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6720B - 漫射板 - Google Patents

漫射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6720B
TWI526720B TW103120165A TW103120165A TWI526720B TW I526720 B TWI526720 B TW I526720B TW 103120165 A TW103120165 A TW 103120165A TW 103120165 A TW103120165 A TW 103120165A TW I526720 B TWI526720 B TW I5267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lens
microlenses
curvature
shape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0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2593A (zh
Inventor
小山祐嗣
小嶋誠
榎田弓貴也
大倉幸伸
田中真人
Original Assignee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2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6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67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6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used as aids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漫射板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微透鏡陣列的漫射板。更特別是,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單透鏡反射照相機等的取景器系統的聚焦的漫射板。
迄今已知一種漫射板,多個微透鏡佈置在該漫射板上。不過,在用於單透鏡反射(SLR)照相機等的取景器系統的聚焦的漫射板(多個微透鏡佈置在該漫射板上)中,衍射光的方向被限制為特定方向,模糊品質可能變得不自然。當與菲涅耳透鏡一起使用時,這樣的漫射板引起與菲涅耳透鏡的帶狀結構的干涉,並可能產生疊柵條紋。因此,已經提出了一種漫射板,其中,在微透鏡之間的距離變化,如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63-221329中公開,還提出了一種漫射板,其中,微透鏡的頂點高度變化,如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03-192232中公開。
不過,為了使得模糊品質的不自然性和疊柵條紋更不明顯,需要破壞由於在微透鏡之間的距離變化(在日本專 利申請公開No.63-221329中介紹)或者微透鏡的頂點高度變化(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03-192232中介紹)而引起的週期性。不過,週期性的破壞有以下問題。當在微透鏡之間的距離產生變化時,整個漫射板分成微透鏡緻密佈置的部分(緻密部分)和微透鏡稀疏佈置的部分(稀疏部分)。光在並不漫射的情況下通過該稀疏部分。因此,當稀疏部分增加時,聚焦變得困難。當微透鏡的頂點的高度產生變化時,出來的光的漫射角度在頂點較高的微透鏡和頂點較低的微透鏡之間變大,光束到達取景器的光瞳外部,因此取景器圖像將變暗。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微透鏡陣列的漫射板,其中,模糊品質的不自然性和疊柵條紋更不明顯,且聚焦能夠很容易進行。這樣,獲得明亮的取景器。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一種漫射板包括微透鏡陣列,多個微透鏡佈置在該微透鏡陣列中,其中,微透鏡的形狀,使得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根據中心線的方向而變化,且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不同的多個微透鏡被進行佈置。
藉由下面參考附圖對示例實施例的說明,將清楚本發明的其他特徵。
1‧‧‧陣列
2‧‧‧菲涅耳透鏡
11‧‧‧微透鏡
12‧‧‧微透鏡
21‧‧‧微透鏡轉印形狀
22‧‧‧工件(模具)
23‧‧‧工具
24‧‧‧圓形運動(的軌跡)
25‧‧‧線性運動
221‧‧‧處理表面
231‧‧‧切割刃
232‧‧‧(工具)切割面
312‧‧‧高速圓形運動裝置
313‧‧‧Z軸線運動台板
314‧‧‧XY軸線運動台板
315‧‧‧任意波形發生器
416‧‧‧線性運動的方向
417‧‧‧線性運動的方向
418‧‧‧切割刃的運動軌跡(螺旋線)
A‧‧‧方向
H‧‧‧中心線
K‧‧‧中心線
Q‧‧‧脊線
T‧‧‧中心線
θ‧‧‧相位角
圖1A至1E表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
圖2A至2C表示了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的一側形成微透鏡陣列的製造方法。
圖3A和3B表示了處理機器。
圖4A和4B表示了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的一側形成微透鏡陣列的處理。
圖5表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漫射板。
