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160B - 功能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功能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160B
TWI793160B TW107130459A TW107130459A TWI793160B TW I793160 B TWI793160 B TW I793160B TW 107130459 A TW107130459 A TW 107130459A TW 107130459 A TW107130459 A TW 107130459A TW I793160 B TWI793160 B TW I7931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sheet
aforementioned
ski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9799A (zh
Inventor
林俊久
野田祐樹
鞍迫歩美
秋山紗恵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9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9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1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6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功能層與黏著層的功能性物品,其可維持功能層之效果下,在取出功能性物品時,可抑制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上殘存黏著層。 本發明的功能性物品(1)為具備基材(7、9),與形成於基材的皮膚接觸面或非皮膚接觸面之黏著層(21)。功能性物品相較於基材中之非皮膚接觸面,更於皮膚接觸面側上沿著皮膚接觸面具備具有所定功能之功能層(13)。功能層為具有含有親油性成分之功能劑。於功能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黏著層在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於黏著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功能層在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功能層及黏著層。

Description

功能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含有功能劑的功能性物品。
已知對於物品的穿著者隔著皮膚感覺到溫感或涼感等知覺等,含有具有所定功能之功能劑的功能性物品。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含有無需製作出藉由穿著者而感覺的外部條件,而可傳達給穿著者知覺的用劑(功能劑)之吸收性物品。依據專利文獻1,作為該用劑的例子,可舉出無需在穿著者身體面上製作出溫度變化,刺激皮膚的溫度受體(溫熱或寒冷知覺受體)之加溫劑(溫感劑)或清涼劑(涼感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4-528090號公報
[發明所解決的問題]
功能劑為含有如溫感成分或涼感成分的功能成分與溶劑成分。這些功能成分或溶劑成分為含有親油性成分或親水性成分。但親油性成分比親水性成分更難揮發,可使功能性物品的包裝變的簡易,故較適用。
其中,對於將具有含親油性成分的功能劑之功能層設置於物品上,形成功能性物品時進行檢討。此時,欲使功能劑的功能在穿著者的身體上容易起作用,於功能性物品中靠近皮膚的位置上形成功能層。另一方面,功能性物品為具備欲貼合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之黏著層。其中,若功能層與黏著層在功能性物品內靠近時,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之一部份會往黏著層擴散,恐怕會與黏著層接觸。若如此藉由黏著層的一部份溶解於親油性成分,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有著強結合,取出功能性物品後,恐怕黏著層亦會殘存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上。雖如此,減少親油性成分的量,或使功能層的區域變小時,功能成分的效果會有減低之疑慮。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功能性物品,其為具備功能層與黏著層的功能性物品,其可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下,使用功能性物品後要取出時,可抑制殘存在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之黏著層。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中之功能性物品為具備具有皮膚接觸面及與前述皮膚接觸面為反側的非皮膚接觸面之基材,與於前述基材的前述皮膚接觸面或前述非皮膚接觸面上所形成的黏著層的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性物品與於前述基材中之前述非皮膚接觸面相較下,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上沿著前述皮膚接觸面更具備具有所定功能之功能層,前述功能層為含有具有親油性成分的功能劑,於前述功能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下並未重疊,前述黏著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功能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下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前述功能層及前述黏著層者。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對於具備功能層與黏著層的功能性物品而言,維持功能層的功能成分之效果下,使用功能性物品而取出時,可抑制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上的黏著層之殘存。
[實施發明的形態]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揭示係關於以下態樣。 [態樣1] 一種具備具有皮膚接觸面及與前述皮膚接觸面為反側的非皮膚接觸面的基材,與形成於前述基材的前述皮膚接觸面或前述非皮膚接觸面上的黏著層之功能性物品,前述功能性物品相較於前述基材中之前述非皮膚接觸面,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上沿著前述皮膚接觸面更具備具有所定功能之功能層,前述功能層具有含有親油性成分的功能劑,前述功能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於前述黏著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功能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前述功能層及前述黏著層者。
上述功能性物品中,功能層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於黏著層的至少一部份與功能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功能層及黏著層。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擴散到黏著層,因達到黏著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受到抑制,故可抑制部分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層之量。又,黏著層的一部份為不易受到親油性成分影響之位置,因可維持與功能性物品的強結合,故當取出功能性物品時,該黏著層的部分會拉出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部分,而使其容易一起拉開。藉此,無需減低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或減少功能層的區域,即可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黏著劑與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呈強力結合,即使取出功能性物品後,亦可抑制黏著層殘存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上。
[態樣2] 前述功能性物品為吸收性物品,前述基材為含有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之液體透過性薄片、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之液體不透過性薄片與位於前述液體透過性薄片與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前述黏著層為位於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上的位置,前述功能層與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相較下更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上,前述功能層為與前述吸收體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的態樣1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上述的功能性物品為吸收性物品,在該吸收性物品中,功能層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於黏著層的至少一部份與功能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功能層及黏著層。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往非皮膚接觸面側擴散,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非皮膚接觸面側的黏著層之親油性成分的量受到抑制,故可抑制於親油性成分部分溶解的黏著層之量。又,黏著層的一部份為難受到親油性成分的影響之位置,故可維持與功能性物品的強大結合,當取出吸收性物品時,該黏著層的部分會拉出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部分,故可容易地同時拉開。藉此,不會減少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不會減小功能層的區域,即可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即使黏著劑強力地結合於內衣上,取出吸收性物品後,亦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的殘存。
[態樣3] 前述功能層相較於設置有前述吸收體的區域更形成於前述吸收性物品的縱方向之前側及後側的至少一方位置上之態樣2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於上述功能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功能層相較於吸收體更形成於縱方向的前側或後側的位置上,即形成於腹部或背部的位置上,故與形成於具有吸收體的位置之情況相比較,隨著穿著者的身體之動作較少有變形等產生。因此,無需強力的黏著,故可使黏著層的尺寸相對縮小。因此,功能層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無重疊的位置上可容易配置。藉此,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可進一步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4] 前述黏著層為形成於與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橫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在前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之態樣3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功能層若相較於吸收體更形成於縱方向的前側或後側之位置上時,可更有效果地發揮對腹部或背部的所定功能,若黏著層殘存在內衣時,會變得該黏著層的污垢更為顯著之狀態。因此,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黏著層形成於與功能層之中央部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往黏著層擴散,到達黏著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因受到抑制,可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層之量。更提高功能層的效果,且黏著層可抑制於內衣的殘存,即使有殘存,因非在中央部,故並不醒目。
