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6538B - 油分解微生物 - Google Patents

油分解微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6538B
TWI756538B TW108116521A TW108116521A TWI756538B TW I756538 B TWI756538 B TW I756538B TW 108116521 A TW108116521 A TW 108116521A TW 108116521 A TW108116521 A TW 108116521A TW I756538 B TWI756538 B TW I7565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ecomposing
mineral oil
microorganisms
pres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6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6134A (zh
Inventor
佐藤里奈
伊藤亮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禧禧艾控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禧禧艾控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禧禧艾控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6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65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礦物油分解效果佳的微生物。 本發明關於一種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對礦物油分解性佳的微生物。

Description

油分解微生物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油分解性,特別是礦物油分解性佳的新穎微生物。本發明更是關於一種利用該微生物的油的分解方法,特別是礦物油以及油分解劑(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劑)。
與産業的發展成反比,海、河川、土壤等的自然環境的汙染持續進展當中。自然環境為包括我等人類的許多生物的生活場所,近年來,對於汙染物質的關注變得更加嚴厲。特別是石油等的礦物油,近年來,油輪觸礁導致原油漏出、在汽油加油站的土壤汙染等所造成的問題變多,對於安全地去除的要求變高。作為礦物油去除方法,雖然有化學性的、物理性的方法,然而藉由利用微生物等的作用,將汙染物質分解等而達成環境汙染的淨化的生物整治技術正受到矚目。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整治具有對於多樣的汙染物質的可適用性,投入能量理論上比較少,一般而言,淨化費用有壓低的可能性,推測是未來的主要技術之一。例如,日本特開2006-296382號公報,報導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KIM30135菌株即使在油以外的碳源不存在下,能夠分解引擎機油等的礦物油。
然而,日本特開2006-296382號公報中記載的微生物,有礦物油分解性不足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為鑒於上述實情而完成者,目的為提供一種油(特別是礦物油)分解性佳的微生物。
本發明者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精心研究。其結果發現藉由一種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特定微生物學的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而解決上述課題,遂完成本發明。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形態。
在本說明書中,範圍表示為「X~Y」,是指包含X以及Y,「X以上Y以下」。此外,若無特別記載,操作以及物性等的測定在室溫(20~25℃)/相對溼度40~50%RH的條件進行測定。
>油分解微生物> 本發明的一形態為提供一種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以下微生物學的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為提供一種、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以下微生物學的性質,具有序列編號1所示的16S rDNA鹼基序列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為油(特別是礦物油)分解性佳。且,在本說明書中,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以下的微生物學的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有時亦簡稱為「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或「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
[表1]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1
+:陽性、 -:陰性。
[表2]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2
+:陽性、 -:陰性。
[表3]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3
+:陽性、 -:陰性、 w:微弱反應。
作為如上述的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油分解微生物的一具體例,針對藉由以下的篩選(screening)方法所分離的菌株,進行詳細說明。且,本發明相關的1-1357株為在下述篩選方法中,由日本島根縣海岸部的土壤所分離出來。
[篩選] 將日本島根縣海岸部的土壤或廢油處理設施的廢液、汙水或是從河川水所採取的樣品,適量添加在以下的方法所製作的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中,在30℃培養1週。將培養後的培養液100μL進一步接種於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140mL中,再度在30℃培養1週。且,在本說明書中,以下方法所製作的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亦簡稱為「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
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為、以成為以下的表4的組成的方式將礦物油以外的各成分溶解於純水中,並以礦物油的終濃度成為0.5w/v%(0.5g/100mL)的方式進行添加,進行高溫高壓滅菌後進行調製。且,礦物油為藉由將柴油引擎機油、汽油引擎機油、機油、齒輪油以及切削油,以等重量比(亦即,柴油引擎機油:汽油引擎機油:機油:齒輪油:切削油的混合比(重量比)=1:1:1:1:1)混合而調製。在此,分別使用富士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商品名稱:CF Eco Diesel作為柴油引擎機油,三油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商品名稱:泛用機用4行程汽油引擎機油作為汽油引擎機油,AZ CO.,LTD.製的商品名稱:機油作為機油,Trusco Nakayama Corporation製的商品名稱:工業用齒輪油ISO VG220作為齒輪油,以及AZ CO.,LTD.製的商品名稱:Tap & Drill Oil切削油作為切削油。此外,並未調整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的pH。
[表4] 表4: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pH無調整) 。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4
將104 倍稀釋後的一次篩選後的培養液100mL,塗佈在以下的方法所製作的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上,在30℃培養1週。培養後,將確認可在洋菜上生長的菌株進行分離。且,在本說明書中,以下的方法所製作的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亦可稱為「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
