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907B -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907B
TWI659907B TW105108619A TW105108619A TWI659907B TW I659907 B TWI659907 B TW I659907B TW 105108619 A TW105108619 A TW 105108619A TW 105108619 A TW105108619 A TW 105108619A TW I659907 B TWI659907 B TW I6599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container
weakened
weakened portion
layer
container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8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863A (zh
Inventor
佐佐木規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8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99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907B/zh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構造簡單,可容易解體的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包裝容器係由板料彎折形成,具備具有作為側面的軀幹部及連接於其各端部的頂部與底部的容器本體,且該容器本體形成有線狀的第1減弱部。

Description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將紙製基材層和由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的密封層之間積層有鋁箔、鋁蒸鍍薄膜、或無機氧化物蒸鍍薄膜等具有阻隔性的層,並已記載於專利文獻1的板料彎折成箱型,且藉由使端部重疊封閉而形成的包裝容器已為眾所周知。
這種包裝容器有各色各樣的形態,其中之一為在山牆頂型(gable top,山形屋頂型)的盒頂板設置以聚乙烯等為材質的注出孔塞,使內容液得以流出的包裝容器已為公知。這種包裝容器的情況中,在丟棄時,因為要分開回收,有為了將由紙製板料所構成的容器本體和注出孔塞分離的目的而將盒頂封合部(top seal)打開,再用剪刀等將注出孔塞的周圍剪斷,使注出孔塞自包裝容器分離的情形。而且,即使是不具注出孔塞的包裝容器,在丟棄時,也為了垃圾減量的目的而將容器本體解體。
專利文獻2則揭示一種液體包裝用紙容器,其係在由紙基材板兩端部彼此疊合封閉的容器本體的側封合部(side seal)設置可剝離的拉片(pull tab),而拉 片則經由易剝離性帶狀薄膜所成的剝離層設置成可剝離狀態。若依該液體包裝用紙容器,透過強力執拉拉片,使側封合部剝離,或者,透過執拉設在側面板的拉片,使側面板裂開,即可容易由此開始將液體包裝用紙容器本體解體。
專利文獻3所揭露的紙製包裝體係在形成有彎折引導線的紙容器上安裝形成有弱化部的出液嘴(spout)。若依該紙製包裝體,藉由沿著彎折引導線進行彎折,即可使出液嘴的弱化部裂開,藉以將出液嘴自紙容器分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3-3353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第3843510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第546942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2的液體包裝用紙容器中,必須使用易剝離性帶狀薄膜,而且,軀幹部分貼合部的封閉性有因易剝離性帶狀薄膜而不穩定之虞。另一方面,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方法中,雖可將注出孔塞卸除,卻無法將紙容器本體解體。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的課題而研發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簡單構造即可穩定解體的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個態樣係為一種包裝容器,其係由板料彎折形成,且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具有作為側面的軀幹部、及連接於其各端部的頂部和底部,且形成有線狀的第1減弱部。
再者,本發明的另一態樣為上述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包含:將包裝容器的軀幹部及頂部壓扁的步驟;沿前述減弱部將包裝容器彎折的步驟;將經壓扁的包裝容器沿著形成在容器本體的線狀第1減弱部彎折,形成至少局部開裂的步驟;及沿第1減弱部的開裂部位將包裝容器分離的步驟。
若依本發明,可提供得以簡單構造穩定解體的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1、2、3‧‧‧包裝容器
10、11、12、13、14‧‧‧素板材
100‧‧‧容器本體
101‧‧‧頂部
102‧‧‧軀幹部
103‧‧‧底部
104‧‧‧注出孔塞
104a‧‧‧出液嘴
104b‧‧‧蓋子
105‧‧‧減弱部
105a‧‧‧第1減弱部
105b‧‧‧第2減弱部
105c‧‧‧第3減弱部
106‧‧‧盒頂板
107‧‧‧折入板
108‧‧‧返折板
109‧‧‧側面板
110‧‧‧底面板
111‧‧‧封合部
112‧‧‧注出孔
