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1775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1775B
TWI741775B TW109130068A TW109130068A TWI741775B TW I741775 B TWI741775 B TW I741775B TW 109130068 A TW109130068 A TW 109130068A TW 109130068 A TW109130068 A TW 109130068A TW I741775 B TWI741775 B TW I7417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ece
display device
supporting
spring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1767A (zh
Inventor
徐明樟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0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1775B/zh
Priority to CN202011591331.9A priority patent/CN11273526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77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1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176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可撓性基材及緩衝機構。可撓性基材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介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彎折部。可撓性基材具有正面及背面;當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背面相互面向時,彎折部彎曲地延伸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緩衝機構包括具有支撐端部之支撐部、以及緩衝材。支撐端部抵接彎折部之背面,且緩衝材相對靠近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支撐部。緩衝材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支撐部沿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背面移動。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隨著電子裝置之蓬勃發展及廣泛運用,除了實際功能及效率外,電子裝置之外觀造型之改善亦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承上,為了提升整體電子裝置之美感,可減縮邊框或隱藏特定元件或線路。舉例而言,為了實現減縮邊框或隱藏特定元件或線路,可利用可撓性基材於側邊端緣彎折,以將超出邊界的可撓性基材及其上的元件或線路收納定位於整個裝置的背後。然而,在側邊端緣彎折凹曲的可撓性基材在組裝、運送或使用時可能會經受外力碰撞,且因而產生應力並可能導致可撓性基材及其搭載的元件或線路的損毀或缺陷。另外,在承受外力碰撞下,亦可能造成可撓性基材非預期的移動或變形,進而導致整體裝置之部件的組裝設置之錯位或壓力。因此,在此類設計設置中,需要發展可減少外力碰撞影響,且可在承受應力時快速消散應力並恢復原形或原位的結構或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可撓性基材及緩衝機構。可撓性基材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介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彎折部。其中,可撓性基材具有正面及背面。當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之背面相互面向時,彎折部彎曲地延伸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緩衝機構包括:具有支撐端部之支撐部、以及緩衝材。支撐端部抵接彎折部之背面,且緩衝材相對靠近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支撐部。其中,緩衝材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支撐部沿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背面移動。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依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所提供之顯示裝置,可基於緩衝機構的設置減少或避免外力對於顯示裝置的衝擊和損害。因此,可在實現預期的外觀造型如減縮邊框或隱藏特定元件或線路下,保護顯示裝置的各組件及維持顯示裝置的配置。特別是,可使得容易受到外力碰撞而移動或變形的各組件之彎折處之應力減輕或緩解,或者使移動或變形的各組件恢復原位或原形。藉此,可減少或避免顯示裝置在組裝、運送或使用時可能非預期產生的損壞或錯位,從而改善整體顯示裝置的品質及壽命。
下文中將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說明搭配圖式下,應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然而,雖然在文中會具體說明一些特定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作為例示性,且於各方面而言皆非視為限制性或窮盡性意義。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於本發明之各種變化及修改應為顯而易見且可輕易達成的。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顯示裝置10可包含具有正面S1及背面S2之可撓性基材100。舉例而言,可撓性基材100可由Mylar聚酯薄膜或PET薄膜等任何材料所製成,且本發明不限於此。承上,依據區塊分別,可撓性基材100可具有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介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間的彎折部115。根據一些實施例,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一部分110之正面S1可作為用於進行顯示之顯示區域910,但此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所述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一部分110亦可為顯示裝置10作為其他用途例如觸控之部分。另外,彎折部115及第二部分120則可另外作為設置其他組件之部分或純粹自第一部分110延伸之部分而不做任何用途。
上述可撓性基材100可於顯示裝置10之側邊端緣P1處彎曲反摺,以將第二部分120收納反摺於顯示裝置10相反於第一部分110的另一面。例如,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二部分120之正面S1上可以但不限於設置有電路板930等組件(例如COP、FPC、IC等配置),且藉由將第二部分120收納反摺可將此部分之組件收納於相反於第一部分110的另一面,從而可減少顯示裝置10之邊框感或可隱藏保護此些組件。此時,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可相互面向。承上,當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相互面向時,彎折部115係彎曲地延伸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收納反摺第二部分120時,較佳預期為維持其彎折處(亦即彎折部115)的曲率。然而,此部分很容易受到非預期的外力碰撞而改變曲率,甚至進而造成相關聯的各組件之變形、移位、錯位、損壞等負面影響。例如,可撓性基材100可能產生線缺陷或者是破裂。
