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6064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6064B
TWI676064B TW107111037A TW107111037A TWI676064B TW I676064 B TWI676064 B TW I676064B TW 107111037 A TW107111037 A TW 107111037A TW 107111037 A TW107111037 A TW 107111037A TW I676064 B TWI676064 B TW I6760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ens
area
pixels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2637A (zh
Inventor
林文燦
Wen Tsan Lin
曹正翰
Cheng Han Tsao
陳文龍
Wen Lu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1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6064B/zh
Priority to CN201810631357.8A priority patent/CN108831312B/zh
Priority to US16/367,346 priority patent/US1088587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201942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637A/zh
Publication of TWI676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60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46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isplay composed of modules, e.g. video wa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6Video wall, i.e. juxtaposition of a plurality of screens to create a display screen of bigger dimens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32Special driving of display border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with two or more screen are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brightness or col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包含第一顯示面板以及透鏡層之顯示裝置。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及位於第一顯示區一側之第一邊框。第一顯示區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且部分之該些第一畫素形成第一影像調整區鄰接第一邊框。在第一影像調整區接收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時,第一影像調整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透鏡層覆蓋於第一影像調整區及第一邊框上,且包含有並排的複數個透鏡分別沿第一邊框延伸之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改善顯示面板之邊緣或拼接顯示面板之交界處之顯示品質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藉由拼接多個顯示面板而實現之大尺寸顯示裝置已逐漸應用於如公共顯示器(PID)等之各種領域中,且其技術發展亦越趨受到重視。然而,在此類大尺寸顯示裝置中,觀看者容易查覺鄰近顯示面板之拼接交界邊緣,且拼接顯示面板所顯示之畫面的一致性及協調感亦容易由於交界邊緣所破壞,從而降低了整體顯示裝置之顯示品質。
有鑑於此,部分元件係發展以覆蓋交界邊緣來模糊交界邊緣所產生之突兀感。然而,在此類技術中,覆蓋有元件之交界邊緣之相對應區域的顯示亮度、顏色等卻因而改變或劣化,從而降低了整體顯示效果。除此之外,此類元件模糊交界邊緣的效果亦有限,且觀看者仍然可以輕易感受到黑邊或黑線。因此,為了改善大尺寸顯示裝置之顯示品質及觀賞體驗,需要開發可降低交界邊緣之邊框或間隙等之存在感且同時改善交界邊緣之影像顯示效果之顯示技術及顯示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第一顯示面板以及透鏡層之顯示裝置。第一顯示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及位於第一顯示區一側之第一邊框。第一顯示區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且部分之該些第一畫素形成第一影像調整區鄰接第一邊框。在第一影像調整區接收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時,第一影像調整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透鏡層覆蓋於第一影像調整區及第一邊框上,且包含有並排的複數個透鏡分別沿第一邊框延伸之方向延伸。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提供之顯示裝置,可藉由透鏡層接收並導引光線自邊框或交界邊緣射出,以消除或減少邊框或交界邊緣之黑邊或黑線之突兀感及切割感。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所提供之顯示裝置,藉由透鏡層導出的光線之亮度及色彩可由於接收第一影像調整區經調整之光線而增強或改善,從而使得邊框或交界邊緣之影像顯示相對於整體顯示裝置更加協調。
10‧‧‧第一顯示區
12‧‧‧第一區
14‧‧‧第二區
15、15’‧‧‧透鏡層
16‧‧‧第一影像調整區
18‧‧‧第一影像預設區
20‧‧‧第二顯示區
22‧‧‧第一區
24‧‧‧第二區
26‧‧‧第二影像調整區
28‧‧‧第二影像預設區
50‧‧‧背光模組
100‧‧‧第一顯示面板
101、101’‧‧‧第一畫素
110‧‧‧第一邊框
150‧‧‧基層
150-1‧‧‧第一分層
150-2‧‧‧第二分層
150-3‧‧‧第三分層
151、152、153、154‧‧‧透鏡
200‧‧‧第二顯示面板
201、201’‧‧‧第一畫素
210‧‧‧第二邊框
1000、2000、3000、4000‧‧‧顯示裝置
S1‧‧‧第一影像來源訊號
S2‧‧‧第二影像來源訊號
d1、d2‧‧‧方向
B、C‧‧‧部分
P‧‧‧透鏡寬度
TP‧‧‧畫素寬度
B1、B2‧‧‧邊框寬度
r1、R2‧‧‧曲率半徑
a1、a2‧‧‧光線
A1、A2、D1、D2‧‧‧收光範圍
θ、θ1、θ2、θ3、θ4、θB‧‧‧角度
θv0、θv1、θv2、θv3‧‧‧視角
S、L1、L2、L3‧‧‧厚度
G1、G2、G3‧‧‧光線
X、Y1、Y1’、Y2、Y2’‧‧‧位點
n1、n2、n3、n4、n5‧‧‧折射率
圖1A及圖1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圖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沿著圖1B之線A-A’所截取之顯示裝置之剖面圖。
圖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圖2之部分C之放大示意圖。
圖4係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透鏡之曲率半徑、透鏡厚度及透鏡寬度之示意圖。
圖5係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透鏡之曲率半徑相對於收光範圍之關係的示意圖。
圖6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透鏡之收光範圍延伸至邊框外至少一部分顯示區之示意圖。
圖7A至圖7C係為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推導圖6之不同處透鏡之收光範圍及相應各部件尺寸及性質之示意圖。
圖8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包含背光模組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圖8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之例示性示意圖。
圖9A至圖11D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透鏡相對應於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的發光加總積分的示意圖。
圖1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圖1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第一影像調整區及第二影像調整區中第一區及第二區的寬度比例相對發光強度變化之示意圖。
