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428B -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7428B
TWI697428B TW108100244A TW108100244A TWI697428B TW I697428 B TWI697428 B TW I697428B TW 108100244 A TW108100244 A TW 108100244A TW 108100244 A TW108100244 A TW 108100244A TW I697428 B TWI697428 B TW I6974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load current
vehicle
rotation spe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6187A (zh
Inventor
郭耀文
張秀洲
Original Assignee
易維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易維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易維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0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42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4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6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18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包含:偵測第一車輪之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之第二轉速;偵測第一車輪之第一驅動馬達之第一負載電流以及第二車輪之第二驅動馬達之第二負載電流;計算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之轉速差異;以及計算第一負載電流與第二負載電流之負載電流差異;當負載電流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第一負載電流以及第二負載電流其中之一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且轉速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時,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

Description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 系統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一般車輛要做到車體翻覆穩定控制,基本上車輛系統要蒐集車體各方向加速度、舵角、側傾角度等資訊。再根據車輛速度,計算車體傾斜的最終角度以確定車體翻覆的風險程度。因此,車體需要裝設加速感知器、舵角感知器、陀螺儀等儀器,並需要透過複雜的角度、濾波器及姿態控制演算程序。
本揭露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車輛行進控制方法。車輛包含車身以及位於車身兩側且相對之第一車輪及第二車輪。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包含:偵測第一車輪之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之第二轉速;偵測第一車輪之第 一驅動馬達之第一負載電流以及第二車輪之第二驅動馬達之第二負載電流;計算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之轉速差異;以及計算第一負載電流與第二負載電流之負載電流差異;當負載電流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第一負載電流以及第二負載電流其中之一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且轉速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時,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之步驟包含:當第一負載電流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時,降低或關閉第一驅動馬達對第一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且對第二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之步驟包含:當第二負載電流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時,降低或關閉第二驅動馬達對第二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且對第一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
