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3374B -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3374B
TWI703374B TW107116060A TW107116060A TWI703374B TW I703374 B TWI703374 B TW I703374B TW 107116060 A TW107116060 A TW 107116060A TW 107116060 A TW107116060 A TW 107116060A TW I703374 B TWI703374 B TW I7033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ouch surface
touch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5554A (zh
Inventor
黃建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5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3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33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4Aligning, centring, orienta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image
    • G06V10/242Aligning, centring, orienta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image by image rotation, e.g. by 90 deg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14Image acquisition
    • G06V30/142Image acquisition using hand-held instru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由於第一觸控面的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第一觸控面可以直接對用戶的第一觸點信息進行採集。當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時,處理單元會將觸控識別區以及當前與第一觸控面相接觸的第二觸控部對應投影至第二觸控面上,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第二觸控部,以使得第二觸控面上的虛擬第二觸控部處於虛擬觸控識別區內,這樣,背面朝向用戶的第一觸控面的觸控識別區就可以獲取到第二觸點信息。

Description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控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目前,觸摸移動裝置包括智能手機、智能平板、或筆記本計算機等,都已被廣泛應用於用戶的日常生活當中。由於這些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常伴隨著大量的用戶信息,因而信息安全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眾多的信息安全保護方式中,指紋識別加密是其中的重要一項。現有指紋識別技術大多還停留在終端的開機解鎖或屏幕解鎖功能上,需要設置一專門的按鍵(如蘋果手機的home鍵),並在按鍵的下方置入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用以採集用戶在按鍵上留下的指紋。由於需要設置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一方面增加了終端加工安裝的複雜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終端整體的厚度,限制了終端屏幕薄型化、全屏化及可捲曲式應用的發展。因此,開發嵌入顯示屏內的指紋識別技術與操作方法,達到全屏顯示且配備多指指紋識別的功能,才能滿足移動裝置完美的用戶體驗。
此類裝置共同必備之器件乃是觸摸顯示屏,而當前顯示 技術已往柔性顯示屏之方向快速發展。柔性顯示屏可廣泛應用在可折疊式移動裝置或是可捲曲式行動裝置,並衍伸出目前硬式移動裝置截然不同的外觀和功能。例如:可折疊式智能手機可展開成智能平板,搭配外置鍵盤成為可攜式筆記本計算機等等。藉由柔性顯示屏的功能實現,可將多種個別行動裝置的特徵融合成單一裝置,且實現裝置輕薄便攜的用戶體驗,例如美國專利US8804324、美國專利US9176535等專利所述。
目前顯示屏技術包括液晶顯示(LCD)屏或有源陣列式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顯示屏等,皆是以薄膜電晶管(TFT)結構掃描並驅動單一畫素,以實現屏上畫素陣列之顯示功能。形成TFT開關功能的主要結構為半導體場效晶體管(FET),其中熟知的半導體層主要材料有非晶矽、多晶矽、氧化銦鎵鋅(IGZO)、或是混有碳納米材料之有機化合物等等,藉由耐高溫之高分子聚合物基材,例如:聚酰亞胺薄膜,可將此類薄膜晶體管器件實現在柔性基材上。
由於光偵測二極管(PhotoDiode)的結構亦可採用此類半導體材料製備,且生產設備也兼容於TFT陣列的生產設備,因此近年來TFT光偵測二極管開始以TFT陣列製備方式作生產,並廣泛應用在X光感測平板器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CN103829959B、CN102903721B所描述。相較於傳統結晶材料製備之影像傳感器件,所述TFT光感測陣列薄膜材料之光能隙(Bandgap)皆以可見光為主要吸收範圍,因此較易受環境可見光之 干擾形成噪聲,導致信號噪聲比(SNR)較低。受限於此,TFT光感測陣列初期的應用乃是以X光感測平板器件應用為主,主因即為X光屬短波長光且准直性高,X光影像先入射到感測平板上配置之光波長轉換材料,將X光影像轉換較長波長之可見光再直接於感測平板內部傳輸至TFT光感測陣列薄膜上,避免了周圍環境之可見光形成噪聲干擾,如上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CN103829959B、CN102903721B所描述。
若將此類熟知的TFT可見光感測陣列薄膜以柔性基材製備,並配置在柔性顯示屏結構內,可作為將光偵測功能集成在柔性顯示屏之一種技術,依光波理論運算重建解析出原始影像,以實現在折疊式顯示屏內實現指紋識別之方案。然而,基於成本考慮,並非折疊式顯視屏的全區屏內都會配置所述光偵測薄膜來作為指紋識別器件。以雙屏折疊式顯示屏的應用為例,若移動裝置前一次使用為折疊之後雙屏皆朝外,用戶拿起移動裝置再次啟動時剛好只有背面朝外(人眼另一面)的該面顯示屏有屏內指紋識別器件,用戶仍需翻轉移動裝置並尋找顯示屏指示之指紋識別區進行按押方能實現身分識別功能,無法改善折疊式全屏內指紋識別的用戶體驗,也限制了顯示屏內多指指紋識別操作的便利性。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的技術方案,用以解決屏內指紋識別器件在折疊後多指 指紋操作不便、折疊式移動裝置全屏配置指紋識別器件的導致安裝成本高、以及用戶交互體驗差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和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裝置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處理單元、判斷單元;所述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傳感單元用於獲取第一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不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處理單元用於控制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觸點識別區在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 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虛擬觸點識別區時,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第二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用於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不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用戶設置指令,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用於顯示觸點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觸點信息並保存;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第二顯示面板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用戶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傳感單元捕捉的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統啟動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當前傳 感單元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當前傳感單元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檢測到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通過傳感單元或第一顯示面板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用於根據傳感單元捕捉到的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用於根據傳感單元捕 捉到的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第二判斷單元判定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第二顯示面板乃是以有源陣列薄膜晶體管作為掃描驅動與傳輸數據的顯示屏,包括AMOLED顯示屏、LCD液晶顯示屏、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量子點顯示屏、或是電子墨水顯示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面板為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屏之間、或者設置於背光單元和電子墨水顯示屏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面板為LCD液晶顯 