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506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506B
TWI817506B TW111118375A TW111118375A TWI817506B TW I817506 B TWI817506 B TW I817506B TW 111118375 A TW111118375 A TW 111118375A TW 111118375 A TW111118375 A TW 111118375A TW I817506 B TWI817506 B TW I8175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link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9570A (zh
Inventor
陳惟庭
陳奕龍
賴自堅
蔡易軒
邱健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9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50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 Produc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lculators And Simila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 及一樞軸模組。樞軸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其中,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二連桿,第二連桿樞接於第一連桿,第一連桿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二機體。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以相互展開或相互折疊。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薄型化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現有的可攜式電子,包括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智慧型手機,均以薄型化為發展目標。其中以筆記型電腦的發展難度最高,現今筆記型電腦的解決方案是捨棄光碟機且簡化所需的插槽,並採用快閃記憶體或固態硬碟以取代傳統硬碟,藉此達成筆記型電腦的輕量化與薄型化的目標。
然而,筆記型電腦包括顯示機體、邏輯機體及樞軸模組,顯示機體及邏輯機體透過樞軸模組而相對展開,然而,現有樞軸模組的體積尺寸難以縮減,原因在於樞軸模組的扭力規格與體積尺寸相互關聯,顯示機體及邏輯機體需配合特定扭力規格的樞軸模組,此造成筆記型電腦的薄型化發展受到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樞軸模組使第一 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樞轉切換為展開模式與折疊模式,在折疊模式下,樞軸模組收納於第二機體,以達成薄型化的目的。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樞軸模組。樞軸模組具有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其中,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二連桿,第二連桿樞接於第一連桿,第一連桿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二機體。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透過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以相互展開或相互折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第一連桿部份突伸在第一機體外,第二連桿部份突伸在第二機體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第一連桿與第一機體的一底面形成一第一夾角,第二連桿與第二機體的一頂面形成一第二夾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凹槽,且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二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分別容置於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分別遠離於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端子結構,配置於第二連桿的側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端子結構與第二機體交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端子結構與第二機體不交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一轉軸,且第二機體透過第一轉軸,樞接於第二連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二轉軸,且第二連桿透過第二轉軸,樞接於第一連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三轉軸,且第一連桿透過第三轉軸,樞接於第一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四轉軸,且第一機體透過第四轉軸,樞接於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樞軸模組還包括一扭力件,配置於第二連桿內,套設且面接觸於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的至少其中之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連桿的一端具有一扭力弧,面接觸於第二轉軸,且貫穿第二連桿的一內側缺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具有一扭力環,套設且面接觸於第三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第一支架,套設於第 一轉軸,且鎖固於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輔助模組,分別連接第二機體與第二連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輔助模組包括一輔助轉軸,其軸心與第一轉軸的軸心共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輔助模組包括一第一輔助支架,套設於輔助轉軸,且鎖固於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輔助模組包括一第二輔助支架,套設於輔助轉軸,且鎖固於第二連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輔助模組包括一扭簧,套設於輔助轉軸,其兩端分別抵靠第一輔助支架與第二輔助支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第一輔助支架與第二輔助支架攤平遠離,且分別推抵扭簧的兩端攤平遠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扭簧的兩端旋轉靠近,且分別推抵第一輔助支架與第二輔助支架旋轉靠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機體包括一鍵盤,第二機體包括一主機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第一線路,通過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耦接鍵盤與主機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第二線路,通過第二 機體及第二連桿,耦接主機板與端子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適於切換為展開模式或折疊模式,本發明的樞軸模組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所組成,可將所需的扭力分散至多個位置並藉此縮減樞軸模組的整體厚度尺寸,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分別進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以達成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薄型化目標。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凹槽