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為以成為以下表5的組成的方式,將礦物油及洋菜以外的各成分溶解於純水中,以使礦物油的終濃度成為0.5w/v%(0.5g/100mL)以及洋菜的終濃度成為2.0w/v%(2.0g/100mL)的方式,添加礦物油以及洋菜,進行高溫高壓滅菌後,適當分裝後使其固化而調製。且,在下述表5中,作為礦物油,使用與上述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中使用的相同的礦物油。此外,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的pH未調整。
[表5] 表5: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pH無調整)。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5
接著,將礦物油0.05g加入在以下方法所製作的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5mL中,將滅菌後的試驗液(pH6.0)進行調製(礦物油濃度:1%(w/v))。以接種棒將上述二次篩選所獲得的各個分離菌株各一接種棒,接種於在上述方法所調製的試驗液中,在30℃振盪培養24小時(轉動頻率:140rpm)。且,在本說明書中,在以下的方法所製作的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亦簡稱為「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此外,上述所調製的試驗液,在本說明書中亦簡稱為「試驗液」。
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為以成為以下表6的組成的方式,將各成分溶解於純水中,以鹽酸調整至pH6.0,進行高溫高壓滅菌後進行調製。且,在下述表6中,作為礦物油,使用與上述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中使用的相同的礦物油。
[表6] 表6: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pH=6.0)。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6
培養後,以JIS K0102:2016修訂(工業排水試驗方法)為準則,調製正己烷萃取物。將正己烷萃取物當作礦物油的剩餘量,從在試驗液的調製時所添加的礦物油0.05g與礦物油的剩餘量(g)(正己烷萃取物的量(g)),透過下述數學式(1)求得礦物油減少率。其結果為可將礦物油減少率高的菌株進行分離。
[式1] 數學式(1): 礦物油減少率(重量%)=
Figure 02_image001
× 100。
其結果為由島根縣海外部的土壤,將礦物油減少率最高的菌株進行分離。關於此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如以下的方式進行菌種鑑定(identification)。
[菌株的菌種鑑定(分類)] 將分離微生物使用LB洋菜培養基(Becton Dickinson, USA),在30℃進行嗜氧培養24小時,提供於以下的菌株的菌種鑑定(分類)進行檢驗。
1.16S rDNA鹼基序列解析 分離微生物的16S rDNA鹼基序列,根據以下的步驟準則(從PCR增幅至循環定序為止的操作)進行解析。且,鹼基序列為將來自定序儀的原始數據(電泳圖)以目視進行確認,進行校準後而判定。
[化1](16S rDNA鹼基序列解析步驟準則) DNA萃取:消色肽酶(achromopeptidase,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Japan) PCR增幅:PrimeSTAR HS DNA Polymerase(Takara Bio, Japan) 循環定序:BigDye Terminator v3.1 Cycle Sequencing Kit(由 Biosystems, USA提供) 使用引子1) :PCR增幅:9F,1510R 定序:9F,515F,785F,536R,802R,1510R 定序:ABI PRISM 3130 ×l Genetic Analyzer System(由Biosystems, USA提供) 鹼基序列判定:ChromasPro 1.7(Technelysium, AUS) BLAST序列相似性檢索2) :軟體 TechnoSuruga Laboratory微生物菌種鑑定系統 (TechnoSuruga Laboratory, Japan) 資料庫 DB-BA12.0(TechnoSuruga Laboratory, Japan) 國際鹼基序列資料庫(DDBJ/ENA(EMBL)/GenBank) 簡易分子系統解析:系譜樹的推斷:近鄰結合法3) 鹼基取代模型:Kimura-2-parameter4) 樹形的可靠度評價:靴拔重抽法5) (1,000重複) 1)中川恭好 , 川崎浩子 (2001). 基因解析法 16S rRNA 基因的鹼基序列判定法.放射菌的分類與菌種鑑定 .pp. 88-117 日本放射菌協會 編. 東京:日本學會事務Center 2)Altschul S.F., Madden T.F., Schäffer A.A., Zhang J., Zhang Z., Miller W., & Lipman D.J., (1997). 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 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 Nucleic Acids Res25, 3389-3402. 3)Saitou N. & Nei M. (1987) .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s.Mol Biol Evol 4 , 406-425 4)Kimura M. (1980). A simp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evolutionary rates of base substitutions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J Mol Evol 16, 111-120. 5)Felsenstein J. (1985). Confidence limits on phylogenies: an approach using the bootstrap.Evolution 39, 783-791.
於上述經判定的分離微生物的16S rDNA鹼基序列如下述序列編號:1所示。
[化2] 序列編號:1(16S rDNA的鹼基序列 )
Figure 02_image003
對於微生物菌種鑑定用DNA資料庫DB-BA12.0(Techno Suruga Laboratory Co.,Ltd.)的BLAST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分離微生物的16S rDNA的鹼基序列,相對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基準株B1T (Accession No.EU290155)的16S rDNA的鹼基序列,顯示序列相似性100%的序列相似性(參照下述表7)。此外,對於國際鹼基序列資料庫(DDBJ/ENA(EMBL)/GenBank)的BLAST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分離微生物的16S rDNA的鹼基序列,相對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16S rDNA的鹼基序列,亦顯示序列相似性99.8%以上的高序列相似性(參照下述表8)。對於微生物菌種鑑定用DNA資料庫DB-BA12.0的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表示於表7。此外,對於國際鹼基序列資料庫(DDBJ/ENA(EMBL)/GenBank)的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表示於表8。且,在下述表中,所謂「BSL」,是指生物安全防護等級(biosafety level),生物安全防護等級(BSL)是根據日本細菌學會生物安全防護指南「病原細菌的BSL等級」(等級1:並無引發人類致病,或是對動物引發獸醫學的重要疾病的可能性者(包含伺機性感染),等級2:雖然對於人類或動物具有病原性,但對於實驗室職員、地區聚落、家畜、環境等,不會成為重大的災害者,雖然暴露在實驗室內時有引起嚴重的感染的可能性,但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方法,傳播的可能性低者,等級3:雖然當感染人類時會引發嚴重的疾病,但傳播給其他個體的可能性低者)。在下述表中,伺機性病原體表示為「BSL1*」。此外,灰階網點表示提供給簡易分子系統解析的序列數據。
