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8581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8581B
TWI678581B TW107135839A TW107135839A TWI678581B TW I678581 B TWI678581 B TW I678581B TW 107135839 A TW107135839 A TW 107135839A TW 107135839 A TW107135839 A TW 107135839A TW I678581 B TWI678581 B TW I6785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display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project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648A (zh
Inventor
吳莉
Li Wu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5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殼體、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顯示面板具有顯示面。殼體之一部分延伸至顯示面板上方,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對殼體之此部分。第一突起配置於顯示面板之顯示面,且不與殼體接觸。第二突起配置於殼體之此部分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接觸,其中第一突起鄰近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之上表面不低於第二突起之下表面,且在平行顯示面的第一投影平面上,第一突起與第二突起並不疊置。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由於觸控式操作介面的盛行,因此將觸控技術與顯示器結合的觸控型顯示器係已廣泛使用。一般觸控型顯示器係包含背光模組、顯示面板、前框及觸控面板,其中背光模組、顯示面板、前框及觸控面板係依序設置。一般大都透過多個框體互相嵌合來固定觸控型顯示器,然而,也因此使得顆粒(例如:灰塵)容易經由框體之間的間隙而滲入觸控面板及顯示面板之間,降低顯示效果,也同時影響使用者的觀看體驗。為了避免顆粒滲入觸控面板及顯示面板之間,會在顯示面板與其上方的前框間貼附雙面膠,使顯示面板與前框彼此黏合,避免顯示面板與前框之間有間隙讓顆粒滲入,但顯示面板因受雙面膠黏附而與前框固定,會對顯示面板產生應力形變,進而造成漏光,影響顯示品味。
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殼體、第一突起以及第二突起。顯示面板具有顯示面。殼體之一 部分延伸至顯示面板上方且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對殼體之此部分。第一突起配置於顯示面板之顯示面上,且不與殼體接觸。第二突起配置於殼體之此部分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接觸。第一突起鄰近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之上表面不低於第二突起之下表面,且在平行顯示面的第一投影平面上,第一突起與第二突起並不疊置。此配置除了可避免顆粒掉入顯示區之外,亦可保護顯示面板不受形變而產生漏光,進而提升整體影像品質。
10、20、30、40‧‧‧顯示裝置
100‧‧‧顯示面板
102‧‧‧第一基板
104‧‧‧第二基板
110‧‧‧殼體
110A‧‧‧第一部分
110B‧‧‧第二部分
120‧‧‧後殼
120A‧‧‧底板
120B‧‧‧側壁
120C‧‧‧頂板
130‧‧‧框體
132‧‧‧凹陷部
134‧‧‧容納部
135、136‧‧‧連接結構
140‧‧‧導光板
142‧‧‧光學膜片
150‧‧‧光源
160‧‧‧基材
170、270、370、470‧‧‧第一突起
180、280、380、480‧‧‧第二突起
172、174、182、184‧‧‧黏膠層
176、186‧‧‧基材層
1001‧‧‧顯示面
1301‧‧‧底面
1302‧‧‧承載面
1303‧‧‧頂面
1701‧‧‧上表面
1801‧‧‧下表面
1702、2702、3702、4702‧‧‧第一側表面
1802、2802、3802、4802‧‧‧第二側表面
G‧‧‧間隙
S‧‧‧光源容納空間
V1-V1‧‧‧第一投影平面
V2-V2‧‧‧第二投影平面
閱讀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對應之圖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個態樣。應注意,根據業界中的標準做法,多個特徵並非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多個特徵之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少以利於討論的清晰性。
第1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2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3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第4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以下揭露提供眾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用於實施本案提供的主要內容之不同特徵。下文描述一特定範例之組件及配置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範例僅為示意性,且並不擬定限制。舉例而言,以下描述「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之上 方或之上」,於實施例中可包括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且亦可包括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額外特徵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無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可在各範例中重複使用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之目的在於簡化及釐清,且其自身並不規定所討論的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方(beneath)」、「以下(below)」、「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等等在本文中用於簡化描述,以描述如附圖中所圖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結構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結構的關係。除了描繪圖示之方位外,空間相對術語也包含元件在使用中或操作下之不同方位。此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方位上),而本案中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可相應地進行解釋。
