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643B -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643B
TWI688643B TW104142336A TW104142336A TWI688643B TW I688643 B TWI688643 B TW I688643B TW 104142336 A TW104142336 A TW 104142336A TW 104142336 A TW104142336 A TW 104142336A TW I688643 B TWI688643 B TW I6886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iquid film
nonwoven fabric
liquid
film cra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1107A (zh
Inventor
蒲谷吉晃
種市祥一
安田宙夫
寒川裕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1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64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5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boron, silicon,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 D06M13/51Compounds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metal or carbon-boron, carbon-silicon, carbon-selenium, or carbon-tellurium bond
    • D06M13/513Compounds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metal or carbon-boron, carbon-silicon, carbon-selenium, or carbon-tellurium bond with at least one carbon-silicon b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0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hydrocarb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65Ethers
    • D06M13/17Polyoxyalkyleneglycol 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184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1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D06M13/22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acid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3/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3/244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 D06M13/282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or phosphorus with compound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D06M13/292Mono-, di- or triesters of phosphoric or phosphorous acids; Salt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3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06M15/64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Abstract

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

Description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膜開裂劑、含有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及具有上述含有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之吸收性物品、以及上述含有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近年來,業界提出有對不織布提高其透液或吸液功能。
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為了減輕吸收性物品之回液而使自特定高度落下之水滴之吸收時間位於一定範圍內的不織布。記載為了獲得該吸收時間而使用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烷等親水性處理劑。
專利文獻2中記載為了減少吸收性物品之殘液,而使頂部薄片含有作為血液改質劑之聚氧丙二醇系化合物。認為相較於界面活性劑,該血液改質劑更適度地抑制與經血之親和性。
又,同樣地,專利文獻3中記載作為頂部薄片係於肌膚抵接面側具有凸部之包含兩層者,且於該凸部塗佈有血液活性賦予劑。認為相較於界面活性劑,該血液活性賦予劑與經血之親和性更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2569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1799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68942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液膜開裂劑、包含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液膜開裂劑、包含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上述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通過下述記載並適當參照隨附圖式,應會更清楚地瞭解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特徵及優點。
1:纖維
2:液膜
3:液膜開裂劑
1A:不織布之上表面(第1面)
1B:不織布之上表面(第2面)
10:不織布
11:不織布之上層
12:不織布之下層
13:凹狀接合部
14:凸部
20:不織布
20A:第1不織布
20B:第2不織布
21:中空部
22:接合部
23:凸部
30:不織布
30A:不織布
30B:不織布
31:第1突出部
32:第2突出部
33:凹部
34:凹部
35:壁部
36:第2纖維層302之纖維密度低於第1纖維層301及第2纖維層302之其他部分之纖維密度的部分
40:不織布
41:凸部
42:凹部
43:凹部底部
45:另一纖維層
50:不織布
50A:頂部域
50B:底部域
50C:側部域
51:凸條部
52:凹條部
54:構成纖維
55:熔合部
56:小徑部
57:大徑部
58:變化點
60:不織布
61:凸部
62:線狀凹部
70:不織布
71:不織布之上層
72:不織布之下層
73:凸狀部
74:凹狀部
301:第1纖維層
302:第2纖維層
T(T1、T2、T3):熔合部彼此之間隔
X、Y、Z(Z1、Z2):方向
圖1係表示不織布之纖維間之間隙處所形成之液膜的模式圖。
圖2中之(A1)~(A4)係自側面模式性地展示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使液膜逐漸開裂之狀態的說明圖,(B1)~(B4)係自上方模式性地展示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使液膜逐漸開裂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較佳態樣(第1實施態樣)的不織布之剖視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另一較佳態樣(第2實施態樣)局部切斷所獲得之剖面的立體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將本發明之不織布之進而另一較佳態樣(第3實施態樣)局部切斷所獲得之剖面的立體圖,(A)表示包含1層之不織布,(B)表示包含2層之不織布。
圖6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另一較佳態樣(第4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圖6所示之不織布之變化例的立體圖。
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另一較佳態樣(第5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9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8所示之不織布之構成纖維彼此經熱熔合部固定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10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另一較佳態樣(第6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1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另一較佳態樣(第7實施態樣)的立體圖。
圖12係表示實施例1之不織布試樣之纖維中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之狀態的圖式代用照片。
圖13係表示實施例29之不織布試樣之纖維中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之狀態的圖式代用照片。
圖14係表示實施例30之不織布試樣之纖維中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之狀態的圖式代用照片。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減少出現於不織布等之纖維間之液膜而實現更高程度之乾爽感的液膜開裂劑。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用於乾爽感優異且亦抑制洩漏擔憂之吸收性物品的含有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及使用該不織布之吸收性物品、以及含有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不織布含有液膜開裂劑。本發明之所謂液膜開裂劑,係指使於液體、例如經血等高黏性液體或尿液等***液接觸不織布時形成於不織布之纖維間或纖維表面之液膜開裂,從而抑制液膜形成的劑。液膜之開裂係藉由液膜開裂劑之將液膜層之一部分推開而使之不穩定化的作用得以實現。藉由該液膜開裂劑之作用,液體不會滯留於不織布之纖維間之狹小區域而易於通過。即,成為液體透過性優異之不織布。藉此,即便使構成不織布之纖維變細且使纖維間距離變窄,亦同時實現柔軟之肌膚觸感柔與殘液抑制。此種不織布例如可用作經 期衛生棉、嬰兒用尿布、成人用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
先前,藉由對不織布使用專利文獻1之處理劑或專利文獻2之血液改質劑、專利文獻3之血液滑性劑而顯現出乾爽性之提高。尤其是該等血液改質劑或血液滑性劑有助於血液之黏性或滑性改善,減少殘留於包含不織布之頂部薄片中之液量。然而,所有不織布之纖維間均存在狹小區域,該區域中,由於纖維間之彎月面力或血漿蛋白質之表面活性,又,血液之表面黏性較高,故而纖維間形成穩定之液膜,液體容易滯留。因此,接觸時感覺潮濕,即便先前之使用血液改質劑或血液活性賦予劑之不織布,其乾爽性尚無法滿足要求。進而,近年來,除乾爽性以外,消費者亦要求優良之肌膚觸感,為此必須使用較細之纖維。然而,若使用較細之纖維,則纖維間變得更窄。因此,纖維間更容易形成液膜且不易破裂,液體更容易殘留。
又,上述情況並不限於吸收對象液為血液,於尿液之情形時亦因磷脂質之表面活性而與上述同樣地形成液膜,乾爽性尚無法滿足要求。
如此,業界尋求將不織布中之纖維間之狹小部分所出現之液膜去除的技術,但由於液膜之穩定性較高,故而難以去除。又,亦考慮塗佈水溶性之界面活性劑,以降低液體之表面張力而去除液膜。然而,若將此種界面活性劑用於吸收性物品而試圖藉此去除液膜,則存在液體亦透過防漏液性之底層片材之虞。
針對上述問題,藉由使不織布等包含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而減少該不織布等之纖維間出現之液膜,實現更高程度之乾爽感。又,包含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的不織布之乾爽感優異,若使用該不織布而能夠提供洩漏擔憂亦得以抑制之吸收性物品。
液膜開裂劑係藉由塗佈而含有於不織布之至少局部區域之構成纖維中。該所塗佈之所謂“至少局部”尤佳為接住最多液體之部分。 例如於將本發明之不織布用於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的情形時係直接接住經血等***液之對應於配戴者之***部的區域。又,關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厚度方向,較佳為至少含有於接住液體側之面。上述例之正面片材中,至少於與配戴者肌膚接觸之肌膚抵接面側含有液膜開裂劑。
本發明中,所謂“不織布含有或包含液膜開裂劑”主要指附著於纖維表面。其中,液膜開裂劑只要殘存於纖維表面,則亦可存在如內包於纖維內者、或如藉由內添而存在於纖維內部者。作為使液膜開裂劑附著於纖維表面之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通常所用之各種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噴霧器進行之塗佈、藉由狹縫式塗佈機進行之塗佈、藉由輥轉印進行之塗佈、浸漬等。該等處理可對網化前之纖維進行,亦可於利用各種方法使纖維實現網化後進行。對表面附著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例如藉由熱風送風式之乾燥機在充分低於纖維樹脂熔點之溫度(例如120℃以下)下進行乾燥。又,於採用上述附著方法使液膜開裂劑附著於纖維之情形時,視需要使用使液膜開裂劑溶解於溶劑所獲得之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溶液、或液膜開裂劑之乳化液、分散液而進行。
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為了於不織布中具有下述液膜開裂效果,必須於其接觸體液時以液狀之形態存在。就該方面而言,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進而,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熔點較佳為-22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
以下,對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及含有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關於第1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第1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包含上述液膜開裂劑。
液膜開裂劑所具有之所謂「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係指假定針對如上所述之經血或尿液等***液之擴張係數。該所謂「擴張係數」係根據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利用下述測定方法所獲得之測定值,基於下述式(1)所求出的值。再者,式(1)中之液膜意指「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液相,包括於纖維間或纖維表面已形成膜之狀態之液體、形成膜前之狀態之液體兩者,亦簡稱為液體。又,式(1)之表面張力意指液膜及液膜開裂劑與氣相之界面處之界面張力,有別於液相間之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該區別於本說明書之其他記載中亦同樣存在。
S=γwowo‧‧‧‧‧(1)
γw:液膜(液體)之表面張力
γo: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
γwo: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
根據式(1)可知,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S)藉由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變小而變大,藉由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變小而變大。藉由該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液膜開裂劑於纖維間狹小區域中所形成之液膜表面上之移動性、即擴散性較高。就該觀點而言,上述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更佳為20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5mN/m以上,尤佳為30mN/m以上。另一方面,其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但根據式(1),如於使用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為50mN/m,如於使用表面張力為60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為60mN/m,如於使用表面張力為70mN/m之液體之情形時,上限值為70mN/m,從而上限為形成液膜之液體之表面張力。因此,本發明中,就使用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擴張係數(S)為50mN/m以下。
液膜開裂劑所具有之所謂「水溶解度」係液膜開裂劑於100g離 子交換水中之可溶解質量,指基於下述測定方法,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所測得之值。藉由該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液膜開裂劑不易溶解而與液膜形成界面,使上述擴散性更有效。就相同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較佳為0.0025g以下,更佳為0.0017g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001g。又,上述水溶解度越小越佳且為0g以上,就向液膜之擴散性之觀點而言,實際設為1.0×10-9g以上。再者,認為上述水溶解性亦適用於以水分為主要成分之經血或尿液等。
上述液膜(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表面張力(γw)、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及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係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再者,於測定對象之不織布為組入至生理用品或拋棄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之構件(例如正面片材)之情形時,以如下方式取出後進行測定。即,對吸收性物品中用於將測定對象之構件與其他構件加以接合之接著劑等,藉由冷卻噴霧等冷卻方法使之弱化後,將測定對象之構件輕輕剝離而取出。該取出方法適用於下述纖維間距離及纖度之測定等本發明之不織布之測定。
又,於對附著於纖維之液膜開裂劑進行測定之情形時,首先,利用己烷或甲醇、乙醇等清洗液將附著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洗淨,將用於該清洗之溶劑(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清洗用溶劑)加以乾燥而取出。此時所取出之物質之質量於計算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時得到應用。於所取出之物質之量對測定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而言較少之情形時,根據所取出之物質之構成物而選擇適宜之管柱及溶劑後,利用高效液相層析法分餾出各成分,進而對各餾分進行MS(mass spectrometry,質譜)測定、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測定、元素分析等,藉此鑑定各餾分之結構。 又,於液膜開裂劑包含高分子化合物之情形時,藉由併用凝膠滲透層析法(GPC)等方法,更容易對構成成分進行鑑定。進而,該物質若為市售品,則藉由採購而取得足夠量,若並非市售品,則藉由合成而取得足夠量來測定表面張力或界面張力。尤其關於表面張力與界面張力之測定,於以如上方式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相轉移為液體,保持該溫度條件不變而實施測定。
(液膜(液體)之表面張力(γw)之測定方法)
可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藉由平板法(Wilhelmy法),使用鉑板進行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自動表面張力計「CBVP-Z」(商品名,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鉑板係使用純度99.9%、大小:長25mm、寬10mm者。
再者,上述「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係使用上述測定方法,於離子交換水中添加界面活性劑而調整為50±1mN/m之溶液。
(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γo)之測定方法)
與液膜之表面張力(γw)之測定同樣地,可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藉由平板法並使用相同裝置而進行測定。於該測定時,如上所述,於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相轉移為液體,保持該溫度條件不變而實施測定。
(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之測定方法)
可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藉由懸滴法進行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自動界面黏彈性測定裝置(TECLIS-ITCONCEPT公司製造,商品名THE TRACKER)。關於懸滴法,於形成液滴之同時,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所含之界面活性劑之吸附開始,隨著時間經過而界面張力逐漸減小。因此,讀取形成 有液滴時(0秒時)之界面張力。又,於該測定時,如上所述,於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相轉移為液體,保持該溫度條件不變而實施測定。
又,界面張力之測定時,於液膜開裂劑與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密度差非常小之情形、或黏度明顯較高之情形、界面張力值為懸滴之測定極限以下之情形時,存在難以藉由懸滴法測定界面張力之情況。於該情形時,可藉由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利用旋滴法進行測定。作為此時之測定裝置,可使用旋滴界面張力計(KURUSS公司製造,商品名SITE100)。又,關於該測定,亦讀取液滴形狀穩定化時之界面張力,於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為固體之情形時,加熱至該液膜開裂劑之熔點+5℃而相轉移為液體,保持該溫度條件不變而實施測定。
再者,於兩種測定裝置均可進行界面張力之測定之情形時,採用更小之界面張力值作為測定結果。
(液膜開裂劑之水溶解度之測定方法)
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一面利用攪拌器對100g之離子交換水進行攪拌,一面使所取得之液膜開裂劑緩慢溶解,將不再溶解(觀察到懸浮或沈澱、析出、白濁)時之溶解量作為水溶解度。具體而言,每添加0.0001g之劑後進行一次測定。其結果,將觀察到連0.0001g時亦未溶解者記為「未達0.0001g」,將觀察到0.0001g時溶解但0.0002g時未溶解者記為「0.0001g」。再者,於液膜開裂劑為界面活性劑之情形時,所謂「溶解」意指單分散溶解與微胞分散溶解兩種情況,觀察到懸浮或沈澱、析出、白濁時之溶解量成為水溶解度。
本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藉由具有上述擴張係數與水溶解度,可於液膜表面上不發生溶解地擴散,自液膜之中心附近將液膜層推 開。藉此,使液膜不穩定化而開裂。
