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174B -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0174B
TWI540174B TW100124598A TW100124598A TWI540174B TW I540174 B TWI540174 B TW I540174B TW 100124598 A TW100124598 A TW 100124598A TW 100124598 A TW100124598 A TW 100124598A TW I540174 B TWI540174 B TW I5401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copolymer
acrylate
formula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4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7458A (en
Inventor
Masakazu Shirakaw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17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1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32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epoxy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32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epoxy radicals
    • C08F220/325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epoxy radicals containing glycidyl radical, e.g. glycid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Description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係有關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在液晶顯示裝置等中,彩色濾光片保護膜等之塗膜係作為構件而被使用著。彩色濾光片保護膜,係用來將在基質之彩色濾光片或黑色矩陣(black Matrix)所產生的表面之凹凸予以平坦化、或由使用來形成此等上層之構件所使用的藥液中予以保護彩色濾光片等所使用之塗膜。為了形成彩色濾光片保護膜,可使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作為如此般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已知有例如不飽和羧酸及/或不飽和羧酸酐與脂肪族多環式環氧化合物之共聚物、含有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及溶劑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2009-149854號公報
若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數μm左右之異物之彩色濾光片上時,在該異物之周圍,會有下擺徑大之圓錐狀突起之情形。塗膜上若有徑為大之圓錐狀突起形成時,即使是藉由研磨來進行突起之除去,亦無法成為足夠平坦化,於液晶顯示裝置中有引起顯示不良之可能性。使用以往所提案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形成之塗膜,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數μm左右之異物之彩色濾光片上之際,於該異物之周圍有產生下擺徑大之圓錐狀突起之情形。
本發明係提供以下之[1]~[6]者。
[1]一種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下述(A)、(B)及(C),相對於(A)之含有量100質量份,(B)之含有量為20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
(A)含有來自於由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構造單位與、來自於具有環氧乙烷基(Oxiranyl)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加成聚合物(惟,側鏈不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
(B)側鏈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之樹脂
(C)溶劑。
[2]如前述[1]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以上、60,000以下。
[3]如前述[1]或[2]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進而含有多價羧酸。
[4]如前述[1]~[3]中任一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具有環氧乙烷基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係由式(I)所示化合物及式(II)所示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化合物;
【化1】
[式(I)及式(II)中,R1及R2分別獨立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該烷基所含有的氫原子可被羥基取代,X1及X2分別獨立示為單鍵或碳數1~6之烷二基,該烷二基所含有的-CH2-,可被-O-、-S-或-NR3-取代,R3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
[5]一種塗膜,其係將如前述[1]~[4]中任一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並進行熱硬化而形成。
[6]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含有如前述[5]之塗膜。
[實施發明的最佳型態]
以下,對於本發明予以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下述(A)、(B)及(C),相對於(A)之含有量100質量份,(B)之含有量為20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A)含有來自於由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構造單位與、來自於具有環氧乙烷基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加成聚合物(惟,側鏈不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以下亦有稱為「樹脂(A)」之情形),
(B)側鏈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之樹脂(以下亦有稱為「樹脂(B)」之情形),
(C)溶劑。
尚,在本說明書中,作為各成分所示例之化合物,若無特別告知,可以單獨或組合而予以使用。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樹脂(A)。樹脂(A)為含有來自於由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a)(以下亦有稱為「(a)」之情形)之構造單位與、來自於具有環氧乙烷基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b)(以下亦有稱為「(b)」之情形)之構造單位之加成聚合物。惟,側鏈不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
作為使用於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樹脂(A),可舉例如,樹脂(A-1):將(a)與(b)聚合所成之共聚物、及樹脂(A-2):將(a)、(b)及能與(a)及(b)共聚合之單體(c)(惟,不具有環氧乙烷基)(以下亦有稱為「(c)」之情形)聚合所成之共聚物等,但作為樹脂(A),較佳為樹脂(A-1)。
作為(a),具體可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o-乙烯基安息香酸、m-乙烯基安息香酸、p-乙烯基安息香酸等之不飽和單羧酸類;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甲基順丁烯二酸、甲基反丁烯二酸、亞甲基丁二酸、3-乙烯酞酸、4-乙烯酞酸、3,4,5,6-四氫酞酸、1,2,3,6-四氫酞酸、二甲基四氫酞酸、1,4-環己烯二羧酸等之不飽和二羧酸類;甲基-5-降莰烯-2,3-二羧酸、5-羧雙環[2.2.1]庚-2-烯、5,6-二羧雙環[2.2.1]庚-2-烯、5-羧-5-甲基雙環[2.2.1]庚-2-烯、5-羧-5-乙基雙環[2.2.1]庚-2-烯、5-羧-6-甲基雙環[2.2.1]庚-2-烯、5-羧-6-乙基雙環[2.2.1]庚-2-烯等之含有羧基之雙環不飽和化合物類;順丁烯二酸酐、甲基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3-乙烯酞酸酐、4-乙烯酞酸酐、3,4,5,6-四氫酞酸酐、1,2,3,6-四氫酞酸酐、二甲基四氫酞酸酐、5,6-二羧雙環[2.2.1]庚-2-烯酐(降冰片烯二酸酐(Himic anhydride))等之不飽和二羧酸類酐;琥珀酸單[2-(甲基)丙烯醯基氧乙基]酯、酞酸單[2-(甲基)丙烯醯基氧乙基]酯等2價以上之多價羧酸之不飽和單[(甲基)丙烯醯基氧烷基]酯類;如α-(羥基甲基)丙烯酸般,於同一分子中含有羥基及羧基之不飽和丙烯酸酯類等。
此等之中又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等,就共聚合反應性之點或鹼溶解性之點而言,較佳被使用。
在此,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甲基)丙烯酸」,表示由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甲基)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酸酯」等之記載亦具有同樣之意思。
作為(b),舉例如具有將鏈式烯烴環氧化之構造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b-1)(以下亦有稱為「(b-1)」之情形)、具有將不飽和脂環式烴環氧化之構造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b-2)(以下亦有稱為「(b-2)」之情形)。
