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3056B -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3056B
TWI533056B TW103105704A TW103105704A TWI533056B TW I533056 B TWI533056 B TW I533056B TW 103105704 A TW103105704 A TW 103105704A TW 103105704 A TW103105704 A TW 103105704A TW I533056 B TWI533056 B TW I5330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display devic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5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448A (zh
Inventor
三井雅志
玉置昌哉
福永容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5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0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9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as a transfl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4Light-guides, e.g. fibre-optic bundles, louvered or jalousie light-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具備其之電子機器。
於顯示裝置中,除利用畫面背面之背光所產生之透過光進行顯示之透過型顯示裝置以外,亦有利用外部光所產生之反射光進行顯示之反射型顯示裝置。反射型顯示裝置具有消耗電力少且即便於明亮之環境下亦容易看清畫面之特徵。又,作為兼具透過型顯示裝置與反射型顯示裝置之特徵之顯示裝置有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於昏暗之環境下使用利用背光所產生之透過光進行顯示,於明亮之環境下使用利用外部光所產生之反射光進行顯示。
於顯示裝置中,有為了提高圖像之照度而將可提高光之反射率之LCF(擴散薄膜:Light Control Film)等異向性散射薄膜配置於顯示元件之觀察面側者(參照專利文獻1、2、3)。異向性散射薄膜具有散射中心軸,散射中心軸為自顯示元件之觀察面之法線方向傾斜固定角度之方向。沿著散射中心軸透過異向性散射薄膜之光成為散射光。為了改善顯示元件之視野角特性(視角依存性),該散射中心軸成為與顯示元件之對比度成為最大之方位大致一致之方位。
又,於顯示裝置中,作為設置於畫面背面之背光部有直下方式之背光部(參照專利文獻4)。該背光部於光擴散板與棒狀光源之間設 置有異向性光擴散黏著層,為了使來自光擴散板之照射面之光均勻,使異向性光擴散黏著層所包含之針狀填料之長軸方向與棒狀光源之管軸方向為大致相同之方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491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4918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11475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8-52132號公報
於利用外部光所差生之反射光進行顯示之反射型顯示裝置或半透過型顯示裝置中,於在反射光出射之出射面上配置異向性散射薄膜等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情形時,自出射面出射之反射光透過異向性散射構件。於此情形時,若出射面與異向性散射構件之間隔開,則反射光之光程變長,因此,反射光於面內擴散,圖像可能會模糊。又,於自出射面出射之反射光之出射方向與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中心軸較大地交叉之情形時,因異向性散射構件之特性,反射光未散射便出射,因此,反射光之方向依存性變大。
因此,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藉由降低圖像之模糊且減少光之方向依存性而提高視認性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具備其之電子機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揭示係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具備其之電子機器,該液晶顯示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將與顯示面交叉之特定之方向設為主視角方向者,且包括:反射電極;第1基板,其設置有上 述反射電極;透明電極,其與上述反射電極對向;第2基板,其設置有上述透明電極;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偏光板,其隔著上述第2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之相反側;及異向性散射構件,其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偏光板之間;上述異向性散射構件具有散射中心軸,並使沿著具有包含上述散射中心軸之特定之角度範圍之方向即散射軸方向透過之光散射,上述散射軸方向與上述主視角方向成為相同方向。
於上述構成之液晶顯示裝置、及具有該液晶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中,可於第2基板與偏光板之間設置異向性散射構件。因此,可使第2基板與異向性散射構件之間接近相當於第2基板與異向性散射構件之間未設置偏光板之量。由此,可使自第2基板出射之光直接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因此,自第2基板出射之光變得不易於顯示面內擴散,因此,可減少於顯示面顯示之圖像之模糊。又,可使散射軸方向與主視角方向為相同之方向。因此,異向性散射構件可使朝向主視角方向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光散射。由此,異向性散射構件可減少未散射而向特定之方向出射之光,因此,可減少自異向性散射構件出射之光之方向依存性。藉此,可降低圖像之模糊,且可減少光之方向依存性,因此,可謀求視認性之提昇。
根據本揭示,藉由使設置於第2基板與偏光板之間之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與主視角方向為相同方向,可降低圖像之模糊,且可減少光之方向依存性,因此,可謀求視認性之提昇。
1‧‧‧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5、5M‧‧‧單位像素
10‧‧‧第1面板部
11‧‧‧偏光板
12‧‧‧1/2波長板
13‧‧‧1/4波長板
14‧‧‧第1基板
15‧‧‧平坦化膜
20‧‧‧第2面板部
21‧‧‧透明電極
22‧‧‧彩色濾光片
23‧‧‧第2基板
24‧‧‧1/4波長板
25‧‧‧1/2波長板
26‧‧‧偏光板
27‧‧‧異向性散射構件
27a‧‧‧異向性散射構件
27B、27Ba‧‧‧第1區域
27S、27Sa‧‧‧第2區域
30‧‧‧液晶層
31‧‧‧液晶分子
40‧‧‧背光部
41‧‧‧光源部
42‧‧‧導光板
50、50R、50G、50B‧‧‧副像素(像素)
51‧‧‧像素電晶體
52‧‧‧液晶電容
53‧‧‧保持電容
54、55、56‧‧‧開關元件
57‧‧‧鎖存部
58‧‧‧驅動電路部
61(611、612、613、614)‧‧‧信號線
62(621、622、623)‧‧‧掃描線
63‧‧‧反射電極
64‧‧‧開口部
65A‧‧‧空間
70‧‧‧信號輸出電路
80‧‧‧掃描電路
111‧‧‧閃光燈用發光部
112‧‧‧顯示部
113‧‧‧選單開關
114‧‧‧快門按鈕
121‧‧‧本體
122‧‧‧鍵盤
123‧‧‧顯示部
131‧‧‧本體部
132‧‧‧被攝體拍攝用透鏡
133‧‧‧開始/停止開關
134‧‧‧顯示部
