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2917B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 Google Patents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2917B
TWI832917B TW108138983A TW108138983A TWI832917B TW I832917 B TWI832917 B TW I832917B TW 108138983 A TW108138983 A TW 108138983A TW 108138983 A TW108138983 A TW 108138983A TW I832917 B TWI832917 B TW I8329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carbamate
compound
pyrazol
phen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6284A (zh
Inventor
詹姆士 法藍斯 柏瑞茲納
安德魯 艾德蒙 泰吉
史蒂芬 P 博爾古納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富曼西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富曼西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富曼西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2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29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4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4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49/08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C07D249/10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4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24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49/041,2,3-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3-triazoles
    • C07D249/061,2,3-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3-triazoles with aryl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40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5/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th one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Abstract

本揭露公開了式1之化合物,包括所有的幾何與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N-氧化物,及其鹽類,
Figure 108138983-A0202-11-0001-1
其中,
A、Q、R1、R2、R3、R4、W,以及Y如本案所定義。
還公開了含有式1化合物的組合物以及用於防治由真菌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施用一有效量的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組合物。

Description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本發明涉及某些甲苯基殺真菌劑、其N-氧化物、鹽類以及組合物,及其作為殺真菌劑之方法。
控制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對於獲得高作物效率是極其重要的。觀賞植物、蔬菜、田地、穀物,以及水果作物的植物病害可能會導致生產力顯著下降,進而導致消費者成本增加。許多市售產品可用於這些用途,但仍需要更有效、成本更低、毒性更低、更安全環保或具有不同作用位點的新化合物。
PCT專利公開號WO 2015157005、WO 2014066120、WO 2011059619,以及WO 2008124092公開了甲苯基殺真菌劑及其在農業中的用途。
本發明涉及式1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其鹽類,含其之農業組合物及其作為殺真菌劑之用途: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02-4
其中,
A為一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基團: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02-5
其中向右延伸的鍵連接到含Q的環上,向左延伸的鍵連接到帶有Y-N(R3)C(=W)R4取代基的苯環上;
Q為CR6或N;
Y為CR7aR7b、O或NR8
W為氧(O)或硫(S);
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氰基烷基、C3-C6環烷基、C3-C6鹵代環烷基、C4-C8環烷基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氰基烷氧基、C3-C6環烷氧基、C4-C8環烷基烷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或C1-C6鹵代烷基磺醯基;
R3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環丙基、C2-C4烷基羰基、C2-C4鹵代烷基羰基、C2-C4烷氧羰基,或C2-C4鹵代烷氧基羰基;
R4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1-C3烷基胺基,或C2-C4二烷基胺基;
每個R5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鹵代烷氧基;
n為0、1或2;
R6為氫(H)、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氰基烷基、C1-C6羥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氰基烷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基胺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代烷基磺醯基、-ZC(=O)V、CR10a=NOR10b、ON=CR11aR11b、CR12a=NNR12bR12c,或L-J;
R7a為氫(H)、羥基、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1-C3烷基亞磺醯基,或C1-C3烷基磺醯基;
R7b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或C1-C3鹵代烷氧基;
R8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烷基羰基,或C2-C3鹵代烷基羰基;
Z為直接鍵、氧(O)、硫(S),或NH;或CH2任選地被至多2個獨立地選自鹵素、甲基,或甲氧基的取代基取代;
V為R9或OR9
R9、R10b、R11a,以及R12c分別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C2-C4炔基、C3-C6環烷基、C3-C6鹵代環烷基,或C4-C8環烷基烷基;
R10a、R11b、R12a,以及R12b各自獨立為氫(H)、C1-C3烷基,或C1-C3鹵代烷基;
L為直接鍵、CH2、氧(O)、硫(S)、NR13、OCH2、CH2O、C(=O)、S(=O),或S(=O)2
J為3至6員的非芳香族碳環,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成員獨立地選自C(=O)以及C(=S),每個環任選被至多4個獨立地選自R14的取代基取代;或
J為3至6員雜環,每個環含有選自碳原子以及1至4個雜原子的環成員,這些雜原子獨立地選自至多2個氧(O)、至多2個硫(S),以及至多4個氮(N)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成員獨立地選自C(=O)以及C(=S),每個環任選被至多4個獨立地選自R14的取代基取代;
R13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3烷基羰基,或C2-C3鹵代烷基羰基;
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羥基、氰基、硝基、C1-C4烷基、C1-C4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C1-C4烷氧基、C1-C4鹵代烷氧基,或C(=O)OR15;以及
每個R15獨立地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C2-C4炔基、C3-C6環烷基,或C3-C6鹵代環烷基。
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式1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或其鹽類。
本發明亦涉及一種殺真菌之組合物,其包含(a)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即,以一殺真菌有效量);以及(b)至少一種選自由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的所組成群組的添加組成分。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殺真菌之組合物,其包含(a)本發明之化合物;以及(b)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例如,至少一種具有不同作用位點的其他殺真菌劑)。
本發明進一步涉及一種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植物或其部分,或向該植物種子,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例如,如本文所述之組合物)。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式1化合物、N-氧化物,或其鹽類,以及至少一種無脊椎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藥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包含」、「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includes、including)、「具有」(has、having)、「含有」(contains、containing)、「特徵在於」(characterized by)或其任何變化,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但受到明確指出的任何限制。例如,包含一系列元素的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方法、物品,或裝置不一定僅限於那些元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或固有的這些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方法、物品,或裝置的其他元素。
連接詞「由...組成」排除任何未指定的元素、步驟,或成分。如果用在申請專利範圍中,除了通常與之相關的雜質之外,這樣會排除除了那些陳述之外的其他材料。如果連接詞「由...組成」出現在申請專利範圍主體的一個子句中,而非緊接在前言之後,它只限制該子句中陳述的內容;其他因素並不排除在整體申請專利範圍之外。
連接詞「基本上由...組成」用於定義包括除字面上公開的內容之外的材料、步驟、特徵、組件,或元件的組成、方法,或裝置,只要這些附加材料、步驟、特徵、組件,或元件不會實質上影響請求保護之發明的基本及新穎特徵。連接詞「基本上由...組成」介於在「包含」以及「由......組成」之間的中間地帶。
在申請人已經使用開放式術語例如「包括」來定義發明或其一部分的情況下,應當容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說明),描述應該被解釋為也使用術語「基本上由......組成」或「由......組成」描述本發明。
此外,除非有明確的相反說明,否則「或」係指包含性的而非排他性的。例如,A或B滿足以下任何一個條件:A為真(或存在)且B為假(或不存在),A為假(或不存在)且B為真(或存在),且A及B都是真實的(或存在)。
而且,在本發明的元件或組件的前面的不定冠詞「一」以及「一個」旨在關於該元件或組件的實例(即發生)的數量為非限制性的。因此,應理解「一」或「一個」應包括一個或至少一個,且該元素或組成分的單數形式也包括複數,除非該數字顯然意味著單數。
如在本案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植物」包括植物界成員,特別是種子植物(Spermatopsida)的所有生命階段,包括幼株(例如,萌發種子發育 成幼苗)以及成熟、繁殖階段(例如,生產花卉以及種子的植物)。植物的部分包括通常在生長介質(例如,土壤)表面之下生長的向地成員,例如根、塊莖、鱗莖以及球莖,以及在生長介質上生長的成員,例如葉子(包括莖及葉)、花、果實及種子。
如本文所提及的,單獨使用或以詞語組合使用的術語「幼苗」係指從種子的胚胎發育而來的年輕植物。
如本文所提及的,單獨使用或用於例如「闊葉作物」等詞語中的術語「闊葉」係指雙子葉植物(dicot)或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該術語用於描述特徵在於具有二個子葉的胚胎之被子植物的群組。
如在本案中提及的,術語「真菌病原體」以及「真菌植物病原體」包括子囊菌門、擔子菌門以及接合菌門中的病原體,以及造成廣大影響經濟重要性的植物病害病原體類真菌的卵菌綱,影響觀賞植物、草皮、蔬菜、田地、穀類以及水果作物。在本案的上下文中,「保護植物免受疾病」或「控制植物病害」包括預防性作用(中斷感染、拓殖、症狀發展以及孢子產生的真菌週期)及/或治療作用(抑制植物宿主組織的拓殖)。
如本文所用,術語「作用模式」(mode of action,MOA)如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FRAC)所定義,並且根據其在植物病原體的生合成途徑中的生物化學作用模式及其抗性風險而用於區分殺真菌劑。FRAC定義的作用模式包括(A)核酸合成,(B)有絲***以及細胞***,(C)呼吸,(D)胺基酸以及蛋白質合成,(E)訊號傳導,(F)脂質合成以及膜完整性,(G)膜中固醇生合成,(H)細胞壁生合成,(I)細胞壁中黑色素合成,(P)宿主植物防禦誘導,(U)未知作用模式,(NC)未分類、(M)多重作用位點接觸活性,以 及(BM)具有多種作用方式的生物。每種作用模式(即字母A至BM)都包含一個或多個次群組(例如,A包括次群組A1、A2、A3以及A4),其基於個別驗證的目標作用位點,或者在精確目標位點為未知的情況下,基於群組內的交叉抗藥性分佈或與其他群組相關。這些次群組中的每一個(例如,A1、A2、A3以及A4)都被賦予一個FRAC代碼(數字及/或字母)。例如,次群組A1的FRAC代碼為4。關於目標位點以及FRAC代碼的附加資訊可以從,例如,由FRAC維護的公開資料庫獲得。
如本文所用,術語「交叉抗藥性」係指當病原體對一種殺真菌劑產生抗藥性並同時對一種或多種其他殺真菌劑產生抗藥性時發生的現象。這些其他殺真菌劑通常,但並非都是,在相同的化學類別中或具有相同的作用目標位點,或可以透過相同的機制解毒。
通常當一分子片段(即,基團)由一系列原子符號(例如,C、H、N、O以及S)表示時,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容易地認識到一個或多個附著點。在本文的一些情況下,特別是當替代的附著點是可能的時候,附著點可以連字符(「-」)明確地指示。例如,「-NCS」表示附著點為氮原子(即,異硫氰酸根,而非硫氰酸根)。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化劑」係指其中含碳基團透過碳原子與離去基團如鹵化物或磺酸鹽類結合之化合物,其可透過親核試劑與該碳原子的鍵合而替代。除非另有說明,術語「烷基化」不將含碳基團限制為烷基;烷基化劑中的含碳基團包括,例如,針對R1及R2所指定的各種與碳結合的取代基。
在上述敘述中,單獨使用或在例如「烷硫基」或「鹵代烷基」的複合詞中使用的術語「烷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與異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異構物。「烯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烯烴,例 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以及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以及己烯基異構物。「烯基」還包括多烯如1,2-丙二烯基以及2,4-己二烯基。「炔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炔烴,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以及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以及己炔基異構物。「炔基」還可以包括由多個三鍵組成的部分,如2,5己二炔基。
「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以及不同的丁氧基、戊氧基,以及己氧基異構物。「烷氧基烷基」表示烷基上的烷氧基取代。「烷氧基烷基」的實例包括CH3OCH2、CH3OCH2CH2、CH3CH2OCH2、CH3CH2CH2CH2OCH2,以及CH3CH2OCH2CH2。「烯氧基」包括連接至並透過氧原子連接的直鏈或支鏈烯基。「烯氧基」的實例包括H2C=CHCH2O、(CH3)2C=CHCH2O、CH3CH=CHCH2O、CH3CH=C(CH3)CH2O,以及CH2=CHCH2CH2O。「炔氧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的連接並透過氧原子連接的炔基。「炔氧基」的實例包括HC≡CCH2O、CH3C≡CCH2O,以及CH3C≡CCH2CH2O。「烷氧基烷氧基」表示在另一個烷氧基部分上的烷氧基取代。「烷氧基烷氧基」的實例包括CH3OCH2O、CH3OCH2O,以及CH3CH2OCH2O。
「烷硫基」包括支鏈或直鏈烷硫基部分體,例如甲硫基、乙硫基,以及不同的丙基、丁基、戊基以及己硫基異構物。「烷基亞磺醯基」包括烷基亞磺醯基的二種對映異構物。「烷基亞磺醯基」的實例包括CH3S(=O)、CH3CH2S(=O)、CH3CH2CH2S(=O)、(CH3)2CHS(=O),以及不同的丁基亞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以及己基亞磺醯基異構物。「烷基磺醯基」的實例包括CH3S(=O)2、CH3CH2S(=O)2、CH3CH2CH2S(=O)2、(CH3)2CHS(=O)2,以及不同的丁基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以及己基亞磺醯基異構物。
「烷基胺基」包括被直鏈或支鏈烷基取代的NH基團。「烷基胺基」的實例包括CH3NH、CH3CH2NH、CH3CH2CH2NH,以及(CH3)2CHNH。「二烷基胺基」的實例包括(CH3)2N、(CH3CH2)2N以及CH3CH2(CH3)N。
術語「環烷基」表示由介於3至6個碳原子透過單鍵相互連接所組成的飽和碳環。「環烷基」的實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以及環己基。術語「環烷基烷基」表示一烷基上的環烷基取代。「環烷基烷基」的實例包括與直鏈或支鏈烷基鍵合的環丙基甲基、環戊基乙基以及其他環烷基部分。術語「環烷氧基」表示連接並透過一氧原子連接的環烷基,例如環戊氧基以及環己氧基。「環烷基烷氧基」表示在一烷氧基上的環烷基取代。「環烷基烷氧基」的實例包括環丙基甲氧基、環戊基乙氧基,以及與直鏈或支鏈烷氧基鍵合的其他環烷基部分。
「烷基羰基」表示鍵合到C(=O)部分體的直鏈或支鏈烷基。「烷基羰基」的實例包括CH3C(=O)、CH3CH2CH2C(=O)以及(CH3)2CHC(=O)。「烷氧基羰基」的實例包括CH3OC(=O)C、CH3CH2OC(=O)、CH3CH2CH2OC(=O),以及(CH3)2CHOC(=O)。
不論是單獨或在例如「鹵代烷基」之類的複合詞中,或當在例如「被鹵素取代的烷基」的描述中使用時,術語「鹵素」包括氟、氯、溴或碘。此外,當用於例如「鹵代烷基」的複合詞中時,或當在例如「被鹵素取代的烷基」的描述中使用時,該烷基可以部分或全部被可為相同或不同的鹵素原子取代。「鹵代烷基」或「被鹵素取代的烷基」的實例包括F3C、ClCH2、CF3CH2以及CF3CCl2。術語「鹵代烷氧基」等為類似於術語「鹵代烷基」所定義的。「鹵代烷氧基」的實例包括CF3O、CCl3CH2O、F2CHCH2CH2O以及CF3CH2O。
「氰基烷基」表示被一個氰基取代的烷基。「氰基烷基」的實例包括NCCH2、NCCH2CH2,以及CH3CH(CN)CH2。術語「氰基烷氧基」表示被一個氰基取代的烷氧基。「氰基烷氧基」的實例包括NCCH2O、NCCH2CH2O,以及CH3CH(CN)CH2O。「羥基烷基」表示被一個羥基取代的烷基。「羥烷基」的實例包括HOCH2CH2、CH3CH2(OH)CH,以及HOCH2CH2CH2CH2
取代基中的碳原子總數由「Ci-Cj」前綴詞表示,其中i以及j為1至6的數字。例如,C1-C3烷基磺醯基表示甲基磺醯基至丙基磺醯基;C2烷氧基烷基表示CH3OCH2;C3烷氧基烷基表示例如CH3OCH2CH2或CH3CH2OCH2;C4烷氧基烷基表示被含總共4個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烷基的各種異構物,實例包括CH3CH2CH2OCH2以及CH3CH2OCH2CH2
與例如環的基團結合的術語「未被取代的」係指該基團除了其與式1的其餘部分的一個或多個連接之外不具有任何取代基。術語「可選擇地被取代的」係指取代基可為零。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選擇地被取代的基團可被任意多的可選擇地被取代基取代,這可透過在任何可用的碳或氮原子上以非氫取代基替代氫原子來容納。通常,可選擇取代基(當存在時)的數目為1至3。如本文所用,術語「可選擇地被取代的」可與片語「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或與術語「(未)被取代的」互換使用。
可選擇的取代基的數量可以受限於表達的限制。例如,片語「可選擇地被至多4個獨立選自R14的取代基取代」意指可以存在0、1、2、3或4個取代基。
當化合物被帶有下標的取代基取代時,該下標表示該取代基的數目可具有變化(例如,在式1中的(R5)n,其中n為0至2),除非另有說明,則該取代 基獨立選自所定義的取代基群組。當顯示可變基團可選擇地連接至,例如(R5)n的位置時,其中n可為0,則即使在可變基團的定義中沒有列舉,氫也可位於該位置。
本案內容中的取代基之命名使用簡潔的通用術語來向本領域通常知識者精確地傳達化學結構。為了簡潔起見,可以省略位標描述。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作為式1的組成分(例如,J)的「環」為碳環或雜環。術語「環成員」係指原子(例如,C、O、N或S)或其他部分體(例如,C(=O)以及C(=S))形成環或環系統的主幹。術語「芳香族」表示每個環原子基本上在同一平面內且具有垂直於環平面的p-軌道,且(4n+2)π電子,其中n為正整數,與環相關聯以遵守Hückel的規則。
術語「碳環」表示其中形成環骨架的原子僅選自碳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碳環可為飽和的、部分不飽和的或完全不飽和的環。當完全不飽和的碳環滿足Hückel規則時,則該環也稱為「芳環(芳香環)」。「飽和碳環」係指具有由透過單鍵彼此連接的碳原子組成之骨架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剩餘的碳價被氫原子佔據。
如本文所用,術語「部分不飽和環」或「部分不飽和雜環」係指含有不飽和環原子以及一個或多個雙鍵但非芳香族的環。
術語「雜環的環」或「雜環」表示其中形成環骨架的至少一個原子不是碳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環可為飽和的、部分不飽和的或完全不飽和的環。當完全不飽和的雜環滿足Hückel規則時,則該環也稱為「雜芳環(雜芳香環)」或「芳香族雜環」。「飽和雜環」係指環成員之間僅包含單鍵的雜環。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環藉由置換該碳或氮原子上的氫而透過任何可用的碳或氮原子與式1的其餘部分連接。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作為一種或多種立體異構物存在。立體異構物是具有相同結構但在原子空間排列方面不同的異構物,包括對映異構物、非對映異構物、順式以及反式異構物(也稱為幾何異構物)以及阻轉異構物。阻轉異構物是由於旋轉能障夠高而允許異構物質分離而受到圍繞單鍵的旋轉限制。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會理解,當相對於其他立體異構物富集或當與其他立體異構物分離時,一種立體異構物可更具有活性及/或可以表現出有益效果。另外,本領域通常知識者知道如何分離、富集及/或選擇性地製備該立體異構物。關於立體異構的所有方面的全面討論,參閱Ernest L.Eliel與Samuel H.Wilen,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John Wiley & Sons,1994年。
由於在式1中圍繞醯胺鍵(例如,C(=O)-N)的旋轉受限,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作為一種或多種構象異構物存在。本發明包含構象異構物的混合物。另外,本發明包括相對於其他構型富含一個構象異構物之化合物。
本發明包括所有比例的立體異構物、構象異構物及其混合物以及同位素形式如氘代化合物。
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會理解,並非所有的含氮雜環都可形成N-氧化物,因為氮需要可用的孤對電子來氧化為氧化物;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會認識到那些可以形成N-氧化物的含氮雜環。本領域通常知識者還將認識到三級胺可以形成N-氧化物。製備雜環以及三級胺的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為本領域通常知識者所公知的,包括以過氧酸如過乙酸以及間氯過苯甲酸(m-chloroperbenzoic acid,MCPBA)、過氧化氫、烷基氫過氧化物如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過硼酸鈉,以及二環氧乙烷如二甲基二環氧乙烷以氧化雜環以及三級胺。這些用於製備N-氧化物之方法已經在文獻中被廣泛描述以及回顧,參閱例如:T.L.Gilchrist in 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vol.7,pp 748-750,S.V.Ley編輯,Pergamon出版社;M.Tisler與B.Stanovnik in 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3,pp 18-20,A.J.Boulton與A.McKillop編輯,Pergamon出版社;M.R.Grimmett與B.R.T.Keene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43,pp 149-161,A.R.Katritzky編輯,Academic出版社;M.Tisler與B.Stanovnik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9,pp 285-291,A.R.Katritzky與A.J.Boulton編輯,Academic出版社;以及G.W.H.Cheeseman與E.S.G.Werstiuk in 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vol.22,pp 390-392,A.R.Katritzky與A.J.Boulton編輯,Academic出版社。
本領域通常知識者認識到,因為在環境以及生理條件下,化合物的鹽類與其相應的非鹽類形式處於平衡狀態,所以鹽類具有非鹽類形式的生物學效用。因此,式1化合物的各種鹽類可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即農業上適宜)。式1化合物的鹽類包括無機或有機酸如氫溴酸、鹽酸、硝酸、磷酸、硫酸、乙酸、丁酸、富馬酸、乳酸、馬來酸、丙二酸、草酸、丙酸、水楊酸、酒石酸、4-甲苯磺酸或戊酸的酸加成鹽。當式1化合物含有酸性部分如羧酸時,鹽類還包括與有機或無機鹼如吡啶、三乙胺、氨或者鈉、鉀、鋰、鈣、鎂或鋇的醯胺、氫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類形成的鹽類。因此,本發明包括選自式1之化合物,其N-氧化物以及農業上合適的鹽類。
選自式1之化合物,其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以及鹽類通常以多於一種的形式存在,因此式1包括式1所代表之化合物的所有結晶形式以及非結晶形式。非結晶形式包括固體如蠟以及樹膠的具體實施例以及液體如溶液以及熔體的具體實施例。結晶形式包括基本上代表單晶類型的具體實施例以及代表多 晶型混合物(即不同結晶類型)的具體實施例。術語「多晶型物」係指可以不同結晶形式結晶的化學化合物的特定結晶形式,這些形式具有晶格中分子的不同排列及/或構象。儘管多晶型物可具有相同的化學組成,但由於存在或不存在共結晶水或其他分子,所以它們在組成上也可以不同,該分子可以弱結合或強結合在晶格中。多晶型可在例如晶體形狀、密度、硬度、顏色、化學穩定性、熔點、吸濕性、懸浮性、溶解速率以及生物可利用性等化學、物理以及生物特性方面有所不同。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會理解,由式1表示之化合物的多晶型物相對於由式1表示的相同化合物的另一種多晶型物或多晶型物的混合物可表現出有益功效(例如,製備有用製劑的適用性,改善的生物學性能)。由式1表示之化合物的特定多晶型物之製備以及分離可以透過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已知之方法實現,包括例如使用選定的溶劑以及溫度進行結晶。
如發明內容中所描述之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描述的那些。在以下的具體實施例中,式1包括其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以及鹽類,且除非在具體實施例中進一步定義,對「式1之化合物」之引用包括發明內容中指定的取代基之定義。
具體實施例1.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A為A-1、A-3,或A-4。
具體實施例1a. 一種具體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A為A-1或A-3。
具體實施例2. 一種具體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A為A-1。
具體實施例3. 一種具體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A為A-3。
具體實施例4. 一種具體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A為A-4。
具體實施例5. 一種式1之化合物,其中A為A-2。
具體實施例6.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5任一之化合物,其中Q為CR6
具體實施例7.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5任一之化合物,其中Q為氮(N)。
具體實施例8.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7任一之化合物,其中Y為CR7aR7b或氧(O)。
具體實施例9.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7任一之化合物,其中Y為CR7aR7b或NR8
具體實施例10. 一種具體實施例8或9之化合物,其中Y為CR7aR7b
具體實施例11. 一種具體實施例8之化合物,其中Y為氧(O)。
具體實施例12. 一種具體實施例9之化合物,其中Y為NR8
具體實施例13.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12任一之化合物,其中W為氧(O)。
具體實施例14.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12任一之化合物,其中W為硫(S)。
具體實施例15.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14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C2-C4炔基、C2-C4鹵代炔基、C2-C4氰基烷基、C3-C6環烷基、C3-C6鹵代環烷基、C4-C6環烷基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2-C4炔氧基、C2-C4鹵代炔氧基、C2-C4氰基烷氧基、C3-C6環烷氧基、C4-C6環烷基烷氧基、C2-C4烷氧 基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代烷硫基、C1-C3烷基亞磺醯基、C1-C3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C3烷基磺醯基,或C1-C3鹵代烷基磺醯基。
具體實施例16. 一種具體實施例15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C2-C4氰基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2-C4氰基烷氧基、C2-C4烷氧基烷氧基、C1-C3烷硫基、C1-C3鹵代烷硫基、C1-C3烷基亞磺醯基、C1-C3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C3烷基磺醯基,或C1-C3鹵代烷基磺醯基。
具體實施例17. 一種具體實施例16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2-C4烷氧基烷氧基,或C1-C3烷硫基。
具體實施例18. 一種具體實施例17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或C1-C3烷硫基。
具體實施例19. 一種具體實施例18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鹵甲基、甲氧基,或鹵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20. 一種具體實施例19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溴(Br)、氯(Cl)、氟(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21. 一種具體實施例20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氟(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22. 一種具體實施例21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或氟(F)。