本揭露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車輛行進控制系統,車輛包含車身以及位於車身兩側且相對之第一車輪及第二車輪。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包含第一驅動馬達、第二驅動馬達、第一感測器、第二感測器以及控制器。第一驅動馬達驅動第一車輪,第二驅動馬達驅動第二車 輪。第一感測器與第一驅動馬達電性連接,其中第一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一車輪之第一轉速以及第一驅動馬達之第一負載電流。第二感測器與第二驅動馬達電性連接,其中第二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二車輪之第二轉速以及第二驅動馬達之第二負載電流。控制器與第一驅動馬達、第二驅動馬達、第一感測器以及第二感測器電性連接。其中控制器設置以判斷當負載電流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第一負載電流以及第二負載電流其中之一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且轉速差異的絕對值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時,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以及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其中當第一負載電流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時,控制器設置以降低或關閉第一驅動馬達對第一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且對第二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二負載電流不大於負載電流極值時,控制器設置以降低或關閉第二驅動馬達對第二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二車輪的第二轉速,且對第一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第一車輪的第一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還包含第一轉速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一車輪之第一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還包 含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一驅動馬達之第一負載電流。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感測器還包含第二轉速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二車輪之第二轉速。
於本揭露之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感測器還包含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設置以偵測第二驅動馬達之第二負載電流。
於本揭露上述實施例中,透過比較第一車輪與第二車輪的轉速及負載電流與經測試得出的臨界值與極值之間的相對大小即可判斷車輛是否即將翻覆,因此可省略裝設各種複雜的感測器於車輛各部位之成本,且無須透過車身旋轉角度與車輛加速度等複雜的矩陣運算去判斷車輛是否有翻覆風險,因此可進一步縮短反應時間。
50‧‧‧車輛
52‧‧‧車身
54a‧‧‧第一車輪
54b‧‧‧第二車輪
100‧‧‧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110a‧‧‧第一驅動馬達
110b‧‧‧第二驅動馬達
120a‧‧‧第一感測器
122a‧‧‧第一轉速感測器
124a‧‧‧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
120b‧‧‧第二感測器
122b‧‧‧第二轉速感測器
124b‧‧‧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
130‧‧‧控制器
I1‧‧‧第一負載電流
I2‧‧‧第二負載電流
R1‧‧‧第一轉速
R2‧‧‧第二轉速
DI‧‧‧負載電流差異
DR‧‧‧轉速差異
DI-threshold‧‧‧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
minI‧‧‧負載電流極值
DR-threshold‧‧‧轉速差異臨界值
S1~S9‧‧‧步驟
M‧‧‧重量
Fa、Fb‧‧‧向心力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的示意圖。
第2A圖及第2B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車輛行進控制方法流程圖。
第3圖至第6圖為第1圖中之車輛於不同狀態時之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說明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且為了清楚起見,圖式中之層和區域的厚度可能被誇大,並且在圖式的描述中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第1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的示意圖。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設置於車輛50中。車輛50具有車身52、第一車輪54a以及第二車輪54b。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相對且位於車身52的兩側。於一些實施例中,車輛50可為三輪車,而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可設置以控制相對之兩後輪上。於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車輛50可為四輪車,而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可設置以控制相對之兩前輪及/或兩後輪。
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具有第一驅動馬達110a、第二驅動馬達110b、第一感測器120a、第二感測器120b以及控制器130。第一驅動馬達110a設置以驅動第一車輪54a,第二驅動馬達110b設置以驅動第二車輪54b。
第一感測器120a與第一驅動馬達110a電性連接,第二感測器120b與第二驅動馬達110b電性連接。第 一感測器120a具有第一轉速感測器122a以及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124a。其中,第一轉速感測器122a設置以偵測第一車輪54a之第一轉速R1(見第2A圖),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124a設置以偵測第一驅動馬達110a之第一負載電流I1(見第2A圖)。第二感測器120b具有第二轉速感測器122b以及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124b。第二轉速感測器122b設置以偵測第二車輪54b之第二轉速R2(見第2A圖),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124b設置以偵測第二驅動馬達110b之第二負載電流I2(見第2A圖)。
