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530B - 捕蟲器 - Google Patents

捕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530B
TWI789530B TW108121021A TW108121021A TWI789530B TW I789530 B TWI789530 B TW I789530B TW 108121021 A TW108121021 A TW 108121021A TW 108121021 A TW108121021 A TW 108121021A TW I789530 B TWI789530 B TW I7895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mortar
mentioned
insect trap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1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1463A (zh
Inventor
弘田憲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53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Fishing, trapping, and vermin destroy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捕蟲器100,其藉由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可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因此,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係具備有:光源200,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160,其配置於上述光源200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200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170,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160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160延伸;風扇190,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160朝上述圓筒部170內吸引的氣流;及捕獲網310,其配置於上述風扇190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160,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Description

捕蟲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為了減少農場中因害蟲所引起之栽培作物之蟲害而引誘並驅除害蟲的捕蟲器。
作為防止及驅除在農場中之害蟲,首先噴灑殺蟲劑,但由於害蟲逐漸具備有抗殺蟲劑性,近年來其效果明顯降低,因此需要改善主要依賴殺蟲劑之驅防體系。
因此,作為害蟲驅防對策之對策之一,利用光進行引誘並捕獲驅除防止這些害蟲的方法,近年來也已受到越來越多地關注。於此種之害蟲驅除防止方法中,習知採用藍色螢光燈作為引誘光源。如此般之藍色螢光燈之放射波長範圍為300nm~550nm,主要對夜行性昆蟲產生正趨光性,藉此引誘且捕獲蟲子。
作為使用如上述之藍色螢光燈的害蟲驅除防止對策,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49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害蟲捕獲衛生環境維持裝置,其特徵在於,其設置有:波長300~600nm之光源;害蟲光引誘誘捕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周圍;及光觸媒支撐成形物,其支撐藉由上述光源所激發的光觸媒,並接近至上述害蟲光誘捕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49號公報
由於成為蕃茄、土耳其桔梗等之黃葉捲曲病、香瓜、黃瓜等之瓜果類之褪綠黃葉病之病因的煙草粉蝨、或者成為瓜果類、菊花類之斑萎病之病因的南黃薊馬等,係被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所引誘,因此於使用主要引誘夜行性昆蟲的藍色螢光燈作為光源之情況下,存在有對象害蟲之引誘效率不一定良好,捕獲‧驅除之機率降低,進而產生大的捕蟲漏網之問題。
由於上述之黃葉捲曲病、褪綠黃葉病、斑萎病等係經由害蟲而傳染至農作物,因此若害蟲之捕獲‧驅除之機率降低,則存在有對農作物之產量有極大不良影響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之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捕蟲器,其使用能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的光源。
因此,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 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之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當將上述光源之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 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當將上述光源之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係由施加有塗膜的螢光燈所構成。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係由LED元件所構成。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的蟲子之吸引空間配置有網眼尺寸小於5mm的網狀物。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更具備有輔助光源,其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上述輔助光源係由LED元件所構成。
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源而更詳細為於560nm附近或566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的光源,引誘而進行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研缽狀反射部,該研缽狀反射部,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且藉由與光源的相乘效應,可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藉此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可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100‧‧‧捕蟲器