第1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顯示裝置10例如包含顯示面板100、殼體110、後殼120、框體130、導光板140、光源150、基材160。
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之後殼120可具有底板120A、側壁120B以及頂板120C。底板120A及頂板120C彼此相對,側壁120B之兩端分別與底板120A及頂板120C互相連接。側壁120B可自底板120A的邊緣向上延伸,頂板120C可自側壁120B的頂部向顯示面板100的方向延伸(即往顯示裝置10的中心部分延伸)。於一實施例中,底板120A與側壁120B實質上垂直,而側壁120B與頂板120C實質上垂直,但本揭露 並不限定於此。
於一實施例中,後殼120的底板120A之內表面可視為支撐面,導光板140可設置於底板120A上。光源150例如配置於側壁120B上,並配置於朝向導光板140提供光線,然本揭露並不限定於此。於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50亦可根據設計需求配置於所欲之位置。藉由導光板140導引光源150之光線,以提供顯示面板100面光源。此外,顯示裝置10可包含光學膜片142,光學膜片142配置於導光板140上,且位於導光板140與顯示面板100之間。光學膜片142可以譬如是一擴散片、一增光片、一複合式膜片或其組合。
於一實施例中,框體130可配置於後殼120內,且框體130可至少部分配置於導光板140上且被導光板140所支撐。框體130之底面1301連接導光板140。框體130可具有相對於底面1301之承載面1302,用以承載顯示面板100。此外,框體130可具有高於承載面1302之頂面1303。於一實施例中,頂面1303例如具有凹陷部132,用以容納後殼120之頂板120C。於顯示裝置10的組裝過程中,後殼120之頂板120C與框體130之凹陷部132係可以嵌合的方式互相連接。於一實施例中,框體130可具有背對凹陷部132之容納部134。容納部134與後殼120之底板120A及側壁120B共同形成一光源容納空間S,用以容納光源150。
顯示面板100具有顯示面1001。顯示面板100可設置於框體130之承載面1302上方,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背對承載面1302。於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透過 連接結構135附著於框體130上。連接結構135舉例來說可為雙面膠帶,或是其他適合之材料,本揭露並不限定於此。顯示面板100具有顯示面1001,此處顯示面1001係指顯示面板100之面向使用者之表面,或者可以說顯示面板100之背對於背光模組之表面。
於一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可具有第一基板102以及覆蓋於第一基板102上方之第二基板104。顯示面板100係可為液晶顯示面板,因無法自行發光,其底下的背光模組(如包括導光板140、光源150以及光學膜片142等元件構成)可以提供顯示面板100所需的光源。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2可具有下偏振片且第二基板104可具有上偏振片(圖中未示)。另外,若顯示面板100為可自行發光的顯示面板,例如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或是反射式顯示面板,例如電濕潤顯示面板、電泳顯示面板等,則顯示面板100可以省略背光模組的設置。
殼體110具有第一部分110A以及第二部分110B。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10A與第二部分110B可實質上垂直,但並不限定於此。殼體110與後殼120例如可彼此卡合(未繪示)以容置顯示面板100、導光板140以及光源150等元件。具體而言,殼體110之第一部分110A可對應至後殼120之側壁120B,而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可經由後殼120之頂板120C的上方向顯示面板100的方向延伸。於一實施例中,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延伸至顯示面板100的上方,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面對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
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更可包含基材160。基材160位於顯示面板100的上方,且基材160連接於殼體110的第二部分110B之外表面。殼體110的第二部分110B可延伸至顯示面板100與基材160之間。基材160例如可透過連接結構136連接至殼體110的第二部分110B。連接結構136舉例來說可為雙面膠帶、框膠,或是其他適合之黏著材料,本揭露並不限定於此。於一實施例中,基材160可為覆蓋基板、觸控基板、3D顯像基板,或是其他適合之元件。
顯示裝置10更包含第一突起170以及第二突起180,其中第一突起170鄰近第二突起180。第一突起170配置於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上,且不與殼體110接觸,而第二突起180配置於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100接觸。換言之,第一突起170之上表面1701與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之間具有間隙,而第二突起180之下表面1801與顯示面板100之間具有間隙。因此,殼體110與顯示面板100並未因第一突起170或第二突起180彼此連接固定或抵接固定,故可避免顯示面板100因應力形變造成的漏光,進而提升整體影像品質。
於第1圖中,第二突起180例如較第一突起170靠近顯示面1001的中央。於一實施例中,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一突起170可介於第二突起180與後殼120的頂板120C之間。此外,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二突起180可與顯示面板100重疊。