112:鍵盤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凹槽
122:主機板
1221:第一線路
1222:第二線路
123:顯示面板
130:樞軸模組
131:第一連桿
1311:扭力環
1312:扭力弧
132:第二連桿
1321:側面
1322:內側缺口
133:端子結構
134:第三轉軸
135:第一轉軸
136:第二轉軸
140:第四轉軸
150:扭力件
160:第一支架
170:輔助模組
171:輔助轉軸
172:第一輔助支架
173:扭簧
1731:端
174:第二輔助支架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A3:第三夾角
BS:底面
E1、E2:側緣
PD:水平方向
TS:頂面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收納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1D是圖1C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1E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部分元件放大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2B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C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工作狀態俯視示意圖。
圖3A是圖2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沿A-A線段的收納狀態剖面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展開第一角度的剖面示意 圖。
圖3C是圖3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展開第二角度的剖面示意圖。
圖3D是圖2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沿B-B線段的收納狀態剖面示意圖。
參考圖1A及圖2C,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通過外力推動而相互折疊或相互展開,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切換為收納狀態以利於縮減體積尺寸,或是切換工作狀態以供使用。
參考圖1A至圖1E,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以及一樞軸模組130。
參考圖1B及圖1D,第一機體110具有一第一凹槽111,第一凹槽111凹陷成形在第一機體110的一底面BS。第二機體12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的一端且具有一第二凹槽121,第二凹槽121凹陷成形在第二機體120的一頂面TS。
參考圖1A、圖1C及圖3A,樞軸模組130連接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且具有一第一連桿131及一第二連桿132。第一連桿131樞接於第一機體110且部分位於第一凹槽111中。第二連桿132分別樞接於第一連桿131及第二機體120且部分位於第二凹槽121中。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透過樞軸 模組130以相互展開或相互折疊。
參考圖3A及圖3D,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以切換為收納狀態時,第一連桿131與第二連桿132分別收納於第一凹槽111與第二凹槽121中,藉此將樞軸模組130部份隱藏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以縮小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厚度尺寸。
參考圖3A至圖3C,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展開以切換為工作狀態時,第一連桿131相對第一機體110樞轉而遠離第一凹槽111,第二連桿132相對第二機體120樞轉而遠離第二凹槽121。簡言之,第一連桿131及第二連桿132分別自第一凹槽111及第二凹槽121展開,使得第一連桿131與第一機體110的底面BS形成一第一夾角A1,第二連桿132與第二機體120的頂面TS形成一第二夾角A2,且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形成一第三夾角A3。
參考圖1A、圖1C及圖3A,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在收納狀態下,第一連桿131沿一水平方向PD部份突伸在第一機體110外,第二連桿132沿水平方向PD部份突伸在第二機體120外。
參考圖1A及圖1C,樞軸模組130具有多個端子結構133,分別配置在第二連桿132的相對兩側面1321。於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桿132的兩側面1321分別安裝單一個端子結構133且各個端子結構133位在第二連桿132遠離第二機體120的末 端,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時,兩端子結構133突伸在第二機體120外。如此,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收納狀態下,仍可將隨身碟或其它電子元件直接插設於相應的端子結構133中,進而提升便利性。
參考圖2A,於較佳實施例中,第二連桿132的任一側面1321適於安裝多個端子結構133。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時,多個端子結構133的一部分交疊於第二機體120且隱藏於第二凹槽121中,此避免外部的灰塵堆積於各個端子結構133。配合參考圖3C,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展開時,多個端子結構133隨著第二連桿132而突伸在第二機體120外,如此,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工作狀態下,將隨身碟或其它電子元件插設於相應的端子結構133中。
參考圖1E、圖2B及圖3D,樞軸模組130包括一第三轉軸134、兩第一轉軸135以及兩第二轉軸136。第三轉軸134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一連桿131,兩第一轉軸135配置於第二連桿132中,且兩第二轉軸136固設於第二連桿132遠離各第一轉軸135的一端。
參考圖3A至圖3C,一第四轉軸140可轉動地穿設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第四轉軸140位在第三轉軸134與各第一轉軸135之間。其中,第二機體120與第一機體110適於沿第四轉軸140產生相對樞轉,進而切換為收納狀態(見圖3A及圖1A)或工作狀態(見圖3C及圖2C)。
參考圖3D,第三轉軸134面接觸第一連桿131的一扭力環1311以提供扭力至第一連桿131,進而維持第一連桿131與第一機體110之間的第一夾角A1。配合參考圖3A至圖3C,當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一連桿131轉動時,第一連桿131的扭力環1311摩擦第三轉軸134以產生扭力。
參考圖1E、圖2B及圖3D,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兩扭力件150以及兩第一支架160。各扭力件150位於第二連桿132中且套設於相應的第一轉軸135與第二轉軸136,兩第一支架160分別套固於兩第一轉軸135且鎖固於第二機體120。於本實施例中,各扭力件150面接觸第一轉軸135與第二轉軸136,以提供扭力至第二連桿132,進而維持第二連桿132與第二機體120之間的第二夾角A2。
配合參考圖3A至圖3C,當第二機體120相對第二連桿132轉動時,第二機體120透過兩第一支架160帶動第一轉軸135相對兩扭力件150旋轉,且各扭力件150摩擦各第一轉軸135以產生扭力。
參考圖3A至圖3D,第一連桿131遠離第一機體110與扭力環1311的一端具有兩扭力弧1312。兩扭力弧1312可滑動地貫穿第二連桿132的內側缺口1322且面接觸兩第二轉軸136。當第一連桿131相對第二連桿132展開時,第一連桿131的兩扭力弧1312分別摩擦兩第二轉軸136以產生扭力。
於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連桿的一端具有一扭力弧,面接 觸於第二轉軸,且貫穿第二連桿的一內側缺口。