[態樣5] 前述黏著層未存在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橫方向之兩端部及前述兩端部的外側之位置之態樣3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功能層相較於吸收體更形成於縱方向的前側或後側之位置上,且若黏著層存在於橫方向的兩端部或這些外側之位置上時,因功能層等形狀,當穿著者翹腳時,內衣會產生皺折,隨著內衣的皺折,功能層亦產生皺折,功能層自穿著者的身體分離之顧慮會產生。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黏著層未存在於在平面視角下於功能層中之橫方向的兩端部及這些外側位置上。因此,可抑制功能層隨著內衣的皺折,即可抑制功能層自穿著者的身體之分離。藉此,可進一步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且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6] 前述功能層形成於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之態樣2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上述功能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功能層的全部形成於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在非皮膚接觸面側上擴散,因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親油性成分的量極度被抑制,故可大量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層之量。因此,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可大量抑制黏著層在內衣的殘存。
[態樣7] 前述功能層為具有薄片形狀的液保持性且具有液體透過性的薄片構件,前述薄片構件位於前述液體透過性薄片與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的位置之態樣2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中,功能層為具有薄片形狀,即液體透過性薄片或液體不透過性薄片在另一處形成。因此,可更準確地形成親油性成分的量或功能層之區域或位置。藉此,可更準確地維持功能層之效果下,亦可更準確地抑制黏著層在內衣的殘存。
[態樣8] 前述功能性物品為功能性薄片, 前述基材為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含有液保持性且液體透過性的皮膚接觸薄片與液體不透過性的非皮膚接觸薄片, 前述黏著層為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或前述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的位置, 前述功能層相較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更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前述黏著層的至少一部份形成於與前述功能層的至少一部份在前述功能性薄片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之態樣1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上述功能性物品為功能性薄片,在該功能性薄片中,黏著層的至少一部份形成於與功能層的至少一部份於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往黏著層擴散,因可抑制達到黏著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故亦可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層之量。藉此,不會減少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亦不會減小功能層的區域,即可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且黏著劑於穿著者之皮膚面或內衣上強力結合,即使取出功能性薄片後,亦可抑制黏著層在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之殘存。
[態樣9] 前述黏著層為形成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與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功能性薄片的面內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在前述功能性薄片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態樣8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若功能層的面內方向之中央部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重疊,對應該中央部之黏著層在內衣或皮膚上有殘存時,因該黏著層的污垢會變的更為醒目的狀態。因此,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功能性薄片)中,功能層之面內方向的中央部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於黏著層上擴散,到達黏著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因受到抑制,故可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層之量。藉此,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等殘存,即使有殘存,因非在中央部故並不醒目。
[態樣10] 前述黏著層未存在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功能性薄片的橫方向之兩端部及前述兩端部的外側之位置之態樣8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黏著層若存在於橫方向的兩端部或這些外側之位置上時,藉由功能層等形狀,隨著穿著者之動作(例示:翹腿),於內衣會產生皺折,追隨內衣的皺折,功能層亦會產生皺折,會有功能層會自穿著者的身體分離的顧慮產生。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功能性薄片)中,黏著層在平面視角下並未存在於功能層中之橫方向的兩端部及這些外側之位置上。因此,可抑制功能層追隨內衣的皺折,即可抑制功能層自穿著者身體之分離。藉此,可進一步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且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的殘存。
[態樣11] 前述功能層為形成於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之態樣8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功能性物品(功能性薄片)中,功能層的全部形成於與黏著層在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功能層的親油性成分對非皮膚接觸面側擴散時,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非皮膚接觸面側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受到極度的抑制,故可大量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之黏著層的量。藉此,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亦可大量地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12] 前述皮膚接觸薄片含有前述功能層,前述黏著層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上的位置之態樣8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於上述功能性物品(功能性薄片)中,功能層含於皮膚接觸薄片,因此所謂黏著層為以非皮膚接觸薄片進行分隔,故與非此情況相比較,可進一步抑制到達黏著層的親油性成分之量。藉此,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亦可進一步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13] 前述功能層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功能成分與溶劑成分之功能劑,前述親油性成分含有前述功能成分及前述溶劑成分中至少一方之態樣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功能性物品中,功能層為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功能成分之功能劑。因此,於穿著功能性物品時,無需考慮於穿著者身體面上的溫度變化,刺激皮膚的受體,可發揮功能劑之功能。藉此可進一步維持功能層的效果下,亦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14] 前述功能層為溫感層或涼感層,該溫感層為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溫感成分與溶劑成分之溫感劑者,該涼感層為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涼感成分與溶劑成分之涼感劑者之態樣13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功能性物品中,功能層為溫感層或涼感層。因此,在穿著功能性物品時,無需使功能性物品發熱或冷卻,穿著者可感受到溫暖或冰冷。藉此,可進一步維持溫感層或涼感層之效果下,亦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15] 前述溫感劑為對於TRPV1受體的激動劑,前述涼感劑為對於TRPM8受體的激動劑之態樣14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的功能性物品中,溫感劑為對於TRPV1受體的激動劑,涼感劑為對於TRPM8受體的激動劑。因此,穿著功能性物品時,無需將功能性物品發熱或冷卻,穿著者可感受到TRPV1受體之活化溫度臨界值的超過43℃之溫度,或TRPV8受體的活化溫度臨界值之25~28℃的溫度。藉此,可進一步維持溫感層或涼感層的效果,亦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態樣16] 前述功能層為具有含有發熱成分與溶劑成分的發熱劑之發熱層,前述親油性成分為含有前述發熱成分及前述溶劑成分中至少一方之態樣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功能性物品。 在上述功能性物品中,功能層為具有含有發熱成分之發熱劑。因此,穿著功能性物品時,可溫暖穿著者的皮膚,故穿著者可感到溫暖。藉此,可維持發熱層之效果下,亦可抑制黏著層在內衣之殘存。
(第1實施形態) 以下作為有關第1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一例子,對於吸收性物品,特別對於生理用衛生棉進行說明。又,作為功能性物品所具有的所定功能之一例子,對溫感功能做說明。溫感功能為對於穿著者藉由皮膚感覺到溫感之功能,例如可藉由保持在薄片等溫感溶液而實現。
