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390B -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 Google Patents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390B
TWI527390B TW103129723A TW103129723A TWI527390B TW I527390 B TWI527390 B TW I527390B TW 103129723 A TW103129723 A TW 103129723A TW 103129723 A TW103129723 A TW 103129723A TW I527390 B TWI527390 B TW I5273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upstream
downstream
wavelength
amplif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9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7532A (zh
Inventor
雷內 邦克
哈洛德 舒馬克
沃夫剛 波爾曼
Original Assignee
阿爾卡特朗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阿爾卡特朗訊公司 filed Critical 阿爾卡特朗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7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7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3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9Repeaters
    • H04B10/291Repeaters in which processing or ampl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version of the main signal from optical form
    • H04B10/297Bidirectional amplification
    • H04B10/2972Each direction being amplified separate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04J14/02216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by gain equal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WDM)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被動光纖網路(PON)是光接取網路的型式,光接取網路允許眾多使用者連接至例如都會型區域網路之核心網路節點。
PON典型上包括在被動光纖網路及核心網路的互連處之光線路終端(OLT)。OLT被視為PON的一部份。OLT連接至光散佈網路(ODN),光散佈網路也是PON的一部份。ODN包括眾多光鏈路及被動光纖組件,配置成形成根連接至OLT之點對多點結構。
OLT典型上設於服務提供方之所謂的中心辦公室(CO)。OLT的各光學鏈路可以由各別的光網路單元(ONU)終結於其遠端。
在WDM PON中,藉由使用包括上游波長及下游波長 之各別組波長,各ONU可以與OLT通訊,ONU使用上游波長以用於從ONU至OLT的資料傳輸,OLT使用下游波長以用於從OLT至ONU的資料傳輸。
在WDM PON中,ODN典型上包括所謂的遠端節點、連接遠端節點至OLT的饋送器光纖以及從遠端節點輻射之多個散佈光纖。各散佈光纖由ONU或功率分配器終止於其遠端,功率分配器係經由各別的光分支光纖而將散佈光線連接至多個ONU。
在下游方向上,OLT使用各別的發射器以產生與ONU相關連的下游波長之下游光訊號。OLT根據習知的WDM技術而將不同的下游訊號多工化以及將它們延著饋送器光纖傳送至遠端節點。在遠端節點,下游訊號由光解多工裝置解多工至散佈光線並因而延著各別的散佈光線傳送至各別ONU。替代地,使用光學分配置裝置,下游訊號在遠端節點於功率上被分配至散佈光線,並因而經由散佈光線而朝向ONU傳送。
在上游方向上,各ONU產生波長為與其相關連的各別上游波長之各別上游訊號並將此訊號延著各別的散佈光線傳送至遠端節點。遠端節點根據習知的WDM技術而將經由不同的散佈光纖而從各式各樣的ONU收到的上游訊號多工化以及將它們經由饋送器光纖遞送至OLT。在OLT,上游訊號被解多工及提供給各別的接收器。
遠端節點可為被動節點,被動節點意指遠端僅包括用於解多工或分配下游訊號及多工化上游訊號之被動光組 件。
導因於在PON內傳送之不同的光學訊號會受到PON的光纖造成的衰減影響以及可能受導因於功率分配之功率降低效應影響之事實,需要反制這些效應。先前技術習知的解決之道是在PON之內預見較佳地稱為觸達延伸器之放大裝置。此放大裝置延著接近遠端節點之光饋送器光纖設置。在觸達延伸器之內,上游訊號及下游訊號彼此分開。上游訊號接著由觸達延伸器內的第一光放大器放大,而下游訊號接著由觸達延伸器內不同的第二光放大器放大。通常,第一光放大器使上游訊號的以增益值放大,所述增益值類似於由第二放大器造成的下游訊號的放大之增益值。在放大之後,上游及下游訊號在它們各別的傳輸方向上被提供用於光學傳輸。
