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289B -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289B
TWI690289B TW108110212A TW108110212A TWI690289B TW I690289 B TWI690289 B TW I690289B TW 108110212 A TW108110212 A TW 108110212A TW 108110212 A TW108110212 A TW 108110212A TW I690289 B TWI690289 B TW I6902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irbag module
area
audio signal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4823A (zh
Inventor
黃裕翔
Original Assignee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028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2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4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482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枕頭裝置,包括:一支撐主體,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設置,其中,第一區域的一第一底部與支撐主體的一底側距離一第一距離,第二區域的一第二底部與支撐主體的底側距離一第二距離;一第一氣囊模組,設置在支撐主體中,設置在第一區域的下方,第一距離為可變;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設置在支撐主體中,設置在第二區域的下方,第二距離為可變。

Description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偵測使用者睡眠狀況的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目前枕頭都以材質的變化以及使用者的躺臥經驗為主要賣點。使用者在睡眠中的狀況卻是必須通過其他電子產品才能被知曉。此外,在現代繁忙的生活中,睡眠中常出現的打鼾或是呼吸中止,對於使用者的睡眠品質也有相當影響。
因此,提供一種可以偵測使用者睡眠狀況的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已經是業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枕頭裝置,包括:一支撐主體,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相鄰設置,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的一第一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一底側距離一第一距離,所述第二區域的一第二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所述底側距離一第二距離;一第一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支撐主體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區域的下方,所述第一距離為可變;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支撐主體中,設置在所述第二區域的下方,所述第二距離為可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枕頭控制方法,用於調整一枕頭裝置的一第一氣囊模組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所述枕頭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偵測一使用者的一呼吸音頻訊號以及一壓力感測訊號;判斷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是一第一呼吸音頻訊號;根據所述呼吸音頻訊號調整所述第一氣囊模組、所述第二氣囊模組或第一氣囊模組以及第二氣囊模組的組合;以及偵測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並判斷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所述第一呼吸音頻訊號。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不僅結構簡單,還可以有效監控睡眠者睡眠時的鼾聲以及睡眠中止的狀況,並且通過調整枕頭裝置的氣囊模組的高度,以調整使用者呼吸道的角度,以減少使用者的打鼾情況,或是提供警示音頻訊號以避免使用者 出現睡眠意外。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提供有關“發光裝置”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提供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提供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 “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含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5,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另一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剖面圖。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功能方塊圖。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感測器模組的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枕頭裝置1包括一支撐主體10、一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12。
其中,支撐主體10,包括一第一區域10A以及一第二區域10B。第一區域10A與第二區域相鄰設置10B。第一區域10A的一第一底部與支撐主體10的一底側距離一第一距離D1。第二區域10B的一第二底部與支撐主體10的底側距離一第二距離D2。第一距離D1為可變。第二距離D2為可變。
第一氣囊模組11設置在支撐主體10中。第一氣囊模組11設置在第一區域10A的下方。
第二氣囊模組12也設置在支撐主體10中。第二氣囊模組12設置在第二區域10B的下方。
在本實施例中,枕頭裝置1還包括一控制模組13以及一充洩氣模組14。控制模組13電性連接充洩氣模組14,用於提供一第一控制訊號以及一第二控制訊號給充洩氣模組14。
充洩氣模組14包括一第一充氣接口(圖未示)以及一第二充氣接口(圖未示)。第一充氣接口(圖未示)連接所述第一氣囊模組11。第二充氣接口(圖未示)連接所述第二氣囊模組12。
控制模組13的第一控制訊號是用於控制第一氣囊模組11的充氣或洩氣。控制模組13的第二控制訊號是用於控制第二氣囊模組12的充氣或洩氣。由於控制模組13可以對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進行充氣與洩氣,也就是進行壓力調整,因此第一距離D1以及第二距離D2也可以因此改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囊模組11是一圓盤形氣囊。第二氣囊模組12是一長條形氣囊。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的形狀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在本發明中不做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區域10A為一圓形區域。第二區域10B則是一長條形區域。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區域10A是一接近半球形的區域,以容納使用者的頭部。第二區域10b則是用於容納使用者的頸部。此外,第二區域與第一區域是相連接的兩區域。