對於有關本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1之構成做說明。 圖1~圖3表示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構成例子圖。圖1表示展開狀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平面圖,圖2表示該分解透視圖,圖3表示穿著狀態之模式圖。生理用衛生棉1為,具有彼此垂直的縱方向L、橫方向W及厚度方向T,且具有通過橫方向W的中心並於縱方向L延長的縱方向中心線CL,並具備吸收本體3、藉由吸收本體3配置於縱方向L的前方之溫感本體5,藉由包裝薄片29進行包裝者。生理用衛生棉1的吸收本體3為具備於穿著時與穿著者的皮膚接觸之液體透過性薄片7、於穿著時接觸衣服19的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與設置於液體透過性薄片7及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之間的吸收體11。又,生理用衛生棉1的溫感本體5為,具備於穿著時與穿著者皮膚接觸的液體透過性薄片7、於穿著時與衣服19接觸的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配置於液體透過性薄片7及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之間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相較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更配置於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側的形狀保持構件15。形狀保持構件15為支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且同時為保持溫感本體5的形狀之薄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為相較於設置有吸收體11的區域更形成於縱方向L的前側之位置。且,在其他實施形態中,生理用衛生棉1亦可具備形狀保持構件15。又,生理用衛生棉1的縱方向L、橫方向W及厚度方向T亦同樣地適用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各材料及包裝薄片29。又,假設生理用衛生棉1之穿著時,對於生理用衛生棉1或該各材料、包裝薄片29,將相對地靠近皮膚之處稱為皮膚側,亦將相對地遠離皮膚之處稱為非皮膚側。
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功能層)係由如不織布可保持液體的薄片所構成,含有溫感溶液(無圖示)。溫感溶液(功能劑)為含有無需加熱等生理用衛生棉1的穿著者之身體或該附近下,可刺激皮膚的溫度受體(溫熱知覺受體)的對穿著者有溫感知覺的溫感劑(溫感成分)與溶劑(溶劑成分)。溫感溶液為含有親油性成分,例如溫感劑及溶劑的至少一方含有親油性成分。在平面視角下,即自厚度方向T的上方觀察生理用衛生棉1時,溫感溶液則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體內。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構成為,橫方向W之長度比吸收體11的橫方向W之長度更長。藉此,溫感溶液的效果為相較於吸收體11可更達到橫方向W之廣區域。且,在另外實施形態中,在平面視角下,溫感溶液並非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體,其為含於所定部分,例如除去周緣部的內側之中央部內。
於吸收本體3中之液體透過性薄片7與於溫感本體5中之液體透過性薄片7為一體薄片。又,於吸收本體3中之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與於溫感本體5中之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為一體薄片。又,所謂於吸收本體3中之吸收體11與於溫感本體5中之形狀保持構件15為其他構件。吸收體11的一部份與形狀保持構件15的一部份在重疊部17中於厚度方向T上彼此重疊,對於重疊部17,吸收體11的配置相較於形狀保持構件15,更靠近液體透過性薄片7的位置。且在其他實施形態中,吸收體11與形狀保持構件15在厚度方向T上並無重疊,可無重疊部17。
至少液體透過性薄片7、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及吸收體11因構成功能性物品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基本結構故可稱為基材。而液體透過性薄片7的皮膚側之表面亦可為基材或生理用衛生棉1的皮膚接觸面,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的非皮膚側之表面因與皮膚接觸面為反側面,故可稱為基材或生理用衛生棉1的非皮膚接觸面。因此,生理用衛生棉1為相較於在基材中之非皮膚接觸面,更可於皮膚接觸面側沿著皮膚接觸面具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
對於生理用衛生棉1,吸收本體3具有與一般生理用衛生棉的相同形狀,對於吸收本體3,具備自縱方向L的略中央部延伸出橫方向W的兩外側之一對折板部23、23。生理用衛生棉1為,於吸收本體3及溫感本體5之雙方,具備欲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穿著者的衣服19之黏著部21(黏著層)。黏著部21的一面為固定於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上,另一面則暫時固定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包裝薄片29上。如此,於吸收本體3,以平面視角下配置於與吸收體11重疊的區域,例如配置有沿著縱方向L延伸,於橫方向W以斷斷續續排列的黏著部21-1,與於折板部23的橫方向W之略中央部,沿著縱方向L延伸的黏著部21-2。另一方面,於溫感本體5在橫方向W之兩端部區域配置有黏著部21-3。
其中,黏著部21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部21在厚度方向T上未重疊,且黏著部21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上未重疊的位置上。例如,黏著部21-3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部21-3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且黏著部21-3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的位置上。換言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黏著部21-3在厚度方向T上為彼此一部份重疊或彼此完全未重疊。對於黏著部21-1、21-2亦相同。在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黏著部21-1~21-3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之位置上。
例如,黏著部21-3形成於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至少中央部在厚度方向T上未重疊的位置。其中,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中央部係由提高溫感功能之觀點來看,自縱方向中心線CL,於橫方向W的兩側上,到達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橫方向W的寬30%之範圍,以到達40%之範圍為佳,較佳為到達45%之範圍。在本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非僅形成於中央部,全體可形成於與黏著部21-3在厚度方向T上未重疊的位置上。
生理用衛生棉1為使用前,與包裝薄片29同時,將於縱方向L延伸的縱方向第1折軸F1 及縱方向第2折軸F2 、於橫方向W延伸的橫方向第1折軸F3 、橫方向第2折軸F4 及橫方向第3折軸F5 作為基軸進行折疊,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無圖示)。且,橫方向第1折軸F3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前方,橫方向第2折軸F4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中央,而橫方向第3折軸F5 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後方。
又,橫方向第1折軸F3 對於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之展開狀態,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以重疊方式配置。縱方向第1折軸F1 及縱方向第2折軸F2 對於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之展開狀態,與吸收體11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但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T以重疊方式配置。
生理用衛生棉1的個別包裝體為,將生理用衛生棉1及包裝薄片29以縱方向第1折軸F1 及縱方向第2折軸F2 作為基軸,於橫方向W將生理用衛生棉1於內側進行折疊,再將橫方向第1折軸F3 及橫方向第3折軸F5 作為基軸進行折疊,再將橫方向第2折軸F4 作為基軸進行折疊而形成。
又,生理用衛生棉1為具備密封部25、壓紋部27等,但當今技術領域下其為公知者故省略其說明。
在生理用衛生棉1中,液體透過性薄片7的非皮膚側面與吸收體11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皮膚側面以接著劑(例示:熱熔接著劑)等進行接合,吸收體11及形狀保持構件15的非皮膚側面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的皮膚側面以接著劑等進行接合。又,液體透過性薄片7的非皮膚側面之周緣部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的皮膚側面之周緣部以接著劑等進行接合。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非皮膚側面與形狀保持構件15的皮膚側面以接著劑等進行接合。
其次,對於有關本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1之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穿著者A若穿著生理用衛生棉1時,吸收本體3具有與一般生理用衛生棉相同的形狀,故吸收本體3的吸收體11對應穿著者A之***口接觸區(無圖示)下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衣服19(例示:短褲)。藉此,對於溫感本體5,特別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對應於穿著者A的下腹部下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衣服19。而在溫感本體5的皮膚接觸面與穿著者A的下腹部之皮膚接觸的狀態下使用生理用衛生棉1。
換言之,生理用衛生棉1為,欲使吸收體11的***口接觸區(無圖示)接觸於穿著者A的***口接觸區而將吸收本體3配置於衣服19時,具有欲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配置於對應穿著者A的下腹部之位置的形狀。因此,吸收本體3的吸收體11之***口接觸區(無圖示)與溫感本體5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距離大概等於穿著者的***口與下腹部之距離(皮膚面上之距離)。
在本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溫感溶液(功能劑)為含有活化TRP通道之溫感劑(溫感成分)與溶劑(溶劑成分)。因此,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衣服19而使用時,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溫感溶液會透過液體透過性薄片7,與穿著者A的皮膚接觸,與穿著者A的皮膚接觸的溫感劑之溫感劑接觸部分的TRP通道可有效率地被活化,可有效率地賦予穿著者下腹部之溫感。