110‧‧‧懸掛線
140‧‧‧網狀物
145‧‧‧孔部
150‧‧‧圓錐狀部
151‧‧‧固定配件
160‧‧‧研缽狀反射部
170‧‧‧圓筒部
190‧‧‧風扇
200‧‧‧光源
220‧‧‧輔助光源
223‧‧‧LED元件
230‧‧‧光擴散樹脂(光擴散手段)
310‧‧‧捕獲網
330‧‧‧第一捕獲網
340‧‧‧第二捕獲網
400‧‧‧環狀基材
410‧‧‧LED元件
430‧‧‧光擴散樹脂(光擴散手段)
圖1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
圖2為取出配置於研缽狀反射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之間之吸引空間的網狀物140而所顯示之圖。
圖3為對用以驗證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光源200之功效的構成進行說明之圖。
圖4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
圖5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配置關係之圖。
圖6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
圖7為對用以驗證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輔助光源220之功效的構成進行說明之圖。
圖8為對使用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之構成進行說明之圖。
圖9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之分光特性圖。
圖10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 之分光特性圖。
圖11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之分光特性圖。
圖12(A)至(F)為使用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及輔助光源220之分光特性之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
本發明之光源200,係假設對於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之對象害蟲在基本上產生正之趨光性而藉此進行引誘。然而,相反地,該光源200,係也可對於其他種類之蟲子(例如,夜蛾類、亀蟲類等)而產生負之趨光性。
使用光源200的捕蟲器100,係被假設為例如藉由懸掛線110將其懸掛而藉此進行利用。捕蟲器100之主要構成,係以通過懸掛線110的假想軸OO’為中心而成為大致對稱的構成。例如,光源200係構成為大致甜甜圈狀之形態者。
懸掛線110係以懸掛圓錐狀部150之方式所構成。自圓錐狀部150之圓周面之上側3個部位,以自該圓周面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固定配件151,且藉由3個固定配件151而支撐光源200。
再者,設於圓錐狀部150之圓周面的固定配件151之數量,不限於如上述之3個。
上述光源200,係在藉由未圖示之穩定器所進行發光的螢光管(白色之螢光燈;色溫為4200K)之管表面所形成有塗膜者。光源200發光,即可作為引誘對象害蟲的光源而發揮作用。再 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使用環狀之螢光燈作為光源200,但也可使用直管、雙螢光燈等。
螢光燈之管表面之塗膜,係作為濾光器而發揮功能,且以如下之方式所構成:遮蔽較500nm附近短波長的放射光,且有效率地使較該波長長波長範圍的放射光通過。藉由於螢光管上塗佈有含羥基之丙烯酸樹脂與苯並咪唑酮之混合物、環氧樹脂、透明劑、固化劑(異氰酸酯化合物)、稀釋劑之混合物,而形成如此般之之塗膜。
較佳為,施以如上述之塗膜的光源200,係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但光源200也可於放射波長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
較佳為,當將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於本發明之光源200中,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更佳為,作為本發明之光源200,具有1.0<A/B<1.5之關係。並且,更佳為,作為本發明之光源200,具有1.1<A/B<1.4之關係。
如上述,根據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光源200,可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
於捕蟲器100中,自圓錐狀部150之底部的3個部位而延伸有未圖示之支撐桿,且被構成為以其等之支撐桿而連結研缽狀反射部160與圓錐狀部150。此外,自研缽狀反射部160之底部 朝鉛垂下方而延設有圓筒部170。
圓錐狀部150之底部與研缽狀反射部160之間的支撐桿以外的空間(吸引空間)成為間隙,且成為可自該間隙吸引害蟲,且使來自光源200之光進入至下方側。
於研缽狀反射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之間的間隙即吸引空間,配置有網眼尺寸小於5mm的格子狀構件。作為此種之格子狀構件,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網狀物140,該網狀物140係形成有沿圓錐狀部150之外周緣的孔部145。圖2為將被配置於研缽狀反射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之間之吸引空間的網狀物140取出而所顯示的圖。
假若不設置有網狀物140,當使用蜜蜂、大黃蜂用於作物之交配時,存在有蜜蜂、大黃蜂藉由捕獲網310自吸引空間而被捕獲,進而影響至作物之交配的可能性。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藉由於吸引空間配置有網狀物140且使其網眼尺寸小於5mm,可防止體長較對象害蟲為大的蜂通過吸引空間而被捕獲網310所捕獲。亦即,將該網狀物140作為蜂之保護用網而發揮作用。
研缽狀反射部160、圓錐狀部150、圓筒部170等,係使用鐵、不鏽鋼等之材料所構成。並且,較佳為,於其等之各構件上塗佈具有抗氣候性的塗料。
此外,較佳為,網狀物140亦為具有於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之顏色者。
尤其是,較佳為,在研缽狀反射部160、圓錐狀部150上施加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在 感覺上相當於橙色.黃色之中間色~黃色。
