 2014-07-17 2017-11-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ensing structure
TWI668612B (zh) * 2018-04-27 2019-08-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應用該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9734B (zh) * 2014-12-12 2019-05-1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与触控显示装置
TWI536222B (zh) 2014-12-12 2016-06-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與觸控顯示裝置
KR102301502B1 (ko) * 2015-01-07 2021-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985127B1 (ko) * 2015-03-27 2019-05-31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패널
CN106155394A (zh) * 2015-04-17 2016-11-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6325571A (zh) * 2015-06-23 2017-01-11 倍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软性覆盖层及其制作方法
WO2017110995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CN110442274B (zh) * 2018-05-03 2023-04-28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CN110554811A (zh) * 2018-05-30 2019-12-10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窄边框的触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11222B2 (en) 2014-07-17 2017-11-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ensing structure
TWI668612B (zh) * 2018-04-27 2019-08-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應用該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748A (zh) 2014-11-12
TW201443732A (zh) 2014-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2893U (zh) 觸控面板
TWI61574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472986B (zh) 觸控裝置及其靜電屏蔽方法
TWI472975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493400B (zh) 觸控面板
TWI55629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EP2568366A2 (en)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and touch panel using the same
JP3187107U (ja) タッチ電極装置
TWI457991B (zh) 觸控面板
TWI528237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39272A (zh) 可縮減邊框區之觸控面板
TW201314539A (zh) 觸控面板之結構及製造方法
TWI630517B (zh) 觸控視窗以及包含其之觸控裝置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I536220B (zh) 觸控面板
TWI623862B (zh) 觸控面板
TWI576727B (zh) 觸控裝置及其靜電屏蔽方法
CN203250293U (zh) 触控面板
TWM480112U (zh) 觸控結構
KR20140079197A (ko) 터치스크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