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0011B -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0011B
TWI760011B TW109144453A TW109144453A TWI760011B TW I760011 B TWI760011 B TW I760011B TW 109144453 A TW109144453 A TW 109144453A TW 109144453 A TW109144453 A TW 109144453A TW I760011 B TWI760011 B TW I7600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device
hole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4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5810A (zh
Inventor
申洸勳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0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7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一電路元件層、一外塗層、一輔助電極、一電子傳輸層以及一陰極電極。基板包含一發射區以及一非發射區。電路元件層形成於基板上且具有多個電路元件設置於其上。外塗層覆蓋電路元件層。輔助電極形成於非發射區中的外塗層上,並且由多個於其間具有反射層的多個層體所組成。電子傳輸層覆蓋輔助電極。陰極電極形成於電子傳輸層上。輔助電極包含一電極孔,且電極孔穿過多個層體。反射層包含至少一凸起,且凸起從電極孔的側牆向內凸出並接觸陰極電極。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隨著訊息社會的發展,已開發了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最近,已經利用了諸如為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 PDP)與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等各種顯示裝置。
組成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有機發光元件為自體發光型,並不需要獨立的光源,使得顯示裝置的厚度與重量得以減少。此外,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表現出諸如為低功率消耗、高亮度與高反應速度等高品質特性。
因此,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與其製造方法,此顯示裝置藉由使用反射層的離子轉移將發光元件的輔助電極與陰極電極連接起來,其中此反射層構成發光元件之陽極電極。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一電路元件層、一外塗層、一輔助電極、一電子傳輸層以及一陰極電極。基板包含一發射區以及一非發射區。電路元件層形成於基板上且具有多個設置於其上的電路元件。外塗層覆蓋電路元件層。輔助電極形成於非發射區中的外塗層上,並且由於其間具有反射層的多個層體所組成。電子傳輸層覆蓋輔助電極。陰極電極形成於電子傳輸層上。其中,輔助電極包含一電極孔,且電極孔穿過多個層體;反射層包含至少一凸起,且凸起從電極孔的一側牆向內凸出,並且接觸陰極電極。
所述至少一凸起可不規則地形成。
所述至少一凸起可具有至少一個部分呈倒錐形的形狀。
電子傳輸層可不連續地形成於所述至少一凸起上,且陰極電極可連續地形成於所述至少一凸起上。
電子傳輸層可形成為覆蓋所述至少一凸起的一部分並暴露其他部分。
陰極電極可覆蓋所述至少一凸起中被暴露的其他部分。
輔助電極可由銀或銀合金所製成。
輔助電極可包含:一第一透明導體層;所述反射層,設置於第一透明導體層上;以及一第二透明導體層,設置於反射層上。
電路元件層可包含:一輔助線路,設置於基板上,且連接到一電力線路;至少一絕緣層,覆蓋輔助線路;以及一橋接電極,形成於所述至少一絕緣層上,且透過一接觸孔連接到輔助線路;其中輔助電極透過一通孔連接到橋接電極,且通孔穿過外塗層。
電極孔可形成於對應到通孔的一區域內。
顯示裝置更可包含:一陽極電極,形成於發射區中的外塗層上;一堤部,形成於外塗層上,且覆蓋輔助電極與陽極電極的一邊緣區域;以及一光發射層,形成於陽極電極中未被堤部所覆蓋的一中心區域內;其中,電子傳輸層與陰極電極廣泛地形成於發射區與非發射區上。
顯示裝置更可包含一電洞注入層與一電洞傳輸層當中的至少一者,且所述至少一者設置於陽極電極與光發射層之間。
根據一態樣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於一基板上形成一電路元件層,且基板包含一發射區以及一非發射區;形成一外塗層,且外塗層覆蓋電路元件層;在非發射區內的外塗層上堆疊多個層體,以形成一輔助電極,其中所述多個層體包含一反射層;在輔助電極上形成一電極孔,且電極孔穿過層體;處理基板以引起反射層的離子轉移;形成一電子傳輸層,且電子傳輸層覆蓋輔助電極;以及在電子傳輸層上形成一陰極電極。
處理基板可包含:將基板放置於室溫下,或對基板進行熱、臭氧或硫化氫處理。
當處理基板時,反射層內可形成一凸起,且凸起從電極孔的一側牆向內凸出。
可透過蒸發沉積或物理氣相沉積形成電子傳輸層與陰極電極。
電子傳輸層可不連續地形成於所述至少一凸起上,且陰極電極可連續地形成於所述至少一凸起上。
陰極電極可覆蓋所述至少一凸起中未被電子傳輸層所覆蓋的一暴露區域。
形成電路元件層可包含:在基板上形成一輔助線路;形成至少一絕緣層,且絕緣層覆蓋輔助線路;以及在所述至少一絕緣層上形成一橋接電極,且橋接電極透過一接觸孔連接到輔助線路。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可包含:在覆蓋電路元件層的外塗層形成之後,在外塗層內形成一通孔;其中輔助電極透過通孔連接到橋接電極。
根據各態樣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簡化發光元件的陰極電極與輔助電極之間的連接結構與連接方法,進而減少陰極電極與輔助電極之間的電阻。
根據各態樣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可減少功率消耗與熱量的產生,並改善影像品質。
根據各態樣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能實現具有長壽命、高效率以及均勻大面積的顯示面板。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各態樣。在本說明書中,當一組件(或區域、層體、部分等等)被稱為在另一組件之上、連接到或結合到另一組件時,意味著此組件可直接地連接/耦接到另一組件,或此組件可透過它們之間的第三組件連接/耦接到另一組件。
相同的標號可指相同的組件。此外,在圖式中,為了有效地描述技術內容,誇大了組件的厚度、比例以及尺寸。用語「且/或」、「及/或」包含一或多個可由相關配置所定義的組合。
諸如為「第一」與「第二」等用語可用來描述各種組件,但組件不以這些用語為限。這些用語的目的僅用來將一個組件與其他組件做出區隔。舉例來說,在不脫離各個態樣的權利範圍的情況下,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並類似地,第二組件亦可被稱為第一組件。除非上下文有明確地指出,否則單數表現形式包含多數表現形式。