參考圖1A及圖1C,於本實施例中,樞軸模組130將所需的扭力分散至第三轉軸134、第一轉軸135及第二轉軸136,藉此縮小每一個軸所需的直徑尺寸,且樞軸模組130連接在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的中央處,藉此縮小第一機體110的兩側緣E1及第二機體120的兩側緣E2的厚度。
於其它實施例中,樞軸模組通過第三轉軸、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中的其中一個提供扭力,以維持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的工作狀態與收納狀態。舉例來說,樞軸模組的第三轉軸存在扭力,而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不存在扭力,或是第一轉軸存在扭力且第三轉軸與第二轉軸不存在扭力,此為最小扭力需求。進一步而言,第三轉軸、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中的其中兩個提供扭力且餘下一個不存在扭力。
參考圖1D、圖1E、圖2B及圖3C,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一輔助模組170,分別連接第二機體120與第二連桿132。輔助模組170包括一輔助轉軸171、一第一輔助支架172、一第二輔助支架174以及一扭簧173。輔助轉軸171配置於第二連桿132中且位在兩第一轉軸135之間,輔助轉軸171與兩第一轉軸135相互重合,即存在相同的軸心。第一輔助支架172可轉動地套設於輔助轉軸171且分別鎖固於第二機體120,第二輔助支架174可轉動地套設於輔助轉軸171且鎖固於第二連桿132。扭簧173可轉動地套設於輔助轉軸171且扭簧173的兩端1731 分別抵靠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於本實施例中扭簧173適於提供彈力於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以輔助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於樞軸模組130的第二連桿132。
參考圖2B及圖3A,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第二機體120與第二連桿132分別帶動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相互展開且兩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為相互齊平,同時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分別推動扭簧173的兩端1731,使得扭簧173蓄積一彈力。補充而言,由於第二機體120的重量大於扭簧173所蓄積的彈力,故維持在折疊狀態。
參考圖3A至3C,當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互展開且形成第三夾角A3時,第二機體120與第二連桿132分別帶動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相互靠近而形成第二夾角A2,同時扭簧173釋放彈力,並透過兩端1731分別推動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補充而言,扭簧173在展開過程中釋放彈力,以輔助推動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二連桿132,藉此減輕使用者的施力。
參考圖2A至圖2C,第二機體120具有一主機板122及一顯示面板123,且第一機體110具有一鍵盤112,在折疊狀態下,顯示面板123面對鍵盤112且相互平行。主機板122的第一線路1221通過第二機體120及第一機體110,第一線路1221耦 接鍵盤112。主機板122的多個第二線路1222通過第二機體120及第二連桿132,多個第二線路1222分別耦接多個端子結構133,且多個第二線路1222為相互間隔。補充而言,第一線路1221與第二線路1222為可撓式電路板,適於隨著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開闔而產生彈性變形,用以取代現有的電纜線。
參考圖3A至圖3C及圖3D,以下簡單說明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從折疊狀態切換至工作狀態的過程。
使用者施力於第二機體120,使其以第四轉軸140為中心相對第一機體110展開並形成第三夾角A3,同時第二機體120以輔助轉軸171為中心而相對第二連桿132擺動並形成第二夾角A2,其中扭簧173釋放彈力並透過兩端1731傳遞至第一輔助支架172及第二輔助支架174,以輔助展開第二機體120。配合參考圖2B及圖3D,接著第二機體120通過兩第一支架160分別帶動兩第一轉軸135相對兩扭力件150旋轉,且第二連桿132帶動兩第二轉軸136相對第一連桿131旋轉,第一連桿131的兩扭力弧1312摩擦兩第二轉軸136,同時,第一連桿131的扭力環1311以第三轉軸134為中心相對第一機體110展開並形成第一夾角A1。
參考圖3C,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在工作狀態下,樞軸模組130的第一連桿131及第二連桿132突伸在第一機體110的底面BS外作為支撐結構,此適於增加第一機體110相對於平面 的高度,以提升散熱效率,也能提高第二機體120的觀看視角。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20的主機板122與第一機體110的鍵盤112為無線耦接,詳細而言,主機板122具有一訊號接收器,而鍵盤112具有一訊號發射器,鍵盤112透過訊號發射器1121將輸入的指令與訊息傳輸至主機板122的訊號接收器。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適於切換為展開模式或折疊模式,本發明的樞軸模組由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所組成,藉此縮減樞軸模組的整體厚度尺寸並將所需的扭力分散至多個位置,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分別進入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藉此達成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薄型化目標。
進一步而言,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透過多個轉軸(第四轉軸、第三轉軸、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達成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之間的樞接關係,在提供相等扭力的情況下,本發明將扭力平均分散至不同的轉軸,以縮小各轉軸所需的直徑尺寸。此外,本發明的樞軸模組位在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的中央處,藉此縮小第一機體的兩側緣及第二機體的兩側緣的厚度。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21:第二凹槽
130:樞軸模組
131:第一連桿
132:第二連桿
1321:側面
133:端子結構
E1、E2:側緣
TS:頂面

Claims (26)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其中,該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樞接於該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樞接於該第一機體,該第一機體樞接於該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透過該第一連桿及該第二連桿,以相互折疊或相互展開,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該第一連桿部份突伸在該第一機體外,該第二連桿部份突伸在該第二機體外。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一機體的一底面形成一第一夾角,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二機體的一頂面形成一第二夾角。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凹槽,且該第二機體,具有一第二凹槽。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容置於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中。