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4394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4394B
TWI704394B TW108118620A TW108118620A TWI704394B TW I704394 B TWI704394 B TW I704394B TW 108118620 A TW108118620 A TW 108118620A TW 108118620 A TW108118620 A TW 108118620A TW I704394 B TWI704394 B TW I7043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transparent electrode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8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3869A (zh
Inventor
黃俊隆
施人豪
黃良瑩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8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43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4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43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86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基板、相對於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電致變色層、設置於第二基板的第一透明電極層與第二透明電極層,其中第二透明電極層之電性相異於第一透明電極層之電性。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近來,各種顯示器的產品已經相當地普及且廣泛應用於個人顯示裝置,為了使用者隱私考量,具有防窺模式的顯示裝置已是現今個人顯示產品主流需求。
然而,現有的作法多是在顯示螢幕上加裝防窺片,以達到防窺模式。然而,除了需要額外添購防窺片所增加的成本之外,由於防窺片具有固定光學結構,使得光線通過防窺片後的光分布情形會受防窺片構造影響,連帶降低顯示裝置的亮度。
因此,本揭露提供了一種內建防窺功能的顯示裝置,而不需使用外加的防窺片。
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含第一基板、相對於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電致變色層、設置於第二基板的第一透明電極層與第二透明電極層,其中第二透明電極層之電性相異於第一透 明電極層之電性。
當供電於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時,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之間電場變化會驅使電致變色層變為暗態,進而提供防窺模式。由於驅動電致變色層變色的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為製作在電致變色層同側的基板上,因此可以節省光罩數量並且降低製作的難度與成本。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顯示裝置
110‧‧‧第一基板
112‧‧‧第二表面
114‧‧‧第三表面
120‧‧‧第二基板
122‧‧‧第一表面
124‧‧‧第五表面
130‧‧‧電致變色層
132‧‧‧第一線形圖案
134‧‧‧第二線形圖案
140‧‧‧第一透明電極層
142‧‧‧第一透明電極
144‧‧‧第一透明導線
150‧‧‧第二透明電極層
152‧‧‧第二透明電極
154‧‧‧第二透明導線
160‧‧‧透明材料層
170‧‧‧金屬線路層
172‧‧‧第一金屬導線
174‧‧‧第二金屬導線
180‧‧‧保護層
190‧‧‧導電通孔
192‧‧‧第一導電通孔
194‧‧‧第二導電通孔
200‧‧‧第三基板
202‧‧‧第四表面
210‧‧‧顯示介質層
220‧‧‧濾光層
222‧‧‧遮光圖案
224‧‧‧色阻
230‧‧‧驅動電路層
240‧‧‧背光模組
A-A、B-B‧‧‧線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影像光
N‧‧‧法線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第1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2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之***圖。
第3圖為第1圖中之顯示裝置的局部上視圖。
第4A圖與第4B圖分別為顯示裝置之電致變色層於亮態與暗態時沿第1圖之線段的剖面圖。
第5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另一實施例的上視圖。
第6圖為沿第5圖中之線段B-B的剖面圖。
第7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的局部上視圖。
第8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第9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第10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的局部上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揭露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露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露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與範圍。
參照第1圖與第2圖,其分別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與***圖。顯示裝置100A包含有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為相對設置,電致變色層130設置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皆設置在第二基板120上,且第一透明電極層140的電性相異於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的電性。
舉例而言,第二基板12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22,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皆設置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上。若是第一透明電極層140為電性連接至電壓源的正極,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為電性連接至電壓源的負極,反之亦然。
使用者可以按照己身的需求來決定是否開啟顯示裝置100A防窺模式。舉例來說,若是使用者決定開啟防窺模式,則電源供電於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位在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之間的電致變色層130便因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之間所產生的第一電場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致使電致變色層 130出現顏色變化,使得電致變色層130從原本的亮態變成暗態。
