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5138B -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5138B
TWI675138B TW105113117A TW105113117A TWI675138B TW I675138 B TWI675138 B TW I675138B TW 105113117 A TW105113117 A TW 105113117A TW 105113117 A TW105113117 A TW 105113117A TW I675138 B TWI675138 B TW I67513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 layer
thermoplastic resin
nonwoven fabric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0813A (zh
Inventor
宇田匡志
坂口智
深山拓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0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0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5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51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5Cellulose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含有由熱塑性樹脂纖維所構成的纖維層、以及由熱塑性樹脂纖維及棉所構成的纖維層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強度和柔軟性優異,且對於尿、經血等的體液之液體透過性也很優異。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係包含第1纖維層(2)及第2纖維層(3)之由至少2層的纖維層所構成,第1纖維層(2)含有棉(2a)及熱塑性樹脂纖維(2b),第2纖維層(3)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2)之至少單面鄰接,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3a)且不含棉;前述第1纖維層(2)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2b)之纖維直徑,係比前述第2纖維層(3)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3a)之纖維直徑更細,前述不織布(1)具備複數個凸部(4)及溝槽部(5)而具有特定的構造。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衛生棉、失禁墊等的吸收性物品之不織布。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為了獲得天然素材所帶來的安心感等,作為使用於表面薄片等的構件之不織布,正在探討含有棉(天然纖維)的不織布。
作為這種不織布,例如專利文獻1提出一種短纖維不織布,係在主要為纖維長度5mm的棉絨所構成的層之至少單面積層熱塑性樹脂纖維等的短纖維所構成的層而成,讓短纖維彼此、棉絨彼此、及棉絨與短纖維相互進行三維地纏絡而成為一體化。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32157號公報
然而,像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不織布那樣包含:由熱塑性樹脂纖維等的短纖維所構成的纖維層、及由熱塑性樹脂纖維等的短纖維及棉所構成的纖維層之積層不織布,起因於短纖維和棉之化學性質的差異(例如,疏水性、親水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例如,剛性不同等)等,短纖維與棉之纏絡較弱,短纖維與棉容易解離,當將這種積層不織布運用於吸收性物品等之伴隨有構造變化(變形)之製品的情況,可能因為製品的構造變化(變形)而在含有棉之纖維層內使短纖維和棉解離,誘發該纖維層的***(分解)、其與鄰接的纖維層之間的層間剝離,而造成積層不織布的強度降低。特別是當上述積層不織布運用於吸收性物品的情況,若構成積層不織布之纖維層產生***(分解)、層間剝離,會發生起毛,或導致供應給吸收性物品之尿、經血等的體液之液體轉移性變差。
此外,因為棉纖維的剛性較高,若纖維層中所含的棉量變多,纖維層的柔軟性會降低,含有該纖維層之積層不織布的緩衝性、觸感、對於身體形狀之追隨性等可能會降低。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含有由熱塑性樹脂纖維所構成的纖維層、以及由熱塑性樹脂纖維及棉所構成的纖維層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強度和柔軟性優異,且對於尿、經血等的體液之液體透過性也很優異。
本發明的一態樣(態樣1)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包含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由至少2層的纖維層所構成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該第1纖維層係含有棉及熱塑性樹脂纖維;該第2纖維層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的至少單面鄰接,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係比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更細;前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及第2面,該第1面係由前述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該第2面係由前述第1纖維層所形成且位於與前述第1面的相反側;前述不織布具有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溝槽部,該複數個凸部,係在前述不織布的前述第1面上朝第1方向延伸設置且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隔著預定的間隔設置,並朝向前述第1面的方向突出;該複數個溝槽部,是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設置且設置於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凸部之間,並朝向前述第2面的方向凹陷;前述溝槽部具有第1凹部及複數個第2凹部,該第1凹部具備有第1底部,該第1底部位於比前述凸部之頂部之前述第1面側的位置更靠前述第2面側;該複數個第2凹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沿前述第1方向不連續地設置,且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的方向凹陷;前述第2凹部具備周壁部及第2底部,該周壁部係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方向延伸設置;該第2底部係在前述周壁部之前述第2面側 的端部設置成封閉該端部,且在前述不織布當中具有最高的纖維密度。
依據該態樣1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係比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更細,因此第1纖維層所含的纖維直徑較細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容易與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棉、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進行纏絡,而抑制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發生,縱使不織布是含有棉作為構成成分,仍可發揮其作為不織布之優異的強度。
此外,態樣1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藉由具有上述特定的凸部及溝槽部之構造,亦即,前述溝槽部具有第1凹部及第2凹部,該第1凹部具備有第1底部,該第1底部位於比前述凸部之頂部之第1面側的位置更靠第2面側;該第2凹部具備有周壁部及第2底部,該周壁部係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方向延伸設置;該第2底部係在前述周壁部之前述第2面側的端部設置成封閉該端部,且在前述不織布當中具有最高的纖維密度,因此前述凸部及第1凹部的纖維密度相對較低,此外,從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施加之厚度方向的應力可藉由前述第1凹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彎曲而予以緩衝,縱使是含有棉作為構成成分之不織布,仍可確保充分的柔軟性。
