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446B - 電動窗簾 - Google Patents

電動窗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446B
TWI767446B TW109143877A TW109143877A TWI767446B TW I767446 B TWI767446 B TW I767446B TW 109143877 A TW109143877 A TW 109143877A TW 109143877 A TW109143877 A TW 109143877A TW I767446 B TWI767446 B TW I7674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body
curtain
microcontroller
driving device
trig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3231A (zh
Inventor
粘肇紘
饒瑞斌
朱平宇
Original Assignee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3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446B/zh
Priority to US17/533,125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573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4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3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323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動窗簾,包含一簾體、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裝置,驅動裝置分別與簾體及控制裝置連接,使驅動裝置受控制裝置命令而帶動簾體移動,其中該控制裝置包含一位置偵測模組、一微控制器及一偵測模組,位置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停止時的位置,且將獲得的位置資訊於微控制器中與一比較位置進行比較判斷,以獲得一對應關係,並在偵測模組偵測簾體受到第一外力的移動且被微控制器判斷為第一觸發時,微控制器根據對應關係與第一觸發命令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簾體的下端移動。

Description

電動窗簾
本發明係與窗簾有關;特別是指一種以馬達帶動簾體展開或收合的電動窗簾。
窗簾之設置目的係用以遮蔽建築物的窗口,以達到隱蔽、隔熱、遮光等效果。習用的窗簾包含一上樑、一簾體,以及位於該上樑中的一軸桿、一減速機、一馬達與一控制裝置,其中,該簾體位於上樑下方,且透過連接於軸桿的拉繩而受該軸桿所帶動,該減速機連接於該軸桿與該馬達之轉軸之間。藉由該控制裝置控制該馬達,使轉軸透過該減速機及該軸桿帶動該簾體為收合或展開。
在該簾體收合的過程中,若簾體受制於干擾物(例如人或物品),或被干擾物拉住而無法順利上升,除了可能會造成干擾物損傷之外,導致簾體受制的制動力亦會透過軸桿回傳至馬達,造成馬達受到不同於轉動方向的制動力約束,造成簾體、窗簾動力傳送構件或馬達的損壞。反之,在該簾體展開的過程中,簾體是持續下降,且即便簾體碰到干擾物,簾體亦不會受到一制動力的約束,仍可持續下降,因此,馬達在收到停止指令之前會持續轉動,使簾體持續展開,因而造成干擾物損傷的情形,或者因簾體底部受阻於干擾物而導致簾體展開不平整,造成軸桿上剩餘的拉繩或簾體之張力不均而排列混亂或鬆脫,繼而無法順利進行下次收展的動作的情形。
另外,為了窗簾在完全收合或完全展開時,馬達可自動停止轉動,因此,窗簾在開始使用之前,必須先做對應於簾體完全收合或完全展開的上、下限位設定,亦即在簾體完全收合或完全展開時,以人工方式驅動控制裝置控制馬達停止,並以一與馬達之轉軸連動的位置偵測器偵測對應於此時窗簾狀態的位置資訊,並儲存於控制裝置內。當下次位置偵測器被馬達之轉軸連動而轉動至被記錄的位置時,控制裝置發出命令使馬達停止轉動。但此種以人工設定上、下限位的方式,除了在使用窗簾之前必須先做設定之外,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亦容易因位置偵測器的誤差累積而使上、下限位失去準確度,必須重新設定,增加使用上的困擾。
目前已知的窗簾設計係將馬達設置於上樑,控制馬達作動的控制板則設置在馬達的附近,以搭配一人機介面(例如以有線或無線方式與馬達的控制板進行通訊的控制器、遙控器或手機等),供使用者能在遠離上樑的地方對馬達進行操控,令窗簾的簾體受到馬達的帶動而收合、展開、或停止。然而,當使用者欲控制簾體,卻遇到有線的人機介面已損壞,或者無法順利以無線的人機介面控制馬達時(例如人機介面遺失、人機介面沒有電或損壞等),即無法控制馬達帶動簾體作動,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窗簾,於簾體受到觸發時,控制馬達開始旋轉,被馬達帶動的簾體即可進行與觸發相對應的移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動窗簾,包含一簾體、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裝置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在一移動方向上向上移動或向下移動,使該簾體收合或展開,該驅動裝置並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該控制裝置至少包含:一位置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位置,以獲得一位置資訊;一控制模組,至少包含一微控制器,在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進行代表該簾體的下端位置的該位置資訊在該移動方向上相對於一比較位置的判斷,以獲得一對應關係;一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受到一第一外力的移動,以獲得一第一偵測結果;該微控制器根據該第一偵測結果判斷該簾體受到一第一觸發時,該微控制器根據該對應關係及該第一觸發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移動。
藉由本發明的電動窗簾,在簾體直接被外力操控且被判斷為對簾體形成觸發時,令簾體產生與操控相對應的作動,而無需透過人機介面控制簾體作動,使用上更為方便。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動窗簾的下限位設置方法,該電動窗簾包含一簾體、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裝置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在一建築物開口的一頂端與一底端之間移動,該驅動裝置並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該設置方法包含:啟動該驅動裝置往一旋轉方向轉動,且帶動該簾體的下端於該建築物開口往該底端的方向移動;一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受到該底端的阻擋;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 至少一次進行一上移步驟,其中,該上移步驟包括命令該驅動裝置再度啟動並以相反於該旋轉方向的方向轉動,使該驅動裝置轉動一距離後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該偵測模組在該至少一次的上移步驟中偵測該簾體的下端不再受到該底端的阻擋時,一位置偵測模組偵測該驅動裝置停止後的該簾體的下端位置,並將該簾體的下端之位置設定為該下限位。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動窗簾的下限位設置方法,該電動窗簾包含一簾體、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裝置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在一建築物開口的一頂端與一底端之間移動,該驅動裝置並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該設置方法包含:啟動該驅動裝置往一旋轉方向轉動,且帶動該簾體的下端於該建築物開口往該底端的方向移動;一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受到該底端的阻擋;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後再度啟動,並以相反於該旋轉方向的方向轉動;該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不再受到該底端的阻擋時,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一位置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位置,並將該簾體的下端之位置設定為該下限位。
藉由上述之電動窗簾的下限位設置方法,讓簾體的下端為最靠近建築物開口的底端,可避免產生滲透光線。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電動窗簾,包含一上樑、一簾體、一轉動件、一驅動裝置、與一控制裝置,其中,該簾體設置於該上樑下方;該轉動件設置於該上樑,且連接該簾體,用以帶動該簾體展開或收合;該驅動裝置設置於該上樑,且連接該轉動件,用以帶動該轉動件轉動;該控制裝置設置於該上樑,且連接該驅動裝置,其中當該控制裝置設置該驅動裝置以一第一轉動方向轉動,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往一第一移動方向移動而遇到一干擾物時,該控制裝置會以一第一操作模式設置該驅動裝置以一第二轉動方向轉動,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往一第二移動方向移動,該第二轉動方向不同於該第一轉動方向,並且該第二移動方向不同於該第一移動方向。
藉此,可避免簾體的下端持續接觸干擾物,而對簾體或干擾物造成損壞。
〔本發明〕
100:電動窗簾
10:上樑
10a:容置空間
102:出線孔
12:簾體
12a:下端
122:下樑
14:轉動件
142:軸桿
144:捲線軸
16:驅動裝置
18:外殼
20:馬達
202:轉軸
22:減速機
24:控制裝置
26:控制模組
262:微控制器
2622:處理單元2622
2624:記憶單元2624
28:驅動電路
30:偵測模組
32:轉速偵測元件
34:磁鐵
36:偵測組件
38:扭力彈簧
382:捲繞部
384:延伸臂
384a:彎折段
40:開關
402:作動桿
404:本體
42:固定座
422:容置孔
424:長槽孔
44:拉繩
46:偵測組件
48:開關
482:作動桿
484:本體
50:限制環
52:編碼器
54:電流偵測器
56:無線訊號接收電路
58:重力感測器
60:無線訊號發送電路
62:壓電元件
200:建築物開口
201:頂端
202:底端
D1:第一轉動方向
D2:第二轉動方向
DN:臨近距離
DS:返回距離
DS1:第一返回距離
DS2:第二返回距離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L3:第三距離
O:干擾物
P0:預定位置
Pa:比較位置
P1:第一預定位置
P2:第二預定位置
R:參考平面
S11: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131:步驟
S132:步驟
T1:第一預定時間
T2:第二預定時間
T3:第三預定時間
T4:第四預定時間
圖1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立體圖。
圖2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3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控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微控制器的示意圖。
圖5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轉動件的轉速與時間的關係圖。
圖6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左側的偵測組件的立體圖。
圖7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右側的偵測組件的立體圖。