承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一緩衝機構1000可進一步設置於可撓性基材100之背面S2所框圍之空間R中,從而減少或避免受到非預期的外力碰撞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具體而言,緩衝機構1000可包括具有支撐端部205之支撐部200、以及緩衝材300。所述支撐端部205可抵接彎折部115之背面S2,以作為支持可撓性基材100之用。進一步,根據一些實施例,支撐端部205可為曲面支撐端部205,例如橢圓或圓球形支撐端部205,從而可更緩和自然地抵接切齊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之背面S2,而減少或避免對於彎折部115的損傷。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支撐端部205之形狀及造型並不限於在此所示出之示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部200可由橡膠、纖維、PET、PMMA或PC等材料所製成,且可例如具有楊氏模數E=0.1~5 GPa。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在可吸收彎折部115所經受應力下,本發明之支撐部200之材料不限於此。
承上所述,緩衝機構1000中之緩衝材30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可連接於支撐部200。例如,如圖1所示,緩衝材300可於連接點11連接於支撐部200,且在此設置下,所述緩衝材300能夠被壓縮及伸張,進而允許支撐部200沿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移動。例如,支撐部200可包含自支撐端部205沿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延伸之主體部250,且緩衝材30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可連接於支撐部200之主體部250。藉此設置,當外力碰撞彎折部115而相對使得抵接彎折部115之支撐部200整體移動時,所述緩衝材300能夠被移動的主體部250帶動而壓縮及伸張,從而允許支撐部200沿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移動。
在一實施例中,緩衝機構1000可進一步包含基座構件500,且相較於支撐部200,基座構件500在彎折部115被外力衝擊時係不會移動或相對移動地較少。承上,緩衝材300相對遠離支撐端部205之另一端則可連接於相對固定的基座構件500,使得支撐部200可藉由緩衝材300非固定地連接於基座構件500,並可相對於基座構件500移動而壓縮或伸張緩衝材300。例如,如圖1所示,緩衝材300可於連接點12連接於基座構件500。舉例而言,如圖1所示,基座構件500可為框圍支撐部200之主體部250的框架510,且緩衝材300包含主體彈簧350。承上,主體彈簧35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連接於主體部250,且相對遠離支撐端部205之另一端則連接於框架510,而使主體彈簧350可壓縮及伸張。
依據本實施例,框架510 (基座構件500)可例如為矩形之空心彈簧槽,且可用於限定主體部250插設及主體彈簧350(緩衝材300)移動的空間。上述相對固定的框架510 (基座構件500)可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例如,框架510可直接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或可透過中介用於支持可撓性基材100之背膜920而間接地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可設置於可撓性基材100之背面S2與框架510 (基座構件500)之間的其他中介膜層並不限於此所述之示例。
進一步參照為所述顯示裝置10自上方俯視的示意圖的圖2,具有上述配置的顯示裝置10可另外與機殼800組裝,以提供更佳的保護效果。在此,為了簡潔起見,緩衝機構1000以外的部件僅示意性繪出可撓性基材100及機殼800而不繪示背膜920等組件,以便於與圖1比對相對應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請參照沿著圖2之剖面線A-A’所擷取之緩衝機構1000之橫截圖之圖3A、或側視緩衝機構1000之側視圖之圖3B,在緩衝機構1000中,主體彈簧350可纏繞主體部250之至少一部分而設置於框架510中。藉此,整體支撐部200依據主體彈簧350之壓縮及伸張而移動時會更加穩定。然而,此僅為示例,且在緩衝材300之兩端分別連接於支撐部200與例如基座構件500等組件下,本發明之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亦可能不纏繞主體部250而僅沿著主體部250延伸,使得顯示裝置10中之各組件之配置組裝更為自由靈活。
接下來,將參照圖4A至圖4C以及圖5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10在經受外力碰撞時的反應作動之流程。
承上述,參照圖4A及圖4B、以及圖5,當如圖1至圖3B之顯示裝置10於側邊端緣P1處經受外力F碰撞時,外力F施壓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使其偏離原先未施壓下對位的參考線L1。此時,外力F首先會經由具有支撐端部205之支撐部200緩衝而吸收部分應力。例如,支撐部200可具有一預設阻尼係數C,例如但不限於 C: 10~100 N*S/m,且可從而吸收緩解部分應力。接著,未被緩衝吸收的應力隨著支撐部200朝著相反於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會施壓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且轉換為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之彈力。例如,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可具有一預設彈性係數K,例如但不限於 K: 100~1000N/m,且可從而轉換緩解部分應力。最後,參照圖4C以及圖5,由於支撐部200沿著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移動而壓縮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所蓄積的彈力回彈,使得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再度伸張,而連帶經由固定於支撐部200之連接點11牽引帶動支撐部200朝著側邊端緣P1移動。藉此,可使支撐部200沿著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往回移動,而使支撐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再度回到原先對位的參考線L1上。
在上述經受外力F碰撞移動至回復原位的過程中,基座構件500如框架510可實質上持續對齊於參考線L2而未移動。亦即,支撐部200及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可以相對於基座構件500改變位置,且基座構件500可相對地不移動而固定。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只要支撐部200及緩衝材300如主體彈簧350可以相對於基座構件500改變位置,在部分情況下,基座構件500亦可能會隨著碰撞而位移。
藉由上述設置和反應作動,根據一實施例,在參考線L1上之可撓性基材100及整體顯示裝置10所經受的應力壓力可降至外力F的1/6。
接下來,參照圖6,將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0,且與上述顯示裝置10相同或類似的組件或細節將予以省略或簡單帶過。
承上,如圖6所示,顯示裝置20類似於上述顯示裝置10可包含可撓性基材100以及設置於可撓性基材100之背面S2所框圍之空間R中的緩衝機構2000。類似的,緩衝機構2000可包括具有支撐端部205之支撐部200、以及緩衝材300。然而,在此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200可包含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舉例而言,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可為不銹鋼(SUS)所製成的前端具有曲型彎折且後端具有支持主體延伸而具有彈性的彈片。具體而言,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可分別具有曲形端部215及225,且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之該些曲形端部215、225可共同拼接組成上述支撐端部205。承上,所述支撐端部205可抵接彎折部115之背面S2,以作為支持可撓性基材100之用。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在減少或避免對於彎折部115的損傷下,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共同拼接組成之支撐端部205之形狀及造型並不限於在此所示出之示例。
