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351B - 冷卻系統 - Google Patents

冷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351B
TWI834351B TW111140316A TW111140316A TWI834351B TW I834351 B TWI834351 B TW I834351B TW 111140316 A TW111140316 A TW 111140316A TW 111140316 A TW111140316 A TW 111140316A TW I834351 B TWI834351 B TW I8343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pipeline
fan
h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8929A (zh
Inventor
張仁俊
賴紹軒
游象麟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0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435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3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8929A/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冷卻系統,包括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氣冷裝置包括第一風扇、蒸發器、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二風扇。第一風扇用於將機櫃內的熱氣吹入第一冷卻室。第二風扇用於將外部氣體吹入第二冷卻室。當蒸發器接收熱氣時,蒸發器用以加熱冷媒至氣態,並將冷媒傳輸至第一冷凝器。當第一冷凝器接收外部氣體時,第一冷凝器用以凝結冷媒為液態,並將冷媒傳輸至蒸發器。水冷裝置包括水冷排。水冷排用以自機櫃內的電子設備接收熱液體,並向電子設備傳輸冷液體。當水冷排接收外部氣體時,水冷排用以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

Description

冷卻系統
本案是關於一種冷卻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包含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的冷卻系統。
一般設置於戶外的通訊機櫃內包含電源系統以及交換機等設備,傳統上使用氣冷方式來對此些電子元件提供冷風,以冷卻此些電子元件。然而,隨著電子元件中晶片的性能提升,晶片的發熱瓦數也隨之增加,若僅使用傳統的氣冷方式並不足以使電子元件有效散熱。
本案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冷卻系統,包括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氣冷裝置包括第一風扇、蒸發器、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二風扇。第一風扇設置於第一冷卻室,且用於將機櫃內的熱氣吹入第一冷卻室。蒸發器設置於第一冷卻室。第一冷凝器設置於第二冷卻室。第二風扇設置於第二冷卻室,且用於將外部氣體吹入第二冷卻室。當蒸發器透過第一風扇接收熱氣時,蒸發器用以加熱冷媒至氣態,並透過第一管線將冷媒傳輸至第一冷凝器。當第一冷凝器透過第二風扇接收外部氣體時,第一冷凝器用以凝結冷媒為液態,並透過第二管線將冷媒傳輸至蒸發器。水冷裝置包括水冷排。水冷排設置於第二冷卻室,且用以透過第三管線自機櫃內的電子設備接收熱液體,並透過第四管線向電子設備傳輸冷液體。當水冷排透過第二風扇接收外部氣體時,水冷排用以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
本案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冷卻系統,包括平板式熱交換器、第一風扇、第二風扇以及水冷裝置。平板式熱交換器包括多個板片,板片用以形成至少一熱通道及至少一冷通道。第一風扇用於將機櫃內的熱氣吹入平板式熱交換器的至少一熱通道。第二風扇用於將外部氣體吹入平板式熱交換器的至少一冷通道。當熱氣流經至少一熱通道且外部氣體流經至少一冷通道時,板片用以冷卻該熱氣。水冷裝置包括水冷排。水冷排用以透過第一管線自機櫃內的電子設備接收熱液體,並透過第二管線向電子設備傳輸冷液體。當水冷排透過第二風扇接收外部氣體時,水冷排用以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
下列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另外,圖示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於本文中,除非內文對於冠詞有特別限定,否則『一』與『該』可泛指單一個或多個。此外,本文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以及相似詞彙,係用以指明所記載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
