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1568B - 可攜式終端機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終端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1568B
TWI541568B TW098102877A TW98102877A TWI541568B TW I541568 B TWI541568 B TW I541568B TW 098102877 A TW098102877 A TW 098102877A TW 98102877 A TW98102877 A TW 98102877A TW I541568 B TWI541568 B TW I5415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portable terminal
layer
transparent film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2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4892A (en
Inventor
權盛敏
Original Assignee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800193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3259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0800323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804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094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4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1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15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終端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攜式終端機,具有能夠允許在顯示器上觸控輸入的觸控面板。
可攜式終端機可輕鬆攜帶並具有一個或多個功能,如支援語音呼叫和電話呼叫、輸入及/或輸出資訊、儲存資料等。
隨著可攜式終端機變得多功能性,可攜式終端機可配置以拍攝靜止影像或移動影像、播放音樂或視訊檔案、玩遊戲、接收廣播等,從而實現為整合的多媒體播放器。
可攜式終端機需要硬體或軟體配置以實現各種功能並支援元件的操作。例如,在其使用方面,對於開發允許使用者更加輕鬆和方便使用可攜式終端機的使用者介面環境的研究已積極地實行。
為此,可攜式終端機可提供一觸控面板以允許在顯示器上所輸出或所選擇的立即輸入或項目或功能的操作。使用者可能時常在陽光充足的戶外或在強光下察看可攜式終端機的小顯示器,而不是在暗處。然而,光傳送穿過觸控面板的若干層直到到達顯示器上。每一層都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從而由於邊界表面上的反射導致顯示器的可見度降低。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當光傳送穿過觸控面板時,透過降低邊界表面的光的折射率而增強顯示器的可見度。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透過將觸控面板與顯示器緊密黏接而減少作用於顯示器的內部撞擊,從而降低邊界表面處的反射。
為了達到這些和其他優點並依照本發明的目的,如此處具體而廣泛描述地,提供了一種可攜式終端機,包括:顯示器;以及觸控面板,設置在顯示器上並配置用於檢測觸控輸入,其中觸控面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在其中上表面處具有第一透明電極層;第二透明薄膜,在其中下表面處具有第二透明電極層,並配置以特定間隙與第一透明薄膜層重疊,從而第一透明電極層和第二透明電極層面向彼此;以及可變形光學層,填充在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間隙之中,並配置用於降低第一透明電極層的第一折射率和間隙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值,以及第二透明電極層的第二折射率和間隙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值。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第一透明電極層的第一折射率可與第二透明電極層的第二折射率實質上相同。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變形光學層可由液體所形成。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第一透明電極層的第一折射率和可變形光學層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值,以及第二透明電極層的第二折射率和可變形光學層的折射率之間的差值可分別在0.5之下。為此,第一透明電極層和第二透明電極層可由折射率為2.0的銦錫氧化物(Indume Tin Oxide,ITO)所形成,並且可變形光學層可由折射率為1.6的液晶所形成。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突出部,形成在第一透明電極層和第二透明電極層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從而允許第一透明電極層和第二透明電極層當觸控時更加靠近。在這種情況下,每個突出部可配置以具有玉米粒形狀。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每個突出部可由複數個真空沉積處理所形成。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密封劑,形成在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的邊緣上,並配置用於密封可變形光學層。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黏接構件,形成在密封膠的邊緣上,並配置用於維持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間隙。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密封劑可由密封印製處理所形成。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反反射塗覆層,形成在觸控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有可攜式終端機,包括:顯示器;觸控面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在其中上表面處具有第一透明電極層、第二透明薄膜,在其中下表面處具有第二透明電極層、可變形光學層,填充在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間隙之中;外殼,配置以安裝觸控面板;以及黏接層,設置在顯示器和觸控面板之間。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阻尼構件,設置在顯示器的下表面和外殼的內表面之間。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阻尼構件可直接黏附在外殼。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阻尼構件可由具有彈性的黏接層來實施。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外殼可具有一內壁,容納顯示器,並且至少一個導引槽可形成在內壁處,以在垂直方向中導引顯示器。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至少一個導引突起可形成在顯示器的邊緣上。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停止器,形成在外殼的內壁上,並配置用於當顯示器以特定深度放下時限制額外的移動。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防護構件,設置在觸控面板和外殼之間,並配置用於覆蓋觸控面板和外殼之間的空隙。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防護構件可由橡膠或塑膠所形成。
