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136B -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136B
TWI782136B TW107140156A TW107140156A TWI782136B TW I782136 B TWI782136 B TW I782136B TW 107140156 A TW107140156 A TW 107140156A TW 107140156 A TW107140156 A TW 107140156A TW I782136 B TWI782136 B TW I7821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type
transmission
signal
frequency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9449A (zh
Inventor
多明尼克 米契兒 伊貝斯 布魯內爾
大衛 理查 佩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天工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天工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天工方案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9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9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1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單一切換上行鏈路對多上行鏈路之動態控制之裝置及方法。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種行動器件包含一前端系統,該前端系統包含一第一傳輸鏈及一第二傳輸鏈。該行動器件進一步包含一收發器,該收發器藉由該前端系統傳輸一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RF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RF信號之傳輸交錯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RF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該傳輸控制電路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使該收發器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

Description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電子系統且特定言之,係關於射頻電子器件。
射頻(RF)通信系統可用於傳輸及/或接收具有一廣範圍之頻率之信號。例如,一RF通信系統可用於無線地通信在約30kHz至300GHz之一頻率範圍中(諸如針對某些通信標準,在約450MHz至約6GHz之範圍中)之RF信號。
RF通信系統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基地台、網路存取點、用戶終端設備(CPE)、膝上型電腦及穿戴式電子器件。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動器件。該行動器件包含:複數個天線,其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一前端系統,其包含複數個傳輸鏈,該複數個傳輸鏈包含電連接至該第一天線之一第一傳輸鏈及電連接至該第二天線之一第二傳輸鏈;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透過該前端系統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 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交錯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之一傳輸控制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根據數項實施例,該靈敏度臨限值係最大靈敏度降級(MSD)。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根據數項實施例,該功率降低臨限值係額外最大功率降低(A-MPR)。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係一長期演進(LTE)信號,且該第二類型之信號係一第五代(5G)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行動器件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具有在其中程式化之校準資料,該臨限值基於該校準資料。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信號在一共同頻帶中。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一傳輸功率位準大於一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透過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數項實施例,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 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若干實施例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同時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各項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數項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在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與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間交替。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頻通信系統。該射頻通信系統包含:複數個功率放大器,其經組態以提供信號放大;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複數個功率放大器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交錯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之一傳輸控制電路。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用包含複數個傳輸鏈之一前端系統處理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以供傳輸;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中操作一收發器;及透過該前端系統使用該收發器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包含當在該第一模式中操作時使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交錯,及當在該第二模式中操作時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動器件。該行動器件包含:複數個天線,其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一前端系統,其包含複數個傳輸鏈,該複數個傳輸鏈包含電連接至該第一天線之一第一傳輸鏈及電連接至該第二天線之一第二傳輸鏈;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藉由該前端系統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切換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該傳輸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基於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之一比較而動態地控制該收發器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之操作。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根據各項 實施例,該臨限值係最大靈敏度降級(MSD)。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根據數項實施例,該臨限值係額外最大功率降低(A-MPR)。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係一長期演進(LTE)信號,且該第二類型之信號係一第五代(5G)信號。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行動器件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具有在其中程式化之校準資料,該臨限值基於該校準資料。
在數項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信號在一共同頻帶中。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一傳輸功率位準大於一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透過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若干實施例,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數項實施例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同時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各項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若干實施例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在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與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間交替。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頻通信系統。該射頻通信系統包含:至少一個傳輸鏈,其經組態以處理射頻信號以供無線傳輸;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藉由該至少一個傳輸鏈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切換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進一步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該傳輸控制電路經組態以基於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之一比較而動態地控制該收發器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之操作。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根據各項實施例,該臨限值係最大靈敏度降級(MSD)。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根據數項實施例,該臨限值係額外最大功率降低(A-MPR)。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係一長期演進(LTE)信號,且該第二類型之信號係一第五代(5G)信號。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射頻通信系統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具有在其中程式化之校準資料,該臨限值基於該校準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信號在一共同頻帶中。根據若干實施例,該至少一個傳輸鏈包含一第一傳輸鏈及一第二傳輸鏈,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一傳輸功率位準大於一 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透過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數項實施例,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傳輸鏈包含經組態以在一第一天線上傳輸之一第一傳輸鏈及經組態以在一第二天線上傳輸之一第二傳輸鏈。根據若干實施例,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一些實施例,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同時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數項實施例,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根據若干實施例,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在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與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間交替。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頻通信系統。該射頻通信系統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傳輸鏈,其包含經組態以在不同天線上傳輸之一第一傳輸鏈及一第二傳輸鏈;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射頻信號之一傳輸功率位準與一功率臨限值作比較而控制該射頻信號在一頻帶內之傳輸。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射頻信號,且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及該第二傳輸鏈兩者傳輸該射頻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傳輸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將該射頻信號分割為用於經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之一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用於經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之一第二射頻信號分量。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共同頻道中之不連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各項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一頻道中之一第一資源區塊分配,且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二頻道中之一第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數項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連續但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不連續。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不連續且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根據數項實施例,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達小於約35百萬赫。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頻帶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指定。根據數項實施例,該頻帶由長期演進指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射頻信號係一載波聚合信號。