此處,針對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之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參照圖1及2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1所示,於纖維間之狹小區域中,經血等高黏性液體或尿液等***液易形成液膜2。相對於此,液膜開裂劑如下所述般使液膜不穩定化而破裂,抑制液膜形成,促使液體自不織布中排出。首先,如圖2(A1)及(B1)所示,不織布之纖維1所含有之液膜開裂劑3於與液膜2保持界面狀態之同時在液膜2之表面上移動。繼而,液膜開裂劑3如圖2(A2)及(B2)所示,將液膜2之一部分推開而向厚度方向侵入,如圖2(A3)及(B3)所示,使液膜2慢慢變成不均勻且較薄之膜。其結果如圖2(A4)及(B4)所示,液膜2如破裂般出現破孔而開裂。開裂之經血等液體成為液滴而更容易於不織布之纖維間通過,從而減少殘液。又,上述液膜開裂劑對液膜之作用不限於針對纖維間液膜之情形,對黏附於纖維表面之液膜亦同樣地發揮作用。即,液膜開裂劑可於黏附於纖維表面之液膜上移動而將該液膜之一部分推開,從而使液膜開裂。又,針對黏附於纖維表面之液膜,液膜開裂劑即便保持附著於纖維之位置不移動,亦可藉由其疏水作用而使液膜開裂,抑制液膜形成。
如此,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並非如降低液膜之表面張力等進行液改質,而是一面將形成於纖維間或纖維表面之液膜本身推開一面使之開裂,抑制液膜形成,藉此促使液體自不織布中排出。藉此,能夠減少不織布中之殘液。又,若將此種不織布作為正面片材組入至吸收性物品中,則抑制液體滯留於纖維間,確保直至到達吸收體之液體透過路徑。藉此,液體之透過性提高,液體於片材表面之流動得到抑制,液體之吸收速度提高。尤其能夠提高對高黏性經血等易於纖維間滯留之液體之吸收速度。並且,正面片材上之紅色等污跡不易顯眼,能夠使配戴者實際感受到吸收力,成為令人安心之高可靠性之吸收性 物品。
本實施形態中,上述液膜開裂劑更佳為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20mN/m以下。即,意指作為決定上述式(1)中之擴張係數(S)之值之一變量的「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為20mN/m以下。藉由將「液膜開裂劑與液膜之界面張力(γwo)」抑制為較低,而液膜開裂劑之擴散係性提高,液膜開裂劑容易自纖維表面向液膜中心附近移動,上述作用更明確。就該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更佳為17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3mN/m以下,進而更佳為10mN/m以下,尤佳為9mN/m以下,尤佳為1mN/m以下。另一方面,其下限無特別限制,就於液膜中之不溶性之觀點而言,只要大於0mN/m即可。再者,於界面張力為0mN/m、即發生溶解之情形時,液膜與液膜開裂劑間無法形成界面,因此式(1)不成立,劑不會擴散。
根據該式亦可知,擴張係數之數值根據對象液體之表面張力而發生變化。例如於對象液體之表面張力為72mN/m、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為21mN/m、該等之界面張力為0.2mN/m之情形時,擴張係數成為50.8mN/m。
又,於對象液體之表面張力為30mN/m、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21mN/m、該等之界面張力為0.2mN/m之情形時,擴張係數成為8.8mN/m。
於任一情形時均係劑之擴張係數越大,則液膜開裂效果越大。
本說明書中,將表面張力之數值定義為50mN/m,但即便表面張力不同,由於該各物質彼此之擴張係數之數值之大小關係不變,故而即便假設體液之表面張力因每日之身體狀況等發生變化,亦係擴張係數越大之劑越展現出優異之液膜開裂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中,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較佳為32mN/m以 下,更佳為30m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mN/m以下,尤佳為22mN/m以下。又,上述表面張力越小越佳,其下限無特別限定。就液膜開裂劑之耐久性之觀點而言,實際為1mN/m以上。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及含有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進行說明。
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即為正值,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包含上述液膜開裂劑。將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設為20mN/m以下如上所述意指液膜開裂劑於液膜上之擴散性提高。藉此,即便於如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未達15mN/m之擴散係數相對較小之情形時,亦由於擴散性較高,故而大量液膜開裂劑自纖維表面向液膜內分散,於多個位置將液膜推開,藉此能夠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之作用。
再者,關於液膜開裂劑之所謂「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水溶解度」及「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定義者相同,其測定方法亦相同。
本實施形態中,就使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更有效之觀點而言,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較佳為17mN/m以下,更佳為13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mN/m以下,進而更佳為9mN/m以下,尤佳為1mN/m以下。關於下限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無特別限制,就不溶於液膜(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觀點而言,實際設為大於0mN/m。
又,關於「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就使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更有效之觀點而言,較佳為9mN/m以上,更佳為10m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mN/m以上。其上限並無特別限制, 根據式(1),就形成液膜之液體之表面張力成為上限之觀點而言,實際為50mN/m以下。
又,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及水溶解度之更佳範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1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及第2實施形態之不織布較佳為除上述液膜開裂劑以外亦進而含有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藉此,纖維表面之親水性提高,潤濕性提高,因此液膜與液膜開裂劑之接觸面積變大,並且血液或尿液含有源自活體之具有磷酸基之界面活性物質,因而藉由併用具有磷酸基之界面活性劑,而由於活性劑之相溶性,進而由於與血液或尿液所含之磷脂質之親和性亦較佳,故而液膜開裂劑容易向液膜移動,進一步促進液膜開裂。關於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19:1,更佳為2:1~15:1,進而較佳為3:1~10:1。上述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尤其較佳為5:1~19:1,更佳為8:1~16:1,進而較佳為11:1~13:1。
作為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作為其具體例,例如可列舉:烷基醚磷酸酯、磷酸二烷基酯、磷酸烷基酯等。其中,就於提高與液膜之親和性之同時賦予不織布之加工性之功能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磷酸烷基酯。
作為烷基醚磷酸酯,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者。例如可列舉:聚氧伸烷基硬脂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肉豆蔻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月桂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棕櫚醚磷酸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或者聚氧伸烷基油醚磷酸酯、聚氧伸烷基軟脂醚磷酸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側鏈者。更佳為碳鏈16~18之單或二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磷酸酯之完全中和或部分中和鹽。又,作為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丁烯及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 成者等。再者,作為烷基醚磷酸酯之鹽,可列舉:鈉或鉀等鹼金屬、氨、各種胺類等。烷基醚磷酸酯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
作為磷酸烷基酯之具體例,可列舉: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櫚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或者磷酸油酯、磷酸軟脂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側鏈者。更佳為碳鏈16~18之單或二烷基磷酸酯之完全中和或部分中和鹽。再者,作為烷基磷酸酯之鹽,可列舉:鈉或鉀等鹼金屬、氨、各種胺類等。烷基磷酸酯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
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之包含液膜開裂劑、或包含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不織布之構成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90度以下,更佳為8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70度以下。藉此,纖維表面成為親水性,潤濕面積增大,液膜開裂劑容易向液膜移動。
上述接觸角之測定可藉由以下方法進行。
即,自不織布之特定部位取出纖維,測定水相對於該纖維之接觸角。作為測定裝置,使用協和界面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自動接觸角計MCA-J。測定接觸角時使用蒸餾水。於溫度25度、相對濕度(RH)65%之測定條件下進行。將自噴墨方式水滴噴出部(Cluster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噴出部孔徑為25μm之脈衝噴射器CTC-25)噴出之液量設定為20微微升,自纖維之正上方滴下水滴。將滴下情況攝錄於水平設置之相機所連接之高速錄影裝置。關於錄影裝置,就後續進行圖像解析或圖像解析之觀點而言,較理想的是安裝有高速捕獲裝置之個人電腦。本測定中,每隔17msec進行一次圖像攝錄。對所錄影像中之水滴滴落至自不織布取出之纖維上時之最初圖像,利用隨附軟體FAMAS(軟體版本設為2.6.2,解析手法設為液滴 法,解析方法設為θ/2法,圖像處理演算法設為無反射,圖像處理圖像模式設為幀,臨限位準設為200,不進行曲率修正)進行圖像解析,算出水滴之接觸空氣之面與纖維所成之角度,作為接觸角。將自不織布取出之纖維裁斷成纖維長1mm,將該纖維載置於接觸角計之樣品台,維持水平。對該每1根纖維各測定不同之2處之接觸角。計測N=5根之接觸角,精確到小數點後1位,將合計10處之測定值之平均值(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2位)定義為接觸角。
其次,對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之具體例進行說明。該等藉由處於上述特定之數值範圍而具有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之性質,發揮上述液膜開裂之作用。相對於此,先前之用作纖維處理劑之界面活性劑等於實際使用時溶於水而使用,基本上為水溶性者,並非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
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之化合物。該質量平均分子量會對液膜開裂劑之黏度產生較大影響。若黏度過低,則促進液膜開裂劑自纖維向液膜移動,因此於液體通過不織布時流落,液膜開裂效果之持續性降低。就成為使液膜開裂效果充分持續之黏度之觀點而言,液膜開裂劑之質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1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500以上,尤佳為2000以上。另一方面,若黏度過高,則存在擴散性下降之情況,就成為保持該擴散性之黏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000以下,更佳為2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0以下。該質量平均分子量之測定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儀(GPC)「CCPD」(商品名,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而測定。測定條件如下所述。又,換算分子量之計算係以聚苯乙烯進行。
分離管柱:GMHHR-H+GMHHR-H(陽離子)
溶離液:L Farmin DM20/CHCl3
溶劑流速:1.0ml/min
分離管柱溫度:40℃
又,作為第1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如下所述,較佳為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的化合物。
結構X表示>C(A)-<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以下同義>、-C(A)2-、-C(A)(B)-、>C(A)-C(R1)<、>C(R1)-、-C(R1)(R2)-、-C(R1)2-、>C<、及-Si(R1)2O-、-Si(R1)(R2)O-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1)3、-C(R1)2A、-C(R1)3或由-OSi(R1)3、-OSi(R1)2(R2)、-Si(R1)3、-Si(R1)2(R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R1或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等各種取代基。A、B各自獨立表示羥基或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等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之R1、R2、A、B各存在多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或不同。又,連續之C(碳原子)或Si間之鍵通常為單鍵,但亦可包含雙鍵或三鍵,C或Si間之鍵中亦可包含醚基(-O-)、醯胺基(-CONRA-:RA為氫原子或一價基)、酯基(-COO-)、羰基(-CO-)、碳酸酯基(-OCOO-)等連結基。一個C及Si與其他C或Si鍵結之數量為1個~4個,亦可存在長鏈之聚矽氧鏈(矽氧烷鏈)或混合鏈出現分支、具有放射狀結構之情況。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例如為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聚氧伸烷基(氧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為1~ 4。例如較佳為聚氧乙烯(POE)基、聚氧丙烯(POP)基)、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該等甜菜鹼基係指自各甜菜鹼化合物中去除1個氫原子而成之甜菜鹼殘基)、四級銨基等單獨一種親水基或包含該等之組合之親水基等。除該等以外,亦可列舉下述M1中所列舉之基及官能基。再者,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結構X-Y及Y-X-Y中,Y鍵結於X、或X末端之基。於Y鍵結於X末端之基之情形時,X末端之基例如將數量等於與Y之鍵結數的氫原子等去除而與Y鍵結。
於該結構中,可自具體說明之基中選擇親水基Y、A、B以滿足上述擴散係數、水溶解度、界面張力。如此顯現出設為目標之液膜開裂效果。
上述液膜開裂劑較佳為結構X為矽氧烷結構之化合物。進而,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包含將作為上述結構X、X-Y、Y-X-Y之具體例之下述(1)~(11)式所表示之結構任意進行組合而成之矽氧烷鏈的化合物。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化合物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19-1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0-2
式(1)~(11)中,M1、L1、R21及R22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R23及R24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或者單鍵。
M1表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具有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的基、或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等具有多個羥基之親水基(自赤藻糖醇等具有多個羥基之上述化合物中去除1個氫原子而成之親水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官能基。再者,於M1為多價基之情形時,M1表示自上述各基或官能基中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而成之基。
L1表示醚基、胺基(作為L1可採用之胺基係以>NRC(RC為氫原子或一價基)表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之鍵結基。
R21、R22、R23及R24各自獨立表示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或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再者,於R22及R23為多價基之情形時,表示自上述烴基中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或氟原子而成之多價烴基。
又,於R22或R23與M1鍵結之情形時,關於作為R22或R23可採用之基,可列舉:上述各基、上述烴基或鹵素原子、以及作為R32可採用之亞胺基。
液膜開裂劑之中,較佳為具有(1)、(2)、(5)及(10)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作為X、且具有該等式以外之上述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作為包含X末端、或包含X末端與Y之基的化合物。更佳為包含矽氧烷鏈之化合物,該矽氧烷鏈中之X、或包含X末端與Y之基具有至少1種上述(2)、(4)、(5)、(6)、(8)及(9)式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
作為上述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聚矽氧系之界面活性劑之有機改性聚矽氧(聚矽氧烷)。例如作為經反應性有機基改性之有機改性聚矽氧,可列舉:胺基改性、環氧改性、羧基改性、二醇改性、甲醇改性、(甲基)丙烯醯基改性、巰基改性、苯酚改性者。又,作為經非反應性有機基改性之有機改性聚矽氧,可列舉:聚醚改性(包括聚氧伸烷基改性)、甲基苯乙烯基改性、長鏈烷基改性、高級脂肪酸酯改性、高級烷氧基改性、高級脂肪酸改性、氟改性者等。根據該等有機改性之種類,適當變更例如聚矽氧鏈之分子量、改性率、改性基之加成莫耳數等,藉此能夠獲得發揮上述液膜開裂作用之擴張係數。此處,所謂「長鏈」係指碳數為12以上、較佳為12~20者。又,所謂「高級」係指碳數為6以上、較佳為6~20者。
其中,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或環氧改性聚矽氧、甲醇改性聚矽氧、二醇改性聚矽氧等改性聚矽氧之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具有於改性基中含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的改性聚矽氧,尤佳為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藉由具有聚矽氧烷鏈,而難以浸透至纖維內部而易殘留於表面。又,藉由加成有親水性之聚氧伸烷基鏈,而與水之親和性提高,界面張力較低,因此易於上述液膜表面上移動,從而較佳。因此,易於上述液膜表面上移動,從而較佳。 又,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即便被實施壓紋等熱熔融加工,亦容易殘留於該部分之纖維表面,液膜開裂作用不易減小。尤其於液體容易滯留之壓紋部分充分顯現出液膜開裂作用,因而較佳。
作為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可列舉下述式[I]~[IV]所表示之者。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2-3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2-4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2-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2-6
式中,R31表示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R32表示單鍵或伸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較佳為表示上述伸烷基。多個R31、多個R32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M11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較佳 為聚氧伸烷基。作為上述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等。m、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再者,該等重複單元之符號分別由各式(I)~(IV)單獨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
又,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可為具有聚氧乙烯改性及聚氧丙烯改性中之任一或兩種改性基者。又,為了不溶於水且具有較低之界面張力,較理想的是聚矽氧鏈之烷基R31中具有甲基。作為具有該改性基、聚矽氧鏈者,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存在日本專利特開2002-161474之段落[0006]及[0012]中所記載者。更具體而言,可列舉:聚氧乙烯(POE)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或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等。作為POE改性聚矽氧,可列舉加成有3莫耳POE之POE(3)改性二甲基聚矽氧等。作為POP改性聚矽氧,可列舉:加成有10莫耳POP之POP(10)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加成有12莫耳POP之POP(12)改性二甲基聚矽氧、或加成有24莫耳POP之POP(24)改性二甲基聚矽氧等。
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與水溶解度可藉由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例如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相對於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1莫耳的形成聚氧伸烷基之氧伸烷基之鍵結數)、下述改性率等而設定為特定範圍。該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及界面張力亦可藉由相同方式分別設定為特定範圍。
