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4049B -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4049B
TWI684049B TW106145943A TW106145943A TWI684049B TW I684049 B TWI684049 B TW I684049B TW 106145943 A TW106145943 A TW 106145943A TW 106145943 A TW106145943 A TW 106145943A TW I684049 B TWI684049 B TW I6840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eet
light diffusion
diffusion shee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029A (zh
Inventor
原田賢一
波川啓土
福田忠仁
松野有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惠和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404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是對透射光線發揮特定的光學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作為所述光學功能,具有以平面內的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和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具備將從端面入射的光線引導向表面側的導光膜、沿著導光膜的端面配置的1個或多個LED光源、配置於導光膜的表面側的光學片、和配置於光學片的表面側的稜鏡片,光學片的特定方向與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平行且與稜鏡片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作為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從背面照射液晶層的背光源方式已經普及,並且在液晶層的背面側裝備有邊緣光型(側光型)、正下方型等的背光單元。如圖21所示,該邊緣光型的背光單元101一般具備多個LED光源102、以沿著端面的方式配置於多個LED光源102的方形板狀的導光片103、和重疊配置於該導光片103的表面側的多片光學片104。該光學片104具有對透射光線的擴散、折射等光學功能,例如使用配置於導光片103的表面側且主要具有光擴散功能的光擴散片105、配置於光擴散片105的表面側且具有向法線方向側的折射功能的稜鏡片106等(參照日本特開2005-77448號公報)。
若對該背光單元101的功能進行說明,則首先,從多個LED光源102入射至導光片103的光線在導光片103的背面的反射點或反射片(圖示省略)及各側面被反射,並從導光片103的表面出射。從導光片103的表面出射的光線入射至光擴散片105並且被擴散,而從表面出射。從光擴散片105的表面出射的光線入射至稜鏡片106,通過表面上所形成的多個凸條稜鏡部而向法線方向側折射而出射,再對表面側的未圖示的液晶層整個表面進行照明。予以說明,雖然未圖示,但是,作為上述光學片104,也使用:通過配置於稜鏡片106的表面側且使光線略微擴散而抑制由稜鏡片106的多個凸條稜鏡部的形狀等引起的亮度不均的上用光擴散片、具有向法線方向側的折射功能及廣角度的光擴散功能的微透鏡片等。
在該背光單元101中,在導光片103的一個端面依次配置多個LED光源102,因此從導光片103的表面出射的光線具備包含大量向多個LED光源102的出射方向傾斜的光線的指向性。該背光單元101利用光擴散片105使具有該指向性的光線擴散,再利用稜鏡片106向法線方向側上升,由此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77448號公報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本發明人等進行了研究,結果判明:在如上所述的使用多個LED光源102的邊緣光型的背光單元101中,無法充分提高正面亮度。該原因未必明確,但認為其原因在於:來自光擴散片105的出射光線的出射方向具有偏移,該出射方向的偏移與稜鏡片106的光學特性不一致,因此利用稜鏡片106向法線方向上升的光線的比例變少。
本發明是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充分提高具有稜鏡片的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及具備該光學片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其特徵在於,其是對透射光線發揮特定的光學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作為上述光學功能,具有以平面內的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和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就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而言,在具備將稜鏡列的方向配置在與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稜鏡片的背光單元中,若在該稜鏡片的背面側以與上述稜鏡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上述特定方向,則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該原因未必明確,但是認為其原因在於:從LED光源出射且入射至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的光線被聚光於上述特定方向,且向上述特定方向的垂直方向擴散,由此從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出射且入射至稜鏡片的光線在稜鏡列的作用下以較高比例上升為所期望的角度。
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具備定向於上述特定方向的多條狀的光柵形狀即可。這樣一來,通過具備定向於上述特定方向的多條狀的光柵形狀,從而可以使光向該光柵形狀的寬度方向擴散,由此可以容易且可靠地發揮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上述光柵形狀呈現在上述特定方向上的劃痕或發線狀即可。這樣一來,通過使上述光柵形狀呈現在上述特定方向上的劃痕或發線狀,從而可以使光容易且可靠地向該光柵形狀的寬度方向擴散。
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為具備基材層和層疊於該基材層的一面側的光擴散層的光擴散片即可。這樣一來,通過使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為具備基材層和層疊於該基材層的一面側的光擴散層的光擴散片,從而容易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上述光擴散層具有珠及其粘結劑即可。這樣一來,通過使上述光擴散層具有珠及其粘結劑,從而可以更可靠地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作為該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的霧度值,優選為60%以上且95%以下。這樣一來,通過使上述霧度值為上述範圍內,從而更容易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完成的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具備將從端面入射的光線引導向表面側的導光膜、沿著該導光膜的上述端面配置的1個或多個LED光源、配置於上述導光膜的表面側的該光學片、和配置於該光學片的表面側的稜鏡片,該光學片的上述特定方向與上述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平行且與上述稜鏡片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
就該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而言,由於該光學片的上述特定方向與上述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平行、且與上述稜鏡片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因此使透過該光學片的光線聚光於稜鏡片的稜鏡列的垂直方向,並且使其擴散到該稜鏡列的方向,由此可以充分提高正面亮度。
予以說明,在本發明中,「表面側」是指液晶顯示裝置的觀看者側。另外,「背面」是指與表面側相反側的面。「光柵形狀」並不限定於嚴密地調整過光學特性的光柵形狀,而是寬泛地指對入射光產生衍射的形狀。「在一個方向上的劃痕狀或發線狀」是指多個細長的傷痕定向於一個方向而形成的形狀。「霧度值」是指依據JIS-K-7136:2000得到的值。
發明效果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另外,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可以充分提高正面亮度。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敘述。
[第一實施方式]
[背光單元]
圖1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以下也簡稱為「背光單元」)為邊緣光型背光單元,其是使用多個LED光源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該背光單元具備將從端面入射的光線引導向表面側的導光膜1、沿著導光膜1的上述端面配置的多個LED光源2、和重疊於導光膜1的表面側的多個光學片3。作為上述多個光學片3,具備配置於導光膜1的表面側的本發明的光擴散片(下用光擴散片4)、配置於下用光擴散片4的表面側的第1稜鏡片5、配置於第1稜鏡片5的表面側的第2稜鏡片6、和配置於第2稜鏡片6的表面側的光擴散片(上用光擴散片7)。另外,該背光單元還具備配置在導光膜1的下背面側的反射片8。下用光擴散片4使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擴散並向法線方向側聚光(使其聚光擴散)。第1稜鏡片5及第2稜鏡片6使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具體而言,第1稜鏡片5及第2稜鏡片6的稜鏡列的方向(凸條稜鏡部的稜線方向)正交,第1稜鏡片5使從下用光擴散片4入射的光線向與稜鏡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法線方向側折射,再由第2稜鏡片6使從第1稜鏡片5出射的光線以與液晶顯示元件的背面大致垂直地行進的方式折射。上用光擴散片7使從背面側入射的光線發生若干程度擴散而抑制由第1稜鏡片5及第2稜鏡片6的稜鏡列的形狀等引起的亮度不均。反射片8使從導光膜1的背面側出射的光線向表面側反射,並再度入射至導光膜1。