圖6A和6B表示了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漫射板。
圖7A和7B表示了根據第四實施例的漫射板。
圖8A至8B表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
圖9A和9B表示了根據現有技術的漫射板。
第一實施例
圖1A至1D表示了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的示意圖。圖1A是放大剖視圖,圖1B是微透鏡陣列形成表面的示意俯視圖。圖1C是單個微透鏡11的放大圖。圖1D是單個微透鏡12的放大圖。
該實施例的漫射板具有在其一側上形成的大量微透鏡的陣列1以及在其另一側上形成的菲涅耳透鏡2。各微透鏡具有與球形形狀或環形形狀(它們是普通微透鏡的形狀)不同的形狀。球形形狀是指相對於兩個垂直軸線中的各軸線對稱的形狀,其中,在一個軸線上的曲率等於在另一軸線上的曲率。環形形狀是指相對於兩個垂直軸線中的 各軸線對稱的形狀,其中,在一個軸線上的曲率與在另一軸線上的曲率不同。
具體地說,下面將以微透鏡11作為實例來介紹。微透鏡11的形狀為這樣,即包括微透鏡11的中心線T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根據中心線的方向而變化。該中心為頂點,並表示微透鏡11的最高位置。這時的輪廓並不總是真正的圓形的一部分(圓弧),它的實例包括稍微變形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輪廓的曲率是近似曲率。近似曲率由已知方法而獲取。該實施例的微透鏡具有這樣的形狀,即曲率根據中心線的方向而變化。具體地說,當不同曲率的平均值(平均曲率)與包括微透鏡11的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比較時,微透鏡具有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小的部分以及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大的部分。例如,平均曲率這樣獲取,即藉由改變中心線的方向、測量多個截面形狀以及計算它們的曲率的平均值。圖1C使用輪廓線來表示了微透鏡11的形狀,與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不同。圖1D使用輪廓線來表示了微透鏡12的形狀,與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不同。在本說明書中,球形形狀是指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如上所述,該實施例的微透鏡具有非常獨特的形狀。具體地說,它們有這樣的鞍形形狀,即兩個較高部分和兩個較低部分形成於軸對稱位置。圖1E表示了沿圖1D的中心線T和H獲取的截面形狀。由圖1E可見,在較高部分中,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小於平均曲率。在較低部分中,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 形狀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該實施例有多排(row)微透鏡。當微透鏡陣列從上面看時,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的部分的位置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也就是,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
藉由將這些獨特的微透鏡佈置成使得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由普通微透鏡陣列中的週期性引起的問題被克服。因此,能夠獲得具有較低方向性的均勻漫射特性,並能夠提供自然和不模糊的視界。當與菲涅耳透鏡一起使用時,能夠獲得沒有疊柵條紋的漫射板。因為在微透鏡之間的距離無變化,且微透鏡的頂點高度無變化,因此能夠獲得這樣的漫射板,該漫射板能夠很容易地進行聚焦,並且很明亮。
在該實施例中,當佈置大量的微透鏡時,參考圖1C介紹的微透鏡11的排和參考圖1D介紹的微透鏡12的排交替地佈置。微透鏡12與微透鏡11的區別在於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的部分的位置。在圖1D中,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由T表示。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的部分的位置不同意味著例如當從上面看微透鏡陣列時該中心線T的方向不同。
下面將介紹根據該實施例的漫射板的製造方法。
圖2A至2C是表示根據該實施例的漫射板的製造方 法的示意圖。根據該實施例的漫射板的製造方法包括:在模具中形成微透鏡轉印形狀,該微透鏡轉印形狀要被轉印以形成微透鏡;以及將形成的微透鏡轉印形狀轉印至樹脂,以便製造具有微透鏡陣列的漫射板。
在圖2A至2C中,附圖標記21表示微透鏡轉印形狀,附圖標記22表示工件(模具),附圖標記23表示工具,附圖標記24表示圓形運動,而附圖標記25表示線性運動(處理進給)。
在該實施例中,具有弓形切割刃231的工具的切割刃沿與工具切割面232交叉的方向進行圓形運動24。同時,工具的切割刃沿與圓形運動的方向交叉的方向進行線性運動(處理進給)25。因此,微透鏡轉印形狀連續地形成於工件中。
圖3A和3B表示了處理機器的示意圖。能夠進行亞微米級切割的已知高精度處理機器用作處理機器。在圖3A和3B中,相同附圖標記將用於表示與圖2A至2C中相同的部件,並省略它們的說明。處理機器有Z軸線運動台板313和XY軸線運動台板314。高速圓形運動裝置312用作用於使得工具23的切割刃進行圓形運動的裝置。在該實施例中,磁致伸縮振動器用作用於圓形運動的驅動源。