具體實施例23. 一種具體實施例22之化合物,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氟(F)。
具體實施例24.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23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3為氫(H)、C1-C3烷基、C2-C4烷基羰基,或C2-C4烷氧羰基。
具體實施例25. 一種具體實施例24之化合物,其中R3為氫(H)、甲基、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具體實施例26. 一種具體實施例25之化合物,其中R3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27. 一種具體實施例26之化合物,其中R3為氫(H)。
具體實施例28.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27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4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
具體實施例29. 一種具體實施例28之化合物,其中R4為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具體實施例30. 一種具體實施例29之化合物,其中R4為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31.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30任一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5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32. 一種具體實施例31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5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33. 一種具體實施例32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5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34.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33任一之化合物,其中n為0或1。
具體實施例35. 一種具體實施例34之化合物,其中n為0。
具體實施例36.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35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鹵素、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C1-C6烷基亞磺醯基、C1-C6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C6烷基磺醯基、C1-C6鹵代烷基磺醯基、-ZC(=O)V、CR10a=NOR10b、ON=CR11aR11b、CR12a=NNR12bR12c,或-L-J。
具體實施例37. 一種具體實施例36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鹵素、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ZC(=O)V、CR10a=NOR10b、CR12a=NNR12bR12c,或-L-J。
具體實施例38. 一種具體實施例37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鹵素、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CR10a=NOR10b,或-L-J。
具體實施例39. 一種具體實施例38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鹵素、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R10a=NOR10b,或-L-J。
具體實施例40. 一種具體實施例39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鹵素、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R10a=NOR10b,或L-J。
具體實施例40a. 一種具體實施例40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基、異丙基、三氟甲基、CH2F、CHF2、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2FO、CHF2O、CH=NOCH3或CH=NOCH2CH3
具體實施例41. 一種具體實施例40a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基、異丙基、三氟甲基、CHF2、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F2O、CH=NOCH3、CH=NOCH2CH3、C(CH3)=NOCH3,或-L-J。
具體實施例41a. 一種具體實施例41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F2O,C(CH3)=NOCH3,或-L-J。
具體實施例42. 一種具體實施例41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CH3)=NOCH3,或-L-J。
具體實施例43. 一種具體實施例42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胺基、甲氧基、乙氧基,或異丙氧基。
具體實施例44. 一種具體實施例43之化合物,其中R6為氫(H)、溴(Br)、氯(Cl)、胺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45.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44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7a為氫(H)、羥基、鹵素、氰基、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鹵代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46. 一種具體實施例45之化合物,其中R7a為氫(H)、鹵素、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47. 一種具體實施例46之化合物,其中R7a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48. 一種具體實施例47之化合物,其中R7a為氫(H)。
具體實施例49.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48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7b為氫(H)、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鹵代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50. 一種具體實施例49之化合物,其中R7b為氫(H)、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51. 一種具體實施例50之化合物,其中R7b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52. 一種具體實施例51之化合物,其中R7b為氫(H)。
具體實施例53.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44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8為氫(H)、甲基、鹵甲基,或甲基羰基。
具體實施例54. 一種具體實施例53之化合物,其中R8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55. 一種具體實施例54之化合物,其中R8為氫(H)。
具體實施例56.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55任一之化合物,其中Z為一直接鍵、氧(O)、NH、CH2,或CH(OCH3)。
具體實施例57. 一種具體實施例56之化合物,其中Z為一直接鍵、氧(O),或CH2
具體實施例58. 一種具體實施例57之化合物,其中Z為一直接鍵。
具體實施例59. 一種具體實施例57之化合物,其中Z為氧(O)。
具體實施例59a. 一種具體實施例57之化合物,其中Z為CH2
具體實施例60.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59a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C2-C4鹵代烯基,或C2-C4炔基。
具體實施例61. 一種具體實施例60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或C2-C4鹵代烯基。
具體實施例62. 一種具體實施例61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氫(H)、甲基、乙基,或C2-C4烯基。
具體實施例63. 一種具體實施例62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64. 一種具體實施例63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氫(H)。
具體實施例65. 一種具體實施例63之化合物,其中R9、R10b、R11a,以及R12c各別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66.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65任一之化合物,其中R10a、R11b、R12a,以及R12b各別獨立地為氫(H)、甲基,或鹵甲基。
具體實施例67. 一種具體實施例66之化合物,其中R10a、R11b、R12a,以及R12b各別獨立地為氫(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68. 一種具體實施例67之化合物,其中R10a、R11b、R12a,以及R12b各別獨立地為氫(H)。
具體實施例69. 一種具體實施例68之化合物,其中R10a、R11b、R12a,以及R12b各別獨立地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70.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69任一之化合物,其中L為一直接鍵、CH2、氧(O)、硫(S)、NR13、OCH2、CH2O,或C(=O)。
具體實施例71. 一種具體實施例70之化合物,其中L為一直接鍵、CH2、氧(O)、OCH2、CH2O,或C(=O)。
具體實施例72. 一種具體實施例71之化合物,其中L為一直接鍵、CH2、氧(O)、OCH2,或CH2O。
具體實施例73. 一種具體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L為一直接鍵、氧(O),或OCH2
具體實施例74. 一種具體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L為一直接鍵。
具體實施例75. 一種具體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L為CH2
具體實施例76. 一種具體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L為氧(O)。
具體實施例77. 一種具體實施例72之化合物,其中L為OCH2或CH2O。
具體實施例78.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77任一之化合物,其中J係選自於示例A中所述之J-1至J-71。
示例A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24-6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25-7
J-49 J-50 J-51 J-52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26-8
其中該浮動鍵係透過所示環的任何可利用之碳或氮原子與L連接;且x為0、1、2或3。
具體實施例79. 一種具體實施例78之化合物,其中J為J-4、J-5、J-6、J-7、J-8、J-9、J-18、J-19、J-20、J-21、J-22、J-23、J-24、J-25、J-26、J-27、J-34、J-35、J-36、J-37、J-38、J-56、J-57、J-58、J-59、J-60、J-61、J-63、J-64、J-65、J-66、J-67、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0. 一種具體實施例79之化合物,其中J為J-4、J-5、J-6、J-22、J-23、J-24、J-35、J-36、J-37、J-38、J-57、J-58、J-63、J-64、J-65、J-66、J-67、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1. 一種具體實施例80之化合物,其中J為J-6、J-22、J-35、J-37、J-58、J-64、J-65、J-66、J-67、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2.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35。
具體實施例83.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58。
具體實施例84.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66。
具體實施例85.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67。
具體實施例86.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69。
具體實施例87.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70。
具體實施例88. 一種具體實施例81之化合物,其中J為J-65、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88a. 一種具體實施例88之化合物,其中J為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89. 一種具體實施例78至88a任一之化合物,其中x為0、1,或2。
具體實施例89a. 一種具體實施例89之化合物,其中x為0或1。
具體實施例90. 一種具體實施例89或89a任一之化合物,其中x為0。
具體實施例91.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89任一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C4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鹵代烷氧基,或C(=O)OR15
具體實施例92. 一種具體實施例91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鹵甲基、甲氧基、鹵代甲氧基,或C(=O)OR15
具體實施例93. 一種具體實施例92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甲基、甲氧基,或C(=O)OR15
具體實施例94. 一種具體實施例93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甲基,或C(=O)OR15
具體實施例95. 一種具體實施例94之化合物,本文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95a. 一種具體實施例95之化合物,本文每個R14獨立地為溴(Br)、氯(Cl)、氟(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96. 一種式1或具體實施例1至94任一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5獨立地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或環丙基。
具體實施例97. 一種具體實施例96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5獨立地為C1-C3烷基或C1-C3鹵代烷基。
具體實施例98. 一種具體實施例97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5獨立地為甲基或乙基。
具體實施例99. 一種具體實施例98之化合物,其中每個R15為甲基。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包括上述具體實施例1至99以及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具體實施例,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且具體實施例中變量的描述不僅涉及式1之化合物,還涉及用於製備式1化合物的起始化合物及中間體化合物。此外,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包括上述具體實施例1至99以及涉及本發明的組合物及方法之本文所述的任何其他具體實施例及其任何組合。
具體實施例1至99的組合透過以下說明:
具體實施例A:式1之化合物,其中
A為A-1、A-3或A-4;
Q為CR6
Y為CR7aCR7b
W為氧(O);
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2-C4烷氧基烷氧基,或C1-C3烷硫基;
R3為氫(H)、甲基、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R4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
每個R5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R6為氫(H)、鹵素、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ZC(=O)V、CR10a=NOR10b、CR12a=NNR12bR12c,或L-J;
R7a為氫(H)、鹵素、甲基,或甲氧基;
R7b為氫(H)或甲基;
Z為一直接鍵、氧(O)、NH、CH2,或CH(OCH3);
R9、R10b,以及R12c各別為氫(H)、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烯基,或C2-C4鹵代烯基;
R10a、R12a,以及R12b各別獨立地為氫(H)、甲基,或鹵甲基;
L為一直接鍵、CH2、氧(O)、OCH2,或CH2O;
J係選自於J-1至J-7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30-10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31-1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32-9
其中該浮動鍵係透過所示環的任何可利用之碳或氮原子與L連接;且x為0、1、2或3;
每個R14獨立地是鹵素、甲基,甲氧基或C(=O)OR15;以及
每個R15獨立地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或環丙基。
具體實施例B. 一種具體實施例A之化合物,其中
A為A-1;
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溴(Br)、氯(Cl)、氟(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R3為氫(H)或甲基;
R4為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每個R5為甲基;
R6為氫(H)、鹵素、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R10a=NOR10b,或-L-J;
R7a為氫(H)或甲基;
R7b為氫(H)或甲基;
R10b為氫(H)、甲基、C2-C4烯基,或C2-C4鹵代烯基;
R10a為氫(H)或甲基;
L為一直接鍵、氧(O),或OCH2
J為J-6、J-22、J-35、J-37、J-58、J-64、J-65、J-66、J-67、J-69,或J-70;以及
每個R14獨立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C. 一種具體實施例B之化合物,其中
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氟(F),或甲基;
R3為氫(H);
R4為甲氧基;
n為0;
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基、異丙基、三氟甲基、CH2F、CHF2、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2FO、CHF2O、CH=NOCH3、CH=NOCH2CH3、C(CH3)=NOCH3,或L-J;
R7a為氫(H);
R7b為氫(H);以及
J為J-65、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D. 一種具體實施例C之化合物,其中
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或氟(F);
R6為氫(H)、溴(Br)、氯(Cl)、碘(I)、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F2O、C(CH3)=NOCH3,或-L-J;
J為J-66或J-67;
x為0、1或2;以及
R14為溴(Br)、氯(Cl)、氟(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E. 一種具體實施例D之化合物,其中
R1與R2各自為氟(F);以及
R6為氫(H)、溴(Br)、氯(Cl)、胺基、甲氧基、乙氧基,或異丙氧基。
特定的具體實施例包括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式1之化合物:
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
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3);
甲基N-[[5-[1-(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4);
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5);
甲基N-[[5-[1-(4-氯-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
甲基N-[[5-[1-(4-溴-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7);
甲基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8);
甲基N-[[5-[1-(2,6-二氟-4-羥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0);
甲基N-[[5-[1-(4-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
甲基N-[[5-[1-[4-(環丁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
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4);
甲基N-[[5-[1-[4-(二氟甲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5);
甲基N-[[5-[1-[2,6-二氟-4-(2-丙炔-1-基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30);
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33);
甲基N-[[5-[1-(4-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41);
甲基N-[[5-[1-[4-[(1,1-二甲基乙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42);
甲基N-[[5-[1-[4-[(二氟甲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43);
甲基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53);
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3);
甲基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4);
甲基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5);
甲基N-[[5-[1-[4-(環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6);
甲基N-[[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7);
甲基N-[[5-[1-(4-乙醯-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68);
甲基3,5-二氟-4-[3-[3-[[(甲氧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吡唑-1-基]苯甲酸酯(化合物70);
甲基N-[[5-[1-[2,6-二氟-4-(羥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71);
甲基N-[[5-[1-[2,6-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78);
甲基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83);
甲基N-[[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87);
甲基N-[[5-[2-[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08);
甲基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5);
甲基N-[[5-[2-(4-氯-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7);
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8);
甲基N-[[5-[1-(4-氯-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21);
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1);以及
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2)。
本發明提供了包含式1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其鹽類)以及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的殺真菌組合物。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這種組合物的具體實施例為包含相應於上述任何化合物具體實施例之化合物之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了包含式1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其鹽類)(即,以一殺真菌有效量)的殺真菌組合物以及至少一種選自由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群組的額外成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 這種組合物的具體實施例為包含相應於上述任何化合物具體實施例之化合物之組合物。
本發明提供了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向植物或其部分或植物種子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的式1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氧化物,及其鹽類)。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這種方法的具體實施例為包括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的相應於上述任何化合物具體實施例之化合物之方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用於作為本發明組合物之具體實施例。
可以使用方案1-12中所述的一種或多種以下方法以及變體來製備式1之化合物。在發明內容中,除非另有說明,在以下式1-16之化合物中的A、Q、R1、R2、R3、R4、R5、W、Y以及n的定義如上所定義。式1a-1e之化合物為式1的子集,且除非另有說明,式1a-1e的所有取代基如上對式1之定義。
如方案1所示,可透過在銅或鈀催化的交叉偶聯條件下使式2之化合物與式3之化合物反應以製備式1之化合物。對於其中X為鹵素或三氟甲磺酸酯的式3化合物,可使用Ullmann或Buchwald-Hartwig條件。相關參考,參閱,例如,Chemical Reviews 2002年,102(5),1359-1470;Angew.Chem.Int.Ed.Engl. 2008年,47(34),6338-6361;以及 Chem.Sci.2010年, 1 (1),13-31;PCT專利申請WO 2014/066120。此外,現行實施例1說明了方案1之方法。這些反應通常需要存在鹼,例如金屬碳酸鹽(例如,碳酸鉀)以及合適的催化劑與配體,如,碘化銅(I)與配體,如,反式-1,2-二胺基-N,N'-二甲基環己烷。該反應通常在非質子溶劑如二噁烷或甲苯中,在環境溫度與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進行。在式3之化合物含有吸電子取代基的情況下(例如,當R1、R2及/或R6為硝基、氰基,或一酯類時)且X為鹵素時,可透過式2之化合物實現X的直接親核替代。這些反應是在鹼,如, 鹼金屬碳酸鹽、氫化物、醇鹽或三烷基胺,的存在下,在環境溫度至約130℃的溫度下,在溶劑,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二噁烷、四氫呋喃,或乙腈中進行的。反應條件請參閱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4年,24(24),5805-5813;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0年,20(15),4521-4525;以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2014年,2(21),7917-7926;以及PCT專利申請WO 2016/187667。此外,本實施例2、7、11,以及17(步驟A)說明了透過直接親核替代製備式1化合物。針對其中X為硼酸的式3化合物,可使用Chan-Lam條件。這些反應在合適的鹼,如,吡啶或三乙胺,以及催化劑,如乙酸銅(II),的存在下進行。通常,反應在非質子傳遞溶劑,如二氯甲烷或氯仿中,在約環境溫度與溶劑的沸點之間的溫度下,在氧氣的存在下進行。對於主要參考文獻,例如參閱Tetrahedron 2018年,74(5),606-617;以及Tetrahedron Lett. 1998年,39(19),2933-2936。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39-12
3之化合物可廣泛地從商業來源獲得,並可使用商業前驅物以及已知方法輕易製備(參閱,例如,US 2013/0158004以及WO 2018/011094)。
於某些情況下,方案1之方法產生二種區域異構體。例如,如方案2所示,式2a之化合物(即,其中A為A-3的式2)與式3之化合物反應通常提供一式1a之化合物(即,其中A為A-3的式1)與式1b(即,其中A為A-4的式1)之異構體混合物。區域異構體的純化可使用例如管柱層析的標準技術來進行。作為相關參考,例如,參閱PCT專利公開號WO 2009/013211。此外,方案2之方法在實施例18的步驟F中進行說明。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0-13
如方案3中所示,可透過在銅(I)鹽存在下使式4的炔烴與合適的疊氮化物離子源反應來製備式2a之化合物。合適的疊氮化物源包括,例如,三甲基甲矽烷基疊氮化物以及疊氮化鈉。合適的銅(I)鹽包括碘化銅(I)、溴化銅(I),以及氯化銅(I)。或者,可將銅(II)鹽與溫和的還原劑結合使用,例如,硫酸銅(II)與抗壞血酸鈉。該反應通常在約25至100℃的溫度下在溶劑如N,N-二甲基甲醯胺、四 氫呋喃、甲醇、第三丁醇、二甲基亞碸(任選地包含水)中進行。在某些情況下,使用低沸點溶劑可能需要升高壓力以促進反應在高於溶劑正常沸點的溫度下進行。對於主要參考文獻,參閱,例如,Organic Letters 2009年,11(23),5490-5493;European J.Organic Chem. 2004年,(18),3789-3791;Synlett 2005年,(19),2941-2947;以及Tetrahedron Letters 2006年,47(18),3035-3038;以及PCT專利公開號WO 2004/072243。方案3之方法也在本實施例18的步驟E中說明。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1-14
如以下方案4之方法A中所示,可使用Sonogashira反應偶聯條件由式5之化合物與式6的炔烴製備式4之化合物。Sonogashira偶聯在文獻中是習知的。參閱,例如,Molecules 2010年,15,9157-9173;Sonogashira,K.In Handbook of Organopalladium Chemistry for Organic Synthesis;Negishi,E.編輯;Wiley-Interscience公司:紐約,2002年,pp 493-529;Palladium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A Guide for the Synthetic Chemist,Li,J.;Gribble,G.,編輯in Tetrahedron Organic Series,Volume 20;Pergamon出版社:紐約,2000年。
