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2918B -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2918B
TWI502918B TW102120118A TW102120118A TWI502918B TW I502918 B TWI502918 B TW I502918B TW 102120118 A TW102120118 A TW 102120118A TW 102120118 A TW102120118 A TW 102120118A TW I502918 B TWI502918 B TW I5029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association set
subframe
downlink configuration
new associ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1919A (zh
Inventor
Chien Min Lee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ublication of TW20135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2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29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 訊裝置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用在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於分時雙工模式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由長期演進系統進化而成,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CA)、協調多點(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傳送/接收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不同於分頻雙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在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長期演進系統/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同一頻帶中子訊框(subframes)的傳輸方向可不相同。也就是說,根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所規範的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子訊框可分為上鏈路子訊框、下鏈路子訊框及特殊子訊框。
請參考第1圖,其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10。第1圖繪示有7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其中每個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指示分別用於10個子訊框的傳輸方向。詳細來說,“U”表示該子訊框是一上鏈路子訊框,其用來傳送上鏈路資料。“D”表示該子訊框是一下鏈路子訊框,其用來傳送下鏈路資料。“S”表示該子訊框是一特殊子訊框,其用來傳送控制資訊及可能的資料(根據特殊子訊框組態而定),特殊子訊框亦可被視為下鏈路子訊框。
除此之外,演進式基地台所傳送的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可用來改變傳統用戶端(legacy UE)的上鏈 路/下鏈路組態,例如從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改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由於用來傳送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的最小週期性通常較大(例如640毫秒),傳統用戶端僅能以相同或大於640毫秒的週期來改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由於此種半靜態配置(semi-static allocation)難以匹配快速變化的資料流(traffic)特性及環境,產生了改善系統效能的空間。因此,以更小的週期性(例如小於640毫秒)來改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是目前討論中的議題。
一般而言,根據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傳統用戶端會被設定有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亦為一先進用戶端(advanced UE)所知悉,該先進用戶端則被設定有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該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是演進式基地台所運作的真實組態,演進式基地台會根據該另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提供服務(即執行傳送及/或接收)予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
然而,當傳統用戶端與先進用戶端被設定為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時,若傳統用戶端與先進用戶端欲於相同的上鏈路子訊框中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可能會發生衝突。此衝突發生的原因係因為傳統用戶端與先進用戶端可能會於此上鏈路子訊框中使用重疊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如使用相同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在此情況下,網路端無法偵測傳統用戶端以及先進用戶端所傳送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導致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以及先進用戶端之間的通訊無法正常地運作。
因此,如何解決因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造成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是亟待討論及解決的議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於分時雙工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本發明揭露一種處理一上鏈路子訊框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資源的方法,用於一先進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根據一傳統通訊裝置的一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association set),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一新關聯集;當該傳統通訊裝置未能於該第一新關聯集的一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一接收時,將該第一新關聯集的該子集替換為該先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的一子集;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設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至少一序列指標與該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一映射;以及根據該映射以及該第一新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
10‧‧‧表
20‧‧‧無線通訊系統
30‧‧‧通訊裝置
300‧‧‧處理裝置
310‧‧‧儲存單元
314‧‧‧程式碼
320‧‧‧通訊介面單元
40‧‧‧流程
400、402、404、406、408、410‧‧‧步驟
第1圖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中子訊框及其所對應的方向的對應表10。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的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圖。
