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295B - 無箱造模機 - Google Patents

無箱造模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295B
TWI698295B TW105115244A TW105115244A TWI698295B TW I698295 B TWI698295 B TW I698295B TW 105115244 A TW105115244 A TW 105115244A TW 105115244 A TW105115244 A TW 105115244A TW I698295 B TWI698295 B TW I6982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plate
mold
tank
sand t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1049A (zh
Inventor
坂口功一
寺部斗紀也
藤田辰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5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829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1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29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無箱造模機包含:上砂箱及下砂箱,其等可夾持模型板;上砂槽,其配置於上砂箱之上方,下端部開口,且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上板,其安裝於上砂槽之下端部,形成有供給口,且可於上砂箱內進退;第1下砂槽,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且具有排出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第2下砂槽,其配置於下砂箱之下方,其上端部開口,且具有可連接於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第2連接口,並儲存鑄模砂;下板,其安裝於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形成有供給口,且可於下砂箱內進退;驅動部,其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及調整驅動部,其使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

Description

無箱造模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箱造模機。
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造模無砂箱之無框式鑄模之無箱造模機。該造模機包含:一組上砂箱及下砂箱,其等夾持設置有模型之模型板;供給機構,其供給鑄模砂;及擠壓機構,其壓縮鑄模砂。造模機係將下砂箱向上砂箱靠近,且以上砂箱及下砂箱而夾住模型板。於該狀態下,造模機藉由使供給機構動作,向由上砂箱及下砂箱形成之上下之造模空間供給鑄模砂。造模機係藉由使擠壓機構動作,壓縮上下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經過上述步驟,同時造模上鑄模及下鑄模。
該造模機之供給機構係使用壓縮空氣將鑄模砂供給至上下之造模空間。供給機構具有連通於壓縮空氣源並儲存鑄模砂之上砂槽、及配置於上砂箱之上部且靜態連接於上砂槽之上噴頭。自壓縮空氣源吹入之壓縮空氣將儲存於上砂槽之鑄模砂供給於上噴頭,且將上噴頭之鑄模砂供給至由上砂箱劃分之上造模空間供給。同樣地,供給裝置具有連通於壓縮空氣源且儲存鑄模砂之下砂槽、及配置於下砂箱之下部而於上下移動且於特定位置連接於下砂槽之下噴頭。自壓縮空氣源吹入之壓縮空氣將儲存於下砂槽之鑄模砂供給於下噴頭,且將下噴頭之鑄模砂供給於下砂箱。
該無箱造模機之擠壓機構係具備上下對向之上擠壓缸及下擠壓缸。上擠壓缸對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向下之壓力,下擠壓缸對下 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向上之壓力。藉此,提高鑄模砂之硬度。
[先行技術文献] [特許文献]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4-51930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記載之無箱造模機中,因模型形狀或鑄模砂之CB(Compactabi1ity:緊實性)使造模之鑄模厚度產生變化,故下噴頭之目標高度係根據鑄模之厚度而變化。因此,根據狀況而有下噴頭之連接口與下砂槽之連接口錯開之虞。該情形時,因鑄模砂之流動不相同,故於下砂槽內有發生砂堵塞之虞。如此之砂堵塞可藉由使用低CB之鑄模砂而避免。然而,亦有調整為低CB之鑄模砂對於鑄模之造模性或鑄物製品之品質並非為最佳鑄模砂之情形。於本技術領域中,期望一種可造模優異鑄模或鑄物製品之無箱造模機。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無箱造模機係造模將無砂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進行造模者,且包含:上砂箱;下砂箱,其配置於上砂箱之下方,且可與上砂箱一同夾持模型板;上砂槽,其配置於上砂箱之上方,連接於壓縮空氣源,其下端部開口,且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上板,其安裝於上砂槽之下端部,且形成自上砂槽向上砂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之供給口;第1下砂槽,其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且具有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第2下砂槽,其配置於下砂箱之下方,其上端部開口,且具有可連接於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第2連接口,並儲存自第1下砂槽供給且向下砂箱內供給之鑄模砂;下板,其安裝於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且形成有自第2下砂槽向下砂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驅動部,其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 且以上板及下板進行擠壓;及調整驅動部,其使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
於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無箱造模機中,將對下砂箱供給鑄模砂之砂槽分割為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藉由驅動部使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且藉由調整驅動部使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如此,因第1下砂槽及第2下砂槽可獨立地上下移動,故為了與第2下砂槽之第2連接口之高度一致,可調整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高度。藉此,第1連接口與第2連接口之連結部分之鑄模砂之流動相同,可抑制砂堵塞發生。因此,無須考慮砂堵塞而調整鑄模砂之CB,可使用對於鑄模之造模性或鑄物製品之品質最佳之鑄模砂,且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於一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上板、上砂箱及模型板,形成造模將上鑄模造模之上造模空間,經由上板將儲存於上砂槽之鑄模砂填充至上造模空間,藉由安裝於由驅動部移動至特定高度之第2下砂槽之下板、下砂箱及模型板,形成造模下鑄模之下造模空間,藉由調整驅動部將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高度調整為第2下砂槽之第2連接口之連接位置而將儲存於第1下砂槽之鑄模砂供給至第2下砂槽,經由下板將儲存於第2下砂槽之鑄模砂填充至下造模空間,以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填充鑄模砂之狀態,藉由驅動部將第2下砂槽向上方移動,而以上板及下板進行擠壓。