如方案4之方法B中所示,可透過在合適的鈀催化劑(例如,肆(三苯基膦)鈀或二氯雙(三苯基膦)鈀(II))以及合適的銅催化劑(例如,碘化銅(I))存在下使式5之化合物與乙炔基三甲基矽烷(式7)反應來製備式4之化合物。該反應較 佳在胺鹼,如三乙胺、N,N-二異丙基乙胺、二乙胺,或哌啶的存在下進行。該反應通常在溶劑,如四氫呋喃、甲苯,或N,N-二甲基甲醯胺中進行。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該反應可以在沒有式5化合物,乙炔基三甲基矽烷以及胺鹼以外的溶劑的情況下進行。可使用眾所周知的條件,例如,以鹼金屬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或碳酸鉀在甲醇或乙醇中的處理,除去三甲基矽烷基團以獲得式4之化合物。該反應較佳在合適的有機溶劑中進行。通常,該方法在約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範圍內的溫度下進行之效果最令人滿意。對於代表性步驟,參閱JACS 2003年,125(38),11545-11552以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年,17(24),8149-8160;以及實施例18之步驟A與B。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2-16
如方案5所示,可以將式5之化合物與式8的硼中間體以鈴木偶聯來製備式2之化合物,其中A(即,A-1、A-2、A-3,或A-4)透過碳原子的環成員鍵合到硼上,並且在氮(N)原子的環成員上未被取代(即,A為包含-(NH)-與-(C-B(OH)2)-的環成員的5員雜芳族環)。該反應在鈀(0)或鈀(II)鹽、合適的配體,以及鹼的存在下進行。適用於該轉化的鹼為碳酸鉀或碳酸銫,而Pd(II)鹽(例如,Pd(OAc)2或PdCl2)與配體(例如,三苯基膦或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dppf))結 合使用。鈴木偶聯的條件在文獻中有充分記載。參閱,例如,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6 年,45(21),3484-3488,以及Tetrahedron Letters 2002年,43(16),2885-2888。式8的硼中間體是可購買獲得的,並且可透過文獻中已知之方法由相應的鹵化物或三氟甲磺酸鹽製備;參閱,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7/043278;美國專利號8080566;Organic Letters 2011年,13(6),1366-1369;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年,87,529-539,以及Organic Letters 2012年,14(2),600-603。
其他偶聯程序提供了將雜環A環引入式5的多種選擇,包括由Heck、Stille,以及Kumada公開的偶聯方法。亦參閱,例如,Zificsak等人,Tetrahedron 2004年,60,8991-9016。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3-17
如方案6所示,可透過在鹼,例如,碳酸鉀、三乙胺,或吡啶,的存在下使式9的胺與式10的醯氯反應來製備式5之化合物。該反應可在不使用式9、10之化合物以及鹼之化合物以外的溶劑的情況下,或者在例如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或四氫呋喃的溶劑中在約0至50℃的溫度下進行。對於反應 條件,參閱,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4/037770以及歐洲專利號EP 1586552。同樣地,方案6之方法在本實施例18的步驟D中說明。
對於式10之化合物的合成,參閱Advanced Organic Synthesis,第4版,Wiley & Sons 1992年,437,以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式9之化合物可購買獲得,並且可透過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已知的通用方法輕易地合成。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4-18
如方案7所示,類似於方案6之方法,可透過與式10的醯氯反應由式11之化合物製備式1之化合物。方案7之方法在本實施例17的步驟F中示出。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5-19
如方案8所示,在非質子溶劑如四氫呋喃中,使用合適的還原劑如氫化鋰鋁或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或參(五氟苯基)硼烷,溫度在環境溫度與溶劑沸點之間,可從式12的腈製備式11化合物。針對相關實施例,請參閱PCT專利申請WO 2011/079102以及WO 2011/073444中包含的過程及參考。同樣地,方案8之方法在本實施例17的步驟E中說明。
12的腈也可透過催化氫化轉化為式11的胺。傳統上,這些反應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存在下(例如,碳上的鈀(0)、倫尼鎳,或氧化鉑)在低級醇溶劑(例如,甲醇或乙醇)中,環境溫度至100℃,壓力為1至7500kPa的氫氣氛圍下進行。對於相關實施例,請參閱PCT專利申請WO 2009/152868以及WO 2010/023161中包含的過程與參考。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5-20
如方案9所示,可透過偶聯式13之化合物來製備式12之化合物,其中A(即,A-1、A-2、A-3,或A-4)在氮(N)原子環成員上未被取代(即,A使用類 似方案1之方法,為包含環成員-(NH)-與式3化合物的五員雜芳族環)。現行實施例17的步驟A說明了方案9之方法。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6-21
如方案10所示,式13之化合物可由式14之化合物製備。在典型的方法中,在合適的過渡金屬催化劑,如碘化銅(I)或肆(三苯基膦)鈀(0)的存在下,在極性非質子傳遞溶劑(如N,N-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基亞碸)中,在溫度約為50至150℃下,使式14之化合物與氰化物鹽,如氰化銅(I)或氰化鋅(II)接觸。有關相關程序,請參閱PCT專利申請WO 2012/032528以及WO 2011/133882及其中包含的參考。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6-22
如方案11所示,可透過首先在約40至100℃之間的溫度下在溶劑,如甲苯或苯中,使式15化合物與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縮醛(DMF-DMA)反 應來製備式14化合物,以提供式16的中間體化合物。在隨後的步驟中,使式16之化合物與肼或肼鹽在低級醇溶劑,如甲醇或乙醇,中反應,以提供式14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7-23
本文所述的式1化合物及其中間體可進行各種親電、親核、有機金屬、氧化,以及還原反應以添加取代基或修飾現有的取代基,進而提供其他官能化的式1化合物。例如,如方案12所示,可透過於環境至回流範圍內的溫度在酸性水溶液中使用鐵(Fe)、鋅(Zn)或SnCl2,還原相應的式1e的硝基化合物(即式1,其中Q為CR6且R6為NO2),以製備式1c之化合物(即式1,其中Q為CR6且R6為NH2)。亦可使用醇助溶劑,例如甲醇、乙醇,以及異丙醇。在隨後的反應中,式1c的胺基化合物可以在鹵素源存在下在重氮化條件下轉化為鹵素,以提供式1d(即,式1,其中Q為CR6且R6為鹵素)。方案12之方法中可使用多種鹵素源。路易斯酸,例如,異丙醇鈦(IV)的存在可能是有利的。例如,在溶劑如乙腈中,在CuBr2存在下,將亞硝酸第三丁酯加到式1c的胺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得到相應的式1d的溴化物。同樣地,在溶劑中,例如在水、乙酸,或三氟乙酸中,在通常含有相同的鹵素原子(例如,R6的HI水溶液為I)的無機酸存在下,透過用亞硝酸鈉處理,然後根據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公知的一般程序以相應的銅(I)或銅(II)鹽處理,可以將式1c的胺基化合物轉化為重氮鹽,然後轉化為相應的式1d化合物。許多已知的還原、重氮化,以及鹵化方法可輕易地用於製備式1c1d之化合物,例如,參閱美國專 利申請US 2017/0121300、US 2017/069105,以及US 2017/038909中包含的程序與參考,以及PCT專利申請WO 2017/036357。同樣地,方案12之方法在現行實施例3及4中說明。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48-24
認識到上述用於製備式1化合物的一些試劑以及反應條件可能與中間體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基團不相容。在這些情況下,將保護/去保護序列或官能基團互變結合到合成中將有助於獲得期望的產物。對於化學合成領域的通常知識者來說,保護基團的使用以及選擇將是顯而易見的(參閱,例如,T.W.Greene與P.G.M.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2nd ed.;Wiley出版社,紐約,1991)。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在引入如任何單獨方案中描述的給定試劑之後,可能需要執行未詳細描述之額外的例行合成步驟以完成式1之化合物。本領域通常知識者還將認識到,可能有必要以除了為了製備式1之化合物而呈現的特定順序所暗示者以外的順序執行上述方案中所示的步驟的組合。
本領域通常知識者還將認識到,可使式1之化合物以及本文所述的中間體進行各種親電子、親核、自由基、有機金屬、氧化以及還原反應以添加取代基或修飾現有的取代基。
在沒有進一步的闡述之情況下,相信使用前面描述的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最充分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以下實施例僅被解釋為說明性的,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案。以下實施例中的步驟說明了全面合成轉化中的每個步驟的過程,且每個步驟的起始材料可能不一定由其他實施例或步驟中描述過程的特定製備過程準備。除層析溶劑混合物或另有說明外,百分數均以重量計。除非另有說明,層析溶劑混合物的份數以及百分比按體積計。以來自四甲基矽烷的低磁場ppm報告1H NMR譜;「s」表示單重態,「d」表示雙重態,「t」表示三重態,「m」表示多重態,「br s」表示寬泛的單重態,而「dd」表示雙峰。質譜報告為透過對分子添加H+(分子量為1)而形成的最高同位素豐度母體離子(M+1)的分子量,透過使用液相層析結合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a mass spectrometer,LCMS)使用大氣壓化學電離(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或電噴霧電離(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來觀察。
實施例1
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3)
向甲基N-[[2-甲基-5-(1H-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1.12g,4.57mmol)(製備方法參閱PCT專利WO 2008124092)、碘化亞銅(I)(0.17g,0.914mmol),以及2-溴-1,3-二氟-5-甲氧基-苯(1.32g,5.94mmol)的混合物加入碳酸鉀(11.4mmol),然後加入N,N-二甲基甲醯胺(8mL)。向反應混合物中鼓入氮氣30分 鐘,然後加入反式-N,N'-二甲基環己烷-1,2-二胺(0.26g,1.83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80℃加熱整夜,冷卻至室溫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80%乙酸乙酯的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無色油狀物(0.43g)。
1H NMR(CDCl3):δ 7.74(d,1H),7.67(dd,1H),7.59(d,1H),7.22(d,1H),6.74(d,1H),6.61(d,2H),4.87(br s,1H),4.41(d,2H),3.84(s,3H),3.69(s,3H),2.36(s,3H)。
LCMS:m/z:388[M+H]+
實施例2
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1)
向在二甲基亞碸(5mL)溶液中的甲基N-[[2-甲基-5-(1H-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0.45g,1.84mmol)(製備方法參閱PCT專利公開WO 2008124092)的攪拌溶液中加入碳酸鉀(762mg,5.52mmol)與1,2,3-三氟-5-硝基苯(0.235mL,2.02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黃色固體(0.44g)。
1H NMR(CDCl3):δ 8.02(d,2H),7.79(dd,1H),7.75(d,1H),7.69(dd,1H),7.25(d,1H),6.85(d,1H),4.86(br s,1H),4.44(d,2H),3.71(s,3H),2.38(s,3H)。
實施例3
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5)
向在乙醇/水(9:1,20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2之產物)(0.4g,0.995mmol)與氯化銨(32mg,0.597mmol)的混合物分批加入鐵粉(555mg,9.95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5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並透過Celite®墊(矽藻土助濾劑)過濾,使用乙酸乙酯沖洗。濾液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3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淺黃色固體(0.3g)。
1H NMR(CDCl3):δ 7.75(d,1H),7.66(dd,1H),7.56(d,1H),7.21(d,1H),6.72(d,1H),6.31(d,2H),4.82(br s,1H),4.41(d,2H),4.04(br s,2H),3.69(s,3H),2.36(s,3H)。
實施例4
甲基N-[[5-[1-(4-溴-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7)
向在乙腈(2mL)中的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3的產物)(90mg,0.242mmol)的混合物加入溴化銅(II)(65mg,0.290mmol)。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並加入亞硝酸正丁酯(0.043mL,0.363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以鹽酸(1N水溶液)淬滅。將得到的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並將合併的萃取物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 中的10至4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所得物質透過管柱層析進一步純化(以在二氯甲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黃色油狀物(49mg)。
1H NMR(CDCl3):δ 7.74(d,1H),7.67-7.65(m,2H),7.29(d,2H),7.23(d,1H),6.78(d,1H),4.83(br s,1H),4.42(d,2H),3.70(s,3H),2.37(s,3H)。
LCMS:m/z:436[M+H]+
實施例5
甲基N-[[5-[1-(2,6-二氟-4-羥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10)
向在二氯甲烷(30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的產物)(1.20g,3.10mmol)的混合物中於0℃下,滴加三溴化硼(1M溶液,在二氯甲烷中,9.40mL,9.30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整夜。將反應混合物以水(35mL)緩慢淬滅,然後逐滴加入甲醇(35mL),然後在室溫攪拌1小時。分離各層,將水層以二氯甲烷(2x)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7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白色固體(0.87g)。
1H NMR(CDCl3):δ 7.74(br s,1H),7.63(dd,1H),7.60(d,1H),7.24(d,1H),6.75(d,1H),6.46(d,2H),4.95(br s,1H),4.42(d,2H),3.69(s,3H),2.37(s,3H)。
實施例6
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14)
向在四氫呋喃(3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羥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5的產物)(87mg)的混合物中加入三苯膦(122mg,0.46mmol),然後加入2-丙醇(0.035mL,0.46mmol)與偶氮二羧酸二乙酯(0.073mL,0.4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8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白色固體(85mg)。
1H NMR(CDCl3):δ 7.75(d,1H),7.67(dd,1H),7.59(d,1H),7.22(d,1H),6.74(d,1H),6.58(d,2H),4.54(m,1H),4.83(br s,1H),4.42(d,2H),3.70(s,3H),2.36(s,3H),1.37(d,6H)。
LCMS:m/z:416[M+H]+
實施例7
甲基3,5-二氟-4-[3-[3-[[(甲氧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吡唑-1-基]苯甲酸酯的製備(化合物70)
向在二甲亞碸(10mL)中的甲基N-[[2-甲基-5-(1H-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2.58g,10.5mmol)(製備方法參閱PCT專利公開WO 2008124092)與甲基3,4,5-三氟苯甲酸酯(2.41g,12.6mmol)的混合物中加入碳酸鉀(4.35g,31.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8小時,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淺粉紅色固體(3.55g)。
1H NMR(CDCl3):δ 7.76(d,2H),7.74(m,2H),7.68(d,1H),7.24(d,1H),6.80(d,1H),4.87(br s,1H),4.42(d,2H),3.97(s,3H),3.70(s,3H),2.37(s,3H)。
實施例8
甲基N-[[5-[1-[2,6-二氟-4-(羥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71)
向在甲醇(45mL)中的甲基3,5-二氟-4-[3-[3-[[(甲氧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吡唑-1-基]苯甲酸酯(即實施例7的產物)(3.55g,8.55mmol)的混合物分批加入硼氫化鈉(1.94g,51.3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以鹽酸(1N水溶液)淬滅並過濾。濾液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x),合併的萃取液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白色固體(2.52g)。
1H NMR(DMSO-d 6 ,):δ 8.11(d,1H),7.73(d,1H),7.65(t,1H),7.62(dd,1H),7.29(d,1H),7.22(d,1H),6.94(d,1H),5.59(t,1H),4.60(d,2H),4.21(d,2H),3.55(s,3H),2.30(s,3H)。
實施例9
甲基N-[[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67)
向在四氫呋喃(70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羥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8的產物)(2.30g,5.94mmol)的混合物分批加入Dess-Martin高碘烷(2.52g,5.94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以碳酸鈉水溶液淬滅,並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將合併的萃取物過濾,使用乙酸乙酯沖洗。濾液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3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 至6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白色固體(1.78g)。
1H NMR(CDCl3):δ 9.98(t,1H),7.76(m,2H),7.69(dd,1H),7.62(d,2H),7.24(d,1H),6.83(d,1H),4.86(br s,1H),4.43(d,2H),3.71(s,3H),2.38(s,3H)。
實施例10
甲基N-[[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87)
向在二氯甲烷(10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9的產物)(0.25g,0.65mmol)的混合物在約0℃下滴加Deoxo-Fluor®(0.36mL,1.95mmol),然後滴加乙醇(1滴)。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緩慢倒入飽和碳酸鈉水溶液(200mL)中。30分鐘後,分離各層,水層以二氯甲烷(1x)萃取。合併的有機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無色油狀物(0.23g)。
1H NMR(CDCl3):δ 7.75(d,1H),7.71-7.68(m,2H),7.27(d,2H),7.23(d,1H),6.80(d,1H),6.78-6.55(t,1H),4.85(br s,1H),4.42(d,2H),3.70(s,3H),2.37(s,3H).
LCMS:m/z:408[M+H]+
實施例11
甲基N-[[5-[1-(4-乙醯-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68)
向在二甲基亞碸(9mL)中的甲基N-[[2-甲基-5-(1H-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2.0g,8.16mmol)(製備方法參閱PCT專利公開WO 2008124092)以及1-(3,4,5-三氟苯基)乙酮(2.0g,11.4mmol)的混合物加入碳酸鉀(3.38g,24.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7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淺橙色固體(2.10g)。
1H NMR(CDCl3):δ 7.75(m,2H),7.69(dd,1H),7.67(d,2H),7.24(d,1H),6.81(d,1H),4.87(br s,1H),4.43(d,2H),3.70(s,3H),2.64(s,3H),2.37(s,3H)。
實施例12
甲基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83)
在乙醇中的甲基N-[[5-[1-(4-乙醯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的混合物(即實施例11的產物)(0.24g,0.602mmol)、O-甲基羥胺鹽酸鹽(60.3mg,0.722mmol)以及醋酸鈉(59.2mg,0.722mmol)的混合物加熱回流整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以水稀釋。所得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合併的萃取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琥珀色固體(239mg)。
1H NMR(CDCl3):δ 7.75(d,1H),7.68(m,2H),7.41(d,2H),7.23(d,1H),6.78(d,1H),4.85(br s,1H),4.42(d,2H),4.04(s,3H),3.70(s,3H),2.37(s,3H),2.21(s,3H).
LCMS:m/z:429[M+H]+
實施例13
甲基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8)
向在乙腈(50mL)中的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3的產物)(2.38g,6.40mmol)的混合物中加入二碘甲烷(2.1mL,25.6mmol)。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然後滴加亞硝酸第三丁酯(0.84mL,7.04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5小時,然後加入更多的二碘甲烷(12mL,150mmol)。攪拌整夜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稀釋,並以飽和的偏亞硫酸氫鈉溶液(3x)、飽和的氯化鈉溶液(2x),以及鹽酸(1N水溶液)洗滌。混合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灰白色固體(1.0g)。
1H NMR(CDCl3):δ 7.73(d,1H),7.66-7.64(m,2H),7.47(d,2H),7.22(d,1H),6.77(d,1H),4.86(br s,1H),4.42(d,2H),3.70(s,3H),2.36(s,3H)。
實施例14
甲基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53)
步驟A:甲基N-[[5-[1-(2,6-二氟苯基-4-(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甲基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3的產物)(0.2g,0.414mmol)、碘化銅(I)(8mg,0.041mmol)、N,N-二甲基甲醯胺(4mL)、乙炔基三甲基矽烷(0.088mL,0.621mmol), 以及二氯雙(三苯基膦)鈀(29mg,0.041mmol)的混合物加入三乙胺(0.063mL,0.45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然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以飽和氯化鈉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5至4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淺棕色油狀物(0.17g)。
1H NMR(CDCl3):δ 7.74(d,1H),7.67(m,2H),7.23(d,1H),7.16(d,2H),6.77(d,1H),4.84(br s,1H),4.42(d,2H),3.70(s,3H),2.37(s,3H),0.27(s,9H)。
步驟B:甲基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53)之製備
向在甲醇(6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苯基-4-(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步驟A的產物)(0.12g,0.265mmol)的混合物加入碳酸鉀(44mg,0.31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5小時,然後使用乙酸乙酯與水稀釋,並在室溫下放置整夜。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2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琥珀色油狀物(0.109g)。
1H NMR(CDCl3):δ 7.75(d,1H),7.68-7.66(m,2H),7.23(d,1H),7.20(d,2H),6.78(d,1H),4.84(br s,1H),4.42(d,2H),3.70(s,3H),3.24(s,1H),2.37(s,3H)。
LCMS m/z:382[M+H]+
實施例15
甲基N-[[5-[1-[4-[(1,1-二甲基乙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42)
將甲基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3的產物)(0.217g,0.450mmol)與N,N-二甲基甲醯胺(2mL)的混合物以氮氣流吹掃10至15分鐘,然後加入肆(三苯基膦)鈀(52mg,0.045mmol),然後加入2-甲基-2-丙硫醇(0.100mL,0.900mmol)與三乙胺(0.20mL,1.3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70℃加熱1小時,然後冷卻至室溫,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3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種橙色油(0.189g)。
1H NMR(CDCl3):δ 7.75(d,1H),7.69-7.67(m,2H),7.27(d,2H),7.23(d,1H),6.79(d,1H),4.84(br s,1H),4.42(d,2H),3.70(s,3H),2.37(s,3H),1.37(s,9H)。
實施例16
甲基N-[[5-[1-[4-[(二氟甲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43)
步驟A:甲基N-[[5-[1-(2,6-二氟-4-巰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在二氯甲烷(5mL)中的甲基N-[[5-[1-[4-[(1,1-二甲基乙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5的產物)(0.16g,0.360mmol)的混合物,在大約0℃下,逐滴加入三溴化硼(1M溶液,在二氯甲烷中,1.10mL,1.0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並以水(6mL)以及甲醇(6mL)淬滅。攪拌2小時後,分離各層,水層以二氯甲烷(2x)萃取。合併的有機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固體(77mg)。
1H NMR(CDCl3):δ 7.74(d,1H),7.67(dd,1H),7.62(m,1H),7.22(d,1H),6.98(d,2H),6.75(d,1H),4.83(br s,1H),4.42(d,2H),3.70(s,3H),2.36(s,3H)。
步驟B:甲基N-[[5-[1-[4-[(二氟甲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在乙腈與水(1:1,2mL)中的甲基N-[[5-[1-(2,6-二氟-4-巰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步驟A的產物)(77mg,0.198mmol)的混合物加入氫氧化鉀(222mg,3.96mmol),然後加入(溴二氟甲基)膦酸二乙酯(0.070mL,0.39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5小時,然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2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灰白色固體(64mg)。
1H NMR(CDCl3):δ 7.75(d,1H),7.70-7.68(m,2H),7.34(d,2H),7.24(d,1H),7.02-6.80(t,1H),6.80(d,1H),4.84(br s,1H),4.42(d,2H),3.70(s,3H),2.37(s,3H).
LCMS m/z:440[M+H]+
實施例17
甲基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65)
步驟A:5-[1-(2,6-二氯-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之製備
對在N,N-二甲基甲醯胺(51mL)中的2-甲基-5-(1H-吡唑-3-基)芐腈(3.0g,16.4mmol)(製備方法請參閱PCT專利公開WO 2014066120)、1,3-二氯-2-氟-5-硝基苯(4.12g,19.6mmol),以及碳酸鉀(2.72g,19.6mmol)的混合物在80℃下加熱4小時,然後在室溫下攪拌整夜。以水稀釋反應混合物,並透過過濾收集 所得沉澱,並以水沖洗。將固體沉澱物在己烷/1-氯丁烷的混合物中研磨,過濾並風乾,得到標題化合物(3.59g)。
1H NMR(CDCl3):δ 8.37(s,2H),8.11(s,1H),7.96(d,1H),7.64(s,1H),7.38(d,1H),6.87(s,1H),2.60(s,3H)。
步驟B:5-[1-(4-胺基-2,6-二氯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之製備
向二水合氯化錫(II)(12.82g,56.82mmol)、乙酸(51.78mL),以及濃鹽酸(34.57mL)的混合物中分批添加5-[1-(2,6-二氯-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A的產物)(6.07g,16.26mmol),同時將反應溫度維持在約25℃。將反應混合物攪拌整夜,然後緩慢倒入氫氧化鉀(200g)、水(200g),以及冰(400g)的混合物中。過濾收集得到的固體沉澱物,乾燥,得到標題產物(6.8g)。
1H NMR(CDCl3):δ 8.22(s,1H),7.98(d,1H),7.55(s,1H),7.35(d,1H),6.76(s,1H),6.71(s,2H),4.06(s,2H),2.57(s,3H).