下文中將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在參照說明搭配圖式下,應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然而,雖然在文中會具體說明一些特定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作為例示性,且於各方面而言皆非視為限制性或窮盡性意義。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於本發明之各種變化及修改應為顯而易見且可輕易達成的。
下文中,將參照圖1A及圖1B來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
首先,參照圖1A及圖1B,顯示裝置1000可包含兩個顯示面板100及200,且第一顯示面板100及第二顯示面板200於一側相互拼接以使顯示裝置1000可顯示較大尺寸之畫面。詳細而言,第一顯示面板100具有第一顯示區10及位於第一顯示區10一側之第一邊框110。類似地,第二顯示面板200具有第二顯示區20及位於第二顯示區20一側之第二邊框210。第二邊框210與第一邊框110係並排鄰接。其中,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可為實質上第一顯示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200拼接之一側不包含顯示畫素之邊緣區塊,亦或是可為實質上第一顯示面板100與第二顯示面板200拼接時所產生之縫隙之一部分。換言之,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可例如為實體元件或可例如為拼接時所產生之不顯示區域,或者可例如為兩者之組合。
承上述,第一顯示面板100之第一顯示區10可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101及101’以進行發光顯示。舉例而言,第一畫素101及101’可為分別發出紅光、綠光、藍光之畫素,且第一顯示區10可藉由不同第一畫素101及101’之發光組合來顯示預期之色彩及畫面。其中,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畫素101’形成第一影像調整區16鄰接第一邊框110,而其他第一畫素101則形成第 一影像預設區18鄰接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
類似地,第二顯示面板200之第二顯示區20可包含複數個第二畫素201及201’以進行發光顯示。舉例而言,第二畫素201及201’可為分別發出紅光、綠光、藍光之畫素,且第二顯示區20可藉由不同第二畫素201及201’之發光組合來顯示預期之色彩及畫面。其中,第二顯示區20之第二畫素201’形成第二影像調整區26鄰接第二邊框210,而其他第二畫素201則形成第二影像預設區28鄰接於第二影像調整區26。
參照圖1A及圖1B,進一步,顯示裝置1000可包含一透鏡層15覆蓋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一邊框110上與第二影像調整區26及第二邊框210上。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層15亦可覆蓋超過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一邊框110與第二影像調整區26及第二邊框210,且本發明不限於此所示之示例。其中,如圖1A及圖1B所示,透鏡層15包含有並排的複數個透鏡151。例如,該些透鏡151可為線性延伸之長條透鏡151,且該些長條透鏡151係分別沿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延伸之方向d1延伸。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該些長條透鏡151可平行於第一邊框110及/或第二邊框210。
在此,於圖1A及圖1B中所示出之透鏡151之大小及數量僅為了清楚示例而繪示,且所示大小及數量並不代表透鏡層15中之透鏡151之實際大小及數量。此外,類似地,本申請案所有圖式中所示出之各元件之比例及相對比例可為了清楚顯示而誇大或改變,且其不代表實際元件之比例及相對比例。
承上,設置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一邊框110上與第二影 像調整區26及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層15可藉由透鏡151將至少一部分第一顯示區10及/或第二顯示區20中之光線,例如,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二影像調整區26中所發出之光線,導引至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從而得以至少部分遮蔽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之存在,且可使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表現預期的顯示影像及效果以增加影像的連續性。
另外,為了彌補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不具畫素無法顯示發光、發光較弱或顯示效果有偏差,可調整使透鏡層15下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二影像調整區26發出較強之光或經調整之光,以藉由經調整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二影像調整區26所發出之光來彌補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之顯示缺陷。
舉例而言,當發出例如指示相同亮度影像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至第一顯示面板100之第一顯示區10時,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內之第一畫素101’產生之亮度大於第一顯示區10中第一影像預設區18之其他第一畫素101之亮度。詳細而言,當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輸入進入顯示裝置1000時,第一顯示面板100中的驅動電路(未示出)會根據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進行調整以發出不同顯示訊號予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一影像預設區18,以使得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進入第一影像調整區16實質控制第一畫素101’的顯示訊號與進入第一影像預設區18實質控制第一畫素101的顯示訊號有所不同。藉此,可在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下使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內之第一畫素101’產生之亮度例如大於第一顯示區10中第一影像預 設區18之其他第一畫素101之亮度。
舉例而言,當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指示顯示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時,第一影像預設區18之第一畫素101之亮度可如預設般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而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內之第一畫素101’產生之亮度則可增強為紅色(R)灰階為255、綠色(G)灰階為255、及藍色(B)灰階為255。
類似地,當發出例如指示相同亮度影像的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至第二顯示面板200之第二顯示區20時,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二顯示面板200的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第二顯示區20之第二影像調整區26內之第二畫素201’產生之亮度大於第二顯示區20中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其他第一畫素201之亮度。詳細而言,當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輸入進入顯示裝置1000時,第二顯示面板200中的驅動電路(未示出)會根據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進行調整以發出不同顯示訊號予第二影像調整區26及第二影像預設區28,以使得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二顯示面板200的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進入第二影像調整區26實質控制第二畫素201’的顯示訊號與進入第二影像預設區28實質控制第二畫素201的顯示訊號有所不同。藉此,可在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二顯示面板200的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下使第二顯示區20之第二影像調整區26內之第二畫素201’產生之亮度例如大於第二顯示區20中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其他第二畫素201之亮度。
