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2962B -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 Google Patents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2962B
TWI652962B TW106132508A TW106132508A TWI652962B TW I652962 B TWI652962 B TW I652962B TW 106132508 A TW106132508 A TW 106132508A TW 106132508 A TW106132508 A TW 106132508A TW I652962 B TWI652962 B TW I6529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component carrier
carrier
processor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2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764A (zh
Inventor
陳義昇
楊順安
林志修
林冠宇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8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2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29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行動通訊中與使用者設備相關的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上資料傳輸的各種解決方案。使用者設備可與網路裝置建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使用者設備可進一步與網路裝置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使用者設備可經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至少一個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使用者設備也可將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主載波,並且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補充載波。使用者設備可進一步將主載波從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切換至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

Description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交叉引用】
本發明要求如下優先權:編號為62/396,902,申請日為2016年9月20日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編號為62/541,192,申請日為2017年8月4日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上述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在此一併作為參考。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行動通訊技術。更具體地,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行動通訊技術中關於使用者設備的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上的資料傳輸。
除非本文另有指出,否則本章節所描述之內容相對于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而言不構成先前技術,且其也不會被承認為先前技術。
在包含複數個基地台或網路節點的無線通訊網路中,通訊裝置(例如,使用者設備)需要首先建立與一個基地台之間的連接以執行資料傳輸。在建立上述連接後,基地台可 進一步為資料傳輸配置傳輸鏈路(transmission link)。因此,無線通訊系統設計中的關鍵問題可為如何有效建立連接以及如何適當配置傳輸鏈路。對於上述連接建立操作,其可包含小區選擇與初始化存取進程。對於傳輸鏈路配置操作,其可包含傳輸機制設計,包括功率控制、無線電載波選擇/配置、時序調度以及其他配置參數。在本發明中,提出一種在新一代通訊網路(例如,5G網路)中處理上述問題的新穎解決方案。
對於資料傳輸,鏈路預算是確定信號傳輸是否在通訊終端之間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眾所周知,通常地,基地台具有比使用者設備更多的傳輸功率,並且傳輸功率需求與資料率相匹配。而且,實際傳輸功率需求與傳輸距離以及用於執行傳輸的頻帶中通道衰落特性相關。如果基地台與使用者設備離得不遠,則不存在鏈路預算的問題。然而,如果移動設備遠離基地台,則會出現下行鏈路(例如,從基地台至使用者設備)與上行鏈路(例如,從使用者設備至基地台)之間的鏈路預算赤字。由於來自使用者設備側的較低傳輸功率,鏈路預算問題在上行鏈路中比在下行鏈路中更嚴重。在新一代通訊網路中,如果資料傳輸位於高頻帶(例如,mmWave頻帶)上,上述問題會變得更嚴重。
因此,如何解決上行鏈路傳輸中的鏈路預算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在開發新一代通訊網路中設計適當的連接建立以及有效傳輸鏈路配置。
接下來之總結僅係為了描述目的,並不是對本發明之限制。換言之,提供接下來之總結係為了介紹本發明之新穎進步技術之概念、要點、優勢。在下面細節描述中將進一步描述所選實施例。因此,接下來之總結不是用於確定本發明之基本特徵,也不用於確定本發明之範圍。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出行動通訊網路中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上資料傳輸相關聯的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與方案。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能在一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建立與基地台的連接。可配置使用者設備經由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執行上行鏈路資料傳輸。
在一個方面,一種方法可包含裝置與網路裝置建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該方法也可包含該裝置與該網路裝置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該裝置經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向該網路裝置發送上行鏈路資料。
在一個方面,一種方法可包含裝置執行小區選擇操作以選擇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該方法也可包含該裝置經由該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廣播資訊。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該裝置根據該廣播資訊,評估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該裝置從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選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該裝置的經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執行初始存取進程。
在另一方面,一種方法可包含裝置發送在廣播資訊中的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每一個的頻率與頻寬資訊。該方法也可包含該裝置經由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從使用者設備中接收報頭消息。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是該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的一個分量載波。
100、200‧‧‧場景
110‧‧‧UE
120‧‧‧網路裝置
500‧‧‧系統
510‧‧‧通訊裝置
520‧‧‧網路裝置
512、522‧‧‧處理器
514、524‧‧‧記憶體
516、526‧‧‧收發機
600、700、800‧‧‧進程
610、620、630、640、710、720、730、740、750、810、820、830‧‧‧區塊
本發明提供附圖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附圖併入本發明且構成本發明之一部分。附圖揭露了本發明實施例,並同說明書一起共同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可以理解的是,附圖並不一定按照比例繪製,因而,某些繪製的元件可能同其在實際實施方式中之尺寸不成比例,如此可更清晰地闡釋本發明之構思。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場景;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場景;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MAC CE格式;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工作頻帶;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通訊裝置與示例網路裝置的區塊圖;第6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流程圖;第7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流程圖;第8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流程圖。