再者,配置於前述凸部之間的第2底部之纖維密度相對較高,而使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之纖維直徑較細的熱塑 性樹脂纖維與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棉、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可更緊密地纏絡,因此在該第2底部中,更不容易發生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在不織布中,藉由將這種更不容易發生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的部分(亦即第2底部)局部地設置複數個,縱使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局部地發生,在前述第2底部中仍不會發生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而能有效地防止不織布整體之強度降低。
而且,態樣1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構造,係在厚度方向上,從纖維密度相對低的凸部到纖維密度最高的第2凹部之第2底部存在有密度梯度,因此從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供給的尿、經血等的體液,容易從不織布的第1面側之凸部透過第2底部往第2面側導入,而能發揮作為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優異的吸收性(特別是吸收速度、液體轉移性等)。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2)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在前述態樣1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周壁部係具有:沿著前述第1方向之一對的第1周壁部、以及沿著前述第2方向之一對的第2周壁部,在前述一對的第1周壁部之至少一方具備:通到前述第2面之孔部。
依據該態樣2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利用前述第1周壁部的孔部,可將形成相鄰的凸部之纖維的張力予以釋放,因此凸部整體或是形成凸部之纖維的移動自 由度提高,而使前述凸部的柔軟性更加提昇。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3)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在前述態樣1或2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係由前述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
依據該態樣3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作為吸收性物品之穿戴者的皮膚抵接面使用之不織布的第1面,係由含棉之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因此可防止棉所造成的觸感惡化、柔軟性降低等,而能保持作為不織布之優異的觸感及柔軟性。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4)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在態樣1~3之任一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第2凹部之在第2方向的節距為1.5mm以下。
依據該態樣4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由於前述第2凹部之在前述第2方向的節距為1.5mm以下,前述第1纖維層內的棉容易被保持於前述第2凹部的第2底部,在該第2底部中更不容易發生上述般的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因此,可獲得強度及液體透過性特別優異的不織布。
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5)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在態樣1~4之任一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不織布係包含:形成前述第2面之前述第1纖維層、與該第1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前述第2纖維層、以及與該第2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第3纖維層,該 第3纖維層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各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基重相同,前述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係與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相同或更大。
一般而言,含有棉的纖維層,當棉原料的纖維解離時,容易殘存無法完全解離的棉塊,這種棉塊,成為與周圍的纖維之纏絡鬆開的原因,結果可能造成纖維層的強度降低。然而,依據上述態樣5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構成為,各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基重相同,且前述第2纖維層及前述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比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更大,因此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量(纖維根數)比前述第2纖維層及前述第3纖維層更多,而能使含有棉之前述第1纖維層的強度提高。此外,態樣5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構造,在厚度方向上,從第1面到第2面(亦即,從第3纖維層到第1纖維層)存在有纖維量(纖維根數)變多的纖維量梯度(或是,從第1面到第2面(從第3纖維層到第1纖維層)存在有纖維密度增大之纖維密度梯度),因此供應給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之面的尿、經血等的體液,容易從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往第2面側導入,可發揮作為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更優異的吸收性(特別是吸收速度、液體轉移性等)。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包含:由熱塑性樹脂纖維所構成的纖維層、以及由熱塑性樹脂纖維及棉所構成的纖維層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強度和柔軟性優異,且對於尿、經血等的體液之液體透過性也很優異。
1‧‧‧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2‧‧‧第1纖維層
2a‧‧‧棉
2b‧‧‧熱塑性樹脂纖維
3‧‧‧第2纖維層
3a‧‧‧熱塑性樹脂纖維
4‧‧‧凸部
41‧‧‧頂部
5‧‧‧溝槽部
51‧‧‧第1凹部
51a‧‧‧第1底部
52‧‧‧第2凹部
52a‧‧‧周壁部
52b‧‧‧第2底部
53‧‧‧孔部
6‧‧‧製造裝置
61‧‧‧退繞裝置
62‧‧‧預熱裝置
63‧‧‧賦形裝置
圖1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俯視圖。
圖3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沿著圖2所示的III-III'線之剖面的放大剖面圖。
圖4(a)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沿著圖2所示的IV-IV'線之剖面的放大剖面圖,圖4(b)係圖4(a)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5係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製造裝置的一例之示意圖。
圖6係示意顯示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製造裝置所具備的賦形裝置之一對的賦形輥子之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7係顯示圖6所示的一對的賦形輥子中之下方側賦 形輥子的銷之配置的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8係顯示圖6所示的一對的賦形輥子中之上方側賦形輥子和下方側賦形輥子的嚙合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較佳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詳細地說明。
圖1~4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的示意圖。又在本說明書中,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將展開狀態的不織布從上表面側朝厚度方向DT觀察簡稱為「俯視」。
