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8147B -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8147B
TWI458147B TW095146197A TW95146197A TWI458147B TW I458147 B TWI458147 B TW I458147B TW 095146197 A TW095146197 A TW 095146197A TW 95146197 A TW95146197 A TW 95146197A TW I458147 B TWI458147 B TW I4581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resistance
chalcogenide
reset
mem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6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7557A (en
Inventor
Sergey A Kostylev
Tyler Lowrey
Guy Wicker
Wolodymyr Czubatyj
Original Assignee
Ovony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301,21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52511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Ovonyx Inc filed Critical Ovony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37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7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8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81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80/00Bulk negative-resistance effect devic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相關申請案之資料
本申請案為申請於2005年8月9日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編號11/200,466名為「Chalcogenide Device Incorporating Chalcogenide Materials having Reduced Germanium or Tellurium Content」申請案的部分連續案,特將其所揭露之內容包含於此以作為參考。
本發明係關於用在記憶體或切換裝置中之硫屬化合物材料。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Ge-Sb-Te家族中偏離連結線(off-tieline)之硫屬化合物合金,與廣泛使用之Ge2 Sb2 Te5 合金相較,本發明之硫屬合金具有低Ge濃度及/或低Te濃度。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自具有高電阻之初始狀態表現出高設置速度的電硫屬化合物材料。
硫屬化合物材料為商業電子材料之新興族群,其表現出切換、記憶、邏輯及處理功能。硫屬化合物材料之基本原理係由S.R.Ovshinsky於1960年代所建立,在過去幾十年來S.R.Ovshinsky及世界各地之其他技術者的努力,致使在控制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與特性的基礎科學中有極大進展,並且擴大了硫屬化合物可實際應用之範圍。
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早期研究顯示出電切換行為,在此行為中,當施加了等於或高於閾值電壓之電壓時,導致材料自電阻抗狀態切換至導電狀態。雖然在形式上而言閾值電壓為裝置之特性,但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對於電壓之回應卻是決定閾值電壓之大小的關鍵因素。電壓所導致之由阻抗至導電的轉變為雙向定限開關(Ovonic Threshold Switch,OTS)之基礎,且仍然為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重要實用特徵。OTS提供可在超快開關速度下進行101 3 次循環之高度可再現的開關特性。例如,在美國專利編號3,271,591、5,543,737、5,694,146及5,757,446之專利案中以及數篇期刊中描述了OTS的基本原理及操作特徵,上述之期刊包含「Reversible Electrical Switching Phenomena in Disordered Structur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vol.21,p.1450-1453(1969)by S.R.Ovshinsky)及「Amorphous Semiconductors for Switching,Memory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vol.ED-20,p.91-105(1973)by S.R.Ovshinsky and H.Fritzsche),特將上述者所揭露之內容包含於此作為參考。
硫屬化合物材料之其他重要應用包含了電及光學記憶體裝置。硫屬化合物記憶體裝置的其中一類型利用廣泛分佈之可用材料電阻值來作為記憶體操作的基礎。每一電阻值係對應至硫屬化合物材料的特定結構狀態,且可選擇及使用一或多種狀態來定義操作記憶體狀態。硫屬化合物材料表現出結晶態(或相)以及非晶態(或相)。硫屬化合物材料之不同結構狀態間的不同處在於,給定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體積中或區域中結晶與非晶相的相對比例。電阻值的範圍係由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設置狀態及重置狀態所限制。設置(set)狀態為低電阻結構狀態,其電特性主要由硫屬化合物材料的結晶部所控制,而重置(reset)狀態為高電阻結構狀態,其電特性主要由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非晶部所控制。
硫屬化合物記憶體材料之每一記憶體狀態係對應至特定的電阻值,而每一記憶體電阻值具體代表了唯一的資訊內容。在操作上,可藉由提供適當強度及持續時間的電流來將硫屬化合物材料轉變為具有所欲電阻之結構狀態,以將硫屬化合物材料程式化(program)至特定記憶體狀態。藉著控制提供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能量的量,可控制材料體積內之結晶與非晶相區域的相對比例,藉此控制硫屬化合物材料的結構(及記憶體)狀態。
藉由提供狀態之電流脈衝特性可程式化每一記憶體狀態,而藉由量測電阻可以非破壞性之方式辨識或讀出每一狀態。在不同狀態間之程式化過程為完全可逆的,並可對記憶體裝置進行實際上無限次數循環的寫與續,以提供健全及可靠的操作。目前初上市之OUM(Ovonic Universal(or Unified)Memory,相變化記憶體)裝置中正利用到了硫屬化合物材料的各種電阻記憶體功能。例如,在美國專利號6,859,390、6,774,387、6,687,153及6,314,014之專利案中以及數篇期刊中呈現了OUM型裝置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其中該數篇期刊包含了「Low Field Amorphous State Resistance and Threshold Voltage Drift in Chalcogenide Materials」(發表於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vol.51,p.714-719(2004)by Pirovana et al.)及「Morphing Memory」(發表於IEEE Spectrum,vol.167,p.363-36 4(2005)by Weiss),特將上述者之揭露內容包含於此作為參考。
例如,在下列美國專利號6,671,710、6,714,954、6,087,674、5,166,758、5,296,716、5,536,947、5,596,522、5,825,046、5,687,112、5,912,839及3,530,441之專利案中已敘述了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習知行為(包含切換、記憶及累積)及化學組成,特將上述者之揭露內容包含於此作為參考。此些參考文獻亦敘述了控制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行為的可能機制,包含自結晶態經由一連串之部分結晶態而結構轉變為非晶態(反之亦然),結構轉變係為電與光學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操作特性的主要基礎。
