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677B - 觸控模組 - Google Patents

觸控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677B
TWI699677B TW108101250A TW108101250A TWI699677B TW I699677 B TWI699677 B TW I699677B TW 108101250 A TW108101250 A TW 108101250A TW 108101250 A TW108101250 A TW 108101250A TW I699677 B TWI699677 B TW I6996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s
wire
peripheral area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1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6713A (zh
Inventor
紀賀勛
魏財魁
葉財金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6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6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模組,具有一透光區及位於透光區的一側的一周邊區。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及與第一電極層分離的一第二電極層。第一電極層包括觸控電極與導線。導線從觸控電極向外延伸進行電連接。本發明把導線設置於可顯示的透光區內,使導線穿過多個觸控電極之間而延伸至周邊區,藉此減少周邊區域的面積,實現窄邊框或無邊框設計。

Description

觸控模組
本揭示內容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較大透光區域的觸控模組。
現有的觸控模組包括位於透光區的接收電極層及發射電極層,以及位於透光區四周的不透光的連接結構、走線圖案及軟性電路板。接收電極層及發射電極層通過連接結構電性連接至走線圖案,並進一步地電性連接至軟性電路板。
傳統上,通過精細蝕刻金屬薄層來形成極細的金屬線路(即走線圖案),以減少四周的不透光區面積。然而,精細蝕刻製程的成本高,且良率低。此外,觸控模組的四周仍存在不透光的連接結構及走線圖案,無法實現無邊框化。再者,當觸控模組設計為可彎折時,連接結構容易因彎折而從走線圖案上剝離。
本揭示內容的一態樣係提供一種觸控模組,具有一透光區及位於透光區的一側的一周邊區。觸控模組包括 一第一電極層及與第一電極層分離的一第二電極層。第一電極層,包括一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一第一導線及複數條第二導線。第一電極位於透光區,並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多個第二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第一電極靠近周邊區的一第一側,其中多個第二電極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導線連接第一電極,並沿著垂直於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穿過多個第二電極之間至周邊區。複數條第二導線分別連接多個第二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至周邊區。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多個第二電極為一對第二電極,該對第二電極中之一者設置於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側,且該對第二電極中之另一者設置於相對於第一側的一第二側。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更包括一第三電極及一第三導線。第三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多個第二電極靠近周邊區的一側及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側,其中第三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三導線連接第三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至周邊區。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更包括多個第四電極及複數條第四導線。多個第四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第三電極靠近周邊區的一側,其中多個第四電極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第三導線延伸穿過多個第四電極之間。複數條第四導線分別連接多個第四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至周邊區。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更包括一第五電極、多個第六電極、一第五導線及複數條第六導線。第五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多個第二電極靠近周邊區的一側及第一導線的與第一側相對的一第二側,其中第五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並在第一方向上與第三電極對齊。多個第六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第五電極靠近周邊區的一側,其中多個第六電極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排列,且在第一方向上與多個第四電極對齊。第五導線連接第五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穿過多個第六電極之間至周邊區。複數條第六導線分別連接多個第六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至周邊區。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更包括一第七電極及一第七導線。第七電極位於透光區,並設置於第一電極的與第一側相對的一第二側,其中第七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七導線連接第七電極,並沿著第二方向延伸通過第一電極的一第三側至周邊區,其中第三側與第一側相鄰。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位於周邊區的一連接結構。連接結構包括一第一連接部、多個第二連接部及一橋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一導線電性連接。多個第二連接部分別與多個第二導線電性連接。橋接部連接多個第二連接部。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位於周邊區的一走線圖案。走線圖案包括一第一走線 及一第二走線。第一走線連接第一連接部,且第二走線連接多個第二連接部中之一者。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導線及多個第二導線為金屬奈米線導電層、石墨烯導電層、氧化銦錫導電層、金屬網格導電層、導電高分子層或奈米碳管導電層。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設置於第一電極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的一可撓基板。