舉例而言,當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指示顯示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時,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 第一畫素201之亮度可如預設般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而第二顯示區20之第二影像調整區26內之第一畫素201’產生之亮度則可增強為紅色(R)灰階為255、綠色(G)灰階為255、及藍色(B)灰階為255。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對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二影像調整區26之影像調整之態樣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在部分實施例中,為了彌補透過透鏡151出射所可能損耗(例如被透鏡151所吸收)之特定色彩之光,亦可使上述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二影像調整區26之不同顏色之光線進行不同程度之調整。例如,在指示第一影像預設區18及/或第二影像預設區28顯示為紅色(R)灰階為245、綠色(G)灰階為245、及藍色(B)灰階為245時,可使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亮度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5等,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此外,顯示裝置1000亦可僅包含一個顯示面板或可包含多於兩個顯示面板相互拼接而成,且針對第一邊框及/或第二邊框所述之說明可適用於一個顯示面板或多個顯示面板之示例而不超出本發明之範疇。舉例而言,在只有一個顯示面板如第一顯示面板100之情況下,透鏡層15可覆蓋於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第一邊框110上。在此情況下,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內之第一畫素101’產生之亮度大於第一顯示區10中第一影像預設區18之第一畫素201之亮度,且第一影像調整區16之經調整的光可被導引至第一邊框110上出射,以使第一邊框110模糊化並改善第一邊框110上之顯示品質而產生無邊框或窄邊框的顯示效果。
下文中,將進一步參照由圖1B之線A-A’所截取之顯示裝置 1000之剖面圖之圖2來詳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透鏡層15覆蓋於顯示面板上之態樣。在此,為了簡潔起見,圖2將示出圖1B之部分B之剖面圖。
參照圖2,透鏡層15可包含至少一基層150及設置於該至少一基層150上之透鏡151。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在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151可接收來自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未於圖2示出,而第二影像調整區26之光學效果係與第一影像調整區16之光學效果大致對應)所發出之光並於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出射,以使得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可顯示發光,進而消除或減少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之存在感。
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第一影像調整區16之位點X(即與第一邊框110之臨接位置)所出射之光線G1、G2、G3可以不同入射角入射至透鏡層15,其中經由至少一基層150傳遞至在第一邊框110上之不同處的透鏡151出射。由於通過透鏡151出射之光線對觀看者而言就如同是在第一邊框110上出射一般,可從而消除或減少第一邊框110之存在感。此外,雖然在此未具體示出,但自第一影像調整區16出射至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151、自第二影像調整區26出射至第一邊框110上之透鏡151、自第二影像調整區26出射至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151之作動亦類似上述自第一影像調整區16出射至第一邊框110上之透鏡151之作動。並且,如上參照圖1A及圖1B所述,可藉由調整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所發出之光之亮度及色彩等要素來進一步提升於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顯示之效果,且在此將不再贅述。
為了使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151可導引來自 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外之第一顯示區10及第二顯示區20之至少一部分(例如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所發出之光出射,基層150之層數、基層150及透鏡151之材質及尺寸、透鏡151之曲率,以及透鏡151、畫素(如第一畫素及第二畫素)及第一邊框110和第二邊框210之比例及相對比例皆可相應地調整設計,以使預期光線可藉由基層150及透鏡151折射傳導而自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出射,且其具體說明及示例將進一步於後文中敘述。
舉例而言,在垂直於第一邊框110之延伸方向d1之方向d2上,透鏡151具有一透鏡寬度P,且第一畫素101及101’具有第一畫素寬度TP。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寬度P較佳可小於第一畫素寬度TP。舉例而言,透鏡寬度P可不大於第一畫素寬度TP的1/5。或者是,透鏡寬度P可介於第一畫素寬度TP的1/5至1/6之間。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可分別為第一畫素寬度TP之兩倍,亦即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在垂直於第一邊框110之延伸方向d1之方向d2上可具有寬度總和約為第一畫素寬度TP之四倍。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中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在垂直於第一邊框110之延伸方向d1之方向d2上之寬度總和不超過3mm。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接著,參照為圖2之部分C之放大示意圖之圖3,將接續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基層150之厚度、材質及相對應折射率之示例。
參照圖3,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層15’可包含透鏡151及基層150,且基層150可包含第一分層150-1、第二分層150-2、及第三分層150-3。其中,第一分層150-1可具有折射率n1,第二分層150-2可具有折射 率n2,第三分層150-3可具有折射率n3,透鏡151可具有折射率n4,且透鏡層15’外之環境如一般大氣可具有折射率n5。承上,在配置以使由第一顯示區10及第二顯示區20出射之光之至少一部分可被基層150及透鏡151導引而至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方出射之情況下,透鏡層15’之各部分可為各種材料、厚度、或折射率。
