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6481B -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6481B
TWI476481B TW101122613A TW101122613A TWI476481B TW I476481 B TWI476481 B TW I476481B TW 101122613 A TW101122613 A TW 101122613A TW 101122613 A TW101122613 A TW 101122613A TW I476481 B TWI476481 B TW I4764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image displa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2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0926A (zh
Inventor
Yung Yu Tsai
Ming Tien Wang
Yung Shen Huang
Chin Tu Tsai
Original Assignee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22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648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0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6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6481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影像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背光模組(back light module)的顯示裝置。
目前常見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大多包括一液晶面板(liquid panel)、一背光模組、一前框(frame)以及一外觀框殼,其中液晶面板夾置在前框與背光模組之間,而前框遮蓋液晶面板的周圍區域。外觀框殼圍繞液晶面板,並裝設在前框上方。
一般而言,外觀框殼通常會經過產品設計而具有特別的外型,以試圖增加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因此,外觀框殼不僅具有保護液晶面板的功能,而且還具有外觀美化的效果。所以,外觀框殼會遮蓋前框,以使前框不會顯露於液晶面板的顯示區周圍,避免因前框的顯露而影響產品外觀。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具有能承載顯示面板的承載框條。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用來製造上述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組、一顯示面板、一第一框組以及至少一黏合層。顯示面板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一外側平面。第一框組包括至少一承載框條,並且位於該背光模組外側。承載框條包括一第一壁體以及一連接第一壁體的承載部,其中承載部位在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之間,並具有一承載面與一相對承載面 的底面。顯示面板配置在承載面上方,而第一壁體從底面往背光模組延伸。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在此組裝方法中,首先,將至少一承載框條與一背光模組連接。承載框條包括一第一壁體以及一連接第一壁體的承載部,其中承載部具有一承載面。接著,在承載面上形成至少一黏合層。之後,在黏合層上放置一顯示面板,以使黏合層黏合顯示面板與承載部。
基於上述,顯示面板經由黏合層而黏合在第一框組的承載框條上,因此承載框條能承載顯示面板而不遮蓋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及非顯示區。因此,本發明能使外觀框殼不必針對裸露在顯示區周圍的前框作產品設計,並讓外觀框殼在外觀上能有較為彈性的產品設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詳細說明與圖式,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圖1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而圖1B是圖1A中沿線I-I剖面所繪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1A與圖1B,顯示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框組110、一顯示面板120、多層黏合層140與一背光模組160。第一框組110圍繞顯示面板120與背光模組160。顯示面板120位在背光模組160上方,並與第一框組110結合。
第一框組110包括一條承載框條111與多條承載框條112,其中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結構與材料大致相同。例如,承載框條111與112皆包括一壁體與一連接此壁體的 承載部,而且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的承載部皆用來承載顯示面板120。其次,構成承載框條111與112的材料皆可以是陶磁、塑膠或金屬。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框條111與112之間仍有差異,其僅在於承載框條111的長度大於承載框條112的長度,如圖1A所示。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框條111的長度也可以等於承載框條112的長度。
承上所述,由於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結構大致相同,因此以下將以承載框條111為例來介紹這些承載框條的壁體與承載部。至於承載框條112,由於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之間的差異僅在於長度的不同,因此即使只繪示承載框條111的剖面結構來進行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仍可以了解承載框條112中的壁體及承載部二者的結構。
