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8603B - A current collector, a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power storage unit - Google Patents

A current collector, a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power storage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8603B
TWI578603B TW102134032A TW102134032A TWI578603B TW I578603 B TWI578603 B TW I578603B TW 102134032 A TW102134032 A TW 102134032A TW 102134032 A TW102134032 A TW 102134032A TW I578603 B TWI578603 B TW I5786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temperature
ptc
resistance
curren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4105A (zh
Inventor
Sohei Saito
Osamu Kato
Yukiou HONKAWA
Tatsuhiro Yaegashi
Tsugio Kataoka
Mitsuya Inoue
Satoshi Yamabe
Yasumasa Morishima
Takayori Ito
Hidekazu Hara
Takahiro Iida
Original Assignee
Uacj Corp
Uacj Foil Corp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acj Corp, Uacj Foil Corp,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Uacj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4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6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48Condu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01G11/18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against thermal overloads, e.g.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01G11/2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arranged or disposed on a current collector; Layers or phas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urrent collectors, e.g. adhes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5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e.g. for lithium-doping or for interca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68Current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8Composites of electroconductive material and synthetic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6PT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11Of epoxy ether
    • Y10T428/31515As intermediat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4Of fluorinate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集電體、電極結構體和蓄電部件
本發明涉及集電體、電極結構體和蓄電部件(包括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
在用於車載等方面的鋰離子電池中,通常使用時,高速充放電特性(高速率特性)需要在出故障等意外情況下,給予自發且安全地停止充放電的所謂關機功能(PTC功能)。前者中有活性物質的小粒徑化和在集電體上形成導電層的技術等,後者中作為提高電池安全性的手段,以保險閥防止內部壓力上升,或設置隨著溫度上升電阻值增加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單元,還有設置發熱時切斷電流的裝置。作為電池的PTC功能,被賦予分離器中是為人所知的,其設計是:在110~140℃左右熔化,阻塞細微孔,遮斷鋰離子從而在異常發熱時阻止電極反應。但是,依靠分離器,關閉不完全,溫度繼續上升超過分離器的熔點時,由於外部溫度的上升,分離器融化而發生內部短路的情況也是有的。這種情況下,已經不能再指望分離器的關閉功能了,電池將迅速發熱。
在此,有人提出技術方案,其目的是:通常使用時用於給予充放電特性, 在遇到故障等意外事故時提高安全性。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導電層中熔化開始溫度在130℃以上而小於155℃,使用α晶和β晶的質量比(α/β)為0.35~0.56的聚偏氟乙烯,讓溫度上升時電阻增加。
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使用導電層,該導電層含有熔點為100℃~120℃的聚烯烴系的結晶熱塑性樹脂,溫度上升時電阻達到100Ω cm以上。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0442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357854號公報
然而,上述文獻記載的現有技術,在以下所述幾點中仍有改善的餘地,在給予確保安全性方面存在問題。
第一,在專利文獻1中,依賴使用於導電層的樹脂的結晶狀態,由於塗布活性物質層時的加熱溫度或為除去水分的乾燥程序等的電極的熱歷史,結晶狀態變化,出現電阻值難以增大的情況是有的。
第二,專利文獻2中高速充放電的所謂高速率特性不足,不合適通常的高速充放電。另外,所用的樹脂因為是熱塑性樹脂,在塗布活性物質時等達到100℃以上的話,無論是否有電解液,由於電極層的膨脹,電阻增加,樹脂進一步熔化時,與熔化前的狀態不同,因此生產時不能上升到100℃以上,出現生產率顯著低下的情況是有的。
本發明鑒於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優良的集電體,該集電體是:在用於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的電極結構體上時,確保發揮PTC功能以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化長、安全性好、生產率高。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在基材和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導電性樹脂層的集電體,其特徵在於:該樹脂層包括樹脂和導電材料,該集電體浸泡於非水電解質中,以5℃/分鐘的速率升溫,在集電體的溫度-電阻曲線上,溫度T下的電阻RT和T-10℃下的電阻值R(T-10),在滿足(R(T)/R(T-10))>1.5的溫度Ta,和高於Ta的溫度中首次出現滿足(R(T)/R(T-0))<1.5的溫度Tb中,將Ta下的電阻值RTa和比Tb低10℃下的電阻值R(Tb-10)之間的電阻值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直線,和以25℃到40℃間的電阻值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的直線,以兩直線的交點作為PTC的表現溫度時,該樹脂層,(1)在PTC的表現溫度中,由於該樹脂層的非水解電解液,溶脹度在1%以上1000%以下,且(2)PTC表現溫度為65℃到200℃。