相反地,若是使用者決定取消防窺模式,則電源停止供電於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之間的電致變色層130便可從暗態恢復亮態,進而停止防窺模式。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可為玻璃基板,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的材料可為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TCO),例如氧化銦錫、氧化鋅、鋁滲雜氧化鋅、鎵滲雜氧化鋅、銦滲雜氧化鋅或石墨烯等透明導電材質。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可以透過蝕刻製程形成於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上。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以及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材質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以及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的材質。
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可以根據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所施加的電場強度而有所不同。舉例而言,當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未通電時,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大於90%,對應於前述之亮態。而隨著施加的電場強度逐漸增加,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也隨之降低,直到變化的臨界值為止,此時即為 前述之暗態。具體的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數值會隨著使用的電致變色材料不同而有所變化。電致變色層130中的電致變色材料包含有機小分子紫精變色材料或高分子系聚苯胺變色材料。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電致變色層130材質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電致變色層130的材質。
顯示裝置100A更包含有透明材料層160,透明材料層160為設置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且填補電致變色層130與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間的空間。於一實施例中,透明材料層160的折射率近似於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的折射率,以維持光線通過顯示裝置100A的光路一致性。舉例而言,透明材料層160的折射率約為1.4~1.6。
於一實施例中,透明材料層160除了支撐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以提升顯示裝置100A的結構強度之外,透明材料層160可被圖案化而定義出溝槽,以利於後續在溝槽之中注入電致變色層130。舉例而言,透明材料層160可為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之透明光阻層,透明光阻層可藉由蝕刻製程被圖案化而在其中形成溝槽,而後再與佈有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的第二基板120接合,接著在溝槽中注入電致變色材料,待電致變色材料固化後,便可以得到具有電致變色層130的顯示裝置100A。
接著請同時參照第3圖、第4A圖與第4B圖,其中第3圖為第1圖中之顯示裝置的局部上視圖,第4A圖與第4B圖分別為顯示裝置100A之電致變色層130於亮態與暗態時沿第1 圖之線段A-A的剖面圖。須注意的是,為維持圖面簡潔,第3圖中僅繪示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合先敘明。
於一實施例中,電致變色層130包含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平行排列的多個第一線形圖案132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平行排列的多個第二線形圖案134,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使得第二線形圖案134相交於第一線形圖案132。舉例而言,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的夾角約為90度,使得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線形圖案132正交於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線形圖案134而構成網格結構。於一實施例中,電致變色層130之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的線寬約為20~30μm,線距約為80~120μm。
第一透明電極層140包含多個第一透明電極142以及連接第一透明電極142的至少一第一透明導線144。第二透明電極層150包含多個第二透明電極152以及連接第二透明電極152的至少一第二透明導線154。第一透明電極142、第一透明導線144、第二透明電極152以及第二透明導線154皆直接設置在第二基板120上,並與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直接接觸。雖然於第3圖中僅繪示四個第一透明電極142、兩個第一透明導線144、四個第二透明電極152、兩個第二透明導線154,但本揭露並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人員可以按照實際需求變更第一透明電極142、第一透明導線144、第二透明電極152、第二透明導線154的數量。
第一透明導線144與第二透明導線154沿著第二 方向D2延伸且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地排列,而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則是在第一方向D1上與在第二方向D2上皆為交替地排列,使得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分別位於第一線形圖案132以及第二線形圖案134的兩側。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透明導線144與其所連接的第一透明電極142共同構成第一指狀結構,第二透明導線154與其所連接的第二透明電極152共同構成第二指狀結構。相鄰兩第一透明電極142之間的間距略大於第二透明電極152的寬度,相鄰兩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的間距略大於第一透明電極142的寬度。第一指狀結構互補於第二指狀結構,且第一指狀結構與第二指狀結構為成對地設置,且第一指狀結構與第二指狀結構分別連接至電壓源的正極與負極。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則是設置在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
換言之,每一個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一線形圖案132的兩側(如圖面中的左右兩側)分別為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每一個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二線形圖案134的兩側(如圖面中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由於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分別連接至電壓源的正極與負極,藉由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的電場變化改變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
如第4A圖所示,當電致變色層130處於亮態時,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穿透率約為80%~90%,電致變色層130的 折射率約為n=1.4~1.6。此時由第一基板110的方向發送出的影像光可以不受電致變色層130阻礙的繼續前進而由第二基板120離開進入使用者的眼睛。