步驟C:5-[1-(4-溴-2,6-二氯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之製備
將5-[1-(4-胺基-2,6-二氯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B的產物)(6.75g,18.67mmol)與亞硝酸正丁酯(27.38mL,233.7mmol)的混合物加熱回流整夜,然後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4.3g)。
1H NMR(CDCl3):δ 8.22(s,1H),7.96(d,1H),7.66(s,2H),7.58(s,1H),7.36(d,1H),6.80(s,1H),2.57(s,3H)。
步驟D: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之製備
將在1,2-二甲氧基乙烷(43.7mL)以及水(10.03mL)中的5-[1-(4-溴-2,6-二氯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C的產物)(2.19g,5.37mmol)、 環丙基硼酸(0.53g,6.31mmol)、碳酸鈉(1.99g,18.75mmol),以及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0.46g,0.66mmol)的混合物在85℃加熱整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水與乙酸乙酯之間分配。分離有機層,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0.90g)。
1H NMR(CDCl3):δ 8.13(s,1H),7.97(d,1H),7.55(s,1H),7.34(d,1H),7.15(s,2H),6.78(s,1H),2.57(s,3H),1.98-1.90(m,1H),1.14-1.08(m,2H),0.81-0.75(m,2H)。
步驟E: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之製備
向在二氯甲烷(5mL)中的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的混合物(即步驟D的產物)(0.88g,2.39mmol)加入參(2,3,4,5,6-五氟苯基)硼烷(0.01g,0.07mmol),然後加入二乙基矽烷(0.53g,5.97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冷卻至約0-5℃,然後滴加鹽酸(4N溶液,在二噁烷中,2.02mL)。透過過濾收集得到的沉澱物,並風乾,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0.82g)。
1H NMR(CDCl3):δ 8.30(br s,3H),8.03(s,1H),7.95(s,1H),7.77(d,1H),7.43(s,2H),7.32(d,1H),6.97(s,1H),3.57(s,2H),2.36(s,3H),2.13-2.05(m,1H),1.14-1.05(m,2H),0.91-0.85(m,2H)。
步驟F:甲基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在乙腈(10mL)中的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步驟E的產物)(0.82g,2.01mmol)與碳酸鉀(0.83g,6.02 mmol)的混合物在約0-5℃中加入氯甲酸甲酯(0.21g,2.21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整夜,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固體(0.87g)。
1H NMR(CDCl3):δ 7.78(s,1H),7.70(d,1H),7.63(s,1H),7.22(d,1H),7.15(s,2H),6.76(s,1H),4.82(br s,1H),4.41(br s,2H),3.70(s,3H),2.37(s,3H),1.95-1.88(m,1H),1.12-1.08(m,2H),0.80-0.72(m,2H)。
LCMS:m/z 430[M+H]+
實施例18
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8)以及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2)之製備
步驟A:2-甲基-5-[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芐腈之製備
向在四氫呋喃(600mL)中的2-胺基-5-溴芐腈(50g,255mmol)與乙炔基三甲基矽烷(181mL,1275mmol)的混合物加入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26g,38mmol)、碘化亞銅(I)(14.5g,76.5mmol)、三苯膦(20g,76.5mmol),以及三乙胺(600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24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5%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45g)。
1H NMR(CDCl3):δ 7.68(d,J=1.6Hz,1H),7.63(dd,J=8.0,1.6Hz,1H),7.24(s,1H),2.53(s,3H),0.24(s,9H)。
步驟B:5-乙炔基-2-甲基芐腈之製備
向在甲醇(800mL)中的2-甲基-5-[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芐腈(即步驟A的產物)(40g,187.7mmol)混合物中加入氫氧化鉀(67mL,1%,在甲醇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蒸餾以除去甲醇。以水(200mL)稀釋所得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12%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15g)。
1H NMR(CDCl3):δ 7.70(d,J=1.2Hz,1H),7.57(dd,J=8.4,2.0Hz,1H),7.28(d,J=7.6Hz,1H),3.12(s,1H),2.55(s,3H)。
步驟C:5-乙炔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之製備
向在氯仿(250mL)中的二苯基矽烷(81mL,443mmol)混合物中加入參(2,3,4,5,6-五氟苯基)硼烷(2.7g,5.3mmol),然後加入在氯仿中的5-乙炔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B的產物)(25g,177.3mmol)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將鹽酸(濃度為2N,在***中)加入到所得材料中,並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過濾收集得到的固體沉澱物,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30g)。
1H NMR(DMSO-d 6 ):δ 8.26(br s,3H),7.53(s,1H),7.37-7.39(m,1H),7.27-7.25(m,1H),4.19(s,1H),4.01(s,2H),2.35(s,3H)。
步驟D:甲基[(5-乙炔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在乙腈(330mL)中的5-乙炔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即步驟C的產物)(30g,165.7mmol)與碳酸鉀(68.5g,497mmol)的混合物在0℃下,在20分鐘內逐滴滴加氯甲酸甲酯(23.3g,248.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以水(200mL)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 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25g)。
1H NMR(CDCl3):δ 7.38(br s,1H),7.33-7.31(m,1H),7.13-7.11(m,1H),4.83(br s,1H)4.34(d,J=5.6Hz,2H),3.71(s,3H),3.04(s,1H),2.32(s,3H)。
步驟E:甲基N-[[5-(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
向在N,N-二甲基甲醯胺(117mL)中的甲基[(5-乙炔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步驟D的產物)(30g,165.7mmol)的混合物中加入甲醇(12mL)、疊氮化三甲基甲矽烷基(11.7mL,88.6mmol),以及碘化亞銅(I)(0.56g,2.9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100℃加熱16小時,然後以飽和氯化銨溶液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以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2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4g)。
1H NMR(CDCl3):δ 11.8(br s,1H),7.94(s,1H),7.71(s,1H),7.64-7.61(m,1H),7.24(s,1H),4.93(br s,1H),4.43(d,J=6.0Hz,2H),3.71(s,3H),2.37(s,3H)。
步驟F:製備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8)以及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2)
向在二甲基亞碸(40mL)中的甲基N-[[5-(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步驟E的產物)(4g,16.2mmol)的混合物加入碳酸鉀(6.7g,48.6mmol),然後加入1,2,3-三氟-5-硝基苯(3.1g,17.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以水(30mL)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 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2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8),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固體(2g)。
1H NMR(DMSO-d 6 ):δ 8.77(s,1H),8.45(dd,J=9.2,2Hz,2H),7.80(s,1H),7.76-7.74(m,1H),7.69-7.66(m,1H),7.32(d,J=8.0Hz,1H),4.24(d,J=5.6Hz,2H),3.55(s,3H),2.33(s,3H)。
LCMS:m/z:404[M+H]+
還獲得包含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18)以及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2)。透過矽膠層析進一步純化固體,得到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2),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固體(800mg)。
1H NMR(DMSO-d 6 ):δ 9.08(s,1H),8.50(d,J=7.6Hz,2H),7.83-7.82(m,2H),7.71-7.67(m,2H),7.29(d,8.4Hz,1H),4.24(d,J=6.4Hz,2H),3.57(s,3H),2.32(s,3H)。
LCMS:m/z:404[M+H]+
實施例19
甲基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115)
向在乙醇(18mL)以及水(2mL)中的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8步驟F的產 物,化合物118)(2g,4.9mmol)的混合物加入鐵粉(2.7g,49.6mmol)以及氯化銨(0.16g,2.9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5小時,在室溫攪拌16小時,然後透過Celite®墊過濾(矽藻土助濾劑),使用乙酸乙酯(30mL)沖洗。濾液以水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固體(1.6g)。
1H NMR(CDCl3):δ 8.08(s,1H),7.74-7.73(m,1H),7.67-7.65(m,1H),7.24(s,1H),6.33-6.30(m,2H),4.89(br s,1H),4.42(d,J=5.2Hz,2H),4.13(s,2H),3.70(s,3H),2.37(s,3H)。
LCMS:m/z:374[M+H]+
類似於實施例19中之方法製備以下化合物: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31)。
1H NMR(CDCl3):δ 7.91(s,1H),7.81(s,1H),7.70(d,1H),7.25(s,1H),6.35(d,2H),4.93(br s,1H),4.45(s,2H),4.19(br s,2H),3.71(s,3H),2.39(s,3H)。
實施例20
甲基N-[[5-[2-(4-氯-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之製備(化合物117)
向在四氯化碳(125mL)中的甲基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19的產物)(1g,2.68mmol)的混合物加入亞硝酸正丁酯(3.3g,32.17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6小時,然後透過Celite®墊過濾(矽藻土助濾劑),使用乙酸乙酯(20mL)沖洗。以 水(60mL)稀釋濾液,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物質透過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流洗),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種本發明之化合物,為一固體(0.12g)。
1H NMR(CDCl3):δ 8.13(s,1H),7.74-7.73(m,1H),7.66(dd,J=8.0,1.6Hz,1H),7.28(s,1H),7.19-7.15(m,2H),4.90(br s,1H),4.43(d,J=5.6Hz,2H),4.71(s,3H),2.38(s,3H)。
LCMS:m/z:393[M+H]+
類似於實施例20中之方法製備以下化合物:
甲基N-[[5-[1-(4-氯-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化合物121)。
1H NMR(CDCl3):δ 7.98(s,1H),7.79(br s,1H),7.70(d,J=6.4Hz,1H),7.27-7.20(m,3H),4.91(br s,1H),4.44-4.43(m,2H),3.71(s,3H),2.38(s,3H)。
LCMS:m/z:393[M+H]+
透過本文所述之方法,以及本領域已知之方法,可以製備以下表1A至33D之化合物。下表中使用以下縮寫:n表示正常,i表示異(iso),c表示環(cyclo),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Pr表示丙基,MeO表示甲氧基,EOt表示乙氧基,MeS表示甲硫基,EtS表示乙硫基,-CN表示氰基,-NO2表示硝基。
表1A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68-30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69-26
本發明還包括表2A至33A,除了將表1A中的行標題(即,「R1及R2為氟(F)」)替換為以下所示的各個行標題之外,每個表2A至33A的構造與上述表1A相同。例如,在表2A中,行標題為「R1及R2為氯(Cl)」,且R6如以上表1A中所定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69-28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70-31
表1B
表1B與表1A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表1A中的化學結構被以下結構替代: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71-32
表2B-33B
表2B至33B以與表2A至33A類似之方式構建。
表1C
表1C與表1A相同,除了表1A中的化學結構被以下結構替代: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71-33
表2C-33C
表2C至33C以與表2A至33A類似之方式構建。
表1D
表1D與表1A相同,除了表1A中的化學結構被以下結構替代: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71-34
表2D-33D
表2D至33D以與表2A至33A類似之方式構建。
配方/應用
本發明式1之化合物(包括其N-氧化物、水合物以及鹽類)通常將作為組合物(即製劑)中的殺真菌活性成分作為載體,其中至少一種附加組成分選自由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選擇製劑或組合物成分以與活性成分的物理性質、施用模式以及環境因素一致(例如,土壤類型、濕度以及溫度)。
有用的製劑包括液體以及固體組合物。液體組合物包括溶液(包括可乳化濃縮物)、懸浮液、乳液(包括微乳液及/或懸乳劑)等,其可選擇地可以稠化成凝膠。一般類型的含水液體組合物為可溶性濃縮物、懸浮濃縮物、膠囊懸浮液、濃乳液、微乳液以及懸浮乳液。非水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乳化濃縮物、可微乳化濃縮物、可分散濃縮物以及油分散體。
固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水分散性(「可濕性」)或水溶性的粉塵、粉劑、顆粒劑、丸劑、小球劑、錠劑、片劑、填充膜(包括種子包衣)等。由成膜溶液或可流動懸浮液形成的膜以及塗層對種子處理特別有用。活性成分可以(微)封裝並進一步形成懸浮液或固體製劑;或者可以將活性成分的整個製劑包封(或「外塗」)。封裝可以控制或延遲活性成分的釋放。可乳化顆粒結合了可乳化濃縮物製劑以及乾燥顆粒製劑的優點。高強度組合物主要作為進一步配製的中間體。
噴霧製劑在噴霧前通常在合適的介質中延伸。這樣的液體以及固體製劑配製成易於在噴霧介質(通常為水)中稀釋,但偶爾還有另一種合適的介質如芳香族烴或石蠟烴或植物油。噴灑量可為每公頃約一千升至幾千升,但更典型的是每公頃約十至幾百升。可噴霧製劑可與水或其他合適的培養基罐混,以透過空中或地面施用葉面處理,或施用於植物生長培養基。液體以及乾燥製劑可以直 接計量加入滴灌系統或在種植過程中計量加入犁溝。可以在種植前將液體以及固體製劑施用到作物的種子以及其他期望的植物上作為種子處理,以透過全身吸收保護發育根以及其他地下植物部分及/或葉。
製劑通常含有有效量的活性成分、稀釋劑以及介面活性劑,其含量在以下大致範圍內,合計達100重量%。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73-29
固體稀釋劑包括,例如,黏土如膨潤土、蒙脫石、綠坡縷石以及高嶺土、石膏、纖維素、二氧化鈦、氧化鋅、澱粉、糊精、糖(例如乳糖、蔗糖)、二氧化矽、滑石、雲母、矽藻土、尿素、碳酸鈣、碳酸鈉以及碳酸氫鈉以及硫酸鈉。典型的固體稀釋劑描述於Watkins等人,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2nd Ed.,Dorland Books出版社,Caldwell,紐澤西州。
液體稀釋劑包括,例如,水、N,N-二甲基烷基醯胺(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檸檬烯、二甲基亞碸、N烷基吡咯烷酮(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磷酸烷基酯(例如,磷酸三乙酯)、乙二醇、三乙烯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碳酸丙烯酯、碳酸丁烯酯、鏈烷烴(例如,白礦物油、正鏈烷烴、異 鏈烷烴)、烷基苯、烷基萘、甘油、三乙酸甘油酯、山梨糖醇、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脫芳脂肪族、烷基苯、烷基萘、酮類,如環己酮、2-庚酮、異佛爾酮以及4-羥基-4-甲基-2-戊酮、乙酸酯,如乙酸異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乙酸辛酯、乙酸壬酯、乙酸十三酯,以及乙酸異冰片酯等酯類如烷基化乳酸酯、二元酯、苯甲酸烷基以及芳基酯以及γ-丁內酯,以及可為直鏈、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的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正辛醇、癸醇、異癸醇、異十八烷醇、鯨蠟醇、月桂醇、十三烷醇、油醇、環己醇、四氫糠醇、雙丙酮醇、甲酚以及苯甲醇。液體稀釋劑還包括飽和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典型地,C6-C22),例如植物種子以及果實油(例如,橄欖油、蓖麻油、亞麻籽油、芝麻油、玉米油(maize)、花生油、向日葵油、葡萄籽油、紅花油、棉籽油、大豆油、菜籽油、椰子油以及棕櫚油等)、動物源脂肪(例如,牛脂、豬油、豬油(lard)、魚肝油、魚油)及其混合物。液體稀釋劑還包括烷基化脂肪酸(例如,甲基化、乙基化、丁基化),其中脂肪酸可透過來自植物以及動物來源的甘油酯的水解而獲得,且可透過蒸餾純化。典型的液體稀釋劑描述於Marsden,Solvents Guide,2nd Ed.,Interscience出版社,紐約,1950。
本發明的固體以及液體組合物通常包含一種或多種介面活性劑。當添加到液體中時,介面活性劑(也稱為「表面活性劑」)通常會改變液體的表面張力,通常會降低表面張力。取決於介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性以及親脂性基團的性質,介面活性劑可作為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或消泡劑。
介面活性劑可被分類為非離子、陰離子或陽離子。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的非離子介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醇烷氧基化物,例如基於天然以及合成醇(其可為支鏈或直鏈)並由醇以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 物製備;胺乙氧基化物、鏈烷醇醯胺以及乙氧基化鏈烷醇醯胺;烷氧基化甘油三酯,如乙氧基化大豆油、蓖麻油以及菜籽油;烷基酚烷氧基化物,如辛基酚乙氧基化物、壬基酚乙氧基化物、二壬基酚乙氧基化物以及十二烷基酚乙氧基化物(由酚以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製備);由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製備的嵌段聚合物以及反向嵌段聚合物,其中末端嵌段由環氧丙烷製備;乙氧基化脂肪酸;乙氧基化脂肪酯以及油;乙氧基化甲酯;乙氧基化三苯乙烯基苯酚(包括由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製備的那些);脂肪酸酯、甘油酯、羊毛脂基衍生物、聚乙氧基化酯,如聚乙氧基化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氧基化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以及聚乙氧基化甘油脂肪酸酯;其他脫水山梨糖醇衍生物,例如,脫水山梨糖醇酯;聚合物介面活性劑,如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醇酸樹脂(聚乙二醇)樹脂、接枝或梳形聚合物以及星形聚合物;聚乙二醇(pegs);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矽基介面活性劑;以及糖衍生物,如蔗糖酯、烷基聚醣苷以及烷基多醣。
有用的陰離子介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烷基芳基磺酸及其鹽類;羧化醇或烷基酚乙氧基化物;二苯基磺酸酯衍生物;木質素以及木質素衍生物如木質素磺酸鹽類;馬來酸或琥珀酸或其酸酐;烯烴磺酸鹽類;磷酸酯,例如,醇烷氧基化物的磷酸酯,烷基酚烷氧基化物的磷酸酯以及苯乙烯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的磷酸酯;蛋白質基介面活性劑;肌胺酸衍生物;苯乙烯基苯酚醚硫酸鹽類;油以及脂肪酸的硫酸鹽類以及磺酸鹽類;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硫酸鹽類以及磺酸鹽類;醇的硫酸鹽類;乙氧基化醇的硫酸鹽類;胺以及醯胺的磺酸鹽類,例如N,N-烷基牛磺酸鹽類;苯、異丙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十二烷基以及十三烷基苯的磺 酸鹽類;縮合萘磺酸鹽類;萘以及烷基萘的磺酸鹽類;分餾石油磺酸鹽類;磺基琥珀;以及磺基琥珀酸鹽類及其衍生物如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鹽類。
有用的陽離子介面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醯胺以及乙氧基化醯胺;胺如N-烷基丙烷二胺、三丙烯三胺以及二丙烯四胺,以及乙氧基化胺、乙氧基化二胺以及丙氧基化胺(由胺以及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製備);胺鹽類如乙酸胺以及二胺鹽類;季銨鹽類如季鹽類、乙氧基化季鹽類以及雙季鹽類;以及氧化胺如烷基二甲基胺氧化物以及雙-(2-羥基乙基)-烷基胺氧化物。
本發明組合物還可以使用非離子以及陰離子介面活性劑的混合物或非離子以及陽離子介面活性劑的混合物。非離子、陰離子以及陽離子介面活性劑及其推薦用途公開於各種公開的參考文獻中,包括McCutcheon’s Emulsifiers,以及Detergents,年度美國與國際版由McCutcheon’s Division出版,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出版公司;Sisely與Wood,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Chemical出版公司,紐約,1964;以及A.S.Davidson與B.Milwidsky,Synthetic Detergents,Seventh Edition,John Wiley,以及Sons出版社,紐約,1987。
本發明的組合物還可含有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已知作為製劑助劑的製劑助劑以及添加劑。這種製劑助劑以及添加劑可以控制:pH(緩衝劑)、加工期間的起泡(消泡劑如聚有機矽氧烷,例如Rhodorsil® 416)、活性成分(懸浮劑)的沉降、黏度(觸變增稠劑)、容器內微生物生長(抗微生物劑)、產品冷凍(抗凍劑)、顏色(染料/顏料分散體,例如Pro-lzed® Colorant Red)、沖洗(成膜劑或貼紙)、蒸發(蒸發阻滯劑),以及其他配方屬性。成膜劑包括,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共 聚物以及蠟。製劑助劑以及添加劑的實例包括由McCutcheon’s Volume 2:Functional Materials,年度國際及北美版由McCutcheon’s Division,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出版公司出版;以及PCT公開號WO 03/024222所列的那些。
式1化合物以及任何其它活性成分通常透過將活性成分溶解在溶劑中或透過在液體或乾燥稀釋劑中研磨而摻入本發明組合物中。包括可乳化濃縮物在內的溶液可以透過簡單地混合這些成分來製備。如果打算作為可乳化濃縮物的液體組合物的溶劑是不溶於水的,通常加入乳化劑以在以水稀釋時乳化含有活性物質的溶劑。可以使用介質研磨機濕磨粒徑高達2,000μm的活性成分漿料,以獲得平均直徑小於3μm的顆粒。可以將含水漿料製成成品懸浮濃縮物(參閱,例如,美國專利3,060,084)或透過噴霧乾燥進一步處理以形成水分散性顆粒。乾配方通常需要乾磨工藝,其產生2至10μm範圍內的平均粒徑。粉塵以及粉末可以透過混合以及通常研磨來製備(例如,以錘磨機或流體能粉碎機)。顆粒劑以及丸劑可透過將活性物質噴到預製的顆粒載體上或透過團聚技術來製備。參閱Browning,「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DecembeR4,1967,pp 147-48,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4th Ed.,McGraw-Hill出版社,紐約,1963,pp 8-57及後續,以及WO 91/13546。丸粒可以按照美國專利號US 4,172,714中所述製備。水分散性以及水溶性顆粒劑可以按照美國專利號US 4,144,050、US 3,920,442以及德國專利號DE 3,246,493中的教導製備。片劑可以按照美國專利號US 5,180,587、US 5,232,701以及US 5,208,030中的教導製備。可按照英國專利號GB 2,095,558以及美國專利號US 3,299,566中的教導製備薄膜。
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涉及一種控制真菌病原體之方法,包括以水稀釋本發明的殺真菌組合物(以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配製的式1化合物或式1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的配製混合物),並且可選擇地添加佐劑以形成稀釋的組合物,並使真菌病原體或其環境與一有效量的該稀釋的組合物接觸。
儘管透過以水稀釋足夠濃度的本發明殺真菌組合物形成的噴霧組合物可以提供控制真菌病原體的足夠功效,但也可以將單獨配製的佐劑產品加入到噴霧罐混合物中。這些附加佐劑通常稱為「噴霧佐劑」或「罐混佐劑」,並且包括混合在噴霧罐中的任何物質以改善農藥的性能或改變噴霧混合物的物理性質。佐劑可以為陰離子或非離子介面活性劑、乳化劑、石油基作物油、作物衍生的種子油、酸化劑、緩衝劑、增稠劑或消泡劑。佐劑用於增強功效(例如,生物利用度、黏附性、滲透性、覆蓋均勻性以及保護持久性),或者最小化或消除與不相容性、起泡、漂移、蒸發、揮發以及降解有關的噴霧應用問題。為了獲得最佳性能,關於活性成分、製劑以及靶標(例如作物、害蟲)的性質選擇佐劑。
添加到噴霧混合物中的佐劑的量通常在約2.5體積%至0.1體積%的範圍內。加入到噴霧混合物中的佐劑的施用率通常為每公頃約1至5升。噴霧助劑的代表性實例包括:Adigor®(Syngenta公司)在液體碳氫化合物中含有47%甲基化菜籽油,Silwet®(Helena化學公司)聚環氧烷改性的七甲基三矽氧烷,以及Assist®(BASF公司)17%介面活性劑在83%石蠟基礦物油中的摻合物。
