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7915B - 鞋底緩衝模組 - Google Patents

鞋底緩衝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7915B
TWI627915B TW104128163A TW104128163A TWI627915B TW I627915 B TWI627915 B TW I627915B TW 104128163 A TW104128163 A TW 104128163A TW 104128163 A TW104128163 A TW 104128163A TW I627915 B TWI627915 B TW I627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iece
contact
plate
sole
contact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7598A (zh
Inventor
Maupin Hsu
徐茂濱
Weicheng Huang
黃偉晟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TW10412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7915B/zh
Priority to US15/215,563 priority patent/US10383390B2/en
Priority to CN201710006723.6A priority patent/CN1076379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7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7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7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79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3Leaf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41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with a part of the sole being flexible, e.g. permitting articulation or to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4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the structure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ole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包含接觸板、底板、連接部與第一彈片。接觸板抵接鞋底。底板用以抵接地面。底板與接觸板之間形成空間。連接部不可拉伸地連接接觸板與底板。第一彈片位於空間,第一彈片之一端連接底板,第一彈片與底板形成第一夾角,且第一彈片呈彎曲狀,使得第一彈片形成第一外彎曲面,第一外彎曲面之第一區域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當接觸板朝向底板移動時,接觸板壓向第一外彎曲面,使得第一彈片變形彎曲,且第一外彎曲面至少部分相對接觸板滑動,繼而第一外彎曲面抵接接觸板之第一區域朝向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一端轉移。

Description

鞋底緩衝模組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鞋底緩衝模組。
隨著人們年紀漸增, 足部的勞損自然也日積月累地增加,容易造成種種足部相關的痛症,其中,退化性關節炎為現今社會中高齡者常見的病症。
退化性關節炎為一種發生於可動關節的非系統性發炎的漸進性疾病,病因主要為關節軟骨因磨損過度而受到破壞,使得關節失去了軟骨的保護。通常,退化性關節炎容易進一步造成病者下肢肌力的退化,不但使病者行動不便,嚴重者還需要開刀,對熱愛運動的人士來說更是種煎熬。
為了減輕和舒緩病情,甚至可使病者無後顧之憂地享受運動所帶來的健康與活力,如何使病者在走路時減輕下肢關節的負擔,例如有效地減輕路面對足部所產生的衝擊力,或是在走路時儲能以使病者更省力等,是現今業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其能使使用者在踩踏時得到緩衝,也使使用者欲以腳部施力前進或上彈時能夠更省力。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包含接觸板、底板、連接部與第一彈片。接觸板抵接鞋底。底板用以抵接地面。底板與接觸板之間形成空間。連接部不可拉伸地連接接觸板與底板。第一彈片位於空間,第一彈片之一端連接底板,第一彈片與底板形成第一夾角,且第一彈片呈彎曲狀,使得第一彈片形成第一外彎曲面,第一外彎曲面之第一區域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當接觸板朝向底板移動時,接觸板壓向第一外彎曲面,使得第一彈片變形彎曲,且第一外彎曲面至少部分相對接觸板滑動,繼而第一外彎曲面抵接接觸板之第一區域朝向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一端轉移。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另一端為自由端。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凸塊。此凸塊位於空間,且連接接觸板,凸塊具有弧形面,弧形面位置對應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另一端。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滾輪。此滾輪位於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另一端,滾輪沿弧形面滾動。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一端具有第一寬度,第一彈片之另一端具有第二寬度,第一寬度大於第二寬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彈片連接底板之一端具有第一厚度,第一彈片之另一端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於第二厚度。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至少一側擋塊。側擋塊位於空間,且連接接觸板,側擋塊抵靠第一彈片之一側。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第二彈片。此第二彈片位於空間,第二彈片之一端連接底板,第二彈片與底板形成第二夾角,且第二彈片呈彎曲狀,使得第二彈片形成第二外彎曲面,第二外彎曲面之第二區域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第二夾角與第一夾角彼此相對。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兩個,第一彈片位於第二彈片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接觸板更包含前接觸子板、後接觸子板與樞接部。前接觸子板抵接鞋底之前部。後接觸子板抵接鞋底之後部。