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9912B - zipp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9912B
TWI459912B TW101128487A TW101128487A TWI459912B TW I459912 B TWI459912 B TW I459912B TW 101128487 A TW101128487 A TW 101128487A TW 101128487 A TW101128487 A TW 101128487A TW I459912 B TWI459912 B TW I4599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width direction
slider
blade
w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1169A (zh
Inventor
Hideki Sato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1/06805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20728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1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912B/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尤其係關於一種藉由對一對鏈帶施加橫向拉力而使一方之鏈帶自滑件分離之拉鏈。
作為先前之拉鏈,已知有如下者:對滑件之上翼板或下翼板賦予可撓性,並且設計自上翼板及下翼板延伸之凸緣,藉由對左右一對鏈帶施加橫向拉力而使滑件之鏈布插通路擴寬,一方之鏈帶自滑件分離(以下亦稱為「拉開(snap)」)(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該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將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隔著引導柱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另一方側為薄,而提高上翼板及下翼板之可撓性之滑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113275號(第19圖)
然而,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滑件中,當對大量滑件同時塗裝時,有形成為薄壁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翼板及下翼板嵌入至另一滑件之寬度方向另一方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間之鏈布插通路而產生塗裝不良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避免上翼板及下翼板嵌入至另一滑件之鏈布插通路,從 而可防止產生滑件之塗裝不良之拉鏈。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對鏈帶,其等沿一對拉鏈布帶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設置有包含複數個拉鏈鏈齒之拉鏈鏈齒排;及滑件,其沿拉鏈鏈齒排可滑動地安裝,且使拉鏈鏈齒嚙合、分離;且滑件包括:主體,其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離且平行配置之上翼板及下翼板,於前端部連接上翼板及下翼板之引導柱,沿上翼板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設之上側凸緣及沿下翼板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上方突設之下側凸緣,及設置於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以及拉片,其安裝於拉片安裝部;且於上側凸緣與下側凸緣之間形成使一對鏈帶之拉鏈布帶插通而導引之鏈布插通路,藉由對一對鏈帶施加朝向拉鏈布帶之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而使一方之鏈帶自主體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鏈布插通路分離;且主體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鏈布插通路之間隙設定為大於另一方側之鏈布插通路之間隙,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隔著引導柱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另一方側為薄,於上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表面之前後端部、及下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下表面之前後端部分別形成有突起部。
(2)如(1)之拉鏈,其中突起部沿主體之寬度方向延伸。
(3)如(1)或(2)之拉鏈,其中形成於下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突起部之下表面與下翼板之寬度方向另一方側之 下表面形成於同一平面。
(4)如(1)之拉鏈,其中上翼板之上表面及下翼板之下表面之較引導柱靠寬度方向一方側,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小之傾斜面。
根據本發明之拉鏈,上翼板及下翼板之隔著引導柱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另一方側為薄,且於上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表面之前後端部、及下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下表面之前後端部分別形成有突起部,故而可藉由突起部而避免上翼板及下翼板嵌入至另一滑件之鏈布插通路,從而可防止產生滑件之塗裝不良。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拉鏈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以下說明中,關於拉鏈布帶,所謂表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近前側,所謂背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內側,所謂上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上側,所謂下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下側,所謂左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左側,所謂右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右側,關於滑件,所謂上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近前側,所謂下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內側,所謂前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上側,所謂後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下側,所謂左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左側,所謂右側係相對圖1之紙面而言為右側。又,拉鏈布帶及滑件之左右方向亦稱作寬度方向。又,拉鏈布帶之上下方向亦 稱作長度方向。