諸如為「下」、「之下」、「上」、「之上」等用語係用來描述圖式中所示組件的關聯。這些用語是相對概念,並基於圖式中所指示的方向來解釋。
應當理解的是,諸如為「包含」或「具有」等用語旨於表示說明書中所描述的特徵、數量、步驟、操作、組件、零件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或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量、步驟、操作、組件、零件或其組合的增加。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顯示裝置的配置所繪示的方塊圖。
請參照圖1,顯示裝置1可包含一時序控制器10、一閘極驅動器20、一資料驅動器30、一電源供應器40以及一顯示面板50。
時序控制器10可從外界接收一影像訊號RGB與一控制訊號CS。影像訊號RGB可包含多個區塊的階度(gradation)資料。控制訊號CS可例如包含一水平同步訊號、一垂直同步訊號以及一主要時脈訊號。
時序控制器10以適於顯示面板50的操作條件的方式,處理影像訊號RGB與控制訊號CS,以產生並輸出一影像資料DATA、一閘極驅動控制訊號CONT1、一資料驅動控制訊號CONT2以及一電源供應控制訊號CONT3。
閘極驅動器20可透過多個第一閘極線路GL11至GL1n連接到顯示面板50的像素PX。閘極驅動器20可基於從時序控制器10所輸出的閘極驅動控制訊號CONT1,來產生閘極訊號。閘極驅動器20可透過第一閘極線路GL11至GL1n,將所產生的閘極訊號提供給像素PX。
根據各種態樣,閘極驅動器20可進一步地透過多個第二閘極線路GL21至GL2n連接到顯示面板50的像素PX。閘極驅動器20可透過第二閘極線路GL21至GL2n,將一感測訊號提供給像素PX。可供應感測訊號,以量測像素PX內部所提供的一驅動電晶體及/或一發光元件的特性。
資料驅動器30可透過多個資料線路DL1至DLm連接到顯示面板50的像素PX。資料驅動器30可基於從時序控制器10所輸出的資料驅動控制訊號CONT2與影像資料DATA,產生資料訊號。資料驅動器30可透過資料線路DL1至DLm,將所產生的資料訊號提供給像素PX。
根據各種態樣,資料驅動器30可進一步地透過多個感測線路(或參考線路)SL1至SLm連接到顯示面板50的像素PX。資料驅動器30可透過感測線路SL1至SLm,將一參考電壓(或一感測電壓、一初始化電壓)提供給像素PX。或者,資料驅動器30基於從像素PX所反饋的電子訊號,感測像素PX的狀態。
電源供應器40可透過多個電力線路PL1及PL2連接到顯示面板50的像素PX。電源供應器40可基於電源供應控制訊號CONT3,產生要提供給顯示面板50的一驅動電壓。驅動電壓可例如包含一高電位驅動電壓ELVDD以及一低電位驅動電壓ELVSS。電源供應器40可透過對應的電力線路PL1和PL2,將所產生的驅動電壓(高電位驅動電壓ELVDD與低電位驅動電壓ELVSS)提供給像素PX。
多個像素PX(或稱為子像素)設置於顯示面板50。像素可例如以矩陣形式佈置於顯示面板。
每個像素PX可電性連接到一個對應的閘極線路與資料線路。像素PX可發出與閘極訊號和資料訊號相對應的亮度的光線,其中閘極訊號和資料訊號由閘極線路GL11至GL1n、GL21至GL2n和資料線路DL1至DLm所供應。
每個像素PX可顯示第一色至第三色當中的任一者。在一態樣中,每個像素PX可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當中的任一者。在另一態樣中,每個像素PX可顯示青色(Cyan)、洋紅色(Magenta)和黃色當中的任一者。在各種態樣中,像素PX可用以顯示四或更多種顏色當中的任一者。舉例來說,每個像素PX可顯示紅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當中的任一者。
時序控制器10、閘極驅動器20、資料驅動器30與電源供應器40可各自配置有獨立的集成電路(IC);或者時序控制器10、閘極驅動器20、資料驅動器30與電源供應器40當中的至少一部分可由一集成電路所形成。舉例來說,資料驅動器30與電源供應器40當中的至少一者可由結合有時序控制器10的集成電路所構成。
此外,在圖1中,閘極驅動器20與資料驅動器30被繪示為獨立於顯示面板50的元件,但閘極驅動器20與資料驅動器30當中的至少一者可透過嵌板法(In-panel method)與顯示面板50一體地形成。舉例來說,閘極驅動器20可根據嵌板閘極法(Gate in Panel Method, GIP Method)與顯示面板50一體地形成。
圖2係圖1中所示出的像素之一態樣所繪示的電路圖。圖2繪示連接到第i個閘極線路GL1i、GL2i與第j個資料線路DLj的像素PXij的一示例。
請參照圖2,像素PX包含一開關電晶體ST、一驅動電晶體DT、一感測電晶體SST、一儲存電容器Cst以及一發光元件LD。
在關開電晶體ST中,一第一電極(如源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第j個資料線路DLj,並且一第二電極(如汲極電極)電性連接到一第一節點N1。開關電晶體ST的一閘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第i個閘極線路GL1i、GL2i。當閘通電位(Gate-on Level)的閘極訊號被施加到第i個閘極線路GL1i、GL2i時,開關電晶體ST會被導通,以將施加到第j個資料線路DLj的資料訊號V_data傳送到第一節點N1。
儲存電容器Cst被配置成具有一第一電極以及一第二電極,其中第一電極電性連接到第一節點N1,而第二電極連接到發光元件LD的一第一電極。儲存電容器Cst可以用與一電壓差相對應的電壓來進行充電,其中此電壓差是施加給第一節點N1的電壓與施加給發光元件LD的第一電極的電壓之間的電壓差。
驅動電晶體DT被配置成具有一第一電極(如源極電極)以及一第二電極(如汲極電極),其中第一電極接受一高電位驅動電壓ELVDD,而第二電極電性連接到發光元件LD的一第一電極(如陽極電極)。驅動電晶體DT的閘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第一節點N1。當透過第一節點N1施加閘通電位的電壓時,驅動電晶體DT會被導通,以響應提供給閘極電極的電壓而控制流經發光元件LD的驅動電流I_DS的量。
在感測電晶體SST中,一第一電極(如源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第j個感測線路SLj,並且一第二電極(如汲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發光元件LD的一第一電極。感測電晶體SST的一閘極電極電性連接到第i個第二閘極線路GL2i。當閘通電位的感測訊號被施加到第i個第二閘極線路GL2i時,感測電晶體SST會被導通,而使得施加到第j個感測線路SLj的參考電壓被傳送到發光元件LD的一第一電極。
發光元件LD輸出對應到驅動電流的光。發光元件LD可輸出與紅色、綠色和藍色當中任一者相對應的光。發光元件LD可為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一超小型無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超小型無機發光二極體的尺寸介於微米到奈米等級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下文中,將參照發光元件LD係由有機發光二極體所構成的態樣,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思想。
在本發明中,像素PX的結構不限於圖2中所示的結構。根據一態樣,像素PX更可包含至少一元件,此元件用於補償驅動電晶體DT的一閾值電壓,或用於初始化驅動電晶體DT的一閘極電極的電壓及/或發光元件LD的陽極電極的電壓。