在數項實施例中,該第一傳輸鏈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器,且該第二傳輸鏈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71或頻帶41。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42、頻帶n78或頻帶79。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動器件。該行動器件包含:複數個天線,其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一前端系統,其包含電連接至該第一天線之一第一前端模組及電連接至該第二天線之一第 二前端模組;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射頻信號之一傳輸功率位準與一功率臨限值作比較而控制該射頻信號在一頻帶內之傳輸。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藉由該第一前端模組及該第一天線傳輸該射頻信號,且在該傳輸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藉由該第一前端模組及該第一天線且藉由該第二前端模組及該第二天線兩者傳輸該射頻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時,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將該射頻信號分割為用於經由該第一前端模組及該第一天線傳輸之一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用於經由該第二前端模組及該第二天線傳輸之一第二射頻信號分量。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共同頻道中之不連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數項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一頻道中之一第一資源區塊分配,且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二頻道中之一第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各項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連續但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不連續。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不連續且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根據數項實施例,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達小於約35百萬赫。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頻帶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指定。根據數項實施例,該頻帶由長期演進指定。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射頻信號係一載波聚合信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傳輸鏈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器, 且該第二傳輸鏈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71或頻帶41。
在數項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42、頻帶n78或頻帶79。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射頻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比較一射頻信號之一傳輸功率位準與一功率臨限值,該射頻信號在一頻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回應於判定該傳輸功率位準小於或等於該功率臨限值而使用一第一傳輸鏈傳輸該射頻信號,該第一傳輸鏈耦合至一第一天線。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回應於判定該傳輸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而使用該第一傳輸鏈及一第二傳輸鏈兩者傳輸該射頻信號,該第二傳輸鏈耦合至一第二天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功率位準大於該功率臨限值時,將該射頻信號分割為一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一第二射頻信號分量。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及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共同頻道中之不連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各項實施例,該第一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一頻道中之一第一資源區塊分配,且該第二射頻信號分量對應於在該頻帶之一第二頻道中之一第二資源區塊分配。根據數項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連續但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不連續。根據若干實施例,該第一頻道及該第二頻道在頻率上不連續且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根據各項實施例,該第一資源區塊分配及該第二資源區塊分配在頻率上分離達小於約35百萬赫。
在若干實施例中,該頻帶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指定。根 據數項實施例,該頻帶由長期演進指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射頻信號係一載波聚合信號。
在各項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71或頻帶41。
在數項實施例中,該頻帶對應於頻帶42、頻帶n78或頻帶79。
在若干實施例中,使用該第一傳輸鏈及一第二傳輸鏈兩者傳輸該射頻信號包含使用一第一功率放大器放大該射頻信號之一第一分量及使用一第二功率放大器放大該射頻信號之一第二分量。
1:巨型小區基地台
2a:第一行動器件
2b:無線連接之汽車
2c:膝上型電腦
2d:固定無線器件
2e:無線連接之列車
2f:第二行動器件
3:小型小區基地台
10:通信網路
50:收發器
51:第一傳輸鏈
52:第二傳輸鏈
53:第一功率放大器
54:第二功率放大器
55:第一傳輸/接收開關
56:第二傳輸/接收開關
57:第一帶通濾波器
58:第二帶通濾波器
59:第一天線開關
60:第二天線開關
61:第一雙工器
62:第二雙工器
67:第一天線
68:第二天線
69:傳輸控制電路
70:功率臨限值
71:第一頻率內容
72:第二頻率內容
75:頻率內容
76:頻率內容
80:射頻(RF)通信系統
81:第一傳輸鏈
82:第二傳輸鏈
83:第一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
84:第二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
85:第一雙工器
86:第二雙工器
100:射頻(RF)通信系統
201a:第一射頻(RF)前端模組
201b:第二射頻(RF)前端模組
202a:第一天線
202b:第二天線
211a:第一傳輸選擇開關
211b:第二傳輸選擇開關
212a:第一接收選擇開關
212b:第二接收選擇開關
213a:第一功率放大器
213b:第二功率放大器
214a:第一頻帶選擇傳輸/接收開關
214b:第二頻帶選擇傳輸/接收開關
217a:第一分時雙工(TDD)低雜訊放大器(LNA)
217b:第二分時雙工(TDD)低雜訊放大器(LNA)
218a:第一分頻雙工(FDD)低雜訊放大器(LNA)
218b:第二分頻雙工(FDD)低雜訊放大器(LNA)
221a:第一分時雙工(TDD)濾波器
221b:第二分時雙工(TDD)濾波器
222a:第一分頻雙工(FDD)雙工器
222b:第二分頻雙工(FDD)雙工器
223a:第一天線開關
223b:第二天線開關
240:收發器
241:第五代(5G)干擾信號路徑
242:長期演進(LTE)信號路徑
243:交互調變路徑
250:射頻(RF)通信系統
301:傳輸鏈/第一傳輸鏈
302:第二傳輸鏈
303:功率放大器/第一功率放大器
304:第二功率放大器
310:射頻(RF)通信系統
320:射頻(RF)通信系統
330:射頻(RF)通信系統
340:射頻(RF)通信系統
401:收發器
402:傳輸控制電路
403:最大功率降低(MPR)臨限值
410:射頻(RF)通信系統
411:收發器
412:傳輸控制電路
413:最大靈敏度降級(MSD)臨限值
420:射頻(RF)通信系統
500:記憶體
501:校準資料
800:封裝模組
801:射頻組件
802:半導體晶粒
803:表面安裝器件
804:接腳/襯墊
806:襯墊
808:打線
820:封裝基板
832:接觸墊
833:連接
840:囊封結構
1800:行動器件
1801:基頻帶系統
1802:收發器
1803:前端系統
1804:天線
1805:功率管理系統
1806:記憶體
1807:使用者介面
1808:電池
1811:功率放大器
1812:低雜訊放大器
1813:濾波器
1814:開關
1815:雙工器
14B-14B:線
RB1:第一資源區塊(RB)分配
RB2:第二資源區塊(RB)分配
RF1:第一射頻(RF)信號分量
RF2:第二射頻(RF)信號分量
RFOUT1:第一射頻(RF)輸出信號
RFOUT2:第二射頻(RF)輸出信號
圖1係一通信網路之一個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2係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3A係具有不連續資源區塊(RB)分配之一單一載波之一個實例之一頻譜圖。
圖3B係使用具有不連續RB分配之兩個連續載波之一個例示性載波聚合之一頻譜圖。
圖3C係使用具有不連續RB分配之兩個鄰近不連續載波之一個例示性載波聚合之一頻譜圖。
圖4係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5係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6A係包含與交互調變失真相關之註解之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6B係包含與交互調變失真相關之註解之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7A係單一切換上行鏈路(SSUL)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7B係雙上行鏈路(2UL)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圖8A係使用SS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8B係使用SS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9A係使用2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9B係使用2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0係具有基於一臨限值之SSUL與2UL之間之動態切換之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1係具有基於一臨限值之SSUL與2UL之間之動態切換之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2係基於校準資料之臨限值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3繪示與交互調變失真(IMD)階相關之最大靈敏降級(MSD)之例示性圖表。
圖14A係一封裝模組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4B係沿著線14B-14B獲取之圖14A之封裝模組之一橫截面之一示意圖。
圖15係一行動器件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某些實施例之以下詳細描述呈現特定實施例之各種描述。 然而,可以(例如)如由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且涵蓋之大量不同方式體現本文中描述之創新。在此描述中,參考圖式,其中相同元件符號可指示相同或功能上類似元件。將理解,圖中繪示之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繪製。再者,將理解,某些實施例可包含比在一圖式中繪示之更多元件及/或在一圖式中繪示之元件之一子集。此外,一些實施例可併入來自兩個或兩個以上圖式之特徵之任何適合組合。
圖1係一通信網路10之一個實例之一示意圖。通信網路10包含一巨型小區基地台1、一小型小區基地台3及使用者設備(UE)之各種實例,包含一第一行動器件2a、一無線連接之汽車2b、一膝上型電腦2c、一固定無線器件2d、一無線連接之列車2e及一第二行動器件2f。
雖然在圖1中繪示基地台及使用者設備之特定實例,但一通信網路可包含廣泛各種類型及/或數目之基地台及使用者設備。
例如,在所展示之實例中,通信網路10包含巨型小區基地台1及小型小區基地台3。小型小區基地台3可相對於巨型小區基地台1以更低功率、更短範圍及/或更少同時使用者操作。小型小區基地台3亦可稱為一超微型小區、一微微型小區或一微型小區。雖然通信網路10被繪示為包含兩個基地台,但通信網路10可經實施以包含更多或更少基地台及/或其他類型之基地台。