目前硫屬化合物材料及裝置的商業發展亦朝向著製造裝置陣列的方向前進。硫屬化合物材料提供高密度記憶體、邏輯及神經元陣列的前景,上述之陣列可使用傳統之二進制數據儲存協定或非二進制、多層次協定來操作。硫屬化合物陣列更進一步地在單一晶片上提供整合記憶體及處理功能的願景。
為了更進一步地擴展硫屬化合物相變化記憶體的商業前途,需對硫屬化合物材料之化學與物理特性以及其製造處理作更進一步地改善。目前與硫屬材料之特性相關的問題為:需要改善材料之熱穩定性。數據係以材料之結構狀態的方式被保留在硫屬化合物材料中,因此任何隨著溫度之結構狀態的轉變傾向都代表著潛在之抹除或遺失數據的非所欲機制。許多硫屬化合物記憶體材料在室溫下可長時間維持其結構狀態,但當溫度上升時,結構狀態則容易改變。實際上,此現象限制了可使用硫屬記憶體裝置的溫度環境,亦限制了在處理或製造中可使用之溫度。因此本發明人期望建立新的硫屬化合物組成,此組成在整個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具有穩定的結構狀態。
在大部分目前所預期之記憶體應用中,硫屬化合物材料係以二進位模式操作,由於設置狀態及重置狀態提供最大的電阻對比,故在二進位模式中記憶體狀態係符合或近乎符合設置狀態及重置狀態,以助於在讀出期間進行材料狀態之辨別。在大部分硫屬化合物記憶體裝置之商業量產所考慮到的製造處理中,將硫屬化合物材料沈積於基板、電接觸層或其他層上。在沈積後,硫屬化合物材料係處於非晶或其他非有序之狀態,並在接續之處理期間轉變為結晶態。有時需在已完全製造完成之裝置中電激化(exercise)或「形成(form)」作為記憶體元件之活性(active)材料的硫屬化合物材料,以使裝置作好協調操作(consistent operation)的準備。形成處理包含了使如上述方式製造之硫屬化合物裝置轉變為產品用之最佳狀態的步驟。在廣泛施用Ge2 Sb2 Te5 合金之裝置中,形成處理需要複數次設置與重置之循環,以達到可穩定至一所欲及可再現之值的設置狀態電阻。
為了增加製造效率,一般期望所建立之硫屬材料及裝置結構可在最短時間內針對實際操作來進行電氣式調整。在美國專利申請號11/200,466(‘466申請案)之申請案中,本發明人發現了一系統僅需極少或不需形成處理的新硫屬化合物組成。該合金包含Ge及一第五欄元素,而該第五欄元素之較佳者為Sb。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合金更包含Te。相對於廣泛使用之Ge2 Sb2 Te5 組成,該合金具有較少之Ge及/或Te。由於該合金之組成在Ge-Sb-Te三元相圖上的位置遠離連接Sb2 Te3 與GeTe之連結線(off-tieline),故’466申請案之合金可被稱為「偏離連結線(off-tieline)」合金。
除了較不嚴格之後處理形成需求外,更進一步期望所建立之硫屬化合物合金在橫越整個電阻之廣泛動態範圍的一系列記憶體狀態中表現出快速的結晶速度。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人提供硫屬化合物合金組成,其表現出較佳之形成特性以及短結晶時間。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硫屬化合物合金組成,其在電阻值大小橫跨超過一或多個階次之不同結構狀態下,僅表現出微小的結晶時間變化。當用於電的硫屬化合物裝置之應用時,本合金對分佈於廣大電阻範圍的複數狀態,提供快速設置速度及/或較佳形成特性。本合金亦提供較佳之閾值電壓、重置電流及重置電阻。
本合金大致上包含Ge、Sb及/或Te,其中Ge之原子濃度大致上在自11%至22%之範圍中、Sb之原子濃度大致上在自22%至65%之範圍中及Te之原子濃度大致上在自28%至55%之範圍中。在一實施例中,本合金包含原子濃度在自13%至20%之範圍中的Ge、原子濃度在自28%至43%之範圍中的Sb以及原子濃度在自43%至55%之範圍中的Te。在另一實施例中,本合金包含原子濃度在自15%至18%之範圍中的Ge、原子濃度在自32%至35%之範圍中的Sb以及原子濃度在自48%至51%之範圍中的Te。
本發明包含具有本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裝置,其中該裝置包含與兩個電端點或接觸點作電氣溝通的一硫屬化合物材料層。本發明更包含此類裝置之陣列。在一實施例中,包含本合金之一者的裝置在重置電阻≦200 kΩ時,需要少於100 ns之設置脈衝時間。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本合金之一者的裝置在重置電阻≦100 kΩ時,需要少於40 ns之設置脈衝時間。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包含本合金之一者的裝置在重置電阻≦40 kΩ時,需要少於20 ns之設置脈衝時間。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包含本合金之一者的裝置在重置電阻≦60 kΩ時,需要少於30 ns之設置脈衝時間。
本發明提供包含硫屬化合物材料及包含本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裝置,本硫屬化合物材料表現出有利於實際記憶體及開關應用之操作特性。包含本合金之裝置自具有高電阻之重置狀態表現出短設置時間(set time)。該裝置提供了橫越廣大電阻範圍之記憶體狀態,其中每一記憶體狀態表現出短設置時間。該裝置因此可在電阻極不同之記憶體狀態間進行快速轉變。尤其,包含本硫屬化合物合金之裝置致使高電阻記憶體狀態與低電阻記憶體狀態間之轉變,其中此轉變速度及此兩狀態間之電阻比皆高。本裝置更提供有利之閾值電壓及重置電流。
對於類似之合金組成,本裝置類似於在’466申請案中所述者,亦具有有利的形成特性(forming characteristics)。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本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在製造後,毋需形成(forming)處理來將裝置調整為實際應用之條件。在此些實施例中,於沈積該裝置後,立即在設置與重置狀態間進行循環時可得到穩定的設置電阻(set resistance),此穩定之設置電阻僅自裝置之初始電阻(virgin resistance)稍微偏離。因此,大幅降低了在實際使用之前裝置的電激化(electrical exercise)的後處理需求。在’466申請案中可找到有關於形成處理的額外資訊。
由於本合金之較佳設置速度特性的構成基礎係關於硫屬化合物材料的結構特性,故回顧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操作基本原理將有所幫助。在硫屬化合物記憶體裝置及裝置陣列之操作期間,硫屬化合物材料之一重要特徵為其在兩或多個結構狀態間進行相轉變的能力(在記憶體應用中相轉變的重要性促使某些人將硫屬化合物材料視為相變化材料,因此在此文中可將硫屬材料稱為相變化材料)。硫屬化合物材料具有包含結晶態、一或多個部分結晶態(partially-crystalline)及非晶態之結構狀態。結晶態可為單晶態或多晶態。如在此文中所使用者,部分結晶態係指包含了非晶部及結晶部之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體積的結構狀態。通常,複數部分結晶態存在於相變化材料中,可基於非晶與結晶部之相對比例來加以辨別此複數部分結晶態。百分比結晶性(fractional crystallinity)為一種將硫屬化合物相變化材料之結構狀態特徵化的方式。結晶態的百分比結晶性為100%、非晶態之百分比結晶性為0%,而部分結晶態所具有之百分比結晶性則在0%(非晶界限)與100%(結晶界限)間連續地變化。因此相變化硫屬化合物材料能夠在複數結構狀態之間轉變,該複數結構狀態在百分比結晶性0%與100%之間(包含此兩者)改變。
藉由提供能量至硫屬化合物材料可引發硫屬化合物材料在結構狀態間之轉變。各種形式的能量可影響硫屬化合物材料的百分比結晶性並引發結構轉變。適合的能量形式包含:電能、熱能、光能或可引發硫屬化合物材料中之電、熱或光學效應的其他形式能量(例如,粒子束能量)。不同形式之能量的組合亦可引發結構轉變。百分比結晶性之連續且可逆的變化性可藉由控制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能量環境來達成。經由適當地控制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能量環境,結晶態可轉變為部分結晶或非晶態,部分結晶態可轉變為不同的部分結晶態並亦可轉變為結晶或非晶態,而非晶態可轉變為部分結晶或結晶態。在下列之討論中將呈現出與使用熱、電及光能來引發結構轉變相關的某些考量。
使用熱能來引發結構轉變是利用與結晶相至非晶相或非晶相至結晶相之轉變相關的熱力學與動力學。例如,藉由將硫屬化合物材料加熱至其熔化溫度以上並在能夠充分抑制結晶相形成的速率下冷卻,則可自任何先前狀態(包含部分結晶、結晶或非晶態)形成非晶態。例如,藉由將硫屬化合物材料加熱至結晶溫度以上持續一段足以產生成核現象及/或成長結晶區域的時間,則可自任何先前狀態(包含部分結晶、結晶或非晶態)形成結晶態。結晶溫度係低於熔化溫度,並與可發生結晶的溫度一致。結晶的驅動力通常為下列熱力學性質:結晶或部分結晶態之自由能係低於非晶態的自由能,以致於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總能量隨著百分比結晶性增加而減少。動力學致使結晶態或部分結晶態內之結晶區域形成(成核及成長),以致於低於熔點之加熱藉著提供可促進形成結晶態或區域所需要之原子重新排列的能量來幫助結晶。可藉由控制先前對非晶硫屬化合物材料加熱之溫度或時間或藉由控制先前對非晶硫屬材料冷卻之溫度或速率來控制部分結晶態的百分比結晶性。