就上述觀點而言,該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較佳為1以上。若未達1,則對上述液膜開裂作用而言界面張力變高,因此擴張係數變小,故而液膜開裂效果變弱。就該觀點而言,加成莫耳數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另一方面,若加成莫耳數過多,則成為親水性,水溶解度變高。就該觀點而言,加成莫耳數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關於改性聚矽氧之改性率,若過低則有損親水性,因此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又,若過高則溶於水,因此較佳為95%以下,更佳為7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下。再者,上述改性聚矽氧之所謂改性率係改性聚矽氧1分子中經改性之矽氧烷鍵結部之重複單元之個數相對於矽氧烷鍵結部之重複單元之總個數的比率。例如於上述式[I]及[IV]中為(n/m+n)×100%,式[II]中為(2/m)×100%,式[III]中為(1/m)×100%。
又,上述擴張係數及水溶解度分別除了可藉由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上述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改性率,亦可藉由併用水可溶性之聚氧乙烯基與水不溶性之聚氧丙烯基及聚氧丁烯基作為改性基、改變水不溶性之聚矽氧鏈之分子量、除聚氧伸烷基改性以外亦導入胺基、環氧基、羧基、羥基、甲醇基等作為改性基等而設定為特定範圍。
關於該用作液膜開裂劑之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較佳為含有0.02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含有比率若過多,則表面材發黏,因此欠佳。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又,該聚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含有比率若過少,則液膜開裂作用變得不充分。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04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10質量%以上。
作為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如下所述,較佳為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的化合物。
結構Z表示>C(A)-<C:碳原子>、-C(A)2-、-C(A)(B)-、>C(A)-C(R3)<、>C(R3)-、-C(R3)(R4)-、-C(R3)2-、>C<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烴鏈。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3)3、- C(R3)2A、-C(R3)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R3或R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等各種取代基。A、B各自獨立表示羥基或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等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之R3、R4、A、B各存在多個之情形時,該等可相互相同或不同。又,連續之C(碳原子)之鍵通常為單鍵,但亦可包含雙鍵或三鍵,C間之鍵中亦可包含醚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等連結基。一個C與其他C鍵結之數量為1個~4個,亦可存在長鏈之烴鏈出現分支或具有放射狀結構之情況。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例如為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或聚氧伸烷基(氧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為1~4。例如較佳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或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乙二醇基等具有多個羥基之親水基;或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四級銨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等單獨一種親水基或包含該等之組合之親水基等。再者,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結構Z-Y及Y-Z-Y中,Y鍵結於Z、或Z末端之基。於Y鍵結於Z末端之基之情形時,Z末端之基例如將數量等於與Y之鍵結數的氫原子等去除而與Y鍵結。
於該結構中,可自具體說明之基中選擇親水基Y、A、B以滿足 上述擴散係數、水溶解度、界面張力。如此顯現出設為目標之液膜開裂效果。
上述液膜開裂劑較佳為將作為上述結構Z、Z-Y、Y-Z-Y之具體例之下述(12)~(25)式所表示之結構任意進行組合而成之化合物。進而,就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該化合物具有上述範圍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6-7
式(12)~(25)中,M2、L2、R41、R42及R43表示下述1價或多價基(2價或其以上)。
M2表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具有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的基,或者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等具有多個羥基之親水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胺基、醯胺 基、亞胺基、苯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官能基。
L2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或者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等鍵結基。
R41、R42及R43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者包含烷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20。例如較佳為甲氧基、乙氧基)、芳基(較佳為碳數6~20。例如較佳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例如較佳為氟原子)的各種取代基。
於R42為多價基之情形時,R42表示自上述各取代基中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而成之基。
再者,可於各結構中記載之鍵結鍵之前端任意地連結其他結構、或導入氫原子。
進而,作為上述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如下化合物,但並不限定於此。
首先,可列舉作為第1化合物之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具體而言,可列舉:式(V)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烷基(POA)醚、或式(VI)所表示之質量平均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聚醚、PPG肉豆蔻醚、PPG硬脂醚、PPG山崳醚等。作為聚氧伸烷基烷基醚,較佳為加成有3莫耳以上且24莫耳以下、較佳為5莫耳POP之月桂醚等。作為聚醚化合物,較佳為加成有17莫耳以上且180莫耳以下、較佳為約50莫耳聚丙二醇之質量平均分子量1000~10000、較佳為3000之聚丙二醇等。再者,上述質量 平均分子量之測定可利用上述測定方法進行。
關於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較佳為含有0.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率若過多,則表面材發黏,因此欠佳。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又,該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率若過少,則液膜開裂作用變得不充分。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8-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28-9
式中,L21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等鍵結基。R51表示包含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 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的各種取代基。又,a、b、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烷基(n=2m+1),CaHb表示伸烷基(a=2b)。再者,該等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以下,關於式(VII)~(XV)之m、m'、m"、n、n'及n"亦同樣。再者,-(CaHbO)m-之「m」為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
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表面張力及水溶解度可藉由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例如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等而分別設定為特定範圍。就該觀點而言,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較佳為1以上且70以下者。若未達1,則界面張力較高,上述液膜開裂作用變弱。就該觀點而言,莫耳數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另一方面,若莫耳數過多,則分子鏈高度纏繞,因此於液膜內之擴散性變差,從而欠佳。就該觀點而言,加成莫耳數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又,上述擴張係數、表面張力、界面張力及水溶解度分別可藉由於聚醚化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中,併用水溶性之聚氧乙烯基與水不溶性之聚氧丙烯基及聚氧丁烯基、改變烴鏈之鏈長、使用於烴鏈具有支鏈者、使用於烴鏈具有雙鍵者、使用於烴鏈具有苯環或萘環者、或將上述方法適當組合等而設定為特定範圍。
其次,可列舉作為第2化合物之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關於碳原子數,就液態者更容易向液膜表面擴散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下。該烴化合物不包括聚有機矽氧烷,不限於直鏈,亦可為支鏈,該鏈對飽和或不飽和無特別限定。又,於其中間及末端亦可具有酯或醚等取代基。其中,可較佳地單獨使用於常溫下 呈液態者。關於該烴化合物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il Per Unit),較佳為含有0.10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該烴化合物之含有比率若過多,則不織布發黏,因此不易發揮出上述液膜開裂作用,從而欠佳。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0.99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40質量%以下。又,該烴化合物之含有比率若過少,則液膜開裂作用變得不充分。就該觀點而言,上述含有比率(OPU)更佳為0.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20質量%以上。
作為烴化合物,可列舉油或脂肪,例如天然油或天然脂肪。作為具體例,可列舉:椰子油、山茶油、蓖麻油、可可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妥爾油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又,可列舉:辛酸、癸酸、油酸、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山萮酸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如式(VII)所表示之脂肪酸。
[化9]C m H n -COOH [VII]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作為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之混合物之例,可列舉如式(VIII-I)或(VIII-II)所表示之甘油脂肪酸酯或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具體而言,可列舉: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棕櫚酸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再者,甘油脂肪酸酯或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之混合物典型而言包含一些單、二及三酯。作為甘油脂肪酸酯之較佳例,可列舉:甘油三辛酸酯、甘油三辛酸酯之混合物等。又,就降低界面張力、獲得更高之擴張係數之觀 點而言,亦可使用以能夠維持水不溶性之程度導入有聚氧伸烷基之多元醇脂肪酸酯。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1-10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1-11
式中,m、m'、m"、n、n'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此處,CmHn、Cm'Hn'及Cm"Hn"分別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作為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脂肪酸與具有多個羥基之多元醇形成酯、且一部分羥基未經酯化而殘存之脂肪酸或脂肪酸混合物之例,可列舉:如式(IX)之任一者、式(X)之任一者或式(XI)之任一者所表示的甘油脂肪酸酯、或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之部分酯化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乙二醇單肉豆蔻酸酯、乙二醇二肉豆蔻酸酯、乙二醇棕櫚酸酯、乙二醇二棕櫚酸酯、甘油二肉豆蔻酸酯、甘油二棕櫚酸酯、甘油單油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山梨醇酐 單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二油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月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再者,包含甘油脂肪酸酯、或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等之部分酯化物的混合物典型而言包含一些經完全酯化之化合物。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2-12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此處,CmHn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2-13
式中,R52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 飽和之烴基(烷基、烯基、炔基等)。具體而言,可列舉:2-乙基己基、月桂基、肉豆蔻基、棕櫚基、硬脂基、山崳基、油基、亞麻油基等。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3-14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此處,CmHn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
又,可列舉:固醇、植固醇及固醇衍生物。作為具體例,可列舉:具有式(XII)之固醇結構的膽固醇、穀固醇、豆固醇、麥角固醇、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4-15
作為醇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III)所表示之月桂醇、肉豆蔻醇、鯨蠟醇、硬脂醇、鯨蠟硬脂醇、山崳醇、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6]C m H n -OH [XIII]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上述各醇之烴基。
作為脂肪酸酯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IV)所表示之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己酸鯨蠟基乙酯、三異辛酸甘油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櫚酸乙基己酯、硬脂酸乙基己酯、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硬脂酸硬脂酯、膽固醇異硬脂酸酯及該等之混合物等。
[化17]C m H n -COO-C m H n [XIV]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2個CmHn可相同或不同。CmHn-COO-之CmHn表示上述各脂肪酸之烴基。-COOCmHn之CmHn表示源自形成酯之醇的烴基。
又,作為蠟之具體例,可列舉:如式(XV)所表示之地蠟、石 蠟、凡士林、礦物油、液態異構石蠟等。
[化18]C m H n [XV]
式中,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擴張係數、表面張力、水溶解度及界面張力分別可藉由於上述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中,例如以能夠維持水不溶性之程度導入少量親水性之聚氧乙烯基、導入雖為疏水性但能夠降低界面張力之聚氧丙烯基或聚氧丁烯基、改變烴鏈之鏈長、使用於烴鏈具有支鏈者、使用於烴鏈具有雙鍵者、使用於烴鏈具有苯環或萘環者等而設定為特定範圍。
本發明之不織布中,除上述液膜開裂劑以外,視需要亦可含有其他成分。又,第1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除各自分開使用之形態以外,亦可將兩種劑組合使用。該使用形態亦同樣適用於第2實施形態之液膜開裂劑中之第1化合物與第2化合物。
再者,關於本發明之不織布,於對所含有之液膜開裂劑或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進行鑑定之情形時,可使用上述液膜(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之表面張力(γw)等之測定方法中所記述之鑑定方法。
又,於液膜開裂劑之成分為主鏈具有矽氧烷鏈之化合物或碳原子數1以上且20以下之烴化合物的情形時,其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可藉由基於利用上述分析方法所獲得之物質之質量,用該液膜開裂劑之含量除以纖維質量而求出。
本發明之不織布無論纖維粗度或纖維間距離如何,其液體透過性均較高。但是本發明之不織布尤其對使用細纖維之情形有效。若為 了製作肌膚觸感特別柔軟之不織布而使用細纖維,則纖維間距離變小,纖維間之狹小區域變多。例如於通常情況下,關於一般使用之不織布(纖度為2.4dtex),其纖維間距離為120μm,所形成之液膜面積率約2.6%左右。然而,若將纖度降低至1.2dtex,則纖維間距離變成85μm,液膜面積率約為7.8%而變成通常之不織布之3倍左右。相對於此,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確實地使多處出現之液膜開裂而減少殘液。如下所述,液膜面積率係根據對不織布表面之圖像解析而算出,與表面材之最表面之殘液狀態密切相關。因此,若液膜面積率減小,則吸收性物品中之位於肌膚附近之液體得以去除,***後之舒適性提高,***後之配戴感亦優良。另一方面,下述殘液量意指不織布整體中所保持之液量。若液膜面積率減小,雖不能以比例一概而論,但殘液確實會減少。又,表面之白度係以下述L值表示。關於L值,藉由表面之液膜破裂,而殘液量減少,L值存在數值變高之傾向,容易於視覺上突顯出白度。關於包含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即便使纖維變細,亦能夠降低液膜面積率及殘液量,提高L值,因此能夠以較高程度兼備乾爽感與藉由使纖維變細所帶來之柔軟之肌膚觸感。又,藉由使用本發明之不織布作為吸收性物品之表面材等構成構件,於接觸肌膚之部分之乾爽感較高,藉由視覺上之白度而使體液留下之污跡不易顯眼,因此能夠提供不僅配戴感優異、實現舒適度且洩漏擔憂亦得以抑制之吸收性物品。
關於包含上述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就提高肌膚觸感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較佳為150μm以下,更佳為90μm以下。又,關於其下限,纖維間距離過於狹小會導致通液性受損,就抑制該情況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0μm以上,更佳為70μm以上。具體而言,較佳為5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更佳為70μm以上且90μm以下。
該情形時之上述纖維之纖度較佳為3.3dtex以下,更佳為2.4dtex以下。又,其下限較佳為0.5dtex以上,更佳為1.0dtex以上。具體而言,較佳為0.5dtex以上且3.3dtex以下,更佳為1.0dtex以上且2.4dtex以下。
(纖維間距離之測定方法)
關於纖維間距離,以如下方式對測定對象之不織布之厚度進行測定,代入式(2)中而求出。
首先,將測定對象之不織布切斷成長度方向50mm×寬度方向50mm,製作該不織布之切斷片。
於49Pa加壓下測定該切斷片之厚度。測定環境為溫度20±2℃、相對濕度65±5%,測定機器係使用顯微鏡(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VHX-1000)。首先,獲得上述不織布剖面之放大照片。同時將尺寸已知者拍入放大照片中。針對上述不織布剖面之放大照片,對照標度,測定不織布之厚度。進行3次以上操作,將3次之平均值設為乾燥狀態之不織布之厚度[mm]。再者,於積層品之情形時,根據纖維徑判斷其邊界,算出厚度。
繼而,構成測定對象之不織布的纖維之纖維間距離係藉由以下所示之基於Wrotnowski假定之式而求出。基於Wrotnowski假定之式一般於求取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纖維間距離時被使用。根據基於Wrotnowski假定之式,纖維間距離A(μm)係藉由不織布之厚度h(mm)、基重e(g/m2)、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纖維徑d(μm)、纖維密度ρ(g/cm3),利用下述式(2)而求出。再者,於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使用作為代表值之凸部之不織布厚度h(mm)而算出。
關於纖維徑d(μm),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iko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DSC6200),對所切出之10根纖維之纖維剖面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設為纖維徑。
關於纖維密度ρ(g/cm3),使用密度梯度管,依據JIS L1015人造短纖維之試驗方法(Test methods for man-made staple fibres)中所記載之密度梯度管法之測定方法,而進行測定。
關於基重e(g/m2),將測定對象之不織布切斷成特定(0.12m×0.06m等)大小,測定質量後,依據式「質量÷由特定大小所求出之面積=基重(g/m2)」進行計算而求出基重。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38-16
(構成纖維之纖度之測定方法)
