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1091B -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1091B
TWI551091B TW103101639A TW103101639A TWI551091B TW I551091 B TWI551091 B TW I551091B TW 103101639 A TW103101639 A TW 103101639A TW 103101639 A TW103101639 A TW 103101639A TW I551091 B TWI551091 B TW I5510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subframe
cell
downlink
downlink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1335A (zh
Inventor
謝佳妏
李建民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431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1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0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來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上鏈路(uplink,UL)多輸入多輸出(U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UL-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使用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以達到頻寬延展的目的,載波集成聚合兩個或多個細胞(cells)以達成更高頻寬的資料傳輸,進而增加頻寬使用的彈性。當用戶端被設定有載波集成時,用戶端可透過多個細胞傳送及/或接收封包,以增加輸出率(throughput)。
不同於運作在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可簡稱為分頻雙工系統),在運作在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可簡稱為分時雙工系統)中,同一頻帶中子訊框(subframes)的傳輸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說,根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所規範的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子訊框可分為上鏈路子訊框、下鏈路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
請參考第1圖,其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10。第1圖繪示有7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其中每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指示分別用於10個子訊框的方向(即傳輸方向)。每個子訊框皆由其對應的子訊框編號(即子訊框指標(subframe index))所指示。詳細來說,“U”表示該子訊框是一上鏈路子訊框,其用來傳送上鏈路資料。“D”表示該子訊框是一下鏈路子訊框,其用來傳送下鏈路資料。“S”表示該子訊 框是一特殊子訊框,其用來傳送控制資訊及可能的資料(根據特殊子訊框組態而定),特殊子訊框亦可被視為下鏈路子訊框。需注意的是,演進式基地台可透過一高層訊令(例如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或一實體層訊令(例如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配置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予一用戶端。
如先前所述,當用戶端被設定有載波集成時,用戶端可透過多個細胞執行一通訊運作,其中通訊運作可為傳送(從用戶端到網路端)或接收(從網路端到用戶端),例如封包或訊息的傳送/接收。然而,可能會發生多個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不相同的情況,例如當跨頻(inter-band)載波集成被設定予用戶端時。此外,也有可能發生多個細胞運作在不同的模式的情況,例如分頻雙工模式及/或分時雙工模式。在以上的情況裡,子訊框的方向(例如根據多個細胞的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方向)可能會不同,使用戶端難以決定如何在該子訊框中執行通訊運作。對同一時間(例如在同一子訊框中)只能執行傳送或接收其中一者的半雙工(half-duplex)用戶端來說,上述問題則更為嚴重。在另一實施例中,當一或多個通訊運作無法被執行時,即遭遇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不連續時,用戶端可能會無法傳送或接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
因此,多個細胞的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產生的矛盾因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來處理通訊運作,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一通訊運作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 通訊裝置被配置有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該方法包含有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所決定的一子訊框的一方向與根據一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一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一第一通訊運作;以及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停止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該第一通訊運作。
10、50‧‧‧表
20‧‧‧無線通訊系統
30‧‧‧通訊裝置
300‧‧‧處理裝置
310‧‧‧儲存單元
314‧‧‧程式碼
320‧‧‧通訊介面單元
40‧‧‧流程
400、402、404、406‧‧‧步驟
第1圖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
第6圖~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時間線的示意圖。
第11圖~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示意圖。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及上鏈路傳送的時間線的示意圖。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20的示意圖,其簡略地由包含有一或多個細胞的網路端及複數個通訊裝置所組成。無 線通訊系統20支援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及/或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也就是說,網路端及通訊裝置之間可根據一或多種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s),使用上鏈路子訊框(subframe)以及下鏈路子訊框進行通訊。此外,無線通訊系統20支援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也就是說,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可透過多個細胞來進行通訊,其中該細胞包含有一主要細胞(primary cell)及一或多個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透過兩個細胞與網路端進行通訊,其中兩細胞可為一分時雙工細胞(即運作於分時雙工模式)及一分頻雙工細胞(即運作於分頻雙工模式),或者兩細胞皆為分時雙工細胞。
在第2圖中,網路端及通訊裝置是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20的架構。在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括多個基地台(Node-Bs,NBs),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括多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括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括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網路實體。 換句話說,在網路端接收通訊裝置所傳送的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此外,亦可在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通訊裝置可為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半雙工用戶端(half-duplex UE)、移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通訊裝置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而言,通訊裝置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通訊裝置為接收端。更具體來說,對於一網路端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下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上鏈路;對於一通訊裝置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上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下鏈路。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3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30可為第2圖中的通訊裝置或網路端,包括一處理裝置300、一儲存單元3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320。處理裝置3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3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碼314,處理裝置300可通過儲存單元3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3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3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3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處理裝置3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訊號(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40之流程圖,用於第2圖之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訊運作,其中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流程4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含以下步驟: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一子訊框的一方向與根據一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一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一通訊運作。