作為(b-1),具體舉例如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β-甲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β-乙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乙烯基醚、o-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m-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p-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α-甲基-o-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α-甲基-m-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α-甲基-p-乙烯基苄基縮水甘油醚、2,3-雙(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4-雙(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5-雙(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6-雙(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3,4-參(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3,5-參(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3,6-參(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3,4,5-參(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2,4,6-參(縮水甘油基氧甲基)苯乙烯、特開平7-248625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化合物等。
作為(b-2),可舉例如乙烯基環己烯單氧化物、1,2-環氧-4-乙烯基環己烷(例如,CELLOXIDE 2000;DAICEL化學工業(股)製)、3,4-環氧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cyclomer A400;DAICEL化學工業(股)製)、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cyclomer M100;DAICEL化學工業(股)製)、式(I)所示化合物、式(II)所示化合物等。
【化2】
[式(I)及式(II)中,R1及R2分別獨立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該烷基所含有的氫原子可被羥基取代。
X1及X2分別獨立示為單鍵或碳數1~6之烷二基,該烷二基所含有的-CH2-,可被-O-、-S-或-NR3-取代,R3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
作為碳數1~4之烷基,具體可舉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等。
作為氫原子可被羥基取代之羥基烷基,舉例如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1-羥基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1-羥基-1-甲基乙基、2-羥基-1-甲基乙基、1-羥基丁基、2-羥基丁基、3-羥基丁基、4-羥基丁基等。
作為R1及R2,較佳舉例如氫原子、甲基、羥基甲基、1-羥基乙基、2-羥基乙基,更佳舉例如氫原子、甲基。
作為烷二基,舉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丙烷-1,2-二基、丙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等。
作為X1及X2,較佳舉例如單鍵、亞甲基、伸乙基、*-CH2-O-(*示為與O之鍵結鍵)基、*-CH2CH2-O-基,更佳舉例如單鍵、*-CH2CH2-O-基,又更佳舉例如單鍵、*-CH2CH2-O-基。
作為式(I)所示之化合物,舉例如式(I-1)~式(I-15)所示之化合物等。較佳舉例如式(I-1)、式(I-3)、式(I-5)、式(I-7)、式(I-9)、式(I-11)~式(I-15)。更佳舉例如式(I-1)、式(I-7)、式(I-9)、式(I-15)。
【化3】
作為式(II)所示之化合物,舉例如式(II-1)~式(II-15)所示之化合物等。較佳舉例如式(II-1)、式(II-3)、式(II-5)、式(II-7)、式(II-9)、式(II-11)~式(II-15)。
更佳舉例如式(II-1)、式(II-7)、式(II-9)、式(II-15)。
【化4】
式(I)所示之化合物及式(II)所示之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又,可將此等以任意之比率進行混合。進行混合時,該混合比率以莫耳比,式(I):式(II)較佳為5:95~95:5,更佳為10:90~90:10,尤佳為20:80~80:20。
作為(c),舉例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丁基(甲基)丙烯酸酯、sec-丁基(甲基)丙烯酸酯、tert-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環[5.2.1.02,6]癸烷-8-基(甲基)丙烯酸酯(作為該所屬技術領域之慣用名,被稱為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異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環狀烷基酯類;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甲基)丙烯酸芳基或芳烷基酯類;順丁烯二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亞甲基丁二酸二乙酯等之二羧酸二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之羥基烷基酯類;雙環[2.2.1]庚-2-烯、5-甲基雙環[2.2.1]庚-2-烯、5-乙基雙環[2.2.1]庚-2-烯、5-羥基雙環[2.2.1]庚-2-烯、5-羥基甲基雙環[2.2.1]庚-2-烯、5-(2’-羥基乙基)雙環[2.2.1]庚-2-烯、5-甲氧基雙環[2.2.1]庚-2-烯、5-乙氧基雙環[2.2.1]庚-2-烯、5,6-二羥基雙環[2.2.1]庚-2-烯、5,6-二(羥基甲基)雙環[2.2.1]庚-2-烯、5,6-二(2’-羥基乙基)雙環[2.2.1]庚-2-烯、5,6-二甲氧基雙環[2.2.1]庚-2-烯、5,6-二乙氧基雙環[2.2.1]庚-2-烯、5-羥基-5-甲基雙環[2.2.1]庚-2-烯、5-羥基-5-乙基雙環[2.2.1]庚-2-烯、5-羥基甲基-5-甲基雙環[2.2.1]庚-2-烯、5-tert-丁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烯、5-環己基氧羰基雙環[2.2.1]庚-2-烯、5-苯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烯、5,6-雙(tert-丁氧基羰基)雙環[2.2.1]庚-2-烯、5,6-雙(環己基氧羰基)雙環[2.2.1]庚-2-烯等之雙環不飽和化合物類;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苄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丁二醯亞胺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苯甲酸酯、N-丁二醯亞胺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酯、N-丁二醯亞胺基-6-順丁烯二醯亞胺己酸酯、N-丁二醯亞胺基-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酯、N-(9-吖啶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之二羰基醯亞胺衍生物類;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m-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p-甲氧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乙酸乙烯酯、1,3-丁二烯、異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
作為(c),除了前述以外,舉例如具有氧雜環丁基(oxetanyl)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及具有四氫呋喃基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等。
作為具有氧雜環丁基(oxetanyl)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舉例如3-甲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基氧甲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甲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丙烯醯基氧甲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乙基氧雜環丁烷、3-甲基-3-丙烯醯基氧乙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乙基氧雜環丁烷、3-乙基-3-丙烯醯基氧乙基氧雜環丁烷等。
作為具有四氫呋喃基與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具體舉例如丙烯酸四氫糠酯(例如,Viscoat V#150、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製)、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等。
此等之中,作為(c),較佳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及苯乙烯。
在樹脂(A-1)中,來自於各單體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相對於構成樹脂(A-1)之構造單位之合計莫耳數,較佳為位於以下之範圍。來自於(a)之構造單位:5~60莫耳%(更佳為10~50莫耳%),來自於(b)之構造單位:40~95莫耳%(更佳為50~90莫耳%)。
若樹脂(A-1)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為上述範圍時,保存安定性、耐藥品性、耐熱性及機械強度有變良好之傾向。
作為樹脂(A-1),(b)較佳為(b-2)之樹脂,(b)更佳為具有將多環性不飽和脂環式烴環氧化之構造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樹脂,(b)又更佳為由式(I)所示化合物及式(II)所示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化合物之樹脂。