圖8為上述較佳實施例之左側的偵測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9為一示意圖,揭示拉繩位於一預定位置。
圖10為一示意圖,揭示扭力彈簧的捲繞部抵壓開關。
圖11為一示意圖,揭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組件。
圖12為一示意圖,揭示開關的作動桿縮回本體。
圖13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控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圖15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一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16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靠近第二預定位置。
圖17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靠近第一預定位置。
圖18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二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二觸發條件之另一示意圖。
圖20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
圖21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三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四、第五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23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控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24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三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25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控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26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重力感測器及無線訊號發送電路之設置位置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一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28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四、第五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29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壓電元件及無線訊號發送電路之設置位置示意圖。
圖30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一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31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第四、第五觸發條件之示意圖。
圖32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碰到干擾物後向上移動一返回距離。
圖33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在小於臨近距離之位置碰到干擾物。
圖34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大於臨近距離之位置碰到干擾物。
圖35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碰到建築物開口的底端。
圖36為一示意圖,揭示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返回距離。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10所示,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動窗簾100,包含一上樑10、一簾體12、一轉動件14、一驅動裝置16與一控制裝置24,其中:該上樑10為一框體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10a。該簾體12位於該上樑10下方,且該簾體12具有一遠離該上樑10的下端12a。
該轉動件14設置於該上樑10的容置空間10a中,該轉動件14包括一軸桿142與二捲線軸144,該軸桿142係沿該上樑10的長軸向延伸,該二捲線軸144固定套置於該軸桿142上且彼此相隔一段距離,且各該捲線軸144上各捲繞一拉繩44,各該拉繩44的一端固定在各該捲線軸144。
各該拉繩44的另一端穿出該上樑10底部的一出線孔102且向下延伸經過該簾體12至該簾體12的下端12a。該簾體12的下端12a包括有一下樑122,且該二拉繩44連接於該下樑122。實務上,捲線軸144與拉繩44的數量亦可分別為一個或多個。
該驅動裝置16設置於該上樑10的容置空間10a中且包括一外殼18,以及位於該外殼18中一馬達20與一減速機22,該馬達20透過該減速機22耦接該軸桿142,其中,該馬達20之轉軸202連接該減速機22,該減速機22連接於該軸桿142的一端,該減速機22於本實施例中為行星齒輪減速機。該馬達20帶動該軸桿142轉動,同時連動固定套置於該軸桿142上的捲線軸144,使捲線軸144釋出或捲收拉繩44而帶動該簾體12展開或收合。各該拉繩44由馬達20帶動而自各該捲線軸144完全釋出時的長度略大於簾體12完全展開時的長度。可以理解的是,實施例中提到各該拉繩44由所對應的捲線軸144之釋出長度,是指拉繩44受馬達20作動而從捲線軸144被釋出的長度,非為自捲線軸144起至簾體12之下端12a之距離。
該控制裝置24設置於該上樑10的容置空間10a中,且電性連接該馬達20,該控制裝置24用以控制該馬達20轉動,以帶動該簾體12展開或收合,並且,該控制裝置24在該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降低且持續一預定時間時,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藉此,在簾體12展開並最終到達完全展開位置時、或簾體12收合並最終到達完全收合位置時、或簾體12在展開或收合的過程中遇到阻力時,簾體12下端12a的移動速度會降低並持續該預定時間,該控制裝置24可以停止簾體12移動,使簾體12可停留在完全展開或完全收合的狀態,亦可避免在簾體12展開或收合過程中持續撞擊干擾物或造成電動窗簾100損壞。
本實施例中,該控制裝置24包括一控制模組26與一偵測模組30,該控制模組26透過一驅動電路28控制該馬達20帶動該轉動件14的軸桿142沿一第一轉動方向D1或一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當該轉動件14的軸桿142沿該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時,固定套置於該軸桿142上的 捲線軸144受到該軸桿142的帶動旋轉而捲收該拉繩44,使簾體12收合,當該轉動件14的軸桿142沿該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時,固定套置於該軸桿142上的捲線軸144受到該軸桿142的帶動旋轉而釋出該拉繩44,使該簾體12展開。
該偵測模組30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26,該偵測模組30可偵測該轉動件14或馬達20之轉軸202的轉速,該控制模組26根據該偵測得到的轉速,判斷在簾體12收合時,由馬達20帶動的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速度是否較先前的移動速度降低且持續一預定時間,以判斷簾體12是否已完全到達收合位置或於收合過程中遇到干擾物的阻力。該偵測模組30更可偵測任一該拉繩44是否偏離一預定位置P0,且該控制模組26根據已完全偏離該預定位置P0的拉繩44判斷為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速度較先前的移動速度降低且持續該預定時間,藉此作為判斷簾體12是否已完全到達展開位置或於展開過程中遇到干擾物的阻力之依據。該控制模組26在判斷簾體12已完全收合並到達完全收合位置、已完全展開並到達完全展開位置或在展開或收合過程中遇到阻力時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該控制模組26至少包含一微控制器262,如圖4所示,該微控制器262至少包含一處理單元2622及一以記憶單元2624為例的儲存媒體,但並不限於此,記憶單元2624亦可為獨立於微控制器之外而與微控制器耦接。該記憶單元2624包含有形可供計算機讀取/儲存介質,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快閃記憶體、光碟、磁碟、固態硬碟等,以儲存可供計算機讀取及執行的指令集,當處理單元2622執行指令集時,以根據偵測模組30的偵測而進行各種判斷並控制馬達20進行相對應的操作。於本實施例中微控制器262與偵測模組30連接,此外,微處理器262亦可與一位置偵測模組、 及一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連接,位置偵測模組與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的作用將於後續的其它實施例中說明。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指之預定時間,可視需求在該控制裝置24中定義,惟原則上應要持續足夠的時間,使該控制裝置24能夠識別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速度確實呈降低或停止。
於後先說明判斷簾體12是否完全收合時或於收合過程中遇到阻力的機制:該偵測模組30包括一轉速偵測元件32,該轉速偵測元件32用以偵測轉動件14的轉速,本實施例中該轉速偵測元件32為一霍爾感測器,可在轉動件14上設置一磁鐵34,如圖3所示,磁鐵34是設置在軸桿142上。當軸桿142轉動時,透過磁鐵34與轉速偵測元件32相對時的磁場感應計算,而測得軸桿142的轉速。
該控制模組26中可預設轉動件14的一下限轉速,請配合圖5,當該控制模組26控制該馬達20帶動該轉動件14沿該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時(即簾體12收合時),該控制模組26接收該轉速偵測元件32偵測的轉速之訊號,當簾體12已完全收合且拉繩44可捲繞的部分已完全捲繞在捲線軸144上,或者在收合過程中簾體12受到阻力,導致拉繩44受到阻力拉扯無法進行捲繞時,均會使轉動件14的轉動受到阻力,使得轉動件14的轉速下降,進而降低被轉動件14帶動的簾體12之下端12a的移動速度,而該控制模組26於該偵測模組30所偵測的轉速低於該下限轉速且維持該預定時間時,控制模組26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藉此,可使簾體12達到完全收合時,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亦可於簾體12在收合過程中遇到干擾物時,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若在該預定時間內該偵測模組30所偵測的轉速回到高於該下限轉速時,該控制模組26判斷簾體12 僅為暫時遇到干擾物,且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並不受干擾物的影響仍可使簾體12正常收合,因此,控制模組26仍透過驅動電路28控制該馬達20繼續轉動。
實務上,磁鐵34亦可設置在捲線軸144上,或者設置在馬達20的轉軸202上,惟,馬達20的轉軸202之轉速係高於轉動件14的轉速,因此,磁鐵34設置在馬達20的轉軸202時,下限轉速需對應馬達20轉軸202的轉速設定。此外,轉速偵測元件32亦可是設置在馬達20之轉軸202上的編碼器(encoder)或解角器(resolver)等可對應偵測到馬達20之轉軸202的轉速的元件。
以上即為本實施例判斷簾體12是否已完全收合,或者簾體12在收合過程中是否遇到干擾物之阻力的機制,接著,再說明判斷簾體12是否已完全展開,或者簾體12在展開過程中是否遇到干擾物之阻力的機制。
請配合圖1至3及圖7至圖10,該偵測模組30更包括二組偵測組件36,該二偵測組件36分別位於接近該二捲線軸144的位置且左、右對稱設置(圖6與圖7參照),各該偵測組件36的結構相同,於後以圖6所示之位於左側的偵測組件36為例說明。
