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253U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253U
TWM472253U TW102220317U TW102220317U TWM472253U TW M472253 U TWM472253 U TW M472253U TW 102220317 U TW102220317 U TW 102220317U TW 102220317 U TW102220317 U TW 102220317U TW M472253 U TWM472253 U TW M4722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peripheral
auxiliary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Ming Hsieh
Kuo-Chang Su
Tsung-Yu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2220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253U/zh
Priority to CN201310663909.0A priority patent/CN104598064A/zh
Priority to CN201320804826.4U priority patent/CN203658969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25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在這凡事講求便利與效率的時代,智慧型終端產品在裝飾區域大多設置有熱鍵(hot key,或稱作快捷鍵),以讓使用者在按下熱鍵後能夠迅速開啟並執行所需要的功能(例如編寫簡訊、查詢通話記錄或往返首頁等),從而縮短搜尋及開啟功能所需耗費的時間,並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然而,在操作智慧型終端產品時,需要於觸控面板上進行大量觸碰、滑動等操作動作,以執行或操控手機中的各項功能,因此容易有誤觸快捷鍵或熱鍵的可能性,以致於錯誤執行不必要的功能,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時的不便性。
再者,由於前述熱鍵的設置,因此必須要增加熱鍵的走線佈設,相對的增加了電路板(如軟性電路板)的成本,又為了達到熱鍵的控制目的,也必須增加控制電路的控制複雜度與成本。據此,如何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以及降低電路板及控 制電路的成本,實為當前研發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並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本新型創作的一種觸控面板具有透光區以及設置在透光區至少一側的週邊區。觸控面板包括多個觸控部、週邊觸控部、多個接墊、多條第一走線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線。觸控部位於透光區中,而週邊觸控部及接墊位於週邊區中。觸控部透過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週邊觸控部透過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接墊電性連接,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第一走線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連接於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以透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線的數量為多條,且觸控面板更包括至少一輔助觸控部,位於週邊區中,並位於週邊觸控部旁,週邊觸控部以及輔助觸控部透過第二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墊電性連接電路板,以供設置在電路板上的控制電路或晶片提供或接收與觸控部、週邊觸控部以及輔助觸控部的驅動感測信號。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觸控部包括週邊第一電極以及週邊第二電極,輔助觸控部包括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輔助第二電極,且觸控部包括多個觸控第一電極以及多個電性絕緣於觸控第一電極的觸控第二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第一電極為驅動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為感測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第一電極為感測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為驅動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基板,且週邊觸控部、輔助觸控部以及觸控部位於基板的同一側。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基板,且基板具有第一側以及一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週邊第一電極、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觸控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側,且週邊第二電極、輔助第二電極以及觸控第二電極位於第二側。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第二電極以及輔助第二電極透過第二走線而與對應的觸控第二電極共用接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第一電極與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透過第二走線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共用對應的接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與週邊第一電極及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共用接墊的觸控第一電極位於透光區中遠離週邊觸控部及輔助觸控部的一側。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第一電極透過第二走線而與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週邊第一電極透過第二走線而與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且週邊第一電極以及輔助第一電極電性獨立於觸控第一電極。