<下用光擴散片>
如圖2所示,該下用光擴散片4具備基材層11、層疊於基材層11的一面側的光擴散層12、和層疊於基材層11的背面側的背層13。該下用光擴散片4形成為俯視下的方形。該下用光擴散片4由基材層11、光擴散層12及背層13構成(即該下用光擴散片4不具有除基材層11、光擴散層12及背層13以外的其他層)。
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平面內的特定方向與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光線出射方向)平行。另外,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上述特定方向與直接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表面側的(即不間隔其他光學片所配置的)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該下用光擴散片4是對透射光線(從背面側入射並從表面側出射的光線)具有特定的光學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作為上述光學功能,具有以上述平面內的特定方向(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和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即,該下用光擴散片4具有對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擴散功能比對平面內的特定方向的擴散功能高的擴散各異向性。
(基材層)
基材層11需要使光線透射,因此是透明的。基材層11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作為基材層11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烴、醋酸纖維素、耐候性氯乙烯等。其中,優選透明性優異且強度高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特別優選改善了彎曲性能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予以說明,「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是指含量為50質量%以上的成分。
(光擴散層)
光擴散層12層疊於基材層11的表面側。光擴散層12構成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最外表面。光擴散層12具有多個珠14及其粘結劑15。珠14被粘結劑15包圍。光擴散層12通過分散含有多個珠14,從而使從背面側向表面側透射的光線大致均勻地擴散。另外,光擴散層12因多個珠14而在表面大致均勻地形成細小凹凸,該細小凹凸的各凹部及凸部形成為透鏡狀。光擴散層12通過該細小凹凸的透鏡作用而發揮優異的光擴散功能,並且因該光擴散功能而具有使透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側折射的折射功能及使透射光線宏觀地聚光於法線方向的聚光功能。
珠14為具有使光線擴散的性質的樹脂粒子。作為珠14的主成分,可列舉例如丙烯酸樹脂、丙烯腈樹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丙烯腈等。其中,優選透明性高的丙烯酸樹脂,特別優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珠14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球狀、立方體狀、針狀、棒狀、紡錘形狀、板狀、鱗片狀、纖維狀等,其中,優選光擴散性優異的球狀。
粘結劑15通過使包含基材聚合物的聚合物組合物固化(交聯等)來形成。珠14通過粘結劑15而大致等密度地配置固定於基材層11的表面整面。予以說明,用於形成粘結劑15的聚合物組合物除此以外也可以適當配合例如微小無機填充劑、固化劑、增塑劑、分散劑、各種均化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粘性改性劑、潤滑劑、光穩定化劑等。
(背層)
背層13構成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最背面。背層13需要使光線透射,因此是透明的。背層13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背層13的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熱固化型樹脂、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等。
作為上述熱固化型樹脂,可列舉例如環氧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尿素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醇酸樹脂、丙烯酸樹脂、醯胺官能性共聚物、聚氨酯樹脂等。
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可列舉:通過照射紫外線而交聯、固化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通過照射電子射線而交聯、固化的電子射線固化型樹脂等。可以從聚合性單體及聚合性低聚體中適當選擇使用。其中,作為上述活性能量射線固化型樹脂,優選丙烯酸系、聚氨酯系或丙烯酸聚氨酯系紫外線固化型樹脂。
該下用光擴散片4在背層13的背面(該下用光擴散片的背面)具備定向於上述特定方向的多條狀的光柵形狀16。該光柵形狀16具有沿著上述特定方向形成有多個凹凸條的形狀。該下用光擴散片4具備光柵形狀16,由此可以使到達光柵形狀16的光線向該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的垂直方向)擴散。由此,該下用光擴散片4發揮出如上述那樣的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光柵形狀16優選呈現出在上述特定方向上的劃痕或發線狀。就該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通過使上述光柵形狀16呈現出在上述特定方向上的劃痕或發線狀,從而可以使光線容易且可靠地向該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是指構成多個凹凸條的多個凹部的平均定向方向。
光柵形狀16大致均勻(大致等密度)地形成在背層13的背面的整個區域。另外,如圖3、4所示,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多個凹凸條的長度方向沿著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即上述多個凹凸條定向於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作為各凹凸條相對於光線方向的傾斜角的上限,優選為±30°,更優選為±15°,進一步優選為±5°。進而,各凹凸條可以在上述傾斜角的範圍內無規地定向(即各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可以不完全一致)。這樣一來,通過使各凹凸條的定向方向為無規的,從而可以抑制因多個凹凸條而使液晶顯示裝置產生彩虹不均的情況。予以說明,在控制光線的擴散方向的方面,多個凹凸條的凹部彼此優選各自獨立地形成,但是,也可以使一部分凹部彼此交叉。
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長度方向可以在背層13的兩端連續,例如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長度相對於凹部的平均寬度優選為10000倍以下,更優選為5000倍以下。另外,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長度的下限,相對於凹部的平均寬度,優選為2倍以上,更優選為3倍以上。若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長度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以下風險:難以為了抑制液晶顯示裝置的彩虹不均的發生而以無規的定向方向且高密度地形成多個凹凸條。相反,若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長度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增加相對於到達光柵形狀16的光線的光量而言的被擴散至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的光量的風險。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長度」是指任意抽取的20個凹部的長度的平均值。
另外,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長度優選為無規。就該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通過使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長度為無規,從而可以抑制因多個凹凸條而使液晶顯示裝置產生彩虹不均的情況。
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寬度L1 優選為無規。另外,如圖3所示,各凹凸條的凹部的寬度L1 優選沿著該凹凸條的凹部的長度方向而無規地變化。就該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通過使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寬度L1 為無規,從而可以抑制因多個凹凸條而使液晶顯示裝置產生彩虹不均的情況。
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的下限,優選為10nm,更優選為50nm,進一步優選為100nm。另一方面,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的上限,優選為30μm,更優選為20μm,進一步優選為10μm。若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光柵形狀16的成形性降低的風險。相反,若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無法充分確保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的風險。予以說明,各凹凸條的凹部的寬度優選在上述範圍內沿著長度方向無規地形成。通過使各凹凸條的寬度在上述範圍內無規地形成,從而可以防止由與具有週期性的間距的其他構件(稜鏡片或液晶盒)等的干涉所致的莫爾條紋,並且可以防止有規則地發生顏色分解而防止彩虹不均等。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是指任意抽取的20個凹部的除去長度方向兩端部分的任意點在多個凹凸條的凸部的頂端的平均介面上的寬度的平均值。