使用電能來引發結構轉變通常依賴施加電(電流或電壓)脈衝至硫屬化合物材料。藉由控制施加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脈衝的強度及/或持續時間,可連續地改變百分比結晶性。電能在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上的影響頻繁地表現於:硫屬化合物材料之低場電阻(low field electrical resistance)隨著提供予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能量或施加至硫屬材料之電流或電壓脈衝之強度來改變。圖1顯示作為電能的量或電流脈衝強度(能量/電流)之函數之硫屬化合物材料低場電阻(R)的代表圖。圖1顯示由於不同強度之電能或電流脈衝所造成之硫屬化合物材料的低場電阻改變,通常可稱為電阻圖。
電阻圖包含硫屬化合物材料回應電能的兩個特徵回應機制。此兩機制約略以圖1中所示的垂直虛線10來分野。線10左側之機制可稱為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累積機制。累積制之顯著特徵為:隨著電能增加而保持近乎常數或逐漸改變的電阻在等於或超出閾值能量處以驟然減少而告終。累積機制以此方式在能量增加的方向上延伸:自電阻圖最左側之點20,經過高原區(大致上以標號30來標示),並沿著電阻驟減而到達設置點或狀態40,其中在高原區所對應至之整個點範圍中所得的電阻改變極小或逐漸增加。高原區30可為水平或傾斜。由於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狀態隨著能量施加而持續發展且結構狀態之百分比結晶性與施加能量的總累積相關,因此電阻圖之左側係稱為累積機制。最左側之點20相當於在累積機制中具有最低百分比結晶性的結構狀態。此狀態可完全為非晶或可包含部分殘留的結晶含量。當施加能量時百分比結晶性增加,而硫屬化合物材料在施加能量增加的方向上沿著高原區30的複數個部分結晶態間進行轉變。在圖1中利用方塊來標示所選定之累積狀態(在累積區域中之結構狀態)。當施加能量累積至閾值量時,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百分比結晶性充分地增加以產生設置轉變,此設置轉變之特徵在於電阻急劇地降低以及設置狀態40之穩定。累積機制中之結構轉變就下列觀點而言為單向的:結構轉變在高原區30內隨著施加能量增加的方向發展,但僅藉著先非晶化或重置硫屬化合物材料後才為可逆。圖1中所示之行為具有再現性,可藉由施加適當的能量或電流來使包含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進行多次設置或重置之循環。一旦到達重置狀態後,可再次施加較低振幅之電流脈衝,而重覆(retrace)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累積回應。因此,可在設置與重置狀態間進行多個循環,達到高記憶體循環壽命的必要特徵。
雖然不希望受到理論的限制,但本發明人相信:在累積機制中施加能量至硫屬化合物材料經由新結晶區域之成核或現存之結晶區域的成長或其組合,會導致結晶性增加。一般相信:由於結晶區域以彼此相對孤立的方式來形成或成長,以避免形成橫跨兩裝置電極間之硫屬化合物材料的毗鄰(contiguous)結晶網路,故儘管百分比結晶性增加但電阻僅沿著高原區30逐漸地改變。此種類型之結晶可稱為次滲透結晶(sub-percolation crystallization)。設置轉變與滲透閾值同時發生,此時毗鄰且內部連接之結晶網路形成於兩裝置電極間之硫屬化合物材料內。例如,當結晶區域之尺寸充分地增加以與鄰近區域重疊時,可形成此類網路。由於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晶相的阻抗較非晶相低,故滲透閾值對應至穿過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毗鄰低電阻導電途徑的形成。因此,以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阻的急劇降低來表示滲透閾值。累積機制的最左側點可為非晶態或缺乏毗鄰結晶網路的部分結晶態。次滲透結晶開始於初始非晶或部分結晶態,並發展行經複數個百分比結晶性漸增之部分結晶態,直至達到滲透閾值且設置轉變發生為止。
圖1之線10之右側的制可稱為灰度機制或灰度區。灰度機制自設置狀態40延伸經過複數個中間狀態(大致上以標號50來表示)而到達重置點或狀態60。在灰度機制中的各個點可稱為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灰度狀態。在圖1中以圓圈來標示已選定之灰度狀態。可藉由施加電流或能量脈衝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來引發如圖1中所示之灰度制中的結構轉變。在灰度制中,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阻隨著施加電脈衝的強度而改變。灰度制中之特定狀態的電阻為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狀態的特徵,而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狀態係受到於灰度區中所施加之電流脈衝的強度所支配。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百分比結晶性隨著電流脈衝之強度的增加而減少。百分比結晶性在灰度狀態處於設置點40或接近設置點40時具有最高值,並隨著灰度狀態接近重置狀態60而逐漸減少。硫屬化合物材料自設置狀態處之具有毗鄰結晶網路的結構狀態轉變為重置狀態60處之不具有毗鄰結晶網路之非晶或部分非晶或部分結晶的結構狀態。施加強度增加之電流脈衝具有將部分之結晶網路轉變為非晶相的作用,且最後將導致硫屬化合物材料中之毗鄰的高導電度結晶途徑瓦解或中斷。因此在灰度區中,硫屬化合物材料之電阻隨著施加電流脈衝的強度增加而減少。
與累積區相反地,在灰度區中發生的結構轉變為可逆及雙向的。因此,灰度區亦可稱為電阻圖之直接覆寫區(direct overwrite region)。如上文所顯示,可藉由灰度區中之每一狀態的電阻及電流脈衝強度來對其加以識別,其中施加該電流脈衝強度引發了百分比結晶性之改變,而百分比結晶性產生狀態的特定電阻值。後續施加之電流脈衝可增加或減少相對於硫屬化合物材料初始狀態之百分比結晶性的百分比結晶性。若後續之電流脈衝所具有的強度高於用來建立初始狀態之脈衝,則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百分比結晶性減少且結構狀態自初始狀態沿著灰度電阻曲線,而朝向較高電阻之重置狀態的方向轉變。類似地,若後續之電流脈衝所具有的強度低於用來建立初始狀態之脈衝,則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百分比結晶性增加且結構狀態自初始狀態沿著灰度電阻曲線,而朝向較低電阻之設置狀態的方向轉變。
在OUM(Ovonic Universal(or Unified)Memory,相變化記憶體)應用中,使用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灰度狀態來定義記憶體裝置的記憶體狀態。最常見之記憶體裝置為使用兩灰度狀態來作為記憶體狀態的二進位記憶體裝置,其中明確的資訊值(例如,「0」或「1」)係與每一狀態相關。因此每一記憶體狀態對應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明確結構狀態,由於每一結構狀態係以例如如圖1中之灰度狀態所舉例之特定電阻值來作為特徵,故可藉由量測材料(或裝置)之電阻來完成狀態的讀取或識別。在此文中將硫屬化合物材料轉變為與特定記憶體狀態相關之結構狀態的操作稱為程式化(programming)硫屬化合物材料、寫入硫屬化合物材料或將資訊儲存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中。