如圖1及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包括:左右一對鏈帶11L、11R,其等沿左右一對拉鏈布帶20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20a設置有包含複數個拉鏈鏈齒31之拉鏈鏈齒排30;上側及下側滑件40、90,其等沿拉鏈鏈齒排30可滑動地安裝,且使拉鏈鏈齒31分別嚙合、分離;上止擋部12,其分別形成於左右一對拉鏈布帶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上端部;及反向開合件13,其形成於左右一對拉鏈布帶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
反向開合件13包括:筒銷14,其形成於右側拉鏈布帶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及插銷16,其形成於左側拉鏈布帶20之鏈布側緣部20a之下端部,且可***至上側及下側滑件40、90內。而且,於包含該反向開合件13之拉鏈10中,若使上側滑件40向上方(離開下側滑件90之方向)移動,則分離狀態之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嚙合,而若向下方(接近下側滑件90之方向)移動,則嚙合狀態之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分離。又,若使下側滑件90向上方(接近上側滑件40之方向)移動,則嚙合狀態之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分離,而若向下方(遠離上側滑件40之方向)移動,則分離狀態之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嚙合。又,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插銷16之左側鏈帶11L為可自滑件40、90分離之分離側鏈帶,設置有筒銷14之右側鏈帶11R為無法自滑件40、90分離之固定側鏈帶。
拉鏈鏈齒排30包含複數個拉鏈鏈齒31,且該拉鏈鏈齒31 係使用例如聚醯胺、聚縮醛、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合成樹脂射出成形於拉鏈布帶20之鏈布側緣部20a。
如圖2~圖8所示,上側滑件40為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包括主體50、拉片75、擋止爪體70、及拉片保持蓋80。
主體50包括: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其等於上下方向分離且平行配置;引導柱53,其於前端部且寬度方向中央部連接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上側凸緣54L、54R,其等沿上翼板51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設;以及下側凸緣55L、55R,其等沿下翼板52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上方突設。藉此,於主體50之前部形成藉由引導柱53而分離之左右導入口56,且於主體50之後部形成嚙合口57。而且,於上翼板51與下翼板52之間形成連通左右導入口56與嚙合口57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導引路徑58,該鏈齒導引路徑58供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30插通。
又,如圖3所示,於主體50左右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與54R、55R間分別形成有鏈布插通路59。如以下進行詳細敍述般,左側之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以使左側之鏈帶11L可與滑件40分離之方式,設定為大於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
如圖3及圖4所示,用以安裝拉片保持蓋80之前部安裝柱60F及後部安裝柱60R於前後方向上並排地豎立設置於上翼板51之上表面之較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中心線CL靠右側(固定側鏈帶11R側)。而且,於前部安裝柱60F與後部安裝 柱60R之間收容有拉片75之連桿部76及擋止爪體70,將由拉片保持蓋80覆蓋且設置於前後端之未圖示之爪部分卡合於前部及後部安裝柱60F、60R而固定於前部安裝柱60F及後部安裝柱60R上。又,如圖3所示,於上翼板51,自上翼板51之上表面貫通至鏈齒導引路徑58而形成有用以使擋止爪體70之擋止爪71***之爪***孔51b。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前部安裝柱60F、後部安裝柱60R、擋止爪體70、及拉片保持蓋80構成拉片安裝部。
如此,前部安裝柱60F及後部安裝柱60R形成於較上翼板51之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中心線CL靠右側,故而較引導柱53而靠左側之上翼板51之剛性稍微降低,左側之上翼板51容易撓曲。又,與前部安裝柱60F及後部安裝柱60R一同地,擋止爪體70亦配置於較上翼板51之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中心線CL靠右側,故而如圖8所示,擋止爪體70之擋止爪71***至固定側鏈帶11R側之拉鏈鏈齒31間。藉此,於分離側鏈帶11L側之拉鏈鏈齒31自鏈齒導引路徑58通過鏈布插通路59拔出時,擋止爪71不會接觸於該拉鏈鏈齒31,故而可防止於拉鏈鏈齒31產生由擋止爪71所引起之損傷。