以下將以實施方式對上述之說明作詳細的描述,並對本揭示內容的技術方案提供更進一步的解釋。
1‧‧‧觸控顯示裝置
10‧‧‧顯示面板
20、20"‧‧‧觸控模組
200‧‧‧第一電極層
211、212a~212d、213、214a~214f、215、216a~216f、217、218‧‧‧電極
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227、228‧‧‧導線
300‧‧‧基板
400‧‧‧第二電極層
411、412、413、414‧‧‧電極
421、422、423、424‧‧‧導線
500‧‧‧連接結構
511、512a、512b、513a、513b、514a、514b‧‧‧連接部
521、522、523‧‧‧橋接部
600‧‧‧走線圖案
601、602、603、604‧‧‧走線
700‧‧‧絕緣層
D1、D2‧‧‧方向
R1‧‧‧透光區
R2‧‧‧周邊區
R3‧‧‧區域
S1~S4、SL、SR‧‧‧側
第1圖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第2A圖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第2B圖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第2C圖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局部放大圖。
第2D圖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沿著第2C圖的線A-A'及線B-B'截取的觸控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揭示內容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實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實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實施例,而無須進一步的記載或說明。在以下描述中,將詳細敘述許多特定細節以使讀者能夠充分理解以下的實施例。然而,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揭示內容的實施例。
再者,空間相對用語,例如「下方」、「之下」、「上方」、「之上」等,這是為了便於敘述一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之間的相對關係。這些空間上的相對用語的真實意義包含其他的方位。例如,當圖式上下翻轉180度時,一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的關係,可能從「下方」、「之下」變成「上方」、「之上」。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上的相對敘述也應作同樣的解釋。
第1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顯示裝置1的***示意圖。請參照第1圖,觸控顯示裝置1包括顯示面板10及觸控模組20。詳言之,觸控模組20包括第一電極層200、第二電極層400及設置於第一電極層200與第二電極層400之間的基板300。更詳細言之,觸控模組20是設置於顯示面板10的顯示面上,因此顯示面板10所發射的光可穿透第一電極層200、基板300及第二電極層400至觸控 顯示裝置1的外部。
顯示面板10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無機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面板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200為發射電極層,且第二電極層400為接收電極層。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層200為接收電極層,且第二電極層400為發射電極層。此外,第一電極層200及第二電極層400的位置可互換。
在一實施方式中,基板300為可透光的玻璃基板、塑膠基板或其他適合之透明的硬式或可撓基板。
請同時參照第2A圖,第2A圖繪示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20的俯視示意圖。須說明的是,在第2A圖中省略了基板300以便更清楚地理解電極及導線之間的關係。觸控模組20具有一透光區R1及位於透光區R1的一側的一周邊區R2。除了第一電極層200、第二電極層400及基板300之外,觸控模組20還包括位於周邊區R2的連接結構500及走線圖案600。須說明的是,透光區R1對應於顯示面板10(如第1圖所示)的顯示區域,而周邊區R2則例如可對應於覆蓋於觸控模組20上的一玻璃蓋板的遮蔽區,因此位於周邊區R2中的連接結構500或走線圖案600等元件在觸控顯示裝置1外部是不可見的,但不限於此。
第一電極層200包括第一電極211、一對第二電 極212a、212b、及另一對第二電極212c、212d。第一電極211位於透光區R1,並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電極對212a、212b及第二電極對212c、212d位於透光區R1,並設置於第一電極211靠近周邊區R2的第一側S1。更詳細言之,如第2A圖所示,第二電極對212a、212b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各第二電極212a、212b本身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類似地,第二電極對212c、212d亦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
第一電極層200還包括第一導線221、一對第二導線222a、222b及另一對第二導線222c、222d。第一導線221連接第一電極211,並沿著垂直於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二電極對212a、212b之間及第二電極對212c、212d之間至周邊區R2。更詳細言之,第二電極212a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一側SL,而第二電極212b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二側SR,其中第二側SR與第一側SL相對。類似地,第二電極212c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一側SL,而第二電極212d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二側SR。
第二導線對222a、222b分別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一側SL及第二側SR,並分別連接第二電極對212a、212b。此外,第二導線對222a、222b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二電極對212c、212d之間至周邊區R2。類似地,第二導線對222c、222d分別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一側SL及第二側SR,並分別連接第二電極對212c、212d。此外,第二導線對222c、222d沿著第二方向D2延 伸至周邊區R2。
請同時參照第2B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第一電極層200除了第2A圖標示的元件外,還可以包含第三電極213、第四電極對214a、214b、第四電極對214c、214d、第四電極對214e、214f、第五電極215、第六電極對216a、216b、第六電極對216c、216d及第六電極對216e、216f。此外,第一電極層200更包含第三導線223、一對第四導線224a、224b、一對第四導線224c、224d及一對第四導線224e、224f、第五導線225、一對第六導線226a、226b、一對第六導線226c、226d及一對第六導線226e、226f。
