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751B -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751B
TWI828751B TW108132821A TW108132821A TWI828751B TW I828751 B TWI828751 B TW I828751B TW 108132821 A TW108132821 A TW 108132821A TW 108132821 A TW108132821 A TW 108132821A TW I828751 B TWI828751 B TW I8287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atterns
main
pattern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117A (zh
Inventor
金起旭
金光民
金陽完
羅志洙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7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輸入感測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主圖案的複數個連接圖案;複數個第二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主圖案的複數個連接圖案;以及複數個第三電極以接收與該第二電極接收的信號不同的一電子信號。該複數個第三電極分別包含在平面圖中與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間隔開的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三主圖案的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

Description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考
本案主張於2018年9月12號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8-0109298號及2018年10月26號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8-0129178號之優先權及效益,基於所有目的將其全部內容在此引入以作為參考。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大致上關於一種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更具體地,關於一種具有改善的電可靠性的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目前使用於多媒體裝置的各種電子裝置,像是電視、手機、桌上型電腦、導航設備、遊戲機已在進行開發。這種電子裝置可包含作為輸入單元的鍵盤或是滑鼠。電子裝置也可包含一顯示裝置。這種顯示裝置通常包含作為輸出設備的顯示單元及作為輸入設備的輸入感測單元。
在本技術背景部分揭露的上述訊息僅用於理解本發明概念的背景,因此可能包含不構成先前技術的訊息。
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改善的外部輸入靈敏度的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概念的附加特徵將於下文中說明,並且部分地通過說明將變得明顯,或者通過本發明的實踐而習得。
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輸入感測單元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排列在第一方向上且分別沿著與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包含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的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主圖案的複數個連接圖案;複數個第二電極,排列在第二方向且分別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包含排列在第一方向的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主圖案的複數個連接圖案;以及複數個第三電極,排列在第二方向,分別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接收與第二電極接收的信號不同的電子信號。各第三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三主圖案,排列在第一方向且在平面圖中與複數個第二主圖案間隔開;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設置於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三主圖案,且在平面圖中與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間隔開。
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與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可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與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可設置於同一層上。
複數個第二主圖案與複數個第三主圖案可設置於同一層上且在平面圖中彼此間隔開。
各第二主圖案可分別定義有一開孔,且複數個第三主圖案可分別設置於這些開孔中。
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與複數個第一主圖案可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各第三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可分別與複數個第一電極的至少一部分重疊。
各第三主圖案可分別包含:一中央部分;以及一分支部分,連接至中央部分的一側且沿第一方向從中央部分突出;其中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可分別連接至分支部分。
分支部分可提供為複數個,以分別設置於中央部分的兩側上。
分支部分可具有一長條形沿第一方向延伸。
分支部分可具有一鋸齒形沿第一方向延伸。
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與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
各第三連接圖案可分別包含排列在第二方向且連接至同一個第三主圖案的複數個子連接圖案。
各第一連接圖案可連接至各第一主圖案以構成一整體。
各第一主圖案至第三主圖案可分別包含複數個網格線。
各第三連接圖案可分別沿複數個網格線延伸。
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與複數個第三主圖案可不彼此重疊。
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可與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重疊。
各第三電極可分別接收一接地電壓。
本發明概念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顯示單元,包含配置以顯示一圖像的複數個像素;以及輸入感測單元,設置以與複數個像素重疊,且包含接收彼此不同的電子信號的第一電極、第二電極、以及第三電極,各第一電極、第二電極、以及第三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主圖案,彼此間隔排列;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設置於複數個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兩個彼此相鄰的主圖案。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與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係彼此間隔開。
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可設置於同一層上。
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第一電極的主圖案可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且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與第三電極的主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在平面圖中第三電極的主圖案可與第一電極的主圖案間隔開。
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第二電極的連接圖案可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在平面圖中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及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可與第一電極的主圖案重疊。
第二電極的主圖案與第三電極的主圖案可排列在同一個方向。
第二電極的主圖案分別定義有預定的開孔;且第三電極的主圖案可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孔中。
各主圖案可分別包含複數個網格線。
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可分別沿複數個網格線延伸。
各像素可分別包含有機發光元件或量子點發光元件。
第三電極可配置以接收接地電壓。
應理解的是,前文的概略說明及下文的詳細說明為例示性及說明性的,且旨在提供對所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
10:第一中間無機層
20:第二中間無機層
30:中間有機層
AA:主動區域
AA1:顯示區域
AA2:感測區域
AE: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
BFL:緩衝層
BL:基礎層
BP1,BP1_M,BP1_M1:第一連接圖案
BP2,BP2_M,BP2_M1:第二連接圖案
BP3,BP3_M,BP3_M1:第三連接圖案
BS:基礎基板
BZA,BZA_N:邊框區域
CE: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
CH1:第一通孔
CH2:第二通孔
CH3:第三通孔
CH4:第四通孔
CH5:第五通孔
CNT1,CNT3,CNT1_M,CNT3_M,CNT1_M1,CNT3_M1:接觸部分
CPL:覆蓋層
CSL:控制信號線
D1,D2:焊墊
DD,DD_H,DD_N:顯示裝置
DE1:第一輸入電極
DL:數據線
DM:顯示模組
DP:顯示面板
DP-CL:電路元件層
DPD:信號墊
DPF:顯示墊
DP-OLED:顯示元件層
DP-PA:墊區域
DPU,DPU_H:顯示單元
DR1:第一方向軸
DR2:第二方向軸
DR3:第三方向軸
ECL:電子控制層
EDC:外殼
ELD:發光元件
EM,EM1:電子模組
EML:發光層
EP_H,EP_N:電子面板
ES:封裝層
FL:浮接圖案
GDC:驅動電路
GE1:第一控制電極
GE2:第二控制電極
GL:掃描線
GP:間隙
GS1,GS2:空間
HA:孔洞區域
HCL:電洞控制層
IL:絕緣層
IM:圖像
IOL1:第一無機層
IOL2:第二無機層
IS,IS2,FS:前表面
IS-CL1:第一導電層
IS-CL2:第二導電層
IS-IL1:第一絕緣層
IS-IL2:第二絕緣層
IS-IL3:第三絕緣層
ISL:輸入感測層
ISP:輸入感測面板
ISU,ISU_M,ISU_H:輸入感測單元
LY1:第一層
LY2:第二層
LY3:第三層
MH:模塊孔
MP,MP1:第一部分
MS_OP:網格開孔
MS1:第一網格線