於本文中,當一元件被描述為係『連接』、『耦接』或『電性連接』至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為直接連接、直接耦接或直接電性連接至該另一元件,亦可為該二元件之間有一額外元件存在,而該元件間接連接、間接耦接或間接電性連接至該另一元件。此外,雖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語描述不同元件,該用語僅是用以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本揭示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冷卻系統。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冷卻系統100的示意圖。冷卻系統100用於冷卻機櫃RAK的內部溫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機櫃RAK設置於戶外且用於容納通訊設備,電源模塊SMR用於轉換交流電為直流電並將直流電傳輸至電源系統POW,電源系統POW用於對電子設備ED1~ED3提供電力。機櫃RAK中的電源模塊SMR、電源系統POW及電子設備ED1~ED3在操作時會產生熱能,使得熱氣在機櫃RAK內部產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設備ED1~ED3為用於通訊相關的資料運算及數據處理之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其他晶片。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較高運算能力或效能的電子設備ED1~ED3,在操作時將產生較多的熱。
如第1圖所示,冷卻系統100包含第一風扇110及第二風扇130、蒸發器120、第一冷凝器140以及水冷排160。第一風扇110及蒸發器120設置於第一冷卻室R1,第二風扇130、第一冷凝器140及水冷排160設置於第二冷卻室R2。蒸發器120及第一冷凝器140透過第一管線P1及第二管線P2互相連接。水冷排160透過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連接至電子設備ED1~ED3。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冷卻室R1及第二冷卻室R2設置於機櫃RAK的同一側,且第一冷卻室R1設置於第二冷卻室R2與機櫃RAK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冷卻室R1及機櫃RAK中的空氣透過通孔(未繪示於圖中)而彼此流通,第二冷卻室R2中的空氣與外部環境的外部氣體透過通孔(未繪示於圖中) 而彼此流通。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系統100進一步包含隔離牆ISO。如第1圖所示,第一冷卻室R1及第二冷卻室R2之間以隔離牆ISO隔開。換言之,隔離牆ISO設置於第一冷卻室R1及第二冷卻室R2之間。隔離牆ISO用以避免被第一風扇110吹入第一冷卻室R1中的熱氣流入第二冷卻室R2,並避免被第二風扇130吹入第二冷卻室R2中的外部氣體流入第一冷卻室R1。
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牆ISO上具有至少一通孔(未繪示於圖中),且至少一通孔用以使第一管線P1、第二管線P2、第三管線P3以及第四管線P4穿過隔離牆ISO。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牆ISO上具有四個通孔(未繪示於圖中),且四個通孔分別用以使第一管線P1、第二管線P2、第三管線P3以及第四管線P4穿過隔離牆ISO。
因此,隔離牆ISO能夠避免第一冷卻室R1與第二冷卻室R2之間空氣的流通,而允許冷媒透過第一管線P1及第二管線P2傳輸於蒸發器120與第一冷凝器140之間,且允許液體透過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傳輸於電子設備ED1~ED3與水冷排160之間。
應注意的是,第1圖實施例之組態僅為例示性質,而不意欲限制本揭露之實施例。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冷卻室R1及第二冷卻室R2以及機櫃RAK的結構及位置關係不同於第1圖之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系統100係透過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來冷卻機櫃RAK的內部溫度。換言之,冷卻系統100中的元件可被歸類為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由於第一風扇110及第二風扇130、蒸發器120、第一冷凝器140以及第一管線P1及第二管線P2係以氣體作為媒介來將機櫃RAK內部的熱帶出機櫃RAK以外,此些元件被稱為氣冷裝置。由於水冷排160以及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係以液體作為媒介來將機櫃RAK內部的熱帶出機櫃RAK以外,此些元件被稱為水冷裝置。以下段落將詳細說明冷卻系統100中各元件之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風扇110設置於相對高的位置,第二風扇130設置於相對低的位置。換言之,在垂直於地面的方向上,第一風扇110較高,第二風扇130較低。
如第1圖所示,當機櫃RAK中的電源模塊SMR、電源系統POW及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熱氣時,第一風扇110用於將機櫃RAK內的熱氣吹入第一冷卻室R1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風扇110設置於第一冷卻室R1,第一冷卻室R1與機櫃RAK在鄰近第一風扇110的位置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使得第一風扇110能透過通口將熱風從機櫃RAK吹入第一冷卻室R1中。
如第1圖所示,在第一風扇110將熱氣吹入第一冷卻室R1後,隔離牆ISO進一步用以使熱氣沿著隔離牆ISO流至蒸發器120。
如第1圖所示,當來自機櫃RAK的熱氣被第一風扇110吹至蒸發器120時,蒸發器120用以加熱蒸發器120中的冷媒至氣態,並透過第一管線P1將冷媒傳輸至第一冷凝器140。在一些實施例中,蒸發器120用以儲存液態的冷媒,當蒸發器120透過第一風扇110接收來自機櫃RAK的熱氣,而蒸發器120內的液態冷媒加熱至一定溫度時,液態冷媒將會轉化為氣態,氣態的冷媒將會沿著第一管線P1上升,最後被傳輸至第一冷凝器140。