樞接部樞接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使得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能夠相對轉動。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包含接觸板、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接觸板抵接鞋底,接觸板具有相對之第一連接點與第二連接點,第一連接點與第二連接點背對鞋底。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分別呈C形且用以抵接地面。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分別形成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第一彈片之一端連接第一連接點,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二彈片之一端連接第二連接點,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相背對設置,使得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朝向相反方向。當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並壓向第一彈片時,第一彈片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並形成第一區域,隨著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第一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而第一彈片至少部分抵接地面並形成第二區域,隨著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第二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當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並壓向第二彈片時,第二彈片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並形成第三區域,隨著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第三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而第二彈片至少部分抵接地面並形成第四區域,隨著接觸板朝向地面移動,第四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彈片具有第一抵接點,位於第二區域接近第一開口之一端,第二彈片具有第二抵接點,位於第四區域接近第二開口之一端,第一抵接點與第二抵接點之間之第一距離,大於第一連接點與第二連接點之間之第二距離。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接觸板更包含前接觸子板、後接觸子板與樞接部。前接觸子板抵接鞋底之前部。後接觸子板抵接鞋底之後部。樞接部樞接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使得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能夠相對轉動。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與已知先前技術相較,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 隨著接觸板壓向第一彈片,第一彈片繼續變形彎曲的難度會變得越來越高,使得第一彈片的抗壓力隨著接觸板與底板之間的壓縮距離增加而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改變。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向地面踩踏時,鞋底緩衝模組會隨著第一彈片的變形彎曲而有效吸收使用者向地面踩踏的力量,使得使用者在踩踏時得到緩衝,從而減少使用者在踩踏時因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腳部,特別是下肢關節受傷的機會。並且,如上所述,第一彈片的抗壓力會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逐漸改變,直至第一彈片變形彎曲到足以承托使用者向地面踩踏的力量,因此,由第一彈片緩衝至承托使用者踩踏的力量的過程能夠順暢進行。而當使用者要將腳掌向下推蹬時,第一彈片也將把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而回彈復位,並向接觸板提供彈力而有助於把接觸板以及鞋底托起,使得使用者欲以腳部施力前進或上彈時能夠更省力。
(2) 藉由把第一彈片預壓,接觸板與底板之間的距離能夠更接近,使得鞋底緩衝模組的整體高度能夠降低,有助使用者在使用鞋底緩衝模組時能夠更穩定。
(3) 藉由樞接部容許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相對轉動,鞋底緩衝模組能夠有效地配合使用者正常的自然步態。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 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係能夠被熟悉此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應被解讀為與本發明相關領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意涵。
請參照第1~2圖。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100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鞋底緩衝模組100的側視圖,其中連接部130不被繪示。如第1~2圖所示,一種鞋底緩衝模組100包含接觸板110、底板120、連接部130(請參照第1圖)與第一彈片140。接觸板110抵接鞋底200a。在實務的應用中,接觸板110與鞋底200a更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底板120用以抵接地面300。底板120與接觸板110之間形成空間S。連接部130不可拉伸地連接接觸板110與底板120。第一彈片140位於空間S,第一彈片140之一端連接底板120,第一彈片140與底板120形成第一夾角a1,且第一彈片140呈彎曲狀,使得第一彈片140形成第一外彎曲面141,第一外彎曲面141之第一區域141a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110。當接觸板110朝向底板120移動時,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外彎曲面141,使得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且第一外彎曲面141至少部分相對接觸板110滑動,繼而第一外彎曲面14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一區域141a朝向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一端轉移。
