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9242B -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9242B
TWI779242B TW108138795A TW108138795A TWI779242B TW I779242 B TWI779242 B TW I779242B TW 108138795 A TW108138795 A TW 108138795A TW 108138795 A TW108138795 A TW 108138795A TW I779242 B TWI779242 B TW I7792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protective layer
substrate
layer
micro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8111A (zh
Inventor
陳培欣
史詒君
吳志凌
Original Assignee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8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9242B/zh
Priority to US16/708,445 priority patent/US1138739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18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8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9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924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微型發光二 極體、一第一保護層及一第二保護層。微型發光二極體件適於設置於基板上。第一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外側壁的一第一部分,且與基板具有一間隙。第二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一第二部分,第二保護層位於第一保護層與基板之間的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第一保護層。第一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

Description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保護層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隨著光電科技的進步,許多光電元件的體積逐漸往小型化發展。近幾年來由於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製作尺寸上的突破,所以發光二極體不僅可應用於照明技術,也適用於製作顯示面板。目前將發光二極體以陣列排列製作的微型發光二極體(micro-LED)顯示器在市場上逐漸受到重視。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屬於主動式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其除了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而言更為省電以外,也具備更佳優異的對比度表現,而可以在陽光下具有可視性。此外,由於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採用無機材料,因此其相較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而言具備更佳優良的可靠性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要如何能夠更對微型發光二極體等微型發光二極體提供更佳的保護則是本領域的研究目標。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具有保護層。
本發明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微型發光二極體、一第一保護層及一第二保護層。微型發光二極體適於設置於基板上。第一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外側壁的一第一部分,且與基板具有一間隙。第二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一第二部分。第二保護層位於第一保護層與基板之間的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第一保護層,第一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小於第二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與第二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小於等於0.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在基板上的寬度隨著遠離第一保護層的方向漸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在接觸基板的坡腳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基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且上述的第二保護層在接觸第一保護層的坡頂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第一保護層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保護層的材質不同於第二保護層的材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保護層的楊氏模數 大於第二保護層的楊氏模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在基板上的高度小於等於微型發光二極體在基板上的高度的0.5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一發光層,第二保護層在基板上的高度小於發光層在基板上的高度。
微型發光二極體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第一部分的粗糙度小於第二部分的粗糙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在基板上的高度大於等於第一保護層在基板上的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還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底面,而介於微型發光二極體與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保護層為一不透光層。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第一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第一部分,第二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第二部分、位於第一保護層與基板之間的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第一保護層。因此,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可被良好地保護。這樣上窄下寬的設計可使得後續連接至微型發光二極體的線路能夠沿著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的外緣分布,而能對線路提供緩衝的效果,以降低線路斷裂的機率。
θ 1、θ 2:夾角
h1、h2、h3:高度
W1、W2:最大厚度
10:基板
20、22:線路
100、100a、100b、100c、100d: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110:微型發光二極體
111:第一型半導體層
112:發光層
113:第二型半導體層
115:外側壁
116:第一部分
117:第二部分
120:第一型電極
125、125d:第二型電極
130:第一保護層
140、140a、140b、140c:第二保護層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所描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在此所用「微型」元件意指可具有1微米至100微米的尺寸。在一些實施例中,微型元件可具有20微米、10微米或5微米之一最大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微型元件可具有小於20微米、10微米或5微米之一最大高度。然應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不必限於此,某些實施例的態樣當可應用到更大與也許更小的尺度。基板例如可為顯示基板、發光基板、具薄膜電晶體或積體電路(ICs) 等功能元件的基板或其他類型的電路基板,但不以此為限。雖然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特定於描述包含p-n二極體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但應理解本發明的實施例不限於此,某些實施例亦可應用到其他微型發光二極體,包括具光子功能的微型發光二極體(例如雷射二極體、光電二極體)。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例如為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micro LED display),可包含其他組件。此等其他組件包含(但不限於):記憶體、一觸控螢幕控制器及一電池。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為一電視機、平板電腦、電話、膝上型電腦、電腦監視器、獨立式終端機服務台、數位相機、手持遊戲控制台、媒體顯示器、電子書顯示器、車用顯示器或大面積電子看板顯示器。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包括一基板10。基板10為線路基板,而線路基板例如是一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基板、一矽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基板、一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或其他具有工作電路的基板。基板10也可以軟性基板,其材料包含聚酯樹脂(polyester resin;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聚醯亞胺(polyimide;PI)。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包括一微型發光二極體110、一 第一保護層130及一第二保護層140。微型發光二極體110適於設置於基板10上。