為了促進讀取並將讀取錯誤最小化,一般期望選擇二進位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狀態,俾使兩狀態間具有大的電阻對比。通常選擇設置狀態(或接近設置狀態之狀態)及重置狀態(或接近重置狀態之狀態)來作為二進位記憶體應用中之記憶體狀態。電阻對比取決於特定細節,如硫屬化合物之化學組成、裝置中之硫屬化合物材料的厚度及裝置之幾何形狀。在典型之兩端裝置結構中,例如對於具有組成為Ge2 2 Sb2 2 Te5 6 、厚度約為600且孔直徑小於約0.1 μm的一層相變化材料而言,重置狀態之電阻約為100-1000 kΩ且設置狀態之電阻低於約10 kΩ。相變化材料一般於重置狀態中顯示出約100 kΩ至約1000 kΩ範圍中的電阻,而在設置狀態中顯示出約0.5 kΩ至約50 kΩ之電阻。在較佳之相變化材料中,重置狀態之電阻至少為設置狀態之電阻的兩倍,其強度更常常比設置狀態之電阻大一個或多個階次。除了二進位(每一裝置單一位元)記憶體應用之外,可藉由自灰度狀態中選擇三或更多個狀態,並使資訊值與每一狀態相關聯,可使用硫屬化合物材料來作為非二進位或每一記憶體裝置多位元應用,其中每一記憶體狀態對應至硫屬化合物的一特定結構狀態,且具有特定的電阻值來作為特徵。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使裝置具有較佳操作速度的硫屬化合物材料,其中裝置速度係指引發結構狀態間之轉變所需的時間。如上文中所述,硫屬化合物材料中之資訊的儲存需要一種處理,在此處理中將能量施加至硫屬化合物材料,以引發至記憶體狀態的結構轉變,此記憶體狀態代表了使用者欲儲存之資訊項目。裝置之速度係由結構轉變發生之速率所控制,而此速率最終取決於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晶與非晶(或反之亦然)狀態間之轉變動力學。自現象學的觀點預期:引發百分比結晶性增加的結構轉變較引發百分比結晶性減少的結構轉變更慢。由於自非晶相形成結晶相需要自非有序相建立有序相,且達成有序相必要地需要原子重新排列,因此該預期成立,其中原子的重新排列需要原子進行超過一或多個原子距離之位移。在週期性排列之陣列中需要原子移動及原子鍵結重新定位所需之時間尺度,且結晶過程必然為一平衡過程。
相反地,導致百分比結晶性減少的結構轉變為天性地非平衡過程,相較於與相同材料之結晶相關的平衡時間尺度,此非平衡過程易發生於較小的時間尺度。百分比結晶性之減少牽涉到有序之結晶區域轉變為非有序之非晶區域。結晶區域先熔化,接著冷卻以形成非晶相。熔化過程並未受到與材料原子移動相關之時間尺度的限制,且冷卻過程通常發生在較結晶過程更短的時間尺度中。施加能量以造成熔化的施加速率、及移除能量以冷卻熔化狀態的移除速率,決定了轉變的時間尺度。上述兩種速率可藉由外部的實驗條件來控制,並可發生於極短的時間尺度內。在典型的硫屬化合物材料中,與結晶過程相關的典型平衡時間尺度介於10-1000奈秒的範圍中,但非晶化(熔化-冷卻)過程卻發生在次奈秒至10奈秒的時間尺度中且藉由控制實驗條件可使其發生於微微秒(picosecond)、甚至於飛秒(femtosecond)的時間尺度。
自上述討論可瞭解:硫屬化合物記憶體裝置之操作速度在某種程度上由自具有低百分比結晶性之狀態轉變至具有高百分比結晶性之狀態的轉變速率所決定。在典型的二進位裝置中,兩記憶體狀態為重置狀態(具有低結晶性之狀態)及設置狀態(具有高結晶性之狀態),且預期自重置狀態轉變至設置狀態的時間尺度會大幅影響操作速度。
除了自非晶相轉變至結晶相之轉變速率外,設置硫屬化合物裝置所需之時間乃取決於裝置初始狀態中的結晶體積分量(fraction)。如結合了圖1之上文所述,可自該些自設置狀態40延伸至重置狀態60之灰度狀態50中來選擇硫屬化合物裝置之記憶體狀態。如上文所述,藉由施加能量並累積能量之增額以達到滲透條件,可自重置狀態60或任何灰度狀態50形成設置狀態40。達到設置灰度狀態中之一者所需之滲透作用所需要的能量增額強度係低於在圖1之區域60中引發自重置狀態進行轉變所需的能量。
極靠近設置狀態之灰度狀態具有與設置狀態類似的電阻及百分比結晶性。此些狀態具有相對低的電阻且需要相對低的淨能量累積來進行設置轉變。低電阻灰度狀態與設置狀態間相似的百分比結晶性意味著低電阻灰度狀態的結構組成或條件與設置狀態之滲透結構相距不遠。由於達到設置狀態僅需微小的結構組成轉變,故引發設置轉變所需的時間較短且可在低電阻灰度狀態與設置狀態間發生較快速的轉變。
然而,當灰度狀態之電阻增加時,結構組成變得結晶較少且更大幅地偏離了設置狀態之滲透結構。達到設置狀態需要更多的能量累積及結構組成的更大實質轉變。因此設置轉變的時間尺度增加。此導致了利用高電阻灰度態作為記憶體狀態之記憶體裝置的操作速度更慢。
前述討論指出:工作硫屬化合物材料自非晶或低百分比結晶性狀態發生結晶之固有速率(intrinsic rate)以及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晶性的初始狀態為控制記憶體狀態間之轉變速率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為控制記憶體裝置之操作速度的兩個重要因素。但以下者為真:藉由選擇具有非遠離設置狀態之滲透結構之結構組成的記憶體狀態,可達到快速操作速度,此方案在許多的實例中皆不適當。由於在此類方案中不同記憶體狀態間的電阻對比低,且在讀取時由於不同狀態的電阻相似度而使得不同記憶體狀態間的辨別更加困難,因而產生了主要的缺點。
在此發明中,藉由表現出經改良之結晶固有速率(intrinsic rate)的硫屬化合物組成,來實現一種達成較快操作速度的更有效方法。本硫屬化合物合金致使硫屬化合物記憶體裝置表現出自灰度狀態至設置狀態的快速轉變,該灰度狀態所延伸遍及之電阻範圍較先前技術之合金所能達到的電阻範圍更廣。由於在快速結晶的情況下,灰度狀態之結構組成偏離設置狀態之滲透結構的初始偏差在建立轉變速度中變得較不重要,因此快速的固有結晶速率允許自高電阻灰度狀態至設置狀態的快速轉變。高結晶速率可補償高電阻記憶體狀態與設置狀態間之結構組成的較大偏差。因此本硫屬化合物合金致使記憶體裝置提供高操作速度以及記憶體狀態間的高電阻對比兩者。
雖然不期望受到理論的限制,但本發明人體認到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晶過程可經由下列一或多種機制發生:自非晶區域而成核為結晶區域、此類成核相之成長及預先存在之結晶區域的成長。一般預期,此些機制中之一或多者的速度增加可增加結晶速度。增加成核速度可提供結晶核之濃度增加,且由於結晶核為結晶過程之晶種,因此可導致較快之結晶速度。成長為一種過程,在此過程中現存之結晶區域經由結晶區域邊界處非晶材料至結晶材料的面際間轉變而尺寸增加。增加成長速度可提升結晶區域之擴張並促進至滲透結構組成之轉變。
通常熱力學有利於自非晶相形成結晶相,但動力學卻會抑制此行為。在溫度低於熔點處,結晶相之自由能係低於非晶相之自由能,因此存在結晶之熱力學驅動力。然而如上所示,為了產生結晶,材料需經歷必要的原子重新排列以實現有序之結晶狀態。必須克服能障以引發必要的重新排列,而此能障具有抑制結晶的作用。成核及成長過程皆伴隨著能障。當能障的強度增加時,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可能性降低。在本合金中所觀察到之結晶速度增加的可能解釋為:與成核及成長過程之其一者或兩者相關的能障降低。較低之能障可發生於在結晶與熔化溫度間之溫度處表現出原子易重新排列特性的硫屬化合物組成。在具有較低之結構剛度(rigidity)的組成中,尤其是在非晶相中可預期易重新排列特性。
在本組成中之不同元素的相對原子濃度中可找到較佳結晶速度的可能解釋。本材料通常包含Ge、Sb及Te。此些元素分別為四價、三價及二價。在許多非晶硫屬化合物相中,Te促進延伸鏈結構之形成,而Ge與Sb具有改質元素的功能,改質元素作用以促進鏈結間之交聯(crosslinking)。Ge為高度交聯之元素,但Sb僅為中度交聯之元素。交聯具有增加非晶相結構之剛度(rigidity)的作用,因此降低Ge及/或Sb濃度可傾向於使非晶相變得較無剛度(rigidity)。然而,當Ge及/或Sb濃度降低時,Te濃度增加,此具有提升鏈結長度的作用。自結晶觀點而言,由於長鏈結難以重新排列以產生導電之有序狀態,故長鏈結長度不利於結晶。本硫屬化合物材料相較於先前技術之材料大致上有較低原子濃度之Ge與Te及較高原子濃度之Sb。減少Ge暗示著在非晶相中形成交聯的傾向較低,且可經由結構剛度(rigidity)之降低而促進結晶。減少Te可具有降低在非晶相中之類鏈結結構之數目及/或長度的作用,且此可藉由促進原子重新排列來提升結晶。雖然Sb為交聯元素,但其形成交聯的有效性較Ge低。依據減少的Te濃度,增加之Sb濃度在結構剛度(rigidity)上可能不會有大幅的影響。因此,本硫屬化合物可代表了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晶傾向之基本因素的最佳平衡。
在一實施例中,此合金為具有濃度範圍自11%至22%之Ge、濃度範圍自22%至65%之Sb及濃度範圍自28%至55%之Te的材料。在另一實施例中,此合金為具有濃度範圍自13%至20%之Ge、濃度範圍自28%至43%之Sb及濃度範圍自43%至55%之Te的材料。在一實施例中,此合金為具有濃度範圍自15%至18%之Ge、濃度範圍自32%至35%之Sb及濃度範圍自48%至51%之Te的材料。
在下列實例中將闡述本發明範疇內之硫屬化合物組成的例示性實例以及包含了本硫屬化合物組成之裝置的特性。
實例1
在此實例中敘述了根據本發明之具有活性硫屬化合物層之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此裝置結構為具有活性硫屬化合物層之常用的兩端裝置設計,在孔洞幾何圖案中之該活性硫屬化合物層係與上及下電極電接觸。使用兩種不同的裝置組態並於每一者中獲得類似的結果。將此兩種設計沈積於具有厚SiO2 表面氧化層的Si晶圓上。
在一設計中,將具有厚度為500的硫屬化合物層沈積至尺寸小於1000且具有圍繞的SiO2 層的圓形(circular)下電極上。接著原位(in situ)沈積上(top)電極,其包含了沈積於硫屬化合物層之上部的400碳層以及沈積於該碳層之上部的一或多層導電層。該導電層通常包含300之TiN層及500之Ti層。
在第二設計中,將350之下電極層(例如,氮化鋁鈦)沈積至表面氧化層上,並將絕緣層(例如,SiO2 )沈積至下電極上。在絕緣層中形成直徑約為800之孔洞。接著沈積具有500厚度的硫屬化合物層。硫屬化合物層被覆該孔洞並橫向地延伸於覆蓋於圍繞的絕緣層之上。接著原位沈積上電極,其包含沈積於硫屬化合物層之上部的400之碳層以及沈積於該碳層之上部的一或多層導電層。該導電層通常包含300之TiN層及500之Ti層。