[表7] 對於分離微生物的DB-BA12.0的BLAST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 (與上位30鹼基序列的序列相似率)
Figure 02_image005
[表8] 對於分離微生物的國際鹼基序列資料庫的BLAST序列相似性檢索的結果 (與上位30鹼基序列的序列相似率)
Figure 02_image007
此外,基於對於微生物菌種鑑定用DNA資料庫DB-BA12.0(Techno Suruga Laboratory Co.,Ltd.)的序列相似性檢索所得的鹼基序列,解析分子系譜樹的結果,顯示分離微生物被包含在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屬所構成的群集(cluster)內,與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基準株B1T (Accession No.EU290155)在相同的分子系譜學(molecular phylogeny)的位置(參照下述系譜樹)。且,在下述系譜樹中,左上的線表示比例尺,位在系譜枝的分支的數字表示靴拔值(bootstrap value),菌株名稱的末端的T表示其種的基準株(Type Strain),BSL表示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標註BSL1*(伺機性病原體)以上)。
[化3] 基於分離微生物的16S rDNA鹼基序列的簡易分子系譜樹
Figure 02_image009
由以上,推斷上述分離微生物歸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
2.微生物學的性質 藉由上述篩選所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的微生物學的性質如以下所示。形態觀察使用光學顯微鏡(BX50F4、Olympus, Japan)。格蘭氏染色使用Favor-G「Nissui」(Nissui Pharmaceutical, Japan)進行。關於過氧化氫酶反應、氧化酶反應、來自葡萄糖的酸/氣體產生、葡萄糖的氧化/發酵(O/F)的試驗,根據Barrow & Feltham的方法(Barrow G.I. & Feltham R.K.A. (1993), Cowan and Steel’s Manua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edical Bacteria. 3r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的方法進行。
[表9]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7
+:陽性、 -:陰性。
由上述表9的結果,藉由上述篩選所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為不具有運動性的格蘭氏陰性球狀桿菌,葡萄糖顯示氧化,過氧化氫酶反應顯示陽性,氧化酶反應顯示陰性。此等特徵視為與不動桿菌屬的特徵一致。
接著,使用API(註冊商標)20NE以及API(註冊商標)-ZYM(皆為bioMerieux, France),根據製造業者的步驟準則,針對以下項目進行試驗。其結果表示於表10。
[表10]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8
*生化試驗、**微生物利用性試驗。
此外,根據 Techno Suruga Laboratory Co.,Ltd.與英國NCIMB Ltd.的技術合作事項以及習知技術,針對以下的項目進行試驗。其結果表示於表11。
[表11]
Figure 108116521-A0304-0009
+:陽性、-:陰性、 w:微弱反應。
本發明的一形態提供一種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是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上述微生物學的性質。此外,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顯示上述微生物學的性質,具有序列編號1所示的16S rDNA鹼基序列。
由上述表10的結果,藉由上述篩選所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未還原硝酸鹽,不產生吲哚,不顯示精胺酸二水解酶活性,顯示尿素酶活性,雖然對於葡萄糖、葡萄酸鉀及正癸酸顯示微生物利用率,但對於L-***糖及D-甘露醣等不顯示微生物利用率。此外,由上述表11的結果,藉由上述篩選所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顯示鹼性磷酸酶、酯酶(C4)(酯酶(基質:丁酸2-萘酯))、酯酶 脂肪酶(C8)(酯酶 脂肪酶(基質:辛酸2-萘酯))以及脂肪酶(C14)(脂肪酶(基質:肉豆蔻酸2-萘酯))等的活性。再者,藉由上述篩選所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確認在10℃及在41℃的生長能力。其特徵與在上述「1.16S rDNA鹼基序列解析」中建議歸屬為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特徵幾乎一致,但顯示的鹼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特點與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特徵(Kim D., Baik K.S., Kim M.S., Park S.C., Kim S.S., Rhee M.S., Kwak Y.S. & Seong C.N. (2008), Acinetobacter Soli Sp. nov., isolated from forest soil. J. Microbiol., 2008, 46, 396-401)不同。
因此,由於明白經分離的菌株(分離微生物)與過去已知的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具有不同的性質,故判斷為新穎的微生物,將本菌株命名為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以下,簡稱為「1-1357株」)。此外,此1-1357株在2018年3月13日,寄存於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NITE Patent Microorganisms Depositary, NPMD)(日本國〒292-0818千葉縣木更津市Kazusakamatari 2-5-8 122號室),其寄存編號為NITE BP-02665。亦即,本發明的一形態關於一種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具體為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編號NITE BP-02665)。
表現上述微生物學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其礦物油(烴)的分解力佳,具有即使在含有不飽和烴、多環芳香族等的廣泛的礦物油濃度的水質環境中可淨化排水的特性。因此,表現上述微生物學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藉由添加在含有礦物油的工業排水、用以處理含有礦物油的工業排水的設施的去除有害物質設施、設置在維修工廠、停車場、洗車場、汽油加油站等的除油阱、汽油阱,以及有礦物油漏出的海、河川、土壤等,能夠有效地分解礦物油,可防止、抑制自然環境的汙染。此外,表現上述微生物學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為本來存在於自然界的微生物。因此,即使添加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對於自然環境幾乎或完全沒有不良影響。因此,根據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可安全地去除礦物油。再者,由於在礦物油分解後並無另外回收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的必要,還有淨化費用降低的優點。
在此,礦物油可以是未使用者或是使用後。作為此類礦物油的具體例,雖然不限於以下者,但可列舉柴油引擎機油、汽油引擎機油、機油、齒輪油及切削油等。表現上述微生物學性質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等的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對於此等廣泛的礦物油,顯示高油分解能(特別是礦物油分解能)。在本說明書中,「機油」為降低在金屬彼此接觸時所引起的摩擦的潤滑油,對應所使用的機械的部位、用途,有機油(machine oil)、渦輪機油(turbine oil)、心軸油(spindle oil)、發電機油(dynamo oil)、汽缸油(cylinder oil)、軸承油(bearing oil)、冷凍機油(refrigerating machine oil)、液壓油(hydraulic fluid)、齒輪油(gear oil)、壓縮機油(compressor oil)、滑動面油(sliding face oil)等。在本說明書中,「齒輪油」主要是作為在車、摩托車的引擎、齒輪,以潤滑、冷卻為目的所使用的油。齒輪油為了作為目的的特性的改善,亦可包含抗氧化劑、抗磨劑(anti-wear agent)、清潔分散劑(detergent dispersant)、增黏劑、消泡劑、降凝劑(pour point depressant)等的添加劑。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切削油」為在切削、車削、銑削(milling)、分接(tapping)等的加工中,擔任潤滑、冷卻、去除切削的角色的切削油。