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或紅外光敏電晶管所形成的陣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觸點識別區包括多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每一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發明人還提供了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和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裝置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處理單元、判斷單元;所述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第 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所述方法還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傳感單元獲取第一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不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處理單元控制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觸點識別區在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虛擬觸點識別區時,傳感單元獲取第二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不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步驟“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設置指令,第一顯示面板顯示觸點識別區;傳感單元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觸點信息並保存;第一顯示面板或第二顯示面板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 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傳感單元捕捉的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統啟動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當前傳感單元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當前傳感單元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檢測到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 是通過傳感單元或第一顯示面板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所述步驟“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根據傳感單元捕捉到的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步驟“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根據傳感單元捕捉到的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處理單元在第二判斷單元判定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第二顯示 面板乃是以有源陣列薄膜晶體管作為掃描驅動與傳輸數據的顯示屏,包括AMOLED顯示屏、LCD液晶顯示屏、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量子點顯示屏、或是電子墨水顯示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面板為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屏之間、或者設置於背光單元和電子墨水顯示屏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面板為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或紅外光敏電晶管所形成的陣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觸點識別區包括多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每一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或者,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基於上述,採用以上技術方案後的有益效果為: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由於第一觸控 面的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當傳感單元接收到與預設觸點信息相匹配的第一觸點信息時,則執行對應操作。當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第一觸控面背向當前用戶時,處理單元會將當前與第一觸控面相接觸的第二觸控部以及觸控識別區對應投影至第二觸控面上,用戶可以通過觀察以移動第二觸控部使得第二觸控部位於虛擬觸控識別區內,進而使得背面朝向用戶的第一觸控面的觸控識別區獲取到第二觸點信息,當接收到的第二觸點信息與預設觸點信息相匹配時,則執行對應操作。本發明可以解決屏內指紋識別器件在折疊後多指指紋操作的不便缺點、減少折疊式移動裝置全屏配置指紋識別器件的安裝成本、並擴展折疊式移動裝置應用的安全加密質量,以實現其人機交互界面薄型化、全屏化的用戶體驗,可同時滿足用戶隱私保密與感官體驗的多重需求。
100: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
101:第一顯示面板
102、102’:傳感單元
102a、102b: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1021a:光二極管層
1021b:紅外光敏二極管
1022a:金屬氧化物透明電極
1023a、1024a:絕緣層
1025a:源極金屬電極
1026a:汲極金屬電極
1027a:n+殘雜非晶矽汲極/源極接觸接口
1028a:本質非晶矽通道層
1029a:閘極金屬電極
103:背光單元
104:觸點信息預設單元
105:操作指令接收單元
106:處理單元
107:判斷單元
108:存儲單元
111:第二顯示面板
112:顯示面板蓋板保護玻璃
113:面板驅動元件
117:第一判斷單元
127:第二判斷單元
R1:TFT區域
R2:光感測二極管區域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S107、S108、S109、S110、S201、S202、S203、S204:步驟
SB:基材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的 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感單元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傳感單元的示意圖。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的示意圖。所述裝置100為具有兩個以上折疊顯示面板的電子設備,如具有柔性顯示面板的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字助理等智能移動設備。
所述裝置100包括第一顯示面板101和第二顯示面板111,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111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102,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裝置100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處理單元106、判斷單元107;所述判斷單元107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和第二判斷單元127。
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觸點信息為觸控部與顯示面板接觸後輸入的 信息,觸控部可以為人體一部分,如手指等。預設觸點信息為用戶事先錄入存儲的觸點信息,每一觸點信息可以與一個操作指令建立關聯;每一個操作指令可以對應多個觸點信息,即當接收到這些觸點信息中的任意一種時,都可以觸發對應的操作指令。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可以存儲於裝置100的存儲單元108中,如手機的內存、計算機的硬盤中,也可以存儲於服務器的存儲單元108中,當需要獲取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時,只需讓裝置100與服務器建立通訊連接,而後裝置100再從服務器獲取即可,所述通訊連接包括有線通訊連接或無線通信連接。
通常,折疊顯示屏中的每一顯示面板具有一個觸控面和非觸控面(顯示面板的背面),這樣折疊顯示屏處於折疊狀態時就具有兩者形態。以雙折(具有兩個顯示面板)顯示屏為例,當第一顯示面板101的第一觸控面與第二顯示面板111的第二觸控面相向折疊貼合時,折疊顯示屏處於未使用狀態;當第一顯示面板101的第一觸控面與第二顯示面板111的第二觸控面背向折疊貼合時,此時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又由於僅有第一顯示面板101的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102,因而當第二觸控面朝向用戶時,用戶需要先對這種狀態下的顯示屏進行翻轉,以使得第一觸控面朝向用戶,以便用戶在第一觸控面上輸入第一觸點信息,進而執行對應操作(如解鎖操作)。這給用戶帶來了不良體驗,為解決這一問題,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第 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以下簡稱“折疊使用狀態”)時,所述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
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傳感單元102用於獲取第一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106用於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106不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觸點信息為第一觸控部與第一觸控面後接觸後輸入的觸點信息。在折疊使用狀態下,當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時,由於第一顯示面板101設置有傳感單元102,用戶可以直接在傳感單元102上輸入第一觸點信息。