藉由對於穿著者的下腹部賦予溫感,穿著者的下腹部皮膚與溫感劑接觸的溫感劑接觸部分之TRP通道經活化的結果,藉由交感神經系,自溫感劑接觸部分產生熱,可期待使穿著者皮膚之溫感劑接觸部分的溫度上昇。其結果,加溫靠近穿著者的子宮部位,排出疼痛物質***素,期待可緩和穿著者的生理痛。又,藉由加溫靠近穿著者的子宮部位,而可期待減輕穿著者的月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敏感性冷、更年期障礙等。又,藉由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的流動)期待排出老化廢物與手腳冰冷的改善、提高脂肪燃燒及提高免疫力等。
其中,將具有含有親油性成分之溫感溶液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設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時,欲使溫感溶液的功能容易作用於穿著者身體上,生理用衛生棉1中接近皮膚的位置,例如於液體透過性薄片7的正下方配置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另一方面,生理用衛生棉1為具備欲貼合於穿著者內衣之黏著部21。其中,若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黏著部21在生理用衛生棉1內接近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溫感溶液的親油性成分的一部份會往黏著部21(特別為黏著部21-3)擴散,而有著與黏著部21接觸的顧慮。如此,黏著部21的一部份會溶解於親油性成分中,使得與穿著者的內衣有著強力的結合,當取出生理用衛生棉1後,亦有著黏著層殘留於穿著者的皮膚面或內衣之顧慮。即使如此若減少親油性成分的量,而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區域變小時,亦有著減低溫感成分之效果的顧慮。
其中,在有關本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1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部21在厚度方向上未重疊,黏著部21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在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及黏著部21。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親油性成分往黏著部21擴散,達到黏著部21之親油性成分的量因受到抑制,故可抑制於親油性成分以部分性溶解的黏著部21之量。又,黏著部21的一部份在不容易受到親油性成分的影響之位置,因可維持與生理用衛生棉1的強力結合,故取出生理用衛生棉1時,該黏著部21的一部分會拉出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部分,故可容易地一起拉開。藉此,無需減少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親油性成分之量,或減小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區域,即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效果下,黏著部21與穿著者的內衣強力結合,即使取出生理用衛生棉1後,亦可抑制黏著部21殘存在穿著者的內衣中。
作為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之較佳態樣,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設置於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更設置於縱方向L的前側。但在其他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設置於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亦可更設置於縱方向L之後側或兩側。 在如此生理用衛生棉1中,因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吸收體11,更形成於縱方向L之前側或後側的位置,即形成於腹部或背部之位置,故與形成於具有吸收體11的位置時相比較,隨著穿著者身體的移動之變形等變少。因此,因無需要強力的黏著,故可相對地減小黏著部21之尺寸。因此,可容易地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黏著部21配置在厚度方向下未重疊的位置上。藉此,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效果下,可更抑制黏著部21在內衣的殘存。
作為對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較佳態樣,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設有吸收體11之區域,更形成於縱方向L之前側或後側的位置,黏著部21形成於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至少中央部,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的位置。但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亦可更形成於縱方向L之後側或兩側。 如此,若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吸收體11而更形成於縱方向L的前側或後側的位置時,雖可更有效果地發揮對腹部或背部之溫感功能,但若黏著部21殘存於內衣時,會有該黏著部21的污垢更醒目之狀態產生的顧慮。因此,在上述生理用衛生棉1中,黏著部21因形成於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橫方向W之中央部在厚度方向下未重疊的位置,故可更提高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效果,且可抑制黏著部21於內衣之殘存,即使有殘存,因非在中央部故不會太過於醒目。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更形成於縱方向L的前側或後側之位置,黏著部21在平面視角下不要存在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兩端部及兩端部的外側位置者為佳。但,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相較於形成於設有吸收體11的區域,亦可更形成於縱方向L的後側或兩側。 此時,若黏著部21存在於橫方向W的兩端部及此等外側位置時,藉由溫感本體5或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形狀,在穿著者翹腳等時,在內衣產生皺折,追隨內衣的皺折,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上亦會產生皺折,有著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會自穿著者身體離開的顧慮。在上述生理用衛生棉1中,黏著部21在平面視角下並未存在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兩端部及這些外側位置。因此,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追隨內衣的皺折,即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自穿著者身體離開。藉此,可進一步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效果下,亦可抑制黏著部21在內衣的殘存。於此,所謂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兩端部,由提高溫感功能之觀點來看,自於縱方向中心線CL的兩側中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橫方向W之兩端緣,於各內側到達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橫方向W的寬之20%的範圍,以到達10%的範圍為佳,較佳為到達5%之範圍。如此情況下,黏著部21例如為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橫方向W的略中央部,形成於縱方向L的兩端部中至少一方,或相較於縱方向L的兩端部更形成於外側位置中至少一方。或者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之面內方向(含有橫方向W及縱方向L之方向)的略中央部。或者形成於組合此等的複數個位置上。黏著部21可為一個,亦可為複數個。此時,配合黏著部21的位置,欲與黏著部21的重疊變少,或不要重疊,可調整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形狀或配置。
在其他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形成於與黏著部21在厚度方向T下完全未重疊的位置者為佳。 此時,在上述生理用衛生棉1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部形成於與黏著部21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親油性成分擴散於非皮膚面側(非皮膚接觸面側),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之非皮膚面側(非皮膚接觸面側)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可極度地受到抑制,故可大幅度地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之黏著部21的量。藉此,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效果下,可大幅度地抑制黏著部21在內衣的殘存。
作為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的較佳態樣,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為具有薄片形狀的液保持性且其為液體透過性薄片構件,該薄片構件位置於液體透過性薄片7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之間。此時,在平面視角下,溫感溶液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全體中。 在如此生理用衛生棉1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形成於與液體透過性薄片7或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為另一個體上。因此,親油性成分的量或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區域或位置可更準確地形成。藉此,可更準確地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效果下,可更準確地抑制黏著部21在內衣的殘存。且,在另一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並非薄片構件,可與液體透過性薄片7、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形狀保持構件15或吸收體11成為一體。即溫感溶液可塗布或浸漬於液體透過性薄片7、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形狀保持構件15或吸收體11。此時,無需設置另一個體之薄片構件,可省略薄片構件之形成步驟或配置步驟。 且,在另一實施形態中,在平面視角下,溫感溶液並非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全體,可含於所定部分中。例如在平面視角下於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中的黏著部21重疊的部分中不含有溫感溶液,亦可於與黏著部21未重疊的部分中含有溫感溶液。藉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親油性成分往非皮膚面側(非皮膚接觸面側)擴散,可極度地抑制達到黏著部21之親油性成分的量。可大幅度地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部21之量。