如圖1~4所示般,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係具有作為第1面之上表面1a、及與該上表面1a為相反側之作為第2面的下表面1b;且是包含第1纖維層2及第2纖維層3而由2層的纖維積層體所構成,第1纖維層2係形成前述下表面1b的纖維層且含有棉2a及熱塑性樹脂纖維2b;第2纖維層3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2之上表面1a側的面鄰接且是形成前述上表面1a之纖維層,其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3a且不含棉。再者,前述不織布1具有後述特定的凹凸構造,亦即係具有複數個凸部4及複數個溝槽部5,複數個凸部4係在前述上表面1a上朝第1方向D1延伸設置且在與前述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隔著預定的間隔設置,並朝向前 述上表面1a的方向突出;複數個溝槽部5係朝前述第1方向D1延伸設置且設置於在前述第2方向D2上相鄰的前述凸部4之間,並朝向前述下表面1b的方向凹陷;前述溝槽部5係具有第1凹部51及複數個第2凹部52,第1凹部51具備第1底部51a,第1底部51a係位於比前述凸部4的頂部41之前述第1面1a側的位置更靠前述第2面1b側;複數個第2凹部52係在前述第1凹部51內沿前述第1方向D1不連續地設置,且從前述第1底部51a朝向前述第2面1b的方向凹陷;再者,前述第2凹部52係具備周壁部52a及第2底部52b,周壁部52a係從前述第1底部51a朝向前述第2面1b側的方向延伸設置,第2底部52b係在前述周壁部52a之前述第2面1b側的端部設置成將該端部封閉,且在前述不織布1中具有最高的纖維密度。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所適用的吸收性物品,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列舉:黏貼型或褲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衛生棉、護墊等各種的吸收性物品。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例如雖也能作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背面薄片之外側的面上所貼合之薄片材來使用,但較佳為作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之表面薄片、防漏壁等之可能與穿戴者的皮膚接觸之薄片材。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當運用於吸收性物品之表面薄片等的情況,基於觸感、柔軟性的觀 點,較佳為配置成使具備凸部之第1面面對穿戴者的皮膚。
構成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的纖維積層體,是包含第1纖維層2及第2纖維層3而由2層的纖維積層體所構成,第1纖維層2含有棉2a及熱塑性樹脂纖維2b,第2纖維層3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2之上表面1a側的面鄰接且是形成前述上表面1a之纖維層,其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3a且不含棉。但本發明的前述纖維積層體並不限定於上述2層的纖維積層體,亦可為包含前述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由3層以上的纖維層所構成之纖維積層體。
在本發明中,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棉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使用:纖度1.0~15dtex的範圍內、纖維長度5~40mm的範圍內之棉等。其中,纖維長度20mm以上的棉,當將第1纖維層與後述的第2纖維層積層時(亦即,形成纖維積層體時),棉纖維的一部分容易進入前述第2纖維層內,能使不織布的液體透過性提高,因此是較佳的。此外,由纖維長度20mm以上的棉和纖維長度10mm以下的棉所混合成之混合棉,利用纖維長度20mm以上的棉可提高不織布的液體透過性,又利用纖維長度10mm以下的棉可增大不織布的體積,因此是特佳的。
在第1纖維層的棉含量,沒有特別的限制,基於吸水性、保水性、柔軟性等的觀點,例如在1~70質量%的範圍內,較佳為2~30質量%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中,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只要是熱塑性樹脂所構成的纖維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作為該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的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乳酸(PLA)等的聚酯系樹脂,6-尼龍等的聚醯胺系樹脂等之公知樹脂,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也能將二種以上的樹脂並用。
此外,這種熱塑性樹脂所構成的纖維之構造,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列舉:芯鞘型纖維、並列型纖維、島/海型纖維等的複合纖維,中空型的纖維,扁平、Y字形、C字形等的異形剖面型纖維,潛在捲縮或顯現捲縮之立體捲縮纖維,利用水流、熱、壓花加工等的物理性負荷而進行分割的分割纖維等,具有這些構造的纖維可單獨使用,也能將二種以上的纖維並用。
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度(纖維直徑),只要比後述的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更細即可,沒有特別的限制,基於不織布的強度和柔軟性、觸感、液體透過性等的觀點,通常在1.1~8.8dtex的範圍內,較佳為1.5~4.6dtex的範圍內。
此外,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維長度,沒有特別的限制,基於不織布的強度和柔軟性、液體透過性等的觀點,通常在20~100mm的範圍內,較佳為35~65mm的範圍內。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可實施親水化處理,作為 這種親水化處理,例如可列舉:利用界面活性劑、親水劑等的處理(例如,在纖維內部摻混界面活性劑、在纖維表面塗布界面活性劑等)等。
在第1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含量,沒有特別的限制,基於不織布的強度和柔軟性等的觀點,例如在30~99質量%的範圍內,較佳為70~98質量%的範圍內。
此外,前述第1纖維層,在不阻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前述棉及熱塑性纖維以外的纖維、任意的添加劑等。
接著來說明,構成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前述第2纖維層。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除了具有比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更粗的纖維直徑以外,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使用任意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但基於纖維彼此的纏絡容易性等的觀點,較佳為採用:除纖維直徑(纖度)以外是與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同樣的纖維(亦即,與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同樣的材質(樹脂)所構成,具有同樣的纖維長度之纖維)。
前述第2纖維層,在不阻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前述熱塑性纖維以外的纖維、任意的添加劑等。
在本發明中,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係具有比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更細的纖維直徑,因此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纖維直徑 較細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容易與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棉、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進行纏絡,而不容易發生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之層間剝離,縱使不織布是含有棉作為構成成分,仍能保持作為不織布之優異的強度。
在本發明中,構成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纖維積層體,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2層的積層體,可按照期望的吸收性、柔軟性等而使用3層以上的纖維層所構成的積層體。此外,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不論纖維積層體的層數為何,前述不織布之第1面較佳為由含有棉之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吸收性物品之作為穿戴者的皮膚抵接面之第1面,若由含有棉之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可防止棉所造成的觸感惡化、柔軟性降低等,而能保持作為不織布之優異的觸感及柔軟性。