兩個磁致伸縮振動器沿相互垂直的方向佈置在高速圓形運動裝置312中,各磁致伸縮振動器的往復運動的幅值、週期、相位等由任意波形發生器315來控制,且工具 的切割刃進行圓形運動24。藉由使得XY軸線運動台板314沿Y軸線方向運動,工具的切割刃進行線性運動。
藉由執行上述圓形運動和線性運動,工具的運動軌跡被明確確定,並畫出螺旋線。
圖2B和2C表示了在圓形運動的軌跡24和工具之間的關係。圖2B表示了工具23保持沿固定方向並且圓形運動時的情況的示意圖。當使得工具23保持沿固定方向時,工具23可以在切割面垂直於工件的處理表面221的情況下進行圓形運動,如圖2B中所示,或者工具23可以在切割面沿方向A以1°至20°的角度傾斜的情況下進行圓形運動。工具23可以進行圓形運動,如圖2C中所示,這樣,工具23的切割面朝向與圓形運動的圓垂直的方向(這樣,圓形運動的圓的中心處在切割面的延伸線上)。
藉由將線性運動加在圓形運動上,工具的切割刃的軌跡畫出螺旋線,並能夠處理該實施例的獨特微透鏡轉印形狀。多個微透鏡能夠在工件中連續形成。
下面將參考圖4A和4B介紹線性運動的方向。相同附圖標記將用於表示與圖2A至2C和圖3A和3B中相同的部件,並將省略它們的說明。圖4A和4B是處理表面221的俯視圖,並示意表示了在處理過程中工具23的切割刃的運動軌跡418。藉由使得XY-軸線運動台板314沿Y方向運動,將執行線性運動。圖4A表示了當線性運動的方向416為在紙平面中從左向右時工具23的切割刃的運動軌跡418。圖4B表示了當線性運動的方向417為在 紙平面中從右向左時工具23的切割刃的運動軌跡418。在圖4A中,工具的切割刃畫出螺旋線,如由418所示,並在紙平面中從左向右連續處理微透鏡轉印形狀。這時,微透鏡轉印形狀具有這樣的形狀,即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根據中心線的方向而變化。這時,輪廓並不總是真正圓的一部分(圓弧),它的實例包括稍微變形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輪廓的曲率為近似曲率。近似曲率藉由已知方法來找到。當不同曲率的平均值(平均曲率)與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進行比較時,微透鏡轉印形狀具有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小的部分以及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大的部分。也就是,在切割更深的部分中,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小。這些部分由O表示。在切割更淺的部分中,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比平均曲率更大。這些部分由X表示。在圖4B中,工具的切割刃畫出螺旋線,如由418表示,並在紙平面中從右向左連續處理微透鏡轉印形狀。這時,形成與球形形狀不同的微透鏡轉印形狀。切割更深的部分由O表示。當轉印時,這些部分成為這樣的微透鏡部分,其中,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的曲率小於平均曲率。在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由K表示。比球形形狀切割更淺的部分由X表示。當轉印時,這些部分成為這樣的微透鏡部分,其中,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在包括微透鏡轉 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由K表示。因此形成這樣的微透鏡轉印形狀,它在較深切割部分和較淺切割部分的位置上與圖4A的微透鏡轉印形狀不同。也就是,微透鏡轉印形狀與圖4A的微透鏡轉印形狀的區別在於這些部分的位置,在該部分中,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的曲率大於平均曲率。例如,如圖4A和4B中所示,當從上面看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時,在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K的方向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
如上所述,藉由改變線性運動的方向,能夠形成這樣的微透鏡轉印形狀,使得在包括微透鏡轉印形狀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K的方向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且能夠打破週期性。
這樣,製成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其中形成大量的微透鏡轉印形狀。
然後,藉由已知方法在模具中形成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形狀,並製成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模具。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和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模具佈置成彼此相對,在它們之間形成有空間,且樹脂灌注至該空間中。這樣,製造了圖1A中所示的漫射板,該漫射板有形成於其一側的大量微透鏡的陣列1以及形成於其另一側的菲涅耳透鏡。