儘管在圖2中示出開關電晶體ST、驅動電晶體DT與感測電晶體SST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的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構成每個像素PX的電晶體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可被配置成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在各種態樣中,開關電晶體ST、驅動電晶體DT與感測電晶體SST當中的每一個可被實現為一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LTPS)薄膜電晶體、氧化物薄膜電晶體或低溫多晶體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 LTPO)薄膜電晶體。
圖3係根據一態樣的顯示面板所繪示的剖面圖。圖4係繪示圖3中AA區域的放大剖面圖。
請參照圖3,根據一態樣的一像素PX包含一基板110、一電路元件層以及一發光元件層,其中電路元件層形成於基板110上且具有至少一電路元件,且發光元件層具有一發光元件LD。
作為顯示面板50的基底基板,基板110可為一透光基板。基板110可為包含玻璃或強化玻璃的剛性基板,或是為由塑膠所製成的可撓基板。舉例來說,基板110可由諸如聚醯亞胺(Polyimid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的塑膠材料所形成。然而,基板110的材料不限於此。基板110可包含一墊部區域PA以及一顯示區域AA。
電路元件層形成於基板110上,且可包含構成像素的多個線路與多個電路元件(如電晶體與電容器)。
一第一導體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上。第一導體層120可包含一光阻擋層121、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下部電極122以及一輔助線路123。輔助線路123可連接到一第二電力線路PL2,且低電位驅動電壓ELVSS施加到第二電力線路PL2。光阻擋層121重疊於一主動層140,特別是一平面上的一通道141,進而防止氧化半導體裝置受外部光的影響。儲存電容器Cst的下部電極122可與光阻擋層121一體地形成為單個圖案。然而,本態樣不限於此。
一緩衝層130設置於基板110上,以覆蓋光阻擋層121與輔助線路123。緩衝層130可避免離子或雜質從基板110擴散,並且阻止濕氣滲透。此外,緩衝層130可改善基板110的表面平坦度。緩衝層130可包含無機、有機或諸如氧化物和氮化物等的有機/無機複合物,並且可形成為單層或多層結構。舉例來說,緩衝層130可具有由氧化矽、氮化矽和氧化矽組成的三層或更多層的結構。
可於緩衝層130上形成一主動層140。主動層140可由矽基半導體材料或氧基半導體材料所形成。矽基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含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或多晶矽(Polycrystalline Silicon)。氧基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含諸如銦錫鎵鋅氧化物(InSnGaZnO)等的四元金屬氧化物(Quaternary Metal Oxide),諸如銦鎵鋅氧化物(InGaZnO)、銦錫鋅氧化物(InSnZnO)、銦鋁鋅氧化物(InAlZnO)、錫鎵鋅氧化物(SnGaZnO)、鋁鎵鋅氧化物(AlGaZnO)與錫鋁鋅氧化物(SnAlZnO)等的三元金屬氧化物(Ternary Metal Oxide),諸如銦鋅氧化物(InZnO)、錫鋅氧化物(SnZnO)、鋁鋅氧化物(AlZnO)、鋅鎂氧化物(ZnMgO)、錫鎂氧化物(SnMgO)、銦鎂氧化物(InMgO)與銦鎵氧化物(InGaO)等的二元金屬氧化物(Binary Metal Oxide),以及諸如銦氧化物(InO)、錫氧化物(SnO)與鋅氧化物(ZnO)等的一元金屬氧化物(Single Metal Oxide)。
主動層140可包含:包含P型或N型雜質的一汲極區域143以及一源極區域142,以及在源極區域142與汲極區域143之間所形成的通道141。主動層140的一個部分可形成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中間電極144。中間電極144的至少一部分可重疊於下部電極122。在第一導體層120上所形成的下部電極122與主動層140上所形成的中間電極144之間形成一電場,以使儲存電容器Cst能正常運作。
閘極絕緣層150可對應到供閘極電極161與墊部162所形成的區域,其中閘極電極161與墊部162將於下詳述。舉例來說,閘極絕緣層150可形成於主動層140的一通道141上。閘極絕緣層150可為矽氧化物(SiOx)、矽氮化物(SiNx)或上述之多層結構。
可在閘極絕緣層150上設置一第二導體層160。第二導體層160可包含一閘極電極161。閘極電極161可設置於對應到主動層140的通道141的位置上。閘極電極161由選自下列物組成之群組的任一者所形成: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銅(Cu)或其合金。此外,閘極電極161可為由選自下列物組成之群組的任一者所組成的多層結構: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銅(Cu)或其合金。舉例來說,閘極電極161可為鉬/鋁-釹或鉬/鋁的雙層結構。
第二導體層160更可包含一墊部162。墊部162可設置於墊部區域PA內。墊部162可透過墊部區域PA內所提供的線路,電性連接到時序控制器10及/或電源供應器40。墊部162與閘極電極161由相同的材料所製成,並且可透過相同的製程所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可在第二導體層160上形成一層間絕緣層170。層間絕緣層170覆蓋住構成第二導體層160的閘極電極161與墊部162。層間絕緣層170可為矽氧化物膜、矽氮化物膜或其所構成的多層結構。
可在層間絕緣層170上形成一第三導體層180。第三導體層180可包含一源極電極181以及一汲極電極182。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以一預定距離設置於層間絕緣層170上。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可透過穿過層間絕緣層170的接觸孔,分別連接到主動層140的源極區域142與汲極區域143。
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可由以下任一者所構成的單層或多層結構所形成:鉬(Mo)、鋁(Al)、鉻(Cr)、金(Au)、鈦(Ti)、鎳(Ni)、釹(Nd)、銅(Cu)或其合金。在由多層結構形成的情況下,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可由鉬/鋁-釹的雙層結構或鈦/鋁/鈦、鉬/鋁/鉬、鉬/鋁-釹/鉬的三層結構所構成。
源極電極181、汲極電極182、閘極電極161以及與其對應的主動層140可構成一電晶體。這個電晶體可例如為一驅動電晶體DT或一開關電晶體ST。在圖3中,示例性繪示一驅動電晶體DT,且在驅動電晶體DT中,汲極電極182連接到發光元件LD的一陽極電極210。