該偵測組件36包括一以扭力彈簧38為例的彈性件及一開關40,該扭力彈簧38包括一捲繞部382及二延伸臂384連接於該捲繞部382,各該延伸臂384的一端具有一彎折段384a。該捲繞部382位於該上樑10的出線孔102上方,該拉繩44係穿過該捲繞部382再穿出該出線孔102。該捲繞部382構成一限制環,以將拉繩44限制於其中。該開關40具有一作動桿402及一本體404,且該開關40電性連接該控制模組26。 該扭力彈簧38的捲繞部382於常態(未受外力時)的原始位置時為抵壓該作動桿402,並使該作動桿402觸動該開關40的本體404。
於本實施例中,該偵測組件36更包含有一固定座42,該固定座42固定於該上樑10,該扭力彈簧38及該開關40係設置於該固定座42上。該固定座42具有一容置孔422及二長槽孔424,該容置孔422位於該出線孔102上方,於該上樑10的短軸向上,該容置孔422位於該二長槽孔424之間,且各該長槽孔424的長軸向平行於該上樑10的短軸向。該捲繞部382位於該容置孔422中,各該延伸臂384的彎折段384a穿入各該長槽孔424中。拉動該捲繞部382沿著該上樑10的長軸向移動時,各該彎折段384a可沿各該長槽孔424的長軸向移動。
請配合圖9,在簾體12展開的過程中,該簾體12展開的長度係與由馬達20帶動而釋出的該拉繩44長度相等,該拉繩44係處於張緊的狀態,此時,該拉繩44位於出線孔102內的預定位置P0,且沿著遠離該作動桿402的方向施力予該捲繞部382,使該扭力彈簧38受力偏離原始位置並蓄積一彈力,此時,該開關40的本體404並未受到作動桿402的觸動,該控制模組26即可透過驅動電路28控制該馬達20,使該轉動件14沿該第一轉動方向D1或該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而帶動該簾體12收合或展開。
請配合圖10,由於拉繩44由馬達20帶動而自捲線軸144完全釋出時的拉繩長度會略大於簾體12完全展開時的簾體長度,因此在該簾體12完全展開且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已降低至零時,由馬達20帶動而自捲線軸144釋出的拉繩44仍會持續釋出並維持一預定時間(此時,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為零且維持一預定時間)。當該拉繩44由馬達20帶動而完全釋出時,拉繩44因無法受到簾體12的長度限 制而張緊,導致該拉繩44為鬆弛狀態,拉繩44無法再對捲繞部382施力,該扭力彈簧38即透過蓄積的彈力回復至原始位置,並帶動拉繩44偏離該預定位置P0。在該捲繞部382回復至原始位置時,捲繞部382抵壓該作動桿402,以觸動該開關40,使該開關40由一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例如由開路轉變為短路。該控制模組26在該開關40被觸動後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藉以使簾體12在完全展開時,馬達可自動停止。當控制模組26欲控制馬達20往收合簾體12的方向旋轉時,控制模組26將忽略開關40目前的狀態且捲收拉繩44,當拉繩44被馬達20帶動捲收至釋出的長度與簾體12展開的長度相等時,拉繩44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往收合方向移動。
在該簾體12展開的過程中,若簾體12碰到干擾物,使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降低,此時拉繩44受到馬達的帶動仍持續釋出,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將隨同拉繩44的釋出而以降低的速度(甚至為零)持續一預定時間。當被馬達20帶動所釋出的拉繩44長度大於簾體12此時展開的長度時,該拉繩44鬆弛(即該拉繩44對扭力彈簧38的施力消除),該扭力彈簧38回復至原始位置,並帶動該拉繩44偏離該預定位置P0。該扭力彈簧38在回復至原始位置時,使該捲繞部382往該作動桿402的方向移動且抵壓該作動桿402,以觸動該開關40,該開關40即由一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例如由開路轉變為短路。該控制模組26在該開關40被觸動後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以停止簾體展開。藉此,可避免該簾體12展開的過程中碰到干擾物時仍持續展開而損毀簾體12或干擾物。
在簾體12展開且遇到干擾物停止時,如控制模組26欲控制馬達20朝向簾體12收合的方向旋轉,控制模組26將忽略開關40目前的 狀態而開始捲收拉繩44,當拉繩44被馬達20帶動捲收至釋出的長度與簾體12展開的長度相等時,拉繩44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往收合方向移動。
圖11與圖12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偵測組件46,同樣可應用於第一實施例的電動窗簾100,該偵測組件46包括一開關48及一限制環50,該開關48具有一作動桿482及一本體484,該限制環50連接於該作動桿482,且該拉繩44穿過該限制環50。該拉繩44處於張緊的狀態時,該拉繩44位於該預定位置P0,拉繩44往遠離該開關48的方向施力予該限制環50,該限制環50拉動該作動桿482,使該開關48處於一第一狀態(例如開路)。若簾體12到達完全展開或碰到干擾物且持續一段時間時,由於被馬達20帶動所釋出的拉繩44長度大於簾體展開的長度,將會使得該拉繩44鬆弛,且該拉繩44施予該限制環50的施力消除,此時,該開關48之本體484內部的彈性件(圖未示)帶動該作動桿482往反方向移動,該開關48處於一第二狀態(例如短路),並且該限制環50拉動該拉繩44偏離該預定位置P0。該控制模組26於該開關40處於該第二狀態時,控制該馬達20停止轉動。藉此,可於簾體12在完全展開,或者簾體12在展開的過程中碰到干擾物時,停止馬達20轉動。
據上所述,本發明之電動窗簾藉由該控制裝置,可以在該簾體的下端的移動速度降低且持續一預定時間時,控制該馬達停止轉動,如此一來,在簾體展開並到達完全展開位置、收合並到達完全收合位置、或者在展開或收合過程中,簾體遇到阻力時,皆可使馬達停止轉動,以停止簾體繼續移動;藉以減少需設定上、下限位的構件及程序,且可在簾體移動過程中遇到干擾物時,避免持續碰撞干擾物或電動窗簾受損。此外,各上述各實施例中,偵測模組的偵測組件之數量係以兩個為例說明,實務上,偵測組件之數量亦可為至少為一個。
以下再提供其它實施例,可應用上述各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架構進行本發明的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讓使用者可以直接操縱簾體,而令簾體展開、收合、或停止。
圖13所示者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部分示意圖,其具有大致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架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更包含以一編碼器52為例的位置偵測模組,編碼器52設置於馬達20的轉軸202上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26的微控制器262,馬達20之轉軸202轉動時,帶動編碼器52作動,以傳送對應數量的脈波至控制模組26。可預先定義在簾體12完全展開時,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為一第一預定位置P1(圖1參照),在簾體12完全收合時,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為一第二預定位置P2。簾體12的下端12a在一移動方向上向上或向下移動,亦即為簾體12的下端12a在第一預定位置P1與第二預定位置P2之間移動的行程,此移動行程並對應編碼器52所產生的脈波數,藉此,控制模組26可依據馬達20停止前編碼器的所產生的脈波數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所在的位置,使編碼器52可作為位置偵測模組之用。
根據多個實施例,編碼器52亦可設置在軸桿142上。又位置偵測模組亦可以是設置馬達20之轉軸202或在軸桿142上的解角器。
請配合圖4,微控制器262的記憶單元2624儲存可由計算機讀取並執行的指令集,微控制器262之處理單元2622接收各項偵測數據(至少包括偵測模組30、位置偵測模組)並執行指令集以進行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含圖14所示之下列步驟。
步驟S11:在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的狀態下,偵測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以得到該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資訊。
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時,編碼器52產生的脈波數傳送至處理單元2622,以供處理單元2622進行判斷,且將目前的脈波數儲存於記憶單元2624。
步驟S12:判斷該位置資訊相對於一比較位置Pa的一對應關係。
處理單元2622根據接收到的脈波數,判斷目前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的脈波數是否高於或等於比較位置Pa的脈波數,若是,即代表該對應關係為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高於或等於比較位置Pa,於記憶單元2624中記錄一第一旗標,若否,則代表該對應關係為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低於比較位置Pa,於記憶單元2624中記錄一第二旗標。本實施例中該比較位置Pa等於第二預定位置P2,但不以此為限,該比較位置Pa亦可以是在第一預定位置P1與第二預定位置P2之間的任一位置,根據多個實施例,比較位置Pa為第一預定位置P1與第二預定位置P2之間的一半以上之位置。
步驟S13:根據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處理單元2622判斷執行步驟S131與步驟S132之其中一者:步驟S131:在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且記憶單元2624記錄為第一旗標時,微控制器262判斷簾體12是否因第一外力的移動而受到第一觸發。
本實施例中,在馬達20停止轉動且簾體12的下端12a為停止移動的狀態下,以偵測模組30之偵測組件36對拉繩44的狀態進行偵測,以獲得一第一偵測結果,並依該第一偵測結果在偵測到拉繩44由張緊狀態發生變化時微控制器262判斷是否對簾體12產生第一觸發。第一觸發至少包含簾體12的下端12a被一外力(即第一外力)上抬後放下。 請配合圖15,說明偵測簾體12下端12a被上抬後放下的第一觸發偵測步驟,其中,在馬達20停止轉動且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時,拉繩44張緊,偵測組件36的開關40為第一狀態。當使用者將簾體12的下端12a往上抬起時,拉繩44鬆弛使得開關40轉為第二狀態,處理單元2622接收到開關40的狀態轉換信號時即開始計時,並判斷開關40是否超過一第一預定時間T1維持在第二狀態,且在第一預定時間T1到達後,處理單元2622再判斷接續在第一預定時間T1之後的一第二預定時間T2內,開關40是否已轉為第一狀態(即簾體12之下端被放下,拉繩44張緊),在開關40的狀態轉換均符合第一預定時間T1及第二預定時間T2的時間設定要求時,處理單元2622即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一觸發。若開關40的狀態轉換未符合第一預定時間T1及第二預定時間T2的時間設定要求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未受到第一觸發,持續對拉繩44的狀態進行偵測。