MS2:第二網格線
MSL:網格線
NAA:周邊區域
NAA1:非顯示區域
NAA2:第二周邊區域
NPXA:非發光區域
NT:電子面板的缺口部分
NTA:視窗面板的缺口部分
OCA:光學透明膠
OL:有機層
OP:發光開孔
OSP1:第一半導體圖案
OSP2:第二半導體圖案
PDL:像素定義層
PL:電源線
PP,PP1:第二部分
PX:像素
PXA:發光區域
RPL:抗反射層
RPP:抗反射面板
SE1:第二輸出電極
SGL:信號線
SM:密封膠
SP_OP:開孔
SP1,SP1_M,SP1_M1:第一主圖案
SP2,SP2_M,SP2_1:第二主圖案
SP3,SP3_M,SP3_H:第三主圖案
T11,T12:第一感測墊
T2:第二感測墊
T3:第三感測墊
TA,TA_N:透射區域
TC:外部輸入
TE1,TE1_M:第一電極
TE2,TE2_M:第二電極
TE3,TE3_M:第三電極
TFE:薄膜封裝層
TFL:上絕緣層
TL1,L11,L12,L13:第一感測線
TL11:第一子線
TL12:第二子線
TL2,L21,L22,L23,L24,L2N:第二感測線
TL3:第三感測線
TR1,TR2:電晶體
VDD:第一電源端子
WL:視窗層
WP,WP_N:視窗面板
WP-BS:基礎層
WP-BZ:光阻圖案
所附圖式是用於提供對本發明概念的進一步理解,並結合在本說明書中且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這些圖式繪示了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一同用於解釋本發明的概念。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2A圖、第2B圖、第2C圖及第2D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3A圖及第3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單元的平面圖。
第5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單元的放大截面圖。
第5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上絕緣層的放大截面圖。
第6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截面圖。
第6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
第6C圖為繪示第6B圖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
第6D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第8A圖及第8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第10A圖、第10B圖及第10C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多個部分的平面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
第12A圖、第12B圖及第12C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
第13A圖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耦合狀態的透視圖。
第13B圖為第13A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第14A圖、第14B圖及第14C圖為繪示第13B圖的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第15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第15B圖為繪示第15A圖的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在下面的描述中,用於解釋的目的,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提供對各種例示性實施例的透徹理解。在本文中,術語「實施例」是應用於本文所揭露的一個或多個發明概念的裝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可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或具有一個或多個等效佈置的情況下實踐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以方塊圖形式示出了習知的結構和設備,以防止不 必要地混淆各種例示性實施例。進一步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可以不同,但是不必排他。舉例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情況下,可以在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使用或實現例示性實施例的特定形狀、配置及特徵。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繪示的例示性實施例應理解為提供實際實施本發明概念的一些方法中的變化細節的例示性特徵。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各種實施例的特徵、組件、模組、層、膜、面板、區域及/或態樣等(下文中單獨或共同稱為「元件」)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下以其他方式組合、分離、互換及/或重新排列。
通常在附圖中使用交叉線及/或陰影來闡明相鄰元件之間的邊界。因此,無論是否存在交叉線或陰影都不能傳達或表明對在繪示的元件之間的特定材料、材料性質、尺寸(dimensions)、比例及共同點、及/或元件中的任何其他性質、屬性、性質等的偏好或要求,除非另有說明。進一步地,在附圖中,用於清楚及/或描述性目的,可能誇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對尺寸。因此,各個元件的尺寸和相對尺寸不必限於附圖中所示的尺寸和相對尺寸。當例示性實施例可以不同地實現時,可與所描述的順序不同地執行特定處理順序。例如,兩個連續描述的製程可實質上同時執行或以與所描述的順序相反的順序執行。還有,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當像是層之類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on)」、「連接到(connected to)」或「耦合到(耦合to)」另一元件時,它可以直接(directly)在另一元件上、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中間元件。然而,當一個元件被稱為「直接在…上(直接on…)」、「直接連接到(直接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到(直接耦合to)」另一個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進一步地,術語「連接 (connected)」可指存在或不存在中間元件的物理,電及/或流體連接。另外,D1軸、D2軸和D3軸不限於直角坐標系的三個軸如x、y及z軸,而是可以廣義地解釋。例如,D1軸、D2軸和D3軸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用於本發明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個」和「選自由X、Y和Z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解釋為僅X、僅Y、僅Z,或X、Y和Z中的兩個或多個的任意組合,比方說XYZ、XYY、YZ和ZZ。在本文中,術語「及/或」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
雖然在本文中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這些元件不應受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教示的情況下,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
用於描述的目的,在本文中可使用像是「下方(beneath)」、「下方(below)」、「下方(under)」、「下方(lower)」、「上方(above)」、「上方(upper)」、「上方(over)」、「較高(higher)」、「側(side,例如在側壁sidewall中)」及類似的空間相對術語,且因此,以描述如附圖中繪示的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或多個元件)的關係。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除附圖中描繪的方位以外的裝置在使用、操作及/或製造中的不同方位。舉例而言,如果附圖中的裝置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之下(below)」或「之下(beneath)」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之上(above)」。因此,例示性術語「下方(below)」可以包含上方及下方兩個方位。更進一步地,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並且因此,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語被相應地解釋。
本文中使用的用語是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並且不旨在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一(a)」、「一(ab)」及「該(the)」也旨在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此外,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及/或「包含(including)」指定存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之群組,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之群組。還應注意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大約(about)」以及其他類似術語被用作相似術語而不是度數術語,且因此用於解釋可被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知的固有誤差、測量、計算及/或提供的值。
本文參考截面圖、等角視圖、透視圖、平面圖及/或分解圖來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這些圖是理想化的例示性實施例及/或中間結構的示意圖。因此,可以預期由例如製造技術和/或公差而導致的圖示形狀的變化。因此,本文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於區域的特定繪示的形狀,而應包含例如由製造引起的形狀偏差。為此,附圖中示出的區域本質上可以是示意性的,且這些區域的形狀可能不反映裝置的區域的實際形狀,且因此,並不旨在限制。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術語(包含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揭露內容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像是在常用詞典中定義的術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在相關技術領域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會以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意義來解釋,除非在此明確定義。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參照第1圖,顯示裝置DD可透過前表面IS顯示一圖像。前表面IS是平行於第一方向軸DR1與第二方向軸DR2所界定的平面。