第三導體層180更可包含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上部電極183。根據一態樣,上部電極183可與驅動電晶體DT的汲極電極182一體地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上部電極183的至少部分可重疊於中間電極144。在主動層140上所形成的中間電極144與第三導體層180上所形成的上部電極183之間形成一電場,以使儲存電容器Cst能正常運作。
如上所述,根據本態樣,儲存電容器Cst具有由下部電極122、中間電極144與上部電極183所構成的雙層結構,但本態樣不以此為限。儲存電容器Cst可由下部電極122、中間電極144與上部電極183當中省略任一者的單層結構所形成。
第三導體層180更可包含一橋接電極184。橋接電極184透過穿過層間絕緣層170與緩衝層130的一接觸孔,連接到輔助線路123。橋接電極184可由與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相同的材料所製成,並且可形成為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
在各種態樣中,第三導體層180更可包含一墊部連接電極185。墊部連接電極185可透過穿過層間絕緣層170的一接觸孔,連接到墊部162。
電路元件層可由一鈍化層191與一外塗層192所覆蓋。
具體來說,鈍化層191可形成於第三導體層180 上。鈍化層191可作為保護下方元件的絕緣層,並且可為矽氧化物膜、矽氮化物膜或其所構成的多層結構。
外塗層192可形成在鈍化層191上。外塗層192覆蓋顯示區域AA。外塗層192可為用於減小下部結構之段差的平坦化膜,並且由諸如聚醯亞胺(Polyimide­)、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系列樹脂與丙烯酸酯(Acrylate)等的有機材料所製成。
於此,在墊部區域PA中所形成的墊部連接電極185未被鈍化層191與外塗層192所覆蓋,而是暴露於外界。墊部連接電極185可連接到耦合於墊部區域PA的集成電路的導電引線,以發送和接收電性訊號。
發光元件層形成在外塗層192上,並且包含發光元件LD。發光元件LD包含一陽極電極210、一光發射層220以及一陰極電極230。
陽極電極210與陰極電極230當中至少一者可為透射電極,而另一者可為反射電極。舉例來說,當發光元件LD為背後發射型時,陽極電極210可為透射電極,而陰極電極230可為反射電極。相反地,當發光元件LD為前方發射型時,陽極電極210可為反射電極,而陰極電極230可為透射電極。根據另一示例,當發光元件LD為兩側發光型時,則陽極電極210和陰極電極230皆可為透射電極。在下文中,將針對發光元件LD為前方發射型的情況,來描述發光元件LD的詳細構造。
陽極電極210形成在外塗層192上。陽極電極210透過穿過外塗層192與鈍化層191的第一通孔VIA1,連接到驅動電晶體DT的汲極電極182。陽極電極210可由諸如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或鋅氧化物(ZnO)等的透明導體材料所組成。當陽極電極210為反射電極時,陽極電極210可包含一反射層。此反射層可由諸如鋁(Al)、銅(Cu)、銀(Ag)、鎳(Ni)或其合金等的金屬材料所製成。根據一態樣,反射層可由APC合金(銀/鈀/銅合金)所構成。
當陽極電極210包含一反射層時,陽極電極210可由透明導體層/反射層/透明導體層所構成的三層結構所形成。舉例來說,陽極電極210可由包含銦錫氧化物(ITO)/銀(Ag)/銦錫氧化物(ITO)的三層結構所構成。
可在外塗層192上形成一堤部250。堤部250可為定義出像素PX的一發射區EA的一像素定義層。堤部250例如可暴露出陽極電極210的中央區域之一部分,並且覆蓋住陽極電極210的其他區域,例如為邊緣。較佳的是將陽極電極210中暴露的區域設計成盡可能的大,以確保足夠的開口率。陽極電極210中未被堤部250所覆蓋的暴露區域可定義成像素PX的發射區EA。在發射區EA中,陽極電極210、光發射層220與陰極電極230堆疊且彼此直接接觸。堤部可由諸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酚醛樹脂(Phenolic Resin)、聚醯胺樹脂(Polyamide Resin)或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機膜所形成。
由堤部250所圍繞的陽極電極210的暴露區域上形成有一光發射層220。有機的光發射層可由包含磷光或螢光材料的有機材料所形成。
在光發射層220中所產生的光的顏色可為紅色、綠色與藍色當中之一者,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從光發射層220所產生的光的顏色可為洋紅色、青色與黃色當中之一者,或可為白色。
根據一態樣,可在光發射層220與陽極電極210之間設置一電洞傳輸層(HTL)、一電洞注入層(HIL)等等。電洞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用以順暢地將從陽極電極210所注入的電洞傳輸到光發射層220。
陰極電極230形成在光發射層220上。陰極電極230可覆蓋光發射層220且可廣泛地形成在顯示區域AA上。陰極電極230可由透明導體材料(TCO)或半透射導體材料所形成,其中透明導體材料能透射光線,而半透射導體材料例如為鉬(Mo)、鎢(W)、銀(Ag)、鎂( Mg)、鋁(Al)、鉑(Pt)、鈀(Pd)、金(Au)、鎳(Ni)、釹(Nd)、銥(Ir)、鉻(Cr)、鋰(Li)、鈣(Ca)與其合金。當陰極電極230由半透射金屬材料所形成時,可藉由微腔(micro cavity)來提升光發射效率。
可在陰極電極230與光發射層220之間設置一電子傳輸層(ETL)240。電子傳輸層240用以順暢地將從陰極電極230所注入的電子傳輸到光發射層220。
根據本態樣,像素PX更包含一輔助電極260,以將陰極電極230與電力線路PL2電性連接。輔助電極260與陽極電極210形成在同一層,並且輔助電極260可設置在非發射區NEA中。輔助電極260可透過穿過外塗層192與鈍化層191的第二通孔VIA2,連接到橋接電極184。因為橋接電極184透過輔助線路123連接到第二電力線路PL2,所以輔助電極260可電性連接到第二電力線路PL2。
輔助電極260與陽極電極210由相同的材料所組成,並且可透過相同的製程所形成。根據一態樣,輔助電極260可由與陽極電極210相同方式的銦錫氧化物(ITO)/銀(Ag)/銦錫氧化物(ITO)的三層結構所形成。
在非發射區NEA中,堤部250可暴露覆蓋輔助電極260中的中央區域並覆蓋輔助電極260中的邊緣。陰極電極230廣泛地形成在顯示區域AA中,並因而覆蓋暴露的輔助電極260的中央區域。陰極電極230可透過輔助電極260、橋接電極184與輔助線路123,電性連接到第二電力線路PL2。
當電子傳輸層240形成在陰極電極230的下部層上時,陰極電極230與輔助電極260彼此可不直接接觸。在此態樣中,陰極電極230與輔助電極260之間的電連接可完全地或部分地斷開。如此一來,得以防止陰極電極230與第二電力線路PL2之間導通,而使得低電位驅動電壓ELVSS不會供應到陰極電極230。
根據本態樣,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即使存在有電子傳輸層240但藉由使用金屬材料的轉移仍能提供可供陰極電極230與輔助電極260穩定接觸的結構。
具體來說,請參照圖4,根據本態樣,輔助電極260由透明導體層261(第一透明導體層)/反射層262/透明導體層263(第二透明導體層)的三層結構所構成。根據一態樣,反射層262可由具有高離子導電性的銀(Ag)或銀合金所構成。