對於本發明的一個特點,可攜式終端機可進一步包括玻璃構件,設置在觸控面板之下,具有透明防護圖案。
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提供有可攜式終端機,包括:顯示器;觸控面板,包括第一透明薄膜,在其中上表面處具有第一透明電極層、第二透明薄膜,在其中下表面處具有第二透明電極層、可變形光學層,填充在第一透明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間隙之中;以及黏接層,設置在顯示器和觸控面板之間,並配置用於減少作用於顯示器的撞擊。
可理解的是,前面概述和後面詳細描述都具有示例性和解釋性,並意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對於本發明額外的優點、目的和特點將在隨後的描述中闡明,以及部分內容將從描述中顯而易見,或者可透過實施本發明而瞭解到。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將透過特別在描述中指出的結構和在此的申請專利範圍以及所附圖式說明來實現和獲得。
現在參考所附圖式,來詳細說明依據本發明的可攜式終端機。
如第1圖中所表示,可攜式終端機1可包括直立式終端機體10。終端機體10提供有外殼(殼體、外罩、外蓋等)11、12和13來配置終端機的外觀。此處,這種終端機體10不限制於第1圖中所示的示例,而可應用於其他類型的終端機,包括滑蓋式、折疊式及其他各種類型。外殼11、12和13可透過注入合成樹脂所形成或由金屬材料所形成,如不銹鋼(stainless steel,STS)或錫(Ti)。
觸控面板30、音訊輸出單元15、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和第一操作單元17可設置在終端機體10的上表面上。
觸控面板30配置以檢測觸控輸入。當在觸控面板30的任意部分上檢測到觸碰時,輸入對應於所觸碰部分的內容。這種透過觸控面板30的內容輸入可為在各種模式中所說明或代表的字體、數字或選單項目。觸控面板30可為透明的,從而可查看到內部顯示器40,如稍後所描述的,包括增強顯示器40可見度的結構。
顯示器40可以可見地顯示資訊,並包括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模組、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透明OLED(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TOLED)、電子紙張等。
顯示器40和觸控面板30可形成以具有足夠大的尺寸而佔據了終端機體10整個表面的大部分。
音訊輸出單元15可實現為聽筒或揚聲器。
第一操作單元(或使用者介面)17可實現為有別於觸控面板30的專用輸入裝置。第一操作單元17可實現為以按壓方式操作或實現為以觸控檢測方式所操作的按鍵或按鈕。
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可實現為允許使用者拍攝影像或影片的照相機。
第二操作單元18和音訊輸入單元14可設置在終端機體10的側表面處。
第一操作單元17和第二操作單元18可視為操作部分。這個操作部分可應用任何觸覺的方式,使用者可觸碰或輕敲來操作。例如,操作部分可實現為圓頂開關、觸控螢幕、觸控墊等,藉此使用者能夠以按壓或觸碰方式來輸入命令或資訊。或者,操作單元可實現為滑輪或旋轉按鍵的滾輪鍵或操縱桿。
從功能性的方面來看,第一操作單元17配置用於輸入命令如開始、結束、捲動等,並且第二操作單元18配置為用於特殊功能的熱鍵,如控制可調節狀態的等級(如音量、亮度、選單檢索等)、啟動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
視訊輸入單元14可實現為例如可輸入使用者的聲音或其他聲音的麥克風。
廣播信號接收天線19可設置在終端機體10的一側。天線19可配置為從終端機體10延伸以確保適於活動範圍的足夠長度,或安裝在終端機體10的內部。
如第2圖所示,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可進一步安裝在終端機體10的下表面。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可面向與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所面向的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又,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可為具有與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不同的像素。
例如,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可以相對低的像素(較低解析度)來操作。因此,當使用者可拍攝其臉部並在視訊通話等過程中傳送至另一方時,第一視訊輸入單元16可為有用的。另一方面,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可以相對高的像素(較高解析度)來操作,從而對於使用者獲得用於稍後使用的較高品質圖像可為有用的。
閃光燈24和鏡子25可設置在鄰近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閃光燈24與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在使用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拍照時共同操作。鏡子25可與第二視訊輸入單元23合作以允許使用者以自拍模式拍攝自己。
外部介面22可設置在終端機體10的側面處。外部介面22可與依據本發明的可攜式終端機和外部裝置介面連接,從而允許其間的資料交換等。例如,外部介面22可為耳機的有線/無線存取終端機、短程通訊埠(如紅外線埠、藍芽埠、無線區域網路埠等)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為可攜式終端機供電的電源終端機。外部介面22可為用於容納外接卡的插槽,如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使用者身份模組(User Identity Module,UIM)、用於儲存資訊的記憶卡等。
音訊輸出單元可進一步提供在下外殼13處。這個音訊輸出單元可與設置在上外殼11處的第一音訊輸出單元15合作,以提供立體聲輸出。同時,音訊輸出單元可配置以操作為免持聽筒電話。
如第3圖中所示,各種可見的資訊可顯示在顯示器40上。這些資訊可以字體、數字、符號、圖形或圖示的形式來顯示。
為了輸入這些資訊,字體、數字、符號、圖形或圖示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某種排列來顯示,從而實現為一種鍵盤。這種鍵盤可視為所謂的「軟鍵」。
顯示器40可作為整個區域來操作,或劃分為複數個區域來操作。後者,複數個區域可彼此合作來操作。
例如,如第3圖中所示,顯示器40提供有輸出視窗40a和輸入視窗40b。輸出視窗40a和輸入視窗40b分別為用於分配輸出資訊和輸入資訊的區域。輸入視窗40b輸出其上具有數字的軟鍵40c,例如用於輸入電話號碼。觸控軟鍵40c的其中之一後,對應於所觸控的軟鍵40c的數字等顯示在輸出視窗40a上。操作第一操作單元17之後,試圖通話連接的電話號碼顯示在輸出視窗40a上。
除了以上的輸入方法之外,觸控面板30可配置以捲動方式來接收資訊等。使用者可捲動顯示器40或觸控面板30,從而移動位於目標,如顯示器40上所顯示的圖示上的游標或指針。除此之外,在觸控面板30上移動手指後,對應於手指移動的軌跡可在顯示器40上可見地顯示出來。這個配置可用於編輯顯示器40上所顯示的影像。
在特定時間週期之內在觸控面板30的幾個部分之處同時觸控的情況下,可執行終端機的一個功能。同時觸控的示例可包括使用者使用其拇指和食指夾住終端機體的情況。一個功能的示例可包括啟動或停止觸控面板30。