在每一裝置設計上施行適當的微影及圖型化,以處理該裝置而容許裝置的定址,並使該裝置在300 ℃下進行退火30分鐘。兩種裝置設計在此領域中皆為人所熟知,例如,在專利號5,166,758、5,296,716、5,414,271、5,359,205及5,534,712之美國專利中可找到關於硫屬化合物相變化記憶體單元的更進一步資訊,特將上述者之揭露內容包含於此作為參考。
此實例中之每一記憶體裝置的硫屬化合物層係使用RF共濺鍍處理於200℃下所沈積。在沈積中使用Ge2 Sb2 Te5 、Ge及Sb之靶材。藉由在濺鍍處理中控制功率、離子能量、暴露時間及使用不同的靶材,以備製不同組成之硫屬膜。製造包含了具有下列組成之硫屬化合物層的記憶體裝置:
列表之組成係以硫屬化合物材料中所包含之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來表示。原子百分比在此亦可稱為原子濃度。針對此實例,製造使用每一種硫屬化合物組成的許多裝置。在此文中,該硫屬化合物材料及包含該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係以上列表中之組成或以左欄中所示的編號來稱之。
此實例之裝置為包含下列者之電裝置:硫屬化合物材料、與硫屬化合物材料電氣溝通之第一端及與硫屬化合物材料電氣溝通之第二端,其中製造使用上表所示之各個硫屬化合物組成的一或多個裝置。該些裝置的操作特性在定性上類似於圖1中所示之行為,如每一裝置可在複數個重置狀態(右側狀態)或累積狀態(左側狀態)或重置與累積狀態之組合間操作。不同的硫屬化合物組成導致了裝置在操作特性上有所不同,而此類不同將於下文之實例2中闡述。
實例2
在此實例中,闡述根據本發明之包含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的較佳結晶速度。在此實例中所使用之裝置結構與上列實例1中所述者相同。量測包含了在上列實例中所列出之數種硫屬化合物組成之裝置的結晶速度。在此量測中,施加電流脈衝至裝置以將硫屬化合物轉變為回應曲線之灰度部分中的初始狀態。記錄初始狀態之電阻。在實驗的下一個步驟中,施加能量至裝置並記錄設置裝置所需之時間。所施加之能量為具有固定振幅及可變寬度的電流脈衝形式。脈衝能量俾使裝置在裝置之電阻對電流圖(見圖1)的累積回應機制中操作。在研究寬度自20 ns至5μs之可變脈衝的情況下,監測作為脈衝施加至裝置之時間之函數的裝置電阻。藉由結合上文圖1所述之電阻降低來表示設置轉變。記錄達到設置狀態所需之脈衝時間。針對每一裝置藉由在灰度機制中建立數個不同的初始狀態來重覆實驗,並判斷出初始狀態之電阻與設置裝置所需之脈衝時間之間的關係,其中該灰度機制在由各種電阻構成之廣大範圍中延伸。
圖2顯示設置裝置所需之脈衝時間與實驗中所用之初始狀態之電阻間的相依性。設置裝置所需之脈衝時間亦可稱為設置脈衝寬度,在圖2中以Wset來表示。以秒來作為記錄設置脈衝時間的單位。由於在實驗中所用之初始狀態的電阻代表灰度狀態的電阻,在實驗開始之前將裝置重置至此灰度狀態之電阻,故在實驗中所用之初始狀態的電阻亦可稱為裝置之重置電阻。(在此術語之架構內,可將具有最大電阻之重置狀態稱為飽和重置狀態)。在圖2中以Rrs來表示初始狀態之電阻,並以歐姆來作為記錄的單位。圖2顯示數條數據曲線。每一條數據曲線對應至包含一不同硫屬化合物組成的一裝置,而每一條曲線上之複數點對應至裝置的不同重置狀態。圖2之說明利用上列組成列表中之硫屬化合物組成的編號確認了與每一條數據曲線相關的硫屬化合物組成。標示為「控制組」之數據曲線代表了包含先前技術之Ge2 Sb2 Te5 組成的裝置。
控制組之裝置的數據曲線為先前技術之硫屬化合物材料的典型回應。當控制組之裝置之重置狀態的電阻低於約4.5 kΩ時,設置脈衝時間約為20 ns。然而高於約4.5 kΩ時,設置脈衝時間急劇地增加,在電阻約為11.9 kΩ時,設置脈衝時間到達約400 ns之值。此結果顯示,對於電阻差異僅略大於兩倍的記憶體狀態而言,設置脈衝時間約差距20倍。在實際上的記憶體應用中,期望記憶體狀態間的電阻比至少為兩倍,以允許在讀取期間可靠地識別不同的狀態。在控制組之裝置的情況下,數據顯示出設置脈衝時間隨著電阻增加兩倍而大幅地增加。就操作速度而言,較高電阻狀態的較長設置脈衝時間為控制因素。
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合金之裝置的數據曲線顯示出遠遠較佳之設置脈衝時間與重置電阻間的關係。包含本合金之裝置的數據曲線通常位在遠低於控制組之裝置的數據曲線。包含本合金之裝置對具有較高重置電阻之狀態,提供了短設置脈衝時間的有利特性。在下表中總結了自圖2所選定之數據曲線中的代表性數據點。
數據點顯示本合金具有優於前先技術之控制組合金的明顯優點。在包含本合金之裝置中,在較高的重置電阻(且橫跨遠遠較廣之範圍或重置電阻)下觀察到短設置脈衝時間。例如,在包含合金Ge1 7 . 8 Sb3 3 . 3 Te4 8 . 9 之裝置中,電阻之增加大於二十倍時僅伴隨著設置脈衝時間增加為4.3倍。自此文中所揭露之其他合金(包含列於上表中者)可觀察到同樣較佳之結果。
因此,相較於利用前先技術之合金來操作之類似裝置而言,利用本合金來操作之裝置在較廣泛之重置電阻範圍中,表現出較快的設置轉變。自應用之觀點來看,由於可觀察到,快速設置轉變之電阻的延伸範圍允許使用電阻廣為分離之記憶體狀態的二進化裝置可在不犧牲操作速度的情況下操作,故其為有利的。例如,在控制組之裝置的情況下,400 ns之設置脈衝時間允許電阻差距僅稍大於兩倍之記憶體狀態間的操作。相反地,在包含Ge1 7 . 8 Sb3 3 . 3 Te4 8 . 9 之裝置的情況下,僅86 ns的設置脈衝時間允許電阻差距大於20倍之記憶體狀態間的操作。由於電阻廣為分離之記憶體狀態在讀取時較易被辨別,且較能夠容忍單元與單元間之程式化變異(programming variation),故此類狀態為所欲狀態。較大的電阻對比降低了讀取錯誤。
包含本合金之裝置亦有利於多狀態記憶體的應用。本合金之快速設置轉變發生所處之電阻狀態的延伸範圍,意味著具有較多記憶體狀態之操作可較不犧牲裝置速度。例如,若為確保記憶體狀態之充分精準讀取性的所欲最小電阻對比約為兩倍,則若期望操作在設置脈衝為400 ns所限制之速率下進行時,控制組裝置中僅有兩記憶體狀態適用。另一方面,在包含Ge1 7 . 8 Sb3 3 . 3 Te4 8 . 9 合金之裝置的情況下,對於在藉由設置脈衝時間為86 ns所定義之較快速率下進行之操作而言,可定義出五個記憶體狀態,此五狀態之相鄰接者表現出兩倍的電阻對比。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裝置,包含與至少兩端作電氣溝通之硫屬化合物材料,此裝置可在該硫屬化合物材料之結構特徵所決定的複數個狀態間進行操作。在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3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2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3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1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3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5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3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2倍。
在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1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2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1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1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1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5倍。
在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2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2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2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10倍。在另一實施例中,裝置的操作狀態包含兩或多個重置狀態,其中該重置狀態之一者的電阻大於該重置狀態之另一者之電阻的至少20倍,而較高電阻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較低電阻重置動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不到5倍。