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源200而更詳細為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光源200,引誘而進行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並且,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係具備有研缽狀反射部160及圓錐狀部150,其等具有於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且藉由與光源200的相乘效應,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藉此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於圓筒部170內設置有藉由未圖示之馬達所旋轉驅動的風扇190。藉由上述之風扇190進行旋轉,於圓錐狀部150與研缽狀反射部160之間的網狀物140之部位上,產生朝研缽狀反射部160內之鉛垂下方所吸引的氣流。
利用藉由風扇190所產生的自研缽狀反射部160之開口朝圓筒部170內所吸引的氣流,使藉由光源200所引誘的害蟲經由圓筒部170而朝捕獲網310被進行導引。
藉由光源200進行發光,使配置於光源200之鉛垂下方的圓錐狀部150之斜線部作為反射面而發揮作用,而形成有反射光r1
此外,藉由光源200進行發光,使配置於光源200之鉛垂下方的研缽狀反射部160之內面部作為反射面而發揮作用,而形成有反射光r2
此外,藉由光源200進行發光,形成有來自圓筒部170之下方的照射光t。因照射光t而處於研缽狀反射部160之下方 區域的害蟲,也被引誘光源所引誘,進而藉由風扇190所產生的氣流而被吸引並被捕獲。
此外,在光源200之發光的同時,可藉由研缽狀反射部160及圓錐狀部150上之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且在相乘效應下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
如此,根據本發明之捕蟲器100,由於光源200之光經由透明長圓筒部170到達至下方側之區域,因此,該區域中之害蟲藉由光源200被引誘而被捕獲‧驅除,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機率,可抑制因害蟲所引起之對果樹、蔬菜、作物的損害。
此外,由於照射光t係對作物提供與日照時間之增加相同的作用,因此可有助於作物之產量增加。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光源200構成為大致甜甜圈狀之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光源之形狀不限於此。
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可使用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眼尺寸)為0.1mm~0.3mm程度者。或者,也可將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眼尺寸)不同者設為二層而進行使用。
再者,較佳為,捕獲薊馬類的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眼尺寸)為0.13mm。此外,較佳為,對於薊馬類以外之蟲子,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眼尺寸)為0.2mm×0.4mm。
例如,作為捕獲網310,將網眼(之網眼尺寸)為0.1mm~0.3mm程度者與網眼(之網眼尺寸)為5mm程度者設為二層,也是較佳之實施形態。即使於體型較大之昆蟲被捕獲之情況,也不會有網眼較大的部位被該昆蟲咬破而形成有孔之情況,因此所捕獲的害 蟲不會自上述網中逃逸,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機率,並抑制因害蟲所引起之對果樹、蔬菜、作物的損害。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懸掛線110懸掛捕蟲器100,在假想軸OO’為與鉛垂方向平行的設置形態下進行了說明,但根據果樹、蔬菜、作物之種類,也可在以捕蟲器100之假想軸OO’為與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式設置捕蟲器100之形態下進行使用。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光源200之功效進行驗證,因此對該驗證進行說明。圖3為對用以驗證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光源200之功效的構成進行說明之圖。
藉由圖3所示的構成,驗證了在光源200中之放射強度的最佳比率。
於圖3中,在與光源200於3m之距離且上方1m的位置設置有放入了200匹之溫室粉蝨之成蟲的容器。於該容器之一面配置有蟲可自由出入的網狀物材料。溫室粉蝨係使用預先被飼養者。
該一面係朝向光源側,溫室粉蝨係被設定為僅能自光源200側飛翔。靠近至光源200的溫室粉蝨,藉由捕蟲器100進行吸引,而取入至捕獲網310內。對設置上述容器及捕蟲器100之後4小時後的捕蟲數進行調查。實驗係於25℃之暗室中進行。於表1顯示其結果。
Figure 108121021-A0101-12-0012-1
如表1所示,由於當將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為1.2時之捕蟲數為最高,因此將A/B=1.2之捕蟲數設為1進行規格化。
於本發明之光源200中,參照表1可知,只要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即可藉由捕蟲器100進行對象害蟲之捕獲。
並且,作為本發明之光源200,若具有1.0<A/B<1.5之關係,可實現A/B=1.2之捕蟲數之80%以上的捕蟲數。
並且,作為本發明之光源200,若具有1.1<A/B<1.4 之關係,可實現A/B=1.2之捕蟲數之90%以上的捕蟲數。
以上,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係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源而更詳細為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誘而進行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並且,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係具備有研缽狀反射部160及圓錐狀部150,其等具有於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且藉由與光源的相乘效應,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藉此可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4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
當於夜間使用捕蟲器100時,存在有需要抑制光對作物之照射的作物。例如,於菊花或草莓等之作物中,因夜間之捕蟲器100之光源200之點燈而對花芽分化之影響特別大。
因此,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以極力抑制自光源200之光朝捕蟲器100之下方側洩漏之方式所構成。
圖5為取出圖4中之主要部分而所顯示之圖,且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配置關係之圖。於圖5中,線A-A’係顯示被包含在一水平面的線,該水平面係包含有研缽狀反射部160之上方的開口端部。線B-B’係顯示包含有成為光源200之鉛垂方向之中間的面的線。