電極孔H穿過輔助電極260的三層結構,以暴露橋接電極184。電極孔H可形成在對應到第二通孔VIA2的一區域(如,與第二通孔VIA2重疊的區域)中,但不以此為限。可在電極孔H的側牆內暴露構成輔助電極260的一透明導體層261、一反射層262以及一透明導體層263。
反射層262可包含至少一凸起PR,凸起PR從電極孔H的側牆向內凸出。根據一態樣,當在外塗層192上堆疊並蝕刻透明導體層261、反射層262與透明導體層263,而使得陽極電極210、輔助電極260與輔助電極260的電極孔H被圖案化時,暴露於蝕刻劑的反射層262中便會產生離子轉移(Ion Transition),從而可形成凸起PR。根據另一態樣,當電極孔H形成,且接著供輔助電極260形成的基板110維持在室溫,或者在基板110上執行熱處理或臭氧(O3)或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H2S)製程時,會在反射層262中引起離子轉移,從而可形成凸起PR。這樣的凸起PR是非典型地產生。凸起PR的端部可具有彎曲表面或角狀外形,並且其至少一部分可形成為倒錐形的形狀。
在陽極電極210與輔助電極260上形成堤部250與光發射層220之後,可藉由諸如熱蒸發的蒸發沉積法或藉由諸如濺鍍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來形成電子傳輸層240。於此,可根據階梯部涵蓋率特性(Step Coverage Characteristic),來在凸起的周圍切除構成電子傳輸層240的有機材料,並且可不連續地沉積此有機材料。當電子傳輸層240被切除時,凸起PR的側表面及/或下表面可未被電子傳輸層240所覆蓋,而是暴露於外界。
陰極電極230可藉由諸如熱蒸發的蒸發沉積法或藉由諸如濺鍍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來形成。因為陰極電極230具有相對於電子傳輸層240較佳的階梯部覆蓋特性,所以陰極電極230連續地形成而不需要在凸起PR周圍被切除。陰極電極230可覆蓋凸起PR中未被電子傳輸層240覆蓋而暴露的側面及/或底面。
藉此,因為陰極電極230直接地接觸反射層262,所以可穩定地形成陰極電極230與輔助電極260之間的電性連接。陰極電極230可穩定地經由輔助電極260連接到第二電力線路PL2。
請往回參照圖3,可在陰極電極230上形成一封裝層300。封裝層300用以避免外部濕氣滲透進光發射層220。封裝層300可由無機絕緣材料所製成,或可由交互堆疊有無機絕緣材料與有機絕緣材料的結構所形成,但不以此為限。
可在封裝層300上形成一覆蓋基板410。覆蓋基板410可由與基板110相同的材料所製成。覆蓋基板410可透過黏合劑等類似物黏合到封裝層300。然而,覆蓋基板410的接合方法不以此為限。
在各種態樣中,可在封裝層300與覆蓋基板410之間進一步地形成一色彩濾波器420。色彩濾波器420可設置在發射區EA中。色彩濾波器420為一光波長篩選濾波器,這種波長篩選濾波器可選擇性地僅傳送部分波長帶的入射光,且這樣的運作方式是透過傳送特定波長帶內的光並阻擋其他特定波長帶內的光所進行。色彩濾波器420可由包含諸如顏料或染料等之著色劑的光敏樹脂所組成。藉由發光元件LD所產生並且通過色彩濾波器420的光可具有紅色、綠色與藍色當中的任一者。當像素PX顯示白色時,可省略用於像素PX的色彩濾波器420。
圖5至圖20係根據一態樣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所繪示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圖5,在一基板110上形成一第一導體層120,其中第一導體層120包含一光阻擋層121、一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下部電極122以及一輔助線路123。光阻擋層121與儲存電容器Cst的下部電極122可形成為單個圖案。在第一導體層120上形成一緩衝層130。
請參照圖6,在緩衝層130上形成一主動層140。將一P型或N型雜質摻雜進主動層140中,從而形成一源極區域142與一汲極區域143,並且在源極區域142與汲極區域143之間形成一通道141。根據一態樣,可在主動層140上進一步地形成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中間電極144。
在主動層140上形成一閘極絕緣層150。閘極絕緣層150可形成在閘極電極161與墊部162欲設置的位置上。
請參照圖7,可在閘極絕緣層150上形成第二導體層160。具體來說,在顯示區域AA中於閘極絕緣層150上形成閘極電極161,並且在墊部區域PA中於閘極絕緣層150上形成墊部162。在第二導體層160上形成一層間絕緣層170。層間絕緣層170可覆蓋第二導體層160、主動層140中未有閘極絕緣層150和第二導體層160形成的暴露區域以及緩衝層130中未有主動層140形成的暴露區域。
在形成層間絕緣層170之後,可形成接觸孔,以使得第一導體層120、主動層140與第二導體層160能接觸上部層。舉例來說,為了讓墊部162能接觸稍後將形成的墊部連接電極185,可形成暴露墊部162之一部分的接觸孔。此外,為了讓主動層140的一源極區域142與一汲極區域143接觸稍後將形成的一源極電極181與一汲極電極182,可形成暴露源極區域142與汲極區域143的接觸孔。此外,為了讓光阻擋層121與輔助線路123接觸汲極電極182與稍後將形成的一橋接電極184,可形成暴露光阻擋層121與輔助線路123當中每一個的一部分的接觸孔。
請參照圖8,在層間絕緣層170上形成一第三導體層180。具體來說,在顯示區域AA中於層間絕緣層170上形成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源極電極181與汲極電極182透過多個接觸孔,分別連接到主動層140的源極區域142與汲極區域143。可在第三導體層180上進一步地形成儲存電容器Cst的一上部電極183。上部電極183可與汲極電極182形成為單個圖案。此外,在顯示區域AA中的層間絕緣層170上進一步地形成橋接電極184。橋接電極184透過接觸孔連接到輔助線路123。
在墊部區域PA中於層間絕緣層170上形成一墊部連接電極185。墊部連接電極185可透過接觸孔連接到墊部162。
在第三導體層180上形成一鈍化層191。鈍化層191在顯示面板50上廣泛地形成,並且覆蓋源極電極181、汲極電極182、儲存電容器Cst的上部電極183以及橋接電極184。可在鈍化層191中形成一接觸孔,使得墊部連接電極185的一部分在墊部區域PA中暴露於外部。
可在鈍化層191上形成一外塗層192。外塗層192在顯示區域AA中覆蓋鈍化層191的整個區域。
在形成外塗層192之後,可形成一通孔,以讓第三導體層180能接觸上部層。舉例來說,可形成一第一通孔VIA1,以讓汲極電極182能接觸稍後將形成的陽極電極210。此外,可形成一第二通孔,以讓橋接電極184能接觸稍後將形成的輔助電極260。橋接電極184的一部分可藉由第二通孔VIA2暴露於外界。
請參照圖9,在外塗層192上形成一陽極電極210。陽極電極210透過穿過外塗層192與鈍化層191的第一通孔VIA1,連接到汲極電極182。
在外塗層192上進一步地形成一輔助電極260。輔助電極260可透過穿過外塗層192與鈍化層191的第二通孔VIA2,連接到橋接電極184。
請參照圖10,陽極電極210與輔助電極260可由一透明導體層261、一反射層262以及一透明導體層263所構成的三層結構所形成。透明導體層261與透明導體層263可例如由銦錫氧化物(ITO)所製成,並且反射層262可例如由諸如銀或銀合金等的金屬材料所製成。在本態樣中,在依序堆疊透明導體層261、反射層262與透明導體層263之後,可藉由施加一選擇性蝕刻溶液,以在施加掩膜的狀態下共同地蝕刻三層結構(濕蝕刻),進而形成陽極電極210與輔助電極260,其中此掩膜對應到陽極電極210與輔助電極260的圖案。