根據該構成,在用於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的電極結構時,確保發揮PTC功能以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化長、安全性好、生產率高。
另外,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極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具備:在上述的集電體和該集電體的樹脂層上形成的活性物質層或電極材料層。
根據該構成,因為使用了上述集電體,得到了一種集電構造體,該集電構造體在用於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上時,確保發揮PTC功能以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化長、安全性好、生產率高。
另外,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蓄電部件,該蓄電部件的特徵為用於上述的電極結構體。
根據該構成,因為使用了上述電極結構體,得到確保發揮了PTC功能以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化長、安全性好、生產率高的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
根據本發明,在用於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 部件的電極結構體上時,得到了確保發揮了PTC功能以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化長、安全性好、生產率高的集電體。
1‧‧‧集電體
3‧‧‧導電性基材
5‧‧‧樹脂層(集電體用樹脂層)
7‧‧‧電極結構體
9‧‧‧活性物質層或電極材料層
【圖1】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集電體結構的剖面圖。
【圖2】表示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集電體形成的電極結構體的結構剖面圖。
【圖3】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集電體的溫度Ta和溫度Tb的求解方法的概念圖。
【圖4】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集電體的PTC表現溫度的求解方法的概念圖。
以下,關於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結合附圖說明。另外,在全部的圖中,在同樣的構成要素中使用同樣的符號,適當地省略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集電體結構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在導電性基材3的至少一面有導電性的樹脂層5。
圖2是表示使用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形成的電極結構體的結構剖面圖。如 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集電體1的樹脂層5上,形成活性物質層或電極材料層9,從而形成用於鋰離子電池等非水電解質用電池、雙電層電容用、或鋰離子電容器的適宜的電極結構體7。
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的樹脂層5包括樹脂和導電材料。該導電材料,通常使用時互相連接形成貫通樹脂層5的導通路,使電流導通。本實施方案的樹脂層5,在發生意外事故時表現PTC功能。PTC功能是通過樹脂層的體積膨脹而增加,使樹脂層中的導電材料的間隔擴大(減少樹脂層中的導電性微顆粒的密度)以提高電阻,從而可以賦予PTC功能。
(1.PTC功能)
本發明的集電體樹脂層的PTC功能,根據PTC的表現溫度而被優化。在此關於PTC表現溫度,用圖3和圖4來說明。首先圖3是為了說明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的溫度Ta和溫度Tb的求解方法的概念圖。如該圖所示,該樹脂層5浸泡於非水電解質,在以5℃/分的速度升溫的集電體的溫度-電阻曲線上,溫度T下的電阻RT和在T-10℃下的電阻R(T-10),將滿足(R(T)/R(T-10))>1.5的溫度設為Ta。另外,將在高於溫度Ta的溫度中首次出現滿足(R(T)/R(T-10))<1.5的溫度,設為Tb。
圖4是為了說明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的PTC表現溫度的求解方法的概念圖。如該圖所示,在Ta下電阻RTa和比Tb低10℃的溫度下的電阻R(Tb-10)之間的電阻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直線,將從25℃到40℃之間的電阻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直線,兩直線交點(圖中在○圈內的2條線的交點)作為本發明的PTC的表現溫 度。
重複的說明一下,本實施方案中,使用溫度(℃)-電阻(Ω‧cm2)的按以下的步驟求得PTC的表現溫度。T的R設為RT,T-10℃的R設為R(T-10)
①:RT大於R(T-0)的1.5倍時的溫度設為Ta。
②:其次RT不到R(T-10)的1.5倍時的溫度設為Tb,比Tb低10℃的點的溫度設為Tb-10。
③:將①和②表示點的範圍內,用最小平方法畫直線。
④:25℃和40℃的範圍內的電阻值,用最小平方法畫直線。
⑤:③和④的直線的交點作為PTC表現溫度。
並且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滿足以下2個條件。
(1)在PTC表現溫度中,根據該樹脂層的非水電解質的膨脹度是1%以上1000%以下。
(2)PTC表現溫度是從65℃到200℃。
滿足上述2個條件,如後述的實施例所示,通常使用時可以最低限度的抑制導電性的降低,升溫時根據非水電解質,在適當的溫度範圍內膨脹,利用PTC功能讓內部電阻可以急劇上升,得到安全性高的集電體。即,在用於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的電極結構體上時,得到:確保發揮PTC功能保證安全性、並且高速充放電、壽命長、生產率高的集電體。