第5圖~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20的示意圖,其簡略地由一網路端、先進(advanced)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 及傳統用戶端(legacy UE)所組成。無線通訊系統20支援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也就是說,網路端及用戶端之間可根據一或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通過上鏈路子訊框以及下鏈路子訊框進行通訊。用來改變先進用戶端的上鏈路(uplink,UL)/下鏈路(downlink,DL)組態(UL/DL configuration)的最小週期性小於用來改變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最小週期性。也就是說,根據快速變化的資料流(traffic)特性及環境,先進用戶端可快速地改變其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此外,先進用戶端知悉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例如根據網路端所傳送的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為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第十一版本(3GPP Rel-11)或是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一版本以後版本的通訊裝置,但不限於此。並且,傳統用戶端可通過更新,取得類似於先進用戶端所支援的功能,但不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先進用戶端可為支援先進干擾降低及資料流適應(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ion,EIMTA)功能的通訊裝置。在此狀況下,傳統用戶端可為未啟動(如未支援)加強式干擾降低及資料流調適的通訊裝置。
在第2圖中,網路端及用戶端是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20的架構。在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網路端可為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其包括多個基地台(Node-Bs,NBs),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中,網路端可為一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可包括多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及/或中繼站(relays)。
除此之外,網路端亦可同時包括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其中核心網路可包括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閘道器(PDN gateway,P-GW)、本地閘道器(local gateway,L-GW)、自我組織網路(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及/或無線網路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等網路實體。換句話說,在網路端接收用戶端所傳送的資訊後,可由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來處理資訊及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或者,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可將資訊轉發至核心網路,由核心網路來產生對應於該資訊的決策。此外,亦可在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及核心網路在合作及協調後,共同處理該資訊,以產生決策。用戶端可為移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網路端及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而言,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網路端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而言,網路端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收端。更具體來說,對於一網路端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下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上鏈路;對於一用戶端而言,傳送的方向為上鏈路而接收的方向為下鏈路。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30的示意圖。通訊裝置30可為第2圖中的先進用戶端、傳統用戶端或網路端,包括一處理裝置300、一儲存單元3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320。處理裝置3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3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程式代碼314,處理裝置300可通過儲存單元3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3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3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 (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3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是根據處理裝置3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圖。流程40用於第2圖所示的先進用戶端,用來決定一上鏈路子訊框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流程4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314,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400:開始。
步驟402:根據一傳統用戶端的一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association set),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一新關聯集。
步驟404:當該傳統用戶端未能於該第一新關聯集的一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一接收時,將該第一新關聯集的該子集替換為該先進用戶端的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的一子集。
步驟406: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設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至少一序列指標與該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一映射。
步驟408:根據該映射以及該第一新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
步驟410:結束。
根據流程40,先進用戶端首先根據傳統用戶端的一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決定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一新關聯 集。接下來,當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一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一接收時,先進用戶端將第一新關聯集的一子集替換為先進用戶端中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的一子集。隨後,先進用戶端根據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設定(例如:建立)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至少一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一映射(即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映射),並根據此映射及第一新關聯集,決定上鏈路子訊框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換言之,先進用戶端根據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及其所知悉的待回應的子訊框的特性(如方向),決定用來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子集可為整個集合。舉例來說,先進用戶端可完全地替換第一新關聯集。在另一實施例中,先進用戶端可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完全地替換為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需注意的是,流程40的實現方式未有所限。請參考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5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5圖中。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中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習知技術,子訊框2中包含有關聯集指標7、6及11的關聯集將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此外,此混合式自動 重送請求回傳係對應於關聯集指標7、6及11所對應的下鏈路子訊框中的一下鏈路接收。在此實施例中,此下鏈路子訊框係為一先前訊框的子訊框5、6及1。映射於關聯集指標的序列指標m係繪示於關聯集之頂端。舉例來說,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的子訊框2的關聯集指標7、6及11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及2所映射。