113‧‧‧斷開開始部
20‧‧‧板料
21‧‧‧熱可塑性樹脂層
22‧‧‧紙基材層
23‧‧‧黏接樹脂層
24‧‧‧阻隔層
24a‧‧‧基材薄膜
24b‧‧‧蒸鍍層
24c‧‧‧金屬箔
25‧‧‧黏接層
26‧‧‧密封層
27a、27b‧‧‧切口加工部
28‧‧‧印刷層
301‧‧‧側壁
302‧‧‧突緣部
303‧‧‧隔壁
304‧‧‧拉環
305‧‧‧公螺紋
306‧‧‧薄壁部
圖1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素板材圖。
圖3A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一個板料例的剖面圖。
圖3B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另一板料例的剖面圖。
圖4A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4B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4C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5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素板材圖。
圖6A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6B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7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素板材的俯視圖。
圖9A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素板材變化例的俯視圖。
圖9B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素板材變化例的俯視圖。
圖10A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出液嘴的剖面圖。
圖10B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出液嘴的剖面圖。
圖10C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出液嘴的剖面圖。
圖11A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11B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12A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圖12B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圖。
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1的立體圖。包裝容器1係由素板材彎折成箱型,並藉由使端部相重疊並封閉而形成。包裝容器1包含頂部101、軀幹部102、及底部103;其中,頂部101係由2片盒頂板106所構成,一邊的盒頂板106具備注出孔塞104,而注出孔塞104則包含供包裝容器1內的內容液流出的出液嘴、及用以封閉出液嘴的蓋子。軀幹部102的整周形成有線狀的減弱部105。在包裝容器1壓扁之際,由俯視觀之,該減弱部105係在重疊的位置。
圖2顯示了作為包裝容器1的素材的素板材10。包裝容器1包含:構成頂部101的盒頂板106、構成軀幹部102的側面板109、及構成底部103的底面板110。素板材10在一端部具有封合部111。將素板材10循著圖2的一點鏈線彎折,並藉由將封合部111封閉在另一端部,素板材10就可形成為箱型。其中之一盒頂板106形成有供出液嘴***固定的注出孔112。在一個例子中,和側面板109的頂部101相接的部位的附近,朝會成為軀幹部102寬度方向的方向(圖2的紙面左右方向)形成有線狀的減弱部105。
圖3A及圖3B係示意性顯示使用作素板材10的板料20的各積層構造例的剖面圖。板料20從包裝 容器1的外側向內側依序具有:印刷層28/熱可塑性樹脂層21/紙基材層22/黏接樹脂層23/阻隔層24/黏接層25/密封層26。圖3A所示例子和圖3B所示例子的差異容後述。
如圖3A及圖3B所示,板料20的減弱部105係由以預定深度至少形成在紙基材層22及阻隔層24的溝狀切口加工部27a、27b所構成。此時,阻隔層24的切口加工部27b係形成在和紙基材層22的切口加工部27a重疊的位置。此時,切口加工部以不貫穿阻隔層24的深度設置為佳。但由於即使在局部狹窄範圍部位貫穿,也不會影響阻隔性,所以貫穿局部阻隔層也不會有問題。此外,切口加工部27a只要是至少形成在紙基材層22即可,所以也如圖3A及圖3B所示,形成在紙基材層22以及積層在紙基材層22外側的熱可塑性樹脂層21及印刷層28。
切口加工部27a的形成深度以紙基材層22可確保包裝容器1強度的範圍為原則。切口加工部27a的形成方法有使用刀模的半去除或全去除加工等。藉全去除加工來形成時,為了確保包裝容器1的強度,可形成騎縫線狀。切口加工部27b只要是在阻隔層貼合後即可利用雷射光加工來形成,但在阻隔層貼合前形成時,則可利用刀模進行半去除加工、全去除加工。即使是在阻隔層貼合前設置切口加工部27b時,也可藉雷射加工來形成。切口加工部27b也可為了確保強度而形成為騎縫線狀。
熱可塑性樹脂層21可用低密度聚乙烯樹脂(LDPE)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樹脂(LLDPE)等,藉擠出層壓法等層設在紙基材層22上。
熱可塑性樹脂層21的外側也可設置印刷層28以顯示圖樣或商品資訊。印刷層28可用公知的印墨藉凹版印刷或平版印刷等方法形成。也可對熱可塑性樹脂層21施行電暈處理等易黏接處理以提高和印刷層28的密接性。印刷層的外側也可為了提升耐摩耗性或表面裝飾性而設置外套層。