藉由電子顯微鏡等計測纖維之剖面形狀,計測纖維之剖面面積(於由多種樹脂形成之纖維之情形時,為各樹脂成分之剖面面積),並藉由DSC(示差熱分析裝置)特定出樹脂之種類(於多種樹脂之情形時,亦特定出大致之成分比),推算出比重,而算出纖度。例如於由PET構成之短纖維之情形時,首先觀察剖面,算出其剖面面積。其後,利用DSC進行測定,藉此根據熔點或波峰形狀推斷其係由單一成分之樹脂構成,為PET芯。其後,使用PET樹脂之密度與剖面面積,算出纖維之質量,藉此算出纖度。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不織布之纖維,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此類物品通常所使用者。例如可列舉:熱熔合性芯鞘型複合纖維、熱伸長性纖維、非熱伸長性纖維、熱收縮性纖維、非熱收縮性纖維、立體捲縮纖維、潛在捲縮纖維、中空纖維等各種纖維。尤佳為具有熱塑性樹脂。又,非熱伸長性纖維及非熱收縮性纖維較佳為熱熔合性。芯鞘型之複合纖維可為同心之芯鞘型、或偏心之芯鞘型、或並列型(Side by Side)型、或異型形,較佳為同心之芯鞘型。於製造該纖維及不織布時,使纖維中含有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及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操作可於任一步驟中進行。例如可於纖維之紡絲時通常所用之纖維用紡絲油劑中調配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混合物而進行塗佈,亦可於纖維之延伸前後之纖維用整飾油劑中調配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混合物而進行塗佈。又,亦可於製造不織布時通常所用之纖維處理劑中調配液膜開裂劑或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而塗佈於纖維,亦可於不織布化後進行塗佈。
本發明之不織布由於包含液膜開裂劑、或進而包含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故而對於各種纖維構造,殘液抑制均優異。因此,即便向不織布注入大量液體,亦始終確保纖維間之液體之透過通路,液體透過性優異。藉此,不受纖維間距離與液膜形成問題之限制,能夠對不織布附加各種功能。例如,可為由1層構成者,亦可為由2層以上之多層構成者。又,不織布之形狀可為平坦者,亦可為單面側或雙面側呈凹凸狀者,亦可為使纖維之基重或密度產生各種變化者。進而,關於與吸收體之組合,可選擇範圍亦變大。又,包含多層之情形時之液膜開裂劑可含有於所有層中,亦可含有於一部分層中。較佳為至少含有於直接接住液體側之層中。例如於將本發明之不織布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於肌膚抵接面側之層中含有液膜開裂劑。
本發明之不織布較佳為於至少一部分之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此處提及之液膜開裂劑之所謂「局部存在」係指相較於各纖維表面,液膜開裂劑更偏集附著於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而並非均等地附著於構成不織布之纖維之整個表面的狀態。具體而言,可定義為交絡點或熔合點附近之液膜開 裂劑濃度高於纖維表面(交絡點間或熔合點間之纖維表面)。此時,存在於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之液膜開裂劑亦可以將纖維交絡點或纖維熔合點作為中心而部分地被覆纖維間之空間的方式附著。交絡點或熔合點附近之液膜開裂劑濃度越高越佳。該濃度根據所使用之液膜開裂劑之種類或所使用之纖維之種類、與其他劑混合之情形時之有效成分比率等而有所變化,因此不可一概而論,可基於發揮上述液膜開裂作用之觀點而適當決定。
藉由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液膜開裂作用更容易顯現。即,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係特別容易形成液膜之部位,因此藉由使該部位存在更多之液膜開裂劑,容易直接作用於液膜。
關於上述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較佳為存在於不織布整體之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之30%以上之部位,更佳為40%以上之部位,進而較佳為50%以上之部位。不織布中,纖維交絡點或纖維熔合點彼此之距離相對較短之部位之纖維間空間較小,特別容易形成液膜。因此,若使液膜開裂劑選擇性地局部存在於纖維間空間較小之部位之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則液膜開裂作用尤為顯著,從而較佳。又,於如上所述之選擇性之局部存在之情形時,較佳為增大液膜開裂劑對相對較小之纖維間空間的被覆率,減小對相對較大之纖維間空間的被覆率。藉此,能夠保持不織布之液體透過性,且毛細管力較大,使於液膜易形成部分之開裂作用得以有效顯現,不織布整體中之殘液減少效果變高。此處所謂「相對較小之纖維間空間」係指具有相對於上述(纖維間距離之測定方法)所求出之纖維間距離為1/2以下之纖維間距離的纖維間空間。
(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狀態之確認方法)
上述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狀態可藉由以下方法進行確認。
首先,將不織布切斷成5mm×5mm,使用碳帶將所切出之不織 布安裝於試樣台。將試樣台於無蒸鍍狀態下置於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4300SE/N,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內,設為低真空或真空狀態。使用環形反射電子檢測器(附件)進行檢測,藉此由於原子序號越大則越容易放出反射電子,故而塗佈有包含大量原子序號大於主要構成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或聚酯(PET)之碳原子或氫原子之氧原子或矽原子之液膜開裂劑的部分顯現白色,根據白度而能夠確認局部存在之狀態。再者,關於該白度係原子序號越大或附著量越多則白度越增大。
又,製造本發明之不織布時,可採用此類物品通常所採用之方法。例如作為纖維網之形成方法,可使用梳棉法、氣流成網法、紡黏法等。作為纖維網之不織布化方法,可採用水刺法、針刺法、化學黏合法、點狀之壓紋加工等通常所用之各種不織布化方法。其中,就肌膚觸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此處提及之所謂「熱風不織布」係指經過對網或不織布吹送50℃以上之流體、例如氣體或水蒸氣之步驟(熱風處理步驟)所製造的不織布。又,「紡黏不織布」係指利用紡黏法所製造之積層不織布。意指不僅包括僅利用本步驟所製造之不織布,亦包括對利用其他方法所製作之不織布追加進行本步驟所製造之不織布或於本步驟後進行某些步驟所製造之不織布。又,本發明之不織布並非僅限於熱風不織布或紡黏不織布,亦包括將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與其他不織布等纖維片材或膜材進行複合化而成者。
關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於如上所述在不織布化後塗佈液膜開裂劑之情形時,可列舉將原料不織布浸漬於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溶液中之方法。上述溶液例如可列舉利用溶劑稀釋液膜開裂劑所獲得之溶液等(以下亦將該溶液稱為液膜開裂劑溶液)。又,作為其他方法,可列舉對原料不織布塗佈液膜開裂劑單體、或上述包含液膜開裂 劑之溶液之方法。再者,亦可於上述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溶液中混合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該情形時之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如上所述。作為上述溶劑,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能夠使水溶解度極小之液膜開裂劑適度溶解或分散、乳化於溶劑中以容易塗佈於不織布者。例如作為使液膜開裂劑溶解者,可列舉:乙醇、甲醇、丙酮、己烷等有機溶劑,或於製成乳化液之情形時,當然可使用水作為溶劑或分散介質,作為於使液膜開裂劑乳化時所使用之乳化劑,可列舉包含磷酸烷基酯、脂肪酸醯胺、烷基甜菜鹼、烷基磺基琥珀酸鈉等之各種界面活性劑。再者,所謂原料不織布係指塗佈液膜開裂劑前之不織布,作為其製造方法,如上所述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通常所用之製造方法。
作為塗佈於上述原料不織布之方法,可無特別限制地採用該不織布之製造方法所採用者。例如可列舉:藉由噴霧器進行之塗佈、藉由狹縫式塗佈機進行之塗佈、藉由凹版方式、柔版方式、閘輥方式等之輥轉印進行之塗佈、浸漬方式之塗佈等。
就液膜開裂劑向上述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之局部存在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塗佈於不織布化後之原料不織布,更佳為並非浸漬而是塗佈於原料不織布之方法。塗佈方法中,就使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化更明確之觀點而言,尤佳為柔版方式之塗佈方法。
又,作為原料不織布,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種不織布。尤其就保持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纖維交絡點呈熱熔合或熱壓接狀態者,更佳為使用藉由上述熱風處理或熱壓紋而使纖維彼此熱接著所獲得之不織布。
液膜開裂劑於附著於原料不織布或纖維時,如上所述,較佳為以液膜開裂劑經溶劑稀釋而成之溶液的形態使用。關於包含該液膜開裂劑之溶液,亦可預先另外製作單獨之溶液作為纖維處理劑。此處說 明之所謂「纖維處理劑」,即指已使水溶解度極小之油狀液膜開裂劑成為易對原料不織布或纖維進行塗佈處理之狀態者。用以塗佈液膜開裂劑之纖維處理劑中,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為50質量%以下。藉此,能夠使纖維處理劑成為作為油狀成分之液膜開裂劑穩定地乳化於溶劑中之狀態。關於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就乳化穩定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更佳為4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下。又,於塗佈後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上以適度之黏度移動而實現上述不織布中之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化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設為上述含有比率。關於液膜開裂劑之含有比率,就充分顯現出液膜開裂效果之觀點而言,相對於纖維處理劑之質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25質量%以上。再者,含有液膜開裂劑之纖維處理劑可於無損液膜開裂劑之作用之範圍內包含其他劑。例如可包含上述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該情形時之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率較佳為如上所述。另外,亦可包含於纖維加上時所使用之防靜電劑或耐摩擦劑、或者對不織布賦予適度親水性之親水化劑、賦予乳化穩定性之乳化劑等。
作為本發明之不織布,可列舉如下凹凸不織布等:其係包含熱塑性纖維而構成,具有第1面及位於其相反側之第2面,至少第1面具有包括向第1面側突出之多個凸部與位於該凸部間之凹部的凹凸。
以下,對具有凹凸形狀者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例如可列舉利用熱收縮性纖維之圖3所示者(第1實施態樣)。圖3所示之不織布10包含上表面1A(作為正面片材時之肌膚抵接面)側之上層11與下表面1B(作為正面片材時之非肌膚抵接面)側之下層12兩層。又,自上表面1A沿厚度方向實施壓紋加工(壓擠)而使兩層接合(將實施有壓紋加工之部分稱為壓紋凹部(凹狀之接合部)13)。下層12係熱收 縮性纖維出現熱收縮之層。上層11係包含非熱收縮性纖維之層,非熱收縮性纖維於凹狀之接合部13處部分地接合。非熱收縮性纖維不限於完全不會因加熱而收縮者,包括以不對下層12之熱收縮性纖維之熱收縮造成阻礙之程度發生收縮者。作為該非熱收縮性纖維,就藉由熱而進行不織布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
該不織布10例如可藉由日本專利特開2002-187228號公報之段落 [0032]~[0048]中所記載之素材與製造方法而製造。關於該製造,例如對上層11與下層12之積層體,自上層側11實施壓紋加工等後,利用熱處理使熱收縮性纖維產生熱收縮。此時,藉由該纖維之收縮而將鄰接之壓紋部分彼此拉緊,從而縮短彼此間隔。藉由該變形,上層11之纖維以壓紋凹部13作為基點而朝上表面1A側***,形成凸部14。或者於使產生熱收縮之下層12伸長之狀態下積層上層,實施上述壓紋加工。其後,若將下層12之伸長狀態解除,則上層11側朝上表面1A側***而形成凸部14。作為該壓紋加工,可利用加熱壓紋加工或超音波壓紋等通常所用之方法進行。又,關於兩層之接合,亦可為使用接著劑之接合方法。
如此製造之不織布10中,於壓紋凹部(凹狀之接合部)13處,上層11被壓擠至下層側12而接合。該壓紋凹部13沿不織布10之平面方向形成為散點狀,由壓紋凹部13所圍成之部分為上述上層11***之凸部14。凸部14為三維立體形狀,例如呈圓頂形狀。利用上述製造方法所形成之凸部14成為其纖維粗於下層12之纖維之狀態。凸部14之內部可如圖3所示充滿纖維,亦可具有上層11與下層12分離而成之中空部。壓紋凹部13與凸部14之配置可設為任意,例如可設為格子配置。作為格子配置,可列舉如下配置等:將多條包含多個壓紋凹部13之行進行排列,各行中之壓紋凹部13之間隔於相鄰行彼此間空開間距且前後錯開。又,壓紋凹部13之俯視形狀於設為點狀之情形時,可適當任意設 定為圓形、或惰圓形、三角形、方形、其他多角形。又,壓紋凹部13除點狀以外亦可設為線狀。
不織布10於上表面1A側具有包括凸部14與壓紋凹部13之凹凸面,因此沿平面方向伸長之情形時之形狀恢復性、向厚度方向壓縮時之壓縮變形性優異。又,藉由如上所述之上層11之纖維之***而成為相對蓬鬆之不織布。藉此,接觸不織布10之使用者能夠感受到柔和之肌膚觸感。又,將不織布10作為以上表面10A為肌膚抵接面、以下表面1B為非肌膚抵接面之正面片材組入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具有凸部14與壓紋凹部13之凹凸,故而肌膚抵接面側之通氣性優異。
又,不織布10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之作用、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協動作用而使殘液變少。藉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利用凹凸面與壓紋之緊密部分之液體透過性。
再者,不織布10不限於上層11與下層12之雙層構造,亦可進而具有其他層。例如可於上層11與下層12之間配設單層或多層,亦可於不織布10之上表面10A側、下表面10B側配設單層或多層。該單層或多層可為具有熱收縮性纖維之層,亦可為具有非熱收縮性纖維之層。
作為將本發明之不織布製成凹凸形狀者之其他具體例,於以下揭示不織布20、30、40、50、60、70(第2~第7實施態樣)。
首先,第2實施態樣之不織布20如圖4所示為具有中空部21之雙層構造。任一層均包含熱塑性纖維。不織布20中,具有第1不織布20A與第2不織布20B經部分熱熔合而成之接合部22。由接合部22所圍成之非接合部24中,第1不織布20A向遠離第2不織布20B之方向突出,而具有多個於內部具有中空部21之凸部23。接合部22係位於相鄰之凸部23、23間之凹部,與凸部23一起構成第1面1A之凹凸。該不織布20可藉由通常所用之方法而形成。例如藉由2個凹凸輥之嚙合而對第1不織布20A賦予凹凸形狀後,貼合第2不織布而獲得不織布20。就 藉由凹凸輥之嚙合而對不織布賦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不織布20A及第2不織布20B均包含非熱伸長性且非熱收縮性之熱熔合纖維。
不織布20例如作為第1面1A朝向肌膚抵接面側之正面片材積層於吸收體上而使用時,自第1面1A側向第2面2B側之液體透過性優異。具體而言為經由中空部21之液體透過。又,配戴者之體壓施加於凸部23,凸部23中存在之液體直接向第2不織布3移動。藉此,第1面1A側之殘液較少。此種作用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之作用、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協動作用而能夠以更高程度持續地發揮。即,即便於長時間使用或***量多之情形時,藉由液膜破裂而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因此能夠充分發揮如上所述之液體透過性。
其次,第3實施態樣之不織布30如圖5(A)及(B)所示具有包含熱塑性纖維之呈雙面凹凸形狀之第1纖維層301。圖5(A)表示由第1纖維層301構成之單層構造之不織布30A。圖5(B)表示具有第1纖維層310、與沿第1纖維層301之第2面1B側所接合之第2纖維層302的雙層構造之不織布30B。以下對各不織布進行具體說明。
圖5(A)所示之不織布30A(第1纖維層301)中,向第1面1A突出之第1突出部31與向第2面1B側突出之第2突出部32係於俯視觀察不織布30A時相交叉之不同方向上交替地連續配置。第1突出部31及第2突出部32具有朝向各自之相反面側張開之內部空間,該部分形成此面之凹部33、34。藉此,第1面1A呈現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4之凹凸形狀。又,第2面1B呈現第2突出部32與凹部33之凹凸形狀。又,不織布30A具有將第1突出部31與第2突出部32加以連接之壁部35。壁部35形成第1突出部31及第2突出部32各自之內部空間之壁面,沿平面方向具有環狀構造。構成壁部35之纖維於環狀構造之任一位置,均沿將第1突出部31與第2突出部32加以連接之方向具有纖維配向性。藉此使壁部產生塑性。其結果,不織布30A具有更佳之緩衝性,加壓下之恢復性亦 優異,能夠避免各內部空間被壓扁。又,藉由雙面突出而對體壓之分散性較高,亦減小接觸面積,因此肌膚觸感柔和,防回液性優異。不織布30A可將任一面設為肌膚抵接面側而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能夠對吸收性物品賦予更佳之緩衝性或柔和之肌膚觸感、優異之防回液性。
圖5(B)所示之不織布30B係沿上述第1纖維層301之第2面1B側之凹凸,配置接合第2纖維層302而成。該不織布30B典型而言採用第1面1A作為肌膚抵接面。於不織布30B之第1面1A側佈滿上述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4之凹凸形狀,於第1突出部31與凹部32之間配置有環狀構造之壁部35。因此,不織布30B亦具有上述第1纖維層301之纖維配向性,藉此壁部產生塑性,凹凸之恢復性優異。
此外,不織布30B藉由熱風步驟之熱風處理而進行纖維網之賦形、不織布化、及兩層之接合,因此整體上較蓬鬆,單位面積重量較輕。尤其兩纖維層301及302係藉由熱風使纖維彼此熱熔合而實現接合,因此纖維層間之接合部分之纖維間留有間隙,即便是成為接合部之凹部32,其液體通過速度亦較快。又,於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之頂部之第2面1B側,具有第2纖維層302之纖維密度低於第1纖維層301及第2纖維層302之其他部分之纖維密度的部分36。藉由存在該纖維密度較低之部分36,即便於低荷重下,第1纖維層301之第1突出部31亦容易凹陷,不織布30B之緩衝性提高。不織布30B於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將第1面1A側(即第1纖維層301側)作為肌膚抵接面側。
不織布30(30A及30B)亦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之作用、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協動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藉此,關於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自由度變高。
於製造該不織布30(30A及30B)時,例如可對纖維網採用一面控 制熱風溫度及風速一面進行多階段之熱風處理的熱風加工。不織布30A(第1纖維層301)例如可採用日本專利特開2012-136790號之段落[0031]及[0032]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又,作為對網賦予凹凸形狀之支持體,較佳為使用具有實心之突起部與開口部者。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12-149370號之圖1及2所示之支持體或日本專利特開2012-149371號之圖1及2所示之支持體。又,不織布30B(第1纖維層301與第2纖維層302之積層不織布)可藉由於上述第1纖維層301之熱風步驟中積層成為第2纖維層302之纖維網而製造。例如可採用日本專利特開2013-124428號公報之段落[0042]~[0064]中所記載之製造方法。就藉由熱風加工而對不織布30A及30B賦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第1纖維層301及第2纖維層302均為非熱伸長性且非熱收縮性之熱熔合纖維。
其次,第4實施態樣之不織布40如圖6所示係由包含熱塑性纖維之單層構成,具有於第1面1A側多個半圓筒狀之凸部41與多個沿該凸部41之側邊緣配設之凹部42交替配置的形狀。於凹部42之下側配設有包含不織布纖維之凹部底部43。將凹部底部43之纖維密度設為低於凸部41。該不織布30中,亦可於凸部41上部分地積層另一纖維層45(參照圖7)。若將不織布40作為以第1面1A側為肌膚抵接面側之正面片材組入至吸收性物品中,則凸部41所接住之液體容易向凹部42移動,並容易自凹部43向第2面1B側移動。藉此殘液較少,抑制肌膚上之黏膩感。
不織布40亦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藉此,關於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自由度變高。
此種不織布40可藉由對纖維網之設為凹部42之部分吹送熱風等流體而使纖維移動而形成。藉此,能夠使凹部底部43之纖維密度低於其周邊。
其次,第5實施態樣之不織布50如圖8所示具有沿一方向(Y方向)延伸之條帶狀之凸條部51與凹條部52交替配置而成的凹凸構造。又,能夠沿該不織布片50之厚度方向將上述凹凸構造劃分成頂部域50A、底部域50B及位於該等之間的側部域50C三等份。
不織布50具有多個構成纖維54彼此之交點之熱熔合部55。若著眼於1根構成纖維54,則構成纖維54如圖9所示,於相鄰之熔合部55彼此之間具有夾於纖維徑較小之2個小徑部56間之大徑部57。藉此,不織布50之柔軟性提高,肌膚觸感變得良好。又,每根纖維與肌膚之接觸面積減小而獲得更佳之乾爽感。又,就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自小徑部56向該大徑部57之變化點58較佳為處於相鄰之熔合部55、55彼此之間隔T的靠近熔合部55之1/3之範圍內(圖9之T1及T3之範圍)。再者,間隔T中可存在多個該小徑部56與夾於其間之大徑部57的組合。此種構成纖維中之小徑部56及大徑部57之構成係藉由於形成凸條部51及凹條部52之刀槽延伸加工時將纖維進行延伸而形成。作為此時所使用之纖維,較佳為延伸度較高之纖維。例如可列舉經過日本專利特開2010-168715號公報之段落[0033]中所記載之處理步驟所獲得之於加熱下樹脂之結晶狀態變化而長度伸長之熱伸長性纖維等。
進而,就液體透過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50較佳為小徑部之親水度小於大徑部之親水度。該親水度之差可藉由使附著於纖維之纖維處理劑含有延伸性成分(疏水成分)而形成。尤佳為含有延伸性成分與親水性成分。具體而言,若藉由上述刀槽延伸加工而使纖維延伸,則延伸而成之小徑部35中延伸性成分擴散,與大徑部之間形成親水度之差。於大徑部中,不易擴散之親水性成分滯留,親水度變得高於小徑部。作為上述延伸性成分,例如可列舉玻璃轉移點較低、分子鏈具有柔軟性之聚矽氧樹脂,作為聚矽氧樹脂,可較佳地使用以Si-O-Si鏈作為主鏈之聚有機矽氧烷。
另外,就上述液體透過性之觀點而言,不織布50較佳為側壁域30C之纖維密度低於頂部域30A、底部域30B之纖維密度。
不織布50亦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藉此,關於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自由度變高。
不織布50可單獨使用,亦可與平坦之纖維層接合而製成積層不織布,亦可積層於具有凹凸之纖維層並該沿凹凸進行一體化而製成積層不織布。例如可積層於第2實施態樣(圖4)之不織布20中之第2不織布上,亦可積層於第3實施態樣(圖5(A))之不織布30A或第4實施態樣(圖6或圖7)之不織布40。
其次,第6實施態樣之不織布60具有包含熱伸長性纖維之凹凸形狀。如圖10所示,第1面1A側為凹凸形狀。另一方面,第2面1B側平坦或其凹凸程度與第1面1A側相比極小。第1面1A側之凹凸形狀具體而言具有多個凸部61與包圍其之線狀凹部62。凹部62具有對不織布60之構成纖維進行壓接或接著而形成之壓接著部,熱伸長性纖維為非伸長狀態。凸部62係熱伸長性纖維進行熱伸長而向第1面1A側***之部分。因此,凸部62其纖維密度低於凹部62而成為較蓬鬆之部分。又,線狀凹部62係呈格子狀配置,劃分成格子之各區域中散佈地配置有凸部61。藉此,不織布60減小了其與配戴者肌膚之接觸面積,有效防止悶熱或皮膚炎症。又,接觸肌膚之凸部61藉由熱伸長性纖維之熱伸長而變得蓬鬆,肌膚觸感柔和。再者,不織布60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2層以上之多層構造。例如於2層構造之情形時,第2面1B側之層較佳為不含熱伸長性纖維、或熱伸長性纖維之含量少於具有凹凸形狀之第1面1A側之層。又,兩層較佳為於凹部62之壓接著部經接合。