提出用於被動光纖分波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網路含有- 多個光傳送器,可操作以產生具有位於L頻帶中的各別不同波長之各別下游訊號,- 多個光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份地位於C頻帶中的各別不同波長之各別上游訊號,- 雙向光放大器,以及- 光介面。
光介面、雙向光放大器、傳送器及接收器光學地耦 合,以致於- 在光介面收到的上游訊號首先提供給雙向光放大器,接著從雙向光放大器提供給多個接收器中之一,- 由多個傳送器中之一產生的下游訊號首先提供給雙向光放大器,然後接著提供給光介面。
雙向光放大器具有增益函數,所述增益函數相對於要由雙向光放大器放大的光訊號的波長不是固定的。此外,增益函數是拋物線的並因而取決於光波長而不是固定的,增益函數對於位在C頻帶內的波長基本上具有最大增益值。較佳地,增益函數對於位在L頻帶內的波長具有降低的增益值。
B‧‧‧分支
BSOA‧‧‧雙向半導體光放大器
CO‧‧‧中心辦公室
CN‧‧‧核心網路
DS‧‧‧下游方向
MDM1‧‧‧多工器/解多工器
MDM2‧‧‧解多工器
MDM3‧‧‧光多工器
OC‧‧‧光循環器
ODN‧‧‧光散佈網路
OF‧‧‧光饋送器光纖
OI‧‧‧光介面
OLT‧‧‧光線路終端
ONU‧‧‧光網路單元
OSC‧‧‧分配單元
PON‧‧‧被動光纖網路
RE‧‧‧觸達延伸器
RN‧‧‧遠端節點
SOA‧‧‧半導體光放大器
US‧‧‧上游方向
圖1顯示被動光纖網路的一般結構。
圖2顯示觸達延伸器。
圖3顯示建議的光線路終端。
圖4顯示雙向放大器的增益函數。
圖5顯示上游訊號的測量結果。
圖6顯示下游訊號的測量結果。
圖7顯示上游及下游波長的分配。
圖1顯示被動光纖網路PON,其在中心辦公室CO經由光線路終端(OLT)而連接至核心網路CN。
OLT經由光饋送器光纖OF而連接至遠端節點RN。下游訊號DS1、DS2、DS3以分別的下游波長傳送至下游方向DS上的遠端節點RN。
散佈網路的分支B1、B2、B3它們本身又含有分配單元OSC1、OSC2、OSC3,以用於進一步分配下游訊號。在光分支B1、B2、B3的終端處,連接光網路單元ONU形式的客戶側接取網路終端單元,客戶側接取網路終端單元替代地可為光網路終端(ONT)。
由光分配單元OSC執行下游訊號DS1、DS2、DS3的分佈,光分配單元OSC將下游訊號DS1、DS2、DS3分配至分支B1、B2、B3中。光分配單元OSC1、...、OSC3藉由功率分配而分配下游訊號,以致於下游訊號DS1、DS2、DS3中的各訊號分配至各分支B1、B2、B3。具有特定波長之各下游訊號DS1、DS2、DS3載送指派給一或更多ONU之一或更多日期訊號。各ONU被指派特定的下游波長。遠端節點RN接收下游訊號以及將它們散佈至連接至遠端節點RN之光分支B1、B2、B3。
根據圖1中所示之第一解決之道,遠端節點RN含有光功率分配器,將下游訊號DS1、DS2、DS3的功率分配至連接至遠端節點RN之分支B1、B2、B3。根據第一解決之道,所有ONU接收所有下游訊號。根據未明顯地顯示於圖1中的第二解決之道,遠端節點含有光波長多工器/解多工器,將下游訊號DS1、DS2、DS3多工化以致於載送指派給一或更多特定ONU的資料訊號之具有特定波長 的特定下游訊號僅提供至這些特定ONU的特定分支。光波長解多工器較佳的是陣列式波導光柵(AWG)。根據此第二解決之道,ONU接收僅在指派給此ONU的下游波長之下游訊號。
ONU以在上游方向US指派給ONU的各別上游波長傳送各別上游訊號US1、US2、US3。上游訊號US1、US2、US3由分光單元OSC1、OSC2、OSC3結合。在WDM PON的情形中,遠端節點RN、上游訊號US1、US2、US3由光多工化裝置多工化至光饋送器光纖OF,光多工化裝置較佳的是先前所述的AWG。在PON是時間分波長多工(TWDM)PON的情形中,遠端節點RN含有給合上游訊號US1、US2、US3之功率分配器。上游訊號及下游訊號受沿著PON的光纖之訊號衰減影響,因而降低這些訊號在它們的各別接收側之功率位準。此外,下游訊號會接受功率分配,這也使得下游訊號的功率位準在它們各別的接收側降低。在OLT及ONU內,光訊號通常由含有用於光電轉換之光二極體的光接收器偵測。這些光二極體具有有限的靈敏度。在收到的訊號的功率位準落在某臨界值之下的情形中,則測得的訊號可能是錯誤的。因此,上游及下游訊號僅在PON內的某光傳輸距離上傳送。此外,下游訊號僅在功率上***某次數。
在傳送器的光輸出功率與接收器的最大靈敏度之間的差較佳地稱為預算。為了PON的高效率操作,此預算應該是高的。
允許光訊號在較大的光學距離上及經由PON之內更大數目的功率分配裝置而傳輸之重要解決之道是較佳地稱觸達延伸器的放大裝置RE。觸達延伸器RE延著光饋送器光纖設置,較佳地接近達端節點。觸達延伸器RE會放大上游及下游訊號。
圖2顯示觸達延伸器RE的實例。在光介面OI1處,從光饋送器光纖的一區,在下游方向DS上接收下游訊號。使用光循環器OC1,將下游訊號提供給第一半導體光放大器SOA1。放大器SOA1放大下游訊號。在光介面OI2處,從光饋送器光纖的另一區,在上游方向US上接收上游訊號。使用光循環器OC2,將上游訊號提供給第二半導體光放大器SOA2。放大器SOA2放大上游訊號。使用光循環器OC2,將放大的下游訊號提供給下游方向DS上之光介面OI2。使用循環器OC1,將放大的下游訊號提供給上游方向US上之光介面OI1。通常,放大器SOA2使上游訊號以增益值放大,此增益值類似於放大器SOA1使下游訊號放大的增益值。總結上述,使用觸達延伸器的解決之道使用二分別的放大器,以基本上相等的增益值用於各別放大的訊號。