多個凹凸條的間距優選為無規。就該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通過使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為無規,從而可以抑制因多個凹凸條而使液晶顯示裝置產生彩虹不均的情況。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平均間距」是指在與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垂直的直線上鄰接的20個凹凸條的間距的平均值。
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平均間距的下限,優選為10nm,更優選為50nm,進一步優選為100nm。另一方面,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平均間距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9μm,進一步優選為7μm。若多個凹凸條的平均間距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光柵形狀16的成形性降低的風險。相反,若多個凹凸條的平均間距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增加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的風險。
作為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9μm,進一步優選為7μm。若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超過上述上限,則多個凹凸條的間距過於不均勻,存在無法使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遍佈多個凹凸條的整個形成區域均勻增加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的下限,從容易將多個凹凸條配置成較無規的方向的方面出發,例如可以為4μm。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是指任意抽取的20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
作為與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每單位長度的平均存在個數的下限,優選為10根/mm,更優選為50根/mm,進一步優選為100根/mm。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平均存在個數的上限,優選為10000根/mm,更優選為5000根/mm,進一步優選為1000根/mm。若上述平均存在個數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增加相對於到達光柵形狀16的光線的光量而言的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平均存在個數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使光柵形狀16的成形性降低的風險。
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深度D1 的下限,優選為10nm,更優選為500nm,進一步優選為1μm,特別優選為2μm。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平均深度D1 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5μm,進一步優選為3μm。若上述平均深度D1 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增加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平均深度D1 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使背層13的強度降低的風險。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深度」是指從多個凹凸條的凸部的頂端的平均介面至任意抽取的20個凹部的底部為止的深度的平均值。
另外,作為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深度的標準差的上限,優選為4μm,更優選為3μm,進一步優選為2.5μm。若上述深度的標準差超過上述上限,則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深度過於不均勻,存在無法使向光柵形狀16的寬度方向擴散的光量遍佈光柵形狀16的整個形成區域均勻增加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上述深度的標準差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0.3μm。予以說明,「多個凹凸條的深度的標準差」是指任意抽取的20個凹凸條的凹部的深度的標準差。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優選為1.5μm,更優選為1.2μm,進一步優選為1μm。若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不充分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例如可以為0.005μm。予以說明,「算術平均粗糙度(Ra)」是指依據JIS-B0601:1994而在截止λc為0.8mm、評價長度為4mm時的值。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下限,優選為0.01μm,更優選為0.1μm,進一步優選為0.5μm。另一方面,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的上限,優選為5μm,更優選為3μm,進一步優選為1.5μm。若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使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不充分的風險。相反,若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難以控制光線的出射角度的風險。
另外,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優選均包含在上述範圍內。就該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通過使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及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上述範圍內,從而容易同時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和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差的下限,優選為0.5μm,更優選為0.7μm,進一步優選為1μm。通過使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差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容易同時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另一方面,作為上述算術平均粗糙度(Ra)之差的上限,例如可以為1.9μm。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的上限,優選為3μm,更優選為2.5μm,進一步優選為2μm。若上述最大高度(Ry)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不充分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的下限,例如可以為0.1μm。予以說明,「最大高度(Ry)」是指依據JIS-B0601:1994而在截止λc為0.8mm、評價長度為4mm時的值。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的下限,優選為4μm,更優選為5μm,進一步優選為6μm。另一方面,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的上限,優選為12μm,更優選為10μm,進一步優選為9μm。若上述最大高度(Ry)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使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不充分的風險。相反,若上述最大高度(Ry)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難以控制光線的出射角度的風險。
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和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最大高度(Ry)之差的下限,優選為4μm,更優選為5μm,進一步優選為6μm。通過使上述最大高度(Ry)之差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容易同時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另一方面,作為上述最大高度(Ry)之差的上限,例如可以為11μm。
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優選為2.5μm,更優選為2μm,進一步優選為1.5μm。若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不充分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例如可以為0.1μm。予以說明,「十點平均粗糙度(Rz)」是指依據JIS-B0601:1994而在截止λc為0.8mm、評價長度為4mm時的值。
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下限,優選為4μm,更優選為5μm,進一步優選為6μm。另一方面,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8μm,進一步優選為7μm。若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使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不充分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難以控制光線的出射角度的風險。