在此揭示本發明的詳細實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實施例僅係為了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形式。然而,本發明可以各種不同形式進行呈現,並不一定限定於本發明所述實施例。提供這些實施例係為了本發明描述更徹底完整,並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全面表述本發明範圍。在接下來描述中,將忽略已知特徵與技術,從而避免對本發明實施例描述之不必要干擾。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各種技術、方法、方案及/或解決辦法,其相關於行動通訊中使用者設備之登記拒絕處理。根據本發明,可單獨或結合實施複數個可能方案。換言之,雖然下面單獨描述可能方案,但可將兩個或複數個可能方案結合實施。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場景100。場景100包含使用者設備(UE)110與網路裝置120,其中,網路裝置120可為無線網路(例如,LTE網路、先進LTE網路、專業先進LTE網路、5G網路、新無線電網路或物聯網)的一部分。網路裝置120能透過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向UE 110發送下行鏈路資料。UE 110能透過上下鏈路無線電載波向網路裝置12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透過將一個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聯合複數個上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執行資料傳輸,以在上行鏈路方向上得到更佳覆蓋範圍與性能。對於每個已配置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或上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其可在接下來描述中稱為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 使用特定頻帶與通道頻寬配置每個CC。
如第1圖所示,可為UE 110配置與網路裝置120的一個下行鏈路CC 101。可進一步為UE 110配置與網路裝置120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 102、103、104等。UE 110能透過複數個上行鏈路CC 102、103、104等中的至少一個向網路裝置12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將一個上行鏈路CC配置在低頻帶(例如,900MHz)以及將一個上行鏈路CC配置在高頻帶(例如,3.5GHz)。通常,低頻帶上行鏈路CC具有更好的傳輸性能,例如,對維持較好UE移動性管理非常重要的低傳輸衰減或低通道衰落。相反地,高頻帶CC具有利於高資料率傳輸的較大傳輸頻寬。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合理設計,UE能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交替上行鏈路傳輸,以取得較好移動性管理以及較高資料率傳輸需求之間的平衡。此外,聚合複數個上行鏈路CC可提高上行鏈路傳輸以增大上行鏈路資料率。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將UE連接至一個網路裝置(例如,eNB、gNB、基地台或網路節點)。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將UE連接至複數個網路裝置。可透過不同網路裝置配置複數個上行鏈路CC。接下來描述建立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上連接的進程。
第2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場景200。場景200涉及使用者設備(UE)與網路裝置(例如,基地台BS),其中,網路裝置可為無線網路(例如,LTE網路、先進LTE網路、專業先進LTE網路、5G網路、新無線電網路或 物聯網)的一部分。首先,可配置UE執行小區選擇進程以選擇無線通訊網路中的BS的適當下行鏈路CC。在選擇了下行鏈路CC(例如,下行鏈路CC 101)後,UE應透過一個上行鏈路CC初始化初始存取進程,從而建立與BS的連接。既然BS具有可與UE建立連接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候選,因此,可配置BS以廣播資訊形式發送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資訊。可配置UE透過下行鏈路CC從BS中接收廣播資訊。
舉例但不限於,廣播資訊可包含每個上行鏈路CC的頻率(例如,中心頻率)與頻寬資訊、評估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標準、每個上行鏈路CC的初始存取參數或者負載分配參數。在接收廣播資訊後,可配置UE根據廣播資訊存取複數個上行鏈路CC候選。具體地,上述評估標準可為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例如,如果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大於廣播資訊中包含的預定門檻值,則意味著UE遠離BS或在BS覆蓋範圍的小區邊緣,或UE與BS之間的通道品質較差。為了維持較好的移動性管理,UE可選擇低頻帶上行鏈路CC(例如,上行鏈路CC 102)作為第一上行鏈路CC,以協助BS正確接收上行鏈路信號。如果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不大於預定門檻值或者存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滿足評估標準,則可進一步應用負載分配參數以避免上行鏈路擁塞問題(例如,隨機存取通道衝突)。BS可使用負載分配參數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均勻分配大量UE,以執行初始存取進程。可根據負載分配參數配置UE選擇第一上行鏈路CC。
在從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選擇第一上行鏈路CC 後,根據廣播資訊中的初始存取參數,UE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執行初始存取進程。如第2圖所示,可配置UE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向BS發送報頭消息(例如,RACH報頭消息)。可配置BS透過下行鏈路CC向UE發送回應訊息(例如,隨機存取回應訊息,簡稱為RAR)用於為接下來信號處理分配上行鏈路傳輸資源。既然存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以及僅一個下行鏈路CC,因此,RAR消息需要進一步為UE承載資訊(例如,CC資訊)以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區分RACH。具體地,RAR消息可承載RACH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CH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其包含已分配RACH資源的載波標識(ID)與時頻資訊。例如,可透過公式RA-RNTI=X*Carrier_ID+Y*Time_Index+Z*Frequency_Index匯出RA-RNTI,其中,Carrier_ID用於表示第一上行鏈路CC,Time_Index與Frequency_Index用於表示已分配RACH資源。可合理確定參數X、Y與Z,以在不存在RACH歧義問題情況下單獨表示特定RACH。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同上行鏈路CC涉及不同數學計算,可透過結合上述資料計算作為一種參數從而匯出RA-RNTI。例如,代號(symbol number)或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可隨著不同上行鏈路CC而不同。可進一步考慮代號或TTI參數匯出RA-RNTI。
在接收RAR消息後,UE可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獲取上行鏈路RACH資源,並且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向BS發送請求消息(例如,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請求,簡稱為RRC連接請求),用於請求RRC連接建立。也可配置BS透過下行鏈路CC 向UE發送連接建立消息(例如,RRC連接建立)用於建立RRC連接。在成功完成初始存取進程後,可建立UE與BS之間的RRC連接,其具有一個下行鏈路CC與一個上行鏈路CC。