若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處理單元106用於控制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觸點識別區在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第二觸點信息為第二觸控部與第一觸控面後接觸後輸入的觸點信息。在折疊使用狀態下,當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時,由於第二顯示面板111未設置傳感單元102,用戶輸入在第二觸控面上輸入的觸點信息無法被下方傳感單元102所識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觸控面上又存在著第二觸控部與之相接觸,但是由於第一觸 控面背對用戶,用戶無法準確地將第二觸控部移動至觸點識別區內,因而會將第一觸控面上的第二觸控部與觸點識別區投影至第二觸控面上,即在第二觸控面上生成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以便用戶操作。
又由於第二觸控面上顯示的虛擬第二觸控部位置與第一觸控面上真實的第二觸控部的位置是一一對應的,即真真實的第二觸控部發生移動,虛擬第二觸控部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也對應發生移動。因而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虛擬觸點識別區時(說明此時真實的第二觸控部頁處於觸點識別區內),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獲取第二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處理單元106用於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處理單元106不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
下面以觸控部為用戶手指、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觸點識別區為位於第一觸控面中心的矩形區域為例,對本實施例的方案作進一步說明。通常,用戶在使用終端時,會採用一隻手(如右手)握住手機,並用大拇指進行指紋解鎖。假設第一觸點信息為右手大拇指的指紋信息,第二觸點信息為右手除大拇指之外的另外四個手指中的某一個或多個的指紋信息,當裝置100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且第一判斷單元117檢測到第一觸控面朝向用戶(即第一觸控面對准人眼一側)時,由於第一觸控面的下方設置 有傳感單元102,因而用戶在握住手機後,可以採用右手大拇指按壓觸點識別區,以便傳感單元102接收到大拇指的指紋信息,進而在指紋信息匹配後完成解鎖操作。當裝置100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且第一判斷單元117檢測到第二觸控面朝向用戶(即第一觸控面背對人眼一側)時,這種情況下用戶右手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另外四根手指中的某一根或多根與第一觸控面仍然有接觸,只是由於第一觸摸面背朝用戶人眼,用戶無法精準地將另外四根手指的某一根(如無名指)移動至觸點識別區內。因而處理單元106控制第二觸控面上顯示虛擬的4根手指(或虛擬的無名指)以及虛擬觸點識別區,由於第二觸控面是朝向用戶人眼一側的,因而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將虛擬第二觸控部移動至虛擬觸點識別區內(具體可以通過移動第一觸控面上真實的第二觸控部實現)。以第二觸控部為右手無名指為例,當虛擬無名指位於虛擬觸點識別區內時,說明與第一觸控面接觸的右手無名指也移動至了觸點識別區內,此時傳感單元102可以捕捉右手無名指上的指紋信息,進而與預設指紋信息進行比對,並在比對通過過完成解鎖操作。通過上述方案,當裝置100處於折疊顯示狀態時,無論是第一觸控面還是第二觸控面對準用戶,用戶都無需翻轉裝置100即可進行觸點識別操作,簡化了用戶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裝置100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用戶 設置指令,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用於顯示觸點識別區。設置指令可以通過用戶點擊第一觸控面或第二觸控面上設置欄中的某一按鈕觸發,裝置100接收到設置指令後,將對觸點識別區進行顯示,便於用戶將觸控部放置於觸點識別區以便傳感單元102捕捉觸點信息。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觸點識別區可以包括:提高觸點識別區的亮度或在觸點識別區上顯示一提示輸入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用戶設置指令之前,還包括接收用戶的賬號信息,所述賬號信息包括用戶ID及密碼。用戶需要以語音控制、眼球控制、或是按鍵密碼控制等方式輸入正確的用戶ID及密碼,登錄用戶賬號後,才可觸發所述設置指令,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觸控配置信息(即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設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在一個裝置100上區分不同用戶、保存不同的觸控配置信息的效果。
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觸點信息並保存。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裝置100包括存儲單元108,所述處理單元106還用於判斷獲取的觸點信息是否已存儲於存儲單元108中,當判定為是時提示用戶該觸點信息已錄入;當判定為否時將該觸點信息保存至存儲單元108。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觸點信息的重複錄入。
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或第二顯示面板111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還用於接收用戶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 操作指令與傳感單元102捕捉的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選擇指令可以通過用戶點擊勾選、雙擊等方式觸發。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統啟動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系統啟動指令包括開機啟動指令,所述文字操作指令包括對文字的分享、轉發、增加、刪除、修改等指令,所述圖像操作指令包括對圖像的分享、轉發、增加、刪除、修改等指令,所述視頻操作指令包括對視頻的分享、轉發、增加、刪除、修改等指令,所述應用操作指令包括對應用程序的開啟、刪除、移動等指令。簡言之,操作指令的類型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設定,用戶可以對一些關鍵信息的開啟或者應用程序的啟動,設置觸點信息進行加密,一提高信息存儲的安全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當前傳感單元102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以人臉特徵信息為例,所述人臉特徵信息包括人臉輪廓信息,當用戶將人體臉部對準第一觸控面時,觸控面下方的傳感單元102會對人臉特徵輪廓信息進行採集,從而 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當前傳感單元102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同樣以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為例,當用戶手部握住折疊使用狀態下的移動終端時,若第一觸控面背向用戶,那麼其表面被用戶的掌部所遮擋,其所感知的環境光強比第一觸控面朝向用戶時來得弱,因而可以通過檢測傳感單元102感知的環境光強來判斷當前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用戶。預設光強值為某一數值,具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定。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用於判斷檢測到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以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為例,當用戶手部握住折疊使用狀態下的移動終端時,若第一觸控面背向用戶,那麼通過會有兩個以上的手指(即觸控部)與第一觸控面接觸,因而可以通過檢測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來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用戶。優選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通過傳感單元102或第一顯示面板101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簡言之,“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的方式有 多鐘,具體可以根據用戶實際需要確定,有效提高了裝置100的適用場景範圍,提升了用戶體驗。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根據傳感單元102捕捉到的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127用於根據傳感單元102捕捉到的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指紋信息的比對可以通過指紋識別算法來比對,指紋識別算法包括對指紋圖像進行預處理、數據特徵提取、特徵匹配、指紋識別等步驟,可以用多種算法來實現,這些算法都是成熟的現有技術,現已被應用於各個加密解密領域,此處不再展開贅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106還用於在第二判斷單元127判定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聲音提示信息包括提示用戶“當前獲取的觸點信息與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的語音提示信息,所述 圖像提示信息包括提示用戶“當前獲取的觸點信息與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的彈窗提示信息,所述視頻提示信息包括提示再次在觸點識別區內輸入觸點信息以使傳感單元102可以捕捉到用戶觸點信息的動畫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包括改變屏幕亮度或者讓顯示屏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裝置100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例如以裝置100還包括第三顯示面板為例,第三顯示面板包括第三觸控面,當裝置100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第三觸控面可以與第一顯示面板101的背面(非觸控面)相貼合,第三顯示面板的非觸控面可以與第二顯示面板111的背面(非觸控面)相貼合,使得折疊顯示屏整體只有兩個觸控面朝外設置。裝置100包括多於三個顯示面板的情況,與包括三個顯示面板的情況類似,此處不再贅述。簡言之,只需保證裝置100在折疊使用狀態下,保證兩個觸控面朝外設置即可。