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走線、輔助第一電極以及週邊第一電極分別具有多個狹縫。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輔助觸控部的數量為多個,且週邊觸控部位於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輔助觸控部由一輔助電極所構成,週邊觸控部由一週邊電極所構成,且連接於輔助觸控部以及週邊觸控部的第二走線連接於第一走線,以透過第一走線與接墊電性連接。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在週邊區設置有輔助觸控部以協助判斷週邊觸控部(熱鍵)是否被誤觸,並且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熱鍵的預設功能。因此,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的情況,從而能夠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新型創作還可使觸控部與輔助觸控部及/或週邊觸控部共線,以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觸控面板
110‧‧‧基板
TS‧‧‧觸控部
TS1‧‧‧觸控第一電極
TS2‧‧‧觸控第二電極
P1‧‧‧第一電極墊
P2‧‧‧第二電極墊
L1、L2‧‧‧連接線
PTS‧‧‧週邊觸控部
PTS1‧‧‧週邊第一電極
PTS2‧‧‧週邊第二電極
ATS、ATSa、ATSb‧‧‧輔助觸控部
ATSa1、ATSb1‧‧‧輔助第一電極
ATSa2、ATSb2‧‧‧輔助第二電極
P‧‧‧接墊
W1‧‧‧第一走線
W2‧‧‧第二走線
A1‧‧‧透光區
A2‧‧‧週邊區
B1、B2‧‧‧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最大距離
X‧‧‧交會處
I‧‧‧交錯處
IN‧‧‧絕緣圖案
O1、O2、O3‧‧‧開口
S‧‧‧狹縫
A-A’‧‧‧剖線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B及圖1C分別是圖1A中區域B1及區域B2的放大示意圖。
圖1D是圖1C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2B是圖1A中區域B1的放大示意圖。
圖3A及圖3B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1B及圖1C分別是圖1A中區域B1及區域B2的放大示意圖,而圖1D是圖1C中剖線A-A’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1D,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包括多個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1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此外,觸控面板100例如進一步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透光區A1以及設置在透光區A1至少一側的週邊區A2。在本實施例中,週邊區A2例如是設置在透光區A1的四周,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此外,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 輔助觸控部ATS、接墊P、第一走線W1以及第二走線W2例如設置在基板110的同一側,其中觸控部TS位於透光區A1中,而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及接墊P位於週邊區A2中。此外,觸控部TS透過第一走線W1與接墊P電性連接,而週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分別透過第二走線W2與接墊P電性連接。
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觸控部TS包括多個彼此電性絕緣的觸控第一電極TS1以及多個彼此電性絕緣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其中觸控第一電極TS1電性絕緣於觸控第二電極TS2,且觸控第一電極TS1與觸控第二電極TS2分別透過第一走線W1與對應的接墊P電性連接,而該些接墊P可電性連接一電路板(例如軟性電路板,FPC),以供設置在電路板上的一控制電路或一晶片提供或接收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相關的驅動感測信號。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第一電極TS1例如作為透光區A1中的驅動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作為透光區A1中的感測電極。進一步而言,各觸控第一電極TS1例如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墊P1以及多條連接線L1,且各連接線L1將相鄰兩個第一電極墊P1沿第一方向D1串接。各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墊P2以及多條連接線L2,且各連接線L2將相鄰兩個第二電極墊P2沿第二方向D2串接,其中連接線L2與連接線L1彼此交錯且藉由整層介電層或是局部區塊的介電層使連接線L2與連接 線L1相互電性絕緣,且第二方向D2例如是垂直於第一方向D1,但不限於此。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觸控第一電極TS1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雖舉例如上,但本新型創作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第一電極TS1也可作為透光區A1中的感測電極,而觸控第二電極TS2也可作為透光區A1中的驅動電極,以進行互容式驅動。又或者,觸控第一電極TS1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也可以個別獨自擔任驅動/感測電極,以進行自容式驅動。此外,觸控第一電極TS1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的形狀、排列方式以及分布可視設計需求而定,並不限定在本新型創作圖示所提及的菱形及其排列方式。
另外,觸控第一電極TS1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的材質可以是透明導電材料或金屬網格(metal mesh),其中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是金屬氧化物,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