141‧‧‧上側殼體
142‧‧‧下側殼體
143‧‧‧連結部
144‧‧‧顯示器
145‧‧‧副顯示器
146‧‧‧圖片燈
147‧‧‧相機
571‧‧‧反相器
572‧‧‧反相器
AX1‧‧‧散射軸方向
AX2‧‧‧主視角方向
AX3‧‧‧照射方向
DX‧‧‧行進方向
d1‧‧‧直徑
d1a‧‧‧直徑
d2a‧‧‧直徑
d2‧‧‧直徑
FRP‧‧‧控制脈衝
L1‧‧‧外部光
L1a‧‧‧散射光
L2‧‧‧外部光
L3‧‧‧入射光
L4‧‧‧入射光
Nout‧‧‧輸出節點
PL‧‧‧液晶面板
S‧‧‧散射中心軸
SIG‧‧‧資料
VCOM‧‧‧共用電位
XFRP‧‧‧控制脈衝
圖1係以切去一部分之狀態表示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2A係表示基本之像素電路之電路圖。
圖2B係彩色顯示中之像素之模式圖。
圖2C係單色顯示中之像素之模式圖。
圖3係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部之俯視圖。
圖4係表示採用MIP方式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5係供說明採用MIP方式之像素之動作之時序圖。
圖6係表示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列方向鄰接之兩個像素之剖面構造的剖面圖。
圖7A係外部光自正面入射之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剖面圖。
圖7B係入射光自背面入射之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剖面圖。
圖8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9係用以說明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功能之模式圖。
圖10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11係用以說明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功能之模式圖。
圖12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與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
圖13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及導光板內之背光之行進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
圖14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及背光之照射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
圖15A係表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CF基板側之光學設計之一例之模式圖。
圖15B係表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TFT基板側之光學設計之一例之模式圖。
圖16A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數位相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16B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數位相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17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視訊攝影機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18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筆記型個人電腦之外觀之立體圖。
圖19A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打開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19B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側視圖。
圖19C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關閉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19D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左側視圖。
圖19E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右側視圖。
圖19F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俯視圖。
圖19G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電話機之仰視圖。
以下,使用圖式按照以下所示之順序對用以實施本揭示之技術之形態(以下記述為「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
1.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1-1.對應彩色顯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1-2.基本之像素電路
1-3.像素及副像素
1-4.像素部之電極構造
1-5.液晶顯示面板之驅動方式
1-6.異向性散射構件
1-7.背光部
2.電子機器 3.本揭示之構成 <1.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本揭示之技術可用於平板型(平面型)顯示裝置。作為平板型顯示裝置可例示使用液晶顯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面板之顯示裝置、使用電致發光(EL:Electro Luminescence)顯示面板之顯示裝置、使用電漿顯示(PD:Plasma Display)面板之顯示裝置等。
該等平板型顯示裝置若按顯示之形態進行分類則可分類為透過型及反射型。本揭示之技術可應用於反射型顯示裝置、及兼具透過型顯示裝置及反射型顯示裝置之特徵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即,本揭示之技術只要為利用反射電極反射光而進行顯示之液晶顯示裝置即可,於以下之說明中,應用於在明亮之環境下及昏暗之環境下均容易看清畫面、並且消耗電力少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說明。具備該等特徵之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及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較佳地用作電子機器尤其是室外之使用頻度高之可攜式電子機器、即行動終端機器、例如數位相機等行動資訊機器或行動電話機等行動通信機器之顯示部。
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可為對應單色顯示之顯示裝置,亦可為對應彩色顯示之顯示裝置。於對應彩色顯示之情形時,成為形成彩色圖像之單位之1個像素(單位像素)包含複數個副像素(子像素)。更具體而言,於對應彩色顯示之顯示裝置中,單位像素例如包含顯示紅色(Red:R)之副像素、顯示綠色(Green:G)之副像素、及顯示藍色(Blue:B)之副像素之三個副像素。
但是,作為一個像素並不限於組合RGB之3原色之副像素而成者。例如,亦可於RGB之3原色之副像素進而添加一種顏色或複數種顏色之副像素而設為單位像素。更具體而言,例如,亦可為了提高亮度而添加顯示白色(White:W)之副像素作為單位像素,或為了擴大顏色再現範圍而添加顯示補色之至少1個副像素作為單位像素。