不織布60亦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藉此,關於纖維 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自由度變高。
此種不織布60可藉由下述方法而製造。首先,對纖維網藉由加熱壓紋加工而形成線狀凹部62。此時,於凹部62,熱伸長性纖維經壓接或熔合而於未產生熱伸長之情況下固定。繼而,藉由熱風加工而使凹部61以外之部分所存在之熱伸長性纖維進行伸長而形成凸部61,從而成為不織布60。又,作為不織布60之構成纖維,可為上述熱伸長性纖維與非熱伸長性之熱熔合性纖維之混綿。作為該等構成纖維,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5-350836號公報之段落[0013]、[0037]~[0040]中所記載者、日本專利特開2011-1277258號公報之段落[0012]、[0024]~[0046]中所記載者等。
其次,第7實施態樣之不織布70如圖11所示係由包含熱塑性纖維之上層71與下層72所構成之積層不織布。上層71中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交替配置,凹狀部74呈開孔狀。凹狀部74之纖維密度低於凸狀部73之纖維密度。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交替反覆配置之區域可存在於上層71之一部分或整體。於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交替反覆配置之區域存在於上層之一部分的情形時,該區域較佳為存在於在將不織布70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時成為受液區域(***部對應區域)之部分。另一方面,下層72之纖維密度實質上均勻。下層72至少以對應於上層71之凸狀部73與凹狀部74交替反覆配置之區域的方式積層。藉此,不織布70由於凸狀部73之纖維密度較高,故而較蓬鬆而具有緩衝性,若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則不易產生回液。又,不織布70由於凹狀部74之纖維密度較低且呈開孔狀態,故而液體透過性、尤其對高黏性液體之透過性優異。
不織布70亦藉由上述液膜開裂劑、或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作用而始終確保液體之透過路徑。藉此,關於纖維徑或纖維密度之設計自由度變高。
此種不織布70可藉由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4-24263號公報之第6頁左下欄第12行~第8頁右上欄第19行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
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及包含該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充分利用其柔和之肌膚觸感與殘液之減少,能夠應用於各領域。例如可較佳地用作經期衛生棉、衛生護墊、拋棄式尿布、失禁護墊等用於吸收自身體排出之液體之吸收性物品中之正面片材、第二片材(配置於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之間的片材)、吸收體、包覆吸收體之被覆片材、防漏片材、或對人用擦拭片材、皮膚保護用片材、進而對物用擦拭布等。於將本發明之不織布用作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或第二片材之情形時,較佳為採用該不織布之第1層側作為肌膚對向面側。再者,本發明之液膜開裂劑只要發揮使液膜開裂之作用,則不限用於不織布,能夠應用於織布等各種纖維材。
用於製造本發明之不織布之網之基重係根據目標不織布之具體用途而選擇適當範圍。最終所獲得之不織布之基重較佳為1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尤其15g/m2以上且80g/m2以下。
用於吸收自身體排出之液體之吸收性物品典型而言具備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介置於兩片材間之液保持性之吸收體。作為將本發明之不織布用作正面片材之情形時之吸收體及背面片材,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於該技術領域中通常所用之材料。例如作為吸收體,可使用利用衛生紙或不織布等被覆片材,對包含紙漿纖維等纖維材料之纖維集合體或於其中保持有吸收性聚合物者進行被覆而成者。作為背面片材,可使用熱塑性樹脂之膜、或該膜與不織布之層壓體等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之片材。背面片材可具有水蒸氣透過性。吸收性物品可進而具備對應於該吸收性物品之具體用途的各種構件。上述構件為業者所公知。例如於將吸收性物品應用於拋棄式尿布或經期衛生棉之情形時,可於正面片材上之左右兩側部配置一對或兩以上之立體防護品。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進而揭示以下之液膜開裂劑、纖維處理劑、不織布、正面片材、吸收性物品、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及作為液膜開裂劑之化合物之用途。
<1>一種液膜開裂劑,其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
<2>
如上述<1>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擴張係數更佳為20mN/m以上,進而較佳為25mN/m以上,尤佳為30mN/m以上。
<3>
如上述<1>或<2>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較佳為20mN/m以下,更佳為17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3mN/m以下,進而更佳為10mN/m以下,尤佳為9mN/m以下,尤佳為1mN/m以下,又,大於0mN/m。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X表示>C(A)-<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以下同義>、-C(A)2-、-C(A)(B)-、>C(A)-C(R1)<、>C(R1)-、-C(R1)(R2)-、-C(R1)2-、>C<、及-Si(R1)2O-、-Si(R1)(R2)O-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1)3、-C(R1)2A、-C(R1)3或由-OSi(R1)3、-OSi(R1)2(R2)、-Si(R1)3、-Si(R1)2(R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R1或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鹵素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之 R1、R2、A、B各存在多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5>
如上述<4>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A、B各自獨立為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或苯酚基。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含有包含將下述(1)~(11)式所表示之結構任意進行組合而成之矽氧烷鏈之化合物。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4-17
式(1)~(11)中,M1、L1、R21及R22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R23及R24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或者單 鍵。
M1表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具有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的基、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官能基。再者,於M1為多價基之情形時,M1表示自上述各基或官能基中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所得之基。
L1表示醚基、胺基(作為L1可採用之胺基係以>NRC(RC為氫原子或一價基)表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之鍵結基。
R21、R22、R23及R24各自獨立表示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或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
<7>
如上述<4>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較佳為包含具有於改性基中含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的改性聚矽氧,更佳為包含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
<8>
如上述<7>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係下述式[I]~[I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者。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5-1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6-1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6-20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6-21
式中,R31表示烷基,R32表示單鍵或伸烷基。多個R31、多個R32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M11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作為上述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等。m、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9>
一種液膜開裂劑,其包含具有下述式[I]~[I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液膜開裂劑。
[化24]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7-2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7-23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7-24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57-25
式中,R31表示烷基,R32表示單鍵或伸烷基。多個R31、多個R32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M11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作為上述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等。m、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10>
如上述<7>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為聚氧乙烯(POE)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及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中之任一者。
<11>
如上述<7>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聚氧伸烷基改性聚矽氧之聚氧伸烷基之加成莫耳數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3以上,進而較佳為5以上,又,該加成莫耳數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0以下。
<12>
一種液膜開裂劑,其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13>
如上述<12>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較佳為17mN/m以下,更佳為13mN/m以下,進而較佳為10mN/m以下,尤佳為9mN/m以下,尤佳為1mN/m以下,又,大於0mN/m。
<14>
如上述<12>或<13>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較佳為9mN/m以上,更佳為10mN/m以上,進而較佳為15mN/m以上,又,為50mN/m以下。
<15>
如上述<12>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
結構Z表示>C(A)-<C:碳原子>、-C(A)2-、-C(A)(B)-、>C(A)- C(R3)<、>C(R3)-、-C(R3)(R4)-、-C(R3)2-、>C<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烴鏈。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3)3、-C(R3)2A、-C(R3)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
上述R3或R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
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16>
如上述<15>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Y為羥基、羧酸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中之任一者;或聚氧伸烷基;或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乙二醇基中之任一者;或磺酸基、硫酸基、磷酸基、磺基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四級銨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中之任一者;或包含該等之組合之親水基。
<17>
如上述<15>或<16>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包含聚氧伸烷基烷基醚或碳原子數5以上之烴化合物。
<18>
如上述<15>至<17>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係下述式[V]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烷基(POA)醚、或下述式[VI]所表示之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聚醚、PPG肉豆蔻醚、PPG硬脂醚、PPG山崳醚中之任一者。
[化2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0-26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0-27
式中,L21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R51表示包含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的取代基。又,a、b、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烷基(n=2m+1),CaHb表示伸烷基(a=2b)。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再者,-(CaHbO)m-之「m」為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
<19>
如上述<15>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包含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化合物,該聚氧伸烷基之莫耳數為1以上且70以下,更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7以上,又,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0以 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20>
如上述<15>或<16>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包含碳原子數5以上且較佳為100以下、更佳為50以下之烴化合物。
<21>
如上述<20>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烴化合物不包括聚有機矽氧烷。
<22>
如上述<20>或<21>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烴化合物係下述式[VII]~[X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者。
[化30]C m H n -COOH [VII]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1-28
[化3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2-2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2-30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2-31
[化3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3-3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63-33
[化37]C m H n -OH [XIII]
[化38] C m H n -COO-C m H n [XIV]
[化39]C m H n [XV]
式[VII]~[XV]中,m、m'、m"、n、n'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又,式[X]中,R52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23>
如上述<12>至<22>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9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9mN/m以下,且表面張力32mN/m以下。
<24>
如上述<1>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水溶解性較佳為0.0025g以下,更佳為0.0017g以下,進而較佳為未達0.0001g,又,較佳為設為1.0×10-9g以上。
<25>
如上述<1>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較佳為32mN/m以下,更佳為30mN/m以下,進而較佳為25mN/m以下,尤佳為22mN/m以下,又,較佳為1mN/m以上。
<26>
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更佳為1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500以上,尤佳為2000以上,又,較佳為50000以下,更佳為20000以下,進而較佳為10000以下。
<27>
如<1>至<26>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其熔點較佳為40℃以下,更佳為35℃以下,又,上述熔點較佳為-220℃以上,更佳為-180℃以上。
<28>
一種纖維處理劑,其含有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29>
如上述<28>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進而含有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30>
如上述<29>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19:1,更佳為2:1~15:1,進而較佳為3:1~10:1。
<31>
如上述<29>或<30>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烷基醚磷酸酯、磷酸二烷基酯及磷酸烷基酯中之任一者。
<32>
如上述<31>記載之纖維處理劑,其中上述磷酸烷基酯為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櫚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磷酸油酯、磷酸軟脂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側 鏈者中之任一者。
<33>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記載之液膜開裂劑。
<34>
如上述<33>記載之不織布,其中於至少一部分之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局部存在上述液膜開裂劑。
<35>
如上述<33>或<34>記載之不織布,其進而含有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36>
如上述<35>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液膜開裂劑與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較佳為1:1~19:1,更佳為2:1~15:1,進而較佳為3:1~10:1。
<37>
如上述<35>或<36>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烷基醚磷酸酯、磷酸二烷基酯及磷酸烷基酯中之任一者。
<38>
如上述<37>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上述磷酸烷基酯為磷酸硬脂酯、磷酸肉豆蔻酯、磷酸月桂酯、磷酸棕櫚酯等具有飽和碳鏈者、磷酸油酯、磷酸軟脂酯等具有不飽和碳鏈、及於該等碳鏈具有側鏈者中之任一者。
<39>
如上述<33>至<38>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不織布之纖維之接觸角較佳為90度以下,更佳為80度以下,進而較佳為70度以 下。
<40>
如上述<33>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較佳為150μm以下,更佳為90μm以下,又,較佳為50μm以上,更佳為70μm以上。
<41>
如上述<33>至<40>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其中不織布之纖維之纖度較佳為3.3dtex以下,更佳為2.4dtex以下,又,較佳為0.5dtex以上,更佳為1.0dtex以上。
<42>
一種凹凸不織布,其係如上述<33>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且包含熱塑性纖維而構成,具有第1面及位於其相反側之第2面,至少第1面具有包括向第1面側突出之多個凸部與位於該凸部間之凹部的凹凸。
<43>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其係使用如上述<33>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者,且該正面片材具有至少2層,上述正面片材具有多個自肌膚抵接面側向厚度方向壓擠而接合各層之凹狀接合部,上述正面片材之非肌膚抵接面側之層係由熱收縮性纖維進行熱收縮而成者,上述正面片材之肌膚抵接面側之層具有於上述接合部處經部分接合之非熱收縮性纖維,於該凹狀接合部之間之區域具有向肌膚抵接面側突出之凸部而形成不織布之凹凸面。
<44>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其係使用如上述<33>至<41> 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者,該正面片材係具有中空部之由肌膚抵接面側之第1不織布與非肌膚抵接面側之第2不織布所構成之雙層構造,任一層均包含熱塑性纖維,具有上述第1不織布與第2不織布經部分熱熔合而成之接合部,由該接合部所圍成之非接合部中,第1不織布向遠離第2不織布之方向突出,而形成多個於內部具有上述中空部之凸部,上述接合部係位於相鄰凸部間之凹部,與上述凸部一起構成肌膚抵接面側之凹凸。
