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443B - 光學鏡頭(四) - Google Patents

光學鏡頭(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443B
TWI693443B TW108104784A TW108104784A TWI693443B TW I693443 B TWI693443 B TW I693443B TW 108104784 A TW108104784 A TW 108104784A TW 108104784 A TW108104784 A TW 108104784A TW I693443 B TWI693443 B TW I6934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refractive power
image side
surface fa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0513A (zh
Inventor
馬芳麗
劉斌
陳月葉
劉華唐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04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44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4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51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光學鏡頭(四)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鏡頭。
光學雷達或光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使用波長為905nm之短脈衝雷射光來測量目標物距離,因其具備高解析度能完整描繪出目標物輪廓,可滿足自駕車需要更遠、更精準的感測需求,所以光學雷達目前被廣泛使用於車載測距領域,隨著所探測的目標物不同和應用不同,光學雷達所使用的光學鏡頭需具備大視場、小型化及波前差小等特性,習知的光學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光學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大視場、小型化及波前差小之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其鏡頭總長度較短、視場較大、波前差較小,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之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 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之另一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三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之另一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及一第六透鏡。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81<f456/f123<2.12;其中,f123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為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其中第四透鏡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五透鏡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
其中第二、三、四、五、六透鏡分別為彎月型透鏡。
其中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9<f456/f123<2.1;其中,f123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為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其中光學鏡頭滿足任一的Nd1、Nd2、Nd4及Nd6皆大於任一的Nd3及Nd5,且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AOE=AOI/2;其中,Nd1為第一透鏡之一折射率,Nd2為第二透鏡之一折射率,Nd3為第三透鏡之一折射率,Nd4為第四透鏡之一折射率,Nd5為第五透鏡之一折射率,Nd6為第六透鏡之一折射率,AOE為光學鏡頭之一出射角(Angle of Emergence),AOI為光學鏡頭之一入射角(Angle of Incidence)。
其中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及一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鏡之一物側面及一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表面,光學鏡頭可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物側與第一透鏡之間,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8度/mm<FOV/TTL<1.5度/mm;其中,FOV為光學鏡頭之一視場,TTL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光學鏡頭
L11、L21、L31‧‧‧第一透鏡
L12、L22、L32‧‧‧第二透鏡
L13、L23、L33‧‧‧第三透鏡
L14、L24、L34‧‧‧第四透鏡
L15、L25、L35‧‧‧第五透鏡
L16、L26、L36‧‧‧第六透鏡
ST1、ST2、ST3‧‧‧光圈
OA1、OA2、OA3‧‧‧光軸
S11、S21、S31‧‧‧光圈面
S12、S22、S32‧‧‧第一透鏡物側面
S13、S23、S33‧‧‧第一透鏡像側面
S14、S24、S34‧‧‧第二透鏡物側面
S15、S25、S35‧‧‧第二透鏡像側面
S16、S26、S3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S27、S3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S28、S3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S29、S3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S210、S3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S211、S3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S212、S3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S213、S313‧‧‧第六透鏡像側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2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0.00度之波前差圖。
第2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10.20度之波前差圖。
第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17.00度之波前差圖。
第2D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24.04度之波前差圖。
第2E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28.90度之波前差圖。
第2F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於入射角等於34.00度之波前差圖。
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 有負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及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三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及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本發明提供又另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三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五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及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及表八,其中表一、表四及表七分別為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 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二、表五及表八分別為表一、表四及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
第1、3、4圖分別為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二、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其中第一透鏡L11、L21、L31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2、S22、S32與像側面S13、S23、S33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12、L22、L32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4、S24、S34為凸面,其像側面S15、S25、S35為凹面,其物側面S14、S24、S34與像側面S15、S25、S35皆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13、L23、L33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6、S26、S36為凸面,其像側面S17、S27、S37為凹面,其物側面S16、S26、S36與像側面S17、S27、S37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14、L24、L34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8、S28、S38為凹面,其像側面S19、S29、S39為凸面,物側面S18、S28、S38與像側面S19、S29、S39皆為球面表面。
第五透鏡L15、L25、L35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0、S210、S310為凹面,其像側面S111、S211、S311為凸面,物側面S110、S210、S310與像側面S111、S211、S311皆為非球面表面。
第六透鏡L16、L26、L36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侧面S112、S212、S312为凹面,其像側面S113、S213、S313為凸面,物側面S112、S212、S312與像側面S113、S213、S313皆為球面表面。
另外,光學鏡頭1、2、3至少滿足底下其中一條件: 1.81<f456/f123<2.12 (1)
Nd1>Nd3 (2)
Nd2>Nd3 (3)
Nd4>Nd3 (4)
Nd6>Nd3 (5)
Nd1>Nd5 (6)
Nd2>Nd5 (7)
Nd4>Nd5 (8)
Nd6>Nd5 (9)
AOE=AOI/2 (10)
0.8度/mm<FOV/TTL<1.5度/mm (11)
0.45<TTL/BFL<0.75 (12)