[1-1.對應彩色顯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以下,作為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列舉對應彩色顯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為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
圖1係以切去一部分之狀態表示應用本揭示之對應彩色顯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應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包括第1面板部10、第2面板部20、液晶層30及背光部40作為主要之構成要素。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第2面板部20之正面側成為顯示面側。第1面板部10與第2面板部20具有特定之空隙而對向配置。而且,藉由於第1面板部10與第2面板部20之空隙內密封液晶材料而形成液晶層30。
第1面板部10自與液晶層30為相反側、即自背光部40側依序設置有偏光板11、1/2波長板12、1/4波長板13、以透明之玻璃等為基板材料之第1基板14及平坦化膜15。
於該第1面板部10中,於第1基板14上以交叉之方式形成有均未圖示之複數個信號線與複數個掃描線。而且,於複數個信號線與複數個掃描線交叉之部位,以矩陣狀二維配置有副像素(以下,亦有簡單地記述為「像素」之情況)50。
於第1基板14上,進而於每個像素50形成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等開關元件及電容元件等電路元件。藉由於該等電路元件、信號線及掃描線之表面形成平坦化膜15而謀求第1面板部10之表面之平坦化。而且,於平坦化膜15上於每個像素50形成有下述之反射電極。第1基板14因形成有包含TFT之電路元件而有被稱為TFT基板之情況。
複數個信號線係用以傳輸驅動像素50之信號(顯示信號/影像信號)之配線,且成為相對於像素50之矩陣狀之配置而於每個像素行沿著該像素行之像素之排列方向、即行方向(圖1之Y方向)延伸之配線構造。複數個掃描線係用以傳輸以列單位選擇像素50之信號(掃描信號)之配線,且成為相對於像素50之矩陣狀之配置而於每個像素列沿著該像素列之像素之排列方向、即列方向(圖1之X方向)延伸之配線構造。X方向與Y方向相互正交。
第2面板部20自液晶層30側依序設置有包含ITO(Indium Tin Oxide:銦錫氧化物)等之透明電極21、彩色濾光片22、以透明之玻璃等為基板材料之第2基板23、1/4波長板24、1/2波長板25及偏光板26。又,於第2面板部20之第2基板23與1/4波長板24之間設置有異向性散射構件27。
於該第2面板部20,彩色濾光片22成為如下構成,即,例如以與像素50之列方向(X方向)之間距相同之間距重複排列沿行方向(Y方向)延伸之條紋狀之R(紅色)、G(綠色)、B(藍色)之各濾光片。由於第2基板23包含彩色濾光片(CF:Color Filter)22,故而有稱為CF基板之情況。
藉由上述第1面板部10、與該第1面板部10對向配置之第2面板部20及配置於第1面板部10與第2面板部20之間之液晶層30而構成半透過型之液晶顯示面板,第2面板部20之上表面(正面)成為顯示面。
背光部40係自液晶顯示面板之背面側、即第1面板部10之與液晶層30為相反側對該液晶顯示面板進行照明之照明部。該背光部40之構造及構成要素並不受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螢光管等光源、稜鏡片、擴散片及導光板等周知之構件。再者,詳細情況於下文進行敍述,但用於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背光部40係應用所謂之邊緣照明方式者。
於上述構成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中,像素50於每個該像素50具有反射顯示區域(反射顯示部)及透過顯示區域(透過顯示部)。如上所述,反射顯示區域於平坦化膜15之表面具有於每個像素50形成之反射電極,藉由該反射電極反射自外部透過第2面板部20而入射之外部光並藉由該反射光進行顯示。對於設置於每個該像素50之透過顯示區域之詳情於下文進行敍述。
[1-2.基本之像素電路]
其次,使用圖2A對像素50之基本之像素電路進行說明。圖2A中 X所示之方向(X方向)表示圖1所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列方向,Y所示之方向(Y方向)表示行方向。
如圖2A所示,複數個信號線61(611、612、613、...)與複數個掃描線62(621、622、623、...)以交叉之方式配線,於該交叉部配置有像素50。複數個掃描線62(621、622、623、...)延伸之方向係列方向(X方向),複數個信號線61(611、612、613、...)延伸之方向係行方向(Y方向)。如上所述,複數個信號線61與複數個掃描線62形成於第1面板部10之第1基板(TFT基板)14之正面。而且,信號線61(611、612、613、...)之各一端連接於信號輸出電路70之與各行對應之輸出端,複數個掃描線62(621、622、623、...)之各一端連接於掃描電路80之與各列對應之輸出端。
像素50成為例如包含使用薄膜電晶體(TFT)之像素電晶體51、液晶電容52、及保持電容53之構成。像素電晶體51之閘極電極連接於掃描線62(621、622、623、...),源極電極連接於信號線61(611、612、613、...)。
液晶電容52意指像素電極和與其對向形成之對向電極(相當於圖1之透明電極21)之間產生之液晶材料之電容成分,像素電極連接於像素電晶體51之汲極電極。像素電極於彩色顯示之情形時相當於形成於每個副像素之反射電極,於單色顯示之情形時相當於形成於每個像素之反射電極。對液晶電容52之對向電極,於所有像素共通地施加直流電壓之共用電位VCOM。保持電容53之其中一個電極連接於液晶電容52之像素電極,另一個電極連接於液晶電容52之對向電極。
自上述像素電路可知,複數個信號線61(611、612、613、...)係將驅動像素50之信號、即自信號輸出電路70輸出之影像信號針對每個像素行傳輸至像素50之配線。又,複數個掃描線62(621、622、623、...)係將以列單位選擇像素50之信號、即自掃描電路80輸出之掃描信號傳 輸至每個像素列之配線。
[1-3.像素及副像素]
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對應彩色顯示之情形時,如圖2B所示,成為形成彩色圖像之單位之1個像素、即單位像素5例如包含複數個副像素(子像素)50。於該例中,單位像素5包括顯示R之副像素50R、顯示B之副像素50B、及顯示G之副像素50G。單位像素5所具有之副像素50R、50B、50G朝向X方向、即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列方向排列。如上所述,單位像素5亦可進而包含一種顏色或複數種顏色之副像素。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僅對應單色顯示之情形時,如圖2C所示,成為形成單色圖像之單位之1個像素、即單位像素5M成為像素50(相當於彩色圖像中之副像素50)。單位像素5係用以顯示彩色圖像之基本單位,單位像素5M係用以顯示單色圖像之基本單位。
[1-4.像素部之電極構造]
於對透過顯示區域進行說明之前,對像素50之電極構造進行說明。
圖3係供說明像素部之電極構造之圖。圖3係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部之俯視圖。於圖3,對反射電極63標註影線進行表示。
如圖3所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像素部成為如下構成,即,將像素50配置成矩陣狀,相對於該矩陣狀之配置而將信號線61配線於沿著行方向延伸之像素50間之空間位置,將掃描線62配線於沿著列方向延伸之像素50間之空間位置。如上述般,於圖1中,信號線61與掃描線62以相互交叉之方式配線於第1面板部10之第1基板14上。
於此種構成之像素部(像素陣列部)中,於圖3所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中,於一個像素50內形成包含鋁等金屬之反射電極63及開口部64,並將該開口部64用作透過顯示區域。如此,若為了確保透 過顯示區域而於像素50內形成開口部64,則不得不使反射電極63、即反射顯示區域縮小相當於該開口部64之面積之量。因此,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反射顯示性能與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反射顯示性能相比降低。即,確保透過顯示區域與確保反射顯示性能係取捨之關係。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反射電極63設置有開口部64,但亦可將信號線61及掃描線62配置於自反射電極63與反射電極63之間之間隙錯開之位置,即,亦可配置於反射電極63之背面,將反射電極63與反射電極63之間之間隙設為開口。