在某些實施例中,為了節約裝置100成本,觸點識別區的形狀為矩形,矩形的中心位於第一觸控面的中心位置,對應的,傳感單元102的形狀為矩形薄膜,設置於觸點識別區的下方。當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傳感單元102的數量還可以為多個,只需滿足多個傳感單元102拼接成與與觸點識別區相適配的大小、並置於觸點識別區的下方即可。
如圖5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傳感單元102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包括光偵測感應層(光二極管層)1021a、金屬氧化物透明電極1022a、絕緣層1023a、1024a、源極金屬電極1025a、汲極金屬電極1026a、n+殘雜非晶矽汲極/源極接觸接口1027a、本質非晶矽通道層1028a、閘極金屬電極1029a以及基材SB。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可分為TFT區域R1以及光感測二極管區域R2。其中,基材SB可包括玻璃基材或柔性基材。所述光偵測感應層為光敏二極管所形成的陣列。液晶顯示(LCD)面板或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面板,皆是以TFT結構驅動掃描單一像素,以實現面板上像素陣列的顯示功能。形成TFT開關功能的主要結構為半導體場效晶體管(FET),其中熟知的半導體層材料主要有非晶矽、多晶矽、氧化銦鎵鋅(IGZO)、或是混有奈米碳材料之有機化合物等等。由於光感測二極管的結構亦可採用此類半導體材料製備,且生產設備也兼容於TFT陣列的生產設備,因此近年來TFT光偵測二極管開始以TFT陣列製備方式進行生產。本實施方式所述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即為上述提到的TFT光偵測二極管(如圖5中的光感測二極管區域R2部分),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美國專利US6943070B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CN204808361U中對傳感單元結構的描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的生產工藝與顯示面板TFT結構不同的是:原本在顯示面板的像素開口區域,在生產工藝上改為光感測區域。其TFT製備方式可以採用薄型玻璃為基 材,亦可採用耐高溫塑性材料為基材,如美國專利US6943070B2所述。
圖5所示的傳感單元102易受周圍環境光或者顯示屏像素所發出的可見光的反射、折射等因素影響,造成光學干擾,嚴重影響內嵌於顯示面板下方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的信號噪聲比(SNR),為了提高信號噪聲比,可以對圖5所示的傳感單元102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使得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可以偵測識別用戶特徵信息的紅外信號。為了使得在黑暗環境下第一觸控面仍然可以獲取到觸點信息,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所述光敏二極管為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所述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可用於感知紅外信號,以便傳感單元102’在黑暗環境下也可以捕捉到用戶的觸點信息,進而實現對裝置100執行操作指令。
如圖6所示,為了將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b能夠識別的光信號波長從可見光範圍擴展至紅外光範圍,對圖5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進行改進,具體是採用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替換圖5中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a的光二極管層1021a,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包括微晶矽光電二極管或非晶矽化合物光電二極管。
實施例一:將非結晶矽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結構(圖5中的光二極管層1021a)改由微晶矽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結構。在此實施例中,光電二極管的微結晶程度主要是在化學氣象 沉積過程中,以適當氫氣濃度混入氣體矽烷(SiH4)去控制氫原子鍵結非晶矽之懸空鍵(danglingbond),以實現微晶矽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結構之鍍膜。藉由調整化學氣象沉積的氫氣濃度,微晶光電二極管的操作波長范圍可以擴展到光波長600nm到1000nm的範圍。
在採用微晶光電二極管之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地提高光電轉換之量子效率,微晶矽光電二極管也可採用雙結以上p型/i型/n型結構串接形成。該光電二極管第一結層p型/i型/n型材料仍然為非結晶結構,第二結層以上p型/i型/n型材料可以為微晶結構、多晶結構。
實施例二:將非結晶矽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結構(圖5中的光二極管層1021a)改為摻有可擴展光敏波長范圍之非結晶矽化合物之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結構,優選之化合物實施例為非晶矽化鍺。在此實施例中,光電二極管的本質層(i型)在以化學氣象沉積鍍膜過程中,通以氣體鍺烷(GeH4)混入矽烷(SiH4),以實現非結晶矽化鍺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之光敏範圍達到光波長600nm到1000nm的範圍。
在採用非結晶矽化合物光電二極管之實施例中,為了提高光電轉換之量子效率,非晶矽光電二極管也可採用雙結以上p型/i型/n型結構串接形成。該光電二極管第一結層p型/i型/n型材料仍然為非晶矽結構,第二結層以上p型/i型/n型材料可以為微晶結構、多晶結構或是摻有可擴展光敏波長范圍之化合物材料。
當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所形成的陣列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藉由TFT作掃描驅動外加一偏壓(包括正向偏壓,或零偏壓或負偏壓)在p型/i型/n型光電二極管之間,實現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b發出紅外光功能,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之間施加正向偏壓觸發,第二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之間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觸發。例如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所形成的陣列假設有10列(假設編號為1-10),那麼可以對編號為奇數的像素點陣列施加正向偏壓,以使得奇數列像素點陣列可發出紅外光信號,並對編號為偶數的像素點陣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以使得偶數列像素點陣列處於偵測紅外光狀態,以捕捉觸控部反射回的紅外光並轉換為紅外圖像加以輸出。當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之間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觸發,第二觸發信號可以通過在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之間施加正向偏壓觸發。所述第一觸發信號可以為光源觸發信號,所述第二觸發信號可以為偵測觸發信號;當然,第一觸發信號也可以為偵測觸發信號,所述第二觸發信號可以為光源觸發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還可以交替在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之間施加正向偏壓,或零偏壓或負偏壓,以觸發所述第一觸發信號或第二觸發信號。同樣以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 所形成的陣列有10列像素點陣為例,在第一周期內對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施加正向偏壓,使得10列像素點陣均處於發出紅外光狀態;在第二週期內對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施加零偏壓或負偏壓,使得10列像素點陣均處於紅外光偵測狀態,用於捕捉觸控部反射回的紅外光信息,並生成相應的紅外圖像輸出;在第三週期內又對p型/i型/n型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施加正向偏壓,使得10列像素點陣均處於發出紅外光狀態,反復交替,以此類推。光源觸發信號(第一觸發信號)與偵測觸發信號(第二觸發信號)交替切換,並符合一預設頻率。相鄰的周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設置,優選時間間隔可以設置為TFT陣列驅動掃描每一幀(Frame)紅外光敏二極管陣列至少能接收到一幀完整的影像信號所需的時間,即預設頻率為每經過上述時間間隔進行一次切換。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或第二顯示面板111乃是以有源陣列薄膜晶體管作為掃描驅動與傳輸數據的顯示屏,包括AMOLED顯示屏、LCD液晶顯示屏、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量子點顯示屏、或是電子墨水顯示屏。如圖4所示,當第一顯示面板101為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傳感單元102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103,所述傳感單元102設置於背光單元103和LCD液晶顯示屏之間、或者設置於背光單元103和電子墨水顯示屏之間。由於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在安裝時需要在傳感單元102的下方增 加背光單元103。背光單元103可以為LCD背光模組,也可以為其他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a為AMOLED顯示屏或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或量子點顯示屏時,由於這些顯示屏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無需設置背光單元103。通過上述兩種方案的設置,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廠家的生產需求,提高終端的適用範圍。此外,還在第一顯示面板101、101a上方設置顯示面板蓋板保護玻璃112,在第一顯示面板101、101a的側邊設置面板驅動元件113。