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8572B -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8572B
TWI528572B TW103111802A TW103111802A TWI528572B TW I528572 B TWI528572 B TW I528572B TW 103111802 A TW103111802 A TW 103111802A TW 103111802 A TW103111802 A TW 103111802A TW I528572 B TWI528572 B TW I5285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uxiliary
electrodes
solar cell
fin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758A (zh
Inventor
鍾文泰
陳建文
王博文
Original Assignee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11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8572B/zh
Priority to CN201410196388.7A priority patent/CN10495295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5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電轉換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太陽能電池模組完成製作後,通常需對其進行可靠度試驗,以確保所生產之太陽能電池模組可通過國際認證與客戶要求的規範。一般而言,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可靠度試驗主要包含目視檢查(visual inspection)、絕緣測試、低照度性能測試、戶外曝曬測試、熱斑耐久試驗、紫外線試驗、熱循環(thermal cycling)試驗、溼冷凍(humidity freeze)試驗、溼熱(damp heat)試驗、引線端試驗、溼漏電流試驗、機械負荷(mechanical load)試驗、冰雹試驗與光衰減試驗等等。
然而,經過熱循環試驗後,太陽能電池模組常發生填充因子(fill factor)下降的情況,進而導致最大輸出功率降低。請參照第1圖,其係繪示一種傳統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分析歷經熱循環試驗後之太陽能電池模組中的太陽能電池100後,發現位於太陽能電池100之正面102 上部分的指狀電極106有破損情況。而指狀電極106的破損發生在與太陽能電池100背面之匯流電極108的電極部110位置對應之處。由於指狀電極106的破損,使得這些指狀電極106無法與匯流電極104有效連接,因而導致指狀電極106所收集之電流無法順利傳遞而匯集到匯流電極104,進而導致太陽能電池100之輸出功率下降。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就是在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其基板之一表面設有與指狀電極相交但與匯流電極不相交之數個輔助電極,這些輔助電極與基板另一表面上之匯流電極的電極部對應。在指狀電極破裂而無法將電流直接傳導至與匯流電極時,經由這些輔助電極的傳導,可將指狀電極之電流順利匯集到匯流電極。因此,可降低填充因子的損失,進而可提升太陽能電池之能量轉換效率。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其包含可對應連接匯流電極與輔助電極的數個輔助導線,因此可提供進一步的防護,以在輔助電極無法順利將指狀電極所傳來之電流傳至匯流電極時,將電流順利匯集到匯流電極。此外,輔助導線較指狀電極寬,可增進對應於電極部之處的指狀電極與匯流電極之間的接合穩固性,而可避免指狀電極與匯流電極之間的接合斷裂。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提出一種太陽能電池結 構。此太陽能電池結構包含基板、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基板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第一電極設於第一表面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複數個指狀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一輔助電極,其中指狀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相交,第一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第二電極設於第二表面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第二匯流電極包含與前述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電極部,其中這些電極部沿第一匯流電極之延伸方向間隔排列,每一電極部對第一表面之正投影與第一匯流電極重疊,此外非該些正投影處於延伸方向上形成複數間隔。前述指狀電極中包含複數個第一指狀電極,這些第一指狀電極與電極部之正投影相交,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一側旁,且與和對應之正投影相交之第一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指狀電極中更包含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位於間隔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正投影之一端之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正投影之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另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正投影之另一端之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正投影之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第一電極更包含與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一輔助導線,且每一第一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一輔助導線之寬度大於每一指狀電極之寬度。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第一電極更包含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其中這些第二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且與第一輔助電極對應,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相對二側。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第一電極更包含與第二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二輔助導線,且每一第二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第二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沿著延伸方向之相對二邊緣的外側。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此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一上板、一下板、一如上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複數個連接帶以及至少一封裝材料層。太陽能電池結構設於上板與下板之間。連接帶電性連接相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封裝材料層位於上板與下板之間,將太陽能電池結構與上板和下板結合。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亦提出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基板,此基板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形成一第一電極於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一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複數個指狀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一輔助電極,這些指狀電極與第一匯流 電極相交,且第一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形成一第二電極於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二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第二匯流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部與前述第一輔助電極對應。