也可選擇地,當使用利用電鑄的轉印方法,並使用模具來轉印微透鏡陣列時,這種形狀轉印至要被轉印的物體 (要被轉印的第一物體),並製成凸形複製模具,這種凸形微透鏡轉印形狀轉印至該凸形複製模具。藉由將獲得的複製模具和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模具佈置成彼此相對(在它們之間形成有空間),並將樹脂灌注至該空間中,就可以製造漫射板,凹形微透鏡形成於該漫射板中。
第一實例
下面將介紹第一實例。製造第一實施例的漫射板的實例將介紹為第一實例。
金剛石鑽頭用作工具23,該金剛石鑽頭有尖銳邊緣,能夠高精度地處理轉印,並有弓形切割刃,該弓形切割刃具有15μm的半徑。基於銅的材料(該材料能夠藉由金剛石鑽頭來進行優良地機械加工)被選擇為工件22的處理層的材料。能夠進行亞微米級切割的高精度處理機器用作處理機器。處理機器有Z軸線運動台板313和XY軸線運動台板314。高速圓形運動裝置312用作用於使得工具進行圓形運動的裝置。在該實施例中,磁致伸縮振動器用作用於圓形運動的驅動源。兩個磁致伸縮振動器沿垂直方向佈置在高速圓形運動裝置中,線性運動的幅值、週期、相位等由任意波形發生器315來控制,從而畫出具有15μm半徑的圓。具有30μm的幅值和880Hz的頻率的兩個正弦波以1/4波長的相位差同步的條件選擇為波形條件。線性運動的速度為6.6mm/s。
藉由確定圓形運動和線性運動的上述條件,工具的切 割刃的運動軌跡明確確定,並畫出螺旋線。工件被處理為具有1至5μm的切割深度,微透鏡轉印形狀被處理,並製造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
然後,製造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模具。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和用於轉印菲涅耳透鏡的模具佈置成彼此相對,在它們之間形成有空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通常用作用於光學元件的材料)灌注至該空間中,以便獲得漫射板。
圖8A是獲得的漫射板的示意俯視圖,圖8B表示了圖8A中所示的漫射板的漫射特性的模擬結果。圖9A是用於比較的普通漫射板的示意俯視圖,圖9B表示了圖9A中所示的漫射板的漫射特性的模擬結果。已經發現,與普通漫射板比較,在該實施例的漫射板中,在漫射分佈的光點之間的間隔較窄,因此觀察到的光點的數目較大,且各光點的亮度與光點的數目成比例地減小。因此,光點更不明顯,並能夠提供自然的模糊品質。當與菲涅耳透鏡一起使用時,能夠獲得沒有疊柵條紋的漫射板。
第二實施例
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漫射板的微透鏡陣列形成表面的示意俯視圖。相同附圖標記將用於表示與圖1A至1D中相同的部件,並將省略它們的說明。在圖5所示的微透鏡中,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高的部分由O表示,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低的部分由X表示,且在包括 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由T表示。如圖5中所示,佈置成排的微透鏡,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T的方向中彼此稍微不同。相鄰微透鏡,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高和更低的部分的角度位置彼此相差預定角度。換句話說,相鄰微透鏡,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中彼此相差預定角度。該預定角度能夠任意確定。該確定角度可以是恒定角度,或者可以變化。
下面將介紹用於製造第二實施例的漫射板的方法。將介紹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且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的說明將省略。在第一實施例中,介紹了用於形成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的方法,它包括藉由使得工具的切割刃的圓形運動與線性運動(該線性運動藉由使得XY軸線運動台板314沿Y軸線方向運動而引起)組合而使得工具的切割刃螺旋運動。在本實施例中,θ台板安裝在XY台板上,且不僅相對於工件進行線性運動,還相對於工件進行圓形運動。因此,在執行處理的同時稍微改變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深和更淺地處理的部分的位置。當旋轉方向反向時,脊線也能夠沿反向方向旋轉。在使用這樣獲得的微透鏡陣列轉印模具來製造的漫射板中,微透鏡的漫射特性彼此稍微不同,因此進一步打破了週期性,且漫射板具有均勻的漫射特性,有較低的方向性。
第二實例
下面將介紹第二實例。製造第二實施例的漫射板的實例將表示為第二實例。
在第二實例中,工件是矩形形狀,在一側測量為20mm,旋轉軸的角速度調節成不管離旋轉中心的距離如何都使得在處理點處相對於工具的速度(該速度為線性運動)恒定,且執行控制以使得相對速度為每秒2mm。高速圓形運動裝置的驅動頻率為100Hz,工具的圓形運動的半徑為20μm,從而以20μm的間隔連續地形成大約1000個平均半徑為20μm的微透鏡。
這樣,處理了一排。當工具在經過工件後處理下一排時,該下一排將藉由使得旋轉軸的旋轉方向反向來處理,只要在處理點處的工件相對速度和圓形運動的頻率恒定。藉由調節象限(一排的處理從該象限開始),也就是從工件的旋轉中心至工具的切割刃的方向,能夠一排排地選擇切割方向。
因為工具和工件能夠彼此相對旋轉,因此微透鏡能夠連續地形成,同時在線性運動過程中改變圓形運動的方向。因此,微透鏡形狀的方向(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高和更低的部分的位置)能夠自由地變化。在微透鏡陣列轉印形狀的整個區域中,微透鏡形狀能夠沿多個方向轉向。因此,在漫射板的整個區域中,能夠佈置具有不同漫射特性的微透鏡。在普通的微透鏡陣列中成為問題的週期性被打破,並能夠提供自然的模糊品質。當與菲涅耳透鏡一起使用時,能夠獲得沒有疊柵條紋的漫射板。