控制器130與第一驅動馬達110a、第二驅動馬達110b、第一感測器120a以及第二感測器120b電性連接。控制器130可計算第一轉速R1以及第二轉速R2之間的轉速差異DR(見第2A圖),並計算第一負載電流I1以及第二負載電流I2之間的負載電流差異DI(見第2A圖)。
於本實施例中,兩控制器130彼此電性連接並各自連接至第一驅動馬達110a與第一感測器120a以及第二驅動馬達110b與第二感測器120b,但其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
本揭露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可藉由上述之第一轉速R1、第二轉速R2、第一負載電流I1、以及第二負載電流I2,即時判斷車輛50是否具有翻覆的風險。一般而言,在車身52傾斜且即將翻覆的過程中,車輛50的其中一車輪先離地,導致車輛50的負載電流必須完全由仍接觸地面的另一車輪提供,使得接觸地面的另一車 輪之負載電流變大。此時,離地的車輪高速空轉,導致車輛50的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之間的轉速差異DR變大。此外,離地且空轉之車輪的負載電流會下降至當驅動馬達處於空載狀態的負載電流極值minI(見第2A圖),也就是驅動馬達的最小負載電流值,因此使得負載電流差異DI變大。
具體而言,不同種類的車輛在即將翻覆的狀態下皆具有對應的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見第2A圖)與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DI-threshold(見第2A圖)。本揭露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透過控制器130比較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與車輛50當下的轉速差異DR,並比較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DI-threshold與車輛50當下的負載電流差異DI,即時判斷車輛50是否具有翻覆的風險。此外,透過各別比較第一負載電流112a及第二負載電流112b與負載電流極值minI之大小可判斷是否第一車輪54a或是第二車輪54b已處於空轉狀態且車輛50是否即將翻覆,控制器130再透過第一驅動馬達110a與第二驅動馬達110b對第一車輪54a及第二車輪54b作出反饋機制以使車輛50脫離翻覆的風險並回復至穩定行駛的狀態。
於本實施例中,以電動車為例,當車輛50之車速約為1~10km/hr時,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之間的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約為13RPM。也就是說,當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之間的轉速差異DR的絕對值大於70RPM時,車輛50有翻覆的風險。此外,車輛50 之電流差異臨界值DI-threshold約為10A。也就是說,當第一驅動馬達110a與第二驅動馬達110b之間的負載電流差異DI的絕對值大於10A時,車輛50有翻覆的風險。此時離地輪之驅動馬達的負載電流極值minI約為2A。
以下將以實施例具體說明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使車輛50維持穩定行駛之車輛行進控制方法。
第2A圖及第2B圖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車輛行進控制方法流程圖。請參照第2A圖,車輛行進控制方法開始於步驟S1,第一轉速感測器122a偵測第一車輪54a之第一轉速R1,第二轉速感測器122b偵測第二車輪54b之第二轉速R2。接著於步驟S2中,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124a偵測第一驅動馬達110a之第一負載電流I1,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124b偵測第二驅動馬達110b之第二負載電流I2。於步驟S3中,控制器130判斷負載電流差異DI的絕對值是否大於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DI-threshold。若判斷結果為否,代表車輛50無翻覆風險,因此結束本次偵測。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S4。
於步驟S4中,控制器130判斷第二負載電流I2是否小於負載電流極值minI。若判斷結果為否,則執行步驟S7(見第2B圖)。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S5。於步驟S5中,控制器130判斷轉速差異DR的絕對值是否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若判斷結果為否,代表車輛50無翻覆風險,因此結束本次偵測。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S6。於步驟S6中,由於車輛50被判斷 為將朝向第一車輪54a之一側翻覆,因此第一驅動馬達110a施加制動力於第一車輪54a,且第二驅動馬達110b降低或關閉對第二車輪54b的動力輸出。
請參照第2B圖,於步驟S7中,控制器130判斷第一負載電流I1是否小於負載電流極值minI。若判斷結果為否,代表車輛50無翻覆風險,因此結束本次偵測。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S8。於步驟S8中,控制器130判斷轉速差異DR的絕對值是否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若判斷結果為否,代表車輛50無翻覆風險,因此結束本次偵測。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S9。於步驟S9中,由於車輛50被判斷為將朝向第二車輪54b之一側翻覆,因此第二驅動馬達110b施加制動力於第二車輪54b,且第一驅動馬達110a降低或關閉對第一車輪54a的動力輸出。