請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第2A圖及第2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中第一冷凝器140及蒸發器120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圖中的蒸發器120具有如第2A-2B圖中冷凝器/蒸發器200的結構。如第2A及第2B圖所示,冷凝器/蒸發器200包含彼此相鄰設置的多個平行流扁管220,且每個平行流扁管220皆連接冷媒入口RI及冷媒出口RO。每一平行流扁管220包含多個微流道240,微流道240用作傳輸冷媒的冷媒流路。多個散熱鰭片260設置於每兩個平行流扁管220之間,散熱鰭片260與相鄰的平行流扁管220接觸,且用以使微流道240中的液體與流經散熱鰭片260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冷媒流經平行流扁管220中的微流道240時,由於來自機櫃RAK的熱氣流經空氣流路AP而將熱傳至散熱鰭片260,散熱鰭片260用以將熱傳至平行流扁管220,平行流扁管220再將熱傳至微流道240中的冷媒。藉此,冷凝器/蒸發器200用於吸收熱氣的熱,並將冷媒加熱至氣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液態冷媒加熱至一定溫度時,液態冷媒將轉化為氣態冷媒。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氣態冷媒冷卻至一定溫度以下時,氣態冷媒將轉化為液態冷媒。
請再參照第1圖。第二風扇130用於將外部氣體 吹入第二冷卻室R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風扇130設置於第二冷卻室R2,第二冷卻室R2在鄰近第二風扇130的位置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使得第二風扇130能透過通口將外部氣體從外部環境吹至第二冷卻室R2中。
如第1圖所示,在第二風扇130將外部氣體吹入第二冷卻室R2後,隔離牆ISO進一步用以使外部氣體沿著隔離牆ISO流至第一冷凝器140。
如第1圖所示,在第一冷凝器140透過第一管線P1接收氣態冷媒後,當第一冷凝器140透過第二風扇130接收外部氣體時,第一冷凝器140用以凝結冷媒為液態,並透過第二管線P2將冷媒傳輸至蒸發器120。換言之,當第一冷凝器140內的氣態冷媒冷卻至一定溫度時,氣態冷媒將會轉化為液態,液態的冷媒將因重力而沿著第二管線P2往下流,最後被傳輸至蒸發器12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冷卻室R2在鄰近第一冷凝器140的位置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連接外部環境。在外部氣體流經第一冷凝器140並吸收第一冷凝器140中冷媒的熱之後,外部氣體將透過此通口排至第二冷卻室R2之外,藉此將熱傳輸至外部環境。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圖中的第一冷凝器140具有如第2A及第2B圖中冷凝器/蒸發器200的結構。當冷媒流經平行流扁管220中的微流道240,而外部氣體流經冷凝器/蒸發器200的空氣流路AP時,散熱鰭片260用以將來自微流道240中冷媒的熱傳輸至與散熱鰭片260接 觸的外部氣體。藉此,冷凝器/蒸發器200用於將氣態冷媒的熱傳輸至外部氣體,使得氣態冷媒冷卻而凝結成液態冷媒。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在第一冷凝器140透過第二管線P2將液態冷媒傳輸至蒸發器120後,當蒸發器120自第二管線P2接收液態的冷媒時,第一風扇110進一步用以將被冷媒冷卻的冷氣吹入機櫃RAK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冷卻室R1與機櫃RAK在鄰近蒸發器120的位置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當蒸發器120接收冷卻的液態冷媒時,第一風扇110所吹出的風將先經過蒸發器120再從上述通口流入機櫃RAK中。由於此時蒸發器120包含冷卻後的液態冷媒,流經蒸發器120的風將與蒸發器120內的冷媒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因此冷風將流入機櫃RAK中。
透過上述第一風扇110及第二風扇130、蒸發器120、第一冷凝器140以及第一管線P1及第二管線P2之組態,機櫃RAK內熱氣的熱將先傳輸至冷媒,冷媒再將熱傳輸至外部氣體,外部氣體再將熱排至外部環境。藉此,冷卻系統100透過氣冷裝置將機櫃RAK中部份的熱排出。
如前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電子設備ED1~ED3在操作時將產生大量的熱,冷卻系統100透過水冷裝置將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的熱排出機櫃RAK 以外。以下說明冷卻系統100水冷裝置之操作。