這些電極部沿第一匯流電極之延伸方向間隔排列,每一電極部對第一表面之正投影與第一匯流電極重疊,此外非該些正投影處於延伸方向上形成複數間隔。指狀電極中包含複數個第一指狀電極,這些第一指狀電極與電極部之正投影相交,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一側旁,且與和對應之正投影相交之第一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上述形成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上述指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這些第二指狀電極位於電極部之間隔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正投影之一端之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正投影之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另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正投影之另一端之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正投影之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上述形成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第一電極包含與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一輔助導線,每一第一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一輔助導線 之寬度大於每一指狀電極之寬度。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形成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第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這些第二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且與上述第一輔助電極對應,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相對二側。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形成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第一電極包含與第二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二輔助導線,每一第二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第二輔助電極與第一匯流電極。
依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上述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之正投影之沿著延伸方向之相對二邊緣的外側。
100‧‧‧太陽能電池
102‧‧‧正面
104‧‧‧匯流電極
106‧‧‧指狀電極
108‧‧‧匯流電極
110‧‧‧電極部
200‧‧‧太陽能電池模組
202a‧‧‧太陽能電池結構
202b‧‧‧太陽能電池結構
204‧‧‧基板
206‧‧‧第一表面
208‧‧‧第二表面
210a‧‧‧第一電極
210b‧‧‧第一電極
212‧‧‧第一匯流電極
214‧‧‧第二電極
216‧‧‧第二匯流電極
218‧‧‧上板
220‧‧‧下板
222‧‧‧封裝材料層
224a‧‧‧第一指狀電極
224b‧‧‧第二指狀電極
226a‧‧‧第一輔助電極
226b‧‧‧第二輔助電極
228a‧‧‧第一輔助導線
228b‧‧‧第二輔助導線
230‧‧‧連接帶
232‧‧‧電極部
234‧‧‧間隔
236‧‧‧延伸方向
238‧‧‧端
240‧‧‧端
242‧‧‧端
244‧‧‧端
246‧‧‧長度
248‧‧‧長度
250‧‧‧長度
252‧‧‧寬度
254‧‧‧寬度
256‧‧‧寬度
258‧‧‧寬度
300‧‧‧步驟
302‧‧‧步驟
304‧‧‧步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係繪示係繪示一種傳統太陽能電池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 電池結構的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
第5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
第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製作流程圖。
請參照第2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之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太陽能電池模組200主要包含一上板218、一下板220、數個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數個連接帶230、以及一個或多個封裝材料層222。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板218為透明板材,例如玻璃。下板220又可稱為背板(back sheet),且下板220可為白色不透明板材。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設於上板218與下板220之間。連接帶230同樣位於上板218與220之間,且每個連接帶230之二端可分別與相鄰之二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連接,以電性連接此二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連接帶230亦可稱為焊帶。封裝材料層222亦位於上板218與下板220之間。藉由高溫壓合的程序,封裝材料層222於熔融態時可將這些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和連接帶230與下板220和上板218結合。在一示範例子中,封裝材料層222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請同時參照第2圖至第4圖,其中第3圖與第4圖係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與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主要包含基板204、第一電極210a以及第二電極214。如第2圖所示,基板204具有第一表面206與第二表面208,其中第一表面206與第二表面208分別位於基板204之相對二側。基板204之材料可為半導體材料,例如矽。基板204已根據第一電極210a與第二電極214之位置而設有對應之摻雜區(未繪示)。在一示範例子中,第一表面206為基板204之正面,第二表面208為基板204之背面。
如第3圖所示,第一電極210a設置在基板204之第一表面206上。第一電極210a之材料可為金屬漿料,例如銀漿。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0a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數個輔助電極與數個指狀電極。在一示範例子中,如第3圖所示,第一電極210a包含三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指狀電極包含數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224b,這些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實質等寬。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和第一匯流電極212相交,即這些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至少和第一匯流電極212直接接合。在一些示範例子中,每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和第一匯流電極212正交。此外,如第4圖所示,每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之寬度254小 於第一匯流電極212之寬度256。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之電流可匯集到第一匯流電極212。
