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5688B - 透明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透明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5688B
TWI795688B TW109138438A TW109138438A TWI795688B TW I795688 B TWI795688 B TW I795688B TW 109138438 A TW109138438 A TW 109138438A TW 109138438 A TW109138438 A TW 109138438A TW I795688 B TWI795688 B TW I7956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voltage
power supply
voltage line
lin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8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9614A (zh
Inventor
金義泰
金昌秀
申起燮
李昭易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9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9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68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透明顯示裝置。在透明顯示面板中,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圍繞顯示區域的外圍。相反,分別設置於顯示區域的上及下側的上及下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因此,設置於顯示區域左及右側的左及右不透明且粗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因此,透明顯示裝置的邊框及透明顯示面板的透明區域可被最大化或其邊框可被作成細薄的。

Description

透明顯示面板
本發明係關於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此面板的透明顯示裝置,透明顯示面板具有邊框,邊框具有最大化的透明區域或最小化的邊框區域,即細薄的邊框。
使用影像顯示多種資訊的顯示裝置包含電漿顯示面板(PDP)裝置、液晶顯示裝置(LCD)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OLED)。
隨著影像實現技術進步,近年來,對於具有透明區域的透明顯示裝置的需求增加,在透明顯示裝置中顯示裝置的至少部分區域為透明的。
透明顯示裝置係指這樣的顯示裝置,其中在顯示資訊的至少部分區域為透明的以透射光而使得在顯示裝置後方的物體或背景對於在裝置前的使用者為可見的。
透明顯示裝置在前後方向上透射光。因此,此裝置可在前後方向上顯示影像,而使得在顯示裝置的前方及後方的前方及後方使用者可分別看見相對的物體或背景。
舉例而言,被實施為有機發光顯示器的透明顯示裝置可包含以原樣透射入射光的透明區域及發射光的發光區域。
透明顯示裝置需要有提供資料電壓或電源電壓等多種線路。一般而言,這些線路為不透明的且考量到電阻而為粗的。
尤其,當如上所述之不透明且粗的線路設置於透明顯示裝置的邊框時,因不透明的線路存在其中,透明區域的尺寸因此減少。
此外,當不透明且粗的線路設置於透明顯示裝置的邊框時,必須確保容納粗的線路的空間,從而在使邊框變薄之方面造成限制。
因此,本發明之發明人已發明一種的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此面板的透明顯示裝置,透明顯示面板具有邊框,邊框具有最大化的透明區域或具有最小化的邊框區域,即細薄的邊框。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此面板的透明顯示裝置,在透明顯示面板中藉由使邊框的透明區域中被不透明線路遮蔽的部分最小化來使邊框的透明區域的尺寸最大化。
此外,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透明顯示裝置,透明顯示面板藉由使邊框中被不透明線路佔據的部分最小化而具有細薄的邊框。
再者,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透明顯示裝置,在透明顯示面板中使設置於邊框的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電路區域中的透明區域的尺寸增大以使邊框的透明區域的尺寸最大化。
本發明之目的不限於上述目的。上述未提及的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可由以下描述理解且可由本發明實施例更清楚地理解。此外,將容易理解本發明之目的及優點可透過如請求項中揭露之特徵及其組合來實現。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提供有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此面板的透明顯示裝置,透明顯示面板具有邊框,邊框具有最大化的透明區域或具有最小化的邊框區域,即細薄的邊框。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包含顯示區域及非顯示區域。此顯示面板包含:第一源極電源(voltage source source,VSS)電壓線路、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中,而顯示區域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彼此電性連接。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設置於顯示區域中。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包含顯示區域、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電路區域。顯示區域包含發光區域及透射區域。顯示區域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板內閘極電路區域設置於顯示區域之外的至少一側區域。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
由此,在根據本發明之透明顯示面板中,設置於顯示區域之上及之下的上部及下部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因此,分別設置於顯示區域左及右區域的不透明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透明顯示面板及透明顯示裝置可使邊框的透明區域最大化,或者使邊框變薄至與省略不透明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的區域的大小一樣。
根據本發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圍繞顯示區域的外周圍。相反,設置於顯示區域之上及之下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因此,設置於顯示區域左側及右側的左及右不透明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透明顯示裝置的邊框及透明顯示面板的透明區域可被最大化。
此外,根據本發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圍繞顯示區域的外周圍。相反,設置於顯示區域之上及之下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因此,設置於顯示區域左側及右側的粗的左及右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因此,透明顯示裝置及透明顯示面板的邊框可做成薄的。
此外,根據本發明,當設置於顯示區域的左側及右側的不透明且粗的左及右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被省略時,會進一步確保邊框的區域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中被用作為透明區域。因此,透明顯示裝置及透明顯示面板中的邊框的透明性可被最大化。
將結合用於實施本發明之特定細節的示例來說明本發明進一步特定功效及如上所述之功效。
為了簡單且清楚說明,圖式中的元件不須按比例繪製。在不同的圖式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並因此執行相似的功能。此外,為了簡單描述而省略習知的步驟及元件的描述及細節。再者,在以下本發明詳細描述中,闡述多個具體細節以便提供本發明透徹的理解。然而,將理解本發明可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被實施。在其他情況下,未詳細描述已知的方法、程序、元件及電路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各方面。
以下進一步說明並描述多種實施例之示例。將理解本文之描述並非旨在將請求項限制於所描述的特定實施例。相反,其旨在涵蓋可被包含於被請求項界定之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內的替代、修改及等同物。
本文所使用之技術用語僅用於描述特定實施例而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如本文所使用,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單數形式「一」及「一個」旨在包含多數形式。將進一步理解當使用於說明書中時「包含」、「包含的」、「含有」及「含有的」係指存在有所述特徵、整體、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體、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部分的存在或增加。如本文所使用,用語「及/或」包含一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一或全部組合。當列出元件時如「至少一」之表現方式可修改整個元件列表且可不修改列表中的單獨元件。
將理解,儘管本文可使用用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多種元件、組件、區域、層體及/或部分,但這些元件、組件、區域、層體及/或部分不應受限於這些用語。這些用語用以區分一元件、組件、區域、層體或部分與另一元件、組件、區域、層體或部分。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下,下述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體或部分可被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體或部分。
此外,亦將理解當第一元件或層體被稱為位於第二元件「上」或「下」時,第一元件可直接設置於第二元件上或下,或者可具有第三元件或層體設置於第一及第二元件或層體之間而間接設置於第二元件上或下。
將理解當一元件或層體被稱為「連接於」或「耦接於」另一元件或層體時,其可直接連接或耦接於另一元件或層體,或者可存在一或多個中間元件或層體。此外,亦將理解當一元件或層體被稱為位於二元件或層體「之間」時,可僅該元件或層體位於該二元件或層體之間,或者亦可存在一或多個中間元件或層體。
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當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設置於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上」或「頂部」時,前者可直接接觸後者,或者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還可設置於前者及後者之間。如本文所使用,當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直接設置於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上」或「頂部」時,前者直接接觸後者,且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不設置於前者及後者之間。此外,如本文所述,當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設置於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下」或「下方」時,前者可直接接觸後者,或者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還可設置於前者及後者之間。如本文所述,當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直接設置於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下」或「之下」時,前者直接接觸後者,且另一層體、薄膜、區域、板體等不設置於前者及後者之間。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包含本文所使用之技術及科學用語之所有用語具有如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般相同的意義。將進一步理解如在常用字典所定義之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領域中之意義一致的意義,且不被理想化或過度形式化地解釋。
以下,將說明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透明顯示裝置之示例。
圖1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裝置的方塊示意圖。圖2為繪示構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裝置之元件的連接及排列關係的平面示意圖。
然而,圖1及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例。因此,根據本發明之透明顯示裝置100的元件的連接及排列關係不限於此。
透明顯示裝置100可包含透明顯示面板110、時序控制器140、資料驅動器120及閘極驅動器130。
透明顯示面板110可包含顯示區域DA及非顯示區域NDA,顯示區域DA包含至少一像素P以顯示影像,在非顯示區域NDA中不顯示影像。
非顯示區域NDA可被設置為圍繞顯示區域DA。
在非顯示區域NDA中,可設置閘極驅動器130、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DPA及多種線路。非顯示區域NDA可對應邊框。
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透明區域可包含於顯示區域DA及非顯示區域NDA中。
透明顯示面板110可包含由多個閘極線路GL及多個資料線路DL界定的多個像素區域,其中閘極線路GL延伸於第一方向且資料線路DL延伸於正交於閘極線路GL的第二方向。
像素區域可排列成矩陣形式。各像素區域可包含由至少一子像素組成的一像素P。
閘極驅動器130控制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導通/斷開。
為此,閘極驅動器130依序將如掃描訊號或發光訊號之閘極訊號輸出,並依序將閘極訊號提供至閘極線路GL。
因此,資料電壓可被施加於對應連接於特定閘極線路GL的像素電路的子像素。
閘極驅動器130可包含至少一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gate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取決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設計方案或驅動方案,閘極驅動器可位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一側或兩側。
各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IC)可以玻璃覆晶(chip on glass,COG)的方式或薄膜覆晶(chip on film,COF)的方式實施。
此外,如圖2所示,在閘極驅動器130中,如電晶體之多種元件透過光刻製程以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的形式直接堆疊於透明顯示面板110上。
在此情況下,多個板內閘極電路區域可以板內閘極形式排列並可分別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的左及右部分,其中非顯示區域NDA的左及右部分相鄰於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外圍部分,而顯示區域DA位於非顯示區域NDA的左及右部分之間。
當特定的閘極線路GL開啟時,資料驅動器120將從時序控制器140接收到的影像資料轉換成類比形式的資料電壓,接著將資料電壓與閘極控制訊號同步化,接著將資料電壓提供至資料線路DL。
此外,資料驅動器120可作為供多種電源線路通過的通道。
資料驅動器120可包含至少一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121(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以驅動多個資料線路DL。
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121可以玻璃覆晶(COG)的方式或薄膜覆晶(COF)的方式實施。