<45>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其係使用如上述<33>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者,該正面片材係由包含熱塑性纖維之單層構成,呈雙面凹凸形狀,向第1面側突出之第1突出部與向第2面側突出之第2突出部係於俯視觀察不織布時相交叉之不同方向上交替地連續配置,上述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具有朝向各自之相反面側張開之內部空間,該部分形成此面之凹部。
<46>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其係使用如上述<33>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者,該正面片材係由包含熱塑性纖維之雙層構成,上述正面片材係將第1纖維層、與沿該第1纖維層之第2面側之凹凸所配置之第2纖維層加以接合,並將上述第1纖維層側設為肌膚抵接面側,該第1纖維層中,向第1面側突出之第1突出部與向第2面側突出之第2突出部係於俯視觀察不織布時相交叉之不同方向上交替地連續配置,上述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具有朝向各自之相反面側張開之內部空間,該部分形成此面之凹部。
<47>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其係使用如上述<33>至<41>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者,該正面片材係由包含熱塑性纖維單層構成,具有於肌膚抵接面側多個半圓筒狀之凸部與多個沿該凸部之側邊緣配設之凹部交替配置的形狀,於上述凹部之下側配設包含不織布纖維之凹部底部,該凹部底部之纖維密度低於上述凸部。
<48>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如上述<33>至<42>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
<49>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如上述<33>至<42>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作為正面片材、或具有如上述<43>至<47>中任一項記載之正面片材。
<50>
如上述<48>或<49>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經期衛生棉。
<51>
一種如上述<33>至<42>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其具有將藉由熱風處理或熱壓紋使纖維彼此熱熔合所獲得之原料不織布浸漬於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溶液中的步驟。
<52>
一種如上述<33>至<42>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其具有對藉由熱風處理或熱壓紋使纖維彼此熱熔合所獲得之原料不織布塗佈液膜開裂劑單體、或包含液膜開裂劑之溶液的步驟。
<53>
如上述<52>記載之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塗佈方法為柔版方式。
<54>
一種化合物之用途,其係用作液膜開裂劑,該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
<55>
一種化合物之用途,其係用作液膜開裂劑,該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由其作限定性解釋。再者,本實施例中,「份」及「%」只要無特別說明則均為質量基準。又,擴張係數、界面張力、表面張力及水溶解度如上所述係於溫度25℃、相對濕度(RH)65%之環境區域中所測定者。
下述實施例中之液膜開裂劑之表面張力、水溶解度及界面張力係藉由上述測定方法而測定。
(實施例1)
藉由上述方法製作圖3所示之凹凸形狀之原料不織布。於上層(第1面1A側之層)使用纖度1.2dtex之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於下層(第2面1B側之層)使用纖度2.3dtex之熱收縮性纖維。此時,上層之纖維間距離為80μm、下層之纖維間距離為60μm。又,該不織布之基重為74g/m2
於上述製作之前,使如下液膜開裂劑溶解於溶質乙醇而製作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0.06質量%之稀釋液,上述液膜開裂劑係聚氧乙烯(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F-6015),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 鏈、Y含有包含-(C2H4O)-之POE鏈,POE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20%,聚氧乙烯加成莫耳數為3,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將上述原料不織布浸漬於該稀釋液中,加以乾燥而製作實施例1之不織布試樣。作為該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乙烯(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相對於纖維質量的含有比率(OPU)係設為0.1質量%。
上述聚氧乙烯(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聚氧乙烯(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8.8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0.2mN/m。該等數值係藉由上述測定方法而測得。此時,「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係使用利用微量吸管(ACURA825,Socorex Isba SA公司製造)向100g離子交換水中添加3.75μL之作為非離子系界面活性物質之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RHEODOL SUPER TW-L120),並將表面張力調整為50±1mN/m而獲得的溶液。又,水溶解度係每添加0.0001g之劑後進行一次測定。其結果,將觀察到連0.0001g亦未溶解者記為「未達0.0001g」,將觀察到0.0001g時溶解但0.0002g時未溶解者記為「0.0001g」。關於其以外之數值,亦藉由相同方法進行測定。
(實施例2)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20%,聚氧丙烯加成莫耳數:3,質 量平均分子量:4150者。
表面張力:21.0mN/m
水溶解度:未達0.0001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25.4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3.6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3)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20%,聚氧丙烯加成莫耳數為10,質量平均分子量為7000者,並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3之試樣。
上述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5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8.0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0.5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4)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4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POP鏈 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15%,聚氧丙烯加成莫耳數為10,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160者。
表面張力:21.5mN/m
水溶解度:0.0001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27.5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0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5)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5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10%,聚氧丙烯加成莫耳數為10,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340者。
表面張力:21.5mN/m
水溶解度:0.0002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26.9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6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6)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藉由使聚矽氧油與烴化合物進行矽氫化反應而取得),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POP鏈之末端基為甲基(CH3),改性率為20%,聚氧丙烯加成莫耳 數為24,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2500者,並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6之試樣。
上述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0.8mN/m,水溶解度為0.0001g。又,聚氧丙烯(POP)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8.9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0.3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7)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聚丙二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消泡劑No.1),其中,結構X中之X包含POP鏈,聚氧丙烯基之莫耳數為52,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者,使該液膜開裂劑溶解於溶質乙醇,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7之試樣。
上述聚丙二醇之表面張力為32.7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聚丙二醇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6.3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0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8)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環氧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F-101),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RC2H3O)-之環氧基,改性率為32%,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5800者,並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8之試樣。
上述環氧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環氧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6.0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3.0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9)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甲醇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X-22-4015),其中,結構X-Y中之X含有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含有包含-(ROH)-之甲醇基,改性率為4%,質量平均分子量為9630者,並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9之試樣。
上述甲醇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環氧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7.3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7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0)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單末端二醇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X-22-176DX),其中,結構X-Y中之X為包含-Si(CH3)2O-之二甲基聚矽氧鏈、Y為具有多個包含-(OH)-之羥基之二醇,改性率為1.2%,質量平均分子量為6190者,並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10之試樣。
上述二醇改性二甲基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0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環氧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7.1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 張力1.9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1)
將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1.67:1。
採用由使用纖度1.2dtex之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並將纖維間距離設為85μm之上層、與使用纖度2.3dtex之熱收縮性纖維並將纖維間距離設為60μm之下層所構成的原料不織布,使用上述稀釋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1之不織布試樣。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74g/m2
上述不織布試樣中,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06質量%。
(實施例12)
將實施例3中所使用之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1.67:1。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之擴張係數、水溶解度、界面張力與實施例3相同。
採用由使用纖度1.2dtex之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並將纖維間距離設為85μm之上層、與使用纖度2.3dtex之熱收縮性纖維並將纖維間距離設為60μm之下層所構成的原料不織布,使用上述稀釋液,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2之不織布試樣。該不織 布之基重為74g/m2
上述不織布試樣中,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丙烯(POP)改性聚矽氧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將烷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06質量%。
(實施例13)
作為纖維所含有之液膜開裂劑,使用聚氧丙烯(POP)烷基醚(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消泡劑No.8),其中,結構Z-Y中之Z含有包含-CH2-之烴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聚氧丙烯加成莫耳數為5,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者,使該液膜開裂劑溶解於溶質乙醇,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13之試樣。
上述聚氧丙烯(POP)烷基醚之表面張力為30.4mN/m,水溶解度未達0.0001g。又,聚氧丙烯(POP)烷基醚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3.7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5.9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4)
作為液膜開裂劑,使用三辛酸-癸酸甘油酯(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OCONARD MT),其中,結構Z-Y中之Z為*-O-CH(CH2O-*)2(*表示鍵結部),Y包含C8H15O-或C10H19O-之烴鏈,脂肪酸組成中包含82%之辛酸、18%之癸酸,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50者,使該液膜開裂劑溶解於溶質乙醇,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14之試樣。
上述三辛酸-癸酸甘油酯之表面張力為28.9mN/m,水溶解度未達 0.0001g。又,三辛酸-癸酸甘油酯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8.8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2.3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5)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使之溶解於溶質二***,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5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液態石蠟(Kishida Chemic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00者。
表面張力:30.6mN/m
水溶解度:未達0.0001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9.9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9.5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6)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使之溶解於溶質乙醇,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6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聚氧丙烯(POP)烷基醚(Unilube MS-70K,日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其中,結構Z含有包含-CH2-之烴鏈,Y含有包含-(C3H6O)-之POP鏈,聚氧丙烯基之莫耳數為15,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140者。
表面張力:31.8mN/m
水溶解度:未達0.0001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5.4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12.8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7)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使之溶解於溶質乙醇,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7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聚丙二醇(SIGMA-ALDRICH公司製造),其中,結構Z包含POP鏈,聚氧丙烯基之莫耳數為17,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者。
表面張力:32.4mN/m
水溶解度:0.0017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14.0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3.6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8)
使用下述者作為液膜開裂劑,使之溶解於溶質己烷,將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3.0質量%,將該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8之不織布之試樣。
<液膜開裂劑>
其為液態異構石蠟(Luvitol Lite,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質量平均分子量為450。
表面張力:27.0mN/m
水溶解度:未達0.0001g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14.5mN/m
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8.5mN/m
(上述4個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實施例19)
將實施例13中所使用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19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0)
將實施例14中所使用之三辛酸-癸酸甘油酯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三辛酸-癸酸甘油酯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率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三辛酸-癸酸甘油酯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4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20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1)
將實施例15中所使用之液態石蠟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 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液態石蠟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液態石蠟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5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21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2)
將實施例16中所使用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氧丙烯(POP)烷基醚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6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22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3)