在已經確定下行鏈路CC與第一上行鏈路CC後,可配置BS進一步設置面向UE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以促進CC切換或CC聚合。具體地,可配置BS透過下行鏈路CC向UE發送第二上行鏈路CC的配置資訊。可配置UE建立與BS的第二上行鏈路CC上的連接。在配置第二上行鏈路CC後,UE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與第二上行鏈路CC中的至少一個向BS發送上行鏈路資料。可配置UE將第一上行鏈路CC指派為主載波,並且將第二上行鏈路CC指派為補充載波。UE也可根據觸發事件從已配置上行鏈路CC中改變主載波(例如,從第一上行鏈路CC到第二上行鏈路CC)。上述觸發事件可以緩衝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或功率餘裕報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為基礎。
具體地,當UE在緩衝器中具有上行鏈路資料時,UE可向BS發送BSR用於請求上行鏈路傳輸資源。如果BSR指示大量上行鏈路資料,則BS可向UE發送命令以觸發CC切換。如上所述,通常高頻帶CC具有寬頻寬並且利於高資料率傳輸。因此,可配置UE將主載波切換至高頻帶中的上行鏈路CC。例如,可配置UE將主載波從第一上行鏈路CC切換至第二上行鏈路CC(例如,從上行鏈路CC 102至上行鏈路CC 103)。在某些實施例中,BS可進一步配置具有UE可用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的第三上行鏈路CC(例如,上行鏈路CC 104)。UE可將主載波切換 為第三上行鏈路CC。
另一方面,當UE上行鏈路功率達到預定值時,UE可向BS發送PHR。例如,如果PHR指示UE上行鏈路功率已經達到最大傳輸功率,則意味著UE原理BS或處於BS覆蓋範圍的小區邊緣,或者BS與UE之間的通道品質較差。BS可向UE發送觸發CC切換的命令。如前所述,低頻帶CC有利於維持較好移動性管理。因此,可配置UE將主載波切換至處於低頻帶的上行鏈路CC。例如,可配置UE將主載波從第二上行鏈路CC切換至第一上行鏈路CC(例如,從上行鏈路CC 103至上行鏈路CC 102)。
在某些實施例,可在一個協議層(例如,第1層、第2層或第3層)中實施上述CC切換操作。在第1層(例如,實體層)實施,BS可向UE發送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命令以觸發CC切換。在第2層(例如,媒體存取控制層)實施,BS可向UE發送MAC控制因數(MAC CE)命令以觸發CC切換。在第3層(例如,RRC層)實施,BS可向UE發送RRC消息(例如,RRC連接重配)以觸發CC切換。既然調度器通常在MAC層實施,因此第2層實施是明顯的。為了促進較快CC切換,第1層實施是值得考慮的。如果CC切換帶有資料承載配置,則使用第3層實施。
除了CC切換,也可使用上述實施例啟用CC聚合。例如,第3圖描述了透過MAC CE命令啟用CC聚合的實施例。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MAC CE格式。在第3圖中,存在標為“C1”至“C7”的7個資料位元元,用於表示7個上行鏈路CC,以及標為“R”的1個保留位元。每個資料 位元元可表示是否啟動上行鏈路CC。例如,當資料位元元變為1時,意味著啟動相應上行鏈路CC。當資料位元元變為0時,意味著釋放相應上行鏈路CC。如果複數個資料位元元變為1,則意味著啟用CC聚合。可配置UE聚合已啟動的上行鏈路CC。如果僅有一個資料位元元變為1,則意味著啟用CC切換。例如,如果C1從1變為0並且C2從0變為1,則配置UE將主載波從第一上行鏈路CC切換至第二上行鏈路CC。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兩組MAC CE位串分別進行指示。例如,使用第一組MAC CE位串指示主CC用於CC切換,使用第二組MAC CE位串指示待聚合的上行鏈路CC用於CC聚合。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開環功控(open-loop power control,OLPC)或閉環功控(closed-loop power control,CLPC)中,可實施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對於OLPC,可配置UE補償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具體地,可配置UE測量來自下行鏈路CC的參考信號,並得出下行鏈路路徑損耗。既然下行鏈路CC是僅有的測量目標,可配置UE基於已測量下行鏈路路徑損耗估計上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如果上行鏈路CC與下行鏈路CC處於不同頻帶,則通道特性是不同的並且不能將下行鏈路CC的測量直接應用于上行鏈路CC。因此,可配置BS進一步向UE提供附加功率控制偏移。即,考慮到附加功率控制偏移,OLPC應補償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測量結果。根據已測量下行鏈路CC路徑損耗以及從BS接收的附加功率控制偏移,UE能估計上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
對於CLPC,可配置UE依靠從BS接收的即時功率控制命令。既然BS需要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發送上行鏈路CC的功率控制命令,因此,基於跨載波進度控制,提供上述功率控制命令。即,應隨著CC資訊發送CLPC功率控制命令。例如,CLPC功率控制命令應指定CC指標(index)或載波ID,用於應用CLPC功率控制命令。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配置UE具有最大傳輸功率級別。不允許UE透過最大傳輸功率級別發送上行鏈路功率。因此,既然UE需要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分配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所以當啟用CC聚合時需要功率分配策略。例如,可配置UE首先向主載波分配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並且將剩餘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平均分配給其他補充載波。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BS應配置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因此,接下來將描述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既然BS僅具有一個下行鏈路CC,因此BS需要透過下行鏈路CC發送用於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以及上行鏈路傳輸回饋。具體地,可基於跨載波調度控制,提供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即,可隨著CC資訊發送上述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例如,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可指明CC指標或載波ID,用於應用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另一方面,也可基於跨載波調度控制,提供上行鏈路傳輸回饋。即,可隨著CC資訊發送上行鏈路傳輸回饋(例如,HARQ ACK/NACK)。例如,上行鏈路傳輸回饋可指明對應上行鏈路傳輸回饋的CC指標或載波ID。
第4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方案中的示例工作頻帶。第4圖的上面圖表描述了新無線電(New Radio,NR)通訊網路中的可能上行鏈路工作頻帶以及下行鏈路工作頻帶。例如,在NR工作頻帶1中,上行鏈路工作頻帶位於880MHz與915MHz之間,並且下行鏈路工作頻帶位於925MHz與960MHz之間。可將NR工作頻帶2配置為高頻帶載波。可將NR工作頻帶1、3與4配置為低頻帶載波。第4圖中的下方圖表描述了NR通訊網路中可能補充上行鏈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頻帶組合。例如,第一組合(例如,SUL_2-3)將上方圖表的頻帶2與頻帶3進行組合。即,可將頻帶2與頻帶3的一個上行鏈路工作頻帶配置為主載波,並且將另一個配置為補充載波。第二組合(例如,SUL_2-4)將上方圖表的頻帶2與頻帶4進行組合。即,可將頻帶2與頻帶4的一個上行鏈路工作頻帶配置為主載波,並且將另一個配置為補充載波。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通訊裝置510與示例網路裝置520。其中,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共同組成系統500。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的每一個可執行各種功能以實施無線通訊中關於使用者設備的具有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的資料傳輸的方案、技術、進程以及方法,其包含上述的場景100與200以及下述的進程600、700與800。
通訊裝置510可為電子裝置的一部分,其中上述電子裝置可為使用者設備(UE),例如便攜或移動裝置、可穿戴裝置、無線通訊裝置或計算裝置。例如,可將通訊裝置510實施為智慧手機、智慧手錶、個人數位助理、數位相機或計算設 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提電腦或筆記型電腦)。通訊裝置510也可為機器型裝置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機器型裝置可為IoT裝置(例如,固定或靜態裝置)、家居裝置、有線通訊裝置或計算裝置。例如,可將通訊裝置510實施為智慧恒溫器、智慧冰箱、智慧門鎖、無線揚聲器或家庭控制中心。可選擇地,可將通訊裝置510實施為一個或複數個積體電路(IC)晶片,舉例但不限於,一個或複數個單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多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複雜指令集計算(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ing,CISC)處理器。通訊裝置510可至少包含第5圖所示的某些元件,例如,處理器512。通訊裝置510也進一步包含與本發明方案無關的一個或複數個其他元件(例如,內部電源、顯示裝置及/或使用者介面裝置),並且因此為了簡化,在第5圖中不顯示也在下面段落中不描述通訊裝置510的上述元件。