又,如圖2~圖5所示,於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分別形成有自引導柱53之左側前部側面53a朝向寬度方向外側(分離側鏈帶11L側)延伸之缺口部51a、52a。該等缺口部51a、52a係以自引導柱53之左側前部側面53a與後部側面53b之邊界向寬度方向外側且後方傾斜延伸之後,於中途彎曲並向寬度方向外側且前方傾斜延伸之方式形成。藉由此種構 成,亦使主體50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前後方向長度較主體50右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R、55R變短,故而較引導柱53而靠左側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剛性稍微降低,左側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容易撓曲。
又,於形成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上側凸緣54L與下側凸緣55L之對向面於其後端側部分分別具有突起部62a、62b,又,除突起部62a、62b所處之前後方向位置以外而具有相互平行之直板部54a、55a。而且,如圖3所示,直板部54a、55a中之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1、及突起部62a、62b中之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2設定為大於右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又,突起部62a、62b中之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2,設定為小於直板部54a、55a中之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1。
又,突起部62a、62b以自直板部54a、55a平滑地連續之方式具有傾斜面而突出。該突起部62a、62b中之左側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之上下方向尺寸G2、及突起部62a、62b之前後方向長度,係以不阻礙左側鏈帶11L之拉鏈鏈齒31自滑件40分離之方式設定。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對左右一對鏈帶11L、11R施加朝向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之圖9所示之狀態下,直板部54a、55a從成為下述之第2拉鏈鏈齒31b之前後方向後端之主體部角部31d而於前後方向延出至嚙合口側。因此,於圖9所示之狀態下,突起部62a、62b較第2拉鏈鏈齒31b之主體部角部31d而於主體50 之前後方向位於嚙合口57側。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位於上側及下側滑件40、90內之拉鏈鏈齒31自導入口56側朝向嚙合口57側依序稱為第1~第3拉鏈鏈齒31a、31b、31c。
進而,如圖6所示,主體50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寬度方向內側面,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大之傾斜面61a、61b。因此,如圖13所示,施加有橫向拉力之分離側鏈帶11L之拉鏈鏈齒31之上下角部分別抵接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傾斜面61a、61b,因此橫向拉力經由傾斜面61a、61b而效率良好地傳遞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藉此,如圖14所示,可容易地展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間之鏈布插通路59。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後端位於較滑件40之嚙合口57側後端靠前方,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後方形成有與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內表面成為同一平面之缺口部63a、63b。即,缺口部63a、63b係分別藉由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後端與位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後方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內表面而形成。缺口部63a、63b之前後方向長度係以於分離側鏈帶11L自上側滑件40分離時,拉鏈鏈齒31不接觸之方式設定。具體而言,首先,於分離側鏈帶11L自下側滑件90分離後,繼續對左右一對鏈帶11L、11R施加朝向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而使上側滑件40移動至上方。繼而,藉由進而施加橫向拉力,而如圖16所示,於上側滑件40藉由上止擋部12定位之狀態下,第3拉鏈鏈齒31c 一面以觸碰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第2拉鏈鏈齒31b為支點旋轉,一面被向左側拉伸。此時,缺口部63a、63b之前後方向長度係以使第3拉鏈鏈齒31c之主體部不接觸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方式設定。
又,缺口部63a、63b中之鏈布插通路59之間隙G3(參照圖3)設定為大於拉鏈鏈齒31之壁厚H(參照圖13)。藉此,於上述之第3拉鏈鏈齒31c一面旋轉一面被向左側拉伸時,可容許平順之旋轉。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圖6所示,上翼板51之上表面及下翼板52之下表面之較引導柱53靠左側部分,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小之傾斜面51c、52c。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隔著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寬度方向右側為薄。再者,成為薄壁之範圍可為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隔著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左側之所有部分,亦可為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隔著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左側之除一部分(引導柱53之附近部分)以外之部分。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形成於上翼板51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傾斜面51c之前後端部、及形成於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傾斜面52c之前後端部,分別形成有沿主體50之寬度方向延伸之突起部51d、52d。藉此,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前後端部形成為較中間部分為壁厚。又,下翼板52之前後突起部52d與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右側之下表面形成於同一平面。又,突起部51d、52d分別形成於與上翼 板51及下翼板52之前後端緣稍微分離之位置。