實施例說明
圖3顯示建議的用於被動光WDM網路之光線路終端OLT,被動光WDM網路較佳的是型式NG-PON2之時間分波長多工器(TWDM)網路。
OLT含有多個光傳送器TX,這些光傳送器TX可操作以產生具有位於L頻帶的頻譜區中之各別不同的波長之各別下游訊號。L頻帶具有1565至1625奈米(nm)的波長範圍。較佳地,下游波長位於具有1596-1603nm波長範圍之L頻帶的子頻帶之內,此子頻帶較佳地稱為下游頻帶。傳送器TX較佳地含有各別的雷射二極體以用於產生下游訊號。不同下游訊號的波長分離給定為最大7nm的波長差。
此外,OLT含有光接收器,光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份地位於C頻帶中之各別不同波長的各別上游訊號。換言之,OLT含有光接收器,光接收器可操作以接收具有基本上位於C頻帶中之各別不同波長的各別上游訊號。C頻帶具有1530至1565nm的波長範圍。上游波長較佳地位於1524至1544nm的波長範圍中,此波長範圍較佳地稱為上游頻帶。具有不同相鄰的上游波長之不同上游訊號的波長分離給定為最大20nm的波長差。
圖7顯示上游波長λ u1、λ u2、...λ un包括於波帶PB1中,而下游波長λ d1、λ d2、...λ dn包括於波帶PB2中。波帶PB1及第二波帶PB2未重疊。波帶PB1是上游頻帶,而波帶PB2是下游頻帶。相鄰的下游波長λ d1、λ d2...λ dn及相鄰的上游波長λ u1、λ u2、...λ un,將如下更詳細地說明般較佳地間隔。
上游頻帶的波長與下游頻帶的波長以最大80nm(較佳地79nm)相分離。上游頻帶的波長與下游頻帶的波長 以最小50nm(較佳地52nm)相分離。
回至圖3,OLT含有雙向放大器BSOA,雙向放大器BSOA較佳地為雙向半導體光放大器(SOA)。放大器BSOA具有二光介面IF1、IF2。
由傳送器TX產生的下游訊號提供給在下游方向DS上之雙向半導體光放大器BSOA的介面IF1。詳細而言,使用光多工器MDM 3及又使用多工器/解多工器MDM1,將不同波長的不同下游訊號多工化至放大器BSOA的介面IF1,光多工器MDM 3較佳地為AWG,多工器/解多工器MDM1較佳地為用介電濾光器,用於使上游頻帶與下游頻帶分開。多工器MDM 3具有不同的帶通波帶以用於不同的下游波長,例如圖7中所示的用於下游波長λ d2之帶通波帶PB22。
在介面IF2離開放大器BSOA的放大的下游訊號接著提供給下游方向DS上OLT的光介面OI。介面OI可光學地耦合至例如光饋送器光纖等光纖。
在介面OI處收到上游訊號在上游方向US上從OLT的光介面OI提供給放大器BSOA的介面IF2。放大的上游訊號接著從介面IF1提供給多工器/解多工器MDM1。
多工器/解多工器MDM1從位於下游頻帶中的下游訊號,將上游頻帶中的上游訊號解多工。多工器/解多工器MDM1提供放大的上游訊號給解多工器MDM2,解多工器MDM2較佳地是循環AWG。解多工器MDM2將不同的上游訊號解多工至各別的光接收器RX。接收器含有各別的 雪崩光二極體(APN)以用於偵測各別的上游訊號。解多工器MDM2具有用於不同上游波長之不同的帶通波帶,例如圖7中所示的用於上游波長λ u2之帶通波帶PB12。
綜上所述,換言之,光介面OI、放大器SOA、傳送器TX及接收器RX藉由一或更多光濾波裝置MDM1、MDM2、MDM3而光耦合,以致於在光介面OI收到的上游訊號首先提供給雙向放大器BSOA以及接著從放大器BSOA提供給多個接收器RX中之一。此外,光介面OI、放大器SOA、傳送器TX及接收器RX光耦合,以致於由多個傳送器TX中之一產生的下游訊號首先提供給雙向放大器BSOA並接著傳送至光介面OI。
圖4顯示先前在圖3中所示的雙向半導體光放大器BSOA之波長相依增益函數GF(或稱為增益頻譜)。繪製增益函數相對於放大器放大的光訊號之波長WL的曲線圖。雙向SOA具有相對於要放大的光訊號的波長不是固定的增益函數。增益函數GF最大化並因而具有用於在上游頻帶內的上游訊號的上游波長之峰值P。由於上游頻帶從1524nm至1544nm,以及由於C頻帶從1530nm至1565nm,所以,增益函數GF因而基本上是最大的且基本上具有用於在C頻帶內的上游訊號的上游波長之峰值P。較佳地,增益峰值P集中在上游頻帶的下波長邊緣,在圖4中並未明顯顯示。增益函數具有用於上游頻帶的波長之增益值,至少比用於上游頻帶的波長之增益低3dB。增益函數對於不多於5dB之上游頻帶的波長具有的增益 值在用於C頻帶的波長之增益值之下。
如先前所述般,不同的上游訊號的波長與不同的相鄰上游波長之分離較佳地給定為最大20nm的波長差,因而確保SOA的增益函數在上游頻帶內不會因圍繞峰值P的增益斜率而顯著地改變。
如先前所述,不同下游訊號與不同的相鄰上游波長之的波長之波長分離給定為最大7nm的波長差,因而確保SOA的增益函數在上游頻帶內不會顯著地改變。
較佳地,增益函數GF具有範圍在15至20dB中的用於上游頻帶之增益值。
現在詳細地解釋由提出的解決之道取得的不同優點。
回至圖3,必須考慮雙向放大器BSOA的函數。由於放大器BSOA位於OLT之內的事實,放大器作為用於下游波長的升壓放大器及同時作為用於上游波長的前置放大器。下游波長具有的功率位準顯著大於收到的上游波長之功率位準。舉例而言,上游波長具有-30dBm的功率位準,而下游波長具有0dBm或1dBm的功率位準。在如先前參考圖1及2所述之以觸達延伸器用於上游及下游波長的放大之解決之道中,上游及下游波長具有的功率位準幾乎相類似或至少不會與此處提出的解決之道般在功率位準差上顯著地差異。