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對應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121的源極驅動晶片可安裝於可撓性薄膜123上。可撓性薄膜123的一端可接合於至少一控制印刷電路板150,其另一端可接合於透明顯示面板110的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DPA。
作為驅動晶片的多個線路可安裝於控制印刷電路板150上。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時序控制器140可設置於控制印刷電路板150上。
此外,電源控制器可進一步設置於控制印刷電路板150上,其中電源控制器將多種電壓或電流供應至透明顯示面板110、資料驅動器120及閘極驅動器130或者控制供應至其的多種電壓或電流。
此外,源極印刷電路板可額外設置於可撓性薄膜123及控制印刷電路板150之間。在此情況下,源極印刷電路板可透過諸如可撓性扁平纜線(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可撓性印刷電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之連接媒介連接於控制印刷電路板150。
時序控制器140將閘極控制訊號提供至閘極驅動器130,並將資料控制訊號提供至資料驅動器120以控制資料驅動器120及閘極驅動器130。
在一示例中,透明顯示裝置100可被實施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等。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下文中,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將參考圖3及圖4以描述透明顯示裝置100可被實施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一示例。
圖3為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像素的像素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像素的發光區域EA的更詳細的剖面示意圖。
透明顯示面板可包含第一基板200及第二基板270。
第一基板200可作為包含顯示區域DA及非顯示區域NDA的基底基板,其中在顯示區域DA中設置有像素,在非顯示區域NDA中設置有閘極驅動器130、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及多種線路。
第二基板270可相對第一基板200並可作為封裝基板。
各第一基板200及第二基板270可被實施為塑膠基板或玻璃基板。
如圖3所示,第一基板200的顯示區域DA包含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
各子像素可設置於發光區域EA中。
各子像素可為發射紅光的紅色子像素,或可為發射綠光的綠色子像素,或可為發射藍光的藍色子像素,或可為發射例如不同於紅光、綠光或藍光之白光的子像素。
各子像素可包含發光區域EA及電路區域,發光區域EA用於發射對應顏色的光線,電路區域電性連接於發光區域EA以控制來自發光區域EA的發光。
舉例而言,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中,當一個像素由三個顏色子像素組成時,第一顏色子像素包含第一顏色的發光區域EA以及電性連接於第一顏色的發光區域EA的第一顏色電路區域,第二顏色子像素包含第二顏色的發光區域EA以及電性連接於第二顏色的發光區域EA的第二顏色電路區域,第三顏色子像素包含第三顏色的發光區域EA以及電性連接於第三顏色的發光區域EA的第三顏色電路區域。
子像素的發光區域EA可指發射對應各子像素的顏色的光之區域,或者可指如存在於各子像素中的陽極之像素電極,或者可指供像素電極設置之區域。
發光區域EA包含有機發光元件220,有機發光元件220包含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有機發光層223以及作為第二電極225的陰極。有機發光元件220使用施加於第一電極221的電壓及施加於第二電極225的電壓以預定亮度發出光線。
在此情況下,為透明電極的第二電極225可延伸通過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
子像素的電路區域係指包含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電路區域,其中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將電壓或電流供應至各子像素的像素電極以控制從發光區域EA的發光,或者子像素的電路區域可指供電路區域設置的區域。
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包含閘極電極214、源極電極217a、汲極電極217b及主動層212。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可採用多種類型。
當電路區域使用薄膜電晶體從閘極線路GL接收閘極訊號時,電路區域可依據資料線路DL的資料電壓將預定電壓供應至發光區域EA中有機發光元件220的第一電極221。
電路區域可至少部分垂直地重疊於發光區域EA,但可設置於與發出光線的一側相對之側以免干擾發光。
封裝層250形成於有機發光元件220上,具體上為有機發光元件220的第二電極225上。對應有機發光元件220的彩色濾光器260可形成於封裝層250上。
彩色濾光器260可具有與對應子像素的顏色相同或相異的顏色。
透射區域TA係指透射入射光的區域,並可為排除電路區域的區域。透明顯示裝置的透射率取決於透射區域TA的面積。
圖3呈現本發明一實施例,其中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對應一個子像素。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本發明之透明顯示裝置的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的排列形式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實現多個發光區域EA對應單一透射區域TA的排列形式,例如多個發光區域EA圍繞單一透射區域TA的排列形式。此外,可實現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TA的多種排列形式。
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對應一個子像素的發光區域EA的更詳細的剖面示意圖
在第一基板200上,設置有作為驅動元件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及連接於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有機發光元件220。緩衝層201可形成於第一基板200上,閘極絕緣層213可形成於主動層212,層間絕緣層216可形成於閘極電極214上。
鈍化層218可形成於驅動薄膜電晶體210上以覆蓋驅動薄膜電晶體210。暴露汲極電極217b的接觸孔可形成於鈍化層218中。
鈍化層218可作為由有機絕緣材料製成的平坦化層。
構成有機發光元件220的第一電極221形成於鈍化層218上。第一電極221透過於鈍化層218中界定的接觸孔電性連接於汲極電極217b。因此,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及在鈍化層218上的第一電極221可彼此電性連接。
第一電極221可作為用以注入電洞的陽極,並可由高功函數的材料製成。
在此情況下,第一電極可被實施為由至少一透明導體材料製成的透明電極,透明導體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ATO)及氧化銦鋅(IZO)。
堤層231形成並位於鈍化層218之上。子像素可透過堤層231彼此分離以在相鄰的發光區域EA之間形成邊界,以分別呈現對應的顏色。堤層231可具有界定於其中且對應子像素區域的堤層孔,以便部分地暴露第一電極221。
有機發光層223可形成於堤層231的頂面以及透過堤層孔暴露的部分的第一電極221的頂面。有機發光層223接觸第一電極221的區域可對應子像素區域,更具體為發光區域EA。
有機發光層223可包含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發光層(EML)、電子傳輸層(ETL)及電子注入層(EIL)。
發光層(EML)可發出紅色(R)、綠色(G)或藍色(B)的光線並可由發出對應顏色的磷光材料或螢光材料製成。
在此情況下,各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電子傳輸層(ETL)及電子注入層(EIL)可佔據整個顯示區域。發光層(EML)可被圖案化以對應各顏色區域,具體上為第一電極221。
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各電洞注入層(HIL)、電洞傳輸層(HTL)、電子傳輸層(ETL)及電子注入層(EIL)可被圖案化以對應各顏色區域,具體上為第一電極221。
第二電極225形成於有機發光層223上並位於整個第一基板200之上。第二電極225設置於第一基板200的整個顯示區域DA之上。在此情況下,第二電極225可設置於除了透射區域TA之外的整個顯示區域DA之上。
第二電極225可作為用以注入電子的陰極,並可由低功函數的材料製成以良好地注射電子。
在此情況下,第二電極225可包含如鈣(Ca)、鋁鋰合金(Al:Li)、鎂銀合金(Mg:Ag)及銀之至少一材料。
此外,第二電極225可被實施為由至少一透明導體材料製成的透明電極,透明導體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銻錫(ATO)及氧化銦鋅(IZO)。
在有機發光元件220上,形成有防止外界水氣滲透有機發光元件220的封裝層250。
封裝層250可由無機層及有機層彼此交替堆疊的多層結構形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封裝層250上,可形成有相對第一基板200之作為封裝基板的第二基板270。
在此情況下,阻擋層可形成於封裝層250及第二基板270之間,以便更有效率地防止外界水氣或氧氣滲透有機發光元件220。
阻擋層可被製造成薄膜形式且藉由黏著劑附接於封裝層250。
圖5呈現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中設置於第一基板301上的線路連接墊的連接關係。
第一基板301包含顯示區域DA及被設置為圍繞顯示區域DA的非顯示區域NDA。
也就是說,非顯示區域NDA可被設置為圍繞顯示區域DA的上、下、左及右側。
如圖5所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顯示區域DA的垂直或上下方向係指Y軸方向,且如圖5所示,顯示區域DA的水平或左右方向係指X軸方向。
顯示區域DA可具有包含長邊及短邊的矩形外形。
在此情況下,長邊相對長於短邊。
此外,長邊係平行於為顯示區域DA的左右方向的X軸的一側。
短邊係指平行於為顯示區域DA的垂直或上下方向的Y軸的一側。
閘極驅動器130可以以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的形式形成並形成於顯示區域DA的至少一側。
換言之,一對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分別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位於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側的部分。
舉例而言,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沿顯示區域DA的短邊設置。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沿顯示區域DA的長邊設置。
因此,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可設置於顯示區域DA的一側而不同於設置有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另一側。
在設置有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的非顯示區域NDA的一部分上,可設置有板內閘極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保護電路區域365,其中當靜電被引入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時,板內閘極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65會運作以使靜電流入(inflow)最小化。
在圖5中,板內閘極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65在Y軸方向設置於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之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至少一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可設置於未設置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的顯示區域DA的一側,例如在顯示區域DA的上部長邊之上的非顯示區域NDA的一部分。
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連接於用以驅動透明顯示面板300所需之多種線路,例如電源線路及資料線路。
在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及顯示區域DA之間,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汲極電源(voltage drain drain,VDD)電壓線路連接墊330被設置為透過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及多種線路彼此連接。
具體而言,各右及左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各右及左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以及各右及左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鄰設於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的各右及左部分。在各右及左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與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的長度方向中心之間的空間小於在各右及左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與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的長度方向中心之間的空間,其中在各右及左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與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的長度方向中心之間的空間小於在各右及左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與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長度方向中心之間的空間。
也就是說,兩個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兩個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兩個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彼此對稱地排列且圍繞資料線路連接墊311的中心。
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彼此分開排列。
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可作為高電壓電力線路連接墊,其將高電壓電力供應至像素以驅動像素,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作為低電壓電力線路連接墊,其將低電壓電力供應至像素以驅動像素。
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可將參考電壓(Vref)供應至像素。
電性連接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的參考電壓線路341、電性連接於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的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以及電性連接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分別設置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與顯示區域DA之間、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與顯示區域DA之間以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與顯示區域DA之間。