也就是說,當使用者穿著鞋子200,而鞋底緩衝模組100的接觸板110抵接鞋子200的鞋底200a時,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將透過接觸板110而傳送至第一彈片140。具體而言,當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時,鞋底200a連同接觸板110朝向地面300移動,如第2圖所示,由於底板120抵接地面300,換句話說,接觸板110朝向底板120移動。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1圖之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的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另一端為自由端。當接觸板110朝向底板120移動時,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彈片140的第一外彎曲面141,使得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並且隨著第一彈片140的變形彎曲,第一彈片140儲存一彈性位能。再者,當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時,第一彈片140的第一外彎曲面141至少部分相對接觸板110滑動,因此,第一外彎曲面14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一區域141a朝向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一端逐漸轉移。
當第一外彎曲面14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一區域141a朝向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端逐漸轉移時,也意味著接觸板110施加於第一彈片140的彎矩(Bending Moment)也相應逐漸減少。另一方面,由於第一彈片140為呈彎曲狀的懸臂樑,因此當第一區域141a越接近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一端時,第一彈片140的變形量也相對變得越小,亦即相當於在第一彈片140抵受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彈片140時,第一彈片140的剛性達到相對增加的效果。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第1圖之第一彈片140的抗壓力R變化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隨著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彈片140,第一彈片140繼續變形彎曲的難度會變得越來越高,使得第一彈片140的抗壓力R(即抵受壓力的能力)隨著接觸板110與底板120之間的壓縮距離δ(請參照第3圖,壓縮距離δ對應於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的程度)增加而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改變。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時,鞋底緩衝模組100會隨著第一彈片140的變形彎曲而有效吸收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使得使用者在踩踏時得到緩衝,從而減少使用者在踩踏時因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腳部,特別是下肢關節受傷的機會。並且,如上所述,第一彈片140的抗壓力R會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逐漸改變,直至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到足以承托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因此,由第一彈片140緩衝至承托使用者踩踏的力量的過程能夠順暢進行。而當使用者要將腳掌向下推蹬時,第一彈片140也將把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而回彈復位,並向接觸板110提供彈力而有助於把接觸板110以及鞋底200a托起,使得使用者欲以腳部施力前進或上彈時能夠更省力。
如上所述,連接部130不可拉伸地連接接觸板110與底板120。進一步說明,為使第一彈片140的抗壓力R可從特定的水平開始發揮功效,連接部130可於第一彈片140在預壓的狀態下連接接觸板110與底板120。舉例而言,如第4圖所示,接觸板110與底板120之間預壓了壓縮距離δ1,因此,在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前,第一彈片140的抗壓力R已達到抗壓力R1,也就是說,第一彈片140隨後因為使用者施壓而產生的抗壓力R,是從抗壓力R1開始的,因此,第一彈片140緩衝和承托使用者施壓的效果能夠變得更明顯。而且,藉由把第一彈片140預壓,接觸板110與底板120之間的距離能夠更接近,使得鞋底緩衝模組100的整體高度能夠降低,有助使用者在使用鞋底緩衝模組100時能夠更穩定。舉例而言,在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前,接觸板110與底板120之間的距離更可少於5公分。在實務的應用中,連接部130可為纖維布料,不可拉伸地連接接觸板110與底板120,且可把空間S密封起來,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回到第3圖。如第3圖所示,鞋底緩衝模組100更包含凸塊150。凸塊150位於空間S,且連接接觸板110,凸塊150具有弧形面151,弧形面151位置對應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另一端,即上述的自由端。具體而言,弧形面151的弧度係根據第一彈片140的自由端,在第一彈片140變形彎曲,且接觸板110與底板120僅在垂直方向做相對運動時所移動的軌跡所計算出來的。弧形面151係用以協助自由端能以正確的軌跡移動,以有助於防止接觸板110與底板120在水平方向產生相對的運動。
在實務的應用中,如第1~2圖所示,接觸板110更包含前接觸子板111、後接觸子板112與樞接部113。前接觸子板111抵接鞋底200a之前部,即對應使用者前腳掌的部分。後接觸子板112抵接鞋底200a之後部,即對應使用者後腳跟的部分。樞接部113樞接前接觸子板111與後接觸子板112,使得前接觸子板111與後接觸子板112能夠相對轉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鞋底緩衝模組100可透過前接觸子板111抵接鞋底200a之前部,也可透過後接觸子板112抵接鞋底200a之後部。舉例而言,樞接部113可為絞鏈結構、軟性材料或非剛性之撓材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5~6圖,其繪示第1圖之鞋底緩衝模組100的應用示意圖。一般而言,使用者在以正常的自然步態走路或跑步時,先是以後腳跟部分觸地,然後再以前腳掌部分觸地,繼而再以後腳跟部分先離地,才讓整隻前腳掌離地。因此,如第5~6圖所示,藉由樞接部113容許前接觸子板111與後接觸子板112做相對轉動,鞋底緩衝模組100能夠有效地配合使用者正常的自然步態。再者,藉由底板120面向地面300的表面抵接地面300,使用者的步態能夠更為穩定。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第1圖之鞋底緩衝模組100的後視圖。如第1~2、7圖所示,鞋底緩衝模組100更包含第二彈片180。