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437B -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437B
TWI789437B TW107134906A TW107134906A TWI789437B TW I789437 B TWI789437 B TW I789437B TW 107134906 A TW107134906 A TW 107134906A TW 107134906 A TW107134906 A TW 107134906A TW I789437 B TWI789437 B TW I7894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parts
meth
compound
es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0443A (zh
Inventor
森脇佑也
浅田耕資
吞海克
竹中直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0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0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4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46Polyesters chemically modified by ester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D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9/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Adhesive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J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6Unsaturated polyesters
    • C08J2367/07Unsaturated polyester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4Crosslinking, e.g. vulcanising, of macromolecu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經濟且硬化性亦良好、可於各種用途中使用之以酯交換反應作為硬化反應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本發明係一種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其含有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A)、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及酯交換觸媒(C)。

Description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酯交換反應作為硬化反應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於塗料或接著劑等用途中使用有大量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此種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大部分係將具有2個以上羥基之樹脂與硬化劑併用且藉由硬化劑與羥基之交聯反應使樹脂硬化者。
作為此種硬化劑,通用的是三聚氰胺樹脂或環氧化合物、多異氰酸酯化合物。該等硬化劑由於熱反應性良好且所獲得之硬化樹脂之性質優異,因此得到廣泛普遍地使用。然而,三聚氰胺樹脂由於產生甲醛而被視為新屋症候群(sick house syndrome)之原因,因此近年來亦存在用途受到限制之情況。又,已知:於用作塗料之情形時,由於化學結構而於耐酸性存在問題。
關於環氧化合物,據說雖硬化性或塗膜物性較高,但儲存穩定性較低且硬化溫度較高,關於多異氰酸酯硬化系,據說雖硬化性或塗膜物性較高,但成本較高且設計之範圍較窄。因此,要求具有較高之硬化性並且用以表現出目標之塗膜物性之設計之範圍較寬、進而儲存穩定性亦較高且不副產有害物質之類之塗料組成物。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以酯交換反應作為硬化反應之粉體塗料。然而,於該發明中,僅記載有使用具有酯基及羥基之兩者之樹脂進行藉由酯交換反應之硬化反應,並無關於混合使用具有多元醇及酯基之硬化劑之記載。
進而,於專利文獻1中僅記載有於粉體塗料中之使用,未揭示關於使用於普通之溶劑系或水系之組成物之情況。又,於作為塗料或接著劑而利用之情形時要求耐水性,但未記載具有充分之耐水性之組成物。若實際按照專利文獻1而製造溶液型之塗料進行確認,則未獲得耐水性、或交聯反應性不充分。即,關於用於以溶劑系或水系之組成物之類之組成物之形式應用於塗料或接著劑之用途之具體方法,於專利文獻1中全然未揭示。
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以酯交換反應作為硬化反應之塗料。於該文獻中,關於針對使用之樹脂之詳細之組成,並未進行限定,並未指明適合於藉由酯交換反應而得之硬化組成物之組成。又,其特徵在於使用由具有環氧乙烷官能基之觸媒環氧化合物及無機陽離子鹽所構成之觸媒,與本發明完全不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595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2-14767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鑒於上述情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經濟且硬化性亦良好、可於各種用途中使用之以酯交換反應作為硬化反應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一種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其含有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A)、 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及 酯交換觸媒(C)。
上述酯化合物(A)較佳為含有2個以上三級烷基酯基之化合物或具有三級烷基酯之單體之均聚物或者共聚物。 上述酯化合物(A)較佳為羧酸之第三丁酯。 上述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較佳為溶劑系或水系。 本發明係一種硬化膜,其係藉由將上述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進行三維交聯而形成。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經濟且亦無產生甲醛,從而安全性較高,可較佳地用作代替習知之異氰酸酯系或三聚氰胺系之硬化系之新的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又,亦能夠製成低溫硬化性之組成物。 進而,由於係將酯化合物(A)與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組合使用者,因此亦係具有如下優異之效果者:可基於化合物(B)之結構使塗膜物性變化;即便使用高價者作為酯化合物(A),藉由降低摻合量,亦不易產生成本上升;可藉由混合比容易地調整交聯密度;藉由使共聚組成或化學結構改變,能夠容易地調整各種性能,因而容易調整相溶性、交聯密度、硬度、柔軟度等物性等。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將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A)與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組合使用,藉由於該等化合物間產生之反應進行熱硬化的樹脂組成物。 即,係藉由將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與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併用地使用,藉由羥基與烷基酯基之酯交換反應進行硬化者。將該酯交換反應示於下述化1〜3。
Figure 02_image003
式中,R表示烷基。
於上述反應中,若表示酯化合物(A)以相對低分子量作為交聯劑發揮作用之情形時之一例,則如下。
Figure 02_image005
又,若表示化合物(B)以相對低分子量作為交聯劑發揮作用之情形時之一例,則如下。
Figure 02_image007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並非限定於上述化1、化2、化3所表示之硬化反應,而包含產生兩者之中間反應,其具有如下方面之特徵:於上述(A)(B)之成分間產生酯交換反應。
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重要的是於分子間產生交聯反應之方面。即,僅使用分子內具有烷基酯基及羥基之樹脂所獲得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亦同時產生分子內交聯。即,由於同一分子內存在烷基酯基與羥基之兩者,因此該等容易接近,容易產生分子內反應。然而,分子內反應雖產生分子結構之變化,但不會伴隨分子量之上升,因此就利用三維交聯進行硬化方面而言,為欠佳之反應。
於本發明中,由於烷基酯基及羥基分別於不同之分子中存在,因此容易產生分子間反應,藉由能夠高效率地產生硬化反應。
於本發明中,關於(A)(B)之成分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酯化合物(A)及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之中一者(以下將其記為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300,000、另一者(以下將其記為成分(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下。
上述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更佳為100,000,進而較佳為50,000,進而較佳為30,000。上述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下限更佳為3,000,進而較佳為5,000。 上述成分(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上限更佳為50,000,較佳為30,000,進而更佳為20,000。
進而,(上述成分(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上述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比更佳為90%以下,最佳為80%以下。尤其是(X)之重量分子量變大之情形時,較佳為宜使(上述成分(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上述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比變小。
即,較(A)與(B)為相同之分子量之情況,較佳為一者為相對高分子量且另一者為相對低分子量。 藉由如此,硬化反應容易高效率地進行,就該方面而言較佳。即,於使本發明中產生硬化反應之情形時,必須如上所述般使之產生分子間之反應,因此,必須使烷基酯基與羥基接近。若就此種觀點而言,分子量較小之分子由於容易轉移,因此容易與對方之官能基接近,藉此容易產生反應。然而,若兩者為高分子量,則可推測:隨著黏度上升,分子中之官能基變得難以自由地移動,變得難以產生交聯反應。 以下,針對(A)(B)之成分進行詳細說明
(具有 2 個以上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 A )) 將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A)與化合物(B)併用且藉由酯交換反應產生硬化的組成物經濟且亦未產生甲醛從而安全性較高,能夠高效率地產生硬化反應。進而,藉由於習知之使用多異氰酸酯化合物或三聚氰胺樹脂之塗料組成物中僅將硬化劑置換為酯化合物(A),同樣能夠用作塗料或接著劑,就該方面而言亦較佳。
進而,上述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烷基酯基之化合物較佳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以下。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中,係與含有羥基之化合物併用地使用者。於此情形時,具有烷基酯基之化合物若使用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下之化合物,則化合物(A)對硬化後之樹脂組成物之物性所帶來之影響變得相對較小。因此,於使用習知之將多異氰酸酯或三聚氰胺樹脂與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組合使用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使用之化合物(B)時,所獲得之硬化後之樹脂組成物之性能變得容易預測,就該方面而言較佳。上述具有烷基酯基之化合物更佳為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00以下。進而,亦能夠製成10,000以下或6,000以下之低分子量者。例如,於製成20,000〜100,000之高分子量者之情形時,以更少之反應點進行硬化反應,就該方面而言較佳,20,000以下之低分子量者能夠提高塗膜之調平性、及交聯密度。又,由於與化合物(B)之混合性較高,因此容易製成均勻性較高之組成物,即便大量地摻合亦能夠防止塗料之黏度之上升,就該等方面而言較佳。