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助電極中僅包含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且每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旁對應配置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在這樣的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可均位於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同一側;然第一輔助電極226a亦可非均配置在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同一側,而是配置在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之相對二側。舉例而言,在第一電極210a僅包含第一輔助電極226a且第一電極210a係以網印方式製作的實施例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可均設置在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網印製程入刀側。此外,第一輔助電極226a均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相交。在一些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均順著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延伸方向236而延伸。在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平行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在另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平行。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輔助電極中包含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226b,且每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旁對應配置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226b。在這樣的實施例中,這些第一輔助電極226a分別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對應。互相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鄰設於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相對二側。此外,第一輔助電極226a 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相交。在一些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順著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延伸方向236而延伸。在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平行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在另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和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平行。下列以第一電極210a包含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實施例來進行本實施方式的說明。
如第2圖所示,第二電極214設於基板204之第二表面208上,而與第一電極214分別位於基板204之相對二側。第二電極214之材料可為金屬漿料,例如銀漿。第二電極214包含一或多個第二匯流電極216。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第二匯流電極216之數量與位置均和第一匯流電極212對應。每個第二匯流電極216包含數個電極部232。因此,每個電極部232對第一表面206的正投影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重疊。在每個第二匯流電極216中,這些電極部232沿第一匯流電極212之延伸方向236間隔排列,即每個第二匯流電極216呈不連續狀。如此使得非電極部232之正投影處於第一匯流電極212之延伸方向236上形成間隔234。
此外,在第一電極210a的所有指狀電極中,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匯流電極216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相交。另一方面,第二指狀電極224b則 穿過上述間隔234中。請同時參照第3圖與第4圖,第一電極210a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分別與第二匯流電極216之電極部232對應。亦即,每個電極部232與一第一輔助電極226a和一第二輔助電極226b對應,且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之正投影的相對二側旁。在一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之正投影之沿著延伸方向236的相對二邊緣之外側,即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至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距離均大於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之正投影之沿著延伸方向236的二邊緣分別至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距離。
請再次參照第2圖與第4圖,在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位於與第一匯流電極212貼合之連接帶230的二邊緣外,即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至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距離均大於與第一匯流電極212貼合之連接帶230的二邊緣分別至此第一匯流電極212之距離。
如第4圖所示,對於每個電極部232而言,對應設置在其正投影之相對二側的第一輔助電極226a及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與和此正投影相交之第一指狀電極224a相交。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每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而言,對應設置在此正投影旁之第一輔助電極 226a的一端238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一端的間隔234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234中鄰近此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對於每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而言,對應設置在此正投影旁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的另一端240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另一端的間隔234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234中鄰近此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也就是說,第一輔助電極226a之長度246較對應之電極部232的長度248長,如第4圖所示。
類似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每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而言,對應設置在此正投影旁之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一端242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一端的間隔234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234中鄰近此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對於每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而言,對應設置在此正投影旁之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另一端244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另一端的間隔234中,且與所突伸之間隔234中鄰近此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即第二輔助電極226b之長度250較對應之電極部232的長度248長,如第4圖所示。
在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中,當第一電極210a之第一指狀電極224a因熱應力影響而破裂,進而無法與第一匯流電極212有效連通時,設置在第二匯流電極216之電極部232之正投影二側的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 226b可將第一指狀電極224a之電流順利傳導至第一匯流電極212。因此,可有效避免填充因子下降,進而可提高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之輸出功率。