前表面IS的法線方向,亦即顯示裝置DD的厚度方向是表示為第三方向軸DR3。後述各元件或單元的前表面(或頂面)及後表面(或底面)是由第三方向軸DR3來區分。然而,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繪示的第一至第三方向軸僅是例子。下文中,第一至第三方向可分別為第一至第三方向軸DR1、DR2及DR3所指,並用相同的參照符號表示。
雖然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繪示的顯示裝置DD具有平坦的前表面IS,但本發明概念係不限於此。顯示裝置DD可包含彎曲的前表面或固體的(solid)前表面。固體的前表面可包含複數個指向不同方向的顯示區域。例如,固體的前表面可包含多邊形柱狀的前表面。
根據本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為剛性(rigid)顯示裝置。然而,本發明概念係不限於此。例如,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裝置DD可為柔性(flexible)顯示裝置DD。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例示性地繪示了能應用於移動終端的顯示裝置DD。
雖然未示於第1圖,但安裝在主板上的電子模組、相機模組、電源模組及其類似物可與顯示裝置DD一同設置在支架/殼體上來構成移動終端。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裝置DD可應用於大型電子裝置如電視和螢幕,以及中型電子裝置如平板電腦、車輛的導航單元、遊戲主機及智能手錶。
參照第1圖,顯示裝置DD的前表面IS包含主動區域AA及相鄰於主動區域AA的周邊區域NAA。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主動區域AA可為顯示圖像IM的區域,也是感測外部輸入TC的區域。
圖像IM包含靜止圖像及動態圖像。第1圖繪示了圖標圖像作為圖像IM的一例。
外部輸入TC包含從外部施加的使用者的輸入。使用者的輸入包含各種外部輸入,如透過使用者身體的一部分、光、熱、壓力或其類似方式。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將使用者的輸入繪示為使用者的手施加於前表面IS的輸入。
然而,此僅為例示。例如,顯示裝置DD可感測使用者的輸入施加於顯示裝置DD的側面或後表面。在此,主動區域AA可擴展至顯示裝置DD的側面或後表面。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裝置DD可設計以具備各種形狀,但不限於特定的實施例。
周邊區域NAA為不顯示圖像IM的區域,或即使施加電子信號也不感測外部輸入的區域。如第1圖所示,主動區域AA可具有矩形形狀。周邊區域NAA可圍繞主動區域AA。然而,本發明概念係不限於此。例如,主動區域AA與周邊區域NAA對應彼此做不同的設計。
第2A圖至第2D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截面圖。第2A圖至第2D圖繪示了第二方向軸DR2與第三方向軸DR3界定的截面。第2A圖至第2D圖係簡單繪示以解釋構成顯示裝置DD的功能面板及/或功能單元的層疊關係。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單元、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單元以及視窗。顯示單元、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 單元以及視窗的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且顯示單元、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單元以及視窗的至少一部分可透過黏著元件彼此耦合。第2A圖至第2D圖中繪示一光學透明膠OCA作為黏著元件。下文中,黏著元件可包含一般的黏合劑或黏接劑。在本發明概念中,抗反射單元與視窗可用不同的組件取代或完全省略。
在第2A圖至第2D圖中,透過連續製程相對於其他組件形成的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單元以及視窗所對應的組件可以表示為「層(layer)」。透過黏著元件耦合至其他組件的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單元以及視窗的組件可以表示為「面板(panel)」。「面板」可包含提供基礎表面的基礎層,例如,合成膜、複合材料膜、玻璃基板及其類似物,但基礎層可在「層」中被省略。也就是說,表示為「層」的單元可設置於其他單元提供的基礎表面上。
顯示單元、輸入感測單元、抗反射單元以及視窗可被稱為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以及視窗面板WP,或是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以及視窗層WL。
如第2A圖所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面板RPP以及視窗面板WP。輸入感測層ISL是直接設置於顯示面板DP上。在本揭露中,「組件B直接設置於組件A上」可指組件A與組件B之間沒有設置單獨的黏著層/黏著元件。組件B可在組件A形成後透過連續製程形成於組件A提供的基礎表面上。
顯示面板DP及直接設置於顯示面板DP上的輸入感測層ISL可定義為顯示模組DM。光學透明膠OCA是設置於顯示模組DM與抗反射面板RPP之間及抗反射面板RPP與視窗面板WP之間。
顯示面板DP生成一圖像,而輸入感測層ISL獲取外部輸入(例如,碰觸事件)的座標資訊。雖未單獨表示,根據本發明概念的顯示模組DM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顯示面板DP的底面上的保護元件。保護元件與顯示面板DP可透過黏著元件彼此耦合。以下說明的第2B圖至第2D圖的顯示裝置DD也可進一步包含保護元件。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P可為發光型顯示面板,但係不限於此。例如,顯示面板DP可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可包含有機發光材料。量子點發光顯示面板的發光層可包含量子點發光元件,如量子點、量子棒及其類似物。下文中,顯示面板DP可描述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抗反射面板RPP減少從視窗面板WP入射之外部光的反射率。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延遲片(retarder)及偏振片(polarizer)。延遲片可為薄膜型或液晶塗層型延遲片,且可包含λ/2延遲片及/或λ/4延遲片。偏振片也可為薄膜型或液晶塗層型偏振片。薄膜型可包含伸長型合成樹脂,而液晶塗層型可包含在預定排列(預定arrangement)下的液晶。延遲片及偏振片分別可進一步包含保護膜。延遲片及偏振片本身或保護膜可界定為抗反射面板RPP的基礎層。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可具有預定排列。可根據顯示面板DP中提供的像素發射的光的顏色來排列彩色濾光片。抗反射面板RPP可進一步包含相鄰於彩色濾光片的黑矩陣。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抗反射面板RPP可包含一相消干涉結構(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structure)。例如,相消干涉結構包含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的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由於分別自第一反射層及第二反射層反射的第一反射光及第二反射光可相消干涉,因此能減少外部光的反射率。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視窗面板WP包含基礎層WP-BS及光阻圖案WP-BZ。基礎層WP-BS可包含玻璃基板及/或合成膜。基礎層WP-BS不限於單一層。基礎層WP-BS可包含透過黏著元件彼此耦合的兩層或更多層膜。
光阻圖案WP-BZ與基礎層WP-BS部分重疊。光阻圖案WP-BZ是設置於基礎層WP-BS的後表面,特別是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周邊區域NAA。光阻圖案WP-BZ未設置的區域可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主動區域AA。
光阻圖案WP-BZ可為彩色有機膜,例如以塗層方式所形成。雖然未圖示,但視窗面板WP可進一步包含設置於基礎層WP-BS整個表面上的功能性塗層。功能性塗層可包含抗指紋層、抗反射層、硬塗層及其類似物。下文中,參照第2B圖至第2D圖,將簡單繪示視窗面板WP及視窗層WL而不區分基礎層WP-BS及光阻圖案WP-BZ。
如第2B圖及第2C圖所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面板ISP、抗反射面板RPP以及視窗面板WP。輸入感測面板ISP及抗反射面板RPP的層疊順序可以改變。
如第2D圖所示,顯示裝置DD可包含顯示面板DP、輸入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以及視窗層WL。黏著元件可從顯示裝置DD中省略,且輸入 感測層ISL、抗反射層RPL以及視窗層WL可透過連續製程形成於顯示面板DP上提供的基礎表面。輸入感測層ISL及抗反射面板RPP的層疊順序可以改變。
第3A圖及第3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DD的一部分的截面圖。顯示面板DP可對應於後述的顯示單元。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一區域對應於另一區域」可指該些區域彼此重疊且具有相同的表面區域,但本說明係不限於此。以上將在後述中詳細說明。
如第3A圖所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礎層BL、設置於基礎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以及上絕緣層TFL。
顯示區域AA1及非顯示區域NAA1可定義於顯示面板DP上。顯示區域AA1可為顯示圖像IM的區域,而非顯示區域NAA1可為不顯示圖像IM的區域。顯示區域AA1及非顯示區域NAA1可提供以對應於第1圖的主動區域AA及周邊區域NAA。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一區域對應於另一區域」可指該些區域彼此重疊且具有相同的表面區域,但係不限於此。
基礎層BL可包含至少一塑膠膜。基礎層BL可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
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中間絕緣層及電路元件。中間絕緣層包含至少一中間無機膜及至少一中間有機膜。電路元件包含信號線、像素的驅動電路及其類似物。以上將在後述中詳細說明。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元件層DP-OLED可進一步包含有機膜,如像素定義層。
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該些薄膜的一部分可設置以提高光效率,而該些薄膜的其他部分可設置以保護有機發光二極體。上絕緣層TFL將在之後做詳細說明。
如第3B圖所示,顯示面板DP可包含基礎層BL、設置於基礎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顯示元件層DP-OLED、封裝層ES以及將基礎層BL耦合至封裝層ES的密封膠SM。封裝層ES可與顯示元件層DP-OLED間隔預定的間隙GP。各基礎層BL及封裝層ES可分別包含塑膠基板、玻璃基板、金屬基板以及有機/無機複合基板。密封膠SM可包含有機黏著元件或玻璃料(frit)。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顯示單元的平面圖。第5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顯示單元的放大截面圖。第5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上絕緣層的放大截面圖。第4圖及第5A圖的顯示單元DPU將根據第3A圖的顯示面板DP進行說明。