如第4B圖所示,在防窺模式下,即當電致變色層130處於暗態時,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穿透率約為0%~5%,電致變色層130的折射率約為n=1.4~1.6。此時由第一基板110的方向發送出的影像光,若是在正視角範圍內,如影像光L1,可以不受電致變色層130阻礙的繼續前進而由第二基板120離開進入使用者的眼睛。若是在正視角範圍以外的影像光,如影像光L2,則會被電致變色層130所遮蔽,而無法進入進用者的眼睛。換言之,在防窺模式下,僅有位在顯示裝置100A之正視角範圍的使用者可接收到影像,而位在顯示裝置100A之正視角範圍以外的其他人不會接收到影像。前述的正視角範圍大體上介於顯示裝置100A的法線N正負30~45度之間的視角範圍。
顯示裝置100A中具有可電致變色的電致變色層130,以在電致變色層130於暗態時提供防窺模式,讓正視角以外的其他人不會接收到影像。由於用以驅動電致變色層130從亮態轉呈暗態的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皆是製作在電致變色層130同側的基板上,因此可以節省光罩數量並且降低製作的難度與成本。
接著請同時參照第5圖與第6圖,其中第5圖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另一實施例的上視圖,第6圖為沿第5圖中之線段B-B的剖面圖。本實施例與前一實施例之差別在於,顯示裝 置100B除了包含有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之外,更包含設置於第二基板120之金屬線路層170、覆蓋於金屬線路層170上之保護層180,以及設置於保護層180中以連接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至金屬線路層170的導電通孔190。須注意的是,為維持圖面簡潔,第5圖中未繪示第一基板110、透明材料層160、保護層180與第二基板120,合先敘明。
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為相對設置。第二基板12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22,金屬線路層170設置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且直接接觸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金屬線路層170可透過沉積金屬層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上,接著蝕刻此金屬層以得到圖案化的金屬線路層170。金屬線路層170包含相互平行的多個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保護層180接著再覆蓋於金屬線路層170與第二基板120之第一表面122上,而後再在保護層180上形成開口,並在開口中填入導電材料以形成導電通孔190,而後,再於保護層180上形成圖案化的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使得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藉由導電通孔190連接至對應的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
透明材料層160可為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之透明光阻層,透明光阻層可藉由蝕刻製程被圖案化而在其中形成溝槽,而後再與前述之第二基板120接合,接著在溝槽中注入 電致變色材料,待電致變色材料固化後,便可以得到具有電致變色層130的顯示裝置100B。
於一實施例中,電致變色層130包含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平行排列的多個第一線形圖案132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平行排列的多個第二線形圖案134,第一方向D1不同於第二方向D2,使得第二線形圖案134相交於第一線形圖案132構成柵格狀。
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可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並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地排列。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在第二基板120上的投影大致上與第二線形圖案134在第二基板120上的投影重疊。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的線寬可略大於、等於或小於電致變色層130之第二線形圖案134的線寬。
第一透明電極層140包含有多個第一透明電極142;第二透明電極層150多個第二透明電極152;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呈棋格狀且交錯地分佈在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之間。換言之,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交替地排列,在第二方向D2上,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亦為交替地排列。
導電通孔190則是包含有第一導電通孔192與第二導電通孔194,其中第一導電通孔192是用以連接第一金屬導線172與對應之第一透明電極142,第二導電通孔194是用以連接第二金屬導線174與對應之第二透明電極152。
於一實施例中,從上視圖觀之,第一金屬導線172與其所連接的第一透明電極142共同構成第一指狀結構,第二金屬導線174與其所連接的第二透明電極152共同構成第二指狀結構。相鄰兩第一透明電極142之間的間距約等於第二透明電極152的寬度加上兩個第一線形圖案132(或第二線形圖案134)的寬度,相鄰兩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的間距約等於第一透明電極142的寬度加上兩個第一線形圖案132(或第二線形圖案134)的寬度。第一指狀結構互補於第二指狀結構,且第一指狀結構與第二指狀結構為成對地設置。
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則是設置在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如此一來,每一個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一線形圖案132的兩側(如圖面中的左右兩側)分別為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每一個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二線形圖案134的兩側(如圖面中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
透過通電於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便產生電場變化,致使其間的電致變色層130的光線穿透率改變,而從亮態轉為暗態。顯示裝置100B便藉由柵格狀的電致變色層130提供防窺的功效。
由於金屬材料的阻抗低於透明導電材料的阻抗,因此,透過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傳導電流的壓降不會過於明顯,可以避免在顯示裝置100B較為中心處的 電致變色層130與較為周邊處的電致變色層130變色均勻性不一致的現象。
參照第7圖,其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的局部上視圖。為使圖面簡潔,第7圖之顯示裝置100C僅繪示第一透明電極142、第二透明電極152、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金屬導線172、第二金屬導線174、第一導電通孔192與第二導電通孔194,其餘的元件皆未繪示,合先敘明。