此外,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以外的其他纖維層,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列舉:羊毛等的天然纖維、嫘縈等的再生纖維、無機纖維或熱塑性樹脂纖維等的合成樹脂纖維等所構成之纖維層。又其他的纖維層,在不阻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可含有任意的添加劑等。
在本發明中,構成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各纖維層的基重,沒有特別的限制,基於不織布的強度和柔軟性、吸收性等的觀點,分別例如在1~60g/m2的範圍 內,較佳為10~30g/m2的範圍內。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的基重,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在10~100g/m2的範圍內,較佳為15~75g/m2的範圍內,更佳為20~50g/m2的範圍內。
此外,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制,通常在0.1~5mm的範圍內,較佳為0.5~3mm的範圍內,更佳為0.8~2mm的範圍內。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前述不織布係包含:形成該不織布的第2面之前述第1纖維層、與該第1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前述第2纖維層、以及與該第2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第3纖維層,第3纖維層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各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基重相同,前述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維直徑(纖度),係與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相同或更大。
該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維量(纖維根數)比前述第2纖維層及前述第3纖維層更多,因此可更加提高含有棉之第1纖維層的強度。此外,這種不織布的構造,在厚度方向上,從前述不織布之第1面到第2面(亦即,從第3纖維層到第1纖維層)存在有纖維量(纖維根數)變多之纖維量梯度(或是,從前述第1面到第2面(從第3纖維層到第1纖維層)存在有纖維密度增大之纖維密度梯度),供應給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之面的尿、經血等的體液, 容易從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往第2面側導入,而能發揮作為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更優異的吸收性(特別是吸收速度、液體轉移性等)。
接下來說明,構成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之凹凸賦形加工前(形成凹凸構造前)之纖維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在本發明中,製造前述纖維積層體的手段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列舉:使用用於形成上述各纖維層的纖維(亦即,用於形成第1纖維層的棉及熱塑性樹脂纖維、用於形成第2纖維層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等),分別形成對應於各纖維層之纖維網(fleece),讓各纖維網內及纖維網間之纖維彼此物理或化學性結合的方法等。
具體而言,可按照以下的順序,製造出含有前述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2層的纖維積層體。
(1)準備一製造裝置,該製造裝置係具備:將薄片狀構件朝單方向搬運之搬運裝置、在該搬運裝置的上方且配置於搬運方向的上游側之第1段切割裝置、在前述搬運裝置的上方且配置於搬運方向的下游側(亦即,比第1段切割裝置更下游側)之第2段切割裝置、以及配置在該第2段切割裝置的下游側之熱風方式的加熱裝置。
(2)對前述第1段切割裝置供應用於形成第2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藉由前述切割裝置內的旋轉輥子之銷將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開纖,藉此將對應於前述第2纖維層之纖維網形成在前述搬運裝置的搬運面上。
(3)將前述搬運裝置的搬運面上所形成之對應於前述第2纖維層的纖維網,一邊朝搬運方向的下游側搬運,一邊將用於形成第1纖維層之棉和熱塑性樹脂纖維供應給前述第2段切割裝置,藉由前述切割裝置內之旋轉輥子的銷將各纖維實施開纖,使對應於前述第1纖維層之纖維網形成在搬運中之對應於前述第2纖維層之纖維網上。
(4)將在對應於前述第2纖維層之纖維網上積層對應於前述第1纖維層之纖維網而成的積層纖維網,搬運至前述熱風方式的加熱裝置,在該加熱裝置內,讓各纖維網內及纖維網間的纖維彼此纏絡,任意地讓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彼此熱熔接並將棉熔接固定於熱塑性樹脂纖維的表面,藉此製造出由前述第1纖維層和前述第2纖維層所積層而成之2層的纖維積層體。
又當製造由3層以上的纖維層所構成之纖維積層體的情況,可使用將切割裝置配置成3段以上之製造裝置,與上述順序同樣地進行製造。
對應於各纖維層之纖維網的形成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方法,例如也能採用濕式法等。此外,纖維網的結合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方法,例如也能採用水流纏絡法、針刺法等。
如此般製造出的纖維積層體,藉由後述的凹凸賦形加工賦予上述特定的凹凸構造,而獲得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之凹凸構造,參照圖式做更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般,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成為凸部4之第1面1a的區域及第2面1b的區域,係構成為從第2面1b側朝向第1面1a側的方向呈凸狀彎曲。另一方面,關於溝槽部5的第1凹部51,成為該第1凹部51之第1面1a的區域及第2面1b的區域,係構成為從第1面1a側朝向第2面1b側的方向呈凸狀彎曲。因此,對於與前述凸部4所延伸設置的第1方向D1正交之第2方向D2,前述不織布1成為凹凸交互反覆之剖面大致波形的薄片狀。
前述凸部4,係朝向前述不織布1的面(薄片面)之第1方向D1(例如,不織布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且在與前述不織布1的面之前述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例如,不織布的寬度方向)隔著預定的間隔配設有複數列。在本實施形態中,各凸部4都是朝向第1方向D1連續地且與其他凸部4相互平行地延伸設置。
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凸部與相鄰的其他凸部之間的間隔較佳為0.25~5mm,更佳為0.5~3mm,特佳為0.75~2mm。在此,「相鄰凸部之間的間隔」是指,各凸部的第2方向D2之大致中央位置(實質上是凸部的頂部)之間的距離。
當相鄰凸部之間的間隔的距離未達0.25mm時,不織布的凹凸構造過於微細,不織布的凸部和穿戴者的皮膚之接觸面積無法充分減少,因此不織布的表面(第1面)之 觸感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當相鄰凸部之間的間隔的距離超過5mm時,與凹凸賦形加工前的不織布(亦即,纖維積層體)在構造上的差異變少,難以獲得利用凹凸構造之柔軟觸感。
此外,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關於凸部,從第1凹部之第1底部之第1面側的高度到凸部之頂部的高度之長度(亦即,凸部的高度)較佳為0.25~5mm,更佳為0.5~3mm,特佳為0.75~2mm。當該凸部的高度未達0.25mm時,凸部的突出過小,難以獲得利用凹凸構造之柔軟觸感,另一方面,當凸部的高度超過5mm時,凸部的突出過大而成為銳利的構造,難以獲得柔軟觸感。
如圖1~4所示般,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在第2方向D2上之相鄰凸部4、4之間的空間,將溝槽部5設置成朝第1方向D1延伸,前述溝槽部5係具有第1凹部51及複數個第2凹部52,第1凹部51具備第1底部51a,第1底部51a係位於比凸部4的頂部41之第1面1a側的位置更靠第2面1b的方向;複數個第2凹部52係在第1凹部51內沿前述第1方向D1不連續地設置,且從前述第1底部51a朝向前述第2面1b的方向凹陷。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藉由具有如此般特定的凸部及溝槽部之構造,亦即,前述溝槽部具有第1凹部及第2凹部,該第1凹部具備有第1底部,該第 1底部位於比前述凸部之頂部之第1面側的位置更靠第2面側;該第2凹部具備有周壁部及第2底部,該周壁部係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方向延伸設置;該第2底部係在前述周壁部之前述第2面側的端部設置成封閉該端部,因此從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側施加之厚度方向的應力可藉由前述第1凹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彎曲而予以緩衝,縱使是含有棉作為構成成分之不織布,仍可確保充分的柔軟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2凹部52係具有俯視大致矩形的開口,整體是朝前述不織布1的下表面1b側突出,而具有大致長方體狀的內部空間。此外,第2凹部52,係在各溝槽部5的長度方向(亦即,第1方向D1,或第1凹部51的長度方向)上隔著一定的間隔配設,各第2凹部52與其他的第2凹部52形成為相互獨立的狀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前述複數個第2凹部52分別具備:以與第1底部51a連續的狀態朝向下表面1b側延伸之立壁狀的周壁部52a、設置於該周壁部52a的下端側之上述第2底部52b。前述周壁部52a係具備:沿前述第1方向D1延伸之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52a1、以及沿前述第2方向D2延伸之一對的第2周壁部52a2、52a2,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52a1配設在彼此對置的位置,一對的第2周壁部52a2、52a2也是配設在彼此對置的位置。