在本實施例中,枕頭裝置1還包括一感測器模組15以及一通訊模組16。感測器模組15包括一壓力感測單元151、一麥克風152以及一音頻警示單元153。
壓力感測單元151設置在枕頭裝置1的上表面。用於偵測使用者在躺臥時的壓力變化。麥克風152則設置在可以接收使用者在躺臥時的發出的呼吸聲或是其他呼吸道產生的聲音。麥克風152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設計,在本發明中不做限制。此外,音頻警示單元153是一音頻播放器,用於提供一警示聲音。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可以根據感測器模組15的壓力感測單元151以及麥克風152接收到的壓力感測訊號以及呼吸音頻訊號,進行使用者的睡眠狀況判斷。如果使用者的睡眠狀況出現異常,例如打鼾、呼吸中止,控制模組13可以通過充洩氣模組14對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進行壓力調整,或是通過音頻警示單元153提供一音頻訊號,以改善使用者的睡眠姿勢或是喚醒使用者,以進一步改善使用者睡眠品質。
在本發明中,枕頭裝置1還包括一通訊模組16。控制模組13可以通過通訊模組16傳送枕頭裝置1的各項參數以及相關調整參數到一伺服器(圖未示)。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程式從伺服器(圖未示)進行下載相關參數與紀錄。
請參照圖6,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枕頭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枕頭控制方 法,用於調整一枕頭裝置的一第一氣囊模組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其中,本實施例中的枕頭控制方法可以適用於先前實施例的枕頭裝置1,其結構與功能在本實施例中不做贅述。
本實施例的枕頭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偵測一使用者的一呼吸音頻訊號以及一壓力感測訊號(步驟S100);
判斷呼吸音頻訊號是否是一第一呼吸音頻訊號(步驟S110);
根據呼吸音頻訊號調整第一氣囊模組、所述第二氣囊模組或第一氣囊模組以及第二氣囊模組的組合(步驟S120);以及
偵測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並判斷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所述第一呼吸音頻訊號(步驟S130);
判斷使用者的所述壓力感測訊號是否為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步驟S140);
判斷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一第二呼吸音頻訊號(步驟S150);
當壓力感測訊號為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且所述呼吸音頻訊號為所述第二呼吸音頻訊號時,調整第一氣囊模組的一第一壓力值或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一 第二壓力值,或是調整第一氣囊模組的一第一壓力值或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一 第二壓力值,或提供一警示音頻訊號,以提醒使用者(步驟S160)。
在步驟S100中,利用麥克風152接收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並利用壓力感測單元151偵測使用者的一壓力感測訊號。
在步驟S110中,麥克風152的呼吸音頻訊號以及壓力感測單元151的壓力感測訊號會傳送至控制模組13,控制模組13會判斷麥克風152接收到的呼吸音頻訊號是否是一第一呼吸音頻訊號。若呼吸音頻訊號是第一呼吸音頻訊號,則執行步驟S120。若呼吸音頻訊號是第一呼吸音頻訊號則執行步驟S10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呼吸音頻訊號為一鼾聲音頻訊號。
在步驟S120中,由於使用者於睡眠時有鼾聲,因此調整第一氣囊模組11的第一壓力值、第二氣囊模組12的第二壓力值或同時調整第一氣囊模組11的第一壓力值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的第二壓力值。
在步驟S130中,在調整完第一氣囊模組11的第一壓力值或是第二氣囊模組12的第二壓力值,判斷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是否恢復正常呼吸聲或是仍然是鼾聲。若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仍是第一呼吸音頻訊號,則執行步驟S120。若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不是第一呼吸音頻訊號且恢復正常呼吸聲,則執行步驟S100。
在步驟S140中,控制模組13會判斷壓力感測器單元151偵測到的壓力感測器訊號是第一壓力感測訊號PS1或是第二壓力感測訊號PS2。若壓力感測器單元151偵測到的壓力感測器訊號是第一壓力感測訊號PS1,則執行步驟S100。若壓力感測器單元151偵測到的壓力感測器訊號是第二壓力感測訊號PS2,則執行步驟S15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壓力感測訊號PS1具有一第一壓力變化區間。第二壓力感測訊號PS2不具有一第一壓力變化區間。其中,第一壓力變化區間為5-15克。也就是,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是人體正常呼吸時的壓力值,因此,會有呼出以及吸入空氣量的重量差別。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則是人體呼吸中止的壓力值,由於呼吸中止,因此不會有呼吸時空氣量的重量變化。
在步驟S150中,控制模組13會判斷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一第二呼吸音頻訊號,其中,第二呼吸音頻訊號為一呼吸中止音頻訊號。也就是,麥克風152接收到的呼吸音頻訊號中無法偵測出任何呼吸聲,僅是背景音頻。
在步驟S160中, 當壓力感測訊號為第二壓力感測訊號(無呼吸重量變化)且呼吸音頻訊號為第二呼吸音頻訊號(無呼吸聲),可以判斷使用者是在睡眠中進入呼吸中止的情況,因此,調整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的壓力值,或是提供一警示音頻訊號,提醒使用者,讓使用者恢復知覺,以解除呼吸中止的情況。
此外,請參照圖7,圖7為圖6步驟S120中的流程圖。
在根據呼吸音頻訊號調整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壓力值步驟中,也就是步驟S120中,還包括下列步驟:
降低第一氣囊模組的第一壓力值,以降低第一距離(步驟S1201);
增加第二氣囊模組的第二壓力值,以增加第二距離(步驟S1202);以及
增加第一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一壓力值,增加第一距離,且增加第二氣囊模組的第二壓力值,增加第二距離(步驟S1203);以及
減少第一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一壓力值,減少第一距離,且減少第二氣囊模組的第二壓力值,減少第二距離(步驟S1203)。
在步驟S1201到步驟S1203,控制模組13可以選擇其中一個調整方式對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進行壓力調整。
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也可以選擇步驟S1201至步驟S1203的其中兩個步驟或是全部步驟進行組合,以對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