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分層150-1可為玻璃或偏光片(POL),且可具有折射率n1為1.5及厚度L1為0.7mm;第二分層150-2可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且可具有折射率n2為1.5及厚度L2為4mm;第三分層150-3可為透鏡基底,且具有折射率n3為1.5及厚度L3為0.1mm:透鏡151可具有折射率n4為1.63及厚度S為0.013mm;且大氣中可具有折射率n5為1。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透鏡151之厚度S可為其曲率半徑r1,且透鏡寬度P可為其兩倍曲率半徑r1。亦即,透鏡151可為一半圓形。然而,基於製程限制,參照圖4,亦可設置以使透鏡151為接近半圓形之形狀,且在此情況下,透鏡151之厚度S可小於而接近其曲率半徑r1,透鏡寬度P則可小於而接近其兩倍曲率半徑r1。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151之曲率半徑r1可為0.02mm,厚度S可為0.013mm,透鏡寬度P可為0.0375mm。然而,此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接著,將參照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透鏡之曲率半徑相對於收光範圍之關係。在此,為求單純表示,是假設基層150僅包含一層或包含折射率相同或接近之複數層,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知道的是,當基層150包含複數層不同折射率之層時,其亦落於下文 中所說明之具體原則概念中。
如圖5所示,在透鏡之材質相同下,藉由具有較小之曲率半徑r1之透鏡151接收光線a1並導出透鏡151上方出射時之收光範圍A1可大於藉由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R2之透鏡152接收光線a2並導出透鏡152上方出射時之收光範圍A2。詳細而言,自第一顯示面板及/或第二顯示面板出射之光可被導引至透鏡並於透鏡上方出射之範圍為收光範圍,且在通過相同之基層150被折射傳導下,具有較小之曲率半徑r1之透鏡151可包含較大之收光範圍A1,而具有較大之曲率半徑R2之透鏡152可包含較小之收光範圍A2。此外,當透鏡之曲率半徑越小時,光自透鏡出射後可在越短距離內散開,進而達到模糊化黑邊或黑線之效果。因此,為使透鏡可自較大之收光範圍接收發自畫素之光,可在其他限制條件允許下盡量使曲率半徑縮小(使曲率變大)。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單一透鏡之收光範圍可包含5個至10個或以上之畫素(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寬度。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單一透鏡之收光範圍可至少包含一組完整的紅色畫素、綠色畫素及藍色畫素以可發出白光。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基於上述參照圖4及圖5之說明,進一步參照圖6至圖7C,將具體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推導第一邊框110之邊框寬度B1、第二邊框210之邊框寬度B2、透鏡寬度P、透鏡厚度S、透鏡曲率、光線折射角或入射角角度、基層150之各分層厚度等之間的關係式之示例。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預期不同要素(如尺寸)之間的關係可滿足至少一部分顯示區所發出之光可被導引至第一邊框110及/ 或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而出射,且在符合此目的下,透鏡、畫素、及邊框等各部件之間的比例及相對比例可依據需求自由地調整。
舉例而言,參照圖6所示之顯示裝置2000之剖面圖,將例示性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2000中的透鏡實施態樣。其中,顯示裝置2000除了具體闡述的透鏡實施態樣外,其他結構係相同於上述參照圖1A至圖2所述之顯示裝置1000,且在此將不再贅述。亦即,顯示裝置2000可包含第一顯示面板100及第二顯示面板200、以及設置於第一顯示面板100及第二顯示面板200上之透鏡層15。其中,將以顯示裝置2000之透鏡層15中的兩個特定透鏡153及154作為示例,以推導及說明此兩處透鏡153及154之收光範圍及關係式設定。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自下列說明而相應地設定其他未具體示出及說明之透鏡之實施態樣。
具體而言,參照圖6,透鏡153位於第一邊框110與第二邊框210之正中間,且自第一顯示區10之位點Y1以角度θ1入射至基層150而導引至透鏡153的光線可自透鏡153垂直出射。在此根據下,各部件之關係式必須滿足自位點Y1至透鏡153中心之收光範圍D1大於第一邊框110之邊框寬度B1,才可使第一顯示區10之至少一部分發光得以透過透鏡153垂直出射。
詳細而言,連同圖6參照其中繪示光線入射基層150與透鏡153之放大示意圖的圖7A,類似於上文其他實施例,透鏡153可具有曲率半徑r1、透鏡寬度P、厚度S、折射率n4,且基層150可具有第一分層150-1(折射率n1、厚度L1)、第二分層150-2(折射率n2、厚度L2)、第三分層150-3(折射率n3、厚度L3)。此外,環境折射率為n5。在此情況下,收光範圍D1與一半透鏡寬度P之總和可藉由各分層之厚度及光線在不同分層交界處之折射 角來計算,其關係式之式1如下:式1:D1+P/2=L1 * tan(θ1)+L2 * tan(θ2)+L3 * tan(θ3)
根據上述列式1,由於須滿足收光範圍D1至少大於第一邊框110之邊框寬度B1之條件,方可使至少一部分光可被導引至透鏡153上出射,故可相應地推導出其關係式之式2及式3如下:式2:D1≧B1
式3:L1 * tan(θ1)+L2 * tan(θ2)+L3 * tan(θ3)-P/2≧B1
承上所述,可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相應地在滿足式3之條件下自由地調整式3中的各要素,以使至少一部分光可被導引至透鏡153上出射。進一步,當基層150包含之分層數量與上述參照圖7A所述不同的情況下,亦可依據上述公式依照相同原則推導出下列關係式之式4,且透鏡及至少一基層至少符合式4:
Figure TWI676064B_D0001
其中,x表示分層之數量,Ln表示第n層基層(第n分層)之厚度,θn表示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當光線於透鏡邊緣以垂直至少一基層之方向出光時,光線於入射進入第n層基層(第n分層)之折射角角度,P為透鏡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透鏡寬度,且B1為第一邊框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
上述由位點Y1入射而導引至透鏡153並自位點Y1’出射透鏡 153之光,基於位點Y1’與透鏡153之曲率中心之間的連線為法線,可具有折射角角度θ。承上,參照圖6及圖7A,角度θ可基於三角函數定義為下列式5:式5:θ=arctan[P/(2(r1-S))]
進一步,連同圖6及圖7A參照圖7B,可基於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自透鏡153出射環境之折射角角度θ推導其他各分層之折射角之角度θ1、θ2、θ3、θ4。亦即,根據司乃耳定律,各分層之折射角或入射角之關係式滿足下列式6至式9:式6:n5 * sin(θ)=n4 * sin(θ4)
式7:n4 * sin(θ-θ4)=n3 * sin(θ3)
式8:n2 * sin(θ2)=n3 * sin(θ3)
式9:n1 * sin(θ1)=n2 * sin(θ2)
因此,基於上述,當θ趨近於由式5所定義之關係式時,可基於式5至式9將角度θ(或者曲率半徑r1、透鏡厚度S、與透鏡寬度P)與θ3連結起來,進而繼續計算θ2與θ1。亦即,透鏡153可主要基於式5及式3(或式4)連同式6至式9推導,且在滿足相關關係式而使至少一部分光可導引至透鏡153上出射之情況下,透鏡153與顯示裝置中之其他部件之性質及尺寸可自由地調整。
接著,參照回圖6,將接續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透鏡154之收光及關係式推導。
具體而言,連同圖6參照圖7C,透鏡154之中心正好切齊第二邊框210未與第一邊框110相接之邊緣,且相較於透鏡153距離第一顯示區10更遠。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透鏡154亦可接收來自第一顯示區10之 光並自透鏡154上出射。舉例而言,自第一顯示區10之位點Y2以角度θ1入射至基層150而導引至透鏡154的光線可自透鏡154垂直出射。亦即,位點Y2是距離透鏡154最遠且出射光可被導引至透鏡154上出射之位置。在此根據下,舉例而言,關係式必須滿足自位點Y2至透鏡154中心之收光範圍D2大於第一邊框110之邊框寬度B1與第二邊框210之邊框寬度B2之總和,才可使至少一部分光得以透過透鏡154垂直出射。
詳細而言,連同圖6參照其中繪示光線入射基層150與透鏡154之放大示意圖的圖7C,類似於上文參照圖7A所述之實施例,透鏡154可具有曲率半徑r1、透鏡寬度P、厚度S、折射率n4,且基層150可具有第一分層150-1(折射率n1、厚度L1)、第二分層150-2(折射率n2、厚度L2)、第三分層150-3(折射率n3、厚度L3)。此外,環境折射率為n5。在此情況下,類似於上述式1,收光範圍D2與一半透鏡寬度P之總和可藉由各分層之厚度及光線之折射角來計算,其關係式之式10如下:式10:D2+P/2=L1 * tan(θ1)+L2 * tan(θ2)+L3 * tan(θ3)
根據上述列式,由於須滿足收光範圍D2至少大於第一邊框110之邊框寬度B1與第二邊框210之邊框寬度B2之總和之條件,方可使第一顯示區10之至少一部分光可被導引至透鏡154上出射,故可相應地推導出其關係式之式11及式12如下:式11:D2≧B1+B2
式12:L1 * tan(θ1)+L2 * tan(θ2)+L3 * tan(θ3)-P/2≧B1+B2
承上所述,可根據本發明之此實施例相應地在滿足式12之條件下自由地調整各要素。進一步,當基層150包含之分層數量與上述參照圖 7C所述不同的情況下,亦可依據上述公式依照相同原則推導出下列關係式之式13,且透鏡及至少一基層至少符合式13:
Figure TWI676064B_D0002
其中,x表示分層之數量,Ln表示第n層基層(第n分層)之厚度,θn表示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當光線於透鏡邊緣以垂直至少一基層之方向出光時,光線於入射進入第n層基層(第n分層)之折射角角度,P為透鏡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透鏡寬度,B1為第一邊框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d2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且B2為第二邊框在垂直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
除上述與圖7A所述之關係列式之差異外,圖6所示之透鏡154之實施例之其他關係式實質上與圖7A及圖7B所述相同,且在此將不再贅述。舉例而言,圖6所示之透鏡154之實施例亦可連同上文式5至式9搭配式12(或式13)相應地推導,且在滿足相關關係式而使至少一部分光可導引至透鏡154上出射之情況下,透鏡154與顯示裝置中之其他部件之尺寸或材質(對應折射率)可自由地調整。例如,為使整體顯示裝置較為輕薄,可使基層150之厚度縮小,但基層的厚度必須足夠厚以使至少一部分第一顯示區或第二顯示區中的光可被引導至第一邊框或第二邊框上出射。又或者,可設想預期需位於收光範圍內之畫素數量來反推設計其他因素。承上,符合具有一定收光範圍之透鏡之曲率半徑、透鏡寬度及透鏡厚度等亦可相應地藉由入 射角或折射角之角度而推導出其對應範圍。
根據上述列式推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舉例而言,透鏡寬度P可不大於畫素寬度的1/5。或者是,透鏡寬度P可介於畫素寬度的1/5至1/6之間。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可分別為畫素寬度之兩倍,亦即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在垂直於第一邊框110之延伸方向d1之方向d2上可具有寬度總和約為畫素寬度之四倍。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在滿足上列參照圖6至圖7C所推導之式1至式13及其相應或類似原則所推導出的其他關係式下,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此,雖然繪示入射透鏡153及154之光線之第一入射角之角度皆為角度θ1,此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入射透鏡153及154之光線之第一入射角之角度實質上可相同或不同。此外,除了透鏡153與154以外,對於其他位置之透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在參閱上述說明下,類似地推導出可使至少一部分光可導引至透鏡上出射之預期收光範圍,並相應地自由調整顯示裝置中之透鏡與其他部件之間如厚度、寬度等之因素,且在此將不再予於贅述。
接下來,將進一步參照圖8A及8B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3000。
參照圖8A,顯示裝置3000進一步包含背光模組50設置於第一顯示面板100(及/或第二顯示面板200)相反於透鏡層15之一側。其中,背光模組50可產生背光入射第一顯示面板100(及/或第二顯示面板200)。
如上所述,背光在視角為法線方向(0度)上可具有經標準化(歸一)後為1之強度,且在其他視角之角度θB上可具有其他強度。因此,背 光模組50所產生之背光可具有以法線方向(0度)為平均值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使用背光模組50之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可如圖8B所示,其標準差等於20度。然而,此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基於所使用之背光模組50之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可計算每個透鏡可發射光之總亮度。具體而言,追蹤從透鏡各位置出射之光是由什麼角度(對應背光之視角)入射基層,計算光在每層介面之反射率與折射率或穿透率,基於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來加總積分透鏡所有角度出射之亮度,再扣除透鏡之收光範圍內會被邊框所產生之黑邊遮蔽之範圍後,即可基於背光模組50之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得到特定位置透鏡可產生之總亮度。例如,參照圖9A,由於自透鏡中心線右方以不同角度(視角)入射至透鏡左半部之收光範圍內包含邊框所產生之黑邊,對應於被黑邊遮蔽的視角θv0至視角θv1度之範圍內將不會有光入射至透鏡,故基於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計算透鏡之總亮度時需相應地扣除此段無法經透鏡出射的光。具體而言,所述透鏡左半部之收光範圍為視角θv0至視角θv2,但其中對應於視角θv0至視角θv1之收光範圍受到黑邊遮蔽,故實際可入射至透鏡左半部之視角範圍為視角θv1至視角θv2。舉例而言,在圖9A中,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視角θv0可為0度,視角θv1可為26度,視角θv2可為38度。在此情況下,透鏡左半部之收光範圍為視角0度至視角38度,但其中對應於視角0度至視角26度之收光範圍受到黑邊遮蔽,故實際可入射至透鏡左半部之視角範圍為視角26度至視角38度。
如上述論述,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一部分區塊遭到黑 邊遮蔽且對應於不同標準差之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的透鏡出射亮度之加總積分示意圖係如圖9A至圖11D所示。詳細而言,圖9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其中一部分角度被邊框遮蔽,且可接收來自其他角度範圍之光之示意圖,且圖9B至圖9D分別示出依據不同標準差之背光的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相對應於圖9A之可接收光範圍及被遮蔽範圍之示意圖;圖10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其中一部分角度被邊框遮蔽,且可接收來自其他角度範圍之光之示意圖,且圖10B至圖10D分別示出依據不同標準差之背光的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相對應於圖10A之可接收光範圍及被遮蔽範圍之示意圖;圖11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透鏡其中一部分角度被邊框遮蔽,且可接收來自其他角度範圍之光之示意圖,且圖11B至圖11D分別示出依據不同標準差之背光的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相對應於圖11A之可接收光範圍及被遮蔽範圍之示意圖。其中,圖9A、圖10A及圖11A示出對應為背光入射一透鏡之視角角度之示意圖。舉例而言,在圖9A中,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視角θv0可為0度,視角θv1可為26度,視角θv2可為38度。另外,在圖10A中,視角θv0可為0度,視角θv1可為20度,視角θv2可為38度,且視角θv3可為7度;而在圖11A中,視角θv0可為0度,視角θv1可為14度,視角θv2可為38度,且視角θv3可為14度。其中,在圖10A及圖11A中,透鏡左半部之收光範圍為視角θv0至視角θv2,但其中對應於視角θv0至視角θv1之收光範圍受到黑邊遮蔽,故實際可入射至透鏡左半部之視角範圍為視角θv1至視角θv2:而透鏡右半部之收光範圍為視角θv0至視角θv2,但其中對應於視角θv0至視角θv3之收光範圍受到黑邊遮蔽,故實際可入射至透鏡右半部之視角範圍為視角θv3至視角θv2。然而,上述僅為舉例,且視角之實例及可能被遮蔽之範圍不 限於此,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在參照上述說明下相應地基於強度-視角分佈曲線推導特定位置透鏡可產生之總亮度。