如第4圖所示,顯示單元DPU可包含驅動電路GDC、複數個信號線SGL(下文中稱為信號線)、複數個信號墊DPD(下文中稱為信號墊)以及複數個像素PX(下文中稱為像素)。
顯示區域AA1可定義為像素PX設置的區域。各像素PX分別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及連接至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像素驅動電路。第3A圖及第3B圖的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驅動電路GDC、信號線SGL、信號墊DPD以及像素驅動電路。
驅動電路GDC可包含掃描驅動電路。掃描驅動電路生成複數個掃描信號以依序輸出掃描信號至之後說明的複數個掃描線GL。掃描驅動電路可進一步輸出其他控制信號至各像素PX的驅動電路。
掃描驅動單元可包含透過與像素PX的驅動電路相同的製程生產的複數個薄膜電晶體,例如,低溫多晶矽(LTPS)製程或低溫多晶氧化物(LTPO)製程。
信號線SGL包含掃描線GL、數據線DL、電源線PL以及控制信號線CSL。掃描線GL係分別連接至像素PX中對應的像素,且數據線DL係分別連接至像素PX中對應的像素。電源線PL係連接至像素PX。控制信號線CSL可提供控制信號至掃描驅動電路。
信號線SGL與顯示區域AA1及非顯示區域NAA1重疊。信號線SGL可包含墊部分及線部分。線部分與顯示區域AA1及非顯示區域NAA1重疊。墊部分是連接至線部分的一端。墊部分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AA1上以與信號墊DPD中對應的信號墊重疊。非顯示區域NAA1中信號墊DPD設置的區域可定義為墊區域DP-PA。墊區域DP-PA可連接至一電路板(未圖示)。
實質上,連接至像素PX的線部分可構成大部分的信號線SGL。線部分是連接至像素PX的電晶體TR1及TR2(見第5A圖)。線部分可具有一單/多層結構。線部分可為一整體或包含兩個或更多部分。兩個或更多部分可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且彼此連接,一接觸孔可通過設置於兩個部分之間的絕緣層。
第5A圖繪示了對應於電晶體TR1及TR2以及發光元件ELD的顯示面板DP的局部截面。設置於基礎層BL上的電路元件層DP-CL包含至少一絕緣層及電路元件。電路元件包含像素的信號線及驅動電路。電路元件層DP-CL可透過以塗覆或沉積形成絕緣層、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以及透過以光刻製程來圖案化絕緣層、半導體層及導電層的製程來形成。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電路元件層DP-CL可包含緩衝層BFL、作為無機層的第一中間無機層10、第二中間無機層20以及作為有機層的中間有機層30。緩衝層BFL可包含複數個無機層。第5A圖繪示了構成電晶體TR1(其為開關電晶體)及電晶體TR2(其為驅動電晶體)的第一半導體圖案OSP1、第二半導體圖案OSP2、第一控制電極GE1、第二控制電極GE2、第一輸入電極DE1以及第二輸出電極E1之間的位置關係的例子。第一至第四通孔CH1至CH4係例示性的繪示。
顯示元件層DP-OLED可包含發光元件ELD。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發光元件ELD是提供作為有機發光元件的例子。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發光元件ELD可包含各種例子,如電泳裝置、電潤濕裝置、液晶電容、量子點二極體、奈米LED、微型LED及其類似物。
顯示元件層DP-OLED包含像素定義層PDL。像素定義層PDL包含絕緣材料。例如,像素定義層PDL可為一有機層。
發光元件ELD的第一電極AE是設置於中間有機層30上。發光元件ELD的第一電極AE是通過穿過中間有機層30的第五通孔CH5連接至第二輸出電極E2。發光開孔OP是定義於像素定義層PDL中。像素定義層PDL的發光開孔OP暴露發光元件ELD的第一電極AE的至少一部分。
如第5A圖所示,顯示區域AA1可包含發光區域PXA及相鄰於發光區域PXA的非發光區域NPXA。非發光區域NPXA可圍繞發光區域PXA。在本例示性實施例中,發光區域PXA可定義以對應發光開孔OP所暴露的發光元件ELD的第一電極AE的一部分。
電洞控制層HCL可共通設置於發光區域PXA及非發光區域NPXA上。電洞控制層HCL可包含電洞傳輸層並可進一步包含電洞注入層。發光層EML是設置於電洞控制層HCL上。發光層EML可設置於發光開孔OP對應的區域。亦即,發光層EML可形成為與各像素PX分隔開。此外,發光層EML可包含有機材料及/或無機材料。發光層EML可生成具有預定顏色的光。
電子控制層ECL設置於發光層EML上。電子控制層ECL可包含電子傳輸層並可進一步包含電子注入層。電洞控制層HCL及電子控制層ECL可透過使用遮罩(open mask)共通形成於複數個像素上。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是設置於電子控制層ECL上。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是提供為一個整體且共通設置於複數個像素上。
如第5A圖及第5B圖所示,上絕緣層TFL是設置於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上。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複數個薄膜。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上絕緣層TFL可包含覆蓋層CPL及薄膜封裝層TFE。薄膜封裝層TFE可包含第一無機層IOL1、有機層OL、第二無機層IOL2。
覆蓋層CPL是設置於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上以接觸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覆蓋層CPL可包含有機材料。第一無機層IOL1是設置於覆蓋層CPL上以接觸覆蓋層CPL。有機層OL是設置於第一無機層IOL1上以接觸第一無機層IOL1。第二無機層IOL2可設置於有機層OL上以接觸有機層OL。
覆蓋層CPL可在後述製程中保護發光元件ELD的第二電極CE,例如改善發光元件ELD之發光效率的濺射工程。覆蓋層CPL可具有大於第一無機層IOL1的折射率。
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免於氧氣/水氣,且有機層OL可保護顯示元件層DP-OLED免於灰塵粒子等異物。各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可為氧化矽層、氮化矽層、氮氧化矽層及金屬氧化物層中的一個。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各第一無機層IOL1及第二無機層IOL2可包含氧化鈦層、氧化鋁層及其類似物。有機層OL可包含丙烯酸基有機層,但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無機層如氟化鋰(LiF)層可進一步設置於覆蓋層CPL與第一無機層IOL1之間。氟化鋰層可改善發光元件ELD之發光效率。
第6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截面圖。第6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第6C圖為繪示第6B圖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圖。第6D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下文中,將參考第6A圖至第6D圖進行說明。
如第6A圖所示,輸入感測單元ISU可包含第一絕緣層IS-IL1、第一導電層IS-CL1、第二絕緣層IS-IL2、第二導電層IS-CL2以及第三絕緣層IS-IL3。第一絕緣層IS-IL1可直接設置於上絕緣層TFL上。在本發明概念中,第一絕緣層IS-IL1可省略。
各第一導電層IS-CL1及第二導電層IS-CL2可具有單層結構或複數層堆疊於第三方向軸DR3的多層結構。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至少兩個透明導電層及金屬層。具有多層結構的導電層可包含含有彼此不同的金屬的金屬層。透明導電層可包含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鋅(ZnO)、或氧 化銦錫鋅(ITZO)、PEDOT、金屬奈米線及石墨烯。金屬層可由鉬、銀、鈦、銅、鋁及其合金形成。例如,各第一及第二導電層IS-CL1及IS-CL2可具有三層金屬結構,如鈦/鋁/鈦的三層結構。
各第一及第二導電層IS-CL1及IS-CL2可分別包含複數個導電圖案。下文中,將說明第一導電層IS-CL1包含第一導電圖案且第二導電層IS-CL2包含第二導電圖案的例子。各第一及第二導電圖案可分別包含感測電極及連接至感測電極的信號線。
各第一及第二絕緣層IS-IL1及IS-IL2可分別包含無機或有機材料。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各第一及第二絕緣層IS-IL1及IS-IL2可分別為包含無機材料的無機層。無機層可包含氧化鈦、氧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鋯或氧化鉿中至少一個。第三絕緣層IS-IL3可包含有機材料。有機層可包含丙烯酸基樹脂、甲基丙烯酸基樹脂、聚異戊二烯基樹脂、乙烯基樹脂、環氧基樹脂、聚氨酯基樹脂、纖維素基樹脂、矽氧烷基樹脂、聚酰亞胺基樹脂、聚酰胺基樹脂或苝基樹脂(perylene-based resin)。
參照第6B圖及第6C圖,輸入感測單元ISU是設置於基礎基板BS上。輸入感測單元ISU可設置於顯示單元DPU或顯示面板DP上,可設置於顯示單元DPU及基礎基板BS之間,或設置為基礎基板BS介於輸入感測單元ISU與顯示單元DPU之間。
輸入感測單元ISU提供的前表面IS2包含感測區域AA2及第二周邊區域NAA2。感測區域AA2可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主動區域AA(見第1圖)。第二周邊區域NAA2可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周邊區域NAA(見第1圖)。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區域AA1(見第3A圖)及感測區域AA2可彼此對應。
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顯示區域AA1及感測區域AA2可部分彼此重疊。主動區域AA實質上可為透過投影顯示區域AA1及感測區域AA2所定義的區域。因此,主動區域AA可包含所有的顯示區域AA1及感測區域AA2。
輸入感測單元ISU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TE1、複數個第二電極TE2、複數個第三電極TE3、複數個感測線TL1、TL2及TL3、以及複數個感測墊T11、T12、T2及T3。為說明之便,電極的一部分被繪示為陰影以區分第一電極TE1、第二電極TE2及第三電極TE3。
第一電極TE1、第二電極TE2及第三電極TE3是設置於感測區域AA2上。如上所述,感測區域AA2可與顯示單元DPU的顯示區域AA1重疊並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主動區域AA。
感測線TL1、TL2及TL3以及感測墊T11、T12、T2及T3是設置於周邊區域NAA2上。如上所述,第二周邊區域NAA2可與顯示單元DPU的第一周邊區域NAA1重疊並對應於顯示裝置DD的周邊區域NAA。
感測線TL1、TL2及TL3可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線TL1、複數個第二感測線TL2及一個第三感測線TL3。感測墊T11、T12、T2及T3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墊T11及T12、複數個第二感測墊T2及一個第三感測墊T3。感測線TL1、TL2及TL3分別連接至感測墊T11、T12、T2及T3中對應的感測墊。
第一電極TE1排列在第一方向DR1。各第一電極TE1分別沿第二方向DR2延伸。各第一電極TE1可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一主圖案SP1及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BP1。