樹脂(A-1),可參考例如文獻「高分子合成之實驗法」(大津隆行著 發行所(股)化學同人 第1版第1刷1972年3月1日發行)所記載之方法及該文獻中所記載之引用文獻而製造。
具體示例如將指定量之(a)及(b)、聚合開始劑及溶劑等置入於反應容器中,藉由以氮將氧予以取代,脫氧、進行攪拌、加熱、保持溫度之方法。尚,在此所使用的聚合開始劑及溶劑等,無特別限定,任何該領域一般所使用者均可使用。例如,作為聚合開始劑舉例如偶氮化合物(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等)或有機過氧化物(過氧化苯甲醯等),作為溶劑,只要是能溶解各單體者即可,作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溶劑(C),可使用後述之溶劑等。
尚,所得到的共聚物,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液、或使用已經過濃縮或稀釋之溶液、或使用以再沈澱等之方法以作為固體(粉體)所取出者。特別是於此聚合之際,藉由使用與後述之溶劑(C)為相同之溶劑來作為溶劑,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液,可使製造步驟簡略化。
在樹脂(A-2)中,來自於各單體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相對於構成樹脂(A-2)之全構造單位之合計莫耳數,較佳為位於以下之範圍。來自於(a)之構造單位:2~55莫耳%(更佳為5~45莫耳%),來自於(b)之構造單位:2~95莫耳%(更佳為5~80莫耳%),來自於(c)之構造單位:1~65莫耳%(更佳為1~60莫耳%)。
若樹脂(A-2)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為上述範圍時,保存安定性、顯影性、耐溶劑性、耐熱性及表面硬度有變良好之傾向。
作為樹脂(A-2),(b)較佳為(b-2)之樹脂,(b)更佳為具有將多環性不飽和脂環式烴環氧化之構造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樹脂,(b)又更佳為由式(I)所示化合物及式(II)所示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化合物之樹脂。
樹脂(A-2)可藉由與樹脂(A-1)同樣之方法而予以製造。
作為樹脂(A-1)之具體例,舉例如(甲基)丙烯酸/式(I-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6)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8)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9)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0)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6)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8)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9)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0)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2)/式(II-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3)/式(II-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4)/式(II-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5)/式(II-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6)/式(II-6)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7)/式(I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8)/式(II-8)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9)/式(II-9)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0)/式(II-10)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1)/式(II-1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2)/式(II-1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3)/式(II-1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4)/式(II-1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5)/式(II-1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7)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2)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3)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4)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5)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6)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7)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8)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9)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0)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1)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2)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3)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4)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5)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2)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3)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4)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5)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6)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7)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8)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9)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0)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1)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2)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3)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4)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5)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2)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3)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4)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5)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6)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7)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8)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9)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0)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1)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2)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3)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4)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5)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2)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3)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4)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5)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6)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7)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8)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9)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0)