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267B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267B
TWI768267B TW108143871A TW108143871A TWI768267B TW I768267 B TWI768267 B TW I768267B TW 108143871 A TW108143871 A TW 108143871A TW 108143871 A TW108143871 A TW 108143871A TW I768267 B TWI768267 B TW I7682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gmen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9711A (zh
Inventor
高橋和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9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9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2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8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可較適切地進行新的播送方式之導入的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可提供一種送訊裝置,其係具備:生成部,係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和送訊部,係將含有已生成之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本技術係可適用於例如,對應於ISDB-T方式等之播送方式的傳輸系統。

Description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本技術係有關於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特別是有關於,可較適切地進行新的播送方式之導入的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例如,在日本,適合於地表數位電視播送之次世代化的進階化之研討正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技術方式之研討正被進行(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8-1018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話說回來,從既存的播送方式,切換成與該當既存之播送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的播送方式之際,要求要能夠適切地進行新的播送方式之導入。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可較適切地進行新的播送方式之導入。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送訊裝置,係為一種送訊裝置,其係具備:生成部,係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和送訊部,係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
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送訊方法,係為一種送訊方法,係由送訊裝置,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送訊裝置、及送訊方法中,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係被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含有已被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係被發送。
本技術的一側面的收訊裝置,係為一種收訊裝置,其係具備: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前記解調部,係基於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
本技術的一側面的收訊方法,係為一種收訊方法,係由收訊裝置,其係具備: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基於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且是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的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中,基於傳輸控制訊號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且是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的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關於區段之解調處理係被進行。
本技術的一側面之送訊裝置、及收訊裝置,係亦可為獨立的裝置,也可為構成1個裝置的內部區塊。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技術的實施形態。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2.變形例 3.電腦的構成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傳輸系統之構成例) 圖1係適用了本技術的傳輸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此外,所謂系統,係指複數個裝置做邏輯性集合而成者。
於圖1中,傳輸系統1係為支援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等之播送方式的系統。傳輸系統1係由:被設置在各播送台之關連設施中的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N為1以上之整數)、和被設置在送訊所的送訊裝置10、和被各使用者所擁有的收訊裝置20-1乃至20-M(M為1以上之整數)所構成。
又,於該傳輸系統1中,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和送訊裝置10,係透過通訊線路12-1乃至12-N而被連接。此外,通訊線路12-1乃至12-N,係可為例如專線。
資料處理裝置11-1,係對播送台A所製作的播送內容(例如播送節目等)之資料,實施編碼等之必要的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傳輸資料,透過通訊線路12-1而發送至送訊裝置10。
於資料處理裝置11-2乃至11-N中,係與資料處理裝置11-1同樣地,由播送台B或播送台Z等之各播送台所製作的播送內容之資料係被處理,其結果所得之傳輸資料,係透過通訊線路12-2乃至12-N而被發送至送訊裝置10。
送訊裝置10,係透過通訊線路12-1乃至12-N,而將從播送台側之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所被發送過來的傳輸資料予以接收。送訊裝置10,係對來自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之傳輸資料實施編碼或調變等之必要的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播送訊號,從被設置在送訊所中的送訊用之天線而予以發送。
藉此,來自送訊所側的送訊裝置10的播送訊號,係藉由所定之頻帶的電波,而分別被發送至收訊裝置20-1乃至20-M。
收訊裝置20-1乃至20-M係例如,以電視受像機或機上盒(STB:Set Top Box)等之固定收訊機的方式而被構成,被設置在各使用者的自宅等。
收訊裝置20-1,係藉由所定之頻帶的電波,將從送訊裝置10所被發送過來的播送訊號予以接收並實施解調或解碼、解碼等之必要的處理,藉由而將使用者所致之選台操作所相應之播送內容(例如播送節目等)予以再生。
於收訊裝置20-2乃至20-M中,係與收訊裝置20-1同樣地,來自送訊裝置10之播送訊號係被處理,使用者所致之選台操作所相應之播送內容係被再生。
如此一來,於收訊裝置20中,播送內容之映像係被顯示於顯示器,與該映像同步的聲音係從揚聲器被輸出,因此使用者就可欣賞播送節目等之播送內容。
此外,於傳輸系統1中,M台的收訊裝置20中係有,支援既存之播送方式(既存方式)者,與支援新的播送方式(新方式)者,是混合存在。於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將支援既存方式的收訊裝置20,稱作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將支援新方式的收訊裝置20,稱作新方式收訊裝置20N,而加以區別。
甚至,也想定會有支援既存方式與新方式之雙方方式的收訊裝置20,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該當收訊裝置20,稱作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但是,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和新方式收訊裝置20N、和雙方式收訊裝置20D,在不需要特別區分的情況下,則簡稱為收訊裝置20。
話說回來,在日本,適合於地表數位電視播送之次世代化的研討,正在進行。此處,作為從既存方式(ISDB-T方式)轉移(遷移)至新方式(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的方法之1,研討了使用既存方式之頻帶,來導入具有相容性之新方式。
此處,關於新方式,所謂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係意味著,可使用既存方式之一部分來進行將新方式之播送的意思。
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係可將OFDM訊框,藉由實施了不同傳輸路編碼的OFDM區段群的同時傳輸也就是階層傳輸而予以傳輸。在階層傳輸中,1頻道係被分割成,由1個以上之區段所構成的1個以上之階層。然後,在各階層中,可採用不同的傳輸路編碼。可以使用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之一部分之階層來進行播送的新方式,係可說成是,與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具有相容性。
與ISDB-T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之播送,係可一面維持ISDB-T方式之播送而一面進行之。
在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予以導入的情況下,想定會有2個階段。亦即,一面與既存方式保持相容性,一面導入新方式的第1階段,和停止既存方式之播送服務而只進行新方式之運用的第2階段。
然後,在新方式導入之際係要求,藉由適切地進行該當新方式之導入,對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之動作不造成影響,且可讓新方式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適切地接收新方式之播送訊號並處理。