其中,f12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第二透鏡L12、L22、L32及第三透鏡L13、L23、L33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第五透鏡L15、L25、L35及第六透鏡L16、L26、L36之一組合有效焦距。Nd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之一折射率。Nd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之一折射率。Nd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之一折射率。Nd4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之一折射率。Nd5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五透鏡L15、L25、L35之一折射率。Nd6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之一折射率。 AOE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2、3之一出射角(Angle of Emergence),AOI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2、3之一入射角(Angle of Incidence),FOV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光學鏡頭1、2、3之一視場,TT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之物側面S12、S22、S32分別至第六透鏡L16、L26、L36之像側面S113、S213、S313於光軸OA1、OA2、OA3上之一間距。BF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之像側面S113、S213、S313分別至一成像面於光軸OA1、OA2、OA3上之一間距。使得光學鏡頭1、2、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增大視場、有效的縮小出射角、有效的縮小波前差。上述條件中,條件(1):1.81<f456/f123<2.12其中條件(1)是以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中最小跟最大的實際計算值以公差為±5%計算得出,也就是說1.91*0.95=1.81,2.02*1.05=2.12,其更佳效果範圍為滿足條件:1.91<f456/f123<2.02。
上述條件中,條件(11):0.8度/mm<FOV/TTL<1.5度/mm,其更佳效果範圍為滿足條件:1.0度/mm<FOV/TTL<1.3度/mm。
上述條件中,條件(12):0.45<TTL/BFL<0.75,其適用於近距離目標物,目標物之距離為100mm,如果為遠距離目標物,目標物之距離為100000mm,此時條件(12)需修正為0.00045<TTL/BFL<0.00075。
可以理解的是,各個條件的範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在合理的公差範圍內調整,其中所謂的合理的公差範圍為±5%。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 圖,光學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光圈ST1、一第一透鏡L11、一第二透鏡L12、一第三透鏡L13、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及一第六透鏡L16。使用時,來自物側之雷射光通過光學鏡頭1後,其雷射光斑(Spot Size)大小將變為兩倍。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11,其物側面S12為凸面,像側面S13為凹面;第二透鏡L12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4為凸面,像側面S15為凹面;第三透鏡L13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6為凸面,像側面S17為凹面;第四透鏡L14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8為凹面;第五透鏡L15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像側面S111為凸面;第六透鏡L16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物側面S112為凹面;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2)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光學鏡頭1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增大視場、有效的縮小出射角、有效的縮小波前差。
表一為第1圖中光學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一資料顯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之鏡頭總長度等於57.000936mm、視場等於68度。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09-1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0-2
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
其中:c:曲率;h:透鏡表面任一點至光軸之垂直距離;k:圓錐係數;A~D:非球面係數。
表二為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 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1-3
表三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2)之計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2)之要求。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1-4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這可從第2A至第2F圖看出。第2A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0.00度之波前差圖。第2B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 頭1於入射角等於10.20度之波前差圖。第2C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17.00度之波前差圖。第2D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24.04度之波前差圖。第2E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28.90度之波前差圖。第2F圖所示的,是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34.00度之波前差圖。
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0.00度,其波峰到波谷(Peak to Valley)波前差等於0.0729個波長(0.0729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於0.0217個波長(0.0217Waves)。
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10.20度之波前差等於0.0764個波長(0.0764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於0.0211個波長(0.0211Waves)。
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17.00度之波前差等於0.0939個波長(0.0939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於0.0244個波長(0.0244Waves)。
由第2D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24.04度之波前差等於0.1155個波長(0.1155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於0.0293個波長(0.0293Waves)。
由第2E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28.90度之波前差等於0.1180個波長(0.1180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於0.0333個波長(0.0333Waves)。
由第2F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於入射角等於34.00度之波前差等於0.1311個波長(0.1311Waves),均方根(RMS)波前差等 於0.0363個波長(0.0363Waves)。
顯見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之波前差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光學鏡頭2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光圈ST2、一第一透鏡L21、一第二透鏡L22、一第三透鏡L23、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及一第六透鏡L26。使用時,來自物側之雷射光通過光學鏡頭2後,其雷射光斑(Spot Size)大小將變為兩倍。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21,其物側面S22為凹面,像側面S23為凸面;第二透鏡L22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透鏡L12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三透鏡L23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三透鏡L13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四透鏡L24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四透鏡L14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五透鏡L25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五透鏡L15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六透鏡L26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六透鏡L16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2)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光學鏡頭2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增大視場、有效的縮小出射角、有效的縮小波前差。
表四為第3圖中光學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 四資料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光學鏡頭2之鏡頭總長度等於57.6991mm、視場等於68度。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4-5
表四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中表一之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之定義相同,在此皆不加以 贅述。
表五為表四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5-6