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因可僅使分割之第2下砂槽上下移動而實現向下砂箱之鑄模砂之填充及擠壓,故與採用一體型之下砂箱用之砂槽之情形相比,可減輕因載荷不平衡所致之傾斜。
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包含下承框,下造模空間亦可由下板、下砂箱、下承框及模型板形成。於如此構成之情形,可縮短下砂箱之行程。因此,該無箱造模機與不具備下承框之情形相比可作為裝 置高度較低之造模機,同時可縮短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時間。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砂槽及第1下砂槽亦可於內面設置具有可流通壓縮空氣之複數個孔之透過構件。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因經由透過構件之整面自側方朝儲存空間供給壓縮空氣,故提高鑄模砂之流動性。於該狀態下,進而藉由壓縮空氣向上砂箱及下砂箱吹入鑄模砂,藉此,可減小鑄模砂之吹入阻力。因此,可抑制壓縮空氣源之電力消耗,同時可抑制砂堵塞發生。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之內面亦可傾斜以使上板之下表面之開口較上板之上表面之開口更窄。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可將存在於供給口內之鑄模砂,於擠壓後不因重力落下之程度由擠壓力固定。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上板之上表面亦可設有具有面向上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傾斜之傾斜面之突起。於如此構成之情形,因藉由突起將鑄模砂引導至供給口,故可防止鑄模砂滯留於供給口附近。
於一實施形態中,亦可包含配置於上板之下表面,且連通於至少1個供給口之噴嘴。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藉由調整噴嘴之方向,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亦可由複數個供給口構成,且於上板之下表面配置蓋住自複數個供給口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之閉合板。於該構成之情形時,因可藉由閉合板之有無選擇供給鑄模砂之供給口,故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於一實施形態中,下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之內面亦可傾斜以使下板之上表面開口較下板之下表面開口更窄。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於下次之砂供給時,可避免砂堵塞於供給口。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下板之下表面亦可設有具有面向下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傾斜之傾斜面之突起。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因藉由突 起將鑄模砂引導至供給口,故可防止鑄模砂滯留於供給口附近。
於一實施形態中,亦可包含配置於下板之上表面,且連通於至少1個供給口之噴嘴。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藉由調整噴嘴之方向,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於一實施形態中,下板之至少1個供給口亦可由複數個供給口構成,且於下板之上表面配置蓋住自複數個供給口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之閉合板。於該構成之情形時,因可藉由閉合板之有無選擇供給鑄模砂之供給口,故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砂箱、下砂箱及第2下砂槽亦可藉由4個導件可移動地安裝。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穩定上砂箱、下砂箱及第2下砂槽之移動。藉此,可穩定地進行擠壓。因此,可提高脫模等之性能,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於一實施形態中,第1連接口及第2連接口亦可於沿著上下方向之連接面連接,於形成第1連接口之第1下砂槽之前端部設置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1閉合板,於形成第2連接口之第2下砂槽之側部設置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2閉合板。於如此構成之情形時,即使於第1連接口與第2連接口之高度不同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第1閉合板蓋住第2連接口,且,亦可藉由第2閉合板蓋住第1連接口。因此,可防止鑄模砂自砂槽流出。
根據本發明之各種態樣及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可造模優異之鑄模或鑄物製品之無箱造模機。
1:無箱造模機
10:上框架
11:下框架
12:導件
12A:導件
13:支持框架
14:支持框架
15:上砂箱
16:上砂箱缸體
17:下砂箱
18:下砂箱缸體
19:模型板
20:搬送板
21:搬送缸體
22:上砂槽
22a:透過構件
23:滑動門
24:鑄模砂投入溜槽
25:上板
25a:供給口
25b:下表面
25c:上表面
25d:突起
26:配管
27:電空比例閥
29:配管
30:第1下砂槽
30a:透過構件
30b:配管
31:第2下砂槽
32:下槽缸體
33:滑動門
34:漏斗
35:第1連接口
35a:開口
36:第1閉合板
37:擠壓缸體
38:第2連接口
39:第2閉合板
40:下板
40a:供給口
40b:下表面
40c:上表面
40d:突起
41:下承框
42:下承框缸體
43:切換擋板
44:噴嘴板
44a:開口
45:閉合板
46:噴嘴板
46a:開口
47:閉合板
48:擠出缸體
49:襯套
50:控制裝置
51:第1檢測部
52:第2檢測部
53:第3檢測部
54:第4檢測部
55:第5檢測部
60:磁石
61:磁場檢測部
62:構件
63:構件
70:辨識部
71:導軌
72:密封構件
73:保持構件
73a:氣體導入口
80:控制部
90:記憶部
A1:造模部
A2:搬送部
S12:處理
S14:處理
S16:處理
S18:處理
S20:處理
S22:處理
S24:處理
S26:處理
S28:處理
S30:處理
S32:處理
S40:處理
S42:處理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面側之立體圖。
圖2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前視圖。
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
圖4係第1下砂槽與第2下砂槽連接之狀態之部分剖視圖。
圖5係第1下砂槽與第2下砂槽連接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6係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概要圖。
圖7係密封機構之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8係下板之上表面側之立體圖。
圖9係下板之下表面側之立體圖。
圖10係沿圖8之X-X線之剖視圖。
圖11係上板之下表面側之立體圖。
圖12係上板之上表面側之立體圖。
圖13係沿圖11之ⅩⅢ-ⅩⅢ線之剖視圖。
圖14係說明襯套之概要圖。
圖15係圖14之剖視圖。
圖16係說明襯套卸下之俯視圖。
圖17係說明襯套卸下之剖視圖。
圖18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造模處理之流程圖。
圖19係說明梭入處理之概要圖。
圖20係說明框設置處理之概要圖。
圖21係說明通氣處理之概要圖。
圖22係說明擠壓處理之概要圖。
圖23係說明脫模處理之概要圖。
圖24係說明梭出處理之概要圖。
圖25係說明合框處理之概要圖。