具體而言,各條承載框條111包括一承載部111a以及一第一壁體111b,其中承載部111a連接第一壁體111b,並位在顯示面板120與背光模組160之間。承載部111a具有一承載面S1與一相對承載面S1的底面S2,而第一壁體111b從底面S2往背光模組160延伸。第一壁體111b可以利用鎖固、卡合(buckle)或膠黏等方式來與背光模組160連接,而此膠黏的方式可採用膠帶(例如雙面膠)或流體膠材,其中此流體膠材可為液態或膏狀。
顯示面板120配置在承載面S1上方,並具有一面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二面第二面外側平面122,其中第一面外側平面121鄰接於這些第二面外側平面122之間。承載面S1具有一內側邊緣E2與一外側邊緣E1,其中外側邊緣E1相對於內側邊緣E2。顯示面板120遮蓋內側邊緣E2,而第 一面外側平面121位在內側邊緣E2與外側邊緣E1之間,以至於顯示面板120不會遮蓋外側邊緣E1。所以,顯示面板120局部遮蓋承載面S1。第一壁體111b可不凸出於承載面S1,並具有一外壁面S3,而外壁面S3可與承載面S1的外側邊緣E1相連,其中第一壁體111b可與背光模組160貼近,如圖1B所示。
顯示面板120是利用至少一層黏合層140來與第一框組110結合,而這些黏合層140分別覆蓋這些承載面S1上與這些承載框條112的承載面上,並黏合顯示面板120、承載面S1及承載框條112的承載面,其中黏合層140例如是雙面膠或流體膠材。利用黏合層140對承載框條111、112與顯示面板120的黏合,顯示面板120能固定在第一框組110上。另外,顯示面板120可為液晶面板,但本發明不限定顯示面板120僅為液晶面板。
顯示面板120具有一顯示區A1與一非顯示區B1,其中非顯示區B1圍繞顯示區A1,而顯示裝置100所產生的影像會呈現於顯示區A1內。為了增強顯示面板120與第一框組110之間的結合(bonding)強度,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至顯示區A1的距離D1、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外側邊緣E1之間的距離D2、以及承載面S1在內側邊緣E2與外側邊緣E1之間的長度L1滿足以下數學式:
其中距離D1大致上也相當於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至非顯示區B1與顯示區A1交界處的最短距離。
另外,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多個固定膠體130,而這些固定膠體130分別配置在承載面S1上與承載框條112的承載面上,並且黏合承載框條111、112的承載部(例如承載部111a)以及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第二面外側平面122,其中固定膠體130可以是由液態或膏狀的膠材所形成,且固定膠體130例如是光硬化膠或熱固化膠。
承上所述,各個固定膠體130的形狀可以是條狀,而這些固定膠體130可以沿著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第二面外側平面122而延伸,以增加這些固定膠體130接觸於第一面外側平面121、第二面外側平面122與承載框條111、112的面積。如此,更可以增強顯示面板120與第一框組110之間的結合強度。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第一實施例中,固定膠體130的數量為多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膠體130的數量可以僅為一個。其次,端視顯示裝置100的產品需求,顯示裝置1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膠體130。因此,圖1A與圖1B所示的固定膠體130以及固定膠體130的數量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第一框組110可更包括至少一條組裝框條113,而構成組裝框條113的材料可相同於構成承載框條111、112的材料。組裝框條113包括一遮蓋板113a與一第二壁體113b,其中遮蓋板113a連接第二壁體113b,而顯示面板120位在背光模組160與遮蓋板113a之間。第二壁體113b連接於背光模組160,其中第二壁體113b可利用鎖固、卡合或膠黏等方式來與背光模組160連接。此外,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一位在顯示面板120與遮蓋板113a之間的緩衝層 150,其中緩衝層150可連接於遮蓋板113a。
須說明的是,根據圖1A所示,承載框條111的數量僅為一條,組裝框條113的數量也僅為一條,而承載框條112的數量為二條。然而,在圖1A的顯示裝置100中,組裝框條113可以更換成承載框條111,即第一框組110不一定要包括組裝框條113。或者,圖1A中的承載框條111也可更換成組裝框條113,即顯示裝置100可包括二條組裝框條113。
其次,在圖1A中,承載框條111與組裝框條113皆可更換成承載框條112,或者二條承載框條112皆可更換成組裝框條113。所以,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框組110所包括的承載框條(即承載框條111與112)的數量可以僅為一條。也就是說,第一框組110可以只包括一條承載框條111或112。第一框組110所包括的組裝框條113的數量可以僅為一條或至少二條,甚至第一框組110可以只包括承載框條,而不包括任何組裝框條113。因此,圖1A與圖1B所示的承載框條111、112與組裝框條113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背光模組160包括一組裝座161以及一發光組件162,而發光組件162配置在組裝座161內。組裝座161連接第一壁體111b。例如,組裝座161可以利用鎖固、卡合或膠黏(例如採用膠帶或流體膠材)等方式來連接第一壁體111b。如此,第一壁體111b得以連接於背光模組160。
組裝座161可以包括一殼體161a以及一容置架161b,而構成殼體161a與容置架161b的材料可以是金屬或塑膠,其中殼體161a與容置架161b二者的材料可以彼此相同或相 異。例如,構成殼體161a與容置架161b的材料可以皆為塑膠或金屬。或者是,構成殼體161a的材料為金屬,但構成容置架161b的材料為塑膠。