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遠離於該第一凹槽與該第二凹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端子結構,配置於該第二連桿的側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該端子結構與該第二機體交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該端子結構與該第二機體不交疊。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一轉軸,且該第二機體透過該第一轉軸,樞接於該第二連桿。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二轉軸,且該第二連桿透過該第二轉軸,樞接於該第一連桿。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三轉軸,且該第一連桿透過該第三轉軸,樞接於該第一機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第四轉軸,且該第一機體透過該第四轉軸,樞接於該第二機體。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軸模組還包括一扭力件,配置於該第二連桿內,套設且面接觸於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的至少其中之一。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的一端具有一扭力弧,面接觸於該第二轉軸,且貫穿該第二連桿的一內側缺口。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具有一扭力環,套設且面接觸於該第三轉軸。
  16.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支架,套設於該第一轉軸,且鎖固於該第二機體。
  17. 如請求項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輔助模組,分別連接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二連桿。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輔助模組包括一輔助轉軸,其軸心與第一轉軸的軸心共軸。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輔助模組包括一第一輔助支架,套設於該輔助轉軸,且鎖固於該第二機體。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輔助模組包括一第二輔助支架,套設於該輔助轉軸,且鎖固於該第二連桿。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輔助模組包括一扭簧,套設於該輔助轉軸,其兩端分別抵靠該第一輔助支架與該第二輔助支架。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該第一輔助支架與該第二輔助支架攤平遠離,且分別推抵該扭簧的兩端攤平遠離。
  23. 如請求項2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展開時,該扭簧的兩端旋轉靠近,且分別推抵該第一輔助支架與該第二輔助支架旋轉靠近。
  24.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包括一鍵盤,該第二機體包括一主機板。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一線路,通過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耦接該鍵盤與該主機板。
  26. 如請求項2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第二線路,通過該第二機體及該第二連桿,耦接該主機板與該端子結構。
TW111118375A 2021-06-07 2022-05-17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17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97519P 2021-06-07 2021-06-07
US63/197,519 2021-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9570A TW202249570A (zh) 2022-12-16
TWI817506B true TWI817506B (zh) 2023-10-01

Family

ID=8579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375A TWI817506B (zh) 2021-06-07 2022-05-17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50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52145U (zh) * 2013-11-19 2014-04-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扩充底座机构
US10936020B2 (en) * 2018-08-24 2021-03-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pansion device
CN11271129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52145U (zh) * 2013-11-19 2014-04-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模块及扩充底座机构
US10936020B2 (en) * 2018-08-24 2021-03-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pansion device
CN11271129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9570A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59646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WO2020156138A1 (zh) 转动连接组件及折叠式终端设备
WO2020029062A1 (zh)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RU2481613C2 (ru) Складная клавиатура для портативного компьютера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83397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pivoting range
US10480226B1 (e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JP7407739B2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TW201506590A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JP2007115239A (ja) ヒンジ構造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折り畳み式電子デバイス
WO2023109198A1 (zh) 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2142085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7502265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TW201306717A (zh) 電子裝置
TWI81750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10779B (zh) 可攜式電子系統及可攜式鍵盤
TWI53129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661093B (zh) 连接装置以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812175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7419098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TWI450585B (zh) 電子裝置
TW201333334A (zh) 電子裝置及其雙軸式樞軸
TWI821975B (zh) 電子裝置
WO2023246291A1 (zh) 同步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