PTC功能指的是正溫度特性,本實施方案中包括隨溫度上升電阻值增大的功能。電池內部的電阻中,主要有集電體1的電阻、樹脂層5的電阻、活性物質層的電阻、電解質的電阻、還有在各個介面上的電阻,為了發現本實施方案的PTC功能,在升溫時需要其中的至少一處以上的電阻上升。在升溫時樹脂層5中的樹脂由於電解質而膨脹1%以上時,樹脂層中的體積增加,和通常相比樹脂層中的導電材料的密度減少,樹脂層中的電阻提高。另外,由於樹脂層5升溫,通過非水電解質而膨脹,使電池內部的電解液量減少,從而電解質中的離子移動變得困難,有助於提高電阻。但是,膨脹度超過1000%的話,樹脂層的一部分溶解於電解質的可能性是有的。通過一部分溶解,雖然整體上觀察到電阻的上升,但電流值只通過溶解部分導致電流集中,進一步發熱而導致不表現關機功能的情況是有的。樹脂的膨脹度可以在1、2、3、5、10、20、30、40、50、100、200、400、600、800、1000%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在本實施方案中PTC的表現溫度優選為65℃以上200℃以下。PTC表現溫度不到65℃時,即使在通常的電池使用時也可能到達的該溫度區間,高速率特性變差,從而有發生故障的可能性,而不太被優選。另外,如果超過200℃時作為電池使用的情況下,在發揮PTC功能之前由於來自作為其他構成要素的負極活性物質、電解質或其他材料的發熱,而產生劇烈發熱,不能恰當的關閉電池。該PTC表現溫度可以在65、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另外,上述形成樹脂層5的樹脂,在非水電解質中浸泡時,比PTC表現溫 度高20℃下的電阻值,是PTC表現溫度下的電阻值2倍以上的是優選的對象。在非水電解質中浸泡時,集電體1為在比PTC功能表現溫度高20℃的溫度下的電阻2倍以上的情況下,效率最高,確保表現PTC功能,可以恰當的關閉電池。PTC功能發現後,在其之上的溫度範圍內電阻即使緩慢上升時,也可以說是表現了PTC功能。但是,這樣緩慢的溫度上升,電阻值即使增加也不能恰當地關閉電池的情況是有的。而且,比PTC功能表現溫度高20℃的溫度下,如果得到在PTC表現溫度下的電阻值的2倍以上的電阻值時,可以恰當的關閉電池,如果是PTC表現溫度下電阻值的3、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1000倍以上時,可以更恰當的關閉電池。
(2.基材)
作為本實施方案的基材3,可以使用非水電解質電池用、雙電層電容用或鋰離子電容器用的各種金屬箔的導電性基材。具體而言,可以使用正極用、負極用各種金屬箔,例如,鋁、鋁合金、銅、不銹鋼、鎳等。其中從導電性能的高低和成本兩方面平衡的角度出發,可以優選鋁合金和銅。對於基材3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優選5μm以上50μm以下。厚度比5μm更薄的的話箔的強度不足,樹脂層的形成變困難的情況是有的。另一方面,超過50μm的話,其他構成要素,特別是活性物質層或者電極層不得不變薄,特別是在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或者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的情況下,活性物質層不得不變薄得不到必要的電容的情況是有的。
(3.樹脂層)
本實施方案中在基材3上形成添加了導電材料11的樹脂層5。本實施方案的樹脂層5作為正極使用時,作為為賦予導電性的層,可以作為想要賦予PTC功能的層的構成。特別是所謂活性物質層,優選為由其他來構成,可以在很好的持續保持關機功能和電池的高速率特性時,高效率的發揮PTC功能。即,可以使導電性基材3和活性物質層9的粘著性提高,可以作為兼具關機功能和出色的高速充放電特性、安全性好的非水電解質電池、蓄電部件,而恰當的使用。
(3-1.樹脂)
作為本實施方案的樹脂層5中的樹脂,優選從由氟系樹脂、聚醚系化合物、丙烯類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樹脂組成的群中選擇包含至少一種以上。
從上述樹脂群中選擇至少包含一種以上,從而可以更加確保發揮上述本發明的PTC功能。即,通常使用時持續維持良好導電性的同時有助於高速率特性,電池內升溫時由於非水電解質而在恰當的溫度範圍內膨脹,異常的溫度上升時發揮PTC功能,可以使內部電阻急劇上升。
(3-1-1.氟系樹脂)
本實施方案中使用的氟系樹脂,可以例舉出的有:含氟樹脂、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氯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聚三氟氯乙烯(PTC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聚偏氟乙烯通過共聚合的乙烯基羧酸酯和環己基乙烯基醚的氟代烯烴類及其衍生物、聚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 和氟代乙烯樹脂(PVF)等氟共聚物等。並且,這些可以是1種單獨使用也可以2種以上組合可用,特別優選為:能確保兼備聚偏氟乙烯(PVDF)的關機功能與良好的高速率特性。
對於氟系樹脂含有羧基(-COOH)或酯基(-COOR,R是例如碳數為1~5的烴類)的形態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氟系樹脂可以是含有羧基或酯基的單體和含氟單體的共聚物,氟系樹脂也可以是氟系樹脂與含羧基或酯基樹脂的混合物。氟系樹脂也可以是根據含羧基或酯基的化合物(例如丙烯酸)的改質物。
氟系樹脂與其他樹脂並用,是所期望的。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把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作為100質量份時,氟系樹脂如果是10質量份~99.995質量份時,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增加可以被抑制到最低限度,升溫時由於非水電解質的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9.995質量份時膨脹過剩,部分溶解而導致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10質量份時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可以是在10、20、30、50、70、90、95、98、99、99.5、99.9、99.99、99.995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氟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3萬以上100萬以下。不到3萬時,PTC表現溫度下降和膨脹度減少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下降時在電池通常使用時的溫度範圍下表現PTC功能的不優選情況是有的。另外,由於膨脹度的減少PTC功能顯著受損的不優選情況是有的。超過100萬超時,出現PTC表現溫度的上升和膨脹度的減少。PTC表現溫度的上升和向電解質中分解等與PTC功能同樣 溫度範圍下發生,不能發揮PTC功能情況是有的。另外,通過膨脹度的上升達到溶解時,通過部分導通而顯著地損害PTC功能的不被優選情況是有的。具體而言,例如3萬、4萬、5萬、6萬、7萬、8萬、9萬、10萬、15萬、20萬、30萬、40萬、50萬、60萬、70萬、80萬、90萬、100萬,在此可以是在例舉出的任意2個數值間的範圍內。重量平均分子量,在添加導電材前的樹脂液中,用GPC(凝膠排阻色譜法)可以測量。
(3-1-2.聚醚系化合物)
本實施方案中使用的聚醚系化合物可以例舉出含聚醚部分的化合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環氧乙烷,聚乙二醇甘油醚,聚甘油醚,聚甘油二醚,聚山梨醇醚,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嵌段醚,聚氧-聚氧丙烯二醇無規共聚物,聚四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聚氧丙烯二醇無規共聚物等。另外,它們的脫水山梨醇酸和油酸,月桂酯酸,棕櫚酸,硬脂酸等羧基改質或烷基醚改質,脂肪酸酯,甘油酯型的改質體或共聚物等也可以使用。