可在輔助電極260中形成一電極孔H。根據一態樣,可在用於圖案化輔助電極260的掩膜中,形成對應到電極孔H的一開口。如此一來,當圖案化輔助電極260時,可藉由單個濕蝕刻製程來形成電極孔H。然而,形成輔助電極260的方法不限於此。根據另一態樣,在將輔助電極260圖案化之後,可透過獨立的蝕刻製程來形成電極孔H。如圖10所繪示,可在電極孔H的側牆中,暴露構成輔助電極260的透明導體層261、反射層262與透明導體層263。
根據一態樣,電極孔H可實質上形成為矩形或如圖11(a)中所繪示的矩形,但不以此為限。如圖11(b)中所示,電極孔H形成為圓形或橢圓形;或者如圖11(c)中所示,電極孔H可形成為具有多個頂點的圖案化多邊形。
如圖12所示,在形成電極孔H之後,在基板110上執行熱處理。可在金屬層(即反射層262)中藉由熱處理而暴露於外界的暴露端上發生離子轉變。如圖13與圖14所示,藉由離子轉移,在反射層262的端部形成至少一凸起PR。凸起PR具有從電極孔H的側牆向內延伸的形狀。如圖14(a)至圖14(c)中所示,凸起PR形成為各種不規則的外形。凸起PR的端部可具有彎曲表面或角狀外形,並且在至少一部分中可形成為倒錐形的形狀。
同時,圖12繪示在基板110上執行熱處理以使得凸起PR能增長的示例,但本態樣不限於此。根據另一態樣,可藉由將基板110放置於室溫下,或將基板110執行臭氧(O3)或硫化氫(H2S)處理,來使凸起PR增長。
或者,當將電極孔H圖案化時,由於電極孔H的側牆暴露於蝕刻溶液,所以在反射層262可能會發生離子轉移,從而可形成凸起PR。在本態樣中,可不需要獨立的熱處理或硫化氫製程便能形成凸起PR。
請參照圖15,在外塗層192上形成堤部250。堤部250可以用下形式來形成:暴露陽極電極210中例如為中央區域的部分區域,並且覆蓋例如為邊緣的其地區域。堤部250可進一步地用以下形式來形成:暴露輔助電極260的中央區域並且覆蓋邊緣。於此,堤部250可未覆蓋輔助電極260中所形成的電極孔H。
堤部250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可形成為疏水的。舉例來說,可在施加混合有例如為氟(F)的疏水材料與有機絕緣材料的溶液之後,透過光刻製程來形成堤部250。例如為氟的疏水材料可藉由光刻製程期間所發射的光,移動到堤部250的頂部,因此堤部250的頂面可具有疏水性並且其他區域可具有親水性。然而,本態樣的技術精神不以此為限,並且堤部250的整個部分可具有疏水性。當光發射層220隨後透過溶液製程形成時,堤部250可作為避免墨液在多個發射區EA之間混合的壩體。
之後,可形成光發射層220。可在由堤部250所圍繞的發射區EA中在暴露的陽極電極210上形成光發射層220。可透過溶液製程形成光發射層220,其中在溶液製程中使用噴嘴等類似物將有機溶液滴入由堤部250所圍繞的空腔中,隨後固化有機溶液。可藉由疏水的堤部250來避免有機溶液溢流到發射區EA的外部。
當透過溶液製程形成光發射層220時,可能會因為有機溶液與堤部250之間的張力,而在光發射層220的中央區域與鄰近堤部250的邊緣區域之間產生光發射層200的高度(厚度)差。舉例來說,光發射層220的頂面可形成為在中央具有最低高度以及在接觸堤部250的區域中具有最高高度的內凹外形。然而,本態樣不以此為限。也就是說,在各種其他態樣中,可設置用來改善光發射層220的厚度均勻性的結構(如,親水的堤部等等),並且光發射層220可在發射區EA內具有實質上均勻的高度。
請參照圖16,形成有一電子傳輸層240。電子傳輸層240係在顯示區域AA上廣泛地形成,以覆蓋光發射層220、堤部250以及輔助電極260。
可藉由諸如熱蒸發的蒸發沉積法或藉由諸如濺鍍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來形成電子傳輸層240。於此,構成電子傳輸層240的有機材料可根據階梯部覆蓋特性而在凸起的周圍被切除,因而可被不連續地沉積。如圖17中所示,因為電子傳輸層240被切除,所以凸起PR的側面且/或底面可不被電子傳輸層240覆蓋,而是暴露於外界。
如圖18中所示,在電子傳輸層240上形成一陰極電極230。陰極電極230可在顯示區域AA中廣泛地形成。可藉由諸如熱蒸發的蒸發沉積法或藉由諸如濺鍍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來形成陰極電極230。因為陰極電極230相對於電子傳輸層240具有較佳的階梯部覆蓋特性,所以如圖19所示,陰極電極230被連續地形成而不需要在凸起PR周圍被切除。陰極電極230可覆蓋凸起PR中未被電子傳輸層240覆蓋而是暴露的側面及/或底面。
如上所述,因為陰極電極230直接地接觸反射層262,所以可穩定地形成陰極電極230與輔助電極260之間的電性連接。陰極電極230可穩定地透過輔助電極260連接到電力線路PL2。
請參照圖20,可在陰極電極230上形成一封裝層300。此外,可在封裝層300上形成一色彩濾波器420。接著,可在基板110的整個區域的最上方形成覆蓋基板410。在各種態樣中,在覆蓋基板410上形成色彩濾波器420之後,基板110與覆蓋基板410可透過黏合劑等類似物彼此耦接。然而,覆蓋基板410的接合方法不以此為限。
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可理解到,本發明可以在不改變技術精神或必要特徵的前提下,以其他特定形式來實施。因此,應當理解到以上所描述的態樣在全部態樣中為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應解釋成本發明的範圍係由下述的申請專利範圍所表明,而非詳細的說明內容,並且全部的修改或從專利以及與其同等概念的範圍與意義所衍生的修改形式皆包含在本發膽的範圍內。
1:顯示裝置
10:時序控制器
20:閘極驅動器
30:資料驅動器
40:電源供應器
50:顯示面板
110:基板
120:第一導體層
121:光阻擋層
122:下部電極
123:輔助線路
130:緩衝層
140:主動層
141:通道
142:源極區域
143:汲極區域
144:中間電極
150:閘極絕緣層
160:第二導體層
161:閘極電極
162:墊部
170:層間絕緣層
180:第三導體層
181:源極電極
182:汲極電極
183:上部電極
184:橋接電極
185:墊部連接電極
191:鈍化層
192:外塗層
210:陽極電極
220:光發射層
230:陰極電極
240:電子傳輸層
250:堤部
260:輔助電極
261:透明導體層、第一透明導體層
262:反射層
263:透明導體層、第二透明導體層
300:封裝層
410:覆蓋基板
420:色彩濾波器
AA:顯示區域
CONT1:閘極驅動控制訊號
CONT2:資料驅動控制訊號
CONT3:電源供應控制訊號
CS:控制訊號
Cst:儲存電容器
DATA:影像資料
DL1~DLm、DLj:資料線路
DT:驅動電晶體
EA:發射區
ELVDD:高電位驅動電壓
ELVSS:低電位驅動電壓
GL1i、GL2i:閘極線路
GL11~GL1n:第一閘極線路
GL21~GL2n、GL2i:第二閘極線路
H:電極孔
I_DS:驅動電流
LD:發光元件
N1:第一節點
NEA:非發射區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PA:墊部區域
PL1:電力線路
PL2:電力線路、第二電力線路
PR:凸起
PX、PXij:像素
RGB:影像訊號
SL1~SLm、SLj:感測線路
SST:感測電晶體
ST:開關電晶體
V_data:資料訊號
VIA1:第一通孔
VIA2:第二通孔