種子處理的一種方法是在播種種子之前以本發明化合物(即作為配製組合物)噴霧或撒粉種子。為種子處理配製的組合物通常包含成膜劑或黏合劑。因此,本發明的種子包衣組合物通常包含一生物學有效量的式1化合物以及 成膜劑或黏合劑。種子可以透過將可流動的懸浮濃縮物直接噴到種子的翻滾床中然後乾燥種子來包衣。或者,可以將其他配方類型如濕粉末、溶液、懸乳劑、乳油以及乳劑在水中噴灑在種子上。該過程對於在種子上施加薄膜包衣特別有用。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使用各種塗佈機以及工藝。合適之方法包括P.Kosters等人,Seed Treatment:Progress,以及Prospects,1994 BCPC Mongraph No.57以及其中列出的參考文獻中列出的那些。
關於配方技術的進一步資訊,參閱T.S.Woods,「The Formulator’s Toolbox-Product Forms foRModern Agriculture」in Pesticide Chemistry,以及Bioscience,The Food-Environment Challenge,T.Brooks與T.R.Roberts編輯,第9屆國際農藥化學大會的進展,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劍橋,1999年,第120-133頁。也參閱美國專利號US 3,235,361,第6欄第16行至第7欄第19行以及實施例10-41;US 3,309,192,第5欄第43行至第7欄第62行以及實施例8、12、15、39、41、52、53、58、132、138-140、162-164、166、167以及169-182;美國專利號US 2,891,855,第3欄第66行至第5欄第17行以及實施例1-4;Klingman,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John Wiley,以及Sons公司,紐約,1961,pp 81-96;Hance等人,Weed Control Handbook,8th Ed.,Blackwell Scientific出版社,牛津,1989;以及Developments in formulation technology,PJB出版社,Richmond,英國,2000。
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有百分數均按重量計,而且所有製劑均以例行方式製備。化合物編號參考索引表A-G中之化合物。無需進一步詳述,相信本領域通常知識者使用前述說明可以最充分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以下實施例僅被解釋為說明性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案。
實施例A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0-35
實施例B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0-42
實施例C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0-43
實施例D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0-44
實施例E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0-45
實施例F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1-46
實施例G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1-48
實施例H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1-49
實施例I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1-5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2-41
實施例J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2-37
實施例K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2-39
實施例L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2-40
通常在施用前將水溶性以及水分散性製劑以水稀釋以形成含水組合物。直接施用於植物或其部分(例如,噴霧罐組合物)的含水組合物通常含有至少約1ppm或更多(例如,1ppm至100ppm)的本發明化合物。
種子通常以約0.001g(更通常約0.1g)至約10g/千克種子(即,處理前約0.0001至1重量%種子)的比例處理。配製用於種子處理的可流動懸浮液通常包含約0.5至約70%的活性成分,約0.5至約30%的成膜黏合劑,約0.5至約20%的分散劑,0至約5%的增稠劑,0至約5%的顏料及/或染料,0至約2%的消泡劑,0至約1%的防腐劑,以及0至約75%的一種揮發性液體稀釋劑。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作為植物疾病控制劑。因此,本發明進一步包括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要保護的植物或其部分,或待保護的植物種子,施用一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或一含有該化合物的殺真菌劑組合物。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或組合物提供了對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疾病的控制,該真菌植物病原體在子囊菌門、擔子菌門、接合菌門,以及類真菌的卵菌綱中。它們有效控制廣泛的植物病害,特別是觀賞植物、草皮、蔬菜、田地、穀類以及水果作物的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包括,但不限於,表1-1中列出的病原體。對於子囊菌以及擔子菌,無論是有性/有性(teleomorph)/完全階段的名稱,還是無性/無性/不完全階段(括號內)的名稱都列在已知的地方。病原體的同義名稱以等號表示。例如,有性/有性(teleomorph)/完全階段名稱Phaeosphaeria nodorum之後為相應的無性/無性/不完全階段名稱Sta gnospora nodorum以及同義舊名稱Septoria nodorum。
表1-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4-53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5-54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086-55
除了它們的殺真菌活性之外,該組合物或組合物還具有抗細菌如火傷細菌(Erwinia amylovora)、十字花科黑腐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以及其它相關物種的活性。透過控制有害微生物,本發明化合物可用於改善(即,增加)與作物或其繁殖體(例如,種子、球莖、 鱗莖、塊莖、插條)接觸的有益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的比例,或在農作物或其繁殖體的環境。
本發明化合物可用於處理所有植物、植物部分以及種子。植物以及種子品種以及栽培品種可透過例行繁殖以及育種方法或透過基因工程方法獲得。轉基因植物或種子(轉基因植物或種子)為其中異源基因(轉基因)已穩定整合到植物或種子基因組中的轉基因植物或種子。由其在植物基因組中的特定位置定義的轉基因被稱為轉化或轉基因事件。
可根據本發明處理的轉基因植物栽培品種包括對一種或多種生物脅迫(害蟲如,線蟲、昆蟲、蟎蟲、真菌等)或非生物脅迫(乾旱、低溫、土壤鹽度等),或者包含其他所需特徵。可以對植物進行遺傳修飾以表現出例如除草劑耐受性、抗蟲性、修飾的油分布或乾旱耐受性的特徵。
以本發明之化合物處理遺傳修飾的植物以及種子可能導致超級累加或提升效應。例如,減少施用率、擴大活性譜、增加對生物/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或增強的儲存穩定性,可能比只有將本發明之化合物施用於遺傳修飾的植物以及種子的簡單累加效應預期的更大。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用於保護種子免受植物病害的種子處理。在本案內容以及申請專利範圍的上下文中,處理種子意味著將種子與一生物學有效量的本發明之化合物接觸,其通常配製為本發明的組合物。這種種子處理保護種子免受土壤傳播疾病病原體的侵害,並且通常還可以保護根部以及其他植物部分與發芽種子發育的幼苗的土壤接觸。種子處理還可以透過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發育植物內第二種活性成分的易位來提供葉片保護。種子處理可以應用於所有類型的種子,包括轉基因表達特殊性狀的植物將發芽的種子。代表性實例包括表 達對無脊椎害蟲有毒性的蛋白質,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或表達除草劑抗藥性的那些蛋白質,例如草甘膦乙醯轉移酶,其提供對草甘膦的抗藥性。用本發明化合物進行的種子處理也可以增加從種子生長的植物的活力。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其組合物,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與其他殺真菌劑、殺線蟲劑以及殺蟲劑組合,都特別適用於作物的種子處理,包括,但不限於,玉米、大豆、棉花、穀物(例如,小麥、燕麥、大麥、黑麥以及大米)、馬鈴薯、蔬菜以及油菜。
此外,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用於處理由真菌以及細菌引起的果蔬採後疾病。這些感染可能發生在收穫之前、期間以及之後。例如,感染可以在收穫之前發生,然後保持休眠直到成熟期間的某個點(例如,宿主以感染可以進展的方式開始組織改變);感染也可能由機械或昆蟲傷害造成的表面傷口引起。在這方面,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減少由收穫後至消費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的採後疾病引起的損失(即,由數量以及質量引起的損失)。用本發明化合物處理採後病可增加易腐食用植物部分(例如,水果、種子、葉、莖、鱗莖、塊莖)在收穫後可冷藏或未冷藏的時間,並保持可食用並且沒有顯著的或有害的降解或由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污染。在用本發明化合物收穫之前或之後處理可食用植物部分還可以減少真菌或其它微生物的毒性代謝物的形成,例如,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
通常透過在感染前或感染後施用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到要保護的植物部分如根、莖、葉、果實、種子、塊莖或鱗莖或到要保護植物生長的介質(土壤或沙子)。這些化合物也可用於種子,以保護從種子發育而來的種子以及幼苗。這些化合物也可以透過灌溉水來處理植物。通常透過田間施用本發明化合物來完成在收穫前感染產品的採後病原體的控制,並且在收穫後發生感染的情 況下,可以將化合物施用於收穫的作物上,如蘸料、噴霧劑、熏蒸劑、處理過的包裝物以及箱子襯墊。
這些化合物的施用量(即,殺真菌有效量)可以受例如要控制的植物病害、要保護的植物物種、環境濕度以及溫度等因素影響,並應在實際使用條件下確定。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透過簡單的實驗容易地確定所需含量的植物病害防治所需的殺真菌有效量。當以小於約1g/ha至約5,000g/ha活性成分的比例處理時,葉子通常可以得到保護。當種子以約0.001g(更通常約0.1g)至約10g/千克種子的比例處理時,通常可以保護種子以及幼苗。
本發明之化合物還可以與一種或多種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混合,該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包括殺真菌劑、殺昆蟲劑、殺線蟲劑、殺細菌劑、殺蟎劑、除草劑、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節劑,如昆蟲蛻皮抑制劑以及生根刺激劑、化學不育劑、驅避劑、引誘劑、信息素、飼餵興奮劑、植物營養素、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昆蟲病原細菌、病毒或真菌,形成多組成分殺蟲劑,提供更廣泛的農業保護。因此,本發明還涉及包含式1化合物(以一殺真菌有效量)以及至少一種另外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一生物學有效量)的組合物,並且可以進一步包含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可以配製在包含介面活性劑、固體或液體稀釋劑中的至少一種的組合物中。對於本發明的混合物,可以將一種或多種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式1之化合物一起配製以形成預混物,或者可以將一種或多種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式1,以及在施用之前(例如在噴霧罐中)組合在一起的製劑,或者替代地依次施用。
如發明概述中所述,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包含式1之化合物,其N-氧化物或其鹽類(即,組成分a)的混合物或組合的殺真菌組合物以及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即,組成分b)。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組合,其中另一種殺真菌活性成分具有與式1化合物不同的作用位點。在某些情況下,與至少一種其它殺真菌活性成分的組合具有類似的控制範圍但作用位點不同將對抗藥性管理特別有利。因此,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進一步包含一殺真菌有效量的至少一種具有類似控制範圍但作用位點不同的其他殺真菌活性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組成分(a)的式1化合物之外,作為組成分(b)包含至少一種選自FRAC-確定的作用模式(MOA)類別的殺真菌化合物:(A)核酸合成、(B)有絲***以及細胞***、(C)呼吸、(D)胺基酸以及蛋白質合成、(E)訊號傳導、(F)脂質合成以及膜完整性、(G)膜中固醇生合成、(H)膜中細胞壁生合成、(I)細胞壁中黑色素合成、(P)宿主植物防禦誘導、多位點接觸活性以及未知作用模式。
FRAC認可的或提議的目標位點以及屬於上述MOA類別的FRAC目標位點代碼為:(A1)RNA聚合酶I、(A2)腺苷脫胺酶、(A3)DNA/RNA合成(提議的)、(A4)RNA聚合酶I、(B1-B3)在有絲***中ß-微管蛋白組裝、(B4)細胞***(提議的)、(B5)類血影蛋白的離域、(C1)複合物I NADH外消旋-還原酶、(C2)複合物II:琥珀酸脫氫酶、(C3)複合物III:Qo位點的細胞色素bc1(泛醇氧化酶)、(C4)複合物III:Qi位點的細胞色素bc1(泛醌還原酶)、(C5)氧化磷酸化解偶聯劑、(C6)氧化磷酸化、ATP合成酶的抑制劑、(C7)ATP生產(提議的)、(C8)複合物III:Qx(未知的)位點的細胞色素bc1(泛醌還原酶)、(D1)甲硫胺酸生合成、(D2-D5)蛋白質合成、(E1)訊號傳導(機制未知)、(E2-E3)在滲透訊號傳導中的MAP/組胺酸激 酶、(F2)磷脂生合成,甲基轉移酶、(F3)脂質過氧化(提議的)、(F4)細胞膜滲透性,脂肪酸(提議的)、(F6)病原體細胞膜的微生物破壞、(F7)細胞膜破壞(提議的)、(G1)甾醇生物合成中的C14-去甲基化酶、(G2)在甾醇生物合成中的△14-還原酶以及△8→△7-異構酶、(G3)3-酮還原酶,C4-去甲基化、(G4)固醇生合成中的角鯊烯環氧酶、(H3)海藻糖酶以及肌醇生合成、(H4)幾丁質合成酶、(H5)纖維素合酶、(I1)黑色素生合成中的還原酶,以及(I2)黑色素生合成中的脫氫酶。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組成分(a)的式1化合物之外,還包含至少一種殺真菌化合物作為組成分(b),該化合物係選自由下列組成之群組:(b1)甲基苯並咪唑胺甲酸酯(methyl benzimidazole carbamate,MBC)殺真菌劑;(b2)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b3)去甲基化抑制劑(demethylation inhibitor,DMI)殺真菌劑;(b4)苯基醯胺殺真菌劑;(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b6)磷脂生合成抑制劑殺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8)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b9)苯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b10)N-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11)醌外部抑制劑(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QoI)殺真菌劑;(b12)苯基吡咯殺真菌劑;(b13)氮雜萘殺菌劑;(b14)脂質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b15)黑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reductase,MBI-R)殺真菌劑;(b16)黑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dehydratase,MBI-D)殺真菌劑;(b17)固醇生合成抑制劑(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BI):第III類殺真菌劑;(b18)角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9)多聚毒素類殺真菌劑;(b20)苯脲類殺真菌劑;(b21)醌內抑制劑(quinone inside inhibitor,QiI)殺菌劑;(b22)苯甲醯胺以及噻唑羧醯胺殺真菌劑;(b23)烯吡喃醣醛酸抗生素類殺真菌劑;(b24)己吡喃糖基抗生素類殺真菌劑;(b25)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蛋白質合成殺真菌劑;(b26)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 海藻糖酶以及肌醇生合成殺真菌劑;(b27)氰基乙醯胺肟殺菌劑;(b28)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29)氧化磷酸化解偶聯殺真菌劑;(b30)有機錫殺真菌劑;(b31)羧酸殺真菌劑;(b32)雜芳香族殺真菌劑;(b33)膦酸酯類殺真菌劑;(b34)鄰苯二甲酸殺菌劑;(b35)苯並三嗪類殺真菌劑;(b36)苯磺醯胺殺真菌劑;(b37)噠嗪酮殺真菌劑;(b38)噻吩-甲醯胺類殺真菌劑;(b39)複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40)羧酸醯胺(carboxylic acid amide,CAA)殺真菌劑;(b41)四環素抗生素類殺真菌劑;(b42)硫代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43)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b44)微生物殺菌劑;(b45)QxI殺菌劑;(b46)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b47)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b48)多位點接觸活性殺菌劑;(b49)類別(b1)至(b48)的殺真菌劑以外的殺菌劑;以及類別(b1)至(b48)化合物的鹽類。
以下提供了這些類別的殺真菌化合物的進一步描述。
(b1)「甲基苯並咪唑胺甲酸酯(MBC)殺真菌劑」(FRAC編碼1)透過在微管組裝過程中與β-微管蛋白結合而抑制有絲***。微管組裝的抑制可破壞細胞***、細胞內的運輸以及細胞結構。甲基苯並咪唑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包括苯並咪唑以及苯硫脲類殺真菌劑。苯並咪唑類包括苯菌靈、多菌靈、麥穗靈以及噻菌靈。硫脲甲酸類包括多保淨以及甲基多保淨。
(b2)「二甲醯亞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在滲透訊號傳導中抑制MAP/組胺酸激酶。實例包括氯唑啉酸鹽類、異菌脲、腐霉利以及乙烯唑啉。
(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殺真菌劑」(FRAC編碼3)(固醇生合成抑制劑(SBI):第I類)抑制C14去甲基化酶,其在固醇生產中具有作用。固醇,如麥角固醇,對於膜結構以及功能是必需的,這使得它們對功能性細胞壁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暴露於這些殺菌劑導致敏感真菌的異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 DMI殺真菌劑分為幾種化學類型:唑類(包括***類以及咪唑類)、嘧啶類、哌嗪類、吡啶類以及***啉硫酮類。***類包括氮唑康唑、雙苯***醇、溴唑菌唑、環丙唑醇、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包括烯唑醇-M)、氧唑菌、乙環唑磷、芬克唑、氟喹唑、氟矽唑、粉唑醇、己唑醇、亞胺唑、種菌唑、甲芬氟康唑、葉菌唑、腈菌唑、戊菌唑、丙環唑、喹康唑、矽氟唑、戊唑醇、四氟醚、***酮、***醇、滅菌唑、烯效唑、烯效唑-P、α-(1-氯)-α-[2-(2,2-二氯)乙基]-1H-1,2,4-***-1-乙醇、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1,2,4-***、rel-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基甲基]-1,2-二氫-3H-1,2,4-***-3-硫酮,以及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基]甲基]-5-(2-丙烯-1-基硫基)-1H-1,2,4-***。咪唑類包括益康唑、抑黴唑、氧唑唑、丙氯靈、氟苯甲酸酯以及氟菌唑。嘧啶類包括氯苯嘧啶醇、氟苯嘧啶醇以及嘧菌醇。哌嗪類包括三芬胺。吡啶類包括丁硫磷酸鹽類、啶斑肟、吡唑並噁唑(3-[(3R)-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烷基]-吡啶、3R,5R-以及3R,5S-異構物的混合物,以及(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啉硫酮類包括丙硫菌唑以及2-[2-(1-氯環丙基)-4-(2,2-二氯環丙基)-2-羥丁基]-1,2-二氫-3H-1,2,4-***-3-硫酮。生物化學研究表明,所有上述殺真菌劑都是DMI殺真菌劑,如K.H.Kuck等人在Modern Selective Fungicides-Properties,Applications,以及Mechanisms of Action,H.LyR(編輯),Gustav FischeRVerlag出版社:紐約,1995,205-258所述。
(b4)「苯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4)為卵菌綱真菌中RNA聚合酶的特異性抑制劑。暴露於這些殺真菌劑的敏感真菌顯示將尿苷摻入rRNA的能力降低。暴露於這類殺真菌劑可防止敏感真菌的生長以及發育。苯醯胺類殺真 菌劑包括醯基丙胺酸、噁唑烷酮以及丁內酯類殺真菌劑。醯基丙胺酸包括苯霜靈、苯霜靈-M(也稱為kiralaxyl)、呋霜靈、甲霜靈以及甲霜靈-M(也稱為mefenoxam)。噁唑烷酮包括噁二唑基。丁內酯包括呋醯胺。
(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5)(SBI:第II類)抑制固醇生合成途徑中的二個目標位點,△8→△7異構酶以及△14還原酶。固醇,如麥角固醇,對於膜結構以及功能是必需的,這使得它們對功能性細胞壁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暴露於這些殺菌劑導致敏感真菌的異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胺/嗎啉類殺真菌劑(也稱為非DMI固醇生合成抑制劑)包括嗎啉類、哌啶類以及螺酮縮醇胺類殺真菌劑。嗎啉類包括醛形變、十二嗎啉、丁苯嗎啉、十三嗎啉以及三甲胺。哌啶類包括苯銹啶以及哌丙靈。螺酮縮醇胺類包括螺胺。
(b6)「磷脂生合成抑制劑殺菌劑」(FRAC編碼6)透過影響磷脂生合成來抑制真菌的生長。磷脂生合成殺真菌劑包括磷硫醇鹽類以及二硫戊環類殺真菌劑。磷硫醇鹽類包括敵瘟磷、異丙苯磷以及吡唑磷。二硫戊環類包括異硫堇烷。
(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殺真菌劑」(FRAC編碼7)透過破壞名為琥珀酸脫氫酶的克雷布斯循環(Krebs Cycle)(TCA循環)中的關鍵酶來抑制複合物II真菌呼吸作用。抑制呼吸作用可防止真菌產生ATP,從而抑制生長以及繁殖。SDHI殺真菌劑包括苯基苯甲醯胺、呋喃甲醯胺、氧硫雜環己烯甲醯胺、噻唑甲醯胺、吡唑-4-甲醯胺、吡啶甲醯胺、苯基氧代乙基噻吩醯胺以及吡啶基乙基苯甲醯胺。苯甲醯胺包括苯甲醯苯胺、氟醯胺以及美普洛尼。呋喃甲醯胺包括甲呋醯苯胺。氧硫雜環己烯甲醯胺包括萎銹靈以及氧化萎銹靈。噻唑甲醯胺包括噻呋醯胺。吡唑-4-甲醯胺包括苯並吡咯並吡喃(N-[9-(二氯亞甲基)-1,2,3,4-四氫- 1,4-亞甲橋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聯苯吡菌胺、氟丁哌、氟唑菌醯胺(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1,1'-聯苯]-2-基)-1H-吡唑-4-甲醯胺)、呋喃甲醯、異氟吡蘭、異吡嗪(3-(二氟甲基)-1-甲基-N-[1,2,3,4-四氫-9-(1-甲基乙基)-1,4-甲烷基萘-5-基]-1H-吡唑-4-甲醯胺)、戊苯吡菌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咪唑吡唑-4-羧醯胺)、吡噻菌胺、吡二氟甲酚、塞達辛(N-[2-[1,1'-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2-(1S,2R)-[1,1'-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3-(2,3-二氫-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以及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2-(1-甲基乙基)]苯基]甲基]-1H-吡唑-4-甲醯胺。吡啶甲醯胺包括啶醯菌胺。苯基氧代乙基噻吩醯胺包括異氟醯胺(N-[1,1-二甲基-2-[2-甲基-4-(1-甲基乙氧基)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2-噻吩甲醯胺)。吡啶基乙基苯甲醯胺包括氟吡菌醯胺。
(b8)「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8)透過干擾腺苷脫胺酶抑制核酸合成。實例包括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以及乙嘧酚。
(b9)「苯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9)被提議為抑制胺基酸甲硫胺酸的生合成並破壞感染期間溶解植物細胞的水解酶的分泌。實例包括嘧菌環胺、嘧菌胺以及嘧黴胺。
(b10)「N-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10)透過與β-微管蛋白結合並破壞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微管組裝的抑制可破壞細胞***、細胞內的運輸以及細胞結構。實例包括乙黴威。
(b11)「醌外部抑制劑(QoI)殺真菌劑」(FRAC編碼11)透過影響泛醇氧化酶來抑制真菌中的複合體III粒線體呼吸作用。泛醇的氧化在位於真菌內粒線體膜上的細胞色素bc 1複合物的「醌外」(Qo)位點處被阻斷。抑制粒線體呼吸阻止正常的真菌生長以及發育。醌外部抑制劑殺真菌劑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胺甲酸酯、肟基乙酸酯、肟基乙醯胺以及二氫二噁嗪類殺真菌劑(統稱為嗜球果傘素殺真菌劑),以及噁唑烷二酮、咪唑啉酮以及芐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甲氧基丙烯酸酯包括嘧菌酯、香豆素(甲基(αE)-2-[[(3-丁基-4-甲基-2-氧代-2H-1-苯並吡喃-7-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酯)、烯肟菌酯(甲基)(αE)-2-[[[(E)-[(2E)-3-(4-氯苯基)-1-甲基-2-丙烯-1-亞基]胺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酯)(也稱為烯肟菌酯)、氟菌螨酯(甲基(αE)-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啶氧菌酯,以及唑菌酯(甲基(αE)-2-[[[3-(4-氯苯基)-1-甲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甲氧基胺甲酸酯包括唑菌胺酯、焦菌酯(N-[2-[[(1,4-二甲基-3-苯基-1H-吡唑-5-基)氧基]甲基]苯基]-N-甲氧基胺甲酸酯,以及三氯吡啶甲酸(N-甲氧基-N-[2-[[(3,5,6-三氯-2-吡啶基)氧]甲基]苯基]胺甲酸酯)。肟基乙酸酯包括醚菌酯以及肟菌酯。肟基乙醯胺類包括醚菌胺、fenutstrobin((αE)-2-[[[(E)-[(2E)-3-(2,6-二氯苯基)-1-甲基-2-丙烯-1-亞基]]甲基]-α-(甲氧基亞胺基)-N-甲基苯乙醯胺]、甲胺蝶呤、肟醚菌胺,以及α-[甲氧基亞胺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甲基]苯乙醯胺。二氫二噁嗪包括氟嘧菌酯。噁唑啉酮包括噁唑酮。咪唑啉酮包括惡唑菌酮。芐基胺甲酸酯包括吡菌苯威。類別(b11)還包括曼斯特菌素(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N-苯乙醯胺)。
(b12)「苯基吡咯殺真菌劑」(FRAC編碼12)抑制真菌中與滲透訊號傳導有關的MAP/組胺酸激酶。這類殺菌劑的實例為拌種咯以及咯菌腈。
(b13)「氮雜萘殺菌劑」(FRAC編碼13)被提議為透過尚未知的機制來抑制訊號傳導。已顯示它們會干擾引起白粉病的真菌中的萌發及/或附著胞形成。氮雜萘殺真菌劑包括芳氧基喹啉類以及喹唑啉酮類。芳氧基喹啉類包括喹氧芬。喹唑啉酮類包括丙喹嗪。
(b14)「脂質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14)被提議為抑制影響真菌中膜合成的脂質過氧化。這類的成員,如土菌靈,也可能影響其他生物過程,如呼吸以及黑色素生合成。脂質過氧化殺真菌劑包括芳烴類以及1,2,4-噻二唑類殺真菌劑。芳香烴碳類殺真菌劑包括聯苯、氯酮、雙氯芬酸、五氯硝基苯、三氯苯以及甲基托吡酮。1,2,4-噻二唑類包括土菌靈。
(b15)「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殺真菌劑」(FRAC編碼16.1)抑制黑色素生合成中的萘減少步驟。黑色素為宿主植物被一些真菌感染所必需。黑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殺真菌劑包括異苯並呋喃酮類、吡咯並喹啉酮類以及***並苯並噻唑類殺真菌劑。異苯並呋喃酮類包括四氯苯酞。吡咯並喹啉酮類包括咯喹酮。***並苯並噻唑類包括三環唑。