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其特徵在於:線B-B’係以配置為較線A-A’於鉛垂下方之方式所設置。並且,配合此種之配置,作為捕獲網310而使用黑色者,利用捕獲網310吸收 光,極力抑制在捕蟲器100之下方側之朝作物之光的洩漏。根據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可將作物側之照度設為11ux以下。
此種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除了第一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功效外,也可有效地利用在容易受到捕蟲器100之夜間點燈之影響的菊花、草莓等之作物。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6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之圖。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差異在於,作為光源,除了光源200外,還於懸掛線110之途中配置有輔助光源220。
輔助光源220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光源200為不同之種類者。於第一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光源200,係使用有於螢光燈上施加既定之塗膜者。另一方面,於輔助光源220使用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元件。
較佳為,輔助光源220例如配置於懸掛線110之途中,但配置如此般之輔助光源220之態樣並不限定於此。於輔助光源220使用有複數個LED元件223。通常,自LED元件223所出射的之光具有指向性。若具有指向性,由於不能有效率地引誘害蟲,因此作為用以擴散自LED元件223所出射的光的擴散手段,設置有透明之光擴散樹脂230。本發明中能所使用的光擴散手段不限於透明樹脂,也可使用玻璃等之導光材料。
在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所包含的輔助光源220,如上述,係藉由LED元件223所構成。較佳為,被使用於本發明之光源200之輔助光源220的LED元件223,係使用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者。
如上述,根據由光源200及輔助光源220所構成的光源,可更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其中,光源200係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輔助光源220係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此外,於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捕獲網310具備有第一捕獲網330、及包圍該第一捕獲網330之外周的第二捕獲網340。如此,構成捕獲網310的方法,係可適用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之所有實施形態。較佳為,第一捕獲網330之網眼,係與第二捕獲網340之網眼相同。
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在蟲子不活潑地飛翔的溫度條件(15℃~20℃)以下不進行工作。為了防止捕蟲器100之工作時利用捕獲網310所捕獲的蟲子在捕蟲器100之非工作時逃逸,較佳為,捕獲網310之上方,採用所謂的返回構造,即以第一捕獲網330及第二捕獲網340構成為雙層構造。
其次,由於已經對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光源200所包含有的輔助光源220之功效進行驗證,因此對該驗證進行說明。圖7為說明用以驗證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輔助光源220之功效的構成之圖。
於圖7所示之驗證中,藉由模擬輔助光源220的各種波長之LED元件進行調查溫室粉蝨之引誘效果。
於平板上固定12個LED元件223,且於其上安裝噴塗有黏著噴霧的透明之包覆材料。調查被LED元件223所引誘且黏著於該包覆材料而被捕獲的溫室粉蝨之捕蟲數。
在與LED元件223於3m之距離且上方1m的部位設置有放入了200匹之溫室粉蝨之成蟲的容器。於該容器之一面配置有蟲可自由出入的網狀物材料。溫室粉蝨係使用預先被飼養者。該一面朝向光源側,溫室粉蝨係被設定為僅能自光源200側飛翔。
朝光源側飛近的溫室粉蝨,被困在上述之黏著噴霧的黏著材上。對設置上述容器及光源之後4小時後的捕蟲數進行調查。實驗係於25℃之暗室中進行。於表2顯示其結果。
Figure 108121021-A0101-12-0016-2
如表2所示,當輔助光源220之峰值波長為565nm時,捕蟲數最高。將此時之捕蟲數設為1而進行規格化。
作為本發明之輔助光源220,如表2之結果所示,當使用輔助光源220之峰值波長為565nm者時,成為最佳之實施形態。
再者,於本說明書之說明中,例如,於提及將輔助光源220之峰值波長精準地設定為565nm之情況時,亦包含有該波長之±15nm之偏差。亦即,也可以說,根據表2,作為輔助光源220, 當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565nm±15nm)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時,捕蟲數為最高。於本說明書中,如上述,將波長之範圍以所指定之波長及其波長之±15nm之範圍加以規定,以如此之範圍進行規定波長的理由,係因為即使為相同種類之蟲子,仍會因地域等而具有多樣性,進而會在對於光源之波長的捕蟲效果上例如產生地域差。
此外,根據表2,作為本發明之輔助光源220,當使用輔助光源220之峰值波長為525nm~612nm者時,也可期待充分之捕蟲功效。
此外,較佳為,表2所示之資料,於在本發明中對主要所使用之光源即光源200進行設計時也可加以使用,對於光源200也可使用峰值波長為525nm~612nm者。
以上,本發明之光源200、及使用上述光源200的捕蟲器100,係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有效率地引誘及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
並且,根據如此般之本發明之光源200、及使用上述光源200的捕蟲器100,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藉此可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除了使用在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光源200外,還使用在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輔助光源220,藉此更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可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在之前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對於光源200係使用在螢光燈上施加有既定之塗膜者。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取代具有此種塗膜的螢光燈,而採用使用LED元件的光源200。可將使用於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改為使用以下所說明之LED元件的光源200。