在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預定時間T1可設定為0.1~0.5秒,第二預定時間T2可設定為3~15秒。第一預定時間T1及第二預定時間T2隨著目前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位置資訊)而改變,以在拉繩44張力狀態改變不明顯的位置,例如在靠近第一預定位置P1或第二預定位置P2的區域,第一預定時間T1設定為傾向於下限值,亦即在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外力移動一較短的時間,即被判斷為受到觸發,以增加觸發的靈敏度;而在拉繩44張力狀態改變明顯的位置,例如在使用者手部可觸及簾體12的下端12a的區域,第一預定時間T1設定為中位值或傾向於上限值,亦即簾體12的下端12a必須受到外力移動一較長的時間,才被判斷為受到觸發,以防止產生誤觸發的情形。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當簾體12的下端12a靠近第二預定位置P2時,由於拉繩44被釋出的 長度較短,簾體12的下端12a被上抬時,拉繩44因長度較短不易形成張力鬆弛狀態,因此,簾體12的下端12a位於第二預定位置P2之下方的一第二距離L2內時,第一預定時間T1設定為0.1秒,第二預定時間T2設定為10秒,以增加第一觸發的靈敏度,而該第二距離L2可設定為2公分。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當簾體12的下端12a靠近第一預定位置P1時,由於拉繩被釋出的長度較長,簾體12的下端12a被上抬時,拉繩44因長度較長不易形成張力鬆弛狀態,因此,簾體12的下端12a位於第一預定位置P1之上方的一第三距離L3內時,第一預定時間T1設定為0.15秒,第二預定時間T2設定為10秒,以增加第一觸發的靈敏度,而該第三距離L3可設定為2公分。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的下端12a位於第二預定位置P2之下方的第二距離L2與第一預定位置P1之上方的第三距離L3之間的區域內時,第一預定時間T1設定為3秒,第二預定時間T2設定為10秒,以防止產生誤觸發。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距離L2與第三距離L3可隨著第一預定位置P1與第二預定位置P2之間的距離而增加或縮短。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距離L2與第三距離L3為不同長度的距離。
本實施例中,開關40在轉為第二狀態後且超過該第二預定時間T2仍未轉為第一狀態時,代表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干擾物的阻擋而持續被上抬,導致拉繩22維持鬆弛狀態,在此狀態下,即使開關40在超過第二預定時間T2後再轉為第一狀態,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未受到第一觸發。
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2622依據該第一偵測結果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一觸發時,由於記憶單元2624儲存的係為第一旗標,微控制器262發出信號命令馬達20啟動,使受馬達20帶動的轉動件14沿該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往第一預定位置 P1的方向移動而使簾體12展開。當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一預定位置P1(即簾體12完全展開)時,拉繩44鬆弛使得開關40由第一狀態轉為第二狀態,微控制器262接收到開關40的狀態轉換信號,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在另一實施例,當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一預定位置P1(即簾體12完全展開)時,拉繩44鬆弛使得開關40由第一狀態轉為第二狀態,微控制器262接收到開關40的狀態轉換信號後,處理單元2622判斷為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一預定位置P1,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而後,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使拉繩44回捲一長度,直到拉繩44張緊使得開關40由第二狀態轉為第一狀態,此時,簾體12的下端12a可維持在第一預定位置P1或者移至第一預定位置P1上方的一第一距離,而後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在另一實施例,該處理單元2622亦可依據編碼器52所偵測且獲得的該位置資訊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是否到達第一預定位置P1,如此一來,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一預定位置P1時,則可以選擇性地不控制馬達20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
步驟S132:在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且記憶單元2624記錄為第二旗標時,偵測並判斷簾體12是否受到第一觸發。
本實施例中,步驟S132偵測及判斷簾體12是否受到第一觸發的結構與步驟S13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在處理單元2622依據該第一偵測結果判斷簾體12之下端受到第一觸發時,由於記憶單元2624儲存的係為第二旗標,微控制器262發出信號命令馬達20啟動,使受馬達20帶動的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往第二預定位置P2的方向移動而使簾體12逐漸收合。當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二預定位置P2(即簾體12完全收合)時,處理單元2622依轉速 偵測元件32的偵測信號判斷轉動件14的轉速在低於下限轉速,並維持一預定時間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為簾體12的下端12a到達第二預定位置P2,微控制器262即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在另一實施例,該處理單元2622亦可依據編碼器52所偵測且獲得的該位置資訊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是否到達第二預定位置P2。
執行步驟S131與步驟S132,在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後,即回到步驟S11,偵測並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並等待下一次的第一觸發。
上述為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的主要步驟,藉由上述之步驟,在使用者在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時,對簾體12施以第一觸發,即可使簾體展開或收合。
續參圖14,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更可包含:在步驟S131中,在簾體12展開的過程中,偵測組件36偵測且獲得的一第二偵測結果代表因一第二外力移動而微控制器26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一第二觸發時,停止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而定位,並回到步驟S11。請配合圖18,在轉動件14沿第二轉動方向D2的過程中,第二偵測結果代表簾體12的下端12a被使用者之外力(第二外力)上抬後再放下即判斷簾體12受到第二觸發。本實施例中,第二觸發之偵測步驟與第一觸發相同,皆是由開關40的狀態轉換配合第一預定時間T1與第二預定時間T2判斷,亦即在開關40由第一狀態轉換為第二狀態後,維持第二狀態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1(簾體12的下端12a被使用者之外力上抬超過一第一預定時間T1),且在接續第一預定時間T1的第二預定時間T2內,開關40的狀態由第二狀態轉換為第一狀態(簾體12的下端 12a被使用者放下),處理單元2622即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二觸發。
此外,若超過第二預定時間T2開關40仍未轉為第一狀態,代表簾體12的下端12a碰到干擾物而持續被上抬,此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且停止帶動轉動件14轉動,並待開關40轉為第一狀態時,回到步驟S11。
實務上,除了圖18的控制方式之外,亦可如圖19與圖20所示,微控制器262控制轉動件14停止沿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後,接著控制該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一預定角度後停止轉動,使拉繩44回捲一長度而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L1,避免拉繩44鬆弛,藉此,可讓拉繩44穩定地繞於捲線軸144上,且拉繩44可回復至張緊狀態。該預定角度可利用編碼器52產生的一預定脈波數對應該預定角度,微控制器262可依據編碼器52偵測且獲得的該位置資訊控制馬達20,以帶動轉動件14轉動,並於編碼器52偵測且獲得的該位置資訊代表該簾體12的下端12a已向上移動該第一距離時(即編碼器52產生的脈波數達到該預定脈波數),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
續參圖14,在步驟S132中,在簾體12收合的過程中,偵測組件36偵測且獲得的一第三偵測結果代表因向下的一第三外力抗衡簾體12的移動而微控制器262判斷簾體12受到一第三觸發時,停止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並回到步驟S11。第三觸發為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時所受到抗衡的向下外力(第三外力),請配合圖21,說明本實施例中偵測第三觸發的偵測步驟,其偵測步驟與第一實施例中偵測簾體12收合時遇到阻力的結構相同,係以轉動件14之轉速配合預定時間判斷簾體12是否受到向下外力,向下外力可例如為使用者施加外力拉住簾體12 的下端12a。當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時,微控制器262接收轉速偵測元件32的轉速信號,並在轉動件14之轉速降低至低於下限轉速且持續預定時間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受到第三觸發,處理單元2622即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使受馬達20帶動的轉動件14亦停止轉動。
續參圖14,在步驟S132中,在簾體12收合的過程中,偵測組件36偵測獲得一第四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12受到第四外力的移動而微控制器26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一第四觸發時,暫時停止簾體12移動,並在偵測到第四觸發後接續偵測獲得一第五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12受到第五外力的移動而微控制器26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一第五觸發時,控制簾體12逐漸展開,使簾體12的下端12a往第一預定位置P1的方向移動,在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P1時,停止簾體12移動,並回到步驟S11。本實施例中,第四觸發為簾體12的下端12a被使用者的外力(第四外力)上抬,第五觸發為簾體12的下端12a在上抬的狀態下被使用者的外力(第五外力)放下。請配合圖22,說明本實施例中偵測第四觸發及第五觸發的偵測步驟,處理單元2622判斷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時,此時拉繩44呈張緊狀態,因此,開關為第一狀態。當使用者將簾體12的下端12a往上抬起,此時,拉繩44鬆弛使得開關40轉為第二狀態並保持第二狀態超過一第三預定時間T3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四觸發,微控制器262即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以暫停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接著,當使用者將簾體12的下端12a放下時,拉繩44回復張緊狀態,帶動開關40轉為第一狀態,此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五觸發,微控制器262即控制馬達20,以帶動轉動件14沿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使簾體12的下端12a往第一預定位置P1的方向移動而使簾體12逐漸展 開。本實施例中,第三預定時間T3為0.05秒。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P1時,微控制器262即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在另一實施例,在馬達20停止轉動後,微控制器262亦可再控制馬達20啟動,以帶動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並於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後停止馬達20轉動。