圖3係自圖2所推導出,總結了控制組之裝置及包含本合金之裝置的選定設置脈衝寬度數據。圖3具體地顯示,包含控制組合金及數個本合金之裝置自具有電阻約為100 kΩ之重置狀態的設置脈衝時間。每一裝置之每一轉變的設置狀態具有低於5 kΩ之電阻。在圖3中,繪製作為裝置之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中之Ge、Sb及Te之原子百分比之函數的設置脈衝寬度。分別利用鑽石符號、三角形符號及方塊符號來顯示Ge、Sb及Te之原子百分比。對數種組成之每一者來顯示每一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以致於每一組成係藉由圖3中的三種符號來表示。由於在圖3中針對每一種組成記錄一設置脈衝寬度,故代表每一組成的三種符號係以水平方式對準。三種符號的最高組係對應至使用Ge2 2 Sb2 2 Te5 5 來作為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控制組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此組成表現出在圖3中所示之最長的設置脈衝寬度。
在圖3中亦包含三個橢圓形符號,其代表硫屬化合物材料之每一元素的較佳原子百分比。與橢圓形符號相關之近似範圍係基於實現短脈衝寬度與快速裝置操作的有利條件。左橢圓形符號表示Ge之原子百分比的較佳範圍,自約13.5%延伸至約18%。在此Ge組成範圍中,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明顯地短於控制組裝置(包含具有22%之Ge原子百分比之硫屬化合物材料)以及包含Ge2 0 Sb3 0 Te5 0 來作為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
中間橢圓形符號表示Sb之原子百分比的較佳範圍,自約33.0%延伸至約41%。在此Sb組成範圍中,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明顯地短於控制組裝置(包含具有22%之Sb原子百分比之硫屬化合物材料)以及包含Ge2 0 . 0 Sb2 5 . 5 Te5 4 . 5 來作為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
右橢圓形符號表示Te之原子百分比的較佳範圍,自約37%延伸至約48%。在此Te組成範圍中,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明顯地短於控制組裝置(包含具有55%之Te原子百分比之硫屬化合物材料)以及包含Ge2 0 . 0 Sb2 5 . 5 Te5 4 . 5 來作為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之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
圖4亦自圖2中所示之結果所推導出,並提供裝置所需之重置電流的總結。顯示重置電流作為裝置之活性硫屬化合物材料中所包含之元素之原子百分比的函數。如圖3中所示,針對每一種組成來顯示Ge、Sb及Te之原子百分比,且每一種組成係以三種水平對準之符號來表示。分別利用鑽石、三角形及方塊來代表Ge、Sb及Te之原子百分比。重置電流係以安培(A)來表示,並相當於使裝置轉變為其飽和重置狀態所需之電流。如上文中所述,裝置之飽和重置狀態為具有最大電阻之重置狀態。為了將操作裝置之功率最小化,一般期望裝置具有低重置電流。
圖4包含表示Ge、Sb及Te之原子百分比之較佳範圍的橢圓形符號。較佳範圍係對應至會導致較低重置電流之不同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左橢圓形符號顯示Ge原子百分比之較佳範圍,自約14%延伸至約22%。在此Ge組成之範圍中,裝置之重置電流大致上低於具有較高或較低之Ge原子百分比之組成。中間橢圓形符號顯示Sb原子百分比之較佳範圍,自約17%延伸至約33%。在此Sb組成之範圍中,裝置之重置電流大致上低於具有較高或較低之Sb原子百分比之組成。右橢圓形符號顯示Te原子百分比的較佳範圍,自約43%延伸至約55%。在此Te組成之範圍中,裝置之重置電流大致上低於具有較高或較低之Te原子百分比之組成。
除了在上文實例2中所示之結果外,更完成了使用上文實例1中所示之裝置及組成的實驗。此些實驗著重於下列量測:使裝置自具有50 kΩ之重置狀態轉變至具有低於5 kΩ之電阻之設置狀態所需的設置脈衝寬度;裝置在其飽和重置狀態下之閾值電壓;裝置之維持電壓(holding voltage);及裝置之初始電阻(virgin resistance)。包含在此些實驗及在上文實例2中所示之實驗中的參數組相當於實際記憶體應用之多個重要裝置特性中的數者。結果大致上顯示,在Ge、Sb及Te原子百分比之最佳範圍下,不同性質只有微小差異。因此,在新裝置之設計中,權衡不同特性相對於彼此之重要性,以達到效能之總最佳水準。
本發明大致上提供包含Ge及Sb之硫屬化合物材料。在一實施例中,Ge之原子濃度介於11%至21%。在一較佳實施例中,Ge之原子濃度介於13%至20%。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Ge之原子濃度介於15%至18%。在一實施例中,Sb之原子濃度介於22%至65%。在一較佳實施例中,Sb之原子濃度介於28%至43%。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Sb之原子濃度介於32%至35%。在每一前述實施例中,針對每一元素所顯示之組成範圍包含端點組成(endpoint compositions)。
本發明更提供包含如上述之濃度範圍中之Ge與Sb及Te的硫屬化合物材料。在一實施例中,Te之原子濃度介於28%至55%。在一較佳實施例中,Te之原子濃度介於43%至55%。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Te之原子濃度介於48%至51%。在每一前述實施例中,針對每一元素所顯示之組成範圍包含端點組成(endpoint compositions)。
本發明更包含具有與上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等效之功能的實施例。如包含於此文中作為參考之數個美國專利中所述,硫屬化合物材料通常包含一硫屬元素及一或多個化學或結構改質元素。硫屬元素(例如Te、Se)係選自於元週期表之欄VI,而改質元素可選自週期表之欄III(例如Ga、Al、In)、欄IV(例如Si、Ge、Sn)或欄V(例如P、As、Sb)。改質元素之角色包含了在包含硫屬元素之鏈結間提供分支或交聯點。欄IV改質物可具有如四配位(tetracoordinate)改質物之功能,四配位改質物在硫屬化合物鏈結內包含兩個配位(coordinate positions)及可遠離硫屬化合物鏈結進行分支或交聯的兩個配位。欄III及V改質物可具有如三配位改質物之功能,三配位改質物包含硫屬化合物鏈結內之兩個配位及可遠離硫屬化合物鏈結進行分支或交聯的一個配位。雖然上文中所述之實施例說明了使用包含Ge、Sb及/或Te之硫屬化點物材料之本發明的特徵,但熟知此項技藝者應瞭解:可利用其他欄IV元素(例如Si)來替代全部或部分Ge、可利用其他欄V元素(例如As)來替代全部或部分Sb及可利用其他欄VI元素(例如Se)來替代全部或部分Te。
除了獨立裝置外,本發明更延伸至裝置之陣列。可將本硫屬化合物材料及裝置整合成為陣列,包含X-Y陣列,如編號5,694,146、5,912,839及6,141,241之美國專利中所述者,特將其揭露內容包含於此作為參考。硫屬化合物裝置陣列可用於記憶及處理性能兩者,處理性能包含了邏輯及平行運算。
前述討論及敘述旨不在限制本發明之實施而在作為例示性說明。熟知此項藝者應注意:此文中所揭露之例示性實施例存在著許多等效物。定義本發明之疇範者為包含了本發明之所有等效物及明顯變化且結合了前述揭露內容的下列申請專利範圍。
10...垂直虛線
20...電阻圖最左側之點
30...高原區
40...設置點或狀態
50...中間狀態
60...重置點或狀態
圖1:概略顯示作為能量或電流之函數的硫屬化合物材料電阻。
圖2:設置脈衝之寬度變化為數個兩終端電裝置之重置電阻的函數,此數個裝置包含根據本發明之不同硫屬化合物合金。
圖3:自具有電阻約為100 kΩ之重置狀態轉變至具有電阻低於5 kΩ之設置狀態之兩終端電裝置的設置脈衝寬度為裝置之活性(active)硫屬化合物材料中所存在之Ge、Sb及Te之原子濃度的函數。
圖4:兩終端電裝置轉變至飽和重置狀態的重置電流為裝置之活性(active)硫屬化合物材料中所存在之Ge、Sb及Te之原子濃度的函數。
10...垂直虛線
20...電阻圖最左側之點
30...高原區
40...設置點或狀態
50...中間狀態
60...重置點或狀態

Claims (12)

  1. 一種包含Ge、Sb及Te之硫屬化合物材料,其中Ge之原子濃度介於15%至18%,Sb之原子濃度介於25.5%至49.5%,且Te之原子濃度介於43%至48.9%。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硫屬化合物材料,其中Sb之原子濃度介於28%至4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硫屬化合物材料,其中Sb之原子濃度介於32%至35%。