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1)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2)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3)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4)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6)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8)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9)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0)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5)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6)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7)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8)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9)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0)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1)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2)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3)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4)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5)之共聚物等。
作為樹脂(A-2)之具體例,舉例如(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2)/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3)/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4)/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5)/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6)/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7)/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8)/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9)/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0)/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2)/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3)/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4)/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5)/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2)/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3)/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4)/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5)/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6)/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7)/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8)/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9)/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0)/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2)/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3)/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4)/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5)/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二乙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雙環[2.2.1]庚-2-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I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式(II-1)/苯乙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苯乙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苯乙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巴豆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順丁烯二酸/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式(II-1)/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式(II-1)/甲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苯乙烯之共聚物等。
樹脂(A)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3,000~100,000、更佳為5,000~50,000。若樹脂(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位於前述之範圍時,塗佈性有變良好之傾向。
樹脂(A)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1~6.0、更佳為1.2~4.0。若分子量分布位於前述範圍時,有耐藥品性優異之傾向。
樹脂(A)之酸價為30mg-KOH/g以上、180mg-KOH/g以下,更佳為40mg-KOH/g以上、150mg-KOH/g以下,又更佳為50mg-KOH/g以上、135mg-KOH/g以下。在此,酸價係以作為用來中和樹脂(A)1g所需要的氫氧化鉀之量(mg)所測定之值,可藉由使用氫氧化鉀水溶液進行滴定而求得。
樹脂(A)之含有量,相對於樹脂(A)及樹脂(B)之合計量,較佳為50~83質量%、更佳為55~80質量%。若樹脂(A)之含有量位於前述範圍時,密著性及耐藥品性有變良好之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側鏈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之樹脂(B)。作為側鏈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之樹脂,舉例如
樹脂(B-1):將(a)及(c)聚合所成之共聚物與(b)產生反應所得到的樹脂;樹脂(B-2):將(b)及(c)聚合所成之共聚物與(a)產生反應所得到的樹脂等。
樹脂(B-1)及樹脂(B-2),例如,可經由二階段之步驟而製造。此情形時,亦可參考上述文獻「高分子合成之實驗法」(大津隆行著 發行所(股)化學同人 第1版第1刷 1972年3月1日發行)所記載之方法、特開2001-8953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方法等。
樹脂(B-1),首先,第一階段方面,與上述樹脂(A-1)之製造方法進行同樣操作,得到(a)與(c)之共聚物。
此時與上述相同,所得到的共聚物,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液、或使用已經過濃縮或稀釋之溶液、或使用以再沈澱等之方法以作為固體(粉體)所取出者。又,較佳設定為與上述樹脂(A)為同樣的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
惟,來自於(a)及(c)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相對於構成前述共聚物之全構造單位之合計莫耳數,較佳為位於以下之範圍。來自於(a)之構造單位:5~50莫耳%(更佳為10~45莫耳%)、來自於(c)之構造單位:50~95莫耳%(更佳為55~90莫耳%)。
接著,作為第二階段,使來自於所得到的共聚物之羧酸及羧酸酐之一部份,與前述(b)之環氧乙烷基產生反應。環氧乙烷基之反應性高,因為不易殘留未反應的(b),故作為(b)較佳為(b-1)。
具體為,承接上述,將燒瓶內氣氛由氮取代成空氣,將相對於(a)之莫耳數為5~80莫耳%之(b)、相對於(a)、(b)、(c)之合計量為0.001~5質量%之與羧基及環氧乙烷基之反應觸媒(例如,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等)、及相對於(a)、(b)、(c)之合計量為0.001~5質量%之聚合抑制劑(例如,氫醌等)置入於燒瓶內,以60~130℃,使反應1~10小時,可得到樹脂(B-1)。尚,與聚合條件同樣地,考量製造設備或因聚合之發熱量等,可適當地調整置入方法或反應溫度。
又,此情形時,相對於(a)之莫耳數,(b)之莫耳數較佳設定為10~75莫耳%、更佳為15~70莫耳%。藉由將(b)之莫耳數設定於此範圍,保存安定性、耐溶劑性及耐熱性之均衡有變良好之傾向。
作為樹脂(B-1)之具體例,舉例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巴豆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巴豆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巴豆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巴豆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巴豆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順丁烯二酸/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等。