紙基材層22可用牛奶紙箱(milk carton)原紙等紙板,其基重重量及密度可依容器的容量或設計而適當選擇,但以基重重量為200g/m2以上500g/m2以下、密度為0.6g/cm3以上1.1g/cm3以下範圍較佳。
黏接樹脂層23係為由具有將紙基材層22與阻隔層24黏接之功能的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的層。具體而言,可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樹脂(HDPE)、中密度聚乙烯樹脂(MDPE)、LDPE、LLDPE、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離聚物、聚丙烯(PP)等。通常,係以10μm以上60μm以下的厚度使用。為了提高黏接強度,也可在紙基材層22或阻隔層24的表面施行電暈處理、臭氧處理、錨定塗覆等。或者,也可設置使用乾式積層黏接劑等的黏接層以替代黏接樹脂層。
阻隔層24可使用包含蒸鍍有鋁等金屬、氧化矽、氧化鋁等蒸鍍層24b及基材薄膜24a的蒸鍍薄膜、 或在基材薄膜24a上乾式積層有鋁等金屬箔24c的積層薄膜。圖3A所示的例子中,阻隔層24係蒸鍍薄膜,由基材薄膜24a、及設於作為該包裝容器1內側之面的蒸鍍層24b所構成。圖3B所示的例子中,阻隔層24為積層薄膜,由基材薄膜24a、及設於作為該包裝容器1外側之面的金屬箔24c所構成。蒸鍍薄膜的情況中,蒸鍍層的厚度較佳為5nm以上100nm以下。積層薄膜的情況中,金屬箔的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15μm以下。再者,使用積層薄膜且藉雷射光照射形成切口加工部27b時,如圖3B所示,阻隔層24係以金屬箔24c面向黏接樹脂層23的方式積層,以使金屬箔24c不會遮到向基材薄膜24a照射的雷射光。此外,可使用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施以阻隔塗覆(barrier-coating)所得的阻隔塗覆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或由EVOH等阻隔材料所構成的阻隔性薄膜作為阻隔層24。
基材薄膜24a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龍、聚丙烯(PP)等樹脂薄膜。特別是PET的2軸延伸薄膜在蒸鍍加工時或貼合加工時伸縮度很少,很適合。厚度雖可使用6μm以上25μm以下,但為了防止因雷射光的熱能造成收縮,厚度較佳為12μm以上。
黏接層25也可使用乾式積層用黏接劑或無溶劑型積層用黏接劑,也可用聚烯烴系樹脂藉擠出加工來黏接。厚度以5μm以上20μm以下範圍為佳。乾燥塗布量以0.5g/m3以上7.0g/m3以下範圍為佳。
密封層26可使用HDPE、MDPE、LDPE、LLDPE等。此外,也可為包含一部分聚丁烯的層。上述材質之中,以LLDPE特別適合,較佳為密度0.925以下、熔融指數(MI)4以上。密封層26的厚度較佳為30μm以上100μm以下,以使用T模法或充氣膨脹法製膜所得的無延伸薄膜為佳。
圖4A、4B、4C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1的解體方法。以下根據圖4A、4B、4C就本實施形態的各步驟加以說明。
<壓扁步驟>
圖4A顯示將包裝容器1壓扁的步驟。本步驟中,包裝容器1的使用者係透過將包裝容器1構成軀幹部102的側面板109的相對向兩個面朝互相接觸的方向擠壓,即可壓扁軀幹部102。被壓扁的側面板109為延伸到盒頂板106下方的側面板109,而與其直角相接的2個側面板109此時係朝包裝容器1的內部方向折疊。
圖4A的右側部分係顯示已被壓扁的包裝容器1。藉由依此方式將包裝容器1壓扁,涵蓋軀幹部102整周而形成的減弱部105,從俯視觀之,係並列於重疊的位置。
<彎折-開裂步驟>
圖4B係顯示將包裝容器1沿減弱部105彎折並開裂的步驟。本步驟中,使用者係將已壓扁的包裝容器1沿減弱部105依圖4B所示方式彎折。
使用者也可進一步將包裝容器1沿減弱部105依圖4B右側部分所示方式朝著和先前相反的方向彎折。此外,包裝容器1的彎折方向,只要是可使減弱部105充分開裂到讓後述的分離步驟容易進行的程度,也可只朝一個方向彎折。透過依此方式進行彎折1次或2次以上,即可將包裝容器1沿減弱部105至少局部性開裂。
<分離步驟>
圖4C顯示將減弱部105已開裂的包裝容器1的一部分在開裂部位處和其他部分分離的步驟。本步驟中,如圖4C所示,使用者會沿減弱部105將開裂部位撕裂,使盒頂部101和軀幹部102分離。在彎折-開裂步驟中,由於減弱部105的至少一部分已經開裂,所以,使用者用些微的力量就可將減弱部105撕裂。已分離的包裝容器1則如圖4C的右側部分所示,盒頂部101和軀幹部102解體成個別體的狀態。
(第2實施形態)
圖5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2的素板材(blank)11。此外,下文的說明中,和包裝容器1相同或對應的構成要素係標註相同的參考符號,並適當省略其說明。
包裝容器2係在3個部位形成減弱部。第1減弱部105a的形成部位係和包裝容器1所形成的減弱部105相同。第2減弱部105b則朝軀幹部102的高度方向形成線狀,其上端相接於第1減弱部105a,下端則相 接於下文說明的第3減弱部105c。第3減弱部105c係沿底部103的周緣形成為線狀。此外,板料的積層構造由於和包裝容器1相同,故其說明容予省略。
第1減弱部105a及第3減弱部105c係和包裝容器1同樣藉由以預定深度形成於紙基材層22及阻隔層24的切口加工部27a、27b所構成。第2減弱部105b係作為斷開開始部113,該斷開開始部113係為僅從和第1減弱部105a相接的上端將些許的長度(例如,2mm左右)和第1減弱部105a及第3減弱部105c同樣地在紙基材層22及阻隔層24以預定深度形成有切口加工部27a、27b之。然後,其餘至第3減弱部105c為止的部分,則僅在紙基材層22形成切口加工部27a。此外,切口加工部27a、27b的形成方法因和包裝容器1相同,其說明從略。
圖6A、6B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2的部分解體方法。以下根據圖6A、6B就本實施形態的各步驟加以說明。