(b16)「黑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殺真菌劑」(FRAC編碼16.2)在黑色素生合成中抑制柱孢脫水酶。黑色素為宿主植物被一些真菌感染所必需。黑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殺真菌劑包括環丙烷甲醯胺類、甲醯胺類以及丙醯胺類殺真菌劑。環丙烷甲醯胺類包括環丙。甲醯胺類包括雙氯氰酸酯。丙醯胺類包括氰菌胺。
(b17)「固醇生合成抑制劑(SBI):第III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17)在固醇生產中在C4-去甲基化期間抑制3-酮還原酶。SBI:第III類抑制劑包括羥基苯胺類殺真菌劑以及胺基吡唑啉酮類殺真菌劑。羥基苯胺類包括環醯菌胺。胺基吡唑啉酮類包括胺苯吡菌酮(S-2-丙烯-1-基5-胺基-2,3-二氫-2-(1-甲基乙基)-4-(2-甲基苯基)-3-氧代-1H-吡唑-1-硫代羧酸)。
(b18)「角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FRAC編碼18)(SBI:第IV類)抑制固醇生合成途徑中的角鯊烯環氧酶。固醇如麥角固醇對於膜結構以及功能是必需的,這對於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暴露於這些殺真菌劑導致異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敏感真菌的死亡。角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菌劑包括硫代胺甲酸酯類以及烯丙胺類殺真菌劑。硫代胺甲酸酯類包括稗草畏。烯丙胺包括萘替芬以及特比萘芬。
(b19)「多聚毒素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19)抑制幾丁質合酶。實例包括多抗黴素。
(b20)「苯基脲類殺菌劑」(FRAC編碼20)被提議為影響細胞***。實例包括戊菌隆。
(b21)「醌內抑制劑(QiI)殺真菌劑」(FRAC編碼21)透過影響泛醌還原酶來抑制真菌中的複合體III粒線體呼吸作用。泛醌的還原在位於真菌內粒線體膜上的細胞色素bc 1複合物的「醌內部」(Qi)位點處被阻斷。抑制粒線體呼吸作用阻止正常的真菌生長以及發育。醌內抑制劑殺菌劑包括氰基咪唑類以及胺磺醯基***類殺真菌劑。氰基咪唑類包括氰霜唑。胺磺醯基***類包括吲唑磺。
(b22)「苯甲醯胺以及噻唑羧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2)透過結合β-微管蛋白並破壞微管組裝來抑制有絲***。微管組裝的抑制可破壞細胞 ***、細胞內的運輸以及細胞結構。苯甲醯胺包括苯甲醯胺。噻唑羧醯胺包括噻唑菌胺。
(b23)「烯吡喃醣醛酸抗生素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3)透過影響蛋白質生合成來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殺稻瘟菌素-S。
(b24)「己吡喃糖基抗生素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4)透過影響蛋白質生合成來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春日黴素。
(b25)「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蛋白質合成殺菌劑」(FRAC編碼25)透過影響蛋白質生合成來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鏈黴素。
(b26)「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海藻糖酶以及肌醇生合成殺真菌劑」(FRAC編碼26)抑制海藻糖酶以及肌醇生合成。實例包括有效黴素。
(b27)「氰基乙醯胺肟殺菌劑」(FRAC編碼27)包括霜脲氰。
(b28)「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28)被認為是真菌生長的多位點抑制劑。其被提議為干擾細胞膜中脂肪酸的合成,然後破壞細胞膜的通透性。這種殺真菌劑類的實例為霜霉威、丁基胺基甲酸碘代丙炔酯,以及硫菌威。
(b29)「氧化磷酸化解偶聯殺真菌劑」(FRAC編碼29)透過解偶聯氧化磷酸化來抑制真菌呼吸。抑制呼吸作用可防止正常的真菌生長以及發育。這一類包括2,6-二硝基苯胺如氟啶胺以及巴豆酸二硝基苯酯,如蟎普、消蟎以及百克蟎。
(b30)「有機錫殺真菌劑」(FRAC編碼30)抑制氧化磷酸化途徑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實例包括醋酸芬太尼、氯化芬丁酯以及氫氧化芬太尼。
(b31)「羧酸類殺菌劑」(FRAC編碼31)透過影響脫氧核糖核酸(DNA)第II型拓撲異構酶(促旋酶)來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奧索利酸。
(b32)「雜芳香族殺真菌劑」(FRAC編碼32)被提議為影響DNA/核糖核酸(RNA)的合成。雜芳香族殺真菌劑包括異噁唑以及異噻唑酮。異噁唑包括惡黴靈,而異噻唑酮包括辛噻酮。
(b33)「膦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3)包括亞磷酸及其各種鹽類,包括三乙膦酸鋁。
(b34)「鄰苯二甲酸殺菌劑」(FRAC編碼34)包括葉枯酞。
(b35)「苯並三嗪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5)包括***鹽類。
(b36)「苯磺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6)包括磺菌胺。
(b37)「噠嗪酮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7)包括噠菌清。
(b38)「噻吩-甲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38)被提議為影響ATP的產生。實例包括矽噻菌胺。
(b39)「複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製劑殺真菌劑」(FRAC代碼39)抑制粒線體中的電子傳遞,包括嘧啶胺如二氟林以及吡唑-5-甲醯胺如唑蟲醯胺。
(b40)「羧酸醯胺(CAA)殺真菌劑」(FRAC編碼40)抑制纖維素合酶,其防止生長並導致目標真菌的死亡。羧酸醯胺類殺菌劑包括肉桂酸醯胺類、纈胺酸醯胺類以及其他胺甲酸酯類,以及扁桃酸醯胺類殺真菌劑。肉桂酸醯胺類包括烯醯嗎啉、氟嗎啉以及吡嗎啉(3-(2-氯-4-吡啶基)-3-[4-(1,1-二甲基乙基)苯基]-1-(4-嗎啉基)-2-丙烯-1-酮)。纈胺醯胺以及其他胺甲酸酯類包括苯噻菌胺、苯噻菌胺-異丙基異、丙菌胺,tolprocarb(N-[(1S)-2-甲基-1-[[(4-甲基苯甲醯基)胺基] 甲基]丙基]胺基甲酸2,2,2-三氟乙酯)以及纈胺酸鹽(N-[(1-甲基乙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3-(4-氯苯基)-β-丙胺酸甲酯(也稱為纈草烯醛)。扁桃酸醯胺類包括雙炔醯菌、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以及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b41)「四環素類抗生素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41)透過影響蛋白質合成來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土黴素。
(b42)「硫代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42)包括磺菌威。
(b43)「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43)透過類血影蛋白的離域抑制真菌的生長。實例包括吡啶基甲基苯甲醯胺殺真菌劑如氟吡菌胺(現為FRAC編碼7,吡啶基乙基苯甲醯胺)。
(b44)「微生物殺真菌劑」(FRAC編碼44)破壞真菌病原體細胞膜。微生物殺真菌劑包括芽孢桿菌屬物種,例如解澱粉芽孢桿菌菌株QST 713、FZB24、MB1600、D747以及它們產生的殺真菌性脂肽。
(b45)「QxI殺真菌劑」(FRAC編碼45)透過影響細胞色素bc 1複合物未知(Qx)位點的泛醌還原酶,抑制真菌中的複合物III粒線體呼吸作用。抑制粒線體呼吸作用阻止正常的真菌生長以及發育。QxI殺真菌劑包括***並嘧啶胺,例如對甲基對映體(5-乙基-6-辛基[1,2,4]***並[1,5-a]嘧啶-7-胺)。
(b46)「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被認為是透過細胞膜破壞來起作用的。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包括萜烯烴以及萜烯醇,例如來自互葉白千層(茶樹)的萃取物。
(b47)「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FRAC編碼P)誘導宿主植物防禦機制。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包括苯並噻二唑、苯並異噻唑以及噻二唑-甲醯胺殺真菌劑。苯並噻二唑包括活化酯-S-甲基。苯並異噻唑包括烯丙苯噻唑。噻二唑甲醯胺包括噻達尼以及異噻菌胺。
(b48)「多位點接觸活性殺菌劑」透過多個作用部位抑制真菌生長並具有接觸/預防活性。這類殺真菌劑包括:(b48.1)「銅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1)、(b48.2)「硫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2)、(b48.3)「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3)、(b48.4)「鄰苯二甲醯亞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4)、(b48.5)「氯腈殺真菌劑」(FRAC編碼M5)、(b48.6)「磺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6)、(b48.7)多位點接觸「胍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7)、(b48.8)「三嗪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8)、(b48.9)「醌類殺菌劑」(FRAC編碼M9)、(b48.10)「喹喔啉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10),以及(b48.11)「馬來醯亞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M11)。「銅類殺真菌劑」為含銅的無機化合物,通常處於銅(II)氧化態;實例包括氯氧化銅、硫酸銅以及氫氧化銅,包括例如波爾多混合物(三價硫酸銅)的組合物。「含硫殺菌劑」為含有硫原子環或鏈的無機化學品;實例包括元素硫。「二硫代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含有二硫代胺甲酸酯分子部分體;實例包括代森錳鋅、代森聯、代森鋅、福美鐵、代森錳、福美雙、鋅乃浦以及福美鋅。「鄰苯二甲醯亞胺類殺真菌劑」含有鄰苯二甲醯亞胺分子部分體;實例包括滅菌丹、克菌丹,以及敵菌丹。「氯腈殺真菌劑」含有被氯以及氰基取代的芳環;實例包括百菌清。「磺醯胺類殺真菌劑」包括二氯芬酸以及甲苯胺酸。多位點接觸「胍殺真菌劑」包括,胍乙胍、阿比沙丁洛索酯以及三辛酸亞胺基辛酯。「三嗪殺真菌劑」包括阿尼嗪。「醌類殺真菌劑」包括二噻農。「喹喔啉類 殺真菌劑」包括醌硫酸鹽類(也稱為硫代硫酸鹽類)。「馬來醯亞胺殺真菌劑」包括氟代醯亞胺。
(b49)「除(b1)至(b48)類殺真菌劑以外的殺真菌劑」包括某些殺菌劑,其作用方式可能未知。(b49.1),「苯基乙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U6),(b49.2)「芳基苯基酮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U8),(b49.3)「胍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U12),(b49.4)「噻唑烷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U13),(b49.5)「嘧啶酮腙類殺真菌劑」(FRAC編碼U14)以及(b49.6)與氧固醇結合結合之化合物蛋白質,如PCT專利公開號WO2013/009971中所述。苯基乙醯胺包括環氟蟲胺以及N-[[(環丙基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芳基-苯基酮類包括二苯甲酮類如苯菌靈以及苯甲醯基吡啶類如氟草酮(5-氯-2-甲氧基-4-甲基-3-吡啶基)(2,3,4-三甲氧基-6-甲基苯基)甲酮)。胍包括多氘。噻唑烷包括((2Z)-2-[[2-氟-5-(三氟甲基)苯基]硫代]-2-[3-(2-甲氧基苯基)-2-噻唑烷亞基]乙腈)。嘧啶酮腙包括吖啶酮。(b49.6)類包括氧硫雜磷脂(1)[4-[4-[5-(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及其R-對映體為1-[4-[4-[5R-(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註冊號1003319-79-6)。(b49)類還包括苯並惡嗪、氟甲苯醌(2-乙基-3,7-二甲基-6-[4-(三氟甲氧基)苯氧基]-4-喹啉基甲基碳酸酯)、氟代醯亞胺、新-阿索佐辛(甲磺酸鐵)、吡卡因(N-[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吡咯尼群、醌基硫酸鹽、特布氟((6-(1,1-二甲基乙基)-8-氟-2,3-二甲基-4-喹啉基乙酸鹽)、甲苯胺(N-(4-氯-2-硝基苯基)2-乙基-4-甲基苯磺醯胺)、N-[6-[[[[(1-甲基-1H-咪唑-4-基)苯基]磺醯胺,2-丁氧基-6-碘-3-丙基-4H-1-苯並吡喃-4- 酮,3-丁炔-1-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N-(4-氯-2-硝基苯基)-N-乙基-4-甲基苯磺醯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胺醯胺、N-[[(環丙基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2,6-二甲基-1H,5H-[1,4]二硫雜環己二烯[2,3-c:5,6-c']二吡咯-1,3,5,7(2H,6H)-四酮、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以及4-氟苯基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戊酯、N-[4-[[[[(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噻唑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以及N-[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b46)類別除了上述特定類別(例如,(b1)、(b10)以及(b22))之外還包括有絲***以及細胞***抑制殺真菌劑。
除作用類別(1)至(46)的殺真菌劑之外的其他殺真菌劑「的作用方式可能是未知的,或可能尚未分類的殺真菌劑包括選自組成分(b49.7)至(b49.12)的殺真菌化合物,如下所示。
組成分(b49.7)涉及式b49.7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4-81
其中Rb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4-82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4-83
式b49.7之化合物之實例包括(b49.7a)(2-氯-6-氟苯基)甲基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甲酯(註冊號1299409-40-7)以及(b49.7b)(1R)-1,2,3,4-四氫-1-萘基2-[1-[2-[3,5-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註冊號1299409-42-9)。製備式b46.2化合物之方法描述於PCT專利公開號WO 2009/132785以及WO 2011/051243中。
組成分(b49.8)涉及式b49.8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5-56
其中Rb2為CH3、CF3或CHF2;Rb3為CH3、CF3或CHF2;Rb4為鹵素或氰基;且n為0、1、2或3。
式b49.8之化合物的實例包括(b49.8a)1-[4-[4-[5-[(2,6-二氟苯氧基)甲基]-4,5-二氫-3-異噁唑基]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製備式b49.8化合物之方法描述於PCT專利申請PCT/US11/64324中。
組成分(b4799)涉及式b49.9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5-57
其中Rb5為-CH2OC(O)CH(CH3)2、-C(O)CH3,-CH2OC(O)CH3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6-85
式b49.9之化合物的實例包括(b49.9a)[[4-甲氧基-2-[[[(3S,7R,8R,9S)-9-甲基-8-(2-甲基-1-氧代丙氧基)-2,6-二氧代-7-(苯基甲基)-1,5-二氧雜環己烷-3-基]胺基]羰基]-3-吡啶基]氧基]甲基2-甲基丙酸酯(註冊號517875-34-2)、(b49.9b)(3S,6S,7R,8R)-3-[[[3-(乙醯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二氧代壬烷-7-基2-甲基丙烯酸酯(註冊號234112-93-7)、(b49.9c)(3S,6S,7R,8R)-3-[[[3-[(乙醯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二辛烷-7-基2-甲基丙酸酯(註冊號517875-31-9)、(b49.9d)(3S,6S,7R,8R)-3[[[4-甲氧基-3-[[(2-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二氧代壬烷-7-基2-甲基丙酸酯(註冊號328256-72-0),以及(b49.9e)N-[[3-(1,3-苯並間二氧雜環戊烯-5-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O-[2,5-二脫氧-β-3-O-(2-甲基-1-氧代丙基)-2-(苯基-甲基)-α-***糖醯基]-L-絲胺酸,(1→4')-內酯(註冊號1285706-70-8)。用於製備式b49.9之化合物之方法描述於PCT專利公開號WO 99/40081、WO 2001/014339、WO 2003/035617以及WO 2011044213中。
組成分(b49.10)涉及式b49.10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6-59
其中Rb6為H或F,且Rb7為CF2CHFCF3或CF2CF2H。式(b49.10a)3-(二氟甲基)-N-[4-氟-2-(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註冊 號1172611-40-3)以及(b49.10b)3-(二氟甲基)-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吡唑-4-甲醯胺(註冊號923953-98-4)。式49.10之化合物可以透過PCT專利公開號WO 2007/017450中所述之方法製備。
組成分b49.11涉及式b49.11之化合物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07-60
其中,
Rb8為鹵素、C1-C4烷氧基,或C2-C4炔基;
Rb9為H、鹵素或C1-C4烷基;
Rb10為C1-C12烷基、C1-C12鹵代烷基、C1-C12烷氧基、C2-C12烷氧基烷基、C2- C12烯基、C2-C12炔基、C4-C12烷氧基烯基、C4-C12烷氧基炔基、C1-C12烷硫 基,或C2-C12烷硫基烷基;
Rb11為甲基或-Yb13-Rb12
Rb12為C1-C2烷基;以及
Yb13為CH2、O或S。
式b49.11化合物的實例包括(b49.11a)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丁炔-1-基)-2-(甲硫基)乙醯胺、(b49.11b)2-[(3-乙炔基-6-喹啉基)氧基]-N[1-(羥基甲基)-1-甲基-2-丙炔-1-基]-2-(甲基硫代)乙醯胺、(b49.11c)N-(1,1-二甲基-2-丁炔-1-基)-2-[(3-乙炔基-6-喹啉基)氧基]-2-(甲硫基)乙醯胺、(b49.11d)2-[(3-溴-8-甲基-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丙炔-1-基)-2-(甲硫基)乙醯胺, 以及(b49.11e)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乙基)丁醯胺。式b49.11之化合物,其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以及製備方法通常為已知的;參閱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4/047538、WO 2004/108663、WO 2006/058699、WO 2006/058700、WO 2008/110355、WO 2009/030469、WO 2009/049716以及WO 2009/087098。
組成分49.12涉及N'-[4-[[3-[(4-氯苯基)甲基]-1,2,4-噻二唑-5-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脒,據信其抑制參與固醇生合成的C24-甲基轉移酶。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式1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種選自上述類別(1)至(49)的殺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即,組合物)。還值得注意的是,包含該混合物(以一殺真菌有效量)而且還包含至少一種選自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的附加組成分的組合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式1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種選自上面結合類別(1)-(49)所列特定化合物的殺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即,組合物)。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包含該混合物(以一殺真菌有效量)而且還包含至少一種選自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的另外的介面活性劑的組合物。
組成分(b)殺真菌劑的實例包括噻二唑素S-甲基、殺螟丹、苯唑嘧菌胺、吲唑磺、敵菌靈、戊環唑、嘧菌酯、苯霜靈(包括苯霜靈-M)、麥銹靈、苯菌靈、苯噻菌胺(包括苯噻菌胺-異丙基)、苯並烯氟菌唑、貝斯氧雜嗪、殺蟎、聯苯、雙苯***醇、聯苯吡菌胺、滅瘟素、啶醯菌胺、糠菌唑、嘧酚磺酸酯、丁賽特、敵菌丹、克菌丹、多菌靈、萎銹靈、環丙、茂散、百菌清、乙菌、克黴唑、氫氧化銅、氯氧化銅、硫酸銅、丁香菌酯、氰霜唑、環氟菌胺、霜脲氰、環唑醇、嘧抑菌、雙氯氰菌胺、噠菌清、氯硝胺、乙黴威、醚唑、二氟林、二甲嘧酚、烯 醯嗎啉、醚菌胺、烯唑醇(包括烯唑醇-M)、敵蟎普、二氰蒽醌、二硫、十二環嗎啉、多果、益康唑、克瘟散、烯肟菌酯(也稱為烯肟菌酯)、氟環唑、乙環唑、噻唑菌胺、乙嘧酚、土菌靈、噁唑菌酮、咪唑菌酮、氯苯嘧啶醇、烯肟菌胺、腈苯唑、甲呋醯苯胺、環醯菌胺、芬諾尼、拌種咯、苯銹啶、芬普福、胺苯吡菌酮、芬丁乙酸酯、芬丁氯化物、芬丁氫氧化物、福美鐵、嘧菌腙、氟麥托醌、氟吡草胺、氟啶胺、咯菌腈、氟菌蟎酯、氟茚唑菌胺、氟嗎啉、氟吡菌胺、氟吡菌醯胺、氟脲醯亞胺、氟嘧菌酯、氟喹唑、氟矽唑、磺菌胺、氟替尼氟醯胺、粉唑醇、氟唑菌醯胺、滅菌丹、四氯苯酞、麥穗寧、呋霜、福拉比、雙胍、己唑醇、惡黴靈、抑黴唑、亞胺唑、雙胍辛烷基苯磺酸鹽、三辛酸三辛酯、丁基胺基甲酸碘代丙炔酯、種菌唑、異稻瘟淨、撲海因、異丙菌胺、異康唑、異丙噻菌胺、異丙硫烷、異氟吡蘭、異吡嗪、異噻菌胺、春雷黴素、醚菌酯、代森錳鋅、雙炔醯菌胺、曼德斯賓、代森錳、嘧菌胺、滅銹、消蟎、甲霜靈(包括甲霜靈-M/甲雙靈)、甲芬氟康唑、葉菌唑、磺菌威、代森聯、苯氧菌胺、苯菌酮、咪康唑、腈菌唑、萘替芬、甲胂鐵銨、氟苯嘧啶醇、辛噻酮、呋醯胺、肟醚菌胺、惡霜靈、氟噻唑吡乙酮、奧索利酸、惡咪唑、氧化萎銹靈、土黴素、稻瘟酯、戊菌唑、戊菌隆、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亞磷酸(包括其鹽,例如三乙膦酸鋁)、吡咯菌唑、啶氧菌酯、丙嘧菌胺、丙嘧菌胺、丙環唑、丙炔菌、丙喹嗪、丙硫威、丙硫菌唑、唑菌胺酯、嘧菌酯、嘧菌酯、吡唑磷、吡菌苯威、嘧菌酯、啶斑肟、嘧黴胺、吡氟草酮、啶菌噁唑、吡咯尼群、喹康唑、喹喔啉、喹喔啉、五氯硝基苯、塞達沙星、噻菌靈、甲基托布津、福美雙、鏈黴素、硫磺、戊唑醇、異丁乙氧喹啉、葉枯酞、特康那、特比萘芬、四氟唑、噻菌靈、噻呋醯胺、硫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噻醯菌胺、甲基立枯磷、甲磺菌胺、胺甲酸酯類殺菌劑tolprocarb、甲苯氟磺胺、***酮、 ***醇、嘧菌、滅菌唑、菌嗪、三鹼式硫酸銅、三環唑、氯啶菌酯、十三嗎啉、肟菌酯氟菌唑、嗪胺靈、垂嗎醯胺、烯效唑、烯效唑P、井岡黴素、霜黴滅(也被稱為valiphenal)、乙烯菌核利、代森鋅、福美鋅、苯醯菌胺、(3S,6S,7R,8R)-3-[[[3[(乙醯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5-二氧代壬烷-7-基2-甲基丙酸酯、(3S,6S,7R,8R)-3-[[[3-(乙醯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代-8-(苯基甲基)-1、2-二甲基丙酸-5-二氧壬烷-7-基酯、N-[[3-(1,3-苯並間二氧雜環戊烯-5-基甲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O-[2,5-二脫氧-3-O-(2-甲基-1-氧代丙基)-2-(苯基甲基)-L-***糖醯基]-L-絲胺酸、(1→4')內酯、N[2-(1S,2R)-[1,1'-二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丁炔-1-基)-2-(甲硫基)乙醯胺、2[(3-溴-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乙基)丁醯胺、2-[(3-溴-8-甲基-6-喹啉基)氧基]-N-(1,1-二甲基-2-丙炔-1-基)-2-(甲硫基)乙醯胺、2-丁氧基-6-碘-3-丙基-4H-1-苯並吡喃-4-酮、3-丁炔-1-基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α-(1-氯環丙基)-α-[2-(2,2-二氯環丙基)乙基]-1H-1,2,4-***-1-乙醇、2-[2-(1-氯環丙基)-4-(2,2-二氯環丙基)-2-羥丁基]-1,2-二氫-3H-1,2,4-***-3-硫酮、(αS)-[3-(4-氯-(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1,2,4-***、rel-2-[[(2R,3S)-3-(2-氯苯基)-2-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1,2,4-***-3-硫酮、rel-1-[[(2R,3S)-3-(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基]甲基]-5-(2-丙烯-1-基硫代)-1H-1,2,4-***、3-[5-(4-氯苯基)-2,3-二甲基-3-異噁唑烷基]吡啶、(2-氯-6-氟苯基)甲基2[1-[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甲酯、N'-[4-[[3-[(4-氯苯基)甲基]噻唑-5-基]氧基]-2,5-二 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胺醯胺、N-[2-[4-[[3-(4-氯-苯基)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2-[4-[[3-(4-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亞胺醯胺、N-環丙基-3-(二氟甲基)1-甲基-N-[[2-(1-甲基乙基)苯基]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環丙基-甲氧基)-胺基][6-(二氟甲氧基)-2,3-二氟苯基]亞甲基]苯乙醯胺、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N-(3',4'-二氟[1,1'-聯苯]-2-基)-3-(三氟甲基)-2-吡嗪甲醯胺、3-(二氟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3-(二氟甲基)-N-[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5,8-二氟-N-[2-[3-甲氧基-4-[[4-(三氟甲基)-2-吡啶基]氧基]苯基]-乙基]-4-喹唑啉胺、3-(二氟甲基)-1-甲基-N-[2-(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1H-吡唑-4-甲醯胺、1-[4-[4-[5R-[(2,6-二氟苯氧基)甲基]-4,5-二氫-3-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N-(1,1-二甲基-2-丁炔-1-基)-2-[(3-乙炔基喹啉基)氧基]-2-(甲硫基)乙醯胺、2,6-二甲基-1H,5H-[1,4]二硫代[2,3-c:5,6-c']二吡咯-2-(2H,6H)-四酮、2[(3-乙炔基-6-喹啉基)氧基]-N[1-羥基甲基-1-甲基-2-丙炔-1-基](甲硫基)乙醯胺、4-氟苯基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5-氟-2-[(4(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3S,6S,7R,8R)-3-[[[4-甲氧基-3-[[(2-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2-吡啶基]羰基]胺基]-6-甲基(苯甲基)-1,5-二氧代壬烷-7-基-2-甲基丙酸酯、α(甲氧基亞胺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4-甲氧基-2-[[[(3S,7R,8R,9S)-9-甲基-8-(2-甲基-丙氧基)-2,6-二氧代-7-(苯基甲基)-1,5-二氧雜 環己烷-3-基]胺基]羰基]-3-吡啶基]氧基]甲基2-甲基丙酸酯、戊基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基甲酸戊酯、戊基N-[4-[[[[-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噻唑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以及戊基N-[6-[[[[(Z)-(1-甲基-1H-四唑-5-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甲酸酯以及(1R)-1,2,3,4-四氫-1-萘基2-[1-[2-[3,5-二(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4-哌啶基]-4-噻唑羧酸乙酯。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包含作為組成分(a)的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類)以及至少一種選自上述清單的殺真菌劑作為組成分(b)的殺真菌組合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式1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或鹽)(即,組合物中的組成分(a))與下列化合物的組合:嘧菌酯、苯並吡咯並吡咯、聯苯吡菌胺、剋菌丹、環丙菌胺、百菌清、氫氧化銅、氯氧化銅、硫酸銅、霜脲氰、環唑醇、賽普洛、乙黴威、醚唑、烯醯嗎啉、氟環唑、噻唑菌胺、氯苯嘧啶醇、環醯菌胺、氟啶胺、咯菌腈、氟哌啶、氟吡菌醯胺、氟矽唑、氟噻唑菌腈、粉唑醇、氟唑菌醯胺、滅菌丹、撲海因、異丙噻菌胺、異氟普蘭、異吡嗪、醚菌酯、代森錳鋅、曼得羅賓消蟎、甲霜靈(包括甲霜靈-M/甲霜靈)、甲芬氟康唑、葉菌唑、苯菌酮、腈菌唑、氟噻唑吡乙酮、氟唑菌苯胺、吡噻菌胺、亞磷酸(包括其鹽、例如三乙膦酸鋁)、啶氧菌酯、丙環唑、丙氧喹啉、丙硫菌唑、唑菌胺酯、嘧黴胺、塞達昔康螺旋體胺、硫、戊唑醇、甲基硫菌靈、肟菌酯苯醯菌胺、α-(1-氯環丙基)-α-[2-(2,2-二乙基]-1H-1,2,4-***-1-乙醇、2-[2-(1-氯代環丙基)-4-(2,2-二氯代環丙基)-2-羥基丁基]-1,2-二氫-3H-1,2,4-***-3-硫酮、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二氟甲基)-N-(2,3-二氫-1,1,3-三甲基-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甲醯胺、1-[4-[4-[5R-(2,6-二氟代苯基)-4,5-二氫-3- 異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N-[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甲酸酯、2,6-二甲基-1H,5H-[1,4]二硫代[2,3-c:5,6-c']二吡咯-1(2H,6H)-四酮、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5-氟-2-[(4-甲基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噁唑基]-3-吡啶甲醇、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1,2,4-***、rel-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1,2,4-***-3-硫酮、以及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1-基硫代)-1H-1,2,4-***(即作為組成分(b)的組合物)。