如以上所述,已描述顯示器40和觸控面板30設置在終端機體10的上表面處。然而,顯示器和觸控面板額外地設置在終端機體下表面處的示例也可應用。在這個情況下,終端機體可形成為透明的。
第4圖為依據本發明之可攜式終端機的分解圖。如第4圖中所示,用於支撐元件的中間支撐構件(或中間外殼)12可提供在上外殼11和下外殼13之間。用於支撐顯示器40的安裝部12a形成在中間支撐構件12的上安裝表面。
電路板26可設置在中間支撐構件12和下外殼13之間。
觸控面板30和顯示器40可設置為彼此分離,或彼此藉由黏接劑整體地形成。對於後者,用於有效防護空隙的防護構件60,由於觸控操作或撞擊,可由觸控面板30的縱向移動所產生,可設置在觸控面板30的上表面的邊緣上。
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之觸控面板的剖面圖。如第5圖中所示,觸控面板30從其下側可包括:基部41、第一透明薄膜31、第一電極層32、可變形光學層35、第二電極層34、第二透明薄膜33和保護層43。
實施基部41可支撐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3,並由透明樹脂或陶瓷所形成,如玻璃,用於耐受作用於保護層43的壓力或撞擊。
第一透明薄膜31或第二透明薄膜33是以真空沉積方式支撐第一電極層32或第二電極層34的構件。例如,第一透明薄膜31或第二透明薄膜33可由具有大約1.6折射率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具有大約1.5折射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所形成。
第一電極層32在第一透明薄膜(或底座)31的上表面處所形成,並且第二電極層34在第二透明薄膜33的下表面處所形成。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3以一特定間隙g彼此分離。間隔物38零星地設置用於維持間隙g。
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可圖案化,從而檢測觸碰的位置。例如,第一電極層32可配置為複數個X方向線的形式,而第二電極層34可配置為複數個Y方向線的形式。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可利用真空沉積材料如ITO而分別配置在第一透明薄膜31和第二透明薄膜33上。
間隔物38可形成為球形,並透過作用於保護層43的壓力而在間隙之中實施為可移動的。
第一透明薄膜31和基部41之間的間隔物以及第二透明薄膜33和保護層43之間的間隔物由黏接構件或黏接帶42和44所填充。又,基部41和顯示器40可透過黏接構件或黏接帶來彼此接合。
可變形光學層35填充在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的間隙中,並減少了第一電極層32和間隙之間的折射率差值,以及第二電極層34和間隙之間的折射率差值。這個可變形光學層35可在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的間隙中僅填充空氣時,明顯地降低所發生的極端折射率差值,從而最小化由於觸控面板30所導致的顯示器40可見度的降低。
用於密封可變形光學層35的密封劑37可提供在可變形光學層35的邊緣處。密封劑37可在印製的方式下來形成。如同一個示例,密封劑37可以由密封印製處理所形成。
密封劑37的外側經由黏接構件或黏接帶36處理。這個黏接構件或黏接帶36用於防止可變形光學層35的滲漏並且穩固地維持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的間隙。
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並且填充在間隙g中的可變形光學層35由液體所形成。因此,提供較空氣高的折射率,並因此光的反射率在第一電極層32和可變形光學層35之間的邊界表面處降低。這個排列可同樣地應用於第二電極層34和可變形光學層35之間的邊界表面。
由於金屬的內含物和具有折射率為1的空氣間隙,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各自具有高於1.8的折射率,因為大約0.8的折射率差值產生在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所以可變形光學層35填充在空氣間隙中,以最小化邊界表面處之光的反射,其由於折射率差值而發生。使用水作為可變形光學層35的情況下,水具有折射率1.33,藉此折射率差值可進一步降低並且邊界表面處的光反射也可減少,而不會餘留空氣間隙。又,由液體所形成的可變形光學層35在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具有較空氣間隙為高的恢復能力,結果導致糾正新色調現象(其意指可以看到若污點存在,則電極層及其相鄰電極層彼此黏結的現象),該現象當觸控面板30被使用者或物體按壓時可能發生。
為了進一步降低邊界表面處的反射,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與可變形光學層35之間的折射率差值可降低到0.5之下,從而增加觸控面板30的透射率。如一個示例,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可由具有折射率為2的ITO所形成,而可變形光學層35可由具有折射率為1.6的液晶所形成。由於液晶具有非常特定的電阻值,所以由ITO所形成的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的洩漏電流小,並因此觸控面板的正常操作不會中斷。
第6圖為示例性表格,表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配置觸控面板的每一層的折射率。
如果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之間的間隙填充了空氣,則空氣具有折射率1。因此,整體觀察觸控面板30,內層折射率的最大差值為1。另一方面,當可變形光學層35填充在間隙中時,如第5圖中所示,內層折射率的最大差值為0.4,其導致觸控面板30的透射率增加。
第7圖為剖面圖,表示依據本發明的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的示意形狀。如第7圖中所示,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可分別以沉積具有傳導性之金屬的方式來形成。當觸控特定部分並且壓力因此作用在第一透明薄膜31時,第一透明薄膜31在所觸碰之處變形並因此第一電極層32與該處的第二電極層34接觸。從而,電信號識別為電阻值,導致對應內容的輸入。
為了減少在觸控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時的表面阻力,可在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處提供突出部。即是,改變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的形狀,為了當觸控特定部分以產生壓力時,使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以由可變形光學層35所施加的較低阻力來輕易地彼此接觸(短路)。因此,可在觸碰觸控面板30時最小化回應時間的延遲。
第8圖為剖面圖,表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的示意形狀。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的每一個都可藉由複數次沉積傳導金屬,如ITO來形成,從而具有較如同玉米粒的形狀。第8圖表示了第一電極層32透過在具有先前所形成的第一沉積層32a上進一步沉積第二沉積層32b來配置。第二電極層34可藉由在第一沉積層34a上進一步沉積第二沉積層34b來配置。就其本身而論,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進一步配置為從薄膜32和34表面所突出的形狀。因此,當觸控輸入時,圍繞第一電極層32和第二電極層34的可變形光學層35可輕易地移到旁邊,其由於可變形光學層35本身而減少了阻力。
第9圖為剖面圖,表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可攜式終端機的觸控面板和顯示器的層壓配置。如第9圖中所示,反反射(anti-reflection,AR)塗覆層46進一步形成在觸控面板30的上表面處,從而減少觸控面板30的表面上的反射光。尤其,在保護層(或者可能指的是視窗)43上,相當大量(如大約20%)之入射光的反射光可導致難以識別顯示器40上的影像。所以,AR塗覆層46可用於解決這個困難。