步驟404: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停止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該通訊運作。
步驟406:結束。
根據流程40,當根據第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reference UL/DL configuration)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相同時,在子訊框中,通訊裝置透過第一細胞執行一通訊運作。此外,當根據第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不同時,在子訊框中,通訊裝置停止透過第一細胞執行該通訊運作。換句話說,當根據第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不相互衝突時,通訊裝置才會在該子訊框中執行通訊運作。需注意的是,上述的通訊運作可為一傳送或一接收,例如訊息或封包的傳送/接收。因此,不論根據第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是上鏈路或下鏈路,網路端可彈性地指派(即設定)通訊裝置在該子訊框中的通訊運作。也就是說,網路端可彈性地配置資源(即子訊框)予通訊裝置,即排程彈性可獲得改善。
此外,根據通訊裝置的下鏈路資料流(traffic)的需求或其他因素,網路端可指派具有一特定下鏈路比例(DL ratio)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予通訊裝置。舉例來說,若通訊裝置的下鏈路資料流的需求較低,網路端可指派具有低下鏈路比例(即較少的下鏈路子訊框)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予通訊裝置。在此情形下,根據流程40,更多的下鏈路子訊框會被禁止用來執行接收(例如解碼),即這些下鏈路子訊框被“靜音”。在另一實施例中,若通訊裝置的下鏈路資料流的需求較高,網路端可指派具有高下鏈路比例(即較多的下鏈路子訊框)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予通訊裝置。如此一來,可降低通訊裝置的功率消耗,例如當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下鏈路比例低於根據第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下鏈路比例時。除此之外,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亦可降低由具有不同方向的子訊框所造成的額外切換點的數量。
流程40的實現方式不限於以上所述。
舉例來說,除了第一細胞,通訊裝置可另被配置有網路端的一第二細胞,即被設定有載波集成。在此情形下,當根據第二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通訊裝置透過第二細胞執行另一通訊運作。此外,當根據第二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通訊裝置停止透過第二細胞執行該另一通訊運作。也就是說,當根據第二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的方向不相互衝突時,通訊裝置才會在該子訊框中執行通訊運作。因此,透過選擇一適當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設定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的下鏈路比 例。以下實施例可應用於上述的第一通訊運作及/或第二通訊運作,不限於此。
需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的型態未有所限。舉例來說,第一細胞及第二細胞可為分時雙工細胞,例如被設定予通訊裝置的載波集成是一跨頻(inter-band)載波集成。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細胞可為主要細胞以及第二細胞為次要細胞,或者第一細胞可為次要細胞以及第二細胞為主要細胞。
此外,第一細胞可為分時雙工細胞以及第二細胞為分頻雙工細胞,或者第一細胞可為分頻雙工細胞以及第二細胞為分時雙工細胞。也就是說,通訊裝置可執行一分時雙工-分頻雙工聯合運作。在此情形下,可考慮兩種用於分頻雙工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只有上鏈路子訊框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以及只有下鏈路子訊框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50。相較於第1圖,第5圖新增了兩個用於分頻雙工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7及8,其中上鏈路/下鏈路組態7僅具有上鏈路子訊框,以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8僅具有下鏈路子訊框。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包含有一分時雙工細胞及僅具有上鏈路子訊框的一分頻雙工細胞。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分時雙工細胞及分頻雙工細胞可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及7。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包含有一分時雙工細胞及僅具有下鏈路子訊框的一分頻雙工細胞。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分時雙工細胞及分頻雙工細胞可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及7。亦可透過結合以上所述的兩個實施例來獲得其他的實施例。
另一方面,通訊裝置獲得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方法未有所限。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在網路端所傳送的一高層訊令(例如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令)或一實體層訊令(例如下鏈路控制資訊(DL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接收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例如指示符或數值)。需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實體層訊令傳送的速度(頻率)會比高層訊令傳送的快(頻繁)。因此,以實體層訊令來傳送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達到動態資料流調整(dynamic traffic adaptation)的效果。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在網路端所傳送的一通訊裝置特定(communication device-specific)訊令或一群組特定(group-specific)訊令中,接收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可在網路端所傳送的一單播(unicast)、一群播(multicast)或一廣播(broadcast)中,接收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主要細胞及次要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上鏈路子訊框、下鏈路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分別由其子訊框指標所指示。根據先前所述,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所決定的子訊框0~2、4~7及9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0~2、4~7及9的方向相同,通訊裝置可在子訊框0~2、4~7及9中,透過主要細胞,執行一或多個通訊運作。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所決定的子訊框3及8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3及8的方向不同,通訊裝置停止在子訊框3及8中,透過主要細胞,執行任何通訊運作。此外,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所決定的子訊框0~6及8~9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0~6及8~9的方向相 同,通訊裝置可在子訊框0~6及8~9中,透過次要細胞,執行一或多個通訊運作。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所決定的子訊框7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7的方向不同,通訊裝置停止在子訊框7中,透過次要細胞,執行任何通訊運作。更詳細來說,子訊框0、1、4~6及9可被視為的主要細胞的非衝突(non-conflicting)下鏈路子訊框,以及子訊框0、1、3~6、8及9可被視為次要細胞的非衝突下鏈路子訊框。相似地,子訊框2及7可被視為主要細胞的非衝突上鏈路子訊框,以及子訊框2可被視為次要細胞的非衝突上鏈路子訊框。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在子訊框2中,可同時透過主要細胞及次要細胞,執行傳送。在另一實施例中,通訊裝置在子訊框3中,僅可透過次要細胞,執行接收。第6圖所繪示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下鏈路比例接近80%。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亦可根據通訊裝置的下鏈路資料流的需求或其他因素,將下鏈路比例分別接近40%、60%及90%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1及5的其中一者設定為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在所有的訊框(frame)中,即訊框m、(m+k1)及(m+k1+k2),主要細胞及次要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及5。在本實施例中,在訊框m、(m+k1)及(m+k1+k2)中,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0及5,以根據資料流特性進行快速的調節。根據先前所述,有關訊框m,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所決定的子訊框4及9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所決定的子訊框4及9的方向不同,通訊裝置停止在子訊框4及9中,透過主要細胞,執行任何通訊運作。此外,有關訊框(m+k1),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所決定的所有子訊框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所決定的所有子訊框的方向 相同,通訊裝置可在所有子訊框中,透過主要細胞,執行一或多個通訊運作。在此情形下,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可透過高層訊令或實體層訊令(其通常被動態地傳送)到通訊裝置,以供通訊裝置及時使用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通訊裝置在在訊框m、(m+k1)及(m+k1+k2)(甚至是其間的其他訊框)的詳細運作可參考前述,在此不贅述。