[1-5.液晶顯示面板之驅動方式]
於液晶顯示面板(液晶顯示裝置)中,為了藉由對液晶持續施加同極性之直流電壓,而抑制液晶之比電阻(物質固有之電阻值)等劣化,採用以共用電位VCOM為基準使影像信號之極性以特定之週期反轉之驅動方式。
作為此種液晶顯示面板之驅動方式,已知有線反轉、點反轉、幀反轉等驅動方式。線反轉係於相當於1線(1像素列)之1H(H為水平期間)之時間週期使影像信號之極性反轉之驅動方式。點反轉係針對相互鄰接之上下左右之每個像素而使影像信號之極***替反轉之驅動方式。幀反轉係針對相當於1畫面之每個幀而使寫入至所有像素之影像信號一次以相同極性反轉之驅動方式。
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於使用幀反轉之驅動方式之情形時,係跨及1幀期間而將相同極性之信號電壓寫入至信號線61,因此,可能會產生遮光。因此,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中,於使用幀反轉之驅動方式時,採用作為像素50具有記憶功能之像素、例如每個像素具有可記憶資料之記憶體之所謂MIP(Memory In Pixel,像素記憶體)方式。於MIP方式之情形時,始終對像素50施加固定電壓,因此,可使遮光減少。
又,MIP方式藉由於像素內具有記憶資料之記憶體,可實現利用類比顯示模式之顯示、及利用記憶體顯示模式之顯示。所謂類比顯示模式係類比地顯示像素之灰階之顯示模式。所謂記憶體顯示模式係基於記憶於像素內之記憶體之二值資訊(邏輯“1”/邏輯“0”)而數位地顯示像素之灰階之顯示模式。
於記憶體顯示模式之情形時,由於使用保持於記憶體之資訊,故而無需以幀週期執行反映灰階之信號電位之寫入動作。因此,於記憶體顯示模式之情形時,與必須以幀週期執行反映灰階之信號電位之寫入動作之類比顯示模式之情形相比,消耗電力較少即可。換言之,可減少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消耗電力。
圖4係表示採用MIP方式之像素之電路構成之一例之方塊圖,圖中,於與圖2A相同之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而進行表示。又,圖5表示供說明採用MIP方式之像素之動作之時序圖。
如圖4所示,像素50除液晶電容(液晶單元)52以外還包括具有三個開關元件54、55、56及鎖存部57之驅動電路部58。驅動電路部58具備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功能。具備驅動電路部58之像素50成為具有SRAM功能之像素構成。所謂液晶電容(液晶單元)52意指於像素電極(例如圖3之反射電極63)和與其對向配置之對向電極之間產生之液晶電容。
開關元件54之一端連接於信號線61(相當於圖2A之信號線611~613)。開關元件54藉由自圖2A之掃描電路80賦予掃描信號ΦV而成為導通(關閉)狀態,並取入自圖2A之信號輸出電路70經由信號線61而供給之資料SIG。鎖存部57具有相互逆向地並聯連接之反相器571、572,且保持(鎖存)與藉由開關元件54而取入之資料SIG對應之電位。
對開關元件55、56之各一端子賦予與共用電位VCOM為逆相之控制脈衝XFRP及同相之控制脈衝FRP。開關元件55、56之各另一端子 共通地連接,其共通連接節點成為本像素電路之輸出節點Nout。開關元件55、56之任一個根據鎖存部57之保持電位之極性而成為導通狀態。藉此,相對於對對向電極(圖1之透明電極21)施加共用電位VCOM之液晶電容52,控制脈衝FRP或控制脈衝XFRP被施加於像素電極(例如圖3之反射電極63)。
自圖5可知,於本例之情形時,於鎖存部57之保持電位為負側極性時,液晶電容52之像素電位成為與共用電位VCOM為同相,因此成為黑顯示,於鎖存部57之保持電位為正側極性之情形時,液晶電容52之像素電位成為與共用電位VCOM為逆相,因此成為白顯示。
自上述情況可知,MIP之像素50之開關元件55、56之任一個根據鎖存部57之保持電位之極性而成為導通狀態,藉此,對液晶電容52之像素電極(例如圖3之反射電極63)施加控制脈衝FRP或控制脈衝XFRP。其結果,始終對像素50施加固定之電壓,因此,抑制遮光之產生。
再者,於本例中,列舉使用SRAM作為像素50所內置之記憶體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SRAM只不過為一例,亦可採用使用其他記憶體、例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採用MIP方式時,可使用面積灰階法、分時灰階法等。於分時灰階法之情形時,即便為靜態畫面,像素電位亦根據時間而不同,而像素內及像素間之液晶分子移動。因此,相較使用分時灰階法,使用面積灰階法更佳。又,於面積灰階法之情形時,由於分割像素電極即反射電極63,故而電極間之間隙變多,因此,有相較不分割之情形面板之透過率變高之優勢。
又,於上述之例中,作為具有記憶功能之像素使用於每個像素具有可記憶資料之記憶體之MIP之像素,但其只不過為一例。作為具 有記憶功能之像素,除MIP之像素以外,例如可例示周知之使用記憶體性液晶之像素。
液晶之顯示模式中有於未施加電場(電壓)時成為白顯示、於施加電場時成為黑顯示之長白模式、及於未施加電場時成為黑顯示、於施加電場時成為白顯示之長黑模式。該兩模式之液晶單元之構造相同,圖1之偏光板11、26之配置不同。本實施形態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以於未施加電場(電壓)時成為黑顯示、於施加電場時成為白顯示之長黑模式被驅動。
[1-6.異向性散射構件]
圖6係表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於列方向(X方向)上鄰接之兩個像素之剖面構造的剖面圖,圖中,於與圖1相同之部位標註相同符號而表示。圖7A係外部光自正面入射之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剖面圖。圖7B係入射光自背面入射之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剖面圖。圖8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一例之俯視圖。圖9係用以說明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功能之模式圖。圖10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一例之俯視圖。圖11係用以說明異向性散射構件之功能之模式圖。
如圖6所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於較包含液晶分子31之液晶層30更靠利用反射電極63反射之光之行進方向側,具有使光散射之片狀之異向性散射構件27。更具體而言,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於第2基板23與1/4波長板24之間具有異向性散射構件27。異向性散射構件27係使利用反射電極63反射之光散射或使透過像素間之空間65A之背光散射之非等向或等向之層。作為異向性散射構件27例如可使用LCF(Light Control Film,光控制薄膜)。
異向性散射構件27係前方散射多而後方散射少之前方散射層。異向性散射構件27係使自特定方向(散射軸方向)入射之光散射之異向性散射層。異向性散射構件27於利用與第2基板23之關係而自偏光板 26側之特定方向入射而來有光(例如外部光)之情形時,使該入射之光幾乎不散射地透過,並使由反射電極63反射回來之光(反射光)較大地散射。
如圖7A及圖7B所示,異向性散射構件27包括第1區域27B、及第2區域27S,兩種區域27B、27S之折射率互不相同。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如圖8及圖9所示般成為複數個板狀之第2區域27S於第1區域27B中以特定間隔排列之遮光體構造,異向性散射構件27a亦可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成為柱狀之第2區域27Sa排列於第1區域27Ba中之柱狀構造。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區域27B係由折射率低於第2區域27S之材料形成。即,第1區域27B係由異向性散射構件27中折射率相對較低之材料形成,而成為低折射率區域。又,第2區域27S係由異向性散射構件27中折射率相對較高之材料形成,而成為高折射率區域。