<壓扁步驟至彎折-開裂步驟至分離步驟>
本步驟中,使用者係以和第1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相同的步驟將包裝容器2分離為頂部101及軀幹部102。由於本步驟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其說明從略。
<軀幹部斷開步驟>
圖6A顯示將包裝容器2的軀幹部102斷開的步驟。本步驟中,使用者係將軀幹部102沿第2減弱 部105b斷開。由於第2減弱部105b的上端形成有對紙基材層22及阻隔層24的兩方施以切口加工的斷開開始部113,使用者可輕易開始軀幹部102的斷開動作,作為後續斷開動作的起點。再者,因除了第2減弱部105b的斷開開始部113部分,其餘的阻隔層24並未形成切口加工部27b,故可防止軀幹部102的強度降低。
<底部分離步驟>
圖6B係顯示將包裝容器2的底部103分離的步驟。本步驟中,使用者係將沿底部103周緣形成的線狀第3減弱部105c撕裂,而將底部103及軀幹部102分離。結果,包裝容器3的軀幹部102及底部103會各自分離成如圖6B右側部分所示的形態。而且,軀幹部102會在軀幹部斷開步驟中朝高度方向斷開,所以可藉本步驟形成展開狀態。
以上各實施形態中,雖是使用具備注出孔塞的山牆頂型包裝容器為例,但只要是由板料彎折成箱型的包裝容器,也可應用於磚型包裝容器、未設注出孔塞的包裝容器。
如以上所說明,若依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藉由在傳統包裝容器中加設減弱部即可以簡單構造穩定實施解體的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
以上各實施形態中,只要能將內容物適當包裝,減弱部的設置方式並不限於上述的方法。可為對紙基材層施以例如全切或全切騎縫線、或者從包裝容器外側施行半切(half-cut)或半切騎縫線的任一種方式,也 可只設置在紙基材層,亦可設置成貫穿熱可塑性樹脂層或印刷層。此外,對於阻隔層,只要在不貫穿密封層的範圍內,可以任意設置,可為全切或半切。此外,也可貫穿阻隔層並到達另一中間層。又,這些減弱部也可形成為彼此接近的複數條線狀。
(第3實施形態)
圖7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3的立體圖。和第1、第2實施形態的包裝容器同樣的,包裝容器3具備:容器本體100,由將板料加工所得的素板材彎折成箱型,且使端部重疊並封閉所形成;及注出孔塞104,屬於樹脂製出液元件。容器本體100包含豎立時位在上部的頂部101、位在側面的軀幹部102、位在下部的底部103。頂部101包含2個盒頂板106(106a、106b)、折入盒頂板106間的折入板107、及返折板108。盒頂板106a形成有圓形的注出孔112。注出孔塞104包含出液嘴104a及蓋子104b,並安裝於注出孔112。本實施形態中,頂部101朝容器本體豎立時屬於左右方向的寬度方向形成有使開裂強度弱化的減弱部105。板料可使用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層構造的材料。
圖8為素板材12的俯視圖,該素板材12係作為容器本體100之坯料的素板材例。素板材12具有:構成頂部101的盒頂板106a、106b、折入板107及返折板108;構成軀幹部102的4個側面板109;構成底部103的底面板110;及形成在端部的封合部111。透過將素板材12循著圖8的一點鏈線彎折,即將封合部111 封閉在其相反側的端部,素板材12即可形成箱型。盒頂板106a的中央附近形成有供出液嘴104***並固定的注出孔112。盒頂板106a、106b、折入板107及返折板108形成有線狀的減弱部105,該減弱部105係形成於容器本體100豎立時屬於左右方向的寬度方向上大致整個周部。減弱部105的一部分被注出孔112所斷開。亦即,透過沿減弱部105彎折容器本體100所產生的折線係通過注出孔112。
圖9A係素板材13的頂部101附近的俯視圖,該素板材13係為素板材12的變化例。素板材12和素板材13的相異點係在減弱部的形成部位。如圖9A所示,素板材13的減弱部105’包含形成在跨越盒頂板106a、106b與折入板107的交界之預定範圍的減弱部105’a、105’b。任一板料在容器本體100豎立時均在屬於左右方向的寬度方向上形成為線狀。藉由沿著減弱部105’彎折容器本體100所產生的折線都會通過注出孔112。
圖9B為素板材14的頂部101附近的俯視圖,該素板材14為素板材12的變化例。素板材12和素板材14的相異點在於減弱部的形成部位。如圖9B所示,減弱部105”除了形成於和素板材12的減弱部105相同部位的減弱部105a”之外,再以包圍注出孔112周圍的方式包含有減弱部105b”。藉由沿減弱部105a”彎折容器本體100所產生的折線會通過注出孔112。另外,減弱部105a”係只要沿其彎折所產生的折線能夠通過注出 孔112即可,接觸或不接觸減弱部105b”或注出孔112均可。另外,下文的說明中,只要未特別言明,稱呼減弱部105時,均包含減弱部105’及減弱部105”。用於這些素板材的板料可以使用和第1、第2實施形態的板料同樣的材質。
圖10A為出液嘴104a的剖面圖。出液嘴104a包含:圓筒狀的側壁301;自側壁301下端向外側延伸的圓盤狀突緣部302;形成於側壁301下端的內周以將包裝容器的內部和外部封塞的圓盤狀隔壁303;及自隔壁303向上方延伸,供使用者斷開隔壁303時使用的拉環304。側壁301的外周形成有和形成在蓋子104b內周的母螺紋螺合的公螺紋305。在側壁301穿過注出孔112後,透過利用例如超音波熔接等將突緣部302和注出孔112周邊的盒頂板106a結合,使出液嘴104a固定。位在側壁301下方且為和突緣部302結合部位的附近,在側壁301的外周形成有以連續或間歇方式使板厚薄化的薄壁部306。
圖10B顯示作為出液嘴104a變化例的出液嘴104a’。出液嘴104a和出液嘴104a’的相異點在於薄壁部306’的形成部位。如圖10B所示,薄壁部306’係在突緣部302的下面使突緣部302的板厚薄化而形成連續式或間歇式環狀。薄壁部的形成面不限於下面,也可僅設於上面或設於兩面。