圖26係說明拔框處理之概要圖。
圖27係說明第1框分離處理(前半)之概要圖。
圖28係說明模製擠出處理之概要圖。
圖29係說明第2框分離處理(後半)之概要圖。
圖30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控制裝置之功能方塊圖。
圖31係顯示第1檢測器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32係顯示第1檢測器之一例之前視圖。
圖33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目標設定處理之流程圖。
以下,參照附加圖式,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另,對各圖中相同或相當部分附註相同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以下,將水平方向設為X軸及Y軸之方向,將垂直方向(上下方向)設為Z軸之方向。
[無箱造模機之概要]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之前面側之立體圖。無箱造模機1係造模無砂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機。如圖1所示,無箱造模機1包含造模部A1及搬送部A2。造模部A1配置有於上下方向(Z軸方向)可動作之箱形狀之上砂箱及下砂箱。搬送部A2係將配置有模型之模型板導入造模部A1。造模部A1之上砂箱及下砂箱係以相互接近之方式移動,且夾持模型板。於上砂箱及下砂箱內,填充鑄模砂。填充於上砂箱內及下砂箱內之鑄模砂藉由造模部A1所包含之擠壓機構自上下方向加壓而同時形成上鑄模及下鑄模。其後,分別自上砂箱、下砂箱拔出上鑄模、下鑄模,並向裝置外搬出。如此,無箱造模機1可造模無砂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
[框架構造]
圖2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之前視圖。圖3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之左側面側之概要圖。如圖2及圖3所示,無箱造模機1包含上框架10、下框架11、及連結上框架10與下框架11之4個導件12。導件12其上端部連結於上框架10,其下端部連結於下框架11。藉由上框架10、下框架11、及4個導件12,構成上述之造模部A1之框架。
於造模部A1之框架之側方(X軸之負方向),配置有搬送部A2之支持框架13(圖2)。又,於造模部A1之框架之側方(Y軸之正方向),配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支持框架14(圖3)。支持框架14係支持後述之第1下砂槽。
[上砂箱及下砂箱]
無箱造模機1包含上砂箱15。上砂箱15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框體。上砂箱15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12。上砂箱15藉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上砂箱缸體16而支持,且根據上砂箱缸體16之動作而沿著導件12上下移動。
無箱造模機1包含配置於上砂箱15之下方之下砂箱17。下砂箱17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框體。下砂箱17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12。下砂箱17藉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2根下砂箱缸體18(圖2)而支持,且根據下砂箱缸體18之動作而沿著導件12上下移動。以下,亦將導件12所包圍之區域稱為造模位置。
模型板19自搬送部A2導入於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之間。模型板19係於其雙面配置模型之板狀構件,且於上砂箱15與下砂箱17之間進退。作為具體之一例,於搬送部A2之支持框架13包含朝向造模位置之導軌、配置於導軌上之附有輥之搬送板20、及使搬送板20動作之搬送缸體21。模型板19係配置於搬送板20上,藉由搬送缸體21之動作,配置於造模位置即上砂箱15於下砂箱17之間。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係可自上下方向夾持所配置之模型板19。以下,亦將支持框架13上之區域稱為退避位置。
[砂槽]
無箱造模機1包含配置於上砂箱15上方之上砂槽22。上砂槽22安裝於上框架10。更具體而言,上砂槽22係靜態地固定於上框架10。上砂槽22於其內部儲存用以供給至上砂箱15之鑄模砂。上砂槽22其上端 部及下端部開口。於上砂槽22之上端部,設有使板狀之遮蔽構件於水平方向(X軸之正負方向)滑動之滑動門23。藉由滑動門23之動作,上砂槽22之上端部以可開關地構成。又,於上砂槽22之上方,固定配置有投入鑄模砂之鑄模砂投入溜槽24。關於鑄模砂投入溜槽24將於後敘述。於滑動門23為打開狀態時,鑄模砂經由鑄模砂投入溜槽24供給至上砂槽22。
上砂槽22之下端部開口,且於下端部之開口安裝有上板25(圖3)。上板25係板狀構件,且具有自上砂槽22向上砂箱15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上砂槽22內之鑄模砂經由上板25之供給口被供給至上砂箱15內。上板25與上砂箱15之開口大小大致相同。藉由上砂箱15於上方向移動,上板25進入上砂箱15內。藉由上砂箱15於下方向移動,上板25自上砂箱15內退出。如此,上板25構成為可於上砂箱15內進退。上板25之詳情將於下文敍述。
上砂槽22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未圖示)。作為具體之一例,上砂槽22於其上部連接有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26(圖2),且經由配管26與壓縮空氣源連接。於配管26設置有電空比例閥27(圖2)。電空比例閥27不僅切換壓縮空氣之供給及停止,亦根據輸出側之壓力而自動調整閥開度。因此,對上砂槽22供給特定壓力之壓縮空氣。於滑動門23為關閉狀態時,自上砂槽22之上部供給之壓縮空氣朝上砂槽22之下部送入。上砂槽22內之鑄模砂與壓縮空氣一起經由上板25之供給口供給至上砂箱15內。
又,上砂槽22於其內面設有具有可流通壓縮空氣之複數個孔之透過構件22a(圖3)。藉此,因經由透過構件22a之整面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內部空間整體,故提高鑄模砂之流動性。透過構件22a亦可由多孔質材料形成。上砂槽22於其側部連接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未圖示),及排出壓縮空氣之配管29(圖2)。於配管29設置有不使鑄模砂通過, 而使壓縮空氣透過之過濾器,可避免鑄模砂向上砂槽22外排出。
無箱造模機1包含儲存供給至下砂箱17內之鑄模砂之下砂槽。作為一例,下砂槽係分割為第1下砂槽30(圖3)及第2下砂槽31(圖3)。第1下砂槽30配置於上砂槽22之側方。第1下砂槽30於其內部儲存用以供給至下砂箱17之鑄模砂。
第1下砂槽30由支持框架14支持,且可移動地安裝於設於支持框架14之上下延伸之導件12A(圖1)。更具體而言,第1下砂槽30由安裝於上框架10之下槽缸體(調整驅動部)32(圖3)支持,且根據下槽缸體32之動作沿著導件12A上下移動。
第1下砂槽30,其上端部開口。於第1下砂槽30之上端部,設有將板狀之遮蔽構件於水平方向(X軸之正負方向)滑動之滑動門33(圖3)。藉由滑動門33之動作,第1下砂槽30之上端部構成為可開關。又,於第1下砂槽30之上方,固定配置用以投入鑄模砂之漏斗34(圖3)。將於後文對漏斗34與鑄模砂投入溜槽24之連接關係加以敘述。於滑動門33為打開狀態時,鑄模砂經由漏斗34供給至第1下砂槽30。
第1下砂槽30之下端部於水平方向(Y軸之負方向)彎曲,且於前端部形成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35(圖3)。第1連接口35構成為可與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於特定高度(連接位置)連接。鑄模砂經由第1連接口35供給至第2下砂槽31。又,於第1下砂槽30之前端部設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1閉合板36。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於未位於連接位置時由第1閉合板36蓋住。