網路裝置520可為電子裝置的一部分,其中,上述電子裝置可為網路節點,例如,基地台、小基地台、路由器或閘道。例如,可將網路裝置520實施為LTE、先進LTE、先進專業LTE網路的eNodeB,或者5G、NR或IoT網路的gNB。可選擇地,可將網路裝置520實施為一個或複數個積體電路(IC)晶片,舉例但不限於,一個或複數個單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多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CISC處理器。網路裝置520可指示包含第5圖所示的某些元件,例如,處理器522。網路裝置520也進一步包含與本發明方案無關的一個或複數個其他元件(例如,內部電源、顯示裝置及/或使用者介面裝置),並且因此為 了簡化,在第5圖中不顯示也在下面段落中不描述網路裝置520的上述元件。
在一方面,可將處理器512與處理器522的每一個實施為一個或複數個單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多核處理器、一個或複數個CISC處理器。即,即使這裡使用單數術語“處理器”表示處理器512與處理器522,但根據本發明,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器512與處理器522的每一個可包含複數個處理器,並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單一處理器。在另一方面,可將處理器512與處理器522的每一個實施為具有電子元件的硬體(可選地,固件),其中舉例但不限於,上述電子元件包含一個或複數個電晶體、一個或複數個二極體、一個或複數個電容器、一個或複數個電阻器、一個或複數個電感器、一個或複數個憶阻器及/或一個或複數個變抗器,可配置並安排上述電子元件以取得本發明的特定目的。換句話說,在至少某些實施例中,處理器512與處理器522的每一個是特定設計、安排及配置的專用機器,以根據本發明各種實施例執行裝置(例如,通訊裝置510所示)與網路(例如,網路裝置520所示)中包含功耗降低的特定任務。
在某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510也可包含耦接處理器512的收發機516,並且該收發機516能無線收發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510可進一步包含耦接處理器512的記憶體514,並且該記憶體514能透過處理器512進行存取並且存儲資料。在某些實施例中,網路裝置520也可包含耦接處理器522的收發機526,並且該收發機526能無線收發資料。在某些實施 例中,網路裝置520可進一步包含耦接處理器522的記憶體524,並且該記憶體524能透過處理器522進行存取並且存儲資料。因此,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可分別透過收發機516與收發機526,彼此之間進行無線通訊。為了幫助更好理解,按照行動通訊環境的背景,接下來的描述提供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的每一個的操作、功能與性能,其中,可將通訊裝置510實施為通訊裝置或UE,並且可將網路裝置520實施通訊網路的網路節點。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配置處理器522透過收發機526經由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向通訊裝置510發送下行鏈路資料。可配置處理器512透過收發機516經由上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向網路裝置52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透過結合一個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與複數個上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執行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之間的資料傳輸,以在上行鏈路方向上得到更佳覆蓋範圍及性能。對於每個已配置下行鏈路無線電載波或上行鏈路無線電載波,在接下來描述中也可稱為分量載波(CC)。可使用特定頻帶與通道頻寬配置每個CC。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為通訊裝置510配置與網路裝置520的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可配置處理器512透過收發機516經由至少一個上行鏈路CC向網路裝置52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通訊裝置510能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替換上行鏈路傳輸,以取得較佳移動性管理與較高資料率傳輸需求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地,通訊裝置510能透過聚合複數個上行鏈 路CC提高上行鏈路傳輸,以正大上行鏈路資料率。在某些實施例中,通訊裝置510可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連接一個網路裝置。在其他實施例中,通訊裝置510也可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連接複數個網路裝置。可透過不同網路裝置配置複數個上行鏈路CC。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配置處理器512執行小區選擇以在無線通訊網路中選擇網路裝置的合適下行鏈路CC。在選擇了下行鏈路CC後,處理器512能經由一個上行鏈路CC初始化初始存取進程,從而建立與網路裝置(例如,網路裝置520)的連接。既然網路裝置520具有用於與通訊裝置建立連接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候選,因此可配置網路裝置520透過收發機526發送處於廣播資訊中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資訊。可配置處理器512透過收發機516經由下行鏈路CC從網路裝置520接收廣播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舉例但不限於,網路裝置520發送的廣播資訊可包含每個上行鏈路CC的頻率(例如,中心頻率)與頻寬資訊、存取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標準、每個上行鏈路CC的初始存取參數或負載分配參數。在接收廣播資訊後,可配置處理器512根據廣播資訊存取複數個上行鏈路CC候選。上述存取標準可為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可配置處理器512確定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是否大於預定門檻值,其中,上述預定門檻值包含在廣播資訊中。如果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大於預定門檻值,則可配置處理器512選擇低頻帶上行鏈路CC作為第一上行鏈路CC,以協助網路裝置520正確接收上行鏈路信號。 如果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不大於預定門檻值或者存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滿足存取標準,則處理器512進一步利用負載分配參數以避免上行鏈路擁塞問題(例如,隨機存取通道衝突)。網路裝置520可使用負載分配參數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均勻分配大量通訊裝置,以執行初始存取進程。可配置處理器512根據負載分配參數選擇第一上行鏈路CC。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從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選擇第一上行鏈路CC後,根據廣播資訊中的初始存取參數,處理器512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執行初始存取進程。可配置處理器512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向網路裝置520發送報頭消息(例如,RACH報頭消息)。可配置處理器522透過下行鏈路CC向通訊裝置510發送回應訊息(例如,隨機存取回應訊息,簡稱為RAR)用於為接下來信號處理分配上行鏈路傳輸資源。既然存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以及僅一個下行鏈路CC,因此,處理器522需要進一步在RAR消息中承載資訊(例如,CC資訊)以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區分RACH。具體地,處理器522可承載RACH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CH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其包含RAR消息中已分配RACH資源的載波標識(ID)與時頻資訊。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同上行鏈路CC涉及不同數學計算,處理器522可進一步透過結合上述資料計算作為RA-RNTI中的一種參數。