同樣地,AR塗覆層47可進一步形成在觸控面板30的下表面處,以便減少在邊界表面處透過觸控面板30所傳送的光的反射程度。又,AR塗覆層48可進一步形成在顯示器40的上表面處,以便減少產生在顯示器40表面上的反射率。這個AR塗覆層46、47和48可藉由破壞性的干涉而最小化入射光的反射。
第10圖為依據本發明另一種可攜式終端機100的分解圖。如第10圖中所示,用於支撐顯示器140的側壁127形成在中間外殼112的上安裝表面處。
觸控面板130和顯示器140可整體地以彼此黏結(黏接)的方式來形成。防護構件160可設置在觸控面板130的上表面的邊緣上,從而有效地防護由於與顯示器140結合的觸控面板130經觸控操作或撞擊的縱向移動所產生的空隙。這個防護構件160可由橡膠或塑膠所形成,從而減少這個撞擊。
導引槽128垂直形成用於允許觸控面板130的垂直移動,並且與觸控面板130結合的顯示器140可形成在中間外殼112的側壁127處。導引突起145可形成在顯示器140的邊緣處,受限在導引槽128中垂直可移動。因此,由於觸控面板130和顯示器140之間的空隙,當顯示器140或觸控面板130在觸碰觸控面板130或碰撞作用於其上時,顯示器140或觸控面板130相對於中間外殼112的側壁127分成幾部分,導致了顯示器140或觸控面板130的損壞。
第11圖為第10圖中所示的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
如第11圖中所示,觸控面板130包括第一透明薄膜131,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第一電極層132,以及第二透明薄膜133,具有形成在其下表面上的第二電極層134,並且設置在第一透明薄膜131之上,從而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在第一透明薄膜131和第二透明薄膜133之間以特定間隙面向彼此。
透明支撐基部141設置在觸控面板130之下,並且顯示器140設置在支撐基部141之下。黏接層142、144和149分別填充在第一透明薄膜131和基部141之間、第二透明薄膜133和保護層143之間以及基部141和顯示器140之間。
在顯示器140之下設置了阻尼構件150,用於減低作用於與觸控面板 130結合的顯示器140上的撞擊,以及設置了停止器102,用於當顯示器140以一特定深度放下時,限制顯示器140的額外移動。
AR塗覆層146進一步形成在保護層143上,從而減少了觸控面板130的表面上的反射光。
第一電極層132透明地形成在第一透明薄膜(或底座)131的上表面上,並且第二電極層134透明地形成在第二透明薄膜133的下表面上。第一透明薄膜131和第二透明薄膜133彼此分離特定間隙g,該間隙g透過零星設置的間隔物138來維持。
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可圖案化,從而檢測觸控位置。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可經配置,從而如ITO的材料分別在第一透明薄膜131和第二透明薄膜133上沉積。
可變形光學層135填充在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之間的間隙中,並減少了第一電極層132以及第二電極層134和間隙之間的折射差值。可變形光學層135可減少在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之間的間隙中填充空氣所發生的極端折射差值,因此最小化由於觸控面板130所導致的顯示器140可見度降低。
如第9圖中所示,密封劑可提供在可變形光學層135的邊緣處,用於密封可變形光學層135。密封劑可由密封印製處理所形成。黏接構件或黏接帶在密封劑的外側處理。這種黏接構件或黏接帶可穩固地維持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之間的間隙,以防止可變形光學層135的滲漏。
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並且可變形光學層135填充在由液體所形成的間隙g中。從而,提供了較空氣為高的折射率,並因此光在第一電極層132和可變形光學層135之間的邊界表面處的反射率降低。這個排列可同樣地應用於第二電極層134和可變形光學層135之間的邊界表面處。
突出部可提供在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處,為了減低觸控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時的表面阻力。第一電極層132和第二電極層134的每一個都可由沉積多次的傳導金屬如ITO所形成,從而具有較如同玉米粒的形狀。
第12圖為表示依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如第12圖中所示,可攜式終端機200可包括,從其上側,保護層243、觸控面板230、第一黏接層242、顯示器240、阻尼構件250以及第二黏接層251。
詳細來說,觸控面板230包括透明玻璃231。電極層232透明地形成在玻璃231的上表面上,而防護圖案239透明地形成在其中的下表面上。電極層232包括複數個形成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中的電極。當保護層243經觸控時,電極層232檢測到對應位置處電容的變化,並將這個改變識別為輸入信號。
第一黏接層242黏接觸控面板230和顯示器240,為了移除觸控面板230和顯示器240之間的空氣間隙,藉此減少觸控面板230和顯示器240之間的極端折射率變化。即是,當具有相對低折射率的空氣間隙存在於觸控面板230和顯示器240之間時,折射率可在光從觸控面板230進入空氣間隙然後進入到顯示器240時大幅變化。因此,空氣間隙由具有相對高折射率的第一黏接層242所取代,從而減少材料之間的折射率偏差。
從而,當可攜式終端機200的環境明亮時,顯示器240可見度降低的問題可有效減少。
顯示器240利用第一黏接層242與觸控面板230結合,從而直接作用的外部撞擊可透過阻尼構件250而減少。即是,設置在顯示器240之下的阻尼構件250可在觸控面板230經觸碰或撞擊作用於觸控面板230時防止顯示器240的損壞。阻尼構件250可由多孔樹脂或橡膠來形成或實施為彈簧。如第12圖中所示,阻尼構件250利用第二黏接層251與外殼211黏接,並且又設置以直接接觸外殼211。第二黏接層251可由具彈性的樹脂所形成,從而提供自身減震的效果。
第13圖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終端機300的剖面圖。如第13圖中所示,觸控面板330和顯示器340透過第一黏接層342而彼此黏接,如先前實施例中所示。阻尼構件350透過第二黏接層351與外殼311黏接,並且透過第三黏接層352與顯示器340黏接。其他的配置與先前的實施例類似,而依據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終端機300可具有先前實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徵。第三黏接層352可由具有彈性的樹脂所形成,從而提供自身減震的效果。
第14圖為表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終端機400的剖面圖。如第14圖中所示,提供了導引槽428和導引突起445以防止由於觸控面板430和外殼411之間的空隙,在觸碰觸控面板430時顯示器440的損壞。在顯示器440之下提供了阻尼構件450,用於減少作用於與觸控面板430結合的顯示器440的撞擊。
防護構件460可設置在外殼411邊緣的上端,用於當觸控面板430經按壓時,防護觸控面板430和外殼411之間的空隙。
除此之外,阻擋器402形成在顯示器440之下,用於當顯示器440以特定深度放下時,限制額外的移動。因此,顯示器440可免於撞擊並限制過度的移動,從而防止外觀損壞。
第15圖為依據本發明的可攜式終端機的方塊圖。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可攜式終端機可包括無線通信模組81、操作單元17、18和30、視訊輸入單元16和23、音訊輸入單元14、顯示器40、音訊輸出單元15、外部介面22、廣播信號接收模組85、記憶體84、電源供應單元20和控制器80。
控制器80通常配置來控制可攜式終端機的整體操作。例如,控制器80可執行語音通信、資料通信、電話通信等的控制和處理。