第1下砂槽30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未圖示)。作為具體之一例,第1下砂槽30於其上部連接有供給壓縮空氣之配管(未圖示),且經由配管與壓縮空氣源連接。於配管設有電空比例閥(未圖示)。因此,對第1下砂槽30供給特定壓力之壓縮空氣。滑動門33為關閉狀態時,於後述之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位於連接位置之情形時,自第1下砂槽30 之上部供給壓縮空氣。壓縮空氣係朝向第1下砂槽30送入,第1下砂槽30內之鑄模砂與壓縮空氣一起經由第1連接口35供給至第2下砂槽31內。
又,第1下砂槽30於其內面設有具有可流通壓縮空氣之複數個孔之透過構件30a。藉此,因經由透過構件30a之整面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內部空間整體,故提高鑄模砂之流動性。透過構件30a亦可由多孔質材料形成。第1下砂槽30於其側部連接供排出壓縮空氣之配管30b。於配管30b(圖3)中設置不使鑄模砂通過,而使壓縮空氣通過之過濾器,可避免鑄模砂向第1下砂槽30外排出。
第2下砂槽31係配置於下砂箱17之下方。第2下砂槽31於其內部儲存用以對下砂箱17供給之鑄模砂。第2下砂槽31係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12,且藉由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擠壓缸體(驅動部)37可上下移動地被支持。
於第2下砂槽31之側部形成有可連接於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35之第2連接口38(圖3)。第2連接口38構成為可與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於特定高度(連接位置)連接。連接位置係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連接之高度,具體而言,係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同軸配置之位置。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係於沿著上下方向之連接面連接。
圖4係第1下砂槽30與第2下砂槽31連接之狀態之部分剖視圖。圖5係第1下砂槽30與第2下砂槽31連接之狀態之俯視圖。如圖4及圖5所示,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藉由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於特定之連接位置連接,而成為相互連通之狀態。鑄模砂經由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自第1下砂槽38供給至第2下砂槽31。又,於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設置有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2閉合板39(圖3~圖5)。於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兩側部,設有引導第2閉合板39 之導軌71。第2閉合板39藉由導軌71而被引導,藉此,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不相互傾斜地而被引導至連接位置。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於未位於連接位置時由第2閉合板39蓋住。
另,無箱造模機1亦可包含氣密地密封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之連接面之密封機構。例如,密封機構設於第1連接口35側。圖6係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概要圖,且係自開口之側觀察第1連接口35之圖。如圖6所示,第1連接口35包含連通至第1下砂槽30內部之開口35a。密封構件包含密封構件72及保持構件73。密封構件72係包圍開口35a之環狀構件。密封構件72係呈可將氣體導入至其內部之管形狀,且具有可撓性。保持構件73係包圍開口35a之環狀構件,且抵接於第2閉合板39。於第2閉合板39所抵接之保持構件73之表面形成可收容密封構件72之槽。圖7係密封機構之部分放大剖視圖。如圖7所示,密封構件72係以不自第2閉合板39所抵接之保持構件73表面突出之程度被收容。於保持構件73形成有朝密封構件72連通之氣體導入口73a(圖4~圖7)。密封構件72若氣體導入至其內部則膨脹,且自保持構件73之表面突出而氣密地密封第1連接口35及第2連接口38之連接面。另,無箱造模機1亦可採用圖4~圖7所示之密封機構以外之密封機構。
第2下砂槽31之上端部係開口,且於上端部之開口安裝有下板40(圖3)。下板40係板狀構件,且具有自第2下砂槽31向下砂箱17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第2下砂槽31內之鑄模砂係經由下板40之供給口及後述之下承框供給至下砂箱17內。下板40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敍述。
[下承框]
作為一例,無箱造模機1包含下承框41。下承框41係配置於下砂箱17之下方。下承框41係上端部及下端部開口之箱形狀之框體。下承 框41之上端部之開口與下砂箱17之下端部之開口連接。下承框41構成為可於其內部收容第2下砂槽31。下承框41係藉由固定於第2下砂槽31之下承框缸體42可上下移動地被支持。下板40與下承框41及下砂箱17之開口大小大致相同。另,可上下移動之下承框41,於其內部收容第2下砂槽31及下板40之位置為原位置(初始位置),且成為下降端。藉由使下承框41於上方向移動,下板40自下承框41內退出。藉由使於上方向移動之下承框41於下方向移動,下板40進入下承框41內。如此,下板40構成為可於下承框41內進退(可出入)。該無箱造模機1因藉由包含下承框41而可縮短下砂箱17之行程,故與未包含下承框41之情形相比可作為裝置高度較低之無箱造模機。又,該無箱造模機1因藉由包含下承框41而可縮短下砂箱17之行程,故可縮短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時間。
另,無箱造模機1亦可不包含下承框41。於該情形時,下板40構成為可於下砂箱17內進退(可出入)。可上下移動之下砂箱17,下降端為原位置(初始位置)。即,下板40係藉由較於上方向移動之下砂箱17更加相對性地於上方向移動而進入下砂箱17內。下板40係藉由較下砂箱17更加相對性地於下方向移動而自下砂箱17內退出。
[造模空間及擠壓]
上鑄模之造模空間(上造模空間)係由上板25、上砂箱15及模型板19形成。下鑄模之造模空間(下造模空間)係由下板40、下砂箱17及模型板19形成。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係於使上砂箱缸體16、下砂箱缸體18及擠壓缸體37動作,且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於特定高度夾持模型板時所形成。另,於無箱造模機1包含下承框41之情形時,下造模空間亦可由下板40、下砂箱17、下承框41及模型板19形成。
於上造模空間,經由上板25填充儲存於上砂槽22之鑄模砂。於下造模空間,經由下板40填充儲存於第2下槽31之鑄模砂。填充於上 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之CB可於30%~42%之範圍內設定。又,填充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之壓縮強度可於8N/cm2~15N/cm2之範圍內設定。另,因模型形狀或鑄模砂之CB(Compactability)而使造模之鑄模厚度產生變化,故第2下砂槽31之目標之高度係根據鑄模厚度而變化。即,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產生變化。此時,藉由下槽缸體32,將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調整於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連接位置。如此之調整可藉由後述之控制裝置50(圖3)實現。
擠壓缸體37係以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填充鑄模砂之狀態,藉由使第2下砂槽31向上方移動,而以上板25及下板40進行擠壓。藉此,對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壓力而形成上鑄模。與此同時,對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施加壓力而形成下鑄模。