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和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之差的下限,優選為3μm,更優選為4μm,進一步優選為4.5μm。通過使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之差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容易同時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之差的上限,例如可以為9μm。
另一方面,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上限,優選為0.5,更優選為0.45,進一步優選為0.4。若上述均方根斜率(RΔq)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不充分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在形成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上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下限,例如可以為0.05。予以說明,「均方根斜率(RΔq)」是指依據JIS-B0601:2001得到的值。
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下限,優選為0.5,更優選為0.7,進一步優選為1。另一方面,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的上限,優選為2.5,更優選為2,進一步優選為1.8。若上述均方根斜率(RΔq)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使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不充分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均方根斜率(RΔq)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難以控制光線的出射角度的風險。
作為形成有光柵形狀16的外表面(背層13的背面)的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和以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均方根斜率(RΔq)之差的下限,優選為0.5,更優選為0.7,進一步優選為1。通過使上述均方根斜率(RΔq)之差為上述下限以上,從而容易同時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上述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均方根斜率(RΔq)之差的上限,例如可以為2.2。
作為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霧度值的下限,優選為60%,更優選為70%,進一步優選為80%。另一方面,作為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霧度值的上限,優選為95%,更優選為93%。該下用光擴散片4通過具有此種高霧度值,從而更容易提高以上述平面內的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稜鏡片>
第1稜鏡片5及第2稜鏡片6具有基材層、和層疊於該基材層的表面上的包含多個凸條稜鏡部的稜鏡列。上述基材層及稜鏡列需要使光線透射,因此是透明的。上述基材層及稜鏡列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來形成。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方向與第2稜鏡片6的稜鏡列的方向大致正交。另外,如上述那樣,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方向與上述的特定方向垂直。第1稜鏡片5及第2稜鏡片6具有用於使光線向法線方向上升的優選的入射角。
<上用光擴散片>
上用光擴散片7具備基材層、層疊於基材層的表面側且具有多個珠及其粘結劑的光擴散層、和層疊於基材層的背面側的保護層。上用光擴散片7由基材層、直接層疊於基材層的表面的光擴散層及直接層疊於基材層的背面的保護層三層構成(不具有除基材層、光擴散層及保護層以外的其他層)。上用光擴散片7形成為俯視下的方形。
上用光擴散片7的基材層可以為與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基材層11同樣的構成。另外,就上用光擴散片7的保護層而言,除不具備光柵形狀16以外,可以為與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背層13同樣的構成。另一方面,上用光擴散片7的光擴散層無需具有與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光擴散層12同樣的高光擴散性,因此,作為光擴散劑的配入量的下限,優選為5質量份,更優選為10質量份,並且,作為上限,優選為40質量份,更優選為30質量份。
<導光膜>
導光膜1使從端面入射的光線從表面大致均勻地出射。導光膜1形成為俯視下的大致方形,並且形成為厚度大致均勻的板狀(非楔形狀)。導光膜1在背面具有陷沒於表面側的多個凹部17。另外,導光膜1在背面具有防粘附部。具體而言,導光膜1具有存在於多個凹部17的周圍且向背面側突出的多個***部18作為上述防粘附部。***部18與凹部17鄰接設置,***部18的內側面與凹部17的形成面連續。
多個凹部17作為使入射光向表面側散射的光散射部發揮功能。各凹部17形成為在俯視下的大致圓形。另外,各凹部17以朝向表面側而逐漸縮徑的方式形成。作為凹部17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以為半球狀、半橢球體狀、圓錐狀、圓臺形狀等。其中,作為凹部17的形狀,優選為半球狀或半橢球體狀。通過使凹部17為半球狀或半橢球體狀,從而可以提高凹部17的成形性,並且可以使入射至凹部17的光線適當散射。
***部18從導光膜1的背面的與導光膜1的厚度方向垂直的面連續地形成。詳細而言,***部18從導光膜1的背面的平坦面連續形成。***部18以包圍凹部17的方式形成為在俯視下的大致圓環狀。導光膜1通過以***部18包圍凹部17的方式形成為在俯視下的大致圓環狀,從而可以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凹部17及凹部17附近與配置於導光膜1的背面側的反射片8密合。
導光膜1具有柔性。導光膜1通過具有柔性,從而可以抑制配置於背面側的反射片8的損傷。導光膜1需要使光線透射,因此是透明的。導光膜1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來構成。
<LED光源>
多個LED光源2沿著導光膜1的端面配置。多個LED光源2分別以使光線出射面與導光膜1的端面對置(或抵接)的方式配置。
<反射片>
反射片8使從導光膜1的背面出射的光線向表面側反射。作為反射片8,可列舉:使聚酯等基材樹脂中分散含有填充物的白色片;使由聚酯形成的膜的表面蒸鍍鋁、銀等金屬而由此提高鏡面反射性的鏡面片等。
<正面亮度提高功能>
接著,參照圖5、6,對該下用光擴散片4及該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提高功能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5,對使用以往的下用光擴散片114的背光單元中的光線的出射特性進行說明。從多個LED光源2出射的光線從導光膜1的與多個LED光源2相對的端面(入射端面)大致垂直地入射,邊朝向與該入射端面相對的端面傳播,邊從導光膜1的表面出射。從該導光膜1的表面出射的光線具有包含大量向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出射方向傾斜的光線的指向性。而且,從導光膜1的表面出射的光線從下用光擴散片114的背面入射且被各向同性擴散後,從該下用光擴散片114的表面出射。然而,從該下用光擴散片114出射的光線通過上述的各向同性擴散而向與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平行的方向擴散,因此使相對於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入射角容易產生偏差,因此,難以利用該第1稜鏡片5使其有效地向法線方向側折射。因此,使用以往的下用光擴散片114的背光單元無法充分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
與此相對,如圖6所示,在使用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該背光單元中,該下用光擴散片4具有以與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及以與光線方向平行的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因此可以使在以往的背光單元中未相對於稜鏡列以最佳的角度入射的光線保持相對於稜鏡列的最佳入射角,並且使其向稜鏡列的方向擴散。因此,使用了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該背光單元可以利用該第1稜鏡片5使入射至第1稜鏡片5的光線有效地向法線方向側折射。因此,使用了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該背光單元可以充分提高正面方向的亮度。
<優點>
就該光學片(下用光擴散片4)而言,在具備將稜鏡列的方向配置成與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1稜鏡片5的背光單元中,若在該第1稜鏡片5的背面側以與上述稜鏡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上述特定方向,則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
另外,該光學片為具備基材層11和層疊在該基材層11的表面側的光擴散層12的下用光擴散片4,因此容易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尤其,就該光學片而言,由於光擴散層12具有多個珠14及其粘結劑15,因此容易更確實地提高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就該背光單元而言,由於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上述特定方向與多個LED光源2的光線方向平行、且與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因此使透射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光線聚光在第1稜鏡片5的稜鏡列的垂直方向,並且使其向該稜鏡列的方向擴散,由此可以充分提高正面亮度。