由於上游波長的功率位準相當低,所以,對於位在上游頻帶中的上游訊號,接收器RX的靈敏度強烈地取決於放大器BSOA所取得的增益值。因此,增益函數在上游頻 帶內具有最大值的峰值是有利的。藉由選取15至20dB的增益以用於上游頻帶及用於不同上游訊號之SOA的適度雜訊度,可確保接收器靈敏度。
如先前所述,當進入放大器BSOA時下游訊號具有比上游訊號顯著更高的功率位準。因此,下游訊號所要求的放大器BSOA之放大不會如上游訊號要求的放大一般高。因此,選擇對於下游訊號具有的增益值比對上游訊號具有的增益值更低之具有非固定增益函數的雙向SOA是此處的特別解決之道,比如圖2中所示之使用二個SOA作為雙向放大器是較不昂貴的。在使用二個SOA作為雙向放大器之現有習知的解決之道中,SOA對於上游訊號及下游訊號具有類似的增益值。
如先前所述,提出的雙向放大器BSOA具有波長相依增益函數,對不大於5dB的下游波長取得的增益值小於對上游波長取得的增益值。假使此增益差較大以致於放大器BSOA具有波長相依增益函數,而所述波長相依增益函數對不大於5dB的下游波長取得的增益值小於對上游波長取得的增益值,則此較大的增益差異將必須由產生較高功率位準的下游訊號之傳送器TX補償,這將是較貴的解決之道。又或者,假使以太大的功率位準產生下游訊號時,則當使用接收器RX以偵測上游訊號時,這會在下游與上游訊號之間造成串擾達到導致太多錯誤的程度。
用於下游訊號的增益值小於用於上游訊號的增益值是必需的,這是因為在其它情形中下游與上游訊號之間的串 擾變得太嚴苛。藉由具有幾乎拋物線波長相依增益函數的雙向SOA,可確保此點。
此外,基於另一理由,下游訊號不應具有太高功率位準。抵達雙向放大器BSOA之下游訊號的功率位準愈高,則放大器BSOA愈被驅動至飽合狀態。將放大器驅動朝向此飽合狀態具有負面效應,亦即,圖4中所示的波長相依增益曲線GF傾向於平坦且峰值P也下降。這造成上游訊號的放大減少,當使用接收器RC偵測上游訊號時,這接著導致太多錯誤。
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SOA)作為雙向放大器BSOA,取代僅設有一泵雷射摻雜鉺的光纖放大器(EDFA),具有之優點係對上游頻帶及對下游頻帶的增益值之間的差值對於SOA會比對於此EDFA還小,因而允許下游訊號更大的放大。
建議之具有不同的選取參數之OLT適用於NG-PON2型的TWDM PON之內。現在,將參考圖5及6,詳細地說明此點。
圖5顯示當以二舉例說明的上游訊號及二舉例說明的下游訊號同時操作雙向SOA時取得的測量結果。設定包括分別在1520.77nm及1529.55nm的二上游訊號、以及分別在1560.61nm及1561.42nm的二下游訊號。所有訊號都以10G位元/s的開關鍵入及非回歸至零調變操作。用於OLT接收器的光二極體是APD二極體,而用於ONU接收器的光二極體是PIN二極體。
圖5顯示用於不同訊號位準的收到的上游訊號之位元誤差率BER。延著x軸,追蹤抵達雙向放大器的輸入之收到的上游訊號的不同輸入訊號功率位準USPL。不同曲線C1、C2、C3、C4、C5顯示在由雙向放大器放大之後用於下游訊號的不同功率位準之結果。
典型地,對於載送順向改錯(FEC)編碼資料之上游或下游訊號,不應超過10-3的位元錯誤率。
曲線C1表示在無下游訊號的功率位準存在的情形中,對於約-35dBm的上游功率位準,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曲線C2表示在放大之後下游訊號具有8.7dBm的功率位準之情形中這未顯著地改變。
曲線C3表示在下游訊號在放大後具有10.6dBm的功率位準的情形中,對於約-34dBm的上游功率位準,已經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曲線C4表示下游訊號在放大後具有12.2dBm的功率位準的情形中,對於約-33.8dBm的上游功率位準,已經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曲線C5表示下游訊號在放大後具有13.8dBm的功率位準的情形中,對於約-31.8dBm的上游功率位準,已經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
這些結果顯示對於等於或小於12.2dBm的下游功率位準,可取得等於或小於1.2dB的功率損失。
圖6顯示當使用PIN二極體在遠端側接收產生的、放大的及傳送的下游訊號時的位元錯誤率BER2。延著x軸追蹤抵達PIN二極體之收到的下游訊號之不同的輸入訊號 功率位準RXPL。不同曲線C11、C12、C13、C14顯示在由雙向放大器放大之後用於下游訊號的不同功率位準之結果。在同時地產生、放大及傳送下游訊號給遠端側之OLT的雙向放大器之輸入處,在測量實例中,上游訊號具有-32dBm功率位準之曲線C12、C13及C14。
曲線C11表示在無下游訊號的功率位準存在的情形中,對於在由雙向放大器放大之後,對2dBm的下游功率位準,已經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在收到的下游訊號在接收遠端側具有約-22dBm的餘留功率位準之情形中,已經取得10-3的位元錯誤率。曲線C12及C13表示在放大之後下游功率位準取得8.7dBm或甚至11.4dBm之情形中這未顯著地改變。曲線C14表示在放大之後下游功率位準取得13.8dBm的值之情形中對於10-3的位元錯誤率之所需的餘留功率位準僅從約-22dBm少量地增加至-21.8dBm。