無線通信模組81配置以經由天線86來傳送至通信基地台/接收來自通信基地台的無線(無線電)信號。例如。無線通信模組81包括傳送單元82,用於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處理語音資料、文字資料、視訊資料和控制資料之傳送和接收,並調變用於傳輸所發送的信號,以及用於解調變接收信號的接收單元83。
操作單元17、18和30如第1圖中所示的配置,從而為控制器80提供使用者的資料輸入,用於控制終端機的操作。
視訊輸入單元16和23配置來處理影像圖框,如藉由影像感測器以視訊呼叫模式或拍攝模式下所獲得的靜止影像或影片。處理後的影像圖框轉換為在顯示器40上可顯示的影像資料,從而輸出至顯示器40。
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由影像輸入單元16和23所處理的影像圖框儲存在記憶體中,或經由無線通信模組81傳送到外界。
音訊輸入單元14配置在呼叫通信模式、錄音模式、語音識別模式等模式下來經由麥克風接收外部音訊信號,從而處理為電音訊資料。處理過的音訊資料傳換為經由無線通信模組81在呼叫通信模式下可傳送到行動通信基地台的格式,從而輸出到無線通信模組81。又,在錄音模式中,經處理的音訊資料儲存在記憶體84中。
音訊輸入單元14可包括各種雜訊消除演算法,以去除接收外部音訊信號過程中所產生的雜訊。
顯示器40可顯示可攜式終端機所處理過的資訊。例如,當可攜式終端機在呼叫通信模式下時,顯示器40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顯示與呼叫有關的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或(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當可攜式終端機在視訊呼叫模式或拍攝模式下時,顯示器40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顯示出所拍攝的影像或UI或GUI。
當可攜式終端機在呼叫接收模式、呼叫通信模式、錄音模式、音訊識別模式或廣播接收模式下時,音訊輸出單元15可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轉換由無線通信模組81所接收的音訊資料或記憶體84中所儲存的音訊資料。這轉換後的音訊資料進而輸出到外界。
音訊輸出單元15還輸出連繫可攜式終端機中所執行的功能(如,輸出呼叫接收聲音、信息接收聲音等)的音訊信號。這音訊輸出單元15可包括揚聲器、接收器、蜂鳴器等。
外部介面22將可攜式終端機連接至各種外部裝置,包括有線/無線耳機、外部充電器、有線/無線資料埠、卡槽(如記憶卡、SIM/UIM卡等)等。外部介面22配置以允許可攜式終端機從外部裝置接收資料或電源,並將此資料或電源傳送到可攜式終端機內部的每個構件,或將可攜式終端機的內部資料傳送到外部裝置。
記憶體84可儲存用於控制並處理控制器80的程式,或者暫時儲存輸入/輸出資料(如電話簿資料、信息、靜止影像、影片等)。
記憶體84可在控制器80的控制下儲存各種多媒體內容、系統資訊或程式。記憶體84可包括典型已知的硬碟、卡式記憶體(如SD或XD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AM、ROM等。
廣播接收模組85可接收經由衛星或地面波所傳送的廣播信號,並將此廣播信號轉換為能夠輸出到音訊輸出單元15和顯示器40的廣播資料格式,從而輸出至控制器80。廣播接收模組85還可接收關於廣播(如,電子節目表單(Electric Program Guide,EPG)、頻道列表等)的額外資料。在廣播接收模組85中所轉換的廣播資料和額外的資料可儲存在記憶體84中。
電源供應單元20提供用於可攜式終端機的各個構件所需的電源。所提供的電源可為內部電源、外部電源或二者的組合。
所描述的可攜式終端機不限於實施例所描述的配置和方法。然而,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選擇性地組合,從而實施各種修改。
1‧‧‧可攜式終端機
10‧‧‧終端機體
11‧‧‧外殼
12‧‧‧外殼(中間支撐構件)
12a‧‧‧安裝部
13‧‧‧外殼
14‧‧‧音訊輸入單元
15‧‧‧音訊輸出單元
16‧‧‧第一視訊輸入單元
17‧‧‧第一操作單元
18‧‧‧第二操作單元
19‧‧‧廣播信號接收天線
20‧‧‧電源供應單元
22‧‧‧外部介面
23‧‧‧第二視訊輸入單元
24‧‧‧閃光燈
25‧‧‧鏡子
26‧‧‧電路板
30‧‧‧觸控面板
30‧‧‧操作單元(第8圖)
31‧‧‧第一透明薄膜
32‧‧‧第一電極層
32a‧‧‧第一沉積層
32b‧‧‧第二沉積層
33‧‧‧第二透明薄膜
34‧‧‧第二電極層
34a‧‧‧第一沉積層
34b‧‧‧第二沉積層
35‧‧‧可變形光學層
36‧‧‧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37‧‧‧密封劑
38‧‧‧間隔物
40‧‧‧內部顯示器
40a‧‧‧輸出視窗
40b‧‧‧輸入視窗
40c‧‧‧軟鍵
41‧‧‧基部
42‧‧‧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43‧‧‧保護層
44‧‧‧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46‧‧‧反反射(AR)塗覆層
47‧‧‧反反射(AR)塗覆層
48‧‧‧反反射(AR)塗覆層
60‧‧‧防護構件
80‧‧‧控制器
81‧‧‧無線通信模組
82‧‧‧傳送單元
83‧‧‧接收單元
84‧‧‧記憶體
85‧‧‧廣播信號接收模組
86‧‧‧天線
100‧‧‧可攜式終端機
102‧‧‧停止器
112‧‧‧中間外殼
127‧‧‧側壁
128‧‧‧導引槽
130‧‧‧觸控面板
131‧‧‧第一透明薄膜
132‧‧‧第一電極層
133‧‧‧第二透明薄膜
134‧‧‧第二電極層
135‧‧‧可變形光學層
138‧‧‧間隔物
140‧‧‧顯示器
141‧‧‧支撐基部
142‧‧‧黏接層
143‧‧‧保護層
146‧‧‧反反射(AR)塗覆層
149‧‧‧黏接層
150‧‧‧阻尼構件
160‧‧‧防護構件
200‧‧‧可攜式終端機
211‧‧‧外殼
230‧‧‧觸控面板
231‧‧‧玻璃
232‧‧‧電極層
239‧‧‧防護圖案
240‧‧‧顯示器
242‧‧‧第一黏接層
243‧‧‧保護層
250‧‧‧阻尼構件
251‧‧‧第二黏接層
300‧‧‧可攜式終端機
311‧‧‧外殼
330‧‧‧觸控面板
340‧‧‧顯示器
342‧‧‧第一黏接層
350‧‧‧阻尼構件
351‧‧‧第二黏接層
352‧‧‧第三黏接層
400‧‧‧可攜式終端機
402‧‧‧阻擋器
411‧‧‧外殼
428‧‧‧導引槽
430‧‧‧觸控面板
440‧‧‧顯示器
445‧‧‧導引突起
450‧‧‧阻尼構件
460‧‧‧防護構件
g‧‧‧間隙
所附圖式其中提供關於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結合與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份,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與描述一同提供對於本發明實施例之原則的解釋。
在圖式中:第1圖為透視圖,表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的可攜式終端機的上表面;第2圖為透視圖,表示第1圖中所示的可攜式終端機的下表面;第3圖為平面圖,表示依據本發明的可攜式終端機的一個操作狀態;第4圖為依據本發明之可攜式終端機的分解圖;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之觸控面板的剖面圖;第6圖為示例性表格,表示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配置觸控面板的每一層的折射率;第7圖為剖面圖,表示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的示意形狀;第8圖為剖面圖,表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的示意形狀;第9圖為剖面圖,表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可攜式終端機的觸控面板和顯示器的層壓配置;第10圖為表示依據本發明另一種可攜式終端機的分解圖;第11圖為第10圖中所示的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第12圖為表示依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第13圖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第14圖為表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終端機的剖面圖;以及第15圖為依據本發明的可攜式終端機的方塊圖。