於本實施例中,亦可包含基座構件500,且基座構件500可例如為夾設於第一彈片210與第二彈片220之間的載台520。承上,相較於支撐部200,基座構件500在彎折部115被外力衝擊時係不會移動或相對移動地較少。承上,載台520 (基座構件500)可例如為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相沿移動的基座,且可用於界定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移動的空間。
如同前述參照圖1至圖5所述之顯示裝置10,顯示裝置20之緩衝機構2000中之緩衝材30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可連接於支撐部200。舉例而言,緩衝材300可具有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承上,第一彈簧31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連接點11)連接於第一彈片210,而相對遠離支撐端部205之另一端(連接點12)連接於載台520上;且第二彈簧320相對靠近支撐端部205之一端(連接點11)連接於該第二彈片220,而相對遠離支撐端部205之另一端(連接點12)連接於載台520上。在此設置下,所述緩衝材300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能夠被壓縮及伸張,從而允許支撐部200如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沿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移動。藉此,當外力碰撞彎折部115而相對使得抵接彎折部115之支撐部200移動時,所述緩衝材300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能夠分別被移動的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帶動而壓縮及伸張,從而允許支撐部200如第一彈片210及/或第二彈片220沿第一部分110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移動。
依據本實施例,上述可在受到碰撞後移動的第一彈片210可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上,而可在受到碰撞後移動的第二彈片220可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例如,第一彈片110及第二彈片120 (支撐部200)可直接分別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或可透過中介用於支持可撓性基材100之背膜920而分別間接地固定連接於第一部分110之背面S2與第二部分120之背面S2上。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可設置於可撓性基材100之背面S2與第一彈片110及第二彈片120 (支撐部200)之間的其他中介膜層並不限於此所述之示例。
接著,參照為所述顯示裝置20自上方俯視的示意圖的圖7,具有上述配置的顯示裝置20可另外與機殼800組裝。在此,為了簡潔起見,緩衝機構2000以外的部件僅示意性繪出可撓性基材100及機殼800而不繪示背膜920等組件,以便於與圖6比對相對應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請參照側視緩衝機構2000之側視圖之圖8,在緩衝機構2000中,第一彈簧310可纏繞第一彈片210之至少一部分,且第二彈簧320可纏繞第二彈片220之至少一部分,以使得整體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依據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之壓縮及伸張而移動時會更加穩定。然而,此僅為示例,且在第一彈簧310或第二彈簧320之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彈片210或第二彈片220與例如基座構件500等組件下,本發明之緩衝材300如第一彈簧310或第二彈簧320亦可能不纏繞第一彈片210或第二彈片220而僅沿著第一彈片210或第二彈片220延伸,使得顯示裝置20中之各組件之配置組裝更為自由靈活。
接下來,將參照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30。承上,顯示裝置30與參照圖6至圖8所述之顯示裝置20大致上相同,且下文中將僅闡述與顯示裝置20之差異處而省略或概略帶過其他細節。
如圖9所示,顯示裝置30亦具有緩衝機構3000類似於顯示裝置20之緩衝機構2000。進一步,緩衝機構3000之基座構件500,亦即載台520面對第一彈片210可具有第一表面H1。第一表面H1可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G1。該些第一滑槽G1可沿著第一彈片210延伸之方向延伸。承上,藉由所述第一滑槽G1之設置,可使得第一彈片210移動時的阻力降低,且提升應力緩解的功效。
根據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滑槽G1可對稱地設置於載台520上,例如具有偶數個第一滑槽G1對稱地設置於載台520上,從而使得第一彈片210相沿載台520移動時施力更加均勻。然而,在可使得第一彈片210相沿載台520移動下,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接著,請參照圖10A,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0亦具有緩衝機構4000類似於顯示裝置20之緩衝機構2000。承上,緩衝機構4000之基座構件500,亦即載台520面對第一彈片210可具有第一表面H1,且面對第二彈片220可具有第二表面H2。第一表面H1可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G1且第二表面H2可具有至少一第二滑槽G2。該些第一滑槽G1及該些第二滑槽G2可分別沿著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延伸之方向延伸。進一步,第一彈片210具有相對該些第一滑槽G1突出且嵌入該些第一滑槽G1之至少一第一凸塊615,且該第二彈片220具有相對該些第二滑槽G2突出且嵌入該些第二滑槽G2之至少一第二凸塊625。
接著,再參照圖10B,於另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50亦具有緩衝機構5000類似於顯示裝置40之緩衝機構4000。所述顯示裝置50與顯示裝置40之差異在於,不具有突出且嵌入該些第一滑槽G1之至少一第一凸塊615以及突出且嵌入該些第二滑槽G2之至少一第二凸塊625。承上所述,於顯示裝置50中,取而代之的是該些第一滑槽G1及/或第二滑槽G2中設置有至少一滾珠605。
如上所述,不論是設置第一凸塊615/第二凸塊625,或者是滾珠605,所述結構都有助於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分別相沿載台520之第一滑槽G1及第二滑槽G2移動。承上,藉由上述設置,可使得第一彈片210及/或第二彈片220移動時的阻力降低,且提升應力緩解的功效。
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0A及圖10B所示,為了避免干涉,第一彈簧310及/或第二彈簧320可分別相對該些第一滑槽G1及/或該些第二滑槽G2遠離該支撐端部205而設置。
上述由圖10A及圖10B所示之實施例僅為態樣,且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可具有其他變化。例如,可針對第一滑槽G1設置第一凸塊615,且針對第二滑槽G2設置滾珠605,或反之亦然。另外,亦可能僅針對其中一表面之滑槽設置凸塊或滾珠等結構,而另外一表面之滑槽則不設置相關的搭配組件。又或是,可僅在其中一表面上設置滑槽,而另外一表面上不設置滑槽,並相對應於滑槽中設置相關機構。承上所述,本發明不限於在此所詳述的實施態樣。