可與本發明之化合物一起配製的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的實例為:無脊椎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試劑、例如阿維菌素、乙醯甲胺磷、啶蟲脒、丙醯氟胺、二醯基二氫吡咯([(3S,4R,4aR,6S,6aS,12R,12aS,12bS)-3-[(環丙基羰基)氧基]-1,3,4,4a,5,6,6a,12,12a,12b-十氫-6,12-二羥基甲基-4,6a,12b-三甲基-11-氧代-9-(3-吡啶基)-2H,11H-萘並[2,1-b]吡喃並[3,4-e]吡喃-4-基]甲基環丙烷羧酸酯)、磺胺蟎酯(S 1955)、阿維菌素、印苦楝子素、谷硫磷甲基、聯苯菊酯、聯苯雙酯、噻嗪酮、克百威、殺螟丹、氯蟲苯甲醯胺、溴蟲腈、抑太保、毒死蜱、甲基毒死蜱、環蟲醯肼、噻蟲胺、呋喃蟲醯胺(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胺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醯胺)、環丙烯醯胺(3-溴-N-[2-溴-4-氯-6-[[(1-環丙基乙基)胺基]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醯胺)、環氧蟲啶((5S,8R)-1-[(6-氯-3-吡啶基)甲基]-2,3,5,6,7,8-六氫-9-硝基-5,8-環氧-1H-咪唑並[1,2-a]氮雜)、丁氟蟎酯、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滅蠅胺、溴氰菊酯、丁醚脲、二嗪磷、狄氏劑、除蟲脲、四氟甲醚菊酯、樂 果、呋蟲胺、苯蟲醚、甲胺基阿維菌素、硫丹、順式氰戊菊酯、乙蟲腈、芬硫克、苯氧威、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蟲腈、氟啶蟲醯胺、氟蟲雙醯胺、氟氰戊菊酯、氟醚菌酯(甲基(αE)-2-[[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聯氟碸5-氯-2-[(3,4,4-三氟-3-丁烯-1-基)磺醯基]噻唑)、氟吡丁(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5-[(2-甲基-2-丙烯-1-基)胺基]-4-[(三氟甲基)亞磺醯基]-1H-吡唑-3-腈)、氟吡喃酮(4-[[(6-氯-3-吡啶基)甲基](2,2-二氟乙基)胺基]-2(5H)-呋喃酮)、福利化、嘧蟲胺(UR-50701)、氟蟲脲、氟胺氰菊酯氯蟲醯肼、七氟他林([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基-2,2-二甲基-3-[(1Z)-3,3,3-三氟-1-丙烯-1-基]環丙烷)、氟鈴脲、蟻腙、吡蟲啉、茚蟲威、異柳磷、蝨蟎脲、馬拉硫磷、氯氟醚菊酯([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基(1R,3S)-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環丙烷羧酸酯)氰氟蟲腙、四聚乙醛、甲胺磷、殺撲磷、滅多威、普林、甲氧氯、甲氧蟲醯肼、甲氧芐氟菊酯、米爾貝黴素肟、甲氧芐氟菊酯([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苯基]甲基-3-(2-氰基-1-丙烯-1-基)-2,2-二甲基環丙烷羧酸酯)、久效磷、尼古丁、烯啶蟲胺、硝、氟醯脲、多氟脲(XDE 007)、殺線威、吡柔比星(1,3,5-三甲基-N-(2-甲基-1-氧代丙基)-N-[3-(2-甲基丙基)-4-[2,2,2-三氟-1-甲氧基-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4-甲醯胺)、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氯菊酯、甲拌磷、伏殺硫磷、亞胺硫磷、磷胺、抗蚜威、丙溴磷、氟菊酯、吡蚜酮、啶吡唑蟲胺、除蟲菊酯、三氟甲吡醚、氟蟲吡喹、嘧螨胺(甲基(αE)-2-[[[2-[(2,4-二氯苯基)胺基]-6-(三氟甲基)-4-嘧啶基]氧]甲基]-α-(甲氧基亞甲基)-苯乙酸甲酯)、皮瑞普、吡丙醚、魚藤酮、蘭尼、乙基多殺菌素、多殺菌素、螺蟎酯、螺甲蟎酯(BSM 2060)、螺蟲乙酯、啶蟲胺腈、硫磺、蟲醯肼、伏蟲隆、七氟菊酯、特丁硫磷、四氯乙烯磷、四氟醚菊酯、噻蟲啉、噻蟲嗪、硫雙威、硫代磺酸-鈉、唑蟲醯胺、四溴菊 酯、唑蚜威、敵百蟲、以及三福隆;以及生物製劑、包括昆蟲病原菌如蘇雲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亞種aizawai、蘇雲金芽孢桿菌亞種kurstaki、以及蘇雲金芽孢桿菌包囊的δ-內毒素(例如,Cellcap、MPV、MPVII);昆蟲病原真菌、如綠僵菌;以及昆蟲病原病毒、包括桿狀病毒、核多角體病毒(NPV)、如HzNPV、AfNPV;以及顆粒體病毒(GV)如CpGV。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其組合物可以應用於遺傳轉型以表現對無脊椎害蟲有毒的蛋白質(例如蘇雲金芽孢桿菌δ-內毒素)的植物。外源施用的本發明殺真菌化合物的作用可能與所表現的毒素蛋白質提供一提升的效果。
農藥保護劑(即,殺蟲劑、殺真菌劑、殺線蟲劑、殺蟎劑、除草劑以及生物製劑)的一般參考文獻包括The Pesticide Manual,第13版,C.D.S.Tomlin編輯,英國作物保護委員會,Farnham,Surrey,英國,2003,以及The Bio Pesticide Manual,第2版,L.G.Copping編輯,英國作物保護委員會,Farnham,Surrey,英國,2001。
對於其中使用一種或多種這些不同混合配對物的實施方式,這些不同混合配對物(總計)與式1化合物的重量比通常在約1:3000以及約30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約1:300至約300:1(例如,約1:30至約30:1之間的比例)的重量比。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透過簡單的實驗容易地確定生物活性所需範圍所需的生物有效量之活性成分。顯而易見的是,包括這些額外的組成分可以擴大控制的疾病範圍,超出僅由式1化合物控制的範圍。
在某些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生物活性(特別是殺真菌)化合物或試劑(即,活性成分)的組合可導致大於添加(即,提升)效應。減少釋放到環境中的有效成分的數量,同時確保有效的控制有害生物一直都是目標。當施用 率達到農業上令人滿意的真菌控制量時,殺真菌活性成分的提升效果發生時,這種組合對於降低作物生產成本以及降低環境負荷可能是有利的。
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與其它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的組合可導致對農業環境有益的生物體的低於添加劑(即,安全)效應。例如,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在作物植物上保護除草劑或保護有益的昆蟲物種(例如,昆蟲捕食者,傳粉媒介如蜜蜂)免受殺蟲劑的侵害。
用於與式1化合物配製以提供可用於種子處理的混合物之殺菌劑包括,但不限於,吲唑磺、嘧菌酯、啶醯菌胺、多菌靈、萎銹靈、霜脲氰、環唑醇、醚唑、烯醯嗎啉、氟吡草胺、氟啶胺、咯菌腈、氟菌蟎酯、氟喹唑、氟吡菌胺、氟嘧菌酯、粉唑醇、氟唑菌醯胺、種菌唑、撲海因、甲霜靈、精甲霜靈、甲芬氟康唑、葉菌唑、腈菌唑、多效唑、氟唑菌苯胺、啶氧菌酯、丙硫菌唑、唑菌胺酯、環丙吡菌胺、矽噻菌胺、戊唑醇、噻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三氟敏,以及滅菌唑。
可與式1化合物配製以提供可用於種子處理的混合物之無脊椎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試劑包括,但不限於,阿維菌素、啶蟲脒、氟丙菊酯、二醯基二氫吡咯、雙甲脒、阿維菌素、印楝素、殺蟲磺、聯苯菊酯、噻嗪酮、硫線磷、西維因、克百威、殺螟丹、氯蟲苯甲醯胺、溴蟲腈、毒死蜱、噻蟲胺、氰蟲醯胺、毒死蜱、噻蟲胺、氰蟲醯胺、環丙嘧啶、氟氯氰菊酯、β-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γ-氯氟氰菊酯、λ-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ζ-氯氰菊酯、滅蠅胺、溴氰菊酯、狄氏劑、呋蟲胺、苯蟲醚、甲胺基阿維菌素、硫丹、順式氰戊菊酯、乙蟲腈、醚菊酯、乙蟎唑、芬克硫、苯氧威、氰戊菊酯、氟蟲腈、氟啶蟲醯胺、氟蟲雙醯胺、氟速芬、氟蟲脲、丁烯氟蟲腈、氟批味喃酮、氟胺氰菊酯、 覆滅蟎、噻唑磷、氯氟醚菊酯、氟鈴脲、蟻腙、吡蟲啉、茚蟲威、蝨蟎脲、氯氟醚菊酯、氰氟蟲腙、滅蟲、滅多威、普林、甲氧蟲醯肼、氟菊酯單體、烯啶蟲胺、硝、氟醯脲、殺線威、吡柔比星、吡蚜酮、除蟲菊酯、噠蟎靈、嘧蟎胺、三氟甲吡醚、吡丙醚、蘭尼、乙基多殺菌素、多殺菌素、螺蟎酯、螺甲蟎、螺蟲乙酯、啶蟲胺腈、蟲醯肼、胺菊酯、四氟醚菊酯、噻蟲啉、噻蟲嗪、硫雙威、硫代磺酸鈉、四溴菊酯、唑蚜威、鈴脲、蘇雲金芽孢桿菌δ-內毒素、蘇雲金芽孢桿菌菌株以及核多角體病毒株(Nucleo polyhydrosis)。
包含可用於種子處理的式1化合物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能夠防止植物致病真菌或細菌及/或土生動物如線蟲的有害作用之細菌及真菌。表現出殺線蟲特性的細菌可以包括,但不限於,堅強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蠟狀芽孢桿菌(B.cereus),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is)以及巴斯德氏穿孔菌(Pasteuria penetrans)。合適的堅強芽孢桿菌菌株為以商品名BioNemTM購得的菌株CNCM I-1582(GB-126)。合適的蠟狀芽孢桿菌菌株為NCMM I-1592菌株。這二種芽孢桿菌菌株都公開在美國專利號US 6,406,690中。表現出殺線蟲活性的其他合適的細菌為解澱粉芽孢桿菌(B.amyloliquefaciens)IN937a以及枯草芽孢桿菌菌株GB03。表現出殺真菌性質的細菌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短小芽孢桿菌(B.pumilus)菌株GB34。表現出殺線蟲特性的真菌物種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淡紫擬青黴(Paecilomyces lilacinus)以及淡紫色毛黴(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種子處理還可以包括一種或多種天然來源的殺線蟲劑,例如稱作harpin的激發蛋白,其從某些細菌植物病原體如解澱粉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分離。實例為Harpin-N-Tek種子處理技術,以N-HibitTM Gold CST商品形式可獲得。
種子處理還可以包括一種或多種豆科植物根瘤菌,如微共生固氮細菌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這些接種劑可選擇地包括一種或多種脂質-殼寡糖(lipo-chitooligosaccharides,LCOs),其為豆科植物根部開始形成根瘤期間由根瘤菌產生的結瘤(Nod)因子。例如,Optimize®品牌種子處理技術將LCO PromoteRTechnologyTM與接種劑結合在一起。
種子處理還可以包括一種或多種異黃酮,其可增加菌根真菌的根部定殖量。菌根真菌透過增加水、硫酸鹽類、硝酸鹽類、磷酸鹽類以及金屬等營養物質的根吸收來改善植物生長。異黃酮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染料木黃酮、鷹嘴豆芽素A、芒柄花素、大豆黃素、黃豆黃素、橙皮素、柚皮素以及普拉塞酵素。芒柄花素可作為例如PHC Colonize® AG菌根接種產品的有效成分。
種子處理還可以包括一種或多種植物激活劑,其在與病原體接觸後在植物中誘導系統獲得抗性。誘導這種保護機制的植物激活劑的實例為阿拉酸式苯-S-甲基。
以下測試證明了本發明化合物對特定病原體的防治功效。然而,化合物提供的病原體防護保護並不限於這些物種。有關化合物描述,請參閱下面的索引表A-E。索引表A-E中使用以下縮寫:Me表示甲基,i-Pr表示異丙基,c-Pr表示環丙基,i-Bu表示異丁基,c-Bu表示環丁基,t-Bu表示第三丁基,以及NO2表示硝基。縮寫「Cmpd.」代表」化合物「,縮寫「Ex.」代表「實施例」,後面跟著一個數字,表示在哪個實施例中製備該化合物。縮寫「m.p.」表示熔點。在「AP+(M+1)」欄中報導的數值為透過將H+(分子量為1)加到具有最大同位素豐 度的分子(即M)中形成的觀察到的分子離子的分子量。未報告含有一種或多種較低豐度原子量同位素(例如37Cl、81Br)的分子離子的存在。使用電噴霧電離(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或常壓化學電離(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透過質譜法觀察報導的MS峰。
索引表A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19-61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0-62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1-63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2-64
索引表B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3-65
索引表C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3-66
索引表D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3-67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4-68
索引表E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4-69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5-70
索引表F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5-71
a 1H NMR數據以四甲基矽烷的低場ppm報導。耦合由(s)單峰,(brs)寬單峰,(d)雙重峰,(m)多重峰指定。
本發明之生物學實施例
製備用於測試A-C的測試懸浮液的通用方案:首先將測試化合物以等於最終體積的3%的量溶解在丙酮中,然後以期望濃度(以ppm計)懸浮於丙酮以及純化水(50/50混合物)含有250ppm的介面活性劑PE G400(多元醇酯)。然後將所得測試懸浮液用於測試A-F。
測試A
將測試溶液噴灑到小麥幼苗的流失點。第二天,以禾小球腔菌(Zymoseptoria tritici)(小麥葉斑病的致病劑)的孢子懸浮液接種幼苗,並在24℃的飽和氣壓中培養48小時,然後移至20℃的生長室中17天後,進行疾病評級。
測試B
將測試溶液噴灑到小麥幼苗的流失點。第二天,以小麥葉銹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小麥葉銹病的致病劑)的孢子懸浮液接種幼苗,並在20℃的飽和氣壓中培養24小時,然後移至20℃的生長室中7天,之後進行疾病評級。
測試C
將測試懸浮液噴霧至小麥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以禾布氏白粉菌小麥專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亦被稱為小麥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為小麥白粉病的致病劑)的孢子粉接種幼苗,並在20℃的生長室中培養8天,之後進行視覺疾病評級。
測試D
將試驗溶液噴灑到大豆幼苗的流失點上。第二天,以豆薯層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亞洲大豆銹病的致病劑)的孢子懸浮液接種幼苗,並於22℃的飽和氣壓中培養24小時,然後移至22℃的生長室8天,在此之後進行視覺疾病評級。
測試E
將測試懸浮液噴霧至番茄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以灰色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灰色葡萄孢病的致病劑)的孢子懸浮液接種幼苗,然後 在20℃的飽和氣氛中培養48小時,然後移至24℃的生長室中3天,在此之後進行視覺疾病評級。
測試F
將測試懸浮液噴霧至番茄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將幼苗以茄鏈隔孢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早疫病的致病劑)的孢子懸浮液接種,然後在27℃的飽和氣氛中培養48小時,然後移至20℃的生長室中3天,在此之後進行視覺疾病評級。
下表A中提供了測試A-F之結果。在該表中,等級100表示100%疾病控制,等級0表示無疾病控制(相對於對照組)。破折號(-)表示化合物未經測試。
表A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7-72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8-73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29-74
Figure 108138983-A0202-12-0130-75
Figure 108138983-A0202-11-0002-3

Claims (14)

  1. 一種選自式1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
    Figure 108138983-A0305-02-0133-1
    其中,A為一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基團:
    Figure 108138983-A0305-02-0133-2
    其中向右延伸的鍵連接到含Q的環上,向左延伸的鍵連接到帶有Y-N(R3)C(=W)R4取代基的苯環上;Q為CR6或N;Y為CR7aR7b;W為氧(O);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鹵素、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2-C4烷氧基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C2-C4烷氧基烷氧基,或C1-C3烷硫基;R3為氫(H)或甲基;R4為C1-C3烷氧基;每個R5獨立地為C1-C3烷基;n為0、1或2; R6為鹵素、硝基、胺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C2-C6烷氧基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氧基、C2-C6烯氧基、C2-C6鹵代烯氧基、C2-C6炔氧基、C2-C6鹵代炔氧基、C2-C6烷氧基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鹵代烷硫基,或L-J;R7a為氫(H);R7b為氫(H);L為直接鍵、氧(O)或OCH2;J選自
    Figure 108138983-A0305-02-0134-3
    其中該浮動鍵係透過所示環的任何可利用之碳或氮原子與L連接;且x為0、1、2或3;以及每個R14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A為A-1、A-3或A-4; Q為CR6;R4為甲氧基或乙氧基;以及每個R5為甲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A為A-1;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溴(Br)、氯(Cl)、氟(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R3為氫(H)或甲基;R4為甲氧基;n為0;R6為鹵素、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或-L-J;以及J為J-6、J-22、J-35、J-37、J-58、J-64、J-65、J-66、J-67、J-69,或J-7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氟(F),或甲基;R3為氫(H);R6為溴(Br)、氯(Cl)、碘(I)、胺基、甲基、異丙基、三氟甲基、CH2F、CHF2、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2FO、CHF2O,或-L-J;以及J為J-65、J-66,或J-6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或氟(F);R6為溴(Br)、氯(Cl)、碘(I)、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F2O,或-L-J;J為J-66或J-67;x為0、1或2;以及R14為溴(Br)、氯(Cl)、氟(F),或甲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R1與R2各自為氟(F);R6為溴(Br)、氯(Cl)、胺基、甲氧基、乙氧基,或異丙氧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係選自下列群組: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氯-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 甲基N-[[5-[1-(4-溴-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環丁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二氟甲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2-丙炔-1-基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1,1-二甲基乙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二氟甲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 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環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2,6-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2-[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2-(4-氯-2,6-二氟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氯-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甲基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以及甲基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
  8. 一種殺真菌之組合物,包含(a)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或其鹽類;以及(b)至少一種其他殺真菌劑。
  9. 一種殺真菌之組合物,其包含(a)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或其鹽類;以及(b)至少一種選自由介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以及液體稀釋劑的添加組成分。
  10. 一種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的植物病害之方法,包括向該植物或其部分,或向植物種子,施用一殺真菌有效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或其鹽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A為A-1或A-3;n為0;Q為CR6;Y為CR7aR7b;W為O;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溴(Br)、氯(Cl)、氟(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R3為氫(H);R4為甲氧基或乙氧基;R6為鹵素、胺基、C1-C3烷基、C1-C3鹵代烷基、C1-C3烷氧基、C1-C3鹵代烷氧基、C2-C4烯氧基、C2-C4鹵代烯氧基,或CR10a=NOR10b;R7a為氫(H)或甲基;R7b為氫(H)或甲基; R10b為氫(H)、甲基、乙基或C2-C4烯基;以及R10a為氫(H)或甲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中:A為A-1;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氯(Cl)、氟(F)或甲基;R4為甲氧基;R6為溴(Br)、氯(Cl)、碘(I)、胺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三氟甲氧基、CHF2O或C(CH3)=NOCH3;R7a為氫(H);以及R7b為氫(H)。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為:甲基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互變異構體,及其鹽類,其為:甲基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
TW108138983A 2018-11-06 2019-10-29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TWI832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56308P 2018-11-06 2018-11-06
US62/756308 2018-1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284A TW202026284A (zh) 2020-07-16
TWI832917B true TWI832917B (zh) 2024-02-21

Family

ID=69159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983A TWI832917B (zh) 2018-11-06 2019-10-29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Country Status (2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4393B2 (zh)
EP (1) EP3877365A1 (zh)
JP (1) JP2022506507A (zh)
KR (1) KR20210088620A (zh)
CN (1) CN113260610A (zh)
AR (1) AR116978A1 (zh)
AU (1) AU2019377431A1 (zh)
BR (1) BR112021007518A2 (zh)
CA (1) CA3116910A1 (zh)
CL (1) CL2021001111A1 (zh)
CO (1) CO2021005568A2 (zh)
EC (1) ECSP21030789A (zh)
IL (1) IL282413A (zh)
MA (1) MA54169A (zh)
MX (1) MX2021005295A (zh)
PE (1) PE20211784A1 (zh)
PH (1) PH12021550871A1 (zh)
SG (1) SG11202103810VA (zh)
TW (1) TWI832917B (zh)
UY (1) UY38449A (zh)
WO (1) WO2020097012A1 (zh)
ZA (1) ZA2021025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00012A (zh) 2020-03-11 2022-01-0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劑混合物
UY39189A (es) 2020-05-06 2021-12-31 Fmc Corp Fungicidas de tolilo sustituido y sus mezclas