在圖1B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壁體111b與殼體161a結合,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壁體111b也可以與容置架161b結合。容置架161b與殼體161a結合,例如容置架161b可利用鎖固、卡合或膠黏等方式來與殼體161a結合。發光組件162裝設於容置架161b中,所以容置架161b具有容置發光組件162的功能。此外,容置架161b的形狀可為框形,所以容置架161b可包括至少一承載件P1與圍繞於發光組件162的第二框組P2,其中第二框組P2的多條框條可以彼此相連或彼此分開。
容置架161b還可以具有承載顯示面板120的功能。詳細而言,顯示面板120能配置在承載件P1上方。至少一層黏合層140黏合顯示面板120與承載件P1,以將顯示面板120固定在承載件P1上方。如此,容置架161b得以承載顯示面板120。
不過,須說明的是,由於第一框組110可以只包括承載框條(即承載框條111及/或112),而不包括任何組裝框條113,所以即使容置架161b不具有任何承載件P1,第一框組110所包括的多條承載框條也能承載顯示面板120。因此,圖1B所示的承載件P1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另外,第二框組P2能承載光學膜片162f,並位於第一框組110與發光組件162之間,而承載件P1也能承載光學膜片162f。詳細而言,承載件P1具有一第一膜片承載部 P11,而第二框組P2具有一第二膜片承載部P21,其中光學膜片162f可以配置在第一膜片承載部P11上與第二膜片承載部P21上,如圖1B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60可以是一種側邊入光式背光模組(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詳細而言,發光組件162包括一導光板162g以及至少一發光源162l,而發光源162l配置在導光板162g旁。在圖1B所示的實施例中,發光源162l例如是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源162l也可以是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所以在此不限定發光源162l只能是發光二極體。
發光組件162更包括多片光學膜片162f,其中光學膜片162f配置在導光板162g上方,並且配置在容置架161b上,如圖1B所示。此外,顯示區A1與非顯示區B1之間的交界處,以及光學膜片162f邊緣皆位於同一參考平面L3。參考平面L3與光學膜片162f之間的夾角H1介於25°至50°之間,例如為45°,而承載部111a可以往內延伸,但不超過參考平面L3。
各片光學膜片162f可以是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或擴散片(diffuser),且這些光學膜片162f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其中一片光學膜片162f為增亮膜,而另一片光學膜片162f為擴散片。此外,在圖1B的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60包括多片光學膜片162f,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60也可以只包括一片光學膜片162f。所以,圖1B所示的光學膜片162f的數量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圖1C是圖1A中的顯示裝置在分解之後的俯視示意圖。請參閱圖1C,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框組110所包括的這些承載框條111、112彼此分開。詳細而言,在第一框組110與背光模組160連接以前,第一框組110的承載框條111、112與組裝框條113皆為彼此分開的獨立元件,所以這時候的承載框條111、112並沒有彼此相連。
圖2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而圖2B是圖2A中沿線II-II所繪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2A與圖2B,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與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相似。例如,顯示裝置200也包括顯示面板120。不過,顯示裝置200所包括的背光模組260卻不同於顯示裝置100的背光模組160,其中背光模組260為直下式背光模組(direct type back light module)。
具體而言,背光模組260包括一組裝座161以及一發光組件262,其中發光組件262配置在組裝座161內,並包括至少一個發光源2621以及至少一片光學膜片162f,而光學膜片162f配置在發光源2621上方。舉例而言,圖2B中的發光組件262包括多個發光源2621與多片光學膜片162f,而這些光學膜片162f皆配置在這些發光源2621上方。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的發光組件162相比,發光組件262並沒有包括任何導光板162g。
在本實施例中,發光源2621的數量為多個,且發光源2621為冷陰極螢光燈管。不過,在其他實施例中,發光源2621的數量可以僅為一個,且發光源2621不僅可以是冷陰極螢光燈管,也可以是發光二極體(如圖1B所示),即圖2B中的發光源2621可更換成圖1B中的發光源162l。因此, 圖2B所示的發光源2621的數量及種類僅供舉例說明,非限定本發明。此外,圖2B所示的光學膜片162f的數量也可以僅為一片,所以光學膜片162f的數量並不限定是多片。
另外,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是,顯示區A1與非顯示區B1之間的交界處,以及光學膜片162f邊緣皆位於同一參考平面L4。參考平面L4與光學膜片162f之間的夾角H2介於20°至50°之間,例如為45°,而承載部211a可以往內延伸至多不超過參考平面L4的距離。
顯示裝置200更包括一第一框組210與多層黏合層140,而第一框組210包括一條承載框條211與多條承載框條212,其中承載框條211與212二者結構大致相同。例如,承載框條211與212皆包括一壁體與一連接此壁體的承載部。惟承載框條211與212二者之間的差異主要僅在於長度的不同,所以以下僅以承載框條211為例,並僅繪示承載框條211的剖面結構,來介紹這些承載框條211、212的壁體與承載部。