綜上所述,圖5及6的測量結果清楚地表示建議的OLT適用於在NG-PON2型的PON內的操作,允許經濟上有效率的包含用於上游及下游訊號的放大之放大器的OLT解決之道。換言之,SOA參數及特定波長配置之建議的選取能夠在NG-PON2網路中使用SOA以用於雙向放大上游訊號作為前置放大以及下游訊號作為升壓放大。
由於用於下游訊號約10dB的增益,可取得約15dBm的飽合輸出功率,這提供用於NG-PON2標準中低預算等級之充份的輸出功率。歸因於主要由上游與下游通 道之間的波長偏移提供的低串擾,上游操作仍然是可能的。
現在將比較建議的解決之道與現存的解決之道。
在現存的長觸達PON解決之道中,由於在G-PON中選擇例如1490nm作為下游中心波長以及選擇1310nm作為上游中心波長、或者在XG-PON中選擇例如1577nm作為下游中心波長以及選擇1270nm作為上游中心波長,上游及下游的分離通常係大於170nm。由於上游與下游波長通道的大分離,所以,在這些系統中使用單一雙向SOA以同時放大下游及上游訊號是不實際的。原因在於下游波長將遭受清楚地大於5dB之雙向SOA中的增益值,低於上游波長遭受的增益值,這接著將要求OLT的傳送器提供下游訊號以及更高能量消耗的更加高的功率位準,而造成雷射穩定議題以及更高的雷射成本。
在建議的解決之道中,上游訊號及下游訊號的分配使得上游訊號位於C頻帶中以及下游訊號位於L頻帶中。在不同的解決之道中,延著相同的波帶,以交錯設計分配上游及下游訊號,放大上游及下游訊號之雙向放大裝置將必須是對上游及下游訊號具有類似的增益值之線性放大器。具有固定的波長相依增益函數之此雙向線性放大器將不適用在參考圖3所述及此處建議的OLT之內。
由於建議的雙向SOA用於位在C頻帶中的上游訊號以及位在L頻帶中的下游訊號,取得用於不同的上游及下游訊號之不同取得的增益值,導致上述所述之可能優點。 假使單一雙向SOA與具有1260nm至1360nm的適當頻帶之O頻帶中的增益峰值一起使用時,則由於設計成在O頻帶之內具有增益峰值之SOA提供典型上僅約40nm之很窄的頻譜3dB頻寬,所以這將是有缺點的。這意指此雙向SOA可用以放大OLT中O頻帶的上游訊號,但是在1460-1530的S頻帶之內約1490nm的下游波長之餘留增益將是太低或甚至為零。
BSOA‧‧‧雙向半導體光放大器
DS‧‧‧下游方向
MDM1‧‧‧多工器/解多工器
MDM2‧‧‧解多工器
MDM3‧‧‧光多工器
OI‧‧‧光介面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被動光纖分波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包括:多個光傳送器(TX),可操作以產生具有位於L頻帶中的各別不同下游波長之各別下游訊號(DSS),多個光接收器(RX),可操作以接收具有至少部份地位於C頻帶中的各別不同上游波長之各別上游訊號(USS),雙向光放大器(BSOA),光介面(OI),其中,該光介面(OI)、該雙向光放大器(BSOA)、該傳送器(TX)及該接收器(RX)光學地耦合,以致於在該光介面(OI)收到的上游訊號首先提供給該雙向光放大器(BSOA),接著從該雙向光放大器(BSOA)提供給該多個接收器(RX)中之一者,以及,由該多個傳送器(TX)中之一者產生的下游訊號首先提供給該雙向光放大器(BSOA),以及接著提供給該光介面(OI),其中,該耦合是由一或更多光濾波裝置(MDM1、MDM2、MDM3)所造成,以及,其中,該雙向光放大器(BSOA)具有不固定之波長相依增益函數(GF),以及,其中,該增益函數(GF)具有用於位在該C頻帶內的波長之最大增益值(P),以及, 其中,該增益函數(GF)具有用於位在該L頻帶內的波長之降低的增益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放大器(BSOA)是半導體光放大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被動光纖分波多工網路是被動光纖時間分波多工(TWDM)網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被動光纖分波多工網路是NG-PON2型式的被動光纖時間分波多工(TWDM)網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下游波長在具有1596-1603nm的波長範圍之下游頻帶之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下游頻帶的頻寬是7n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不同的下游訊號之波長分離給定為最大7nm的波長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上游波長在1524-1544nm的上游波長範圍之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上游頻帶的頻寬是20n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該上游頻帶與該下游頻帶以至少50nm相分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線路終端,其中,最 低的上游波長與最高的下游波長相隔最大80nm。