而且,如圖1及圖3所示般,在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52a1分別形成有:從第1凹部51的內部空間通到第2面1b之孔部53。在本實施形態中,孔部53,是在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52a1各個分別設有1個,孔部53形成於第1周壁部52a1之靠第2底部52b的位置(因此,在1個第1凹部51存在有2個孔部53)。另一方面,在一對的第2周壁部52a2、52a2,並不存在相當於孔部53者,各第2周壁部52a2成為其下端側全部與第2底部52b直接連結的狀態。
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第2凹部的設置,係為了儘量減少溝槽部的槽底、更具體的是第1凹部的第1底部接觸吸收性物品之穿戴者皮膚的機會,縱使前述第1底部接觸穿戴者的皮膚,也能儘量減少其接觸面積。亦即,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構成為,依凸部、其次為第1凹部之第1底部的順序而容易接觸穿戴者的皮膚,而具有在前述不織布當中柔軟性最高的凸部比前述第1底部更容易接觸穿戴者的皮膚之理想構造,再者,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考慮到接觸穿戴者的皮膚之接觸面積越少則越容易感覺柔軟性,設置上述第2凹部而形成第1凹部不存在的部分,藉此在第1凹部的第1底部使接觸穿戴者皮膚的部分更加減少,而能儘量減少接觸皮膚的機會及接觸面積。
此外,本發明中的第2凹部,為了抑制與該第2凹部接觸所產生的異常感、異物感,係設置在前述第1凹部的 第1底部,而使前述第2凹部接觸穿戴者皮膚的機會儘量減少。
在本發明中,第2凹部的深度,亦即從第1凹部之第1底部之第1面(上表面)側的高度到第2凹部之第2底部之第1面側的高度之長度,較佳為0.05~2mm,更佳為0.075~1.5mm,特佳為0.1~1mm。當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未達0.05mm時,難以確保後述第2底部的剛性,不織布之厚度方向的強度容易不足。另一方面,當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超過2mm時,在與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件(例如,吸收體、不織布、薄膜等)貼合時,厚度方向的強度容易不足,此外,當壓縮時,可能產生堅硬感。
此外,關於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和前述凸部的高度之關係,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亦即,從第1凹部之第1底部之第1面側的高度到第2凹部之第2底部之第1面側的高度之長度),較佳為前述凸部的高度(亦即,從第1凹部之第1底部之第1面側的高度到凸部之頂部的高度之長度)的10~80%,更佳為15~70%,特佳為20~60%。當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未達前述凸部的高度之10%時,無法確保在前述第2凹部的周壁部之孔部形成空間,因此孔部形成為不完全的形狀或根本無法形成,難以獲得作為不織布之優異的柔軟性。相反的,當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超過前述凸部的高度之80%時,孔部形成為過大,因此前述第2凹部之周壁部的強度降低而容易起毛, 可能造成不織布的觸感降低。
此外,第2凹部之第1方向的長度,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為0.25~5mm,更佳為0.5~3mm,特佳為0.75~2mm。當前述第2凹部之第1方向的長度未達0.25mm時,前述第2凹部變得過小,利用前述第2凹部所發揮的上述作用可能無法充分獲得。當前述第2凹部之第1方向的長度超過5mm時,前述第2凹部在第1方向過長,相較於平坦的不織布或不存在凹部的不織布,在柔軟性方面不容易差異化,難以獲得柔軟的觸感。
另一方面,第2凹部之第2方向的長度,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為0.25~5mm,更佳為0.5~3mm,特佳為0.75~2mm。當前述第2凹部之第2方向的長度未達0.25mm時,前述第2凹部變得過小,特別是第2底部的形成變得不完全,因此利用前述第2凹部所發揮之上述作用可能無法充分獲得。當前述第2凹部之第2方向的長度超過5mm時,前述第2凹部變得過大,與不織布接觸時容易產生異常感、異物感。
此外,第2凹部之在第2方向的節距(亦即,在第2方向之相鄰第2凹部彼此的距離)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為1.5mm以下。當該第2凹部之在第2方向的節距為1.5mm以下時,構成不織布之前述第1纖維層內的棉容易被保持於前述第2凹部的第2底部,因此在前述第2底部,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之層間剝離更不容易發生。
在本發明中,關於形成於前述第2凹部之周壁部的孔部,該孔部之最大部分的長度(本實施形態的情況,是第1方向的長度),雖還取決於前述第2凹部的大小,其較佳為0.25~5mm,更佳為0.5~3mm,特佳為0.75~2mm。當前述孔部之最大部分的長度未達0.25mm時,孔部的形成變得不完全,前述第2凹部的柔軟性無法充分確保,且前述凸部之纖維的張力不容易降低,前述凸部的柔軟性無法充分確保。當前述孔部之最大部分的長度超過5mm時,孔部變得過大,該孔部之周緣部容易起毛,與不織布接觸時容易產生異常感、異物感,可能造成不織布的觸感降低。
另一方面,孔部之高度方向(亦即,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最大長度,雖還取決於前述第2凹部的深度,較佳為0.1~5mm,更佳為0.25~3mm,特佳為0.5~2mm。當前述孔部之高度方向之最大長度未達0.1mm時,孔部的形成變得不完全,前述第2凹部的柔軟性無法充分確保,且前述凸部之纖維的張力不容易降低,前述凸部的柔軟性也無法充分確保。當前述孔部之高度方向之最大長度超過5mm時,孔部變得過大,該孔部的周緣部容易起毛,與不織布接觸時容易產生異常感、異物感,可能造成不織布的觸感降低。
為了將凸部之纖維的張力釋放,使凸部整體或用於形成凸部之纖維的移動自由度提高,提高凸部的柔軟性、更具體的是凸部之朝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柔軟性、 及沿不織布之第1方向(長度方向)和第2方向(寬度方向)讓皮膚滑動時的柔軟性(特別是寬度方向的柔軟性),而確保平滑感,本發明中的前述孔部僅設置於前述第2凹部之第1周壁部。藉由孔部的形成,可對凸部賦予優異的硬軟感(朝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之優異的柔軟性)及朝不織布的第2方向之優異的粗滑感(不織布的平面方向(特別是第2方向)之優異的平滑性)雙方,而能確保不織布整體之優異的硬軟感及粗滑感,並獲得柔軟的觸感。
此外,在本發明中,當沿不織布的第1方向(亦即,凸部及溝槽部之延伸方向)讓皮膚滑動時,為了抑制前述第2凹部所產生的高低差鉤到皮膚而確保朝不織布的第1方向之平滑性,在前述第2凹部之第2周壁部並未形成孔部。
亦即,前述第2周壁部構成為,與前述第1凹部的第1底部及前述第2凹部的第2底部相連而無接縫地成為一體,因此皮膚沿不織布之第1方向滑動時,皮膚不怎麼感覺到前述第2凹部的高低差而容易沿著凸部、溝槽部平滑地移動。如此,可利用凸部的柔軟性、纖維的柔軟性而確保朝不織布之第1方向的平滑性。
再者,本發明中的孔部,為了儘量遠離皮膚容易接觸的凸部、第1凹部之第1底部,儘量減少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孔部的機會,而抑制異常感、異物感的發生,該孔部係形成於前述第2凹部的第1周壁部之靠前述第2底部的位置。如此,能更穩定地確保讓皮膚沿不織布的平 面方向滑動時的平滑性。
本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孔部53具備有周緣部53a,該周緣部53a並不是將前述不織布1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而是使該熱塑性樹脂纖維斷裂所形成的。更具體的說,如圖3所示般,孔部53之周緣部53a係包含:前述不織布1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斷裂所形成的具有斷裂端部54a之斷裂纖維54的該斷裂端部54a。