爾後,在簾體12展開的過程中,偵測組件36偵測獲得一第六偵測結果代表簾體12受到第六外力的移動而微控制器262判斷該簾體12受到一第六觸發時,停止該簾體12移動,並回到步驟S11。本實施例中,第六觸發與第二觸發相同,亦即為簾體12之下端被使用者之外力(第六外力)上抬後再放下,而控制停止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的步驟說明如圖18及前述所述,不再贅述。此外,若超過該第二預定時間T2開關40仍未轉為第一狀態,代表簾體12的下端12a碰到干擾物而持續被上抬,此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且停止帶動轉動件14轉動,並待開關40轉為第一狀態時,回到步驟S11,此部分如圖19及前述所述,不再贅述。
另外,本實施例中簾體12的下端12a於展開或收合時遇到干擾物的阻力而停止時,則是回至步驟S11。
藉由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使用者即可操縱簾體12而令簾體12展開、收合、或停止,或者是在遇到干擾物時判斷簾體停止。
圖23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部分示意圖,其具有大致相同於第三實施例之架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偵測模組30更包含以一電流偵測器54,電流偵測器54設置於馬達20與驅動電路28之間的供電路徑上且電性連接控制模組26,電流偵測器54偵測 馬達20之電流。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步驟S132,在簾體12收合的過程中,偵測簾體12受到第三觸發的偵測步驟是以馬達20之電流配合預定時間判斷簾體12是否受到抗衡的向下外力。請配合圖24,在轉動件14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帶動簾體12收合時,電流偵測器54所偵測到的馬達20之電流低於一上限電流,當簾體12受到向下的外力拉住時,拉繩44的回捲受到外力的阻擋,轉動件14的轉動及馬達20的運轉受阻,導致馬達20的電流逐漸上升,處理單元2622在馬達20之電流上升至到達或超過上限電流且超過一第四預定時間T4時,判斷簾體12受到第三觸發,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停止轉動,使受馬達20帶動的轉動件14停止轉動,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向上移動,並回到步驟S11。本實施例中,第四預定時間T4可為0.2~1秒。
本實施例中以馬達20之電流配合預定時間作為判斷簾體12是否受到向下的拉力之偵測步驟,同樣可以應用於第一實施例中作為判斷簾體12收合時受到阻力之偵測步驟。
圖25與圖2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部分示意圖,其具有大致相同於第三實施例之架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裝置24包含一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電性連接控制模組26的微控制器262(請參圖4)。偵測模組30更包含互相電性連接的一重力感測器58與一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重力感測器58與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設置於簾體12的下端12a的下樑122中。重力感測器58偵測簾體12的下端12a的重力,並透過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以無線的方式發送重力數據,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接收到重力數據後,將重力數據傳送至控制模組26的微控制器262,以供微控制器262的處理單 元2622根據重力數據判斷簾體12之下端是否受到外力而被移動,例如被抬起或放下。
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觸發的偵測步驟。
請配合圖27,說明第一觸發條件之偵測步驟,當簾體12的下端12a被外力抬起時,重力感測器58所偵測到的重力值將會下降,當處理單元2622判斷重力值下降至小於或等於一預定重力值時,處理單元2622開始計時,並判斷連續傳送至處理單元2622的重力值維持小於或等於預定重力值(即簾體之下端被抬起)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1,若是,則判斷在接續第一預定時間T1的一第二預定時間T2內,由重力感測器58傳送的重力值是否已改變為高於預定重力值(即簾體12之下端被放下),若是,即判斷為簾體12受到第一觸發。第二觸發與第六觸發之偵測步驟與第一觸發相同,不再贅述。
請配合圖28,說明第四、第五觸發之偵測步驟,在簾體12收合的過程中,當處理單元2622判斷由重力感測器58偵測到的重力值維持在小於或等於預定重力值,且超過第三預定時間T3時(即簾體12之下端被抬起),則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四觸發,此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暫時停止轉動,使受馬達20帶動的簾體12的下端12a暫時停止移動,簾體12停止收合。在超過第三預定時間T3之後,當處理單元2622判斷接收到的重力值為高於預定重力值時(即簾體12之下端被放下),則判斷簾體的下端12a受到第五觸發,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轉動且帶動簾體12之下端向下移動,使簾體展開。
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同樣可應用於第四實施例中。
圖2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部分示意圖,其具有大致相同於第五實施例之架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偵測模組30更包含互相電性連接的一壓電元件62與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壓電元件62設置於下樑122的底部,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設置於下樑122中。使用者抬起下樑122時,將向上抵壓壓電元件62,造成壓電元件62的輸出電壓值的變化,並透過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以無線的方式發送輸出電壓值之數據。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接收到輸出電壓值之數據後,將輸出電壓值之數據傳送至控制模組26的微控制器262,以供微控制器262的處理單元2622依據輸出電壓值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是否受到外力而被移動,例如被抬起或放下。本實施例之壓電元件62之輸出電壓值係正比於受壓之壓力。
本實施例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觸發條件的偵測步驟
請配合圖30,說明第一觸發條件之偵測步驟,當簾體12的下端12a被抬起時,壓電元件62產生的輸出電壓值將會上升,當處理單元2622判斷壓電元件62的輸出電壓值上升至大於或等於一預定電壓值時,處理單元2622開始計時,並判斷輸出電壓值維持在大於或等於預定電壓值(即簾體之下端被抬起)的時間是否超過第一預定時間T1,若是,則判斷在接續第一預定時間T1的第二預定時間T2內,由壓電元件62產生的輸出電壓值是否已改變為低於預定電壓值(即簾體12之下端被放下),若是,即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第一觸發。第二觸發條件與第六觸發條件之偵測步驟與第一觸發條件相同,不再贅述。
請配合圖31,說明第四、第五觸發之偵測步驟,在簾體12收合的過程中,當處理單元2622判斷由壓電元件62產生的輸出電壓值上 升至大於或等於預定電壓值,且超過第三預定時間T3時(即簾體之下端被抬起),則判斷簾體12受到第四觸發,此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暫時停止轉動,使受馬達帶動的簾體12的下端12a暫時停止移動,簾體12停止收合。之後,在超過第三預定時間T3之後,處理單元2622判斷接收到的輸出電壓值為小於預定電壓值時(即簾體12之下端被放下),則判斷簾體12受到第五觸發,微控制器262控制馬達20轉動且帶動簾體的下端12a向下移動,使簾體展開。
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同樣可應用於第四實施例中。
實務上,所採用的壓電元件62之輸出電壓值亦可反比於受壓之壓力,而偵測步驟的差異在於,當輸出電壓值下降至小於或等於預定電壓值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被抬起。當輸出電壓值為大於預定電壓值時,處理單元2622判斷簾體12的下端12a被放下。
除了上述開關40、重力感測器58及壓電元件62作為使用者抬起簾體12之下端或放下簾體12的下端12a之感測手段之外,亦可於簾體12的下端12a設置其它的感測手段,例如,靜電感測器、電容感測器、陀螺儀、振動感測器、聲音感測器等,當使用者以手部或以外力抬起簾體12之下端或放下簾體12的下端12a時,感測手段可產生不同的輸出值並經由無線訊號發送電路60發送至無線訊號接收電路56,以供控制模組26的微控制器262根據接收到的數值或訊號進行判斷,並控制馬達帶動簾體的下端進行預定的相對應動作。
據上所述,藉由本發明之電動窗簾的控制方法,使用者以直接操縱簾體的方式,即可令簾體展開、收合、或停止,而無需透過人機介面控制簾體,使用上更為方便。
本發明之電動窗簾在簾體12的下端12a碰到干擾物時,微控制器262可以依據不同的設計考量而採取相應的實施方式。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往一第一移動方向移動並遇到干擾物時,微控制器262除了僅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轉動,也可以進一步控制馬達20反向轉動,使簾體12的下端12a往一第二移動方向移動,第二移動方向不同於第一移動方向。例如,當驅動裝置16原先沿第二轉動方向D2轉動,而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時,即是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後再以沿第一轉動方向D1轉動。在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的過程中,微控制器262可以將驅動裝置16設置為停止一段人類可察覺的時間後,再開始反向轉動。在另一實施例中,微控制器262也可以將驅動裝置16設置為貌似直接反向轉動。此時,即便人類難以察覺,但當驅動裝置16改變轉動方向時,至少會在一段非常短暫的時間中,驅動裝置16的轉速接近於0而呈現停止轉動的暫態。因此,簾體12的下端12a也會相應地由原移動方向停止後,再朝另一移動方向移動。在以下說明中,第一移動方向以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為例,第二移動方向以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為例,但不以此為限。