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第一顯示面板101為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b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1021b或紅外光敏電晶管所形成的陣列。LCD液晶顯示屏或電子墨水顯示屏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需要設置圖6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b才可感知到實現對觸點信息的識別。對於AMOLED顯示屏或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或量子點顯示屏而言,由於這些顯示屏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既可以採用圖5的傳感單元102即可實現觸點信息檢測識別(如指紋識別功能),當然也可以圖6的傳感單元102’結構,以提高傳感單元102’的波長檢測範圍。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觸點識別區包括多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每一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102。所述裝置100還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和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 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102;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還用於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102。啟動指令可以通過用戶開啟折疊顯示屏電源開關觸發,也可以通過檢測到當前顯示屏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觸發。
以觸點識別子區域的數量為兩個為例,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勻分佈於第一觸控面,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佈於第一觸控面中。在使用過程中,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接收用戶觸發的啟動信號,將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即傳感單元102)都設置成開啟狀態。優選的實施例中,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覆蓋了第一觸控面的中心區域位置(如以屏幕為中心,尺寸為2cmx2cm的矩形區域)。這樣可以保證當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都設置成開啟狀態時,進入觸點識別區的光信號可以被下方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102b(即光偵測器件)所吸收,從而捕捉到用戶的觸點信息。
在其他實施例中,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構成的範圍也可以佔整個顯示屏面積的2/3、3/4等。當然,用戶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設置某一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開啟,另一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關閉。在不需要對裝置100進行操作時,還可以將兩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均 設置為關閉狀態。簡言之,各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下方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用戶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方法應用於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100,所述裝置100包括第一顯示面板101和第二顯示面板111,所述第一顯示面板101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111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102,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裝置100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處理單元106、判斷單元107;所述判斷單元107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和第二判斷單元127。
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為事先錄入存儲於存儲單元108中的第一觸控部輸入的觸點信息,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為事先錄入存儲於存儲單元108中的第二觸控部輸入的觸點信息。
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所述方法還包括:首先進入步驟S101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進入步驟S102傳感 單元102獲取第一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步驟S102後可以進入步驟S103第二判斷單元127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進入步驟S104處理單元106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進入步驟S105處理單元106不執行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進入步驟S106處理單元106控制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觸點識別區在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步驟S106後還可以進入步驟S107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虛擬觸點識別區時,傳感單元102獲取第二觸控部在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步驟S107後可以進入步驟S108第二判斷單元127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進入步驟S109處理單元106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進入步驟S110處理單元106不執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通過上述方案,一方面用戶可以直接在顯示屏上輸入觸點信息,無需額外設置觸點傳感器,有效減少了裝置100的厚度,另一方面當裝置100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即便是沒有安裝有傳感單元102的觸控面朝向用戶,用 戶無需對顯示屏進行翻轉,也可以完成觸點信息的輸入,有效減少了用戶操作,提升了用戶體驗。
如圖2所示,所述裝置100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所述步驟“觸點信息預設單元104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首先進入步驟S201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接收用戶設置指令,第一顯示面板101顯示觸點識別區;而後進入步驟S202傳感單元102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觸點信息並保存;而後進入步驟S203第一顯示面板101或第二顯示面板111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操作指令;而後進入步驟S204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接收用戶對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操作指令與傳感單元102捕捉的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用戶可以通過交互界面自由選擇觸點信息對應的操作指令,完成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對應關係的設置,有效提高了用戶體驗。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當前傳感單元102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當前傳 感單元102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第一判斷單元117判斷檢測到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優選的,當前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通過傳感單元102或第一顯示面板101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簡言之,“判斷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的方式有多種,具體可以根據用戶實際需要確定,有效提高了裝置100的適用場景範圍,提升了用戶體驗。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所述步驟“第二判斷單元127判斷獲取的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127根據傳感單元102捕捉到的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步驟“第二判斷單元127判斷獲取的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第二判斷單元127根據傳感單元102捕捉到的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處理單元106在第 二判斷單元127判定第一觸點信息與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第二觸點信息與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這樣,當觸點信息與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用戶可以及時獲知,以便再次輸入觸點信息,使得終端盡快執行對應的操作指令。