表六為第二實施例之光學鏡頭2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2)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實施例之光學鏡頭2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2)之要求。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5-7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鏡頭2的波前差(省略圖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的波前差近似,也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 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4圖,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光學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與光路示意圖。光學鏡頭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光圈ST3、一第一透鏡L31、一第二透鏡L32、一第三透鏡L3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及一第六透鏡L36。使用時,來自物側之雷射光通過光學鏡頭3後,其雷射光斑(Spot Size)大小將變為兩倍。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第一透鏡L31,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一透鏡L11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二透鏡L32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透鏡L12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三透鏡L33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三透鏡L13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四透鏡L34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四透鏡L14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五透鏡L35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五透鏡L15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第六透鏡L36可更為彎月型透鏡,其表面型狀凹凸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六透鏡L16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12)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光學鏡頭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增大視場、有效的縮小出射角、有效的縮小波前差。
表七為第4圖中光學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表七資料顯示,第三實施例之光學鏡頭3之鏡頭總長度等於57.0006mm、視場等於68度。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7-8
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之定義,與第一實施例中表一之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之定義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贅述。
表八為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k 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A~D為非球面係數。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8-9
表九為第三實施例之光學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12)之計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實施例之光學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12)之要求。
Figure 108104784-A0101-12-0018-10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光學鏡頭3的波前差(省略圖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的波前差相似,也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光學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L13‧‧‧第三透鏡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ST1‧‧‧光圈
OA1‧‧‧光軸
S11‧‧‧光圈面
S12‧‧‧第一透鏡物側面
S13‧‧‧第一透鏡像側面
S14‧‧‧第二透鏡物側面
S15‧‧‧第二透鏡像側面
S16‧‧‧第三透鏡物側面
S17‧‧‧第三透鏡像側面
S1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第六透鏡像側面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2. 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
  3. 一種光學鏡頭,包括: 一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一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一第五透鏡為彎月型透鏡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81<f456/f123<2.12;其中,f123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為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五透鏡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六透鏡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三、四、五、六透鏡分別為彎月型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該第五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1.9<f456/f123<2.1;其中,f123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為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以及該第六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光學鏡頭滿足任一的Nd1、Nd2、Nd4及Nd6皆大於任一的Nd3及Nd5,且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AOE=AOI/2;其中,Nd1為該第一透鏡之一折射率,Nd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折射率,Nd3為該第三透鏡之一折射率,Nd4為該第四透鏡之一折射率,Nd5為該第五透鏡之一折射率,Nd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折射率,AOE為該光學鏡頭之一出射角(Angle of Emergence),AOI為該光學鏡頭之一入射角(Angle of Incidence)。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以及一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表面;該第五透鏡之一物側面以及一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表面; 該光學鏡頭更包括一光圈設置於該物側與該第一透鏡之間;以及該光學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8度/mm<FOV/TTL<1.5度/mm;其中,FOV為該光學鏡頭之一視場,TTL為該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該第六透鏡之一像側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
TW108104784A 2019-02-13 2019-02-13 光學鏡頭(四) TWI693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4784A TWI693443B (zh) 2019-02-13 2019-02-13 光學鏡頭(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04784A TWI693443B (zh) 2019-02-13 2019-02-13 光學鏡頭(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443B true TWI693443B (zh) 2020-05-11
TW202030513A TW202030513A (zh) 2020-08-16

Family

ID=71896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784A TWI693443B (zh) 2019-02-13 2019-02-13 光學鏡頭(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44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7207B (zh) * 2017-09-22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46367B (zh) * 2017-06-30 2019-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6367B (zh) * 2017-06-30 2019-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37207B (zh) * 2017-09-22 2018-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513A (zh) 202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24612B2 (ja) 赤外アフォ―カルズ―ム式テレスコ―プ
CN108318995B (zh) 一种透镜***和镜头
US20130308033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for capturing images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therewith
CN110824669B (zh) 一种8k高分辨全景环带光学镜头
CN105223699A (zh) 一种可见光/红外光双波段光学***
CN104049343A (zh) 紧凑型双视场中波红外消热差镜头
CN110673311A (zh) 一种超广角低畸变镜头
CN110658610A (zh) 一种4k行车记录仪镜头
CN110716297B (zh) 一种长焦距大靶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
CN208459676U (zh) 一种多视场中波红外光学***
CN113741009A (zh) 一种焦距25mm的消热差红外镜头及其装配方法
TWI693443B (zh) 光學鏡頭(四)
CN114236781B (zh) 光学镜头
CN108363190B (zh) 一种透镜***和镜头
TWI817635B (zh) 一種變焦鏡頭
TWI718617B (zh) 光學鏡頭(六)
CN114460727B (zh) 一种长焦距、小型化中波制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
CN115185074A (zh) 一种折反式小型化短波红外成像光学***
TWI693445B (zh) 廣角鏡頭(二十四)
CN111505796B (zh) 光学镜头
CN107121760A (zh) 一种宽波段制冷红外折反射全景镜头
CN114460728A (zh) 一种微小型的中波制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
CN112346204B (zh) 光学镜头
CN218497244U (zh) 光学透镜***
CN114200662B (zh) 一种无热化红外瞄具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