另一方面,即使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已被配置(即設定)予通訊裝置,用來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DL HARQ feedback)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HARQ UL/DL configuration))仍待決定,例如由通訊裝置決定或由網路端決定,其中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對應於一先前的子訊框中至少一接收。因此,用來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時間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
根據本發明,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外,當對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通訊裝置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在此情形下,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第一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傳送第一細胞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此外,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的第二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以及通訊裝置可據以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來傳送第二細胞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當通訊裝置考慮上述的兩個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來傳送兩個細胞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一下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需注意的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細胞特定的(cell-specific),例如用於一特定細胞,或可為一般的(common),例如用於多個細胞。當實施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時,通訊裝置可在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中,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對應於一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通訊裝置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在此情形下,通訊裝置可根據以上所述,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來傳送任一細胞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時間線的示意圖,用來舉例說明前述的實施例。如第10圖所示,被配置予通訊裝置的一細胞(如主要細胞或次要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以及通訊裝置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執行一通訊運作(例如封包的傳送或接收)。根據先前所述,通訊裝置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在訊框(m+1)的子訊框2中,傳送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是用來回應訊框m的子訊框4、5、6及8中一或多個接收(例如封包)。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接收是透過一實體下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DL shared channel,PDSCH)被執行。此外,由於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所決定的子訊框3及8的方向分別與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子訊框3及8的方向不同,通訊裝置停止在子訊框3及8中,透過細胞,執行任何通訊運作。
另一方面,即使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已被配置(即設定)予通訊裝置,用來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UL HARQ feedback)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仍待決定,例如由通訊裝置決定或由網路端決定,其中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對應於一先前的子訊框中至少一傳送。因此, 用來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時間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
根據本發明,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外,當對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即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通訊裝置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在此情形下,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第一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來接收第一細胞的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此外,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的第二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據以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接收第二細胞的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當通訊裝置考慮上述的兩個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接收兩個細胞的上鏈路混合 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一上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需注意的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細胞特定的,例如用於一特定細胞,或可為一般的,例如用於多個細胞。當實施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時,通訊裝置可在一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中,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對應於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子訊框指標的示意圖。如第12圖所示,通訊裝置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在此情形下,當通訊裝置考慮上述的兩個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接收任一細胞的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
另一方面,即使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已被配置(即設定)予通訊裝置,用來執行一傳送(例如新的傳送)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scheduling UL/DL configuration))仍待決定,例如由通訊裝置決定或由網路端決定,其中該傳送是由在先前的子訊框中所接收的上鏈路允量(例如下鏈路控制資訊中的上 鏈路允量)所觸發。需注意的是,該傳送可指資料、訊息、訊令的傳送,但不限於此。因此,用來執行傳送的時間可根據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
根據本發明,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一傳送,即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外,對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通訊裝置可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傳送,即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決定為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請繼續參考第11圖,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第一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來執行第一細胞的傳送。此外,當考慮具有上鏈路/下鏈路組態5的第二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據以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執行第二細胞的傳送。當通訊裝置考慮上述的兩個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執行兩個細胞的傳送。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對一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通 訊裝置可根據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一傳送,其中一上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需注意的是,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細胞特定的,例如用於一特定細胞,或可為一般的,例如用於多個細胞。當實施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時,通訊裝置可在一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中,執行一傳送,其對應於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