舉例而言,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可彼此整體地形成並彼此電性連接,或者可彼此分離地形成並透過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此外,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可彼此整體地形成並彼此電性連接,或者可彼此分離地形成並透過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此外,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彼此整體地形成並彼此電性連接,或者可彼此分離地形成並透過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在下文中,然而,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將會描述如圖5所示之示例性排列,其中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彼此整體地形成,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彼此分離地形成並透過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彼此分離地形成並透過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可被形成為具有條狀外形,並可平行於顯示區域DA的一側面延伸,具體為沿顯示區域DA的長邊延伸,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可與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整體地形成。
此外,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可與對應各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的多個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整體地形成以將這些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彼此電性連接。
參考電壓線路341可設置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顯示區域DA之間。
參考電壓線路341可作為初始電壓線路。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取決於補償電路區域,參考電壓線路341可作為分離於初始電壓線路的線路。
然而,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將描述一示例,其中參考電壓線路可作為初始電壓線路。
因此,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可被設置為在Y軸方向分離於參考電壓線路341,而前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大於後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
參考電壓線路341可被形成為具有條狀外形,並可平行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延伸。
參考電壓線路341被設置為分離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而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設置於參考電壓線路341及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之間。因此,為了對參考電壓線路341施加參考電壓,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可透過作為分開的連接電極的第二連接電極352彼此電性連接。
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設置於參考電壓線路341及顯示區域DA之間。
因此,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被形成為在Y軸方向分離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而前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大於後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
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被形成為具有條狀外形,並可平行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延伸。
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分離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而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之間。因此,為了對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施加源極電源電壓,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透過作為分開的連接電極的第一連接電極351彼此電性連接。
此外,作為分離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的部分的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可設置於左及右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之間。
具體而言,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可具有島狀形式,其分離於且設置於左及右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之間,並且分離於且設置於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及汲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
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可透過第一連接電極351電性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
在此情況下,當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透過第一連接電極351電性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時,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整個接觸區域擴大,從而使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電阻分布保持均勻同時降低其整體電阻。
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可設置於參考電壓線路341及顯示區域DA之間。多工器(MUX)電路區域373可設置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顯示區域DA之間。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透明顯示面板300的設計方案,可改變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及多工器電路區域373的位置。
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可包含構成靜電放電保護電路的多個薄膜電晶體。當靜電從透明顯示面板300產生時,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會運作以將靜電帶到外部。
多工器電路區域373可包含構成多工器電路的多個薄膜電晶體。
當使用多工器電路區域373時,驅動器積體電路輸出部的一個頻道可將訊號供應至二或多個資料線路313。這有助於減少所使用的驅動器積體電路的數量。
各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及多工器電路區域373可被形成為平行於參考電壓線路341及類似線路延伸的條狀外形。然而,其排列形式不限於此。
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相鄰於顯示區域DA的上側的上部,而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相鄰於顯示區域DA的下側的下部。
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彼此分開,而前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小於後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
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可被形成為具有條狀外形,並可沿顯示區域DA的一側面平行延伸,具體上為沿顯示區域DA的長邊。
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被設置為分離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而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顯示區域DA設置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之間。因此,為了對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施加汲極電源電壓,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可透過作為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之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因此,使用如上所述之連接結構,透過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供應的汲極電源電壓可透過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被施加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
在此情況下,至少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以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並因此使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彼此電性連接。
在一示例中,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被形成為具有條狀外形,並可沿顯示區域DA的一側面平行延伸,具體上為沿顯示區域DA的長邊。
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寬度可小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寬度,而使得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相較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為較細的。
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被設置為分離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而顯示區域DA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位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因此,為了對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施加源極電源電壓,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透過作為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之分開的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因此,使用如上所述之連接結構,透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供應的源極電源電壓可透過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被施加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
在此情況下,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以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並因此使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彼此電性連接。
如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圍繞顯示區域DA的外圍。相反,設置於顯示區域DA之上及之下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因此,可實現以下功效。
首先,位於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側之非顯示區域的左及右部的不透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因此,邊框的透明區域可擴大,而使得邊框的透明區域可最大化。
此外,位於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側之非顯示區域的左及右部的不透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被省略。因此,不需要使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被設置於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邊框部分所需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區域。因此,邊框可為細薄的。
舉例而言,如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並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與此相反,當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設置於在顯示區域DA之左及右的非顯示區域NDA的左及右部分時,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被設置為圍繞顯示區域DA並沿顯示區域DA的外圍延伸。
當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延伸圍繞顯示區域DA的外圍時,因不透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形成於顯示區域DA的外圍之外的非顯示區域NDA中,故邊框的透明區域的尺寸會減小,則無法減小邊框區域。
然而,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源極電源電壓線路排列結構中,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設置於顯示區域DA的上、下、左及右側,即邊框的四側部分。相反,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僅設置於顯示區域DA的上側及下側的邊框中即足矣。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及透明顯示裝置100中,可確保邊框中未設置不透明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的透明區域的最大化。當需要時,邊框的尺寸可減小,而使得邊框可為更細薄。
此外,當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圍繞顯示區域DA的外圍時,源極電源電壓圍繞顯示區域DA的外圍流動並流入顯示區域DA中,且接著被供應至顯示區域DA中的像素。因此,作為電流路徑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必須為粗的,以便就電阻而言以可靠的方式發揮電流路徑的功能。
然而,如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透過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彼此連接,其中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因此,當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通過顯示區域DA時,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可直接將源極電源電壓供應至像素。因此,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不作為電壓路徑。