期望的是聚醚系化合物與其他的樹脂並用。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作為100質量份時,聚醚系化合物100質量份時與基材3的粘著性差,因為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大,通常使用變困難的情況是有的。對於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不過聚醚系化合物為0.005質量份~90質量份時,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增加可以被抑制到最低限度,升溫時由於非水電解質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0質量份超時膨脹過剩,由於部分溶解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0.005質量份時有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 是有的。可以是在0.005、0.01、0.1、0.5、1、2、5、10、20、30、50、70、90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聚醚系化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200以上200萬以下。不到200時,PTC表現溫度的下降和膨脹度出現減少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的下降可能會導致在電池的通常使用溫度範圍內顯示出PTC功能,因此不優選。膨脹度的減少導致PTC功能明顯受損而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超過200萬時,PTC表現溫度的上升和膨脹度減少發生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上升和向電解質中分解等是在與PTC功能同樣的溫度範圍中發生,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並且,由於膨脹度上升達到溶解時,由於部分導通而PTC功能明顯受損的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而且出現與通常時的基材的粘著性低下,原因是電池的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大。初期的電阻值上升時,高速率特性不僅僅下降,PTC功能表現時,電阻增加的倍率不上升,作為PTC特性不適合的情況是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導電材料添加前的樹脂中,使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膠體滲透層析)可以測量。
(3-1-3.丙烯類樹脂)
本實施方案中使用的丙烯類樹脂,是以把丙烯酸或是異丁烯酸或它們的衍生物作為主要成分的單體來形成的樹脂。丙烯類樹脂的單體中的丙烯組分的比例,例如是50質量份以上時,優選為80質量份以上。上限沒有特別規定,丙烯酸樹脂的單體可以實質上只由丙烯酸組分構成。另外,丙烯酸樹脂的單體可以含有丙烯酸成分的單獨一種或二種以上。
在丙烯酸樹脂中,優選的丙烯酸共聚物是:含有異丁烯酸或其衍生物和含極性基的丙烯酸系化合物中至少一種單體。原因是,通過使用含有這些單體的丙烯酸共聚物,高速率特性進一步提高。可以例舉出異丁烯酸或其衍生物、異丁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異丁烯酸乙基、異丁烯酸異丙基等。作為含極性基的丙烯系化合物,可以例舉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等。更加優選為,含極性基丙烯系化合物中的含醯胺基丙烯化合物。作為含醯胺基的丙烯化合物可以例舉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雙丙酮丙烯醯胺等。
期望的是:丙烯類樹脂與其他樹脂一起使用。以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作為100質量份時,丙烯類樹脂為100質量份,與基材3的粘著性差的情況是有的,因為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加。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不過丙烯類樹脂如果是0.005質量份~90質量份時,能將通常使用時電阻的增加抑制到最低限度,升溫時通過非水電解質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0質量份時膨脹過剩,由於部分溶解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0.005質量份時,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優選為在0.005、0.01、0.1、0.5、1、2、5、10、20、30、50、70、90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丙烯類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3萬以上100萬以下。不到3萬時,有可能會發生PTC表現溫度的下降和膨脹度減少。PTC表現溫度下降的話,在電 池通常使用時的溫度範圍內表現PTC功能,這種不被優選的情況是有的。由於膨脹度減少,PTC功能顯著受損,這種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超過100萬時,發生PTC表現溫度上升和膨脹度減少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上升的話,向電解質中分解等在PTC功能同樣的溫度範圍內發生,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通過膨脹度的上升,達到溶解時,由於部分導通PTC功能顯著地受損的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並且,因為出現通常時與基材的粘著性降低,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加。不單單是初期電阻增加和高速率特性下降,PTC功能表現時,電阻增加的倍率不上升,作為PTC特性不適合的情況是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在導電材料添加前的樹脂中,使用GPC(膠體滲透層析)測量的。
(3-1-4.纖維素系樹脂)
被本實施例中使用的纖維素系樹脂,包括含有多糖類結構的樹脂,例舉為:天然紙漿、天然結晶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羥乙基纖維素、硝化纖維素,乙酸纖維素,乙酸丁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殼多糖,脫乙醯殼多糖,脫乙醯殼多糖甘油基等。
優選為:纖維素系樹脂與其他樹脂一起使用。以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量作為100質量份時,纖維素系樹脂為100質量份時與基材3粘著性差,電池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容易增大。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不過纖維素系樹脂如果是0.005質量份~90質量份時,可以將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增加抑制到最低限度,通過升溫時非水電解質的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0質量份時,膨脹過剩,由於部分溶解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 0.005質量份時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可以在0.005、0.01、0.1、0.5、1、2、5、10、20、30、50、70、90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纖維素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1萬以上100萬以下。不到1萬時,出現PTC表現溫度下降和膨脹度減少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下降的話,電池通常使用時的溫度範圍內表現PTC功能,這是不優選的。通過膨脹度減少PTC功能顯著受損,這是不優選的。超過100萬時,出現PTC溫度上升和膨脹度減少。PTC表現溫度上升的話,向電解質中分解等在與PTC功能同樣的溫度範圍內發生,不能發揮PTC功能情況是有的。另外,通過膨脹度的上升達到溶解時,由於部分導通,PTC功能顯著受損,是不優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發生通常時與基材的粘著性降低,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加。初期電阻增加的話,不僅僅高速率特性下降,PTC功能發現時電阻增加的倍率不上升,作為PTC特性不適合的情況是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在導電材料添加前的樹脂液中,使用GPC(膠體滲透層析)可以測量。