例如,代號(symbol number)或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可隨著不同上行鏈路CC而不同。處理器522可進一步在RA-RNTI中組合代號或TTI參數。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RAR消息後,處理器512可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獲取上行鏈路RACH資源,並且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向網路裝置520發送請求消息(例如,RRC連接請求),用於請求RRC連接建立。也可配置處理器522透過下行鏈路CC向通訊裝置510發送連接建立消息(例如,RRC連接建立)用於建立RRC連接。在成功完成初始存取進程後,可建立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520之間的RRC連接,其具有一個下行鏈路CC與一個上行鏈路CC。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已經確定下行鏈路CC與第一上行鏈路CC後,可配置處理器522進一步設置面向UE的複數個上行鏈路CC,以促進CC切換或CC聚合。具體地,可配置處理器522透過下行鏈路CC向通訊裝置510發送第二上行鏈路CC的配置資訊。可配置處理器512與網路裝置520建立第二上行鏈路CC上的連接。在配置第二上行鏈路CC後,處理器512能透過第一上行鏈路CC與第二上行鏈路CC中的至少一個向網路裝置520發送上行鏈路資料。可配置處理器512將第一上行鏈路CC指派為主載波,並且將第二上行鏈路CC指派為補充載波。處理器512也可根據觸發事件從已配置上行鏈路CC中改變主載波(例如,從第一上行鏈路CC到第二上行鏈路CC)。上述觸發事件可以BSR或PHR為基礎。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在緩衝器中存在上行鏈路資料時,處理器512可向網路裝置520發送BSR用於請求上行鏈路傳輸資源。如果BSR指示大量上行鏈路資料,則處理器522可向通訊裝置510發送命令以觸發CC切換。可配置處理器512將主 載波切換至處於高頻帶的上行鏈路CC。例如,可配置處理器512將主載波從第一上行鏈路CC切換至第二上行鏈路CC。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器522可進一步配置具有通訊裝置510的可用上行鏈路傳輸資源的第三上行鏈路CC。處理器512可將主載波切換為第三上行鏈路CC。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上行鏈路傳輸功率達到預定門檻值時,處理器512可向網路裝置520發送PHR。處理器522可向通訊裝置510發送觸發CC切換的命令。可配置處理器512將主載波切換至處於低頻帶的上行鏈路CC。例如,可配置處理器512將主載波從第二上行鏈路CC切換至第一上行鏈路CC。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第1層(例如,實體層)實施,處理器522可向通訊裝置510發送PDCCH命令以觸發CC切換。在第2層(例如,媒體存取控制層)實施,處理器522可向通訊裝置510發送MAC CE命令以觸發CC切換。在第3層(例如,RRC層)實施,處理器522可向通訊裝置510發送RRC消息(例如,RRC連接重配)以觸發CC切換。
在某些實施例中,在OLPC或CLPC中,可實施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與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控制。對於OLPC,可配置處理器512補償下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可配置處理器512測量來自下行鏈路CC的參考信號,並得出下行鏈路路徑損耗。既然下行鏈路CC是僅有的測量目標,可配置處理器512基於已測量下行鏈路路徑損耗估計上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可配置處理器522進一步向通訊裝置510提供附加功率控制偏移。根據已測量下行鏈路CC路徑損耗以及從網路裝 置520接收的附加功率控制偏移,處理器512能估計上行鏈路CC的路徑損耗。對於CLPC,可配置處理器512依靠從網路裝置520接收的即時功率控制命令。既然網路裝置520需要透過一個下行鏈路CC發送上行鏈路CC的功率控制命令,因此,基於跨載波進度控制,提供上述功率控制命令。即,應隨著CC資訊發送CLPC功率控制命令。例如,網路裝置520提供的CLPC功率控制命令應指定CC指標(index)或載波ID,用於應用CLPC功率控制命令。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配置通訊裝置510具有最大傳輸功率級別。不允許通訊裝置510透過最大傳輸功率級別發送上行鏈路功率。因此,既然通訊裝置510需要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中分配上行鏈路傳輸功率,所以當啟用CC聚合時需要功率分配策略。例如,可配置處理器512首先向主載波分配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並且將剩餘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平均分配給其他補充載波。
在某些實施例中,既然網路裝置520僅具有一個下行鏈路CC,因此網路裝置520需要透過下行鏈路CC發送用於複數個上行鏈路CC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以及上行鏈路傳輸回饋。網路裝置520發送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可進一步指明CC指標或載波ID,用於應用上行鏈路資源調度。網路裝置520發送的上行鏈路傳輸回饋(例如,HARQ ACK/NACK)可指明對應上行鏈路傳輸回饋的CC指標或載波ID。
第6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600。進程600可為場景100與200的實施例,部分或全部與本發明的 透過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的資料傳輸相關。進程600可代表通訊裝置510的特徵實施方面。進程600可包含區塊610、620、630、640的一個或複數個所描述的一個或複數個操作、動作或功能。雖然如分立區塊所示,但可根據所需實施情況,將進程600的各個區塊分割為附加區塊,結合為更少區塊或消除區塊。此外,可按照第6圖所示的循序執行進程600的區塊,或者可替換地按照不同循序執行。可由通訊裝置510或任意適當UE或機器類型裝置執行進程600。僅是為了描述的目的並不是有所限制,接下來在通訊裝置510的背景下描述進程600。進程600開始於區塊610。
在區塊610,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建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進程600可從區塊610進入區塊620。
在區塊620,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與網路裝置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進程600可從區塊620進入區塊630。
在區塊630,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主載波,並且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補充載波。進程600可從區塊630進入區塊640。
在區塊640,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經由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至少一個,將上行鏈路資料發送至網路裝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將主載波從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切換至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 波。裝置的功率餘裕報告(power headroom report)或緩衝狀態報告可觸發主載波切換。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聚合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並且經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傳輸上行鏈路資料。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根據從網路裝置接收的附加功率控制偏移,調整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或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使用上述附加功率控制偏移,補償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路徑損耗測量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根據從網路裝置接收的功率控制命令,調整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或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上述功率控制命令可進一步包含分量載波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透過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上述上行鏈路資源調度命令可進一步包含分量載波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6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透過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對應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傳輸回饋。上述傳輸回饋可進一步包含分量載波資訊。