因此,孔部53的周緣部53a,將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而使其硬化的部分完全不存在,而是由柔軟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或是由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藉由斷裂所形成的具有斷裂端部54a之斷裂纖維54所形成。如此,縱使吸收性物品之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到孔部53的周緣部53a,由於藉由熔化而硬化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並不存在,能夠儘量抑制不織布的堅硬感、粗糙感。
在此,斷裂纖維54,係形成第1周壁部52a1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一部分的纖維,且具有:將該熱塑性樹脂纖維朝長度方向拉伸或物理性地切斷而使其斷裂所形成的斷裂端部54a。
因此,斷裂端部54a,不是像將熱塑性樹脂纖維熔化的情況那樣成為纖維的端部溶化變圓而使纖維直徑變大,而是藉由將纖維切碎而成為前端變細的態樣、或是纖維直徑幾乎沒有變化的態樣。如此,縱使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到孔部53之周緣部53a的情況,仍可抑制硬化、纖維的鉤 住所帶來的異常感發生。
再者,在孔部53的內部空間53b,如圖3所示般,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的一部分的纖維55會橫越。此外,在一部分的斷裂纖維54,其斷裂端部54a成為延伸到孔部53的內部空間53b內的狀態。
因此,在孔部53的內部空間53b內,成為橫越該內部空間53b的纖維55和一部分的延伸出的纖維混合存在的狀態,而不是完全開放的空間。如此,構成為在孔部的內部空間讓熱塑性樹脂纖維的一部分橫越,縱使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到孔部的情況,橫越內部空間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可儘量減少凹部的周面、底部與孔部在感覺上的不同,讓穿戴者不容易產生異常感。亦即,橫越孔部的內部空間之熱塑性樹脂纖維,可避免穿戴者的皮膚完全穿越孔部而到達不織布的第2面側(下表面側),使前述周壁部或第2底部與孔部之邊界的高低差在觸感上變小,如此,不織布的觸感變得比較平滑,縱使穿戴者的皮膚接觸到孔部的情況,仍不容易讓穿戴者產生異常感。
在本發明中,前述孔部的內部空間之開孔率較佳為1~50%,更佳為1.5~35%,特佳為2.5~20%。當前述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未達1%時,開孔率過低而無法對凸部、凸部的纖維賦予自由度,無法充分確保凸部的柔軟性。當前述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超過50%時,設有孔部之周壁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是第1周壁部52a1)的強度容易降低,且孔部之周緣部的邊界在觸感上 變得容易認識。然而,依據使用不織布之吸收性物品的種類、用途等,孔部之內部空間的開孔率亦可為上述範圍以外,而能任意地設定。
以下,針對具有上述特定的凹凸構造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的製造方法,參照圖式詳細地說明。
圖5~圖8係顯示用於製造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之製造裝置的一例,製造裝置6係用於將包含第1纖維層2及第2纖維層3之由2層的纖維層所構成之纖維積層體7加工成具有上述特定的凹凸構造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第1纖維層2含有棉2a及熱塑性樹脂纖維2b;第2纖維層3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2的單面鄰接,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3a且不含棉。前述製造裝置6係具備退繞裝置61、預熱裝置62以及賦形裝置63。退繞裝置61,是將加工前的前述纖維積層體7捲繞成捲筒狀,將前述纖維積層體7朝向搬運方向MD進行退繞;預熱裝置62,是將藉由前述退繞裝置61退繞後之纖維積層體7施加預熱;賦形裝置63,是將施加預熱後的纖維積層體7延伸,進行用於形成凸部及溝槽部(包含第1凹部及第2凹部)之凹凸賦形加工。
在本實施形態的預熱裝置62,係具備上下一對的加熱輥子62a,62b,將從前述退繞裝置61退繞而搬運過來的加工對象之纖維積層體7,捲繞於正在旋轉之下方的加熱輥子62b上並進行加熱之後,交接給正在旋轉之上方的加熱輥子62a,藉由該加熱輥子62a將前述纖維積層 體7進行加熱。
此外,賦形裝置63係具備上下一對的延伸輥子63a、63b,如圖6所示般,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係具有:在輥子寬度方向隔著一定的間隔配設且沿著該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外周面設置成相互平行之複數列的突稜63a1、以及設置在相鄰2個突稜63a1、63a1之間之複數列的凹槽63a2。另一方面,如圖6及圖7所示般,在下方的延伸輥子63b之外周面63b2具備:設置成與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凹槽63a2嚙合之複數個銷63b1。如圖8所示般,該等銷63b1,在輥子的寬度方向上,以與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突稜63a1不接觸的方式隔著一定的間隔配設,且在輥子的周方向上,沿著外周面63b2以一定的間隔配設成大致直線狀。此外,本實施形態之下方的延伸輥子63b,如圖7所示般,複數個銷63b1是在下方的延伸輥子63b之外周面63b2配設成交錯狀。
使用如此般構成的製造裝置6來製造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的情況,係依序進行:對於從退繞裝置61退繞後的加工對象之纖維積層體7施加預熱的預熱步驟、將經由預熱步驟後之前述纖維積層體7延伸而進行凹凸賦形加工之賦形步驟。
前述預熱步驟,是讓從退繞裝置61退繞而沿著搬運方向MD搬運過來的加工對象之纖維積層體7與預熱裝置62之正在旋轉之上下一對的加熱輥子62a,62b之外周面接觸,藉此將前述纖維積層體7加熱而施加預熱。 該預熱步驟的預熱溫度,可按照構成纖維積層體7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種類而適宜地設定,例如當熱塑性樹脂纖維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組成之芯鞘型複合纖維的情況,較佳為加熱輥子的外周面之溫度為60~120℃左右。
前述賦形步驟,是將經由預熱步驟而搬運過來的纖維積層體7,***賦形裝置63中之一邊嚙合一邊旋轉之上下一對的延伸輥子63a、63b之間,在互相嚙合之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突稜63a1及凹槽63a2和下方的延伸輥子63b的銷63b1之間將前述纖維積層體7延伸而進行賦形。在實施賦形步驟時,為了容易進行賦形,較佳為將上下一對的延伸輥子63a、63b一邊加熱至60~120℃一邊進行賦形。
在前述賦形步驟中,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突稜63a1將其與纖維積層體7接觸的部分朝向下方的延伸輥子63b的方向壓入,藉此使凸部4賦形。另一方面,下方的延伸輥子63b之沿周方向排成一列的複數個銷63b1,將與該銷63b1的前端部分接觸之纖維積層體7壓入上方的延伸輥子63a之對應的凹槽63a2內。這時,纖維積層體7當中,與銷63b1成為非接觸狀態而被拉入凹槽63a2內的部分,成為溝槽部5的第1凹部51。此外,與銷63b1之前端部分接觸的部分,被用力壓入凹槽63a2內而進行賦形,藉此形成:具有朝凸部4及溝槽部5所延伸設置的方向延伸之第1周壁部52a1及朝輥子寬度方向延 伸之第2周壁部52a2、以及第2底部52b之第2凹部52。
第2凹部52之第2底部52b,在其形成時,是在藉由上方的延伸輥子63a和下方的延伸輥子63b將纖維積層體7嚙入的狀態下,利用銷63b1的前端部分將纖維積層體7之抵接部分用力壓入凹槽63a2內,因此實質上其纖維密度比不織布的其他部分更高。如此般,當配置於相鄰2個凸部4間之第2底部52b的纖維密度相對的較高時,構成前述不織布1之上述第1纖維層2所含的纖維直徑較細之熱塑性樹脂纖維2b,可和前述第1纖維層2所含的棉2a、前述第2纖維層3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3a更緊密地纏絡,因此在該第2底部52b中,更不容易發生上述習知技術那樣的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之層間剝離。在不織布中,藉由將這種更不容易發生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之層間剝離的部分(亦即第2底部)局部地設置複數個,縱使上述般之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局部地發生,在前述第2底部中仍不會發生纖維層的***、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而能有效地防止不織布整體之強度降低。
而且,前述不織布1的構造,在厚度方向DT上,從纖維密度相對低的凸部4到纖維密度最高的第2凹部52之第2底部52b存在有密度梯度,因此從前述不織布1之上表面1a(第1面)側供給的尿、經血等的體液,容易從前述不織布1之上表面1a側的凸部4透過第2底部 52b而往下表面1b(第2面)側導入,而能發揮作為吸收性物品用的不織布之優異的吸收性(特別是吸收速度、液體轉移性等)。