表現上述微生物學的性質的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對於廣泛的濃度的礦物油顯示高分解能。具體而言,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藉由後述方法所測定的在1,000~20,000ppm範圍內的至少1種的礦物油濃度中礦物油減少率超過50重量%,較佳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特別佳為超過80重量%(上限:100重量%)。較佳為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藉由後述方法所測定的在1,000~20,000ppm的全礦物油濃度中礦物油減少率為50重量%以上,更佳為60重量%以上(上限:100重量%)。且,在本說明書中,「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的1,000~20,000ppm範圍的礦物油濃度中礦物油減少率」,亦簡稱為「礦物油減少率」。亦即,本發明的較佳形態為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在以下述方法所測定的1,000~20,000ppm範圍內的至少1種的礦物油濃度中礦物油減少率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特別佳為超過80重量%)(上限:100重量%)。此外,本發明的較佳形態為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在以下述方法所測定的1,000~20,000ppm範圍內的全礦物油濃度中礦物油減少率為50重量%以上(更佳為60重量%以上)(上限:100重量%)。通常,若油分解性微生物與油長時間培養的話,雖然緩慢但油會分解(礦物油減少率提升)。然而,例如,在將微生物添加在去除有害物質設施等時,由於會從去除有害物質設施依序被排出,通常,約每1~3日會在去除有害物質設施中補給微生物。另一方面,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由下述方法可清楚了解,在所謂24小時的短時間當中顯示高的礦物油減少率,在去除有害物質設施內可分解相當數量的礦物油,在應用面佳。且,在本說明書中,「礦物油減少率」為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定的値。
[礦物油減低效果的評價(礦物油減少率的測定)] 在本說明書中,礦物油的減低效果,藉由以下方法基於礦物油減少率予以評價。亦即,礦物油以礦物油濃度成為1,000~20,000ppm的方式,加入至與上述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相同的經無菌處理後的油份分解評價用培養基(5mL)上,調製試驗液(pH6.0)(油份:0.1~2%(w/v)(1g/L~20g/L))。對此試驗液,在平板培養基(例如,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上接種欲培養的微生物,在任意的溫度帶(例如,30℃)振盪(140rpm)培養24小時。藉由接種棒,所接種的菌量控制為一接種棒左右。接種在試驗液中的微生物亦可使用在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等進行前培養者。藉由進行前培養,可易於調節所接種的菌量。使用經前培養的微生物時,對於1mL試驗液,以成為1.5×106 CFU/ml的方式進行接種。培養溫度配合菌體的油份分解、微生物利用率高的溫度帶而設定即可,但,例如10℃以上、未滿45℃,較佳為15~35℃。
培養後,以JIS K0102:2016修訂(工業排水試驗方法)為準則,調製正己烷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當作礦物油的剩餘量,從試驗液的調製時所添加的礦物油(g)與礦物油的剩餘量(g)(正己烷萃取物的量(g)),透過下述數學式(1),計算出礦物油減少率。
[數2] 數學式(1): 礦物油減少率(重量%)=
Figure 02_image001
× 100。
[微生物的培養] 本發明相關的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的油分解微生物(以下,簡稱為「微生物」)的培養方法,只要是該微生物能生長、增殖的話,任何方法皆可。例如,本發明的微生物的培養所使用的培養基,可以是固體或液體培養基任一者,此外,只要是含有所使用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適量的氮源、無機鹽及其他的營養素的培養基的話,可以是合成培養基或天然培養基的任一者。通常,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以及無機物。
作為本發明的微生物的培養中可使用的碳源,只要是所使用的菌株可利用的碳源則無特別限制。具體而言,考慮微生物的微生物利用性,可列舉,葡萄糖(glucose)、果糖、纖維雙糖(cellobiose)、棉子糖(raffinose)、木糖(xylose)、半乳糖(galactose)、山梨糖(sorbose)、葡萄糖胺、核糖(ribose)、鼠李糖(rhamnose)、蔗糖、海藻糖(trehalose)、α-甲基-D-葡萄糖苷、柳苷(salicin)、蜜二糖(melibiose)、乳糖、松三糖(melezitose)、菊糖(inulin)、赤藻糖醇(erythritol)、核糖醇(ribitol)、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glucitol)、半乳糖醇(galactitol)、肌醇(inositol)、山梨醇(sorbitol)、苦杏仁苷(amygdalin)、澱粉、澱粉水解產物、白糖、糖蜜(treacle)、廢糖蜜(molasses)等的糖類、麥、米等的天然產物、甘油、甲醇、乙醇等的醇類、醋酸、醋酸苯酯、乳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葡萄糖酸、癸酸、己二酸、丙酮酸、檸檬酸、蘋果酸等的有機酸類以及其鹽、十六烷(hexadecane)等的烴等。上述碳源惟根據所培養的微生物考慮微生物利用性而適當選擇。例如,使用1-1357株時,上述碳源當中,以使用葡萄糖、葡萄糖酸、癸酸、己二酸、蘋果酸、檸檬酸及醋酸苯酯以及其鹽(例如,鈉鹽、鉀鹽)等為佳,更佳為使用葡萄糖。此外,可選擇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碳源。上述碳源為依據所培養的微生物考慮微生物利用性而適當選擇。
此外,作為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的培養中可使用的氮源,可列舉,肉萃取物、魚肉萃取物、蛋白腖(peptone)、聚蛋白腖(polypeptone)、胰化蛋白、酵母萃取物、麥芽萃取物、大豆水解產物、大豆粉末、酪蛋白(casein)、乳酪蛋白、酪蛋白胺基酸(casamino acid)、甘胺酸、麩胺酸、天門冬胺酸等的各種胺基酸、玉米漿(corn steep liquor)、其他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水解產物等的有機氮源;氨、硝酸銨、硫酸銨、氯化銨等的銨鹽、硝酸鈉等的硝酸鹽、亞硝酸鈉等的亞硝酸鹽、尿素等的無機氮源等。上述氮源為根據所培養的微生物考慮微生物利用性而適當選擇。例如,使用1-1357株時,上述氮源當中,以使用胰化蛋白、酵母萃取物、氯化銨等為佳。此外,可選擇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氮源。
作為本發明中可使用的無機物,可列舉,鎂、錳、鈣、鈉、鉀、銅、鐵以及鋅等的、磷酸鹽、鹽酸鹽、硫酸鹽、醋酸鹽、碳酸鹽、氯化物等的鹵化物等。上述無機物為對應所培養的微生物而適當選擇。此外,可選擇使用1種或2種以上的上述無機物。此外,培養基中,視需要,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等。