第7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700。 進程700可為場景100與200的實施例,部分或全部與本發明的透過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的資料傳輸相關。進程700可代表通訊裝置510的特徵實施方面。進程700可包含區塊710、720、730、740的一個或複數個所描述的一個或複數個操作、動作或功能。雖然如分立區塊所示,但可根據所需實施情況,將進程700的各個區塊分割為附加區塊,結合為更少區塊或消除區塊。此外,可按照第7圖所示的循序執行進程700的區塊,或者可替換地按照不同循序執行。可由通訊裝置510或任意適當UE或機器類型裝置執行進程700。僅是為了描述的目的並不是有所限制,接下來在通訊裝置510的背景下描述進程700。進程700開始於區塊710。
在區塊710,進程7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執行小區選擇以選擇下行鏈路分量載波。進程700可從區塊710進入區塊720。
在區塊720,進程7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經由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廣播資訊。廣播資訊可包含每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頻率與頻寬資訊、評估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標準、每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初始存取參數。進程700可從區塊720進入區塊730。
在區塊730,進程7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根據廣播資訊,評估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
在區塊740,進程7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從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選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進程700可從區塊740進入區塊750。
在區塊750,進程700可包含通訊裝置510經由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執行初始存取進程。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700可利用通訊裝置510經由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發送報頭消息(preamble message),並且經由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回應訊息。上述回應訊息可包含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分量載波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700可利用通訊裝置510透過下行鏈路分量載波接收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配置,並且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
第8圖係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描述的示例進程800。進程800可為場景100與200的實施例,部分或全部與本發明的透過複數個上行鏈路載波的資料傳輸相關。進程800可代表網路裝置520的特徵實施方面。進程800可包含區塊810、820、830的一個或複數個所描述的一個或複數個操作、動作或功能。雖然如分立區塊所示,但可根據所需實施情況,將進程800的各個區塊分割為附加區塊,結合為更少區塊或消除區塊。此外,可按照第8圖所示的循序執行進程800的區塊,或者可替換地按照不同循序執行。可由網路裝置520或任意適當基地台或網路節點執行進程800。僅是為了描述的目的並不是有所限制,接下來在網路裝置520的背景下描述進程800。進程800開始於區塊810。
在區塊810,進程800可包含網路裝置520發送廣播資訊中的每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頻率與頻寬資訊。上述廣播資訊可進一步包含UE選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標準或UE 發送報頭消息的每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初始存取參數。進程800可從區塊810進入區塊820。
在區塊820,進程800可包含網路裝置520經由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從UE接收報頭消息。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可為複數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中的一個。進程800可從區塊820進入區塊830。
在區塊830,進程800可包含網路裝置520經由下行鏈路分量載波向UE發送回應訊息。上述回應訊息可包含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分量載波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進程800可包含網路裝置520經由下行鏈路分量載波向UE發送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配置,用於與UE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
本發明有時會描述包含在其他不同元件內之不同元件,或同其他不同元件相連接之不同元件。應當理解的是,這種結構關係僅作為示例,事實上,也可透過實施其他結構以實現相同功能。從概念上講,任何可實現相同功能之元件配置均是有效地“相關聯的”以此實現所需功能。因此,本文為實現某特定功能所組合之任意兩個元件均可看作是彼此“相關聯的”,以此實現所需功能,而不管其結構或者中間元件如何。類似地,以這種方式相關聯之任意兩個元件也可看作是彼此間“操作上相連接的”或“操作上相耦接的”以此實現所需功能,並且,能夠以這種方式相關聯之任意兩個元件還可看作是彼此間“操作上可耦接的”用以實現所需功能。操作上可耦接的具體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物理上可配對的及/或物理上交互之元件及/或 無線地可交互的及/或無線地相互交互的元件及/或邏輯上交互的和/或邏輯上可交互的元件。
此外,對於本文所使用之任何複數及/或單數形式之詞語,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可根據語境及/或應用場景是否合適而將複數轉換至單數和/或將單數轉換至複數。為清晰起見,此處即對文中單數/複數之間的各種置換作出明確規定。
此外,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地,本文所使用的詞語,特別是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例如申請專利範圍主體中所使用之詞語通常具有“開放性”意義,例如,詞語“包含”應該理解為“包含但不限於”,詞語“具有”應當理解為“至少具有”等等。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可進一步理解的是,若某引入式申請專利範圍列舉意圖將某一具體數值包含進去,則這種意圖將明確地列舉於該申請專利範圍中,如果沒有列舉,則這種意圖即不存在。為幫助理解,可舉例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可能包含引入式短語如“至少一個”和“一個或複數個”來引入申請專利範圍列舉。然而,這種短語不應使該申請專利範圍列舉被解釋為:對不定冠詞“一個”的引入意味著將包含有這種引入式申請專利範圍列舉的任何特定申請專利範圍限制為僅包含一個這種列舉的實施方式,甚至當同一申請專利範圍時包括引入式短語“一個或複數個”或“至少一個”和不定冠詞如“一個”時同樣符合這樣情況,亦即,“一個”應該解釋為“至少一個”或“一個或複數個”。同樣地,使用定冠詞來引入申請專利範圍列舉同理。另外,即使某一引入式申請專利範圍列舉中明確列舉了一個具體數值,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應當認識 到,這種列舉應該理解為至少包括所列舉的數值,例如,僅“兩個列舉”而沒有任何其他限定時,其意味著至少兩個列舉,或兩個或複數個列舉。此外,如使用了類似“A、B和C等中之至少一個”,則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通常可以理解的是,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個之系統”將包括但不限於只具有A之系統、只具有B之系統、只具有C之系統、具有A和B之系統、具有A和C之系統、具有B和C之系統,及/或具有A、B和C之系統等等。若使用了類似“A、B或C等中至少一個”,則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個之系統”將包括但不限於只具有A之系統、只具有B之系統、只具有C之系統、具有A和B之系統、具有A和C之系統、具有B和C之系統,及/或具有A、B和C之系統等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進一步理解,無論是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附圖中所出現的幾乎所有連接兩個或複數個替代性詞語的分隔詞語及/或短語,均應理解為考慮到了所有可能性,即包括所有詞語中某一個、兩個詞語中任一個或包括兩個詞語。例如,短語“A或B”應該理解為包括可能性:“A”、“B”或“A和B”。