相似於第一實施例的承載框條111,各條承載框條211也包括一承載部211a與一第一壁體211b。承載部211a連接第一壁體211b,並位在顯示面板120與背光模組260的光學膜片162f之間。承載部211a具有一承載面S4與一相對承載面S4的底面S5,而第一壁體211b從底面S5往背光模組260延伸,並連接於背光模組260,其中第一壁體211b可利用鎖固、卡合或膠黏等方式來與背光模組260連接。此外,構成承載框條211與212的材料也可以相同於前述實施例中構成承載框條111與112的材料。
承上所述,承載面S4也具有一內側邊緣E4與一外側 邊緣E3,其中外側邊緣E3相對於內側邊緣E4,而顯示面板120遮蓋內側邊緣E4,但不遮蓋外側邊緣E3。其次,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壁體211b的一部分可以不與背光模組260貼近,從而在與背光模組260之間形成一空洞C1。另外,第一壁體211b可不凸出於承載面S4,如圖2B所示,而顯示面板120也是利用這些黏合層140來與承載框條211、212的承載部(例如承載部211a)結合。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為了增強顯示面板120與第一框組210之間的結合強度,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至顯示區A1的距離D1、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外側邊緣E3之間的距離D3、以及承載面S4在內側邊緣E4與外側邊緣E3之間的長度L2,根據此述,顯示裝置200的尺寸規格同樣也滿足以下數學式:
由此可知,第一框組210的結構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框組110的結構相似。然而,第一框組210與110二者之間仍存有差異,其在於第一框組210的這些承載框條211、212是彼此相連,而非彼此分離,如圖2C所示。
圖2C是圖2A中的顯示裝置在分解之後的俯視示意圖。請參閱圖2C,在第一框組210與背光模組260連接以前,第一框組210的這些承載框條211、212已經彼此相連,進而形成一個U形框。另外,這些承載框條211、212可以是一體成型,並且是在同一道製造流程中形成。例如,這些承載框條211、212可以是在同一道射出成型中形成。此 外,當構成承載框條211、212的材料為金屬時,這些承載框條211、212也可以是經由焊接而彼此相連。
第一框組210也可以更包括至少一根組裝框條113,而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框條211與212為彼此相連的元件,但卻皆與組裝框條113彼此分開,如圖2C所示。不過,在其他實施例中,承載框條211、212與組裝框條113也可以彼此相連。此外,圖2C中的組裝框條113可以更換成承載框條211,即第一框組210不一定要包括組裝框條113,而第一框組210可包括二條承載框條211與二條承載框條212,其中這些承載框條211與212彼此相連。
此外,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只有相鄰二根承載框條(例如承載框條211與212)彼此相連,或是組裝框條113連接至少一根承載框條。以圖2C為例,在第一框組210與背光模組260連接以前,組裝框條113可以連接二根承載框條212,而這些承載框條212皆與承載框條211分開。此外,組裝框條113也可以只連接一根承載框條212,而承載框條211連接另一根承載框條212,以形成二個L形框。
請參閱圖2A與圖2C,須說明的是,在第二實施例中,承載框條211的數量僅為一條,組裝框條113的數量也僅為一條,而承載框條212的數量為二條。然而,在圖2A與圖2C中,承載框條211可更換成組裝框條113,即顯示裝置200可包括二條組裝框條113。其次,承載框條211與組裝框條113皆可更換成承載框條212,以形成四根長度相同且彼此相連的承載框條212。此外,二條承載框條212皆可更換成組裝框條113,以形成三條彼此相連的組裝框條113。
由此可知,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框組210所包括的 承載框條(即承載框條211與212)的數量可以僅為一條,而第一框組210所包括的組裝框條113的數量可以僅為一條或是至少二條,甚至第一框組210可以只包括承載框條,而不包括任何組裝框條113。因此,圖2A至圖2C所示的承載框條211、212與組裝框條113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請再次參閱圖2A與圖2B,顯示裝置200也可包括多個固定膠體230。固定膠體230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固定膠體130二者材料相同,且這些固定膠體230皆黏合承載框條211、212的承載部(例如承載部211a)以及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與第二面外側平面122。不過,固定膠體130與固定膠體230仍有所不同。
詳細而言,在顯示裝置200中,固定膠體230的數量為多個,且各個固定膠體230的形狀為點狀或長條形,其中這些固定膠體230會沿著顯示面板120的側邊排列,且也可以只分布在顯示面板120的其中一側。以圖2A為例,在這些形狀為點狀的固定膠體230當中,其中一些固定膠體230會沿著顯示面板120的二面第二面外側平面外側平面122而排列,而另一些固定膠體230則會沿著第一面外側平面121而排列。此外,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是,這些固定膠體230也能增強顯示面板120與第一框組210之間的結合強度。
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裝置200也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固定膠體130。也就是說,第一實施例的固定膠體130可以使用於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0。反之,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也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形狀為點狀的固定膠體 230,即第二實施例的固定膠體230可以使用於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端視顯示裝置200的產品需求,顯示裝置2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膠體230,。因此,圖2A與圖2B所示的固定膠體230僅供舉例說明,並非限定本發明。