第一突起170之上表面1701不低於第二突起180 之下表面1801。此處係以第一突起170之上表面1701高於第二突起180之下表面1801為例。舉例而言,在垂直第一投影平面V1-V1之第二投影平面V2-V2上,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可至少部分疊置,如此會有更佳的防塵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突起170之上表面1701與第二突起180之下表面1801也可齊平。此外,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並不疊置。換言之,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在顯示面1001的法線方向上並不疊置,可避免組裝的干涉或是使顯示面板100承受應力。
一般而言,在顯示裝置10組裝過程中,部分微小粒子(例如:灰塵)可能殘留於顯示裝置10的內部。或者,於組裝完成後,外界的微小粒子可能經由殼體110與後殼120之間的間隙G滲入顯示裝置10內。這些粒子若掉入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與基材160之間,將影響顯示裝置10的視覺表現,進而影響用戶體驗。本揭露藉由配置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第一突起170配置於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上,且不與殼體110接觸,而第二突起180配置於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100接觸,且第一突起170之上表面1701不低於第二突起180之下表面1801,且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上,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並不疊置而錯開,可阻擋微小粒子掉入顯示區與避免顯示面板100受到擠壓變形而產生漏光的現象。因此,上述的配置除了可避免顆粒掉入顯示區之外,亦可保護顯示面板100不受形變而產生漏光,進而提升整體影像品質。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突起170可具有與上表面1701連接之第一側表面1702,其中第一側表面1702為靠近第二突起180之表面。第二突起180可具有與下表面1801連接之第二側表面1802,其中第二側表面1802為靠近第一突起170之表面。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1702與第二側表面1802互相面對且相隔一間隙。意即,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於空間上並不接觸。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突起170可包含相對的黏膠層172、174以及位於其間的基材層176。類似地,第二突起180包含相對的黏膠層182、184以及位於其間的基材層186。基材層176/186舉例來說可為發泡聚氨酯、橡膠等彈性材料,或是其他適合之材料,本揭露並不限定於此。上述配置的優點在於,由於第一突起170的上表面1701包含黏膠層174,而第二突起180的下表面1801包含黏膠層184,使得顯示裝置10在搬運或是震動的過程中,黏膠層174及184可吸附彈跳的微小粒子,避免滲入顯示區,可更提升整體影像品質。另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突起170與第二突起180皆可省略基材層,而分別以單一黏膠層取代,可視實際需求調整。
第2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第2圖的顯示裝置20類似於第1圖的顯示裝置10。故,為簡化起見,相同之特徵將以相同元件符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
顯示裝置20具有第一突起270及第二突起280。第一突起270與第二突起280的結構與材料類似於第1圖之第一突起170及第二突起180,下方不再贅述。與前述實施方式 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突起270的第一側表面2702與第二突起280的第二側表面2802直接接觸。換言之,第一突起270與第二突起280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間隙,可更具有防塵效果。然應了解,於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一突起270與第二突起280並不疊置。
上述之配置的優點在於,由於第一突起270與第二突起280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間隙,可更減少粒子掉入顯示區的機會。此外,第一突起270配置於顯示面板100之顯示面1001,且不與殼體110接觸,以及第二突起280配置於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100接觸,故可避免顯示面板100受到擠壓變形而產生漏光的現象。
第3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第3圖的顯示裝置30類似於第1圖的顯示裝置10。故,為簡化起見,相同之特徵將以相同元件符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
顯示裝置30具有第一突起370及第二突起380。第一突起370與第二突起380的結構與材料類似於第1圖之第一突起170及第二突起180,下方不再贅述。與前述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突起370較第二突起380靠近顯示面1001的中央。於一實施例中,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二突起380可介於第一突起270與後殼120的頂板120C之間。透過此結構,可避免第二突起380佔用到顯示面板100的範圍,有助於顯示裝置薄型化的趨勢。
於一實施例中,於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上V1-V1,第二突起380與框體130之頂面1303可至少部分 重疊,第二突起380位於框體130之頂面1303的上方且不與框體130之頂面1303接觸。當第二突起380位於框體130之頂面1303的上方且不與框體130之頂面1303接觸,可避免因製造公差或組裝公差使第二突起380與框體130接觸,導致殼體110受擠壓而抵接到第一突起370。於本實施例中,於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上V1-V1,第二突起380與該顯示面板100完全不重疊。然不限於此,於其他實施例中,於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上V1-V1,第二突起380與該顯示面板100至少部分不重疊。
第一突起370具有第一側表面3702,其中第一側表面3702為靠近第二突起380之表面。第二突起380具有第二側表面3802,其中第二側表面3802為靠近第一突起370之表面。類似於第1圖之實施方式,側表面3702與3802互相面對且相隔一間隙。換言之,第一突起370與第二突起380於空間上並不接觸。