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包括依序堆疊的一第一型半導體層111(例如是N型半導體層)、一發光層112及一第二型半導體層113(例如是P型半導體層)。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磊晶結構的厚度以1微米至6微米為佳,太厚或太薄都將影響後續製程的良率。第一型半導體層111的厚度可大於第二型半導體層113的厚度,其中第一型半導體層111的厚度介於1微米至5微米之間,發光層112的厚度介於0.1微米至1微米之間,而第二型半導體層113的厚度介於0.1微米至0.5微米之間,但並不以為限。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例如是以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為例。第一型半導體層111的長寬大於第二型半導體層113的長寬。也就是說,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由剖面圖來看為一個梯型結構。此處,第一型半導體層11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113的最大寬度差值介於0微米至5微米之間,能彈性的應用於後續的設計中。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也可以是垂直式發光二極體。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還包括一第一型電極120與一第二型電極125,分別接觸且電性連接第一型半導體層111與第二型半導體層113,由係由高功函數金屬(例如:鉑、鎳、鈦、金、鉻、上述之合金及上述材料之組合)、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銦錫及 氧化鋅)或是導電的非金屬材料如導電高分子、石墨、石墨烯及黑磷形成。
第一保護層130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一外側壁115的一第一部分116,且與基板10具有一間隙。第二保護層140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外側壁115的一第二部分117。第二保護層140位於第一保護層130與基板10之間的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第一保護層130。並且,外側壁115的第一部分116例如是上半部分,外側壁115的第二部分117例如是下半部分。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覆蓋第一保護層130在垂直側面的一部分,但第二保護層140覆蓋第一保護層130的範圍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為水平式發光二極體,第一型電極120與第二型電極125位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頂面,第二保護層140所配置於外側壁115的第二部分117靠近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底面,而遠離第一型電極120及第二型電極125。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為垂直式發光二極體,第二保護層140也可以靠近連接於第一型半導體層111的第一型電極120。
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30在外側壁115上的最大厚度W1與第二保護層140在外側壁115上的最大厚度W2的比值小於等於0.2。這樣可使得第一保護層130與第二保護層140呈現上窄下寬的設計,而讓連接於第一型電極120與第二型電極125的線路22、20能夠沿著第一保護層130與第二保護 層140的外緣分布,下降至基板10上,而能對線路20、22提供緩衝的效果,以降低線路20、22斷裂的機率,使微型發光二極體10能透過線路20、22與基板10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呈坡狀。也就是說,圖1的左右兩側的第二保護層140在基板10上的寬度隨著遠離第一保護層130的方向漸增,且在最靠近基板10的部位的寬度(也就是標示W2處)為最大。因此,第二保護層140在接觸基板10的坡腳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基板10之間的夾角θ 1為銳角,且第二保護層140在接觸第一保護層130的坡頂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第一保護層130之間的夾角θ 2為銳角。這樣的設計可使得線路20、22能夠沿著第一保護層130與第二保護層140f的外緣緩降。換句話說,線路20、22可較緩地爬上第一保護層130與第二保護層140f的外緣。更佳的,θ 1的角度小於等於45度,θ 2的角度大於等於45度,可提高線路20、22的製程良率。
當然,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也可以是平台狀,而使得第一保護層130與第二保護層140也可以呈現階梯的形式,第二保護層140的形狀不以上述為限制。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外側壁115的第一部分116的粗糙度小於第二部分117的粗糙度。因此,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在外側壁115的第二部分117會具有較大的粗糙度。較大的粗糙度也能提供第二保護層140較佳的抓固力。
此外,由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在接合於基板10上的過 程中會加熱,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在外側壁115的第二部分117具有較大的粗糙度還可提供較多的空間供軟化的第二保護層140填入,而提升緩衝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保護層130的材質不同於第二保護層140的材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30的材料可為無機材料,例如包括二氧化矽。第二保護層140可為有機材料,例如一有機高分子層、一感光層或一感熱層。更具體地說,第二保護層140的材料例如包括環氧樹脂。當然,在一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也可以是一不透光層,例如是摻雜有反射粒子或是包括一黑色光阻層,而能夠幫助正向出光。另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30例如是透光層,第二保護層140例如是不透光層,以控制側向出光的幅度。當然,第一保護層130的材料與第二保護層140的材料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保護層130的楊氏模數大於第二保護層140的楊氏模數,而使得第一保護層可以提供微型發光元極體較佳的保護,而第二保護層140能夠提供較佳的緩衝性,以降低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在接合過程中損壞的機率。
要說明的是,為了使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仍具有一定強度的保護,第二保護層140在基板10上的高度h1小於等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在基板10上的高度h2的0.5倍,以在緩衝效果與保護強度之間取得平衡。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在基板10上的高度h1小於發光層112在基板10上的高度h3, 避免影響側向出光。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2,圖2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a與圖1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a在基板10上的高度等於第一保護層130在基板10上的高度。也就是說,第二保護層140a的頂面可以是齊平於第一保護層130的頂面。線路20、22沿著第一保護層130的頂面延伸且沿著第二保護層140a的外輪廓向斜下方延伸。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3,圖3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b與圖1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b在基板10上的高度大於第一保護層130在基板10上的高度。換句話說,第二保護層140b也可以覆蓋在第一保護層130的至少部分頂面。在這樣的實施態樣中,線路20、22可以是僅沿著第二保護層140b的表面先水平延伸再向斜下方延伸,而不一定會接觸到第一保護層130。此處,第二保護層140b的表面分別齊平於第一型電極120與第二型電極125的表面,可讓後續配置的線路20、22有更佳的製程良率。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4,圖4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c與圖1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c還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一底面,而 介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與基板10之間,而提供更佳的緩衝效果,以降低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c在接合至基板10的過程中,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c受壓損壞的機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保護層140c在對應於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底面的部位可具有一孔洞,孔洞佔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底面的面積介於10%至90%之間,例如是30%至60%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孔洞可以是隨機排列或是呈陣列排列。設計者可視需求調整孔洞的數量與位置,以因應溫度變化或是在特定位置上提供特殊的緩衝效果。第二保護層140b上設有孔洞可降低因溫度變化產生的熱漲冷縮,而造成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c變形龜裂的機率。