以上配合圖1A至圖1C以及圖2A至圖2C,詳細介紹顯示裝置100、200的結構。接下來,將配合圖3A至圖3D,詳細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由於顯示裝置100、200二者組裝方法實質上都相同,因此以下僅以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為例,詳細說明顯示裝置100的組裝方法。
圖3A至圖3D是圖1A中的顯示裝置的組裝流程示意圖,其中圖3B至圖3D是根據圖3A中沿線III-III剖面所繪製。請參閱圖3A與圖3B,在顯示裝置100的組裝方法中,首先,將這些承載框條111、112與背光模組160連接,其中承載框條111的第一壁體111b與承載框條112的第一壁體二者連接於背光模組160,而達成此連接的方法可以是鎖固、卡合或膠黏等。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承載框條111與112可以是與背光模組160的殼體161a連接,或者也可以與背光模組160的容置架161b連接。
請參閱圖3C,接著,在承載框條111、112的承載面(例如承載面S1)上以及在容置架161b的承載件P1上皆形成黏合層140,其中形成黏合層140的方法可以將雙面膠貼合在承載框條111的承載面S1、承載框條112的承載面以及承載件P1上。
不過,須說明的是,由於第一框組110可只包括承載框條(即承載框條111及/或112),而容置架161b可以不具有任何承載件P1,因此第一框組110能單獨承載顯示面板120。所以,當容置架161b不具有任何承載件P1時,黏合層140可只形成在承載框條111與112上,而不形成在承載件P1上。
接著,在這些黏合層140上放置顯示面板120,以使黏合層140黏合顯示面板120、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的承載部(例如承載部111a)以及承載件P1。如此,顯示面板120得以固定在背光模組160上方。至此,顯示裝置100的組裝已大致完成。
請參閱圖3D,在黏合層140黏合顯示面板120與承載框條111、112之後,可在這些承載框條111、112的承載面(例如承載面S1)上形成固定膠體130。固定膠體130會黏合顯示面板120以及承載框條111與112二者的承載部,其中固定膠體130可用塗佈(coating)方式形成在承載面(例如承載面S1)上,而上述塗佈方式可由點膠機來執行。
另外,在形成固定膠體130之後,可將組裝框條113與背光模組160連接,並使組裝框條113的遮蓋板113a局部遮蓋顯示面板120,其中組裝框條113的第二壁體113b與背光模組160連接,而達成此連接的方法可以是鎖固、卡合或膠黏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壁體113b可與殼體161a連接,或是與容置架161b連接。此外,在組裝框條113與背光模組160連接以前,緩衝層150可事先形成於遮蓋板113a,其中形成緩衝層150的方法可貼合軟性片材於遮蓋板113a,而此軟性片材例如是泡棉片或海棉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第一框組110不一定要包括組裝框條113,所以第一框組110可以不包括任何組裝框條113。因此,本實施例的組裝方法可省略將組裝框條113與背光模組160連接的步驟。此外,形成固定膠體130的步驟也可在組裝框條113與背光模組160連接之後才進行,所以形成固定膠體130及連接組裝框條113的時間順序在此不作限定。
綜上所述,顯示面板經由黏合層而黏合在第一框組的承載框條上,所以承載框條能承載顯示面板,從而不會遮蓋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及非顯示區,即第一框組不會裸露在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及非顯示區內。因此,相較於習知技術而言,本發明能使外觀框殼不必針對裸露在顯示區周圍的前框作產品設計,並讓外觀框殼在外觀上能有較為彈性的產.品設計,以試圖提升外觀框殼在外觀上的美化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知詳細說明及圖是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領域內,可以變化或是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所界定之申請專利範圍。
100、200‧‧‧顯示裝置
110、210‧‧‧第一框組
111、112、211、212‧‧‧承載框條
111a、211a‧‧‧承載部
111b、211b‧‧‧第一壁體
113‧‧‧組裝框條
113a‧‧‧遮蓋板
113b‧‧‧第二壁體
120‧‧‧顯示面板
121‧‧‧第一面外側平面
122‧‧‧第二面外側平面
130、230‧‧‧固定膠體
140‧‧‧黏合層
150‧‧‧緩衝層
160、260‧‧‧背光模組
161、262‧‧‧組裝座
161a‧‧‧殼體
161b‧‧‧容置架
162‧‧‧發光組件
162f‧‧‧光學膜片
162g‧‧‧導光板
162l、262l‧‧‧發光源
A1‧‧‧顯示區
B1‧‧‧非顯示區
C1‧‧‧空洞
D1、D2、D3‧‧‧距離
H1、H2‧‧‧夾角
L1、L2‧‧‧長度
L3、L4‧‧‧參考平面
E1、E3‧‧‧外側邊緣
E2、E4‧‧‧內側邊緣
P1‧‧‧承載件
P2‧‧‧第二框組
P11‧‧‧第一膜片承載部
P21‧‧‧第二膜片承載部
S1、S4‧‧‧承載面
S2、S5‧‧‧底面
S3‧‧‧外壁面
圖1A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沿線I-I剖面所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圖1C是圖1A中的顯示裝置在分解之後的俯視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中沿線II-II所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圖2C是圖2A中的顯示裝置在分解之後的俯視示意圖。
圖3A至圖3D是圖1A中的顯示裝置的組裝流程示意圖。
100‧‧‧顯示裝置
111‧‧‧承載框條
111a‧‧‧承載部
111b‧‧‧第一壁體
113‧‧‧組裝框條
113a‧‧‧遮蓋板
113b‧‧‧第二壁體
120‧‧‧顯示面板
121‧‧‧第一面外側平面