AR124367A1 (es) 2020-12-17 2023-03-22 Fmc Corp Oxadiazoles fungicidas y sus mezclas
UY39612A (es) 2021-01-21 2022-08-31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Derivados heterocíclicos activos como plaguicidas con sustituyentes que contienen azufre
CN117157287A (zh) 2021-03-30 2023-12-01 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 杀有害生物活性的环胺化合物
TW202304303A (zh) 2021-04-13 2023-02-0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之吡啶酮
AR125342A1 (es) 2021-04-16 2023-07-0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Compuestos de amina cíclica activos como plaguicidas
EP4347591A1 (en) 2021-06-02 2024-04-10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oximine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WO2022258481A1 (en) 2021-06-09 2022-12-1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diazine-amide compounds
WO2022268648A1 (en) 2021-06-24 2022-12-2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2-[3-[1 [(quinazolin-4-yl)amino]ethyl]pyrazin-2-yl]thiazole-5-carbonitrile derivatives and similar compounds as pesticides
WO2023006634A1 (en) 2021-07-27 2023-02-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amide resistant pests & compounds therefor
WO2023006789A1 (en) 2021-07-29 2023-02-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fused bicyclic 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KR20240042609A (ko) 2021-08-02 2024-04-02 신젠타 크롭 프로텍션 아게 살미생물 피라졸 유도체
WO2023012081A1 (en) 2021-08-05 2023-02-0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amide resistant pests & compounds therefor
CN117836301A (zh) 2021-08-10 2024-04-05 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 作为杀有害生物剂的2,2-二氟-5h-[1,3]间二氧杂环戊烯并[4,5-f]异吲哚-7-酮衍生物
TW202321229A (zh) 2021-08-18 2023-06-0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的取代的雜環化合物
CA3223599A1 (en) 2021-08-19 2023-02-23 Peter FINKBEINER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amide resistant pests & compounds therefor
AU2022364034A1 (en) 2021-10-14 2024-04-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Imidazo[1,2-a]pyridine derivatives
WO2023072945A1 (en) 2021-10-25 2023-05-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WO2023072849A1 (en) 2021-10-27 2023-05-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pyridazinone compounds
WO2023094304A1 (en) 2021-11-25 2023-06-01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heterobiaryl amide derivatives
AR127767A1 (es) 2021-11-26 2024-02-2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Composiciones fungicidas
WO2023104714A1 (en) 2021-12-10 2023-06-1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pyridazinone compounds
WO2023110710A1 (en) 2021-12-13 2023-06-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amide resistant pests & compounds therefor
AR127922A1 (es) 2021-12-15 2024-03-13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Derivados heterocíclicos bicíclicos microbiocidas
WO2023110871A1 (en) 2021-12-17 2023-06-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23111215A1 (en) 2021-12-17 2023-06-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idine-substituted benzothiazine derivatives
WO2023118011A1 (en) 2021-12-22 2023-06-2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aza-heterobiaryl derivatives
WO2023139166A1 (en) 2022-01-19 2023-07-27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lant pathogens
WO2023148206A1 (en) 2022-02-02 2023-08-10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n-amide derivatives
WO2023148368A1 (en) 2022-02-07 2023-08-10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WO2023148369A1 (en) 2022-02-07 2023-08-10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TW202342431A (zh) 2022-02-15 2023-11-01 美商富曼西公司 殺真菌的鹵代甲基酮、水合物和烯醇醚
WO2023166067A1 (en) 2022-03-02 2023-09-07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idazinone amide derivatives
WO2023187191A1 (en) 2022-04-01 2023-10-0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WO2023217989A1 (en) 2022-05-12 2023-11-16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Alkoxy heteroaryl- carboxamide or thioamide compounds
WO2023247360A1 (en) 2022-06-21 2023-12-2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fused bicyclic 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WO2023247552A1 (en) 2022-06-21 2023-12-2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bicyclic heterocyclic carboxamide derivatives
WO2024008567A1 (en) 2022-07-07 2024-01-11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recision application devices and compositions
WO2024013106A1 (en) 2022-07-11 2024-01-1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WO2024018016A1 (en) 2022-07-21 2024-01-2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Crystalline forms of 1,2,4-oxadiazole fungicides
WO2024017788A1 (en) 2022-07-22 2024-01-2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Solid form of a heterocyclic amide derivative
WO2024022910A1 (en) 2022-07-26 2024-02-01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1-[1-[2-(pyrimidin-4-yl)-1,2,4-triazol-3-yl]ethyl]-3-[2,4-dichloro-5-phenyl]urea derivatives and similar compounds as pesticides
WO2024033374A1 (en) 2022-08-11 2024-02-15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Novel arylcarboxamide or arylthioamide compounds
WO2024038053A1 (en) 2022-08-16 2024-02-2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New use of pydiflumetofen
WO2024056732A1 (en) 2022-09-16 2024-03-21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cyclic amine compounds
GB202214203D0 (en) 2022-09-28 2022-11-09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WO2024069011A1 (en) 2022-09-30 2024-04-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WO2024068947A1 (en) 2022-09-30 2024-04-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24068950A1 (en) 2022-09-30 2024-04-04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pyrazole derivatives
WO2024089023A1 (en) 2022-10-25 2024-05-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Pesticidally active heterocyclic derivatives with sulfur containing substituents
WO2024089216A1 (en) 2022-10-27 2024-05-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Novel sulfur-containing heteroaryl carboxamide compounds
WO2024089191A1 (en) 2022-10-27 2024-05-02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Microbiocidal heterobicyclic dihydrooxadiazine derivativ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4092A2 (en) * 2007-04-03 2008-10-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benzene fungicides
WO2014066120A1 (en) * 2012-10-25 2014-05-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s
WO2015157005A1 (en) * 2014-04-10 2015-10-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 mix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91855A (en) 1954-08-16 1959-06-23 Geigy Ag J 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fluencing the growth of plants
US3235361A (en) 1962-10-29 1966-02-15 Du Pont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undesirable vegetation
US3060084A (en) 1961-06-09 1962-10-23 Du Pont Improved homogeneous, readily dispersed, pesticidal concentrate
US3299566A (en) 1964-06-01 1967-01-24 Olin Mathieson Water soluble film containing agricultural chemicals
US3309192A (en) 1964-12-02 1967-03-14 Du Pont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edling weed grasses
US4144050A (en) 1969-02-05 1979-03-13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Micro granules for pesticid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US3920442A (en) 1972-09-18 1975-11-18 Du Pont Water-dispersible pesticide aggregates
US4172714A (en) 1976-12-20 1979-10-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ry compactible, swellable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and pellets produced therefrom
GB2095558B (en) 1981-03-30 1984-10-24 Avon Packers Ltd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DE3246493A1 (de) 1982-12-16 1984-06-20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dispergierbaren granulaten
US5180587A (en) 1988-06-28 1993-01-1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ablet formulations of pesticides
ATE208560T1 (de) 1989-08-30 2001-11-15 Kynoch Agrochemicals Proprieta Herstellung eines dosierungsmittels
EP0519937B1 (en) 1990-03-12 1994-12-2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Water-dispersible or water-soluble pesticide granules from heat-activated binders
ES2091878T3 (es) 1990-10-11 1996-11-16 Sumitomo Chemical Co Composicion plaguicida.
US6406690B1 (en) 1995-04-17 2002-06-18 Minrav Industries Ltd. Bacillus firmus CNCM I-1582 or Bacillus cereus CNCM I-1562 for controlling nematodes
JP4463420B2 (ja) 1998-02-06 2010-05-19 明治製菓株式会社 新規抗真菌化合物とその製法
WO2001014339A2 (en) 1999-08-20 2001-03-01 Dow Agrosciences Llc Fungicidal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de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use and preparation
TW200724033A (en) 2001-09-21 2007-07-01 Du Pont Anthranilamide arthropodicide treatment
AR037328A1 (es) 2001-10-23 2004-11-03 Dow Agrosciences Llc Compuesto de [7-bencil-2,6-dioxo-1,5-dioxonan-3-il]-4-metoxipiridin-2-carboxamida, composicion que lo comprende y metodo que lo utiliza
AU2003275577A1 (en) 2002-10-23 2004-05-13 Nippon Soda Co., Ltd. Hydrazine derivative, intermediate for production, and bactericide and insecticide for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use
GB0227555D0 (en) 2002-11-26 2002-12-31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US7326813B2 (en) 2002-12-26 2008-02-05 Ihara Chemical Indust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benzylamine derivative
KR100940619B1 (ko) 2003-02-07 2010-02-05 이난타 파마슈티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마크로사이클릭 씨형 간염 세린 단백효소 억제제
GB0312863D0 (en) 2003-06-04 2003-07-09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GB0426373D0 (en) 2004-12-01 2005-01-05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GB0426372D0 (en) 2004-12-01 2005-01-05 Syngenta Ltd Fungicides
US20100222217A1 (en) 2005-08-05 2010-09-02 Markus Gewehr Fungicidal N-[2-(Haloalkoxy)Phenyl]Heteroarylcarboxamides
EP1935490B1 (en) 2005-10-14 2014-02-26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of regenerating basic anion-exchange resin
GB0704906D0 (en) 2007-03-14 2007-04-25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es
US7977358B2 (en) 2007-07-26 2011-07-12 Hoffmann-La Roche Inc. Pyrazol derivatives
GB0717258D0 (en) 2007-09-05 2007-10-1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fungicides
GB0717260D0 (en) 2007-09-05 2007-10-1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Novel fungicides
GB0800407D0 (en) 2008-01-10 2008-02-2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es
WO2009132785A1 (de) 2008-04-30 2009-11-05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Thiazol-4-carbonsäureester und thioester als pflanzenschutzmittel
US8080566B1 (en) 2008-06-11 2011-12-20 Kalypsys, Inc Carbazole inhibitors of histamine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JP2011524383A (ja) 2008-06-20 2011-09-01 ロッタファルム・ソシエタ・ペル・アチオニ 6−1h−イミダゾ−キナゾリンおよびキノリン誘導体、新規mao阻害剤およびイミダゾリンレセプターリガンド
EP2318403B1 (en) 2008-08-25 2015-12-23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ryl- and heteroarylcarbonyl derivatives of substituted nortropanes, medicaments containing such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PL3153020T3 (pl) 2009-10-07 2019-05-31 Dow Agrosciences Llc Synergistyczne mieszaniny grzybobójcze do zwalczania grzybów w zbożach
WO2011051243A1 (en) 2009-10-29 2011-05-05 Bayer Cropscience Ag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TW201116212A (en) 2009-10-29 2011-05-16 Du Pont Heterobicycle-substituted azolyl benzene fungicides
US20120291159A1 (en) 2009-12-18 2012-11-15 Basf Se Azoline Compounds for Combating Invertebrate Pests
AU2010333779A1 (en) 2009-12-23 2012-07-12 Sanofi Indolyl-piperidinyl benzylamines as beta-tryptase inhibitors
AR081626A1 (es) 2010-04-23 2012-10-10 Cytokinetics Inc Compuestos amino-piridazinicos, composiciones farmaceuticas que los contienen y uso de los mismos para tratar trastornos musculares cardiacos y esqueleticos
WO2012032528A2 (en) 2010-09-08 2012-03-15 Natco Pharma Limited Improved process to prepare ethyl 4-methyl-2-(4-(2-methylpropyloxy)-3-cyanophenyl)-5-thiazolecarboxylate
WO2013009971A1 (en) 2011-07-12 2013-01-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method and materials useful in performance thereof
US8530460B2 (en) 2011-12-19 2013-09-10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zetidine derivatives
WO2016187667A1 (en) 2015-05-27 2016-12-01 Novogen Limited Functionalised and substituted indoles as anti-cancer agents
JP6547501B2 (ja) 2015-08-04 2019-07-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BR112018002867B1 (pt) 2015-08-13 2022-07-26 Bayer Cropscience Aktiengesellschaft Derivados de pirrol, diazol, triazol ou tetrazol, indicados para o controle de artrópodes
WO2017036357A1 (zh) 2015-08-29 2017-03-09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及其用途
JP6627342B2 (ja) 2015-09-04 2020-01-08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Octモーションコントラストデータ解析装置、octモーションコントラストデータ解析プログラム。
US10259800B2 (en) 2015-10-29 2019-04-16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 of fluorination using iodonium ylides
WO2018011094A1 (en) 2016-07-12 2018-01-18 Galecto Biotech Ab Alpha-d-galactoside inhibitors of galecti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4092A2 (en) * 2007-04-03 2008-10-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benzene fungicides
WO2014066120A1 (en) * 2012-10-25 2014-05-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s
WO2015157005A1 (en) * 2014-04-10 2015-10-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 mix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0610A (zh) 2021-08-13
MA54169A (fr) 2022-02-16
US20210403440A1 (en) 2021-12-30
IL282413A (en) 2021-06-30
AU2019377431A1 (en) 2021-05-13
WO2020097012A1 (en) 2020-05-14
TW202026284A (zh) 2020-07-16
SG11202103810VA (en) 2021-05-28
UY38449A (es) 2020-06-30
AR116978A1 (es) 2021-06-30
MX2021005295A (es) 2021-06-23
ZA202102549B (en) 2023-10-25
CA3116910A1 (en) 2020-05-14
US11634393B2 (en) 2023-04-25
CO2021005568A2 (es) 2021-05-10
BR112021007518A2 (pt) 2021-07-27
EP3877365A1 (en) 2021-09-15
PH12021550871A1 (en) 2021-10-18
ECSP21030789A (es) 2021-05-31
PE20211784A1 (es) 2021-09-08
CL2021001111A1 (es) 2021-11-12
KR20210088620A (ko) 2021-07-14
JP2022506507A (ja) 2022-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2917B (zh)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TWI829634B (zh) 殺真菌之噁二唑
EP3558984B1 (en) Fungicidal oxadiazoles
TW202024029A (zh) 殺真菌劑鹵甲基酮及水合物
BR112015025686B1 (pt) composto, composições fungicidas e método para o controle das doenças dos vegetais
CN115551353A (zh) 经取代的甲苯基杀真菌剂及其混合物
TWI821191B (zh) 殺真菌之噁二唑
TW202140429A (zh) 殺真菌之嗒酮
JP2023510551A (ja) 殺真菌性アミド
WO2023158602A1 (en) Fungicidal halomethyl ketones, hydrates and enol ethers
KR20230170709A (ko) 살진균 피리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