使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更有效地分解、利用油份(特別是礦物油),或是為了維持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的油份分解、微生物利用率(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利用率),以在培養基中添加油份(特別是礦物油)為佳。作為油份,可列舉,上述柴油引擎機油、汽油引擎機油、機油、齒輪油、切削油等的礦物油(烴);食用油脂、工業用油脂,以及脂肪酸等。油份的添加量並無特別限制,根據所培養的微生物考慮油份分解能力等而適當選擇。具體而言,將油份在培養基1L中以0.5~50g,更佳為1~30g,特別佳為5~15g的濃度進行添加為佳。若為此等添加量,微生物可維持高油份分解能力。特別是使用礦物油時,將礦物油(柴油引擎機油:汽油引擎機油:機油:齒輪油:切削油=1:1:1:1:1(w/w/w/w/w))在培養基1L中以0.5~50g(500~50,000ppm),更佳為1~30g(1,000~30,000ppm),特別佳為3~20g(3,000~20,000ppm)的濃度進行添加為佳。若為此等添加量,微生物可維持高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利用率。且,油份(礦物油)可以單獨添加或是以2種以上的混合物的形態添加。
微生物的培養可藉由一般的方法進行。例如,根據微生物的種類,在嗜氧的條件下或是厭氧的條件下進行培養。若是前者的話,微生物的培養可藉由振盪或是通氣攪拌等進行。此外,連續地或批次地培養微生物皆可。培養條件根據培養基的組成、培養法而適當選擇,只要是本發明的微生物能夠增殖的條件則無特別限制,對應所培養的微生物的種類而適當選擇。通常,培養溫度以10℃以上、未滿45℃為佳,較佳為15~35℃。此外,在培養時適當的培養基的pH以5~8為佳,更佳為5.5~7.5。培養時間亦無特別限制,根據所培養的微生物的種類、培養基的量、培養條件等而異。通常,培養時間以16~48小時為佳,更佳為20~30小時。
>油的分解方法> 本發明的一形態為提供一種油的分解方法,包含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與油接觸的步驟,或是一種排水的處理方法,包含使含有油的排水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接觸的步驟。本發明的較佳形態為提供一種礦物油的分解方法,包含:使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與礦物油接觸的步驟。此外,本發明的較佳形態為提供一種排水的處理方法,包含使含有礦物油的排水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接觸的步驟。本發明特別佳的形態為一種礦物油的分解方法,包含:使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編號NITE BP-02665)與礦物油接觸的步驟。此外,本發明特別佳的形態為一種排水的處理方法,包含:使含有礦物油的排水與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編號NITE BP-02665)接觸的步驟。在此,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所接觸的對象,只要是含有油者則無特別限制,除了如上述的礦物油本身,還有含有油(特別是礦物油)的工業排水、用以處理含有油(特別是礦物油)的工業排水的設施的去除有害物質設施(排水處理設施)的排水、設置在維修工廠、停車場、洗車場、汽油加油站等的除油阱、汽油阱,以及有油(特別是礦物油)漏出的海、河川、土壤等。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對於油份,特別是礦物油(烴),具有高分解能,在廣泛的油濃度的水質環境中可有效地去除油份。因此,依照本發明的方法,藉由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添加在排水、排水處理設施、除油阱、汽油阱、有油(油份)漏出的海、河川、土壤等,能夠有效地分解油(特別是礦物油),可有效地防止、抑制自然環境的汙染。此外,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特別是1-1357株)為原本存在於自然界的微生物。因此,本發明的方法對於自然環境幾乎或完全沒有不良影響(可安全的去除油份)。再加上,由於在油(特別是礦物油)分解後並無另外回收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的必要,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壓低淨化費用,在經濟面而言亦佳。
在此,使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與油(油份)(特別是礦物油)接觸的方法,只要是能夠使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與油接觸,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以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直接添加在期望的地點(例如,礦物油、含有礦物油的排水、排水處理設施、除油阱、汽油阱,以及有礦物油漏出的海、河川以及土壤等;以下,一併稱為「排水等」)。或是,亦可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經過固定化的載體等設置在通道(管路)、貯留槽,藉由油流過其中而與微生物接觸。
本發明相關的方法中被使用的油分解微生物,可在懸浮於培養液中的狀態、從培養液作為固形份而回收的狀態、經乾燥的狀態、固定化在載體的狀態等各種的形態與排水等接觸。將懸浮於培養液中、從培養液作為固形份而回收、或是乾燥的狀態的油分解微生物添加在排水中等,與其中所含的油接觸。固定化在載體上的狀態的油分解微生物可以如上述添加在排水等,也可以藉由將固定有油分解微生物的載體設置在阱(trap)內,在固定有微生物的載體、使排水等通液而使油分解微生物與排水等接觸。藉由將固定化在載體上的油分解微生物設置在阱內,可防止油分解微生物與上述排水等一起流出,造成菌數減少。
當使用從培養液中作為固形份而回收的油分解微生物時,回收方法可採用該領域中已知的任一種手段。例如,將藉由上述方法所培養的油分解微生物的培養液,進行離心分離、過濾等將固液分離,而可將固形份回收。若將此固形份乾燥(例如,冷凍乾燥)的話,可獲得乾燥狀態的油分解微生物。
當使用固定在載體的狀態的油分解微生物時,作為將油分解微生物固定化的載體,只要是能夠將微生物固定化者則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與一般將微生物固定化所使用的載體相同者,或是經適當修飾者。例如,可使用在藻酸(alginic acid)、聚乙烯醇、結蘭膠(gellan gum)、洋菜糖(agarose)、纖維素(cellulose)、糊精(dextran)等的膠狀物質上的包埋固定方法,在玻璃、活性碳、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木材、氧化矽凝膠等的表面上吸附固定的方法等。
此外,將油分解微生物固定化在載體上的方法亦無特別限制,但可使用與一般的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相同者,或是經適當修飾者。可列舉,例如,藉由將微生物的培養液流入載體中的固定化法、藉由使用抽氣機(aspirator)使載體在減壓下,將微生物的培養液流入載體中的固定化法,以及將微生物的培養液流入經滅菌的培養基與載體的混合物中,振盪培養,從上述混合物取出的載體進行自然乾燥的方法等。
在本發明相關的方法中,在排水等中添加油分解微生物使其接觸時,可任意設定所添加的菌量。排水等中所添加的菌量並無特別限制,但相對於排水等中所含的油份1g,例如,為1×104 ~1×1012 CFU,較佳為1×105 ~1×1011 CFU。或是,相對於排水等中所含的油份1g,例如,是0.1mg~5g(乾燥菌體重量),較佳為1mg~1.5g(乾燥菌體重量),更佳為10mg~150mg(乾燥菌體重量)。此外,相對於阱內的排水等,例如,以成為1×106 ~1×1012 CFU/L,更佳為1×107 ~1×1011 CFU/L的方式的量。或是,相對於排水等,例如,為10mg~15g(乾燥菌體重量)/L,較佳為0.1g~1.5g(乾燥菌體重量)/L。且,使用組合2種以上微生物時,上述微生物的添加量,是指其合計量。且,排水等中所添加的微生物,也可以使用前培養者。藉由前培養,可易於調節所接種的菌量。
將排水等排出至外部環境時,未固定化在載體上的油分解微生物隨著排水等被排出系統外。因此,在本發明中,在排水等中,以定期的添加油分解微生物為佳。添加的間隔並無特別限制,但例如,以1次/3小時、1次/24小時,或是2~3日1次的間隔添加為佳。添加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但當排水等為持續地流入到系統內時,可混在排水等中添加,亦可直接添加在系統內的排水等。