雖然展示使用者設備之各種實例,但本文中之教示適用於廣泛各種使用者設備,包含(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IoT器件、穿戴式電子器件、用戶終端設備(CPE)、無線連接之車輛、無線中繼器及/或廣泛各種其他通信器件。
圖1之所繪示通信網路10支援使用各種技術(包含(例如)4G LTE、5G NR及無線區域網路(WLAN)(諸如Wi-Fi))之通信。雖然已提供通信技術之各種實例,但通信網路10可經調適以支援廣泛各種通信技術。
在圖1中已描繪通信網路10之各種通信鏈路。可以廣泛各種方式(包含(例如)使用分頻雙工(FDD)及/或分時雙工(TDD))雙工通信鏈路。FDD係使用用於傳輸及接收信號之不同頻率之一種類型之射頻通信。FDD可提供數個優點,諸如高資料速率及低延時。相比之下,TDD係使用用於傳輸及接收信號之約相同頻率且其中在時間上切換傳輸及接收通信之一種類型之射頻通信。TDD可提供數個優點,諸如頻譜之有效使用及輸送量在傳輸方向與接收方向之間之可變分配。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使用者設備可使用4G LTE、5G NR及Wi-Fi技術之一或多者與一基地台通信。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使用增強型授權輔助存取(eLAA)以聚合一或多個經授權頻率載波(例如,經授權4G LTE及/或5G NR頻率)與一或多個未授權載波(例如,未授權Wi-Fi頻率)。
通信鏈路可經由廣泛各種頻率操作。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使用5G NR技術經由小於6吉赫(GHz)之一或多個頻帶及/或經由大於6GHz之一或多個頻帶支援通信。在一項實施例中,一或多個行動器件支援一HPUE功率類別規範。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基地台及/或使用者設備使用波束成形進行通信。例如,波束成形可用於聚焦信號強度以克服路徑損耗,諸如與經由高信號頻率之通信相關聯之高損耗。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諸如一或多個行動電話)使用波束成形在30GHz至300GHz之範圍中之毫米波頻帶及/或在6GHz至30GHz(或更特定言之,24GHz至30GHz)之範圍中之上公分波頻率上進行通信。
通信網路10之不同使用者可以廣泛各種方式共用可用網路資源,諸如可用頻譜。
在一個實例中,使用分頻多重存取(FDMA)以將一頻帶劃分為多個頻率載波。另外,一或多個載波被分配至一特定使用者。FDMA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單載波FDMA(SC-FDMA)及正交FDMA(OFDMA)。OFDMA係將可用頻寬細分為多個相互正交窄頻帶副載波(其可被單獨指派至不同使用者)之一多載波技術。
共用存取之其他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分時多重存取(TDMA),其中將用於使用一頻率資源之特定時槽分配給一使用者;分碼多重存取(CDMA),其中藉由將一獨有碼指派給各使用者而在不同使用者之間共用一頻率資源;分空間多重存取(SDMA),其中使用波束成形以藉由空間分割而提供共用存取;及非正交多重存取(NOMA),其中使用功率域用於多重存取。例如,可使用NOMA以依相同頻率、時間及/或碼但使用不同功率位準伺服多個使用者。
增強行動寬頻(eMBB)係指用於使LTE網路之系統容量增長之技術。例如,eMBB可係指每一使用者具有至少10Gbps之一峰值資料速率及100Mbps之一最小值之通信。超可靠低延時通信(uRLLC)係指用於以非常低延時(例如,小於2毫秒)進行通信之技術。uRLLC可用於關鍵任務通信,諸如用於自主駕駛及/或遠端手術應用。大規模機器類型通信(mMTC)係指與至日常物件之無線連接相關聯之低成本及低資料速率通信,諸如與物聯網(IoT)應用相關聯之低成本及低資料速率通信。
圖1之通信網路10可用於支援廣泛各種先進通信特徵,包含(但不限於)eMBB、uRLLC及/或mMTC。
具有基於臨限值之單對多天線及功率放大器模式之射頻系統之實例
實施RF通信系統以支援一相對寬頻寬之調變提出數個技術挑戰。例如,由於在基頻帶數據機中之取樣速率能力及/或數位功率消耗之限制,可難以延伸一RF通信系統之頻寬以支援數位預失真(DPD)。
此外,RF前端之傳輸鏈之交互調變及相關聯頻譜再生長傳輸變為一限制因素。例如,頻道外及/或頻帶外傳輸之限制導致涵蓋較高資料速率特徵之功率回退(back-off)及/或有限功率能力。例如,對於LTE中之不連續資源區塊(RB)分配,某些最大功率降低(MPR)回退經指定為高達約18dB。然而,一旦功率回退以符合傳輸規範,RF通信系統(例如,UE)之所得上行鏈路功率能力便如此低使得特徵歸因於小區內之有限涵蓋區域而幾乎不可用。
習知RF通信系統透過與一個功率放大器及一個天線相關聯之一單一傳輸鏈而傳輸一調變信號。因此,功率放大器放大調變信號之一全頻寬。
然而,當一調變信號具有寬頻寬(例如,一寬連續調變或與單獨資源區塊(RB)分配相關聯之一調變)時,透過一單一傳輸鏈傳輸該調變信號可導致降低之效能。例如,當一傳輸鏈處理此一調變信號時,沿著傳輸鏈之電路區塊經約束至以嚴格線性度規範操作以解決經允許傳輸位準之限制。
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一RF通信系統將與一特定頻帶相關聯之一射頻信號分割成使用單獨功率放大器放大且經由單獨天線傳輸之多個信號分量。例如,一第一功率放大器及一第一天線可用於一頻帶之一第一RF信號分量之放大及傳輸,且一第二功率放大器及一第二天線可 用於相同頻帶之一第二RF信號分量之放大。
因此,RF通信系統對調變分割使得單獨傳輸鏈(各具有一功率放大器)放大調變信號之部分以供在單獨天線上傳輸,而非透過一個功率放大器及一個天線處理一完全調變信號(連續或不連續)。
藉由以此方式實施RF通信系統,達成數個益處,包含(但不限於)鬆弛之基頻帶調變取樣速率、鬆弛之DPD、增強之RF前端線性度及/或較高傳輸功率。再者,藉由利用由單獨傳輸提供之天線隔離而達成增強之RF前端交互調變效能。例如,針對5G NR,一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組態較佳管理在雙連接能力模式中來自2個上行鏈路(2 UL)之交互調變失真(IMD)產物。此IMD產物管理在各種應用中可係重要的,包含(但不限於)頻帶內雙連接能力以及頻帶間雙連接能力。
因此,可達成優越交互調變及/或傳輸行為,藉此提供UE之較高輸出功率能力。例如,RF通信系統可使用更線性,且因此符合具有少至無MPR之傳輸規範之傳輸操作。此外,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支援一分割調變之傳輸之硬體亦可用於支援空間分集MIMO及/或用於上行鏈路通信之傳輸分集,藉此增強靈活性。
藉由將一調變分割為用於經由單獨功率放大器及天線傳輸之單獨信號,即使在調變與單獨RB分配中之集中信號功率之不連續叢集相關聯時,仍可達成較高傳輸功率及較低傳輸。
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一RF通信系統基於一臨限值(諸如經傳輸之RF信號之一功率位準與功率臨限值之比較)在一多功率放大器/多天線模式與一單功率放大器/單天線模式之間切換。
因此,當傳輸功率位準相對高時,將一特定頻帶之一RF信 號分割為由單獨功率放大器放大且由單獨天線傳輸之兩個或兩個以上RF信號分量。因此,此等傳輸獲益於較低IMD。然而,當傳輸功率位準相對低(例如,小於一功率臨限值)時,IMD可受管理,且RF通信系統透過一單一功率放大器及天線傳輸RF信號。因此,當RF信號之功率相對低時,透過一共同傳輸路徑處理RF信號分量。
此模式切換適用於廣泛各種通信頻帶,包含(但不限於)頻帶41、頻帶42、頻帶71、頻帶n78(Nokia)及/或頻帶79。此外,此處之教示亦適用於利用一額外功率放大器及天線之LTE上行鏈路載波聚合案例。
本文中之RF通信系統可達成優越交互調變及/或傳輸行為,藉此提供UE之較高輸出功率能力。例如,RF通信系統可使用更多線性傳輸來操作,且因此符合具有少至無MPR之傳輸規範。此外,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支援一分割調變之傳輸之硬體亦可用於支援空間分集MIMO及/或用於上行鏈路通信之傳輸分集,藉此增強靈活性。
藉由經由單獨功率放大器及天線高於一功率臨限值傳輸,即使在調變與單獨RB分配中之集中信號功率之不連續叢集相關聯時,仍可達成較高傳輸功率及/或較低傳輸。
圖2係一RF通信系統8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80包含一收發器50、一第一傳輸鏈51、一第二傳輸鏈52、一第一天線67及一第二天線68。
如圖2中展示,第一傳輸鏈51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器53、一第一傳輸/接收開關55、一第一帶通濾波器57、一第一天線開關59及一第一雙工器61。另外,第二傳輸鏈52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54、一第二傳輸/接收開關56、一第二帶通濾波器58、一第二天線開關60及一第二雙 工器62。
雖然展示傳輸鏈之一個例示性實施方案,但傳輸鏈之其他實施方案可行。例如,廣範圍之組件及電路可存在於一功率放大器之一輸出與一天線之間。此等組件及電路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開關、匹配網路、諧波終端電路、濾波器、諧振器、雙工器、偵測器、定向耦合器、偏壓電路及/或頻率多工器(例如,雙工器、三工器等)。此外,一或多個組件或電路之多個具現化可包含於一傳輸鏈中。再者,一廣範圍之組件及電路可存在於收發器與至一功率放大器之一輸入之間。
因此,傳輸鏈可包含廣範圍之組件。在一項實施例中,第一傳輸鏈51實施於一第一前端模組上,且第二傳輸鏈52實施於一第二前端模組上。然而,其他實施方案可行。
收發器50操作以傳輸包含與一第一RB分配RB1相關聯之一第一頻率內容71及與一第二RB分配RB2相關聯之一第二頻率內容72之一調變信號。
在所繪示實施例中,收發器50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69,該傳輸控制電路69基於一功率臨限值70將RF通信系統80在一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模式與一單功率放大器/單天線模式之間切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傳輸控制電路69基於將調變信號之一傳輸功率位準與功率臨限值70作比較而選擇模式。
當在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模式中操作時,第一傳輸鏈51處理一第一RF信號分量RF1以產生一第一RF輸出信號RFOUT1,且第二傳輸鏈52處理一第二RF信號分量RF2以產生一第二RF輸出信號RFOUT2。如圖2中展示,第一RF信號分量RF1具有第一頻率內容71且第二RF信號分量RF2 具有一第二頻率內容72。
然而,當在單功率放大器/單天線模式中操作時,傳輸鏈及對應天線之一者傳輸包含頻率內容71及頻率內容72兩者之調變信號。例如,在單功率放大器/單天線模式中,可透過第一傳輸鏈51及第一天線67或透過第二傳輸鏈52及第二天線68處理調變信號。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當期望傳輸之調變信號之功率大於功率臨限值70時,傳輸控制電路69在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模式中操作RF通信系統80,且當RF信號之功率小於或等於功率臨限值70時,在單功率放大器/單天線模式中操作RF通信系統80。
當在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模式中操作時,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對應於調變信號之分割。例如,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可與一共同頻帶之一或多個頻道之不同RB分配相關聯。下文參考圖3A至圖3C描述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之實例。
當在第二模式中操作時,在此實施例中,第一RF輸出信號RFOUT1及第二RF輸出信號RFOUT2分別具有一頻率內容75及一頻率內容76。然而,其他頻率內容可行。例如,雙工可導致在其他信號頻率處之額外信號分量。
雖然展示在雙功率放大器/雙天線模式中將調變信號分割為兩個RF信號分量之一實例,但本文中之教示亦適用於將一調變信號分割為三個或三個以上RF信號分量。因此,一RF通信系統可包含用於傳輸一調變信號之RF分割之三個或三個以上傳輸鏈及三個或三個以上天線。
圖3A係具有不連續RB分配之一單一載波之一個實例之一 頻譜圖。圖3A繪示對應於圖2之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之資源區塊分配之一個實例。
如圖3A中展示,描繪一頻帶之一單一載波之頻道頻寬(CH BW)。另外,展示一不連續RB分配,包含在頻率上與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2分開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1。因此,RB1及RB2之分配不連續。
在本文中之各項實施例中,一RF通信系統可在高於一臨限值之傳輸功率位準下操作以透過一第一功率放大器及一第一天線傳輸與資源區塊RB1相關聯之一第一RF信號分量,且透過一第二功率放大器及一第二天線傳輸與資源區塊RB2相關聯之一第二RF信號分量。另外,在低於臨限值之傳輸功率位準下,RF通信系統可操作以透過一單一功率放大器及單一天線傳輸包含資源區塊RB1及第二資源區塊RB2兩者之調變信號。
因此,當傳輸功率位準相對高時,將一特定頻帶之一RF信號分割為藉由單獨功率放大器放大且藉由不同天線傳輸之兩個或兩個以上RF信號分量。因此,此等傳輸獲益於較低IMD。然而,當傳輸功率位準相對低(例如,小於一功率臨限值)時,IMD可管理,且RF通信系統透過一單一功率放大器及天線傳輸RF信號。
圖3B係使用具有不連續RB分配之兩個連續載波之一個例示性載波聚合之一頻譜圖。圖3B繪示對應於圖2之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之資源區塊分配之另一實例。
如圖3B中展示,描繪一共同頻帶之兩個連續載波之頻道頻寬。另外,展示一不連續RB分配,包含在頻率上與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2分開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1。因此,RB1及RB2之分配不連續。
圖3C係使用具有不連續RB分配之兩個鄰近不連續載波之一個例示性載波聚合之一頻譜圖。圖3C繪示對應於圖2之第一RF信號分量RF1及第二RF信號分量RF2之資源區塊分配之另一實例。
如圖3C中展示,描繪一共同頻帶之兩個鄰近不連續載波之頻道頻寬。不連續載波具有相同頻帶且在頻率上相對接近(例如,分離達小於約35百萬赫(MHz))。另外,展示一不連續RB分配,包含在頻率上與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2分開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1。因此,RB1及RB2之分配不連續。
圖4係一RF通信系統10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4之RF通信系統100類似於圖2之RF通信系統80,惟RF通信系統100包含傳輸鏈之一不同實施方案除外。
例如,圖4之RF通信系統100包含一第一傳輸鏈81,該第一傳輸鏈81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器53、一第一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83、一第一雙工器85、一第一天線開關59及一第一雙工器61。另外,RF通信系統100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傳輸鏈82,該第二傳輸鏈82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54、一第二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84、一第二雙工器86、一第二天線開關60及一第二雙工器62。