下文中,將參照圖11A至圖11C以及圖12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50在經受外力碰撞時的反應作動之流程。
承上所述,參照圖11A及圖11B、以及圖12,當如圖10B之顯示裝置50於側邊端緣P1處經受外力F碰撞時,外力F施壓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使其偏離原先未施壓下對位的參考線L3。此時,連同圖11A及圖11B參照圖12,外力F會施壓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之曲形端部215及225所共同組成的支撐端部205,且轉換為曲形端部215及225之彈力。例如,曲形端部215及225可具有一預設彈性係數K1,例如但不限於 K1: 100~500N/m。接著,未被緩衝轉換的應力會繼續施壓,使得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隨之分別沿著載台520之第一表面H1及第二表面H2滑動而順著外力F的方向相反於側邊端緣P1移動。例如,藉由設立於第一滑槽G1及第二滑槽G2中的滾珠605的協助而於載台520上滑動。藉此,可藉由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與載台520所建立的滑軌機構緩衝而吸收部分應力。例如,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與載台520所建立的滑軌機構可具有一預設阻尼係數C,例如但不限於 C: 10~100 N*S/m,且可從而吸收緩解部分應力。接著,未被緩衝吸收的應力會隨著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移動而施壓緩衝材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從而轉換為彈力而轉換緩解部分應力。例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可具有一預設彈性係數K2,例如但不限於 K2: 100~1000N/m。
最後,參照圖11C及圖12,由於支撐部200之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沿著載台520朝相反於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而壓縮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所蓄積的彈力回彈,使得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再度伸張,而連帶經由固定於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之連接點11牽引帶動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移動。藉此,可使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沿著載台520之第一表面H1及第二表面H2朝側邊端緣P1往回移動,而使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所組成之支撐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再度回到原先對位的參考線L3上。
在上述經受外力F碰撞移動至回復原位的過程中,基座構件500如載台520可實質上持續對齊於參考線L4而未移動。亦即,支撐部200如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以及緩衝材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可以相對於基座構件500改變位置,且基座構件500可相對地不移動而固定。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只要支撐部200如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以及緩衝材如第一彈簧310及第二彈簧320可以相對於基座構件500改變位置,在部分情況下,基座構件500亦可能會隨著碰撞而位移。
藉由上述設置和反應作動,根據一實施例,在參考線L3上之可撓性基材100及整體顯示裝置50所經受的應力壓力可降至外力F的1/8。
下文中,將進一步參照圖13A至圖13D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50在經受外力F碰撞時的反應作動之流程。
承上所述,參照圖13A及圖13B,當如圖10B之顯示裝置50於側邊端緣P1於下半部經受外力F碰撞時,外力F施壓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使其偏離原先未施壓下對位的參考線L3。此時,外力F僅施壓第二彈片220,且基於第二彈片220之曲形端部225轉換為彈力。接著,未被緩衝轉換的應力會繼續施壓,使得第二彈片220隨之沿著載台520之第二表面H2滑動而順著外力F的方向相反於側邊端緣P1移動。例如,藉由設立於第二滑槽G2中的滾珠605的協助而於載台520上滑動。藉此,可藉由第二彈片220與載台520所建立的滑軌機構緩衝而吸收部分應力。接著,未被緩衝吸收的應力會隨著第二彈片220移動而施壓緩衝材如第二彈簧320,從而轉換為彈力而轉換緩解部分應力。
承上,接著請參照圖13B及圖13C,由於可撓性基材100例如可為一體成形的,且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分別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一部分110及第二部分120上,因此在上述作動下,第一彈片210亦可能會如圖13C所示隨之作動。詳細而言,當第二彈片220受力而朝相反於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時,固定連接於第二彈片220上的第二部分120隨之朝相反於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因此,隨著第二部分120移動,彎折部115隨之逆時針移動朝下,而使上方的第一部分110朝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基於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一部分110之移動,與其固定連接之第一彈片210亦隨之朝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
基於上述設置及反應作動,可使得第一彈簧310由於被第一彈片210拉扯而伸張,且使得第二彈簧320由於被第二彈片220擠壓而壓縮。藉此,可將應力轉換為蓄積的彈力。最後,參照圖13C及圖13D,所蓄積的彈力使得第一彈簧310重新縮回且第二彈簧320重新伸張,而將位移的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重新牽引帶動回原位。具體而言,隨著第一彈簧310之重新縮回而使第一彈片210朝著相反於側邊端緣P1的方向移動,且隨著第二彈簧320之重新伸張而使第二彈片220朝著側邊端緣P1的方向移動。因此,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所組成之支撐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可再度回到原先對位的參考線L3上
在上述經受外力F碰撞移動至回復原位的過程中,基座構件500如載台520可實質上持續對齊於參考線L4而未移動。然而,在部分情況下,基座構件500亦可能會隨著碰撞而位移。上述情況與上文中所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且在此將不再贅述。
接下來,將參照圖14A至圖14D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50在經受外力F碰撞時的反應作動之流程。