相似地,第二彈片180位於空間S,第二彈片180之一端連接底板120,第二彈片180與底板120形成第二夾角a2,且第二彈片180呈彎曲狀,使得第二彈片180形成第二外彎曲面181,第二外彎曲面181之第二區域181a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110。同理,當接觸板110朝向底板120移動時,接觸板110壓向第二外彎曲面181,使得第二彈片180變形彎曲,且第二外彎曲面181至少部分相對接觸板110滑動,繼而第二外彎曲面18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二區域181a朝向第二彈片180連接底板120之一端轉移。再者,第二夾角a2與第一夾角a1彼此相對,第一外彎曲面14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一區域141a與第二外彎曲面181抵接接觸板110之第二區域181a之間因為有一段距離,使得第一彈片140及第二彈片180能夠全程以雙區域(即第一區域141a與第二區域181a)支撐接觸板110,所以可使得接觸板110朝向底板120移動時之步態能夠更穩定。
為使受力更平均而進一步提升穩定性,如第7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彈片180的數量為兩個,而第一彈片140則位於第二彈片180之間。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一彈片140的寬度W1可大於、相同於或小於兩第二彈片180的寬度W2(寬度W1及寬度W2請見第7圖)之總和,或是因應實際需要,第一彈片140的寬度W1甚至可小於第二彈片180的寬度W2,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沿第2圖之線段X之鞋底緩衝模組100的剖面圖。如第8圖所示,鞋底緩衝模組100更包含至少一側擋塊170。側擋塊170位於空間S,且連接接觸板110,側擋塊170抵靠第一彈片140之一側。更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側擋塊170的數量為兩個,且相對地抵靠第一彈片140之相對兩側,以保持第一彈片140位於相對接觸板110滑動的路徑上。
請參照第9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100之第一彈片140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鞋底緩衝模組100更包含滾輪160。滾輪160位於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另一端,即上述的自由端。滾輪160沿凸塊150的弧形面151滾動,使得自由端沿弧形面151移動時能夠更順暢,也避免了自由端摩擦弧形面151的機會。
請參照第10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100之第一彈片140的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之一端具有第一厚度TK1,第一彈片140之另一端即上述的自由端具有第二厚度TK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厚度TK1大於第二厚度TK2,使得第一彈片140於連接底板120一端的慣性矩變得相對較大,亦即第一彈片140於連接底板120一端以抵受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彈片140的剛性也相應增加。
請參照第11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100之第一彈片140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第一彈片140連接底板120(第11圖未示)之一端具有第一寬度W3,第一彈片140之另一端即上述的自由端具有第二寬度W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寬度W3大於第二寬度W4,使得第一彈片140於連接底板120一端的慣性矩變得相對較大,亦即第一彈片140於連接底板120一端以抵受接觸板110壓向第一彈片140的剛性也相應增加。
請參照第12~14圖。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500的立體示意圖。第13圖繪示第12圖之鞋底緩衝模組500的側視圖,其中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並未受壓。第14圖繪示第12圖之鞋底緩衝模組500的側視圖,其中接觸板510壓向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如第12~14圖所示,一種鞋底緩衝模組500包含接觸板510、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接觸板510抵接鞋子200的鞋底200a,接觸板510具有相對之第一連接點516與第二連接點517,第一連接點516與第二連接點517背對鞋底200a。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分別呈C形且用以抵接地面300,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分別形成第一開口590m與第二開口595m,第一彈片590之一端連接第一連接點516,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二彈片595之一端連接第二連接點517,另一端為自由端,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相背對設置,使得第一開口590m與第二開口595m朝向相反方向。在實務的應用中,接觸板510與鞋底200a更可為一體成形的結構。
當使用者穿著鞋子200,而鞋底緩衝模組500的接觸板510抵接鞋子200的鞋底200a時,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將透過接觸板510而傳送至第一彈片590,使得第一彈片590變形彎曲,繼而儲存一彈性位能,也讓使用者的步履達到一個緩衝的效果,有助減少使用者在踩踏時因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腳部,特別是下肢關節受傷的機會。隨著使用者的自然步態,其重心會往前移動,使得使用者踩踏的力量會由第一彈片590慢慢轉移至第二彈片595,而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將透過接觸板510而傳送至第二彈片595,使得第二彈片595變形彎曲,繼而儲存另一彈性位能,而第一彈片590亦釋放出所儲存的彈性位能,使得使用者的步履更輕盈,走路時更省力。為了使踩踏的力量由第一彈片590轉移至第二彈片595時能夠更順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2~14圖所示,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更可至少部分位於彼此的範圍內。
更具體地說,當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並壓向第一彈片590時,第一彈片590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510並形成第一區域590a,隨著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第一區域590a之範圍也相應增加,使得接觸板510施加於第一彈片590的彎矩相應減少,也使得第一彈片590的變形量減少。另外,第一彈片590至少部分抵接地面300並形成第二區域590b,隨著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第二區域590b之範圍也相應增加,使得地面300因反作用力而施加於第一彈片590的彎矩也相應減少,藉此亦令第一彈片590的變形量減少。如此一來,相當於在第一彈片590抵受接觸板510壓向第一彈片590時,第一彈片590的剛性達到相對增加的效果。