在此情況下,當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不作為電流路徑時,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不須考量電阻而被形成為粗的,故可盡可能為細。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寬度可小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寬度。因此,隨著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寬度減少,在顯示區域DA之下的下邊框部分的透明區域的尺寸可增加。當需要時,在顯示區域DA之下的下邊框部分的尺寸可減小,而使得邊框可做得更細薄。
在一示例中,發光測試器375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並分離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而前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大於後者與顯示區域DA之間的空間。
發光測試器375可被形成為平行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延伸的條狀外形,並可進一步沿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側延伸,進而圍繞顯示區域DA的三側。
發光測試器375可在製造透明顯示面板300之後的模組處理(module process)之前將發光測試訊號供應至多個資料線路313,並可檢查透明顯示面板300的缺陷。
發光測試器375包含分別連接於這些資料線路313的多個檢查切換元件。
舉例而言,發光測試器375包含分別連接於對紅色子像素施加資料電壓的資料線路313的多個紅色測試切換元件、分別連接於對綠色子像素施加資料電壓的資料線路313的多個綠色測試切換元件以及分別連接於對藍色子像素施加資料電壓的資料線路313的多個藍色測試切換元件。
因此,從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分支的這些資料線路313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並接著電性連接於發光測試器375。
發光測試訊號施加器376可形成於各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的部分區域以將發光測試訊號供應至發光測試器375。
圖6至圖10為呈現基於層間堆疊結構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中圖5中的線路之間的連接關係的平面示意圖。
如圖6所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的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構成同一層體且可彼此分離。
具體而言,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汲極電極217b及源極電極217a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可構成同一層體。
然而,如上所述,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可彼此整體地形成而不彼此分離。
因此,線路連接墊及線路構成同一層體。因此,將線路連接墊及線路彼此電性連接的連接電極不應與在彼此連接的線路連接墊及線路之間或者線路之間的其他線路形成短路。
舉例而言,為了將從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分支的資料線路313連接至發光測試器375,資料線路313可由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組成,其中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汲極電極217b、源極電極217a及第一資料線路314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閘極電極2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
資料線路313將資料訊號施加於在顯示區域DA中的像素。因此,從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分支的資料線路313的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可構成不同的層體,以免與在顯示區域DA及資料線路連接墊311之間的區域中設置的多種線路連接墊及線路形成短路。
因此,第二資料線路315可在顯示區域DA及資料線路連接墊311之間的區域中作為資料線路313。構成與第二資料線路315之層體不同的層體的第一資料線路314可在顯示區域中作為資料線路313。
接著,第二資料線路315可在顯示區域DA及發光測試器375之間的區域中作為資料線路313。接著,作為資料線路313的第一資料線路314可連接於發光測試器375。
然而,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可以重複交替的方式作為資料線路313,而使得資料線路313不會與在資料線路313重疊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區域中的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形成短路,且不會與在顯示區域DA及發光測試器375之間的區域中的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形成短路。
換言之,如圖11至圖13所示,資料線路313在資料線路313不重疊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區域中可從第一資料線路314改變為第二資料線路315,而使得資料線路313在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時不與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形成短路。在此情況下,第二資料線路315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不構成同一層體,從而防止第二資料線路315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間的短路。
在連接時,從第一資料線路314改變為第二資料線路315的資料線路313可表示為如圖12所示,第一資料線路314透過至少一接觸孔連接於第二資料線路315,而使得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之間的電性連接可被維持,但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由不同的材料製成。此原理可同等地應用於如下所示之其他線路。
在第二資料線路315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後,第二資料線路可在資料線路313不重疊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區域中改變回第一資料線路314。
也就是說,第一資料線路314及第二資料線路315可構成不同的層體,並可透過至少一第二資料線路接觸孔315h彼此電性連接。
同樣,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可由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組成,其中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構成不同的層體並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汲極電極217b、源極電極217a及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閘極電極21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
舉例而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延伸至顯示區域DA的下端。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可由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組成,其中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彼此電性連接。
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的末端不需接觸分開的線路。
因為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將參考電壓施加於在顯示區域DA中的像素,故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由構成不同層體的參考電壓連接線路組成,而使得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不與在顯示區域DA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之間的區域中的多個線路連接墊及線路形成短路。
因此,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在顯示區域DA與參考電壓線路341之間的區域中被實施為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在顯示區域DA中,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被實施為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其中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構成與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之層體不同的層體。
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可構成不同的層體,並可透過至少一接觸孔彼此電性連接。
此外,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由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組成,其中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汲極電極217b、源極電極217a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閘極電極21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可構成同一層體,並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
舉例而言,為了將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構成不同層體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彼此電性連接。
由於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將包夾顯示區域DA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彼此電性連接,其中顯示區域DA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間,故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可構成不同的層體,而使得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不與在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間的區域的多個線路連接墊及線路形成短路。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沒有其他線路設置於顯示區域DA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因此,從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延伸的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被實施為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其中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整體地形成且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且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構成同一層體。
從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分支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接著,當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時,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可以重複交替的方式作為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而使得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不與在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重疊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區域中的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形成短路。
換言之,如圖11至圖13所示,當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時,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在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不重疊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區域中從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改變為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因此,當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時,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不與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形成短路。
也就是說,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構成不同的層體,並透過至少一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接觸孔325h彼此電性連接。
如圖3所示,在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延伸通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後,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可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
在此情況下,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透過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彼此電性連接,其中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透過至少一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接觸孔325h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
此外,在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未重疊於資料線路313的區域中,輔助線路327設置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下,其中輔助線路327透過至少一輔助線路接觸孔327h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
輔助線路327及閘極電極214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
輔助線路327可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背面,從而減少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整體電阻。