[鑄模砂投入溜槽]
鑄模砂投入溜槽24於上端部開口,且下端部分歧為兩部分。於上端部設有切換擋板43。切換擋板43係為了對分歧之下端部之任一者落下鑄模砂而變化傾斜方向。又,鑄模砂投入溜槽24之一下端部固定於上砂槽22之上部,鑄模砂投入溜槽24之另一下端部收容於漏斗34內,未固定。如此,藉由未固定第1下砂槽30側之下端部,下槽缸體32可將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與上砂槽22獨立地控制。
[下板之詳細情況]
圖8係下板40之上表面側之立體圖。圖9係下板40之下表面側之立體圖。圖10係沿圖8之X-X線之剖視圖。如圖8~圖10所示,下板40具有至少1個供給口40a。於圖中,作為一例,形成有15個供給口40a。各供給口40a之內面傾斜為使下板40之上表面40c之開口較下板40之下表面40b之開口更窄。藉由如此之形狀(逆向之錐形狀),於擠壓時,可避免於供給口40a強力壓縮鑄模砂。即,如此之形狀,於下 次之砂供給時,可避面砂堵塞於供給口40a。
又,於下板40之下表面40b設有具有面向1個或複數個供給口40a傾斜之傾斜面之突起40d。突起40d於XZ平面之剖面為大致三角形。突起40d之傾斜面之傾斜係與供給口40a之內面相同之傾斜。藉此,藉由突起40d使鑄模砂順暢地向供給口40a供給。又,藉由設置突起40d,可避免鑄模砂滯留於供給口40a間。
於下板40之上表面40c,亦可配置噴嘴板(噴嘴)44或閉合板45。噴嘴板44係板狀構件,且形成有連通於供給口之開口44a。開口44a之內面之傾斜可與供給口40a之傾斜相同,亦可為不同之傾斜。又,開口44a之形成位置可適當設定。例如,可於自噴嘴板44之中心向X軸方向或Y軸方向變位之位置形成開口44a,且藉由使供給口40a與開口44a不同軸,可使噴射方向轉換為水平方向。藉此,例如於模型存在較深位置之情形時,為了將鑄模砂供給至較深位置而可配置噴嘴板44。再者,藉由將開口44a之開口方向(開口之軸方向)相對於上下方向具有角度,可控制噴射方向。藉此,即使複雜之模型亦可確實地填充鑄模砂。閉合板45係板狀構件,且未形成開口。閉合板45係為了蓋住自複數個供給口40a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而使用。例如,於模型存在較淺位置之情形時,為了蓋住對應於較淺位置之供給口40a而配置。如此,噴射板44及閉合板45可根據模型而適當選擇。又,噴嘴板44及閉合板45係例如,以相同厚度而形成,且各上表面位於相同平面上。藉此,可將完成之上下鑄模擠出至裝置外。
[上板之詳細情況]
圖11係上板25之下表面側之立體圖。圖12係上板25之上表面側之立體圖。圖13係沿圖11之ⅩⅢ-ⅩⅢ線之剖視圖。如圖11~圖13所示,上板25具有至少1個供給口25a。於圖中,作為一例,形成有15個供給口25a。各供給口25a之內面傾斜以使上板25之下表面25b之開口較上 板25之上表面25c之開口更窄。藉由如此之形狀(逆向之錐形狀),於擠壓時,可避免於供給口25a強力壓縮鑄模砂。即,如此之形狀,鑄模砂以不因重力落下之程度於擠壓時固定,同時於下次之砂供給時,可避免砂堵塞於供給口25a。
又,於上板25之上表面25c設有具有面向1個或複數個之供給口25a傾斜之傾斜面之突起25d。突起25d於XZ平面之剖面為大致三角形。突起25d之傾斜面之傾斜與供給口25a之內面為相同之傾斜。藉此,藉由突起25d使鑄模砂順暢地向供給口25a供給。又,藉由設置突起25d,可避免鑄模砂滯留於供給口25a間。
於上板25之下表面25b,亦可配置噴嘴板(噴嘴)46或閉合板47。噴嘴板46係板狀構件,且形成有連通於供給口之開口46a。開口46a之內面之傾斜可與供給口25a之傾斜相同,亦可為不同之傾斜。又,開口46a之形成位置可適當設定。例如,可於自噴嘴板46之中心向X軸方向或Y軸方向變位之位置形成開口46a,且藉由使供給口25a與開口46a不同軸,使噴射方向轉換為水平方向。藉此,例如於模型存在較深位置之情形時,為了將鑄模砂供給至較深位置而可配置噴嘴板46。再者,藉由將開口46a之開口方向(開口之軸方向)相對於上下方向而具有角度,亦可控制噴射方向。藉此,即使複雜之模型亦可確實地填充鑄模砂。閉合板47係板狀構件,且未形成開口。閉合板47係為了蓋住自複數個供給口25a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而使用。例如,於模型存在較淺位置之情形時,為了蓋住對應於較淺位置之供給口25a而配置。如此,噴射板46及閉合板47可根據模型而適當選擇。
[襯套]
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係藉由筒狀之襯套而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12。作為一例關於上砂箱15進行說明。圖14係說明襯套49之概要圖。圖15係圖14之剖視圖。如圖14及圖15所示,上砂 箱15係藉由於其上下端安裝襯套49,而可移動地安裝於導件12。筒狀之襯套49亦可結合複數種構件而構成。具體而言,襯套49亦可結合以於軸方向平行之面對半之構件而構成。圖16係說明對半之襯套49卸下之俯視圖。圖17係說明對半之襯套49卸下之剖視圖。如圖16及圖17所示,藉由使用對半之襯套49,無須自導件12卸除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而可僅卸下襯套49進行更換,故維護性優異。
[控制裝置]
無箱造模機1亦可包含控制裝置50。控制裝置50係包含處理器等之控制部、記憶體等之記憶部、輸入裝置、顯示裝置等之輸入輸出部、及網路卡等之通信部等之電腦,且控制無箱造模機1之各部,例如鑄模砂供給系統、壓縮空氣供給系統、驅動系統及電源系統等。於該控制裝置50中,使用輸入裝置,操作員可進行用以管理無箱造模機之指令之輸入操作等,又,藉由顯示裝置,可將無箱造模機1之運轉狀況可視化而顯示。再者,於控制裝置50之記憶部中,儲存用以藉由處理器而控制於無箱造模機1所執行之各種處理之控制程式,或用以根據造模條件而對無箱造模機1之各構成部執行處理之程式。
[造模處理]
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造模處理進行概要說明。圖18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之造模處理之流程圖。如圖18所示之造模處理係造模將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造模之處理。如圖18所示之造模處理將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為原位置(初始位置)作為條件之一而自動啟動。於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非原位置之情形時,以手動動作使其移動至原位置。在如圖3所示之無箱造模機1之姿勢(原位置)下,若按壓自動啟動按鈕,則開始如圖18所示之造模處理。
於造模處理開始之情形時,首先進行梭入處理(S12)。圖19係說明梭入處理之概要圖。如圖19所示,於梭入處理中,搬送缸體21將載 置有模型板19之搬送板20向造模位置移動。
接著,進行框設置處理(S14)。圖20係說明框設置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0所示,於框設置處理中,上砂箱缸體16、下砂箱缸體18(圖2)、下承框缸體42及擠壓缸體37配合所要造模之鑄模厚度進行伸縮。藉此,上砂箱15移動至特定位置,且下砂箱17抵接於模型板19,其後,藉由將載有模型板19之下砂箱17移動至特定位置,而成為於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之間夾持模型板19之狀態。且,第2下砂槽31及下承框41上升,且下承框41抵接於下砂箱17。又,藉由下槽缸體32伸縮,於上下方向移動第1下砂槽30,而成為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與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一致之狀態。此時,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成為由控制裝置50決定之狀態(高度)。
接著,進行通氣處理(S16)。圖21係說明通氣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1所示,於通氣處理中,密封機構密封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與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且,上砂槽22之滑動門23、及第1下砂槽30之滑動門33關閉,壓縮空氣源及電空比例閥將壓縮空氣供給至上砂槽22及第1下砂槽30內。藉此,一面使鑄模砂流動,一面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填充鑄模砂。作為一例,於滿足所設定之壓力及時間之情形時,結束通氣處理。