週邊觸控部PTS以及輔助觸控部ATS位於透光區A1的同一側,其中週邊觸控部PTS例如作為前述的熱鍵,而輔助觸控部ATS則例如是用以協助判斷週邊觸控部PTS是否被誤觸,並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週邊觸控部PTS的預設功能。舉例而言,觸控面板100可以設定為在輔助觸控部ATS被按壓或觸動的情況下,關閉週邊觸控部PTS對應的預設功能。或者,也可以設定是輔助 觸控部ATS相較於週邊觸控部PTS有較高的優先權。也就是在週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被同時按壓的情況下,觸控面板100會優先執行輔助觸控部ATS的功能而不執行週邊觸控部PTS的預設功能。是以,本實施例可透過將輔助觸控部ATS鄰近設置於輔助觸控部ATS旁,以協助判斷週邊觸控部PTS是否被誤觸。
在本實施例中,輔助觸控部ATS的數量例如為多個(包括輔助觸控部ATSa及輔助觸控部ATSb),且週邊觸控部PTS位於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ATSa、ATSb之間。須說明的是,本新型創作不用以限定週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的數量與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週邊觸控部PTS與輔助觸控部ATS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對一,或是多對一。
此外,本實施例的週邊觸控部PTS例如包括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週邊第二電極PTS2,其中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週邊第二電極PTS2可以執行互容式驅動,同樣地,輔助觸控部ATSa例如包括輔助第一電極ATSa1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而輔助觸控部ATSb例如包括輔助第一電極ATSb1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其中輔助第一電極ATSb1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也可以執行互容式驅動。在本實施例中,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例如作為週邊區A2中的驅動電極,而週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例如作為週邊區A2中的感測電極。此外,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1彼此連接,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2B是圖1A中區域B1的放大示意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週邊觸控部PTS例如也可以僅包括週邊第二電極PTS2,以執行自容式驅動。同樣地,輔助觸控部ATSa例如也可以僅包括輔助第二電極ATSa2,而輔助觸控部ATSb例如包括輔助第二電極ATSb2以執行自容式驅動。
請再參照圖1A及圖1B,週邊第一電極PTS1、週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一電極ATSa1、輔助第二電極ATSa2、輔助第一電極ATSb1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透過第二走線W2與對應的接墊P電性連接,其中至少一第二走線W2與至少一第一走線W1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P。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二走線W2例如是連接於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W1,以透過所述至少一第一走線W1與接墊P電性連接。
詳細而言,各第二走線W2具有相對兩端,其中一端連接於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這些電極PTS1、PTS2、ATSa1、ATSa2、ATSb1以及ATSb2中的任一者,而透過使另一端連接於其中一條第一走線W1,以共用對應的接墊P,可省略用以驅動或讀取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這些電極PTS1、PTS2、ATSa1、ATSa2、ATSb1以及ATSb2的晶片的設置,從而降低所需接墊P及所需晶片(未繪示)、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數量及成本。
舉例而言,本實施例可透過使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週邊第一電極PTS1、輔助第一電極ATSa1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1中 的任一者與位於透光區A1內的觸控第一電極TS1共用同一個接墊P,及/或使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週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中的任一者與位於透光區A1內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共用同一個接墊P,以降低所需接墊P及所需晶片、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數量及成本。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週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例如是透過不同的第二走線W2連接至對應的第一走線W1,而與不同排的觸控第二電極TS2共用對應的接墊P。在走線佈局的部分,第二走線W2僅會電性連接於與其共用同一接墊P的那條第一走線W1,並且電性絕緣於其餘的第一走線W1。換言之,在圖1A及圖1D中,在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1的交會處X,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1接觸且彼此電性連接。另一方面,在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1的交錯處I,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1彼此電性絕緣。如圖1D所示,第二走線W2與第一走線W1例如是透過設置於兩者之間的絕緣圖案IN而彼此電性絕緣,且第一走線W1橫越至少一第二走線W2以與對應的感測電極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令第二走線W2橫越至少一第一走線W1以與對應的感測電極連接。亦即是,第一走線W1與第二走線W2的上下位置可互換。