各第一主圖案SP1及第一連接圖案BP1可分別排列在第二方向DR2。各第一主圖案SP1分別具有菱形形狀。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各第一主圖案SP1不限於特定形狀。
各第一連接圖案BP1分別設置於第一主圖案SP1之間。各第一連接圖案BP1分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主圖案SP1。第一主圖案SP1彼此透過第一連接圖案BP1相互電性連接。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圖案BP1是設置於與第一主圖案SP1不同的層上。各第一連接圖案BP1可與第一主圖案SP1部分重疊。各第一主圖案SP1可分別穿過預定的絕緣層而電性連接至第一連接圖案BP1。
第一感測線TL1分別連接至第一電極TE1。第一感測線TL1將第一電極TE1分別連接至對應於第一電極TE1的第一感測墊T11及T12中的感測墊。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感測線TL1可包含第一子線TL11及第二子線TL12。第一子線TL11連接第一電極TE1的一部分至第一感測墊T11。第二子線TL12連接第一電極TE1的剩餘部分至第一感測墊T12。
為說明之便,第6C圖繪示了屬於第一感測線TL1的三個第一感測線L11、L12及L13。三個第一感測線L11、L12及L13分別連接至對應的第一電極TE1。
第一感測線TL1可分別傳送透過第一感測墊T11及T12提供的電子信號至第一電極TE1,或可透過第一感測墊T11及T12傳送第一電極TE1提供的電子信號至外部。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第一感測墊T11及T12可連續的排列於顯示面板墊DPD的一側,但本發明概念並不限於特定的構成。
再參照第6B圖及第6C圖,第二電極TE2是排列在第二方向DR2。各第二電極TE2分別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各第二電極TE2可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二主圖案SP2及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BP2。
各第二主圖案SP2及第二連接圖案BP2可分別排列在第一方向DR1。各第一主圖案SP1及第二主圖案SP2具有菱形形狀。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在本發明概念中,各第一主圖案SP1及第二主圖案SP2的形狀不以此為限。
各第二連接圖案BP2是設置於第二主圖案SP2之間。各第二連接圖案BP2分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主圖案SP1。第二主圖案SP2彼此透過第二連接圖案BP2相互電性連接。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圖案BP2是與第二主圖案SP2設置於同一層上,也因此提供為一整體。因此,第二電極TE2可提供為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一整體。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第二連接圖案BP2可設置於與第二主圖案SP2不同的層上,但本發明概念不以此為限。
第二感測線TL2分別連接至第二電極TE2。第二感測線TL2將第二電極TE2連接至第二感測墊T2。
為說明之便,第6C圖繪示了屬於第二感測線TL2的N個第二感測線L21、L22、L23、L24及L2N。第二感測線L21、L22、L23、L24及L2N分別連接至對應的第二電極TE2。數量N可對應於輸入感測單元ISU所提供的第二電極TE2的數量。
第二感測線TL2可傳送透過第二感測墊T2提供的電子信號至第二電極TE2,或可透過第二感測墊T2傳送第二電極TE2提供的電子信號至外部。
第二電極TE2可接收與施於第一電極TE1的信號不同的電子信號。在此,第二電極TE2可與第一電極TE1共同生成電場。例如,第一電極TE1可接收驅動信號,而可接收感測信號。輸入感測單元ISU可以互感電容(mutual cap)的方式操作,亦即透過第二電極TE2與第一電極TE1之間形成的電容變化感測外部輸入TC(見第1圖)。
或者,第二電極TE2可與第一電極TE1接收同種的電子信號。例如,第一電極TE1與第二電極TE2可接收感測信號。輸入感測單元ISU可以自感電容(self-cap)的方式操作,亦即透過外部輸入TC的感測信號的變化來感測外部輸入TC的資訊。
再參照第6B圖及第6C圖,第三電極TE3是排列在第二方向DR2。各第三電極分別沿第一方向DR1延伸。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電極TE3可延伸並排列為平行於第二電極TE2。
各第三電極TE3可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三主圖案SP3及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BP3。各第三主圖案SP3及第三連接圖案BP3可排列在第一方向DR1。
第三主圖案SP3可設置於第二主圖案SP2之內。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主圖案SP3可分別設置於分別定義於第二主圖案SP2中的預定的開孔SP_OP內。
第三主圖案SP3可容納於開孔SP_OP中並在平面圖中與第二主圖案SP2間隔開。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主圖案SP3與第二主圖案SP2在平面圖中可彼此不重疊。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各第三主圖案SP3可分別被各第二主圖案SP2所圍繞。
各第三主圖案SP3可包含第一部分MP及第二部分PP。第一部分MP可具有與各第二主圖案SP2相似的形狀。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部分MP可具有尺寸小於各第二主圖案SP2的菱形形狀。
第二部分PP是連接至第一部分MP的一側。第二部分PP例如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長條形。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部分PP可提供為複數個並連接至第一方向DR1中彼此相反的兩側。
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分別設置於第三主圖案SP3之間。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分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三主圖案SP3。第三主圖案SP3彼此透過第三連接圖案BP3相互電性連接。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第三電極TE3可排列在第一方向DR1,但本發明概念不以此為限。
第三連接圖案BP3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連接圖案BP1間隔開。第三連接圖案BP3可設置為在平面圖中使第三連接圖案BP3與第一連接圖案BP1不重疊。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可分別具有在第一方向DR1至少彎曲一次的形狀。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分別具有彎曲一次的形狀。
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可分別透過彎曲的形狀在平面圖中與第一連接圖案BP1間隔開並因此與第一主圖案SP1重疊。由於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各第三連接圖案BP3分別具有彎曲的形狀,使第三連接圖案BP3可穩定連接至第三主圖案SP3而不會干擾第二連接圖案BP2。
第三感測線TL3分別連接至第三電極TE3。第三感測線TL3將第三感測墊T3連接至第三電極TE3。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各第三感測墊T3及第三感測線TL3是提供為一整體。第三電極TE3可透過第三感測墊T3接收接地電壓。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輸入感測單元ISU可進一步包含接收接地電壓的第三電極TE3。因此,可防止由提供至顯示單元DPU的電子信號導致的信號故障如雜訊的發生。因此,可輕易防止輸入感測單元ISU的靈敏度惡化。
此外,根據本發明概念,構成第三電極TE3的第三連接圖案BP3可設計為使第三連接圖案BP3與設置於同一層上的第一連接圖案BP1不重疊以防止第三電極TE3與第一電極TE1彼此干擾。因此,可改善輸入感測單元ISU的電氣可靠性。
如第6D圖所示,在輸入感測單元ISU中,各第三感測線TL3及第三感測墊T3可分別提供為複數個。複數個第三感測線TL3P及複數個第三感測墊T3P可分別連接至對應的第三電極TE3。在此,第三電極TE3可接收用於感測主動區域AA中的雜訊的電子信號。根據本發明概念,輸入感測單元ISU可設計為各種構造,但本發明概念不以此為限。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ISU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第8A圖及第8B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ISU的一部分的截面圖。第7圖繪示第6C圖的區域AA’。第8A圖繪示第7圖沿線I-I’截取的截面,且第8B圖繪示第7圖沿線II-II’截取的截面。下文中,將參照第7圖至第8B圖進行說明。與第1圖至第6D圖相同的組件可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為說明之便,第7圖繪示了設置有一個第一連接圖案BP1、一個第二連接圖案BP2以及一個第三連接圖案BP3的區域。
第一主圖案SP1及第二主圖案SP2可設置於同一層上且彼此間隔開。第一主圖案SP1與第二主圖案SP2之間可定義一預定空間GS1。雖未圖示,但與第一主圖案SP1及第二主圖案SP2間隔開的浮接圖案(floating pattern)可進一步設置於第一主圖案SP1與第二主圖案SP2之間的空間GS1中。
第二主圖案SP2及第三主圖案SP3可設置於同一層上且彼此間隔開。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主圖案SP3可分別設置於第二主圖案SP2中定義的預定的開孔SP_OP中。因此,第二主圖案SP2與第三主圖案SP3之間可定義一預定空間GS2。第二主圖案SP2與第三主圖案SP3在平面圖中可彼此不重疊。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圖案BP1及第三連接圖案BP3可設置於與第一主圖案SP1、第二主圖案SP2、第二連接圖案BP2以及第三主圖案SP3不同的層上,並有預定的絕緣層IL介於其間。
第一連接圖案BP1是設置在與第二連接圖案BP2不同的層上。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圖案BP1在平面圖中可與第二連接圖案BP2交叉。第一連接圖案BP1可藉由穿過絕緣層IL的接觸部分CNT1連接至第一主圖案SP1。
第三連接圖案BP3及第一連接圖案BP1可設置於同一層上。第三連接圖案BP3可藉由穿過絕緣層IL的接觸部分CNT3連接至第三主圖案SP3。
第三連接圖案BP3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連接圖案BP1間隔開。第三連接圖案BP3與第一連接圖案BP1可不重疊。如上所述,第三連接圖案BP3可在平面圖中沿第一方向DR1彎曲以與第一連接圖案BP1間隔開並與第一主圖案SP1重疊。