樹脂(B-2),首先,第一階段方面,與上述樹脂(A-1)之製造方法進行同樣操作,得到(b)與(c)之共聚物。
此時與上述相同,所得到的共聚物,可直接使用反應後之溶液、或使用已經過濃縮或稀釋之溶液、或使用以再沈澱等之方法以作為固體(粉體)所取出者。又,較佳設定為與上述樹脂(A)為同樣的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
惟,來自於(b)及(c)之構造單位之比率,相對於構成前述共聚物之全構造單位之合計莫耳數,較佳為位於以下之範圍。來自於(b)之構造單位:5~95莫耳%(更佳為10~90莫耳%)、來自於(c)之構造單位:5~95莫耳%(更佳為10~90莫耳%)。
更,與樹脂(B-1)之製造方法進行同樣操作,可藉由使(a)所具有的羧酸或羧酸酐與,來自於(b)與(c)之共聚物中之(b)之環氧乙烷基產生反應而得到。樹脂(B-2),亦可為使羧酸酐進一步與,藉由環氧乙烷基與羧酸或與羧酸酐之反應所產生的羥基產生反應之樹脂(以下稱為「樹脂(B-2’)」)。
使與前述共聚物反應之(a)之使用量,相對於(b)之莫耳數,較佳為5~80莫耳%。環氧乙烷基之反應性高,因為不易殘留未反應的(b),故作為(b)較佳為(b-1)。
製造樹脂(B-2’)之際之羧酸酐之使用量,相對於(a)之使用量1莫耳,較佳為0.5~1莫耳。作為羧酸酐,舉例如順丁烯二酸酐、甲基順丁烯二酸酐、亞甲基丁二酸酐、3-乙烯酞酸酐、4-乙烯酞酸酐、3,4,5,6-四氫酞酸酐、1,2,3,6-四氫酞酸酐、二甲基四氫酞酸酐、5,6-二羧雙環[2.2.1]庚-2-烯酐(降冰片烯二酸酐(Himic anhydride))等。
作為樹脂(B-2)之具體例,舉例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巴豆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巴豆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順丁烯二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巴豆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巴豆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巴豆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順丁烯二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順丁烯二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順丁烯二酸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等。
作為樹脂(B-2’)之具體例,舉例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甲基)丙烯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苄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使(甲基)丙烯酸及順丁烯二酸酐與二環戊烷基(甲基)丙烯酸酯/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3,4-環氧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產生反應之樹脂等。
樹脂(B)之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更佳為10,000~60,000、又更佳為15,000~50,000。樹脂(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若為前述範圍時,在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數μm左右之異物之彩色濾光片上之際,有成為徑小之圓錐狀突起之傾向。重量平均分子量若未滿10,000時,難以得到前述效果。又,重量平均分子量若為60,000以下時,因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黏度會被抑制為低,故塗佈性,特別是藉由隙縫塗佈法之塗佈性優異。
樹脂(B)之分子量分布[重量平均分子量(Mw)/數平均分子量(Mn)],較佳為1.1~6.0、更佳為1.2~4.0。若分子量分布為前述範圍時,具有耐藥品性優異之傾向。
樹脂(B)之酸價為20~150mg-KOH/g,較佳為40~135mg-KOH/g、更佳為50~135mg-KOH/g。
樹脂(B)之含有量,相對於樹脂(A)之含有量100質量份,為20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上、8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60質量份以下。若樹脂(B)之含有量為前述範圍時,密著性及耐藥品性有變良好之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溶劑(C)。
作為溶劑(C),只要是能將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的各成分溶解者即可,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由酯溶劑(含有-COO-之溶劑)、酯溶劑以外之醚溶劑(含有-O-之溶劑)、醚酯溶劑(含有-COO-與-O-之溶劑)、酯溶劑以外之酮溶劑(含有-CO-之溶劑)、醇溶劑、芳香族烴溶劑、醯胺溶劑、二甲基亞碸等之中選擇使用。
作為酯溶劑,舉例如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2-羥基異丁烷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n-丁酯、乙酸異丁酯、蟻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丙酸丁酯、丁酸異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醯基乙酸甲酯、乙醯基乙酸乙酯、環己醇乙酸酯、γ-丁內酯等。
作為醚溶劑,舉例如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丁基醚、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丙基醚、丙二醇單丁基醚、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四氫呋喃、四氫吡喃、1,4-二噁烷、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丙基醚、二乙二醇二丁基醚、苯甲醚、苯***、甲基苯甲醚等。
作為醚酯溶劑,舉例如甲氧基乙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甲氧基乙酸丁酯、乙氧基乙酸甲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乙酸酯等。
作為酮溶劑,舉例如4-羥基-4-甲基-2-戊酮、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環戊酮、環己酮、異佛酮等。
作為醇溶劑,舉例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環己醇、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
作為芳香族烴溶劑,舉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
作為醯胺溶劑,舉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
此等溶劑可以單獨或以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上述溶劑之中,就塗佈性、乾燥性之點而言,較佳為在1atm之沸點為100℃以上、200℃以下之有機溶劑,更佳為含有由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乙基醚、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及3-甲氧基-1-丁醇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溶劑,又更佳為僅由前述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所成之溶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溶劑(C)之含有量,相對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30~95質量%、更佳為50~95質量%、又更佳為60~90質量%。換言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固形分,較佳為5~70質量%、更佳為5~50質量%,又更佳為10~40質量%。在此,所謂的固形分,指為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將溶劑(C)除去後之量。溶劑(C)之含有量若位於前述之範圍時,在使用旋轉塗佈機、隙縫&旋轉塗佈機、隙縫塗佈機(亦有稱為模具塗佈機、簾幕流塗佈機)、注射、輥塗佈機等之塗佈裝置進行塗佈時,塗佈性優異。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環氧樹脂(D)(惟,與樹脂(A)相異)。環氧樹脂(D)之酸價較佳為未滿30mg-KOH/g。在此所謂的環氧樹脂,指為具有2個以上之環氧乙烷基之化合物、或此等之混合物,並不限定於高分子化合物。
作為環氧樹脂(D),舉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P型環氧樹脂、酚酚醛型環氧樹脂、甲酚酚醛型環氧樹脂等。
環氧樹脂(D)之含有量,相對於樹脂(A)之含有量100質量份,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5質量份以上、70質量份以下,又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若環氧樹脂(D)之含有量為上述範圍內時,所得到的塗膜平坦性優異。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抗氧化劑(E)。作為抗氧化劑(E),舉例如2-tert-丁基-6-(3-tert-丁基-2-羥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1-(2-羥基-3,5-二-tert-戊基苯基)乙基]-4,6-二-tert-戊基苯基丙烯酸酯、6-[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tert-丁基二苯并[d、f][1,3,2]二磷環庚烷、3,9-雙[2-{3-(3-ter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螺[5.5]十一烷、2,2’-亞甲基雙(6-tert-丁基-4-甲基酚)、4,4’-亞丁基雙(6-tert-丁基-3-甲基酚)、4,4’-硫代雙(2-tert-丁基-5-甲基酚)、2,2’-硫代雙(6-tert-丁基-4-甲基酚)、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四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八基)3,3’-硫代二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1,3,5-參(3,5-二-tert-丁基-4-羥基苄基)-1,3,5-三吖-2,4,6(1H,3H,5H)-三酮、3,3’,3”,5,5’,5”-六-tert-丁基-a,a’,a”-(均三甲苯-2,4,6-三基)三-p-甲酚、新戊四醇肆[3-(3,5-二-ter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6-二-tert-丁基-4-甲基酚等。亦可使用IRGANOX3114(Ciba Japan公司製)等之市售品。