又,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較佳態樣,生理用衛生棉1為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之間具備形狀保持構件15。 在上述生理用衛生棉1中,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與黏著部21之間具備形狀保持構件15。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親油性成分擴散至非皮膚面側(非皮膚接觸面側),可由形狀保持構件15進行遮蔽,故進一步抑制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9的非皮膚面側(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親油性成分的量,且進一步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部21之量。藉此,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之效果下,可大幅度地抑制黏著部21在內衣之殘存。
(第2實施形態) 以下作為有關第2實施形態之功能性物品的一例,對於功能薄片,特別對於溫感薄片進行說明。又,作為具有功能性物品的所定功能之一例,對於溫感功能進行說明。
對於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溫感薄片301之構成做說明。 圖4~圖6表示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溫感薄片301之構成例示圖。圖4表示溫感薄片301的透視圖,圖5表示該分解透視圖,圖6表示該穿著狀態之模式圖。溫感薄片301為具有彼此垂直的縱方向L、橫方向W及厚度方向T,具有通過橫方向W之中心於縱方向L延長的縱方向中心線CL,與通過縱方向L的中心於橫方向W延長的橫方向中心線CW。溫感薄片301於厚度方向T以下述順序具備,接觸穿著者皮膚的液體透過性薄片307(皮膚接觸薄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非皮膚接觸薄片)、與衣服321接觸的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固定於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且欲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貼合於衣服321之黏著部313與欲暫時固定黏著部313之剝離薄片315。又,溫感薄片301的縱方向L、橫方向W及厚度方向T亦同樣地適用於溫感薄片301之各材料上。又,假設溫感薄片301的穿著時,對於溫感薄片301或該各材料,可將相對地較接近皮膚側稱為皮膚側,可將相對地遠離皮膚側稱為非皮膚側。
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功能層)係由如不織布可保持液體的薄片所構成,含有溫感溶液(無圖示)。溫感溶液(功能劑)為無需加熱等溫感薄片301之穿著者的身體或該附近,而可刺激皮膚的溫度受體(溫熱知覺受體),含有使穿著者產生溫感的知覺之溫感劑(溫感成分)與溶劑(溶劑成分)。溫感溶液為含有親油性成分,例如溫感劑及溶劑的至少一方含有親油性成分。在平面視角下,即自厚度方向T的上方觀察溫感薄片301時,溫感溶液含於除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周緣部以外的區域309a之全體。且在其他實施形態中,在平面視角下,溫感溶液並非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區域309a之全體,其為含於所定部分。
至少液體透過性薄片307及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因構成功能性物品之溫感薄片301的基本結構,故可稱為基材。而液體透過性薄片307的皮膚側表面可稱為基材或溫感薄片301之皮膚接觸面,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的非皮膚側表面因與皮膚接觸面為相反面,故可稱為基材或溫感薄片301之非皮膚接觸面。因此,溫感薄片301相較於基材中之非皮膚接觸面,更可於皮膚接觸面側沿著皮膚接觸面具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
在溫感薄片301中,液體透過性薄片307、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與剝離薄片315在平面方向(縱方向L及橫方向W)的外周緣之形狀為相同。在液體透過性薄片307、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與剝離薄片315,這些外周緣層積成重疊於厚度方向T上。在其他實施形態中,液體透過性薄片307、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及剝離薄片315的至少一個在平面方向(縱方向L及橫方向W)之外周緣的形狀可非相同。例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與其他薄片相比較可為更小。
黏著部313係由於橫方向W延長的複數個黏著部分314所構成,作為全體在平面視角下位置於溫感薄片301的外周緣之內側,具有沿著外周緣的所定寬度的環狀形狀。在該環之內側部分的中央部,並不存在黏著部313(複數個黏著部分314)。複數個黏著部分314於縱方向L以所定間隔下配置。剝離薄片315為含有不存在黏著部313的中央部,配置成包覆黏著部313(複數個黏著部分314)全體一般。在其他實施形態中,黏著部313並未分離成複數個黏著部分314,形成連續性一體,在平面視角下可具有沿著溫感薄片301之外周緣的所定寬度的環狀形狀。
其中,黏著部313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T下並未重疊,黏著部313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例如,黏著部313及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至少一部份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且黏著部313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換言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T下彼此互相一部份重疊,或彼此完全無重疊。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黏著部313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
例如,黏著部313形成於,與在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面內方向(含有縱方向L及橫方向W的方向)的至少中央部309a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於此,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面內方向的中央部,由提高溫感功能之觀點來看,對於橫方向W,自縱方向中心線CL於橫方向W的兩側,到達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13的橫方向W之寬的30%為止的範圍,以到達40%的範圍為佳,較佳為到達45%的範圍。對於縱方向L,自橫方向中心線CW於縱方向L的兩側,到達各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縱方向L之長度的30%為止的範圍,以到達40%的範圍為佳,較佳為到達45%的範圍。且,對於各實施形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與其他薄片相比較下更小時,黏著部313,例如作為全體在平面視角下位置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外周緣之外側,亦可具有沿著外周緣之所定寬的環狀形狀。
在溫感薄片301中,液體透過性薄片307的非皮膚側之面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皮膚側之面係以接著劑(例示:熱熔接著劑)等進行接合,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非皮膚側之面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的皮膚側之面係以接著劑等進行接合。
其次,對於有關本實施形態的溫感薄片之使用方法做說明。 如圖6所示,將溫感薄片301由穿著者A使用時,自各個包裝體(無圖示)取出溫感薄片301,自溫感薄片301剝離剝離薄片315。其次,穿著者A將溫感薄片301的黏著部313固定在衣服321(例示:短褲)之內面。藉此,欲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對應穿著者A的腹部而將溫感薄片301固定於衣服321。而在溫感薄片301的皮膚接觸面接觸穿著者A的腹部皮膚之狀態下,使用溫感薄片301。
在本實施形態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溫感溶液(功能劑)中含有活化TRP通道之溫感劑(溫感成分)與溶劑(溶劑成分)。因此,將溫感薄片301固定於衣服321而使用時,含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溫感溶液透過液體透過性薄片307,與穿著者A的皮膚接觸,可更有效地活化穿著者A皮膚接觸溫感劑的溫感劑接觸部分之TRP通道,可更有效率地賦予穿著者下腹部的溫感。
藉由對穿著者的下腹部賦予溫感,活化穿著者的下腹部皮膚接觸溫感劑的溫感劑接觸部分之TRP通道的結果,藉由交感神經系,自溫感劑接觸部分產生熱,可期待穿著者的皮膚之溫感劑接觸部分的溫度上昇。其結果,若穿著者為女性時,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之相同效果。另一方面,穿著者若為男性時,可排出疼痛物質***素,期待緩和皮膚肉的緊張而緩和皮膚肉疼痛。又,藉由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淋巴的流動)期待排出老化廢物與手腳冰冷的改善、提高脂肪燃燒及提高免疫力等。
上述溫感薄片301形成於,黏著部313的至少一部份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至少一部份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親油性成分往黏著部313擴散,因可抑制到達黏著部313的親油性成分之量,故可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部313之量。藉此,不會減少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親油性成分的量或減小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區域,即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效果下,黏著部313與穿著者的內衣可強力結合,取出溫感薄片301後,亦可抑制黏著部313於穿著者的內衣之殘存。
作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較佳態樣,黏著部313形成於,與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面內方向的至少中央部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上。 溫感溶液保持薄片的面內方向之中央部與黏著部在厚度方向下重疊,對應該中央部的黏著部若在內衣或皮膚殘存時,有著該黏著部所造成的污垢會更為醒目的狀態。因此,上述溫感薄片301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面內方向之中央部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T下未重疊的位置。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親油性成分擴散至黏著部313,因到達黏著部313的親油性成分之量受到抑制,故可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部313之量。藉此,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效果下,可抑制黏著部313在內衣等殘存,即使有殘存因其非在中央部故並不醒目。