<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
接著,對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該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具備樹脂膜運送工序、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紫外線照射工序和光擴散層層疊工序。
(製造裝置)
該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例如使用圖7的製造裝置21來進行。製造裝置21具有鄰接而平行地配置的一對壓輥22、23。一對壓輥22、23被構成為設有溫度控制單元、且能夠將表面(周面)溫度控制為最佳溫度。作為一對壓輥22、23,優選使用包含金屬輥和表面覆蓋有彈性體的柔性輥的金屬彈性輥。另外,一個壓輥23在表面具有上述的具備光柵形狀16的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背面形狀的翻轉形狀。
(樹脂膜運送工序)
在上述樹脂膜運送工序中,向一對壓輥22、23的表面運送帶狀的樹脂膜X。具體而言,在上述樹脂膜運送工序中,將形成下用光擴散片4的基材層11的樹脂膜X運送到一對壓輥22、23間。
(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
在上述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中,在上述樹脂膜X及一個壓輥23間供給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在該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中,將上述樹脂膜X及供給至該樹脂膜X的一個側面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用一對壓輥22、23進行擠壓。在該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中,在層疊於上述樹脂膜X的一個側面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的外表面(一個側面)上轉印光柵形狀16。
(紫外線照射工序)
在上述紫外線照射工序中,對利用上述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轉印了光柵形狀16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照射紫外線,並使該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固化。利用該紫外線照射工序,在上述樹脂膜X的一個側面形成光柵形狀16。
量子點可以由PbS、PbSe、CdSe、CdS、InAs或InP形成,但不限於此。
(光擴散層層疊工序)
在上述光擴散層層疊工序中,在上述紫外線照射工序後將包含多個珠14及粘結劑組合物的塗布液塗布在上述樹脂膜X的另一個側面,使進一步塗布後的塗布液乾燥及固化。利用該光擴散層層疊工序,在上述樹脂膜X的另一側面層疊光擴散層12。
<優點>
該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能夠容易且可靠地製造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的該下用光擴散片4。
[第二實施方式]
<下用光擴散片>
圖8的下用光擴散片31代替圖2的下用光擴散片4被使用在圖1的背光單元中。該下用光擴散片31具備基材層11、配置於基材層11的表面側的光擴散層12、和層疊於基材層11的背面側的背層32。另外,該下用光擴散片31在背層32的背面(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以散點狀具備作為防粘附部的多個凸部34。多個凸部34與背層32一體成形(即多個凸部34及背層32一體地形成)。該下用光擴散片31形成為俯視下的方形。該下用光擴散片31由基材層11、光擴散層12、背層32及多個凸部34構成(即該下用光擴散片31不具有除基材層11、光擴散層12、背層32及多個凸部34以外的其他層)。予以說明,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基材層11及光擴散層12由於與圖2的下用光擴散片4同樣,因此標記同一符號並省略對其的說明。
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平面內的特定方向與多個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平行。另外,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上述特定方向與直接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表面側的(即不間隔其他光學片所配置的)第1稜鏡片的稜鏡列的方向垂直。該下用光擴散片31是對透射光線(從背面側入射並從表面側出射的光線)具有特定的光學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作為上述光學功能,具有以上述平面內的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和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
背層32需要使光線透射,因此是透明的。背層32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來形成。作為背層32的主成分,可以與上述的下用光擴散片4的背層13的主成分同樣。
該下用光擴散片31在背層32的背面中不存在多個凸部34的區域具備定向於上述特定方向的多條狀的光柵形狀33。該光柵形狀33具有沿著上述特定方向形成有多個凹凸條的形狀。該下用光擴散片31具備光柵形狀33,由此可以使到達光柵形狀33的光線向該光柵形狀33的寬度方向(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的垂直方向)擴散。由此,該下用光擴散片31發揮出以上述特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予以說明,光柵形狀33的具體形狀與圖2的下用光擴散片4同樣,因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如圖9、10所示,各凸部34為扁平的半分割旋轉橢圓體狀。多個凸部34無規地(不具規則性)突出設置於背層32的背面。該下用光擴散片31通過無規地突出設置多個凸部34,從而可以防止基於多個凸部34產生莫爾條紋的情況。予以說明,「扁平的半分割旋轉橢圓體狀」是指將使橢圓以短軸為中心旋轉成的假想旋轉橢球體以包含長軸的與短軸垂直的面半分割後的形狀。另外,「半分割旋轉橢圓體狀」不限於嚴格意義上的半分割旋轉橢圓體狀,包括基底為正圓狀且外表面通過彎曲面形成為圓頂狀的形狀。
作為凸部34的頂端部的平均曲率半徑的下限,優選為5μm,更優選為10μm。另一方面,作為凸部34的頂端部的平均曲率半徑的上限,優選為50μm,更優選為25μm。若上述平均曲率半徑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在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側的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平均曲率半徑超過上述上限,則凸部34與導光膜表面的抵接面積變大,存在因入射至該抵接部分的光線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予以說明,「凸部的頂端部的平均曲率半徑」是指任意抽取的10個凸部的與背層的背面平均介面最遠離的部分的曲率半徑的平均值。
作為凸部34的平均直徑D2 的下限,優選為25μm,更優選為27μm,進一步優選為30μm。另一方面,作為凸部34的平均直徑D2 的上限,優選為45μm,更優選為42μm,進一步優選為40μm。若凸部34的平均直徑D2 不足上述下限,則為了充分確保凸部34的高度H,而使凸部34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變得過小,存在在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側的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相反,若凸部34的平均直徑D2 超過上述上限,則為了將凸部34的頂端部的曲率半徑保持在優選的範圍,而使凸部34的高度H變得過大,存在違反背光單元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予以說明,各凸部的「直徑」是指在基底的直徑。另外,「凸部的平均直徑」是指:任意抽取10個凸部,將各凸部的基底上的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的中間值平均得到的值。
作為凸部34的平均高度H的下限,優選為2μm,更優選為3μm。另一方面,作為凸部34的平均高度H的上限,優選為5μm,更優選為4μm。若凸部34的平均高度H不足上述下限,則即使在除凸部34以外的部分,該下用光擴散片31及導光膜也容易抵接,存在因入射至該抵接部分的光線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相反,若凸部34的平均高度H超出上述上限,則存在違反背光單元的薄型化的要求的風險。予以說明,各凸部的「高度」是指各凸部的從基底至突出端的長度,「凸部的平均高度」是指:任意抽取10個凸部,將各凸部的從基底至突出端的長度平均得到的值。
多個凸部34彼此優選使其高度H均勻。作為多個凸部34的高度H的變動係數的上限,優選為0.2,更優選為0.1,進一步優選為0.05。若多個凸部34的高度H的變動係數超過上述上限,則多個凸部34的高度H變得不均勻,載荷偏向於高度大的凸部34,基於此而存在在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另一方面,作為多個凸部34的高度H的變動係數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0。予以說明,多個凸部的高度的「變動係數」是指任意抽取的20個凸部的高度的標準差除以平均高度所得的值。
作為多個凸部34的平均高度H相對於平均直徑D2 之比(H/ D2 )的下限,優選為0.08,更優選為0.09。另一方面,作為上述比(H/ D2 )的上限,優選為0.2,更優選為0.15,進一步優選為0.12。若上述比(H/ D2 )不足上述下限,則多個凸部34與導光膜表面的抵接面積變大,存在因入射至該抵接部分的光線而產生亮度不均的風險。相反,若上述比(H/ D2 )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多個凸部34的頂端部過於銳利而使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