將實施例17中所使用之聚丙二醇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聚丙二醇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聚丙二醇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7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 不織布作為實施例23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4)
將實施例18中所使用之液態異構石蠟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GRIPPER 4131之氫氧化鉀中和物)進行混合,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塗佈於不織布之稀釋液。該稀釋液中之液態異構石蠟與硬脂基(C18)磷酸酯鉀鹽之含有比例係設為3.58:1。將作為液膜開裂劑之液態異構石蠟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5.0質量%,將硬脂基磷酸酯鉀鹽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1.4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8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實施例24之試樣。再者,上述劑之塗佈方法係採用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
(實施例25)
製作具有圖10所示之凹凸形狀、包含纖度3.3dtex之非熱伸長性熱熔合纖維之第1纖維與纖度4.4dtex之熱伸長性纖維之第2纖維的原料不織布,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5之不織布試樣。再者,上述原料不織布中將第1纖維與第2纖維以質量比1:1進行混綿。此時,纖維間距離係設為130μm,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25g/m2
(實施例26)
製作具有與實施例25相同之凹凸形狀、包含纖度1.2dtex之非熱伸長性熱熔合纖維之第1纖維與纖度4.4dtex之熱伸長性纖維之第2纖維層的原料不織布,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6之不織布試樣。再者,上述原料不織布中將第1纖維與第2纖維以1:1進行混綿。此時,纖維間距離係設為109μm,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25g/m2
(實施例27)
製作具有圖5(B)所示之凹凸形狀、於上層使用纖度1.2dtex之非熱伸長性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於下層使用纖度2.9dtex之非熱伸長性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的原料不織布,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7之不織布試樣。再者,此時,上層之纖維間距離係設為82μm,下層之纖維間距離係設為104μm,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30g/m2
(實施例28)
製作具有圖4所示之凹凸形狀、於上層使用纖度1.2dtex之非伸長/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於下層使用纖度2.3dtex之非伸長/非熱收縮性熱熔合纖維的原料不織布,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8之不織布試樣。再者,此時,上層之纖維間距離係設為86μm,下層之纖維間距離係設為119μm,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36g/m2
(實施例29)
製作與實施例1相同形態之原料不織布。再者,此時,將上層之纖維間距離設為86μm,將下層之纖維間距離設為119μm。又,將與實施例1相同之POE3改性聚矽氧(聚氧乙烯(POE)改性二甲基聚矽氧)利用乙醇進行稀釋,而製作液膜開裂劑之有效成分設為2.75質量%之液膜開裂劑溶液(稀釋液)。繼而,於柔版印刷機(Flexiproof 100,RK Print Coat Instruments Ltd.公司製造)中使用140LPI(18cc)之網紋輥,於上述原料不織布之整個面以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成為0.4質量%之方式塗佈上述液膜開裂劑溶液(稀釋液),使之自然乾燥,而製作實施例29之試樣。
(實施例30)
將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纖維於不織布化之前浸漬於實施例1中所 使用之稀釋液中,而使液膜開裂劑附著於纖維。此時,將液膜開裂劑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2質量%。繼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經過使用上述該纖維之梳棉步驟、熱風步驟,而製作由一部分纖維產生熱收縮而成之圖3所示之凹凸形狀的不織布,再者,此時,將上層之纖維間距離設為86μm,將下層之纖維間距離設為119μm。將該不織布作為實施例30之試樣。
(實施例31)
製作圖11所示之具有開孔之凹凸形狀之原料不織布,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31之不織布試樣。再者,所製作之不織布試樣中,於上層使用纖度3.3dtex、於下層使用纖度2.2dtex之熱熔合纖維。此時,上層之纖維間距離為135μm,下層之纖維間距離為106μm,該不織布之基重係設為25g/m2
(比較例1)
不使纖維含有液面開裂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比較例1之試樣。
(比較例2)
使用二甲基聚矽氧油(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F-96A-100cs)作為對原料不織布之塗佈劑,將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比較例2之試樣。
上述二甲基聚矽氧油之表面張力為21.0mN/m,水溶解度為0.0001g。又,二甲基聚矽氧油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2.4mN/m,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26.6mN/m。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
(比較例3)
作為對原料不織布之塗佈劑,使用水溶性聚氧乙烯/聚丙二醇丁 醚改性聚矽氧(KF6012,信越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其中,聚氧乙烯加成莫耳數為82,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4400者,將相對於纖維質量之含有比率(OPU)設為0.1質量%,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不織布。將所獲得之不織布作為比較例3之試樣。
上述水溶性聚氧乙烯/聚丙二醇丁醚改性聚矽氧之表面張力為21mN/m,水溶解度超過0.025g。然而,由於為水溶性,故而無法測定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及界面張力,並非具有擴張性者。該等數值係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而測得。再者,該水溶性聚氧乙烯/聚丙二醇丁醚改性聚矽氧之HLB(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親水親油平衡值)為7.0。該HLB與專利文獻1記載之「HLB6.4之聚氧乙烯(POE)改性聚矽氧」為大致相同程度。
(比較例4)
將與實施例26中所製作之不含液面開裂劑之原料不織布相同者作為比較例4之不織布試樣。
(比較例5)
將與實施例27中所製作之不含液面開裂劑之原料不織布相同者作為比較例5之不織布試樣。
(比較例6)
將與實施例28中所製作之不含液面開裂劑之原料不織布相同者作為比較例6之不織布試樣。
(比較例7)
將與實施例31中所製作之不含液面開裂劑之原料不織布相同者作為比較例7之不織布試樣。
(評價)
<1>實施例1~24、29~30、比較例1~3
下述評價中,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自經期衛生棉(花王股份 有限公司製造:樂而雅(Laurier)F幸福素肌30cm,2014年製造)去除正面片材,取而代之積層不織布之試樣(以下稱為不織布試樣),將其周邊加以固定,使用所獲得之評價用經期衛生棉進行評價。
<2>實施例25、26、比較例4
下述評價中,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自經期衛生棉(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HADA KIREI GUARD 20.5cm,2014年秋製造)去除正面片材,取而代之積層不織布試樣,將其周邊加以固定,使用所獲得之評價用經期衛生棉進行評價。
<3>實施例27、比較例5
下述評價中,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自嬰兒用尿布(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妙而舒(Merries)瞬爽透氣M號帶型(tape type),2014年製造)去除正面片材,取而代之積層不織布試樣,將其周邊加以固定,使用所獲得之評價用嬰兒用尿布進行評價。
<4>實施例28、比較例6
下述評價中,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自嬰兒用尿布(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erries Sara-sara Air Through S號帶型,2014年製造)去除正面片材,取而代之積層不織布試樣,將其周邊加以固定,使用所獲得之評價用嬰兒用尿布進行評價。
<5>實施例31、比較例7
下述評價中,作為吸收性物品之一例,自經期衛生棉(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LAURIER Active Day Double Comfort,22cm無護翼,2014年製造)去除正面片材,取而代之積層不織布試樣,將其周邊加以固定,使用所獲得之評價用經期衛生棉進行評價。
(正面片材(不織布試樣)之殘液量)
<實施例1~26、29~31、比較例1~4、7>
於各評價用經期衛生棉之表面上重疊具有透過孔(內徑1cm)之丙 烯酸板,對該衛生棉施加100Pa之固定荷重。於該荷重下,自該丙烯酸板之透過孔流入相當於經血之脫纖維馬血(將Nippon Biotest Laborato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脫纖維馬血液調整為8.0cP所獲得者)6.0g。再者,所使用之馬血係利用東機產業之TVB10形黏度計,於30rpm之條件下進行調整。馬血若經放置,則黏度較高之部分(紅血球等)沈澱,黏度較低之部分(血漿)作為上澄液而殘留。以該部分之混合比率成為8.0cP之方式進行調整。流入合計6.0g之脫纖維馬血後經過60秒後移除丙烯酸板。繼而,測定不織布試樣之重量(W2),計算與預先測出之流入馬血前之不織布試樣之重量(W1)的差(W2-W1)。進行3次以上操作,將3次之平均值作為殘液量(mg)。殘液量係配戴者肌膚被潤濕程度之指標,殘液量越少則結果越佳。
<實施例27~28、比較例5~6>
使用人工尿(以尿素1.94質量%、氯化鈉0.795質量%、硫酸鎂0.11質量%、氯化鈣0.062質量%、硫酸鉀0.197質量%、紅色2號0.010質量%、水96.88質量%及POE月桂醚約0.07質量%之比率進行調配,並將表面張力調整為53±1mN/m(25℃)所獲得者)代替上述脫纖維馬血,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實施例1~26、29~31、比較例1~4、7>之情形相同之方式進行殘液量之試驗。
(液膜面積率)
<實施例1~26、29~31、比較例1~4、7>
藉由顯微鏡「VHX-1000」(商品名,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注入上述脫纖維馬血後經過30秒後之不織布表面拍攝照片。對所拍攝圖像使用圖像解析軟體「New Qube」(商品名,Nexus公司製造)進行解析。解析時,首先將RGB彩色圖像轉換為單色256灰階之圖像。繼而,使用該圖像,藉由進行二值化處理而僅抽選出表示液膜之黑色部分,藉此算出液膜部分之面積。將其相對於圖像面積以百分率 所表示者作為液膜面積率。液膜面積率越小,則表示纖維間之液膜開裂效果越大。
<實施例27~28、比較例5~6>
使用人工尿(以尿素1.94質量%、氯化鈉0.795質量%、硫酸鎂0.11質量%、氯化鈣0.062質量%、硫酸鉀0.197質量%、紅色2號0.010質量%、水96.88質量%及POE月桂醚約0.07質量%之比率進行調配,並將表面張力調整為53±1mN/m(25℃)所獲得者)代替上述脫纖維馬血,除此以外,以與上述<實施例1~26、29~31、比較例1~4、7>之情形相同之方式進行液膜面積率之試驗。
(L值)
<實施例1~26、29~31、比較例1~4、7>
針對使用上述脫纖維馬血進行殘液評價之各不織布試樣,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簡易型分光色差計NF333,對投入有脫纖維馬血之位置上之L值進行測定。
關於L值(亮度),其值越大,則顏色越接近白色,表示不易於正面片材(不織布試樣)上見到紅色。即,表示纖維間之殘液較少。
再者,實施例25~26、比較例5~6中,由於未使用脫纖維馬血,故而不進行L值之測定。
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之成分構成、及關於該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評價之結果如下述表1~6所示。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89-3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90-36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91-37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92-3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93-3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094-40
如表1~3、表6所示,使用脫纖維馬血進行試驗之實施例1~24、29~31中,藉由液膜開裂劑之上述作用,纖維間之液膜破裂,液膜面積率較比較例1~3、7大幅減小。進而,實施例1~24、29~31中,藉由纖維間之液膜破裂,液體未滯留而被吸收體吸收,效果較大者之殘液量約為比較例之1/3,並且表面白度大幅提高。尤其於實施例29中,液膜面積率及殘液量最低,乾爽感優異。
表4所示之實施例25及26中,液膜面積率分別為比較例4之約 15%、約18%,殘液量分別為比較例4之約15%、約20%而被抑制為極低,液膜開裂效果較大。
如表5所示,使用黏度小於經血之尿液進行試驗之實施例27中,液膜面積率為比較例5之約6%、殘液量為比較例5之約35%而被抑制為較低。同樣地,如表5所示,使用尿液進行試驗之實施例28中,液膜面積率為比較例5之約9%、殘液量為比較例5之約28%而亦被抑制為較低。即,可知液膜開裂劑對尿液之效果亦較高。
又,針對各不織布試樣,依據上述(液膜開裂劑之局部存在狀態之確認方法)確認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上之附著狀態。圖12之圖式代用照片顯示實施例1之不織布試樣中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上之附著狀態。實施例1中,將原料不織布浸漬於液膜開裂劑之稀釋液中而使液膜開裂劑附著於纖維,因此纖維整體上稍變白,進而,局部存在如圓B部分所示般纖維表面之一部分較白者,且局部存在如圓A部分所示般纖維間亦較白者。即,適度具有“局部存在”(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交絡點或纖維熔合點附近之局部存在,例如圖12之以圓A圈出表示之部分,以及於纖維表面一部分之局部存在,例如圖12之以圓B圈出表示之部分),如上述各表所示,性能優於比較例。於實施例2~28、31中亦確認到同樣之局部存在狀態(未作圖示),與實施例1同樣地性能優良。
又,圖13之圖式代表照片顯示實施例29之不織布試樣中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上之附著狀態。實施例29中,由於使用柔版印刷機塗佈開裂劑,故而纖維表面之白色者較少,僅於纖維交絡點或纖維熔合點附近局部存在白色者,纖維表面與局部存在部之黑白對比較圖12更明顯(例如圖13中以圓C圈出表示之部分),與設為相同之凹凸形狀之實施例1~24相比,性能亦特別優良。
另一方面,圖14之圖式代用照片顯示實施例30之不織布試樣中 液膜開裂劑於纖維上之附著狀態。實施例30中,無“局部存在”,纖維表面整體變白,藉由附著於纖維之液膜開裂劑之作用,如上所述,性能優於比較例1~3、7。
如上所述,可知各實施例之液膜開裂劑藉由包含於不織布中,而能夠使該不織布實現較高程度之乾爽感。又,藉由將包含上述液膜開裂劑之不織布用於正面片材等,能夠提供乾爽感優異、洩漏擔憂亦得到抑制、配戴感佳之吸收性物品。
對本發明、以及其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一併進行了說明,但只要發明者未作特別指定,本發明不限定於說明中之任一細節,認為應於不違反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之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之情況下作廣義解釋。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4年12月17日於日本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4-255639並主張優先權者,將其內容作為本說明書之記載之一部分併入本文以進行參照。
1:纖維
2:液膜
3:液膜開裂劑

Claims (38)

  1. 一種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結構X表示>C(A)-、-C(A)2-、-C(A)(B)-、>C(A)-C(R1)<、>C(R1)-、-C(R1)(R2)-、-C(R1)2-、>C<、及-Si(R1)2O-、-Si(R1)(R2)O-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1)3、-C(R1)2A、-C(R1)3或由-OSi(R1)3、-OSi(R1)2(R2)、-Si(R1)3、-Si(R1)2(R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此處,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上述R1或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鹵素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之R1、R2、A、B各存在多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或不同;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4.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 包含將下述(1)~(11)式所表示之結構任意進行組合而成之矽氧烷鏈,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0-41
    式(1)~(11)中,M1、L1、R21及R22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R23及R24表示以下之1價或多價(2價或其以上)基、或者單鍵;M1表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具有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的基、赤藻糖醇基、木糖醇基、山梨糖醇基、甘油基或乙二醇基、羥基、羧酸基、巰基、烷氧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苯酚基、磺酸基、四級銨基、磺基甜菜鹼基、羥基磺基甜菜鹼基、磷酸酯甜菜鹼基、咪唑鎓甜菜鹼基、羰基甜菜鹼基、環氧基、甲醇基、(甲基)丙烯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官能基;再者,於M1為多價基之情形時,M1表示自上述各基或官能基中進而去除1個以上之氫原子所得之基;L1表示醚基、胺基(作為L1可採用之胺基係以>NRC(RC為氫原子或一價基)表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之鍵結基; R21、R22、R23及R24各自獨立表示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或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鹵素原子。
  5.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具有於改性基中含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的改性聚矽氧。
  6. 一種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具有下述式[I]~[I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液膜開裂劑,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1-4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1-43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1-44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1-45
    式中,R31表示烷基,R32表示單鍵或伸烷基;多個R31、多個R32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M11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作為上述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 烯基、或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等;m、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7. 一種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8. 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結構Z表示>C(A)-、-C(A)2-、-C(A)(B)-、>C(A)-C(R3)<、>C(R3)-、-C(R3)(R4)-、-C(R3)2-、>C<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烴鏈;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3)3、-C(R3)2A、-C(R3)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此處,C表示碳原子;上述R3或R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9. 如請求項7或8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係下述式[V]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烷基(POA)醚、或下述式[VI]所表示之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聚醚、PPG肉豆蔻醚、PPG硬脂醚、PPG山崳醚中之任一者,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3-46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3-47
    式中,L21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R51表示包含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的取代基;又,a、b、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烷基(n=2m+1),CaHb表示伸烷基(a=2b);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再者,-(CaHbO)m-之「m」為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