此外,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由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組成,其中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汲極電極217b、源極電極217a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像素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的閘極電極21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
舉例而言,為了將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構成不同的層體且彼此電性連接。
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將包夾顯示區域DA的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彼此連接,其中顯示區域DA位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間。因此,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構成不同的層體,而使得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不與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間的區域中的多個線路連接墊及線路形成短路。
因此,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顯示區域DA之間的區域中被實施為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當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時,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被實施為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也就是說,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從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改變為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
也就是說,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構成不同的層體,並透過至少一接觸孔彼此電性連接。
接著,如圖12所示,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在顯示區域DA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間的區域中被實施為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其可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
在此情況下,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可透過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彼此電性連接,其中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透過至少一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接觸孔335h連接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
此外,輔助線路327可設置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不重疊於資料線路313及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之間的區域中,其中輔助線路327透過至少一接觸孔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
輔助線路327及閘極電極214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
汲極電源電壓的輔助線路327可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背面以減少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的整體電阻。
圖7額外地呈現形成於鈍化層218中的鈍化層孔。圖8進一步呈現將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彼此連接的第一連接電極351,以及將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彼此連接的第二連接電極352。
鈍化層218可形成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3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上。
鈍化層218可作為由有機絕緣材料製成的平坦化層並可形成於多種線路連接墊及線路上以形成平坦化的頂面,其中有機絕緣材料例如為PAC。
此外,鈍化層218作為絕緣層。因此,為了線路連接墊及線路之間的電性連接,鈍化層孔,即平坦化層孔,可形成於各線路連接墊及各線路的部分中。
在此情況下,鈍化層孔不僅指用於接觸的接觸孔,亦指藉由部分地移除鈍化層218以盡可能確保接觸面積而形成的開孔。
各線路連接墊及各線路可透過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其中連接電極透過平坦化層孔彼此連接。
在圖7中,為了清楚區分層體,未單獨呈現鈍化層218,而僅以強調的方式呈現形成有鈍化層孔的區域。
如圖8及圖14所示,第一鈍化層孔218a形成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形成於鈍化層218上的第一連接電極351透過第一鈍化層孔218a將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彼此電性連接。
換言之,為了防止在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以及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與參考電壓線路341之間的短路,可能需要電極的跨接結構(jumping connection structure)以將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彼此連接,其中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參考電壓線路341設置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鈍化層218形成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上。第一鈍化層孔218a形成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
因此,可使用第一連接電極351形成電極的跳接結構,其中第一連接電極351形成於鈍化層218上,且其一部分透過一第一鈍化層孔218a連接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且其另一相對的部分透過第一鈍化層孔218a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
第一連接電極351及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可構成同一層體,其中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構成像素的有機發光元件220。
第一連接電極351將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彼此電性連接,為此,第一連接電極351較佳地盡可能被形成為具有大的面積,以便使電阻最小化並使電阻分布的均勻性最大化。
因此,第一連接電極351可被形成為延伸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參考電壓線路34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並因此可被形成為具有最大面積。
然而,第一連接電極351不延伸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參考電壓線路34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所有區域。第一連接電極351不延伸於部分區域,例如如後所述之第二連接電極352的區域或者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二連接電極352之間的空間區域。
此外,當第一連接電極351盡可能具有大的面積時,第一鈍化層孔218a可較佳地盡可能具有大的面積,以便使其與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接觸面積最大化。
因此,形成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的第一鈍化層孔218a可具有對應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外形,即長條狀外形。
由於使用第一連接電極351的連接方案,可實現具有最小電阻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的跳接結構。
此外,如圖14所示,排氣孔355可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351的至少部分區域。
排氣孔355用以在製造透明顯示面板300的過程中排出不必要的氣體。因此,當排氣孔355形成於具有大面積的第一連接電極351時,可進一步增加透明顯示面板300的可靠性。
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351上的堤層231具有界定於其中且對應排氣孔355的開口區域,以確保排氣孔355的通道。各堤層231可界定相鄰的排氣孔355之間的邊界。
此外,如圖8所示,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可額外地設置並可透過第一連接電極351電性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
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然而,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具有分離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的島狀形式且不連接於分開的線路。
第一鈍化層孔218a形成於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上,而使得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326透過第一鈍化層孔218a連接於第一連接電極351,從而增加第一連接電極351的總面積,進而減少整體電阻並使電阻分布更均勻。
在一示例中,如圖8及圖14所示,鈍化層218形成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上。形成於鈍化層218上的第二連接電極352透過第二鈍化層孔218b將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彼此電性連接。
為了防止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參考電壓線路341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之間的短路,需要用於將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彼此連接的電極的跨接結構,其中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位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之間。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鈍化層218形成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上,第二鈍化層孔218b形成於各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上。
因此,可使用第二連接電極352形成電極的跳接結構,其中第二連接電極352形成於鈍化層218上,且其一部分透過一第二鈍化層孔218b連接於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且其相對部分透過相對的第二鈍化層孔218b連接於參考電壓線路341。
第二連接電極352及第一連接電極351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可構成同一層體,但可彼此分開。因此,第二連接電極352可具有島狀外形。
因此,第二連接電極352及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可構成同一層體,其中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構成像素的有機發光元件220。
第二連接電極352將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彼此電性連接,為此,第二連接電極352較佳地盡可能被形成為具有大的面積,以便使其電阻最小化並使其電阻分布的均勻性最大化。
此外,當第二連接電極352盡可能具有大的面積時,第二鈍化層孔218b盡可能被形成為具有大的面積,以使其與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參考電壓線路341的接觸面積最大化。
由於使用第二連接電極352的連接方案,可實現具有最小電阻的參考電壓線路341的跳接結構。
此外,如在第一連接電極351中,至少一排氣孔355可形成於第二連接電極352的部分區域。
在一示例中,如圖7所示,第三鈍化層孔218c可形成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上。如圖8所示,第三連接電極353可形成於第三鈍化層孔218c上。
形成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上的第三鈍化層孔218c旨在將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第三連接電極353彼此連接。第三連接電極353透過第三鈍化層孔218c電性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
為了藉由使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第三連接電極353之間的接觸面積最大化來減少電阻,形成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上的第三鈍化層孔218c可具有對應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條狀外形。
此外,當在透明顯示面板300的下端部形成第三連接電極353時,可移除在透明顯示面板300的下端部及透明顯示面板300的上端部的垂直高度之間的差異,其中在透明顯示面板300的上端部設有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二連接電極352。
第三連接電極353、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二連接電極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但可彼此分開。因此,第三連接電極353被形成為具有島狀外形。
因此,第三連接電極353及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可構成同一層體,其中作為第一電極221的陽極電極構成像素的有機發光元件220。
堤層231可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351、第二連接電極352及第三連接電極353上。
如圖9所示,堤層231可形成壩部380,壩部380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以圍繞顯示區域DA。在此情況下,壩部380可包含如圖案化的至少一壩部380。
當在第一基板200上形成封裝層250時,壩部380可用以防止形成封裝層250所使用的封裝材料流動至外側。
具體而言,如圖9所示,壩部380可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並可被設置為圍繞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的發光測試器375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
在一示例中,第四連接電極354形成於堤層231上,並連接於作為像素的第二電極225的陰極電極。
第四連接電極354電性連接於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以將源極電源電壓施加於像素的陰極電極。
在此情況下,陰極電極及第四連接電極354可彼此整體地形成。