圖10C係顯示屬於出液嘴104a變化例的出液嘴104a”。出液嘴104a和出液嘴104a’的相異點在於 薄壁部306的有無。如圖10C所示,出液嘴104a”未形成有薄壁部306。
出液嘴104a及104a’係在出液嘴設有薄壁部,如後所述,透過將容器本體沿減弱部彎折,薄壁部至少會局部開裂。
圖11A、11B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下文中,係根據圖11A、11B就本實施形態的各步驟加以說明。以下說明使用素板材12的容器本體100及出液嘴104a的解體方法。
<壓扁步驟>
圖11A係顯示包裝容器3的壓扁步驟。本步驟中,包裝容器3的使用者係將向盒頂板106的下方延伸且呈相對的兩個側面板109朝彼此接觸的方向夾壓。和被夾壓的側面板109連接的兩個側面板109則朝包裝容器3的內部方向折疊,使軀幹部102及頂部101被壓扁。
<第1彎折步驟>
圖11B顯示將包裝容器3沿減弱部105彎折的步驟。本步驟中,使用者係如圖11B所示地將盒頂部106沿減弱部105彎折。此時,產生於盒頂板106的折線會通過注出孔112。
因產生於盒頂板106的折線會通過注出孔112,故安裝於注出孔112的出液嘴104a的突緣部302的一部分也會受到負荷而朝和盒頂板106a相同的方向彎折。在此,出液嘴104a形成有薄壁部306的情況中, 隨著上述負荷,出液嘴104a會如圖11B的右側部分剖面圖所示,至少自薄壁部306產生局部開裂。
<注出孔塞分離步驟>
圖12A的左側部分係顯示將注出孔塞104的至少一部分自包裝容器1分離的步驟。由於在前步驟中出液嘴104a的薄壁部306會產生開裂,所以使用者可以此為起點,用少許力量就將注出孔塞104自包裝容器1分離。
<第2彎折步驟>
圖12A的右側部分顯示使包裝容器1沿減弱部105開裂的步驟。本步驟中,如圖12A的右側部分所示,使用者係將盒頂板106沿減弱部105彎折。彎折操作也可朝各方向實施複數次。
透過本步驟,減弱部105就會開裂。另外,藉由第1彎折步驟就已使減弱部105開裂充分程度時,本步驟也可省略。
<盒頂板分離步驟>
圖12B的左側部分係顯示沿減弱部105將盒頂板106的一部分自包裝容器1分離的步驟。本步驟中,使用者係將盒頂板106的一部沿減弱部105及彎折部自包裝容器1拉裂並分離。前步驟中,由於減弱部105至少產生有局部開裂,所以使用者可以減弱部105為起點用少許力量就將盒頂板106的上部分離。經分離的包裝容器1係如圖12B的右側部分所示,已被解體成盒頂板106上部、軀幹部102、及注出孔塞104的各別狀態。
如以上所說明,若依本解體方法,用些許的力就可將注出孔塞輕易分離。再者,減弱部設於寬度方向時,容易分別用手執捏住減弱部的上側與下側,而獲得包裝容器1容易彎折的優點,並且由於容易將盒頂板106的一部分從包裝容器1分離,所以之後的軀幹部解體也變得容易,故可用一連串的操作流程將注出孔塞卸下,軀幹部也可解體,消費者對於進行解體不會感到煩惱。此外,封閉牢固而難以回收的包含盒頂封合部的頂部可從其他部分分離,可進行適合回收的解體。與此相對的,將減弱部沿正交於包裝容器1之寬度方向的高度方向設置的情形中,則必須分別用手執捏住減弱部的左側及右側,且要連同牢固密封且剛性較高的盒頂封合部一起彎折。因此,相較於沿寬度方向設置減弱部的情況,包裝容器1的執捏較困難,需要較大的力量。而且,為了將盒頂封合部從其他部分分離,需要用剪刀等切開,要進行適合回收的解體很煩瑣。因此,減弱部的形成方向係為,包裝容器1的寬度方向較高度方向為佳。
上述的解體方法也可適用於由素板材10或素板材20製造的容器本體與出液嘴104a、出液嘴104a’或者出液嘴104a”之任一者組合的形態中。
容器本體使用素板材14時,也可和上述解體方法大致同樣方式將包裝容器解體。第1彎折步驟中,減弱部105b”也會至少產生局部開裂。藉此方式,即可在注出孔塞分離步驟中,沿減弱部105b”連同其所包圍的容器本體區域輕易將出液嘴整個分離。因此,容 器本體使用素板材14時,除了出液嘴104a、104a’以外,也可使用未形成薄壁部的出液嘴104a”。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述的實施形態。也可將各實施形態的特徵加以適當組合、變化後實施。
實施例
製作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至4的包裝容器,並就本發明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進行評估。
(實施例1)
板料從包裝容器外側向內側向依序為: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阻隔層(氧化鋁蒸鍍+PET基材薄膜,12μm)/LLDPE(60μm)。使用該板料製作圖2所示的素板材10,再用素板材10製作容量2000ml的包裝容器。
LDPE及紙基材層中,係如圖3A所示方式藉刀模加工形成1條半去除切口加工部,其深度達紙基材層厚度的4分之3。再者,阻隔層中,藉雷射光加工形成有1條全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使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基恩士公司製ML-Z9510,以下皆同),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5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
將已進行上述加工的素板材的各部分貼合、成型後再安裝注出孔塞而製得包裝容器。
一旦注入內容液且經確認未發生漏洩等後,將內容液倒出,並藉第1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將包裝容器解體,結果,可輕易解體。
(實施例2)
板料由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為: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鋁箔(7μm)/2軸延伸PET薄膜(12μm)/LLDPE(60μm)。用該板料製作圖5所示的素板材11,並使用素板材11製作容量為900ml的包裝容器。