抗氧化劑(E)之含有量,相對於樹脂(A)及樹脂(B)之合計量100質量份,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5.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份以上、3.0質量份以下。若抗氧化劑(E)之含有量為上述範圍內時,耐熱性及鉛筆硬度優異。若未滿0.1質量份時,耐熱性有降低之傾向,又,超過5.0質量份時,鉛筆硬度有降低之傾向。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多價羧酸(F)。作為多價羧酸(F),較佳為具有3個以上羧基之化合物。又,多價羧酸(F)較佳為飽和羧酸。分子量,較佳為150以上、500以下者。
作為多價羧酸(F),較佳為例如,丁烷四羧酸、環戊烷四羧酸、環己烷四羧酸、檸檬酸、異檸檬酸、酸草醯琥珀酸等。之中,又因為所得到塗膜之表面硬度會變高,故較佳為丁烷四羧酸。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多價羧酸(F)之含有量,相對於樹脂(A)及樹脂(B)之合計量100質量份,較佳為0.1~50質量份、更佳為0.5~40質量份。若多價羧酸(F)之含有量超過50質量份時,對於基板之密著性有變差之虞。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界面活性劑(G)。作為界面活性劑,舉例如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氟系界面活性劑、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等。
作為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舉例如具有矽氧烷鍵之界面活性劑。具體舉例如Toray Silicone DC3PA、同SH7PA、同DC11PA、同SH21PA、同SH28PA、同SH29PA、同SH30PA、聚醚變性聚矽氧油SH8400(商品名:Dow Corning Toray(股)製)、KP321、KP322、KP323、KP324、KP326、KP340、KP341(信越化學工業(股)製)、TSF400、TSF401、TSF410、TSF4300、TSF4440、TSF4445、TSF-4446、TSF4452、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聯合公司製)等。
作為氟系界面活性劑,舉例如具有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具體舉例如Fluorinert(登記商標)FC430、同FC431(住友3M(股)製)、MEGAFACE(登記商標)F142D、同F171、同F172、同F173、同F177、同F183、同R30(DIC(股)製)、F-Top(登記商標)EF301、同EF303、同EF351、同EF352(三菱材料電子化成(股)製)、Surflon(登記商標)S381、同S382、同SC101、同SC105(旭硝子(股)製)、E5844((股)daikinfinechemical研究所製)等。
作為具有氟原子之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舉例如具有矽氧烷鍵及氟碳鏈之界面活性劑。具體舉例如MEGAFACE(登記商標)R08、同BL20、同F475、同F477、同F443(DIC(股)製)等。較佳舉例如MEGAFACE(登記商標)F475。
界面活性劑(G)之含有量,相對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0.001質量%以上、0.2質量%以下,較佳為0.002質量%以上、0.1質量%以下,更佳為0.01質量%以上、0.05質量%以下。藉由含有前述範圍之界面活性劑,可使塗膜之平坦性良好。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視所需,亦可含有填充劑、其他的高分子化合物、熱自由基產生劑、紫外線吸收劑、鏈鎖轉移劑等之添加劑(H)。
作為填充劑,舉例如玻璃、矽石、氧化鋁等。
作為其他的高分子化合物,舉例如順丁烯二醯亞胺樹脂等之熱硬化性樹脂或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二醇單烷基醚、聚氟烷基丙烯酸酯、聚酯、聚胺甲酸乙酯等之熱可塑性樹脂等。
作為熱自由基產生劑,具體舉例如2,2’-偶氮雙(2-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等。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具體舉例如2-(3-tert-丁基-2-羥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烷氧基二苯基酮等。
作為鏈鎖轉移劑,具體舉例如十二烷硫醇、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等。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實質上為不含聚合性單體。即,在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整體組成物之聚合性單體之含有量,例如為未滿1質量%,較佳為未滿0.5質量%。作為聚合性單體,舉例如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單體、2官能單體或3官能以上之多官能單體等。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實質上為不含顏料及染料等之著色劑。即,在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整體組成物之著色劑之含有量,例如,較佳為未滿1質量%、更佳為未滿0.5質量%。
將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填充於光程長度為1cm之石英晶胞中,使用分光光度計以測定波長400~700nm之條件下測定透過率時,平均透過率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製成塗膜之際,塗膜之平均透過率,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成為95%以上。此平均透過率,係對於加熱硬化(例如,150~240℃、10分鐘~120分鐘)後厚度為2μm之塗膜,使用分光光度計,以測定波長400~700nm之條件下進行測定時之平均值。藉此,可提供於可見光領域透明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之塗膜,可藉由將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並藉由熱使硬化而製得。
作為基板,舉例如玻璃、金屬、塑膠等,基板上亦可形成有彩色濾光片、各種絕緣膜或導電膜、驅動電路等。
有關將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可藉由使用旋轉塗佈機、隙縫&旋轉塗佈機、隙縫塗佈機、注射、輥塗佈機、浸漬塗佈機等各種塗佈裝置來進行。
塗佈後、進行真空乾燥或預烘烤,較佳為將溶劑等之揮發成分予以除去。
藉由將揮發成分為已經除去之塗膜以150~240℃實施10~120分鐘之後段烘烤,可形成塗膜。
藉由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形成之塗膜之膜厚,無特別限定,只要依照所使用的材料、用途等予以適當地調整即可。例如0.1~10μm。
藉由本發明,在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數μm左右之異物之彩色濾光片上之際,於異物之周圍而形成的圓錐狀突起之徑會變小。因此,藉由將而形成的塗膜進行研磨,可容易地減低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不良。
如此般所得到的塗膜,例如,在作為例如液晶顯示裝置或電子紙中所使用的保護層(overcoat)為有用的。又,亦可使用於觸控式面板等之顯示裝置。因此,能以高收率來製造具備高品質之塗膜之顯示裝置。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將本發明更詳細地說明。例中之「%」及「份」,在無特別告知下,為質量%及質量份。
(合成例1)
在具備有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使氮以0.02L/分鐘流通以製造氮氣氛,置入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140份,一邊攪拌一邊加熱至70℃。接著,將甲基丙烯酸40份,以及單體(I-1)及單體(II-1)之混合物{混合物中單體(I-1):單體(II-1)之莫耳比=50:50}360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190份中以調製溶液,將此溶液使用滴下泵花費4小時,滴下於保持溫度為70℃之燒瓶內。
【化5】
另一方面,將聚合開始劑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30份溶解於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240份中,將此溶液使用別的滴下泵花費5小時滴下於燒瓶內。在聚合開始劑溶液之滴下結束後,以70℃保持4小時,之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固形分42.3%之共聚物(樹脂Aa)之溶液。所得到樹脂A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8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91,酸價為60mg-KOH/g。
(合成例2)
在具備有回流冷卻器、滴下漏斗及攪拌機之燒瓶內,使氮以0.02L/分鐘流通以製造氮氣氛,置入3-甲氧基-1-丁醇200質量份及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105質量份,一邊攪拌一邊加熱至70℃。接著,將甲基丙烯酸60份,以及單體(I-1)及單體(II-1)之混合物{混合物中單體(I-1):單體(II-1)之莫耳比=50:50}240份,溶解於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140份中以調製溶液,將此溶液使用滴下泵花費4小時,滴下於保持溫度為70℃之燒瓶內。