異向性散射構件27配置為於自第1區域(低折射率區域)27B與第2區域(高折射率區域)27S之交界附近之折射率之變化程度相對較大之面側入射光,並自低折射率區域27B與高折射率區域27S之交界附近之折射率之變化之程度相對較小之面側出射光時使光散射。
異向性散射構件27係例如第1區域27B及第2區域27S於厚度方向延伸,且向特定方向傾斜者。異向性散射構件27例如係藉由自斜向對折射率互不相同之兩種以上之可光聚合之單體或低聚物之混合物即樹脂片材照射紫外線而形成者。再者,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為與上述不同之構造,又,亦可利用與上述不同之方法製造。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為1層亦可為複數層。於異向性散射構件27為複數層之情形時,可為相互相同之構造,亦可為互不相同之構造。
例如,如圖7A所示,異向性散射構件27藉由與第2基板23之關係而自特定之方向(散射軸方向)入射外部光L1時使該外部光L1散射,於自其他特定之方向(除散射軸方向以外之方向)入射外部光L2時使該外 部光L2透過。又,異向性散射構件27於自其他特定之方向入射外部光L2時使該外部光L2透過,使所透過之光中之由反射電極63反射之光以散射中心軸S為中心於特定之範圍內散射。外部光L1、L2係入射至第2面板部20之偏光板26之平行光。外部光L1、L2可為無偏光之光,亦可為偏光之光。又,例如,如圖7B所示,異向性散射構件27於光自與外部光L1、L2為相反側入射入射光L3、L4之情形時,亦同樣地藉由與第2基板23之關係使自特定方向(散射軸方向)入射之光散射,且使自其他特定之方向(除散射軸方向以外之方向)入射之光透過。具體而言,藉由與第2基板23之關係,於來自特定之方向之入射光L3入射時,使該入射光L3散射,於來自其他特定之方向之入射光L4入射時使該入射光L4透過。再者,外部光L1及入射光L3中之特定之方向係僅使朝向反轉180度而為相同之方向。又,外部光L2及入射光L4中之特定之方向係僅使朝向反轉180度而為相同之方向。再者,光之散射只要在通過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過程中產生即可,可於入射時散射,可於出射時散射,亦可於路徑中散射。
此處,於異向性散射構件27為圖8所示之遮光體構造之情形時,如圖9所示,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使外部光L1散射而得之散射光L1a形成第1區域27B及第2區域27S之長邊方向之直徑d1成為短徑,且第1區域27B及第2區域27S之短邊方向(第1區域27B及第2區域27S之排列方向)之直徑d2成為長徑之橢圓形狀。再者,異向性散射構件27於使自反射電極63反射之光散射之情形時亦同樣地使其呈橢圓形狀地散射。又,於異向性散射構件27a為圖10所示之柱狀構造之情形時,如圖11所示,異向性散射構件27a之使外部光L1散射而得之散射光L1a形成直徑d1a與直徑d2a成為相同直徑之圓形狀。再者,異向性散射構件27a於使自反射電極63反射之光散射之情形時亦同樣地使其呈圓形狀地散射。
圖12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與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此處,如圖12所示,將自第1面板部10經由液晶層30而至第2面板部20之第2基板23為止之部分設為液晶面板PL。再者,於圖12中,為了使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與液晶面板PL之主視角方向AX2之關係易於理解,將異向性散射構件27與液晶面板PL之間隔開而進行圖示。
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中心軸S(係指以其為中心入射之光之異向性散射特性為大致對稱性之軸。換言之,係沿最散射之光之入射方向延伸之軸)相對於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顯示側之面之法線方向斜向傾斜。又,液晶面板PL以與其顯示面(即,液晶面板PL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交界面)交叉之特定之方向為主視角方向AX2,主視角方向AX2相對於液晶面板PL之顯示面斜向傾斜。所謂主視角係對應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使用者於使用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時注視影像顯示面之方位,於影像顯示面為方形狀之情形時,係對應於與影像顯示面之一邊中之最接近使用者之邊正交之方位。
於自液晶面板PL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入射光L4藉由透過異向性散射構件27而散射之情形時,入射光L4之入射方向成為散射軸方向AX1。即,沿著散射軸方向AX1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入射光L4藉由通過異向性散射構件27而散射。此時,散射軸方向AX1成為包含散射中心軸S延伸之方向、及相對於散射中心軸S傾斜特定角度之方向的方向。即,散射軸方向AX1成為具有包含散射中心軸S之特定之角度範圍之方向。特定之角度範圍成為以散射中心軸S為中心相對於散射中心軸S傾斜±θ度之角度範圍,θ例如為20度以內。再者,θ更佳為設為15度。此時,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與液晶面板PL之主視角方向AX2相對於液晶面板PL之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朝相同側傾斜。又,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與液晶面板PL之 主視角方向AX2成為相同方向。
如上所述,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於第2基板23與偏光板26之間設置異向性散射構件27。更具體而言,可於第2基板23與1/4波長板24之間設置異向性散射構件27。因此,可於第2基板23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間不設置偏光板26、1/4波長板24及1/2波長板25而將第2基板23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鄰接設置。由此,第2基板23可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密接,因此,自第2基板23出射之光可直接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27。藉此,自第2基板23出射之光難以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內擴散,從而可減少於顯示面顯示之圖像之模糊。又,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與液晶面板PL之主視角方向AX2設為相同方向。因此,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使自第2基板23出射至主視角方向AX2並入射至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光散射。由此,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減少不散射而向特定之方向出射之光,因此,可減少自異向性散射構件27出射之光之方向依存性。自以上情況可知,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降低圖像之模糊且可減少光之方向依存性,因此可謀求視認性之提昇。
[1-7.背光部]
其次,參照圖13及圖14對背光部40進行說明。圖13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及導光板內之背光之行進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圖14係表示異向性散射構件之散射軸方向、液晶面板之主視角方向及背光之照射方向之關係之模式圖。圖13之上圖係自Y方向觀察背光部40之側視圖,圖13之下圖係自Z方向觀察背光部40之俯視圖。圖13及圖14亦為了使各方向之關係易於理解而將異向性散射構件27、液晶面板PL、及背光部40之間分別隔開而進行圖示。