(3-1-5.聚乙烯醇系樹脂)
使用作為樹脂層用粘合劑的聚乙烯醇系樹脂,其皂化度優選為50%以上100%以下。皂化度是50%以上時,發生由升溫引起的膨脹,作為PTC功能是合適的。皂化度可以是50%以上100%以下,具體而言,可以在50、60、70、80、90、100%裏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並且,使用聚乙烯醇部分改質的樹脂也是可以的。作為改質的例子,可以使用體系化(formalization)、縮丁醛化的聚乙烯醇。
期望的是:聚乙烯醇系樹脂與其他的樹脂一起使用。以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作為100質量份時,聚乙烯醇系樹脂為100質量份時與基材3的粘著性差,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加。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不過聚乙烯醇系樹脂如果是0.005質量份~90質量份時,可以將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增加抑制到最低限度,通過升溫時非水電解質而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0質量份超時膨脹過剩,由於部分溶解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0.005質量份時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可以在0.005、0.01、0.1、0.5、1、2、5、10、20、30、50、70、90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聚乙烯醇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優選為1萬以上50萬以下。不到1萬時,發生PTC表現溫度下降和膨脹度減少的情況是有的。PTC表現溫度下降的話,在電池通常使用時的溫度範圍內表現PTC功能,這種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由於膨脹度的減少,PTC功能顯著受損的不優選的情況是有的。超過50萬超時,發生PTC表現溫度的上升和膨脹度的減少。PTC表現溫度上升的話,向電解質中分解等發生在PTC功能同樣的溫度範圍內,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通過膨脹度的上升達到溶解時,由於部分導通而PTC功能顯著受損的不優選情況是有的。並且,因為電池通常使用時電阻容易增加的情況是有的。如果初期電阻值增加,不僅僅高速率特性下降,而且表現PTC功時電阻增加的倍率 不上升,作為PTC特性不適合的情況是有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導電材料添加前的樹脂液中,使用GPC(膠體滲透層析)可以測量。
(3-2.其他樹脂)
本實施方案的樹脂層5的樹脂,以樹脂成分的全部作為100質量份時,可以從氟系樹脂、丙烯類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中選擇至少一種,使用100質量份,也可以同時使用其他樹脂。
可以同時使用的樹脂或化合物,沒有特別限定,不過優選與基材3的粘著性好、根據混合量可以調整膨脹度的非膨脹性樹脂。作為例子,可以使用環氧系樹脂、多烯烴類樹脂、三聚氰胺系化合物、聚酯系樹脂等。
這些非膨脹性樹脂,期望可以與上述膨脹性樹脂一起使用。以樹脂層5中的樹脂成分的全部含量作為100質量份時,非膨脹性樹脂如果是10質量份~95質量份時,可以將通常使用時的電阻增加抑制到最低限度,通過升溫時非水電解質而膨脹,可以恰當地發揮PTC功能。超過95質量份時膨脹度低,不能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另外,不到10質量份時膨脹過剩,由於部分溶解不發揮PTC功能的情況是有的。可以在10、20、30、40、50、60、70、80、90、95質量份中任意二個值的範圍內。
(4.導電材)
只有本實施方案樹脂層5中樹脂的話,因為其絕緣性高,為了給予電子導 電性必須混合導電材料。作為本實施例中的導電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碳粉末、金屬粉末等,其中優選碳粉末。作為碳粉末,可以使用乙炔黑、科琴黑、爐黑、碳納米管、各種黑鉛粒子等。
導電材料11的添加量,沒有特別限定,相對於樹脂層5的樹脂成分100質量份,優選為10~100質量份,更優選15~85質量份,進一步優選為20~75質量份。不到10質量份的話,樹脂層5的體積固有電阻增加,作為集電體1得不到必要的導電性的情況是有的。超過100質量份的話,與導電性基材3的粘著性下降,因為由電池的充放電而產生的活性物質的膨脹收縮,從而活性物質層從集電體剝離的情況是有的。為了使導電材料分散於樹脂液,可以使用行星攪拌器、球磨、均質機等進行分散。
本實施例使用的導電性樹脂層5的形成方法沒有特別限定,不過優選為:將含有粘合劑樹和導電材料11的溶液或分散液塗布於導電性基材3上。作為塗布方法,可以使用輥塗機、凹印塗布機、縫模塗布機等。本實施形態中使用的樹脂優選為:含有從氟系樹脂、聚醚系化合物、丙烯類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中選擇至少含有一種。
(5.電極結構體)
圖2是表示使用了本實施形態的集電體而形成的電極結構體結構的剖面圖。通過在本實施例的集電體1的至少在一面形成活性物質層9或電極材料層9,可以得到本實施形態的電極結構體7。形成電極材料層9的蓄電部件用的電 極結構體7時,使用該電極結構7、分離器、非水電解質溶液,可以製造非水電解質電池用、例如鋰離子二次電池用的電極結構體7(包含電池用部件)。本實施形態的非水電解質電池用的電極結構體7及在非水電解質電池中集電體1之外的部件,可以使用公知的非水電池用部件。
在此,本實施例中作為電極結構體7所形成的活性物質層9,作為非水電解質電池用,這樣的方案也是可以的。例如,在作為正極的使用鋁的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中,作為活性物質所使用的是LiCoO2、LiMnO4、LiNiO2等,作為導電材料11所使用的是乙炔黑等炭黑(carbon black),分散於粘合劑PVDF或水分散型PTFE中得到糊,將該糊塗布、乾燥,從而可以得到本實施形態的正極結構體。
負極的電極結構體7時,作為基材3使用銅的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中的活性物質,可以使用例如黑鉛、石墨、中間相炭微珠(Mesocarbon microbead)等,將上述物質分散於增粘劑的CMC(羧甲基纖維素)中後,與粘合劑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混合,得到的糊用作形成活性物質的材料,將其塗布、乾燥,可以得到本實施形方案的負極集電體。
(6.蓄電部件)
蓄電部件(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
一般來說,雙電層電容等與二次電池比較的話,是安全的,不過從提高高速率特性的目的出發,可以應用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本實施方案的雙電層電 容、鋰離子電容器等,也可以將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應用於大電流密度下高速充放電所必要的雙電層電容和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上。本實施方案的用於蓄電部件的電極結構體7,通過在本實施形態的集電體1上形成電極材料層而得到,通過該電極結構體7、分離器、電解質等,可以製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等蓄電部件。本實施方案的電極結構體7及蓄電部件集電體1之外的部件,可以使用公知的雙電層電容用和鋰離子電容器用的部件。