具體地,第三電極213及第五電極215位於透光區R1並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三電極213及第五電極215設置於第二電極對212c、212d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更具體地,第三電極213及第五電極215分別設置於第一導線221的第二側SR及第一側SL,且在第一方向D1上,第三電極213與第五電極215對齊。
第四電極對214a、214b、第四電極對214c、214d及第四電極對214e、214f位於透光區R1,並設置於第三電極213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及第一導線221的第二側SR。類似地,第六電極對216a、216b、第六電極對216c、216d及第六電極對216e、216f位於透光區R1,並設置於第五電極215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及第一導線221的第一側SL。更詳細言之,第四電極對214a、214b彼此分離,並沿 著第一方向D1排列,第四電極對214c、214d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四電極對214e、214f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類似地,第六電極對216a、216b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第六電極對216c、216d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且第六電極對216e、216f彼此分離,並沿著第一方向D1排列。此外,在第一方向D1上,第四電極對214a、214b與第六電極對216a、216b對齊,第四電極對214c、214d與第六電極對216c、216d對齊,且第四電極對214e、214f與第六電極對216e、216f對齊。
第三導線223連接第三電極213,並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四電極對214a、214b之間、第四電極對214c、214d之間及第四電極對214e、214f之間至周邊區R2。更詳細言之,第四電極214a、第四電極214c及第四電極214e設置於第三導線223的一側,且第四電極214b、第四電極214d及第四電極214f則設置於第三導線223的另一側。
第四導線對224a、224b分別設置於第三導線223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四電極對214a、214b。此外,第四導線對224a、224b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四電極對214c、214d之間及第四電極對214e、214f之間至周邊區R2。類似地,第四導線對224c、224d分別設置於第三導線223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四電極對214c、214d。此外,第四導線對224c、224d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 四電極對214e、214f之間至周邊區R2。同樣類似地,第四導線對224e、224f分別設置於第三導線223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四電極對214e、214f。此外,第四導線對224e、224f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至周邊區R2。
第五導線225連接第五電極215,並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六電極對216a、216b之間、第六電極對216c、216d之間及第六電極對216e、216f之間至周邊區R2。更詳細言之,第六電極216a、第六電極216c及第六電極216e設置於第五導線225的一側,且第六電極216b、第六電極216d及第六電極216f則設置於第五導線225的另一側。
第六導線對226a、226b分別設置於第五導線225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六電極對216a、216b。此外,第六導線對226a、226b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六電極對216c、216d之間及第六電極對216e、216f之間至周邊區R2。類似地,第六導線對226c、226d分別設置於第五導線225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六電極對216c、216d。此外,第六導線對226c、226d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穿過第六電極對216e、216f之間至周邊區R2。同樣類似地,第六導線對226e、226f分別設置於第五導線225的相對兩側,並分別連接第六電極對216e、216f。此外,第六導線對226e、226f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至周邊區R2。
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極211、212a~212d、213、214a~214f、215、216a~216f、217、218 包括可透光的透明電極材料或導電奈米線,而導線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包括可透光的導電奈米線或金屬網格,以使顯示面板10所發射的光可穿透第一電極層200及第二電極層400。透明電極材料例如是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其它具有高透光性及良好導電性之透明導電材料或前述材料堆疊。導電奈米線例如銀奈米線或銅奈米線等金屬奈米線導電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極211、212a~212d、213、214a~214f、215、216a~216f、217、218與導線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可以採用相同的透明導電材料,且可選擇性地於相同的圖案化製程中一併形成,以達到製程簡化的功效。前述透明導電材料包括金屬奈米線導電層、石墨烯導電層、氧化銦錫導電層、金屬網格導電層、導電高分子層或奈米碳管導電層。
需特別注意的是,相較於其他透明導電材料,本發明較佳是採用金屬奈米線導電層,例如銀奈米線導電層。因為金屬氧化物膜的材料特性較易脆裂,遇到彎曲應力時易於受到破壞。且銦錫氧化物需要真空腔、較高的沉積溫度和/或高退火溫度以獲得高傳導性,因此金屬氧化物薄膜的造價高昂。而導電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較低的傳導值和較高的光吸收,並且缺乏化學和長期穩定性。因此,相較於其他導電材料材料,本發明採用的金屬奈米線導電層更適合運用於可撓式顯示裝置,尤其可以降低了連接結構與走線圖案 因彎折而斷路的風險。
作為導線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的形成方式,例如是先塗佈諸如銀漿等導電材料後,進行圖案化製程以形成所需的導線圖案。可替代地,可實施印刷製程以直接形成所需的導線圖案。