又,熱硬化性塗料組成物係於大量領域中使用者,藉由將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100,000以下,能夠將同一化合物於廣泛之用途中使用,就該方面而言亦較佳。再者,本說明書中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根據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之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之值。
於本發明中,不限定烷基酯基。然而,為了較二級烷基酯基或一級烷基酯基容易產生酯交換反應、能夠迅速地產生低溫下之反應,更佳為包含三級烷基酯基作為烷基酯基之中之一部分或全部。作為該三級烷基酯基,尤佳為第三丁酯基。又,作為除三級以外之烷基酯基,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具有甲酯基、乙酯基、苄酯基、正丙酯基、異丙酯基、正丁酯基、異丁酯基、第二丁酯基等公知之酯基者。再者,烷基較佳為設為碳數50以下者。由於上述烷基較佳為於酯交換反應中以醇之形式生成並揮散,因此作為烷基,更佳為碳數為20以下者,進而較佳為10以下。又,較佳為於硬化反應中揮發之醇之沸點為3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下。
作為本發明之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可使用以下所示者。再者,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並不限定於以下所例示者。
再者,於以下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意指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又,「(甲基)丙烯醯基」意指丙烯醯基及/或甲基丙烯醯基。又,「(甲基)丙烯醯胺」意指丙烯醯胺及/或甲基丙烯醯胺。
(以具有烷基酯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作為結構單元之一部分或全部之聚合物) A-1 此種聚合物可藉由通用之材料而經濟地獲得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就該方面而言較佳。作為上述具有烷基酯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已知有非常多種類之化合物,典型而言可列舉下述通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9
(式中,R1 、R2 、R3 表示氫、烷基、羧基、烷基酯基 R4 表示碳數50以下之烴基)
此種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丁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者反丁烯二酸等公知之不飽和羧酸之酯衍生物。
作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具有烷基酯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最代表性者,為(甲基)丙烯酸與醇之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 該等之中,於交聯之反應性之觀點中,最佳為(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等三級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由於為三級烷基之酯,因此酯交換反應速度較快,因此硬化反應高效率地進行。因此,交聯反應性較一級烷基酯或二級烷基酯優異,就供給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酯基之方面而言為非常佳之原料。 另一方面,(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為高Tg,使用其作為原料之樹脂成為較硬者。因此,認為:習知作為塗料用原料,於獲得薄膜形成性或低溫硬化性之方面必定欠佳。 於本發明中,由於為與化合物(B)併用而製成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者,因此即便為於薄膜形成性或低溫硬化性中原本非較佳者之(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之均聚物,藉由併用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亦能夠於不產生如上所述之問題之情況下使用,就該方面而言亦較佳。
又,可使(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與以下所詳細說明之其他單體共聚,而對Tg進行調整。於此情形時,較佳為將Tg設為80℃以下。
上述具有烷基酯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單體為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除此以外,具有烷基酯基之單體亦可為經由連結基鍵結有聚合性不飽和鍵及酯基之化合物。此種單體可使用
Figure 02_image011
n:1〜10 (式中,R1 、R2 、R3 相同或不同,表示氫、烷基、羧基、烷基酯基或下述R5 -[COOR6 ]所表示之結構; R5 為主鏈之原子數為50以下且於主鏈中可具有選自由酯基、醚基、醯胺基、胺酯(urethane)所構成之群中之1或2種以上官能基、可具有側鏈之脂肪族、脂環族或芳香族伸烷基; R6 為碳數50以下之烷基) 之通式所表示者。 該結構係自丙烯酸樹脂主鏈經由連結基存在烷基酯基者。關於此種結構之較佳之方面,於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作為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更具體而言,例如可例示
Figure 02_image013
n:1〜10 (式中,R7 為H或甲基; R8 為主鏈之原子數為48以下且於主鏈中可具有酯基、醚基及/或醯胺基、可具有側鏈的伸烷基; R9 為碳數50以下之烷基) 所表示者。此種化合物為(甲基)丙烯酸之衍生物,可藉由使用(甲基)丙烯酸作為原料之公知之合成方法而獲得。
上述R8 之主鏈之原子數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作為可包含於R2 之主鏈中之原子,並無特別限定,除碳原子以外還可具有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矽原子等。更具體而言,於R8 之主鏈中,除烷基以外還可具有醚基、酯基、胺基、醯胺基、硫醚基、磺酸酯基、硫酯基、矽氧烷基等。
此種經由R8 所表示之連結基鍵結有(甲基)丙烯酸及酯基之化合物存在酯交換之反應速度變快之傾向,就該方面而言尤佳。反應速度變快係推測:由於若側鏈結構成為長鏈且於其末端存在酯基,則酯基容易移動,自由度變大,因此亦容易與羥基接近,藉此可促進反應。此種情況對具有羥基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亦同樣地促進。
又,若於上述通式(2)〜(3)所表示之化合物中於R9 亦使用三級烷基(例如,第三丁基),則酯交換之反應速度最快,因此較佳。
將上述通式(2)〜(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之結構之例示於以下。
Figure 02_image015
式中R表示烷基。
可將此種具有烷基酯基之丙烯酸單體之1種或2種以上進行均聚或與其他單體進行共聚所獲得的聚合物於本發明中使用。
於使用上述具有烷基酯基之丙烯酸單體之共聚之情形時,作為併用之單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 乙烯、丙烯或者丁烯-1之類之各種α-烯烴類; 氯乙烯或者偏二氯乙烯之類的不包含氟烯烴之各種鹵化烯烴類; 以碳數為1〜18之各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首,進而各種(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芳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或含有取代苯基之(甲基)丙烯酸酯;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或者乙烯基甲苯之類之各種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N-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二乙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或者N-二乙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之類之各種含有胺基之醯胺系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之類之各種(甲基)丙烯酸二烷基胺基烷基酯類;(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氮丙啶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吡咯啶基乙酯或者(甲基)丙烯酸哌啶基乙酯之類之各種含有胺基之單體; (甲基)丙烯酸、丁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者反丁烯二酸之類之各種含有羧基之單體類;(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縮水甘油酯或者(甲基)丙烯基縮水甘油醚之類之各種含有環氧基之單體;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或者伊康酸之類之各種a、β-不飽和二羧酸與碳數為1〜18之一元醇之單-或二酯類; 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矽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三甲氧基矽基乙基乙烯基醚、三乙氧基矽基乙基乙烯基醚、甲基二甲氧基矽基乙基乙烯基醚、三甲氧基矽基丙基乙烯基醚、三乙氧基矽基丙基乙烯基醚、甲基二乙氧基矽基丙基乙烯基醚、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或者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之類之各種含有水解性矽基之單體; 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三氟溴乙烯、五氟丙烯、或者六氟丙烯之類之各種含氟a-烯烴類;或三氟甲基三氟乙烯醚、五氟乙基三氟乙烯醚或者七氟丙基三氟乙烯醚之類之各種全氟烷基-全氟乙烯基醚或(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其中,烷基之碳數設為1〜18之範圍內)等之類之各種含有氟原子之單體;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丙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 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異丙基乙烯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異丁基乙烯基醚、第三丁基乙烯基醚、正戊基乙烯基醚、正己基乙烯基醚、正辛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氯甲基乙烯基醚、氯乙基乙烯基醚、苄基乙烯基醚或者苯基乙基乙烯基醚之類之各種烷基乙烯基醚或取代烷基乙烯基醚類; 環戊基乙烯基醚、環己基乙烯基醚或者甲基環己基乙烯基醚之類之各種環烷基乙烯基醚類;以2,2-二甲基丙酸乙烯酯、2,2-二甲基丁酸乙烯酯、2,2-二甲基戊酸乙烯酯、2,2-二甲基己酸乙烯酯、2-乙基-2-甲基丁酸乙烯酯、2-乙基-2-甲基戊酸乙烯酯、3-氯-2,2-二甲基丙酸乙烯酯等為首,進而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異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或者月桂酸乙烯酯、作為C9 之分支脂肪族羧酸乙烯酯、作為C10 之分支脂肪族羧酸乙烯酯、作為C11 之分支脂肪族羧酸乙烯酯或硬脂酸乙烯酯之類之各種脂肪族羧酸乙烯酯;或環己烷羧酸乙烯酯、甲基環己烷羧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或者對第三丁基苯甲酸乙烯酯之類之具有環狀結構之羧酸之乙烯酯類等。