接著,進行擠壓處理(S18)。圖22係說明擠壓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2所示,於擠壓處理中,於通氣處理(S16)所動作之密封機構解除密封,且藉由進而伸長擠壓缸體37,使第2下砂槽31進而上升。藉此,安裝於第2下砂槽31之下板40進入下承框41內,壓縮下造模空間內之鑄模砂之同時,上板25進入上砂箱15內,壓縮上造模空間之鑄模砂。於擠壓缸體37以油壓電路控制之情形時,例如於可判斷為油壓電路之油壓與設定之油壓相等時,結束擠壓處理。另,擠壓處理中,於上砂箱缸體16、下砂箱缸體18及下承框缸體42以油壓電路控制之情形 時,各缸體係設定於空閒電路(free circuit)。藉此,各缸體負於擠壓力而收縮。
接著,進行脫模處理(S20)。圖23係說明脫模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3所示,於脫模處理中,下承框缸體42收縮而使下承框41下降。其後,擠壓缸體37收縮,使第2下砂槽31下降,接著,使載置模型板19及搬送板20之下砂箱17下降。且,進行模型自上砂箱15之脫模。於下砂箱17下降至固定部(未圖示)時,模型板19及搬送板20被支持於固定部。藉此,進行模型自下砂箱17之脫模。
接著,進行梭出處理(S22)。圖24係說明梭出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4所示,於梭出處理中,藉由搬送缸體21收縮,將搬送板20向退避位置移動。於如圖24所示之狀態,若有需要則將芯體配置於上砂箱15或下砂箱17。
接著,進行合框處理(S24)。圖25係說明合框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5所示,於合框處理中,藉由下砂箱缸體18收縮,擠壓缸體37伸長,而使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上升,而進行合框。
接著,進行拔框處理(S26)。圖26係說明拔框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6所示,於拔框處理中,藉由上砂箱缸體16及下砂箱缸體18收縮,將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上升至上升端,而進行拔框。
接著,進行第1框分離處理(S28)。圖27係說明第1框分離處理(前半)之概要圖。如圖27所示,於第1框分離處理中,以將鑄模載置於第2下砂槽31之下板40上之狀態,使擠壓缸體37收縮,且使第2下砂槽31下降。此時,下砂箱缸體18伸長,下砂箱17下降,同時停止於搬出鑄模時於不會造成妨礙之位置。
接著,進行模製擠出處理(S30)。圖28係說明模製擠出處理之概要圖。如圖28所示,於模製擠出處理中,藉由擠出缸體48(參照圖2)伸長,將上鑄模及下鑄模向裝置外(例如造模線)搬出。
接著,進行第2框分離處理(S32)。圖29係說明第2框分離處理(後半)之概要圖。如圖29所示,於第2框分離處理中,下砂箱缸體18伸長,將下砂箱17返回至原位置。
以上,結束造模一組上鑄模及下鑄模之處理。
[第1下砂槽之位置調整]
說明於上述之框設置處理(S14)所進行之第1下砂槽30之位置調整之詳細情況。位置調整係藉由控制裝置50實現。圖30係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之控制裝置50之功能方塊圖。如圖30所示,控制裝置50連接於第1檢測器51、第2檢測器52、第3檢測器53、第4檢測器54、第5檢測器55及下槽缸體32。另,控制裝置50無須連接於第1檢測器51~第5檢測器55之全部。控制裝置50係例如可僅連接於第1檢測器51及第2檢測器52,亦可僅連接於第3檢測器53~第5檢測器55。又,無箱造模機1無須具備第1檢測器51~第5檢測器55之全部。
第1檢測器51係檢測第1下砂槽30之高度位置。圖31係顯示第1檢測器51之一例之俯視圖。圖32係顯示第1檢測器51之一例之前視圖。如圖31及圖32所示,第1檢測器51包含磁石60及磁場檢測部61。磁石60係安裝於與第1下砂槽30一起移動之構件62、63。磁石60亦可直接安裝於第1下砂槽30。磁石60係其一部分缺口之環狀構件。磁場檢測部61係安裝於固定框架即支持框架14,包含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縱向構件,並檢測與磁石60之間產生之磁場。磁場檢測部61係沿著第1下砂槽30之移動方向而設置。磁石60係以磁場檢測部61位於其內部之方式而配置。因與第1下砂槽30同時移動磁石60,故第1檢測器51可藉由檢測磁場位置而檢測第1下砂槽30之高度位置(絕對位置)。
第2檢測器52檢測第2下砂槽31(下板40)之高度位置。因第2檢測器52之構成與第1檢測器51相同,故省略說明。另,於第2檢測器52之情形時,作為一例,於第2下砂槽31設置磁石60,於造模部A1之框架 等之固定構件設置磁場檢測部61。
第3檢測器53檢測上砂箱15之高度位置。因第3檢測器53之構成與第1檢測器51相同,故省略說明。另,於第3檢測器53之情形時,作為一例,於上砂箱15設置磁石60,於造模部A1之框架等之固定構件設置磁場檢測部61。
第4檢測器54檢測下砂箱17之高度位置。因第4檢測器54之構成與第1檢測器51相同,故省略說明。另,於第4檢測器54之情形時,作為一例,於下砂箱17設置磁石60,於造模部A1之框架等之固定構件設置磁場檢測部61。
第5檢測器55檢測下承框41之高度位置。因第5檢測器55之構成與第1檢測器51相同,故省略說明。另,於第5檢測器55之情形時,作為一例,於下承框41設置磁石60,於造模部A1之框架等之固定構件設置磁場檢測部61。
控制裝置50包含辨識部70、控制部80及記憶部90。辨識部70係基於第1檢測器51之檢測結果,辨識移動中之第1下砂槽30之高度位置(第1連接口35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辨識部70係基於第2檢測器52之檢測結果,辨識移動中之第2下砂槽31之高度位置(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辨識部70係基於第3檢測器53之檢測結果,辨識移動中之上砂箱15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辨識部70係基於第4檢測器54之檢測結果,辨識移動中之下砂箱17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辨識部70係基於第5檢測器55之檢測結果,辨識移動中之下承框41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如此,辨識部70基於檢測器之結果,可辨識各構成要件之移動中之高度位置及移動完成。又,辨識部70基於藉由第3檢測器53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上砂箱15之高度位置,亦可辨識擠壓完成時之上鑄模之厚度。又,辨識部70基於藉由第2檢測器52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第2下砂槽31(下板40)之高度位置,及藉由第5檢測 器55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下承框41之高度位置,亦可辨識擠壓完成時之下鑄模之厚度。
辨識部70係將藉由第3檢測器53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上砂箱15之高度位置、藉由第2檢測器52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第2下砂槽31(下板40)之高度位置,及藉由第5檢測器55於擠壓完成時所檢測之下承框41之高度位置作為造模結果記憶於記憶部90。此時,辨識部70亦可將造模條件與造模結果建立關聯而記憶於記憶部90。造模條件係造模時預先設定之條件,例如,模型型號、模型形狀、及各構成要件之目標高度位置等。如此,辨識部70及記憶部90取得實績資訊並記憶。
控制部80基於記憶於記憶部90之上次之造模結果,決定於下次之砂填充之上砂箱15之高度位置及下承框41之高度位置。如此,控制部80基於第3檢測器53及第5檢測器55之檢測結果,進行反饋控制。
另,辨識部70不僅將第3檢測器53及第5檢測器55之檢測結果,亦可將自第1檢測器51~第5檢測器55選擇之其他組合之檢測結果、全部之檢測結果、或上鑄模及下鑄模之厚度作為造模結果而記憶於記憶部90。於該情形,控制部80可基於記憶於記憶部90之造模結果進行與上述反饋控制不同之反饋控制。例如,控制部80亦可基於於擠壓完成時藉由第1檢測器51所檢測之第1下砂槽30之高度位置(第1連接口35之高度位置)與於擠壓完成時藉由第2檢測器52所檢測之第2下砂槽31之高度位置(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位置),決定於下次之砂填充時之第1下砂槽30之高度位置及第2下砂槽31之高度位置。藉此,控制部80基於第1檢測器51及第2檢測器52之檢測結果,可以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位置一致之方式使擠壓缸體37及下槽缸體32動作。