再者,下側滑件90具有使上側滑件40相對於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中心線CL而左右反轉之鏡面對稱之構造。因此,下側滑件90之具有突起部62a、62b及直板部54a、55a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或缺口部63a、63b與上側滑件40同樣地位於左側。
又,於該反向開合件13中,當處於下側滑件90接觸於筒銷14之下端部擋止14a,且上側滑件40接觸於該下側滑件90之後端之狀態時,上側滑件40之擋止爪71配置於避開筒銷14之上表面之位置、即與筒銷14不接觸之位置。
因此,於包含該反向開合件13之拉鏈10中,拉鏈鏈齒31可自上側及下側滑件40、90之兩者、以及***有插銷16之側(分離側鏈帶11L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間之鏈布插通路59分離。
於如此般構成之拉鏈10中,藉由自圖8所示之狀態對較上側滑件40靠上側之左右一對鏈帶11L、11R施加朝向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參照圖9),而分離側鏈帶11L之鏈齒導引路徑58內之位於最靠導入口56側且未嚙合之第1拉鏈鏈齒31a(拉鏈鏈齒31)分別抵接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傾斜面61a、61b(參照圖13),展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間之間隙(參照圖14),並且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較引導柱53靠左側之部分撓曲(參照圖10、圖11)而自滑件40拔出。此時,繼第1拉鏈鏈齒31a之後,第2拉鏈鏈齒31b亦與第1拉鏈鏈齒31a同樣地自上側及下側凸緣54L、 55L之直板部54a、55a拔出。進而,第3拉鏈鏈齒31c亦不被突起部62a、62b遮擋而自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拔出(參照圖12)。因此,將分離側鏈帶11L自滑件40分離之拉開動作於途中不會停止而順利進行。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分離側鏈帶11L自下側滑件90分離之後,繼續對較上側滑件40靠下側之左右一對鏈帶11L、11R施加朝向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上側滑件40移動至上方。而且,如圖16所示,藉由在上側滑件40由上止擋部12定位之狀態下進而施加橫向拉力,而第3拉鏈鏈齒31c一面以觸碰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第2拉鏈鏈齒31b為支點旋轉,一面向左側拉伸。此時,第3拉鏈鏈齒31c之主體部之角部位於缺口部63a、63b內,且未與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接觸,故而不會損傷第3拉鏈鏈齒31c之主體部之角部。
其後,第2拉鏈鏈齒31b分別抵接於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傾斜面61a、61b,展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間之間隙,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較引導柱53靠左側之部分撓曲,由此自上側滑件40拔出(參照圖17~圖19)。又,與第2拉鏈鏈齒31b自上側滑件40拔出大致同時地,第1拉鏈鏈齒31a亦自上側滑件40拔出。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上翼板51之寬度方向左側形成有突起部51d,故而如圖20所示,即便形成為薄壁之上翼板51之左側部分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上翼板51之突起部51d亦抵接於另一滑件40之 上側凸緣54R。又,由於在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左側形成有突起部52d,故而如圖21所示,即便形成為薄壁之下翼板52之左側部分嵌入至上下倒置之狀態之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下翼板52之突起部52d亦抵接於另一滑件40之上側凸緣54R。因此,可避免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左側部分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
再者,滑件40之寬度方向左側之鏈布插通路59設定為大於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右側部分之板厚,故而形成為薄壁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左側部分不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左側之鏈布插通路59,而通過鏈布插通路59。因此,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左側部分不會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左側之鏈布插通路59。又,滑件40之寬度方向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設定為小於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右側部分之板厚,故而未形成為薄壁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右側部分不會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寬度方向右側之鏈布插通路59。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隔著引導柱53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寬度方向右側為薄,且於上翼板51之寬度方向左側之上表面之前後端部、及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左側之下表面之前後端部分別形成有突起部51d、52d,故而可藉由突起部51d、52d而避免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嵌入至另一滑件40之鏈布插通路59,從而可防止產生滑件40之塗裝不良。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10,下翼板52之前後突起部52d與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右側之下表面形成於同一平面,故而於各製造步驟中,可防止將滑件40載置於平台時之晃動。