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可以首先降低第一氣囊模組11的壓力值,降低使用者頭部的高度,使氣管拉伸。若是使用者的呼吸音頻訊號仍然是鼾聲,則再增加第二氣囊模組12的壓力值,提高使用者頸部的高度,使氣管再度拉伸。
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還可以將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的壓力值緩慢地同步降低,同時降低使用者頭部以及頸部的高度。
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3還可以將第一氣囊模組11以及第二氣囊模組12快速地同步降低或是發出警示音頻訊號,以提醒使用者。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不僅結構簡單,還可以有效監控睡眠者睡眠時的鼾聲以及睡眠中止的狀況,並且通過調整枕頭裝置的氣囊模組的高度,以調整使用者呼吸道的角度,以減少使用者的打鼾情況,或是提供警示音頻訊號以避免使用者tj 出現睡眠意外。
以上所提供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枕頭裝置
10:支撐本體
10A:第一區域
10B:第二區域
11:第一氣囊模組
12:第二氣囊模組
13:控制模組
14:充洩氣模組
15:感測器模組
16:通訊模組
151:麥克風
152:壓力感測單元
153:警示音頻單元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S100-S160、S1201-S1203:步驟
PS1:第一壓力感測訊號
PS2:第二壓力感測訊號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枕頭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感測器模組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枕頭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7為圖6步驟S120中的流程圖。
1:枕頭裝置
10:支撐本體
10A:第一區域
10B:第二區域

Claims (13)

  1. 一種枕頭裝置,包括:一支撐主體,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相鄰設置,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的一第一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一底側距離一第一距離,所述第二區域的一第二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所述底側距離一第二距離,所述第一區域是一圓形凹陷區域,用於容納一使用者的頭部,所述第二區域是一長條形凹陷區域,用於容納所述使用者的頸部;一第一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支撐主體中,設置在所述第一區域的下方,所述第一距離為可變;一第二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支撐主體中,設置在所述第二區域的下方,所述第二距離為可變;一控制模組;一壓力感測器單元,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模組,用於偵測一壓力感測訊號;以及一麥克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模組,用於偵測一呼吸音頻訊號;其中,當一使用者躺臥在所述枕頭裝置時,所述第一區域是用於容納所述使用者的頭部,所述第二區域是用於容納所述使用者的頸部;其中,當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一第一音頻訊號時,所述控制模組根據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調整所述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洩氣;其中,所述控制模組判斷壓力感測訊號是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是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當所述壓力感測訊號是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且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一第二音頻訊號,所述控制模組調整所述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是洩氣,或是控制一音頻警示單元提供一警示音頻訊號,用以提醒 使用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枕頭裝置,還包括:一充洩氣模組,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模組,所述充洩氣模組的一第一充氣接口以及一第二充氣接口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其中,所述控制模組提供一第一控制訊號至所述充洩氣模組,以控制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洩氣;其中,所述控制模組提供一第二控制訊號至所述充洩氣模組,以控制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洩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枕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為一圓盤形氣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枕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為一長條形氣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枕頭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區域與所述第一區域相連接。
  6. 一種枕頭控制方法,用於調整一枕頭裝置的一第一氣囊模組以及一第二氣囊模組,所述枕頭裝置的一支撐主體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相鄰設置,其中,所述第一區域的一第一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一底側距離一第一距離,所述第二區域的一第二底部與所述支撐主體的所述底側距離一第二距離,所述第一區域是一圓形凹陷區域,用於容納一使用者的頭部,所述第二區域是一長條形凹陷區域,用於容納所述使用者的頸部,所述枕頭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偵測一使用者的一呼吸音頻訊號以及一壓力感測訊號;判斷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是一第一呼吸音頻訊號;根據所述呼吸音頻訊號調整所述第一氣囊模組、所述第二氣囊 