於是,在本技術中,在傳輸控制訊號(TMCC訊號)中,作為與既存方式(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亦即新方式之導入時所被新導入的控制資訊,將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控制資訊(以下亦稱為區段控制資訊)予以含入,使得含有該當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可在收訊裝置20中被處理,藉此而可較適切地進行新方式之導入。
以下,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的導入之際,使用含有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而可較適切地進行新方式之導入的本技術,一面參照圖2乃至圖24一面詳細地加以說明。
話說回來,在日本,作為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的既存方式,是採用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方式。
在該ISDB-T方式中,1個頻道(頻帶)中所被分配的被實施了正交分頻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複數的子載波之頻帶,係被分割成13區段。OFDM,係為數位調變之一種,藉由在某個頻帶內形成複數個不同的子載波(副載波)並同時將其予以傳輸,以進行多工化。
然後,在13區段之中,12區段被使用於固定收訊機專用之播送,剩下的1區段係被使用於行動收訊機專用之播送(也就是所謂的1Seg播送)。又,於這些13區段中,播送用之資料係被同時發送。
此外,雖然1個頻道(頻帶)係被分割成13區段,但此處,1個頻道作多可由3階層所構成。該3階層係可設成例如:由1區段所成之A階層、由6區段所成之B階層,由6區段所成之C階層。其中,各階層之區段數,係在3個階層(A階層、B階層、C階層)之區段之合計不會超過13區段的範圍內,可做任意設定。
又,在ISDB-T方式中,作為傳輸控制訊號,係被規定有TMCC(Transmission Multiplexing Configuration Control)。該TMCC訊號係含有:各階層之調變方式或錯誤訂正編碼率等之傳輸參數等之資訊。
作為既存方式係為例如,如以上的ISDB-T方式般地,以使用由區段所成之階層來進行階層傳輸的播送方式為前提。階層,係由區段所構成,因此關於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係也可說成是,關於由區段所成之階層的階層控制資訊。
(TMCC訊號之例子) 圖2係圖示了TMCC載波的位元之分配之例子。
於圖2中係圖示了,在TMCC載波的204位元B0 ~B203 之中,對位元B0 係分配了TMCC符元所需之解調基準訊號,對位元B1 ~B16 係分配了同步訊號,對位元B17 ~B19 係分配了區段形式識別,對位元B20 ~B121 係分配了TMCC資訊,對位元B122 ~B203 係分配了同位位元。
圖3係圖示了圖2的TMCC資訊的位元B20 ~B121 之細節。
在TMCC資訊的位元B20 ~B121 之中,對位元B20 ~B21 係分配了系統識別,對位元B22 ~B25 係分配了傳輸參數切換指標,對位元B26 係分配了啟動控制訊號,對位元B27 ~B66 係分配了目前資訊,對位元B67 ~B106 係分配了下一資訊,對位元B107 ~B109 係分配了連結送訊相位補正量,位元B110 ~B121 係為未定義。
圖4係圖示了圖3的TMCC資訊中的目前資訊和下一資訊的各階層之傳輸參數資訊的構成之例子。亦即,圖4中係圖示了,目前資訊的A階層、B階層、及C階層,和下一資訊的A階層、B階層、及C階層之傳輸參數資訊。
作為該傳輸參數資訊係含有:3位元的載波調變對映方式、3位元的摺積編碼率、3位元的時間交錯之長度、及4位元的區段數。此處,在圖5乃至圖8中係圖示了這些傳輸參數資訊之具體例。
圖5係圖示了載波調變對映方式之例子。作為該載波調變對映方式係例如,隨應於'000'、'001'、'010'、'011'的3位元之值,而指定了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64QAM等之調變方式。
圖6係圖示了摺積編碼率之例子。作為該摺積編碼率係例如,隨應於'000'、'001'、'010'、'011'、'100'的3位元之值,而指定了1/2、2/3、3/4、5/6、7/8等之編碼率。
圖7係圖示了時間交錯之長度之例子。作為該時間交錯之長度係例如,隨應於'000'、'001'、'010'、 '011'的3位元之值,而分別設定了模式1乃至3的I之值。
圖8係圖示了區段數之例子。作為該區段數係例如,隨應於'0001'乃至'1101'的4位元之值,而作為區段數分別設定了1~13。作為區段數的4位元之值'1110'係為未定義,值'1111'係表示階層(構成其之區段)係為未使用。
TMCC訊號係具有如以上之構成。
(適用了本技術的TMCC訊號之例子) 在本技術中,係對TMCC訊號中所含之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預留位元),追加了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與區段控制資訊。
圖9係圖示了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之例子。
於圖9中,係在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之中,對位元B110 之1位元,分配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
此處,作為TMCC資訊的位元B110 ,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係被導入。另一方面,作為TMCC資訊的位元B110 ,是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未被導入。
圖10係圖示了區段控制資訊之例子。
於圖10中係圖示了,在圖3的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之中,對位元B110 除外之位元B111 ~B121 所被分配的區段控制資訊。
亦即,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B111 ~B121 之中,對位元B111 係分配了A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對B112 係分配了B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對位元B113 ~B116 係分配了B階層之新方式之區段數,對位元B117 係分配了C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對位元B118 ~B121 係分配了C階層之新方式之區段數。
圖11係圖示了各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之例子。
於圖11中,作為TMCC資訊的位元B111 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在A階層中有新方式之導入,在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在A階層中沒有新方式之導入。
同樣地,作為TMCC資訊的位元B112 、B117 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在B階層、C階層中有新方式之導入,作為位元B112 、B117 是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在B階層、C階層中沒有新方式之導入。
圖12係圖示了B階層或C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區段數之例子。
於圖12中,作為位元B113 ~B116 的4位元之值是被指定了'000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之區段數係為1,在被指定了'0010'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之區段數為2,在被指定了'001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之區段數為3。
以下同樣地,作為位元B113 ~B116 的4位元之值是被指定了'0100'乃至'110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之區段數分別為4~13。又同樣地,作為位元B118 ~B121 的4位元之值是被指定了'0001'乃至'1101'的情況下,則表示C階層之區段數分別為1~13。作為位元B113 ~B116 的4位元之值,'1110'係為未定義,'1111'係表示階層(構成其之區段)係為未使用。
此處,階層係為未使用這件事情,是可根據區段數來做判別,因此在本技術中,於既存之TMCC資訊中,在目前資訊的階層傳輸參數資訊之中,可將區段數除外的項目,使用於新方式之傳輸參數(調變參數)之指示。
亦即,在收訊裝置20中,A階層是否為在既存方式中未使用,是可以根據目前資訊的構成A階層之傳輸參數資訊(圖8)的作為區段數的4位元之值是否為'1111',來加以判定。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係在判定為A階層是在既存方式中未使用的情況下,則不參照A階層的既存方式之傳輸參數資訊的其他項目(區段數以外之項目)。因此,在A階層係為在既存方式中未使用的情況下,則A階層的既存方式之傳輸參數資訊之區段數以外之項目無論變成怎樣,對於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之動作)都不會有影響。
由以上之,A階層係為在既存方式中未使用的情況下,則可自由地使用A階層的既存方式之傳輸參數資訊之區段數以外之項目,例如可用於新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以上這點,對A階層以外的B階層及C階層之傳輸參數資訊而言,也是同樣如此。
圖13係圖示了TMCC資訊的目前資訊中的A階層傳輸參數資訊的構成之例子。此處,適宜參照圖14乃至圖16的具體例來做說明。但是,這些的調變方式、編碼率、及時間交錯之相關資訊係為一例,亦可被指示其他的傳輸參數。
亦即,A階層傳輸參數資訊的位元B28 ~B40 之中,作為對位元B28 ~B30 所被分配的調變方式,可將例如圖14所示的調變方式,新指定作為新方式之傳輸參數。
作為該調變方式係例如,隨應於'000'、'001' 、'010'、'011'、'100'、'101'、'110'、'111'的3位元之值,而指定了QPSK、16QAM-UC、16QAM-NUC、64QAM-UC、64QAM-NUC、256QAM-NUC、1024QAM-NUC、4096QAM -NUC等之調變方式。
又,A階層傳輸參數資訊的位元B28 ~B40 之中,作為對位元B31 ~B34 所被分配的編碼率,可將例如圖15所示的編碼率,新指定作為新方式之傳輸參數。
作為該編碼率係例如,隨應於'0000'、'0001' 、'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的4位元之值,而指定了2/16、3/16、4/16、5/16、6/16、7/16、8/16、9/16、10/16、11/16、12/16、13/16、14/16等之編碼率。
再者,A階層傳輸參數資訊的位元B28 ~B40 之中,作為對位元B35 ~B36 所被分配的時間交錯之長度,可將例如圖16所示的時間交錯之長度,指定作為新方式之傳輸參數。
作為該時間交錯之長度係例如,隨應於'00'、'01'、'10'的2位元之值,而分別設定I = 0、1、2等I之值。