如第12圖所示,通訊裝置被配置有兩個細胞,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5,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在此情形下,當通訊裝置考慮上述的兩個細胞時,通訊裝置可判斷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以及通訊裝置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執行任一細胞的傳送。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傳送的時間線的示意圖,用來舉例說明前述的實施例。如第13圖所示,被配置予通訊裝置的一細胞(如主要細胞或次要細胞)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以及通訊裝置根據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執行一通訊運作(例如封包的傳送或接收)。根據先前所述,通訊裝置根據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即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舉例來說,通訊裝置可在訊框m的子訊框6中,接收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對應於訊框m的子訊框2中一或多個傳送(例如封包)。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傳送是透過一實體上鏈路共享通道(physical UL shared channel,PUSCH)被執行。另一方面,通訊裝置可根據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其亦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執行一傳送(例如資料的傳送)。舉例來說,在訊框m的子訊框1的下鏈路控制資訊中接收上鏈路允量後,通 訊裝置可在訊框m的子訊框7中,執行一傳送。
需注意的是,前述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由網路端或通訊裝置所決定。在另一實施例中,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甚至可被預先決定,以避免不必要的計算或避免用來指示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產生的冗餘(overhead)。舉例來說,用於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及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分別被預先決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及5。相似地,前述的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由網路端或通訊裝置所決定。在另一實施例中,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甚至可被預先決定,以避免不必要的計算或避免用來指示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產生的冗餘。舉例來說,用於上鏈路允量的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被預先決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3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用於通訊裝置中,用來處理通訊運作。因此,網路端可彈性地配置資源(即子訊框)予通訊裝置,即排程彈性可獲得改善。此外,根據通訊裝置的下鏈路資料流的需求或其他因素,網路端可指派具有一特定下鏈路比例(DL ratio)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 予通訊裝置。在配置適當的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予該通訊裝置的情形下,可降低通訊裝置的功率消耗。除此之外,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亦可降低由具有不同方向的子訊框所造成的額外切換點的數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40‧‧‧流程
400、402、404、406‧‧‧步驟

Claims (19)

  1. 一種處理一通訊運作的方法,用於一通訊裝置中,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該方法包含有: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所決定的一子訊框的一方向與根據一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一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一第一通訊運作;以及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停止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該第一通訊運作;其中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是從該網路端傳送到該通訊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一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回傳(DL HARQ feedback);以及當對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該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該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對應於一先前的子訊框中至少一接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一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UL HARQ feedback);以及當對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該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該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對應於一先前的子訊框中至少一傳送。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一傳送;以及當對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該傳送;其中該傳送是由在一先前的子訊框中所接收的一上鏈路允量所觸發。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 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non-conflicting)下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下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下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傳送一下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一下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接收一上鏈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其中一上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對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每個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而言,具有一子訊框指標的一非衝突的上鏈路子訊框對應於具有該子訊框指標的一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一上鏈路子訊框時,根據該排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執行一傳送;其中一上鏈路子訊框是否是非衝突的是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來決定。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該網路端的一第二細 胞,以及該第一通訊運作包含有:當根據該第二細胞的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一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透過該第二細胞執行一第二通訊運作;以及當根據該第二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停止透過該第二細胞執行該第二通訊運作。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及該第二細胞是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細胞。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是一主要細胞(primary cell),以及該第二細胞是一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是一分時雙工細胞,以及該第二細胞是一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細胞。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是一分頻雙工細胞,以及該第二細胞是一分時雙工細胞。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是一分時雙工細胞或一分頻雙工細胞。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細胞是一主要細胞或一次要細胞。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網路端所傳送的一高層訊令或一實體層訊令中,該通訊裝置接收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資訊。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網路端所傳送的一通訊裝置特定訊令或一群組特定訊令中,該通訊裝置接收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資訊。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該網路端所傳送的一單播(unicast)、一群播(multicast)或一廣播(broadcast)中,該通訊裝置接收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資訊。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通訊裝置是一半雙工(half-duplex)通訊裝置。