122‧‧‧第二面外側平面
130‧‧‧固定膠體
140‧‧‧黏合層
150‧‧‧緩衝層
160‧‧‧背光模組
161‧‧‧組裝座
161a‧‧‧殼體
161b‧‧‧容置架
162‧‧‧發光組件
162f‧‧‧光學膜片
162g‧‧‧導光板
162l‧‧‧發光源
A1‧‧‧顯示區
B1‧‧‧非顯示區
D1、D2‧‧‧距離
L1‧‧‧長度
E1‧‧‧外側邊緣
E2‧‧‧內側邊緣
P1‧‧‧承載件
P11‧‧‧第一膜片承載部
P21‧‧‧第二膜片承載部
S1‧‧‧承載面
S2‧‧‧底面
S3‧‧‧外壁面

Claims (20)

  1.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包括: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包括一組裝座以及一配置於該組裝座內的發光組件;一顯示面板;一第一框組,包括至少一承載框條,並且位於該背光模組外側,該承載框條包括一第一壁體以及一連接該第一壁體的承載部,其中該承載部位在該顯示面板與該背光模組之間,並具有一承載面與一相對該承載面的底面,且底面抵靠該組裝座,該顯示面板配置在該承載面上方,而該第一壁體從該底面往該背光模組延伸且與該組裝座透過鎖固、卡合或膠黏而相連接;以及至少一黏合層,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承載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面具有一內側邊緣與一相對該內側邊緣的外側邊緣,該顯示面板遮蓋該內側邊緣,而該外側平面位在該內側邊緣與該外側邊緣之間,該外側平面至該顯示區的距離、該外側平面與該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以及該承載面在該內側邊緣與該外側邊緣之間的長度三者滿足以下數學式: 其中A為該外側平面至該顯示區的距離,B為該外側平面與該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而C為該承載面在該內側邊緣與該外側邊緣之間的長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第 一壁體具有一外壁面,而該外壁面與該承載面的該外側邊緣相連。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承載框條的數量為多個,而該黏合層的數量為多個,該些黏合層分別覆蓋該些承載框條的該承載面上,並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些承載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些承載框條彼此相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些承載框條彼此分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更包括至少一固定膠體,該固定膠體配置在該承載面上,並黏合該承載部與該外側平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膠體的形狀為條狀,且該固定膠體沿著該外側平面而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固定膠體的數量為多個,且多個該固定膠體的形狀為點狀,而該些形狀為點狀的固定膠體沿著該外側平面而排列。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緩衝層,而該第一框組更包括至少一組裝框條,該組裝框條包括一第二壁體以及一連接該第二壁體的遮蓋板,該第二壁體連接於該背光模組,而該顯示面板位在該背光模組與該遮蓋板之間,其中該緩衝層位在該顯示面板與該遮蓋板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組裝座連接該第一壁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組裝座包括:一殼體;以及一容置架,與該殼體結合,而該發光組件裝設於該容置架中,其中該容置架包括至少一承載件與一第二框組,該顯示面板配置在該承載件上方,而該第二框組位於該第一框組與該發光組件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組件包括:一導光板;至少一發光源,配置在該導光板旁;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配置在該導光板上方,而該第二框組承載該光學膜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發光組件包括:至少一發光源;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配置在該發光源上方,而該第二框組承載該光學膜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其中該黏合層的數量為多個,而該些黏合層黏合該顯示面板、該承載面與該承載件。
  16.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包括:透過鎖固、卡合或膠黏以將至少一承載框條與一背光模組連接,其中該承載框條包括一第一壁體以及一連 接該第一壁體的承載部,而該承載部具有一承載面與一相對該承載面的底面,該底面抵靠該背光模組;在該承載面上形成至少一黏合層;以及在該黏合層上放置一顯示面板,以使該黏合層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承載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其中形成該黏合層的方法包括將一雙面膠貼合在該承載面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更包括:在該黏合層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承載部之後,在該承載面上形成至少一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承載部的固定膠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其中該固定膠體是用塗佈方式形成在該承載面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影像顯示裝置的組裝方法,更包括:在該黏合層黏合該顯示面板與該承載部之後,將至少一組裝框條與該背光模組連接,並使該組裝框條的一遮蓋板局部遮蓋該顯示面板。