在另一實施形態中,黏著部313可配置成不存在下述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溫感薄片301的橫方向W之兩端部及前述兩端部的外側。 黏著部若存在於橫方向的兩端部及這些外側位置時,藉由溫感溶液保持薄片等形狀,隨著穿著者的動作(例示:翹腿),於內衣產生皺折,追隨內衣的皺折,在溫感溶液保持薄片上亦產生皺折,有著溫感溶液保持薄片自穿著者的身體離開的顧慮。因此,在上述溫感薄片301中,黏著部313可配置成不存在下述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橫方向W的兩端部及這些外側。此時,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追隨內衣的皺折,即可抑制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自穿著者的身體分開。藉此,可更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效果,且可抑制黏著部313在內衣之殘存。於此,所謂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溫感薄片301的橫方向W之兩端部,由提高溫感功能的觀點來看,其為自於縱方向中心線CL之兩側中之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橫方向W的兩端緣,於各內側到達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橫方向W之寬的20%為止的範圍,以到達10%的範圍為佳,較佳為到達5%的範圍。如此情況下,黏著部313形成於,例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橫方向W的略中央部中,縱方向L的兩端部中至少一方或相較於縱方向L的兩端部更形成於外側的位置中之至少一方。或者形成於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中之面內方向(含有橫方向W及縱方向L的方向)之略中央部。或者形成於組合此等的複數個位置。黏著部313可為一個,亦可為複數個。此時,對應黏著部313的位置,欲變少黏著部313的重疊,或不要重疊,調整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形狀或配置。
作為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之較佳態樣,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形成於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T未重疊的位置。 上述溫感薄片301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全部形成於與黏著部313在厚度方向未重疊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親油性成分擴散至非皮膚接觸面側,到達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親油性成分的量極度被抑制,故可大幅度抑制溶解於親油性成分的黏著部313之量。藉此,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的效果下,可大幅度地抑制黏著部313在內衣的殘存。
在其他實施形態中,液體透過性薄片307可含有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即液體透過性薄片307可與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成一體。例如有液體透過性薄片307含有溫感溶液之情況,或作為液體透過性薄片307的替代品使用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之情況。 此時,在上述溫感薄片中,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為含於液體透過性薄片307,因此所謂黏著部313則以液體不透過性薄片311隔開,故與非此情況相比較,可進一步抑制達到黏著部313之親油性成分的量。藉此,可維持溫感溶液保持薄片309之效果下可進一步抑制黏著部313在內衣之殘存。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含於功能劑的功能成分為溫感劑。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此例,若含於功能劑的功能成分及溶劑成分的至少一方含有親油性成分,功能成分的種類可為其他種類,例如可為涼感劑或發熱劑。使用涼感劑時,功能層可具有例如含有涼感劑與溶劑成分的涼感溶液。使用發熱劑時,功能層可具有例如含有發熱劑與溶劑成分的發熱溶液。
(於功能性物品中之各材料等) 其次,對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功能性物品的各材料等做說明。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功能層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功能成分與溶劑成分的功能劑。
例如溫感溶液為可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溫感劑與溶劑。作為上述溫感劑,若為可活化TRP通道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對於TRPV1受體之激動劑、對於TRPV3受體之激動劑等,以對於TRPV1的激動劑者為佳。TRPV1受體的活化溫度臨界值若超出43℃時,可賦予穿著者高度溫感之故。
上述溫感劑由穿著者之安心感的觀點來看,以來自植物的化合物者為佳。作為上述溫感劑,例如可舉出辣椒苷、辣椒素、辣椒鹼類(二氫辣椒素、降二氫辣椒素、高二氫辣椒素、高辣椒素、香草壬醯胺等)、辣椒紅色素、菸鹼酸苯甲基、菸鹼酸β-丁氧基乙基、N-醯基香醯胺、壬酸香蘭基醯胺、多元醇、辣椒粉末、辣椒酊、辣椒萃取物、壬酸香蘭基醚、香蘭基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蘭基乙基醚、香蘭基丁基醚、香蘭基戊基醚、香蘭基己基醚)、異香蘭基醇烷基醚、乙基香蘭基醇烷基醚、藜蘆醇衍生物、取代苯甲基醇衍生物、取代苯甲基醇烷基醚、香蘭素丙二醇縮醛、乙基香蘭素丙二醇縮醛、生薑萃取物、生薑油、姜辣素、姜油酮、橙皮苷、及吡咯啶酮羧酸以及這些任意組合。
上述溫感劑由不容易使穿著者有痛感之觀點來看,以非辣椒素者為佳,以香蘭基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蘭基乙基醚、香蘭基丁基醚、香蘭基戊基醚、香蘭基己基醚、生薑萃取物、生薑油、姜辣素及姜油酮,以及這些任意之組合者為佳。
例如涼感溶液為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涼感劑與溶劑。作為上述涼感劑,若為可活化TRP通道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對於TRPM8受體的激動劑、對於TRPA1受體的激動劑等,以對於TRPM8受體的激動劑者為佳。因不會對穿著者賦予過度涼感。
作為上述涼感劑,例如可舉出來自薄荷醇(例如,l-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例如,乳酸薄荷基、薄荷基甘油基醚(例如,l-薄荷基甘油基醚)、水楊酸甲基、樟腦、植物(例如,薄荷、桉樹)之精油等。
作為上述溶劑,若為含有上述溫感劑及涼感劑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親油性溶劑及親水性溶劑。上述溶劑可使上述溫感劑及涼感劑例如溶解、分散等。 作為上述親油性溶劑,可舉出油脂,例如天然油(例如,三甘油酯等脂肪酸酯、椰子油、亞麻油等)、烴(例如石蠟,例如流動石蠟)等。 作為上述親水性溶劑,可舉出水及醇。作為上述醇,可舉出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等低級醇、辛醇、月桂基醇、肉荳蔻基醇等高級醇等。
作為上述溶劑,由容易控制揮發性,特別可容易降低揮發性的觀點來看,以油脂(親油性溶劑)或醇(親水性溶劑)為佳。又,上述功能性物品若為吸收性物品時,由不容易阻礙吸收性之觀點來看,上述溶劑以親油性溶劑者為佳。
上述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含有上述溫感劑或涼感劑,該含有量以0.0001~5.0質量%為佳,較佳為0.0005~3.0質量%,更佳為0.1~1.0質量%,且更較佳為0.3~0.7質量%。其係由溫感或涼感的效果之觀點來看。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中的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以溫感劑或涼感劑之基重來看,以0.001~10g/m2 為佳,較佳為0.003~5g/m2 更佳為0.01~2.5g/m2 ,更較佳為0.05~1.5g/m2 含有。其係由賦予穿著者的溫感或涼感的效果之觀點來看。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中,上述溫感溶液或涼感溶液除上述溫感劑或涼感劑及溶劑以外,在不阻礙對穿著者賦予溫感或涼感的效果之範圍下,可含有如下述所示的至少1種其他成分。
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可舉出冷卻劑,例如可舉出藉由氣化熱使周圍溫度下降的冷卻劑,作為該冷卻劑,例如為醇,例如可舉出甲醇及乙醇。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聚矽氧油、聚矽氧、聚矽氧系樹脂等。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抗氧化劑,例如可舉出BHT(2,6-二-t-丁基-p-甲酚)、BHA (丁基化羥基苯甲醚)、沒食子酸丙基等。
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維他命,例如可舉出天然維他命或合成維他命。作為上述維他命,例如水溶性維他命,例如維他命B群,例如、維他命B1 、維他命B2 、維他命B3 、維他命B5 、維他命B6 、維他命B7 、維他命B9 、維他命B12 等、維他命C可舉出。作為上述維他命,例如脂溶性維他命、例如維他命A群、維他命D群、維他命E群及維他命K群等可舉出。上述維他命中亦可有該等之衍生物。
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胺基酸,例如可舉出丙胺酸、精胺酸、賴胺酸、組胺酸、脯胺酸、羥基脯胺酸等,及肽。又,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沸石,例如天然沸石,例如方沸石、菱沸石、輝沸石、鈉沸石、束沸石及杆沸石,以及合成沸石。又,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膽固醇、玻尿酸、卵磷脂、神經醯胺、胎盤、膠原、彈力蛋白、角鯊烷、凡士林、海藻糖等。
又,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藥劑,例如皮膚收斂劑、抗青春痘劑、抗皺紋劑、抗脂肪劑、美白劑、抗菌劑、抗黴菌劑等可舉出。作為上述皮膚收斂劑,例如可舉出氧化鋅、硫酸鋁、丹寧酸等、油溶性皮膚收斂劑,例如油溶性聚酚可舉出。作為上述油溶性聚酚,可舉出天然之油溶性聚酚,例如可舉出黃柏萃取物、金絲桃萃取物、蕁麻萃取物、洋甘菊萃取物、牛蒡萃取物、丹參萃取物、菩提樹萃取物、西洋椴樹萃取物、樺木萃取物、荊萃取物、鼠尾草萃取物、丹參萃取物、手打胡桃萃取物、茶七葉萃取物、琵琶葉萃取物、椴樹萃取物、啤酒花萃取物、七葉樹萃取物、薏苡萃取物等。作為上述抗青春痘劑,例如可舉出水楊酸、過酸化苯甲醯基、間苯二酚、硫、紅黴素、鋅等。作為上述抗皺紋劑,例如可舉出乳酸、水楊酸、水楊酸衍生物、甘醇酸、植酸、硫辛酸、溶血磷脂酸。作為上述抗脂肪劑,例如可舉出黃嘌呤化合物、例如、氨茶鹼、咖啡因、茶鹼(Theophylline)、可可鹼等。作為上述美白劑,例如可舉出菸酸醯胺、曲酸(Kojic acid)、熊果苷、葡萄糖胺及衍生物、植物甾醇衍生物、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桑椹萃取物及胎盤萃取物。