作為凸部34的平均間距的下限,優選為100μm,更優選為200μm,進一步優選為300μm。另一方面,作為凸部34的平均間距的上限,優選為1.0mm,更優選為0.7mm,進一步優選為0.5mm。若凸部34的平均間距不足上述下限,則凸部34的數量變得過多,存在在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相反,若凸部34的平均間距超過上述上限,則凸部34的數量不足,存在無法充分防止粘附的風險。予以說明,凸部的「平均間距」是指:任意抽取10個凸部,所抽取的各個凸部及與這些凸部最鄰接的其他凸部的間距的平均值。
作為多個凸部34的佔有面積比的下限,優選為2%,更優選為3%,進一步優選為4%。另一方面,作為多個凸部34的佔有面積比的上限,優選為10%,更優選為8%,進一步優選為6%。若多個凸部34的佔有面積比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防止粘附的風險。相反,若多個凸部34的佔有面積比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在導光膜的表面產生損傷的風險。予以說明,「多個凸部的佔有面積比」是指凸部的佔有面積相對於形成多個凸部的面的平面面積之比。
作為凸部34的平均直徑D2 相對於珠14的平均粒徑之比的下限,優選為3,更優選為4,進一步優選為5。另一方面,作為上述比的上限,優選為9,更優選為8,進一步優選為7。若上述比不足上述下限,則入射至凸部34的光量不足,存在難以通過凸部34充分取入光的風險。相反,若上述比超過上述上限,則凸部34的彎曲形狀變得過於平緩,存在難以通過凸部34取入光線的風險。
多個凸部34以合成樹脂為主成分來形成。另外,多個凸部34在內部不包含珠。就該下用光擴散片31而言,由於多個凸部34不含有珠,因此可以防止因珠的脫落而使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側的導光膜的表面受到損傷的情況。
<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
接著,對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製造方法具備樹脂膜運送工序、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紫外線照射工序和光擴散層層疊工序。就該下用光擴散片31而言,代替上述的一個壓輥23,而使用在表面具有上述的具備多個凸部34及光柵形狀33的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形狀的翻轉形狀的壓輥,除此以外,可以利用與上述的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製造方法同樣的方法來製造。
<優點>
就該下用光擴散片31而言,如已經敘述的那樣,在具備將稜鏡列的方向配置在與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1稜鏡片的背光單元中,若在該第1稜鏡片的背面側以與上述稜鏡列的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上述特定方向,則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另外,該下用光擴散片31在背面以散點狀具備多個凸部34,因此該下用光擴散片31及配置於該下用光擴散片31的背面側的導光膜通過該多個凸部34而部分抵接。因此,該下用光擴散片31可以防止與配置於背面側的導光膜的粘附。進而,就該下用光擴散片31而言,由於上述凸部34為扁平的半分割旋轉橢圓體,因此多個凸部34的頂端部(下端部)的彎曲面變得較為平緩,由此可以防止配置於背面側的導光膜的表面的損傷。
該下用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能夠容易且可靠地製造該下用光擴散片31,該下用光擴散片31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並且既可以防止配置於背面側的導光膜的損傷又可以防止與該導光膜的粘附。
[第三實施方式]
<下用光擴散片>
圖11的下用光擴散片36代替圖2及圖8的下用光擴散片4、31被使用在圖1的背光單元中。該下用光擴散片36除了在多個凸部34的背面側也具有與光柵形狀33連續的光柵形狀37以外,與圖8的下用光擴散片31同樣地構成。
<光擴散片的製造方法>
接著,對該下用光擴散片36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該下用光擴散片36的製造方法具備樹脂膜運送工序、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供給工序、紫外線照射工序和光擴散層層疊工序。就該下用光擴散片36而言,代替上述的一個壓輥23,而使用在表面具有上述的具備多個凸部34、光柵形狀33及與該光柵形狀33連續而形成於多個凸部34的背面側的光柵形狀37的該下用光擴散片36的背面形狀的翻轉形狀的壓輥,除此以外,可以利用與上述的該下用光擴散片4的製造方法同樣的方法來製造。
<優點>
該下用光擴散片36在多個凸部34的背面側也具有與光柵形狀33連續的光柵形狀37,因此可以更確切地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
[其他實施方式]
予以說明,本發明所涉及的光學片及背光單元還可以以除上述形態以外的各種變更、加以改良後的形態來實施。例如該光學片並不限定於具有上述的構成的下用光擴散片,也可以為在基材層的表面側配置有微透鏡陣列的微透鏡片等。
該光學片可以具有除上述實施方式中記載的各層以外的其他層。例如該光學片可以在基材層與光學層(光擴散層、稜鏡列、微透鏡陣列)之間、或者基材層與背層之間層疊其他樹脂層。
上述光擴散層未必需要層疊於基材層的表面側,也可以層疊於基材層的背面側。另外,上述光擴散層可以無需具有珠及其粘結劑,例如可以是利用壓紋加工等而在外表面形成有凹凸形狀的光擴散層。
另外,該光學片也可以不具備上述背層。作為不具備上述背層的構成,可列舉例如在基材層的背面形成光柵形狀的構成。另外,作為不具備上述背層的構成,也可列舉在基材層的背面形成光柵形狀及多個凸部的構成。作為此種不具備背層的該光學片的製造方法,可列舉例如使用在表面具有光柵形狀的翻轉形狀、或光柵形狀及多個凸部的翻轉形狀的壓輥,將基材層形成用樹脂組合物從T型模供給至該壓輥及其他壓輥間而轉印形狀的擠出成形法。
在該光學片具有防粘附部的情況下,該防粘附部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的形狀。該光學片可以具有例如圖12~15所示的多個凸部44、54、64、74作為上述防粘附部。
圖12的凸部44形成為角錐台狀,詳細而言,形成為基端側的底面面積大於頂端側的底面面積的四角錐台狀。作為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的下限,優選為2μm,更優選為3μm。另一方面,作為上述平均高度的上限,優選為10μm,更優選為7μm。若上述平均高度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得到防粘附效果的風險。相反,若上述平均高度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使凸部44不需要地變大的風險。
作為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底面的一邊的平均長度之比的下限,優選為0.05,更優選為0.1。另一方面,作為上述比的上限,優選為1,更優選為0.7,進一步優選為0.5。若上述比不足上述下限,則存在無法充分得到防粘附效果的風險。相反,若上述比超過上述上限,則存在在配置於背面側的其他構件產生損傷的風險。
圖13的凸部54形成為筒狀,詳細而言,形成為圓筒狀。作為多個凸部54的平均高度,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同樣。另外,作為多個凸部5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平均直徑之比,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底面的一邊的平均長度之比同樣。
圖14的凸部64形成為基端側的底面面積大於頂端側的底面面積的圓臺狀。作為多個凸部64的平均高度,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同樣。另外,作為多個凸部6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平均直徑之比,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底面的一邊的平均長度之比同樣。
圖15的凸部74形成為從基端側朝向頂端側逐漸縮徑的喇叭形。作為多個凸部74的平均高度,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同樣。另外,作為多個凸部7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平均直徑之比,可以與上述的多個凸部44的平均高度相對於基端側的底面的一邊的平均長度之比同樣。
該光學片還優選配置於將2片稜鏡片貼合而成的片體的背面。將2片稜鏡片貼合而成的片體難以在稜鏡片間形成空氣層,因此隱蔽性低。對此,就在上述片體的背面配置有該光學片的背光單元而言,由於該光學片可以使光向光柵形狀的寬度方向擴散,因此可以充分提高隱蔽效果。另外,在將該光學片配置於該2片稜鏡片貼合而成的片體的背面的情況下,優選使上述2片稜鏡片中的背面側的稜鏡片的稜鏡列的方向與上述的平面內的特定方向正交。
該光學片可以在除背面以外的部分形成光柵形狀。例如該光學片可以在基材層的表面或光學層(光擴散層、稜鏡列、微透鏡陣列)的背面形成光柵形狀。
作為上述光柵形狀的具體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形狀,例如可以為如圖16所示那樣具有截面角U字形的凹部的形狀、如圖17所示那樣具有截面三角形的凹部的形狀、如圖18所示那樣具有狹縫狀的凹部的形狀等。另外,上述多個凹凸條可以定向於與光源的光線出射方向垂直的方向。
該背光單元優選具有多個LED光源,但是也可以僅具有1個LED光源。另外,該背光單元中的光學片的具體種類並無特別限定。該背光單元優選在導光膜的表面側具有多個光學片,但是也可以僅具有1個光學片。
該背光單元未必需要為邊緣光型背光單元,也可以為正下方型背光單元。
另外,即使在該背光單元為邊緣光型背光單元的情況下,也無需為僅沿著導光膜的一個端面配置有LED光源的單側邊緣光型背光單元,可以為沿著導光膜的對置的一對端面配置有LED光源的兩側邊緣光型背光單元、沿著導光膜的各端面配置有LED光源的全周圍邊緣光型背光單元。
該背光單元可以用於個人電腦、液晶電視等比較大型的顯示裝置、智慧手機等行動電話終端、平板終端等便攜型資訊終端。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這些實施例的限定。
[實施例]