根據本發明概念,即使第三連接圖案BP3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三連接圖案BP3也可連接至第三主圖案SP3及第一主圖案SP1而不會彼此發生短路。因此,可改善輸入感測單元ISU的電氣可靠性。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第10A圖至第10C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多個部分的平面圖;為說明之便,第9圖繪示了對應第7圖的區域,而第10A圖至第10C圖繪示了第9圖的區域的層間平面圖。下文中,將參照第9圖至第10C圖說明本發明概念。與第1圖至第8B圖相同的組件可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如第9圖所示,輸入感測單元ISU_M可包含複數個網格線MSL。網格線MSL包含第一網格線MS1及第二網格線MS2,在與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並彼此交叉。網格開孔MS_OP是定義於網格線MSL中。各網格開孔MS_OP可分別對應於上述的發光區域PXA(見第5圖)因此,即使網格線MSL是由光學不透明材料所形成,輸入感測單元ISU_M對發光區域PXA的影響仍可被最小化以防止顯示裝置的顯示特性劣化。
網格線MSL可為各第一電極TE1_M、第二電極TE2_M及第三電極TE3_M的組件。特別是,各第一主圖案SP1_M、第二主圖案SP2_M、第三主圖案SP3_M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可包含網格線MSL。網格線MSL切割的空間可定義第一主圖案SP1_M、第二主圖案SP2_M、第三主圖案SP3_M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之間的邊界。
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可沿第一方向DR1提供為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可包含沿第二方向DR2彎曲的一部分。因此,第一連接圖案BP1_M 可在平面圖中不與第二連接圖案BP2_M重疊,並在平面圖中與第二主圖案SP2_M重疊。
第三連接圖案BP3_M是設置以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間隔開。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沿第二方向DR2提供為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包含沿第一方向DR1彎曲的一部分。因此,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在平面圖中不與第二連接圖案BP2_M及第一連接圖案BP1_M重疊,並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主圖案SP1_M重疊。
根據本發明概念,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是設置於與網格線MSL不同的層上。參照第10A圖至第10C圖,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構成第一層LY1,網格線MSL可構成第三層LY3,而接觸部分CNT1_M及CNT3_M可構成第二層LY2。
特別是,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是設置於第一層LY1上。第一層LY1可為設置於絕緣層IL下(見第8A圖)的一層。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與第一主圖案SP1_M、第二主圖案SP2_M、第三主圖案SP3_M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分開後提供為不同的層。
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沿網格線MSL延伸。各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具有對應於網格線MSL的形狀。因此,各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可分別具有藉由移除網格線MSL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形狀。因此,可減少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對發光區域PXA的影響。
第二層LY2可對應於絕緣層IL。定義有接觸部分CNT1_M及CNT3_M的絕緣層IL可設置於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上。 接觸部分CNT1_M及CNT3_M可定義為穿過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重疊的區域中絕緣層SIL與網格線MSL之間需要連接的區域。
第三層LY3可為設置於絕緣層IL上的層。網格線MSL是設置於絕緣層IL上。亦即,各第一主圖案SP1_M、第二主圖案SP2_M、第三主圖案SP3_M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可分別設置於輸入感測單元ISU_M的最上層。第一主圖案SP1_M、第二主圖案SP2_M、第三主圖案SP3_M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中與接觸部分CNT1_M及CNT3_M重疊的部分可穿過絕緣層IL並連接至第一連接圖案BP1_M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
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M可進一步包含浮接圖案FL設置於第一主圖案SP1_M內。浮接圖案FL可設置於第一主圖案SP1_M中定義的預定開孔中。浮接圖案FL是設置為與第一主圖案SP1_M間隔開。根據本發明概念,由於進一步提供了浮接圖案FL,因此可能難以將設置於第三主圖案SP3_M上的第二電極TE2_M與第一電極TE1_M彼此區分開。因此,可改善輸入感測單元ISU_M的能見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概念,由於進一步提供了浮接圖案FL,所以可防止根據施加到顯示單元DPU的電子信號導致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M的靈敏度的劣化。因此,可改善輸入感測單元ISU_M的電氣可靠性。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第12A圖至第12C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輸入感測單元的平面圖。第12A圖繪示了第11圖中區域BB’的放大圖,而第12B圖繪示了第12A圖的區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圖。第12C圖繪示了第11圖中區域CC’的放大平面 圖。下文中,將參照第11圖至第12C圖說明本發明概念。與第1圖至第10C圖相同的組件可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第11圖繪示了設置有第一連接圖案BP1_M1、第二連接圖案NP2_M1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1的區域為中心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M1的局部區域。
此外,第11圖繪示了設置為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間隔開的兩個第一主圖案SP1_M1的一部分並有第一連接圖案BP1_M1介於其間、設置為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間隔開的兩個第二主圖案SP2_M1的一部分並有第二連接圖案BP2_M1介於其間、以及設置為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間隔開的兩個第三主圖案SP3_M1的一部分並有第三連接圖案BP3_M1介於其間。根據本發明概念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M1包含複數個網格線MSL。
如第11圖及第12A圖所示,在輸入感測單元ISU_M1中,各第一連接圖案BP1_M1及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分別具有各種形狀。例如,第一連接圖案BP1_M1可提供為複數個以在第一方向DR1彼此間隔開並分別連接至第一主圖案SP1_M1。
各第一連接圖案BP1_M1分別沿網格線MSL的一部分延伸。因此,各第一連接圖案BP1_M1可不與網格開孔MS_OP重疊且實質上暴露發光區域PXA。因此,可防止由於與輸入感測單元ISU_M的層壓而導致顯示裝置的顯示特性劣化。
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延伸沿網格線MSL的一部分延伸。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1間隔開。第12B圖繪示了第 12A圖中相鄰於第三連接圖案BP3_M1、第一連接圖案BP1_M1以及第二連接圖案BP2_M1的區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參照第12A圖及第12B圖,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1間隔開。第三連接圖案BP1_M1可在平面圖中與第一主圖案SP1_M1部分重疊。根據本發明概念,可防止設置於同一層上的第三連接圖案BP3_M1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1之間的短路。此外,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彎曲以使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在平面圖中不與第二連接圖案BP2_M1重疊。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具有在第一方向DR1至少彎曲一次的形狀。在此實施例中,第三連接圖案BP3_M1可具有在第一方向DR1彎曲數次的鋸齒形狀。根據本發明概念,由於第三連接圖案BP3_M1是設計為具有彎曲形狀,可增加第三連接圖案BP3_M1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M1之間的非重疊部分以簡單的防止與發光區域PXA的干擾。
第二部分PP1及第二主圖案SP2_1之間可定義一預定空間GS2_1。
參照第11圖及第12C圖,各第三主圖案SP3_M1可分別包含第一部分MP1及第二部分PP1。各第一部分MP1及第二部分PP1可設置為與第二主圖案SP2_M1間隔一預定距離。
第二部分PP1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彎曲至少一次的形狀。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第二部分PP1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鋸齒形。根據本發明概念,第二部分PP1可設計為彎曲數次,以防止設置於第二主圖案SP2_M1內,例如,空間GS1_1內的第三主圖案SP3_M1及第二主圖案SP_M1的邊界容易被看到。此外,可能較難將第三主圖案SP3_M1與第二主圖案SP2_M1區分開。因此,可改善輸入感測單元ISU_M1的能見度。
第一主圖案SP1_M1可透過接觸部分CNT1_M1連接至第一連接圖案BP1_M,且第三主圖案SP3_M1可透過接觸部分CNT3_M1連接至第三連接圖案BP3_M1。
第13A圖為繪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耦合狀態的透視圖。第13B圖為第13A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14A圖至第14C圖為繪示第13B圖的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第14A圖繪示顯示單元DPU_H的平面圖,第14B圖繪示區域XX’的放大示意圖,且第14C圖繪示輸入感測單元ISU_H的平面圖。下文中,將參照第13A圖至第14C圖說明本發明概念。與第1圖至第12C圖相同的組件可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參照第13A圖,顯示裝置DD_H可為根據電子信號啟動的裝置。顯示裝置DD_H的例子可包含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腦、智能電視及其類似物。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將以包含智能手機的顯示裝置DD_H為例進行說明。