此外,本實施例的週邊第一電極PTS1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的其中一者也可透過第二走線W2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TS1共用對應的接墊P。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輔 助第一電極ATSa1透過第二走線W2而與其中一個觸控第一電極TS1共用對應的接墊P,並且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與其相連的輔助第一電極ATSb1透過第二走線W2而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1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P。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這些驅動電極PTS1、ATSa1以及ATSb1與其中一條觸控第一電極TS1共用相同的接墊P。並且,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1共用同一個接墊P的觸控第一電極TS1例如是位於透光區A1中遠離週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的一側。
須說明的是,本新型創作並不用以限定在週邊區A2內的這些驅動電極PTS1、ATSa1以及ATSb1需與其中一條觸控第一電極TS1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在其他實施例中,週邊第一電極PTS1也可透過第二走線W2而與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P,且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例如是電性獨立於所有的觸控第一電極TS1。或者,位於週邊區A2內的這些驅動電極PTS1、ATSa1以及ATSb1也可以彼此獨立驅動。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位於週邊區A2中的驅動電極PTS1、ATSa1以及ATSb1環繞對應的感測電極PTS2、ATSa2以及ATSb2,且驅動電極PTS1、ATSa1以及ATSb1並非封閉的圖案。詳細而言,輔助第一電極ATSa1、週邊第一電極PTS1以及輔助第一電極ATSb1例如分別具有開口O1、O2、O3,且輔助第二電極ATSa2、週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例如 分別順應開口O1、O2、O3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可透過調變這些開口O1、O2、O3的圖案,以增加位於於週邊區A2內的這些驅動電極與這些感測電極之間的邊緣電容(fringe capacitor)效應,從而在按壓與未按壓的狀態下獲得較大的電容變化量,而有助於判定週邊觸控部PTS是否被按壓。舉例而言,開口O1、O3的圖形例如是曲折蜿蜒(zigzag)的圖案,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
此外,本實施例還可透過使面積較大的第二走線W2、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以及週邊第一電極PTS1分別具有多個狹縫S,以改善製程中因金屬熱製程所造成熱應力及阻抗增加等熱積聚所造成的問題。並且,如圖1B所示,本實施例還可透過將輔助第二電極ATSa2、週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設計成中空的圖形。如此一來,除了可改善熱積聚所造成的問題外,還可節省製程成本。另一方面,如圖2B所示,在自容式驅動的架構下,由於輔助第二電極ATSa2、週邊第二電極PTS2以及輔助第二電極ATSb2自身進行驅動及感測,因此可藉由增加此些電極的面積,以增加感量。
圖3A及圖3B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又一實施例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其中圖3A及圖3B分別只繪示位於基板110的不同側的膜層。因圖3A及圖3B是由基板的同一側觀之,所以圖3B中被基板110遮擋的元件以虛線表示。
請參照圖3A及圖3B,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大致相 同於圖1A的觸控面板100,且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於此便不再贅述相同元件的相對配置關係、作用、功效等。主要的差異在於,在圖1中,觸控面板100的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及輔助觸控部ATS是位於基板110的同一側,然而,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極以及感測電極例如分別位於基板的相對兩側。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週邊第一電極PTS1、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以及觸控第一電極TS1位於基板110的第一側(如圖3A所示),且週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以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位於基板110相對於第一側的第二側(如圖3B所示)。當然,圖2A的架構亦可同此改變。具體而言,由於圖2A省略週邊第一電極PTS1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的設置,且週邊第二電極PTS2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電性連接於觸控第二電極TS2,因此週邊第二電極PTS2、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及觸控第二電極TS2例如可與觸控第一電極TS1分別位於基板110的相對兩側。在另一實施例中,在觸控面板省略週邊第二電極PTS2及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的設置,且週邊第一電極PTS1及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電性連接於觸控第一電極TS1的架構下,則週邊第一電極PTS1、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及觸控第一電極TS1例如可與觸控第二電極TS2分別位於基板110的相對兩側。另外,週邊第一電極PTS1與週邊第二電極PTS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疊;同樣地,輔助第一電極ATSa1、ATSb1與輔助第二電極ATSa2、ATSb2也可以部分相互重 疊。
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以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1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於其上,在此一樣態下,可提供另一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之方式,以保護上述電極及線路結構。另外,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週邊裝飾區(未繪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再者,另一可選擇的實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小於0.25mm的薄玻璃。