在本揭示內容的各種實施方式中,形成彼此分離的多個電極(例如藉由蝕刻等圖案化製程來執行),並且在分離的電極之間形成多條導線以電性連接分離的電極至周邊區R2。由於第一電極層200的導線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被分散設置於第一電極層200的電極間隙中(即對應於顯示區域中),且可選擇性地採用透明導電材料製作,相較於觸控模組的四周皆具有不透光元件的現有技術(即不透光連接結構及不透光走線圖案設置於觸控模組的四周以將發射電極及接收電極電性連接至軟性電路板),本揭示內容的連接結構500及走線圖案600可僅設置於觸控模組20的其中一邊(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換言之,周邊區R2可僅位於透光區R1的一側。如此一來,增加了觸控模組20的透光區域,可實現觸控顯示裝置1的無邊框化。如前所述,形成走線圖案的精細蝕刻製程的成本高,且良率低。本揭示內容可藉由導線來取代傳統觸控模組四周的一部分走線圖案,從而節省了成本,並增加良率。另一方面,當觸控模組20設計為可彎折時,因連接結構500僅設置於觸控模組20的其中一邊,減少了連接結構500因彎折而從走線圖案600上剝離的風險。
須說明的是,雖然在第2A圖中,僅繪示了兩對第二電極(即第二電極對212a、212b及第二電極對212c、212d),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第一電極211第一側S1與第三電極213及第五電極215之間,可設置超過兩對第二電極,例如三對、四對或五對以上。類似地,雖然在第2B圖中,僅繪示了三對第四電極(即第四電極對214a、214b、第四電極對214c、214d及第四電極對214e、214f)及三對第六電極(即第六電極對216a、216b、第六電極對216c、216d及第六電極對216e、216f),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第三電極213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可設置超過三對第四電極,且在第五電極215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可設置超過三對第六電極。
請參照第2A圖,第二電極層400包括第一垂直電極411、第二垂直電極412、第三垂直電極413及第四垂直電極414,且第二電極層400還包括第一垂直導線421、第二垂直導線422、第三垂直導線423及第四垂直導線424。
第一垂直電極411、第二垂直電極412、第三垂直電極413及第四垂直電極414位於透光區R1,並且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垂直電極411、第二垂直電極412、第三垂直電極413及第四垂直電極414沿著第一方向D1彼此間隔排列。第一垂直導線421、第二垂直導線422、第三垂直導線423及第四垂直導線424分別連接第一垂直電極411、第二垂直電極412、第三垂直電極413及第四垂直電極414,並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至周邊區R2。
連接結構500將各導線(即第2A圖的導線221、222a~222d、第2B圖的導線223、224a~224f、225、226a~226f)與走線圖案600中的走線電性連接。連接結構500及走線圖案600的材料可以是本領域已知的任何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等。請同時參照第2C圖,第2C圖繪示區域R3的局部放大圖。如第2C圖所示,連接結構500包括第一連接部511、兩個第二連接部512a、512b、兩個第三連接部513a、513b、兩個第四連接部514a、514b、第一橋接部521、第二橋接部522及第三橋接部523。
具體地,第一連接部511與第三導線223電性連接,兩個第二連接部512a、512b分別與第四導線224a及第四導線224b電性連接,兩個第三連接部513a、513b分別與第四導線224c及第四導線224d電性連接,且兩個第四連接部514a、514b分別與第四導線224e及第四導線224f電性連接。
第一橋接部521的兩端連接兩個第二連接部512a、512b,第二橋接部522的兩端連接兩個第三連接部513a、513b,且第三橋接部523的兩端連接兩個第四連接部514a、514b。請參照第2D圖,第2D圖繪示沿著第2C圖的線A-A'及線B-B'截取的觸控模組20的剖面示意圖。如第2D圖所示,連接結構500包括一絕緣層700設置於第三橋接部523與第四導線對224c、224d之間。具體地,絕緣層700覆蓋第四導線對224c、224d,從而分離第三橋接部523與第四導線對224c、224d。因此,第四導線對224e、224f 可通過第三橋接部523彼此電性連接,而與其他導線絕緣。類似地,如第2C圖所示,兩個第二連接部512a、512b可通過第一橋接部521彼此電性連接,而與其他導線絕緣,且兩個第三連接部513a、513b可通過第二橋接部522彼此電性連接,而與其他導線絕緣。
應當理解,通過橋接部521、522、523的設置,可減少走線圖案600中的走線數量。詳細而言,可僅設置一條走線來電性連接兩條對應的導線。如第2C圖所示,走線圖案600包括第一走線601、第二走線602、第三走線603及第四走線604。第一走線601連接第一連接部511,第二走線602連接第二連接部512b,第三走線603連接第三連接部513b,且第四走線604連接第四連接部514b。據此,一方面,減少了不透光的走線圖案600面積。另一方面,降低了走線圖案600的製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用了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的習知的自容式觸控顯示裝置中,各觸控感測電極整合於對應的畫素區域內。每個畫素的各觸控感測電極均連接一條透明導線,且透明導線延伸至周邊區並電性連接至觸控晶片的一個輸入輸出(I/O)接點。因此,觸控晶片的輸入輸出接點數量大,導致觸控晶片的成本高。相較於此,在本揭示內容的各種實施方式中,用以連接走線圖案600的觸控晶片(未繪示)的輸入輸出接點數量對應於第一電極層200及第二電極層400中的電極數量。因此,觸控晶片的輸入輸出接點數量可大幅下降,從而降低觸控晶片的成本。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繪示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20"的俯視示意圖。須說明的是,在第3圖中,與第2A圖、第2B圖相同或相似之元件被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相關說明。第3圖的觸控模組20"與第2A圖的觸控模組20相似,差異在於,在第3圖的觸控模組20"中,僅設置一對第二電極212a、212b。在第三電極213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僅設置兩對第四電極(即第四電極對214a、214b及第四電極對214c、214d),且在第五電極215靠近周邊區R2的一側,僅設置兩對第六電極(即第六電極對216a、216b及第六電極對216c、216d)。
此外,在第3圖的觸控模組20"中,更包括第七電極217、第八電極218、第七導線227及第八導線228。具體地,第七電極217及第八電極218位於透光區R1,並設置於第一電極211的第二側S2,其中第二側S2與第一側S1相對。第七電極及第八電極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並沿著第二方向D2彼此間隔排列。第七導線227連接第七電極217,並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通過第一電極211的第三側S3至周邊區R2,其中第三側S3與第一側S1相鄰。第八導線228連接第八電極218,並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通過第一電極211的第四側S4至周邊區R2,其中第四側S4與第三側S3相對。
須說明的是,雖然在第3圖中,僅繪示了一個第七電極217及一個第八電極218,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在第一電極211的第二側S2,可設置超過兩個以上的第七電極及第八電極,並且在第一電極211的第三側S3及第四側 S4,可設置對應數量的導線連接第七電極及第八電極。