電極材料層9可以是由正極、負極、電極材料、導電材料、粘合劑所形成的物質。在本實施方案中,在本實施方案的集電體1的至少一個面上形成上述電極材料層,從而作為電極結構體7之後,可以得到蓄電部件。在此,在電極材中可以使用已知的雙電層電容用、鋰離子電容器用的電極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活性炭、黑鉛等碳粉末或碳纖維。粘合劑可以使用例如PVDF(聚偏氟乙烯)、SBR、水分散型PTFE等。並且,本實施方案的蓄電部件,在本實施方案中的電極結構體7上夾住分離器而固定,通過使電解質向分離器中滲透,可以構成雙電層電容或鋰離子電容器。分離器可以使用例如聚烯烴制的有微孔(Microporous)的膜或雙電層電容用的無紡布等。
上述非水電解質,在作為雙電層電容或鋰離子電容器而被使用的電壓範圍內,如果不顯示出降解等副反應的話,就沒有特別的限定。
例如陽離子可以使用四乙基銨鹽、三乙基銨鹽、四丁基銨鹽等季銨鹽,陰離子可以使用六氟磷酸鹽,四氟硼酸鹽,過氯酸鹽等。
上述非水溶劑,可以使用碳酸鹽類、酯類、醚類、腈類,磺酸類、內酯類等非質子性溶劑。例如,在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二氧六環、1,3-二氧戊環、二甘醇二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乙腈、丙腈硝基甲烷、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亞碸、環丁碸、γ-丁內酯等非水溶劑中,選擇使用一種或二種以上。
以上是參照了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案,不過這些是本發明的示例,也可以採用上述之外的各種構成。
【實施例】
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不過本發明不限於此。
<實施例1>
如表1所示,作為氟系樹脂的丙烯酸改質的PVDF(重量平均分子量50000)以97質量份(樹脂的重量均是除去濕潤劑後的重量),作為聚醚系化合物的聚乙烯氧化物(重量平均分子量10000)以3質量份混合,得到樹脂液中的樹脂成分(以下稱為“樹脂的固體成分”),向其中添加30質量份的乙炔黑,使用球磨分散8小時,作為塗料。使用凹印塗布機將該塗料塗布於厚15μm的鋁箔(JIS A1085)的一面,使塗料的膜厚度為2μm,為了讓基材到達溫度(PMT)達到110℃,烘烤24秒,製造出集電體電極。下文中的基材、塗布、乾燥條件與本實施例相同,所以被省略了。
<實施例2~31>
將表1中所示的分子量的為氟系樹脂(與實施例1一樣,是丙烯酸改質的)的PVDF、為聚醚系化合物的聚乙烯二醇(PEG)、聚丙烯二醇(PPG),為丙烯類樹脂的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95:5),為纖維素系樹脂的乙酸丙酸纖維素,作為PVA(Poval)系樹脂(皂化度70%),為環氧系樹脂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按照表1的重量份混合,再按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製造出集電體電極。
(比較例1~6)
表1中所示的分子量的氟系樹脂(丙烯酸沒有改質)PVDF,為聚醚系化合物的聚乙烯氧化物(PEO),為丙烯類樹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95:5),為纖維素系樹脂的乙酸丙酸纖維素、為環氧系樹脂的雙酚A型環氧系樹脂、為三聚氰胺類的羥甲基三聚氰胺,按照表1的重量份混合,再按照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製造出集電體電極。
另外,在任意一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關於使用過的非水電解質,請參照下文所述的PTC功能測量方法。
【表1】
<PTC功能測量方法>
將上述製得的集電體,切出一塊,其形狀具有:4cm×5cm的長方形部分和從其一面的長邊一端拉出寬5mm的帶狀部分(終端部分)的。從上述終端部分除去樹脂層,將露出集電體表面的部分作為試驗片。從各正極樣品上切出2片上述試驗片,按照下述方式發生表面接觸,其中,上述測量物件區域重疊(重疊面積為20cm2)且終端部分設置在該測量物件區域長邊的一端以及另一端。使用2片疊層薄膜(Laminate film)夾緊,將其與非水電解質密封。此時,上述終端部分可以從疊層薄膜拉出。為非水電解質的實施例1~22、比較例1~4中,使用下述物質:在含有EC和DEC(其體積比為1:1)的混合溶劑中,含有1.0M濃度的鋰PF6。在實施例23~31、比較例5中,使用下述物質:在PC溶劑中含有1.5M濃度的三乙基四氟化硼。在比較例6中使用的物質為:乙醇溶劑中含有1.0M氯酸鋰。將上述終端部分連接於交流電,將上述密封阻力的測量物件區域用2塊板狀夾具輕輕地(約25N/cm2壓力)夾住放入恒溫槽中,以1kHz的交流電持續通電,以5℃/分鐘的速度升溫,加熱觀測電阻的變化。
<PTC的表現溫度>
在上述PTC功能測量中,溫度T下的電阻RT和在T-10℃下的電阻R(T-10)滿足(R(T)/R(T-0))>1.5的溫度Ta,和在比Ta高的溫度下開始出現的滿足(R(T)/R(T-10))<1.5的溫度Tb,使用Ta時的電阻RTa和比Tb低10℃的溫度時的電阻R(Tb-10)之間的電阻,以最少二乘法得到直線,以及使用從25℃到40℃之間的電阻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直線,以兩直線的交點作為PTC表現溫度。
<樹脂膨脹度測量方法>
在25℃以及上述PTC表現溫度下,將形成樹脂層的集電體浸泡於非水電解質中1小時,取出後計算質量,對於25℃時樹脂層的質量來說,算出相對於PTC表現溫度時的質量而增加的量,作為樹脂膨脹度。
<放電速率特性>
(1)電池的製造
(正極)在上述方法中製造出的具有樹脂層的集電體上,塗布活性物質糊(LiMn2O4/AB/PVDF=89.5/5/5.5,溶劑NMP(N-甲基-2-吡咯烷酮)),乾燥。再加以壓力,形成厚60μm的活性物質層。(負極)在厚10μm的銅箔上,塗布活性物質糊(MCMB(Mesocarbon microbead)/AB/PVDF=93/2/5,溶劑NMP),乾燥。再加以壓力,形成厚40μm的活性物質層。
(圓筒型鋰離子電池(Φ 18mm×軸方向長度65mm)的製造)
該正極、負極、電解質(1M鋰PF6、EC(碳酸乙烯酯)/MEC(碳酸甲乙酯)=3/7),纏繞於分離器(厚25μm,微孔聚乙烯膜),在各極上焊接鉛,連接各極的終端,***殼體中。
(2)電容維持率測量(放電速率特性)
使用該電池,以0.25mA/cm2最高為4.2V的恒定電流恒定電壓充電后,以0.25mA/cm2和5mA/cm2進行恒定電流放電,以各自的放電容量算出電容維持率= (5mA/cm2的放電容量)/(0.25mA/cm2的放電容量)。如果電容維持率在0.8的以上的話,以高速率的使用也是可以的。表1中的○表示電容維持率在0.8以上,×表示不到0.8。
<過充電試驗>
使用上述電池,在最高為4.2V的充電電壓下以1.5mA/cm2的恒定電流恒定電壓下充電,向充滿電狀態的電池中再以5A電流充電至250%,檢查電池狀態看是否出現發煙等情況。
<結果的討論>
實施例1~31,每個都進行了過充電,其結果發現:電池中都沒有異常,伴隨著過充電的發熱而導致樹脂層的電阻增加得足夠大,電流降低到安全區域。而且發現,實施例1~31的每個電容維持率都高,即使以高速率也可以充分地使用。另一方面,比較例1、比較例2、比較例3、比較例5、比較例6中,從電池發出煙。比較例1、2、3在過充電時即使發熱,樹脂層的電阻也增加得不夠,所以可以想到:發生電解質降解等而最終產生發煙。比較例5中PTC功能的表現溫度高,集電體的電阻增加,不過可想到:電解質的降解等發生在同樣溫度範圍,以至於產生發煙。比較例4中PTC功能的表現溫度低,達到通常使用溫度範圍內,不適用於需要高速率特性的HEV等。比較例5中的電容維持率小於0.8,不適用於需要高速率特性的HEV等。比較例6中因為質子性溶劑不膨脹,可以想到:PTC功能表現不了而導致發煙。