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2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12,8,7,11)。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8係對應於先前訊框的子訊框4且子訊框4實際上為上鏈路子訊框,因此先進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8替換為關聯集指標6。具體而言,根據傳統用戶端所運作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子訊框4係被決定為一下鏈路子訊框,而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即網路端及先進用戶端所運作的真實組態),子訊框4則被決定為一上鏈路子訊框。根據流程40,關聯集指標7、6及11現係分別由序列指標2、1及3所映射。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具有序列指標1、2及3的關聯集指標6、7及11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2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第一新關聯集(12,6,7,11)的交錯(interleaving)處理係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來執行。也就是說,傳統用戶端據以執行交錯處 理的規則維持不變(如序列指標M的數目(即第一新關聯集的大小)依然為4),以使傳統用戶端可正常地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6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6圖中。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中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習知技術,子訊框2中包含有關聯集指標12、8、7及11的關聯集將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此外,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係對應於關聯集指標12、8、7及11所對應的下鏈路子訊框中的一下鏈路接收。在此實施例中,此下鏈路子訊框係為一先前訊框的子訊框0、4、5及1。映射於關聯集指標的序列指標m係繪示於關聯集之頂端。舉例來說,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的子訊框2的關聯集指標12、8、7及11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2及3所映射。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可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決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二新關聯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 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2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7,6,11)。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6係對應於先前訊框的子訊框6且子訊框6未能被傳統用戶端所用,因此先進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6替換為關聯集指標12。舉例來說,網路端未配置子訊框6予傳統用戶端執行接收,且先進用戶端可能由網路端得知此排程決定。隨後,先進用戶端會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決定第二新關聯集為〝8〞。
由上述可知,第二新關聯集與第一新關聯集不相互重疊。此外,如第6圖所示,第二新關聯集與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即〝12〞)亦不相互重疊。根據流程40,關聯集指標7、12及11現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及2所映射。較佳地,對應於第一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如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L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區域)與對應於第二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不相互重疊。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中具有序列指標0、1及2的關聯集指標7、12及11以及具有相對應的關聯集指標的第二新關聯集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據此,第一新關聯集的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與第二新關聯集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不相互重疊。需注意的是,可根據系統需求及設計考量,設定用於第二新關聯集的關聯集指標8的序列指標,但不限於此。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2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第一新關聯集(7,12,11)的交錯處理係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來執行。也就是說,傳統用戶端據以執行交錯處理的規則維持不變(如序列指標M的數目(即第一新關聯集的大小)依然為3),以使傳統用戶端可正常地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 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7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7圖中。關於第7圖所示的關聯集的詳細敘述可參考前述,為求簡潔,在此不贅述。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決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二新關聯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2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7,6,11)。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6係對應於先前訊框的子訊框6且子訊框6未能被傳統用戶端所用,因此先進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6替換為關聯集指標12。舉例來說,網路端未配置子訊框6予傳統用戶端執行接收,且先進用戶端可由網路端得知此配置決定。隨後,先進用戶端會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決定第二新關聯集為(8,7,11)。
由上述可知,第二新關聯集與第一新關聯集相互重疊。此外,如第7圖所示,第二新關聯集與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即〝12〞)不相互重疊。根據流程40,關聯集指標7、12及11現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及2所映射。較佳地,對應於第一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如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區域)與對應於第二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不相互重疊。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中具有序列指標1的關聯集指標12以及具有相對應的關聯集指標的第二新關聯集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據此,第一新關聯集的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與第二新關聯集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不相互重疊。需注意的是,可根據系統需求及設計考量,設定用於第二新關聯集的關聯集指標8、7及11的序列指標,但不限於此。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2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第一新關聯集(7,12,11)的交錯處理係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來執行。也就是說,傳統用戶端據以執行交錯處理的規則維持不變(如序列指標M的數目(即第一新關聯集的大小)依然為3),以使傳統用戶端可正常地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請參考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8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及上鏈路/下鏈 路組態4,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8圖中。