另一方面,將聚合開始劑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30份溶解於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225份中,將此溶液使用別的滴下泵花費4小時滴下於燒瓶內。在聚合開始劑溶液之滴下結束後,以70℃保持4小時,之後冷卻至室溫,得到固形分32.6%之共聚物(樹脂Ab)之溶液。所得到樹脂A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3,4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50,酸價為113.9mg-KOH/g。
(合成例3)
在具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下漏斗及氮導入管之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82份,使燒瓶內氣氛由空氣換成氮後,昇溫至100℃後,使用滴下漏斗花費2小時將添加有偶氮雙異丁腈1.0份之由苄基甲基丙烯酸酯70.5份、甲基丙烯酸43.0份、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FA-513M)22.0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6份所成之混合物滴下於燒瓶中,進而以100℃持續攪拌5小時。接著,使燒瓶內氣氛由氮換成空氣,並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5.5份、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份及氫醌0.145份投入於燒瓶內,以110℃持續反應6小時,得到固形分29.2%之樹脂Ba之溶液。所得到的樹脂B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47,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6,酸價為79mg-KOH/g。
(合成例4)
在具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下漏斗及氮導入管之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82份,使燒瓶內氣氛由空氣換成氮後,昇溫至100℃後,使用滴下漏斗花費2小時將添加有偶氮雙異丁腈1.4份之由苄基甲基丙烯酸酯70.5份、甲基丙烯酸43.0份、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FA-513M)22.0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6份所成之混合物滴下於燒瓶中,進而以100℃持續攪拌5小時。接著,使燒瓶內氣氛由氮換成空氣,並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5.5份、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份及氫醌0.145份投入於燒瓶內,以110℃持續反應6小時,得到固形分29.0%之樹脂Bb之溶液。所得到的樹脂B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2,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4,酸價為79mg-KOH/g。
(合成例5)
在具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下漏斗及氮導入管之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82份,使燒瓶內氣氛由空氣換成氮後,昇溫至100℃後,使用滴下漏斗花費2小時將添加有偶氮雙異丁腈2.5份之由苄基甲基丙烯酸酯70.5份、甲基丙烯酸43.0份、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FA-513M)22.0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6份所成之混合物滴下於燒瓶中,進而以100℃持續攪拌5小時。接著,使燒瓶內氣氛由氮換成空氣,並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5.5份、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份及氫醌0.145份投入於燒瓶內,以110℃持續反應6小時,得到固形分29.5%之樹脂Bc之溶液。所得到的樹脂B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9,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2,酸價為79mg-KOH/g。
(合成例6)
在具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下漏斗及氮導入管之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82份,使燒瓶內氣氛由空氣換成氮後,昇溫至100℃後,使用滴下漏斗花費2小時將添加有偶氮雙異丁腈0.8份之由苄基甲基丙烯酸酯70.5份、甲基丙烯酸43.0份、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FA-513M)22.0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6份所成之混合物滴下於燒瓶中,進而以100℃持續攪拌5小時。接著,使燒瓶內氣氛由氮換成空氣,並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5.5份、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份及氫醌0.145份投入於燒瓶內,以110℃持續反應6小時,得到固形分29.3%之樹脂Bd之溶液。所得到的樹脂Bd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2,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8,酸價為79mg-KOH/g。
(合成例7)
在具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回流冷卻管、滴下漏斗及氮導入管之燒瓶內,導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82份,使燒瓶內氣氛由空氣換成氮後,昇溫至100℃後,使用滴下漏斗花費2小時將添加有偶氮雙異丁腈4.5份之由苄基甲基丙烯酸酯70.5份、甲基丙烯酸43.0份、三環癸烷骨架之單甲基丙烯酸酯(日立化成(股)製FA-513M)22.0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36份所成之混合物滴下於燒瓶中,進而以100℃持續攪拌5小時。接著,使燒瓶內氣氛由氮換成空氣,並將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35.5份、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0.9份及氫醌0.145份投入於燒瓶內,以110℃持續反應6小時,得到固形分29.8%之樹脂Be之溶液。所得到的樹脂Be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2.1,酸價為79mg-KOH/g。
所得到的樹脂Aa、Ab及Ba~Be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數平均分子量(Mn)之測定,係使用GPC法,依以下之條件所進行。
裝置:K2479((股)島津製作所製)
管柱:SHIMADZU Shim-pack GPC-80M
管柱溫度:40℃
溶媒:THF(四氫呋喃)
流速:1.0mL/min
檢出器:RI
將以上述所得到的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平均分子量之比(Mw/Mn),作為分子量分布。
(實施例1)
混合以下之成分及溶劑,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
合成例1所得到的樹脂Aa 70份(固形分換算)
合成例3所得到的樹脂Ba 30份(固形分換算)
雙酚A型環氧樹脂(JER157S70;三菱化學(股)製) 10份
1,3,5-參(4-羥基-3,5-二-tert-丁基苄基)-1,3,5-三吖-2,4,6(1H,3H,5H)-三酮(IRGANOX3114;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 1.0份
溶劑,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1-丁醇、及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之質量比成為20:20:60,且以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之固形分成為11%般地進行混合。
(實施例2)
除了以合成例4所得到的樹脂Bb取代合成例3所得到的樹脂Ba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2。
(實施例3)
除了以合成例5所得到的樹脂Bc取代合成例3所得到的樹脂Ba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
(實施例4)
除了以合成例7所得到的樹脂Be取代合成例3所得到的樹脂Ba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4。
(實施例5)
除了以合成例6所得到的樹脂Bd取代合成例3所得到的樹脂Ba、以鄰甲酚酚醛型環氧樹脂(Sumi-epoxy ESCN-195XL-80;住友化學(股)製、酸價為0.1mg-KOH/g)取代雙酚A型環氧樹脂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5。
(實施例6)
混合以下之成分及溶劑,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6。
合成例1所得到的樹脂Aa 70份(固形分換算)
合成例4所得到的樹脂Bb 30份(固形分換算)
雙酚A型環氧樹脂(JER157S70;三菱化學(股)製) 10份
丁烷四羧酸(RIKACID BT-W;新日本理化(股)製) 10份
1,3,5-參(4-羥基-3,5-二-tert-丁基苄基)-1,3,5-三吖-2,4,6(1H,3H,5H)-三酮(IRGANOX3114;Ciba Japan(股)製) 1.0份
溶劑,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1-丁醇、及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之質量比成為20:20:60,且以硬化性樹脂組成物6之固形分成為11%般地進行混合。
(比較例1)
混合以下之成分及溶劑,得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7。
合成例2所得到的樹脂Ab 60份(固形分換算)
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 DPHA;日本化藥(股)製) 40份