將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主成分的樹脂膜運送到在表面具有光柵形狀的翻轉形狀的一個壓輥及另一壓輥的表面,再向一個壓輥及樹脂膜間供給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以在上述樹脂膜上層疊有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的狀態將該層疊體用一對壓輥進行擠壓,在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的外表面上轉印光柵形狀。接著,對轉印有上述光柵形狀的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照射紫外線,使該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固化。進而,在上述樹脂膜的未層疊紫外線固化型樹脂組合物的一側的面上塗布包含多個珠及粘結劑組合物的塗布液,使該塗布的塗布液乾燥及固化,形成光擴散層,得到實施例的光擴散片。構成該光擴散片的光柵形狀的多個凹凸條的凹部的平均寬度為9.3μm,凹部的平均深度為2.8μm,平均間距為9.3μm,多個凹凸條的間距的標準差為6.54μm,多個凹凸條的深度的標準差為1.13μm,與多個凹凸條的定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1.34μm。
[比較例]
除了未形成光柵形狀以外,與實施例同樣地得到比較例的光擴散片。
<出射光特性>
在沿著導光膜的一個端面配置有多個LED光線的邊緣光型背光單元的導光膜的表面配置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光擴散片。予以說明,對於實施例的光擴散片,以使多個凹凸條的平均定向方向與多個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平行的方式進行配置。在該狀態下,從多個LED光源出射光線,使用ELDIM公司製的「EZContrast」,以LED光源的光線方向的LED光源側為90°,以光線出射方向側為-90°,以背光單元的出光面側為0°,在80°~-80°的範圍內利用視角特性,對各光擴散片的出射光的出射光角及亮度的關係進行了測定。實施例的光擴散片的出射光角及亮度的關係如圖19所示,比較例的光擴散片的出射光角及亮度的關係如圖20所示。另外,由該視角特性測定得到的最高出光角度如表1所示。
<背光源亮度>
在搭載於Apple公司製的智慧手機「iPhone(註冊商標)6」的背光單元的導光膜及稜鏡片間配置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光擴散片,使用直流穩定化電源(TEXIO技術公司製的「PAR36-3A」),在電流40mA、電壓18.05V下點燈。在以該背光單元的出光面為基準的垂直方向1m的位置配置拓普康公司製的色彩亮度計「BM-7」,在測定角0.2°的條件下測定背光單元出光面的中央部分的亮度。該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Figure 02_image001
<評價結果>
如圖19、圖20及表1所示,可知:與比較例的光擴散片相比,實施例的光擴散片向法線方向側的聚光功能更優異,可以提高背光單元亮度。如圖19、圖20及表1所示,可知:與比較例的光擴散片相比,實施例的光擴散片以多個LED光源的光線方向為基準的聚光功能及以與多個LED光源的光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擴散功能更優異。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示,本發明的光學片可以充分提高背光單元的正面亮度,因此適合於高品質的透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等各種液晶顯示裝置。
1‧‧‧導光膜2‧‧‧LED光源3‧‧‧光學片4‧‧‧下用光擴散片5‧‧‧第1稜鏡片6‧‧‧第2稜鏡片7‧‧‧上用光擴散片8‧‧‧反射片11‧‧‧基材層12‧‧‧光擴散層13‧‧‧背層14‧‧‧珠15‧‧‧粘結劑16‧‧‧光柵形狀17‧‧‧凹部18‧‧‧***部21‧‧‧製造裝置22‧‧‧壓輥23‧‧‧壓輥31‧‧‧下用光擴散片32‧‧‧背層33‧‧‧光柵形狀34‧‧‧凸部36‧‧‧下用光擴散片37‧‧‧光柵形狀44‧‧‧凸部54‧‧‧凸部64‧‧‧凸部74‧‧‧凸部101‧‧‧背光單元102‧‧‧LED光源103‧‧‧導光片104‧‧‧光學片105‧‧‧光擴散片106‧‧‧稜鏡片114‧‧‧下用光擴散片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2為表示圖1的背光單元的光擴散片的示意性放大端視圖。 圖3為圖2的光擴散片的示意性背視圖。 圖4為圖3的光擴散片的A-A線部分端視圖。 圖5為用於對以往的背光單元中的光線的出射特性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6為用於對圖1的背光單元中的光線的出射特性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7為表示圖2的光擴散片的製造裝置的示意圖。 圖8為表示與圖2的光擴散片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光擴散片的示意性部分端視圖。 圖9為圖8的光擴散片的示意性背視圖。 圖10為圖9的光擴散片的B-B線部分端視圖。 圖11為表示與圖2及圖8的光擴散片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光擴散片的示意性背視圖。 圖12為表示圖8及圖11的光擴散片的凸部的一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3為表示與圖12的凸部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凸部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4為表示與圖12及圖13的凸部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凸部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5為表示與圖12~圖14的凸部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凸部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6為表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光柵形狀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17為表示與圖16的光柵形狀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光柵形狀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18為表示與圖16及圖17的光柵形狀不同的實施方式的光柵形狀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19為表示實施例的光擴散片的出射光角及亮度的關係的圖表。 圖20為表示比較例的光擴散片的出射光角及亮度的關係的圖表。 圖21為表示以往的邊緣光型背光單元的示意性立體圖。
1‧‧‧導光膜
2‧‧‧LED光源
3‧‧‧光學片
4‧‧‧下用光擴散片
5‧‧‧第1稜鏡片
6‧‧‧第2稜鏡片
7‧‧‧上用光擴散片
8‧‧‧反射片
11‧‧‧基材層
12‧‧‧光擴散層
13‧‧‧背層
14‧‧‧珠
15‧‧‧粘結劑
17‧‧‧凹部
18‧‧‧***部

Claims (4)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其特徵在於,其是對透射光線發揮特定的一光學功能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作為所述光學功能,具有以一平面內的一特定方向為基準的一聚光功能和以與該特定方向垂直的方向為基準的一擴散功能;具備一基材層、層疊在該基材層的一表面側的一光擴散層,與層疊在該基材層的一背面側的一背層;所述光擴散層具有一珠及其一粘結劑;以及該光擴散片在所述背層之一背面具備定向於所述特定方向並使光線向寬度方向擴散的多條狀的一光柵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其中,所述光柵形狀呈現在所述特定方向上的一劃痕或一發線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其中,一霧度值為60%以上且95%以下。
  4.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其具備:將從一端面入射的一光線引導向一表面側的一導光膜;沿著該導光膜的所述端面配置的一或多個LED光源;配置於所述導光膜的所述表面側的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所述光擴散片;以及配置於所述光擴散片的所述表面側的一稜鏡片;其中所述光擴散片的所述特定方向與所述LED光源的一光線方向平行且與所述稜鏡片的一稜鏡列的方向垂直。
TW106145943A 2016-12-28 2017-12-27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TWI684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644 2016-12-28
JP2016-256644 2016-12-28
JP2017-228621 2017-11-29
JP2017228621A JP7161287B2 (ja) 2016-12-28 2017-11-29 液晶表示装置用光学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029A TW201841029A (zh) 2018-11-16
TWI684049B true TWI684049B (zh) 2020-02-01

Family

ID=6284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943A TWI684049B (zh) 2016-12-28 2017-12-27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61287B2 (zh)
KR (1) KR102146505B1 (zh)
TW (1) TWI684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1441B (zh) * 2018-09-28 2023-10-10 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使用了各向异性光学膜的导光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导光层叠体的显示装置用面状照明装置
CN109407366B (zh) * 2018-12-28 2023-02-1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7446766B2 (ja) * 2019-10-24 2024-03-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を備える偏光板
JP7374748B2 (ja) * 2019-12-16 2023-11-07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21103275A (ja) * 2019-12-25 2021-07-15 サンテックオプト株式会社 耐スクラッチ性に優れた拡散シート、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拡散シートの作製方法