  19. 一種通訊裝置,用來執行一通訊運作,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有一網路端的一第一細胞,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儲存單元,用來儲存以下指令: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一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所決定的一子訊框的一方向與根據一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一方向相同時,在該子訊框中,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一第一通訊運作;以及當根據該第一細胞的該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與根據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決定的該子訊框的該方向不同時,在該子訊框中,停止透過該第一細胞執行該第一通訊運作;其中該參考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資訊是從該網路端傳送到該通訊裝置;以及一處理裝置,耦接於該儲存單元,被設定以執行該儲存單元中的該指令。
TW103101639A 2013-01-16 2014-01-16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51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53399P 2013-01-16 2013-01-16
US201361856769P 2013-07-22 2013-07-22
US14/156,427 US9706547B2 (en) 2013-01-16 2014-01-15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1335A TW201431335A (zh) 2014-08-01
TWI551091B true TWI551091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958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639A TWI551091B (zh) 2013-01-16 2014-01-16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06547B2 (zh)
EP (1) EP2757726A3 (zh)
CN (1) CN103929814A (zh)
TW (1) TWI5510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8891B (zh) * 2014-05-23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辅载波传输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KR101989897B1 (ko) * 2014-09-01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674400B2 (en) * 2015-12-10 2020-06-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75938B2 (en) * 2016-10-11 2018-09-11 T-Mobile Usa, Inc. Dynamic selection of data exchange mode for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0945947B (zh) * 2018-05-14 2021-09-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和***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6354B (en) * 2005-07-21 2009-10-21 Qualcomm Inc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32785B (en) * 2005-10-31 2010-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42700B (en) * 2005-08-22 2011-05-21 Qualcomm Inc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45898B (en) * 2007-04-03 2011-07-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ackets based on a multi-hop relay standard
WO2012128558A2 (ko) * 2011-03-21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578B (zh) 2008-06-20 2011-06-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避免接收与发送干扰的方法和***
CN107147480B (zh) * 2011-04-22 2021-02-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23627B (zh) 2011-12-08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185620B2 (en) * 2012-05-30 2015-11-10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UL-DL configurations in a TDD heterogeneous network
EP2876947B1 (en) * 2012-07-19 2020-11-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6354B (en) * 2005-07-21 2009-10-21 Qualcomm Inc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42700B (en) * 2005-08-22 2011-05-21 Qualcomm Inc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32785B (en) * 2005-10-31 2010-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45898B (en) * 2007-04-03 2011-07-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ackets based on a multi-hop relay standard
WO2012128558A2 (ko) * 2011-03-21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9814A (zh) 2014-07-16
EP2757726A3 (en) 2017-11-29
US9706547B2 (en) 2017-07-11
TW201431335A (zh) 2014-08-01
EP2757726A2 (en) 2014-07-23
US20140198752A1 (en) 2014-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6065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
US11425697B2 (en) Dynamic management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EP32064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A2938056C (en) A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network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77230B (zh) 處理裝置對裝置運作的方法
TW201507415A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51091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05450376A (zh) 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中辅载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201725930A (zh) 處理用於服務細胞的傳送/接收的裝置及方法
TWI535319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2918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201342843A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JP2023052740A (ja) 物理的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衝突を扱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EP426680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multi-cell scheduling
US20230247717A1 (e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lignment grouping for sidelink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US20240032124A1 (en) Component carrier conflict management at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subscriptions
US20240205912A1 (en) Sidelink feedback for network energy savings
US20240089035A1 (en) Retransmission bandwidth reduction
WO2022151162A1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57041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JP2024510280A (ja)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