於上述以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結構單元之一部分或全部之聚合物中,所謂「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意指根據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及烷基酯基當量所算出之每一分子量之烷基酯基數成為2以上。
即,若為聚合物,則每個分子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數存在不均,但其平均值必須為2以上。該值更佳為2.2以上,最佳為2.3以上。
上述烷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可為使用含有羥基之乙烯基單體者,亦可設為不含有羥基者。以下例示作為此種含有羥基之乙烯基單體而言特別代表性者。 2-羥基乙基乙烯基醚、3-羥基丙基乙烯基醚、2-羥基丙基乙烯基醚、4-羥基丁基乙烯基醚、3-羥基丁基乙烯基醚、2-羥基-2-甲基丙基乙烯基醚、5-羥基戊基乙烯基醚或者6-羥基己基乙烯基醚之類之各種含有羥基之乙烯基醚類;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乙烯基醚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產物; 2-羥基乙基(甲基)烯丙醚、3-羥基丙基(甲基)烯丙醚、2-羥基丙基(甲基)烯丙醚、4-羥基丁基(甲基)烯丙醚、3-羥基丁基(甲基)烯丙醚、2-羥基-2-甲基丙基(甲基)烯丙醚、5-羥基戊基(甲基)烯丙醚或者6-羥基己基(甲基)烯丙醚之類之各種含有羥基之烯丙醚;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烯丙醚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產物; 或(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聚乙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或者聚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之類之各種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類;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甲基)丙烯酸酯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主成分等。
關於上述(A-1),對其製造方法並不特別進行限定,可藉由利用公知之方法進行聚合而製造。更具體而言,可列舉於有機溶劑中之溶液聚合法、於水中之乳化聚合法、於水中之迷你乳化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UV硬化法等聚合方法。
又,亦可為於進行有機溶劑中之溶液聚合之後進行於水中之分散而經水性化者、或將進行於水中之聚合所獲得之樹脂溶解於有機溶劑中所得者。
A-2 )(藉由 丙二酸酯與乙烯基之加成反應所獲得之化合物) 藉由丙二酸酯與乙烯基之加成反應所獲得之化合物亦可作為本發明之酯化合物(A)而使用。此種反應可利用下述通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017
上述通式中,R10 表示碳數50以下之烷基。 n1 為1〜10。n2 為1〜20。 R11 、R12 、R13 、R14 並無特別限定,可視目的設為任意之官能基。 更具體而言,可經由H、C1〜20之烷基、羧基、酯基、羥基、胺基、醯胺基、環氧基、胺酯基、矽烷基、乙二醇基、苯氧基、進而任意之連結基含有1個以上乙烯基。 通用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多元(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等。 上述具有丙二酸酯結構之化合物之情形時,亦酯基中之烷基最佳為第三丁基等三級烷基。藉由設為三級烷基,酯交換反應高效率地進行,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又,上述(A-2)藉由丙二酸酯與乙烯基之加成反應而獲得之化合物可為使用以一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不飽和鍵之化合物為原料者且一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源自丙二酸酯之骨架者。
亦已知有其他眾多具有源自丙二酸酯之結構之化合物,但具有上述結構之化合物由於丙二酸酯與乙烯基之加成反應容易進行,且合成較容易,可藉由選擇起始原料而調整酯基之數,因此能夠容易地調整硬化性能或硬化後之樹脂之性能,就該方面而言尤佳。
將此種化合物之例示於以下。
Figure 02_image019
式中R表示烷基。
多官能羧酸之烷基酯化物 A-3 藉由多官能羧酸與醇之反應而獲得之化合物亦可作為本發明之酯化合物(A)而使用。此種反應可利用下述通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021
各種多官能羧酸係於聚酯原料、聚醯胺原料、中和劑、合成原料及其他眾多用途中廣泛且經濟地提供之通用原料。藉由公知之方法將此種多官能羧酸進行烷基酯化而得之化合物亦可於本發明中使用。酯化可藉由上述碳數50以下之烷基而進行,尤佳為藉由第三丁基等三級烷基進行酯化。
若使用此種化合物作為酯化合物(A),則利用公知之方法便能夠經濟地進行酯化,且能夠以相對低分子量導入多元酯基。又,藉由進行酯化,於有機溶劑中之相溶性變良好從而可良好地使用。 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作為此處使用之多官能羧酸,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碳數為50以下者。 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八烷二酸、檸檬酸、丁烷四羧酸等脂肪族多元羧酸; 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4-環己烯-1,2-二羧酸、3-甲基-1,2-環己烷二羧酸、4-甲基-1,2-環己烷二羧酸、1,2,4-環己烷三羧酸、1,3,5-環己烷三羧酸等脂環族多元羧酸; 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萘二羧酸、4,4'-聯苯基二羧酸、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等芳香族多元羧酸; 椰子油脂肪酸、棉籽油脂肪酸、麻籽油脂肪酸、米糠油脂肪酸、魚油脂肪酸、妥爾油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亞麻籽油脂肪酸、桐油脂肪酸、菜籽油脂肪酸、蓖麻油脂肪酸、脫水蓖麻油脂肪酸、紅花油脂肪酸等脂肪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苯甲酸、環己烷酸、10-苯基十八烷酸等單羧酸;乳酸、3-羥基丁酸、3-羥基-4-乙氧基苯甲酸等羥基羧酸; 等。
於本發明中,亦可為將上述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併用地使用者。又,作為原料,可使用該等化合物之酸酐。
於本發明中,上述多官能羧酸之烷基酯化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應用與醇之脫水縮合等公知之方法。
屬於上述(A-3)之酯化合物(A)較佳為分子量為10,000以下。藉由設為此種酯化合物(A),分子容易移動且硬化進行,就該方面而言較佳。亦可設為分子量為6,000以下、4000以下、2000以下之更低分子量者。
分子中具有至少 2 個羥基之化合物 B 於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除作為上述具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之酯化合物(A)以外,還含有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藉此,使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與上述酯化合物(A)之反應產生,而使塗膜高效率地硬化。
作為此種化合物(B),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丙烯醯基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胺酯多元醇等。亦可為將該等之中2種以上同時使用者。 又,亦可使用分子量較小之低分子量多元醇。 其中,尤佳為使用丙烯醯基多元醇及/或聚酯多元醇。 此處所使用之丙烯醯基多元醇及/或聚酯多元醇可使用塗料領域中通用之樹脂。 以下,針對該等進行詳細說明。
丙烯醯基多元醇(B-1) 丙烯醯基多元醇例如可藉由使含有羥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1 )及可與上述(b1 )共聚之其他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2 )利用公知之方法進行共聚而製造。更具體而言,可列舉於有機溶劑中之溶液聚合法、於水中之乳化聚合法、於水中之迷你乳化聚合法、水溶液聚合法等聚合方法。
含有羥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1 )係1分子中分別具有1個以上羥基及聚合性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作為含有羥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1 ),並無特別限定。 以下例示作為此種含有羥基之乙烯基單體而言尤其代表性者。 2-羥基乙基乙烯基醚、3-羥基丙基乙烯基醚、2-羥基丙基乙烯基醚、4-羥基丁基乙烯基醚、3-羥基丁基乙烯基醚、2-羥基-2-甲基丙基乙烯基醚、5-羥基戊基乙烯基醚或者6-羥基己基乙烯基醚之類之各種含有羥基之乙烯基醚類;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乙烯基醚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產物; 2-羥基乙基(甲基)烯丙醚、3-羥基丙基(甲基)烯丙醚、2-羥基丙基(甲基)烯丙醚、4-羥基丁基(甲基)烯丙醚、3-羥基丁基(甲基)烯丙醚、2-羥基-2-甲基丙基(甲基)烯丙醚、5-羥基戊基(甲基)烯丙醚或者6-羥基己基(甲基)烯丙醚之類之各種含有羥基之烯丙醚;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烯丙醚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產物; 或(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聚乙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或者聚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之類之各種含羥基(甲基)丙烯酸酯類;或該等上述揭示之各種(甲基)丙烯酸酯與ε-己內酯之加成反應主成分等。
作為可與含有羥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1 )共聚之其他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2 ),例如可列舉下述單體(i)〜(xix)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i)烷基或(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 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三環癸酯等
(ii)具有異茨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異茨基酯等 (iii)具有金剛烷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等
(iv)具有三環癸烯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三環癸烯酯等 (v)含有芳香環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 (vi)具有烷氧基矽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vii)具有氟化烷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全氟丁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氟烯烴等 (viii)具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等光聚合性官能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ix)乙烯基系化合物: N-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丁二烯、氯丁二烯、丙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等