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裝置100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例如以裝置100還包括第三顯示面板為例,第三顯示面板包括第三觸控面,當裝置100處於折疊使用狀態時,第三觸控面可以與第一顯示面板101的背面(非觸控面)相貼合,第三顯示面板的非觸控面可以與第二顯示面板111的背面(非觸控面)相貼合,使得折疊顯示屏整體只有兩個觸控面朝外設置。裝置100包括多於三個顯示面板的情況,與包括三個顯示面板的情況類似,此處不再贅述。簡言之,只需保證裝置100在折疊使用狀態下,保證兩個觸控面朝外設置即可。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裝置100還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和傳感單元102控制電路,所述方法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102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102;或者,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接收用戶對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 所述傳感單元102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102。簡言之,各個觸點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光偵測器件下方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用戶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當第一觸控面和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若判定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由於第一觸控面的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第一觸控面可以直接對用戶的第一觸點信息進行採集。當判定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時,處理單元會將觸控識別區以及當前與第一觸控面相接觸的第二觸控部對應投影至第二觸控面上,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第二觸控部,以使得第二觸控面上的虛擬第二觸控部處於虛擬觸控識別區內,這樣,背面朝向用戶的第一觸控面的觸控識別區就可以獲取到第二觸點信息。解決屏內指紋識別器件在折疊後多指指紋操作不便、折疊式移動裝置全屏配置指紋識別器件的導致安裝成本高、以及用戶交互體驗差等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製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S107、S108、S109、S110‧‧‧步驟

Claims (36)

  1. 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和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還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處理單元、判斷單元;所述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當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若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第一觸控部在所述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執行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 若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所述處理單元用於控制所述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所述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所述觸點識別區在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所述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時,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所述第二觸控部在所述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執行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更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用於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用戶設置指令,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用於顯示所述觸點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所述觸點信息並保存;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所述第二顯示面板用於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所述操作指令;以及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用戶對所述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與所述傳感單元捕捉的所述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統啟動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以及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當前所述傳感單元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以及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當前所述傳感單元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 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檢測到的當前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當前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所述觸點數量是通過所述傳感單元或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所述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捕捉到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以及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斷單元用於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捕捉到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以及 當誤差小於所述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定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以及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所述第二顯示面板乃是以有源陣列薄膜晶體管作為掃描驅動與傳輸數據的顯示屏,包括有源陣列式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顯示屏、LCD液晶顯示屏、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量子點顯示屏、或是電子墨水顯示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為所述LCD液晶顯示屏或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所述背光單元和所述LCD液晶顯示屏之間、或者設置於所述背光單元和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當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為所述LCD液晶顯示屏或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或紅外光敏電晶管所形成的陣列。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其中所述觸點識別區包括多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每一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所述傳感單元。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更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用戶對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所述傳感單元;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用戶對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所述傳感單元。