如圖13所示,背光部40成為邊緣照明方式,且包括光源部41、 及導引來自光源部41之光之導光板42。光源部41朝向導光板42照射背光。光源部41例如使用LED或螢光管等,沿著特定之方向而設置成直線狀。該光源部41延伸之方向成為與朝向導光板42照射之於導光板42內行進之背光之行進方向DX正交之方向。
導光板42隔著液晶面板PL而設置於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相反側(背面側),且與液晶面板PL對向地設置。導光板42形成為方形之板狀,與液晶面板PL對向之面(顯示側之面)成為照射背光之光照射面。又,導光板42之背面成為反射面,反射面使朝向背面側之背光朝向光照射面側反射。呈直線狀地延伸之光源部41沿著成為方形之導光板42之一邊鄰接設置。而且,光源部41鄰接之導光板42之一邊之側面成為來自光源部41之背光入射之光入射面。因此,導光板42之光入射面與光照射面正交,光照射面與反射面平行。而且,導光板42將來自光源部41之背光沿相對於沿Y方向延伸之光源部41而正交之方向、且與光照射面及反射面平行之方向即X方向導引。此時,自第1基板14與導光板42對向之方向(Z方向)觀察,於導光板42內行進之背光之行進方向DX與散射軸方向AX1成為相同方向(X方向)。此時,散射軸方向AX1相對於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朝背光部40之光源部41側傾斜,因此,自Z方向觀察之背光之行進方向DX與散射軸方向AX1成為相反方向。再者,光源部41可設置於導光板42之與X方向為相反側,亦可設置於導光板42之於X方向之兩側。
如上所述,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自第1基板14與導光板42對向之方向觀察,可使於導光板42內行進之背光之行進方向DX與散射軸方向AX1為相同方向。因此,背光部40可於沿著散射軸方向AX1之方向導引自導光板42之光照射面出射之背光。由此,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較多地導引朝向散射軸方向AX1之背光,因此,可效率佳地提高散射之背光之亮度。
如圖14所示,背光部40具有使朝向液晶面板PL之第1面板部10照射之背光聚光之功能。於對背光部40賦予聚光功能之情形時,可藉由於導光板42之光照射面配置片狀之光偏向構件而實現。背光部40於光照射面內之複數個部位使背光聚光,至少沿著導光板42內之背光之行進方向DX每隔特定間隔地進行聚光。再者,背光部40使所聚光之背光之照射方向AX3相對於光照射面之法線方向傾斜。此時,背光之照射方向AX3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及液晶面板PL之主視角方向AX2相對於光照射面(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朝相同側傾斜。又,背光之照射方向AX3與散射軸方向AX1及主視角方向AX2成為相同方向。
如上所述,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使於背光部40聚光之背光之照射方向AX3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相對於光照射面(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朝相同側傾斜。因此,所聚光之背光之至少一部分向沿著散射軸方向AX1之方向照射,因此,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可提高背光之亮度。進而,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使背光之照射方向AX3與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散射軸方向AX1為相同方向,因此,於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之顯示面,可使背光之亮度進一步提高。又,異向性散射構件27可使向沿著散射軸方向AX1之方向照射且自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顯示側之面出射之背光散射。藉此,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藉由提高背光之亮度而提高顯示面中之對比度,又,可減少背光之方向依存性,因此可進一步謀求視認性之提高。
其次,圖15A係表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CF基板側之光學設計之一例的模式圖,圖15B係表示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TFT基板側之光學設計之一例之模式圖。圖15A、圖15B表示第1面板部10之構成構件、液晶單元(液晶層30)及第2面板部20之構成構件之各軸方 向。具體而言,對於第1面板部10側(TFT基板側)分別表示偏光板11之吸收軸方向、1/2波長板12之延伸軸方向及1/4波長板13之延伸軸方向。又,對於第2面板部20側(CF基板側)分別表示液晶單元之TFT基板側‧CF基板側之摩擦方向、異向性散射構件27之遲相軸方向、1/4波長板24之延伸軸方向、1/2波長板25之延伸軸方向及偏光板26之吸收軸方向。
<2.電子機器>
以上所說明之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可用作將輸入至電子機器之影像信號或於電子機器內產生之影像信號顯示為圖像或影像之所有領域之電子機器的顯示部(顯示裝置)。
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於所有領域之電子機器中亦較佳為用作於室外之使用頻度較高之行動終端機器之顯示部(顯示裝置)。作為行動終端機器例如可例示數位相機、視訊攝影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遊戲機、筆記型個人電腦、電子書等行動資訊機器、行動電話機等行動通信機器等。
自上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可知,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可於保持與反射型顯示裝置相同之反射顯示性能之基礎上實現透過顯示,因此,可充分地發揮作為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特徵之消耗電力少且於明亮之環境下亦容易看清畫面之特徵。因此,於所有領域之電子機器、尤其於行動終端機器中,藉由使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作為其顯示部,可較大地有助於行動終端機器之低消耗電力化。
以下,對將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用作顯示部之電子機器、即本揭示之電子機器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圖16A表示應用本揭示之數位相機之外觀,且係自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圖16B係自背面側觀察之立體圖。本應用例之數位相機包括 閃光燈用發光部111、顯示部112、選單開關113、快門按鈕114等,作為其顯示部112係藉由使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而製作。
圖17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視訊攝影機之外觀之立體圖。本應用例之視訊攝影機包含本體部131,於朝向前方之側面包含被攝體拍攝用透鏡132,且包含拍攝時之開始/停止開關133、及顯示部134等,作為其顯示部134係藉由使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而製作。
圖18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筆記型個人電腦之外觀之立體圖。本應用例之筆記型個人電腦於本體121包括於輸入字符等時所操作之鍵盤122、及顯示圖像之顯示部123等,作為其顯示部123係藉由使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而製作。