此外,第二保護層140c在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底面下方的部位的厚度可依據需求調整。舉例來說,例如是發出不同顏色(紅、藍、綠)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高度可能會不同,若欲使這些發出不同顏色(紅、藍、綠)的微型發光二極體110的出光面等高,設計者可透過採用不同厚度的第二保護層140c而使這些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c能夠在基板10上的高度相同。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5,圖5的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d與圖1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型電極125d低於第一保護層130的表面,且配置第一保護層130間,可使線路20配置於第一保護層130和第二型電 極125d形成的凹槽間,而使線路20在電性連接到第二型電極125d有更好的電性連接,以增加降低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100d的良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第一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第一部分,第二保護層配置於微型發光二極體的外側壁的第二部分、位於第一保護層與基板之間的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第一保護層。因此,本發明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可被良好地保護。此外,第一保護層的材質不同於第二保護層的材質,而能夠對微型發光二極體提供不同的保護效果。第一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與第二保護層在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小於等於0.2。這樣上窄下寬的設計可使得後續連接至微型發光二極體的線路能夠沿著第一保護層與第二保護層的外緣分布,而能對線路提供緩衝的效果,以降低線路斷裂的機率。
此外,與一般的發光二極體技術相比,微型發光二極體從毫米級降至微米級,因此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能達高解析度,並能夠降低顯示之電力消耗,更具節能、機構簡單、薄型等優勢。
θ 1、θ 2:夾角
h1、h2、h3:高度
W1、W2:最大厚度
10:基板
20、22:線路
100: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110:微型發光二極體
111:第一型半導體層
112:發光層
113:第二型半導體層
115:外側壁
116:第一部分
117:第二部分
120:第一型電極
125:第二型電極
130:第一保護層
140:第二保護層

Claims (15)

  1.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微型發光二極體,適於設置於該基板上,包括配置於該基板上的一第一型半導體層、一發光層及一第二型半導體層;一第一保護層,完全覆蓋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一外側壁的一第一部分而外露出該外側壁的一第二部分,且與該基板具有一間隙;一第二保護層,完全覆蓋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一型半導體層的該外側壁的該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部分位於該基板與該第一部分之間,該第二保護層位於該第一保護層與該基板之間的該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該第一保護層,且該第一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一第一型電極與一第二型電極,位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上且電性連接該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一第一型線路與一第二型線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型電極與該第二型電極,且配置於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上並沿著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外緣分布,使該微型發光二極體透過該第一型線路與該第二型線路與該基板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該第一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與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的比值小於等於0.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基板上的寬度隨著遠離該第一保護層的方向漸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在接觸該基板的坡腳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該基板之間的夾角為銳角,且該第二保護層在接觸該第一保護層的坡頂部位的外輪廓切線與該第一保護層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該第一保護層的材質不同於該第二保護層的材質。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一保護層的楊氏模數大於該第二保護層的楊氏模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基板上的高度小於等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在該基板上的高度的0.5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基板上的高度小於該發光層在該基板上的高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該外側壁的該第一部分的粗糙度小於該第二部分的粗糙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在基板上的高度大於等於該第一保護層在該基板上的高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還配置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一底面,而介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與該基板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為一不透光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呈坡狀。
  14. 一種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微型發光二極體,適於設置於該基板上且直接接觸該基板,包括一外側壁,該外側壁包括一上半部分與位於該上半部分與該基板之間的一下半部分;一第一保護層,配置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該外側壁的該上半部分且外露出該下半部分,且與該基板具有一間隙;一第二保護層,配置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的該外側壁的該下半部分,該第二保護層位於該第一保護層與該基板之間的該間隙內且覆蓋部分的該第一保護層,且該第一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二保護層在該外側壁上的最大厚度; 一第一型電極與一第二型電極,位於該微型發光二極體上且電性連接該微型發光二極體;以及一第一型線路與一第二型線路,分別連接於該第一型電極與該第二型電極,且配置於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上並沿著該第一保護層與該第二保護層的外緣分布,使該微型發光二極體透過該第一型線路與該第二型線路與該基板電性連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其中該第二保護層呈坡狀。
TW108138795A 2019-10-28 2019-10-28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TWI779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8795A TWI779242B (zh) 2019-10-28 2019-10-28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US16/708,445 US11387394B2 (en) 2019-10-28 2019-12-10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8795A TWI779242B (zh) 2019-10-28 2019-10-28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8111A TW202118111A (zh) 2021-05-01