第三實施例
在該實施例中,將介紹微透鏡陣列形成於螺旋形二維曲線上的漫射板。
圖6A和6B是表示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的解釋俯視圖,該微透鏡陣列根據上述條件而形成於螺旋形二維曲線上。相同附圖標記將用於表示與圖1A至1D中相同的部件,並將省略它們的說明。圖6A表示了具有多種形狀的微透鏡陣列的實例。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高的部分由O表示,比具有平均曲率的球形形狀更低的部分由X表示。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由T表示。微透鏡在包括微透鏡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T的方向中彼此稍微不同。
圖6A表示了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其中,微透鏡以一定間隔地連續佈置在從XY中心延伸的螺旋形二維曲線上,使得曲線長度恒定。由直線界定的多個多邊形所界定的區域是微透鏡,且直線是脊線。在微透鏡區域中的點表示各微透鏡的頂點。在凹形表面的情況下,頂點是最低位置。在凸形表面的情況下,頂點是最高位置。
圖6A表示了當微透鏡的頂點沿由R=aθ表示的極座標曲線(阿基米德螺旋線)的軌跡佈置時的實例。阿基米德螺旋線是從原點O至點P的距離r與相位角θ成正比的曲線。
在阿基米德螺旋線中,R表示在任意角度離中心點 (原點)的徑向距離,θ表示極座標角度(弧度),a是數值係數。通常,離中心(R)的距離隨著角度增加而增加,因此距離R與角度θ成正比。係數a確定了螺旋線多緊地包繞原點;對於較小值的a,螺旋線變得更緊,對於較大的值,螺旋線變得更寬。該實施例的漫射板的形狀特徵是微透鏡逆時針方向對齊,且微透鏡的頂點沿由極座標曲線確定的軌跡。沿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周向方向相鄰的微透鏡大致離中心相同徑向距離。因此,分開相鄰微透鏡的中心的脊線近似等分線。因此,脊線Q基本面對中心。這也是獨特的。
在圖6A中,可以看見,隨著離旋轉中心的距離減小,在微透鏡的頂點之間的直線段的長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在微透鏡的頂點之間的阿基米德螺旋線的曲線長度增加,且在微透鏡的頂點之間的間隔的變化沿周向方向和徑向方向都增加。因此,在中心附近的微透鏡的位置並不確定於阿基米德螺旋線上,微透鏡從周邊向中心均勻地重新佈置。圖6B表示了形成的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在陰影部分中的微透鏡的數目從兩個(圖6A)增加至四個(圖6B)。微透鏡的頂點(黑點)佈置成使得頂點離其周邊側的距離相等。
圖7A和7B是表示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的視圖,該微透鏡陣列以與圖6A和6B中所示不同的圖形而形成於螺旋形二維曲線上。
圖7A表示了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其中,微透鏡 以規則角度間隔連續地佈置在螺旋形二維極座標曲線上。由直線界定的多個多邊形所界定的區域是微透鏡的實例,且直線是脊線。在微透鏡區域中的點表示各微透鏡的頂點。
圖7A的微透鏡的頂點佈置成使得這些頂點形成沿由R=aθ0.5表示的二維曲線(拋物螺旋線)的軌跡。
類似的,R表示在任意角度離中心點(原點)的距離,θ表示極座標角度(弧度),a是螺旋形多緊地包繞原點的數值係數。對於較小值的a,螺旋線變得更緊,對於較大的值,螺旋線變得更寬。
離中心的距離隨著角度增加而增加。不過,在圖7A的實例中,距離R與角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在該實例中,a=6,且微透鏡以一定角度間隔(藉由以1:(1+α)/2的比率分開2π(弧度)而獲得的兩個角度中的更小一個,α是無理數,該更小角度在80°至180°的範圍內)佈置在拋物螺旋線上。在該實例中,α是,微透鏡以大約137.5°的間隔來佈置。
由圖7A可見,在位於XY中心中的微透鏡的頂點和周圍微透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特別小,因此在中心的微透鏡的位置並不確定於拋物螺旋線上,且微透鏡從周邊向中心均勻地重新佈置。圖7B表示了形成的微透鏡陣列的表面形狀。微透鏡佈置成使得在中心微透鏡(在圖7A中有陰影線)的頂點和周圍微透鏡的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
具有這種形狀的漫射板能夠高效率地製造,因為在用 於製造用於轉印微透鏡陣列的模具的方法中,台(stage)的運動較小,並能夠連續處理。
能夠提供具有微透鏡陣列的漫射板,其中,模糊品質的不自然性和疊柵條紋並不明顯,聚焦能夠很容易進行,即,能提供光亮。
儘管已經參考示例實施例介紹了本發明,但是應當知道,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所述的示例實施例。下面之請求項的範圍將根據最廣義的解釋,以便包含所有這些變化以及等效結構和功能。
1‧‧‧陣列
11‧‧‧微透鏡
12‧‧‧微透鏡
T‧‧‧中心線

Claims (7)