在某些狀況下,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方移動並遇到干擾物時,拉繩44可能會鬆脫而未能保持張緊的狀態,造成拉繩44纏結而無法再回復正常運作狀態。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2所示,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方移動並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除了僅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轉動,也可以進一步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來帶動轉動件14,而能將適當的長度的拉繩44回捲至捲線軸144,使拉繩44能夠保持張緊的狀態,不易造成纏結而能避免故障。拉繩44的回捲長度能夠設置為一預設的長度、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一預設的返回時間所回捲的長 度、或者動態地由微控制器262判斷該回捲長度是否已足夠使拉繩44回復至張緊狀態等方式,以使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返回距離DS。例如,在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的過程中,當開關40的狀態改變而顯示拉繩44已經呈現張緊狀態,微控制器262會依據開關40的狀態,而對應地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反向轉動。
在另一實施例中,微控制器262可以依據轉速偵測元件32、編碼器52及/或解角器等元件的輸出信號來計算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編碼器52及解角器(圖未示)的輸出信號可以用來計算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動方向、轉動速度、轉動時間及/或轉動距離。此外,也可以採用轉速偵測元件32來偵測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動方向及轉速,例如,轉速偵測元件32藉由設置於軸桿142、捲線軸144及/或馬達20的轉軸202的感測器來偵測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動方向及轉速。依據轉速偵測元件32、編碼器52、解角器及/或記憶單元2624等組件的輸出信號,微控制器262可以藉由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動方向、轉速以及轉動時間來計算拉繩44由上樑10所釋出的長度。例如,微控制器262能夠藉由簾體12的第二預定位置P2及/或第一預定位置P1,以及藉由拉繩44由上樑10所釋出的長度,而計算出簾體12的下端12a的位置。
當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時,簾體12的下端12a所在的位置可能會引發不同的問題,而需要不同的實施方式來因應。當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時,可以設置為因應不同情況,而將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不同的距離。在另一實施例中,簾體12的下端12a的第一預定位置P1被設置為接觸或者接近一個參考平面位置,參考平面位置可以是窗台、地板、地 面或其他合適的平面,並且參考平面位置可以不須為水平或平整。在此實施中,當電動窗簾未妥善安裝、拉繩44或捲線軸144老化、及/或第一預定位置P1附近的雜物(如書、鞋或玩具)等原因,使簾體12的下端12a在參考平面位置附近處遇到干擾物O時,簾體12的下端12a無法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P1,在此種狀況下,拉繩44可以鬆脫的長度較少,因拉繩44鬆脫而造成纏結的可能性較低,微控制器262可以對應地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使拉繩44回捲較小的長度,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較小的返回距離DS即可避免拉繩44纏結。另一方面,當簾體12的下端12a在離參考平面位置較遠處遇到干擾物O時,由於拉繩44可以鬆脫的長度較多,因拉繩44鬆脫而造成纏結的可能性較高,微控制器262可以對應地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使拉繩44回捲較大的長度,而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較大的返回距離DS以避免拉繩44纏結。在以上的實施例中,參考平面位置是對應於現實生活中的物理位置為例進行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參考平面位置也可以採用簾體12的下限位(第一預定位置P1)、上限位(第二預定位置P2)、上樑10的位置、及/或轉速偵測元件32的輸出等方式來計算,並且微控制器262依據該參考平面位置來設置驅動裝置16的停止或反向轉動的行為。例如,可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由上樑10開始向下方移動,經過驅動裝置16運轉預定時間(例如15秒)後的位置作為參考平面位置。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多個參考平面位置。
此外,因為簾體12的材質有彈性或其他因素,微控制器262控制簾體12的下端12a移動時,不一定易於精確地偵測所移動距離。因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微控制器262藉由拉繩44回捲的長度來對應於簾體12的下端12a所移動的不同的返回距離DS。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3所示,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一臨近距離DN內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對應地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將拉繩44回捲第一長度,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第一返回距離DS1以避免拉繩44纏結。此外,如圖34所示,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外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對應地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將拉繩44回捲第二長度,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第二返回距離DS2以避免拉繩44纏結。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長度設置為小於第二長度,使第一返回距離DS1小於第二返回距離DS2。此外,也可以依據不同的設計考量,將第一長度設置為大於或等於第二長度,使第一返回距離DS1大於或等於第二返回距離DS2。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長度被設置為大於第二長度,當簾體12的下端12a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外遇到干擾物O時(此實施例中的參考平面R位置及/或臨近距離DN也可設置為與前一實施例不相同),簾體12的下端12a會較靠近上樑10,微控制器262對應地將拉繩44回捲第二長度,使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第二返回距離DS2。反向移動較小的第二返回距離DS2可以將避免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太多而觸及上樑10,而可避免引發其他反應機制,以降低能量消耗或避免電動窗簾組件的損傷。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且在不同位置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也可以僅控制簾體12的下端12a皆向上移動相同的返回距離DS;或者微控制器262也可以依據簾體12的下端12a與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對應地控制簾體12的下端12a有多個向上移動的返回距離DS。例如,當簾體12的下端12a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較近或距離上樑10較近處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都對應地控制 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較小的返回距離DS;而簾體12的下端12a在其他位置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會對應地設置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一個或多個較大的返回距離DS。
此外,當簾體12的下端12a在離參考平面R位置附近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而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時,可能會在簾體12的下端12a與參考平面R位置之間產生縫隙,經由縫隙所滲透的光線常會造成電動窗簾的遮光效果不佳。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在離參考平面R位置附近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並且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段很小的返回距離DS後,即檢查開關40的狀態是否已轉換至代表拉繩44張緊的第一狀態。微控制器262藉由一次或多次地執行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段很小的返回距離DS後、即檢查拉繩44是否已呈現張緊狀態的動作組合,微控制器262可以在開關40的狀態轉換為代表拉繩44張緊的第一狀態後,或者執行一定次數的上述動作組合後,即停止驅動裝置16的反向轉動。因此,簾體12的下端12a與參考平面R位置之間所產生的縫隙即可消除或減少,以降低滲透光線對使用者所造成的困擾。
此外,當簾體12的下端12a以較高的速度移動並且遇到干擾物O時,由於轉動件14轉動亦較快,拉繩44可能會鬆脫的長度較多,使拉繩44鬆脫而造成纏結的可能性較高。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可以設置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並且依據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例如,依據預設的轉速值、依據使用者設定的轉速值、及/或者依據轉速偵測元件32、編碼器52及/或解角器等元件的輸出信號來計算),對應地將簾體12的下 端12a向上移動多個不同返回距離DS以避免拉繩44纏結。當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小於第一預設轉速閾值,使得簾體12的下端12a以一第一速度往向下移動而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可以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將拉繩44回捲第三長度,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第三返回距離以避免拉繩44纏結。當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大於第一預設轉速閾值,使得簾體12的下端12a以一第二速度往向下移動而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可以控制驅動裝置16反向轉動,將拉繩44回捲第四長度,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第四返回距離以避免拉繩44纏結,第一速度小於第二速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三長度設置為小於第四長度,使第三返回距離小於第四返回距離。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依據不同的設計考量,將第三長度設置為大於或等於第四長度,使第三返回距離大於或等於第四返回距離。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也可以僅控制簾體12的下端12a皆向上移動相同的返回距離DS;或者微控制器262也可以依據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對應地設置簾體12的下端12a有兩個以上的不同向上返回距離DS。此外,也可以設置有多個不同的預設轉速閾值,以及對應的向上返回距離DS。