若將以上做個總結,則在本技術中,是對TMCC訊號中所含之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預留位元),追加了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與區段控制資訊。具體而言,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與區段控制資訊的內容,係如以下所示。
(a)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 ・位元B110 :表示對既存方式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 '0':有新方式導入 '1':無新方式導入
(b)區段控制資訊 ・位元B111 :表示A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 '0':A階層中有新方式導入 '1':A階層中無新方式導入 ・位元B112 :表示B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 '0':B階層中有新方式導入 '1':B階層中無新方式導入 ・位元B113 ~B116 :表示B階層的新方式之區段數。 ・位元B117 :表示C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 '0':C階層中有新方式導入 '1':C階層中無新方式導入 ・位元B118 ~B121 :表示C階層的新方式之區段數。
如此,於TMCC資訊中,藉由新定義了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位元B110 )與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在收訊裝置20中,就可基於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來判定是否有對既存方式導入了新方式。又,在收訊裝置20中,在判定為對既存方式有被導入新方式的情況下,可進行區段控制資訊所相應之處理(關於區段的解調處理)。
藉此,例如,在新方式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作為位元B110 之值是被指定了'0',而被判定為有新方式之導入的情況下,則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之值)所相應之處理會被進行。因此,可對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之動作不造成影響,而在新方式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將新方式之播送訊號適切地予以接收並處理。
(區段控制資訊之具體例) 此處,參照圖17及圖18,說明TMCC資訊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乃至B121 )之具體例。
於圖17中,係在13區段之中,A階層和B階層,亦即,中央的1區段和其左右的3區段係被利用於既存方式(ISDB-T方式),C階層,亦即,B階層之更外側的左右之3區段是係被利用於新方式(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
亦即,在圖17的區段構成的例子中,A階層和B階層的合計7區段係被利用於既存方式,C階層的6區段係被利用於新方式。此外,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係亦可說是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此時,在TMCC資訊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乃至B121 )中係例如,被指定了如圖18所示的值。
亦即,在圖17的區段構成中,由於A階層和B階層是被利用於既存方式,因此對位元B111 (圖10)係指定了,表示A層中沒有新方式之導入的'1',對位元B112 (圖10)係指定了,表示B階層中沒有新方式之導入的'1'。此時,在新方式中,由於B階層係被設成未使用,因此對位元B113 ~B116 (圖10)係指定了,表示B階層之區段係為未使用的'1111'。
又,在圖17的區段構成中,由於C階層是被利用於新方式,因此對位元B117 (圖10)係指定了,表示C階層中有新方式之導入的'0'。又,此時,在新方式中由於使用C階層之6區段,因此對位元B118 ~B121 (圖10)係指定了表示區段數為6的'0110'。
在C階層是被利用(被使用)於新方式情況下,C階層係不被利用於既存方式,因此,目前資訊的構成C階層之傳輸參數資訊(圖4)的表示區段數(圖8)的位元B63 ~B66 ,係被指定成表示在既存方式中未使用的'1111'。
此情況下,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針對C階層的目前資訊的傳輸參數資訊,係不參照區段數以外之項目,因此C階層的目前資訊的表示傳輸參數資訊的位元B54 ~B66 (圖3)之中的,表示區段數的位元B63 ~B66 以外之位元B54 ~B62 (圖4),可以使用於新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
此處,位元B54 ~B62 係被分配成,如圖13中所說明的在新方式中所被使的調變方式、編碼率、時間交錯之長度。
具體而言,作為新方式的調變方式是使用256QAM-NUC,因此對位元B54 ~B56 係指定了'101'。又,作為新方式的編碼率(摺積編碼率)是使用CR = 8/16,因此對位元B57 ~B60 係指定了'0110'。再者,作為新方式的時間交錯之長度是使用I = 1,因此對位元B61 ~B62 係指定了'01'。
如此,在TMCC資訊中,區段構成所相應之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係被指定,因此在收訊裝置20中,即使新方式被導入的情況下,仍可基於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而適切地進行區段構成所相應之處理。
(送訊裝置之構成) 圖19係圖示了圖1的送訊裝置10的構成之例子。
於圖19中,送訊裝置10係含有:調變處理部101、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及OFDM調變部103而被構成。
調變處理部101,係對作為傳輸資料而被輸入至此的播送內容之資料實施調變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資料訊號,供給至OFDM調變部103。
作為該調變處理係包含例如:前方錯誤訂正編碼調變處理(錯誤訂正編碼處理)、或階層(例如A階層、B階層、C階層等)之相關處理、時間交錯、頻率交錯等之處理。
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係將作為傳輸控制訊號的TMCC訊號予以生成,並供給至OFDM調變部103。
OFDM調變部103,係為進行作為傳輸訊框的OFDM訊框之相關處理的送訊部(之一部分)。OFDM調變部103,係對從調變處理部101所被供給之資料訊號、和從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所被供給之TMCC訊號實施OFDM調變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調變訊號,透過送訊天線(未圖示),作為播送訊號而予以發送(送出)。
作為該OFDM調變處理係包含例如:OFDM訊框之構成、或從頻率領域之訊號轉換成時間領域之訊號的逆高速傅立葉變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附加保護區間(GI:Guard Interval)之處理等。
送訊裝置10,係被構成如上。
此外,此處為了簡化說明,雖然並未特別區分既存方式與新方式而做說明,但調變處理部101、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及OFDM調變部103,係支援雙方之方式,例如可將圖17所示的區段構成所相應之播送訊號,予以送出。
例如,在既存方式中,作為播送內容是將對應於2K映像的2K內容予以處理而將其播送訊號(2K播送訊號)予以送出,另一方面,在新方式中,作為播送內容是將對應於4K映像的4K內容予以處理而將其播送訊號(4K播送訊號)予以送出。
接著,參照圖20的流程圖,說明被送訊裝置10所執行的送訊處理之流程。
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中,會判定對既存方式是否有新方式已被導入。但是,在此例中係揭露,既存方式係為ISDB-T方式,新方式係為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情況。
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新方式未被導入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102前進,執行步驟S102乃至S104之處理。
亦即,在調變處理部101中,會進行對應於ISDB-T方式的資料訊號之處理(S102)。在該資料訊號之處理中係例如,對2K內容之資料,進行前方錯誤訂正編碼調變處理、或階層之相關處理、時間交錯、頻率交錯等之調變處理等。
又,在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中,係生成TMCC訊號(S103)。例如,於該TMCC訊號中,在TMCC資訊中所含之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中,作為位元B110 是指定了'1',表示沒有新方式之導入。
一旦步驟S102、S103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然後,在OFDM調變部103中,係對步驟S102、S103之處理所得之訊號,進行OFDM調變處理(S104)。藉此,OFDM調變處理之結果所得之調變訊號,就成為播送訊號(2K播送訊號)而被發送。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中,在判定為新方式已被導入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105前進,執行步驟S105乃至S106、S104之處理。
亦即,在調變處理部101中,會進行對應於ISDB-T方式與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資料訊號之處理(S105)。在該資料訊號之處理中係例如,對2K內容與4K內容之資料,進行前方錯誤訂正編碼調變處理、或階層之相關處理、時間交錯、頻率交錯等之調變處理等。
又,在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102中,係生成TMCC訊號(S106)。例如,於該TMCC訊號中,在TMCC資訊中所含之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中,作為位元B110 是指定了'0',表示有新方式之導入,同時,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之各值亦被指定。
一旦步驟S105、S106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104前進。然後,在OFDM調變部103中,係對步驟S105、106之處理所得之訊號,進行OFDM調變處理(S104)。藉此,OFDM調變處理之結果所得之調變訊號,就成為播送訊號(2K、4K播送訊號)而被發送。
以上說明了送訊處理的流程。