  4. 一種電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該硫屬化合物材料、與該硫屬化合物材料電氣溝通之一第一電極及與該硫屬化合物材料電氣溝通之一第二電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裝置,該電裝置具有一第一重置(reset)狀態及一第二重置狀態,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之電阻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之電阻的至少三倍,且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set)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20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5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之電阻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之電阻為至少10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10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5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之電阻為該第二重置狀態之電阻的至少20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10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電裝置,其中該第一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大於該第二重置狀態所需之設置脈衝時間為低於5倍。
TW095146197A 2005-12-12 2006-12-11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TWI458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301,211 US7525117B2 (en) 2005-08-09 2005-12-12 Chalcogenide devices and materials having reduced germanium or telluruim cont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7557A TW200737557A (en) 2007-10-01
TWI458147B true TWI458147B (zh) 2014-10-21

Family

ID=4002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6197A TWI458147B (zh) 2005-12-12 2006-12-11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20484B2 (zh)
KR (2) KR101330769B1 (zh)
TW (1) TWI4581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959A (zh) * 2013-03-03 2016-03-02 Adesto技术公司 可编程的阻抗储存元件和相应的方法
US9564214B2 (en) 2015-03-13 2017-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mor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2119A1 (en) * 2005-08-09 2008-02-21 Ovonyx, Inc. Multi-layered chalcogenide and related devices having enhance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G176449A1 (en) 2006-11-02 2011-12-29 Advanced Tech Materials Antimony and germanium complexes useful for cvd/ald of metal thin films
KR101177284B1 (ko) * 2007-01-18 201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변화 물질층과 그 제조방법과 이 방법으로 형성된 상변화물질층을 포함하는 상변화 메모리 소자와 그 제조 및 동작방법
KR101291222B1 (ko) * 2007-11-29 2013-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상변화 메모리 소자의 동작 방법
JP4929228B2 (ja) * 2008-01-23 2012-05-09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 相変化メモリー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215225A1 (en) 2008-02-24 2009-08-27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Tellurium compounds useful for deposition of tellurium containing materials
WO2009134989A2 (en) 2008-05-02 2009-11-05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Antimony compounds useful for deposition of antimony-containing materials
KR20120046327A (ko) * 2009-09-04 2012-05-09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혼합된-금속-원자가 화합물에 기초한 멤리스터
KR101706809B1 (ko) 2010-03-26 2017-02-15 엔테그리스, 아이엔씨. 게르마늄 안티몬 텔루라이드 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US9190609B2 (en) 2010-05-21 2015-11-17 Entegris, Inc. Germanium antimony telluride materials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WO2012138615A2 (en) * 2011-04-03 2012-10-11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Inc. Oxic germanium-antimony-tellurium material and phase change memory comprising same
US8946666B2 (en) * 2011-06-23 2015-02-03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Ge-Rich GST-212 phase change memory materials
KR102117124B1 (ko) 2012-04-30 2020-05-29 엔테그리스, 아이엔씨. 유전체 물질로 중심-충전된 상 변화 합금을 포함하는 상 변화 메모리 구조체
US9640757B2 (en) 2012-10-30 2017-05-02 Entegris, Inc. Double self-aligned phase change memory device structure
KR101889600B1 (ko) * 2016-03-31 2018-08-17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7224688A (ja) 2016-06-14 2017-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回路素子、記憶装置、電子機器、回路素子への情報の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回路素子からの情報の読み出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9557A (en) * 1980-10-28 1985-02-12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Programmable cell for use in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arrays