(x)含有羧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丁烯酸、丙烯酸β-羧基乙酯等 (xi)含氮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胺基乙酯、N,N-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伸乙基雙(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胺化合物之加成物等
(xii)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不飽和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xiii)含有環氧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丙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
(xiv)具有分子末端為烷氧基之聚氧乙烯鏈之(甲基)丙烯酸酯 (xv)具有磺酸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2-丙烯醯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酸2-磺乙酯、烯丙基磺酸、4-苯乙烯磺酸等;該等磺酸之鈉鹽及銨鹽等
(xvi)具有磷酸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酸式(甲基)丙烯酸膦醯氧基乙酯、酸式(甲基)丙烯酸膦醯氧基丙酯、酸式膦醯氧基聚(氧伸乙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酸式膦醯氧基聚(氧伸丙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
(xvii)具有紫外線吸收性官能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2-羥基-4-(3-甲基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3-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3-甲基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3-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氧基)二苯甲酮、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等
(xviii)紫外線穩定性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4-(甲基)丙烯醯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4-(甲基)丙烯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氰基-4-(甲基)丙烯醯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1-(甲基)丙烯醯基-4-(甲基)丙烯醯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1-(甲基)丙烯醯基-4-氰基-4-(甲基)丙烯醯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4-巴豆醯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巴豆醯基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1-巴豆醯基-4-巴豆醯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等
(xix)具有羰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 丙烯醛、二丙酮丙烯醯胺、二丙酮甲基丙烯醯胺、乙醯乙醯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醯基苯乙烯、碳數約4〜約7之乙烯基烷基酮(例如,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乙烯基丁基酮)等
於本說明書中,「聚合性不飽和基」意指可進行自由基聚合、或離子聚合之不飽和基。作為上述聚合性不飽和基,例如可列舉乙烯基、(甲基)丙烯醯基等。
製造丙烯醯基多元醇(B-1)時之含有羥基之聚合性不飽和單體(b1 )之比率以單體成分之合計量為基準較佳為0.5〜50重量%。藉由設為此種範圍內,能夠產生適度之交聯反應,從而能夠獲得優異之塗膜物性。 上述下限更佳為1.0重量%,進而較佳為1.5重量%。上述上限更佳為40重量%。
關於丙烯醯基多元醇(B-1)之羥值,就所形成之塗膜之耐水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1〜200 mgKOH/g。上述下限更佳為2 mgKOH/g,進而較佳為5 mgKOH/g。上述上限更佳為180 mgKOH/g,進而較佳為170 mgKOH/g。
作為此種丙烯醯基多元醇(B-1),亦可使用市售者。作為市售者,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DIC股份有限公司製品之ACRYDIC A-801-P、A-817、A-837、A-848-RN、A-814、57-773、A-829、55-129、49-394-IM、A-875-55、A-870、A-871、A-859-B、52-668-BA、WZU-591、WXU-880、BL-616、CL-1000、CL-408等。
又,本發明之熱硬化性塗料相對於源自丙烯醯基多元醇(B-1)之羥基數,酯化合物(A)中之酯基可任意地摻合,於酯基為三級酯之情形時,較佳為1〜200%(個數比)。
聚酯多元醇(B-2) 聚酯多元醇(B-2)通常可藉由酸成分與醇成分之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而製造。 作為上述酸成分,可列舉於製造聚酯樹脂時作為酸成分通常所使用之化合物。作為上述酸成分,例如可列舉脂肪族多元酸、脂環族多元酸、芳香族多元酸等、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
作為上述脂肪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一般而言可列舉: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羧基之脂肪族化合物、上述脂肪族化合物之酸酐及上述脂肪族化合物之酯化物,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八烷二酸、檸檬酸、丁烷四羧酸等脂肪族多元羧酸;上述脂肪族多元羧酸之酐;上述脂肪族多元羧酸之碳數約1〜約4之低級烷基之酯化物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作為上述脂肪族多元酸,就所獲得之塗膜之平滑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己二酸及/或己二酸酐。
上述脂環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一般而言可列舉:1分子中具有1個以上脂環式結構及2個以上羧基之化合物、上述化合物之酸酐及上述化合物之酯化物。脂環式結構主要為4〜6員環結構。作為上述脂環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例如可列舉:1,2-環己烷二羧酸、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4-環己烯-1,2-二羧酸、3-甲基-1,2-環己烷二羧酸、4-甲基-1,2-環己烷二羧酸、1,2,4-環己烷三羧酸、1,3,5-環己烷三羧酸等脂環族多元羧酸;上述脂環族多元羧酸之酐;上述脂環族多元羧酸之碳數約1〜約4之低級烷基之酯化物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作為上述脂環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就所獲得之塗膜之平滑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2-環己烷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酐、1,3-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4-環己烯-1,2-二羧酸、4-環己烯-1,2-二羧酸酐,並且更佳為1,2-環己烷二羧酸及/或1,2-環己烷二羧酸酐。
上述芳香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一般為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羧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上述芳香族化合物之酸酐及上述芳香族化合物之酯化物,例如可列舉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萘二羧酸、4,4'-聯苯基二羧酸、偏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等芳香族多元羧酸;上述芳香族多元羧酸之酐;上述芳香族多元羧酸之碳數約1〜約4之低級烷基之酯化物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作為上述芳香族多元酸、以及該等之酐及酯化物,較佳為鄰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酐、間苯二甲酸、偏苯三甲酸、及偏苯三甲酸酐。
又,作為上述酸成分,可列舉除上述脂肪族多元酸、脂環族多元酸及芳香族多元酸以外之酸成分,例如:椰子油脂肪酸、棉籽油脂肪酸、麻籽油脂肪酸、米糠油脂肪酸、魚油脂肪酸、妥爾油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亞麻籽油脂肪酸、桐油脂肪酸、菜籽油脂肪酸、蓖麻油脂肪酸、脫水蓖麻油脂肪酸、紅花油脂肪酸等脂肪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苯甲酸、對第三丁基苯甲酸、環己烷酸、10-苯基十八烷酸等單羧酸;乳酸、3-羥基丁酸、3-羥基-4-乙氧基苯甲酸等羥基羧酸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作為上述醇成分,可列舉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羥基之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亞甲二醇、四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2-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2-丁二醇、1,1,1-三羥甲基丙烷、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2-戊二醇、1,5-戊二醇、1,4-戊二醇、2,4-戊二醇、2,3-二甲基三亞甲二醇、四亞甲二醇、3-甲基-4,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6-己二醇、1,5-己二醇、1,4-己二醇、2,5-己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羥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氫化雙酚A、氫化雙酚F、二羥甲基丙酸等二元醇;對上述二元醇加成ε-己內酯等內酯化合物而成之聚內酯二醇;對苯二甲酸雙(羥基乙基)酯等酯二醇化合物;雙酚A之環氧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聚醚二醇化合物;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雙甘油、三甘油、1,2,6-己三醇、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三(2-羥基乙基)異三聚氰酸、山梨醇、甘露醇等三元以上之醇;對上述三元以上之醇加成ε-己內酯等內酯化合物而成之聚內酯多元醇化合物;甘油之脂肪酸酯化物等。
又,作為上述醇成分,可列舉除上述多元醇以外之醇成分,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硬脂醇、2-苯氧基乙醇等單醇;使環氧丙烷、環氧丁烷、「Cardura E10」(商品名,HEXIONSpecialtyChemicals公司製造,合成高分支飽和脂肪酸之縮水甘油酯)等單環氧化合物與酸反應所獲得之醇化合物等。
聚酯多元醇(B-2)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通常之方法而製造。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聚酯多元醇(B-2):將上述酸成分及醇成分於氮氣氣流中於約150〜約250℃加熱約5〜約10小時,實施上述酸成分與醇成分之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