因此,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四連接電極354的一端電性連接於被施加源極電源電壓的第一連接電極351,而第四連接電極354的另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三連接電極353,從而將源極電源電壓施加於陰極電極。
具體而言,如圖9、圖10及圖16所示,堤層231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351上。第一堤層孔231a形成於第一連接電極351上,並藉由移除堤層231的部分區域來形成,從而將第一連接電極351暴露於外側。因此,第一連接電極351可透過第一堤層孔231a電性連接於第四連接電極354的一端。
當源極電源電壓施加於第四連接電極354時,第四連接電極354不直接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而是第四連接電極354透過第一連接電極351連接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從而減少電阻,其中第一連接電極351與陽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
為了使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四連接電極354之間的接觸面積最大化,如在參考電壓線路341中,在第一連接電極351上之堤層231的第一堤層孔231a可被形成為條狀外形。
此外,第一堤層孔231a可以對應參考電壓線路341或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方式來形成。
舉例而言,當第一堤層孔231a形成於如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之分離電路區域上而不是形成於如參考電壓線路341或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線路上時,可能會有問題在於堤層孔被形成於平坦性差的區域中。
此外,當第一堤層孔231a形成於遠離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的線路上時,例如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第四連接電極354會遠離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其中第四連接電極354透過第一堤層孔231a電性連接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因此,電流路徑變長,電阻電應增加。
舉例而言,當第四連接電極354作為高電阻線路的透明陰極電極時,其電阻可為高。因此,當作為高電阻的陰極電極而不是低電阻的陽極電極的第四連接電極354的連接長度較大時,整體電阻可能更大。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堤層孔231a較佳地形成於參考電壓線路341或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
當第一堤層孔231a形成於參考電壓線路341上時,孔的斜面可被移除以獲得高平坦度,從而相較於在堤層孔形成於未形成有線路的堤層231的部分時更減少電阻變化。
此外,當第一堤層孔231a形成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時,第四連接電極354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的連接長度變小,從而減少電阻。
如圖9及圖10所示,藉由移除堤層231的部分區域而形成的第二堤層孔231b形成於在第三連接電極353上的部分的堤層231,其中第三連接電極353電性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從而將第四連接電極354的相對部分連接於第三連接電極353。
在此情況下,第二堤層孔231b被形成為對應在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上的第三鈍化層孔218c。因此,當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第三連接電極353及第四連接電極354為堆疊狀態時,他們會在相同位置彼此電性接觸。
此外,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不直接連接於陰極電極,而是透過作為低電阻陽極電極的第三連接電極353連接於陰極電極,從而減少電阻。
由於第四連接電極354的連接結構,源極電源電壓可被施加於第四連接電極354。因此,源極電源電壓可被施加於有機發光元件220的陰極電極。
也就是說,從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施加的源極電源電壓可透過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一連接電極351被施加於第四連接電極354。
第四連接電極354可延伸通過包含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整個顯示區域DA。
舉例而言,如圖15所示,陰極電極可延伸通過包含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整個顯示區域DA,並可被壩部380圍繞。
在一示例中,如圖17所示,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包含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
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包含至少一板內閘極分割區塊,板內閘極分割區塊將閘極線路GL分成多個區塊並在各個顯示驅動週期中驅動各個區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可包含至少一時脈訊號線路以控制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的節點(node)。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可沿遠離顯示區域DA的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具體而言,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顯示區域DA的左及右的非顯示區域NDA的左及右部分中可省略不透明且粗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因此,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可佔據因被省略的區域而增加的區域。
因此,如構成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的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之元件可以非緊密的方式排列。因此,即使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中仍可確保透明區域。
舉例而言,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所佔據的空間為窄的情況下,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必須以非常緊密的方式排列以使空間利用度最大化。因此,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中難以確保分開的透明區域。
與此相反,如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當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所佔據的空間增加時,具有較多不透明區域的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具有較多透明區域的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可以明顯區別的方式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中交替地排列。因此,即使在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中,仍可確保透明區域的最大化。
換言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如圖17及圖18所示,在設置有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的顯示區域DA之外的非顯示區域NDA的一側區域中可省略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因此,可使因不透明的源極電源電壓線路所致之透明區域的減小最小化。
因此,發光測試器375可設置於壩部380及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之間,但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不設置於壩部380及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之間。
根據如上所述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包含顯示區域DA及非顯示區域NDA,其中面板包含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而顯示區域DA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間,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彼此電性連接。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
在此情況下,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相較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為較細的。
此外,顯示區域DA包含長邊及短邊。各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可具有條狀外形,並沿顯示區域DA的長邊延伸。
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更包含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與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分開設置,其中後者相較於前者更靠近顯示區域DA。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320可透過第一連接電極351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顯示區域DA包含至少一發光區域EA及至少一透射區域TA。發光區域EA包含有機發光元件220,有機發光元件220包含第一電極221、有機發光層223及第二電極225。第一連接電極351與第一電極221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更包含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至少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設置於非顯示區域NDA中,而顯示區域DA位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之間,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將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彼此電性連接。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設置於顯示區域DA中。
此外,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可設置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顯示區域DA之間。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可設置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顯示區域DA之間。
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更包含參考電壓線路341及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參考電壓線路341設置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分離於參考電壓線路341,而使得後者相較於前者更靠近顯示區域DA。參考電壓線路341及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可透過第二連接電極352彼此電性連接。
在此情況下,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二連接電極352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構成同一層體。
此外,發光區域EA包含連接於有機發光元件220的驅動薄膜電晶體210。驅動薄膜電晶體210可包含閘極電極214、源極電極217a、汲極電極217b及主動層212。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參考電壓線路341與源極電極217a及汲極電極217b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包含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4可與源極電極217a及汲極電極217b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5可與閘極電極214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3可包含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及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4可與源極電極217a及汲極電極217b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35可與閘極電極214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3可包含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及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4可與源極電極217a及汲極電極217b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345可與閘極電極214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鈍化層218可形成於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參考電壓線路34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上。在鈍化層218上,可形成有第一連接電極351。在第一連接電極351上,可形成有堤層231及第一堤層孔231a,其中藉由移除堤層231的部分區域形成第一堤層孔231a。第二電極225可形成於堤層231上。第二電極225的一部分可透過第一堤層孔231a連接於第一連接電極351。
至少一輔助線路327可接觸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其中至少一者的底面。輔助線路327可與閘極電極214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在此情況下,第一堤層孔231a可對應參考電壓線路341或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
在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上,可形成有鈍化層218及鈍化層孔,其中藉由移除鈍化層218的部分區域形成鈍化層孔。在鈍化層218上,可形成有透過鈍化層孔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第三連接電極353。在第三連接電極353上,可形成有堤層231及第二堤層孔231b,其中藉由移除堤層231的部分區域形成第二堤層孔231b。第二電極225可形成於堤層231上。第二電極225的相對部分可透過第二堤層孔231b連接於第三連接電極353。
在此情況下,第一連接電極351及第二連接電極352其中至少一者可具有界定於其中的至少一排氣孔355。
此外,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可包含顯示區域DA、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及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顯示區域DA包含發光區域EA及透射區域,顯示區域DA位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間,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設置於顯示區域DA之外的一側區域。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透過至少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彼此電性連接。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323可延伸通過顯示區域DA。