此外,由於第二突起380例如配置於靠近殼體110之第二部分110B與後殼120之頂板120C的交界面,故可阻擋自殼體110與後殼120之間的間隙G滲入的粒子掉入顯示區中,進而提升整體影像品質。
第4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截面圖。第4圖的顯示裝置40類似於第1圖的顯示裝置10。故,為簡化起見,相同之特徵將以相同元件符號表示並且不再贅述。
顯示裝置40具有第一突起470及第二突起480。第一突起470與第二突起480的相對位置類似於第3圖之第一 突起370及第二突起380,下方不再贅述。與前述實施方式不同之處在於,第一突起470的第一側表面4702與第二突起480的第二側表面4802直接接觸,可更具有防塵效果。換言之,第一突起470與第二突起480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間隙。然應了解,於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一突起470與第二突起480並不疊置。
上述之配置的優點在於,由於第一突起470與第二突起480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間隙,可增加阻擋粒子掉入顯示區的機會。此外,在平行顯示面1001的第一投影平面V1-V1上,第一突起470與第二突起480並不疊置,故可避免顯示面板100受到擠壓變形而產生漏光的現象。
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殼體、第一突起以及第二突起。殼體之一部分延伸至顯示面板上方且顯示面板的顯示面面對殼體之延伸部分。第一突起配置於顯示面板之顯示面上,且不與殼體接觸。第二突起配置於殼體之延伸部分的內表面且不與顯示面板接觸。第一突起鄰近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之上表面不低於第二突起之下表面,且在平行顯示面的第一投影平面上,第一突起與第二突起並不疊置。此配置除了可避免顆粒掉入顯示區之外,亦可保護顯示面板不受形變而產生漏光,進而提升整體影像品質。
上文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便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應當瞭解到他們可容易地使用本揭示案作為基礎來設計或者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以實行相同目的及/或實現相同優 勢的。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亦應當瞭解到,此類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以及在不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其可對本文進行各種改變、取代及變更。

Claims (16)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面;一殼體,該殼體之一部分延伸至該顯示面板上方,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面對該殼體之該部分;一第一突起,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之該顯示面,且不與該殼體接觸;以及一第二突起,配置於該殼體之該部分的一內表面且不與該顯示面板接觸,其中該第一突起鄰近該第二突起,該第一突起之一上表面不低於該第二突起之一下表面,且在平行該顯示面的一第一投影平面上,該第一突起與該第二突起並不疊置,其中該第一突起的該上表面包含一黏膠層且該第二突起的該下表面包含一黏膠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突起具有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側表面係連接該第一突起的該上表面,與該第二突起具有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係連接該第二突起的該下表面,該第一突起的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突起的該第二側表面彼此面對且相隔一間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突起具有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側表面係連接該第一突起的該上表面,與該第二突起具有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係連接該第二突起的該下表面,該第一突起的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突起的該第二側表面彼此面對且直接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突起相較於該第一突起靠近該顯示面的中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行該顯示面的該第一投影平面上,該第二突起與該顯示面板重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突起相較於該第二突起靠近該顯示面的中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行該顯示面的該第一投影平面上,該第二突起與該顯示面板至少部分不重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框體,該框體具有一承載面以及高於該承載面之一頂面,其中該承載面用以承載該顯示面板,且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背對該承載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突起不與該框體之該頂面接觸。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行該顯示面的該第一投影平面上,該第二突起與該框體之該頂面至少部分重疊。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後殼,該後殼包含一底板、一頂板與連接該底板與該頂板之一側壁,該框體的該頂面包含一凹陷部,以容納該後殼的該頂板。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平行該顯示面的該第一投影平面上,該第二突起介於該第一突起與該後殼的該頂板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框體具有背對該凹陷部的一容納部,該框體的該容納部與該後殼的該側壁及該底板形成一光源容納空間。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導光板,該框體至少部分配置於該導光板上且被該導光板所支撐。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基材,位於該顯示面板上方,該基材連接於該殼體的該部分的一外表面。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垂直該第一投影平面的一第二投影平面上,該第一突起與該第二突起至少部分疊置。