雖然圖4繪示傳輸鏈之一個例示性實施方案,但本文中之教示適用於以廣泛各種方式實施之傳輸鏈。
圖5係一RF通信系統25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250包含一收發器240、一第一RF前端模組201a、一第二RF前端模組201b、一第一天線202a及一第二天線202b。收發器240包含傳輸控制電路69,該傳輸控制電路69基於將一傳輸功率位準與功率臨限值70作比較 而控制RF通信系統250之一模式,如上文描述。
如圖5中展示,第一RF前端模組201a包含一第一傳輸選擇開關211a、一第一接收選擇開關212a、一第一功率放大器213a、一第一頻帶選擇傳輸/接收開關214a、一第一TDD低雜訊放大器(LNA)217a、一第一FDD LNA 218a、一第一TDD濾波器221a、一第一FDD雙工器222a及一第一天線開關223a。另外,第二RF前端模組201b包含一第二傳輸選擇開關211b、一第二接收選擇開關212b、一第二功率放大器213b、一第二頻帶選擇傳輸/接收開關214b、一第二TDD LNA 217b、一第二FDD LNA 218b、一第二TDD濾波器221b、一第二FDD雙工器222b及一第二天線開關223b。
雖然在圖5中展示一RF通信系統之一個例示性實施方案,但本文中之教示適用於以廣泛各種方式實施之RF通信系統。例如,雖然繪示傳輸鏈之一個實例,但傳輸鏈之其他實施方案可行。
在此實例中,透過與第一前端模組201a相關聯之一第一傳輸鏈傳輸一LTE信號,且透過與第二前端模組201b相關聯之一第二傳輸鏈傳輸一5G信號。LTE信號及5G信號在相同頻帶中。在一項實施例中,LTE信號對應於一錨載波且5G信號對應於一次級分量載波。
RF通信系統250已經註解以展示一LTE信號路徑242、一5G干擾信號路徑241及一交互調變路徑243。圖5之交互調變路徑243導致相對低交互調變失真。特定言之,第一天線202a與第二天線202b之間之隔離導致來自自第二天線202b至第一天線202a之耦合之相對小量之5G信號。再者,源自5G信號到達第一功率放大器213a之輸出之交互調變相對低,此係因為一功率放大器之輸出轉換增益通常遠低於輸入轉換增益。圖 5已使用例示性傳輸(TX)、接收(RX)及頻帶外(OOB)量值對5G、LTE及交互調變失真(IMD)分量之頻率圖註解。描繪第三階IMD(IMD3)及第五階IMD(IMD5)分量兩者。
藉由將具有一不連續頻率分配之一RF信號分割為透過單獨傳輸鏈及單獨天線在高於功率臨限值70之傳輸功率位準下發送之多個RF信號,導致較低交互調變失真及傳輸。因此,可實現交互調變及傳輸規範而不需要以大MPR回退操作。因此,圖5之RF通信系統250與相對高輸出功率能力相關聯。
應理解,在圖5中將5G信號241描繪為對LTE信號242之上傳輸路徑之一反向注入干擾,但LTE信號242之對稱行為亦透過天線隔離洩漏以充當對來自天線202b之5G信號傳輸之一類似反向注入干擾。為了圖的清楚起見,僅描繪一個干擾機制,但應理解,存在干擾之一對稱行為。
單PA/天線對雙PA/天線架構之例示性分析
圖6A係包含與交互調變失真相關之註解之一RF通信系統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示意圖繪示在一單PA/單天線模式中之操作。
在此實例中,透過一單一傳輸鏈傳輸包含在相同頻帶內之兩個信號分量之一RF信號。兩個信號分量包含一第一分量(UL1)及一第二分量(UL2)。在鏈中之不同點處展示UL1及UL2之例示性功率位準,其中UL2之功率位準以斜體字印刷。兩個信號分量可對應於透過傳輸鏈傳輸之一LTE分量及一5G分量。然而,可根據本文中之教示傳輸其他信號分量。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通信網路對一特定使用者器件(例 如,一行動電話或其他UE)分配一主分量載波(PCC)或錨載波,其用於僅使用一單一頻率載波時之通信。為了增強頻寬,PCC可選擇性地與一或多個次級分量載波(SCC)聚合。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LTE分量對應於一錨載波且一5G分量對應於一次級分量載波,或反之亦然。
圖6B係包含與交互調變失真相關之註解之一RF通信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示意圖繪示在一雙PA/雙天線模式中之操作。
與圖6A之RF通信系統相比,透過圖6B中之單獨傳輸鏈傳輸兩個信號分量。在鏈中之不同點處展示UL1及UL2之例示性功率位準,其中UL2之功率位準以斜體字印刷。
參考圖6A及圖6B,為了進行頻帶71中之鄰近LTE/NR DC之IMD相關最大靈敏度降級(MSD)之一第一評估,已使用如下之一組假定及信號情況。
最初,關於功率共用,作為一第一步驟,在天線處按每載波20dBm使用相等功率分割,此係作為一簡化完成,此係因為相等PSD對於同址頻帶內DC更相關。
第二,關於功率降低,在此實例中,MPR未應用於每一載波之3dB回退之頂部上。因此,離散傅立葉轉換-擴展-正交分頻多工(DFT-s-OFDM)及循環首碼正交分頻多工(CP-OFDM)正交相移鍵控(QPSK)情況兩者各按每一載波20dBm。
第三,所量測之20MHz聚合情況包含(i)LTE 20MHz及NR 20MHz作為參考情況;(ii)LTE 5MHz+NR 15MHz;及(iii)LTE 10MHZ+NR 10MHz。
第四,使用CP-OFDM及DFT-s-OFDM兩者以進行比較。
第五,針對RB分配之部分分配,關於一LTE REFSENS UL組態情況,LTE+NR RB之總和為20且LTE與NR之間之分割與頻道頻寬(BW)成比例。量測以下RF分配:(i)完全分配LTE5+完全分配NR15;(ii)完全分配LTE10+完全分配NR10;(iii)5RB LTE5+15RB NR15;(iv)10RB LTE10+10RB LTE;及(v)研究若干部分分配位置,如下文進一步描述。
最後,量測1PA/天線(正向IMD)及2PA/天線(反向IMD)架構,包含針對2PA/天線情況之反向及洩漏路徑。
IMD量測
在下文之表1中,量測在各自LTE及NR頻道中之經量測干擾位準。由於其對應於一20MHz聚合BW,故比較其與20MHz LTE及NR SA情況。量測數個雙連接能力組態,其使用下文之標記命名法,其中斜體粗體字母對應於參數:命名: XXRB_side LTE- BW dir + YY RB_ side MOD _NR- BW dir
XX YY :各自LTE及NR RB分配
_ side :_L=左(最低頻率),_R=右(最高頻率),針對全分配省略
- BW :以MHz為單位之各自LTE或NR頻道BW
dir :信號路徑:FW=前向,REV=反向,LEAK=洩漏,由於依據預設之FW而針對1PA情況省略
MOD _:NR調變類型:CP_=CP-OFDM,DFT_=DFT-s-OFDM
IMD量測可係麻煩及/或易於出錯的,且因此量測有限數目個情況。然而,探索足夠態樣以提供用於比較及分析之基礎。
下文之表1展示1PA/天線及2PA/天線(包含反向及洩漏路 徑)量測之一總結。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0-1
現針對表1中提及之某些情況藉由情況論述提供一情況。
首先,關於DC#1_CP 2PA,量測展示洩漏路徑導致比反 向IMD低近似20dB之干擾位準。因此,在某些應用及/或實施方案中,可忽略或忽視洩漏路徑。
第二,關於DC#1_DF 1PA對DC#1_CP 1PA及DC#4_DFT 1PA對DC#4_CP 1PA提出以下數點。CP-OFDM及DFT-s-OFDM情況類似,且CP-OFDM係最差情況。另外,在某些應用及/或實施方案中,可忽略DFT-s-OFDM。
第三,關於DC#1_CP 1PA對DC#1_CP 2PA及DC#4_CP 1PA對DC#4_CP 2PA提出以下數點。針對兩個載波上之全分配,2PA架構展示對1PA架構之20dB改良。另外,2PA架構展示針對具有較高數目個聚合RB之全分配比LTE 20MHz更佳10dB至30dB之效能。此外,2PA架構實現針對全RB分配對LTE更佳之NR非獨立(NSA)效能。再者,1PA架構僅展示對具有較高數目個聚合RB之LTE 20MHz之針對全分配之稍微更差效能。此外,1PA架構實現針對全分配之對LTE之可接受NR NSA效能。
第四,關於DC#2_CP 1PA對DC#3_CP 1PA及DC#5_CP 1PA提出以下數點。當LTE部分分配在左側(最低頻率)且NR部分分配在右側(最高頻率)時,效能歸因於較低IMD階落於NR RX頻道中而比兩者在左側上時差20dB。在此情況中,干擾位準可比LTE 20MHz REFSENS情況差高達30dB。另外,最差情況部分RB分配針對1PA架構具有差效能。此外,當兩個部分分配在左側(DC#2_CP 1PA)上時,干擾位準僅比針對LTE 20MHz REFSENS情況差10dB至15dB。再者,針對1PA架構,在較低頻率處之部分RB分配位置係一可接受UL組態。此外,應注意,準連續部分RB分配甚至更佳且潛在地比針對LTE 20MHz REFSENS情況更 佳。
第五,關於DC#5_CP 1PA對DC#5_CP 2PA提出以下數點。其中針對最差情況部分分配位置,1PA架構展示對LTE 20MHz REFSENS情況之30dB降級,2PA架構展示10dB改良。另外,2PA架構實現甚至在最差情況部分分配之情況下對LTE之更佳NR NSA效能。
此外,量測之觀察如下。2PA架構針對DC_71A_n71勝過1PA架構但針對相同聚合BW亦勝過LTE或NR SA且支援任何全或部分RB分配。為了實現可接受1PA架構DC_71A_n71效能,部分分配位置可受限制。
針對REFSENS之DC_71A_n71A UL組態及例示性PA架構之論述
最初,論述REFSENS之UL組態之功率共用。雖然在量測中已使用針對各載波之相等功率,但針對此等頻帶內雙連接能力情況,案例係針對一同址LTE及NR基地台,且在此情況中,每一RB之功率應針對LTE及NR類似,因此對應於一相等PSD情況。
若當針對具有相同RB分配之LTE 10MHz+NR 10MHz情況使用相等PSD時,功率仍係20dBm+20dBm,則針對LTE 5MHZ+NR 15MHz,位準係17+21.8dBm。
因此,關於功率共用,針對同址頻帶內DC使用相等PSD分割。
關於分配限制,針對2PA架構,支援全部可行部分分配位置且達成各自LTE或NR SA情況之相同或更佳效能應係可行的。當部分分配在ITE與NR之間經放置最遠離時,1PA架構看見相對高靈敏度劣化。相反地,若其以一準連續方式接近彼此放置,則靈敏度劣化比針對用於 REFSENS之LTE或NR情況更低。僅一個UE可獲益於此組態。因此,其中部分分配放置於最低各自位置處且與LTE/NR BW成比例之情況係非常相當於LTE 20MHz情況之受限制分配之一良好折衷。
以下情況係實例:(i)5RB0 LTE 5MHz+15RB0 NR 15MHz;(ii)10RB0 LTE 10MHz+10RB0 NR 10MHz;(iii)15RB0 LTE 15MHZ+5RB0 NR 5MHz;及(iv)20 RB0中之20MHz LTE REFSENS UL組態。
因此,關於針對REFSENS之組態之UL組態,針對2PA架構,RB分配不需要受限制。另外,針對1PA架構,部分RB分配可限於最低頻率位置,總RB數目與對應於相同聚合BW之LTE REFSENS UL組態相等且LTE與NR之間之分割與其各自頻道頻寬成比例。
接著,論述針對DC_71A_n71A之架構選項。在上文論述之UL組態限制之背景內容中,1PA架構可提供合理的DC_71A_n71A效能且可對應於與一3GPP通信標準相關聯之最小要求。
2PA架構展示顯著改良之效能且甚至勝過LTE及NR SA情況,相對於RB分配更靈活且潛在地容許更寬聚合頻寬及/或不連續LTE及NR頻道。
因此,具有受限制UL組態之1PA架構可用於開發最小要求,且無UL組態限制之具有相關聯UE能力之PA架構要求,大於20MHz之聚合BW或不連續LTE/NR頻道係FFS。
上文論述提供針對數個DC_71A_n71A情況之對應於單PA/天線及雙PA/天線架構兩者之量測結果。
關於功率共用,可針對同址頻帶內DC使用相等PSD分割。
關於REFSENS之UL組態:(i)針對2PA架構,對RB分配無限制;及(ii)針對1PA架構:部分RB分配限於最低頻率位置,總RB數目與對應於相同聚合BW之LTE REFSENS UL組態相等且LTE與NR之間之分割與其各自頻道頻寬成比例。
此外,關於UE架構,具有受限制UL組態之1PA架構對應於對於一相關聯通信標準之最小要求,且針對無UL組態限制之具有相關聯UE能力之2PA架構要求,大於20MHz之聚合BW或不連續LTE/NR頻道係FFS。
此外,作為一第一觀察,2PA架構針對DC_71A_n71勝過1PA架構但針對相同聚合BW亦勝過LTE或NR SA且支援任何全或部分RB分配。作為一第二觀察,為了實現可接受1PA架構,DC_71A_n71部分分配位置應受限制。
為了在對於DC_41A-n41A高功率使用者設備(HPUE)之要求之定義中取得進展,本發明探索使用量測之數個案例且比較針對與NS_04要求相關之A-MPR之每一天線一個PA及每一天線兩個PA架構兩者之行為。
在此段落中,提供適用於頻帶41及相關PC3及PC2 A-MPR之N_04要求之一摘錄。
關於當在小區中指示「NS 04」時,任何UE傳輸之功率不應超過表2中指定之位準。此規範要求亦適用於小於來自頻道頻寬之邊緣之FOOB(MHz)之頻率範圍。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5-2
關於具有額外最大功率降低(A-MPR)之UE最大輸出功率,下文提供表3。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5-3
下文之表4及表5提供針對單一UL載波之頻帶41PC3及PC2情況之指定A-MPR。
特定言之,下文之表4提供針對功率等級3之UE之NS_04之A-MPR要求。關於表4,RBstart指示經傳輸資源區塊之最低RB指數。另外,LCRB係一連續資源區塊分配之長度。針對與區域相交之副訊框內跳頻,RBstart及LCRB在一每一槽基礎上適用。針對與區域相交之副訊框內跳頻,較大A-MPR值可適用於副訊框中之兩個槽。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5-4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6-5
表5提供針對功率等級2之UE之NS_04之A-MPR要求。RBstart指示經傳輸資源區塊之最低RB指數。另外,LCRB係一連續資源區塊分配之長度。針對與區域相交之副訊框內跳頻,RBstart及LCRB在一每一槽基礎上適用。針對與區域相交之副訊框內跳頻,較大A-MPR值可適用於副訊框中之兩個槽。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6-6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37-7
應注意,雖然PC2應提供高3dB之輸出功率,但針對具有A-MPR之情況,比針對PC3情況多2dB,使大多數功率等級差異偏移。針對此單一UL載波LTE情況,問題被限制為取決於頻道頻寬之一較低頻率,且使用一些RB分配限制,可避免A-MPR。
然而,針對DC_41A_n41A不連續情況,IMD3/IMD5產物可落於針對跨整個頻帶之兩個載波之許多位置之兩個NS_04範圍中。此可導致許多A-MPR情況使得DC_41A_n41A HPUE變得無用。在此段落中,針對單及雙天線架構兩者研究IMD產物。
作為一個觀察,不連續DC_41A_n41A IMD產物可使用與NS_04相關之相對顯著A-MPR,因此單PA/天線HPUE不具意義。應注意,IMD產物亦將落於BT/Wi-Fi 2.4GHz頻帶中且引起器件中並存問題。
單PA/天線架構及信號
在圖6A中展示單PA/天線架構及信號流動。LTE及NR信號經饋送至一單一PA中且透過PA非線性度產生落於潛在地需要顯著A-MPR之NS_04保護之頻道範圍中之IMD產物。在此等計算中,針對PC3之30dBc EUTRA ACLR選擇一4dB PA後損耗假定及PA操作點,且全部位準針對PC2高3dB且針對29dBm HPUE高6dB。另外,使用相等功率共用,但相信相等PSD對於具有同址位點之頻帶內DC更適當。IMD產物由PA正向IMD效能主導。
雙PA/天線架構及信號
在圖6B中展示雙PA/天線架構及信號流動,且為了簡潔起見,包含在相等功率下被分開饋送至各PA/天線路徑中之LTE及NR信號,但相等PSD可更適合於具有同址位點之頻帶內DC。
在此情況中,落於NS_04頻率範圍中之IMD產物顯著減少,此係因為來自另一路徑之信號僅由專屬PA經由以下兩個機制看見:(i)經由PCB洩漏,但接著非所要信號比所要信號低39dB(對一個PA/天線情況中之0dB),導致非常低的IMD產物;及(ii)經由天線耦合且將非所要信號視為在比所要正向信號低18dB功率處之一反向信號。