以上已經描述了本發明之各個實施例以對本發明作出解釋,然而,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各個實施例作出多種修改。因此,本文所公開之各個實施例不應理解為具有限制意義,真實範疇和精神透過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進行限定。

Claims (5)

  1. 一種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方法,包含:透過裝置的處理器,建立與網路裝置的下行鏈路分量載波與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其中,將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主載波;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與該網路裝置建立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的連接,其中,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分配為補充載波;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經由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至少一個分量載波,向該網路裝置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以及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在無需RACH進程情況下,將該主載波從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切換至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裝置的功率餘裕報告或緩衝狀態報告觸發該主載波的該切換操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聚合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並且透過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與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兩者發送上行鏈路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根據從該網路裝置接收的附加功率控制偏移,調整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或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其中,使用該附加功率控制偏移補償該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的路徑損耗測量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方法,其中,進一步包含:透過該裝置的該處理器,根據從該網路裝置接收的功率控制命令,調整該第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或該第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的上行鏈路傳輸功率,其中,該功率控制命令包含分量載波資訊。
TW106132508A 2016-09-20 2017-09-20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TWI652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96902P 2016-09-20 2016-09-20
US62/396,902 2016-09-20
US201762541192P 2017-08-04 2017-08-04
US62/541,192 2017-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764A TW201818764A (zh) 2018-05-16
TWI652962B true TWI652962B (zh) 2019-03-01

Family

ID=6162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2508A TWI652962B (zh) 2016-09-20 2017-09-20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084550A1 (zh)
EP (2) EP3508012B1 (zh)
CN (2) CN114423082A (zh)
TW (1) TWI652962B (zh)
WO (1) WO20180543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8955B2 (en) 2017-06-23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upplementary uplink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CN109392182B (zh) * 2017-08-11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779331B2 (en) * 2017-08-21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transmission with cross-band downlink/uplink (DL/UL) pairing
US11044757B2 (en) * 2017-10-09 2021-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dependent 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 response search space
US10887813B2 (en) * 2017-11-15 2021-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21511696A (ja) * 2017-12-08 2021-05-0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0351821B (zh) 2018-04-04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503534B2 (en) 2018-04-19 2022-11-1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US10608805B2 (en) 2018-04-20 2020-03-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upplementary uplink with LTE coexistence adjacent to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spectrum for radio networks
CN114980326A (zh) * 2018-08-06 2022-08-30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和发送信号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0830189B (zh) * 2018-08-07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TWI733154B (zh) * 2018-08-10 2021-07-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估計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路徑損耗的方法和設備
CN110858801B (zh) * 2018-08-24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972107B (zh) * 2018-09-29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3196835A (zh) * 2018-11-30 2021-07-30 索尼集团公司 终端设备和方法
CN111417128B (zh) * 2019-01-07 2023-03-31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432502B (zh) * 2019-01-09 2022-05-2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WO2020147049A1 (zh) * 2019-01-16 2020-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上行覆盖弱化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US11622355B2 (en) * 2021-03-29 2023-04-04 Cisco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fidelity up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8653A1 (de) 2000-02-24 2001-09-06 Siemens Ag Verbesserungen a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SG173475A1 (en) 2008-10-31 2011-09-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 -carrier uplink transmission