以下,對使用如此般之LED元件的光源200進行說明。圖8為針對使用於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之構成進行說明之圖。此外,圖9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光源200的分光特性圖。
第四實施形態之光源200,具備有:甜甜圈狀之環狀基材400;複數個LED元件410,其配置於該環狀基材400之外周緣;及光擴散樹脂430,其以包圍環狀基材400及複數個LED元件410之方式所設置。光擴散樹脂430係使以LED元件410所照射之具有指向性的光進行分散及擴散的大致透明之光擴散手段。作為此種之光擴散手段,也可使用玻璃材料等來代替光擴散樹脂430。
複數個LED元件410至少包含有2種類之LED元件、即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之LED元件、及於放射波長57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之LED元件。再者,預先說明一下,本發明中,作為LED元件410,即使使用於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之1種類之LED元件也可加以實現。
圖9顯示於藉由如上述之2種類之LED元件所構成之第四實施形態中所被使用之光源200的分光特性,作為光源200 整體,於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局部之峰值。此外,於圖9中,以當將光源200整體之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之方式配置2種類之LED元件。
如第四實施形態所示,也可藉由使用1種類或2種類以上之LED元件的光源200,來代替於白色之螢光燈上施加有塗膜的光源(第一實施形態)。根據使用第四實施形態之光源200的捕蟲器100,可一方面利用低耗電且長壽命的光源200,且一方面享受前述之功效。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之前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作為主要光源,係使用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者。替代使用如此般之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者,在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所使用的光源200,係使用在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之平均放射波長、即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
更詳細而言,在第五實施形態所使用的光源200,係於放射波長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且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圖10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的捕蟲器100之光源200的分光特性圖。作為放射具有如此般之分光特性之光者,可列舉LED元件。另一方面,於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之將具有如此般之分光特性的光加以放射的螢光燈,可藉由適宜地選擇塗佈於螢光燈之管內壁的螢光體而實現。
使用在如此般之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之第五實施形態之光源200,也可構成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並且藉由如此般之捕蟲器100,也可享受前述之功效。
其次,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圖6所示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使用2個光源,即、在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之作為主要光源的光源200、及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輔助光源220。
另一方面,作為在第六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所使用的光源200,使用在放射波長545nm附近、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者。
圖11為在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形態使用於捕蟲器100的光源200之分光特性圖。顯示如此般之分光特性的光源200,可將下述3種類之LED元件組合而構成,即、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及於57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LED元件。
更詳細而言,在第六實施形態中所使用的光源200,係於放射波長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者。並且,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係位於545nm附近、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當將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更佳為,作為第六實施形態之光源200,具有1.0<A/B<1.5之關係。並且,更佳為,作為第六實施形態之光源200, 具有1.1<A/B<1.4之關係。
如上述,根據使用在放射波長545nm附近、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之光源200之第六實施形態的捕蟲器100,具有可更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的功效。此外,根據如此般之捕蟲器100,可一方面利用低耗電且長壽命的光源200,且一方面享受前述之功效。
再者,作為第六實施形態之光源200,以組合3種類之LED元件而所構成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如此般之光源也可藉由螢光燈單體、施加有塗膜的螢光燈而實現。