如第1圖所示,水冷排160設置於第二冷卻室R2,且用以透過第三管線P3自機櫃RAK內的電子設備ED1~ED3接收熱液體,並透過第四管線P4向電子設備ED1~ED3傳輸冷液體。換言之,電子設備ED1~ED3在操作時產生熱,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用以在電子設備ED1~ED3與水冷排160之間傳輸液體,以透過液體將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的熱排出機櫃RAK。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液體吸收電子設備ED1~ED3所產生的熱後,第三管線P3用以將熱液體傳輸至水冷排160。在水冷排160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後,第四管線P4用以將冷液體傳送回電子設備ED1~ED3,使冷液體再次與電子設備ED1~ED3進行熱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當水冷排160透過第二風扇130接收外部氣體時,水冷排160用以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換言之,當外部氣體流經水冷排160時,外部氣體將與水冷排160中的熱液體進行熱交換,使得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透過第1圖所示冷卻系統100的配置,外部氣體在被第二風扇130吹入後將先流經水冷排160,再流經第一冷凝器140,最後從第二冷卻室R2鄰近第一冷凝器140位置的通口流出至外部環境。在不同實施例中,冷卻系統100具有不同於第1圖實施例之配置,外部氣體體在被第二風扇130吹入後將 先流經第一冷凝器140,再流經水冷排160,最後從通口流出至外部環境。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中水冷排160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水冷排160包含開口162及168、管狀結構164以及鰭狀結構166。開口162用以連接第1圖所示之第三管線P3並接收來自電子設備ED1~ED3的熱液體,開口168用以連接第1圖所示之第四管線P4並向電子設備ED1~ED3傳輸經冷卻的冷液體。管狀結構164具有迴繞的結構。鰭狀結構166設置於管狀結構164外,且用以將管狀結構164中的液體與流經鰭狀結構166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例如,當外部氣體流經水冷排160而與水冷排160的鰭狀結構166接觸時,外部氣體與水冷排160管狀結構164中的熱液體進行熱交換,使得熱液體被降溫為冷液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冷卻系統100進一步包含幫浦150。幫浦150設置於第四管線P4的一部份,當冷液體透過第四管線P4流至幫浦150時,幫浦150用以對冷液體加壓並提升冷液體的流速,使冷液體流向電子設備ED1~ED3。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幫浦150設置於第三管線P3的一部份,當熱液體透過第三管線P3流至幫浦150時,幫浦150用以提升熱液體的流速。
透過上述水冷排160、幫浦150以及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之組態,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的熱將透過液體的流通傳輸至機櫃RAK以外。藉此,冷卻系統 100透過水冷裝置將機櫃RAK中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的熱排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圖中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所傳輸的液體是透過冷卻板來與電子設備ED1~ED3進行熱交換。請參照第4A圖。第4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100的局部示意圖。第4A圖僅繪示第1圖冷卻系統100中的水冷裝置,亦即水冷排160、幫浦150以及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而省略冷卻系統100中的氣冷裝置。
如第4A圖所示,在容器CON中,電子設備ED設置於電路板PCB上,冷卻板420設置於電子設備ED上而與電子設備ED接觸。冷卻板420用以透過第三管線P3向水冷排160傳輸熱液體,透過第四管線P4自水冷排160接收冷液體,並藉由與電子設備ED接觸使液體與電子設備ED進行熱交換。
請參照第4B圖。第4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4A圖中冷卻板420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板420包含管狀結構426以及板狀結構424,管狀結構426具有開口422及428,開口422及428分別用以連接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管狀結構426設置於板狀結構424上而與板狀結構424接觸。板狀結構424用以接觸電子設備ED。在一些實施例中,板狀結構424以具有高熱傳導性之材質所製成。
如第4A圖所示,當冷液體透過第四管線P4傳輸 至冷卻板420時,冷液體透過冷卻板420與電子設備ED進行熱交換,冷液體吸收電子設備ED產生的熱後被加熱為熱液體。熱液體透過第三管線P3傳輸至水冷排160,水冷排160再依先前段落中之實施例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板420被稱為水冷板。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100的局部示意圖。第5圖僅繪示第1圖冷卻系統100中的水冷裝置,而省略冷卻系統100中的氣冷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容器CON用以儲存介電液520,並將電子設備ED浸泡於介電液520中。換言之,電子設備ED浸泡於介電液520中,而直接與介電液520接觸以進行熱交換。在介電液520吸收電子設備ED所產生的熱之後,第三管線P3用於將介電液520從容器CON傳輸至水冷排160。在水冷排160將介電液520冷卻後,第四管線P4用於將冷卻的介電液520傳輸回容器CON。
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液520為不導電的液體,例如油、氟化物等物質。