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中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習知技術,子訊框2中包含有關聯集指標7、6及11的關聯集將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此外,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係對應於關聯集指標7、6及11所對應的下鏈路子訊框中的一下鏈路接收。在此實施例中,此下鏈路子訊框係為一先前訊框的子訊框5、6及1。映射於關聯集指標的序列指標m係繪示於關聯集之頂端。舉例來說,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的子訊框2的關聯集指標7、6及11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及2所映射。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將第一新關聯集設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決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二新關聯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2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12,8,7,11)。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8係對應於先前訊框的子訊框4且子訊框4實際上為上鏈路子訊框,因此先進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8替換為關聯集指標6。具體而言,根據傳統用戶端所運作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子訊框4係被決定為一下鏈路子訊框,而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即網路端及先進用戶端所運作的真實組態),子訊框4則被決定為一上鏈路子訊框。隨後,先進用戶端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決定第二新關聯集為(7,11)。
由上述可知,第二新關聯集與第一新關聯集相互重疊。此外,如第8圖所示,第二新關聯集與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即〝6〞)不相互重疊。根據流程40,關聯集指標12、6、7及11現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1、2及3所映射。較佳地,對應於第一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如實體上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區域)與對應於第二新關聯集的一資源區域不相互重疊。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中具有序列指標1的關聯集指標6以及具有相對應的關聯集指標的第二新關聯集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據此,第一新關聯集的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與第二新關聯集所對應的資源區域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不相互重疊。需注意的是,可根據系統需求及設計考量,設定用於第二新關聯集的關聯集指標7及11的序列指標,但不限於此。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2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第一新關聯集(12,6,7,11)的交錯處理係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4來執行。也就是說,傳統用戶端據以執行交錯處理的規則維持不變(如序列指標M的數目(即第一新關聯集的大小)依然為4),以使傳統用戶端可正常地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9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及上鏈路/下鏈 路組態2,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9圖中。關於第9圖所示的關聯集的詳細敘述可參考前述,為求簡潔,在此不贅述。需注意的是,傳統用戶端被限制僅可於訊框的子訊框0及5中執行接收。舉例來說,網路端僅配置傳統用戶端於訊框的子訊框0及5中執行接收,且先進用戶端可由網路端得知此排程決定。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將第一新關聯集設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0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2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8,7,4,6)。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8、4及6係對應於未執行接收的子訊框4、8及6,因此先進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8、4及6替換為關聯集指標6。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的關聯集指標6及7係分別由序列指標0及1所映射。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2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中具有序列指標0的關聯集指標6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2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用於第一新關聯集(6,7)的交錯處理係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2來執行。也就是說,傳統用戶端據以執行交錯處理的規則維持不變(如序列指標M的數目(即第一新關聯集的大小)依然為4),以使傳統用戶端可正常地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 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具有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的示意圖,其中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所對應的子訊框配置係繪示於第10圖的上半部份。詳細來說,先進用戶端以及傳統用戶端分別被設定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及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其中傳統用戶端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為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組態。用於多種上鏈路子訊框及多種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關聯集係繪示於第10圖中。舉例來說,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3中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習知技術,子訊框3中包含有關聯集指標4的關聯集將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需注意的是,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係對應於關聯集指標4所對應的下鏈路子訊框中的一下鏈路接收。在此實施例中,此下鏈路子訊框係為一先前訊框的子訊框9。映射於關聯集指標的序列指標m係繪示於關聯集之頂端。舉例來說,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子訊框3的關聯集指標4係由序列指標0所映射。