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亦可如圖22所示,於形成於上翼板51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傾斜面51c之前後端緣、及形成於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左側之傾斜面52c之前後端緣,分別形成有沿主體50之寬度方向延伸之突起部51e、52e,而代替上述突起部51d、52d。該突起部51e、52e係分別沿上翼板51與下翼板52之前後端緣而形成。
又,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亦可如圖23所示,於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未形成缺口部51a、52a。於此情形時,主體50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前後方向長度與主體50右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R、55R大致相同。又,於本變形例中,上翼板51之前側突起部51d形成為俯視大致三角形狀,上翼板51之後側突起部51d形成為俯視大致Z字形狀。再者,突起部51d之形狀亦可為其他圖形或字符。
又,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第3變形例,亦可如圖24所示,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之缺口部51a、52a向較引導柱53之後端部更靠後方延伸,主體50左側之上側及下側凸緣54L、55L之前端部位於較引導柱53之後端部靠後方。又,本變形例之缺口部51a、52a自引導柱53左側之前部側面 53a之前端向寬度方向外側且後方傾斜地形成為直線狀。又,本變形例之前側之突起部51d、52d沿缺口部51a、52a向寬度方向外側且後方傾斜地形成為直線狀。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所例示者,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變更。
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了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應用本發明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對代替用以安裝拉片75之拉片安裝柱而豎立設置於前部安裝柱60F及後部安裝柱60R之部分之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應用本發明。
10‧‧‧拉鏈
11L‧‧‧鏈帶(分離側鏈帶)
11R‧‧‧鏈帶(固定側鏈帶)
12‧‧‧上止擋部
13‧‧‧反向開合件
14‧‧‧筒銷
14a‧‧‧下端部擋止
16‧‧‧插銷
20‧‧‧拉鏈布帶
20a‧‧‧鏈布側緣部
30‧‧‧拉鏈鏈齒排
31‧‧‧拉鏈鏈齒
31a‧‧‧第1拉鏈鏈齒
31b‧‧‧第2拉鏈鏈齒
31c‧‧‧第3拉鏈鏈齒
31d‧‧‧主體部角部
40‧‧‧上側滑件
50‧‧‧主體
51‧‧‧上翼板
51a‧‧‧缺口部
51b‧‧‧爪***孔
51c‧‧‧傾斜面
51d‧‧‧突起部
51e‧‧‧突起部
52‧‧‧下翼板
52a‧‧‧缺口部
52c‧‧‧傾斜面
52d‧‧‧突起部
52e‧‧‧突起部
53‧‧‧引導柱
53a‧‧‧前部側面
53b‧‧‧後部側面
54a‧‧‧直板部
54L‧‧‧上側凸緣
54R‧‧‧上側凸緣
55a‧‧‧直板部
55L‧‧‧下側凸緣
55R‧‧‧下側凸緣
56‧‧‧導入口
57‧‧‧嚙合口
58‧‧‧鏈齒導引路徑
59‧‧‧鏈布插通路
60F‧‧‧前部安裝柱(拉片安裝部)
60R‧‧‧後部安裝柱(拉片安裝部)
61a‧‧‧傾斜面
61b‧‧‧傾斜面
62a‧‧‧突起部
62b‧‧‧突起部
63a‧‧‧缺口部
63b‧‧‧缺口部
70‧‧‧擋止爪體(拉片安裝部)
71‧‧‧擋止爪
75‧‧‧拉片
76‧‧‧連桿部
80‧‧‧拉片保持蓋(拉片安裝部)
90‧‧‧下側滑件
CL‧‧‧寬度方向中心線
G1‧‧‧上下方向尺寸
G2‧‧‧上下方向尺寸
G3‧‧‧間隙
g‧‧‧上下方向尺寸
H‧‧‧壁厚
圖1係說明本發明之拉鏈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圖。
圖2係圖1所示之上側滑件之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之上側滑件之側視圖。
圖4係圖2所示之上側滑件之頂視圖。
圖5係圖2所示之上側滑件之仰視圖。
圖6係圖2所示之上側滑件之後視圖。
圖7係切去上側及下側滑件之上翼板而表示於上側及下側滑件內***有反向開合件之插銷之狀態之拉鏈之放大表面圖。
圖8係切去上側滑件之上翼板之狀態之拉鏈之放大表面圖。
圖9係表示對圖8所示之拉鏈施加有橫向拉力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0係表示圖9所示之分離側鏈帶之鏈齒自滑件開始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1係表示圖10所示之鏈齒自滑件進一步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2係表示圖11所示之鏈齒自滑件完全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3係表示分離側鏈帶之鏈齒與滑件之凸緣接觸之狀態之部分剖視圖。
圖14係表示圖13所示之鏈齒藉由使上翼板及下翼板撓曲而自滑件拔出之狀態之部分剖視圖。
圖15係表示上止擋部***至上側滑件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6係表示對圖15所示之拉鏈施加有橫向拉力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7係表示圖16所示之鏈齒自上側滑件開始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8係表示圖17所示之鏈齒自上側滑件進一步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19係表示圖18所示之鏈齒結束自上側滑件拔出之狀態之放大表面圖。
圖20係說明上翼板之突起部抵接於另一滑件之上側凸緣之狀態之概略圖。
圖21係說明下翼板之突起部抵接於另一滑件之上側凸緣之狀態之概略圖。
圖2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變形例之滑件之頂視圖。
圖2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變形例之滑件之頂視圖。
圖2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變形例之滑件之頂視圖。
40‧‧‧上側滑件
50‧‧‧主體
51‧‧‧上翼板
51a‧‧‧缺口部
51c‧‧‧傾斜面
51d‧‧‧突起部
52‧‧‧下翼板
52a‧‧‧缺口部
52c‧‧‧傾斜面
52d‧‧‧突起部
53‧‧‧引導柱
54a‧‧‧直板部