請參照第15圖,其繪示第12圖之第一彈片590的抗壓力R變化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隨著接觸板510壓向第一彈片590,第一彈片590繼續變形彎曲的難度會變得越來越高,使得第一彈片590的抗壓力R隨著接觸板510與地面300之間的壓縮距離δ(對應於第一彈片590變形彎曲的程度)增加而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改變。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時,鞋底緩衝模組500會隨著第一彈片590的變形彎曲而有效吸收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使得使用者在踩踏時得到緩衝,從而減少使用者在踩踏時因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腳部,特別是下肢關節受傷的機會。並且,如上所述,第一彈片590的抗壓力R會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逐漸改變,直至第一彈片590變形彎曲到足以承托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或是直至使用者向地面300踩踏的力量傳送至第二彈片595,因此,由第一彈片590緩衝至承托或是轉移使用者踩踏的力量的過程能夠順暢進行。而當使用者要將腳掌向下推蹬時,第一彈片590也將把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而回彈復位,並向接觸板510提供彈力而有助於把接觸板510以及鞋底200a托起,使得使用者欲以腳部施力前進或上彈時能夠更省力。
請回到第12~14圖。另一方面,當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並壓向第二彈片595時,第二彈片595至少部分抵接接觸板510並形成第三區域595a,隨著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第三區域595a之範圍也相應增加,使得接觸板510施加於第二彈片595的彎矩相應減少,也使得第二彈片595的變形量減少,而第二彈片595至少部分抵接地面300並形成第四區域595b,隨著接觸板510朝向地面300移動,第四區域595b之範圍也相應增加,使得地面300因反作用力而施加於第二彈片595的彎矩也相應減少,藉此亦令第二彈片595的變形量減少,如此一來,相當於在第二彈片595抵受接觸板510壓向第二彈片595時,第二彈片595的剛性達到相對增加的效果。
再者,如第13~14圖所示,第一彈片590具有第一抵接點591,位於第二區域590b接近第一開口590m之一端,第二彈片595具有第二抵接點596,位於第四區域595b接近第二開口595m之一端。當使用者使用鞋底緩衝模組500站立時,第一抵接點591與第二抵接點596之間之第一距離D1,大於第一連接點516與第二連接點517之間之第二距離D2。如此一來,使用鞋底緩衝模組500站立,甚至走路或跑步時的穩定性能夠得以提高。
在實務的應用中,如第12~14圖所示,接觸板510更包含前接觸子板511、後接觸子板512與樞接部513。前接觸子板511抵接鞋底200a之前部,即對應使用者前腳掌的部分。後接觸子板512抵接鞋底200a之後部,即對應使用者後腳跟的部分。樞接部513樞接前接觸子板511與後接觸子板512,使得前接觸子板511與後接觸子板512能夠相對轉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鞋底緩衝模組500可透過前接觸子板511抵接鞋底200a之前部,也可透過後接觸子板512抵接鞋底200a之後部。舉例而言,樞接部513可為絞鏈結構、軟性材料或非剛性之撓材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6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500的側視圖。為了提高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分別抵抗變形彎曲的剛性,如第16圖所示,第一彈片590近C形中央的彎曲處的第三厚度TK3與第二彈片595近C形中央的彎曲處的第四厚度TK4可分別因應需要增加,以使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更能承托使用者踩踏的力量。
請參照第17圖。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500的立體示意圖。如第17圖所示的本實施方式與前一實施方式之差異在於:因應實際需要,第一彈片590與第二彈片595可以不位於彼此的範圍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 隨著接觸板壓向第一彈片,第一彈片繼續變形彎曲的難度會變得越來越高,使得第一彈片的抗壓力隨著接觸板與底板之間的壓縮距離增加而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改變。如此一來,當使用者向地面踩踏時,鞋底緩衝模組會隨著第一彈片的變形彎曲而有效吸收使用者向地面踩踏的力量,使得使用者在踩踏時得到緩衝,從而減少使用者在踩踏時因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腳部,特別是下肢關節受傷的機會。並且,如上所述,第一彈片的抗壓力會以非線性增加的幅度逐漸改變,直至第一彈片變形彎曲到足以承托使用者向地面踩踏的力量,因此,由第一彈片緩衝至承托使用者踩踏的力量的過程能夠順暢進行。而當使用者要將腳掌向下推蹬時,第一彈片也將把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而回彈復位,並向接觸板提供彈力而有助於把接觸板以及鞋底托起,使得使用者欲以腳部施力前進或上彈時能夠更省力。
(2) 藉由把第一彈片預壓,接觸板與底板之間的距離能夠更接近,使得鞋底緩衝模組的整體高度能夠降低,有助使用者在使用鞋底緩衝模組時能夠更穩定。
(3) 藉由樞接部容許前接觸子板與後接觸子板相對轉動,鞋底緩衝模組能夠有效地配合使用者正常的自然步態。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500‧‧‧鞋底緩衝模組
110、510‧‧‧接觸板
111、511‧‧‧前接觸子板
112、512‧‧‧後接觸子板
113、513‧‧‧樞接部
120‧‧‧底板
130‧‧‧連接部
140、590‧‧‧第一彈片
141‧‧‧第一外彎曲面
150‧‧‧凸塊
151‧‧‧弧形面
160‧‧‧滾輪
170‧‧‧側擋塊
180、595‧‧‧第二彈片
181‧‧‧第二外彎曲面
516‧‧‧第一連接點
517‧‧‧第二連接點
590a‧‧‧第一區域
590b‧‧‧第二區域
590m‧‧‧第一開口
591‧‧‧第一抵接點
595a‧‧‧第三區域
595b‧‧‧第四區域
595m‧‧‧第二開口
596‧‧‧第二抵接點
200‧‧‧鞋子
200a‧‧‧鞋底
300‧‧‧地面
a1‧‧‧第一夾角
a2‧‧‧第二夾角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R、R1‧‧‧抗壓力
S‧‧‧空間
TK1‧‧‧第一厚度
TK2‧‧‧第二厚度
TK3‧‧‧第三厚度
TK4‧‧‧第四厚度
W1、W2‧‧‧寬度