如前所述,電致變色層130包含有交叉排列的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為交替地排列且分別設置於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的相對兩側。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的線寬為均勻且一致的,當第一線形圖案132正交於第二線形圖案134時,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之間定義出多個矩形的空間,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的面積可等於或是略大於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之間的空間。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之間的間隔並非均勻的。換言之,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不限於矩形,而可為其他的多邊形,例如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可為邊數為4~10的多邊形,但不以此為限。然而,為了維持電場的均勻性,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較佳的為相同且為軸對稱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的形狀在第一方向D1上對稱,且在第二方向D2上也是對稱。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的形狀為十邊形,且其面積略大於第一線形圖案132與第二線形圖案134之間的空間。各個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包含有相對的兩第一側邊S1、相對的兩第二側邊S2、相對的兩第三側邊S3,以及四個第四側邊S4,其中兩第一側邊S1為相互平行,如平行於第二線形圖案134且為所有側邊中最長者,兩第一側邊S1之間的距離d1可略大於相鄰兩第二線形圖案134之間的距離d2。第二側邊S2相連於第三側邊S3,且在第二側邊S2與第三側邊S3之間夾有鈍角θ,鈍角θ的角度約為150~170度,第二側邊S2的長度與第三側邊S3的長度相同。第四側邊S4則是所有側邊之中最短者,用以連接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以及連接第一側邊S1與第三側邊S3。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透明電極142通過第一導電通孔192與第一金屬導線172連通,而第二透明電極152通過第一導電通孔19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連通。然而,此種非矩形的第一透明電極142與第二透明電極152的設計亦可以應用於如第3圖所述之實施例而直接與第一透明導線144(見第3圖)和第二透明導線154(見第3圖)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參照第8圖,其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圖。顯示裝置100D更包含有第三基板200、顯示介質層210、濾光層220以及背光模組240。第三基板200可與第一基板110相對,顯示介質層210,如液晶層,為設置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三基板200之間。於一實施例中,濾光層220為設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使得顯示介質層210位在第 三基板200與濾光層220之間。
更進一步地說,第二基板12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22,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或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更包含金屬線路層、保護層與導電通孔)為設置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第一基板110具有面對第二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12,電致變色層130設置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與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之間。第一基板110包含有相對於第二表面112的第三表面114,即第一基板110的第三表面114是背向第二基板120並面向第三基板200。濾光層220為設置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三表面114上。顯示裝置100D更包含有驅動電路層230,第三基板20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四表面202,驅動電路層230為設置在第三基板200的第四表面202上。背光模組240為設置於第三基板200相對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
濾光層220包含有遮光圖案222以及色阻224,其中遮光圖案222可呈棋格狀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域,而色阻224分布於遮光圖案222之間且對應於畫素區域。於一實施例中,色阻224包含有紅色(R)色阻、綠色(G)色阻、藍色(B)色阻三種色阻,但不限於此。
當在製作顯示裝置100D時,可先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上製作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或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更包含金屬線路層、保護層與導電通孔)。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製作圖案化的透明材料層160,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三表面114上製作濾光 層220。在第三基板200上製作驅動電路層230。接著,將第一基板110與第三基板200結合在一起之後,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三基板200之間注入顯示介質層210。而後,再將第二基板120與第一基板110組裝在一起,在第二基板120與第一基板110之間注入電致變色層130。本實施例中將圖案化的透明材料層160與濾光層220直接製作在第一基板110的相對兩表面上,可以藉此縮減顯示裝置100D的厚度。
參照第9圖,其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又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圖。顯示裝置100E更包含有第三基板200、顯示介質層210以及濾光層220。第三基板200可與第二基板120相對,顯示介質層210,如液晶層,為設置在第二基板120與第三基板200之間。濾光層220為設置在第二基板120。
更進一步地說,第二基板12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22,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或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更包含金屬線路層、保護層與導電通孔)為設置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第一基板110具有面對第二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12,電致變色層130設置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與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之間。第二基板120包含有相對於第一表面122的第五表面124,即第二基板120的第五表面124是背向第一基板110並面向第三基板200。濾光層220為設置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五表面124上。第三基板200具有面對第一基板110的第四表面202,驅動電路層230為設置在第三基板200的第四表面202上。背光模組240為設置於第三基板200相對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