根據流程40及以上敘述,先進用戶端設定第一新關聯集為傳統用戶端的關聯集;於傳統用戶端未能於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接收時,將第一新關聯集的子集替換為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以及將序列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映射設定為傳統用戶端使用的映射。較佳地,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的上鏈路子訊框的子集中每一關聯集指標與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即未被取代的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子訊框3中,先進用戶端首先決定第一新關聯集為(6,5)。接下來,由於關聯集指標6及5係對應於先前訊框的子訊框7及8且子訊框7及8實際上為上鏈路子訊框,因此先進 用戶端會將關聯集指標6及5替換為關聯集指標4。具體而言,根據傳統用戶端所運作的上鏈路/下鏈路組態3,子訊框7及8係被決定為一下鏈路子訊框,而根據上鏈路/下鏈路組態1(即網路端及先進用戶端所運作的真實組態),子訊框7及8則被決定為一上鏈路子訊框。隨後,當先進用戶端欲於子訊框3內傳送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回傳時,根據流程40,第一新關聯集中具有序列指標(如序列指標0)的關聯集指標4會被用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值得注意的是,當先進用戶端將第一新關聯集完全地替換為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在此實施例中,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為真實組態)的上鏈路子訊框的關聯集的子集時,由於傳統用戶端可能使用的關聯集被完全替換,先進用戶端無需考慮傳統用戶端的運作,因此先進用戶端可停止設定映射,並在不使用映射的情況下根據第一新關聯集,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除此之外,此實施例用於詳述如何於子訊框3內決定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應可據以決定位於其他子訊框中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因此,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同時,傳統用戶端的運作不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當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分別對應於配置予先進用戶端的二分量載波時,流程40及以上敘述可被應用於載波集成技術。詳細來說,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能對應於一主要細胞(如一主要分量載波)且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可能對應於一次要細胞(如一次要分量載波)。相似於傳統用戶端之運作,由於大部分的控制資訊係藉由主要細胞傳送,因此相關於主要細胞的運作不應受影響。因此,若將以上所述及實施例中的傳統用戶端替換為主要細胞(即主要細胞的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以及將先進用戶端替換為次要細胞(即次要細胞的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流程40及以上敘述可輕易地被應用於載波集成技術。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30。
綜上所述,上述實施例提供一種於分時雙工模式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因先進用戶端及傳統用戶端採用不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而產生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衝突可獲得解決,與此同時,傳送用戶端的運操作亦不受影響。如此一來,網路端與傳統用戶端及先進用戶端間之通訊可正常地運作。
40‧‧‧流程
400、402、404、406、408‧‧‧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處理一上鏈路子訊框(uplink subframe)的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資源的方法,用於一先進通訊裝置,該方法包含有:根據一傳統通訊裝置的一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的一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association set),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第一新關聯集;當該傳統通訊裝置未能於該第一新關聯集的一子集所對應的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一接收時,將該第一新關聯集的該子集替換為該先進通訊裝置的一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一關聯集的一子集;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設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至少一序列指標與該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一映射;以及根據該映射以及該第一新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該至少一子訊框為至少一下鏈路子訊框,以及若根據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判斷該至少一子訊框為至少一上鏈路子訊框,該傳統通訊裝置未能於該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該接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先進通訊裝置由一網路端得知該網路端不會配置該至少一子訊框予該傳統通訊裝置來執行該接收,該傳統通訊裝置未能於該至少一子訊框內執行該接收。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子集的每一關聯集指標與該第一新關聯集的其餘的每一關聯集指標皆不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根據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關聯集,決定一第二新關聯集;以及根據該映射、該第一新關聯集及該第二新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新關聯集與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子集不相互重疊。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新關聯集與該第一新關聯集部份重疊。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新關聯集與該第一新關聯集不相互重疊。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方法,其中對應於該第一新關聯集的一第一資源區域與對應於該第二新關聯集的一第二資源區域不相互重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該先進通訊裝置利用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關聯集的該子集完全替代該第一新關聯集時,該先進通訊裝置停止設定該映射,且該先進通訊裝置在不利用該映射的情況下,根據該第一新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混合式 自動重送請求資源。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於該第一新關聯集的一交錯(interleaving)處理係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被執行。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係一系統資訊區塊型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組態。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關聯集,決定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第一新關聯集的步驟包含有:將該第一新關聯集決定為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關聯集。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設定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至少一序列指標與該第一新關聯集之間的該映射的步驟包含有:將該映射設定為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至少一序列指標與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的該上鏈路子訊框的該關聯集之間的一映射。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先進通訊裝置與該傳統通訊裝置為相同的通訊裝置,該第一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對應於一第一分量載波,且該第二上鏈路/下鏈路組態對應於一第二分量載波。
TW102120118A 2012-06-06 2013-06-06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2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6493P 2012-06-06 2012-06-06
US13/909,043 US9160475B2 (en) 2012-06-06 2013-06-03 Method of handling HARQ resource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919A TW201351919A (zh) 2013-12-16
TWI502918B true TWI502918B (zh) 2015-10-01

Family

ID=4857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118A TWI502918B (zh) 2012-06-06 2013-06-06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0475B2 (zh)