在此情況下,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300可包含參考電壓線路341、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其分離於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且彼此分離,其中在參考電壓線路及顯示區域之間的空間小於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顯示區域之間的空間,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顯示區域之間的空間小於在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及顯示區域之間的空間。在顯示區域DA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之間,可設置有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2。在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及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310之間,可設置有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340及資料線路連接墊311。
此外,在參考電壓線路341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可設置有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371。在顯示區域DA及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之間,可設置有多工器電路區域373。發光測試器375可分離於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而使得後者相較於前者較靠近顯示區域DA。
在此情況下,發光測試器375可連接於從資料線路連接墊311分支的資料線路313。
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可設置於顯示區域DA之外的一側區域,而不同於顯示區域DA之外設置有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1及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322的另一側區域。
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包含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板內閘極分割區塊361及時脈訊號線路區域363可沿遠離顯示區域DA的方向交替地排列。
至少一壩部380可延伸於顯示區域DA的外圍以圍繞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發光測試器375及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331。壩部380可與平坦化層、堤層及間隔層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與其構成同一層體。
額外的發光測試器375可設置於壩部380及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之間。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可不存在於壩部380及板內閘極電路區域360之間。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裝置100可包含如上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300、資料驅動器120、閘極驅動器130及時序控制器140,資料驅動器120用於將資料電壓供應至透明顯示面板300,閘極驅動器130用於將掃描訊號供應至透明顯示面板300,時序控制器140控制閘極驅動器130及資料驅動器120。
如上所述,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不受限於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實施例及圖式。顯而易見的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做多種修改。再者,儘管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中沒有明確描述本發明的特徵所造成之功效,但顯而易見的是應可認識由本發明之特徵所產生之可預期的功效。
100:透明顯示裝置 110:透明顯示面板 120:資料驅動器 121: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 123:可撓性薄膜 130:閘極驅動器 140:時序控制器 150:控制印刷電路板 200:第一基板 201:緩衝層 210:驅動薄膜電晶體 212:主動層 213:閘極絕緣層 214:閘極電極 216:層間絕緣層 217a:源極電極 217b:汲極電極 218:鈍化層 218a:第一鈍化層孔 218b:第二鈍化層孔 218c:第三鈍化層孔 220:有機發光元件 221:第一電極 223:有機發光層 225:第二電極 231:堤層 231a:第一堤層孔 231b:第二堤層孔 250:封裝層 260:彩色濾光器 270:第二基板 300:透明顯示面板 301:第一基板 310: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 311:資料線路連接墊 313:資料線路 314:第一資料線路 315:第二資料線路 315h:第二資料線路接觸孔 32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 321: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 322: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 323: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24: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25: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25h: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接觸孔 326: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 327:輔助線路 327h:輔助線路接觸孔 33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 331: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 332: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 333: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34: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35: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35h: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接觸孔 340: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 341:參考電壓線路 343:參考電壓連接線路 344: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 345: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 351:第一連接電極 352:第二連接電極 353:第三連接電極 354:第四連接電極 355:排氣孔 360:板內閘極電路區域 361:板內閘極分割區塊 363:時脈訊號線路區域 365:板內閘極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 371: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 373:多工器電路區域 375:發光測試器 376:發光測試訊號施加器 380:壩部 DL:資料線路 GL:閘極線路 P:像素 DA:顯示區域 NDA:非顯示區域 DPA: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 EA:發光區域 TA:透射區域 ESD:靜電放電
圖1為繪示透明顯示裝置的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繪示構成透明顯示裝置之元件的連接及排列關係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像素的發光及透射區域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在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像素的發光區域之更詳細的剖面示意圖。 圖5呈現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中設置於第一基板上的線路連接墊的連接關係。 圖6至圖10為呈現基於層間堆疊結構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透明顯示面板中圖5中的線路之間的連接關係的平面示意圖。 圖11為圖8中區域A-A'的局部放大圖。 圖12為圖11中區域B-B'的局部放大圖。 圖13為圖11中區域C-C'的局部放大圖。 圖14為圖9中區域D-D'的局部放大圖。 圖15為圖10中區域E-E'的局部放大圖。 圖16為圖10中區域F-F'的剖面放大圖。 圖17為圖10中區域G-G'的平面放大圖。 圖18為圖17中區域H-H'的剖面放大圖。
300:透明顯示面板
301:第一基板
310: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
311:資料線路連接墊
313:資料線路
320: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
321: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
322: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
323: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26:源極電源電壓輔助線路連接墊
330: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
331: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
332: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
333: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
340: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
341:參考電壓線路
343:參考電壓連接線路
351:第一連接電極
352:第二連接電極
360:板內閘極電路區域
365:板內閘極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
371: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
373:多工器電路區域
375:發光測試器
376:發光測試訊號施加器
DA:顯示區域
NDA:非顯示區域

Claims (19)

  1. 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及一非顯示區域,該透明顯示面板,包含:一第一源極電源(voltage source source,VSS)電壓線路及一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平行設置於該非顯示區域中且在相同方向上延伸,該顯示區域位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多條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將平行設置於該非顯示區域中的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彼此電性連接,一參考電壓線路、一第一汲極電源(voltage drain drain,VDD)電壓線路及一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分離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且彼此分開;一資料線路連接墊,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之間;一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設置於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一多工器電路區域,設置於該顯示區域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以及一發光測試器,與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分離, 其中該些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設置於該顯示區域中以延伸跨過該顯示區域,其中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相較於該發光測試器較靠近該顯示區域,並且其中該發光測試器連接於從該資料線路連接墊分支的一資料線路。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相較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為較細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顯示區域包含相對的二長邊及相對的二短邊,其中各個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具有細長的條狀外形,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分別沿該顯示區域的該二長邊延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該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與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分開設置,其中該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大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透過一第一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其中該顯示區域包含一發光區域及一透射區域, 其中該發光區域包含一有機發光元件,該有機發光元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有機發光層及一第二電極,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一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該第一連接電極及該第一電極構成同一層體。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其中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設置於該非顯示區域中,該顯示區域位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以及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將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該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設置於該顯示區域中。