以上,根據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只是示例,可以有多重變形例,並且這些變形例也屬於本發明的範圍,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明白的。
1‧‧‧集電體
3‧‧‧導電性基材
5‧‧‧樹脂層(集電體用樹脂層)

Claims (6)

  1. 一種集電體,其具備基材和在該基材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具有導電性的樹脂層,其特徵在於,所述樹脂層包括樹脂和導電材料,所述樹脂包含:在含有的總量為100質量份中,環氧系樹脂為10~95質量份;以及由聚醚系化合物、丙烯類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以上的物質為5~90質量份,將所述集電體浸泡於非水電解質中,以5℃/分鐘的速度升溫的集電體的溫度-電阻曲線中,溫度T下的電阻RT和T-10℃時的電阻R(T-10)滿足(R(T)/R(T-10))>1.5的溫度Ta,和比Ta高的溫度中開始出現滿足(R(T)/R(T-10))<1.5的溫度Tb,利用Ta下的電阻值RTa和比Tb低10℃的溫度下的電阻R(Tb-10)之間的電阻並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的直線,和將25℃到40℃之間的電阻以最小平方法得到的直線,以所述兩直線的交點作為PTC表現溫度時,該樹脂層為,(1)PTC表現溫度中,該樹脂層的由於非水電解質造成的膨脹度在1%以上1000%以下,並且(2)PTC表現溫度為65℃到200℃。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集電體,其特徵在於,形成所述樹脂層的樹脂在浸泡於非水電解質時,比PTC表現溫度高20℃的溫度下的電阻值是PTC表現溫度下電阻值的2倍以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集電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聚醚系化合物的分子量是200~2000000,所述丙烯類樹脂的分子量是30000~1000000,所述纖維素系樹脂的分子量是10000~1000000,所述聚乙烯醇系樹脂的分子量是10000~500000。
  4. 一種電極結構體,其特徵在於,具備:如請求項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集電體,以及在所述集電體的樹脂層上形成的活性物質層或電極材料層。
  5. 一種蓄電部件,其特徵在於,使用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極結構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蓄電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蓄電部件包括:由非水電解質電池、雙電層電容、鋰離子電容器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以上。
TW102134032A 2012-09-21 2013-09-23 A current collector, a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power storage unit TWI578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7814 2012-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105A TW201424105A (zh) 2014-06-16
TWI578603B true TWI578603B (zh) 2017-04-11

Family

ID=50341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032A TWI578603B (zh) 2012-09-21 2013-09-23 A current collector, a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power storage uni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21449A1 (zh)
EP (1) EP2899783A4 (zh)
JP (1) JPWO2014046112A1 (zh)
KR (1) KR20150060720A (zh)
CN (1) CN104662718A (zh)
TW (1) TWI578603B (zh)
WO (1) WO2014046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8751B2 (ja) * 2013-06-06 2016-1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集電体、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819941B2 (ja) * 2014-12-16 2021-01-27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Ptc物質を含む二次電池用電極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電極
CN108701811B (zh) * 2016-02-24 2022-01-0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168422A (ja) * 2016-03-15 2017-09-2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二次電池の残容量予測方法及び残容量予測システム
JP7055589B2 (ja) * 2016-06-13 2022-04-18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組成物、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下地層付き集電体、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7785582B (zh) * 2016-08-31 2020-11-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片及二次电池
CN110291669B (zh) * 2017-02-10 2023-01-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集电体、电极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7613398A (zh) * 2017-09-09 2024-02-27 索特利亚电池创新集团公司 具有内部熔断器的锂储能装置
CN109755466B (zh) * 2017-11-08 2020-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及安全涂层
DE102018207136A1 (de) * 2018-05-08 2019-11-14 Robert Bosch Gmbh Stromkollektor,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und Vorrichtung und/oder Fahrzeu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798A (zh) * 1998-06-25 2000-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极、该电极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电极的电池