低分子量多元醇(B-3) 作為上述化合物(B),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之樹脂,亦可使用低分子量多元醇(具體而言,分子量2,000以下)。 作為低分子量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三亞甲二醇、四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2,3-丁二醇、1,2-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3-甲基-1,2-丁二醇、1,1,1-三羥甲基丙烷、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2-戊二醇、1,5-戊二醇、1,4-戊二醇、2,4-戊二醇、2,3-二甲基三亞甲二醇、四亞甲二醇、3-甲基-4,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1,6-己二醇、1,5-己二醇、1,4-己二醇、2,5-己二醇、新戊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羥基新戊酸新戊二醇酯、氫化雙酚A、氫化雙酚F、二羥甲基丙酸等二元醇;對上述二元醇加成ε-己內酯等內酯化合物而成之聚內酯二醇;對苯二甲酸雙(羥基乙基)酯等酯二醇化合物;雙酚A之環氧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等聚醚二醇化合物;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雙甘油、三甘油、1,2,6-己三醇、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三(2-羥基乙基)異三聚氰酸、山梨醇、甘露醇等三元以上之醇等。
使用此種低分子量多元醇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作為通用品而為人所知者,可經濟地獲得。進而,低分子多元醇之水溶性較強,於以於水系中之硬化為目的之情形時,可較佳地用作交聯劑。近年來,呼籲環境問題,就於推進VOC之降低方面而言,可較佳地作為非常重要之交聯劑而使用。
本發明之化合物(B)可為將聚丙烯醯基多元醇(B-1)、聚酯多元醇(B-2)及低分子量多元醇(B-3)之2種以上併用地使用者。
又,關於本發明之熱硬化性塗料,相對於源自化合物(B)之羥基數,酯化合物(A)中之酯基可任意地摻合,於酯基為三級酯之情形時,較佳為1〜200%(個數比)。
於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摻合具有2個以上羥基之化合物(B)者之情形時,具有如下優勢:作為多元醇,可直接使用將於使用多異氰酸酯硬化劑或三聚氰胺樹脂等之習知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使用者。
因此,於與分子內具有多個羥基之化合物(B)併用地使用之情形時,酯化合物(A)較佳為以聚合物之結構單元為基準以1〜100莫耳%之比率含有(甲基)丙烯酸三級烷基酯者。即,因此,藉由使用以較高之比率摻合有(甲基)丙烯酸三級烷基酯者,能夠獲得充分之交聯密度,因而較佳。
(酯交換觸媒) 本發明之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係含有酯交換觸媒(C)者。即,為了使酯基與羥基之間之酯交換反應高效率地產生,獲得充分之熱硬化性,而摻合酯交換觸媒(C)。
作為上述酯交換觸媒(C),可使用作為可使酯交換反應活化者而公知之任意之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鹽酸、硫酸、硝酸、乙酸、磷酸或磺酸等之類之各種酸性化合物;LiOH、KOH或NaOH、胺類等之類之各種鹼性化合物;PbO、乙酸鋅、乙酸鉛、三氧化二銻、鈦酸四異丙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辛酸二丁基錫或單丁基錫酸等之類之各種金屬化合物等。又,亦可使用藉由光或熱會產生酸之光響應性觸媒、熱潛在性觸媒。 其中,作為可使本發明之效果充分地發揮者,較理想為使用具有磺酸基之化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苯酚磺酸、甲磺酸、對甲苯磺酸)、或具有由磺酸之鹼金屬鹽或胺鹽所構成之基之化合物。
進而,最佳為使用具有作為SO3 H基之磺酸基之化合物而非作為熱潛在性觸媒之「磺酸之鹼金屬鹽或胺鹽」。其原因在於:本發明之硬化反應即酯交換反應之反應性不一定高。因此,宜使用具有更高之酸性之化合物,可獲得良好之硬化性能。
再者,亦可使用雙酚A或其衍生物作為酯交換之觸媒。但是,於本發明中,更佳為不使用此種化合物。此種化合物由於提示有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之可能性之方面而使用欠佳。
上述酯交換觸媒(C)之使用量較佳為相對於酯化合物(A)與化合物(B)之重量之合計為0.01〜50重量%。藉由設為此種範圍內者,能夠於低溫下進行良好之硬化反應,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關於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對其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尤佳為具有有機溶劑系或水系之形態者。藉此,能夠薄膜塗裝,且能夠進行低溫硬化,就該方面而言較佳。作為水系,可為水溶性、水分散性之任一者,亦可為含有水、以及乙醇、甲醇、醇系、二醇系、醚系、酮系等能夠以任意之比例與水進行混合之水性溶劑者。
有機溶劑系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於各種有機溶劑中溶解或分散有上述成分之狀態之組成物。可使用之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1-己烷、1-辛烷、1-癸烷、1-十四烷、環己烷、苯、二甲苯等烴、二甲醚、二***等醚、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烯等氯系烴、乙醇、甲醇、丙醇、丁醇、丙酮、環己酮等公知之任意者。
又,作為二液型之樹脂組成物,可為將包含酯化合物(A)之溶液與包含化合物(B)之主劑溶液進行組合並於即將使用之前進行混合而使用者。藉由如此,成為保存穩定性良好者,就該方面而言較佳。又,亦可製成向包含酯化合物(A)及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之溶液中混合包含酯交換觸媒(C)之觸媒溶液之類型的二液型。
進而,於製成粉體塗料等粉體形狀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情形時,可藉由將酯化合物(A)、化合物(B)及酯交換觸媒(C)利用通常之方法進行乾燥、混合、粉碎而製造。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組成物可為除上述(A)〜(C)之成分以外進而併用地使用在塗料或接著劑之領域中普遍使用之其他交聯劑者。作為可使用之交聯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異氰酸酯化合物、嵌段異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矽烷化合物等。又,亦可為併用乙烯基醚、陰離子聚合性單體、陽離子聚合性單體、自由基聚合性單體等者。亦可為併用用以促進該等所併用之交聯劑之反應之硬化劑者。
再者,上述其他交聯劑並非必需,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即便為不含有上述其他交聯劑者,亦能夠獲得良好之硬化性,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關於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於視目的而必需之情形時,可為含有非水分散樹脂(NAD)者。但是,非水分散樹脂(NAD)並非必需,亦可為不含有其者。
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於熱硬化性塗料、熱硬化性接著劑等領域中良好地使用。
於用作熱硬化性塗料之情形時,可為除上述各成分以外還併用塗料領域中普遍使用之添加劑者。例如,可併用著色顏料、體質顏料、光亮性顏料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於使用顏料之情形時,較佳為以樹脂成分之合計固形物成分100重量%為基準,較佳為合計於1〜500重量%之範圍內包含。上述下限更佳為3重量%,進而較佳為5重量份。上述上限更佳為400重量%,進而較佳為300重量%。
作為上述著色顏料,例如可列舉:氧化鈦、鋅白、碳黑、鉬紅、普魯士藍、鈷藍、偶氮系顏料、酞菁系顏料、喹吖酮系顏料、異吲哚啉系顏料、蒽系顏料、苝系顏料、二口咢口井系顏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顏料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作為上述體質顏料,例如可列舉黏土、高嶺土、硫酸鋇、碳酸鋇、碳酸鈣、滑石、二氧化矽、鋁白等,較佳為硫酸鋇及/或滑石,並且更佳為硫酸鋇。
作為上述光亮性顏料,例如可列舉鋁(包含蒸鍍鋁)、銅、鋅、黃銅、鎳、氧化鋁、雲母、經氧化鈦或氧化鐵被覆之氧化鋁、經氧化鈦或氧化鐵被覆之雲母、玻璃薄片、全息顏料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上述鋁顏料中包含非片狀型鋁及片狀型鋁。
上述熱硬化性塗料亦可為視所需進而含有增黏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消泡劑、塑化劑、除上述疏水性溶劑以外之有機溶劑、表面調整劑、抗沈澱劑等塗料用添加劑者。
作為上述增黏劑,例如可列舉:矽酸鹽、金屬矽酸鹽、蒙脫石、膠體狀氧化鋁等無機系增黏劑;(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聚丙烯酸鈉等聚丙烯酸系增黏劑;1分子中具有親水性部分及疏水性部分且於水性介質中上述疏水性部分吸附於塗料中之顏料或乳液粒子之表面的藉由上述疏水性部分彼此進行聚集等而表現出增黏作用的聚集型增黏劑;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系增黏劑;酪蛋白、酪蛋白酸鈉、酪蛋白酸銨等蛋白質系增黏劑;海藻酸鈉等海藻酸系增黏劑;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基苄基醚共聚物等聚乙烯基系增黏劑;普朗尼克聚醚、聚醚二烷基酯、聚醚二烷基醚、聚醚環氧改質物等聚醚系增黏劑;乙烯基甲醚-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之偏酯等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系增黏劑;聚醯胺胺鹽等聚醯胺系增黏劑等、以及該等之任意之組合。
上述聚丙烯酸系增黏劑正市售,例如可列舉:Rohm & Haas公司製造之「ACRYSOLASE-60」、「ACRYSOLTT-615」、「ACRYSOLRM-5」(以上,商品名)、SAN NOPCO公司製造之「SN THICKENER 613」、「SN THICKENER 618」、「SN THICKENER 630」、「SN THICKENER 634」、「SN THICKENER 636」(以上,商品名)等。
又,上述聚集型增黏劑正市售,例如可列舉:ADEKA公司製造之「UH-420」、「UH-450」、「UH-462」、「UH-472」、「UH-540」、「UH-752」、「UH-756VF」、「UH-814N」(以上,商品名)、Rohm & Haas公司製造之「ACRYSOLRM-8W」、「ACRYSOLRM-825」、「ACRYSOLRM-2020NPR」、「ACRYSOLRM-12W」、「ACRYSOLSCT-275」(以上,商品名)、SAN NOPCO公司製造之「SN THICKENER 612」、「SN THICKENER 621N」、「SN THICKENER 625N」、「SN THICKENER 627N」、「SN THICKENER 660T」(以上,商品名)等。
作為可應用於上述熱硬化性塗料之被塗物,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乘用車、貨車、機車、公共汽車等汽車車體之外板部;汽車零件;行動電話、視聽設備等家電產品、建築材料、傢俱、接著劑、膜或玻璃之塗佈劑等各種例。於用作汽車用塗料之情形時,可使用於中塗塗料、基底塗料、透明塗料等之任意層之效果。
上述被塗物可為對上述金屬材料及由其所成形之車體等之金屬表面實施過磷酸鹽處理、鉻酸鹽處理、複合氧化物處理等表面處理者,又,亦可為具有塗膜之被塗物。 作為上述具有塗膜之被塗物,可列舉對基材視所需實施表面處理並於其上形成有底塗塗膜者等。尤佳為藉由電沈積塗料形成有底塗塗膜之車體,更佳為藉由陽離子電沈積塗料形成有底塗塗膜之車體。
上述被塗物可為對上述塑膠材料、由其所成形之汽車零件等之塑膠表面視所需進行過表面處理、底漆塗裝等者。又,亦可為上述塑膠材料與上述金屬材料組合而成者。
作為上述熱硬化性塗料之塗裝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空氣噴塗塗裝、無氣噴塗塗裝、旋轉霧化塗裝、淋幕式塗佈塗裝等,較佳為空氣噴塗塗裝、旋轉霧化塗裝等。於塗裝時,可視所需進行靜電施加。藉由上述塗裝方法,能夠利用上述水性塗料組成物形成濕塗膜。
上述濕塗膜可藉由加熱進行硬化。該硬化可藉由公知之加熱手段例如熱風爐、電爐、紅外線感應加熱爐等乾燥爐而實施。上述濕塗膜可藉由如下方式使之硬化:較佳為於約80〜約180℃、更佳為約100〜約170℃、並且進而較佳為約120〜約160℃之範圍之溫度下,較佳為加熱約10〜約60分鐘、並且更佳為約15〜約40分鐘。又,於80〜140℃之低溫硬化亦可適應,就該方面而言較佳。