僅對紙基材層以刀模加工形成1條全去除的切口加工部。切口加工部係形成騎縫線狀,且反覆形成10mm的全去除部及1mm的銜接部(未加工部)。阻隔層中,藉雷射光加工形成1條半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使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且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5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該切口加工部也形成騎縫線狀,由反覆設置8mm的半去除部及1mm的銜接部所形成。
以相同於實施例1的方法製作包裝容器。
一旦注入內容液並經確認未發生漏洩等後,將內容液倒出,且利用第2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將包裝容器解體。結果,可容易解體。
(實施例3)
板料由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為: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阻隔層(鋁蒸鍍+PET基材薄膜,12μm)/LLDPE(60μm)。用該板料製作圖5所示的素板材11,並使用素板材11製作容量為1800ml的包裝容器。
印刷層、LDPE及紙基材層中,藉刀模加工形成有深度為印刷層、LDPE及紙基材層整體厚度的3分之2的1條半去除切口加工部。切口加工部係形成騎縫線狀,由10mm的半去除部及1mm的銜接部反覆設置所形成。阻隔層中藉雷射光加工形成有1條半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使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並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0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本切口加工部亦形成騎縫線狀,由8mm的半去除部與1mm的銜接部反覆設置所形成。
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包裝容器。
以和實施例2相同的方法將包裝容器解體。結果,可輕易解體。
(實施例4)
和上述實施例1同樣,板料係從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積層: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阻隔層(氧化鋁蒸鍍+PET基材薄膜,12μm)/LLDPE(60μm)而製得。
用該板料形成圖8所示的素板材12。關於減弱部,係在印刷層、LDPE及紙基材層中藉刀模加工形成深度為紙基材層厚度的4分之3的1條直線狀半去除切口加工部;阻隔層中,藉雷射光加工形成直線狀的1條全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基恩士公司製ML-9510,以下實施例皆同),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5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
將已施行上述加工的素板材端部貼合而將容器本體成形後,裝設出液嘴104a,而製得容量為2000ml的包裝容器。
一旦注入內容液,並確認未發生漏洩等後,將內容液倒出,依循第3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將該包裝容器實施解體。第1彎折步驟中,可確認出液嘴薄壁部的一部分發生開裂情形,而在注出孔塞分離步驟中,可將出液嘴自該開裂部輕易分離。此外,第2彎折步驟中,可輕易在減弱部發生開裂。
(實施例5)
板料係從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積層: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鋁箔(7μm)/2軸延伸PET薄膜(12μm)/LLDPE(60μm)而製得。
用該板料形成圖9A所示的素板材13。藉刀模加工在紙基材層形成1條全去除的切口加工部作為減弱部。該切口加工部係由10mm的全去除部和1mm的銜接部(未加工部)反覆設置而形成騎縫線狀。再者,阻隔層亦藉雷射光加工形成1條全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5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阻隔層的切口加工部係由8mm的全去除部與1mm的銜接部反覆設置而形成騎縫線狀,此外的條件係和上述實施例2相同。
將已施行上述加工的素板材的端部貼合而將容器本體成形後,裝設出液嘴104a’而製得容量900ml的包裝容器。
一旦注入內容液並經確認未發生漏洩等後,將內容液倒出,再依循第3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將該包裝容器解體。在第1彎折步驟中,已確認出液嘴薄壁部的一部份有發生開裂的情形;在注出孔塞分離步驟中,可使該出液嘴自該開裂部輕易分離。而且,第2彎折步驟中,可容易在減弱部產生開裂。
(實施例6)
板料係從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積層:印刷層/LDPE(18μm)/紙基材層(400g/m2)/EMAA(30μm)/阻隔層(鋁蒸鍍+PET基材薄膜、12μm)/LLDPE(60μm)而製得。