W3‧‧‧第一寬度
W4‧‧‧第二寬度
X‧‧‧線段
δ、δ1‧‧‧壓縮距離
第1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2 圖繪示第1 圖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側視圖,其中連接部不被繪示。 第3 圖繪示第1 圖之第一彈片變形彎曲的示意圖。 第4 圖繪示第1 圖之第一彈片的抗壓力變化示意圖。 第5 ~6 圖繪示第1圖之鞋底緩衝模組的應用示意圖。 第7 圖繪示第1 圖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後視圖。 第8 圖繪示沿第2圖之線段X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剖面圖。 第9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之第一彈片的示意圖。 第10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之第一彈片的示意圖。 第11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之第一彈片的示意圖。 第12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第13圖繪示第12圖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側視圖, 其中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並未受壓。 第14 圖繪示第12圖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側視圖, 其中接觸板壓向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 第15圖繪示第12圖之第一彈片的抗壓力變化示意圖。 第1 6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的側視圖。 第1 7 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鞋底緩衝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Claims (13)

  1. 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包含:一接觸板,抵接一鞋底;一底板,用以抵接一地面,該底板與該接觸板之間形成一空間;一連接部,不可拉伸地連接該接觸板以及該底板;以及一第一彈片,位於該空間,該第一彈片之一端連接該底板,該第一彈片與該底板形成一第一夾角,且該第一彈片呈彎曲狀,使得該第一彈片形成一第一外彎曲面,該第一外彎曲面之一第一區域至少部分抵接該接觸板;其中,當該接觸板朝向該底板移動時,該接觸板壓向該第一外彎曲面,使得該第一彈片變形彎曲,且該第一外彎曲面至少部分相對該接觸板滑動,繼而該第一外彎曲面抵接該接觸板之該第一區域朝向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該端轉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另一端為自由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一凸塊,位於該空間,且連接該接觸板,該凸塊具有一弧形面,該弧形面位置對應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另一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一滾輪,位於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另一端,該滾輪沿該弧形面滾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寬度,該第一彈片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第一彈片連接該底板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厚度,該第一彈片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一厚度大於該第二厚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至少一側擋塊,位於該空間,且連接該接觸板,該側擋塊抵靠該第一彈片之一側。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更包含:一第二彈片,位於該空間,該第二彈片之一端連接該底板,該第二彈片與該底板形成一第二夾角,且該第二彈片呈彎曲狀,使得該第二彈片形成一第二外彎曲面,該第二外彎曲面之一第二區域至少部分抵接該接觸板,該第二夾角與該第一夾角彼此相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兩個,該第一彈片位於該些第二彈片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接觸板更包含:一前接觸子板,抵接該鞋底之一前部;一後接觸子板,抵接該鞋底之一後部;以及一樞接部,樞接該前接觸子板以及該後接觸子板,使得該前接觸子板以及該後接觸子板能夠相對轉動。
  11. 一種鞋底緩衝模組,包含:一接觸板,抵接一鞋底,該接觸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連接點以及一第二連接點,該第一連接點與該第二連接點背對該鞋底;以及一第一彈片以及一第二彈片,分別呈C形且用以抵接一地面,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分別形成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一彈片之一端連接該第一連接點,另一端為自由端,該第二彈片之一端連接該第二連接點,另一端為自由端,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相背對設置,使得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朝向相反方向,該第一彈片與該第二彈片更至少部分位於彼此的範圍內;其中,當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並壓向該第一彈片時,該第一彈片至少部分抵接該接觸板並形成一第一區域,隨著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該第一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而該第一彈片至少部分抵接該地面並形成一第二區域,隨著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該第二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以及其中,當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並壓向該第二彈片時,該第二彈片至少部分抵接該接觸板並形成一第三區域,隨著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該第三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而該第二彈片至少部分抵接該地面並形成一第四區域,隨著該接觸板朝向該地面移動,該第四區域之範圍也相應增加。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第一彈片具有一第一抵接點,位於該第二區域接近該第一開口之一端,該第二彈片具有一第二抵接點,位於該第四區域接近該第二開口之一端,該第一抵接點與該第二抵接點之間之一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一連接點與該第二連接點之間之一第二距離。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鞋底緩衝模組,其中該接觸板更包含:一前接觸子板,抵接該鞋底之一前部;一後接觸子板,抵接該鞋底之一後部;以及一樞接部,樞接該前接觸子板以及該後接觸子板,使得該前接觸子板以及該後接觸子板能夠相對轉動。