再次,產生低IMD產物,此係因為PA具有3dB更高之回退,反向IP3更高且非所要信號更低。雖然被動前端組件提供IMD貢獻,但此等通常遠低於PA正向IMD產物。
在此等量測中,針對PC3之30dBc EUTRA ACLR選擇一4dB PA後損耗假定及PA操作點,且全部位準針對PC2高3dB且針對29dBm HPUE高6dB。在此情況中,落於NS_04頻率範圍中之IMD產物由PA反向非線性度及被動前端非線性度主導。因此,相信PA量測表示架構之差異之整體行為。
IMD計算及對NS_04之合規性
最初,以下論述係關於上文論述之單PA/天線架構。
使用針對PC2 HPUE PA正向IMD之計算:(i)PA OIP3=45dBm及OIP5=37dBm;(ii)4dB之PA後損耗=>在PA輸出處之正向載頻調=各27dBm;(iii)在PA輸出處之在-9dBm處之IMD3位準及在-13dBm處之IMD5位準,因此在天線處之-11dBm及-17dBm等效位準;及 (iv)針對PC3,此載頻調將僅低3dB。
假定LTE及NR載波可具有1MHz等效分配,IMD3及5個產物兩者在B41濾波器將不提供顯著衰減之頻率區域中將顯著未能達成-25dBm/MHz要求。此對於PC3情況亦如此。類似地,IMD3可使略低於B41之-13dBm/MHz限制失效。
因此,歸因於雙UL IMD位準,單PA/天線架構需要顯著A-MPR,且甚至對於PC3亦如此。
接著,以下論述係關於雙PA/天線架構。
PA反向IMD3/5產物在<60dBm處非常低,如自反向IMD量測觀察到。另外,可忽略洩漏路徑,如上文證實。此外,切換相關IMD3位準相對低。
甚至針對一26dBm+26dBm(29dBm功率等級)情況,IMD位準仍符合NS-04要求。此等低IMD位準將亦實現與2.4GHz ISM頻帶之良好器件中共存。
因此,LTE A-MPR原理適用於雙PA/天線架構且歸因於雙UL IMD位準,甚至針對一29dBm功率等級,仍不需要額外A-MPR。
作為一第一觀察,針對DC_41A_n41,雙PA/天線架構勝過一個PA架構。LTE A-MPR原理適用於有限數目個情況中且歸因於需要雙UL IMD位準以符合NS_04要求,甚至針對一29dBm功率等級,仍不需要額外A-MPR。
作為一第二觀察,歸因於雙UL IMD位準,甚至針對跨整個頻帶之PC3,一個PA/天線架構DC_41A_n41仍需要顯著A-MPR,使HPUE支援對於此架構有問題。
作為一第三觀察,兩個架構具有落於2.4GHz ISM頻帶中之IMD產物之類似行為,使雙PA/天線架構對於器件中共存更穩健。
對DC_41A_n41A之評論
提供關於功率共用之初始評論。
雖然針對此等頻帶內雙連接能力情況,已針對各載波使用相等功率,但案例係針對一共置LTE及NR基地台,且在此情況中,每一RB之功率應針對LTE及NR非常類似,因此對應於一相等PSD情況。
因此,可針對共置頻帶內DC使用相等PSD分割。
雙PA架構展示針對NS_04合規之顯著改良之效能及甚至在一29dBm功率等級需要之高輸出功率處之器件中共存。由於此,雙PA/天線架構實際上可用於2x2 MIMO。
一個PA/天線架構將經受顯著A-MPR以符合NS_04要求且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用於PC3操作。
因此,針對UE架構:(i)一個PA/天線架構可用於開發僅針對PC3之A-MPR最小要求;及(ii)可針對DC_71A_n71 HPUE開發雙PA/天線架構NS_04要求。已經支援2x2 UL MIMO之UE不需要UE能力。
上文論述提供DC_41A_n41A IMD行為之一研究,藉此提供關於對於單PA/天線及雙PA/天線架構之NS_04相關最小要求之開發之深刻理解。
關於功率共用,可針對共置頻帶內DC使用相等PSD分割。另外,關於UE架構:(i)一個PA/天線架構可用於開發僅針對PC3之A-MPR最小要求;及(ii)針對DC_71A_n71 HPUE開發雙PA/天線架構NS_04要求。已經支援2x2 UL MIMO之UE不需要UE能力。
來自量測之一個觀察係針對DC_41A_n41,雙PA/天線架構勝過一個PA架構。LTE A-MPR原理適用於有限數目個情況中且歸因於需要雙UL IMD位準以符合NS_04要求,甚至針對一29dBm功率等級,仍不需要額外A-MPR。
一第二觀察係歸因於雙UL IMD位準,甚至針對跨整個頻帶之PC3,一個PA/天線架構DC_41A_n41仍需要顯著A-MPR。
一第三觀察係兩個架構具有落於2.4GHz ISM頻帶中之IMD產物之類似行為,使雙PA/天線架構對於器件中共存更穩健。
單一切換上行鏈路對多上行鏈路之動態控制
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例中,一行動器件或其他使用者設備(UE)包含一前端系統,該前端系統包含耦合至一第一天線之一第一傳輸鏈及耦合至一第二天線之一第二傳輸鏈。該行動器件進一步包含一收發器,該收發器藉由該前端系統傳輸一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RF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RF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交錯(例如,交替)之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RF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RF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該傳輸控制電路基於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之一比較而使該收發器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
傳輸控制電路可基於各種臨限值控制收發器之操作之選定模式。在一第一實例中,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諸如最大靈敏度降級(MSD)。在一第二實例中,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諸如額外最大功率降低(A-MPR)。
藉由以此方式實施行動器件或其他UE,達成增強之效能。 例如,UE經最佳定位以偵測由在第二模式中操作由功率共用、失效傳輸(A-MPR)或MSD產生之問題。
圖7A係單一切換上行鏈路(SSUL)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RF通信系統在一個類型之上行鏈路傳輸對另一類型之上行鏈路傳輸之間切換。例如,RF通信系統可隨著時間在4G LTE傳輸與5G傳輸之間切換,使得傳輸不重疊。
在圖7A中展示之實例中,5G及LTE傳輸基於經排程傳輸時槽在時間上交替。雖然展示使用交替之一實例,但其他類型之切換可行。此外,雖然展示在5G與LTE傳輸之間切換之一實例,但其他類型之通信類型可使用SSUL。此外,用於傳輸之時槽可具有不同持續時間或長度,該等持續時間或長度不需要針對各槽相同。
使用SSUL操作一RF通信系統可提供數個益處,諸如更低總傳輸功率以遵守對交互調變之傳輸限制及/或約束。然而,使用SSUL操作可降低頻寬。
圖7B係雙上行鏈路(2UL)之一實例之一示意圖。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RF通信系統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傳輸一個類型之上行鏈路傳輸及另一類型之上行鏈路傳輸。例如,RF通信系統可同時傳輸4G LTE傳輸及5G傳輸。
雖然展示使用5G及LTE傳輸之一實例,但其他類型之通信類型可使用2UL。
圖8A係使用SS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31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310包含一天線67及包含一功率放大器303之一傳輸鏈301。
如圖8A中展示,RF通信系統310放大隨著時間在5G與4G LTE信號類型之間切換之一RF輸入信號。
圖8B係使用SS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32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320包含一第一天線67、一第二天線68、一第一傳輸鏈301及一第二傳輸鏈302。第一傳輸鏈301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器303,該第一功率放大器303提供一5G放大RF信號以供在第一天線67上傳輸。另外,第二傳輸鏈302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304,該第二功率放大器304提供一4G LTE放大RF信號以供在第二天線68上傳輸。
在所繪示實施例中,來自第一傳輸鏈301及第二傳輸鏈302之傳輸在時間上交錯。當傳輸時,第一傳輸鏈301放大一5G RF信號。另外,當傳輸時,第二傳輸鏈302放大一4G LTE信號。
因此,與使用運用一單一傳輸鏈/功率放大器之SSUL操作之圖8A之RF通信系統310相比,圖8B之RF通信系統320使用運用單獨傳輸鏈/功率放大器之SSUL操作。
圖9A係使用2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33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330包含一天線67及包含一功率放大器303之一傳輸鏈301。
如圖9A中展示,RF通信系統330放大攜載5G及LTE信號分量兩者之一RF輸入信號。
圖9B係使用2UL操作之一RF通信系統34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340包含一第一天線67、一第二天線68、一第一傳輸鏈301及一第二傳輸鏈302。第一傳輸鏈301放大一5G RF信號且第二傳輸鏈302放大一4G LTE信號。例如,第一傳輸鏈301包含一第一功率放大 器303,該第一功率放大器303提供一5G放大RF信號以供在第一天線67上傳輸。另外,第二傳輸鏈302包含一第二功率放大器304,該第二功率放大器304提供一4G LTE放大RF信號以供在第二天線68上傳輸。
在所繪示實施例中,來自第一傳輸鏈301及第二傳輸鏈302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例如,4G LTE傳輸之至少一部分與5G傳輸同時。
因此,與使用運用一單一傳輸鏈/功率放大器之2UL操作之圖9A之RF通信系統330相比,圖9B之RF通信系統340使用運用單獨傳輸鏈/功率放大器之2UL操作。
圖10係具有基於一臨限值之SSUL與2UL之間之動態切換之一RF通信系統41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RF通信系統410包含一第一天線67、一第二天線68、一第一傳輸鏈81、一第二傳輸鏈82及一收發器401。
在所繪示實施例中,收發器401包含一傳輸控制電路402,該傳輸控制電路402基於一最大功率降低(MPR)臨限值(諸如一額外MPR(A-MPR)臨限值)而控制SSUL與2UL之間之動態切換。因此,基於MPR是否高於或低於MPR臨限值401而選擇在SSUL或2UL中操作之一決策。
當使用SSUL操作時,傳輸可透過傳輸鏈81或82之一者切換(例如,透過如圖8A中之一個傳輸鏈交替)或在傳輸鏈81與82之間切換(例如,如圖8B中般在兩個傳輸鏈之間交替)。
當使用2UL操作時,可透過傳輸鏈81或82之一者(例如,如圖9A中)或透過傳輸鏈81及82兩者(例如,如圖9B中)進行傳輸。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類型之傳輸之信號內容(例如, 5G)及第二類型之傳輸之信號內容(例如,4G LTE)在頻率上相對接近(例如,頻帶內),且使用傳輸鏈81或82之一者(例如,如在圖9A中)或透過傳輸鏈81及82兩者(例如,如在圖9B中)操作2UL之決策係基於功率臨限值70選擇,如上文關於圖2至圖5描述。
因此,一傳輸控制電路可基於一第一臨限值(例如,一MPR及/或MSD臨限值)在SSUL與2UL之間控制傳輸且基於一第二臨限值(例如,一功率臨限值)控制透過一個或多個傳輸鏈進行2UL傳輸之選擇。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RF通信系統410之SSUL及2UL模式與4G LTE及5G信號類型相關聯。
在一第一實例中,RF通信系統410使用頻帶間之低頻帶(LB)中之LTE及中頻帶(MB)中之5G NR操作。例如,當使用SSUL操作時,RF通信系統410可在透過傳輸鏈81傳輸4G LTE LB與透過傳輸鏈82傳輸5G NR MB通信之間交替。另外,當使用2UL操作時,RF通信系統410可透過傳輸鏈81同時傳輸4G LTE LB並透過傳輸鏈82傳輸5G NR MB通信。
在一第二實例中,RF通信系統使用頻帶間LTE及5G操作。當在SSUL中操作時,可使用一單一傳輸鏈(81或82)以在LTE與5G傳輸之間交替或RF通信系統可在使用傳輸鏈81傳輸LTE與使用傳輸鏈82傳輸5G之間交替。當使用2UL操作時,傳輸鏈81、82可分別傳輸LTE及5G,或(例如,當LTE及5G係鄰近頻率頻道時)傳輸鏈之一者可同時放大包含一LTE及5G分量之一RF信號。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基於一功率臨限值動態地控制在使用一個或兩個傳輸鏈之間切換之決策。例如,當功率低於功率臨限值時,RF通信系統可使用一單一傳輸鏈而非兩個傳輸鏈傳 輸。
圖11係具有基於一臨限值之SSUL與2UL之間之動態切換之一RF通信系統420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圖11之RF通信系統420類似於圖10之RF通信系統410,惟RF通信系統420包含一收發器411(其包含基於一MSD臨限值413在SSUL與2UL之間動態地切換之一傳輸控制電路412)除外。
圖12係基於校準資料之臨限值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如圖12中展示,UE之一記憶體500包含用於控制一功率臨限值70、一MPR臨限值403或一MSD臨限值413之至少一者之位準之校準資料501。
因此,UE使用一或多個經校準臨限值操作,而非使用基於一較差情況標準化數目之一或多個臨限值操作。
在一個實例中,UE經歷針對MSD之傳輸測試,且基於傳輸測試之結果選擇MSD臨限值413。例如,一標準可容許高達20dB之MSD,同時可針對一特定UE在一較低數目(例如,5dB)下達成合規性。
在本文中之某些實施方案中,SSUL補充2UL操作以促進全小區EN-DC涵蓋範圍,尤其用於與顯著MSD或所需MPR之組合。
SSUL操作對2UL操作之例示性分析
在下文之表6中,提供與SSUL操作相關之5G版本(Release)15之某些EN-DC組合。除了符合在RAN4中針對困難頻帶組合定義之準則之情況之外,亦存在其他情況,諸如允許SSUL緩解解決IMD相關傳輸或MSD問題之頻帶內EN-DC情況。
Figure 107140156-A0305-02-0047-8
除了容許SSUL之此等情況之外,亦存在其他情況,該等其他情況雖然未符合RAN4「容許SSUL」準則,但具有與2UL操作相關之顯著MSD。
圖13繪示與IMD階相關之MSD之例示性圖表。針對各種雙頻帶及三頻帶EN-DC組合描繪圖表。
頻帶內EN-DC組合亦針對一些分配分開經受在10dB至15dB之範圍中之顯著A-MPR。
應注意,例如針對濾波受限制之情況,歸因於IMD產物未滿足傳輸要求,一些TDD/TDD組合亦可使用A-MPR。若干實例與頻帶41、42、n77/78及n79相關聯:(i)涉及頻帶41及頻帶n77/78之2UL EN- DC具有在頻帶n77及n79中之IMD3產物;(ii)涉及頻帶42及n79之2UL EN-DC具有在頻帶41及頻帶46中之IMD3產物;及(iii)涉及頻帶42及n77之2UL EN-DC具有在頻帶n79中之IMD3產物。
UE動態切換之初始益處之一者係針對困難頻帶,其將使UE能夠在較低輸出功率下支援2UL而非在整個小區中在SSUL中操作。
第二,其將容許與大MSD或A-MPR之組合以在SSUL模式中維持多達小區邊緣之一EN-DC連接且在較低功率下仍支援2UL。
最終,即使針對無MSD或A-MPR問題之EN-DC情況,功率共用仍可導致NR鏈路卸除,因此不容許在小區邊緣處維持EN-DC鏈路,切換至SSUL模式而非卸除NR將係有益的。
因此,在小區內支援2UL接著在小區邊緣處或在高MSD或A-MPR下切換至SSUL對全部EN-DC案例有益。
可以廣泛各種方式實施小區中之2UL之支援及在小區邊緣處或在高MSD或A-MPR下至SSUL之切換。在一第一實例中,切換由UE(例如,藉由傳訊所需SSUL)控制。在一第二實例中,切換由網路(例如,經由排程)控制。