30...觸控面板
31...第一透明薄膜
32...第一電極層
33...第二透明薄膜
34...第二電極層
35...可變形光學層
36...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37...密封劑
38...間隔物
40...內部顯示器
41...基部
42...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43...保護層
44...黏接構件或黏接帶

Claims (19)

  1. 一種可攜式終端機,包括:一顯示器;以及一觸控面板,設置在該顯示器上,並配置用於檢測一觸控輸入,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薄膜,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一第一透明電極層,設置在該第一透明薄膜的該上表面,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一第二透明薄膜,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一第二透明電極層,設置在該第二透明薄膜的該下表面,該第二透明電極層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該第二透明薄膜設置成與該第一透明薄膜重疊且其間具有一間隙,致使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和該第二透明電極層面向彼此;以及一可變形光學層,具有比空氣之折射率高的一折射率,其完全地填充在該第一透明薄膜和該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該間隙之中,該可變形光學層配置用以減少該第一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一折射率和該間隙之該折射率之間的一差值,以及該第二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二折射率和該間隙之該折射率之間的一差值,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和該第二透明電極層分別包括:複數個第一沉積層,藉由沉積一導電金屬且彼此分開地分別形成在該第一透明薄膜的該上表面及該第二透明薄膜的該下表面;以及複數個第二沉積層,藉由進一步沉積一導電金屬在相對應之該等第一沉積層上而使其具有分別從該第一透明薄膜和該第二透明薄膜凸起的一弧形表面,致使圍繞在每一個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和該第二透明電極層的該可變形光學層可輕易地移到旁邊,以降低當該觸控面板被觸壓時由該可變形光學層本身所引起的阻力,其中,分別形成在該第一透明薄膜和該第二透明薄膜上的該等第二沉積層面向彼此,致使當該觸控面板被觸壓時,其可彼此相互接觸,以及其中,該可變形光學層與從形成在該第一透明薄膜之該上表面的該等第二沉積層之間裸露出來的該第一透明薄膜之該上表面接觸,且該可變 形光學層與從形成在該第二透明薄膜之該下表面的該等第二沉積層之間裸露出來的該第二透明薄膜之該下表面接觸。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一折射率與該第二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二折射率實質上相同。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可變形光學層由液體所形成。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一折射率和該可變形光學層之該折射率之間的差值,以及該第二透明電極層之該第二折射率和該可變形光學層之該折射率之間的差值分別在0.5之下。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第一透明電極層和該第二透明電極層由具有一折射率為2.0的銦錫氧化物(Indume Tin Oxide,ITO)所形成;以及其中該可變形光學層由具有一折射率為1.6的液晶所形成。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密封劑,在該第一透明薄膜和該第二透明薄膜的邊緣上形成,並配置用於密封該可變形光學層。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黏接構件,形成在該密封劑的一邊緣上,並配置用於維持該第一透明薄膜和該第二透明薄膜之間的該間隙。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密封劑由一密封印製處理所形成。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反反射塗覆層,形成在該觸控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外殼,配置用以安裝該觸控面板;以及一黏接層,配置在該顯示器和該觸控面板之間。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阻尼構件,設置在該顯示器的一下表面和該外殼的一內表面之間。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阻尼構件直接黏接至該外殼。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阻尼構件由具有彈性的一黏接層來實施。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外殼具有包圍該顯示器的一內壁;以及其中至少一個導引槽形成在該內壁處,並配置用於在垂直方向中導引該顯示器。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至少一個導引突起形成在該顯示器的一邊緣上。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停止器,形成在該外殼的該內壁上,並配置用於當該顯示器以一特定深度放下時限制一額外的移動。
  1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防護構件,設置在該觸控面板和該外殼之間,並配置用於覆蓋該觸控面板和該外殼之間的一空隙。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其中該防護構件由橡膠或塑膠所形成。
  1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終端機,進一步包括:一玻璃構件,設置在該觸控面板之下,具有一透明防護圖案。
TW098102877A 2008-02-29 2009-01-23 可攜式終端機 TWI541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19335A KR101432592B1 (ko) 2008-02-29 2008-02-29 휴대 단말기
KR20080032364A KR101480454B1 (ko) 2008-04-07 2008-04-07 휴대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4892A TW200944892A (en) 2009-11-01
TWI541568B true TWI541568B (zh) 2016-07-11

Family

ID=4067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2877A TWI541568B (zh) 2008-02-29 2009-01-23 可攜式終端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732B2 (zh)
EP (1) EP2096525B1 (zh)