US8958317B2 (en) * 2008-12-04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US9247532B2 (en) * 2009-01-02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during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for wideband support
CN101772131B (zh) * 2009-01-05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66153A (zh) * 2009-01-07 2009-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中完成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方法及基站
US8411647B2 (en) * 2009-04-24 2013-04-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andom access system for using multi-carrier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32019B (zh) * 2009-06-19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
KR101683113B1 (ko) * 2009-08-14 2016-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US8249091B2 (en) * 2009-10-21 2012-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04632B2 (en) * 2009-10-30 2014-08-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WO2011059373A1 (en) * 2009-11-11 2011-05-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witching anchor carrier
JP5425679B2 (ja) * 2010-03-24 2014-0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10113897A (ko) * 2010-04-12 2011-10-19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타이밍 그룹에 대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955431B2 (en) * 2010-08-17 2018-04-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during multi-carrier operation
KR101946991B1 (ko) * 2011-02-15 2019-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가용 송신 전력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46410A1 (ja) * 2011-09-29 2013-04-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2355733B (zh) * 2011-09-30 2017-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872244B2 (en) * 2013-06-18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uplink cell
CN104244420B (zh) * 2014-09-15 2018-09-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和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US9860897B2 (en) * 2014-10-07 2018-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a component carrier
ES2953397T3 (es) * 2014-11-06 2023-11-10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estación base inalámbrica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WO201611920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csi ack feedback method over unlicensed carriers
US10432366B2 (en) * 2016-05-03 2019-10-01 Apple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8012A4 (en) 2020-08-26
EP3508012B1 (en) 2022-04-20
EP4027719A1 (en) 2022-07-13
CN114423082A (zh) 2022-04-29
CN108496399A (zh) 2018-09-04
EP3508012A1 (en) 2019-07-10
WO2018054305A1 (en) 2018-03-29
US20210345334A1 (en) 2021-11-04
CN108496399B (zh) 2022-02-15
US20180084550A1 (en) 2018-03-22
TW201818764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2962B (zh) 行動通訊中用於多上行鏈路載波資料傳輸之方法與裝置
US11082857B2 (en) Inter-carrier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230171707A1 (en) Uplink power sharing control
TWI573487B (zh) 網路輔助之裝置與裝置間通訊技術
EP2773158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exchang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172321A1 (en) Methods, Node, U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Aligning Partial Sensing Configuration with DRX Configuration
US20240064857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rx configuration
US202301986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00947A1 (en) Methods, ue, network node, media for sl transmission with dedicated resource pool
WO20230722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240073875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therein for resource reservation
WO2023206237A1 (zh) 定时提前的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05351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path switch and handover
US20230362923A1 (en)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US20220279558A1 (e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ssion of logical channels over sidelink
WO2020199219A1 (zh) 功率控制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203563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ligning drx configurations with partial sensing operations
EP4256882A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resource grant allocation and related aspects
CN113169842A (zh) 用于释放分量载波以用于无线设备节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