此外,微控制器262也可以組合上述的方式設置驅動裝置16,使用多種操作模式來,使簾體12的下端12a能夠以所需的方式移動。例如,當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可以依據不同判斷條件,而以第一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或者以第二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停止轉動,以使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外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 262會以第一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適當的返回距離DS。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內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會以第二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僅停止而不反向轉動,使該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內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會以第一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一適當的返回距離DS。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外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會以第二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僅停止而不反向轉動,使該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此外,微控制器262也可以使用第一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但是依據不同條件而設置驅動裝置16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不同距離。在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內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也可以控制驅動裝置16,以將拉繩44回捲第五長度,使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較短的第五返回距離。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在距離參考平面R位置的臨近距離DN以外遇到干擾物O時,微控制器262會依據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的不同,而控制將拉繩44回捲不同的長度,例如,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為第一速度時,將拉繩44捲回第六長度,簾體12的下端12a的移動速度為第二速度時,將拉繩44捲回第七長度,第六長度不同於第七長度,第六長度可設置為小於第七長度,以將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上移動不同的第六返回距離及第七返回距離,並且第六長度及第七長度皆大於第五長度,第六返回距離及第七返回距離皆大於第五返回距離。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六長度可設置為大於第七長度。在 另一實施例中,當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且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大於第一預設轉速閾值時,微控制器262會以第一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反向移動;當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且轉動件14及/或驅動裝置16的轉速小於第一預設轉速閾值時,微控制器262會以第二操作模式設置驅動裝置16停止轉動,以使簾體12的下端12a停止移動。
上述中,第一至第七長度只是示例說明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後所捲回的長度,第一至第七返回距離只是示例說明簾體12的下端12a遇到干擾物O後往第二移動方向移動的返回距離DS,前述第一至第七之序號的順序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在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時遇到干擾物O即反向向上移動的設計亦可應用於設定電動窗簾的下限位。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35所示,電動窗簾設置於一建築物開口200的頂端201,簾體12的下端12a可於建築物開口200的頂端201及底端202間移動,以開啟或遮蔽建築物開口200。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往以第二轉動方向D2為例的一旋轉方向轉動,且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當簾體12的下端12a向下移動至遇到建築物開口200的底端202時,建築物開口200的底端202阻擋簾體12的下端12a繼續向下移動,偵測模組30可偵測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建築物開口200的底端202的阻擋,亦即,拉繩44的張力會由張緊狀態轉變為鬆弛狀態,使開關40的狀態改變。續參圖36所示,微控制器262根據開關40的狀態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並接著進行一上移步驟,上移步驟係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該第一轉動方向D1反向轉動,使該驅動裝置16轉動一距離,帶動拉繩44回捲一長度後命令驅動裝置16停止,微控制器262可依編碼器52輸出的脈波數判斷使 該驅動裝置16是否轉動該距離,若此時偵測模組30偵測到拉繩44的張力已回復為張緊狀態使開關40轉為第一狀態時,微控制器262即將目前的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設定為下限位;若此時偵測模組30偵測到拉繩44的張力仍為鬆弛狀態,再進行一次上移步驟,微控制器262則控制驅動裝置16啟動,使該驅動裝置16再次轉動一距離,帶動拉繩44再度回捲一長度,使拉繩44經由多次的回捲直至回復為張緊狀態為止,微控制器262即將目前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設定為下限位。換言之,執行至少一次上移步驟直到偵測模組30不再偵測到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底端202的阻擋時,微控制器262藉由編碼器52偵測且獲得的脈波數判斷驅動裝置16停止後的簾體12的下端12a之位置並設定為下限位。在拉繩44的張力已回復為張緊的狀態下,微控制器262亦可控制驅動裝置16再次進行一上移步驟,以帶動簾體12的下端12a朝向建築物開口200頂端201的方向移動一預定的返回距離DS,並將移動後的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設定為下限位。在另一實施例中,簾體12的下端12a受到建築物開口200的底端202阻擋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並接著反向轉動,使拉繩44回捲至回復為張緊狀態時,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停止,微控制器262即將此時的簾體12的下端12a位置設定為下限位。此種藉由拉繩44的狀態改變設定下限位的方式,使簾體12在展開時,簾體12的下端12a為最靠近建築物開口200的底端,可避免產生滲透光線。
在圖式中,驅動裝置16僅使用單一的區塊來繪示馬達20及減速機22以易於說明。在上述的實施例,驅動裝置16也可以分別包含有一個或多個馬達20、以及一個或多個減速機22。例如;當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馬達20搭配第一減速機(圖未示)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當微控制器 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馬達20搭配第二減速機(圖未示)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第一馬達(圖未示)搭配減速機22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當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第二馬達(圖未示)搭配減速機22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第一馬達搭配第一減速機以第一轉動方向D1帶動轉動件14;當微控制器262控制驅動裝置16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時,可以採用第二馬達搭配第二減速機以第二轉動方向D2帶動轉動件14。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00:窗簾
10:上樑
10a:容置空間
12:簾體
12a:下端
122:下樑
14:轉動件
142:軸桿
144:捲線軸
16:驅動裝置
18:外殼
24:控制裝置
Pa:比較位置
P1:第一預定位置
P2:第二預定位置

Claims (23)

  1. 一種電動窗簾,包含一簾體、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裝置,其中,該驅動裝置與該簾體連接,且該驅動裝置與該控制裝置連接,該驅動裝置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在一移動方向上向上移動或向下移動,使該簾體收合或展開,該驅動裝置並受該控制裝置命令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該控制裝置至少包含:一位置偵測模組,偵測該簾體的下端位置,以獲得一位置資訊;一控制模組,至少包含一微控制器,在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比較代表該簾體的下端位置的該位置資訊相對於一比較位置,以獲得一對應關係,其中,該對應關係代表在該簾體的下端移動的該移動方向上,該簾體的下端位置相對於該比較位置的一比較結果;一偵測模組,在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偵測該簾體受到用於啟動該簾體收合或展開的一第一外力的移動,以獲得一第一偵測結果;該微控制器根據該第一偵測結果判斷該簾體受到一第一觸發時,該微控制器根據該對應關係及該第一觸發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移動,而收合該簾體或展開該簾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對應關係為該簾體的下端位置高於或等於該比較位置,且該簾體受到該第一觸發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使該簾體展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至一第一預定位置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並於該簾體的下端已向上移動該第一距離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的過程中,該偵測模組偵測且獲得的一第二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受到一第二外力移動,且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第二偵測結果為一第二觸發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並於該簾體的下端已向上移動該第一距離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二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的下端受該第二外力上抬後放下時,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受到該第二觸發。