在臨限值態樣上,UE經最佳定位以知道問題何時由2UL由功率共用、失效傳輸(A-MPR)或MSD產生。其亦可傳訊需要按該特定UE之確切效能切換至SSUL而非潛在地自規範增加A-MPR或MSD。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至網路之UE傳訊被用於標記所需SSUL或報告預期SSUL排程之一功率臨限值。
因此,可藉由不僅在存在高MSD或A-MPR之情況中,而且亦為了避免歸因於功率共用之在小區邊緣處之NR之卸除在2UL與SSUL 之間動態地切換而改良EN-DC小區涵蓋範圍。
例示性射頻模組及例示性行動器件
圖14A係一封裝模組80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圖14B係沿著線14B-14B獲取之圖14A之封裝模組800之一橫截面之一示意圖。
本文中之RF通信系統之某些實施方案包含一或多個封裝模組,諸如封裝模組800。例如,可在封裝模組800上實施一或多個傳輸鏈。雖然圖14A及圖14B之封裝模組800繪示適用於一RF通信系統中之一模組之一個例示性實施方案,但模組之其他實施方案可行。
封裝模組800包含射頻組件801、一半導體晶粒802、表面安裝器件803、打線808、一封裝基板820及囊封結構840。封裝基板820包含由安置於其中之導體形成之襯墊806。另外,半導體晶粒802包含接腳或襯墊804,且打線808已用於將晶粒802之襯墊804連接至封裝基板820之襯墊806。
如圖14B中展示,封裝模組800經展示包含安置於封裝模組800之與用於安裝半導體晶粒802之側相對之側上之複數個接觸墊832。以此方式組態封裝模組800可幫助將封裝模組800連接至一電路板,諸如一無線器件之一電話板。例示性接觸墊832可經組態以將射頻信號、偏壓信號及/或電力(例如,一電力供應電壓及接地)提供至半導體晶粒802。如圖14B中展示,接觸墊832與半導體晶粒802之間之電連接可由連接833穿過封裝基板820促進。連接833可表示穿過封裝基板820形成之電路徑,諸如與一多層層壓封裝基板之通孔及導體相關聯之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裝模組800亦可包含用於(例如)提供保護及/或促進處置之一或多個封裝結構。此一封裝結構可包含形成於封裝 基板820上方之包覆模製或囊封結構840及安置於其上之組件及(若干)晶粒。
將理解,雖然在基於打線之電連接之背景內容中描述封裝模組800,但本發明之一或多個特徵亦可以其他封裝組態(包含(例如)覆晶組態)實施。
圖15係一行動器件1800之一項實施例之一示意圖。行動器件1800包含一基頻帶系統1801、一收發器1802、一前端系統1803、天線1804、一功率管理系統1805、一記憶體1806、一使用者介面1807及一電池1808。
行動器件1800可用於使用廣泛各種通信技術進行通信,包含(但不限於)2G、3G、4G(包含LTE、LTE-Advanced及LTE-Advanced Pro)、5G NR、WLAN(例如,Wi-Fi)、WPAN(例如,藍芽及ZigBee)、WMAN(例如,WiMax)及/或GPS技術。
收發器1802產生RF信號以供傳輸且處理自天線1804接收之傳入RF信號。將理解,可藉由在圖15中共同表示為收發器1802之一或多個組件達成與RF信號之傳輸及接收相關聯之各種功能性。在一個實例中,可提供用於處置某種類型之RF信號之單獨組件(例如,單獨電路或晶粒)。
前端系統1803幫助調節傳輸至天線1804及/或自天線1804接收之信號。在所繪示實施例中,前端系統1803包含功率放大器(PA)1811、低雜訊放大器(LNA)1812、濾波器1813、開關1814及雙工器1815。然而,其他實施方案可行。
例如,前端系統1803可提供數個功能性,包含(但不限於) 放大信號以供傳輸、放大經接收信號、對信號濾波、在不同頻帶之間切換、在不同功率模式之間切換、在傳輸模式與接收模式之間切換、對信號雙工、對信號多工(例如,雙工或三工)或其某一組合。
使用本文中揭示之一或多個特徵實施行動器件1800。例如,收發器1802可將一調變信號分割為兩個或兩個以上RF信號以經由前端系統1803之單獨傳輸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1804上傳輸。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行動器件1800支援載波聚合,藉此提供增加峰值資料速率之靈活性。載波聚合可用於分頻雙工(FDD)及分時雙工(TDD)兩者,且可用於聚合複數個載波或頻道。載波聚合包含連續聚合,其中聚合在相同操作頻帶內之連續載波。載波聚合亦可係不連續的,且可包含在一共同頻帶內或在不同頻帶中頻率分離之載波。
天線1804可包含用於廣泛各種類型之通信之天線。例如,天線1804可包含用於傳輸及/或接收與廣泛各種頻率及通信標準相關聯之信號之天線。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天線1804支援MIMO通信及/或切換分集通信。例如,MIMO通信使用用於經由一單一射頻頻道傳達多個資料串流之多個天線。歸因於無線電環境之空間多工差異,MIMO通信獲益於較高信雜比,改良之編碼及/或減少之信號干擾。切換分集係指針對一特定時間之操作選擇一特定天線之通信。例如,可使用一開關以基於各種因素(諸如一經觀察位元錯誤率及/或一信號強度指示符)自一天線群組選擇一特定天線。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行動器件1800可使用波束成形操作。例如,前端系統1803可包含具有由收發器1802控制之可變相位之移相 器。另外,移相器經控制以提供波束成形及指向性用於使用天線1804傳輸及/或接收信號。例如,在信號傳輸之背景內容中,提供至天線1804之傳輸信號之相位經控制使得來自天線1804之經輻射信號使用相長及相消干擾組合以產生在一給定方向上傳播之展現具有更多信號強度之波束式品質之一聚合傳輸信號。在信號接收之背景內容中,相位經控制使得當信號自一特定方向到達天線1804時,接收更多信號能量。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天線1804包含天線元件之一或多個陣列以增強波束成形。
基頻帶系統1801耦合至使用者介面1807以促進各種使用者輸入及輸出(I/O)(諸如語音及資料)之處理。基頻帶系統1801對收發器1802提供傳輸信號之數位表示,收發器1802處理該等數位表示以產生RF信號以供傳輸。基頻帶系統1801亦處理由收發器1802提供之經接收信號之數位表示。如圖15中展示,基頻帶系統1801耦合至記憶體1806以促進行動器件1800之操作。
記憶體1806可用於廣泛各種目的,諸如儲存資料及/或指令以促進行動器件1800之操作及/或提供使用者資訊之儲存。
功率管理系統1805提供行動器件1800之數個功率管理功能。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功率管理系統1805包含控制功率放大器1811之供應電壓之一PA供應控制電路。例如,功率管理系統1805可經組態以改變提供至一或多個功率放大器1811之(若干)供應電壓以改良效率,諸如功率附加效率(PAE)。
如圖15中展示,功率管理系統1805自電池1808接收一電池電壓。電池1808可係用於行動器件1800中之任何適合電池,包含(例如)鋰離子電池。
應用
上文描述之一些實施例已結合行動器件提供實例。然而,實施例之原理及優點可用於單一切換上行鏈路對多上行鏈路之任何其他系統動態控制。此等RF通信系統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基地台、網路存取點、用戶終端設備(CPE)、膝上型電腦及穿戴式電子器件。
結論
除非背景內容明確另外要求,否則貫穿描述及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字詞「包括(comprise/comprising)」及類似者應理解為一包含性意義而非一排他性或窮舉性意義;即「包含,但不限於」之意義。如本文中大體上使用之字詞「耦合」係指可直接連接或藉由一或多個中間元件連接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同樣地,如本文中通常使用之字組「連接」係指可直接連接或藉由一或多個中間元件連接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另外,字詞「本文」、「上文」、「下文」及具有類似意思之字詞當用於本申請案中時應指本申請案整體且非本申請案之任何特定部分。在背景內容允許之情況下,使用單數或複數數目之上文實施方式中之詞亦可分別包含複數或單數數目。字詞「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品項之一清單,該字詞涵蓋字詞之以下解譯之全部:清單中之品項之任何者、清單中之品項之全部及清單中之品項之任何組合。
再者,除非另外具體陳述或除非如所使用之在本內容脈絡內理解,否則尤其諸如「可(can)」、「可(could)」、「可能(might)」、「可(can)」、「例如(e.g)/(for example)」、「諸如」及相同者之本文中所使用之條件語言通常旨在傳達某些實施例包含(而其他實施例不包含)某 些特徵、元件及/或狀態。因此,此條件語言通常不旨在暗示以任何方式需要該等特徵、元件及/或狀態用於一或多項實施例或一或多項實施例必須包含用於在具有或不具有作者輸入或提示之情況下決定是否在任何特定實施例中包含或執行此等特徵、元件及/或狀態之邏輯。
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上文詳細描述不旨在為詳盡性或將本發明限於上文揭示之精確形式。雖然為了闡釋性目的在上文描述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及實例,但各種等效修改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係可能的,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例如,雖然程序或方塊按一給定順序呈現,但替代實施例可執行具有按一不同順序之步驟之常式,或採用具有按一不同順序之方塊之系統,且可刪除、移動、添加、細分、組合及/或修改一些程序或方塊。可以各種不同方式實施此等程序或方塊之各者。又,雖然程序或方塊有時被展示為串列執行,但此等程序或方塊可代替性地並行執行或可在不同時間執行。
本文中提供之本發明之教示可適用於其他系統,不一定為上文描述之系統。可組合上文描述之各項實施例之元件及動作以提供進一步實施例。
雖然已描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僅藉由實例表示,且不旨在限制本發明之範疇。確實,可以多種其他形式體現本文中描述之新穎方法及系統;此外,可做出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及系統之形式之各種省略、取代及改變而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旨在涵蓋如將落在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53:第一功率放大器
54:第二功率放大器
59:第一天線開關
60:第二天線開關
61:第一雙工器
62:第二雙工器
67:第一天線
68:第二天線
81:第一傳輸鏈
82:第二傳輸鏈
83:第一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
84:第二功率放大器輸出開關
85:第一雙工器
86:第二雙工器
401:收發器
402:傳輸控制電路
403:最大功率降低(MPR)臨限值
410:射頻(RF)通信系統
RF1:第一射頻(RF)信號分量
RF2:第二射頻(RF)信號分量
RFOUT1:第一射頻(RF)輸出信號
RFOUT2:第二射頻(RF)輸出信號

Claims (20)

  1. 一種行動器件,其包括:複數個天線,其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一前端系統,其包含複數個傳輸鏈,該複數個傳輸鏈包含電連接至該第一天線之一第一傳輸鏈及電連接至該第二天線之一第二傳輸鏈;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透過該前端系統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交錯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之一傳輸控制電路。
  2.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
  3. 如請求項2之行動器件,其中該靈敏度臨限值係最大靈敏度降級(MSD)。
  4.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
  5. 如請求項4之行動器件,其中該功率降低臨限值係額外最大功率降低 (A-MPR)。
  6.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係一長期演進(LTE)信號,且該第二類型之信號係一第五代(5G)信號。
  7.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進一步包含一記憶體,該記憶體包含在其中程式化之校準資料,該臨限值基於該校準資料。
  8.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信號在一共同頻帶中。
  9.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參數大於該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透過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0. 如請求項9之行動器件,其中該收發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在該傳輸參數小於或等於該臨限值時,透過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1.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2.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在該第二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同時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3.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且藉由該第二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4. 如請求項1之行動器件,其中在該第一模式中,該收發器經組態以在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與藉由該第一傳輸鏈傳輸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間交替。
  15. 一種射頻通信系統,其包括:複數個功率放大器,其經組態以提供信號放大;及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複數個功率放大器傳輸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該收發器可在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隨著時間交錯之一第一模式中及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之一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包含經組態以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該第一模式或該第二模式中操作該收發器之一傳輸控制電路。
  16. 如請求項15之射頻通信系統,其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
  17. 如請求項15之射頻通信系統,其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