圖33係說明一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之目標設定處理之流程圖。如圖33所示之處理係於框設置處理(S14)中執行。最初,控制部 80取得取得記憶於記憶部90之上次之造模結果作為資訊取得處理(S40)。接著,控制部80決定第1連接口35之高度位置之目標值作為目標值設定處理(S42)。控制部80係例如於上次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位置與上次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位置存在差值之情形時,為了抵消差值而決定第1連接口35之高度位置之目標值。以上,結束無箱造模機1之目標設定處理。
以上,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將對下砂箱17供給鑄模砂之砂槽分割為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藉由擠壓缸體37使第2下砂槽31向上下方向移動,藉由下槽缸體32使第1下砂槽30向上下方向移動。如此,因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可獨立地上下移動,故可以使與第2下砂槽31之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一致之方式,調整第1下砂槽30之第1連接口35之高度。藉此,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之連結部分之鑄模砂之流動相同,可抑制砂堵塞發生。因此,無須考慮砂堵塞而調整鑄模砂之CB,可使用對於鑄模之造模性或鑄物製品之品質最佳之鑄模砂,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可僅使經分割之第2下砂槽31上下移動而實現鑄模砂向下砂箱17之填充及擠壓。於第1下砂槽30採用固定連接於第2下砂槽31之一體型之砂槽之情形時,因於槽之左側施加比右側更大之載荷,故存在槽上升時之角度與下降時之角度不同之虞。如此之角度差異有於自圖型卸除鑄模時引起脫模不良之虞。於此相對,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可減輕因載荷不平衡所致之傾斜,故結果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經由透過構件22a、30a之整面而自側方朝儲存空間供給壓縮空氣,故提高鑄模砂之流動性。於該狀態下,進而藉由壓縮空氣向上砂箱或下砂箱吹入鑄模砂,藉此,可減小鑄模砂之吹入阻力。因此,可抑制壓縮空氣源之電力消 耗,同時可抑制砂堵塞發生。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可將存在於上板25之供給口25a內之鑄模砂,於擠壓後以不因重力落下之程度藉由擠壓力固定。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藉由突起25d、40d將鑄模砂引導至供給口,故可防止鑄模砂滯留於供給口附近。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藉由調整噴嘴板44、46之噴嘴方向,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可藉由閉合板45、47之有無選擇供給鑄模砂之供給口,故可進行配合模型形狀之供給。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12,故穩定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之移動。藉此,可穩定地進行擠壓。因此,可提高脫模等之性能,且結果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係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4個導件12係以包圍使用上砂箱15及下砂箱17形成自上下方向觀察將4個導件12各自之中心作為頂點之四角形之造模空間(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方式而配置,4個導件12於砂填充時、擠壓時及脫模時,於上下方向引導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如此,於砂填充時、擠壓時及脫模時,於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第2下砂槽31之姿勢相同之情形時,可配置4個導件12。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即使於第1連接口35與第2連接口38之高度不同之情形時,亦可藉由第1閉合板36蓋住第2連接口38,亦可藉由第2閉合板39蓋住第1連接口35。因此,可防止鑄模砂自砂槽流出。
再者,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因填充於上造模空間及下造模空間之鑄模砂係CB設定為30%~42%,鑄模砂之壓縮強度設定為8N/cm2~15N/cm2之範圍之鑄模砂,故可獲得優異之鑄模及鑄物製品。
另,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本發明之無箱造模機之一例者。本發明之無箱造模機未限定於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者,於不變更各請求項記載之主旨之範圍內,可變化實施形態之無箱造模機1,亦可適用於其他用途。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說明上砂槽22固定於上框架10之例,但上砂槽22亦可構成為可移動。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50亦可使用第1檢測器51及第2檢測器52之檢測結果,而控制第1下砂槽30及第2下砂槽31之移動速度。同樣地,控制裝置50亦可使用第3測器53、第4檢測器54及第5檢測器55之檢測結果,控制上砂箱15、下砂箱17及下承框41之移動速度。例如,控制裝置50於檢測到已接近目標位置(檢測位於距特定位置特定距離內)之情形時,亦可將移動速度下降至特定值。藉由如此控制,可兼顧接觸時之影響緩和與上鑄模及下鑄模之造模時間之縮短。
1:無箱造模機
10:上框架
11:下框架
12:導件
14:支持框架
15:上砂箱
16:上砂箱缸體
17:下砂箱
22:上砂槽
22a:透過構件
23:滑動門
24:鑄模砂投入溜槽
25:上板
30:第1下砂槽
30a:透過構件
30b:配管
31:第2下砂槽
32:下槽缸體
33:滑動門
34:漏斗
35:第1連接口
36:第1閉合板
37:擠壓缸體
38:第2連接口
39:第2閉合板
40:下板
41:下承框
43:切換擋板
50:控制裝置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無箱造模機,其係將無砂箱之上鑄模及下鑄模進行造模者,且包含:上砂箱;下砂箱,其配置於上述上砂箱之下方,且可與上述上砂箱一同夾持模型板;上砂槽,其配置於上述上砂箱之上方,連接於壓縮空氣源,且其下端部開口,並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上板,其安裝於上述上砂槽之下端部,形成有自上述上砂槽向上述上砂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第1下砂槽,其連接於壓縮空氣源,於其內部儲存鑄模砂,且具有排出儲存之鑄模砂之第1連接口;第2下砂槽,其配置於上述下砂箱之下方,其上端部開口,具有可連接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第1連接口之第2連接口,並儲存自上述第1下砂槽供給且向上述下砂箱內供給之鑄模砂;下板,其安裝於上述第2下砂槽之上端部,形成自上述第2下砂槽向上述下砂箱內連通之至少1個供給口;驅動部,其使上述第2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以上述上板及上述下板進行擠壓;及調整驅動部,其使上述第1下砂槽於上下方向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無箱造模機,其中:藉由上述上板、上述上砂箱及上述模型板,形成造模上述上鑄模之上造模空間,且經由上述上板將儲存於上述上砂槽之鑄模砂填充至上述上造模空間,藉由安裝於由上述驅動部而移動至特定高度之上述第2下砂槽 之上述下板、上述下砂箱及上述模型板,形成造模上述下鑄模之下造模空間,藉由上述調整驅動部將上述第1下砂槽之上述第1連接口之高度調整為上述第2下砂槽之上述第2連接口之連接位置,而將儲存於上述第1下砂槽之鑄模砂供給至上述第2下砂槽,經由上述下板將儲存於上述第2下砂槽之鑄模砂填充至上述下造模空間,且於上述上造模空間及上述下造模空間填充有鑄模砂之狀態,藉由上述驅動部使上述第2下砂槽向上方移動,而以上述上板及上述下板進行擠壓。