TW103129723A 2013-09-30 2014-08-28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TWI527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306352.9A EP2854310B1 (en) 2013-09-30 2013-09-30 Optical line terminal for a passive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532A TW201517532A (zh) 2015-05-01
TWI527390B true TWI527390B (zh) 2016-03-21

Family

ID=49447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9723A TWI527390B (zh) 2013-09-30 2014-08-28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53763B2 (zh)
EP (1) EP2854310B1 (zh)
JP (1) JP6150942B2 (zh)
KR (1) KR101855716B1 (zh)
CN (1) CN105637784B (zh)
TW (1) TWI527390B (zh)
WO (1) WO2015044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060B (zh) * 2015-01-16 2019-09-0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站侧装置和波长控制方法
WO201700099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elecom Italia S.P.A. Activation of an optical network unit in a multi-wavelength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9749080B2 (en) * 2015-11-11 2017-08-29 Google Inc. TWDM passive network with extended reach and capacity
US9729950B2 (en) 2015-11-25 2017-08-08 Google Inc. Upgrading PON systems using a multi-cycle field AWG
US9608758B1 (en) * 2015-11-30 2017-03-28 Google Inc. Low cost gain clamped EDFA for TWD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plication
US10523356B2 (en) * 2016-05-31 2019-12-31 Cable Television Labort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herent optical extension
CN109416446B (zh) * 2016-10-11 2020-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收发组件
US10516922B2 (en) 2017-01-20 2019-12-2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oherent gigabit ethernet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existence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05552B2 (en) 2017-01-20 2019-02-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02770B2 (en) 2017-01-20 2022-11-15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8137154A1 (zh) * 2017-01-24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的通信方法、装置和***
WO2020062139A1 (zh) * 2018-09-29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终端复用器、控制方法和波分复用***
US10999658B2 (en) 2019-09-12 2021-05-0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backhau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317177B2 (en) 2020-03-10 2022-04-2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271670B1 (en) * 2020-11-17 2022-03-08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146350B1 (en) 2020-11-17 2021-10-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323788B1 (en) 2021-02-12 2022-05-03 Cox Communications, Inc. Amplification module