  18. 一種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用包含複數個傳輸鏈之一前端系統處理一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一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以供傳輸;基於將一傳輸參數與一臨限值作比較而在一第一模式或一第二模式中操作一收發器;及透過該前端系統使用該收發器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包含當在該第一模式中操作時使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之傳輸交錯,及當在該第二模式中操作時在時間上至少部分重疊傳輸該第一類型之射頻信號及該第二類型之射頻信號。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參數係信號靈敏度且該臨限值係一靈敏度臨限值。
  20.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參數係功率降低且該臨限值係一功率降低臨限值。
TW107140156A 2017-11-17 2018-11-13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TWI782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7980P 2017-11-17 2017-11-17
US62/587,980 2017-11-17
US201862701048P 2018-07-20 2018-07-20
US62/701,048 2018-07-20
US201862717191P 2018-08-10 2018-08-10
US62/717,191 2018-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9449A TW201929449A (zh) 2019-07-16
TWI782136B true TWI782136B (zh) 2022-11-01

Family

ID=66532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156A TWI782136B (zh) 2017-11-17 2018-11-13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0139B2 (zh)
TW (1) TWI782136B (zh)
WO (1) WO20190992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1003A1 (en) * 2019-03-22 2022-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msd and apparatus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0786B2 (en) * 2016-11-11 2020-12-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erminal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procedure,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US11368179B2 (en) 2017-10-17 2022-06-2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odulation partitioning and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antennas for enhanced transmit power capability
KR102163672B1 (ko) * 2017-11-14 2020-10-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E-utra와 nr 간의 이중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단말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방법을 수행하는 단말
US10631358B1 (en) * 2018-08-01 2020-04-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hysical layer split in a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central unit (CU)
US10750375B2 (en) * 2018-08-27 2020-08-18 T-Mobile Usa, In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for 5G network coverage extension
US20200076488A1 (en) 2018-08-30 2020-03-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Beamfor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ensor aided beam management
WO2020116460A1 (ja) * 2018-12-04 2020-06-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20099028A (ja) * 2018-12-19 2020-06-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290247B2 (en) * 2019-01-31 2022-03-29 Cox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over networks
US11515608B2 (en) 2019-02-27 2022-11-2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emote compensators for mobile devices
US11659474B2 (en) * 2019-03-27 2023-05-23 T-Mobile Usa, Inc. Intelligent selection between singular and dual connectivity
JP2020170919A (ja) * 2019-04-02 2020-10-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信号送受信回路
US11121736B2 (en) * 2019-04-26 2021-09-14 Qorvo Us, Inc.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234158B (zh) * 2019-06-14 2022-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信号传输方法
JP2020205472A (ja) * 2019-06-14 2020-12-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21016049A (ja) * 2019-07-11 2021-0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JP2021016052A (ja) * 2019-07-11 2021-02-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032729B1 (en) * 2019-08-20 2021-06-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imulta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5GNR) and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TWI707553B (zh) * 2019-09-09 2020-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射頻電路
JP2021048503A (ja) * 2019-09-19 2021-03-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10753391B (zh) * 2019-10-22 2022-10-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115989B1 (en) 2019-12-09 2021-09-0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node that uses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bands
US11405059B2 (en) 2020-01-09 2022-08-02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obile device front end architecture for antenna plexing for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CN111327344B (zh) * 2020-02-25 2021-08-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及电子设备
US11777698B2 (en) * 2020-02-19 2023-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uplex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switch
US11240748B1 (en) 2020-03-04 2022-02-0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ulti-frequency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multiple wireless access nodes
EP4050731A4 (en) * 2020-03-19 2023-11-01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KR102679439B1 (ko) 2020-03-31 2024-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송신 경로 설정 방법
KR102529966B1 (ko) * 2020-04-09 2023-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sd의 적용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21190746A (ja) * 2020-05-26 2021-1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GB2601434B (en) * 2020-06-29 2023-02-0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amplifier system
US11356136B2 (en) * 2020-09-08 2022-06-0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Harmonic rejection in multiphase signals
CN112468176B (zh) * 2020-11-23 2022-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的供电方法、装置、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GB2616523B (en) 2020-12-07 2024-04-1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including common filter
US11456760B1 (en) * 2021-03-05 2022-09-2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Linearizing narrowband carriers with low resolution predistorters
JP7520217B2 (ja) * 2021-04-01 2024-07-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Msdの適用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230138032A (ko) * 2021-04-02 2023-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최대 감도 저하
US11864218B1 (en) * 2021-06-10 2024-01-02 T-Mobile Usa, Inc. 5G new radio uplink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mitigation
TWI796028B (zh) 2021-12-02 2023-03-11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頻裝置及其多頻匹配電路
CN116634580A (zh) * 2022-02-10 2023-08-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网络实体、ue及存储介质
CN117042058A (zh) * 2022-04-28 2023-11-1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发射机状态确定方法、***以及基站和终端
US20230379832A1 (en) * 2022-05-19 2023-11-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Power efficient transmit diversit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22444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band power amplifiers and duplexers for lte-advanced front end for improved imd
US20150054639A1 (en) * 2006-08-11 2015-02-26 Michael Ros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obile phone usage