請同時參照第5圖與第6圖,其係分別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上視示意圖與局部放大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之太陽能電池結構202b之架構大致上與上述實施方式之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的架構相同,二者之差異在於第一電極210b另包含數個輔助導線。
在第一電極210b僅包含第一輔助電極226a的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0b另包含數個第一輔助導線228a。這些第一輔助導線228a分別與第一輔助電極226a對應,且每個第一輔助導線228a連接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一匯流電極212。在一些示範例子中,如第6圖所示,第一輔助導線228a之寬度252大於每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的寬度254,以使第一輔助導線228a與第一匯流電極212之間的接合更為穩固可靠,並可增進第一電極210b與第二匯流電極216對應區域的結構強度,降低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一匯流電極212之間接合斷裂的機率。
在第一電極210b同時包含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第一電極210b更包含數個第二輔助導線228b。這些第二輔助導線228b分別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對應,且每個第二輔助導線228b 連接對應之第二輔助電極226b與第一匯流電極212。在一些示範例子中,如第6圖所示,第二輔助導線228b之寬度258同樣也大於每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的寬度254,以提升第二輔助導線228b與第一匯流電極212之間接合的穩固可靠度,並可相對增加第一電極210b與第二匯流電極216對應區域的結構強度,降低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一匯流電極212之間接合斷裂的機率。
請一併參照第2圖至第4圖與第7圖,其中第7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的製作流程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製作太陽能電池時,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時,可如步驟300所述,先提供基板204,如第2圖所示。基板204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206與第二表面208。此外,基板204已根據第一電極210a與第二電極214之位置而設有對應之摻雜區(未繪示)。
接下來,可如步驟302所述,形成第一電極210a於基板204之第一表面206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10a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數個輔助電極、與數個指狀電極。形成第一電極210a時可利用例如一或多道網印製程,且採各種印刷順序。舉例而言,可根據製程需求,而先印刷指狀電極,再印刷第一匯流電極212,而後印刷輔助電極;或先印刷第一匯流電極212,再印刷指狀電極,接著印刷輔助電極;或先印刷指狀電極,再印刷輔助電極,然後印刷第一匯流電極212;或者在同一道網印製程 中,同時印刷第一匯流電極212、指狀電極與輔助電極。
指狀電極包含數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224b。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和第一匯流電極212相交。在一些實施例中,輔助電極中可僅包含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且每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旁對應配置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第一輔助電極226a均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相交。在一些示範例子中,第一輔助電極226a可均設置在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網印製程入刀側。此外,第一輔助電極226a可順著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延伸方向236而延伸。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輔助電極中包含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226b,且每個第一匯流電極212旁對應配置數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226b。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互相對應且分別鄰設於第一匯流電極212的相對二側。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和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不相交,且可順著第一匯流電極212的延伸方向236而延伸。
接下來,可如步驟304所述,形成第二電極214於基板204之第二表面208上,如第2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極214包含一或多個第二匯流電極216。形成第二電極214時可利用例如網印製程。如第3圖所示,第二匯流電極216之數量與位置均和第一匯流電極212對應。此外,每個第二匯流電極216包含數個電極部232。因 此,每個電極部232對第一表面206的正投影與對應之第一匯流電極212重疊。每個第二匯流電極216之電極部232沿第一匯流電極212之延伸方向236間隔排列,因而使得非電極部232之正投影處於第一匯流電極212之延伸方向236上具有間隔234。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形成第一電極210a與第二電極214時,亦可先形成第二電極214於基板204之第二表面208上,再形成第一電極210a於基板204之第一表面206上。
在形成第一電極210a與第二電極214之步驟中,包含使第一電極210a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電極214之第二匯流電極216的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上的正投影相交,並使得第二指狀電極224b位於上述間隔234中。此外,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每個電極部232與一第一輔助電極226a和一第二輔助電極226b對應,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分別位於對應之電極部232在第一表面206之正投影的相對二側旁,且第一輔助電極226a及第二輔助電極226b均與和此正投影相交之第一指狀電極224a相交。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作第一電極210a時,使對應設置在每個電極部232之正投影旁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的一端238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一端242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一端的間隔234中,且與此間隔234中鄰近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製作第一 電極210a時,更使得對應設置在每個電極部232之正投影旁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的另一端240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的另一端244突伸於鄰近此正投影之另一端的間隔234中,且此間隔234中鄰近正投影的第二指狀電極224b相交。亦即,如第4圖所示,第一輔助電極226a之長度246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之長度250均較對應之電極部232的長度248長。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如第5圖與第6圖所示之太陽能電池結構202a的第一電極210b時,更使得第一電極210b包含數個第一輔助導線228a與第二輔助導線228b。第一輔助導線228a分別與第一輔助電極226a對應,且第二輔助導線228b分別與第二輔助電極226b對應。第一輔助導線228a分別連接對應之第一輔助電極226a與第一匯流電極212,第二輔助導線228b則分別連接對應之第二輔助電極226b與第一匯流電極212。此外,如第6圖所示,第一輔助導線228a之寬度252與第二輔助導線228b之寬度258均大於每個第一指狀電極224a與第二指狀電極224b的寬度254。