  3. 如請求項2之無箱造模機,其包含:下承框,且上述下造模空間係由上述下板、上述下砂箱、上述下承框及上述模型板形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砂槽及上述第1下砂槽係於內面設置有具有可流通壓縮空氣之複數個孔之透過構件。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板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之內面係以使上述上板之下表面之開口較上述上板之上表面之開口更窄之方式傾斜。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於上述上板之上表面設置有突起,該突起具有朝向上述上板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傾斜之傾斜面。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包含配置於上述上板之下表面、且連通於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之噴嘴。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 上述上板之上述至少1個之供給口係由複數個供給口構成,且於上述上板之下表面配置蓋住自上述複數個供給口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之閉合板。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下板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之內面以使上述下板之上表面之開口較上述下板之下表面之開口更窄之方式傾斜。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於上述下板之下表面設置具有朝向上述下板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傾斜之傾斜面之突起。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包含配置於上述下板之上表面,且連通於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之噴嘴。
  12.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下板之上述至少1個供給口係由複數個供給口構成,且於上述下板之上表面配置蓋住自上述複數個供給口中預先選擇之供給口之閉合板。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上砂箱、上述下砂箱及上述第2下砂槽係可移動地安裝於4個導件。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無箱造模機,其中:上述第1連接口及上述第2連接口係於沿著上下方向之連接面連接,於形成有上述第1連接口之上述第1下砂槽之前端部,設置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1閉合板,且於形成有上述第2連接口之上述第2下砂槽之側部,設置於上下方向延伸之第2閉合板。
TW105115244A 2016-05-17 2016-05-17 無箱造模機 TWI698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244A TWI698295B (zh) 2016-05-17 2016-05-17 無箱造模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244A TWI698295B (zh) 2016-05-17 2016-05-17 無箱造模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049A TW201741049A (zh) 2017-12-01
TWI698295B true TWI698295B (zh) 2020-07-11

Family

ID=61230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244A TWI698295B (zh) 2016-05-17 2016-05-17 無箱造模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82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12A (zh) * 1995-12-15 1997-10-0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吹压式造型机
CN101862814A (zh) * 2009-10-28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同时铸型造型方法和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CN102085566A (zh) * 2010-01-15 2011-06-0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无箱铸型造型机
WO2011111241A1 (ja) * 2010-03-11 2011-09-1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機
TW201233463A (en) * 2010-11-10 2012-08-16 Sintokogio Ltd Mounting assist device for mold-making apparatus, and mold-mak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12A (zh) * 1995-12-15 1997-10-0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吹压式造型机
CN101862814A (zh) * 2009-10-28 2010-10-2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同时铸型造型方法和脱箱铸型造型装置
CN102085566A (zh) * 2010-01-15 2011-06-08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无箱铸型造型机
WO2011111241A1 (ja) * 2010-03-11 2011-09-1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型造型機
TW201233463A (en) * 2010-11-10 2012-08-16 Sintokogio Ltd Mounting assist device for mold-making apparatus, and mold-mak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049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3069B (zh) 脱箱造型机
CN109070196B (zh) 脱箱造型机
CN109070195B (zh) 脱箱造型机
TWI698295B (zh) 無箱造模機
TW201900298A (zh) 無箱造模機
JP6569806B2 (ja) 抜枠造型機
CN110891709A (zh) 铸模高度变更单元、脱框造型机以及铸模高度变更方法
EP3488945B1 (en) Mold forming method
CN216680117U (zh) 一种造型机
KR101687076B1 (ko) 온수가 충진되는 두부 성형 장치
CN114260428A (zh) 一种造型机
TW201908033A (zh) 油壓迴路
JPH07266318A (ja) セメントモルタル成形品製造装置
JP2786724B2 (ja) 型締シリン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