  19. 一種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應用於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包括第 一顯示面板和第二顯示面板,所述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觸控面,所述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觸控面,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可相向折疊或展開,所述第一觸控面上設置有觸點識別區,所述觸點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所述傳感單元用於捕捉用戶的觸點信息;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還包括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處理單元、判斷單元;所述判斷單元包括第一判斷單元和第二判斷單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所述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所述預設觸點信息包括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和第二預設觸點信息;當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且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均朝外設置時,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若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所述傳感單元獲取第一觸控部在所述觸點識別區的第一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執行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以及若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則所述處理單元控制所述第二觸控面顯示虛擬第二觸控部和虛擬觸點識別區,所 述虛擬觸點識別區在所述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所述觸點識別區在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相對應,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在所述第二觸控面上的顯示位置與當前第二觸控部在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位置相對應;以及當所述虛擬第二觸控部位於所述虛擬觸點識別區時,所述傳感單元獲取所述第二觸控部在所述觸點識別區的第二觸點信息,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執行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若不匹配則所述處理單元不執行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更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所述步驟“觸點信息預設單元設置預設觸點信息與操作指令的對應關係”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設置指令,所述第一顯示面板顯示所述觸點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獲取用戶在所述觸點識別區上的所述觸點信息並保存;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所述第二顯示面板顯示一操作指令標識列表,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列表中包含著一個或多個操作指令對應的標識,每一操作指令標識對應一所述操作指令;以及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所述操作指令標識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所述操作指令標識對應的所述操作指令與所述傳感單元捕捉的所述觸點信息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或第20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系統啟動指令、文字操作指令、圖像操作指令、視頻操作指令以及應用操作指令中的一種或多種。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當前所述傳感單元是否捕捉到用戶特徵信息,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特徵信息包括人臉特徵信息、人耳特徵信息以及嘴唇特徵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向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當前所述傳感單元感知到的環境光強是否低於預設光強值,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所述第一觸控面是否朝 向當前用戶”包括: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檢測到的當前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觸點數量是否大於預設觸點數量,若是則判定所述第二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否則判定所述第一觸控面朝向當前用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當前所述第一觸控面上的所述觸點數量是通過所述傳感單元或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的觸控面板進行檢測的。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觸點信息或所述第二觸點信息為指紋信息;所述步驟“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斷單元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捕捉到的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以及當誤差小於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或者,步驟“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獲取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是否匹配”包括:所述第二判斷單元根據所述傳感單元捕捉到的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計算其特徵值,並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進行比對;以及當誤差小於所述預設誤差時,判定為匹配,否則判定為不匹配。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更包括:所述處理單元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定所述第一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一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或者所述第二觸點信息與所述第二預設觸點信息不匹配時,發出提示信息。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提示信息包括聲音提示信息、圖像提示信息、光線提示信息以及視頻提示信息中的一種或多種。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包含大於兩個的觸控面,當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處於折疊狀態時,所述第一觸控面和所述第二觸控面之間還折疊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其他觸控面。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顯示面板或所述第二顯示面板乃是以有源陣列薄膜晶體管作為掃描驅動與傳輸數據的顯示屏,包括AMOLED顯示屏、LCD液晶顯示屏、微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量子點顯示屏、或是電子墨水顯示屏。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為所述LCD液晶顯示屏或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 述傳感單元設置於所述背光單元和所述LCD液晶顯示屏之間、或者設置於所述背光單元和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之間。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當所述第一顯示面板為所述LCD液晶顯示屏或所述電子墨水顯示屏時,所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包括紅外感應層,所述紅外感應層為紅外光敏二極管或紅外光敏電晶管所形成的陣列。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其中所述觸點識別區包括多個觸點識別子區域,每一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所述傳感單元。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的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所述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裝置更包括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所述傳感單元;或者,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接收用戶對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觸點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所述傳感單元。
TW107116060A 2017-06-29 2018-05-11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TWI703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4071.7A CN109213344B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折叠式显示屏的触点识别方法和装置
??201710514071.7 2017-06-29
CN201710514071.7 2017-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554A TW201905554A (zh) 2019-02-01
TWI703374B true TWI703374B (zh) 2020-09-01

Family

ID=6474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6060A TWI703374B (zh) 2017-06-29 2018-05-11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7845B2 (zh)
CN (2) CN112162656A (zh)
TW (1) TWI703374B (zh)