圖19A至圖19G係表示應用本揭示之行動通信機器、例如行動電話機之外觀圖。圖19A係打開之狀態下之前視圖、圖19B係其側視圖、圖19C係閉合之狀態下之前視圖、圖19D係左側視圖、圖19E係右側視圖、圖19F係俯視圖、圖19G係仰視圖。
本應用例之行動電話機包括上側殼體141、下側殼體142、連結部(此處為鉸鏈部)143、顯示器144、副顯示器145、圖片燈146、及相機147等。而且,藉由使用本揭示之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1作為顯示器144或副顯示器145而製作本應用例之行動電話機。
<3.本揭示之構成>
本揭示可採用如下構成。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將與顯示面交叉之特定之方向設為主視角方向者,且包括:反射電極;第1基板,其設置有上述反射電極;透明電極,其與上述反射電極對向; 第2基板,其設置有上述透明電極;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偏光板,其隔著上述第2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之相反側;及異向性散射構件,其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偏光板之間;且上述異向性散射構件具有散射中心軸,且使沿著具有包含上述散射中心軸之特定之角度範圍之方向即散射軸方向透過之光散射,且上述散射軸方向與上述主視角方向成為相同方向。
(2)
如(1)中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之角度範圍為相對於上述散射中心軸之傾斜角為20度以內之角度範圍。
(3)
如(1)或(2)中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更包括背光部,該背光部隔著上述第1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之相反側,且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背光;且上述背光部包括與上述第1基板對向之導光板、及自上述導光板之側方照射上述背光之光源部,且自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導光板對向之方向觀察,自上述光源部照射之於上述導光板內行進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散射軸方向成為相同方向。
(4)
如(3)所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使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之上述背光聚光,且使所聚光之上述背光之照射方向朝與相對於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傾斜之上述散射軸方向相同之側傾斜。
(5)
如(1)或(2)所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更包括背光部,該背光部 隔著上述第1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之相反側,且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背光,且上述背光部使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之上述背光聚光,且使所聚光之上述背光之照射方向朝與相對於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傾斜之上述散射軸方向相同之側傾斜。
(6)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
以上,對本揭示進行了說明,但本揭示並非藉由上述內容而限定。又,上述本揭示之構成要素包含業者可容易地假定者、實質上相同者、及所謂之均等之範圍者。進而,上述構成要素可適當組合。又,可於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構成要素之各種省略、置換及變化。
27‧‧‧異向性散射構件
27B‧‧‧第1區域
27S‧‧‧第2區域
AX1‧‧‧散射軸方向
AX2‧‧‧主視角方向
L4‧‧‧入射光
PL‧‧‧液晶面板
S‧‧‧散射中心軸

Claims (8)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將與顯示面交叉之特定之方向設為主視角方向者,且包括:複數個反射電極,其設置有間隙而配列;第1基板,其設置有上述反射電極;透明電極,其與上述反射電極對向;第2基板,其設置有上述透明電極;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偏光板,其隔著上述第2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之相反側;異向性散射構件,其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偏光板之間;及背光部,其隔著上述第1基板而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之相反側,並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背光;且上述異向性散射構件具有散射中心軸,且使沿著具有包含上述散射中心軸之特定之角度範圍之方向即散射軸方向透過之光散射;且上述散射軸方向與上述主視角方向成為相同方向;上述複數個反射電極之上述間隙使上述背光透過;自上述間隙透過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及上述反射電極之反射光之行進方向係相對於上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而傾斜於上述散射軸方向,且自上述間隙透過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所成之角度係和上述反射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所成之角度相同。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特定之角度範圍係相對於上述散射中心軸之傾斜角為20度以內之角度範圍。
  3.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包括與上述第1基板對向之導光板、及自上述導光板之側方照射上述背光之光源部,且自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導光板對向之方向觀察,自上述光源部照射之於上述導光板內行進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散射軸方向成為相同方向。
  4. 如請求項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使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之上述背光聚光,且使所聚光之上述背光之照射方向朝與相對於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傾斜之上述散射軸方向相同之側傾斜。
  5.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使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之上述背光聚光,且使所聚光之上述背光之照射方向朝與相對於上述顯示面之法線方向傾斜之上述散射軸方向相同之側傾斜。