又,作為上述至少1種其他成分,例如可舉出抗發炎成分、pH調整劑、抗菌劑、保濕劑、香料、色素、染料、顏料、植物萃取萃取物等。作為上述抗發炎成分,例如可舉出來自天然的抗發炎劑,例如可舉出牡丹、黃芩、金絲桃、黃春菊、甘草、桃葉、艾蒿、紫蘇萃取物等合成抗發炎劑,例如尿囊素(Allantoin)、甘草酸二鉀等可舉出。作為上述pH調整劑,其可維持皮膚的弱酸性者,例如可舉出蘋果酸、琥珀酸、檸檬酸、酒石酸、乳酸等。作為上述顏料,例如可舉出氧化鈦。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及上述溫感溶液以未含有發熱劑者為佳。藉此對於穿著者較不易引起低溫燙傷。又,因功能性物品本身不會發熱,故欲將功能性物品固定在衣服、皮膚時的黏著部不易軟化,功能性物品使用結束後,將功能性物品自衣服、穿著者的皮膚等取出時,功能性物品的黏著部不易殘留於衣服或皮膚上。作為上述發熱劑,若為發熱劑本身發熱,將該物質、該溶劑或該物質或溶劑固定於薄片等劑中含有浸油性成分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利用金屬粉(例如鐵粉)的氧化熱、酸及鹼的中和熱、無機鹽的水和熱等化學能量者。
對於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作為液體透過性薄片的原料,若具有液體透過性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布帛(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開孔薄膜等。作為上述布帛,由功能性物品之製法容易度來看,以不織布為佳。作為上述不織布,例如可舉出氣流成網紙漿、氣通不織布、紡黏不織布、點黏合不織布、射流噴不織布、針軋不織布、熔融吹塑不織布及這些組合(例如SMS等)等。
作為構成上述布帛之纖維,例如可舉出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及半合成纖維。作為上述天然纖維,可舉出紙漿纖維及再生纖維素纖維。作為上述再生纖維素纖維,可舉出人造絲(Rayon)纖維,例如由黏膠所得之黏膠人造絲(Rayon)、高濕模及模態(Modal)、由纖維素的銅氨鹽溶液所得之銅氨人造絲(Rayon)纖維(亦稱為「Cupra」);藉由使用有機化合物及水的混合溶液之有機溶劑的有機溶劑紡紗法所得之不經由纖維素衍生物的萊賽爾(Lyocell)及天絲(Tencel)等。作為上述半合成纖維,可舉出半合成纖維素纖維,例如乙酸酯纖維,例如三乙酸酯纖維及二乙酸酯纖維可舉出。作為上述合成纖維,例如熱融著性纖維,例如聚烯烴系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或者聚丙烯;聚酯系聚合物、例如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丁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戊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醯胺系聚合物、例如尼龍6或者尼龍6,6;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丙烯腈系聚合物;或這些變性物,或這些組合等所形成的纖維可舉出。作為上述開孔薄膜,例如可舉出於聚乙烯、聚丙烯的薄片上設有複數開孔部者。
上述液體透過性薄片的基重以10~100g/m2 為佳,更較佳為20~50g/m2
對於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作為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原料,若為具有液體不透過性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薄膜,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薄膜、具有通氣性的樹脂薄膜、紡黏或射流噴等不織布具有通氣性之樹脂薄膜經接合者、SMS等複層不織布等可舉出。 上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基重以10~50g/m2 為佳,更較佳為15~30g/m2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為,於液體透過性薄片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可含有追加構件,例如中間薄片(例如溫感溶液保持薄片)、吸收體等。作為上述中間薄片的原料,可舉出作為液體透過性薄片的原料所列舉者。上述中間薄片可含有溫感溶液,即亦可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而亦可未含有溫感溶液。即使將上述中間薄片作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使用,於溫感溶液的溶劑為親油性溶劑時,上述中間薄片可為由合成纖維所形成的布帛、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等,例如由合成纖維所形成的不織布。又,將上述中間薄片作為溫感溶液保持薄片使用時,溫感溶液的溶劑為親水性溶劑時,上述中間薄片可為由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的布帛,例如不織布、織布、編物等,例如由紙漿纖維所構成的面紙、氣流成網紙漿等。
作為上述吸收體,可舉出包芯膜包覆含有紙漿纖維及高分子吸收劑之吸收核心而成者、包芯膜包覆含有高分子吸收劑的吸收核心或由高分子吸收劑所成的吸收核心而成者等。作為上述包芯膜,可舉出上述中間薄片。作為具備上述吸收體的溫感物品,可舉出吸收性物品。 上述中間薄片的基重以10~200g/m2 為佳,更較佳為15~150g/m2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可具備將該功能性物品固定於衣服、穿著者皮膚的黏著部,作為該黏著部,其為熱熔接著劑,例如可舉出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SIS)等橡膠系作為主體,或將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烯烴系作為主體的感壓型接著劑或感熱型接著劑;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明膠等)或水膨潤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乙酸酯、聚丙烯酸鈉等)所成的感水性接著劑等。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以在使用前藉由包裝薄片進行包裝者為佳。其係由保護保持功能性物品的溫感溶液之觀點及不將保持功能性物品的溫感溶液漏於外部的觀點等來看。例如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以一或複數的功能性物品以包裝薄片進行包裝的包裝體為佳,其中1個功能性物品以包裝薄片進行包裝的個別包裝體者為佳。作為上述包裝薄片的原料,例如聚烯烴系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可舉出。上述包裝薄片由提高上述個別包裝體之氣密性的觀點來看,亦可含有氣密層,作為該氣密層的原料,例如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氯化亞乙烯基系聚合物、例如塩化亞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乙烯醇、尼龍、例如尼龍6、鋁箔、基材薄膜(聚乙烯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上以氧化鋁、二氧化矽等蒸鍍者可舉出。
本發明之功能性物品若為含有溫感溶液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吸收性物品、溫感薄片等。作為上述吸收性物品,並無特別限制,其為具備吸收體者,例如可舉出生理用衛生棉、短褲型生理用衛生棉、內褲襯裡、一次性尿布、失禁護墊、***間護墊、生理用衛生棉條、產褥護墊、母乳護墊、痔用護墊、吸汗護墊、褥瘡薄片(敷料片)、寵物用尿布、寵物用薄片等。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溫感溶液被配置於,與吸收體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與吸收體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下重疊的位置等,即使於厚度方向下與黏著部彼此以部分性重疊時,彼此在全面性上不會重疊下的任意位置。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溫感溶液保持於液體透過性薄片、上述中間薄片、吸收體等。上述吸收性物品一般具備液體透過性薄片、液體不透過性薄片與液體透過性薄片及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
作為上述溫感薄片,例如衣服固定型之溫感薄片(例如使用在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衣服接觸面具備固定到穿著者之衣服的黏著部,將上述黏著部貼合於衣服內面者)、皮膚固定型的溫感薄片(例如使用在液體透過性薄片的皮膚接觸面(例如溫感薄片的周緣部)上具備固定到於穿著者的皮膚之黏著部,將上述黏著部貼合於穿著者者)可舉出。
作為衣服固定型的固定溫感薄片之衣服,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具有直接接觸穿著者皮膚的部分,較佳為適用於穿著者而使用者。作為上述衣服,例如可舉出內衣(例如短褲、襯衫、胸罩等)、外衣(例如上衣、下衣)、襪子、手套、圍巾、口罩、眼罩等。
作為上述溫感薄片之賦予溫感的部位,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頭(例如顏部、例如、眼部)、首、上肢(例如胸部、腹部、腹股溝部、背部、腰部、上腕部、前腕部、手部)、下肢(例如大腿部、下腿部、足部)等。 在上述溫感薄片中,溫感溶液保持於液體透過性薄片、上述中間薄片等。上述溫感薄片一般至少具備液體不透過性薄片與液體透過性薄片。
1‧‧‧功能性物品(生理用衛生棉) 3‧‧‧吸收本體 5‧‧‧溫感本體 7‧‧‧基材(液體透過性薄片) 9‧‧‧基材(液體不透過性薄片) 11‧‧‧吸收體 13‧‧‧功能層(溫感溶液保持薄片) 15‧‧‧形狀保持構件 17‧‧‧重疊部 19‧‧‧衣服 21‧‧‧黏著部(黏著層) 21-1、21-2、21-3‧‧‧黏著部 22‧‧‧黏著部 23‧‧‧折板部 25‧‧‧密封部 27‧‧‧壓紋部 29‧‧‧包裝薄片 301‧‧‧溫感薄片 307‧‧‧液體透過性薄片 309‧‧‧溫感溶液保持薄片 311‧‧‧液體不透過性薄片 313‧‧‧黏著部 314‧‧‧黏著部分 315‧‧‧剝離薄片 321‧‧‧衣服 CL‧‧‧中心線 F1‧‧‧縱方向第1折軸 F2‧‧‧縱方向第2折軸 F3‧‧‧橫方向第1折軸 F4‧‧‧橫方向第2折軸 F5‧‧‧橫方向第3折軸
[圖1]圖1表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構成例平面圖。 [圖2]圖2表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構成例的分解透視圖。 [圖3]圖3表示有關第1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穿著狀態的模式圖。 [圖4]圖4表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構成例的透視圖。 [圖5]圖5表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構成例的分解透視圖。 [圖6]圖6表示有關第2實施形態的功能性物品之穿著狀態的模式圖。
1‧‧‧功能性物品(生理用衛生棉)
3‧‧‧吸收本體
5‧‧‧溫感本體
11‧‧‧吸收體
13‧‧‧功能層(溫感溶液保持薄片)
15‧‧‧形狀保持構件
17‧‧‧重疊部
21-1、21-2、21-3‧‧‧黏著部
23‧‧‧折板部
25‧‧‧密封部
27‧‧‧壓紋部
29‧‧‧包裝薄片
CL‧‧‧中心線
F1‧‧‧縱方向第1折軸
F2‧‧‧縱方向第2折軸
F3‧‧‧橫方向第1折軸
F4‧‧‧橫方向第2折軸
F5‧‧‧橫方向第3折軸

Claims (16)

  1. 一種功能性物品,其為具備基材與黏著層者,該基材為具有皮膚接觸面及與前述皮膚接觸面為反側的非皮膚接觸面,該黏著層為形成於前述基材的前述皮膚接觸面或前述非皮膚接觸面者,其特徵為前述功能性物品相較於前述基材中之前述非皮膚接觸面,更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上沿著前述皮膚接觸面具備具有所定功能之功能層, 前述功能層具有含有親油性成分的功能劑, 於前述功能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於前述黏著層中之至少一部份與前述功能層在前述功能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並未重疊的位置上,形成前述功能層及前述黏著層。