US11689287B2 (en) 2021-02-12 2023-06-27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US11523193B2 (en) 2021-02-12 2022-12-0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TWI769008B (zh) * 2021-04-30 2022-06-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定義光隧道網路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2952A (ja) * 1993-03-19 1994-1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ファイバ増幅器および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
CN1147074C (zh) * 2000-01-27 2004-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突发接收单纤双向一体化光模块
JP2002135212A (ja) * 2000-10-20 2002-05-10 Fujitsu Ltd 双方向伝送可能な光波長分割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JP3768110B2 (ja) * 2001-02-22 2006-04-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増幅器
US20040100684A1 (en) * 2001-06-07 2004-05-27 Jones Kevan Peter Line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CN101572575A (zh) * 2002-01-09 2009-11-04 吉尔·蒙森·瓦维克 模拟再生收发机及包含再生收发机的***
DE102006010147A1 (de) * 2006-03-06 2007-09-13 Siemens Ag Bidirektionale optische Verstärkeranordnung
CN200983593Y (zh) 2006-12-13 2007-11-28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US8355200B2 (en) * 2007-02-26 2013-01-15 Canare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transport device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GB0710327D0 (en) 2007-05-31 2007-07-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 optical network using passive dpsk demodulation
KR100921797B1 (ko) * 2007-12-18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파장분할 다중화 방식의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KR100975881B1 (ko) * 2007-12-21 2010-08-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외부 씨드 광원을 이용한 파장 분할 다중화 수동형광가입자망(wdm-pon)
CN101237293B (zh) 2008-03-03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
JP2012015866A (ja) * 2010-07-01 2012-01-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双方向光増幅器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pon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101980128B1 (ko) * 2011-12-30 2019-05-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이브리드 수동형 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532A (zh) 2015-05-01