當在製作顯示裝置100E時,可先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上製作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或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更包含金屬線路層、保護層與導電通孔)以及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五表面124上製作濾光層220。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上製作圖案化的透明材料層160。在第三基板200上製作驅動電路層230。接著,將第二基板120與第三基板200結合在一起之後,在第二基板120與第三基板200之間注入顯示介質層210。而後,再將第二基板120與第一基板110組裝在一起,在第二基板120與第一基板110之間注入電致變色層130。本實施例中將第一透明電極層140與第二透明電極層150(或是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更包含金屬線路層、保護層與導電通孔)與濾光層220直接製作在第二基板120的相對兩表面上,可以藉此縮減顯示裝置100E的厚度。
接著請參照第10圖,其為本揭露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的局部上視圖。為使圖面簡潔,第10圖之顯示裝置100F僅繪示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金屬導線172、第二金屬導線174與遮光圖案222,其餘的元件皆未繪示,合先敘明。
從上視圖觀之,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大致上重疊電致變色層130的第二線形圖案134,使得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可以均勻地供電於位在電致變色層130之第二線形圖案134相對兩側的第一透明電極142(見第5圖)與第二透明電極152(見第5圖)。
電致變色層130、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 線174亦重疊於遮光圖案222,使得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與遮光圖案222重合,以避免第一金屬導線172與第二金屬導線174影響開口率。此處所指的開口率主要是針對使用者在正視角觀看顯示裝置100F時的開口率,因為在正視角時顯示裝置100F的防窺模式不起作用。
本技術領域人員當可以理解,雖然上述實施例是以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但上述應用不限於液晶顯示裝置,其他任何適合的顯示裝置,亦在本揭露所欲保護的範圍之內。
綜上所述,顯示裝置中設置有電致變色層以及位於電致變色層兩側的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當供電於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時,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之間電場變化會驅使電致變色層變為暗態,進而提供防窺模式。由於驅動電致變色層變色的第一透明電極與第二透明電極為製作在電致變色層同側的基板上,因此可以節省光罩數量並且降低製作的難度與成本。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顯示裝置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22‧‧‧第一表面
130‧‧‧電致變色層
140‧‧‧第一透明電極層
150‧‧‧第二透明電極層
160‧‧‧透明材料層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一電致變色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該電致變色層包含平行排列的複數個第一線形圖案與平行排列的複數個第二線形圖案,該些第二線形圖案相交於該些第一線形圖案;一第一透明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以及一第二透明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二透明電極層之電性相異於該第一透明電極層之電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包含複數個第一透明電極,該第二透明電極層包含複數個第二透明電極,該些第一透明電極與該些第二透明電極交錯排列,且分別位於該些第一線形圖案和該些第二線形圖案的兩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透明電極與各該第二透明電極的形狀為一多邊形,且該多邊形的邊數為4~10。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包含複數個第一透明導線,連接該些第一透明電極,該第二透明電極層包含複數個第二透明導線,連接該些 第二透明電極,且該些第一透明導線、該些第二透明導線、該些第一透明電極與該些第二透明電極直接接觸該第二基板。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透明導線與對應之該些第一透明電極構成一第一指狀結構,各該第二透明導線與對應之該些第二透明電極構成一第二指狀結構,該第一指狀結構互補於該第二指狀結構。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金屬線路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一保護層,覆蓋該金屬線路層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電致變色層、該第一透明電極層與該第二透明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以及複數個導電通孔,設置於該保護層中,以連接該第一透明電極層與該第二透明電極層至該金屬線路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金屬線路層包含相互平行之複數個第一金屬導線與複數個第二金屬導線,該些導電通孔包含:複數個第一導電通孔,連接該些第一透明電極與該些第一金屬導線;以及複數個第二導電通孔,連接該些第二透明電極與該些第二金屬導線。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金屬導線與對應之該些第一透明電極構成一第一指狀結構,各該第二金屬導線與對應之該些第二透明電極構成一第二指狀結構,該第一指狀結構互補於該第二指狀結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線形圖案與該些第二線形圖案的寬度為20~30μm。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透明材料層,填充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二基板、該些第一線形圖案與該些第二線形圖案之間,其中該透明材料層的折射率為1.4~1.6。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電致變色層的折射率為1.4~1.6。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濾光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一第三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與該濾光層之間,其中該電致變色層與該濾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基板的相對兩側。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濾光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 一第三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與該濾光層之間,其中該電致變色層與該濾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二基板的相對兩側。