  1. 一種漫射板,包括:微透鏡陣列,多個微透鏡佈置在該微透鏡陣列中,其中,該等微透鏡的形狀,使得包括該等微透鏡之中心線的截面形狀的曲率根據該中心線的方向而變化,以及其中,在該截面形狀的該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不同的微透鏡被佈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該等微透鏡具有鞍形形狀,使得在軸對稱位置處形成比球形形狀更高的兩個部分和比球形形狀更低的兩個部分。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該微透鏡陣列具有多排微透鏡,且在該截面形狀的該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在一排與另一排之間不同。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該微透鏡陣列具有多排微透鏡,且佈置在每一排中的該等微透鏡其在輪廓曲率最大處的中心線的方向中彼此不同。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該等微透鏡的頂點成螺旋形佈置。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該等微透鏡的頂點佈置在由R=aθ0.5所定義的曲線上,該曲線是拋物螺旋線,其中,該R表示在任意角度離原點的距離,該θ表示極座標角度,該a是螺旋形多緊地包繞該原點的數值係數。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漫射板,其中:在與形成該微透鏡陣列的一側不同的一側形成菲涅耳透鏡。
TW103120165A 2013-06-21 2014-06-11 漫射板 TWI5267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0860 2013-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593A TW201502593A (zh) 2015-01-16
TWI526720B true TWI526720B (zh) 2016-03-21

Family

ID=5211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0165A TWI526720B (zh) 2013-06-21 2014-06-11 漫射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57451B2 (zh)
JP (1) JP6406891B2 (zh)
CN (1) CN104237980B (zh)
TW (1) TWI5267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02377A (ja) * 2015-12-04 2017-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ファインダー系
WO2018093562A1 (en) * 2016-11-16 2018-05-24 Google Llc Freeform projected display
JP7391495B2 (ja) * 2018-02-14 2023-12-0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拡散板、拡散板の設計方法、表示装置、投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JP7301513B2 (ja) * 2018-09-21 2023-07-03 リコー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ペックル低減モジュール
CN113251382A (zh) * 2021-05-11 2021-08-13 深圳市照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珠面及使用该珠面的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3485B2 (ja) 1987-03-11 1996-06-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81877B2 (ja) 1989-12-21 1999-04-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板
JPH09327860A (ja) * 1996-06-07 1997-12-22 Nikon Corp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圧子押圧装置
JP3124959B2 (ja) * 1998-09-18 2001-01-1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焦点レンズを具備する車両用灯具
WO2002010805A1 (en) 2000-07-31 2002-02-07 Rochester Photonics Corporation Microlens arrays having high focusing efficiency
KR100629866B1 (ko) 2003-12-23 2006-09-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된 비구면 계수를 갖는 마이크로렌즈 배열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4633369B2 (ja) * 2004-02-03 2011-0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拡散板及びこの拡散板を備える光学装置
TW200603145A (en) 2004-03-26 2006-01-16 Sony Corp Microlens array substrat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0656996B1 (ko) 2004-09-03 2006-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렌즈 배열 프로젝션 스크린