54L‧‧‧上側凸緣
54R‧‧‧上側凸緣
55a‧‧‧直板部
55L‧‧‧下側凸緣
55R‧‧‧下側凸緣
56‧‧‧導入口
57‧‧‧嚙合口
58‧‧‧鏈齒導引路徑
59‧‧‧鏈布插通路
60F‧‧‧前部安裝柱(拉片安裝部)
60R‧‧‧後部安裝柱(拉片安裝部)
62a‧‧‧突起部
62b‧‧‧突起部
63a‧‧‧缺口部
63b‧‧‧缺口部
70‧‧‧擋止爪體(拉片安裝部)
75‧‧‧拉片
76‧‧‧連桿部
80‧‧‧拉片保持蓋(拉片安裝部)

Claims (4)

  1.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對鏈帶(11L、11R),其等沿一對拉鏈布帶(20)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20a)設置有包含複數個拉鏈鏈齒(31)之拉鏈鏈齒排(30);及滑件(40、90),其沿上述拉鏈鏈齒排可滑動地安裝,且使上述拉鏈鏈齒嚙合、分離;且上述滑件包括:主體(50),其包含:於上下方向分離且平行配置之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於前端部連結上述上翼板及上述下翼板之引導柱(53);沿上述上翼板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下方突設之上側凸緣(54L、54R);沿上述下翼板之左右兩側緣朝向上方突設之下側凸緣(55L、55R);及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部(60F、60R、70、80);以及拉片(75),其安裝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且於上述上側凸緣與上述下側凸緣之間形成有使上述一對鏈帶之拉鏈布帶插通而導引之鏈布插通路(59);藉由對上述一對鏈帶施加朝向上述拉鏈布帶之寬度方向外側之橫向拉力,而使一方之上述鏈帶(11L)自上述主體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述鏈布插通路分離;且上述主體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述鏈布插通路之間隙設定為大於另一方側之上述鏈布插通路之間隙,上述上翼板及上述下翼板之隔著上述引導柱之寬度方 向一方側之壁厚形成為較另一方側為薄,於上述上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表面之前後端部、及上述下翼板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下表面之前後端部分別形成有突起部(51d、52d、51e、52e)。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突起部(51d、52d)沿上述主體(50)之寬度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形成於上述下翼板(52)之寬度方向一方側之上述突起部(52d、52e)之下表面,與上述下翼板之寬度方向另一方側之下表面形成於同一平面。
  4.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上翼板(51)之上表面及上述下翼板(52)之下表面之較上述引導柱(53)靠寬度方向一方側,分別形成為隨著自寬度方向內側朝向外側而壁厚逐漸變小之傾斜面(51c、52c)。
TW101128487A 2011-08-08 2012-08-07 zipper TWI459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8059 WO2012020728A1 (ja) 2010-08-11 2011-08-08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1169A TW201311169A (zh) 2013-03-16
TWI459912B true TWI459912B (zh) 2014-11-11

Family

ID=4848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487A TWI459912B (zh) 2011-08-08 2012-08-07 zippe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9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16979A4 (en) * 2016-09-26 2020-04-29 YKK Corporation SLIDE AND SLIDE LOCK
JP7260461B2 (ja) * 2019-12-04 2023-04-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溝遮蔽ユニッ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4149A (en) * 2007-10-15 2009-11-01 Ykk Corp Reverse opening type slide fastener
TW201034596A (en) * 2009-03-31 2010-10-01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quick open-type slide fastener
TW201106891A (en) * 2009-08-27 2011-03-01 Ykk Corp Slider for hidden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4149A (en) * 2007-10-15 2009-11-01 Ykk Corp Reverse opening type slide fastener
TW201034596A (en) * 2009-03-31 2010-10-01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and quick open-type slide fastener
TW201106891A (en) * 2009-08-27 2011-03-01 Ykk Corp Slider for hidden slide faste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1169A (zh) 201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2253B2 (en) Slide fastener
TWI418314B (zh) zipper
TWI418315B (zh) zipper
TWI384958B (zh) zipper
TWI432152B (zh) zipper
TWI556762B (zh) Zipper closure and zipper
TWI459912B (zh) zipper
WO201519404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617256B (zh) 滑件及拉鏈
TWI514974B (zh) zipper
TWI448257B (zh) z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