TW107135839A 2018-04-03 2018-10-11 顯示裝置 TWI678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2989.6 2018-04-03
??201810292989.6 2018-04-03
CN201810292989.6A CN108766223B (zh) 2018-04-03 2018-04-0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648A TW201942648A (zh) 2019-11-01
TWI678581B true TWI678581B (zh) 2019-12-01

Family

ID=6398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839A TWI678581B (zh) 2018-04-03 2018-10-1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6223B (zh)
TW (1) TWI67858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826A (zh) * 2007-10-29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854503A (zh) * 2013-10-29 2015-08-1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TWI589968B (zh) * 2016-10-21 2017-07-0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1197A (ja) * 1995-02-15 1996-08-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708005B2 (ja) * 1995-03-03 1998-0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205618B2 (ja) * 2004-03-25 2009-01-07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クライト
CN2852192Y (zh) * 2005-12-07 2006-12-2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JP2007214737A (ja) * 2006-02-08 2007-08-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製造方法
CN100526948C (zh) * 2006-02-17 2009-08-1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JP4883523B2 (ja) * 2006-03-22 2012-02-22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124974B2 (ja) * 2006-04-21 2013-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997594B2 (ja) * 2007-05-17 2012-08-08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653249B2 (ja) * 2011-02-18 2015-01-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203770416U (zh) * 2014-04-12 2014-08-13 浙江大裕轴承有限公司 轴承防尘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826A (zh) * 2007-10-29 2010-09-22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854503A (zh) * 2013-10-29 2015-08-1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TWI589968B (zh) * 2016-10-21 2017-07-0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6223A (zh) 2018-11-06
TW201942648A (zh) 2019-11-01
CN108766223B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4113B (zh) 顯示裝置
US9291853B2 (en) Display device
US89580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302634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US20060176417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TWI459091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475286B (zh) 電子裝置
US20120169633A1 (e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TWI589968B (zh) 背光模組及其應用之顯示裝置
TWI40844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887630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443342B2 (ja) 表示装置
US20150103286A1 (en) Display device
TWM474196U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201508381A (zh) 顯示裝置
TWI442876B (zh) 顯示裝置
US20190114010A1 (en) Display device
TWI678581B (zh) 顯示裝置
KR10179865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0799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1643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72940A (zh) 屏幕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JP2018180103A (ja) 表示装置
CN113963621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