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7128B -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7128B
CN111417128B CN201910010596.6A CN201910010596A CN111417128B CN 111417128 B CN111417128 B CN 111417128B CN 201910010596 A CN201910010596 A CN 201910010596A CN 111417128 B CN111417128 B CN 1114171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arrier
uplink
indication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05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7128A (zh
Inventor
王春忆
邓伟
高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05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7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7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其中,所述载波管理方法包括: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本发明的方案,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都在大力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5G是在4G基础上,对于移动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在速度而且还在功耗、时延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提升。由此5G业务也会有巨大提升,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由于5G***的一个主要业务需求是高速率,而带宽与速率是成正比的,因此在5G***中,3.5GHz频段以其大带宽的优势或将成为5G***的主力频段。
但是,3.5GHz频段属于中频频段,根据理论推导和一些测试验证,3.5GHz频段的上行传输性能处于劣势,即上行的覆盖范围和业务速率均明显低于下行,难以满足5G业务需求,因此需对3.5GHz的上行传输进行增强。
由于低频载波的上行覆盖和速率性能均好于中频(3.5GHz)载波,因此可使用低频载波对上行性能进行增强。单上行链路(Single Up Link,SUL)为一种典型的通过引入一个独立的低频上行载波的上行增强手段。在使用SUL功能时,可在小区中心上下行均使用3.5GHz等中频载波,而小区边缘时,引入900MHz或1800MHz等低频载波进行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仍然在3.5GHz等中频载波上进行。
然而引入SUL功能后,由于在中频载波上进行上下行传输及上下行测量,而在低频载波上仅有上行传输而没有下行传输和测量,因此终端在进行中频载波和低频载波之间的载波变更时,仅有中频载波的测量结果而没有低频载波的测量结果作为变更的判断依据,从而导致可能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使得上行传输更差,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以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包括:
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包括:
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包括: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发送器用于: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基站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或者上述应用于第二基站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根据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第二基站对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例的载波管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其中,上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第二基站对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比如,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可选为上行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可由第二基站通过X2接口发送给第一基站。
具体实现时,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基于各自的载波频率进行划分。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为中频基站,而第二基站可为低频基站。比如,第一基站为3.5G基站,而第二基站为1.8G基站。
步骤102:根据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第一基站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可首先根据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并将判断结果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发送,而判断的过程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与预设门限值;若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说明低频载波上的上行信号质量较好,适合将上行载波变更到低频载波上;否则,说明低频载波上的上行信号质量较差,不适合将上行载波变更到低频载波上。
方法二:比较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与第一基站自身载波比如中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若比较结果说明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好于中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则适合将上行载波变更到低频载波上;否则,不适合将上行载波变更到低频载波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通过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根据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第二基站对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获得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第一基站可触发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以通过测量该上行信号得到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可选的,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第一基站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可首先根据自身载波的下行测量信息,判断终端是否需变更到低频上行载波,并当判断出终端需变更到低频上行载波时,确定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具体实现时,该下行测量信息可为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测量值,并可当下行RSRP测量值小于预设门限值时,表明自身载波的信号质量较差,需将上行传输变更到低频载波。
这样,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获知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之后,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以进行后续的载波变更确认操作。
可选的,具体实现时,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基站通过物理层信令发送。比如,第一基站可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增加一个指示比特bit位,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并当该bit位为0时,指示第一基站不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而当该bit位为1时,指示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其中,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可由第一基站触发。比如第一基站在判断出终端需变更到低频上行载波时,可触发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以使得第二基站通过测量该上行信号得到低频载波上的信号质量。
具体实现时,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基于各自的载波频率进行划分。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为中频基站,而第二基站可为低频基站。比如,第一基站为3.5G基站,而第二基站为1.8G基站。
步骤202:对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可选的,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可选为上行信号的SINR。
步骤203:向第一基站发送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第一基站根据该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可选的,第二基站可通过X2接口向第一基站发送上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第二基站对该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301时,终端可在低频载波上使用固定的功率控制机制发送占用预定时频资源的上行信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由***预先配置好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即preamble码,比如为***预先配置的一串长度64bit的二进制序列),并使用自身的唯一标识码比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对该preamble码进行加扰,以使得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后可以判断出是哪个终端发送的。
步骤302:从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是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本发明实施例的载波管理方法,可以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步骤301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终端从第一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这样,终端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即获知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之后,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以进行后续的载波变更确认操作。
下面,结合图4对本发明具体实例的载波管理过程进行说明。
本发明具体实例中,第一基站为3.5G基站,第二基站为1.8G基站。参见图4所示,对应的载波管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3.5G基站根据自身3.5GHz载波的下行RSRP测量值,判断终端需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即将上行传输变更到低频载波。
步骤42:3.5G基站通过DCI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3.5G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以触发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上行信号,从而进行后续的载波变更确认操作。
步骤43: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向1.8G基站发送上行信号。
步骤44:1.8G基站在接收到上行信号后,对该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上行信号的SINR,并将该上行信号的SINR通过X2接口发送给3.5G基站。
步骤45:3.5G基站根据该上行信号的SINR,判断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步骤46:3.5G基站通过DCI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即将上述步骤45的判断结果发送给终端;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3.5G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这样,引入SUL功能后,3.5G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即变更到1.8GHz载波时,可获取并参考1.8GHz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可以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1.8GHz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可以更合理的进行载波管理。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载波管理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基站和终端进行说明。