或者,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前述的覆蓋板,覆蓋板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之覆蓋板,覆蓋板的厚度可介於0.2-2mm。覆蓋板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25或2.5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也可以選擇在覆蓋板16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基板110做為覆蓋板時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1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於其上,並且可以在覆蓋板上界定出週邊裝飾區,並形成一裝飾層(未繪示),以遮蓋該些走線等結構。
再者,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的基板110可以是一彩色濾光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以供與一液晶顯示裝置或與一白光有 機發光二極體裝置結合。當基板110做為彩色濾光基板時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1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於其上,並且另可以選擇提供一在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之方式,以保護上述該些電極及線路結構。另外,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週邊裝飾區(未繪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
另外,當基板110欲與全彩有機發光二極體裝置結合時,基板110可做為一封裝蓋板,可供上述多個觸控部TS、週邊觸控部PTS、輔助觸控部ATS、多個接墊P、多條第一走線W1以及多條第二走線W2等電極及線路結構設置於其上,並且另可以選擇提供一在覆蓋板與基板110相互結合,例如以粘合之方式,以保護上述電極及線路結構,並在覆蓋板上另設置有一週邊裝飾區(未繪示)以遮蓋走線等結構。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在週邊區設置有輔助觸控部以協助判斷週邊觸控部(熱鍵)是否被誤觸,並且在判定為誤觸時關閉熱鍵的預設功能。因此,本新型創作的觸控面板可有效地降低因熱鍵的設置而造成誤動作的情況,從而能夠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此外,本新型創作還可使觸控部與輔助觸控部及/或週邊觸控部共線,以降低電路板及控制電路的成本。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 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面板
110‧‧‧基板
TS‧‧‧觸控部
TS1‧‧‧觸控第一電極
TS2‧‧‧觸控第二電極
P1‧‧‧第一電極墊
P2‧‧‧第二電極墊
L1、L2‧‧‧連接線
PTS‧‧‧週邊觸控部
PTS1‧‧‧週邊第一電極
PTS2‧‧‧週邊第二電極
ATS、ATSa、ATSb‧‧‧輔助觸控部
ATSa1、ATSb1‧‧‧輔助第一電極
ATSa2、ATSb2‧‧‧輔助第二電極
P‧‧‧接墊
W1‧‧‧第一走線
W2‧‧‧第二走線
A1‧‧‧透光區
A2‧‧‧週邊區
B1、B2‧‧‧區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最大距離
X‧‧‧交會處
I‧‧‧交錯處
O1、O2、O3‧‧‧開口

Claims (17)

  1. 一種觸控面板,具有一透光區以及設置在該透光區至少一側的一週邊區,該觸控面板包括:多個觸控部,位於該透光區中;至少一週邊觸控部,位於該週邊區中;多個接墊,位於該週邊區中;多條第一走線,其中該些觸控部透過該些第一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以及至少一第二走線,其中該週邊觸控部透過該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接墊電性連接,且該至少一第二走線與至少一第一走線電性連接到同一個接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一第二走線連接於該至少一第一走線,以透過該至少一第一走線與該接墊電性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二走線的數量為多條,且該觸控面板更包括至少一輔助觸控部,位於該週邊區中,並位於該週邊觸控部旁,該週邊觸控部以及該輔助觸控部透過該些第二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接墊電性連接一電路板,以供設置在該電路板上的一控制電路或一晶片提供或接收與該些觸控部、該週邊觸控部以及該輔助觸控部的驅動感測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週邊觸控部包括一週邊第一電極以及一週邊第二電極,該輔助觸控部包括一輔助第一電極以及一輔助第二電極,且該些觸控部包括多個觸控第一電極以及多個電性絕緣於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的觸控第二電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為驅動電極,而該些觸控第二電極為感測電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觸控第一電極為感測電極,而該些觸控第二電極為驅動電極。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基板,且該週邊觸控部、該輔助觸控部以及該些觸控部位於該基板的同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基板,且該基板具有一第一側以及一與該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該週邊第一電極、該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該些觸控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側,且該週邊第二電極、該輔助第二電極以及該些觸控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二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週邊第二電極以及該輔助第二電極透過該些第二走線而與對應的該些觸控第二電極共用該些接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週邊第一電極及該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透過該第二走線而與其中一 個觸控第一電極共用對應的該接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與該週邊第一電極及該輔助第一電極的其中一者共用該接墊的該觸控第一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中遠離該週邊觸控部及該輔助觸控部的一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週邊第一電極透過該第二走線而與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週邊第一電極透過該第二走線而與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連接至同一個接墊,且該週邊第一電極以及該輔助第一電極電性獨立於該些觸控第一電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二走線、該輔助第一電極以及該週邊第一電極分別具有多個狹縫。