所包含以提供對本發明進一步理解且被併入及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本發明的各個態樣,並與說明書一同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在附圖中: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顯示裝置的配置所繪示的方塊圖。 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圖1中所示出的像素所繪示的電路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顯示面板所繪示的剖面圖。 圖4係繪示圖3中AA區域的放大剖面圖。 圖5至圖20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所繪示的示意圖。
1:顯示裝置
10:時序控制器
20:閘極驅動器
30:資料驅動器
40:電源供應器
50:顯示面板
CONT1:閘極驅動控制訊號
CONT2:資料驅動控制訊號
CONT3:電源供應控制訊號
CS:控制訊號
DATA:影像資料
DL1~DLm:資料線路
ELVDD:高電位驅動電壓
ELVSS:低電位驅動電壓
GL11~GL1n:第一閘極線路
GL21~GL2n:第二閘極線路
PL1:電力線路
PL2:電力線路
PX:像素
RGB:影像訊號
SL1~SLm:感測線路

Claims (19)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定義有一發射區以及一非發射區;一電路元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該電路元件層具有多個電路元件;一外塗層,覆蓋該電路元件層;一輔助電極,在該非發射區內設置於該外塗層上,該輔助電極具有多個層體,且該些層體之間有一反射層;一電子傳輸層,覆蓋該輔助電極;以及一陰極電極,設置於該電子傳輸層上;其中,該輔助電極包含一電極孔,且該電極孔穿過該些層體;其中該反射層包含至少一凸起,該至少一凸起從該電極孔的一側牆向內凸出且接觸該陰極電極。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凸起具有不規則的形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凸起具有至少一個部分呈倒錐形的形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傳輸層係不連續地形成於該至少一凸起上,且該陰極電極係連續地形成於該至少一凸起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子傳輸層覆蓋該至少一凸起的一部分並暴露該至少一凸起的其他部分。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陰極電極覆蓋該至少一凸起中被暴露的其他部分。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輔助電極包含銀或銀合金。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輔助電極包含:一第一透明導體層;以及一第二透明導體層,設置於該反射層上;其中該反射層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體層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路元件層包含:一輔助線路,設置於該基板上並連接到一電力線路;至少一絕緣層,覆蓋該輔助線路;以及一橋接電極,設置於該至少一絕緣層上並透過一接觸孔連接到該輔助線路;其中該輔助電極透過一通孔連接到該橋接電極,該通孔穿過該外塗層。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極孔設置於對應到該通孔的一區域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陽極電極,設置於該發射區中的該外塗層上; 一堤部,設置於該外塗層上且覆蓋該輔助電極與該陽極電極的一邊緣區域;以及一光發射層,設置於該陽極電極中未被該堤部所覆蓋的一中心區域內;其中,該電子傳輸層與該陰極電極廣泛地形成於該發射區與該非發射區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電洞注入層與一電洞傳輸層當中的至少一者,該電洞注入層與該電洞傳輸層當中的該至少一者設置於該陽極電極與該光發射層之間。
  13.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於一基板上形成一電路元件層,該基板定義有一發射區以及一非發射區;形成一外塗層,該外塗層覆蓋該電路元件層;在該非發射區內的該外塗層上堆疊多個層體,以形成一輔助電極,該些層體包含一反射層;在該輔助電極上形成一電極孔,該電極孔穿過該些層體;將該基板放置於室溫下或對該基板進行熱、臭氧或硫化氫處理,以引起該反射層的離子轉移;形成一電子傳輸層,該電子傳輸層覆蓋該輔助電極;以及在該電子傳輸層上形成一陰極電極。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反射層內形成至少一凸起,且該至少一凸起從該電極孔的一側牆向內凸出。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係透過蒸發沉積或物理氣相沉積形成該電子傳輸層與該陰極電極。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電子傳輸層係不連續地形成於該至少一凸起上,且該陰極電極係連續地形成於該至少一凸起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陰極電極覆蓋該至少一凸起中未被該電子傳輸層所覆蓋的一暴露區域。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電路元件層包含:在該基板上形成一輔助線路;形成至少一絕緣層,該至少一絕緣層覆蓋該輔助線路;以及在該至少一絕緣層上形成一橋接電極,該橋接電極透過一接觸孔連接到該輔助線路。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更包含:在覆蓋該電路元件層的該外塗層形成之後,在該外塗層內形成一通孔;其中該輔助電極透過該通孔連接到該橋接電極。
TW109144453A 2019-12-20 2020-12-16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60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71594 2019-12-20
KR1020190171594A KR20210079615A (ko) 2019-12-20 2019-12-20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810A TW202125810A (zh) 2021-07-01
TWI760011B true TWI760011B (zh) 2022-04-01

Family

ID=7383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453A TWI760011B (zh) 2019-12-20 2020-12-16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40052B1 (zh)
KR (1) KR20210079615A (zh)
CN (1) CN113013193A (zh)