TW104128163A 2015-08-27 2015-08-27 鞋底緩衝模組 TWI627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8163A TWI627915B (zh) 2015-08-27 2015-08-27 鞋底緩衝模組
US15/215,563 US10383390B2 (en) 2015-08-27 2016-07-20 Sole cushioning module
CN201710006723.6A CN107637904B (zh) 2015-08-27 2017-01-05 鞋底缓冲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8163A TWI627915B (zh) 2015-08-27 2015-08-27 鞋底緩衝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598A TW201707598A (zh) 2017-03-01
TWI627915B true TWI627915B (zh) 2018-07-01

Family

ID=58103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163A TWI627915B (zh) 2015-08-27 2015-08-27 鞋底緩衝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3390B2 (zh)
CN (1) CN107637904B (zh)
TW (1) TWI6279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4592B2 (ja) * 2017-10-11 2021-10-06 日秀 金 歩行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歩行ロボット
US11730228B2 (en) * 2018-10-12 2023-08-22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Footwear with stabilizing sole
US10966482B2 (en) 2018-10-12 2021-04-06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Footwear with stabilizing sole
US11723428B2 (en) 2018-10-12 2023-08-15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Footwear with stabilizing sole
DE102020101703A1 (de) 2020-01-24 2021-07-29 REHA - OT Lüneburg Melchior und Fittkau GmbH Fed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Schuh oder für eine Fußprothese sowie Schuh und Fußprothese mit Federvorrichtung
US11633007B2 (en) * 2021-07-25 2023-04-25 Deckers Outdoor Corporation Sole including a support member
JP2023025702A (ja) * 2021-08-10 2023-02-22 山崎 明美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用ミッドソール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685C (zh) * 2002-08-14 2005-05-18 菅原文雄 鞋底及用于该鞋底的缓冲工具
CN200994466Y (zh) * 2007-01-09 2007-12-26 赵坤生 弹簧鞋
CN201414479Y (zh) * 2009-04-10 2010-03-03 薛海刚 鞋底跻动器
TW201043162A (en) * 2009-04-10 2010-12-16 Athletic Propulsion Labs LLC Shoes, devices for sho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hoes
US20110138652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Adidas Ag Shoe And Sole
TWM411136U (en) * 2011-04-29 2011-09-11 Oriental Inst Technology Two-segment type ergonomic shoes
WO2014084497A1 (ko) * 2012-11-29 2014-06-05 Lee Won Yong 신발 보행충격 완충보조기구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69920A (en) * 1922-09-21 1923-10-09 Dutchak John Spring heel
US1638350A (en) * 1926-08-23 1927-08-09 George H Long Jumping device
US1736609A (en) * 1928-08-29 1929-11-19 Guy M Leach Foot attachment
US2172000A (en) * 1939-03-01 1939-09-05 Wenker Henry Jumper
US2953861A (en) * 1959-05-13 1960-09-27 Albert J Horten Resilient jumping shoes
FR1357669A (fr) * 1963-02-04 1964-04-10 Perfectionnements aux chaussures munies d'un support élastique de talon
US3377722A (en) * 1967-03-13 1968-04-16 Billy N. Downing Bouncing shoes
US4492374A (en) * 1981-04-21 1985-01-08 David Lekhtman Sporting and exercising spring shoe
ATE18508T1 (de) * 1982-09-14 1986-03-15 Joachim Dr Schnell Federnder lauf- und springschuh.
US4638575A (en) * 1986-01-13 1987-01-27 Illustrato Vito J Spring heel for shoe and the like
US4894934A (en) * 1989-01-23 1990-01-23 Illustrato Vito J Rebound heel device
FR2663208A1 (fr) * 1990-06-15 1991-12-20 Jeanrot Patrick Chaussure articulee.