  6.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包括:與上述第1基板對向之導光板、及自上述導光板之側方照射上述背光之光源部,且自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導光板對向之方向觀察,自上述光源部照射之於上述導光板內行進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散射軸方向成為相反方向;自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導光板對向之方向觀察,於上述導光板內行進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上述主視角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7.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部包括:與上述第1基板對向之導光板、及自上述導光板之側方照射上述背光之光源部,且 自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導光板對向之方向觀察,於上述導光板內行進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與朝向上述第1基板照射之上述背光之行進方向成為相反方向。
  8. 一種包括液晶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其中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係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
TW103105704A 2013-03-14 2014-02-20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533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1957A JP2014178454A (ja) 2013-03-14 2013-03-14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448A TW201435448A (zh) 2014-09-16
TWI533056B true TWI533056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50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5704A TWI533056B (zh) 2013-03-14 2014-02-20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0015B2 (zh)
JP (1) JP2014178454A (zh)
KR (1) KR20140113463A (zh)
CN (1) CN104049406B (zh)
TW (1) TWI533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5272B2 (en) * 2018-10-25 2022-03-15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471302A (zh) * 2018-12-25 2019-03-15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视角偏转的底背光装置
TW202125060A (zh) * 2019-12-06 2021-07-01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型顯示體
CN113671619B (zh) * 2020-05-14 2023-08-25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式显示装置及其前置光源模块
TWI832410B (zh) * 2022-09-02 2024-02-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6076B2 (ja) * 1998-03-25 2005-07-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60592C (zh) * 1999-11-24 2004-08-04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6678026B2 (en) * 2001-04-10 2004-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030048654A (ko) * 2001-12-12 2003-06-25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3815461B2 (ja) 2002-11-22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12562B2 (ja) * 2003-04-22 2012-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05274690A (ja) 2004-03-23 2005-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664260B2 (ja) 2005-09-21 2011-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564503B2 (ja) 2006-02-17 2010-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564504B2 (ja) 2006-02-17 2010-10-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7258152A (ja) * 2006-02-24 2007-10-0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8052132A (ja) 2006-08-25 2008-03-06 Tomoegawa Paper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2155068A (ja) * 2011-01-25 2012-08-16 Sony Mobile Display Corp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749960B2 (ja) 2011-03-30 2015-07-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8454A (ja) 2014-09-25
US20140267982A1 (en) 2014-09-18
TW201435448A (zh) 2014-09-16
US9280015B2 (en) 2016-03-08
CN104049406B (zh) 2017-04-12
KR20140113463A (ko) 2014-09-24
CN104049406A (zh)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96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050712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0251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514047B (zh) 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JP5623982B2 (ja) 半透過型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528079B (zh) Semi-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US9454035B2 (en)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TWI5330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9448430B2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US959985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