用該板料形成圖9B所示的素板材14。藉刀模加工,在印刷層、LDPE及紙基材層形成深度為印刷層、LDPE及紙基材層整體厚度的3分之2的1條半去除切口加工部作為減弱部。切口加工部係由反覆設置10mm的半去除部及1mm的銜接部而形成騎縫線狀。此外,阻隔層中藉雷射光加工形成有1條全去除切口加工部。雷射光係使用二氧化碳氣體雷射裝置以照射輸出70%、掃描速度2000mm/秒的條件進行照射。阻隔層的切口加工部除了由反覆設置8mm的全去除部及1mm的銜接部而形成騎縫線狀之點外,其他和上述實施例3同樣。此外,減弱部105a”係跨過減弱部105b”而形成,形成在注出孔112外周的減弱部105b”,以注出孔112外徑作為半徑而形成7mm的大圓形。
將經實施上述加工的素板材的端部貼合、成型後,裝設出液嘴104a”而製得容量1800ml的包裝容器。
一旦注入內容液並經確認未發生漏洩等情況後,將內容液倒出,再依循第3實施形態的解體方法將該包裝容器解體。在第1彎折步驟中,經確認減弱部105b”的一部分有產生開裂的情形;在注出孔塞分離步驟中,可將出液嘴從該開裂部輕易分離。而且,在第2彎折步驟中,可容易使減弱部105a”開裂的情形。
(比較例1)
使用和實施例1同樣的板料,製作形狀和未形成減弱部的實施例1相同的包裝容器,並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解體。
(比較例2)
使用和實施例2同樣的板料製作形狀與未形成減弱部的實施例2相同的包裝容器,並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解體。
(比較例3)
使用和實施例3同樣的板料製作形狀與未形成減弱部的實施例3相同的包裝容器,並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解體。
(比較例4)
使用和實施例1同樣的板料,藉15mm間隔的2條切口加工部形成減弱部。用該板料製作形狀和實施例1同樣的包裝容器。從包裝容器的板料貼合部位切取2條切口加工部所夾介的部位,而進行解體。
針對以上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包裝容器的解體容易性及氧氣阻隔性進行比較。氧氣阻隔性係在氣温20℃、濕度60%RH下測定。其結果揭示於表1。表1中,「+」表示可容易解體,「--」表示無法解體,「-」表示雖可解體,但不容易。
使用實施例1至6的包裝容器的情況中,皆可輕易解體。另一方面,使用比較例1至3的包裝容器的情況中,均無法解體。而且,使用比較例4的包裝容器時,在板料的貼合部位,有2條切口加工部所夾介的部位難以切取的情況、或者紙基材層間發生剝離而無法分離情況,無法輕易解體。而且,也可確認氧氣阻隔性不因減弱部的有無而發生問題。
從以上的比較結果可確認:藉由本發明的解體方法,可提升解體的容易性,不會有氧氣阻隔性的問題。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對收容液體之類的紙製包裝容器等是有用的。

Claims (19)

  1. 一種包裝容器,係將板料彎折而形成,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具有:作為側面的軀幹部、及連接於其各端部的頂部及底部,其中,在前述容器本體形成有線狀的第1減弱部。
  2. 如請求項1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第1減弱部係形成在涵蓋前述包裝容器軀幹部的整個周部,在將前述包裝容器的軀幹部壓扁之際,位於俯視圖上重疊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包裝容器,其中,在前述容器本體的頂部具有注出孔、及安裝於前述注出孔的樹脂製出液件,將前述容器本體沿前述第1減弱部彎折所產生的折線係通過前述注出孔。
  4. 如請求項1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第1減弱部係延伸在前述容器本體豎立之際屬於水平方向的寬度方向。
  5. 如請求項1至4項中任一項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板料係從前述包裝容器的外側向內側依序至少具有熱可塑性樹脂層、紙基材層、阻隔層及密封層,前述第1減弱部係藉由至少設於前述紙基材層的切口加工部、以及設在與設於前述阻隔層的前述紙基材層的切口加工部重疊的位置之切口加工部所構成。
  6. 如請求項5之包裝容器,其中,設在前述紙基材層的切口加工部係經半去除加工或全去除加工,設在前述阻隔層的切口加工部係經半去除加工或全去除加工。
  7. 如請求項5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阻隔層係為在基材薄膜上蒸鍍有金屬層的蒸鍍薄膜、蒸鍍有無機氧化物的透明蒸鍍薄膜、在基材薄膜上積層有金屬箔的積層薄膜、或對基材薄膜施以阻隔塗覆的塗佈薄膜。
  8. 如請求項7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基材薄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延伸薄膜。
  9. 如請求項2之包裝容器,其中,在前述包裝容器之較前述第1減弱部靠底部側的部分,進一步形成有延伸於前述軀幹部的高度方向的線狀第2減弱部。
  10. 如請求項9之包裝容器,其中,進一步形成有沿前述包裝容器的底部周緣的線狀第3減弱部。
  11. 如請求項3之包裝容器,其中,在前述出液件形成有藉由使前述容器本體沿前述第1減弱部彎折而至少局部開裂的薄壁部。
  12. 如請求項3或11項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出液件係透過將前述容器本體沿前述第1減弱部彎折而至少局部性從前述容器本體分離。
  13. 如請求項3或11項之包裝容器,其中,前述第1減弱部的一部分與前述第1減弱部的其他部分係形成在將前述包裝容器的頂部壓扁之際可在平面視圖上重疊的位置。
  14. 一種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該包裝容器係將板料彎折而形成,具備容器本體,該容器本體具有:屬於側面的軀幹部、及連接於其各端部的頂部及底部,而該解體方法包含:將前述包裝容器的軀幹部及頂部壓扁的步驟;將經壓扁的前述包裝容器沿形成在前述容器本體的線狀第1減弱部彎折,使其至少局部開裂的步驟;及在沿前述第1減弱部的開裂部位將前述包裝容器分離的步驟。