承上所述,與上述圖13A至圖13D相較,圖14A至圖14D之作動之差異在於顯示裝置50係於側邊端緣P1上半部經受外力F碰撞。因此,參照圖14A及圖14B,外力F施壓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使其偏離原先未施壓下對位的參考線L3,並使得第一彈片210隨之沿著載台520之第一表面H1滑動而順著外力F的方向相反於側邊端緣P1移動。接著,未被緩衝吸收的應力會隨著第一彈片210移動而施壓緩衝材如第一彈簧310。繼續參照圖14B及圖14C,在上述作動下,固定連接於第一彈片210上的第一部分110隨之朝相反於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因此,隨著第一部分110移動,彎折部115隨之順時針移動朝上,而使下方的第二部分120朝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進一步,基於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二部分120之移動,與其固定連接之第二彈片220亦隨之朝側邊端緣P1之方向移動。
基於上述設置及反應作動,可使得第一彈簧310由於被第一彈片210擠壓而壓縮,且使得第二彈簧320由於被第二彈片220拉扯而伸張。最後,參照圖14C及圖14D,所蓄積的彈力使得第一彈簧310重新伸張且第二彈簧320重新縮回,而將位移的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重新牽引帶動回原位。具體而言,隨著第一彈簧310之重新伸張而使第一彈片210朝著側邊端緣P1的方向移動,且隨著第二彈簧320之重新縮回而使第二彈片220朝著相反於側邊端緣P1的方向移動。因此,由第一彈片210及第二彈片220所組成之支撐端部205及其所支持的可撓性基材100之彎折部115可再度回到原先對位的參考線L3上
在上述經受外力F碰撞移動至回復原位的過程中,基座構件500如載台520可實質上持續對齊於參考線L4而未移動。然而,在部分情況下,基座構件500亦可能會隨著碰撞而位移。上述情況與上文中所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且在此將不再贅述。
下文中,將參照圖15A及圖15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60,且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的組件或細節將予以省略或簡單帶過。
承上所述,顯示裝置60可在側邊端緣P1及側邊端緣P2都具有彎折收納可撓性基材100的結構。具體而言,可撓性基材100可進一步包含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及介於第三部分130與第四部分140之間的對向彎折部135。其中,第三部分130、第四部分140及對向彎折部135可類似於第一部分110、第二部分120及彎折部115,於側邊端緣P2處彎折而使得第三部分130與第四部分140之背面S2相互面向。承上,當第三部分130及第四部分140之背面S2相互面向時,對向彎折部135彎曲地延伸於第三部分130與第四部分140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基材100之第二部分120、彎折部115、第一部分110、第三部分130、對向彎折部135、及第四部分140可為一體成形的一膜層。其中,第一部分110相鄰連接第三部分130。
在如圖15A及圖15B所示之顯示裝置60中,設置於由可撓性基材100之背面S2所框圍之空間R中的緩衝機構6000,相較於前文中如圖1所示之緩衝機構1000,可進一步包含具有對向支撐端部405及對向主體部450之對向支撐部400、以及對向緩衝材600。其中,對向支撐端部405抵接對向彎折部135之背面S2。
承上所述,對向支撐部400以及對向緩衝材600之設置及作動,除了方向對向以外可實質上相同或類似於圖15A及圖15B中之支撐部200以及緩衝材300。具體而言,對向緩衝材600例如可為對向主體彈簧650,其相對靠近對向支撐端部405之一端(例如連接點13)可連接於對向支撐部400。藉此,對向緩衝材600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對向支撐部400沿第三部分130與第四部分140之背面S2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對向緩衝材600相對遠離該對向支撐端部405之另一端(例如連接點14)可連接於基座構件500,使得對向支撐部400藉由對向緩衝材600非固定地連接於基座構件500。亦即,支撐部200與對向支撐部400可分別連接於同一基座構件500上。
進一步,根據一些實施例,如圖15B所示,由於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可能由於外力碰撞而移動,因此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相鄰之部分具有相互讓位之交錯結構700。舉例而言,支撐部200相鄰於對向支撐部400之部份可具有一叉子狀的凹陷結構720,且對向支撐部400相鄰於支撐部200之部分可具有可容納於該凹陷結構720中的一柱狀結構740。藉此,即便支撐部200及/或對向支撐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兩者之間亦不會發生結構上的干涉,進而減少或避免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的損壞或作動干涉。
上述由凹陷結構720與柱狀結構740所組成的交錯結構700僅為示例,且在達成上述目的下,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可具有各種不同的交錯結構700。承上,本發明不限於此。
接著,將參照圖16A及圖16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70,且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的組件或細節將予以省略或簡單帶過。
圖16A及圖16B所示之顯示裝置70實質上與顯示裝置60相同,且其差異在於顯示裝置70之緩衝機構7000進一步包含一對向基座構件500’。承上,對向緩衝材600相對遠離對向支撐端部405之另一端連接於對向基座構件500’,使得對向支撐部400藉由對向緩衝材600非固定地連接於對向基座構件500’。 亦即,支撐部200與對向支撐部400可分別連接於不同基座構件500及500’上。
根據圖16A及圖16B所示之實施例,基於其結構,顯示裝置70基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三部分130之交界處為可彎折的。具體而言,由於緩衝機構7000之各組件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三部分130之交界處並不相連,故緩衝機構7000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三部分130之交界處可實施彎折。承上,除了緩衝機構7000外,顯示裝置70本身若有進一步設置其他組件,亦可相對應地設計。例如,亦可設置鉸鍊結構750等來助於彎折,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因此,所述顯示裝置70除了側邊端緣P1及P2彎折收納組件及可撓性基材100外,於第一部分110及第三部分130的交界處亦可實施彎折,從而實現可撓性顯示裝置70。
上述僅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示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實現可撓性顯示裝置,亦可能僅設置單一可撓性基座構件。承上,本發明不限於此所具體說明的態樣。
下文中,將繼續參照圖17A及圖17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80,且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的組件或細節將予以省略或簡單帶過。
承上所述,相同於上述顯示裝置60及70,顯示裝置80可在側邊端緣P1及側邊端緣P2都具有彎折收納可撓性基材100的結構。與顯示裝置60及70之差異在於,顯示裝置80之緩衝機構8000類似於前文中如圖10B所示之緩衝機構5000且相較於緩衝機構5000可進一步包含具有對向支撐端部405之對向支撐部400、以及對向緩衝材600。其中,對向支撐端部405抵接對向彎折部135之背面S2。承上,對向支撐部400係由對向第一彈片410及對向第二彈片420所組成,對向支撐端部405係由對向曲形端部415及425所組成,且對向緩衝材600為分別對應對向第一彈片410及對向第二彈片420之對向第一彈簧610及對向第二彈簧620。
承上所述,對向支撐部400以及對向緩衝材600之設置及作動,除了方向對向以外可實質上相同或類似於圖17A及圖17B中之支撐部200以及緩衝材300。藉此結構,對向緩衝材600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對向支撐部400沿第三部分130與第四部分140之背面S2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對向緩衝材600相對遠離該對向支撐端部405之另一端可連接於基座構件500,使得對向支撐部400藉由對向緩衝材600非固定地連接於基座構件500。亦即,支撐部200與對向支撐部400可分別連接於同一基座構件500上。