TW (1) TWI760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91546A (ko) * 2021-12-16 2023-06-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375A (zh) * 2014-12-02 2016-06-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606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78168A (ko) * 2015-12-29 2017-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139957A (ko) * 2016-06-10 2017-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1839974A (zh) * 2016-12-29 2018-11-0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輔助電極的顯示裝置
CN110021638A (zh) * 2017-12-22 2019-07-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46294B1 (ko) * 2014-08-04 2021-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6081562A (ja) * 2014-10-09 2016-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35457B2 (ja) * 2014-11-13 2019-06-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15033B1 (ko) * 2015-05-29 2023-03-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06532B1 (ko) * 2015-12-17 2023-03-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89043B1 (ko) * 2017-12-27 2023-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375A (zh) * 2014-12-02 2016-06-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606A (zh) * 2015-08-31 2017-03-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78168A (ko) * 2015-12-29 2017-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139957A (ko) * 2016-06-10 2017-1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1839974A (zh) * 2016-12-29 2018-11-01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輔助電極的顯示裝置
CN110021638A (zh) * 2017-12-22 2019-07-1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40052A1 (en) 2021-06-23
CN113013193A (zh) 2021-06-22
EP3840052B1 (en) 2024-03-27
KR20210079615A (ko) 2021-06-30
TW202125810A (zh) 2021-07-01
US20210193954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816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027313A (zh) 有机发光部件、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TWI759046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製造其之方法
US20200091264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991180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60011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54979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2022675B2 (en) Display device connecting cathode electrode and auxiliary electrode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 by using ion migration of anode electrode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KR20220096302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202130010A (zh)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KR20210138843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097246A (zh) 显示设备
CN11313057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2022676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cathode electrode in contact with connection electrode in shade reg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162647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second electrod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a connection electrode in a contact area
EP3846220B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240138232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2309882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210086240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080417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00076635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