US4876667A (en) * 1987-06-22 1989-10-24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phase change memory medium reversible by direct overwrite
US5335219A (en) * 1991-01-18 1994-08-02 Ovshinsky Stanford R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directly overwritable memory elements fabricated therefrom, and arrays fabricated from the memory elements
US6314014B1 (en) * 1999-12-16 2001-11-06 Ovonyx, Inc. Programmable resistance memory arrays with reference cel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7701B2 (ja) * 1989-09-28 1999-03-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5414271A (en) * 1991-01-18 1995-05-09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Electrically erasable memory elements having improved set resistance stability
WO1993004506A1 (en) * 1991-08-19 1993-03-04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Electrically erasable, directly overwritable, multibit single cell memory elements and arrays fabricated therefrom
DE69322443T2 (de) * 1992-06-17 1999-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EP0846322B1 (en) * 1996-06-27 2003-09-10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versible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US6967344B2 (en) * 2003-03-10 2005-11-22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Multi-terminal chalcogenide switching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9557A (en) * 1980-10-28 1985-02-12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Programmable cell for use in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arrays
US4876667A (en) * 1987-06-22 1989-10-24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phase change memory medium reversible by direct overwrite
US5335219A (en) * 1991-01-18 1994-08-02 Ovshinsky Stanford R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directly overwritable memory elements fabricated therefrom, and arrays fabricated from the memory elements
US6314014B1 (en) * 1999-12-16 2001-11-06 Ovonyx, Inc. Programmable resistance memory arrays with reference cel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959A (zh) * 2013-03-03 2016-03-02 Adesto技术公司 可编程的阻抗储存元件和相应的方法
US9564214B2 (en) 2015-03-13 2017-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24210A (ja) 2009-06-25
KR101501980B1 (ko) 2015-03-18
KR20080080273A (ko) 2008-09-03
TW200737557A (en) 2007-10-01
KR20130088175A (ko) 2013-08-07
JP5520484B2 (ja) 2014-06-11
KR101330769B1 (ko) 2013-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8147B (zh) 具有較少的鍺或碲成份的硫屬化合物(chalcogenide)裝置及材料
US7786462B2 (en) Chalcogenide devices exhibiting stable operation from the as-fabricated state
JP2009524210A5 (zh)
US7525117B2 (en) Chalcogenide devices and materials having reduced germanium or telluruim content
US8098517B2 (en) Method of restoring variable resistance memory device
EP2204851B1 (en) Ovonic threshold switch film composition for TSLAGS material
KR101730561B1 (ko) 우수한 데이터 보유 특성을 가지는 가변 저항 물질
Terao et al. Electrical phase-change memory: fundamentals and state of the art
JP5403565B2 (ja) 相変化材料および相変化型メモリ素子
TWI425635B (zh) 多層之硫族化合物裝置
WO2009073188A2 (en) Active material devices with containment layer
JP2006165553A (ja) 相変化ナノ粒子を含む相変化物質層を備える相変化メモリ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21896A1 (e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Improved Electrode Surface
US7491573B1 (e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fast switching and high endurance
US7759770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memory element with high speed low current phase change material
KR20070112033A (ko) 도핑된 상 변화 물질을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셀
US7483292B2 (en) Memory cell with separate read and program paths
KR20080016120A (ko) 상변화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598166B2 (ja) 相変化材料および相変化型メモリ素子
CN102610745B (zh) 用于相变存储器的Si-Sb-Te基硫族化合物相变材料
US8217379B2 (en) Arsenic-containing variable resistance materials
Kim et al. Se-doped Ge10Sb90 for highly reliable phase-change memory with low operation power
Yeo et al. Investigation on ultra-high density and high speed non-volatile 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 (PCRAM) by material engin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