另外,如圖17B所示,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相鄰之部分亦可具有相互讓位之交錯結構700(例如但不限於凹陷結構720及柱狀結構740)。藉此,即便支撐部200及/或對向支撐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兩者之間亦不會發生結構上的干涉,進而減少或避免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的損壞或作動干涉。
接著,將參照圖18A及圖18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90,且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或類似的組件或細節將予以省略或簡單帶過。
圖18A及圖18B所示之顯示裝置90實質上與顯示裝置80相同,且其差異在於顯示裝置90之緩衝機構9000進一步包含一對向基座構件500’。
承上,對向緩衝材600相對遠離對向支撐端部405之另一端連接於對向基座構件500’,使得對向支撐部400藉由對向緩衝材600非固定地連接於對向基座構件500’。 亦即,支撐部200與對向支撐部400可分別連接於不同基座構件500及500’上。
根據圖18A及圖18B所示之實施例,基於其結構,顯示裝置90基於第一部分110與第三部分130之交界處為可彎折的。因此,所述顯示裝置90除了側邊端緣P1及P2彎折收納組件及可撓性基材100外,於第一部分110及第三部分130的交界處亦可實施彎折,從而實現可撓性顯示裝置90。
另外,圖18A及圖18B所示之顯示裝置90相較於顯示裝置80,支撐部200之凹陷結構720’及對向支撐部400之柱狀結構740’,除了如圖18B所示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相互讓位以外,亦可如圖18A所示在高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上相互讓位。亦即,緩衝機構9000之交錯結構700’可進一步具有不同維度上的交錯讓位結構。藉此,即便支撐部200及/或對向支撐部400受到外力碰撞而相互接近,兩者之間亦不會發生結構上的干涉,進而減少或避免支撐部200及對向支撐部400的損壞或作動干涉。
另外,於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8A所示,可設計使得支撐部200移動時可***對向支撐部400之對應彈簧中,或反之亦然,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進一步改善彎折之端緣處的抗衝擊能力。因此,可在維持預期外觀造型下減少或避免顯示裝置中各組件的變形、錯位、移動或損壞,從而提升顯示裝置之品質及壽命。
上文中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瞭的是,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且在符合本發明之意旨下,各種可能置換、組合、修飾及轉用等變化皆不超出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10、20、30、40、50、60、70、80、90:顯示裝置 11、12、13、14:連接點 100:可撓性基材 110:第一部分 115:彎折部 120:第二部分 130:第三部分 135:對向彎折部 140:第四部分 200:支撐部 205:支撐端部 210:第一彈片 220:第二彈片 215、225:曲形端部 250:主體部 300:緩衝材 310:第一彈簧 320:第二彈簧 350:主體彈簧 400:對向支撐部 405:對向支撐端部 410:對向第一彈片 415、425:對向曲形端部 420:對向第二彈片 450:對向主體部 500:基座構件 500’:對向基座構件 510:框架 520:載台 600:對向緩衝材 605:滾珠 615:第一凸塊 625:第二凸塊 610:對向第一彈簧 620:對向第二彈簧 650:對向主體彈簧 700、700’:交錯結構 720、720’:凹陷結構 740、740’:柱狀結構 750:鉸鍊結構 800:機殼 910:顯示區域 920:背膜 930:電路板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緩衝機構 F:外力 S1:正面 S2:背面 L1、L2、L3、L4:參考線 H1:第一表面 H2:第二表面 G1:第一滑槽 G2:第二滑槽 P1、P2:側邊端緣
圖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圖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之俯視示意圖。
圖3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彈簧纏繞支撐部之剖面示意圖。
圖3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彈簧纏繞支撐部之側視示意圖。
圖4A至圖4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受到外力碰撞的反應作動示意圖。
圖5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吸收或緩解應力的基本架構之示意圖。
圖6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7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之俯視示意圖。
圖8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彈簧纏繞支撐部之側視示意圖。
圖9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載台具有滑槽之顯示裝置之俯視示意圖。
圖10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第一彈片及/或第二彈片具有凸塊插設於滑槽之示意圖。
圖10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具有滾珠設置於滑槽中之示意圖。
圖11A至圖11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受到外力碰撞的反應作動示意圖。
圖1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吸收或緩解應力的基本架構之示意圖。
圖13A至圖13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於下半部分受到外力碰撞的反應作動示意圖。
圖14A至圖14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具有緩衝機構的顯示裝置於上半部分受到外力碰撞的反應作動示意圖。
圖15A及圖15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另一側具有對向支撐部之緩衝機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
圖16A及圖16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另一側具有對向支撐部之緩衝機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
圖17A及圖17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另一側具有對向支撐部之緩衝機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
圖18A及圖18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另一側具有對向支撐部之緩衝機構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及俯視示意圖。
10:顯示裝置
11、12:連接點
100:可撓性基材
110:第一部分
115:彎折部
120:第二部分
200:支撐部
205:支撐端部
250:主體部
300:緩衝材
350:主體彈簧
500:基座構件
510:框架
910:顯示區域
920:背膜
930:電路板
1000:緩衝機構
S1:正面
S2:背面
R:空間