US5381608A (en) * 1990-07-05 1995-01-17 L.A. Gear, Inc. Shoe heel spring and stabilizer
US5678327A (en) * 1994-07-21 1997-10-21 Halberstadt; Johan P. Shoe with gait-adapting cushioning mechanism
CA2166939C (en) 1996-01-10 2004-11-30 Denis Naville Sporting and exercising device having a foot receiving portion and an anticollapse spring portion
US5701685A (en) * 1997-01-23 1997-12-30 Mariner J. Pezza Triple-action, adjustable, rebound device
US6282814B1 (en) * 1999-04-29 2001-09-04 Shoe Spring, Inc. Spring cushioned shoe
US7219447B2 (en) * 1999-04-29 2007-05-22 Levert Francis E Spring cushioned shoe
US6684531B2 (en) * 2001-12-27 2004-02-03 Brian G. Rennex Spring space shoe
US7950166B1 (en) * 2002-11-21 2011-05-31 Stephen Perenich Simplified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US7290354B2 (en) * 2002-11-21 2007-11-06 Stephen Perenich Shoe suspension system
US7905033B1 (en) * 2002-11-21 2011-03-15 Stephen Perenich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US6928756B1 (en) * 2003-03-03 2005-08-16 Richard Haynes Jump assisting spring heel shoe
US20050262725A1 (en) * 2003-07-02 2005-12-01 Brian Rennex Linkage energy return shoe
CN2779797Y (zh) * 2005-02-06 2006-05-10 嘉得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型弹片
US7685740B2 (en) 2006-07-13 2010-03-30 Nike, Inc. Dance shoe
TWM322746U (en) 2007-06-29 2007-12-01 Chiou-Jiu Tzeng Multi-functional shoe
WO2009064286A1 (en) * 2007-11-13 2009-05-22 Insightful Products Multiple leaf spring assembly for foot support, and footwear and brace using same
CN101228979A (zh) * 2008-02-27 2008-07-30 曾烃 交叉弹片传动鞋
US8510970B2 (en) * 2010-03-30 2013-08-20 Howard Baum Shoe sole with energy restoring device
CN201303632Y (zh) * 2008-11-17 2009-09-09 杨波 新型弹簧鞋
US20130192090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Christopher J. B. Smith, IV Article of footwear
CN202774438U (zh) * 2012-07-23 2013-03-13 侯圣春 一种减震防滑鞋
US9451805B2 (en) * 2013-07-26 2016-09-2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assembly hav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mbers
US9480303B2 (en) * 2013-08-09 2016-11-01 Nike, Inc. Sole structure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204949724U (zh) * 2015-09-24 2016-01-13 温州碧戈之都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鞋
CN205319301U (zh) * 2015-12-14 2016-06-15 江苏艾锐博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弹片组件
CN105455302B (zh) * 2015-12-29 2017-09-29 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鞋底的缓震回弹防侧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1685C (zh) * 2002-08-14 2005-05-18 菅原文雄 鞋底及用于该鞋底的缓冲工具
CN200994466Y (zh) * 2007-01-09 2007-12-26 赵坤生 弹簧鞋
CN201414479Y (zh) * 2009-04-10 2010-03-03 薛海刚 鞋底跻动器
TW201043162A (en) * 2009-04-10 2010-12-16 Athletic Propulsion Labs LLC Shoes, devices for sho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hoes
US20110138652A1 (en) * 2009-12-14 2011-06-16 Adidas Ag Shoe And Sole
TWM411136U (en) * 2011-04-29 2011-09-11 Oriental Inst Technology Two-segment type ergonomic shoes
WO2014084497A1 (ko) * 2012-11-29 2014-06-05 Lee Won Yong 신발 보행충격 완충보조기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598A (zh) 2017-03-01
CN107637904B (zh) 2021-01-15
US20170055633A1 (en) 2017-03-02
CN107637904A (zh) 2018-01-30
US10383390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915B (zh) 鞋底緩衝模組
JP6767002B2 (ja) 歩行支援装置用の靴アセンブリ
US9032646B2 (en)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JP3990308B2 (ja) シューソール
US7900377B1 (en)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with simplified toe mechanism
US7905033B1 (en)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US7950166B1 (en) Simplified energy-return shoe system
WO2016208061A1 (ja) 前足部が分割された靴底を有する靴
JP5686187B2 (ja) 履物の靴底
US20180164777A1 (en) Adjustable Height Sole
US9872534B2 (en) Footwear with dynamic arch system
JP5211275B2 (ja) 履物中敷及び履物
JP2012223321A (ja) ハイヒール靴用インソール及びハイヒール靴
US20070062065A1 (en) Shoe sole with energy return plate
KR102170264B1 (ko) 자세교정이 가능한 쿠션 신발밑창
CN100536706C (zh) 悬臂式鞋结构
WO2017169352A1 (ja) シューズ用ソール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ューズ
JP7102036B2 (ja) 矯正板、インソール及び靴
CN110167379A (zh) 高跟鞋的体重负荷结构体
KR20090068455A (ko) 기능성 신발
KR20070110858A (ko) 신발용 기계식 완충 시스템
TWM559084U (zh) 止滑鞋墊結構
JP2013180100A (ja) 転がし着踵用踵底
WO2023226148A1 (zh) 一种用于鞋底的支撑结构及其鞋底和运动鞋
JP2006174853A (ja) 足裏荷重の重心移動を利用した履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