模組或所述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組合;以及偵測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並判斷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所述第一呼吸音頻訊號;其中,所述第一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使用者的頭部下方,所述第二氣囊模組設置在所述使用者的頸部下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還包括:判斷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壓力感測訊號是否為一第一壓力感測訊號或一第二壓力感測訊號;判斷所述使用者的所述呼吸音頻訊號是否為一第二呼吸音頻訊號;當所述壓力感測訊號為所述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且所述呼吸音頻訊號為所述第二呼吸音頻訊號時,調整所述第一氣囊模組或所述第二氣囊模組各別的一壓力值,或提供一警示音頻訊號,以提醒所述使用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呼吸音頻訊號為一鼾聲音頻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呼吸音頻訊號為一呼吸中止音頻訊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壓力感測訊號具有一第一壓力變化區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壓力感測訊號不具有所述第一壓力變化區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枕頭裝置還包括:一控制模組;以及一充洩氣模組,電性連接所述控制模組,所述充洩氣模組的一第一充氣接口以及一第二充氣接口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氣囊模組 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其中,所述控制模組提供一第一控制訊號至所述充洩氣模組,以控制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洩氣;其中,所述控制模組提供一第二控制訊號至所述充洩氣模組,以控制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充氣或洩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枕頭控制方法,其中,在根據呼吸音頻訊號調整第一氣囊模組以及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壓力值步驟中,包括下列步驟:降低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一壓力值,以降低所述第一距離;增加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二壓力值,以增加所述第二距離;增加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一壓力值,增加所述第一距離,且增加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二壓力值,增加所述第二距離;以及減少所述第一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一壓力值,減少所述第一距離,且減少所述第二氣囊模組的所述第二壓力值,減少所述第二距離。
TW108110212A 2019-03-25 2019-03-25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TWI690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212A TWI69028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212A TWI69028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0289B true TWI690289B (zh) 2020-04-11
TW202034823A TW202034823A (zh) 2020-10-01

Family

ID=7113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212A TWI690289B (zh) 2019-03-25 2019-03-25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02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2269A (zh) * 2021-03-18 2022-09-27 洪顺天 受力分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2793U (en) * 2012-07-25 2012-12-11 Univ Far East Intelligent pressure relaxation pillow
CN103431846A (zh) * 2013-09-18 2013-12-11 天津工业大学 智能睡眠监控***
TWM572190U (zh) * 2018-06-29 2019-01-01 呂宏琛 Sleep aid anti-mite pillow
TWM583259U (zh) * 2019-03-25 2019-09-11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枕頭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42793U (en) * 2012-07-25 2012-12-11 Univ Far East Intelligent pressure relaxation pillow
CN103431846A (zh) * 2013-09-18 2013-12-11 天津工业大学 智能睡眠监控***
TWM572190U (zh) * 2018-06-29 2019-01-01 呂宏琛 Sleep aid anti-mite pillow
TWM583259U (zh) * 2019-03-25 2019-09-11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枕頭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2269A (zh) * 2021-03-18 2022-09-27 洪顺天 受力分析***
TWI830992B (zh) * 2021-03-18 2024-02-01 洪順天 受力分析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4823A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6921B2 (en) Dynamically inflatable therapeutic support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KR102052099B1 (ko) 베개의 높이 조절 장치 및 방법
TWI690289B (zh) 枕頭裝置以及枕頭控制方法
CN105747716A (zh) 自动调节枕
CN107136837B (zh) 枕头架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15436A (zh) 一种防止打鼾的气囊枕头
TWM579025U (zh) Sleeping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N109316164A (zh) 一种睡眠干预***以及一种干预睡眠的方法
JP3224095U (ja) 昇降式睡眠用枕
CA31413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rupting and preventing snore and sleep apnea
TWM583259U (zh) 枕頭裝置
CN107692976A (zh) 一种智能睡眠障碍检测治疗装置
CN210008819U (zh) 枕头装置
CN207544742U (zh) 看护床垫
CN107518976A (zh) 智能枕头
CN111820687A (zh) 枕头装置
TWM552785U (zh) 充氣設備
CN107772958A (zh) 一种智能调节高度的枕头
CN208524303U (zh) 一种智能床垫
KR101943197B1 (ko) 수면 장애 극복 베개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210727392U (zh) 多功能枕头
CN209863133U (zh) 一种智能枕头
TW202412682A (zh) 智慧枕墊設備
CN109938897B (zh) 人体状态监控***
TWM635849U (zh) 智慧枕墊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