由上述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一優點為太陽能電池結構之基板的一表面設有與指狀電極相交但與匯流電極不相交之數個輔助電極,這些輔助電極與基板另一表面上之匯流電極的電極部對應。在指狀電極破裂而無法將電流直接傳導至與匯流電極時,經由這些輔助電極的傳導,可將指狀電極之電流順利匯集到匯流電極。因此,可降低 填充因子的損失,進而可提升太陽能電池之能量轉換效率。
由上述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另一優點為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可對應連接匯流電極與輔助電極的數個輔助導線,因此可提供進一步的防護,以在輔助電極無法順利將指狀電極所傳來之電流傳至匯流電極時,將電流順利匯集到匯流電極。此外,輔助導線較指狀電極寬,可增進對應於電極部之處的指狀電極與匯流電極之間的接合穩固性,而可避免指狀電極與匯流電極之間的接合斷裂。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在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2b‧‧‧太陽能電池結構
204‧‧‧基板
206‧‧‧第一表面
210b‧‧‧第一電極
212‧‧‧第一匯流電極
216‧‧‧第二匯流電極
224a‧‧‧第一指狀電極
224b‧‧‧第二指狀電極
226a‧‧‧第一輔助電極
226b‧‧‧第二輔助電極
228a‧‧‧第一輔助導線
228b‧‧‧第二輔助導線
232‧‧‧電極部
234‧‧‧間隔
236‧‧‧延伸方向
238‧‧‧端
240‧‧‧端
242‧‧‧端
244‧‧‧端

Claims (17)

  1. 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包含:一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電極,設於該第一表面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複數個指狀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一輔助電極,其中該些指狀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相交,該些第一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以及一第二電極,設於該第二表面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該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包含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電極部,其中該些電極部沿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之一延伸方向間隔排列,每一電極部對該第一表面之一正投影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重疊,此外非該些正投影處於該延伸方向上形成複數間隔,其中,該些指狀電極中包含複數個第一指狀電極,該些第一指狀電極與該些正投影相交,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一側旁,且與和對應之該正投影相交之該些第一指狀電極相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該些指狀電極中更包含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位於該些間隔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該正投影之一端之該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該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該正投影之該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另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該正投影之另一端之該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該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該正投影之該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極更包含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一輔助導線,且每一第一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每一第一輔助導線之寬度大於每一指狀電極之寬度,且每一第一輔助導線不與相鄰之該些指狀電極相交。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極更包含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其中該些第二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且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相對二側。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該第一電極更包含與該些第二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二輔助導線,且每一第二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該第二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中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沿著該延伸方向之相對二邊緣的外側。
  9. 一種太陽能電池模組,包含:一上板;一下板;複數個如請求項1~8中之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結構,設於該上板與該下板之間;複數個連接帶,電性連接相鄰之該些太陽能電池結構;以及 至少一封裝材料層,位於該上板與該下板之間,將該些太陽能電池結構與該上板和該下板結合。
  10. 一種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基板,該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形成一第一電極於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第一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複數個指狀電極以及複數個第一輔助電極,該些指狀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相交,且該些第一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以及形成一第二電極於該第二表面上,其中該第二電極包含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該至少一第二匯流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部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該些電極部沿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之一延伸方向間隔排列,每一電極部對該第一表面之一正投影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重疊,此外非該些正投影處於該延伸方向上形成複數間隔,其中,該些指狀電極中包含複數個第一指狀電極,該些第一指狀電極與該些正投影相交,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一側旁,且與和對應之該正投影相交之該些第一指狀電極相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該些指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指狀電極,該些第二指狀電極位於該些間隔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該正投影之一端之該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該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該正投影之該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 其中每一第一輔助電極之另一端突伸於鄰近對應之該正投影之另一端之該間隔中,且與所突伸之該間隔中鄰近於對應之該正投影之該第二指狀電極相交。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該第一電極包含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一輔助導線,每一第一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每一第一輔助導線之寬度大於每一指狀電極之寬度。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該第一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輔助電極,該些第二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不相交,且與該些第一輔助電極對應,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相對二側。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電極之步驟更包含使該第一電極包含與該些第二輔助電極對應之複數個第二輔助導線,每一第二輔助導線連接對應之該第二輔助電極與該至少一第一匯流電極。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太陽能電池結構之製造方法,其中每一第二輔助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輔助電極分別位於對應之該電極部之該正投影之沿著該延伸方向之相對二邊緣的外側。