TWI779242B true TWI779242B (zh) 2022-10-01

Family

ID=7558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795A TWI779242B (zh) 2019-10-28 2019-10-28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7394B2 (zh)
TW (1) TWI779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790B (zh) * 2021-05-26 2023-03-1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與應用其之顯示裝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2559A (zh) * 2013-04-19 2014-11-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47015A (zh) * 2014-05-15 2015-12-16 Luxvue Technology Corp 可撓式顯示器及具有犧牲釋放層之形成方法
US20160307961A1 (en) * 2010-09-13 2016-10-20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structure
TW201735320A (zh) * 2016-03-03 2017-10-01 艾克斯瑟樂普林特有限公司 微轉移可印刷電子元件
TW201810709A (zh) * 2016-09-07 2018-03-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單元之中介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微型發光二極體單元及其製造方法與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US20180182740A1 (en) * 2016-12-23 2018-06-28 Lumens Co., Ltd. Micro-led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828449A (zh) * 2016-10-24 2018-08-01 瑞典商Glo公司 氮化銦鎵紅光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16409A (zh) * 2017-09-15 2019-04-16 大陸商廈門市三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作方法與應用
US20190115274A1 (en) * 2016-02-18 2019-04-18 Apple Inc. Backplane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microdriver and micro led
TW201939739A (zh) * 2018-03-06 2019-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5075B2 (en) * 2003-08-28 2010-03-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module, lighting apparatus, display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7235103A (ja) * 2006-01-31 2007-09-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4203087B2 (ja) * 2006-07-25 2008-12-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半導体複合装置、led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201238043A (en) * 2011-03-11 2012-09-16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128841A (ko) * 2012-05-18 2013-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셀 어레이를 갖는 반도체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발광모듈 및 조명장치
DE102015112538B4 (de) * 2015-07-30 2023-08-0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7961A1 (en) * 2010-09-13 2016-10-20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structure
TW201442559A (zh) * 2013-04-19 2014-11-01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47015A (zh) * 2014-05-15 2015-12-16 Luxvue Technology Corp 可撓式顯示器及具有犧牲釋放層之形成方法
US20190115274A1 (en) * 2016-02-18 2019-04-18 Apple Inc. Backplane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microdriver and micro led
TW201735320A (zh) * 2016-03-03 2017-10-01 艾克斯瑟樂普林特有限公司 微轉移可印刷電子元件
TW201810709A (zh) * 2016-09-07 2018-03-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單元之中介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微型發光二極體單元及其製造方法與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TW201828449A (zh) * 2016-10-24 2018-08-01 瑞典商Glo公司 氮化銦鎵紅光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US20180182740A1 (en) * 2016-12-23 2018-06-28 Lumens Co., Ltd. Micro-led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916409A (zh) * 2017-09-15 2019-04-16 大陸商廈門市三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二極體晶片及其製作方法與應用
TW201939739A (zh) * 2018-03-06 2019-10-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8111A (zh) 2021-05-01
US20210126171A1 (en) 2021-04-29
US11387394B2 (en)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9462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チップ及びこれを含む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049053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s as display pixels
TWI714319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US950116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EP2951870B1 (en) Flexible display substrate,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67528B (zh)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WO2021017986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258869A1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TWI725691B (zh) 微型發光元件顯示裝置
TWI679569B (zh) 顯示裝置
CN110783443B (zh) 微型发光元件模块
TWI706397B (zh) 顯示裝置及其之形成方法
CN113206139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387387B2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US11183622B2 (en) Micro light-emitting device module
TWI779242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
CN110739377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10752228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装置
TWI709222B (zh) 微型發光元件顯示裝置
TWI698994B (zh) 微型半導體晶片、微型半導體元件結構、以及轉移裝置
US20220285600A1 (en) 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CN113224104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TWI782401B (zh) 發光陣列結構及顯示器
TWI708405B (zh) 微型半導體晶片、微型半導體元件結構、以及顯示元件
TWI685829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