  10. 如請求項7或8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係下述式[VII]~[X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者,[化8]C m H n -COOH [VII] [化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4-4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4-4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4-50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4-51
    [化13]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5-5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5-53
    [化15]C m H n -OH [XIII] [化16]C m H n -COO-C m H n [XIV] [化17]C m H n [XV]式[VII]~[XV]中,m、m'、m"、n、n'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 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又,式[X]中,R52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11. 如請求項1、2、7或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之表面張力為32mN/m以下。
  12. 如請求項1、2、7或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其中上述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
  13. 一種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上述纖維處理劑含有如請求項1、2、7或8中任一項之用途中所使用之化合物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14. 如請求項13之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上述纖維處理劑進而含有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15. 如請求項14之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其中上述纖維處理劑之上述化合物與上述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為1:1~19:1。
  16.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且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之化合物及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17.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之化合物,且不織布之纖維之纖度為3.3dtex以下。
  18.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之化合物,且該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為150μm以下。
  19.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為15mN/m以上、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之化合物,且該 不織布之纖維表面附著有上述化合物。
  20. 如請求項16~19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21. 如請求項16~19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X、X-Y及Y-X-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結構X表示>C(A)-、-C(A)2-、-C(A)(B)-、>C(A)-C(R1)<、>C(R1)-、-C(R1)(R2)-、-C(R1)2-、>C<、及-Si(R1)2O-、-Si(R1)(R2)O-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矽氧烷鏈、或其混合鏈;結構X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1)3、-C(R1)2A、-C(R1)3或由-OSi(R1)3、-OSi(R1)2(R2)、-Si(R1)3、-Si(R1)2(R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此處,C表示碳原子,又,<、>及-表示鍵結鍵;上述R1或R2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鹵素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於結構X內之R1、R2、A、B各存在多個之情形時,該等相互可相同或不同;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22. 一種不織布,其包含具有下述式[I]~[I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之結構、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的化合物,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7-54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8-5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8-56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08-57
    式中,R31表示烷基,R32表示單鍵或伸烷基;多個R31、多個R32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M11表示具有聚氧伸烷基之基;作為上述聚氧伸烷基,可列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該等之構成單體進行共聚合而成者等;m、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
  23. 如請求項16~19及22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具有於改性基中含有至少一個氧原子之結構的改性聚矽氧。
  24.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化合物及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上述化合物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
  25.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之化合物,該不織布之纖維之纖度為3.3dtex以下。
  26.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之化合物,且不織布之纖維間距離為150μm以下。
  27. 一種不織布,其含有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擴張係數大於0mN/m、水溶解度為0g以上且0.025g以下、對表面張力為50mN/m之液體的界面張力為20mN/m以下之化合物,且該不織布之纖維表面附著有上述化合物。
  28. 如請求項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包含具有選自由下述結構Z、Z-Y及Y-Z-Y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結構之化合物,結構Z表示>C(A)-、-C(A)2-、-C(A)(B)-、>C(A)-C(R3)<、>C(R3)-、-C(R3)(R4)-、-C(R3)2-、>C<中之任一基本結構經重複而成或2種以上組合而成之結構之烴鏈;結構Z之末端具有氫原子、或者選自由-C(A)3、-C(A)2B、-C(A)(B)2、-C(A)2-C(R3)3、-C(R3)2A、-C(R3)3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基;此處,C表示碳原子;上述R3或R4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A、B各自獨立表示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取代基;Y表示包含選自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磷原子、硫原子中之原子之具有親水性之親水基;於多個Y之情形時,相互可相同或不同。
  29. 如請求項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係下述式[V]之任一者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烷基(POA)醚、或下述式[VI]所表示之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氧伸烷基二醇、硬脂醇聚醚、山崳醇 聚醚、PPG肉豆蔻醚、PPG硬脂醚、PPG山崳醚中之任一者;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0-58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0-59
    式中,L21表示醚基、胺基、醯胺基、酯基、羰基、碳酸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聚氧伸烷基;R51表示包含氫原子、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甲氧基、乙氧基、苯基、氟烷基、芳烷基或組合有該等基之烴基或氟原子的取代基;又,a、b、m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整數;此處,CmHn表示烷基(n=2m+1),CaHb表示伸烷基(a=2b);碳原子數及氫原子數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再者,-(CaHbO)m-之「m」為1以上之整數;該重複單元之值分別由各式(V)及(VI)獨立決定,未必表示相同整數而亦可不同。
  30. 如請求項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係下述式[VII]~[XV]中之任一者所表示者,[化24]C m H n -COOH [VII] [化2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1-60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1-61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1-62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1-64
    [化29]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2-65
    Figure 104142336-A0305-02-0112-66
    [化31]C m H n -OH [XIII] [化32]C m H n -COO-C m H n [XIV] [化33]C m H n [XV]式[VII]~[XV]中,m、m'、m"、n、n'及n"各自獨立為1以上之 整數;多個m、多個n各自相互可相同或不同;又,式[X]中,R52表示碳原子數2以上且22以下之直鏈或支鏈、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
  31. 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之表面張力為32mN/m以下。
  32. 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化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500以上。
  33. 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至少一部分之纖維交絡點附近或纖維熔合點附近局部存在上述化合物。
  34. 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中上述不織布含有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上述化合物與上述磷酸酯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含有比例以質量比計為1:1~19:1。
  35. 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其纖維之接觸角為90度以下。
  36. 一種凹凸不織布,其係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且包含熱塑性纖維而構成,具有第1面及位於其相反側之第2面,至少第1面具有包括向第1面側突出之多個凸部與位於該凸部間之凹部的凹凸。
  37.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
  38.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如請求項16~19、22、及24~27中任一項之不織布作為正面片材。
TW104142336A 2014-12-17 2015-12-16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TWI688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5639 2014-12-17
JP2014-255639 2014-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107A TW201631107A (zh) 2016-09-01
TWI688643B true TWI688643B (zh) 2020-03-21

Family

ID=5612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2336A TWI688643B (zh) 2014-12-17 2015-12-16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56126A1 (zh)
EP (1) EP3235945B1 (zh)
JP (2) JP6051290B2 (zh)
CN (2) CN111364241A (zh)
BR (1) BR112017012817B1 (zh)
RU (1) RU2703625C2 (zh)
SG (1) SG11201703349TA (zh)
TW (1) TWI688643B (zh)
WO (1) WO2016098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449B (zh) * 2015-12-16 2019-02-2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不織布
JP6330016B2 (ja) * 2015-12-16 2018-05-23 花王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
CN109196162B (zh) * 2016-05-31 2021-11-30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CN109219679B (zh) * 2016-05-31 2021-07-16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CN109312530B (zh) * 2016-05-31 2021-08-2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JP6298560B2 (ja) * 2016-05-31 2018-03-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30083B2 (ja) * 2016-05-31 2018-05-23 花王株式会社 長繊維不織布
JP6329991B2 (ja) * 2016-05-31 2018-05-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8121689A (ja) * 2017-01-30 2018-08-09 花王株式会社 洗髪用吸収パッド
TWI763865B (zh) * 2017-06-16 2022-05-11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之正面片材用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
WO2018230665A1 (ja) * 2017-06-16 2018-12-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63551B2 (ja) * 2017-06-16 2022-05-0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996875B2 (ja) * 2017-06-16 2022-01-17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6996876B2 (ja) * 2017-06-16 2022-02-03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7112636B2 (ja) * 2017-06-30 2022-08-04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及び吸収性物品
JP7171390B2 (ja) * 2018-11-27 2022-11-15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129A (en) * 1987-12-02 1993-11-02 Takemoto Yushi Kabushiki Kaisha Fluid-permeable agent for non-woven sheets of polyolefin fibers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8879A (ja) * 1987-12-02 1989-06-12 Takemoto Oil & Fat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イン系繊維の親水綿用処理剤
SU1514947A1 (ru) * 1987-12-14 1989-10-15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й Проектно-Изыскательский И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оспецпроект"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 набрызг-бетонного покрыти
JPH0482961A (ja) * 1990-07-26 1992-03-16 Miyoshi Oil & Fat Co Ltd 不織布製造用処理剤
JPH09215706A (ja) * 1996-02-08 1997-08-19 Kao Corp 親水性不織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3313284B2 (ja) * 1996-08-02 2002-08-12 旭化成株式会社 親水性処理剤を付与したポリオレフィン系不織布
JP4520631B2 (ja) * 2000-11-22 2010-08-11 松本油脂製薬株式会社 耐久透水性付与剤及びその繊維
KR100958605B1 (ko) * 2003-04-01 2010-05-18 마쓰모토유시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수성 부여제 및 그 부여제가 부착된 섬유
JP4255440B2 (ja) * 2004-12-22 2009-04-15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
JP4605653B2 (ja) * 2005-07-12 2011-0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表面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KR101310108B1 (ko) * 2006-02-17 2013-09-24 마쓰모토유시세이야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수성 부여제 및 그것이 부착된 투수성 섬유
JP5040405B2 (ja) * 2007-04-04 2012-10-03 Esファイバービジョンズ株式会社 抗菌・消臭性繊維、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品及び繊維製品
JP5909349B2 (ja) * 2010-12-20 2016-04-2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TWI448277B (zh) * 2011-03-31 2014-08-11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items
IN2014KN00864A (zh) * 2011-11-02 2015-10-02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JP5498474B2 (ja) * 2011-12-14 2014-05-21 花王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5875157B2 (ja) * 2012-09-28 2016-03-02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シート
DE102012021742A1 (de) * 2012-11-06 2014-05-08 Schill + Seilacher Gmbh Zusammensetzung zur permanenten Hydrophilierung von Polyolefinfasern und deren Verwendung
WO2014171388A1 (ja) * 2013-04-19 2014-10-23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繊維処理剤
JP6484472B2 (ja) * 2015-03-20 2019-03-13 株式会社東京自働機械製作所 ジッパー検査機器を備えた縦形製袋充填包装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129A (en) * 1987-12-02 1993-11-02 Takemoto Yushi Kabushiki Kaisha Fluid-permeable agent for non-woven sheets of polyolefin fibers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03625C2 (ru) 2019-10-21
CN106715786A (zh) 2017-05-24
RU2017125149A (ru) 2019-01-18
TW201631107A (zh) 2016-09-01
BR112017012817A2 (pt) 2018-01-02
JP6051290B2 (ja) 2016-12-27
EP3235945A4 (en) 2018-08-29
US20170356126A1 (en) 2017-12-14
RU2017125149A3 (zh) 2019-05-29
JP2017057551A (ja) 2017-03-23
WO2016098796A1 (ja) 2016-06-23
SG11201703349TA (en) 2017-07-28
CN111364241A (zh) 2020-07-03
CN106715786B (zh) 2020-07-24
JP2016117981A (ja) 2016-06-30
EP3235945B1 (en) 2021-04-14
EP3235945A1 (en) 2017-10-25
BR112017012817B1 (pt) 2022-05-24
JP6051333B1 (ja)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643B (zh) 化合物用於液膜開裂的用途、纖維處理劑用於對纖維賦予液膜開裂特性的用途、不織布、凹凸不織布及吸收性物品
TWI707670B (zh) 積層不織布
TWI740948B (zh) 不織布
TWI651449B (zh) 不織布
TWI730105B (zh) 長纖維不織布
CN10931128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196162B (zh) 无纺布
JP6996875B2 (ja) 不織布
JP6366640B2 (ja) 不織布
TWI740949B (zh) 不織布
JP6329991B2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