顯示裝置DD_H可顯示圖像IM及感測外部輸入TC。圖像IM包含包含靜止圖像及動態圖像。外部輸入TC包含各種外部輸入,如透過使用者身體的一部分、光、熱、壓力或其類似方式。在此實施例中,將使用者的輸入繪示為使用者的手施加於前表面的輸入。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顯示裝置DD_H提供顯示圖像並感測外部輸入TC的前表面FS。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如上所述,外部輸入TC可提供為各種形狀。根據顯示裝置DD_H的構造,顯示裝置DD_H可感測施於顯示裝置DD_H側面或後表面的外部輸入TC,但本發明概念不以此為限。
如第13B圖所示,顯示裝置DD_H可包含視窗面板WP、電子面板EP_H、電子模組EM以及外殼EDC。視窗面板WP可包含絕緣材料。例如,視窗面板WP可由玻璃、塑膠或其組合製成。
顯示裝置DD_H的前表面FS可對應於視窗面板WP的前表面。視窗面板WP的前表面包含透射區域TA及邊框區域BZA。透射區域TA可為光學透明區域。例如,透射區域TA可為具有約90%或更高的可見光透射率的區域。
邊框區域BZA可為具有比透射區域TA更低的光透射率的區域。邊框區域BZA界定透射區域TA的形狀。邊框區域BZA可設置為相鄰於透射區域TA以圍繞透射區域TA。
邊框區域BZA可具有預定顏色。邊框區域BZA可覆蓋電子面板EP_H的周邊區域NAA以避免周邊區域NAA從外面可見。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邊框區域BZA可由上述的光阻圖案WP-BZ(見第2A圖)界定並對應於周邊區域NAA。然而,此僅為一例。例如,在視窗面板WP中邊框區域BZA也可省略。
根據此例示性實施例的視窗面板WP中可定義預定的孔洞區域HA。孔洞區域HA可提供於透射區域TA內。孔洞區域HA在平面圖中與電子模組EM重疊。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孔洞區域HA可對應於視窗面板WP中與後述電子面板EP_H的模塊孔(module hole)MH重疊的區域。
電子模組EM是設置於視窗面板WP下。電子模組EM可在平面圖中與模塊孔MH重疊並且與孔洞區域HA重疊。電子模組EM可接收通過孔洞區域HA傳輸的外部輸入或通過孔洞區域HA提供輸出。電子模組EM的至少一部分可容納於模塊孔MH中。根據本發明概念,電子模組EM可設置為與主動區域AA重疊,以防止邊框區域BZA增加。
電子模組EM包含用於驅動顯示裝置DD的各種功能模組。電子模組EM可透過連接器(未圖示)電性連接至電子面板EP_H。例如,電子模組EM可為攝像頭、揚聲器或感測光或熱的傳感器。
電子面板EP_H可顯示圖像IM及感測外部輸入TC。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電子面板EP_H中可定義預定的模塊孔MH。模塊孔MH可由第三方向DR3穿過電子面板EP_H而定義。
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模塊孔MH可定義於主動區域AA內。模塊孔MH與後述的電子模組EM重疊。電子模組EM可透過模塊孔MH接收提供至窗板WP外部的外部主題資訊。
具體地,將參照第14A圖至第14C圖說明電子面板EP_H。第14A圖繪示電子面板EP_H的顯示單元DPU_H的一部分的平面圖,且第14B圖繪示對應於顯示單元DPU_H的區域XX’的一區域的示意圖。第14C圖繪示電子面板EP_H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H的平面圖。
如第14A圖及第14B圖所示,顯示單元DPU_H包含複數個像素PX。像素PX可設置於模塊孔MH周圍以在平面圖中圍繞模塊孔MH。像素PX可分別連接至與第一電源端子VDD連接的電源線PL、數據線DL以及掃描線GL。顯示墊DPF可包含連接至數據線DL的焊墊D1及連接至第一電源端子VDD的焊墊D2。第14A圖繪示第二電源端子VSS連接至發光元件ELD。下文中,關於像素PX的重複說明將被省略。
顯示單元DPU_H是被模塊孔MH穿透。在第14B圖中,繪示了信號線中第一及第二信號線SL1及SL2兩個分別連接至像素PX。
第一信號線SL1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一信號線SL1是連接至像素PX中排列在第一方向DR1的同一行的像素。第一信號線SL1可對應於掃描線GL。第一信號線SL1可提供閘極信號以導通像素PX中對應的像素。
連接至第一信號線SL1的一部分的像素PX可設置於模塊孔MH的左側,而其他部分的像素PX可設置於模塊孔MH的右側。因此,即使相對於模塊孔MH的一部分的像素被省略,連接至第一信號線SL1的同一行的像素仍可藉由實質上相同的閘極信號來導通/切斷。
第二信號線SL2沿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二信號線SL2是連接至像素PX中排列在第二方向DR2的同一列的像素。第二信號線SL2可對應於例如數據線DL。第二信號線SL2提供數據信號至對應的像素PX。
連接至第二信號線SL2的一部分的像素PX可設置於模塊孔MH的上方,而其他部分的像素PX可設置於模塊孔MH的下方。因此,即使相對於模塊孔MH的一部分的像素被省略,連接至第二信號線SL2的同一列的像素仍可透過同一條線接收數據信號。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單元DPU_H中,第一信號線SL1可對應於掃描線,且第二信號線SL2可對應於數據線。或者,第一信號線SL1及第二信號線SL2可為電源線、初始電壓線及發光控制線中的一個。此外,雖然未圖示,但各像素PX可進一步連接至額外的信號線(未圖示)。
參照第14C圖,輸入感測單元ISU_H是被模塊孔MH穿透。設置於感測區域AA2的第一電極TE1_H、第二電極TE2_H及第三電極TE3_H的至少一部分可設置以相鄰於模塊孔MH的邊緣以圍繞模塊孔MH。相鄰於模塊孔MH的第一電極TE1_H、第二電極TE2_H及第三電極TE3_H可包含第一主圖案SP1_H、第二 主圖案SP2_H及第三主圖案SP3_H,相較於與模塊孔MH隔開的各圖案的形狀,可分別具有部分移除的形狀。
在參照第13B圖,外殼EDC是設置於視窗面板WP下。外殼EDC可耦合至視窗面板WP以定義顯示裝置DD_H的外觀。外殼EDC可包含具有相對較高剛性的材料。例如,外殼EDC可包含複數個由玻璃、塑膠及金屬製成的邊框及/或板材。外殼EDC提供了預定的容納空間。電子面板EP_H及電子模組EM可容納於容納空間中而被保護免於外部衝擊。
根據本發明概念,電子模組EM可設置為使一部分的電子模組與電子面板EP_H的主動區域AA及視窗面板WP的透射區域TA重疊。因此,邊框區域的表面積可減少以改善顯示裝置DD的美觀。
第15A圖為根據本發明概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15B圖為繪示第15A圖的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圖。下文中,將參照第15A圖及第15B圖說明本發明概念。與第1圖至第7圖相同的組件可給予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說明。
顯示裝置DD_N可包含視窗面板WP_N、電子面板EP_N、電子模組EM1以及外殼EDC。視窗面板WP_N相較於第13B圖的視窗面板WP可進一步包含缺口部分NTA定義於其中一側。
缺口部分NTA可藉由使視窗面板WP_N的一側延伸的一部分朝向視窗面板WP_N的中央凹陷而形成。因此,視窗面板WP_N的前表面FS可包含透射區域TA_N及邊框區域BZA_N,分別具有按缺口部分NTA變形的形狀。各透射區域TA_N及邊框區域BZA_N可分別具有對應於缺口部分NTA的一側具有凹陷的形狀。
缺口部分NTA可定義於視窗面板WP_N中與電子模組EM1重疊的區域。電子模組EM1可為攝像頭、揚聲器或感測光或熱的傳感器。根據本發明概念,電子模組EM1可通過視窗面板WP_N的缺口部分NTA暴露於外部。
電子面板EP_N是設置於視窗面板WP_N與外殼EDC之間。缺口部分NT可提供於電子面板EP_N中以對應於視窗面板WP_N。電子面板EP_N的缺口部分NT可定義於與電子模組EM1重疊的位置。根據本發明概念,電子模組EM1可從電子面板EP_N及視窗面板WP_N暴露以容易地向外部提供輸出信號或容易地接收外部資訊,而不會干擾視窗面板WP_N或電子面板EP_N。
參照第15B圖,輸入感測單元ISU_N可包含預定的缺口部分NT。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缺口部分NT可藉由使顯示單元DPU_N沿第一方向DR1延伸的上側的一部分往第二方向DR2的反方向凹陷而形成。
定義缺口部分NT之後,設置於感測區域AA2上的第一電極TE1_N、第二電極TE2_N以及第三電極TE3_N的至少一部分,相較於第6B圖的輸入感測單元ISU可具有部分被移除的形狀。例如,由於缺口部分NT,第一電極TE1_N的一部分的表面積或長度可小於與缺口部分NT間隔開的區域的表面積或長度。第一電極TE1_N中沿第二方向DR2與缺口部分NT間隔開的第一電極的長度及表面積可小於沿第一方向DR1與缺口部分NT間隔開的第一電極的長度及表面積。
此外,例如,第二電極TE2_N的一部分相對於缺口部分NT可分為左右兩部分。將相對於缺口部分NT彼此間隔開的第二電極TE2_N的兩個第二主圖案SP2_N彼此連接的第二連接圖案BP2_N可以沿著缺口部分NT的邊緣延伸。 因此,即使第二電極TE2_N被缺口部分NT分開,第二電極TE2_N的一部分仍可透過第二連接圖案BP2_N彼此電性連接。
此外,例如,就如第二電極TE2_N,第三電極TE3_N的一部分相對於缺口部分NT也可分為左右兩部分。因此,與缺口部分NT相鄰的第三連接圖案BP3_N可沿缺口部分NT的邊緣延伸,以將彼此被缺口部分NT沿第一方向DR1間隔開的兩個第三主圖案SP3_N彼此連接。因此,即使第三電極TE3_N被缺口部分NT分開,第三電極TE3_N的一部分仍可透過第三連接圖案BP3_N彼此電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概念,可以提供具有各種形狀的輸入感測單元ISU_N以及包含輸入感測單元ISU_N的顯示裝置DD_N。此外,在輸入感測單元ISU_N的各種形狀中,第三連接圖案BP3_N可設計以使第三連接圖案BP3_N不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N重疊。因此,可以提供在平面圖中防止第三連接圖案BP3_N與第一連接圖案BP1_N之間的重疊以改善電氣可靠性的電子裝置。
根據本發明概念,可減少傳送彼此不同的電子信號的信號線之間的重疊。因此,可減少由信號線之間的電干擾產生的雜訊出現,以改善輸入感測單元使其具有改善的外部輸入靈敏度。此外,可提供具有改善的電氣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雖然在此已經描述了某些例示性實施例及實施方式,然而根據該描述,其他實施例及修改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概念不限於這樣的實施例,而是限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較寬範圍,以及對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顯而易見的各種明顯的修改及等效設置。
AA2:感測區域
BP1:第一連接圖案
BP2:第二連接圖案
BP3:第三連接圖案
BS:基礎基板
DPD:信號墊
DR1:第一方向軸
DR2:第二方向軸
IS2:前表面
ISU:輸入感測單元
NAA2:第二周邊區域
SP1:第一主圖案
SP2:第二主圖案
SP3:第三主圖案
T11,T12:第一感測墊
T2:第二感測墊
T3:第三感測墊
TE1:第一電極
TE2:第二電極
TE3:第三電極
TL1:第一感測線
TL11:第一子線
TL12:第二子線
TL2:第二感測線
TL3:第三感測線

Claims (30)