此外,此處,作為新方式之導入後的階段,雖然針對一面與既存方式保持相容性,同時導入新方式的第1階段做了說明,但在停止既存方式的播送服務而只進行新方式之運用的第2階段的情況下,在步驟S101的判定處理後的步驟S105乃至S106、S104之處理中,變成只有4K內容的資料會被處理,只有4K播送訊號會被發送。
(收訊裝置之構成) 圖21係圖示了圖1的收訊裝置20的構成之例子。
於圖21中,收訊裝置20係含有:OFDM解調部201、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及解調處理部203而被構成。
OFDM解調部201,係為進行作為傳輸訊框的OFDM訊框之相關處理的收訊部(之一部分)。OFDM解調部201,係對透過收訊天線(未圖示)而被接收到的播送訊號實施OFDM解調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解調訊號,供給至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及解調處理部203。
作為該OFDM解調處理係包含例如:保護區間(GI)去除處理、或將時間領域之訊號轉換成頻率領域之訊號的高速傅立葉變換(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OFDM訊框解調處理等。
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係對從OFDM解調部201所被供給之解調訊號實施TMCC解調解碼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TMCC訊號中所含之TMCC資訊,供給至解調處理部203。
解調處理部203,係基於從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所被供給之TMCC資訊,而對從OFDM解調部201所被供給之解調訊號所得之資料訊號實施解調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輸出訊號,輸出至後段的電路(例如解碼器等)。
作為該解調處理係包含例如:頻率去交錯、或時間去交錯、階層(例如A階層、B階層、C階層等)之相關處理、前方錯誤訂正解調解碼處理(錯誤訂正碼的解碼處理)等。
收訊裝置20,係被構成如上。
此外,此處雖然沒有特地區別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與新方式收訊裝置20N與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做了說明,但在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中,支援既存方式之規格的OFDM解調部201、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及解調處理部203係分別被設置,在新方式收訊裝置20N中,支援新方式之規格的OFDM解調部201、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及解調處理部203係分別被設置。
又,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作為OFDM解調部201、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及解調處理部203,分別設置支援既存方式之規格與新方式之規格者。
藉由具有如此構成,例如,在上述的第1階段中,在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中,係可接收既存方式的播送訊號(2K播送訊號),並顯示2K內容所相應之2K映像,而另一方面,在新方式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就可接收新方式的播送訊號(4K播送訊號),並顯示4K內容所相應之4K映像。
接著,參照圖22及圖23的流程圖,說明被收訊裝置20所執行的收訊處理之流程。
此處,首先參照圖22的流程圖,說明支援TMCC資訊中所含之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位元B110 )的收訊裝置20的動作之例子。
於步驟S201中,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係從OFDM解調部201所致之OFDM解調結果,取得TMCC資訊(包含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然後,隨應於該TMCC資訊中所含之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而執行以下的處理。
在步驟S202的判定處理中,位元B110 之值係被判定。在步驟S202的判定處理中,作為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的位元B110 之值係為'0',亦即,在判定為有新方式之導入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03前進。
在步驟S203中,藉由解調處理部203,區段控制資訊的處理係被執行。在該區段控制資訊的處理中,係基於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乃至B121 之值),而每一階層地判定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進行該判定結果所相應之區段數所致之解調等之處理。
此外,在步驟S202的判定處理中,位元B110 之值為'1',亦即,在判定為沒有新方式之導入的情況下,則步驟S203之處理係被略過。
如此,在收訊裝置20中,係可基於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位元B110 ),來判定對既存方式是否有新方式被導入,可執行該判定結果所相應之處理。
接著,參照圖23的流程圖,說明圖22的步驟S203之處理所對應之處理,亦即對應於TMCC資訊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乃至B121 之值)的收訊裝置20的動作之例子。
但是,在此例中係例示,既存方式係為ISDB-T方式,新方式係為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情況。
於步驟S231中,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202,係從OFDM解調部201所致之OFDM解調結果,取得TMCC訊號中所含之TMCC資訊(包含區段控制資訊)。然後,隨應於該TMCC資訊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位元B111 ~B121 之值),而執行步驟S232乃至S240之處理。
在步驟S232的判定處理中,係判定位元B111 之值是'0'還是'1'。
在步驟S232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1 之值被判定為'1'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33前進。於步驟S233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37 ~B40 的4位元之值(圖8),當作A階層之區段數,而將ISDB-T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又,在步驟S232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1 之值被判定為'0'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34前進。於步驟S234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37 ~B40 的4位元之值(圖8),當作A階層之區段數,而將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一旦步驟S233或S234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235前進。在步驟S235的判定處理中,係判定位元B112 之值是'0'還是'1'。
在步驟S235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2 之值被判定為'1'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36前進。於步驟S236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50 ~B53 的4位元之值(圖8),當作B階層之區段數,而將ISDB-T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又,在步驟S235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2 之值被判定為'0'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37前進。於步驟S237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113 ~B116 的4位元之值(圖12),當作B階層之區段數,而將新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一旦步驟S236或S237之處理結束,則處理係往步驟S238前進。在步驟S238的判定處理中,係判定位元B117 之值是'0'還是'1'。
在步驟S238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7 之值被判定為'1'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39前進。於步驟S239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63 ~B66 的4位元之值(圖8),當作C階層之區段數,而將ISDB-T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又,在步驟S238的判定處理中,在位元B117 之值被判定為'0'的情況下,處理係往步驟S240前進。於步驟S240中,解調處理部203,係將位元B118 ~B121 的4位元之值(圖12),當作C階層之區段數,而將次世代地表播送方式的播送訊號予以解調。
一旦步驟S239或S240之處理結束,則圖23所示的處理就被結束。
以上說明了收訊處理的流程。
(其他適用之例子) 此外,在上述的說明中,作為頻率領域的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數量,雖然例示了13區段,但區段數係不限於13,例如可較既存更為細分化的35區段等,可設成任意數量。又,在上述的說明中,雖然假設1個頻道最多是由3階層(A階層、B階層、C階層)所構成而做說明,但階層的數量係不限於3階層,例如可為2階層或4階層以上等,可設成任意數量之階層。
又,在導入與既存方式具有相容性的新方式的情況下,想定是將既存方式的播送訊號與新方式的播送訊號,採用使用複數個收送訊用之天線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方式而進行傳輸的方式。圖24係模式性圖示了MIMO方式的傳輸。
於圖24中,為了使用MIMO方式,藉由水平偏波,而將既存方式的播送訊號(2K播送訊號)與新方式的播送訊號(4K播送訊號)予以傳輸(圖24的A),藉由垂直偏波,而將新方式的播送訊號(4K播送訊號)予以傳輸(圖24的B)。