TW567630B (en) * 2001-02-01 2003-12-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Lithium ion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thereof and polymer synthesizing method of binder used for adhesion layer thereof
CN102648546A (zh) * 2009-09-25 2012-08-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层积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4820B (en) * 1998-03-17 2003-03-21 Ind Tech Res Inst PTC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
JP2001357854A (ja) 2000-06-13 2001-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3173781A (ja) * 2001-09-28 2003-06-2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密着層用塗料並びに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US20050035334A1 (en) * 2003-08-01 2005-02-17 Alexander Korzhenko PTC compositions based on PVDF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self-regulated heating systems
JP5249258B2 (ja) * 2005-02-10 2013-07-3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集電体、二次電池用正極、二次電池用負極、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553165B2 (ja) 2010-11-11 2014-07-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609616B2 (ja) * 2010-12-16 2014-10-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電池などの集電積層体の導電性保護層形成用ペース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6798A (zh) * 1998-06-25 2000-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极、该电极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电极的电池
TW567630B (en) * 2001-02-01 2003-12-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Lithium ion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thereof and polymer synthesizing method of binder used for adhesion layer thereof
CN102648546A (zh) * 2009-09-25 2012-08-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的正极集电层积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60720A (ko) 2015-06-03
TW201424105A (zh) 2014-06-16
EP2899783A4 (en) 2016-06-01
WO2014046112A1 (ja) 2014-03-27
JPWO2014046112A1 (ja) 2016-08-18
CN104662718A (zh) 2015-05-27
US20150221449A1 (en) 2015-08-06
EP2899783A1 (en)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8603B (zh) A current collector, an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a power storage unit
TWI591889B (zh)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Structur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Conductivity Packing and storage components
TW201444169A (zh) 集電體、電極結構體、蓄電部件、以及用於集電體的組成物
US20160268571A1 (en) Non-aqeous secondary cell separator and non-aqueous secondary cell
TW201440305A (zh) 集電體,電極結構體及蓄電部件
WO2014010681A1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非水電解質電池または蓄電部品
US20160042878A1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structure, battery and capacitor
JP2015204221A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及び蓄電部品
KR20150036659A (ko) 집전체, 전극, 이차전지 및 커패시터
JP6185984B2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非水電解質電池又は蓄電部品
US20160276673A1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structur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component
WO2013172256A1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蓄電部品、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25963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43870A (zh) 蓄電裝置用集電體、其製造方法,及用於其製造的塗覆液
WO2013172257A1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蓄電部品、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JP6529700B1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集電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塗工液
JP2017054682A (ja) 集電体、電極構造体および蓄電部品
JP6879289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5692730A (zh) 一种安全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KR20150060527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