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觸控部的數量為多個,且該週邊觸控部位於相鄰兩個輔助觸控部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輔助觸控部由一輔助電極所構成,該週邊觸控部由一週邊電極所構成,且連接於該輔助觸控部以及該週邊觸控部的該些第二走線連接於該些第一走線,以透過該些第一走線與該些接墊電性連接。
TW102220317U 2013-10-31 2013-10-31 觸控面板 TWM472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317U TWM472253U (zh) 2013-10-31 2013-10-31 觸控面板
CN201310663909.0A CN104598064A (zh) 2013-10-31 2013-12-06 触控面板
CN201320804826.4U CN203658969U (zh) 2013-10-31 2013-12-06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317U TWM472253U (zh) 2013-10-31 2013-10-31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253U true TWM472253U (zh) 2014-02-11

Family

ID=5055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317U TWM472253U (zh) 2013-10-31 2013-10-31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658969U (zh)
TW (1) TWM472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7847B2 (en) 2014-02-19 2017-01-3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ignal sens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253U (zh) * 2013-10-31 2014-02-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4536197A (zh) 2015-01-22 2015-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TWI654548B (zh) * 2017-10-27 2019-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8993B (zh) * 2010-11-26 2014-11-1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I459263B (zh) * 2012-07-30 2014-11-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裝置
CN202815769U (zh) * 2012-08-14 2013-03-2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TWM472253U (zh) * 2013-10-31 2014-02-1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7847B2 (en) 2014-02-19 2017-01-3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ignal sensing method
TWI603236B (zh) * 2014-02-19 2017-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面板及觸控訊號的感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98064A (zh) 2015-05-06
CN203658969U (zh)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9454273B2 (en) Touch panel with narrow border
US20140333578A1 (en) Touch panel
TW201407436A (zh) 觸控感測結構及觸控裝置
TWI539336B (zh) 觸控面板
TWI438662B (zh) 觸控面板及具有此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面板
TWI621048B (zh) 觸控面板
TWI457803B (zh) 觸控面板
US9323092B2 (en) Touch panel
TWI620103B (zh) 觸控面板
KR101418159B1 (ko) 터치 패널
KR102178133B1 (ko)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TW201512914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I470495B (zh) 觸控基板、顯示面板以及圖案化遮光層
TW201219902A (en)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50060253A1 (en) Decorative substrate and touch panel
TW201428575A (zh) 觸控面板
TWM472253U (zh) 觸控面板
KR101859515B1 (ko) 터치 패널
US8970550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US9188803B2 (en) Touch panel
TW201333796A (zh) 電容式觸控單元
JP3182005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201704951A (zh) 觸控面板
TWM448018U (zh) 觸碰感應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