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51、发送器52和接收器53。可选的,上述基站可为第一基站或者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上述基站为第一基站时,所述接收器53用于: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5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52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上述基站为第二基站时,所述接收器53用于: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所述处理器51用于: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52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在图5中,总线架构(用总线50来代表),总线5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50将包括由处理器5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发送器52和接收器53可以是一个收发接口,发送器52和接收器53可通过总线50与处理器51和存储器54连接。
处理器51负责管理总线5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5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5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参见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61、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
其中,所述发送器62用于: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接收器63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可选的,所述接收器63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使得第一基站在进行上行载波变更时,获取并参考低频载波的信道质量,从而解决目前引入SUL功能后进行载波管理时,因缺少低频载波测量结果而导致载波变更的准确性低的问题,使得载波管理更加的合理,避免因切换到信道质量较差的低频载波上而造成的上行吞吐量性能损失。
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来代表),总线6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将包括由处理器6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可以是一个收发接口,发送器62和接收器63可通过总线60与处理器61和存储器64连接。
处理器61负责管理总线6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6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基站的载波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或者上述应用于第二基站的载波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载波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见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总线71、收发机72、天线73、总线接口74、处理器75和存储器76。该通信设备可选为基站或者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76上并可在处理器75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设备为第一基站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设备为第二基站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可选的,当上述通信设备为终端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75执行时可实现如下步骤:
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在图7中,总线架构(用总线71来代表),总线7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71将包括由处理器75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6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71还可以将诸如***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74在总线71和收发机72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72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75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73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73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75。
处理器75负责管理总线71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76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75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75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载波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基站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3.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4.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6.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从第二基站接收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是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8.一种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在低频载波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由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
其中,所述发送器用于:在低频载波上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信号,由所述第二基站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
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信号质量测量结果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是否进行上行载波变更;
所述第一基站为中频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低频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将进行上行载波变更的判断。
11.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10596.6A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11417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0596.6A CN111417128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0596.6A CN111417128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128A CN111417128A (zh) 2020-07-14
CN111417128B true CN111417128B (zh) 2023-03-31

Family

ID=7149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0596.6A Active CN111417128B (zh) 2019-01-07 2019-01-07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712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3082A (zh) * 2016-09-20 2022-04-2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用于多上行链路载波数据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330633B2 (en) * 2017-10-30 2022-05-1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8183782B (zh) * 2017-11-28 2020-11-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非对称载波聚合中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055700B (zh) * 2017-12-13 2021-03-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128A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303B (zh)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9981155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00178330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08293B1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KR102638124B1 (ko)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서의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150272B (zh) 通信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637857B (zh) 一种共生网络中载波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A3059806C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392142B (zh) 载波切换和信息发送方法,以及装置
KR102328300B1 (ko) 전자 장치, 정보 처리 디바이스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WO2018202215A1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确定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25822B (zh) 同步信号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CN108476512B (zh) 依赖位置对的干扰和业务模式数据库
CN109842940B (zh)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395302B2 (en) Resource repor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049307A1 (en) Device-to-Device Based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160068844A (ko)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US2021029804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803378B (zh) 一种资源选择触发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9150770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79728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6097600A (zh) 探测参考信号配置方法与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EP3459295A1 (en)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transmiss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3273869A1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优先级确定方法与装置、相关设备
CN111417128B (zh) 一种载波管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