請參照第6A圖。第6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100的局部示意圖。第6A圖僅繪示第1圖冷卻系統100中的水冷裝置,而省略冷卻系統100中的氣冷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第5圖的實施例,在第6A圖的實施例中,冷卻系統100進一步包含第二冷凝器620。第二冷凝器620設置於容器CON中 且連接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6A圖所示,容器CON中介電液520的沸點小於攝氏100度,例如介電液520的沸點為攝氏50度至65度。當介電液520受電子裝置ED加熱至超過其沸點時,介電液520將從液態轉變為氣態,此時第二冷凝器620用以凝結介電液520為液態。換言之,液態的介電液520在受熱後轉變為氣態的介電液520而充斥在容器CON的空氣中,當氣態的介電液520接觸到第二冷凝器620時,由於來自第四管線P4的冷液體流通於第二冷凝器620內,相對高溫的氣態介電液520將凝結在相對低溫的第二冷凝器620表面或外殼上。
當氣態介電液520凝結在第二冷凝器620上時,介電液520與第二冷凝器620中的液體將進行熱交換,使得第二冷凝器620中的冷液體被加熱為熱液體,第二冷凝器620再透過第四管線P4將熱液體傳輸至水冷排160。凝結於第二冷凝器620上的介電液520將變回液態,而持續儲存於容器CON中。
與第5圖實施例不同地,在第6A圖的實施例中,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第二冷凝器620以及水冷排160中的液體與容器CON中儲存的介電液520為分開的。在第5圖的實施例中,介電液520將流通於第三管線P3及第四管線P4以及水冷排160中。
請同時參照第6B圖。第6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6A圖中第二冷凝器620的示意圖。在一些實 施例中,第二冷凝器620包含開口622及626以及管狀結構624。開口626用以連接第四管線P4,以從水冷排160接收冷液體並傳輸至管狀結構624中。開口622用以連接第三管線P3,以將熱液體從管狀結構624傳輸至水冷排160。當液體在管狀結構624中流通時,管狀結構624用以使加熱而氣化的介電液520凝結在其表面上,使介電液520與管狀結構624中的液體進行熱交換。
上述第4A圖、第5圖以及第6A圖實施例中的三種水冷裝置均可用於第1圖所示的冷卻系統100中,以排出第1圖中電子設備ED1~ED3所產生的熱。
本揭示的一些實施例亦提供另一種冷卻系統。請參照第7A圖。第7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冷卻系統700的示意圖。冷卻系統700包含第一風扇710及第二風扇730、平板式熱交換器720、水冷排740以及幫浦750。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7A圖所示,第一風扇710及第二風扇730、平板式熱交換器720、水冷排740以及幫浦750設置於冷卻室R3中。
請同時參照第7B圖及第7C圖。第7B圖及第7C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7A圖中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示意圖。平板式熱交換器720包含多個板片722,板片722彼此間隔設置,且用以形成熱通道P5及冷通道P6。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7C圖所示,來自機櫃RAK的熱氣將流經熱通道P5,來自外部環境的外部氣體將流經 冷通道P6。當熱氣與外部氣體分別在板片722的兩側流通時,熱氣與外部氣體透過板片722進行熱交換,使得熱氣將熱傳至外部氣體,熱氣因此得以冷卻。
請再參照第7A圖。當機櫃RAK中的電源模塊SMR、電源系統POW及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熱氣時,第一風扇710用於將機櫃RAK內的熱氣吹入冷卻室R3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風扇710設置於冷卻室R3,冷卻室R3與機櫃RAK在鄰近第一風扇710的位置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使得第一風扇710能透過通口將熱風從機櫃RAK吹入冷卻室R3中。
如第7A圖所示,來自機櫃RAK的熱氣將被第一風扇710吹入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熱通道P5中。為求圖式簡潔,第7A圖僅示意性地繪示熱通道P5及冷通道P6。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熱通道P5及多個冷通道P6形成於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多個板片740之間。
如第7A圖所示,第二風扇730用以將外部氣體從外部環境吹入冷卻室R3中,外部氣體將先流經水冷排740,再流入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冷通道P6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室R3設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外部氣體在流經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冷通道P6後可流出至外部環境。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熱氣流入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熱通道P5而外部氣體流入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冷通道P6時,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板片722用以冷卻熱氣, 熱氣與外部氣體進行熱交換,熱氣將熱傳至外部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冷卻室R3設有一通口(未繪示於圖中),熱氣在流經平板式熱交換器720的熱通道P5且經冷卻為冷氣之後,第一風扇710用於將冷氣吹入機櫃RAK中。