TW (1) TWI541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4365B1 (ko) * 2008-05-30 2011-09-14 니혼샤신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입력기능 부가 보호패널의 실장구조 및 실장방법
KR101114646B1 (ko) * 2008-12-08 2012-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CN101861068A (zh) * 2009-04-10 2010-10-1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翻盖式电子装置
JP5541707B2 (ja) * 2009-08-19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
USD641352S1 (en) * 2009-11-18 2011-07-12 Plastic Logic Limited Electronic document reader
KR20110061422A (ko) * 2009-12-01 2011-06-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US9651812B1 (en) 2009-12-04 2017-05-1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Partially filled contact and trace layout
US20110205164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ethod of changing the stat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736862B1 (ko) * 2010-06-29 2017-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케이스,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케이스 제조 방법
JP5496851B2 (ja) * 2010-10-22 2014-05-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US8699220B2 (en) 2010-10-22 2014-04-15 Xplore Technologies Corp. Computer with removable cartridge
US8564559B2 (en) * 2010-12-22 2013-10-22 Universal Cement Corporation Cover glass button for display of mobile device
USD666198S1 (en) * 2011-02-07 2012-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ousing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D701862S1 (en) * 2011-02-18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Cart barcode scanner
USD677658S1 (en) * 2011-03-02 2013-03-12 Apple Inc.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US8816977B2 (en) 2011-03-21 2014-08-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US9178970B2 (en) 2011-03-21 2015-11-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vex displays
US9866660B2 (en) * 2011-03-21 2018-01-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cave displays
USD665371S1 (en) 2011-07-15 2012-08-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836397B1 (ko) * 2011-09-19 2018-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454988B (zh) * 2011-11-01 2014-10-01 Innolux Corp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之觸控顯示器
CN103092377B (zh) * 2011-11-01 2016-01-0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器
KR101819513B1 (ko) * 2012-01-20 2018-0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D718753S1 (en) 2012-09-10 2014-12-02 Apple Inc. Compon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D732539S1 (en) 2012-05-29 2015-06-23 Apple Inc. Enclosure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4040471A (zh) * 2012-10-09 2014-09-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USD702140S1 (en) 2013-01-02 2014-04-08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Navigation device
KR102069808B1 (ko) * 2013-05-16 2020-0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KR20150008711A (ko) * 2013-07-15 2015-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기능이 있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D742258S1 (en) 2014-01-15 2015-11-03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Navigation device
USD751933S1 (en) 2014-12-22 2016-03-22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Navigation device
US9952459B2 (en) 2015-07-09 2018-04-24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electronic device
TWI611744B (zh) * 2015-07-09 2018-01-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組裝方法
US20170052616A1 (en) 2015-08-18 2017-02-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rce Sensor Air Flow Promotion Structures
US10698518B2 (en) * 2015-12-22 2020-06-30 Intel Corporation Reduction of touchscreen bounce
CN105717682B (zh) * 2015-12-31 2023-03-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USD804481S1 (en) * 2016-04-12 2017-12-05 Symbol Technologies, Llc Wearable processing device