US7813054B2 (en) * 2007-12-14 2010-10-12 Rpc Photonics, Inc. Optical elements with saddle shaped structures for diffusing or shaping light
JP2010117410A (ja) * 2008-11-11 2010-05-27 Canon Inc 焦点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ファインダー系
TWI442132B (zh) 2010-09-09 2014-06-21 Innolux Display Corp 相位調變元件、可切換2d/3d的顯示裝置、微透鏡陣列、3d顯示裝置與背光模組
CN102478675A (zh) 2010-11-30 2012-05-30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棱锥形微透镜阵列及带有该透镜阵列的背投屏幕
JP6035902B2 (ja) 2011-08-09 2016-11-30 Jsr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26072A (ja) 2015-02-05
CN104237980B (zh) 2016-04-20
US20140376095A1 (en) 2014-12-25
US9557451B2 (en) 2017-01-31
CN104237980A (zh) 2014-12-24
JP6406891B2 (ja) 2018-10-17
TW201502593A (zh) 2015-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6720B (zh) 漫射板
CN101301776B (zh) 微透镜复制成形辊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US20120170316A1 (en) Light guide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JP5999098B2 (ja) 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用型
JP2017068216A (ja) 拡散板、表示装置、投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2552455A (en) Projection screen
JP2012013748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を備えた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4114477A (zh) 微型微透镜阵列匀光结构及其制作方法、tof镜头及设备
JP5156990B1 (ja) 金型加工方法
KR20140013218A (ko) 도광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2933023U (zh) 微型微透镜阵列匀光结构、tof镜头及设备
JP2001004814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その成形型及びその成形型の製造方法
CN111198408A (zh) 一种针对微透镜阵列的超精密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JP2010214696A (ja) 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の加工方法、フライアイレンズ成形型、およびフライアイレンズ
JP5893916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が備える配光制御部材の作製方法
JPWO2022181674A5 (zh)
JP6296679B2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拡散板の製造方法
KR20220084371A (ko) 롤 금형 제조 방법, 롤 금형 제조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JP2018043444A (ja) 金型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5949244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型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リズムシート
JP2007244991A (ja) 塗工用ロ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71739B1 (ko) 규칙 배열의 균일 크기 패턴을 지닌 도광판
JP6602056B2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金型、レンズアレイ、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WO2019163630A1 (ja) 金型の製造方法
US2023002542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ll mold, roll mol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oll m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