應理解到。上述步驟S3、步驟S4與步驟S5為判斷車輛50是否即將朝向第一車輪54a之一側翻覆所需同時成立的三個條件,而步驟S3、步驟S7與步驟S8為判斷車輛50是否即將朝向第二車輪54b之一側翻覆所需同時成立的三個條件。然而,上述的三個條件之間的判斷順序可任意調換。換句話說,只要車輛50的四個參數與經測試得出的臨界值與極值之間同時滿足下列三不等式(1)、(2)、(3)關係,控制器130便會根據判斷結果即時執行步驟S6或步驟S9。
|DI|>DI-threshold (1)
|DR|>DR-threshold (2)
I1≦minI or I2≦minI (3)
請先回到第1圖,並同時參照第2A圖。於本實例中,車輛50行駛於平面道路上,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以相同轉速運行。車輛50所需的負載電流由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共同提供,因此第一負載電流I1與第二負載電流I2大致相等或僅具有微小差異。於車輛行進控制方法之步驟S1及步驟S2中測得的參數關係為:|DI|<DI-threshold、|DR|<DR-threshold、I1>minI以及I2>minI。因此,於步驟S3中,根據|DI|<DI-threshold之關係判斷得知車輛50無翻覆風險。
第3圖至第6圖為第1圖中之車輛50於不同狀態時之示意圖。請同時參照第2A圖與第3圖。於本實例中,車輛50行駛於傾斜道路上,且車身52沿著道路平面往第一車輪54a之一側傾斜,但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皆落在路面上。因此,第一轉速R1大致等於第二轉速R2,第一負載電流I1大於第二負載電流I2,且負載電流差異DI增加。然而,於車輛行進控制方法之步驟S1及步驟S2中測得的四個參數與經測試得出的臨界值與極值之間的關係為:|DI|<DI-threshold、|DR|<DR-threshold、I1>minI以及I2>minI。因此,於步驟S3中,根據|DI|<DI-threshold之關係判斷得知車輛50無翻覆風險。
請同時參照第2A圖與第4圖。於本實例中,車輛50行駛於傾斜道路上,且車身52沿著道路平面往第 二車輪54b之一側傾斜,但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皆落在路面上。因此,第一轉速R1大致等於第二轉速R2,第一負載電流I1小於第二負載電流I2,且負載電流差異DI增加。然而,於車輛行進控制方法之步驟S1及步驟S2中測得的四個參數與經測試得出的臨界值與極值之間關係仍為:|DI|<DI-threshold、|DR|<DR-threshold、I1>minI以及I2>minI。因此,於步驟S3中,根據|DI|<DI-threshold之關係判斷得知車輛50無翻覆風險。
請同時參照第2A圖與第5圖。於本實例中,車輛50行駛於傾斜道路上,車身52向第一車輪54a之一側傾斜且第二車輪54b已離開道路平面。車身52的傾斜角度大於傾斜道路的傾斜角度,並以第一車輪54a為平衡車輛50的支撐點。然而,當傾斜之車身52的向心力矩大於車身52重量M所提供之力矩時,車輛50便可能往第一車輪52a之一側翻覆。於一些實施例中,車輛50也可能於平面道路上因轉向過快而導致翻覆,其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
此時,車輛50所需的負載電流完全由第一車輪54a的第一驅動馬達110a提供,且第二車輪54b已離開路面,因此第一負載電流I1遠大於第二負載電流I2。步驟S3之判斷結果為:|DI|>DI-threshold,因此接著執行步驟S4。於步驟S4中,由於第二車輪54b呈現較第一車輪54a更高速的空轉狀態,第二負載電流I2會接近於當第二驅動馬達110b為空載時的最小電流,因此判斷得知I2≦minI,接著執行步驟S5。此時,空轉狀態的第二車輪54b 之第二轉速R2大於第一轉速R1,步驟S5之判斷結果為:|DR|>DR-threshold,因此接著執行步驟S6。
於步驟S6中,由於車輛50被判斷為將朝向第一車輪54a之一側翻覆,因此控制器130會施加制動力於第一車輪54a,也就是使第一車輪54a執行煞車動作以降低第一車輪54a之第一轉速R1,並使第二驅動馬達110b降低或關閉對第二車輪54b的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二車輪54b之第二轉速R2。如此一來,車輛50朝向第一車輪54a之向心力Fa降低,車身52重量M所提供之力矩即可使車輛50恢復至第一車輪54a及第二車輪54b皆與地面接觸的平穩行駛狀態。
請同時參照第2A圖、第2B圖與第6圖。於本實例中,車輛50行駛於傾斜道路上,車身52向第二車輪54b之一側傾斜且第一車輪54a已離開道路平面。車身52的傾斜角度大於傾斜道路的傾斜角度,並以第二車輪54b為平衡車輛50的支撐點。然而,當傾斜之車身52的向心力矩將大於車身52重量M所提供之力矩時,車輛50便可能往第二車輪54b之一側翻覆。於一些實施例中,車輛50也可能於平面道路上因轉向過快而導致翻覆,其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
此時,車輛50所需負載電流完全由第二車輪54b的第二驅動馬達110b提供,且第一車輪54a已離開路面,因此第二負載電流I2遠大於第一負載電流I1。步驟S3之判斷結果為:|DI|>DI-threshold,因此接著執行步驟 S4。於步驟S4中,由於第一車輪54a呈現較第二車輪54b更高速的空轉狀態,第一負載電流I1會接近於當第一驅動馬達110a為空載時的最小電流,因此判斷得知I2>minI,接著執行步驟S7。於步驟S7中,判斷得知I1≦minI,接著執行步驟S8。此時,空轉狀態的第一車輪54a之第一轉速R1大於第二轉速R2,步驟S8之判斷結果為:|DR|>DR-threshold,因此接著執行步驟S9。
於步驟S9中,由於車輛50被判斷為將朝向第二車輪54b之一側翻覆,因此控制器130會施加制動力於第二車輪54b,也就是使第二車輪54b執行煞車動作以降低第二車輪54b第二轉速R2,並使第一驅動馬達110a降低或關閉對第一車輪54a的動力輸出以降低第一車輪54a之第一轉速R1。如此一來,車輛50朝向第二車輪54b之向心力Fb降低,車身52重量M所提供之力矩即可使車輛50恢復至第一車輪54a及第二車輪54b皆與地面接觸的平穩行駛狀態。