JP6150942B2 (ja) 2017-06-21
US20160197697A1 (en) 2016-07-07
EP2854310A1 (en) 2015-04-01
CN105637784B (zh) 2017-10-31
EP2854310B1 (en) 2017-07-12
CN105637784A (zh) 2016-06-01
KR20160065171A (ko) 2016-06-08
WO2015044036A1 (en) 2015-04-02
JP2016533661A (ja) 2016-10-27
US9853763B2 (en) 2017-12-26
KR101855716B1 (ko) 2018-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390B (zh) 用於被動光纖分波長多工網路的光線路終端
TWI452852B (zh) Optical transceivers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JP5941150B2 (ja) 共存するgponおよびxgpon光通信システムを配置するための構成
US9455782B2 (en) Monitoring a multiplexed laser array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8513B2 (e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US8543001B2 (en) Cascaded injection locking of fabry-perot laser for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20140161446A1 (en) Optical amplifier (oa)-based reach extender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5805126B2 (ja) 両方向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分布ラマン増幅および遠隔ポンピングを使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398021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ing the same
US8538262B2 (en) Color free WDM PON based on broadband optical transmitters
US8260140B2 (en) WD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with parallel signal detection for video and data delivery
CN105827320B (zh) 一种用于wdm-pon中的基于ffp滤波器和ffp-soa的超窄带谱切分非相干光源的传输装置
US9602216B2 (en) Reflective light-emitting device for a WDM PON optical access network, the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source with an optical gain medium
EP2408125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wd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N205754341U (zh) 一种用于wdm-pon下行通信***中基于ffp滤波器和ffp-soa的超窄带谱切分非相干光源的传输装置
EP2613461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WDM optical network
KR20070084966A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파장분할 다중화 방식 수동형광가입자망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광송수신기
Bauwelinck et al. Multi-operability an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PONs with electrically reconfigurable SOA/REAM-based ONUs
Schrenk et al. Multi-operability in WDM-PONs with electrically reconfigurable RSOA-based optical network units
Schrenk et al. Wavelength conversion towards Rayleigh backscattering tolerant PONs via four-wave mixing in SOA-based ON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