TW103111802A 2014-03-28 2014-03-28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TWI528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802A TWI528572B (zh) 2014-03-28 2014-03-28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01410196388.7A CN104952951B (zh) 2014-03-28 2014-05-12 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太阳能电池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802A TWI528572B (zh) 2014-03-28 2014-03-28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758A TW201537758A (zh) 2015-10-01
TWI528572B true TWI528572B (zh) 2016-04-01

Family

ID=5416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802A TWI528572B (zh) 2014-03-28 2014-03-28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2951B (zh)
TW (1) TWI528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738B (zh) * 2019-05-14 2020-09-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
US20210143290A1 (en) * 2019-11-13 2021-05-13 Sunpower Corporation Hybrid dense solar cells and interconnects for solar modul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12362A1 (en) * 2006-04-14 2009-0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olar cell, solar cell string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201374341Y (zh) * 2009-04-02 2009-12-30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具有金属化电极的太阳能电池
CN202487588U (zh) * 2012-02-24 2012-10-10 上饶光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改进背面结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
CN202633327U (zh) * 2012-07-05 2012-12-26 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
TWM451667U (zh) * 2012-11-06 2013-04-21 Motech Ind Inc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CN203377219U (zh) * 2013-09-02 2014-01-01 宁波升日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 新型硅太阳能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2951A (zh) 2015-09-30
TW201537758A (zh) 2015-10-01
CN104952951B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5893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4958187B2 (ja) 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0116973A1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71055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WO2016095859A1 (zh)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和旁路二极管的组装方法
JP201705511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80136278A (ko) 태양 전지, 태양전지 모듈과 그 제조 방법
WO2007043562A1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それを用いる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を用い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20216860A1 (en) Interconnection sheet, solar cell with interconnection sheet, solar cell module, and interconnection sheet roll
JP200911103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装置
JP6291003B2 (ja)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243027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5203176B2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I528572B (zh) 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JP2017533597A (ja) 太陽電池アレイ、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283870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
TWI505484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US2011027199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WO2010150735A1 (ja) 配線シート、配線シート付き太陽電池セル、配線シートロ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配線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271732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627869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2219793B1 (ko) 태양 전지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
KR102298447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JP616301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4138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素子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