KR102434845B1 (ko) * 2018-01-29 2022-08-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D861721S1 (en) 2018-04-09 2019-10-01 Palm Ventures Group,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handling swipe gesture
USD922997S1 (en) * 2018-04-09 2021-06-22 Palm Ventures Group, Inc.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USD874495S1 (en) 2018-04-09 2020-02-04 Palm Ventures Group,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n application launcher
USD884702S1 (en) * 2018-07-31 2020-05-19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ata capture device
USD884701S1 (en) * 2018-07-31 2020-05-19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ata capture device
US11934621B2 (en) * 2019-10-10 2024-03-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pu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3607B2 (en) *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JP2000029612A (ja) * 1998-07-15 2000-01-28 Smk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
JP3946371B2 (ja) * 1999-01-12 2007-07-1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2287902A (ja) * 2001-01-17 2002-10-0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222055A (ja) * 2001-01-26 2002-08-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
WO2004001498A1 (ja) * 2002-06-21 2003-12-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721651B1 (en) * 2002-06-28 2004-04-13 Garmin Ltd. Rugged, waterproof, navigation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US7019734B2 (en) * 2002-07-17 2006-03-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sis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microstructured conductive layer
JP4625642B2 (ja) * 2004-02-19 2011-02-02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6018800A (ja) * 2004-06-01 2006-01-19 Nitto Denko Corp 高耐久タッチパネル
TWI270025B (en) * 2005-03-21 2007-01-01 Au Optronics Corp Dual emission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26440B1 (ko) * 2005-09-26 2013-01-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표시장치의 터치 위치검출방법
JP4605788B2 (ja) * 2006-04-27 2011-0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4892A (en) 2009-11-01
EP2096525A3 (en) 2013-10-09
EP2096525A2 (en) 2009-09-02
EP2096525B1 (en) 2018-06-27
US20090219259A1 (en) 2009-09-03
US8269732B2 (en) 2012-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1568B (zh) 可攜式終端機
KR102257099B1 (ko) Lcd 디스플레이, 전자 장치, lcd 디스플레이 제조 방법
US997754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472832B1 (en) Window,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EP3703347B1 (en) Sensor-equipped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159999B1 (en) Mobile terminal
JP2009251592A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EP381676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00053349A (ko) 터치 모듈, 그 터치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터치 모듈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US8626250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rranged luminous elements
KR20110068666A (ko) 사이드 터치 입력 수단을 구비한 이동단말기 및 그의 기능 수행 방법
KR101480454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120021721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1631949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432592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2018228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00104635A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120134934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2045460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8073333B (zh) 触控模组、终端和电子设备
KR101474443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120045629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의 입력수단 제어방법
KR20110122982A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20009730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110058524A (ko)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