  15. 如請求項14之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其中,在前述包裝容器之較前述第1減弱部靠底部側的部分,進一步形成有延伸於前述軀幹部的高度方向的線狀第2減弱部,在前述分離步驟之後,進一步包括將包含前述包裝容器底部側的部分沿前述第2減弱部斷開的步驟。
  16. 如請求項15之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其中,在前述包裝容器的底部,進一步形成有沿前述底部周緣的線狀第3減弱部,在前述斷開步驟之後,進一步包含沿前述第3減弱部將前述底部和前述軀幹部斷開而分離的步驟。
  17. 如請求項14之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其中,前述包裝容器係在前述容器本體的頂部具有注出孔、及安裝於前述注出孔的樹脂製出液件,而藉由沿前述第1減弱部將前述容器本體彎折所產生的折線係通過前述注出孔,進一步包含沿前述第1減弱部將前述包裝容器彎折之際,使前述出液件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包裝容器分離的步驟。
  18. 請求項17之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其中,將前述出液件的至少一部分從前述包裝容器分離的步驟係包含沿設於前述出液件的薄壁部使前述出液件的至少一部分開裂的步驟。
  19. 如請求項17或18項之包裝容器的解體方法,其中,在前述壓扁步驟中,係使前述第1減弱部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第1減弱部的其他至少一部分在平面視圖上重疊。
TW105108619A 2016-03-21 2016-03-21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TWI659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8619A TWI659907B (zh) 2016-03-21 2016-03-21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8619A TWI659907B (zh) 2016-03-21 2016-03-21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863A TW201733863A (zh) 2017-10-01
TWI659907B true TWI659907B (zh) 2019-05-21

Family

ID=6102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8619A TWI659907B (zh) 2016-03-21 2016-03-21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990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6074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容器本体及び注出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6074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株式会社テクノクラーツ 容器本体及び注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863A (zh) 201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7097B2 (ja) 包装容器の解体方法
US10279953B2 (en) Container seal
US20180002062A1 (en) Pour spout and packaging container
EP3470344B1 (en) Resealable packaging for food such as sliced mea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20120000969A1 (en) Polymeric Packages
JP6094559B2 (ja) 包装容器およびその解体方法
TWI659907B (zh) 包裝容器及其解體方法
JP6780228B2 (ja) 包装容器
KR102594779B1 (ko) 포장 용기 및 그 해체 방법
JP2013212851A (ja) 注出口付き包装袋
JP4689158B2 (ja) 自立性包装袋
JP2021095160A (ja) ピロー包装袋
JP6922201B2 (ja) 包装容器及び包装容器用ブランク
JP6524664B2 (ja) 包装袋
JP6911306B2 (ja) 包装容器
JP2018030618A (ja) 包装容器の解体方法
JP2017159937A (ja) 液体用紙容器
JP2022051391A (ja) パウチ
JP6428154B2 (ja) 液体用紙容器
JP2021054514A (ja) スパウトとキャップとの組み合わせ
JP6187542B2 (ja) 注出口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包装容器
JP2017159945A (ja) 液体用紙容器
JP2018002160A (ja) 包装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36064A (ja) 包装容器
JPH11193029A (ja) 易注出孔付き液体紙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