基於圖9A至圖11D之結果,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較佳使用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的標準差大於20度之背光模組。藉此,即便透鏡有一部分區塊的入射光被黑邊遮蔽,亦能有部分區塊的光可入射透鏡並自透鏡出射,使透鏡出射光的總亮度可維持於較高水準。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可使用背光之強度-視角分佈曲線之標準差大於25度之背光模組以得到更佳的效果。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可選擇以使在特定強度-視角分布之背光光源下,距離透鏡最遠可入射至透鏡的入射角之視角的發光強度約為視角為0°時的1/3左右,以避免光線在經過基層中複數個分層後發光強度由於被吸收而過弱。詳細而言,假設最遠可入射至透鏡出射的光線的入射角之視角為40°,且背光在視角40°可具有一預設發光強度時,由於視角40°入射之光線可能會在經過基層中複數個分層後減弱(例如被吸收或部分反射),故若此預設發光強度過小則此光線在通過複數個分層自透鏡出射時發光強度可能會過小或消失。因此,需使此特定視角(如40°)的預設發光強度高於一定數值,此特定視角入射之光線才能夠以預期強度自透鏡出射。例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相對於背光在視角為法線方向(0度)上之經標準化(歸一)為1之強度,距離透鏡最遠可入射至透鏡的入射角之視角(如40°)可具有預設發光強度為1/3。然而,為了避免非正視角之其他視角的光強度太強而過度耗能,亦須使距離透鏡最遠可入射至透鏡的入射角之視角的發光強度之比例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舉例而言,可選擇以使距離透鏡 最遠可入射至透鏡的入射角之視角的發光強度約為視角為0°時的1/3至1/2。然而,上述之視角與發光強度比例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如上所述,由於黑邊遮蔽及透鏡本身材質,經由透鏡出射之發光之強度可能會降低。因此,可例如基於0度之視角計算透鏡有無所造成之透光差異來決定如圖1A所述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所需調整之亮度大小。舉例而言,參照下列表1,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有透鏡的情況下,透光率可為無透鏡下之透光率的0.84倍,但不限於此。 在此實施例中,當相對於相同提供給第一顯示面板100或第二顯示面板200的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或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時,第一影像調整區16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內之第一畫素101’或第二畫素201’產生之亮度可大於第一顯示區10或第二顯示區20中其他第一畫素101或第二畫素201之亮度的1.2倍,藉以彌補由透鏡材質所造成之透光損失。然而,此僅為示例,且實際彌補光量可基於不同之透鏡材質之透光率來調整。
此外,基於上述黑邊遮蔽所造成之發光損耗,亦可增強其調整之程度。舉例而言,當基於透鏡材質及透光率需調整第一影像調整區16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中之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為第一顯示區或第二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亮度的1.2倍時,可實質上調整第 一影像調整區或第二影像調整區中之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為第一顯示區或第二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亮度的1.3倍,以部分地彌補由於黑邊遮蔽所造成之發光損失。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基於不同透鏡之材質及透光率及黑邊遮蔽預期彌補的程度,可相應地設計第一影像調整區或第二影像調整區應調整之程度,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參照圖12所示之顯示裝置4000,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可包含第一區12及第二區14分別沿第一邊框110延伸。所述第一區12與所述第二區14並排,且第一區12較靠近第一邊框110。在此配置下,第一區12及第二區14內之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均大於第一顯示區10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進一步,第一區12內之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亦大於第二區14內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
類似於上述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參照圖12所示之第二影像調整區26亦可包含第一區22及第二區24分別沿第二邊框210延伸。所述第一區22與所述第二區24並排,且第一區22較靠近第二邊框210。在此配置下,第一區22及第二區24內之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均大於第二顯示區20中其他第二畫素之亮度。進一步,第一區22內之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亦大於第二區24內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
承上所述,可藉由如圖12所示分區段進行不同程度之增強調整,而在實現模糊黑邊存在感並提升顯示品質下,同時避免觀看者側視時可能會感受到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相較於第一顯示區10及/或第二顯示區20的過亮傾向。舉例而言,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由於部分區塊被第一邊框110或第二邊框210遮蔽而具有越小之收光範圍之透 鏡主要藉由接收第一區12或22之發光來進行顯示,因此第一區12或22之亮度可大於第二區14或24,而彌補具有較少黑邊遮蔽及較大收光範圍之透鏡之發光之第二區14或24之亮度可大於第一顯示區10或第二顯示區20中之其他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亮度。
舉例而言,第一區12或22內之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可大於第一顯示區10或第二顯示區20中之第一影像預設區18或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其他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亮度的1.3倍;而第二區14或24內之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可大於第一顯示區10或第二顯示區20中之第一影像預設區18或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其他第一畫素或第二畫素之亮度的1倍至1.3倍,例如,1.2倍。或者是,舉例而言,當第一影像來源訊號S1或第二影像來源訊號S2指示顯示為紅色(R)灰階為240、綠色(G)灰階為240、及藍色(B)灰階為240時,第一影像預設區18之第一畫素101或第二影像預設區28之第二畫素201之亮度可為預設般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而第一顯示區10之第一區12內之第一畫素101’或第二顯示區20之第一區22內之第二畫素201’產生之亮度則可增強為紅色(R)灰階為255、綠色(G)灰階為255、及藍色(B)灰階為255,而第一顯示區10之第二區14內之第一畫素101’或第二顯示區20之第二區24內之第二畫素201’產生之亮度則可較少地增強為紅色(R)灰階為250、綠色(G)灰階為250、及藍色(B)灰階為250。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第一影像調整區16及/或第二影像調整區26亦可進一步分為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或第四區等多個區塊,且可分別依據需求來進行不同的調整。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在垂直第一邊框110之延伸方向d1之方向d2上,可使第一區12或22之寬度大於第二區14或24之寬度。
舉例而言,參照繪示黑邊區域(例如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上之透鏡之發光整體亮度之例示性態樣之圖13,將說明第一區及第二區之寬度比例不同下之發光表現。其中,在圖13中,第一區12及22之發光強度為如上所述之1.3倍,且第二區14及24之發光強度為如上所述之1.2倍。承上述,依據第一區相對第二區之寬度比例為4個畫素:0個畫素、3個畫素:1個畫素、以及2個畫素:2個畫素條件,在黑邊區域上可具有不同之總發光亮度。因此,參照圖13之結果,為了使對應於第一邊框110及第二邊框210之黑邊區域上之透鏡之補充發光強度盡可能較大,且可相應減少側視光強度下,較佳可為第一區12或22之寬度是三個畫素寬,而第二區14或24之寬度是一個畫素寬。藉此,可在整體發光強度僅略微減小下,減少或避免側視光過強。然而,上述僅為示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閱上述說明下,可基於需求及預期表現來因應各要素自由地調整第一區12或22與第二區14或24之發光強度及寬度,且本發明不限於此所具體示出之示例。