此外可理解的是,前述各實施方式僅為釋例,其他實施方式之電極數量、形狀、尺寸不限於此,例如各電極形狀除了長條形之外亦可為波浪形,第一電極層200可包括複數個第一導線221,各導線221、222a~222d、223、224a~224f、225、226a~226f跨越的垂直電極411、412、413、414數量可增加等等。
由上述實施方式可知,在此揭露的觸控模組具有較大的透光區域,從而可實現觸控顯示裝置的無邊框化。此外,位於透光區的導線取代了傳統觸控模組四周的一部分走線圖案,降低了成本,並增加了良率。再者,連接結構僅設置於觸控模組的其中一邊,減少了連接結構因彎折而從走線圖案上剝離的風險。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他實施方式亦有可能。因此,所請請求項之精神與範圍並不限定於此處實施方式所含之敘述。
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可明瞭,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觸控模組
211、212a~212d、213、215、411、412、413、414‧‧‧電極
221、222a~222d、421、422、423、424‧‧‧導線
500‧‧‧連接結構
600‧‧‧走線圖案
D1、D2‧‧‧方向
R1‧‧‧透光區
R2‧‧‧周邊區
R3‧‧‧區域
S1、SL、SR‧‧‧側

Claims (9)

  1. 一種觸控模組,具有一透光區及位於該透光區的一側的一周邊區,其中該觸控模組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包括:一第一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複數個第二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第一電極靠近該周邊區的一側,其中該些第二電極彼此分離,且各該第二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一第一導線,連接該第一電極,並沿著大致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穿過該些第二電極之間至該周邊區;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分別連接該些第二電極,且各該第二導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至該周邊區;一第三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些第二電極靠近該周邊區的該側及該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側,其中該第三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三電極具有靠近該第二電極的一第一邊緣及與該第一邊緣相對的一第二邊緣;以及一第三導線,連接該第三電極的該第二邊緣,並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至該周邊區,其中該第三電極靠近該些第二導線其中一者的一第三邊緣實質上對齊該些第二電極其中一者的一第四邊緣;以及一第二電極層,與該第一電極層分離,且與該第一電極層相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些第二電極包括一對第二電極,該對第二電極中之一者設置於該第一導線的一第一側,且該對第二電極中之另一者設置於相對於該第一側的一第二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電極層更包括:複數個第四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第三電極靠近該周邊區的一側,其中該些第四電極彼此分離,各該第四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該第三導線延伸穿過該些第四電極之間;以及複數條第四導線,分別連接該些第四電極,且各該第四導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至該周邊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電極層更包括:一第五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些第二電極靠近該周邊區的該側及該第一導線的與該第一側相對的一第二側,其中該第五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並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三電極對齊;複數個第六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第五電極靠近該周邊區的一側,其中該些第六電極彼此分離,各該第六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且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些第四電極對齊; 一第五導線,連接該第五電極,並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穿過該些第六電極之間至該周邊區;以及複數條第六導線,分別連接該些第六電極,且各該第六導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至該周邊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電極層更包括:一第七電極,位於該透光區,並設置於該第一電極的與該第一側相對的一第二側,其中該第七電極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七導線,連接該第七電極,並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通過該第一電極的一第三側至該周邊區,其中該第三側與該第一側相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一連接結構,位於該周邊區,並包括:一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一導線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別與該些第二導線電性連接;以及一橋接部,連接該些第二連接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一走線圖案,位於該周邊區,並包括: 一第一走線,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走線,連接該些第二連接部中之一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導線及該些第二導線為金屬奈米線導電層、石墨烯導電層、氧化銦錫導電層、金屬網格導電層、導電高分子層或奈米碳管導電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模組,進一步包括:一可撓基板,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之間。
TW108101250A 2018-10-29 2019-01-11 觸控模組 TWI6996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7692.0A CN111104008A (zh) 2018-10-29 2018-10-29 触控模块