如上述,本發明相關的微生物,對於廣泛濃度的礦物油顯示高分解能。因此,排水等當中的油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制。排水等當中所含的油,不限於1種,也可以是2種以上。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之外,從更有效地減少油份的觀點而言,亦可在排水等當中添加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可列舉,例如,可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共生的其他微生物、脂肪酶、磷脂脢、pH調整劑、礦物油吸附劑、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可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共生的其他微生物,可例舉,例如,耶氏酵母菌(Yarrowia)屬、念珠菌(Candida)屬、畢赤酵母菌(Pichia)屬、漢遜氏酵母菌(Hansenula)屬、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屬、克魯維酵母菌(Kluyveromyces)屬、毛芽孢菌(Trichosporon)屬、芽孢桿菌(Bacillus)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屬、麴菌(Aspergillus)屬、紅球菌(Rhodococcus)屬、腸球菌(Enterococcus)屬、鞘脂單胞菌(Sphingomonas)屬、腸桿菌(Enterobacter)屬、伯克氏菌(Burkholderia)屬、假單胞菌(Pseudomonas)屬、青黴菌(Penicillium)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屬、根黴菌(Rhizopus)屬、根瘤菌(Rhizobium)屬、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屬、產鹼桿菌(Alcaligenes)屬、鐮刀菌(Fusarium)屬、沙雷氏菌(Serratia)屬、四聯球狀菌(Tetrasphaera)屬、腐質霉(Humicola)屬、以及嗜麥芽寡養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屬等。此等微生物可從ATCC、NBRC、DSMZ等的物種保存中心取得。此等微生物當中,從油份的分解能的高低而言,以使用耶氏酵母菌屬、腸桿菌(Enterobacter)屬或鞘脂單胞菌(Sphingomonas)屬的油分解微生物為佳。
作為耶氏酵母菌屬的油分解微生物,可例舉,耶氏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ATCC48436、耶氏解脂酵母NBRC1548、耶氏解脂酵母LM02-011(寄存編號NITE P-01813)、耶氏解脂酵母NBRC0746、耶氏解脂酵母NBRC1209之類的耶氏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耶氏酵母菌YH-01之類的耶氏酵母菌屬(Yarrowia sp.)等,但以耶氏解脂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為更佳,以耶氏解脂酵母LM02-011(LM02-011株在2014年3月6日,以作為寄存編號NITE P-01813寄存於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292-0818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Kazusakamatari 2-5-8))為進一步更佳。
作為腸桿菌屬的油分解微生物,可例舉,腸桿菌屬(Enterobacter sp.)LM02-030株(LM02-030株為在2015年5月12日作為寄存編號NITE P-02048寄存於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292-0818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Kazusakamatari 2-5-8))等。
作為鞘脂單胞菌屬的油分解微生物,可例舉,例如,日本特開2006-166874號公報所記載的鞘脂單胞菌屬2629-3b、日本特開2017-136033號公報所記載的鞘脂單胞菌屬LM02-032株(LM02-032株為在2015年6月19日作為寄存編號NITE P-02069寄存於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292-0818日本國千葉縣木更津市Kazusakamatari 2-5-8))之類的鞘脂單胞菌屬(Sphingomonas sp.)等。
由於藉由在本發明相關的方法中被使用的油分解微生物輔助礦物油的分解,亦可在排水等中添加脂肪酶、磷脂脢等的油分解性酵素。作為油分解性酵素,可從例如,假單胞菌(Pseudomonas)屬、麴菌(Aspergillus)屬、芽孢桿菌(Bacillus)屬、青黴菌(Penicillium)屬、根黴菌(Rhizopus)屬、根黏菌(Rhizomucor)屬、毛菌(Mucor)屬、擬青黴(Paecilomyces)屬、絲核菌(Rhizoctonia)屬、犁頭黴(Absidia)屬、無色桿菌(Achromobacter)屬、產氣單孢菌(Aeromonas)屬、鏈格孢菌(Alternaria)屬、金黃擔子菌(Aureobasidium)屬、白僵菌(Beauveria)屬、色桿菌(Chromobacter)屬、一夜蕈(Coprinus)屬、鐮刀菌(Fusarium)屬、地霉(Geotricum)屬、腐質霉(Humicola)屬、菌絲病原菌(Hyphozyma)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屬、黑殭菌(Metarhizium)屬、紅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屬、木黴菌(Trichoderma)屬、耶氏酵母菌(Yarrowia)屬、念珠菌(Candida)屬、畢赤酵母菌(Pichia)屬、漢遜氏酵母菌(Hansenula)屬、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屬、克魯維酵母菌(Kluyveromyces)屬及/或毛芽孢菌(Trichosporon)屬獲得。
作為市售的油分解性酵素,可列舉,Lipases MY、Lipases OF、Lipases PL、Lipases QLM(名糖産業股份有限公司);Lipases A「Amano(註冊商標)」6、Lipases DF「Amano(註冊商標)」15、Lipases G「Amano(註冊商標)」50、Lipases AY「Amano(註冊商標)」30SD、Lipases R「Amano(註冊商標)」、Lipases MER「Amano(註冊商標)」、Newlase(註冊商標)F(Amano Enzyme inc);Sumiteam(註冊商標)NLS、Sumiteam(註冊商標)RLS(新日本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iripaze(註冊商標)A-10D、Riripaze(註冊商標)AF-5、PLA2 Nagase(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Enchiron AKG-2000、Enchiron LP、Enchiron LPG(洛東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Lipolase(註冊商標)100T、Lipolase(註冊商標)100L、Palatase 20000L、Lipex(註冊商標)100T、Lipex(註冊商標)100L、Lipozyme(註冊商標)RMIM、Lipozyme(註冊商標)TLIM、Novozyme(註冊商標)435FG (Novozymes公司製);Pikantaze A、Pikantaze R800 (DSM Japan Co. Ltd製)等。亦可將此等2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油分解性酵素的量,只要是酵素可與油份反應並無特別限制,但相對於排水等所含的油份1g,以使用10~2,000U為佳。更佳為50~1,500U,進一步更佳為100~1,000U。此外,相對於阱的容量,較佳為成為1,000~100,000U/L,更佳為成為2,000~80,000U/L的量。且,油份分解性酵素的活性單位(U)為在37℃、pH7的條件下,在1分鐘當中游離1μ莫耳的脂肪酸的酵素量。
在本發明相關的方法中,亦可將日本特開2012-206084號公報所記載的火山灰微球(shirasu balloon)、矽藻土、波來體(pearlite)之類的無機高分子、聚氨酯、聚乙烯、三聚氰胺樹脂之類的有機高分子等的油份吸附劑添加於排水中。
在本發明中,為了防止油份的凝集、浮垢的形成,亦可將十二烷基硫酸鈉(SDS)、十二烷基苯磺酸(NaDDBS)、硫酸月桂酯銨、酪蛋白鈉等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脂肪族胺鹽、4級銨鹽等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脂肪酸酯(單甘油脂肪酸酯、二甘油脂肪酸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聚乙二醇-第三-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卵磷脂等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甜菜鹼、氧化胺、皂苷等的兩性界面活性劑等的界面活性劑添加於排水中。