即使在此種使用MIMO方式之傳輸的情況下,例如,在藉由水平偏波而被傳輸的TMCC訊號中,含入區段控制資訊(與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藉由讓含有該當區段控制資訊(與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在收訊裝置20中被處理,就可較適切地進行新方式之導入。
(區段控制資訊的其他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區段控制資訊的其他實施形態,亦即在新方式的導入時,可採用MIMO方式之情況下的區段控制資訊之實施形態。
圖25係為一面維持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之播送,同時導入新方式的導入方法的說明圖。
圖25的導入方法係為,「播送之進階化的相關研究開發」,2018年3月16日,日本總務省情報流通行政局,NHK,關西電視台,TBS電視台(http://www.soumu.go.jp/ main_content/ 000539299.pdf)(以下稱為文獻1)中所介紹的新方式的導入方法之1。
在圖25的導入方法中,係利用將H偏波(水平偏波)及V偏波(垂直偏波),分別以對應之複數天線進行收訊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方式,來導入新方式。
在現行(現狀)的ISDB-T方式中,具有13區段的1頻道是被分割成,由1區段所構成的A階層,和由12區段所構成的B階層之2階層。然後,在A階層中,進行1Seg播送,在B階層中,進行所謂的2K播送。又,在1Seg播送及2K播送中,是使用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方式,且只使用H偏波。
在導入新方式的情況下,1頻道係被分割成例如:由1區段所構成的A階層、由5區段所構成的B階層、及由7區段所構成的C階層之3階層。
然後,例如,在A階層中,1Seg播送是藉由H偏波而被進行,在C階層中,2K播送是藉由H偏波而被進行。
然後,例如,在B階層中,作為新方式之播送的例如4K播送,是藉由使用到H偏波及V偏波的MIMO方式而被進行。
此處,所謂2K播送係為,大約1920×108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的播送,所謂4K播送係為,大約3840×216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的播送。
又,作為新方式之播送,係除了4K播送以外,例如,還可進行8K播送等更高畫質的映像之播送。所謂8K播送係為,大約7680×432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的播送。
話說回來,在收訊裝置20中,使用SISO方式的情況下,只需要接收H偏波即可,但在使用MIMO方式的情況下,就不只H偏波,就連V偏波也必須接收。因此,在新方式的導入時,在使用MIMO方式的情況下,在收訊裝置20(及送訊裝置10)中,為了要能夠接收H偏波及V偏波之雙方,必須更換天線。
關於天線的更換,對於經濟的影響較大,因此在新方式的導入時,考慮不是使用MIMO方式,而是使用SISO方式。作為使用SISO方式而導入新方式的方法係有例如,利用LDM(Layered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方法。
如以上所述,在新方式的導入時,SISO方式及MIMO方式之任一者都有可能被採用。因此,在新方式的導入時,無論SISO方式及MIMO方式之其中哪一者被採用,都希望能夠對應之。
以下說明,在新方式的導入時,SISO方式及MIMO方式之任一者都有可能被採用的情況下都能夠對應的區段控制資訊。
圖26係為,在新方式的導入時,可以使用MIMO方式之情況的區段控制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此外,此處係為了簡化說明,而假設新方式的導入,是只在B階層中被進行。亦即,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係假設可在A階層、B階層、及C階層中被進行,作為新方式(將ISDB-T方式予以進階化的進階化方式),係假設可在B階層中被進行。
在圖26中,係對圖3的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B110~B121,分配了關於構成B階層之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藉由對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B110~B121,分配關於構成B階層之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在新方式收訊裝置20N及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就可不對既存方式收訊裝置20L及雙方式收訊裝置20D所致之既存方式之播送之收訊造成影響,而接收新方式之播送。
在圖26中,在作為區段控制資訊的位元B110~B121之中,對位元B110係分配了,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播送是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或新方式之播送的資訊,對位元B111係分配了,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是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對位元B112~B114係分配了,表示新方式之載波調變(對映)方式的資訊,對位元B115~B118係分配了,表示新方式之編碼率的資訊,對位元B119~B120係分配了,表示新方式之時間交錯之長度的資訊,對位元B121係分配了,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使用MIMO方式的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
此外,新方式,係亦可對B階層以外之A階層或C階層,進行導入。在新方式是對A階層、B階層、及C階層之任一者都有可能被導入的情況下,除了關於B階層(構成其之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以外,作為關於A階層及C階層之各者(構成其之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必須要準備與圖26相同的區段控制資訊。
關於A階層及C階層之各者(構成其之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係例如,在既存方式之播送的收訊時,以省略圖2的TMCC訊號(載波)之錯誤偵測作為條件,而可在TMCC訊號的同位位元所被分配之位元B122~B203之一部分的位元中,取代同位位元而做分配。
圖27係為使用MIMO方式的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的說明圖。
圖27係圖示了,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的具有13區段的1頻道。在新方式的導入時,採用MIMO方式的情況下,例如,和圖25同樣地,1頻道係被分割成:由1區段所構成的A階層、由5區段所構成的B階層、及由7區段所構成的C階層之3階層。然後,在A階層中係進行1Seg播送,在B階層中係進行作為新方式之播送的例如4K播送,在C階層中係進行作為既存方式之播送的2K播送。
此外,在圖27中,與圖25同樣地,在A階層的1Seg播送、及C階層的2K播送中,係只使用H偏波,在B階層的4K播送中,會使用H偏波及V偏波。
作為頻率交錯之種類係有:在各階層之階層內進行頻率交錯的階層內交錯、和跨越複數階層而進行頻率交錯的階層間交錯。又,針對H偏波和V偏波之各者,係可進行不同種類的頻率交錯。
在圖27中,針對H偏波,係跨越B階層與C階層,而進行了階層間交錯。此情況下,針對V偏波,係可進行階層內交錯,也可進行階層間交錯。針對V偏波,是要進行階層內交錯及階層間交錯之哪一種頻率交錯,係可隨應於例如,錯誤率等之播送性能之相關因子來做選擇。針對H偏波所進行的頻率交錯也是同樣如此。
在圖27中,關於V偏波,係只有B階層存在。因此,針對V偏波,是進行階層內交錯的情況下,則在B階層內進行頻率交錯。又,針對V偏波,例如,像是H偏波般地,跨越B階層與C階層而進行階層間交錯的情況下,則在V偏波中,雖然會有B階層的播送訊號存在,但沒有C階層的播送訊號存在,因此只有B階層的播送訊號,會被進行跨越B階層與C階層而被配置的頻率交錯。因此,關於V偏波,在階層間交錯被進行後的B階層的播送訊號之配置,係變成所謂的梳狀。
圖28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播送係為作為既存方式之ISDB-T方式或新方式之播送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0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10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播送係為新方式之播送。作為位元B110是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播送係為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之播送。
圖29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1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11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MIMO方式之播送。作為位元B111是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之播送。
圖30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載波調變方式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2~B114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12~B114是被指定了'000'、'001'、 '010'、'011'、'100'、'101'的情況下,則分別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的調變方式,係為QPSK、16QAM、64QAM、256QAM、1024QAM、4096QAM。
此外,在圖30中,於位元B112~B114中,'110'、'111'係為未定義。
又,在圖30中,位元B112~B114,係表示調變方式,但位元B112~B114係可為例如和圖14同樣地,定義成除了表示調變方式,同時還表示星座係為UC(Uniform Constellation)及NUC(Non-Uniform Constellation)之哪一者。
圖31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編碼率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5~B118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15~B118是被指定了'0000'、'0001' 、'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的情況下,分別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的編碼率,係為2/16、3/16、4/16、5/16、6/16、7/16、8/16、9/16、10/16、11/16、12/16、13/16、14/16。
此外,在圖31中,於位元B115~B118中,'1101'、'1110'、'1111'係為未定義。