綜上所述,本揭露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100可透過控制器130比較車輛50當下的轉速差異DR是否大於轉速差異臨界值DR-threshold,並比較車輛50當下的負載電流差異DI是否大於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DI-threshold,且比較第一負載電流112a或第二負載電流112b是否小於負載電流極值minI,而及時判斷車輛50的翻覆方向。控制器130透過第一驅動馬達110a與第二驅動馬達110b根據翻覆方向各別使第一車輪54a及第二車輪 54b的轉速下降,以使車輛50脫離翻覆的風險並回復至穩定行駛的狀態。
此外,透過比較第一車輪54a與第二車輪54b的轉速及負載電流與經測試得出的臨界值與極值之間的相對大小即可判斷車輛50是否即將翻覆,因此可省略裝設各種複雜的感測器於車輛50各部位之成本,且無須透過車身52旋轉角度與車輛50加速度等複雜的矩陣運算去判斷車輛50是否有翻覆風險,因此可進一步縮短反應時間。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S6‧‧‧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車輛行進控制方法,該車輛包含一車身以及位於該車身兩側且相對之一第一車輪及一第二車輪,該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包含:偵測一第一車輪之一第一轉速以及一第二車輪之一第二轉速;偵測該第一車輪之一第一驅動馬達之一第一負載電流以及該第二車輪之一第二驅動馬達之一第二負載電流;計算該第一轉速與該第二轉速之一轉速差異;以及計算該第一負載電流與該第二負載電流之一負載電流差異;當該負載電流差異的絕對值大於一負載電流差異臨界值,該第一負載電流以及該第二負載電流其中之一不大於一負載電流極值,且該轉速差異的絕對值大於一轉速差異臨界值時,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以及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其中在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以及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之步驟包含:當該第一負載電流不大於該負載電流極值時,降低或關閉該第一驅動馬達對該第一車輪之動力輸出以 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且對該第二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其中在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以及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之步驟包含:當該第二負載電流不大於該負載電流極值時,降低或關閉該第二驅動馬達對該第二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且對該第一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
  4. 一種車輛行進控制系統,該車輛包含一車身以及位於該車身兩側且相對之一第一車輪及一第二車輪,該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包含:一第一驅動馬達,驅動該第一車輪;一第二驅動馬達,驅動該第二車輪;一第一感測器,與該第一驅動馬達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一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一車輪之一第一轉速以及該第一驅動馬達之一第一負載電流;一第二感測器,與該第二驅動馬達電性連接,其中該第二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二車輪之一第二轉速以及該第二驅動馬達之一第二負載電流;以及一控制器,與該第一驅動馬達、該第二驅動馬達、該第一感測器以及該第二感測器電性連接,其中該控制器設置以判斷當一負載電流差異的絕對值大於一負 載電流差異臨界值,該第一負載電流以及該第二負載電流其中之一不大於一負載電流極值,且一轉速差異的絕對值大於一轉速差異臨界值時,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以及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當該第一負載電流不大於該負載電流極值時,該控制器設置以降低或關閉該第一驅動馬達對該第一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且對該第二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當該第二負載電流不大於該負載電流極值時,該控制器設置以降低或關閉該第二驅動馬達對該第二車輪之動力輸出以降低該第二車輪的該第二轉速,且對該第一車輪施加一制動力以降低該第一車輪的該第一轉速。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感測器還包含一第一轉速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一車輪之該第一轉速。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一感測器還包含一第一負載電流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一驅動馬達之該第一負載電流。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感測器還包含一第二轉速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二車輪之該第二轉速。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車輛行進控制系統,其中該第二感測器還包含一第二負載電流感測器,設置以偵測該第二驅動馬達之該第二負載電流。
TW108100244A 2019-01-03 2019-01-03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TWI697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244A TWI697428B (zh) 2019-01-03 2019-01-03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0244A TWI697428B (zh) 2019-01-03 2019-01-03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428B true TWI697428B (zh) 2020-07-01