在本發明的方法中,可以是將含有油份(特別是礦物油)的排水等連續地導入具有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的系統中,處理後的排水等連續地排出的形態(連續處理),亦可以是導入含有油份(特別是礦物油)的排水等,一次全部處理後,處理後的排水一次全部排出的形態(批次處理)。
此外,在本發明的方法中,油分解微生物與油接觸時的溫度,亦即作為排水等的溫度,可以任意設定。此外,油分解微生物與礦物油接觸時的pH,亦即作為排水等的pH,可以任意設定。一般而言,溫度為例如10℃以上、未滿45℃,以15~35℃為佳。pH例如為5~8,以5.5~7.5為佳。再者,視需要,藉由曝氣等在排水中進行充氣。
>油分解劑> 本發明的一形態為提供一種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含有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本發明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礦物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含有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本發明較佳形態為提供一種礦物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含有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編號NITE BP-02665)。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為油(特別是礦物油)的減低效果佳(油分解率(特別是礦物油減少率)高)。此外,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即使在廣泛的油濃度(例如,1,000~20,000ppm)的水質環境中,仍可淨化排水等(可去除排水中的油)。因此,藉由將含有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的排水處理劑,使用在油(特別是礦物油)、含有油(特別是礦物油)的排水,以及有油(特別是礦物油)漏出的海、河川及土壤,以及其處理設備(例如,去除有害物質設施、除油阱、汽油阱),可有效地分解(有效地淨化排水等)油(特別是礦物油)。且,關於上述油分解微生物以及排水處理方法的說明,視需要而加以改變仍可適用於本實施形態。
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雖然可以是乾燥形態或液狀的任一種,但粉末、顆粒、錠狀、片劑等的乾燥形態從保存性的觀點而言較佳。作為如此的乾燥形態的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中可使用的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藉由將培養液噴霧乾燥、冷凍乾燥等而乾燥的菌體末,或也可以是如上述固定化在載體的狀態的菌體,再者,也可以成形為粉末、顆粒、錠狀、或片劑狀。或是,也可藉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明膠等,將菌體、培養液進行膠囊化。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亦可更含有羥丙基纖維素、糊精、乳糖、澱粉等地賦形劑。
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中所含的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可以是死菌也可以是生菌,但從油份分解活性的持續性的觀點而言,以生菌為佳。
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中所含的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的量,例如,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的固形份中,例如為10~100重量%。此外,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中所含的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的量,例如,相對於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為1×102 ~1×1010 CFU/g的量。此外,油分解劑(排水處理劑)只要達成本發明的目標效果,亦可含有1種以上選自上述可與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共生的其他微生物、油份分解性酵素、油份吸附劑,以及界面活性劑所成群組等的添加劑。 [實施例]
本發明的效果,利用以下實施例以及比較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僅限於以下的實施例。
實施例1:微生物的分離 將從島根縣海岸部的土壤所採取的樣品,適量添加在與上述同樣製作的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中,在30℃培養1週。將培養後的培養液100μL進一步接種於一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5mL中,再度在30℃培養1週。
將104 倍稀釋後的一次篩選後的培養液100μL,塗佈在與上述同樣地製作的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上,在 30℃培養1週。培養後,將能夠確認在洋菜上有生長的菌株進行分離。
接著,將礦物油0.05g添加在與上述同樣地製作的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5mL中,調製經滅菌的試驗液(礦物油濃度:1%(w/v))。以接種棒將上述二次篩選所得的各分離菌株各一接種棒,接種於上述方法所調製的試驗液中,在 30℃振盪培養(轉動頻率:140rpm)24小時。
培養後,以JIS K0102:2016(工業排水試驗方法)為準則,調製正己烷萃取物。以正己烷萃取物當作礦物油的剩餘量,從試驗液的調製時所添加的礦物油0.05g與礦物油的剩餘量(正己烷萃取物的量(g)),透過下述數學式(1)求得礦物油減少率。其結果將礦物油減少率高的菌株進行分離。
[數3] 數學式(1): 礦物油減少率(重量%)=
Figure 02_image001
× 100。
將分離後的菌株命名為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於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寄存編號NITE BP-02665)。
實施例2:礦物油分解能(礦物油減少率)的評價 於與上述同樣地製作的三次篩選用液體培養基5mL中,以礦物油濃度成為1,000~20,000ppm(1~20g/L)的方式,添加礦物油,調製經滅菌的試驗液。在二次篩選用洋菜培養基上,以接種棒將所培養的分離菌株以各一接種棒,接種於上述方法所調製的試驗液中,在30℃振盪培養(140rpm)24小時。
此外,在與上述同樣地調製的試驗液中,以接種棒將作為比較對象的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S30株接種一接種棒,在30℃振盪培養(140rpm)24小時。
培養後,以JIS K0102:2016修訂(工業排水試驗方法)為準則調製正己烷萃取物。正己烷萃取物當作油份的剩餘量,從試驗液的調製時所添加的油份(g)與油份的剩餘量(正己烷萃取物的量(g)),透過上述數學式(1)求得礦物油減少率(重量%)。其結果表示於下述表12。且,下述表12中,「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記載為「1-1357株」,「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S30株」記載為「S30株」。
[表12]
Figure 108116521-A0304-0010
如表12所示,本發明相關的1-1357株,相較於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S30株,在全部的礦物油濃度(1,000~20,000ppm),顯示顯著的高礦物油減少率。因此,能夠期待本發明相關的油分解微生物可分解廣泛濃度的礦物油(在含有廣泛濃度的礦物油的水質環境中,可淨化排水等)。
本申請案為根據2018年5月16日提出申請的日本特許申請編號2018-094418號,參照其揭示內容,全體引用。
無。
無。
國外寄存資訊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製品評價技術基盤機構 專利微生物寄存中心、2018年3月13日、NITE BP-02665
<110> 日商禧禧艾控股有限公司(CCI HOLDINGS INC.)