EP (1) EP2672645A3 (zh)
CN (1) CN103475457B (zh)
TW (1) TWI502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4087B2 (ja) * 2012-10-30 2018-04-1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送信方法
US10237020B2 (en) *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68288B2 (en) * 2014-03-19 2017-05-30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8170670A1 (en) * 2017-03-20 2018-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to handle collisions between uplink transmissions and downlink transmissions over a wireless spectr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4340A2 (en) * 2006-08-21 2008-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harq processes in the uplink
CN101505497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US20110255484A1 (en) * 2009-10-14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TW201215027A (en) * 2010-08-19 2012-04-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reporting trigger and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20120854A1 (en) * 2009-04-28 2012-05-17 Zte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5414B1 (ko) * 2008-03-07 2014-08-29 알까뗄 루슨트 이동국과 제 1 프로토콜 및 제 2 프로토콜과 호환가능한 기지국과 상호작용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737749B1 (ko) * 2008-04-21 2017-05-18 애플 인크. Harq 프로토콜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184567B (zh) * 2009-01-24 2019-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ck/nack信道资源分配及确认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9363059B2 (en) * 2010-04-02 2016-06-07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KR101673906B1 (ko) * 2010-04-29 2016-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공간 다중화 제어 채널 지원을 위한 상향 링크 ack/nack 채널의 맵핑 방법 및 장치
US8649363B2 (en) * 2010-06-01 2014-02-1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entity handling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EP2400685A1 (en) * 2010-06-22 2011-12-2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a damage information-assisted hybrid arq schem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670379B2 (en) * 2010-10-02 2014-03-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WO2012106840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flexible tdd configuration
EP2761955B1 (en) * 2011-09-30 2017-07-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 communication using a reduced channel bandwidt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4340A2 (en) * 2006-08-21 2008-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harq processes in the uplink
CN101505497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US20120120854A1 (en) * 2009-04-28 2012-05-17 Zte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
US20110255484A1 (en) * 2009-10-14 2011-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for uplink ack/nack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TW201215027A (en) * 2010-08-19 2012-04-01 Htc Corp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 reporting trigger and configu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5457B (zh) 2016-12-28
EP2672645A3 (en) 2017-01-18
CN103475457A (zh) 2013-12-25
US9160475B2 (en) 2015-10-13
TW201351919A (zh) 2013-12-16
US20130329703A1 (en) 2013-12-12
EP2672645A2 (en)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144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92570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92559B (zh) 處理下鏈路控制資訊的方法
TWI577230B (zh) 處理裝置對裝置運作的方法
JP2016509385A (ja) 無線電機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機器間のd2d通信におけるharq送信を可能にして実行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TWI527400B (zh) 處理分頻雙工載波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相關通訊裝置
US11722912B2 (en)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TWI565282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TWI508486B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15379579A (zh) 用于支持v2x业务的控制信道结构设计
US20130176930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35319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51091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2918B (zh) 分時雙工系統中處理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資源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9838B (zh) 處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回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472254B (zh) 處理分時雙工系統中資源配置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00303B (zh) 指示下鏈路控制通道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WO2014153688A1 (en) Harq timing design for reconfiguration boundary in eimta
TWI482471B (zh) 處理控制通道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23552B (zh) 用於分時雙工系統的處理干擾量測的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
TWI539766B (zh) 處理干擾抑制的方法及相關通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