透過上述第一風扇710及第二風扇730以及平板式熱交換器720之組態,來自機櫃RAK內的熱氣透過平板式熱交換器720被冷卻,而再流入機櫃RAK中。
如第7A圖所示,水冷排740設置於冷卻室R3,且用以透過第一管線P7自機櫃RAK內的電子設備ED1~ED3接收熱液體,並透過第二管線P8向電子設備ED1~ED3傳輸冷液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液體吸收電子設備ED1~ED3所產生的熱後,第一管線P7用以將熱液體傳輸至水冷排740。在水冷排740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後,第二管線P8用以將冷液體傳送回電子設備ED1~ED3,使冷液體再次與電子設備ED1~ED3進行熱交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7A圖所示,當水冷排740透過第二風扇730接收外部氣體時,水冷排740用以將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換言之,當外部氣體流經水冷排740時,外部氣體將與水冷排740中的熱液體進行熱交換,使得熱液體冷卻為冷液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透過第7A圖所示冷卻系統700的配置,外部氣體在被第二風扇730吹入後將先流經水冷 排740,再流經平板式熱交換器720,最後從冷卻室R3鄰***板式熱交換器720位置的通口流出至外部環境。在不同實施例中,冷卻系統700具有不同於第7A圖實施例之配置,外部氣體體在被第二風扇730吹入後將先流經平板式熱交換器720,再流經水冷排740,最後從通口流出至外部環境。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7A圖所示,幫浦750設置於第二管線P8的一部份,當冷液體透過第二管線P8流至幫浦750時,幫浦750用以對冷液體加壓並提升冷液體的流速,使冷液體流向電子設備ED1~ED3。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幫浦750設置於第一管線P7的一部份,當熱液體透過第一管線P7流至幫浦750時,幫浦750用以提升熱液體的流速。
與第1圖所示的冷卻系統100相比,冷卻系統700採用不同的氣冷裝置,使用平板式熱交換器720。不過,冷卻系統700採用與冷卻系統100相似的水冷裝置,亦即類似地透過水冷排740以及第一管線P7及第二管線P8的配置來將電子設備ED1~ED3產生的熱排出。此外,前述第4A圖、第5圖以及第6A圖實施例中的三種水冷裝置均可用於第7圖所示的冷卻系統700中。
綜上所述,本揭示提供同時包含氣冷裝置及水冷裝置的冷卻系統。其中,氣冷裝置可使用結合蒸發器及冷凝器的配置,亦可使用平板式熱交換器的配置。水冷裝置可使用水冷板的配置,或者採用將電子設備浸泡於介電液中 的配置。藉此,機櫃內設備產生的熱能夠有效地排出機櫃以外,以維持機櫃內設備的效能。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之人,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及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及潤飾。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冷卻系統
110:第一風扇
120:蒸發器
130:第二風扇
140:第一冷凝器
150:幫浦
160:水冷排
P1:第一管線
P2:第二管線
P3:第三管線
P4:第四管線
R1:第一冷卻室
R2:第二冷卻室
RAK:機櫃
SMR:電源模塊
ED1,ED2,ED3:電子設備
POW:電源系統
200:冷凝器/蒸發器
220:平行流扁管
240:微流道
260:散熱鰭片
AP:空氣流路
RP:冷媒流路
RI:冷媒入口
RO:冷媒出口
162:開口
164:管狀結構
166:鰭狀結構
168:開口
PCB:電路板
ED:電子設備
420:冷卻板
422:開口
424:板狀結構
426:管狀結構
428:開口
520:介電液
620:第二冷凝器
622:開口
624:管狀結構
626:開口
700:冷卻系統
710:第一風扇
720:平板式熱交換器
730:第二風扇
740:水冷排
750:幫浦
P5:熱通道
P6:冷通道
P7:第一管線
P8:第二管線
R3:冷卻室
722:板片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冷卻系統的示意圖。 第2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中第一冷凝器及蒸發器的示意圖。 第2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中第一冷凝器及蒸發器的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中水冷排的示意圖。 第4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的局部示意圖。 第4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4A圖中冷卻板的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的局部示意圖。 第6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1圖所示之冷卻系統的局部示意圖。 第6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6A圖中第二冷凝器的示意圖。 第7A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冷卻系統的示意圖。 第7B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7A圖中平板式熱交換器的示意圖。 第7C圖為根據本揭示一些實施例之第7A圖中平板式熱交換器的示意圖。