而且,在纖維積層體7中,與銷63b1的前端部分之寬度方向(輥子的寬度方向)之兩端部接觸的部分,還會受到突稜63a1將纖維積層體7朝向下方的延伸輥子63b的方向壓入時所產生的張力的作用,銷63b1會將用於形成第1周壁部52a1之熱塑性樹脂纖維撥開、或使纖維斷裂而形成具有斷裂端部54a的斷裂纖維54。如此,在第2凹部52形成含有斷裂纖維54的斷裂端部54a之孔部53。一部分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以橫越孔部53之內部空間53b的狀態殘存,此外,一部分的斷裂纖維54之斷裂端部54a,成為延伸到內部空間53b內的狀態。
在此,孔部53是形成於第1周壁部52a1。第1周壁部52a1是沿著與加工對象之前述纖維積層體7的搬運方向MD平行的方向,亦即沿著延伸輥子63a、63b的旋轉方向且為凸部4及溝槽部5所延伸設置的方向。
經由前述賦形步驟而賦予凹凸構造後的纖維積層體,形成有上述的凸部4、以及包含第1凹部51及第2凹部52之溝槽部5,而成為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該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之後運用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之表面薄片、防漏壁等。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做說明。
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中,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由3層的纖維層所構成的纖維積層體,纖維積層體(不織布)係包含:用於形成不織布的第1面之第3纖維層(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與該第3纖維層之第2面側的面鄰接之前述第2纖維層(中間層)、以及與該第2纖維層之第2面側的面鄰接且含有棉之前述第1纖維層。依據這種構造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以前述不織布之第1面成為穿戴者之皮膚對向面的方式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來使用時,在形成表面薄片的皮膚對向面之前述第3纖維層和含棉的前述第1纖維層之間,介入作為中間層之前述第2纖維層,而使前述第3纖維層和第1纖維層隔離,使前述第1纖維層的棉所吸收、保持之尿等的體液不容易往前述第3纖維層、進而往穿戴者的皮膚傳送,因此不容易讓穿戴者感覺到潮濕的狀態或悶熱等,而不致讓穿戴者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該其他實施形態之3層的纖維積層體之具體構造,例如為以下所示的構造。
[第1面(皮膚對向面)側纖維層](第3纖維層)
纖度2.8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0g/m2之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
[中間層](第2纖維層)
纖度2.8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0g/m2之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
[第2面(非皮膚對向面)側纖維層](第1纖維層)
纖度2.2dtex、纖維長度44mm及基重8g/m2之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1.7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g/m2之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以及基重1g/m2的棉之混合物
此外,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中,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是由3層的纖維層所構成之纖維積層體,纖維積層體(不織布)係包含:形成不織布的第1面之前述第2纖維層、與該第2纖維層之第2面側的面鄰接且含有棉之前述第1纖維層(中間層)、以及與該第1纖維層之第2面側的面鄰接之第3纖維層,第3纖維層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如此般構成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當以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成為穿戴者之皮膚對向面的方式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來使用時,由於在含有棉之前述第1纖維層和設置於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之凸部的第2面側(非皮膚對向面側)的空隙部之間,介入第3纖維層,從配置於前述第3纖維層的第2面側之吸收體放出之尿等的體液之蒸發等所產生之濕氣,可利用前述第1纖維層的棉予以吸收、保持,並將其封閉在前述空隙部及前述第3纖維層中(前述空隙部所發揮的作用,是作為將從吸收體放出的濕氣維持濕氣狀態的空間;第3纖維層所發揮的作用,是作為將從吸收體放出的濕氣封閉之輔助空間)。結果,能有效地將從吸收體放出的濕氣封閉在比前述第1纖維層更靠第2面側的區域,讓穿戴者不容易感到悶熱等。
該其他實施形態之3層的纖維積層體之具體構造,例如為以下所示的構造。
[第1面(皮膚對向面)側纖維層](第2纖維層)
纖度2.8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0g/m2的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
[中間層](第1纖維層)
纖度2.2dtex、纖維長度44mm及基重8g/m2的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纖度1.7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g/m2的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以及基重1g/m2的棉之混合物
[第2面(非皮膚對向面)側纖維層](第3纖維層)
纖度2.8dtex、纖維長度45mm及基重10g/m2的PET/PE芯鞘型複合纖維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前述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沒有特別的限制,可採用與第1纖維層或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同樣者。再者,在該等的實施形態中較佳為,各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基重相同,且前述第2纖維層及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維直徑(纖度),分別比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的纖維直徑(纖度)更大。若不織布(纖維積層體)具備如此般的構造,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量(纖維根數)必然比前述第2纖維層及前述第3纖維層更多,因此能使含有棉之第1纖維層的強度更加提高。此外,如此般的不織布,第1纖維 層的熱塑性樹脂纖維容易和第2纖維層或第3纖維層的熱塑性樹脂纖維進行纏絡,縱使構成不織布之纖維層為含有棉的情況,仍不容易發生各纖維層間的層間剝離。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中,前述第2凹部52之孔部53係設置於沿第1方向D1所形成之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但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並不限定於這種態樣,例如,孔部可設置於一對的第1周壁部52a1當中之一方的周壁部,亦可設置於沿第2方向D2所形成之一對的第2周壁部、或是其中任一個周壁部。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中,孔部53係設置於前述第2凹部52之周壁部52a之靠第2底部52b的位置,但在本發明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並不限定於這種態樣,前述孔部,在不減損不織布的柔軟性之範圍內可設置於任意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中,係在前述孔部53的內部空間53b內,讓熱塑性樹脂纖維當中之一部分的纖維55橫越,但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如此般橫越孔部的內部空間之纖維亦可不存在。此外,在本發明中,不是像上述實施形態那樣使斷裂纖維的斷裂端部延伸到孔部的內部空間內亦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1中,前述第2凹部52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但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第2凹部的形狀沒有特別的限 制,可採用圓柱狀、角柱狀等的任意形狀。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凸部4是朝前述不織布1的第1方向D1連續地延伸,但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中,凸部不一定要朝不織布的第1方向連續地延伸,間歇地延伸亦可。然而,第2凹部較佳為設置於:被夾在凸部的連續部分之間之第1凹部的第1底部,如此,容易讓凸部先接觸穿戴者的皮膚,且讓穿戴者的皮膚不容易接觸前述第2凹部,可抑制與前述第2凹部接觸所產生之異常感、異物感。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等,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目的、趣旨之範圍內,可實施適宜地組合或變更等。又在本說明書中,「第1」、「第2」等的序數乃是用於區別附加該序數的事項,並不意味著各事項的順序、優先度、重要度等。