圖32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時間交錯之長度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9~B120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19~B120是被指定了'00'、'01'、'10' 、'11'的情況下,則分別表示,時間交錯之長度I = 0、1、2、3。
圖33係為,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使用MIMO方式的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21的說明圖。
作為位元B121是被指定了'0'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作為位元B121是被指定了'1'的情況下,則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間交錯。
送訊裝置10(圖19),係在新方式的導入時,可將含有圖26的區段控制資訊的播送訊號予以生成並發送。又,收訊裝置20(圖21),係接收含有圖26的區段控制資訊的播送訊號,基於該區段控制資訊而進行解調處理,就可取得作為新方式之播送的4K播送之映像。再者,對TMCC資訊的未定義之位元B110~B121,分配區段控制資訊,藉此就可不對既存方式之播送之收訊造成影響,而導入新方式。
(第2階段的系統識別)
圖34係為第2階段的系統識別之例子的圖示。
在一面與既存方式保持相容性,一面導入新方式的第1階段中,為了不對既存方式之播送的收訊造成影響,必須使用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的現行的系統識別。系統識別(圖3),係在TMCC資訊的位元B20~B121之中,被分配至位元B20~B21。現行的系統識別,係在作為該現行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是'00'、'01'的情況下,分別表示這是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系統、地表數位聲音播送系統。在作為現行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中,'10'、'11'係為未定義。
在第1階段之後,停止既存方式之播送服務而只進行新方式之運用的第2階段的情況下,可定義新的系統識別。
新的系統識別,係在作為該新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是'00'、'01'的情況下,與現行的系統識別同樣地,分別表示這是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系統、地表數位聲音播送系統。然後,新的系統識別,係作為該新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是'11'的情況下,則表示這是新方式之播送系統(地表數位第2世代電視播送系統)。在作為新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中,'11'係為未定義。
於第2階段中,採用新的系統識別,作為該新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係為表示新播送之播送系統的'10'的情況下,作為TMCC資訊的位元B20乃至B121之中的,對作為新的系統識別的位元B20~B21除外的位元B22~B121,係可分配定義給新方式用的新的控制資訊。在收訊裝置20中,係可基於系統識別,來判定在位元B22~B121中,是否有被分配定義給新方式用的新的控制資訊。
<2.變形例>
(其他播送方式的例子) 作為上述的說明,作為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的播送方式,雖然說明了ISDB-T方式,但本技術係亦可適用於其他播送方式。又,不限於地表波(地表波播送),亦可適用於例如利用播送衛星(BS:Broadcasting Satellite)或通訊衛星(CS: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的衛星播送,或者使用纜線的有線播送(CATV:Common Antenna TeleVision)等之播送方式。
(收訊裝置的其他構成) 又,在上述的說明中,收訊裝置20(圖1),係假設為電視受像機或機上盒(STB)等作為固定收訊機而被構成來做說明,但固定收訊機中係亦可還包含有例如:錄影機、遊戲機、個人電腦、網路儲存裝置等之電子機器。甚至,作為收訊裝置20(圖1),係不限於固定收訊機,亦可包含有例如: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機、平板型電腦等之行動收訊機、車載電視等之搭載於車輛的車載機器、頭戴式顯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等之可穿戴式電腦等之電子機器。
甚至,亦可將具有圖19所示之構成的送訊裝置10,視為調變裝置或調變部(例如調變電路)等來看待。同樣地,亦可將具有圖21所示之構成的收訊裝置20,視為解調裝置或解調部(例如解調電路或解調IC)等來看待。
(包含通訊線路之構成) 又,於傳輸系統1(圖1)中,雖然未圖示,但就像是對網際網路等之通訊線路,會有各種伺服器連接般地,亦可為,具有通訊機能的收訊裝置20(圖1),透過網際網路等之通訊線路,對各種伺服器進行存取而進行雙方通訊,藉此而可接收內容或應用程式等之各種資料。
(其他) 此外,本揭露中所使用的用語係為一例,並非意圖性地排除使用其他用語。例如,在上述的說明中,訊框係有的時候可以置換成例如封包等之其他用語。
又,於本揭露中,所謂「2K映像」係為,大約1920×108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所謂「4K映像」係為,大約3840×216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又,在上述的說明中,作為播送內容,雖然說明了以既存之播送方式(既存方式)而被傳輸的2K映像之2K內容,與以新的播送方式(新方式)而被傳輸的4K映像之4K內容,但作為以新方式而被傳輸的播送內容,係亦可為8K映像等之更高畫質的內容。其中,所謂「8K映像」係為,大約7680×432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
<3.電腦的構成>
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圖35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圖示。
於電腦1000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1001、ROM(Read Only Memory)10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003,係藉由匯流排1004而被彼此連接。在匯流排100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1005。輸出入介面1005上係連接有:輸入部1006、輸出部1007、記錄部1008、通訊部1009、及驅動機1010。
輸入部1006,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等所成。輸出部1007係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記錄部1008,係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1009係由網路介面等所成。驅動機1010係驅動: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1000中,藉由CPU1001來把ROM1002或記錄部1008中所被記錄的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及匯流排1004,而載入至RAM10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電腦1000(CPU1001)所執行的程式,係可記錄在例如封裝媒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中而提供。又,程式係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衛星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的傳輸媒體而提供。
在電腦1000中,程式係藉由將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裝著至驅動機1010,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安裝至記錄部1008。又,程式係可透過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以通訊部1009接收之,安裝至記錄部1008。除此以外,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1002或記錄部1008中。
此處,於本說明書中,電腦依照程式所進行的處理,係並不一定要依照以流程圖方式而被記載之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進行。亦即,電腦依照程式所進行的處理,係也包含平行地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例如平行處理或是物件導向之處理)。又,程式係亦可被1個電腦(處理器)所處理,也可被複數個電腦做分散處理。
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又,本技術係可採取如下的構成。
(1) 一種送訊裝置,係具備: 生成部,係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和 送訊部,係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3) 如前記(1)或(2)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中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4) 如前記(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還含有:關於每一前記階層的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5) 如前記(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將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的既存之領域,用於前記第2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傳輸參數係包含:調變方式、編碼率、及時間交錯之相關資訊的其中至少1者。 (7) 如前記(1)乃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還含有:表示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8) 如前記(1)乃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 前記傳輸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包含TMCC訊號。 (9) 如(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 (10) 如(1)或(9)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的垂直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 (11) 一種送訊方法,係由送訊裝置: 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 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 (12)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 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 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 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 前記解調部,係基於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14) 如前記(12)或(13)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中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還含有:關於每一前記階層的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16) 如前記(12)乃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將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的既存之領域,用於前記第2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 (17) 如前記(16)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傳輸參數係包含:調變方式、編碼率、及時間交錯之相關資訊的其中至少1者。 (18) 如前記(12)乃至(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還含有:表示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19) 如前記(12)乃至(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 前記傳輸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包含TMCC訊號。 (20) 如(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 (21) 如(12)或(20)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的垂直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 (22) 一種收訊方法,係由收訊裝置,其係具備: 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 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 基於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且是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的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
1:傳輸系統 10:送訊裝置 11,11-1~11-N:資料處理裝置 20,20-1~20-M:收訊裝置 20D:雙方式收訊裝置 20L:既存方式收訊裝置 20N:新方式收訊裝置 101:調變處理部 102: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 103:OFDM調變部 201:OFDM解調部 202:傳輸控制訊號處理部 203:解調處理部 1000:電腦 1001:CPU 1002:ROM 1003:RAM 1004:匯流排 1005:輸出入介面 1006:輸入部 1007:輸出部 1008:記錄部 1009:通訊部 1010:驅動器 1011: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圖1] 適用了本技術的傳輸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2] TMCC載波的位元之分配之例子的圖示。 [圖3] TMCC資訊的位元之分配之細節的圖示。 [圖4] 傳輸參數資訊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5] 載波調變對映方式之例子的圖示。 [圖6] 摺積編碼率之例子的圖示。 [圖7] 時間交錯之長度之例子的圖示。 [圖8] 區段數之例子的圖示。 [圖9] 新方式導入控制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10] 區段的控制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11] 各階層中的新方式之導入之有無之例子的圖示。 [圖12] B階層或C階層中的區段數之例子的圖示。 [圖13] 傳輸參數資訊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14] 調變方式之例子的圖示。 [圖15] 編碼率之例子的圖示。 [圖16] 時間交錯之長度之例子的圖示。 [圖17] 在既存方式中導入新方式時的區段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18] 區段控制資訊之值之例子的圖示。 [圖19] 送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20] 送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21] 收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22] 收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23] 收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24] MIMO方式之傳輸的模式性圖示。 [圖25] 一面維持作為既存方式的ISDB-T方式之播送,同時導入新方式的導入方法的說明圖。 [圖26] 在新方式的導入時,可以使用MIMO方式之情況的區段控制資訊之例子的圖示。 [圖27] 使用MIMO方式的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的說明圖。 [圖28]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播送係為作為既存方式之ISDB-T方式或新方式之播送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0的說明圖。 [圖29]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新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1的說明圖。 [圖30]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載波調變方式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2~B114的說明圖。 [圖31]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編碼率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5~B118的說明圖。 [圖32]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時間交錯之長度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19~B120的說明圖。 [圖33] 區段控制資訊之中的,表示B階層中所被進行之,使用MIMO方式的新方式之播送的V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所被分配之位元B121的說明圖。 [圖34] 第2階段的系統識別之例子的圖示。 [圖35] 電腦的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10:送訊裝置
101:調變處理部
102:傳輸控制訊號生成部
103:OFDM調變部

Claims (16)

  1. 一種送訊裝置,係具備:生成部,係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和送訊部,係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前記第1方式係為ISDB-T方式;前記第2方式係為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按照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來表示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進一步按照每一前記階層而含有:關於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將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的既存之領域,用於前記第2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參數係包含:調變方式、編碼率、及時間交錯之相關資訊的其中至少1者。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還含有:表示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包含TMCC訊號。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的垂直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
  8. 一種送訊方法,係由送訊裝置:將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的傳輸控制訊號予以生成,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將含有已生成之前記傳輸控制訊號的傳輸訊框,予以發送;前記第1方式係為ISDB-T方式;前記第2方式係為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按照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來表示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進一步按照每一前記階層而含 有:關於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9.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含有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區段控制資訊,來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前記解調部,係基於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前記第1方式係為ISDB-T方式;前記第2方式係為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按照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來表示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進一步按照每一前記階層而含有:關於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將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的既存之領域,用於前記第2方式之傳輸參數之指示。