再者,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於在塗料領域中使用之情形時,必須具有平滑性或耐水性、耐酸性等性能之充分之硬化性能。 另一方面,於在接著劑或黏著劑等領域中使用之情形時,無需於塗料中所要求之程度之較高之硬化性能。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能夠製成能夠用作塗料之等級(level)者,但有時即便為未達到此種水準之組成物,於接著劑或黏著劑等領域中亦能夠使用。
本發明係一種硬化膜,其特徵在於係藉由將上述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進行三維交聯而形成。 此種硬化膜係具有如能夠用作塗料、接著劑之充分之性能者。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進一步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例。再者,文中,份表示重量。
合成例1 進行先前文獻(日本特開平9-59543號公報)所記載之樹脂組成之追加實驗。將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375份、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H0-250)125份製成單體混合液作為比較樹脂,將作為起始劑之過氧化第三丁基辛酸酯25份、及2,2'-偶氮雙(異丁腈)3份溶解於二甲苯製成起始劑溶液。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二甲苯500份,一面氮氣封入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30℃。滴加係以4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30℃進行熟成10小時,而獲得比較聚合物溶液A。
合成例2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240份、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H0-250)110份、苯乙烯30份製成單體混合液,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2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250份及環己酮2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下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多元醇A。
合成例3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240份、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HO-250)62份、苯乙烯25份、反應性乳化劑(第一工業製造之化學品:AQUALON KH-10)10份進行混合,其後,混合離子交換水150份並使用均質攪拌機於室溫下進行1小時乳化,製備單體乳化液。將作為起始劑之過氧二硫酸銨9份及重亞硫酸鈉7份溶解於離子交換水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離子交換水26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進行聚合。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8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8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多元醇B。
合成例4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2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2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240份及起始劑溶液進行聚合。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A。
合成例5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2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2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240份及起始劑溶液進行聚合。 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B。
合成例6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240份、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120份、苯乙烯30份製成單體混合液,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2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250份及環己酮2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C。
合成例7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245份、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110份、苯乙烯30份製成單體混合液,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2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2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D。
合成例8 將乙醯乙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54份、丙烯酸正丁酯32份、碳酸鉀38份、18-冠醚-6醚2份、四氫呋喃112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獲得單體A。
合成例9 將乙醯乙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54份、丙烯酸第三丁酯32份、碳酸鉀38份、18-冠醚-6醚2份、四氫呋喃112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獲得單體B。
合成例10 將乙醯乙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54份、丙烯酸第三丁酯58份、碳酸鉀38份、18-冠醚-6醚2份、四氫呋喃112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獲得單體C。
合成例11 將硫酸6.4份、硫酸鎂31份、二氯甲烷130份進行混合,並於室溫下攪拌15分鐘。攪拌後,投入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酯(共榮社化學品 LIGHT ESTER HO-MS)15份、第三丁醇24份,並於室溫下攪拌20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獲得單體D。
合成例12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混合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A 150份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E。
合成例13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混合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0L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B150份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F。
合成例14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混合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0L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C 150份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G。
合成例15 將作為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混合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D150份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H。
合成例16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75份、單體A 65份、苯乙烯10份進行混合,製成單體溶液。將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I。
合成例17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75份、單體B 65份、苯乙烯10份進行混合,製成單體溶液。將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OL 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J。
合成例18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75份、單體C 65份、苯乙烯10份進行混合,製成單體溶液。將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0L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K。
合成例19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75份、單體D 65份、苯乙烯10份進行混合,製成單體溶液。將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和光純藥 V-65)7.5份溶解於芳香族烴(T-SOL 100),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芳香族烴(T-S0L100)15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10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10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L。
合成例20 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NB)240份、丙烯酸第三丁酯(共榮社化學(股)製品:LIGHT ESTER TB)110份、苯乙烯30份、反應性乳化劑(第一工業製造之化學品:AQUALON KH-10)11份進行混合,其後,混合離子交換水173份,並使用均質攪拌機於室溫下進行1小時乳化,製備單體乳化液。將作為起始劑之過氧二硫酸銨11份及重亞硫酸鈉8份溶解於水,製成起始劑溶液。 於可攪拌之燒瓶中加入離子交換水290份,一面封入氮氣一面滴加單體溶液及起始劑溶液進行聚合。將此時之聚合溫度設為80℃。滴加係以2小時而進行,並進而於80℃進行熟成4小時,獲得酯化合物溶液M。
將該等化合物之性質示於表1。 再者,表1中,Mn(數量平均分子量)、Mw(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所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之值。管柱係使用GPC KF-804L(昭和電工(股)製造),溶劑係使用四氫呋喃。
[表1]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1
將藉由上述合成例所獲得之多元醇及交聯劑以下述表2、3之比例進行混合,製備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比較例1 於比較聚合物溶液A中以相對於比較聚合物溶液A之固形物成分成為0.2 wt%之方式混合乙酸鋅,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70℃進行2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以調整液利用剛體擺錘試驗進行硬化性之確認。