承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如上文所述之實施例,可提供具有模糊化邊緣或拼接交界處之黑邊或黑線之顯示裝置,且所述顯示裝置中邊緣或拼接交界處上之顯示影像之品質亦可進一步提升。因此,單一顯示裝置或拼接顯示裝置之邊緣或拼接交界處之突兀感及切割感可減少或消除,且顯示裝置之影像的一致性及協調感可改善,從而提升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上文中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瞭的是,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且在符合本發明之意旨下,各種可能置換、組合、修飾及轉用等變化皆不超出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Claims (12)

  1.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一顯示區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一側之一第一邊框;其中,該第一顯示區包含複數個第一畫素,部分之該些第一畫素形成一第一影像調整區鄰接該第一邊框;在該第一影像調整區接收相同提供給該第一顯示面板的一第一影像來源訊號時,該第一影像調整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該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以及一透鏡層,覆蓋於該第一影像調整區及該第一邊框上;其中,該透鏡層包含有並排的複數個透鏡,該些透鏡分別沿該第一邊框延伸之方向延伸,且其中,該透鏡及該第一畫素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分別具有一透鏡寬度及一第一畫素寬度,該透鏡寬度小於該第一畫素寬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顯示面板,具有一第二顯示區及位於該第二顯示區一側之一第二邊框;其中該第二邊框與該第一邊框並排鄰接;其中,該第二顯示區包含複數個第二畫素,部分之該些第二畫素形成一第二影像調整區鄰接該第二邊框;在該第二影像調整區接收相同提供給該第二顯示面板的一第二影像來源訊號時,該第二影像調整區內之該些第二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該第二顯示區中其他第二畫素之亮度;其中,該透鏡層覆蓋於該第二邊框及該第二影像調整區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層包含至少一基層,該透鏡及該至少一基層符合下列關係式:其中,Ln:第n層基層之厚度;θ n :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當一光線於該透鏡邊緣以垂直該至少一基層之方向出光時,該光線於進入該第n層基層之折射角;P;該透鏡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B1:該第一邊框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層包含至少一基層,該透鏡及該至少一基層符合下列關係式:其中,Ln:第n層基層之厚度;θ n :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當一光線於該透鏡邊緣以垂直該至少一基層之方向出光時,該光線於進入該第n層基層之折射角;P:該透鏡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B1:該第一邊框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B2:該第二邊框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所截取之剖面上之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寬度不大於該第一畫素寬度的1/5。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透鏡寬度介於該第一畫素寬度的1/5至1/6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一顯示面板相反於該透鏡層之一側;其中,該背光模組產生一背光入射該第一顯示面板,該背光具有以法線方向(0度)為平均值之一強度-視角分佈曲線,該強度-視角分佈曲線之標準差大於20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強度-視角分佈曲線之標準差大於25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當相對於相同的該第一影像來源訊號時,該第一影像調整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該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的1.2倍。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影像調整區包含一第一區及一第二區分別沿該第一邊框延伸,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並排,且該第一區較靠近該第一邊框;該第一區及該第二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均大於該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且該第一區內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該第二區內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內之該些第一畫素產生之亮度大於該第一影像調整區外之該第一顯示區中其他第一畫素之亮度的1.3倍。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垂直該第一邊框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該第一區之寬度大於該第二區之寬度。
TW107111037A 2018-03-29 2018-03-29 顯示裝置 TWI6760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037A TWI67606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顯示裝置
CN201810631357.8A CN108831312B (zh) 2018-03-29 2018-06-19 显示装置
US16/367,346 US10885875B2 (en) 2018-03-29 2019-03-28 Seamless or frameless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037A TWI67606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637A TW201942637A (zh) 2019-11-01
TWI676064B true TWI676064B (zh) 2019-11-01

Family

ID=64141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037A TWI676064B (zh) 2018-03-29 2018-03-29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5875B2 (zh)
CN (1) CN108831312B (zh)
TW (1) TWI676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753B (zh) * 2019-01-29 2021-04-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2084A (zh) * 2020-03-05 2020-06-19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器及显示设备
CN111312083A (zh) * 2020-03-05 2020-06-19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拼接显示的图像显示方法
CN111427114B (zh) * 2020-04-30 2022-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转移模块、显示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1322062B1 (en) 2021-01-06 2022-05-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u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EP4275199A1 (en) * 2021-01-06 2023-11-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u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KR20220100759A (ko) * 2021-01-08 2022-07-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복수의 표시 패널들을 가지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87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夏普株式会社 多显示器装置