P1:側邊端緣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可撓性基材,具有一第一部分、一第二部分及介於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的一彎折部,其中,該可撓性基材具有一正面及一背面;當該第一部分及該第二部分之背面相互面向時,該彎折部彎曲地延伸於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以及一緩衝機構,包括:一支撐部,具有一支撐端部,該支撐端部抵接該彎折部之背面;一緩衝材,該緩衝材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支撐部;其中該緩衝材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該支撐部沿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背面移動;以及一基座構件,該緩衝材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基座構件,且該支撐部及該緩衝材能相對於該基座構件改變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端部為一曲面支撐端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部藉由該緩衝材非固定地連接於該基座構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部包含自該支撐端部沿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背面延伸之一主體部,且該基座構件係為框圍該主體部之一框架,其中,該框架係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該第一部分之背面與該第二部分之背面上;且該緩衝材包含一主體彈簧,該主體彈簧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主體部,且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框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主體彈簧纏繞該主體部之至少一部分而設置於該框架中。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部包含一第一彈片及一第二彈片,該基座構件係為夾設於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之間的一載台,且該緩衝材具有一第一彈簧及一第二彈簧。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彈片及該第二彈片分別具有曲形端部,且該第一彈片及該第二彈片之該些曲形端部共同拼接組成該支撐端部,且其中,該第一彈簧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彈片,而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載台上,其中,該第二彈簧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彈片,而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載台上。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彈片係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該第一部分之背面上,而該第二彈片係直接或間接地固定連接於該第二部分之背面上,且其中,該第一彈簧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一彈片,而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載台上,其中,該第二彈簧相對靠近該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第二彈片,而相對遠離該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載台上。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彈簧纏繞該第一彈片之至少一部分,且該第二彈簧纏繞該第二彈片之至少一部分。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載台面對該第一彈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且, 該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些第一滑槽沿著該第一彈片延伸之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一滑槽中設置有至少一滾珠。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載台面對該第一彈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該第一表面上具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該些第一滑槽沿著該第一彈片延伸之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一彈片具有相對該些第一滑槽突出且嵌入該些第一滑槽之至少一第一凸塊。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彈簧相對該些第一滑槽遠離該支撐端部而設置。
  13.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性基材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及介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間的一對向彎折部,其中,該第一部分相鄰連接該第三部分,當該第三部分及該第四部分之背面相互面向時,該對向彎折部彎曲地延伸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間,其中,該緩衝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對向支撐部,具有一對向支撐端部,該對向支撐端部抵接該對向彎折部之背面;以及一對向緩衝材,該對向緩衝材相對靠近該對向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對向支撐部;其中該對向緩衝材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該對向支撐部沿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背面移動,且該對向緩衝材相對遠離該對向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基座構件,使得該對向支撐部藉由該對向緩衝材非固定地連接於該基座構件。
  1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可撓性基材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部分、一第四部分及介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間的一對向彎折 部,其中,該第一部分相鄰連接該第三部分,當該第三部分及該第四部分之背面相互面向時,該對向彎折部彎曲地延伸於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間,其中,該緩衝機構進一步包括:一對向支撐部,具有一對向支撐端部,該對向支撐端部抵接該對向彎折部之背面;一對向緩衝材,該對向緩衝材相對靠近該對向支撐端部之一端連接於該對向支撐部;其中該對向緩衝材能夠被壓縮及伸張以允許該對向支撐部沿該第三部分與該第四部分之背面移動,及一對向基座構件,該對向緩衝材相對遠離該對向支撐端部之另一端連接於該對向基座構件,使得該對向支撐部藉由該對向緩衝材非固定地連接於該對向基座構件。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裝置基於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三部分之交界處為可彎折的。
  16.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部及該對向支撐部相鄰之部分具有相互讓位之交錯結構。