WO (1) WO2019001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1432B (zh) * 2019-01-22 2023-05-2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识别***、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886000B (zh) * 2019-02-01 2024-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加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069192A (zh) * 2019-03-08 2019-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395925B (zh) * 2019-08-19 202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屏下指纹注册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0795020A (zh) * 2019-10-25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990499B2 (en) 2020-08-24 2024-05-21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764404B (zh) * 2020-08-24 2022-05-1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594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9316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60851A (zh) * 2013-09-24 2015-03-25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触控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触控方法
CN106020656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双面显示屏移动终端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357221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1101A (en) * 2003-09-10 2005-03-16 Benq Corp Dual-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6053678A (ja) * 2004-08-10 2006-02-23 Toshiba Corp ユニバーサルヒューマ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8259080B2 (en) * 2008-03-31 2012-09-04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110241998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Mckinney Susan Flexibl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246315B (zh) * 2012-02-07 2018-03-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显示形态的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CN103309549B (zh) * 2012-03-13 2017-1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输入及显示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8963857B2 (en) * 2012-02-21 201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661526B1 (ko) * 2012-04-08 2016-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ui 방법
KR102104588B1 (ko) * 2012-07-11 2020-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40046327A (ko) * 2012-10-10 2014-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입력 펜,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102141044B1 (ko) * 2012-12-03 2020-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휴대 장치 및 복수의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휴대 장치의 사운드 출력방법
KR102130797B1 (ko) * 2013-09-17 2020-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KR102212632B1 (ko) * 2014-05-12 202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5528130B (zh) * 2014-10-24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2186843B1 (ko) * 2014-11-24 2020-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423184B1 (ko) * 2015-05-29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출력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60372083A1 (en) * 2015-06-18 2016-12-22 Intel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increased user experience and efficient power performance using intelligent segmentation o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s
CN105718176B (zh) * 2016-01-20 2019-06-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曲移动终端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254803B1 (en) * 2018-07-31 2019-04-09 Dell Products, L.P. Multi-form fact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HS) with layered, foldable, bendable, flippable, rotatable, removable, displaceable, and/or slideable component(s)
US10802549B2 (en) * 2018-07-31 2020-10-13 Dell Products, L.P. Multi-form fact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HS) with multi-layered hinge
US10831346B2 (en) * 2018-10-30 2020-11-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rgonomic and sensor analysis bas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US10503207B1 (en) * 2018-12-12 2019-12-10 Dell Products, L.P. Dock for a multi-form fact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H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9594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9316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60851A (zh) * 2013-09-24 2015-03-25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触控电子设备以及一种触控方法
US20160357221A1 (en) * 2015-06-04 2016-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020656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双面显示屏移动终端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37845B2 (en) 2021-10-05
CN109213344A (zh) 2019-01-15
US20200159355A1 (en) 2020-05-21
WO2019001029A1 (zh) 2019-01-03
CN112162656A (zh) 2021-01-01
TW201905554A (zh) 2019-02-01
CN109213344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3374B (zh) 折疊式顯示屏的觸點識別方法和裝置
TWI790848B (zh) 一種驗證指紋資訊的方法和裝置
TWI681382B (zh) 終端及終端顯示亮度調節的方法
TWI696957B (zh) 同步採集指紋信息的方法和裝置
US11911133B2 (en) Ope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hysiological health detection
TWI707277B (zh) 基於指紋識別的電子設備執行命令方法及電子設備
TWI720484B (zh) 一種同步驗證指紋資訊的觸控元件操作方法和裝置
US11334195B2 (en) Optical detection apparatus
TWI837182B (zh) 影像偵測顯示裝置、器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681339B (zh) 一種眼球追蹤操作的方法和裝置
US1125025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ris recognition
TW201839551A (zh) 一種眼球追蹤操作的方法和裝置
TWI715832B (zh) 一種虹膜識別的方法和裝置
US119148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iometric re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