100:冷卻系統
110:第一風扇
120:蒸發器
130:第二風扇
140:第一冷凝器
150:幫浦
160:水冷排
P1:第一管線
P2:第二管線
P3:第三管線
P4:第四管線
R1:第一冷卻室
R2:第二冷卻室
RAK:機櫃
SMR:電源模塊
ED1,ED2,ED3:電子設備
POW:電源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冷卻系統,包括: 一氣冷裝置,包括: 一第一風扇,設置於一第一冷卻室,且用於將一機櫃內的一熱氣吹入該第一冷卻室; 一蒸發器,設置於該第一冷卻室; 一第一冷凝器,設置於一第二冷卻室;以及 一第二風扇,設置於該第二冷卻室,且用於將一外部氣體吹入該第二冷卻室; 其中,當該蒸發器透過該第一風扇接收該熱氣時,該蒸發器用以加熱一冷媒至氣態,並透過一第一管線將該冷媒傳輸至該第一冷凝器; 當該第一冷凝器透過該第二風扇接收該外部氣體時,該第一冷凝器用以凝結該冷媒為液態,並透過一第二管線將該冷媒傳輸至該蒸發器;以及 一水冷裝置,包括: 一水冷排,設置於該第二冷卻室,且用以透過一第三管線自該機櫃內的一電子設備接收一熱液體,並透過一第四管線向該電子設備傳輸一冷液體; 其中,當該水冷排透過該第二風扇接收該外部氣體時,該水冷排用以將該熱液體冷卻為該冷液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冷卻板,與該電子設備接觸,且用以透過該第三管線向該水冷排傳輸該熱液體,並透過該第四管線自該水冷排接收該冷液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容器,用以儲存一介電液並浸泡該電子設備於該介電液中。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冷凝器,設置於該容器中且連接該第三管線及該第四管線; 其中,當該介電液受該電子裝置加熱至氣態時,該第二冷凝器用以凝結該介電液為液態。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冷卻系統,進一步包含: 一隔離牆,設置於該第一冷卻室及該第二冷卻室之間,且用以避免吹入該第一冷卻室的該熱氣流入該第二冷卻室,並避免吹入該第二冷卻室的該外部氣體流入該第一冷卻室; 其中,該隔離牆上具有至少一通孔,該至少一通孔用以使該第一管線、該第二管線、該第三管線以及該第四管線穿過該隔離牆; 在該第一風扇將該熱氣吹入該第一冷卻室後,該隔離牆進一步用以使該熱氣沿著該隔離牆流至該蒸發器; 在該第二風扇將該外部氣體吹入該第二冷卻室後,該隔離牆進一步用以使該外部氣體沿著該隔離牆流至該第一冷凝器; 該第一風扇設置於相對高的位置,該第二風扇設置於相對低的位置;以及 當該蒸發器自該第二管線接收液態的該冷媒時,該第一風扇進一步用以將被該冷媒冷卻的一冷氣吹入該機櫃內。
  6. 一種冷卻系統,包括: 一平板式熱交換器,包括複數個板片,該些板片用以形成至少一熱通道及至少一冷通道; 一第一風扇,用於將一機櫃內的一熱氣吹入該平板式熱交換器的該至少一熱通道; 一第二風扇,用於將一外部氣體吹入該平板式熱交換器的該至少一冷通道; 其中,當該熱氣流經該至少一熱通道且該外部氣體流經該至少一冷通道時,該些板片用以冷卻該熱氣;以及 一水冷裝置,包括: 一水冷排,用以透過一第一管線自該機櫃內的一電子設備接收一熱液體,並透過一第二管線向該電子設備傳輸一冷液體; 其中,當該水冷排透過該第二風扇接收該外部氣體時,該水冷排用以將該熱液體冷卻為該冷液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冷卻板,與該電子設備接觸,且用以透過該第一管線向該水冷排傳輸該熱液體,並透過該第二管線自該水冷排接收該冷液體。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容器,用以儲存一介電液並浸泡該電子設備於該介電液中。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水冷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冷凝器,設置於該容器中且連接該第一管線及該第二管線; 其中,當該介電液受該電子裝置加熱至氣態時,該冷凝器用以凝結該介電液為液態。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在該熱氣流經該至少一熱通道且冷卻為一冷氣後,該第一風扇進一步用以將該冷氣吹入該機櫃中。
TW111140316A 2022-10-24 2022-10-24 冷卻系統 TWI834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0316A TWI834351B (zh) 2022-10-24 2022-10-24 冷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0316A TWI834351B (zh) 2022-10-24 2022-10-24 冷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4351B true TWI834351B (zh) 2024-03-01
TW202418929A TW202418929A (zh) 2024-05-01

Family

ID=9126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316A TWI834351B (zh) 2022-10-24 2022-10-24 冷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43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0607B (en) * 2002-11-25 2005-09-21 Ib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air and liquid cooling of stacked electronics components