TW101122613A 2012-06-25 2012-06-25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TWI476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2613A TWI476481B (zh) 2012-06-25 2012-06-25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2613A TWI476481B (zh) 2012-06-25 2012-06-25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926A TW201400926A (zh) 2014-01-01
TWI476481B true TWI476481B (zh) 2015-03-11

Family

ID=5034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2613A TWI476481B (zh) 2012-06-25 2012-06-25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6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2694B (zh) 2014-01-29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顯示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9224B (en) * 2002-09-10 2005-03-1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capable of supporting image displaying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90256796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06059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137447A (en) * 2010-04-27 2011-11-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9224B (en) * 2002-09-10 2005-03-1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capable of supporting image displaying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90256796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06059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137447A (en) * 2010-04-27 2011-11-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926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4075B (zh) 顯示裝置
TWI595295B (zh) 顯示裝置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698682B (zh) 顯示裝置
TWI460497B (zh) 顯示模組
WO2017084423A1 (zh) 背光模组后盖、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EP4254058A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duced bezel size
WO2017084425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TW201009456A (en) Backlight unit,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backlight unit
CN105116606A (zh) 反光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232791A1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胶框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
CN110047376A (zh) 显示装置及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992818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JP2011180287A (ja) 表示装置
JP2017120310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に用いる接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40042313A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US849793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receiving container receiving a camera module and a display panel
TWI476481B (zh) 影像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US962577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514052B (zh) 背光模組及面板燈模組
TWI464502B (zh) 顯示裝置及其背光模組
KR20160059005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53183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2132106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