以上,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源而更詳細為於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且560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誘而進行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並且,本發明之捕蟲器,係具備有研缽狀反射部,其具有於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且藉由與光源的相乘效應,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藉此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
以下,對使用於本發明的光源200進行總結。圖12為使用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的光源200及輔助光源220的分光特性之示意圖。
圖12(A)至圖12(E)係顯示於光源200所較佳的分光特性,圖12(F)係顯示於輔助光源220所較佳的分光特性。
光源200之於圖12(A)至圖12(E)所示的分光特性, 可藉由螢光燈及LED元件之雙方而加以實現。另一方面,輔助光源220之於圖12(F)所示的分光特性,基本上藉由LED元件而加以實現。
圖12(A)係於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且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分光特性。對蟲產生有效之趨光性的光,基本上為於560nm(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者。
圖12(B)係於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分光特性之圖案。於本圖案之情況下,峰值即545nm與575nm(或585nm)之算數平均值為560nm(或565nm),如此般之圖案之分光特性,也對蟲產生有效之趨光性。
圖12(C)係於波長α[nm]附近及波長β[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分光特性之圖案。惟,選擇滿足(α+β)/2=560(或565)的α、β。於本圖案中,2個峰值波長(α、β)之平均值為560nm(或565nm)。
圖12(D)係於545nm附近、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或585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分光特性之圖案。3個峰值中位於兩側之峰值波長之平均值為560nm(或565nm)。
圖12(E)係於波長α[nm]附近、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及波長β[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的分光特性。惟,選擇滿足(α+β)/2=560(或565)的α、β。於本圖案中,2個峰值波長(α、β)之平均值也為560nm(或565nm)。
圖12(F)係於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 射峰值的分光特性。作為輔助光源220之分光特性,係於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但重點在於產生對蟲有效之趨光性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為了減少農場中因害蟲所引起之栽培作物之蟲害而引誘並驅除害蟲的捕蟲器。於如此般之捕蟲器中,習知使用引誘夜行性昆蟲的藍色螢光燈等作為光源,對象害蟲之引誘效率並不一定良好,捕獲‧驅除之機率降低,進而產生大的捕蟲漏網。與此相對,於本發明中,利用450nm以上之長波長範圍之光源、更詳細為560nm附近或566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誘且捕捉對象害蟲、例如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斑潛蠅類、蒼蠅類等。並且,本發明之捕蟲器,具備有研缽狀反射部,其具有於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如此,本發明藉由光源與塗膜的相乘效應,可有效率地引誘對象害蟲,提高對象害蟲之捕獲‧驅除機率,增加農作物之產量,產業上之利用性非常大。
100‧‧‧捕蟲器
110‧‧‧懸掛線
140‧‧‧網狀物
150‧‧‧圓錐狀部
151‧‧‧固定配件
160‧‧‧研缽狀反射部
170‧‧‧圓筒部
190‧‧‧風扇
200‧‧‧光源
310‧‧‧捕獲網

Claims (11)

  1. 一種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2. 一種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 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3. 一種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之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4. 如請求項3之捕蟲器,其中,當將上述光源之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5. 一種捕蟲器,係具備有:光源,其對蟲放射產生趨光性的光; 研缽狀反射部,其配置於上述光源之鉛垂下方,使自上述光源所發出的光朝鉛垂上方反射;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延伸;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反射部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的氣流;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風扇之鉛垂下方,用以捕獲蟲子;其特徵在於:上述光源於放射波長545nm附近、56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3個局部之放射峰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係具有在孟塞爾色系中色相為10YR~10Y之範圍內之同系色的塗膜。
  6. 如請求項5之捕蟲器,其中,當將上述光源之54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A,且將575nm附近之放射強度設為B時,比率A/B具有0.7<A/B<1.7之關係。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上述光源係由施加有塗膜的螢光燈所構成。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上述光源係由LED元件所構成。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於上述研缽狀反射部的蟲子之吸引空間配置有網眼尺寸小於5mm的網狀物。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更具備有輔助光源,其於放射波長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11. 如請求項10之捕蟲器,其中,上述輔助光源係由LED元件 所構成。