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二觸發更包含經由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被該第二外力上抬超過一第一預定時間,且在接續該第一預定時間的一第二預定時間內被放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對應關係為該簾體的下端位置低於該比較位置,且該簾體受到該第一觸發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使該簾體收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動窗簾,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至一第二預定位置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二預定位置與該比較位置相同。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在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該偵測模組偵測且獲得一第三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受到一向下的第三外力以抗衡該簾體的移動,且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受到一第三觸發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三偵測結果代表該第三外力施加於該簾體的下端,且與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相對抗衡時,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受到該第三觸發。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在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該偵測模組偵測且依序獲得一第四偵測結果及一第五偵測結果分別代表該簾體依序受到一第四外力及一第五外力的移動,且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依序受到一第四觸發及一第五觸發時,該微控制器依序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後再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並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使該簾體展開。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四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的下端受到該第四外力上抬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該第五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的下端在上抬的狀態受到該第五外力放下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使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向下移動至一第一預定位置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且於該簾體的下端已向上移動該第一距離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18.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該偵測模組偵測且獲得一第六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受到一第六外力的移動,且該微控制器判斷為一第六觸發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在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啟動,以帶動該簾體的下端向上移動一第一距離,且於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已向上移動該第一距離時,該微控制器命令該驅動裝置停止,使該簾體的下端停止移動。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六觸發更包含經由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受到該第六外力上抬超過一第一預定時間,且在接續該第一預定時間的一第二預定時間內被放下。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偵測模組偵測且獲得的該第一偵測結果代表該簾體的下端受該第一外力上抬後放下時,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受到該第一觸發。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一觸發更包含經由該微控制器判斷該簾體的下端被該外力上抬超過一第一預定時間,且在接續該第一預定時間的一第二預定時間內被放下。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電動窗簾,其中該第一預定時間及該第二預定時間為根據該位置資訊而改變。
TW109143877A 2019-12-20 2020-12-11 電動窗簾 TWI767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877A TWI767446B (zh) 2020-12-11 2020-12-11 電動窗簾
US17/533,125 US20220085738A1 (en) 2019-12-20 2021-11-23 Electric window covering,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877A TWI767446B (zh) 2020-12-11 2020-12-11 電動窗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7446B true TWI767446B (zh) 2022-06-11
TW202223231A TW202223231A (zh) 2022-06-16

Family

ID=8306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877A TWI767446B (zh) 2019-12-20 2020-12-11 電動窗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74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0538A1 (en) * 1996-09-06 2001-12-13 Hunter Douglas Inc. Battery-powered wireless remote-control motorized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having controller components
CN101443525A (zh) * 2006-06-07 2009-05-27 株式会社藤田 电动卷帘用障碍物检测装置以及安装有障碍物检测装置的电动卷帘
CN106102522A (zh) * 2014-03-31 2016-11-09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窗帘的控制装置及其程序
CN110568787A (zh) * 2019-08-16 2019-12-13 佛山市绿创窗饰有限公司 一种随拉随停的电动窗帘控制***及方法
TWM593223U (zh) * 2019-12-20 2020-04-11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0538A1 (en) * 1996-09-06 2001-12-13 Hunter Douglas Inc. Battery-powered wireless remote-control motorized window covering assembly having controller components
CN101443525A (zh) * 2006-06-07 2009-05-27 株式会社藤田 电动卷帘用障碍物检测装置以及安装有障碍物检测装置的电动卷帘
CN106102522A (zh) * 2014-03-31 2016-11-09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窗帘的控制装置及其程序
CN110568787A (zh) * 2019-08-16 2019-12-13 佛山市绿创窗饰有限公司 一种随拉随停的电动窗帘控制***及方法
TWM593223U (zh) * 2019-12-20 2020-04-11 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窗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231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93223U (zh) 窗簾
JP6310392B2 (ja) 建築物開口被覆アセンブリ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10238920A1 (en) Motorized window treatment
US6680594B2 (en) Control and motorization system
US20220085738A1 (en) Electric window covering,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897675B2 (ja) 線状の用具の巻き取り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036745B2 (ja) 巻上装置
US8008883B2 (en) Method of adjusting a motorized solar protection installation with no hard end-stop
US20070240832A1 (en) Motorized awning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uch an installation
JP7033380B2 (ja) 電動遮蔽装置
TWI767446B (zh) 電動窗簾
JP6038554B2 (ja) 電動日射遮蔽装置及び電動日射遮蔽装置の制御方法
FR2946812A3 (fr) Procede de fonctionnement d'un systeme de commande d'un moteur electrique d'un actionneur de store
JP5214136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駆動装置
TWI827395B (zh) 窗簾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JP6420164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
JP3306117B2 (ja) 採光窓用電動ロールスクリーン装置
JPH079143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の制御装置
JP4527454B2 (ja) 開閉装置
JP4928783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の障害物検知停止装置
CN114909073B (zh) 电动窗帘下降防堵的控制方法
JP2008169585A (ja) シートシャッターの障害物感知装置
JPH07113312B2 (ja) 電動ブラインド装置
JP5214167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昇降コード巻取り装置
TW202424344A (zh) 窗簾系統及其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