CN201811267692.0 2018-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713A TW202016713A (zh) 2020-05-01
TWI699677B true TWI699677B (zh) 2020-07-21

Family

ID=669970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562U TWM576688U (zh) 2018-10-29 2019-01-11 觸控模組
TW108101250A TWI699677B (zh) 2018-10-29 2019-01-11 觸控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0562U TWM576688U (zh) 2018-10-29 2019-01-11 觸控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4008A (zh)
TW (2) TWM5766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331B (zh) * 2020-08-28 2022-05-21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模組、電子裝置及觸控位置偵測方法
US11442585B2 (en) 2020-10-05 2022-09-13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Touch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ouch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4008A (zh) * 2018-10-29 2020-05-05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
CN117836744A (zh) * 2021-09-30 2024-04-05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30398A (zh) * 2014-01-17 2015-08-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US20170277305A1 (en) * 2015-08-26 2017-09-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M576688U (zh) * 2018-10-29 2019-04-1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7628B (zh) * 2011-08-17 2014-08-01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觸摸屏面板及其觸控訊號之優化方法
CN104123023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9400995U (zh) * 2018-10-29 2019-09-17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30398A (zh) * 2014-01-17 2015-08-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US20170277305A1 (en) * 2015-08-26 2017-09-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M576688U (zh) * 2018-10-29 2019-04-1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331B (zh) * 2020-08-28 2022-05-21 大陸商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模組、電子裝置及觸控位置偵測方法
US11442585B2 (en) 2020-10-05 2022-09-13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Touch display modu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ouch position detec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6713A (zh) 2020-05-01
CN111104008A (zh) 2020-05-05
TWM576688U (zh)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677B (zh) 觸控模組
US10019124B2 (en) Touch window
US20170277292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I408441B (zh) 觸控顯示面板以及觸控基板
TWI386838B (zh)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基材
WO2019184058A1 (zh) 触控结构、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TWI652607B (zh)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WO2018099174A1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0133422B2 (en) Curved touched window f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15011529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TWI464643B (zh) 偏光片之觸控感應元件製作方法與偏光裝置
TWI522855B (zh) 觸控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WO2018099404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047580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20150227239A1 (en) Touch window
TWI438662B (zh) 觸控面板及具有此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面板
KR20160017828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8241456A (zh) 触控感测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WO2019037494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60434A (zh)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制作触控面板的方法
TW201525796A (zh) 觸控屏之製造方法
KR20160087196A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1114416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60026293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89854B (zh) 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