<120> 油分解微生物
<130> 04176JP01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494
<212> DNA
<213> 單不動桿菌
<400> 1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37-1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38-2
無。

Claims (6)

  1. 一種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屬於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該微生物為單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soli)1-1357株(寄存編號NITE BP-02665),顯示以下的微生物學的性質,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39-3
    +:陽性、-:陰性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40-4
    +:陽性、-:陰性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40-5
    Figure 108116521-A0305-02-0041-6
    +:陽性、-:陰性、w:微弱反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其中,具有序列編號1所示的16S rDNA鹼基序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礦物油分解微生物,其中,在1,000~20,000ppm範圍內的至少1種的礦物油濃度的礦物油減少率為60重量%以上。
  4. 一種油的分解方法,包含使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礦物油分解微生物與油接觸的步驟。
  5. 一種油分解劑,其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礦物油分解微生物。
  6. 一種微生物製劑用於礦物油分解之用途,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礦物油分解微生物。
TW108116521A 2018-05-16 2019-05-14 油分解微生物 TWI756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4418 2018-05-16
JP2018-094418 2018-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134A TW202006134A (zh) 2020-02-01
TWI756538B true TWI756538B (zh) 2022-03-01

Family

ID=68540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6521A TWI756538B (zh) 2018-05-16 2019-05-14 油分解微生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74470B2 (zh)
TW (1) TWI756538B (zh)
WO (1) WO2019220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2511B (zh) * 2021-06-09 2022-04-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株永暑礁泻湖威尼斯不动杆菌avys1及其降解高浓度柴油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28191A (ja) * 2011-04-25 2012-11-22 Ishikawa Prefecture 燃料油分解能を有する新規微生物、環境浄化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環境浄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5851A (ja) * 1998-10-21 2000-05-09 Aisin Seiki Co Ltd 廃油資化性微生物
JP2006296382A (ja) * 2005-04-25 2006-11-02 Aisin Seiki Co Ltd 新規微生物、油分解方法及び油分解剤
JP5763458B2 (ja) * 2011-07-22 2015-08-12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28191A (ja) * 2011-04-25 2012-11-22 Ishikawa Prefecture 燃料油分解能を有する新規微生物、環境浄化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環境浄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hattacharya, Sourish, et al. "Extraction of potassium from K-feldspar through potassium solubilization in the halophilic Acinetobacter soli (MTCC 5918) iso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salt fa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 152 (2016): 53-57. *
Dahal, Ram Hari, Dhiraj Kumar Chaudhary, and Jaisoo Kim. "Acinetobacter halotolerans sp. nov., a novel halotolerant, alkalitolerant, and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soil."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199.5 (2017): 701-710.; *
GenBank Database accession no. CP016896.1, "Acinetobacter soli strain GFJ2, complete genome", 2017/01/17.; *
Phong, Ngo Thanh, Nguyen Thanh Duyen, and Cao Ngoc Diep.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ipid-degrading bacteria in wastewater of food processing plants and restaurants in Can Tho City, Vietnam." America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6 (2014): 382-3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4470B2 (ja) 2023-05-16
JPWO2019220855A1 (ja) 2021-05-27
TW202006134A (zh) 2020-02-01
WO2019220855A1 (ja)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9977B2 (en) In situ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hydrocarbon-polluted soils
Hassanshahian et al. Bioremediation (bioaugmentation/biostimulation) trials of oil polluted seawater: a mesocosm simulation study
Affandi et al. Degradation of oil and grease from high-strength industrial effluents using locally isolated aerobic biosurfactant-producing bacteria
Suzuki et al.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oly (ε-caprolactone) in a coastal environment
Kadri et al.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hydrocarbon degrading enzymes from Alcanivorax borkumensis
JP2008289445A (ja) 石油類分解微生物および微生物コンソーシアム、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石油類汚染土壌の浄化方法
CN102994428B (zh) 一株海洋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hod-1及其应用
JPWO2020009097A1 (ja) 石油関連物質により汚染された環境の除染方法および使用する資材
Ameen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engine oil by fungi from mangrove habitat
JP5448512B2 (ja) 油脂分解能を有する微生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油脂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KR20140119856A (ko) 바이오 플락 시스템의 수질 정화용 갯벌 유래 로도코커스 속 신규 균주 및 미생물 제재
TWI756538B (zh) 油分解微生物
JP2017136033A (ja) 油分分解微生物
JP7106370B2 (ja) 油分解微生物
KR101475589B1 (ko) 연안 갯벌에서 분리 동정한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갯벌 유기물 정화제
JP5339339B2 (ja) 新規微生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06296382A (ja) 新規微生物、油分解方法及び油分解剤
Cherekar et al. Studies on haloalkaliphilic gammaproteobacteria from hypersaline Sambhar Lake, Rajasthan, India
JP2017136032A (ja) 油分分解微生物
RU2501852C2 (ru) Препарат для очистки почвы от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JP7264699B2 (ja) 油分解剤および油の分解方法
JP7109305B2 (ja) 油脂の新規分解微生物
JP7260369B2 (ja) 油脂の新規分解微生物
JP4753210B2 (ja) 微生物を用いた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の分解方法
JP7041010B2 (ja) 油脂の新規分解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