US20170013565A1 (en) * 2014-01-29 2017-01-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7078326A1 (ko) * 2015-11-03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70238308A1 (en) * 2011-04-29 2017-08-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plink Control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4284B2 (en) * 2001-12-18 2007-03-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two mobile station antennas that operate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6990357B2 (en) 2003-10-17 2006-01-24 Nokia Corporation Front-end arrangements for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JP5166265B2 (ja) * 2005-07-27 2013-03-21 ティー−モービル,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周波数バンド適応無線通信
WO2010075190A2 (en) 2008-12-24 2010-07-01 Rayspan Corporation Rf front-end module and antenna systems
EP2313945B1 (en) 2009-10-26 2013-07-17 Epcos AG Front-end circuit for improved antenna performance
WO2013006462A1 (en) * 2011-07-01 2013-01-10 Google Inc. Asymmetric perturbation method for a mobile transmit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155495A1 (en) 2012-04-12 2013-10-1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filter insertion loss while maintaining out-of-band attenuation
CN104335503B (zh) 2012-04-12 2018-03-23 天工方案公司 涉及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之间的改善的隔离的***和方法
WO2014179239A1 (en) 2013-04-29 2014-11-0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Duplexer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dditional signal path
US9621327B2 (en) 2013-09-17 2017-04-1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carrier aggregation front-end module applications
US9220106B2 (en) 2014-03-14 2015-12-22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for uplink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318726B1 (ko) 2014-06-11 2021-10-28 스카이워크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애플리케이션들을 위한 시분할 및 주파수-분할 듀플렉스 프로토콜들에 관련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6470835B2 (ja) 2014-08-08 2019-02-13 スカイワー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Skyworks Solutions, Inc. 電子システム、電力増幅器システム、パッケージ状モジュール及び携帯型デバイス
US20160191085A1 (en) 2014-08-13 2016-06-3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Transmit front end module for dual antenna applications
US20160127016A1 (en) 2014-10-31 2016-05-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plink diversity and interband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in front-end architecture
US10129857B2 (en) * 2014-11-06 2018-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 occupancy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866366B2 (en) 2014-11-06 2018-01-0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obile device front end architectur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US9838058B2 (en) 2015-02-15 2017-12-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Power amplif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supply voltage
WO2016130999A2 (en) 2015-02-15 2016-08-1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Boost converter having a buck supply voltage input
WO2016130883A1 (en) 2015-02-15 2016-08-1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with switch resizing
CN107534830B (zh) 2015-02-15 2021-06-29 天工方案公司 用于监测串行总线的电路、设备和方法
US20160241026A1 (en) 2015-02-15 2016-08-1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econfigurable power supply cell for efficient boost and buck-boost applications
US10080198B2 (en) 2015-05-18 2018-09-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at an almost-contiguous resource allocation A-MPR applies to an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160365908A1 (en) 2015-06-10 2016-12-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ntenna swap architectures for time-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447442B2 (en) 2015-08-11 2019-10-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
US10432274B2 (en) 2016-01-04 2019-10-0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implex front-end
US10439685B2 (en) 2016-06-12 2019-10-0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ront-end architectures for multiple antennas
US10075199B2 (en) 2016-07-17 2018-09-1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front-end architecture that supports simultaneous MIMO
US10103772B2 (en) 2016-08-10 2018-10-1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ilter bypas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US10374555B2 (en) 2016-09-14 2019-08-06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frequency amplifier having active gain bypass circuit
US10659121B2 (en) 2017-03-15 2020-05-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US10439789B2 (en) 2017-05-08 2019-10-0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dynamic waveform control and power boost
US11368179B2 (en) 2017-10-17 2022-06-2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odulation partitioning and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antennas for enhanced transmit power cap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54639A1 (en) * 2006-08-11 2015-02-26 Michael Ros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obile phone usage
US20110222444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band power amplifiers and duplexers for lte-advanced front end for improved imd
US20170238308A1 (en) * 2011-04-29 2017-08-1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plink Control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70013565A1 (en) * 2014-01-29 2017-01-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7078326A1 (ko) * 2015-11-03 2017-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iberHome," Discussion on uplink power sharing for LTE-NR",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 R1-1712271, Prague, Czech Republic, 21th ~25th August 201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51003A1 (en) * 2019-03-22 2022-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ms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2035400B2 (en) * 2019-03-22 2024-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MSD and apparatu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99257A1 (en) 2019-05-23
US10560139B2 (en) 2020-02-11
TW201929449A (zh) 2019-07-16
US20190158137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2136B (zh) 行動器件、射頻通信系統及在一射頻通信器件中之傳輸之方法
US11368179B2 (en) Modulation partitioning and transmission via multiple antennas for enhanced transmit power capability
US1146979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s
US10862661B2 (en)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dynamic waveform control and power boost
US20220069787A1 (en) Power management of power amplifier modules
US11973523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including common filter
TW202205808A (zh) 雙連接功率放大器系統
US11515608B2 (en) Remote compensators for mobile devices
US20230119378A1 (en)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to manage radiated power
US1200326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ower amplifier signal limiting
US20240146339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system with dual connectivity support
US20240223227A1 (en) Consolidation of amplifier ramping for 2g and 5g transmission
US20240243772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architecture
US20240214006A1 (en) Low cost band 24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re-use of the gps-l1 radio frequency path
US20240223231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architecture with receive filter bypass
US2023031863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loading in antenna switch module multiple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