TW108121021A 2018-12-07 2019-06-18 捕蟲器 TWI789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608A JP6785284B2 (ja) 2018-12-07 2018-12-07 捕虫器
JP2018-229608 2018-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463A TW202021463A (zh) 2020-06-16
TWI789530B true TWI789530B (zh) 2023-01-11

Family

ID=7097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1021A TWI789530B (zh) 2018-12-07 2019-06-18 捕蟲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892094A4 (zh)
JP (1) JP6785284B2 (zh)
KR (1) KR102457324B1 (zh)
CN (1) CN113056192B (zh)
TW (1) TWI789530B (zh)
WO (1) WO2020115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24460B1 (ko) 2020-08-25 2023-04-21 김민정 해충몰이 망텐트
US20220132824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19 Thrasio Nineteen, Inc. Insect capture device
CN112790174B (zh) * 2021-02-07 2022-04-15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一种定时蚊虫采集装置
EP4154708A4 (en) * 2021-03-26 2024-02-21 Hikari Bio Inc. INSECT TRAP
KR102353666B1 (ko) 2021-05-18 2022-01-20 이다애 포충기구 및 포충기구를 구비한 포충장치
KR20230069371A (ko) 2021-11-12 2023-05-19 이다애 포충기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960A (zh) * 2004-02-23 2005-08-31 Nbt株式会社 昼夜照明型光防虫器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2008154462A (ja) * 2006-12-20 2008-07-10 Kamoi Kakoshi Kk 捕虫方法
JP2014083007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107613766A (zh) * 2015-06-18 2018-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捕虫方法
TW201804901A (zh) * 2016-07-04 2018-02-16 首爾偉傲世有限公司 捕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98925B2 (ja) * 1989-03-17 1998-01-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クワシロカイガラムシの雄成虫の誘引方法
JP2000000049A (ja) 1998-06-15 2000-01-07 Nitto Denko Corp 害虫捕獲衛生環境維持装置
JP2001258454A (ja) * 2000-03-17 2001-09-25 N Bii T Kk 昆虫の行動抑制光源からなる防虫器
JP2005046018A (ja) * 2003-07-30 2005-02-24 Yanmar Co Ltd 飛来害虫防除システム
JP6579660B2 (ja) * 2016-12-29 2019-09-25 みのる産業株式会社 捕虫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960A (zh) * 2004-02-23 2005-08-31 Nbt株式会社 昼夜照明型光防虫器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2008154462A (ja) * 2006-12-20 2008-07-10 Kamoi Kakoshi Kk 捕虫方法
JP2014083007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107613766A (zh) * 2015-06-18 2018-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捕虫方法
TW201804901A (zh) * 2016-07-04 2018-02-16 首爾偉傲世有限公司 捕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92094A4 (en) 2022-08-31
WO2020115927A1 (ja) 2020-06-11
KR20200070224A (ko) 2020-06-17
CN113056192B (zh) 2023-03-17
JP6785284B2 (ja) 2020-11-18
TW202021463A (zh) 2020-06-16
CN113056192A (zh) 2021-06-29
JP2020089327A (ja) 2020-06-11
EP3892094A1 (en) 2021-10-13
KR102457324B1 (ko)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9530B (zh) 捕蟲器
EP2401912B1 (en) Destructive insect-controlling device
CN111386040A (zh) 昆虫捕捉器
JP6082228B2 (ja) 捕虫器
JP2014083006A (ja) 捕虫器
US20100088948A1 (en) Device for catching phototaxis flying insects
JP4389557B2 (ja) 虫防除装置
JP2006180855A (ja)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US11968971B2 (en) Trapping method,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pping device for adult moths belonging to indoor Phycitinae subfamily
TWI820305B (zh) 捕蟲器
JP2014083005A (ja) 捕虫器
JP7340260B2 (ja) 捕虫器
TWI829047B (zh) 捕蟲器
JP2010193754A (ja) 害虫防除装置
CN220936389U (zh) 一种用于农业诱虫的360度发光灯
EP3909426A1 (en) A lighting body for attracting insects and relative insect trap
JP5440025B2 (ja) 農業用ハウ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