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其中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設置於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 一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與該參考電壓線路分開設置,該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大於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其中該參考電壓線路係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與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其中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透過一第二連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與該第二連接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並且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及該第二連接電極其中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排氣孔,該至少一排氣孔被限定於該第一連接電極及該第二連接電極其中至少一者。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發光區域包含一驅動薄膜電晶體,該驅動薄膜電晶體連接於該有機發光元件,其中該驅動薄膜電晶體包含一閘極電極、一源極電極、一汲極電極及一主動層,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該參考電壓線路、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些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包含一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及一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其中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與該閘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包含一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及一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其中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其中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與該閘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包含一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及一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其中該第一參考電壓連接線路、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其中該第二參考電壓連接線路與該閘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鈍化層,該鈍化層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上,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設置於該鈍化層上,其中一堤層設置於該第一連接電極上,且一第一堤層孔設置於該第一連接電極上,其中藉由移除該堤層的一部分來形成該第一堤層孔,其中該第二電極設置於該堤層上,其中該第二電極的一部分透過該第一堤層孔連接於該第一連接電極,並且其中該第一堤層孔對應該參考電壓線路或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一輔助線路接觸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其中一者的一底面,其中該輔助線路與該閘極電極由相同的材料製成且構成同一層體。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鈍化層設置於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上,且一鈍化層孔形成於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上,其中藉由移除該鈍化層的一部分來形成該鈍化層孔, 其中一第三連接電極設置於該鈍化層上,其中該第三連接電極透過該鈍化層孔連接於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其中該堤層設置於該第三連接電極上,且一第二堤層孔設置於該第三連接電極上,其中藉由移除該堤層的一部分來形成該第二堤層孔,其中該第二電極設置於該堤層上,其中該第二電極的相對另一部分透過該第二堤層孔連接於該第三連接電極。
  16. 一種透明顯示面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包含一發光區域及一透射區域;一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一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平行設置於一非顯示區域中且在相同方向上延伸,該顯示區域位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一板內閘極(gate in panel,GIP)電路區域,設置於該顯示區域之外的至少一側區域;一參考電壓線路、一第一汲極電源(voltage drain drain,VDD)電壓線路及一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分離於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且彼此分開;一資料線路連接墊,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之間; 一靜電放電保護電路區域,設置於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一多工器電路區域,設置於該顯示區域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以及一發光測試器,與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分離,其中平行設置於該非顯示區域中的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透過多條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彼此電性連接,其中該些源極電源電壓連接線路延伸通過該顯示區域,其中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相較於該發光測試器較靠近該顯示區域,並且其中該發光測試器連接於從該資料線路連接墊分支的一資料線路。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參考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小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該空間小於該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及該顯示區域之間的一空間,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該第二汲極電源電壓線路位於該顯示區域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之間, 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一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及一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連接墊、該參考電壓線路連接墊設置於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資料驅動積體電路墊之間。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至少一側區域的數量為一,及該板內閘極電路區域設置於該顯示區域之外的該至少一側區域中,而該至少一側區域不同於該顯示區域之外設置有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的另一側區域,其中該板內閘極電路區域包含一板內閘極分割區塊及一時脈訊號線路區域,其中該板內閘極分割區塊及該時脈訊號線路區域沿遠離該顯示區域的一方向交替地排列。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透明顯示面板,其中該透明顯示面板更包含一壩部,該壩部沿該顯示區域的外周圍延伸以圍繞該板內閘極電路區域、該發光測試器及該第一汲極電源電壓線路,其中一堤層形成該壩部,其中另一發光測試器設置於該壩部及該板內閘極電路區域之間,並且 其中該第一源極電源電壓線路及該第二源極電源電壓線路不存在於該壩部及該板內閘極電路區域之間。
TW109138438A 2019-11-04 2020-11-04 透明顯示面板 TWI795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39434A KR20210053612A (ko) 2019-11-04 2019-11-04 투명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표시 장치
KR10-2019-0139434 2019-1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9614A TW202119614A (zh) 2021-05-16
TWI795688B true TWI795688B (zh) 2023-03-11

Family

ID=75686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8438A TWI795688B (zh) 2019-11-04 2020-11-04 透明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57644B2 (zh)
KR (1) KR20210053612A (zh)
CN (1) CN112786657A (zh)
TW (1) TWI7956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75441A (ko) * 2019-12-13 2021-06-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표시 장치
KR20210135385A (ko) * 2020-05-04 2021-11-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검사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4709248B (zh) * 2022-03-31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基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0850A1 (en) * 2004-05-29 2006-03-23 Won-Kyu Kwak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176399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Lg Display Co., Ltd. Device display
CN103972271A (zh) * 2014-03-31 2014-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像素单元
US20160190228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70365217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5939B2 (en) * 2011-11-07 2016-01-26 Joled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pparatus
KR102026927B1 (ko) 2012-12-24 2019-10-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구동부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3927968B (zh) * 2013-06-18 2016-12-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装置
KR20150117357A (ko) * 2014-04-09 2015-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51664B1 (ko) * 2015-01-14 2022-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80268B1 (ko) * 2015-03-06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전압 강하 보상 방법
KR102445816B1 (ko) * 2015-08-31 2022-09-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310976B (zh) * 2019-07-12 2022-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0850A1 (en) * 2004-05-29 2006-03-23 Won-Kyu Kwak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176399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Lg Display Co., Ltd. Device display
CN103972271A (zh) * 2014-03-31 2014-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像素单元
US20160190228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70365217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57644B2 (en) 2023-01-17
TW202119614A (zh) 2021-05-16
US20230134185A1 (en) 2023-05-04
KR20210053612A (ko) 2021-05-12
US20210134938A1 (en) 2021-05-06
CN112786657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688B (zh) 透明顯示面板
CN110911443B (zh) 平铺显示装置
KR10148468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838106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437439B2 (en) Display device
TWI648851B (zh) 顯示裝置
US1167855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ransmissive area
US1110739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array
CN111354304B (zh) 显示装置
KR20140064156A (ko)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21385B (zh) 顯示裝置
US20200133083A1 (en) Storage Capaci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799256B (zh) 透明显示面板以及包括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显示装置
US2024014778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09552B (zh) 显示装置
KR20210057993A (ko) 투명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표시 장치
WO2019073680A1 (ja) 表示装置
CN11539420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23881B1 (ko) 평판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4106297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240074238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40093050A (ko) 표시장치
KR20240086306A (ko) 발광 표시장치
KR20230173247A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58601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