  11. 如請求項10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參數係包含:調變方式、編碼率、及時間交錯之相關資訊的其中至少1者。
  12.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還含有:表示前記第2方式已被導入的資訊。
  13.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記傳輸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係包含TMCC訊號。
  14.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係為使用SISO方式或MIMO方式之播送的資訊。
  15.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由前記區段所成之階層中所被進行的前記第2方式之播送的垂直偏波側之頻率交錯係為階層內交錯或階層間交錯的資訊。
  16. 一種收訊方法,係由收訊裝置,其係具備:收訊部,係將從送訊裝置所被發送之傳輸訊框,予以接收;和解調部,係基於從已接收之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傳輸控制訊號,來對從前記傳輸訊框所得之資料訊號進行解調處理; 基於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所含之區段控制資訊,且是作為與第1方式具有相容性的第2方式之導入所相應之控制資訊的關於頻率領域之分割單位亦即區段的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來進行關於前記區段之解調處理;前記第1方式係為ISDB-T方式;前記第2方式係為前記ISDB-T方式之次世代方式;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表示在前記區段中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含有:按照由前記區段所成之每一階層來表示已被導入前記第2方式的資訊;前記區段控制資訊係進一步按照每一前記階層而含有:關於各階層之區段數的資訊。
TW108143871A 2018-12-12 2019-12-02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TWI768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2141 2018-12-12
JP2018-232141 2018-12-12
JP2019-176540 2019-09-27
JP2019176540A JP7400299B2 (ja) 2018-12-12 2019-09-27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711A TW202029711A (zh) 2020-08-01
TWI768267B true TWI768267B (zh) 2022-06-21

Family

ID=7108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871A TWI768267B (zh) 2018-12-12 2019-12-02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97991A1 (zh)
JP (1) JP7400299B2 (zh)
TW (1) TWI768267B (zh)
WO (1) WO2020121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246068A1 (zh) 2020-06-02 2021-12-09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663A1 (ja) * 2012-12-07 2014-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集積回路、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1144B2 (ja) * 2006-12-22 2013-02-27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Ofdm受信機及びデータ判定方法
JP5083026B2 (ja) * 2008-05-15 2012-11-28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およ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方法
JP5630646B2 (ja) * 2010-10-19 2014-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方法、並びに、受信装置
JP5630645B2 (ja) * 2010-10-19 2014-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方法、並びに、受信装置
KR20120128429A (ko) * 2011-05-17 2012-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용 제어 신호 수신 장치
WO2013114454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及び、デジタル放送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14033331A (ja) * 2012-08-03 2014-02-20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受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JP6366915B2 (ja) * 2013-09-26 2018-08-01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チップ
US9686115B1 (en) * 2016-05-26 2017-06-20 Al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detecting TMCC signal
CN109478938B (zh) * 2016-07-08 2020-10-09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与数据处理方法
JP6970501B2 (ja) * 2016-12-19 2021-11-2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7663A1 (ja) * 2012-12-07 2014-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集積回路、及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網頁資料:「數字地面電視傳輸系統 廣播ARIB STD-B31,版本2.2-E1,無線電行業協會(網頁日期2014年03月18日、查詢日期1090910、< http://www.arib.or.jp/english/html/overview/doc/6-STD-B31v2_2-E1.pdf>) 數字地面電視傳輸系統 廣播ARIB STD-B31 無線電行業協會 2014年03月18日 http://www.arib.or.jp/english/html/overview/doc/6-STD-B31v2_2-E1.pd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9711A (zh) 2020-08-01
JP2020096343A (ja) 2020-06-18
WO2020121842A1 (ja) 2020-06-18
JP7400299B2 (ja) 2023-12-19
US20210297991A1 (en)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0494B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1190846B2 (en) Service gui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service guide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service gui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ervice guide information reception device
WO2018051818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TWI741420B (zh)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JP2024038416A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TWI768267B (zh)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KR20090044952A (ko) 방송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장치
WO2012042746A1 (ja) デジタル放送送受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コンテンツ送出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TWI730520B (zh)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送訊裝置、及送訊方法
TWI742475B (zh)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WO2023218981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11128922B2 (e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WO2023190799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KR20080106651A (ko)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