JP2023009400A (ja) * 2021-07-07 2023-01-20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情報機器、及び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4384725A (zh) * 2021-12-30 2022-04-22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3777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Kazuko Inoue Optical adjusting member,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00079701A1 (en) * 2006-12-08 2010-04-01 Yoshiaki Murayama Lens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238685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Kuo-Jui Huang Light diffraction member and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11013430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リズムシートおよび該プリズムシート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US20110026124A1 (en) * 2007-11-30 2011-02-03 Kolon Industries, Inc. Multi-functional optic film
US20120020081A1 (en) * 2009-03-25 2012-01-2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069599A1 (en) * 2009-05-28 2012-03-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arent luminous window
TW201248211A (en) * 2011-04-12 2012-12-01 Keiwa Inc Optical diffusion sheet, optical uni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326912A (zh) * 2011-09-27 2013-07-01 Skc Haas Display Films Co Ltd 製造高亮度光學片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3785B2 (ja) * 1996-05-14 2006-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2002127341A (ja) * 2000-10-26 2002-05-08 Toyobo Co Ltd 光拡散板用ビーズコートフィルム積層体
JP4205388B2 (ja) * 2002-09-05 2009-01-07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装置
JP2005077448A (ja) 2003-08-29 2005-03-24 Keiwa Inc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7272208A (ja) * 2006-03-06 2007-10-18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光拡散板、なら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64745A (ja) * 2009-09-15 2011-03-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614128B2 (ja) * 2010-06-30 2014-10-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2157549B1 (ko) * 2010-10-15 2020-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660235B2 (ja) * 2013-03-18 2015-01-28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表面微細凹凸体および表面微細凹凸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069834A (ja) * 2013-09-30 2015-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9701A1 (en) * 2006-12-08 2010-04-01 Yoshiaki Murayama Lens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80303777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Kazuko Inoue Optical adjusting member,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026124A1 (en) * 2007-11-30 2011-02-03 Kolon Industries, Inc. Multi-functional optic film
US20100238685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Kuo-Jui Huang Light diffraction member and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20120020081A1 (en) * 2009-03-25 2012-01-2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20069599A1 (en) * 2009-05-28 2012-03-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arent luminous window
JP2011013430A (ja) * 2009-07-01 2011-01-2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プリズムシートおよび該プリズムシート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TW201248211A (en) * 2011-04-12 2012-12-01 Keiwa Inc Optical diffusion sheet, optical uni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326912A (zh) * 2011-09-27 2013-07-01 Skc Haas Display Films Co Ltd 製造高亮度光學片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77076A (ko) 2018-07-06
JP2018109748A (ja) 2018-07-12
JP7161287B2 (ja) 2022-10-26
TW201841029A (zh) 2018-11-16
KR102146505B1 (ko)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4049B (zh)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擴散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
US10386567B2 (en) Optical shee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optical shee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864321B1 (ko) 프리즘 계곡부위에 무정형의 돌기형상을 가지는 광확산체를포함하는 디퓨져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JP6746282B2 (ja) 光学シート、エッジライト型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8852470B2 (en) Diffuser-integrated prism sheet for backlight uni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104871A1 (en) Light management film
CN1082548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光学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
TWI639871B (zh) 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液晶顯示裝置用背光單元及液晶顯示裝置用光學片的製造方法
JP2010210882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164657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97400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0160437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122628A (ja)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837814B2 (j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17104677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7207703A (ja)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721433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用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7374748B2 (ja)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