1,3,5-參(4-羥基-3,5-二-tert-丁基苄基)-1,3,5-三吖-2,4,6(1H,3H,5H)-三酮(IRGANOX3114;Ciba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 0.8份
溶劑,以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3-乙氧基乙基丙酸酯、3-甲氧基-1-丁醇、及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之質量比成為14:20:33:33,且以硬化性樹脂組成物7之固形分成為11%般地進行混合。
<黏度測定>
對於所得到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黏度計(機種;TV-30;東機產業(股)製)進行黏度之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組成物之平均透過率>
對於所得到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紫外可視近紅外分光光度計(V-650;日本分光(股)製)(石英晶胞、光程長度:1cm),測定於400~700nm之平均透過率(%)。結果如表1所示。
<膜之平均透過率>
使用所得到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1~6,使分別硬化後之膜厚成為3μm般地,使用以下之條件來製作膜。
將2吋方形之玻璃基板(#1737;corning公司製)依序以中性洗劑、水及醇進行洗淨後予以乾燥。以後段烘烤後之膜厚成為2.0μm般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旋轉塗佈於此玻璃基板上,接著,在潔淨烘箱中以90℃進行10分鐘預烘烤。之後,以230℃加熱40分鐘而得到膜。
對於所得到的膜,使用顯微分光測光裝置(OSP-SP200;OLYMPUS公司製),測定於400~700nm之平均透過率(%)。當透過率變得越高時,意味著吸收變得越小之意。結果如表1所示。
<異物上之圓錐狀突起之測定>
將直徑8μm之丙烯酸珠粒(商品名:EPOSTAR YS77;(股)日本觸媒製)分散於甲苯中,製作0.01%分散液。將該分散液使用旋轉塗佈機塗佈於形成於15cm方形之玻璃基板之鉻薄膜上,得到散布有丙烯酸珠粒之試驗用基板。
於該試驗用基板上,使用隙縫模具塗佈機(Takudai-100伊藤忠產機(股)製)將所得到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分別以塗佈速度70mm/秒,一邊調整塗佈量或噴嘴與基板間之距離等,使硬化後之膜厚以成為1.5μm般地進行塗佈。之後,使用減壓乾燥機(VCD MICROTEK(股)製),使乾燥到減壓度為到達0.5torr為止。在加熱板上,以90℃進行2分鐘預烘烤進而使乾燥後,以230℃進行40分鐘之後段烘烤,形成塗膜。
對於所得到的塗膜,將散布於基質之試驗用基板上之丙烯酸珠粒作為中心,使形成圓錐狀突起。使用偏光顯微鏡(×100倍)觀察該突起,測定將丙烯酸珠粒作為中心之同心圓狀所觀察之牛頓環之最外周之直徑。將最外周之直徑作為圓錐狀突起之直徑。結果如表1所示。
<塗佈性評價>
將所得到的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分別使用隙縫模具塗佈機(Takudai-100伊藤忠產機(股)製)以塗佈速度120mm/秒,一邊調整塗佈量或噴嘴與基板間之距離等,使硬化後之膜厚以成為1.5μm般地進行塗佈。之後,使用減壓乾燥機(VCD MICROTEK(股)製),使乾燥到減壓度為到達0.5torr為止。在加熱板上,以90℃進行2分鐘預烘烤,乾燥後形成塗膜。以鈉燈照射該乾燥後塗膜之表面,以目視進行觀察。相對於前述隙縫模具之行進方向,即使僅僅只是確認到有平行產生之條紋狀不均勻亦記載為△,未確認到時記載為○。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述結果可確認到,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異物之基板上之際,在異物之周圍係成為徑小的圓錐狀突起。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在將塗膜形成於存在有數μm左右之異物之彩色濾光片上之際,於異物之周圍而形成的圓錐狀突起之徑會變小。因此,藉由將而形成的塗膜進行研磨,可容易地減低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不良。
如此般所得到的塗膜,例如,在作為例如液晶顯示裝置或電子紙中所使用的保護層(overcoat)為有用的。又,亦可使用於觸控式面板等之顯示裝置。因此,能以高收率來製造具備高品質之塗膜之顯示裝置。

Claims (6)

  1. 一種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下述(A)、(B)、(C)及(E),相對於(A)之含有量為100質量份,(B)之含有量為在20質量份以上、100質量份以下:(A)含有來自於由不飽和羧酸及不飽和羧酸酐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構造單位與、來自於具有環氧乙烷基(Oxiranyl)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加成聚合物(惟,側鏈不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B)側鏈具有碳-碳不飽和雙鍵,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之樹脂;(C)溶劑;(E)抗氧化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10,000以上、60,00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進而含有多價羧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具有環氧乙烷基及碳-碳不飽和雙鍵之單體,係由式(I)所示化合物及式(II)所示化合物所成之群所選出之至少1種之化合物; 〔式(I)及式(II)中,R1及R2分別獨立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該烷基所含有的氫原子可被羥基取代,X1及X2分別獨立示為單鍵或碳數1~6之烷二基,該烷二基所含有的-CH2-,可被-O-、-S-或-NR3-取代,R3示為氫原子或碳數1~4之烷基〕。
  5. 一種塗膜,其係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並進行熱硬化而形成。
  6. 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塗膜。
TW100124598A 2010-07-30 2011-07-12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TWI5401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2401 2010-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458A TW201217458A (en) 2012-05-01
TWI540174B true TWI540174B (zh) 2016-07-01

Family

ID=45792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598A TWI540174B (zh) 2010-07-30 2011-07-12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02461B2 (zh)
KR (1) KR101811882B1 (zh)
CN (1) CN102372888B (zh)
TW (1) TWI540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5079B1 (ko) * 2012-05-23 2019-07-0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021619B1 (ko) * 2012-08-09 2019-09-1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5744A1 (fr) * 2001-10-24 2003-05-0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de resine thermodurcissable
JP4501665B2 (ja) * 2004-12-14 2010-07-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4802817B2 (ja) * 2006-03-31 2011-10-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異種部材一括形成用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422601B (zh) * 2007-11-29 2014-01-11 Sumitomo Chemical Co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TWI455984B (zh) * 2008-05-30 2014-10-11 Sumitomo Chemical Co 著色硬化性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2461B2 (ja) 2015-10-28
CN102372888B (zh) 2016-06-29
CN102372888A (zh) 2012-03-14
TW201217458A (en) 2012-05-01
KR101811882B1 (ko) 2017-12-22
JP2012046733A (ja) 2012-03-08
KR20120023535A (ko) 2012-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1236A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201335715A (zh) 光敏性樹脂組成物
TWI540174B (zh)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TWI525113B (zh)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TWI598391B (zh) 硬化性樹脂組合物
JP6212952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523881B (zh) Hardened film
TWI518124B (zh)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TWI538948B (zh) Hardened resin composition
JP6819051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554576B (zh)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