實施例1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A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測定、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B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3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C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3 wt%之方式混合甲磺酸(MSA),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4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D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3 wt%之方式混合甲磺酸(MSA),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表2]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2
PHS:苯酚磺酸 MSA:甲磺酸 於本說明書之實施例中之表中,於各成分為溶液之情形時,表中之摻合量全部為以溶液基準計之重量。
比較例1成為先前文獻(日本特開平9-59543號公報)之確認,凝膠分率未成為報告之結果。又,若對二甲苯摩擦、耐水性進行評價,則成為較差之結果。 實施例1〜4中,明確: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耐水性等膜性能提昇,且進行硬化反應。
實施例5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E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以調整液進行剛體擺錘試驗。
實施例6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F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於調整液中進行剛體擺錘試驗。
實施例7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G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於調整液中進行剛體擺錘試驗。
實施例8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H 3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9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I 10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0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J 10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1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K 55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2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L 10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3 相對於多元醇B 130份混合酯化合物M 100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下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表3]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3
[表4]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4
根據實施例1〜13之結果即凝膠分率或剛體擺錘試驗結果,明確:進行熱硬化。又,三級酯基較一級酯更有效地進行交聯,進而,若經由連結基使側鏈變長,則反應性提昇。
合成例21 將丙烯酸第三丁酯24份、丙二酸二第三丁酯40份、碳酸鉀28份、18-冠醚-6醚1.5份、四氫呋喃64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1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並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酯化合物N。
合成例22 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31份、丙二酸二第三丁酯60份、碳酸鉀42份、18-冠醚-6醚1.1份、四氫呋喃91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並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酯化合物O。
合成例23 將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80份、丙二酸二第三丁酯37份、碳酸鉀56份、18-冠醚-6醚1.5份、四氫呋喃117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並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藉此獲得酯化合物P。
合成例24 將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胺酯預聚物(共榮社化學(股)製品:丙烯酸胺酯UA-306H)41份、丙二酸二第三丁酯70份、碳酸鉀49份、18-冠醚-6醚1.3份、四氫呋喃111份進行混合,並於50℃攪拌3小時。反應結束後,投入環己烷及水,進行水洗。有機層係利用飽和氯化銨水溶液進行中和,其後,進行2次水洗,將所獲得之有機層於減壓下進行濃縮,並利用芳香族烴(T-SOL 100)稀釋成固形物成分50%,藉此獲得酯化合物Q。
實施例14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N 15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5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O 18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6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P 18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於調整液中進行剛體擺錘試驗。
實施例17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酯化合物Q 43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表5]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5
實施例18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癸二酸二乙酯15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19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癸二酸二異丙酯15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0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癸二酸二第三丁酯18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下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及於調整液中進行剛體擺錘試驗。
實施例21 相對於多元醇A 100份混合丙二酸二第三丁酯12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2 相對於ACRYDIC A-405(DIC製造之多元醇樹脂)100份混合丙二酸二第三丁酯12份,並以相對於混合物之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表6]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6
A-405:DIC製造 ACRYDIC A-405(丙烯醯基多元醇樹脂)
實施例14〜22中,明確:藉由使用多元酯化合物作為交聯劑,交聯反應高效率地進行。又,三級酯者之二甲苯摩擦、耐水性進一步提昇,交聯反應進一步進行。 又,認為作為聚合物之多元醇樹脂與相對低分子量之酯化合物之組合中,反應性、相溶性有利地發揮作用,反應效率提昇。
實施例23 將己二醇8份溶解於Solfit 40份中,進而混合酯化合物A 60份,並以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對甲苯磺酸(PT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4 相對於酯化合物G 100份混合三羥甲基丙烷(TMP)20份,並以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5 相對於酯化合物K 100份混合三羥甲基丙烷(TMP)10份,並以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苯酚磺酸(PH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實施例26 相對於酯化合物M 100份混合己二醇14份,並以相對於固形物成分成為2 wt%之方式混合對甲苯磺酸(PTS)。使用敷料器以濕式製作400 μm之塗膜,並於140℃進行30分鐘硬化。其後,進行凝膠分率、二甲苯摩擦試驗、耐水性試驗。
[表7]
Figure 107134906-A0304-0007
實施例23〜26中,可知:即便使用低分子量之多元醇作為交聯劑,亦高效率地進行交聯。其原因在於:藉由使用水溶性較高之低分子多元醇,能夠良好地進行於水溶性溶劑、或水系中之硬化。
再者,上述表1〜6中之各物性係藉由以下方法所測得者。 關於凝膠分率,係將實施例所獲得之皮膜使用索氏萃取器(Soxhlet)於丙酮回流中進行30分鐘溶解,並測定皮膜之殘存重量%作為凝膠分率。 將凝膠分率為0〜40%作為無法耐實用者設為×。 將凝膠分率為40〜80%作為可耐實用者設為〇。 將凝膠分率為80〜100%作為性能優異者設為◎。
關於二甲苯摩擦,係將實施例之熱硬化性樹脂於PET膜上形成塗膜,利用滲入有二甲苯之醫用紗布摩擦10次,並對表面進行觀察。 評價係將無法耐實用者設為×,將可耐實用者設為〇,將性能進而優異者設為◎。
關於耐水性之評價,將聚合物與交聯劑及觸媒之混合溶液塗佈於玻璃版,並以各燒附條件進行處理,其後,於80℃溫水中半浸漬5小時。 評價係將無法耐實用者設為×,將可耐實用者設為〇,將性能進而優異者設為◎。
剛體擺錘試驗器 使用A&D公司製造之剛體擺錘試驗器(型號 RPT-3000W),以升溫速度10℃/min升溫至各溫度(140℃、170℃)之後進行保持,並求出此時之週期及耐對數衰減率之變化。尤其是用於確認塗膜之硬化狀態。 擺錘:FRB-100 膜厚(濕):100 μm
凝膠分率只要為40以上,則判斷會產生一定之硬化反應,且明確係具有作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功能。 又,於二甲苯摩擦、耐水性等性能中具有優異之性質者基於該等性質成為亦適合於包括塗料(尤其是形成最外層之塗料)之眾多用途中之使用。 於凝膠分率較高但二甲苯摩擦、耐水性等性能不重要之情形時,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成為可於黏著劑或接著劑之領域或複層塗膜中之內層等領域中使用者。
根據以上實施例之結果,明確:本發明之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於低溫下具有優異之效果性能者。具有各種用以進行硬化之組合,亦可將2個以上該等反應系進行組合。因此,明確可於塗料、接著劑等用途中良好地使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能夠作為各種塗料組成物或接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組成物製成硬化膜使用。
圖1係比較例1之保持17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圖2係實施例5之保持14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圖3係實施例6之保持14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圖4係實施例7之保持14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圖5係實施例16之保持14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圖6係實施例20之保持140℃之剛體擺錘試驗機資料。

Claims (3)