TW201513074A (zh) * 2013-09-27 2015-04-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裝置、拼接式顯示器及顯示面板
CN104950504A (zh) * 2015-07-28 2015-09-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2123B2 (ja) 1998-12-21 2006-04-05 日本放送協会 マルチ投射型スクリーン
KR20060119342A (ko) * 2005-05-20 2006-1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플레이트,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KR101501932B1 (ko) 2007-12-31 2015-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2253494A (zh) * 2010-05-19 2011-11-23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影像成像装置的改良结构
KR101783975B1 (ko) * 2010-07-14 2017-10-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02207567A (zh) 2011-02-18 2011-10-05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缝装置及无缝拼接显示装置
CN102184678B (zh) * 2011-05-05 2013-03-0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单元和大屏幕显示装置
TWI534503B (zh) 2011-11-18 2016-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TWI463179B (zh) 2012-03-23 2014-12-0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裝置
BR112014025880A8 (pt) * 2012-04-18 2017-07-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de cristal líquido
US9025111B2 (en) * 2012-04-20 2015-05-05 Google Inc. Seamless display panel using fiber optic carpet
TWI481932B (zh) * 2012-06-26 2015-04-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組合成之顯示系統
CN104517535B (zh) * 2013-09-27 2017-11-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拼接式显示器及显示面板
TWI522879B (zh) * 2014-08-01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04503170B (zh) * 2014-12-12 2017-02-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204302632U (zh) 2014-12-30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光栅及拼接屏
CN106297572A (zh) * 2015-05-29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边框显示装置
US10067369B2 (en) 2015-11-06 2018-09-04 Champ Vision Display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prism module including a corner prism set disposed on a corner region
TWI578291B (zh) 2016-07-26 2017-04-1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7728979A (zh) * 2017-09-30 2018-0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878A (zh) * 2011-04-21 2012-10-24 夏普株式会社 多显示器装置
TW201513074A (zh) * 2013-09-27 2015-04-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顯示裝置、拼接式顯示器及顯示面板
CN104950504A (zh) * 2015-07-28 2015-09-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637A (zh) 2019-11-01
CN108831312A (zh) 2018-11-16
CN108831312B (zh) 2020-10-16
US20190304404A1 (en) 2019-10-03
US10885875B2 (en)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6064B (zh) 顯示裝置
US11061181B2 (en) Wide angle imaging directional backlights
JP6962521B2 (ja) 指向性プライバシーディスプレイ
US108332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764334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light guide plate divided by wedge-shaped grooves having an apex angle of 15 degrees or less and a ratio of depth to thickness in a range of 0.4 to 0.7
US90812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479643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终端装置
JP2007066555A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187636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82457B2 (en) Grating for dual vision display and dual vision display apparatus
JPWO2005017407A1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21076A (zh) 光源元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US9383486B2 (en) Films for display covers and display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WO2004051140A1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792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7997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7177946B2 (ja) 光源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US2021025550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22545685A (ja) 指向性照明装置およびプライバシーディスプレイ
JP7161687B2 (ja) 光学構造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90196270A1 (en) Display device
JP7332495B2 (ja) 車両用情報表示システム及び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2018010257A (ja) 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877704B2 (ja) 3次元表示装置
KR1011017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조명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