Claims (5)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係包含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由至少2層的纖維層所構成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該第1纖維層係含有棉及熱塑性樹脂纖維;該第2纖維層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的至少單面鄰接,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前述第1纖維層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係比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前述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更細;前述不織布具有第1面及與該第1面為相反側之第2面;前述不織布具有複數個凸部及複數個溝槽部,該複數個凸部,係在前述不織布的前述第1面上朝第1方向延伸設置且在與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隔著預定的間隔設置,並朝向前述第1面的方向突出;該複數個溝槽部,是朝前述第1方向延伸設置且設置於在前述第2方向上相鄰的前述凸部之間,並朝向前述第2面的方向凹陷;前述溝槽部具有第1凹部及複數個第2凹部,該第1凹部具備有第1底部,該第1底部位於比前述凸部之頂部之前述第1面側的位置更靠前述第2面側;該複數個第2凹部,係在前述第1凹部內沿前述第1方向不連續地設置,且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的方向凹陷;前述第2凹部具備周壁部及第2底部,該周壁部係從前述第1底部朝向前述第2面側的方向延伸設置;該第2底部係在前述周壁部之前述第2面側的端部設置成封閉該 端部,且在前述不織布當中具有最高的纖維密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周壁部係具有:沿著前述第1方向之一對的第1周壁部、以及沿著前述第2方向之一對的第2周壁部,在前述一對的第1周壁部之至少一方具備:通到前述第2面之孔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不織布的第1面,係由前述第1纖維層以外的纖維層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第2凹部之在前述第2方向的節距為1.5m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其中,前述不織布係包含:形成前述第2面之前述第1纖維層、與該第1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前述第2纖維層、以及與該第2纖維層的第1面側之面鄰接之第3纖維層,該第3纖維層含有熱塑性樹脂纖維且不含棉;各纖維層之熱塑性樹脂纖維的基重相同,前述第3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係與前述第2纖維層所含的熱塑性樹脂纖維之纖維直徑相同或更大。
TW105113117A 2015-05-29 2016-04-27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TWI6751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0916 2015-05-29
JP2015110916A JP6289418B2 (ja) 2015-05-29 2015-05-29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0813A TW201700813A (zh) 2017-01-01
TWI675138B true TWI675138B (zh) 2019-10-21

Family

ID=5744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117A TWI675138B (zh) 2015-05-29 2016-04-27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89418B2 (zh)
CN (1) CN107613924B (zh)
TW (1) TWI675138B (zh)
WO (1) WO2016194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2614A (zh) * 2016-12-28 2019-07-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7079807B2 (ja) * 2020-03-31 2022-06-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WO2023119592A1 (zh) * 2021-12-23 2023-06-29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4320A (ja) * 2008-10-17 2010-04-3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3147784A (ja) * 2011-12-21 2013-08-01 Kao Corp 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508B2 (ja) * 1987-07-14 1995-03-01 ユニ・チャ−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ト
JP2001032157A (ja) * 1999-07-16 2001-02-06 Unitika Ltd 短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31044A (ja) * 2009-11-24 2011-07-07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5374345B2 (ja) * 2009-12-09 2013-12-25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4320A (ja) * 2008-10-17 2010-04-30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3147784A (ja) * 2011-12-21 2013-08-01 Kao Corp 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89418B2 (ja) 2018-03-07
CN107613924A (zh) 2018-01-19
WO2016194246A1 (ja) 2016-12-08
TW201700813A (zh) 2017-01-01
CN107613924B (zh) 2019-08-02
JP2016220987A (ja)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195B (zh) 吸收性物品
US7410683B2 (en) Tufted laminate web
US7732657B2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lotion-containing topsheet
EP2413863B1 (en) Capped tufted laminate web
US8357445B2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lotion-containing topsheet
JP6000412B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当該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TWI662951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6408194B1 (ja)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収性物品及び吸汗シート
JP6038228B1 (ja) 吸収性物品
TWI675138B (zh) 吸收性物品用不織布
JP2016221237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28696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賦形された不織布、当該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上記賦形された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WO2024034357A1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H1080446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