TW109130068A 2020-09-02 2020-09-02 顯示裝置 TWI741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0068A TWI741775B (zh) 2020-09-02 2020-09-02 顯示裝置
CN202011591331.9A CN112735269B (zh) 2020-09-02 2020-12-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0068A TWI741775B (zh) 2020-09-02 2020-09-02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1775B true TWI741775B (zh) 2021-10-01
TW202211767A TW202211767A (zh) 2022-03-16

Family

ID=75607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068A TWI741775B (zh) 2020-09-02 2020-09-02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5269B (zh)
TW (1) TWI74177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9743B1 (en) * 2018-03-07 2019-02-19 Fositek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ing mechanism
CN110799898A (zh) * 2017-11-01 2020-02-1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弯曲的支撑结构的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9878A (en) * 1996-04-17 1997-11-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protecting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s
US9349969B2 (en) * 2013-02-01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77525B1 (ko) * 2013-07-30 2020-0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94822B (zh) * 2013-12-06 2015-08-01 Au Optronics Corp 具可撓性電路模組之觸控顯示裝置
US9544994B2 (en) * 2014-08-30 2017-01-10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side crack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20180032719A (ko) * 2016-09-22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80075733A (ko) * 2016-12-26 2018-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7102692B (zh) * 2017-04-26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装置
CN107146527B (zh) * 2017-04-27 2020-01-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010448B (zh) * 2017-12-20 2020-05-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KR102530471B1 (ko) * 2018-02-13 2023-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WO2019223014A1 (zh) * 2018-05-25 2019-1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08572697B (zh) * 2018-03-19 2020-11-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662203B1 (ko) * 2018-07-17 2024-04-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TWI691110B (zh) * 2018-11-09 2020-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面板
KR102672834B1 (ko) * 2018-11-29 2024-06-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1292623B (zh) * 2020-02-27 2022-04-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9898A (zh) * 2017-11-01 2020-02-1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用于弯曲的支撑结构的显示设备
US10209743B1 (en) * 2018-03-07 2019-02-19 Fositek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ing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5269A (zh) 2021-04-30
TW202211767A (zh) 2022-03-16
CN112735269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69604A1 (en) Fol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223124A1 (zh) 可弯折终端及其可弯折支撑组件
US10334750B2 (en) Flexible fr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US20190132947A1 (en) Flexible display uni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13689789B (zh) 显示装置
US11539021B2 (en) Moveable display supports, computing devices using same, and methods of use
JP7340109B2 (ja) 電子デバイス
CN112767843B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20283607A1 (en) Foldable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218147A1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1015736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42337A (zh) 移动终端
TWI741775B (zh) 顯示裝置
KR20130125169A (ko) 압전진동모듈
CN11200221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674629B (zh) 显示装置
TW201716912A (zh) 顯示裝置
EP3866145A1 (en) Display panel support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08099538A1 (ja) シート
CN113530960A (zh) 铰链和柔性显示装置
US10932381B1 (en) Display panel support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323403A (ja) 緩衝装置
TW202131151A (zh) 電子裝置
CN114185398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150486A (zh) 折叠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