  2.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性物品為吸收性物品, 前述基材含有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液體透過性薄片、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的液體不透過性薄片,及位於前述液體透過性薄片與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的吸收體, 前述黏著層位於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上,前述功能層相較於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更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上,前述功能層形成於與前述吸收體在前述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相較於設置有前述吸收體的區域更形成於前述吸收性物品的縱方向之前側及後側的至少一方的位置上。
  4. 如請求項3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黏著層為形成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與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橫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在前述吸收性物品之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
  5. 如請求項3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黏著層未存在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吸收性物品的橫方向之兩端部及前述兩端部的外側之位置。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形成於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
  7.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為具有薄片形狀的液保持性且具有液體透過性的薄片構件,前述薄片構件位於前述液體透過性薄片與前述液體不透過性薄片之間的位置。
  8. 如請求項1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性物品為功能性薄片, 前述基材為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含有液保持性且液體透過性的皮膚接觸薄片與液體不透過性的非皮膚接觸薄片, 前述黏著層為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或前述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的位置, 前述功能層相較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更位於前述皮膚接觸面側的位置,前述黏著層的至少一部份形成於與前述功能層的至少一部份在前述功能性薄片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
  9. 如請求項8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黏著層為形成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與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功能性薄片的面內方向之至少中央部,在前述功能性薄片的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8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黏著層未存在於以下位置上,該位置為在平面視角下於前述功能層中之前述功能性薄片的橫方向之兩端部及前述兩端部的外側之位置。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為形成於與前述黏著層在前述厚度方向上未重疊的位置上。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皮膚接觸薄片含有前述功能層,前述黏著層位於前述非皮膚接觸薄片的前述非皮膚接觸面側之表面上的位置。
  13. 如請求項1、2、3、4、5、8、9及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功能成分與溶劑成分之功能劑,前述親油性成分含有前述功能成分及前述溶劑成分中至少一方。
  14. 如請求項13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為溫感層或涼感層,該溫感層為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溫感成分與溶劑成分之溫感劑者,該涼感層為具有含有活化TRP通道的涼感成分與溶劑成分之涼感劑者。
  15. 如請求項14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溫感劑為對於TRPV1受體的激動劑,前述涼感劑為對於TRPM8受體的激動劑。
  16. 如請求項1、2、3、4、5、8、9及10中任一項之功能性物品,其中前述功能層為具有含有發熱成分與溶劑成分的發熱劑之發熱層,前述親油性成分為含有前述發熱成分及前述溶劑成分中至少一方。
TW107130459A 2017-09-01 2018-08-31 功能性物品 TWI793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4039 2017-01-13
JP2017004039U JP3213494U (ja) 2017-09-01 2017-09-01 機能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9799A TW201929799A (zh) 2019-08-01
TWI793160B true TWI793160B (zh) 2023-02-21

Family

ID=60263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459A TWI793160B (zh) 2017-09-01 2018-08-31 功能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13494U (zh)
CN (1) CN213489861U (zh)
TW (1) TWI793160B (zh)
WO (1) WO20190450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17430A (ja) * 2017-01-17 2018-07-26 Ntn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
JP7085836B2 (ja) * 2017-12-28 2022-06-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用の温感部材、及び温感部材の吸収性物品に貼付しての使用
KR102518885B1 (ko) * 2018-06-29 2023-04-05 유니 참 코포레이션 흡수성 물품
WO2020009089A1 (ja) * 2018-07-02 2020-01-0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包装体及び吸収性物品包装体のパッケージ
WO2020179882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JP2020141878A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KR102611290B1 (ko) * 2019-03-06 2023-12-06 유니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흡수성 물품
JP7023304B2 (ja) * 2019-03-06 2022-02-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WO2020179889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357452B2 (ja) * 2019-03-06 2023-10-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WO2020179878A1 (ja) * 2019-03-06 2020-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89040B2 (ja) * 2019-03-06 2022-06-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26654B2 (ja) * 2019-03-06 2022-02-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12107428B (zh) * 2019-06-20 2023-05-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和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CN112603655B (zh) * 2020-12-14 2022-05-10 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暖宫卫生裤的生产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0116A (en) * 2006-04-28 2008-01-01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2016013153A (ja) * 2014-06-30 2016-01-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81152A (ja) * 2004-03-29 2005-10-13 Tatsuko Yamamura 経皮吸収製剤
JP2012075569A (ja) * 2010-09-30 2012-04-19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CA2914948A1 (en) * 2013-06-19 2014-12-2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fragrance or odor control composition
JP6045655B1 (ja) * 2015-06-30 2016-12-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0116A (en) * 2006-04-28 2008-01-01 Kao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2016013153A (ja) * 2014-06-30 2016-01-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5060A1 (ja) 2019-03-07
TW201929799A (zh) 2019-08-01
CN213489861U (zh) 2021-06-22
JP3213494U (ja)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160B (zh) 功能性物品
JP7085836B2 (ja) 吸収性物品、吸収性物品用の温感部材、及び温感部材の吸収性物品に貼付しての使用
CN109419586B (zh) 温感物品
KR102623844B1 (ko) 흡수성 물품의 개별 포장체
KR102518885B1 (ko) 흡수성 물품
CN110520085B (zh) 温感物品
KR20210134333A (ko) 흡수성 물품
JP6765356B2 (ja) 温感物品
JP6903053B2 (ja) 温感シート
JP6637001B2 (ja) 温感物品
JP3229293U (ja) 温感物品の個包装体
TWI711436B (zh) 溫感物品
KR20190022512A (ko) 온감 시트
JP6635997B2 (ja) 温感物品
JP6692331B2 (ja) 温感物品
JP2020039965A (ja) 温感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