  14. 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金屬線路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包含相互平行之複數個第一金屬導線與複數個第二金屬導線;一保護層,覆蓋該金屬線路層與該第二基板,其中該電致變色層、該第一透明電極層與該第二透明電極層設置於該保護層上;以及複數個導電通孔,設置於該保護層中,以連接該第一透明電極層與該第二透明電極層至對應的該些第一金屬導線與該些第二金屬導線。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濾光層包含一遮光圖案,該些第一金屬導線與該些第二金屬導線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投影與該遮光圖案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投影重疊。
TW108118620A 2019-05-29 2019-05-29 顯示裝置 TWI704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620A TWI704394B (zh) 2019-05-29 2019-05-29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8620A TWI704394B (zh) 2019-05-29 2019-05-29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4394B true TWI704394B (zh) 2020-09-11
TW202043869A TW202043869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64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8620A TWI704394B (zh) 2019-05-29 2019-05-2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43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285A (zh) * 2021-08-23 2021-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防窥显示装置
CN115291430A (zh) * 2022-08-19 2022-1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27811A (zh) * 2022-08-31 2022-11-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657365A (zh) * 2022-10-28 2023-01-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其防窥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9659A (zh) * 2011-09-30 2013-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電子式可切換隱私膜及具有該膜的顯示裝置
WO2018022098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control in display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9659A (zh) * 2011-09-30 2013-05-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電子式可切換隱私膜及具有該膜的顯示裝置
WO2018022098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control in display devic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285A (zh) * 2021-08-23 2021-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防窥显示装置
CN113690285B (zh) * 2021-08-23 2024-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防窥显示装置
CN115291430A (zh) * 2022-08-19 2022-1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869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4394B (zh) 顯示裝置
KR10081736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컬러필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238223A (zh) 一种电致变色光栅及其制备方法、3d显示装置
CN107632453A (zh) 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9373316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TWI453521B (zh) 視差屏障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1014082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32769B2 (ja) 表示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用基板、表示装置
CN10979964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102540534B (zh) 电子纸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纸显示器
KR10106705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7047495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反射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6005305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7138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76426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6648219B (zh) 触控组件、显示面板及制造触控组件的方法
TWI361306B (en) 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 transreflective lcd
TWI679479B (zh) 顯示裝置
US86812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5221520A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
KR2015006601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060146235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WO200404680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82830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7458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