  1. 一種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其含有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羧酸之烷基酯基之酯化合物(A)、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及酯交換觸媒(C),酯化合物(A)及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羥基之化合物(B)之中一者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300,000,以下將其記為成分(X),另一者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下,以下將其記為成分(Y),該成分(Y)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該成分(X)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比為90%以下,含有三級烷基酯基作為上述烷基酯基之中之一部分或全部,該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為有機溶劑溶液或水分散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酯化合物(A)為含有2個以上烷基酯基之化合物、或具有烷基酯之單體之均聚物或者共聚物。
  3. 一種硬化膜,其係藉由將請求項1或2所述之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進行三維交聯而形成。
TW107134906A 2017-10-04 2018-10-03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89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6131 WO2019069398A1 (ja) 2017-10-04 2017-10-04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PCT/JP2017/036131 2017-10-04
WOPCT/JP2017/036131 2017-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0443A TW201930443A (zh) 2019-08-01
TWI789437B true TWI789437B (zh) 2023-01-11

Family

ID=6599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906A TWI789437B (zh) 2017-10-04 2018-10-03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44603A1 (zh)
EP (1) EP3623424A4 (zh)
JP (2) JP6526928B1 (zh)
CN (1) CN111164148B (zh)
TW (1) TWI789437B (zh)
WO (2) WO20190693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8600A1 (ja) * 2018-01-15 2019-07-18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不飽和基含有エステル化合物、重合体、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膜
WO2019203100A1 (ja) 2018-04-16 2019-10-24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及び複層塗膜
WO2020202434A1 (ja) * 2019-04-01 2020-10-08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硬化塗膜
WO2020202507A1 (ja) * 2019-04-03 2020-10-08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水性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膜
WO2020217320A1 (ja) * 2019-04-23 2020-10-29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及び非水分散樹脂粒子
CN114096622A (zh) * 2019-07-11 2022-02-25 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膜、被覆树脂成型体和多层膜
JP7180928B2 (ja) 2020-02-28 2022-11-30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エステル交換触媒
WO2021229764A1 (ja) * 2020-05-14 2021-11-18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膜
CN118019808A (zh) * 2021-11-08 2024-05-10 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1264A (ja) * 1995-04-21 1996-11-0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熱硬化性粉体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US20050009996A1 (en) * 2003-07-10 2005-01-13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xyl group-containing polymer part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2096A (en) * 1986-06-06 1988-05-03 The Glidden Company Powder coatings with 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cure
US4749728A (en) * 1986-06-06 1988-06-07 The Glidden Company Epoxy/nucleophile transesterification catalysts and thermoset coatings
EP0328950A1 (en) 1988-02-18 1989-08-23 The Glidden Company Coating composition
US5260356A (en) * 1990-11-07 1993-11-09 The Glidden Company Transesterification cure of thermosetting latex coatings
JPH0770400A (ja) * 1993-09-02 1995-03-1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498783A (en) * 1994-08-22 1996-03-12 Basf Corporation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 resistant to overspray incompatibility defects
JP3528351B2 (ja) 1995-08-30 2004-05-17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粉体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JP3716946B2 (ja) * 1996-05-08 2005-11-16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粉体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JP3711624B2 (ja) * 1996-05-09 2005-11-02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粉体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EP1100835B1 (en) * 1998-07-10 2004-05-12 JohnsonDiverse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mers by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and apparatus and products related thereto
JP4146139B2 (ja) * 2002-03-07 2008-09-03 株式会社カネカ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TWI275615B (en) * 2002-05-29 2007-03-11 Konishi Co Ltd. Curing resin composition
EP1698675A1 (en) * 2003-12-24 2006-09-06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orporated Thermosetting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
JP2007326967A (ja) * 2006-06-08 2007-12-20 Sanyo Chem Ind Ltd スラリー状組成物
JP2007100108A (ja) * 2007-01-22 2007-04-1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13028772A (ja) * 2011-07-29 2013-02-07 Fujifilm Corp 被めっき層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金属層を有する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383158B2 (ja) * 2014-03-11 2018-08-29 株式会社カネカ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6398026B1 (ja) * 2017-09-14 2018-09-26 共栄社化学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1264A (ja) * 1995-04-21 1996-11-05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熱硬化性粉体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US20050009996A1 (en) * 2003-07-10 2005-01-13 Fuji Xerox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xyl group-containing polymer p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4148A (zh) 2020-05-15
JP6526928B1 (ja) 2019-06-05
EP3623424A4 (en) 2021-02-24
WO2019069398A1 (ja) 2019-04-11
JP2019065291A (ja) 2019-04-25
TW201930443A (zh) 2019-08-01
US20190144603A1 (en) 2019-05-16
WO2019069783A1 (ja) 2019-04-11
EP3623424A1 (en) 2020-03-18
JPWO2019069783A1 (ja) 2019-11-14
CN111164148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9437B (zh)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87345B (zh)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798330B (zh) 含不飽和基之酯化合物、聚合物、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硬化膜
JP7093592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硬化塗膜
JP2022113707A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被覆樹脂成型体及び多層フィルム
JP6989996B2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膜及び非水分散樹脂粒子
JP6998632B2 (ja) 水性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膜
CN115244128A (zh) 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和酯交换反应催化剂
WO2023080228A1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20084053A (ja)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