TW202026187A TW202026187A (zh) 2020-07-16

Family

ID=72601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244A TWI697428B (zh) 2019-01-03 2019-01-03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742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4934U (en) * 2005-04-04 2005-09-11 Hsin Lung Accessories Co Ltd Turning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 vehicle
CN101066674A (zh) * 2007-02-09 2007-11-0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扭矩控制安全监控***的架构及***
CN101474992A (zh) * 2007-11-04 2009-07-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混合动力***中卸载待分离离合器转矩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92308A (zh) * 2009-12-15 2011-06-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智能型多轮独立动力轮的差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33944A (zh) * 2016-05-16 2017-12-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在驾驶员踩下踏板/松开踏板期间控制传动系间隙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74934U (en) * 2005-04-04 2005-09-11 Hsin Lung Accessories Co Ltd Turning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 vehicle
CN101066674A (zh) * 2007-02-09 2007-11-0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扭矩控制安全监控***的架构及***
CN101474992A (zh) * 2007-11-04 2009-07-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混合动力***中卸载待分离离合器转矩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92308A (zh) * 2009-12-15 2011-06-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智能型多轮独立动力轮的差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33944A (zh) * 2016-05-16 2017-12-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在驾驶员踩下踏板/松开踏板期间控制传动系间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187A (zh)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574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teer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N106541798B (zh) 用于控制车辆空气动力性的车辆行驶高度的确定
EP0873893B1 (en) Body sw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dustrial vehicles
US20070084662A1 (en) Trave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478484B2 (en) Control of vehicle rollover
JPH115419A (ja) 産業車両の車体揺動制御装置
JP7366281B2 (ja) 二輪車
KR20080019786A (ko) 4륜조향 차량의 롤 오버 방지방법
KR20150025810A (ko) 조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TWI697428B (zh) 車輛行進控制方法及車輛行進控制系統
US20210061348A1 (en) Vehicle
WO2015002033A1 (ja) 駆動トルク制御装置
JP6267440B2 (ja) 車両制御装置
JPH08142893A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KR20150134150A (ko) 세바퀴 전기 자동차의 제어방법
CN111452784B (zh) 车辆行进控制方法及车辆行进控制***
KR20130012827A (ko) 인휠 시스템 차량의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4321285B2 (ja) 車輪の接地荷重推定装置
JP3099674B2 (ja) 車両旋回制御装置
JP2009227204A (ja) キャンバー角調整装置
JP2008302848A (ja) タイヤ状態推定装置、自動車及びタイヤ状態推定方法
KR20090024019A (ko) 차량의 거동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09225646A (ja) 駆動力制御装置
JP2008290535A (ja) 走行装置及び駆動制御装置
CN217347364U (zh) 车辆行驶的调整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