  1. 一種輸入感測單元,其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排列在一第一方向上且分別沿著與該第一方向交叉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該複數個第一電極包含排列在該第二方向上的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主圖案的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複數個第二電極,排列在該第二方向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複數個第二電極包含排列在該第一方向的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以及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主圖案的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以及複數個第三電極,排列在該第二方向,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配置以接收與該第二電極配置以接收的信號不同的一電子信號,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第三主圖案,排列在該第一方向且在平面圖中與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間隔開;以及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設置於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兩個彼此相鄰的第三主圖案,且在平面圖中與該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間隔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係設置於同一層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係設置於同一層上且在平面圖中彼此間隔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二主圖案分別定義有一開孔;且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係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孔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分別與該複數個第一電極的至少一部分重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分別包含:一中央部分;以及一分支部分,連接至該中央部分的一側且沿該第一方向從該中央部分突出;且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分別連接至該分支部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分支部分係提供為複數個,以分別設置於該中央部分的兩側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分支部 分具有一長條形沿該第一方向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分支部分具有一鋸齒形沿該第一方向延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二連接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分別包含排列在該第二方向且連接至同一個第三主圖案的複數個子連接圖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各該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係連接至各該複數個第一主圖案以構成一整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一主圖案至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分別包含複數個網格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分別沿該複數個網格線延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連接圖案與該複數個第三主圖案係不彼此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與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輸入感測單元,其中該複數個第三電極分別接收一接地電壓。
  20.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 一顯示單元,包含配置以顯示一圖像的複數個像素;以及一輸入感測單元,設置以與該複數個像素重疊,且包含接收彼此不同的電子信號的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以及一第三電極,該第一電極、該第二電極、以及該第三電極分別包含:複數個主圖案,彼此間隔排列;以及複數個連接圖案,設置於該複數個主圖案之間以連接兩個彼此相鄰的主圖案,其中該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與該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在平面圖中係彼此間隔開,且其中該第二電極的主圖案與該第三電極的主圖案係排列在同一個方向。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該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係設置於同一層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該第一電極的主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且該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與該第三電極的主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面圖中該第三電極的主圖案係與該第一電極的主圖案間隔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與該第二電極的連接圖案係設置於彼此不同的層 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面圖中該第一電極的連接圖案及該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係與該第一電極的主圖案重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的主圖案分別定義有預定的開孔;且該第三電極的主圖案係分別設置於該些開孔中。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主圖案分別包含複數個網格線。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的連接圖案分別沿該複數個網格線延伸。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像素分別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或一量子點發光元件。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電極係配置以接收一接地電壓。
TW108132821A 2018-09-12 2019-09-11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TWI828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09298 2018-09-12
KR20180109298 2018-09-12
KR1020180129178A KR20200031004A (ko) 2018-09-12 2018-10-26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018-0129178 2018-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117A TW202021117A (zh) 2020-06-01
TWI828751B true TWI828751B (zh) 2024-01-11

Family

ID=69998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821A TWI828751B (zh) 2018-09-12 2019-09-11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00031004A (zh)
TW (1) TWI8287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408A (zh) * 2010-05-26 2010-09-15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94311A (zh) * 2013-03-07 2013-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单元阵列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5830004A (zh) * 2013-12-30 2016-08-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面板
TW201806208A (zh) * 2016-08-03 2018-02-16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408A (zh) * 2010-05-26 2010-09-15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94311A (zh) * 2013-03-07 2013-09-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单元阵列以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05830004A (zh) * 2013-12-30 2016-08-0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面板
TW201806208A (zh) * 2016-08-03 2018-02-16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8388366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传感器和具有该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31004A (ko) 2020-03-23
TW202021117A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7026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301105B2 (en) Display devices
US1104365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a scattering pattern
US1155043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89099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2001624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694459A (zh) 显示装置
CN113311957A (zh) 显示装置
US20210326005A1 (en) Display device
TWI828751B (zh) 輸入感測單元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TWI827665B (zh) 顯示裝置
US1128956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color filter and light shielding layer
CN111276513A (zh) 包括阻挡单元的显示设备
TWI832895B (zh) 顯示裝置
CN114256300A (zh) 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