TWI289245B (en) * 2003-12-03 2007-11-01 Ibm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t least two modular cooling units for ensuring cooling of multiple electronics subsystems
WO2010123660A2 (en) * 2009-04-21 2010-10-28 Yahoo! Inc. Cold row encapsulation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US10117362B2 (en) * 2009-04-21 2018-10-30 Excalibur Ip, Llc Cold row encapsulation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CN115209686A (zh) * 2021-04-01 2022-10-18 Ovh公司 冷却装置、冷却***和用于对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0607B (en) * 2002-11-25 2005-09-21 Ib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air and liquid cooling of stacked electronics components
TWI289245B (en) * 2003-12-03 2007-11-01 Ibm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t least two modular cooling units for ensuring cooling of multiple electronics subsystems
WO2010123660A2 (en) * 2009-04-21 2010-10-28 Yahoo! Inc. Cold row encapsulation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US10117362B2 (en) * 2009-04-21 2018-10-30 Excalibur Ip, Llc Cold row encapsulation for server farm cooling system
CN115209686A (zh) * 2021-04-01 2022-10-18 Ovh公司 冷却装置、冷却***和用于对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80685A1 (en) Micro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
US8130497B2 (en) Blade server
US8619425B2 (en) Multi-fluid, two-phase immersion-cool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WO2017148050A1 (zh) 用于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机柜和冷却***
US9261308B2 (en) Pump-enhanced, sub-cooling of immersion-cooling fluid
WO2013069226A1 (ja) ラック型サーバーを冷却する冷却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データセンター
US20150116941A1 (en) Fabricating coole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liquid-cooled cold plate and thermal spreader
JP5857964B2 (ja) 電子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US20100032150A1 (en) Microscale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6225621A (ja) ヒートパイプを備えた電力電子機器用密閉型外函
US982040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oling system
TW201641910A (zh) 冷媒式散熱裝置
US20100326627A1 (en) Micro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
WO2016075838A1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TWI834351B (zh) 冷卻系統
US20180031328A1 (en)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JP5828322B2 (ja) 沸騰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202418929A (zh) 冷卻系統
TW201941677A (zh) 伺服器之擴展散熱器設計
US11859912B2 (en) Micro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
JP2006012874A (ja) 半導体素子の冷却装置
JP2017112189A (ja) サーモサイフォン冷却装置
CN117979620A (zh) 冷却***
TWM612965U (zh) 水冷頭附加鰭片散熱器
JP2011096983A (ja) 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